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培训中心后勤范文

教师培训中心后勤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培训中心后勤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培训中心后勤

第1篇:教师培训中心后勤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师资培训,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必须依托重点高校的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依靠重点高校的优质师资才能实现,因而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日益凸显。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教育部组织实施了“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旨在为高校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大学,武汉大学一直积极参与该项目,承担接受国内访问学者的任务,接受青年骨干教师人数一直位于全国重点高校的前三甲。为了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开展,武汉大学在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保障等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显示出勃勃生机。

一、接受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情况分析

(一)申请计划情况分析

武汉大学积极组织校内各单位申报接受访问学者计划,申请接受访学的学科专业数和导师数逐年增长,为全国访问学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以2013年接受青年骨干项目访问学者计划为例,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博士后流动站申报的学科专业总数达到115个,申报的导师人数达505人,达历年峰值。

(二)学员情况分析

1.接受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人数

2010年之前申请人数和报到率逐年提高;2011年后有所下降,其原因是全国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计划数受到限制。

2.派出学校类别

武汉大学接受的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以地方高校为主,且以中西部地区为主力军,符合国家关于教师继续教育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政策。近年来,派出院校中职业技术学院的数量显示出逐年增多的趋势。2012年来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员14人,占总数的32%。2013年来自职业技术学院的学员18人,占总数的36%。

3.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职称情况

2012年接受的43名学员中副教授24人,占总数的56%;高资历讲师16人,占总数的37%;教授2人,占总数的7%。2013年接受的50名学员中副教授19人,占总数的38%;高资历讲师31人,占总数的62%。这个比例符合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的遴选标准,也体现了各高等院校人才梯队的建设情况。

4.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的最后学位情况

2012年接受的43名学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占总数的23%;具有硕士学位的32人,占总数的74%;学士学位1人,占总数的3%。2013年接受的50名学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占总数的18%;具有硕士学位的39人,占总数的78%;学士学位2人,占总数的4%。与往年相比,学士学位学员明显减少,表明各院校的教师学历学位水平明显提高,提升科研能力的愿望更加迫切。

5.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年龄情况

2012年接受的43名学员中35岁及以下的18人,占总数的40%;36岁到40岁的17人,占总数的38%;41岁到45岁的8人,占总数的22%。2013年接受的50名学员中35岁及以下的29人,占总数的58%;36岁到40岁的16人,占总数的32%;41岁到45岁的5人,占总数的10%。访问学者年轻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6.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访学专业情况

2012年,理工医科类的13人,占总数的28%;文科类30人,占总数的72%。2013年理工医科的24人,占总数的48%;文科类26人,占总数的52%。文科类学员数超过理工医科类的学员,反映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类学科的巨大优势和对社会的持续吸引力,其中经管类、法学类及政教类的学科专业尤为突出。

二、积极探索,多方合作

(一)重组机构,整合资源,为做好师资培训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统筹好武汉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师资培训中心的资源,更好地发挥继续教育和师资培训工作在学校办学中的作用,2010年初,武汉大学决定将继续教育学院与师资培训中心合并,重组新的继续教育学院,优化了管理队伍结构,配备了经验丰富的师资管理、教学管理及培训管理人员,同时注重管理人员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的搭配。依托新的继续教育学院,学校对师资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就是要实现“1+1>2”的目标,要大力发展师资高端培训,办出“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继续教育,创造出武汉大学特有的品牌。

(二)多方重视,拓展思路,开创访学工作的新局面

每年召开由各院系、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或研究中心等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参加的接受青年骨干教师项目工作会议,分管师资培训工作的校领导亲临会议并做动员报告。各相关单位积极响应,传达国家有关政策和学校精神,号召符合接受条件的导师积极申报。一条龙的管理体系保障了访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参加该项目以来,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探索,精心谋划,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访学管理措施和办法。建立国内访问学者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管理计划申报、录取注册、访学研修、考核评价等环节,不断提高访学培训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信息化水平。

(三)多途径广泛宣传,扩大项目影响力和辐射面

利用网络宣传,积极推介该项目。将学校招生信息在教育部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网和中国高校教师网上进行和信息链接,吸引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参与该项目,来武汉大学进行研修和开展学术交流;利用召开全国会议,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的机会宣传武汉大学接受国内访问学者项目以及优势学科。除此之外,较高的培养质量、规范的管理和良好的服务成为武汉大学接受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的无形广告,访问学者回单位后主动推荐同事、同学和同行来武汉大学研修。

(四)建立健全制度,构建质量监控体系

为进一步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教学与研究质量和水平,专门制定《武汉大学国内访问学者管理细则》、《武汉大学国内访问学者中期考核管理规定》、《武汉大学进修生须知》等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了访学工作的具体细节,引导访问学者珍惜学习机会,参加各种讲座和相关的教学、科研活动。构建访学工作质量监控体系,对访问学者的培养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控。从收到访学申请开始,到访学任务结束,管理部门与接受单位及指导教师一直保持密切联系。通过电话、走访、调研、召开相关人员座谈会的方式,及时了解访问学者进校后的研修情况和学习动态,监控培养质量和培训效果。

三、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派出高校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据了解,有些高校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没有规划与制度保障。少数地方高校对骨干教师的培训缺乏远见卓识,教师继续教育没有形成制度,有的选拔标准过于苛刻,不支持教师参加访问学者项目。有的学校不提供经费支持,缺口的学费、往返路费、住宿费、生活费等都要访学教师个人全额负担,有的甚至停发参加此项目的教师工资。

部分院校教师编制紧张,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影响了访学质量。目前许多院校教学任务繁重,经常通知访学教师回原单位参加教学工作,使访学教师的访学时间得不到保障。有些学校担心访学教师参加此项目后会考博深造,人才外流,因此在教师参加青年骨干访学项目上设置障碍,影响了教师的参与热情。

(二)访问学者自身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极少数访问学者对访学工作认识不到位,纪律观念淡薄,经常因为各种原因离开访学单位,导致访学学习受影响。有的只注重英语的学习,不注重参与科学研究,导致访学效果受影响。少数访问学者对访学进修缺乏周密的规划,学习和科研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有“等安排、靠组织、要待遇”的思想。

(三)访问学者在校期间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主要表现在一部分访问学者没有按选派学校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提高上,而是做自己的私事,不能按照规定时间在校内脱产学习,只是在开学期间和快结业阶段才回学校住宿,科研时间和学习效果得不到保障。访学管理部门也缺乏对访学人员定期、及时地追踪,未能及时了解访学教师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致使访问学者置身于学校管理规定之外。

(四)访学质量监控存在的问题与分析

目前对访学教师学习成果考查仅仅停留在一些表格的填写上,没有针对不同学科的差异有效区分,并且对于访学的流程监控和最终成果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从而影响访学考核的真实性和实效性。考核标准过于简单,无法对访学教师形成学习压力,不能达到良好的访学效果。学校目前采用的培养模式是导师负责制,但是导师怎么样负责,负责到哪一步没有一个明确标准,每个导师认识理解不一样就会影响到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院系很少甚至没有参与访学者的日常管理,自然就无法对培训流程进行有效的监控。

四、对策与建议

(一)多角度妥善处理合作关系

一是派出高校要加强对骨干教师访学期间的监管。建议派出高校对访问学者的访学日常学习和生活提出明确要求,标准既要定性又要定量,便于操作和考评;经常与接受高校管理部门、接受院系(所、室、中心)及指导教师加强联系和沟通,了解选派教师的学习、工作情况,对其进行跟踪管理和考评,使访问学者感受到选派高校的关爱和期待,增强其紧迫感和使命感。

二是接受高校要加强访问学者的日常管理,师资培训管理部门要及时全面掌握访问学者的日常生活情况,对于访问学者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接受院系(所、室、中心)及指导教师要加强对访学人员科研方面的监督,使其有效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

(二)强化科学管理措施

一是明确将导师负责制纳入院系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学术、研修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导师指导,但是在考核时可以仿照博士生培养模式与管理办法,要考虑院系的意见,引入院系监控机制是一个利于质量提高的可行方法。学校要重视调动院系、导师和后勤管理部门等的积极性,获得这些部门的支持,特别是院系作为管理和考核的实际操作主体,要充分发挥作用,把访学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做到位。

二是进一步完善访学工作跟踪管理机制,完善访学质量考核体系。从学员入校前就要和选派学校联系,联合制定培训方案;要把对学员的成绩考核贯穿到平时的学习研修过程中来。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要求来制定考核形式,制订一个较为完善的考核体系。

(三)积极争取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

访学项目要真正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在相关政策上要给予支持,保证访学工作有序进行,选派学校对访学教师的经济利益就要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只有充分保障和尊重选派教师的各种福利待遇,才能增加此项目的吸引力。为此,要充分依托教育部师资培训交流武汉中心在全国高校教师培训中的统领作用和项目管理组的协调能力,建议选派学校落实进修教师的待遇问题。同时,也要向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反映骨干访问学者项目资助费用明显偏低的情况,建议参照国培计划标准,以保证访学项目更好地实施。

访问学者项目是国内重点高校为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重点大学,武汉大学理所当然要把此项工作深入开展下去。它不仅是展示武汉大学优势学科的一个窗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此项目武汉大学能为其他院校培养更多优秀师资和科研队伍,促进了学术交流和校际合作,也可直接支援选派高校的地方经济建设,这是一个双赢的战略。

参考文献

第2篇:教师培训中心后勤范文

一、虚心好学,提升自我

面对工作上的新领域,我面临着经验不足等诸多我问题。对我来说首要任务是学习,在繁忙工作中学会挤时间读书,上班来往车上时间要1个多小时,坚持了“车读”。在学习内容上,我既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发展观等政治理论,又主动学习后勤总务工作、图书馆工作、党务工作、教育教学等相关业务知识,更是注重在实践中虚心向领导同事求教,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自觉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得到了提高。

二、敬业爱岗,履行职责

2010年2月,我调任到电大直属学院任总务科长兼负责图书馆工作,6月,被选举为直属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在各个工作岗位上,敬业爱岗,认真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

在后勤总务科工作上,坚持主动服务,高效优质的导向,致力为师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一、加强后勤管理,打造服务型科室。建立后勤总务科学习制度,办事制度。帮助员工一起树立“我为学校做什么?我为学生做什么”的人本理念,提出主动服务和高效服务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总务科日常报修登记本,做到随报随修,注重高效高质,为广大师生解除后顾之忧。二、加强“四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积极推进绿化,美化,净化、优化校园环境“四花”建设。一是启动校园绿化工程,建设校门口休闲绿化广场,学院的整体形象得到改观。二是开展校园美化工作。假期期间,对学校男生公寓、女生寝室、教学楼,操场进行全面的油漆粉刷,旧貌换新颜。三是致力净化校园环境。对1200平方米的教学办公区域的地面进行了加层油漆,解决了师生反映强烈的地面灰尘满地的相象,确保师生身心健康。四是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以“做文明学生,树电大新风”为主题,学校食堂、图书馆的进行了人文文化布置,更新学校的宣传专栏,陶冶师生情操,达到了潜移默化的育人作用。三、加强食堂监管,维护校园平安。完善电大食堂各项管理制度,明确电大食堂管理岗位职责,启动5s管理,制定实施广播电视大学食堂员工5s管理百分量化评分制度表,加强食堂监管。着力提升大学伙食质量。开展以“关注健康,营养饮食”为主题的广播电视大学首届食堂美食节,把好饭菜质量关,让学生吃上可口的米饭,喝上了免费高质量的菜汤,启动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工作,改变大学生在食堂用餐把盘碗放置在桌上的坏习惯,营造大学生文明就餐环境。重视食堂人性化的服务,为学生赠送餐点等,致力办好师生满意食堂。四、强化内控管理,建设节约型校园。重视内控建设,开源节流,进一步规范食堂财务管理,杜绝使用现金,避免财务混乱,进一步加强学校浴室财务监管,财务收支更趋透明规范。重视水电管理,积极做好节省水电的宣传和监管工作,做好学校漏水的维护检修工作,6月份消防用水比3月份节省6119.40元。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实行了购物、领物、登记台账制度。

在图书馆工作上,创新图书服务、打造书香校园。组织图书馆全体人员通力配合,组织好教材接收、清点、校对、发放工作,保证开学工作顺利进行。积极创新图书馆服务,创设“启航讲坛”,先后聘请韩素莹副教授作《会计人员的专业发展》讲座,国家一级作家戈悟觉教授作作《瓯越文化与模式》讲座,垦谈李作《大学生人际沟通》心理讲座,开拓大学生发展视野。作好图书馆新书推荐,引导同学多读书,读好书,致力打造书香校园。

在党支部工作上,认真执行“党支部建设创新”活动党员“一员双岗”实践活动,支部建设初见成效:组织教工党员开展“一员双岗”实践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推进党支部建设创新,教工党支部联合团委、学生科,举办了5s温馨之家宿舍文化建设月活动,组织开展5s温馨之家寝室评比,在70多个参赛寝室中评选出一等奖二个、二等奖四个,三等奖六个,创意奖四个,推进了我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5s素养。同时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规范党支部组织建设。经支部研究,拟发展陈上党、冯鹏峰两位同志为预备党员。

三、潜心教书,致力育人

第3篇:教师培训中心后勤范文

为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结合我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现状,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要以党的十七大和《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缩小城乡师资差距,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以正确的教育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建设一支适合农村实际、适应教育发展的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

二、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目标

力争通过今后三年的努力,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加强编制管理,优化农村教职工队伍结构,在二年内清退所有的代课教师,按有关规定配备各学科专任教师,且90%以上的学科都有本校在编的骨干教师。

2.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先安排相对偏远的农村学校专任教师脱产培训,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一轮专任教师外出脱产进修(短期进修为主)。

3.强化农村学校骨干教师队伍培养,使农村学校净增区级学科以上骨干教师25名左右,其中梅山、白峰、春晓、下邵净增5名左右。

4.增加农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的结构比例,使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该项比例差距在5%以内。

5.采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扶助相结合的方式,稳定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原则上每年农村教师的流动率控制在10%以内,其中梅山、白峰、春晓、下邵控制在5%以内。

6.城区学校每年至少选派20名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其中区教坛新秀二等奖以上骨干教师不能低于选派人员总数的30%。以点促面,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

三、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措施

1.合理配置农村学校的教师资源。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区域内教师的统筹力度,实行骨干教师“校用区管”的教师管理体制,合理配置各学校的教师资源。在区核定的教师编制总额内,首先保证农村学校的实际需要。每年有计划地向农村学校尤其是相对偏远的学校充实优质师资,以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力争通过三年的调整期,使这些学校90%以上的学科都有在编骨干教师的引领。严格控制学校的领导职数和行政后勤人员比例,精简非教学人员,把更多的师资投放到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

2.实行城区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从20*年9月开始,凡在城区工作的中小学教师(*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教师)如无农村学校任教经历的,必须到农村学校或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任教3年以上(相对偏远学校任教2年),其编制仍保留在原学校,期满经考核合格原则上回原校工作。在农村工作期间只转临时组织关系,其工资和一切福利享受原单位待遇;20*年以后新招聘或外地调入的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农村学校工作,如因工作需要安排在城区工作的,最多只能在城区学校工作五年,五年后带编制到农村学校工作;设定农村学校教师调入城区工作限制条件,原则上要求必须在农村学校工作满5年,并同时符合其他有关进城规定;继续执行20*年教育局制定的《关于做好北仑区中小学教师支教与晋升高级职务有关规定工作的通知》的规定:实行支教工作与教师的职称晋升相挂钩。

3.加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培养力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面向全体,立足校本,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学科的教科研活动。建设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要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农村教师外出进修,尤其是相对偏远的学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一轮专任教师短期外出进修学习任务。教育局设立“农村学校创建优质教育资源专项奖励资金”,主要用于奖励农村学校注重在提高现有师资水准上投资,开展校本培训措施有力、学校教科研氛围浓厚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的学校(两年评选一次)。区教科研训机构要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业务指导,促进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积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条件。

4.充分发挥区骨干教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成立区骨干教师讲师团,每年由区教研室有计划地安排讲师团成员到农村中小学开展送教活动,原则上每位成员开展送教活动每年不少于20个课时。继续实施特级教师、名教师、骨干教师跨校带徒活动,每轮活动时间历时二年。在选拔的学员中,相对偏远学校的教师应占15%以上。讲师团成员、跨校带徒导师的工作业绩作为区教育局进行骨干教师教研津贴发放和任期届满重新认定的重要依据(具体考核内容另行发文)。

5.创设激励机制,积极鼓励教师服务于农村学校。教育局设立“农村优秀教师奖励资金”,对长期工作在农村学校一线教学的优秀教师和表现突出的支教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两年评选一次),并在各类先进评比、专业技术职务评审、骨干教师选拔工作中予以倾斜。努力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从20*年起全区义务教育段教师工资奖金福利实行统一发放,实现区域内城乡义务教育段教师工资待遇基本相同。与此同时梅山、春晓、白峰镇(郭巨片)下邵中小学教师和区内完小教师(包括到这些学校工作的顶编教师)继续实行专项津贴制度。从20*年起这类学校获得区以上骨干教师荣誉称号教师的“一次性奖金”和科研津补贴在原标准基础上增加10%。首次安排在这类学校的新招聘教师,第一年即执行定级后工资。

6.积极开展校与校对口结对帮扶工作。原则上一至两所城区学校(含中心城镇学校)与相对偏远的一所农村学校(包括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支援学校要把帮扶对口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职责,制定具体支援方案,明确帮扶任务。每年要选派1—2名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教师到受援学校支教。对口受援学校则选派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教师到结对学校跟岗教学。同时结对学校之间要广泛开展校际合作与交流,相互开放课堂,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研讨活动,充分发挥城区学校优质教师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给予对口支援学校以最大的智力扶持。

7.实施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捆绑式”办学,使师资力量较强的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形成更加紧密的联合体。实行教师资源、教育管理、教育质量的全面捆绑,从而实现两所学校的联动式发展。在行政管理体制上捆绑的学校设置一名总校长,同时兼任两所学校的法人,拥有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师培训和财务审批权。在实际运作上要追求教育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区教育局对捆绑学校的办学水平将实行捆绑式考核。

四、切实加强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

第4篇:教师培训中心后勤范文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家、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县职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打造职教强县,推进科教兴县,使职成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职成教育现状

“十五”期间,我县职成教育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办学规模迅速壮大,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办学效益显著增强,办学空间日益扩张,服务能力明显增大,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1、龙头学校初步建成。我县抓住三峡建设机遇,着力优化教育结构,调整全县职教布局,加速龙头学校建设。于1997年8月果敢将原教师进修学校、电大、职业中专、成人中专四校合并归一,组建了“**县职教中心”。并将该校建设列入新县城建设总体规划,采取“高起点、高层次、高标准、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县政府无偿划拨土地130亩用于学校建设,至今已投入3000多万元完成了47929平方米的教学、生活设施建设,新装了语音室、电子电器模拟实验室、计算机室、远程教育室等专业教室,建成了标准化运动场,优化了校园网络,校园“三化”(绿化、美化、硬化)居全市职校前列。被评为省首批“512”工程合格学校和省部级重点职业学校。

2、办学规模迅速壮大。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政府统筹、教育主管、部门参与的职教办学体制,率先打造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职教航母”,形成了资源配置优化、集约化办学的规模优势。近几年来,我们采取从乡镇优秀教师中选调、从应届大专毕业生中选招教师近200人充实到职教中心,仅2004年秋就选招、选调教师81人一次性分配到县职教中心。截止目前,职教中心教职工达300人,专任教师达244人,学历达标率为99.59%。在校学生由2000年42个教学班、2000名学生发展到2005年120个教学班、8113名学生,跻身于全省中职学校前三名。

3、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先后有250人次的学生在市县各类竞赛中获奖,计算机及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两个专业被认定为市级示范专业,这两个专业的实训基地被认定为市级示范实训基地。高职考试一年一个新台阶,2005年,上本科线36人,省线上线率100%,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4、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先后在广州、深圳、张家界、武汉、北京等地建立了长期就业网络,在县内实行中职生优先就业准入制度。2004年,我们率先在全省中职学校中建立职业教育就业介绍所,并在广州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就业服务基地,与TCL王牌彩电、至高空调等30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用人合作关系,五年累计安置毕业生6000多人,就业安置率达95%以上,就业满意率达90%以上。

5、办学空间日益扩张。五年来,我们在县职教中心先后增设了普通高中教育,成立了**县人才培训基地,创办了酉阳职业技术学校,与县工业培训学校、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开展联合办学,还与县经贸局、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推行“弹性学习制度”,300多初中毕业生在森达三峡鞋业公司边工作边完成职业中专课程。与湖北大学、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三峡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率先构筑“2+3”教学模式和“3+2”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学校办学空间,形成了层次多元、形式多样、长短结合、多位一体的综合办学格局。

6、服务能力明显加大。全县形成了以职教中心为龙头,12所乡镇化技术学校为骨干,209所村化技术学校为基础的职成教网络。一是强化了初等职业教育,在初中实施了“绿色证书”制度。二是发挥了乡镇成校作用,聘请农业专家、企业家、技术员,围绕“三农”作文章,以“农村实用技术、产业结构调整、创办新型产业、科技服务推广”为重点扎实开展培训。三是多种形式开展职业技术短训。五年来,全县共举办各类短训班500多期,参训达60多万人次。四是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审批设立了工业培训学校、青华职业学校,扩大职业培训面和就业面,推动经济的发展。目前形成了“培训对象在县内,服务对象在全国”的培训服务体系,加快了我县劳务输出速度,提高了劳务输出质量,扩大了社会服务范围。

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两大主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大批高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优化职成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推进职成教育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统筹规划、优化资源、市场导向、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校企合作、开放办学、协调发展的原则,积极实现高职教育零的突破,重点加强县职教中心建设,积极发展职业教育培训,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实现高、中、培训的有机衔接和与普通教育的良好沟通,推动职成教育再上新台阶。

(三)发展目标和任务

总体目标和任务:

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七部委制订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逐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联系的、与普通教育良好沟通的中等职业教育,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协调发展、灵活开放的职成教育主干体系。职成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功能明显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具体目标和任务:

1、高职教育:

实现高等职业教育零的突破。逐步整合文教区内资源,走中职和高职平行发展之路,积极创建“**县三峡职教城”,力争办学规模发展到1万至1.5万人。

2、中职教育:

着力办好县职教中心,在争创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基础上,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中职在校学生规模稳定在5000人以上,中职与普高的招生比维持在1:1。学生就业安置率达99%以上。

加强专业建设,争创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3个,市级重点建设专业5个。

3、成人教育

理顺、完善乡镇化技术学校管理体制,广泛开展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重点的成人教育,继续发挥乡镇化技术学校的作用,建立县乡村职成教育网络,使之成为农村开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每年引进、推广科技致富项目2--3个,培训各类实用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5000人。每个乡镇每年至少举办短期培训班10期、培训500人次以上,五年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3000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10万人次。分层制定县乡农村实用人才选拔标准和评价办法,实现全县乡土拔尖人才“123”的选拔目标,即推荐选拔10名市管以上乡土拔尖人才、200名县管乡土拔尖人才、3000名乡镇管乡土拔尖人才。

4、职业培训

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联合”、“定单培养”等综合性、灵活性、适应性较强的就业培训模式。加强对在职、转岗、再就业职工的培训。到2010年,培训在职、转岗、再就业职工5000人次。全县所有中学开设职业技术教育课,初、高中毕业生持有“双证”,基本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实现新增劳动力预备培训制度化、规范化。每个乡、村都有一个能满足当地农民技术学习和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设施配套的实用型、开放型的成校。

5、师资队伍:

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中,学历合格率达100%,“双师型”教师数分别占专任教师和专业教师数的20%和80%;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15%,中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50%。实施“5515”人才培养工程,即培养5名省级职教能工巧匠,5名省级骨干教师,10名市级骨干教师,50名县级骨干教师。

6、实训基地: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启动农科教示范基地建设,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高、示范水平高的标准,建设农科教示范基地5个。

7、信息化建设:

加快职成教育信息化建设。建立**县职成教育网,实现校园网和互联网以及省市职业教育相关网站的连接。大部分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信息,调整和改进教育教学安排,弥补职成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三、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抓住重点

一方面稳步适度地发展县职教中心办学规模,牢固占领中职学历教育主阵地。另一方面立足办大职教思想,面向社会,开门办学。一是在培训对象上进一步扩展。向广大农村、农民扩展。职成教育要服务地方经济,在我县重点是要服务农村、农民,提高了农民素质,也就提高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收致富的能力。二是在培训方式上进一步灵活。采取招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三是在培训内容上进一步研究。研究市场需要,研究地方需要,研究农民的需要。四是在培训时段上进一步延伸。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把职业教育思想延伸到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延伸到职后的转岗再教育,以大职业教育思想为基础,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职成教育培训网络。五是在办学层次上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有效整合文教区教育资源,吸引高职院校在我县兴办高等职业教育,使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平行发展,着力打造“**县三峡职教城”。

(二)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将职成教育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管理县内各类职成教育资源。依法落实财政、人事、劳动、农业等部门和行业、企业发展职成教育的工作职责,分别建立和完善县、乡两级职成教育统筹管理机构和部门间的职成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共同解决实际困难,营造职成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定期对县政府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进行职成教育督导检查,并将督查的结果纳入有关负责人年度考核的内容。定期对职业学校办学水平进行督导评估,推动职业学校办学行为的规范和办学水平的提高。各学校要切实承担起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责任。要结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把完成目标任务情况与年度工作业绩考核和奖励结合起来。各职业学校和职业介绍所要坚持“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制度,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

(三)转变观念,增强实效

职成教育应当尽快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二是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三是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职业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要明确三点:一是积极适应市场要求,对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反应要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要快,市场、社会需求信息要灵,就业渠道要通畅。二是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和技术推广要紧密结合起来,特别要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训练,突出技能教育,重点抓好实验、实训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做到不仅要“对口”更要“接口”,教育和岗位“零距离”。三是推动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四)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以创新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推进职成教育。在办学体制上,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鼓励公办职校和民办职校间的联合与合作,进一步扩大学校办学自。在办学模式上,全面推行“订单式”教育,根据就业订单开设专业,配置教育资源,组织教育教学。在管理体制上,走市场化办学、企业化经营之路,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文化基础教育,强化技能训练,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鼓励和支持学校开发不同课程模块,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满足不同受教育者和岗位需求。积极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习制度和灵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挖掘潜力,积极开展短期培训,实行学历教育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特别是面向“三农”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务工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

(五)强化师资,突出技能

坚持以“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师培训制度,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到相应的企业岗位进行专业实践,鼓励学校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担任职业学校的兼职教师,初步形成以在职教师为骨干,兼职教师为重要补充的专业教师结构。

(六)加大宣传,规范行为

加强招生和就业工作。加大职成教育宣传力度,扩大职成教育影响,规范招生秩序,有效遏制职成教育招生中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完善全县职成教育招生、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调研、分析和预测,把高水平就业安置作为职成教育的核心工作和重要考核指标,保证学生招得进,送得出。完善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第5篇:教师培训中心后勤范文

根据全国职教会议精神和我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规划,根据国家教财司(2019)12号文件的要求,根据教财司函(2019)158号文件的要求,结合我省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结合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的具体要求,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拟申请“家具与木制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一)学校简介

伊春林业学校是国家全日制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019年晋升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9教育部2019(1)号文件批准首批晋升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省级花园式单位,省教育厅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伊春市教育工作实绩考核先进标兵单位。2019年,伊春林业学校被伊春市政府授予“伊春市就业培训先进单位”称号。2019年黑龙江省森工系统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评估优秀单位。学校是国家CEAC认证考试定点单位。设有林业生产类技能鉴定站,是国家计算机水平与资格考试考点,伊春再就业教育培训中心。

学校坐落在风光秀美的小兴安岭红松故乡,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黑龙江省伊春市,始建于1958年8月,隶属于黑龙江省森工总局,由伊春林管局(市政府)进行管理,是我省森工系统目前仅有的唯一一所林业中等职业学校。建校近50年来,累计培养各类林业人才两万余名,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学校占地面积96200平方米,建筑面积41,229平方米。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功能完善,有各专业实验室40个:多媒体电教类5个、林业及多种经营类10个、工艺类10个、基础类10个、机电类5个;实习工厂5个;有信息网络中心、产品研发中心、新产品生产实验中心、产品展销中心、装备维护中心;有光明集团、侨艺公司、郎乡林业局、北药集团、北山植物园、迴龙湾旅游度假村等校内外实训基地14个,有400米标准跑道运动场一处,300平方米花卉温室一处、实习林场一处,林地2,583公顷、木材蓄积近10万立方米、耕地面积200亩,并建有我校的药材花卉基地,与同类职业院校相比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学校现有在校生2388人,教职工156人,专任教师120人,占教职工总数的76.92%,具有高级职称80人,占教师总数的51.28%(教授1人,高级讲师66人,高级实验师10人,高级工程师3人,讲师20人,中级实验师13人),双师型教师57人(高级实验师10人,注册会计师3人,会计师9人,经济师3人,律师4人,网络工程师3人,家具与木制工艺品设计与制做方面的高级技师8人,中级技师8人,高级营林工程师4人,园林规划设计师1人,高中级计算机程序员各2人)。省级学科带头人5名,省森工系统带头人7名,市级学科带头人4名,专任教师的学历结构:研究生5人(其中3人是经济类,1人是林学类,另有工程硕士园林方向1人在读)。本科学历117人,专科学历3人,教师队伍整体师德高尚、思想进步、业务过硬、技能熟练,在我省我市职业教育界享有盛名。学校党政班子成员9人,内设机构23个,中层干部32人。

学校现有13个专业。形成了适应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林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就业培训需要的,包括计算机及应用、电子商务、园林、数控技术、机电技术、财会、家具设计与制造、木制工艺品设计与制做、木工机械、工美装潢、森林资源与林政管理、森林生态旅游等专业为主体,重点突出、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专业体系。

(二)办学方向

学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四个一流”(建一流队伍、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为办学目标,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本,以服务经济为依托,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办学渠道和功能。办学方式上,坚持四个结合:1、全日制学历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技能鉴定相结合;2、短期技术培训快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3、企业委培与市场潜在用工培训相结合;4、实用技术培训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中职学校学历教育和培训教育功能,为地方建设培训了大批生力军。2019年,由我校牵头,由企业和同类院校参加,组建了区域性职教集团。发挥辐射作用,与光明集团、朗乡林业局等开展校企合作,与友好、铁力、伊春职高等开展校际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辐射办学,为培养一线急需短缺人才做出贡献。

(三)就业导向

一是突出职教特色。学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开发办学、突出职教特色和职业特点,采用订单式培养、定向培养、顶岗实习、强化技能训练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岗位工作能力,毕业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为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加强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工作。有课时安排、有专职老师讲课、有成绩考核,并与职业生涯设计课紧密结合,把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训练相融合,建立学生就业教育体系。三是加强就业服务。学校建立了就业服务中心,有主管领导、专职人员、专项经费和就业信息网络,组织招骋洽谈会等,保证为每名学生提供两个以上就业岗位,近年学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6%以上,专业对口就业率达95%以上。

二、学校的改革与管理

(一)人事制度改革

我校从1998年起进行以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教师聘任制为主要内容的人事制度改革,学校各方面的管理科学、规范、务实、高效, 2019年以来,在我市8所大中专院校历年综合工作业绩评比中,均获得优秀级别的好成绩。2019年被晋升为国家级重点校,市教育系统文明单位。

(1)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

校长乔巨文,研究生学历,2019年获全国百名杰出职教校长提名奖、全省十佳职教校长称号,是学校的法人代表。党委保证监督校长独立行使职责,并坚持教代会和校务公开制度,学校的重大事项须经校务会议、校长办公会议、党政联席会议或教代会讨论通过。副校长协助校长做好分管工作。

(2)学校实行全员聘任制。在定编、定岗、定责、定员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实行科室工作目标责任制和全员考核评价机制,考核结果与工资挂钩,搞活分配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实行评骋分开,人随岗定、薪随岗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极大的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实行了社会化改革,实习林场、校办公司、伙食科、浴池、托儿所实行了委托经营或租赁经营,学校负责监管,减轻了学校的经济负担。

(3)建立激励机制。

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各部门年初根据岗位职责和学校总体目标任务,制定部门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年末通过述职汇报、实绩考评、群众评议和领导评价等形式,进行科级干部工作实绩考核。二是实行督导考核制。每学期按教师工作考核标准,对每个教师进行百分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奖金分配、晋升职称、评先选优相结合。

(二)实验、实习、实训管理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建立了教学实验,实习实训的建设和管理体系,发挥了技术培训、科技服务和产品研发的功能。

(1)管理体制 我校实验室主要由教务科统一管理,计算机专业实验室由计算机教研室管理,教务科有一位副主任主抓实践教学,有专职实验人员负责实践教学。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管理,学校聘任企业人员参与实习管理工作。

(2)管理规范 有健全的实践教学和实训管理制度。有要求、规则、须知守则和考勤等制度,有各项实训实验的记录、报告,以及备品管理的卡、账、薄等。实验室实行实验员管理责任制,实训基地实行教学委员会指导下的车间主任管理责任制。同时聘任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任指导教师,配合学校专业实践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学校实践教学严格按计划执行,按制度进行,授课教师认真做好学期实验和实训计划,主管科长和实验员根据教师提出的计划认真做好实验和实训的各项准备。

(三) 教师实践

学校定期指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和行业一线进行1-3个月的能力培训,同时加强教师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教学手段培训。教师已经全都通过了CEAC认证,85%的教师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制作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课件,积极进行信息技术和课程的整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政府重视和投入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和伊春市委市政府、省森工总局教育局,十分重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每年召开一次职教工作会议,专门研究和部署职教工作,在政策上扶持、资金上支持,省政府每年拿出巨额资金用于职教投入;市委市政府专门组成由市委副书记、主管副市长带队的调研组,来我校进行调研,并积极支持以我校为龙头组建市职教集团,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社会支持、资金投入、校企联合、学生就业、扶贫助学等各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支持。2019年省为我校投入基地建设专项资金100万元,市政府2019年拿出地方教育附加费的20%重点用于我校建设,近三年我校共获得专项资金1000万元。

四、申报基地的基本情况

当前国家“天保”工程和林区的资源转型战略措施实施后,东北林区已将木材精深加工业作为林区支柱型产业之一大力发展。尤其是随着我市林权制度的改革,职工家庭林场的普遍建立,对林木的综合利用精度深度加大了,这方面的人才的短缺就更加突出。不说我省,仅以我市为例,全市现有家具及木制加工企业500户,从业人员10000余人,全省共有1300户,从业人员29000余人。其中大部分人员学历偏低,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急需培训,同时每年企业对家具设计与制造方面的人才需求量达2019人。学校近年来实行“定单式”培养,与光明家具集团、大连雨生集团等大型家具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以用人单位的需要为标准,以实践为主线,以能力为本位,以实用性人才培养为目标,为各个生产经营单位培养了大量的技术骨干和熟练劳动者。目前仅光明一厂就有我校毕业生127人。

1、专业设置情况

(1) 招生培训 1997年我校根据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木材科学利用、精深加工、变废为宝、增加林木产品的科技含量,全面提高木材的经济效益的要求,以及新兴木制品企业专业人员短缺的情况,组建了木制工艺品制作专业。经省教育厅职成处评估批准,1997年当年招生47人,1998年又批准增开了工艺美术与装潢专业,1998年两个专业招生91人,1999年两个专业招生87人,2019年两个专业招生86人,2019年招生85人,2019年招生123人。五年累计培养毕业生519人,该专业的学员绝大多数被光明集团、侨艺木业、美溪工美厂录用,部分毕业生已经走上了企业的领导岗位,绝大多数毕业生成为了企业的骨干。

从2019年开始,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部分企业订单,我校在原有两个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木工机械和家具设计与制作专业。四个专业2019年招生170人,2019年招生172人,2019年招生178人,在校累计专业人数520人。

(2) 实训基地 1998年建校内800平方米实训工厂一个,购进木工机械和木制工艺品加工机械40台套,学生产品展示室一个。2019年我校被确定为黑龙江省家具与木制品实训基地,省市财政投入专项资金200万元,建设了现代化的家具生产厂和木制工艺品实训厂。我校建有校外大型实训基地两个(光明集团和侨艺公司):光明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家具木制品生产企业。有强大的经济实力、研发队伍、市场开拓能力。与我校相距500米,地缘关系紧密。光明集团的部分高管有4人、中层管理人员有26名是我校的学生,人缘关系密切,为联办学校奠定了基础;侨艺公司是我省较大的专业木制工艺品生产企业,经济实力和科研生产力量强大,多年来始终是我校的实训基地。

(3)职业技能鉴定 我校设有家具设计与制作行业的技能鉴定站,林业行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鉴定站,可以开展对学生和生产一线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学校还是国家信息产业局批准的国家计算机专业软件技术资格考试考点,CEAC认证考点考试单位,并负责伊春地区考点CEAC认证考试技术支持工作。

我校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基本技能考试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获鉴定证书后方可毕业。通过执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了学生参加实训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水平,木制工艺品设计制作专业学生的作品先后参加了长春全国职业教育成果展示会,哈尔滨国际木工节、冰雪节、教学仪器展及职业教育成果会、小兴安岭森林节、小兴安岭家具及木制工艺品设计制作大奖赛等赛会的展示,获得了特殊贡献将,一、二等奖、优秀奖等,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参赛选手90%获奖,2019年王斑同学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2019年在全省职业技能比赛中,我校学生获工艺品设计二等奖,计算机操作二等奖各一人。通过不断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培训和考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在各类鉴定考试中证书获得率100%。

2、专业师资情况

学校在专业建设工作中,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参加认证考试,获得专业技能证书。根据专业教学需要,聘请专家学者和生产单位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讲授专业知识,指导实验实训。学校现有家具木制工艺专兼职教师24人,其中专职教师16人,兼职教师8人。有双师型教师22人。高级职称教师14人,侧重于实践教学和实习指导的教师14人,该专业理论课教师和实践课教师没有明确的区别,该专业的专业教师结构合理,能满足教学需要,并且学校与光明集团、侨艺公司是共建实训基地单位,教学需要时可以随时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校讲课,指导实验实训,学校有5名家具专业教师在我市的家具与工业品类企业挂职,同时这些企业也有10人在我校任兼职教师,实现了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优势互补。

3、专业教学改革情况

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采用“三化一本位”的教学模式 (即以能力为本位,基础课专业化,专业课技能化,技能课产业化,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注重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的衔接),探索出“突出一条主线、强化两项培训、注重三个结合”的培养模式。

“突出一条主”即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改革课程设置,整合教学内容。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以需要为准、够用为度、适用为先,让学生学会理解;专业课以技能训练为主,突出岗位要求,培养动手能力。学校依托企业联合制定教学计划,成立由学校和企业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制定岗位技能标准,调整教学计划,缩减文化课时,加大实践教学比例,合理选择和整合教材,开发自编校本教材。学校自编了木工机械、家具设计与制造、工艺美术装潢、木制工艺品设计与制做等专业的专业设置标准、教学基本要求和32 种实训指导校本教材,我校教师承担了省教育厅布置的《家具与木制品专业设置标准》的开发任务,已经通过省教育厅专家验收。同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校教师还开发出教学培训用多媒体课件62个,提高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力度,提高了教学效果。教学中我们做到有大纲不唯大纲,有教材不唯教材,一切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出发,打破传统课程设置“小而全”,大胆改革,合理组合,提高了专业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学管理上加强制度建设,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管理,学习可以边工作边学习,在指定年度得到相应学分即可毕业。

“强化两项训练”即强化学生计算机基础训练和职业岗位训练,一方面技能训练课程化,增加实践课时;另一方面开放计算机房和实验室,实训室,设计室,鼓励学生业余实践和参加各类技能大赛。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计算机CEAC认证和职业岗位证书。近几年我校家具类专业的毕业生100%通过计算机考试和职业技能考试而获得双证。

注重“三个结合”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学校以“下基层、进企业”的方式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技能,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目前有80%的专业课教师获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其次在教学中调整理论与实践课之比,根据岗位能力要求整合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不断提高;二是学历教育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突出专业特点和学生特长,因需施教,使学生在接受学历教育的同时,受到必要的岗位技能培训,毕业时获得一书多证,增强尽快适应岗位的能力;三是成才教育与成人教育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岗位意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我们一方面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的职业意识、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为学生适应就业岗位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以活动为载体,实施“三项工程”,即 “四自五爱”教育工程; “党员育人责任区”育人工程,德育评价工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目前已毕业的学生有的成为技术骨干和能手,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自己创业,成为身价百万的企业家,分布在全国各地为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4、合作与交流

一是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搭建学生就业平台。我们与伊春光明集团、哈尔滨市鹏程园林公司、大庆市园林公司、北京林源时代家具有限公司、大连雨生集团合作,为企业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二是联合办学采取上挂、横联、下辐射的方式拓宽办学渠道,与东北林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松花江林管局广播电视大学、佳木斯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大众工业学校、青岛海人学校、黑龙江省金诺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哈尔滨东方花卉学校、五营林业局职业高中,铁力市职教中心等学校,实行了校校联合,拓宽了办学渠道,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和教学优势互补,扩大了办学规模,增加了办学效益。

三是对外交流,取长补短。我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到目前已有五批共10人赴美国、新西兰、新马泰、俄罗斯考察办学。并与澳大利亚签署了联合办学协议,为我们借鉴国外办学和职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五、校企合作、产教结合

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产教结合。

1、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技能训练,产学结合,培养学生适应岗位能力的主课堂。因此,我们依托企业,实施校企合作。利用企业设备和技术力量优势,联合兴建校内外实训基地。一是利用建设省家具与木制品实训基地的有利契机,与光明集团共建高起点、大规模、功能全的实训基地,目前已经完成一期工程;二是坚持科学筹划、突出重点、合理分布、优化配置的原则,集中林区优势资源建立了以朗乡林业局、光明集团、北药集团、侨艺公司等大型企业为龙头与我校专业相适应的校外实训基地14个,把教学与实训实习紧密结合,学生可自主选择订单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受到用人企业的欢迎。

2、主动服务,互惠双赢 在校企合作中,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场所,就业岗位,技术支援,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我们为企业培养了实用人才,培训了员工,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每年我们都利用一定的时间组织专业教师组成服务小分队,深入林场、企业、社区免费开办下岗再就业人员培训班,适用技术短训班、企业员工短训班等。以家具类专业为例,2019年,为光明集团培训一线家具装配人员165人,为光明集团培训一线木制工艺品制做人员140人;2019年,为侨艺、美江等6家大型工艺品公司培训工艺品制做人员305人,为17个林业局轮训中级家具木制品设计人员185人,初级操作人员560人;2019年为嘉荫、铁力县轮训家具木制品设计人员80人,初级操作人员285人,培训再就业人员学习制作木制工艺品240人;2019年为光明集团轮训高级设计人员50人,中级技师72人,初级操作人员226人。2019年为汤旺河、新青、友好、上甘岭、五营、南岔6个林业局培训行业一线人员650人,中级管理和设计人员40人,2019年来我校家具类专业共计培训2998人。年平均培养599.6人。另外,三年来我校非家具类专业累计为企业和各行业培训4684名各级各类实用型人才。为伊春21个林业局、150多个基层企业、单位、个体业主解决种植养殖、森林资源管护、家具与木制工艺品制造技术及工艺、育苗、电子商务、网络信息等技术难题120余项、为企业增收节支约300万元,例如:我校家具专业教师2019年在光明集团顶岗实践过程中,发现“220卧室套装家俱”生产加工过程中存在不足,提出了外形刀具改造方案,被采用后使生产流程减少了一个工序,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该项技术改进成果为企业年创利润28万余元。

我校的这种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以有为换有位的做法,受到了社会和企业的好评,表扬信和锦旗接连不断,伊春林校在林区人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3、工学交替,现场教学 依托我市两县、14个林业局,开展“工学交替、半工半读”教学方式改革。在我市的广大区局厂县,有许多在岗人员由于工作关系,不能到学校学习,我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工学结合,分段教学和现场教学方式,一方面利用淡季集中培训,另一方面组织教师深入当地和企业结合工作实际进行实践教学指导和技能训练。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使广大学员兼顾了工作。

六、项目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目标

1、建设项目内容

建设“黑龙江家具与木制品实训基地”。该基地包括家具与木制品信息网络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生产实验中心、装备维护中心、产品展示营销中心、教育培训中心。基地建成后将具有家具与木制品行业网络信息传递功能、产品设计研发功能、新产品生产实验功能、装备维护功能、产品展示功能、教育培训功能,是一所集六大基本功能为一体的实训基地。

2、建设项目组成

第一、信息网络中心。

为实现信息搜集与传播功能,在我校原有网络设备、网络系统的基础上,更新部分设备,培训技术人员,使其功能更加完善,能够履行基地运行所需的信息技术方面的任务,如完成学生的实训、对社会人员培训、远程教育、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任务。

第二、产品研发中心。

从2019年起,以我校家具木制品专业师资和光明集团科研人员为主体,以国内相关科研院所外聘人员为辅助,组建了我国一流的专业研发队伍;以我校的教学设备、实验设备、光明集团的部分设备和厂房为主体,构成了研发中心的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了国内唯一的高水平的产品研发中心。该中心具有一流的人员、一流的数字三维研发手段、一流的研发速度与丰硕的研究成果。

第三、生产实验中心。

家具与木制品生产实验中心是家具基地的主体部分,包括实习工厂和生产实验中心两部分。

第四、装备维护中心。

该中心建设包括机电技术中心和电子数控中心设备装备维护中心设备采购一览表

第五、产品展示营销中心。

中心包括产品配送系统、贮藏系统、销售系统、售后服务系统;中心包括300平方米仓库,营业展示厅400平方米及其运输工具。

第六、教育培训中心。

主要功能用于学员教育培训。用于专业信息搜集与服务,培训考试,远程教学,实践教学,实现校园网与互联网的资源综合共享;用于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制板、新产品的内涵与外观设计的教学,数字化多媒体设计培训。主要包括CAD微机室、多功能培训教室、 制图实验室、样品室。

(二)、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国家的林业政策使基地建设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国家“xx”规划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把小兴安岭列为生态功能区建设。我们要抓住机遇,结合黑龙江省家具行业和伊春林校的实际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创造经济效益为中心,走以高新技术带动基础工业发展的道路,将科学教育事业与家具制造行业的结合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紧密联系起来,发挥伊春林校教育资源优势与光明集团在家具行业的知名度和技术优势,建设黑龙江省家具及木制品实训基地,培养家具行业专业化人才,促进全省家具行业共同发展,加速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步伐。

2、家具行业的内在发展决定了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据专家论证目前我国家具行业呈现专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等发展趋势。家具产品也形成了 “艺术化、时款化、系列化、个性化、民族化”的趋势。但是,我国目前家具行业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是缺少家具科技培训基地,没有专业化家具人才培训场所,家具设计人才缺少,设计手段相对落后,家具生产技术和工艺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东北家具企业在这方面表现的更突出。因此,加强家具科技培训基地的建设迫在眉睫,有利于森工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和家具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实施项目的人员条件、资金条件和基础条件

伊春林校家具木制品专业教师结构合理,师资水平较高,先期已投入资金987万元,用于建校内实训工厂、信息研发中心、师资培训等。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政府和光明、侨艺等企业的大力支持和扶持,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地理环境。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把学校建成为以林为主、特色鲜明的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基地,成为我国东北地区培养经济建设、林区和林业建设方面急需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成为解决林业经济和林区科技发展重大问题的基地之一,是林区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2、人才需求

“天保”工程实施后,大量的林业职工下岗,需要再就业。同时很多林业木材加工企业产品转型,向精深加工发展,向产品多样化、系列化、个性化发展,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通过对伊春地区部分家具制造和木制品加工企业的调查,从业人员70%学历偏低,没有经过专门训练,专业技术性不强,产品档次不高,产品缺乏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不强,高投入低产出。随着家具行业标准的提高和与国际市场接轨,每年有50%左右企业和从业人员将被淘汰,家具行业将出现专业从业人员荒,急需补充。伊春地区现从事木材精深加工和家具生产人员1万余人。但中高级专业人员仅占3.3%,且大部分集中在大企业。家具设计、林木产品精深加工、检验人员大量缺乏。随着该行业企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工艺在家具木制品企业的应用,迫使企业必须大量吸纳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专业人才需求将逐年增加。全省家具企业的30000余人从业人员,35岁以下的19000余人需要技术培训。仅伊春地区现有家具制造业和木制产品业将专业人员比例上调达到27%,就要有3500人需要参加专业技能培训。在全省范围内,在结构比例上看,至少有6000人以上急需提高,同时将有新的从业人员加入该行业,所以具有生源保证。

3、培训模式与教学内容

(1)高级技师层次培训,培训期为1年,每年120人。

(2)中级技师层次培训,培训期1年,480人。

(3)一线操作工培训,培训期30天,每年2019人。

(3)下岗、转岗、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培训培养目标为操作工,学制1年。

(4)岗前培训,培训目标为专门操作工学制3个月。

该培训基地每年可平均培训人员600人,短期培训每年可达2019人。

教学内容:执行国家教育部2019颁布实施的中职学校教学指导方案,并结合企业用人标准和学生实际加以调整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专业设置标准和实施性方案。

4、项目实施后对改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提提高教学质量的效果分析

(1)将为学生实践教学提供现代化的实习实训场所。

(2)实现技能培训的四个根本转变。一是由传统手段向现代手段的转变,二是由实验室模拟操作向实训基地现场实地操作转变,三是由纯教学型培训向教学-生产-科研一体化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转变,四是实现教学由纯支出型向获取经济效益型转变。

(3)将改变以往学科性教学的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的做法,同时也为实现全国职业教育会议提出的、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教学方式提供实践场所,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

(4)是林区资源转型的需要,是保持林区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

5、向社会提供的服务功能

一是示范功能。基地以它的先进性为林区林业经济研究和林业科技发展做出榜样;二是教育培训功能。面临全面经济转型的林区经济,大批转岗职工,基地科研提供种植养殖、北药种植、珍稀野生动物养殖、林木产品综合加工等培训;三是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基地以自己的科研成果和研发技术,为林区企业及家庭自营经济提供技术支持。

6、风险预测与对策

我们对项目进行了科学的财务分析与经济评价,基础数据分析,根据国家 [1993]530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的规定,并结合本项目的特点,对本项目运行后的经济效益进行预测分析。

6-1风险分析与对策:

市场竞争风险与对策

(1)市场竞争风险

木制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华丰家具、天坛家具、华鹤家具,以及北京木材厂、上海安信、立德、四合,天津美克、吉林新元等已经构成竞争。做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基地,存在与对手争市场的现实。

(2)对策

市场竞争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取胜,为此我们拟采取有效措施:一是保证产品质量,生产用户信得过的合格产品。同时,公司按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生产管理体系,生产100%合格产品;二是加强新产品开发工作,用新产品占领市场,始终保持产品的领先地位;三是实现基地发展的规模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四是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高我校的知名度、信誉美誉度,增强在家具与木制品市场竞争的能力。五是塑造国际知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用品牌占领国际市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原料涨价风险与对策

(1)原料涨价风险

物价上涨是国民经济和市场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木材产量的逐年调减,随着中国木材资源的持续缺少,木材涨价在所难免,将会导致产品可变成本的升高,在销售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相对降低了产品利润,所以原料涨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风险。尤其是木制工艺品常用的硬杂木涨价的可能性更大。

(2)对策

为了回避原料涨价带来的负面影响,基地坚持在每年的1-3月,收购实训与生产用原木、板材,与夏季相比也就回避了原料涨价,同时争取政府给予优惠价格政策,利用好实习林场的林木资源,相应降低原料涨价风险。

技术风险与对策

(1)技术风险

目前,世界上木制品生产技术最好的国家应该属意大利、德国、加拿大等,这些国家从事木材加工行业比较早,设备功能比较先进,生产工艺流程设计科学合理,所生产的产品款式新颖、外观典雅,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实训基地的产品面临着世界先进国家技术的竞争,同时我国的木制品加工技术还比较落后,产品设计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面临着一定的技术风险。

(2)对策

选用国际先进的木工机械设备,科学、合理地编制生产工艺流程,经常去国外学习、参观和考察,不断地学习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新产品研发技术。努力培训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产品设计研发队伍, 随时掌握国内外产品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做到将最新的生产技术应用于生产,我校就有能力克服在技术方面的风险。

财务风险与对策

(1)财务风险

前两年是项目建设期,需投入大量建设资金,财务不可避免处于紧张状态。2019年项目进入投产阶段开始盈利,资金状况开始好转,但如果融资不到位,或市场发生变化资金运转有可能遇到困难,遇到财务风险是有可能的。

(2)对策

积极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技术人才,作好融资前的准备,优化资金配置策划工作,募集大量资金,作为项目建设、新产品开发、生产经营和市场运作的资金后盾,可以抵御财务风险。

完工风险与对策

(1)完工风险

在项目建设期间,存在着施工、工程质量和延长施工时间的风险,由于某种因素可能导致项目建设期的延长,可能造成项目完工风险。

(2)对策

为了避免项目建设期可能出现的各种完工风险,在项目建设前期,聘请有资质的工程设计部门对工程进行规范设计。同时实行工程招投标,聘请有国家二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进行施工,并聘请监理公司对工程施工全程跟踪、检查和监督,保证工程质量,确保项目按时完工,避免项目完工风险。

管理风险与对策

(1)管理风险

实训基地处于创业初期,尚未形成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摆脱不了对核心人物的依赖,因此存在管理风险。

(2).对策

积极探索基地的科学的管理体制,用懂管理、品德好、会经营的人做基地各部门的领导。

不可抗力风险与对策

(1)不可抗力风险

由于水灾、火灾、战争、台风、海啸、地震等自然因素造成的不可抗力的损失,多数具有猝发性,令人们不可预测,是人力难以避免的意外风险。

(2)对策

为了避免因水灾、火灾、战争、台风、海啸、地震等不可抗力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学校将加强防汛、防火、预测等方面的专项管理,并在中国财产保险公司投保,确保财产万无一失。

6-2经济投入分析

(1)、经营规模:本项目经营规模前面已经进行了论述。

(2)、经营期及计算期:计算期2019年,其中建设期2年,经营期2019年。

(3)、经营、费用投入:1)本项目燃料动力费:水:2元/吨;电:1元/度;供热费35元/平方米;2)定员、工资及福利费:本项目全部劳动定员52人,其工资标准每人平均1000元/月,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取,工资及福利费共计71.14万元。3)固定资产折旧费及摊销,建筑工程折旧年限为30年,机械设备平均折旧年限为2019年,残值率5%。摊销费按2019年平均摊入总成本中。4)、修理费按折旧费的20%计算。5)借款利息计入财务费用中。6)其他费用,是在管理费用中,扣除工资及福利费、折旧费、摊销费、修理费后的费用。。经计算,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为199.66万元,其中:固定成本152.47万元,可变成本47.19万元。

(4)、收入及税金:本项目正常年收入340.00万元。按现行税制的规定,本项目享受免税待遇。

(5)、利润总额:正常年利润总额为140.34万元。

6-3财务评价分析:

经济评价指标

(1)投资利润率:11.77%

(2)投资利税率:11.77%

(3)全部投资回收期:6.97年(含建设期)

(4)财务内部收益率:15.33%

(5)贷款偿还期:5.83年(含建设期)

不确定性分析

(1)盈亏平衡分析

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25.16%

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能力的25.16%时,项目收支平衡,超过此生产能力,项目即可盈利。

(2)敏感性分析

影响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有旅游价格,经营成本、建设期延长等。

敏 感 分 析 表

从敏感性分析结果看,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的变化对项目的效益影响最为敏感,应引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