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范文

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

第1篇: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范文

1.1 物流外包合同

物流外包合同是一份由交易各方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其中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承诺在一定的条件(如数量、质量、价格、送达时间、采购时间等)下向物流服务需求方(通常理解为制造和销售企业)提供物流服务,而物流服务需求方根据合同的规定(包括合同的激励因素和惩罚因素)向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支付一定数量的报酬或其他商品或服务。物流业务涉及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订单处理、生产计划、采购、客户服务、配送等活动。根据外包的业务范围,可以签订一份主合同,再分别签订具体的子合同,,形成一个合同体系[1]。HP、IBM等跨国企业在外包物流时,至少会要求物流服务提供商与其签署两份文件:一般条款和工作范围。一般性条款规定一些非操作性的法律问题,如赔偿、保险、不可抗力、保密、解约等;工作范围则对服务细节进行具体描述,如运输方式、交货期限、仓储方式、考核标准等。

1.2 物流外包合同风险

企业物流外包的目的是建立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战略同盟关系。这是一种基于相互信任,通过彼此间的信息沟通实现风险共担和利润共享的一种企业合作关系。双方通过精诚合作所产生的利润比各自独立运作所产生的利润更大,可以说这是一种1+1>2的对策[2]。但是,如果合同不完善,不能通过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力、义务,那么,就无法有效地约束当事双方的行为,结果双方都会为单方面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对方的利益。例如第三方物流企业以自己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来处理每一个环节;第三方物流公司不按客户要求来完成物流业务;为了大客户的业务而放弃小客户的业务或推掉小客户的业务;泄露对方的商业信息等。合同不完善最周会导致物流外包的失败。Barthelemy(2003)调查分析了近百家企业外包案例后,发现有近69%的企业物流外包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合同管理不当[3]。根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调查显示,2001年实施物流外包的企业92%遇到合同纠纷,其中20%的企业遭受到合同纠纷5起以上。

2.物流外包工程的合同风险分析

2.1 社会环境风险因素

从社会环境的角度看,物流外包工程风险可以分为政治风险、经济风险、不可抗力风险[4]。经济风险主要是指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物价非正常上涨的风险、金融风险;政治风险主要是指地方保护主义、行业保护主义、异域歧视政策、差别政策所带来的风险;不可抗力和自然环境风险是指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非正常不可预见、不可抗衡的自然灾害(地震、台风、洪水等)。这些风险都会导致不能按照合同条款来执行。

2.2 信用机制不完善,合同信息泄露

企业在将物流业务外包的同时,也不得不将公司经营的相关信息告知第三方物流公司。但是,第三方物流公司并非只为一家企业提供物流外包服务,在掌握了众多客户的信息资源后,物流公司有可能会把有价值的信息透露给企业的竞争对手,企业商业机密的丧失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掉先机,给企业的经营带来巨大风险。例如,企业在与物流公司签订外包合同时,必须告诉对方本年度的销售额,另外也要向对方提供需要送货的客户信息如客户名称、送货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等。这些商业机密一旦被不良物流服务商卖给竞争对手,则客户可能被挖走,或者企业被迫要降价或采取其他的方法才能留住客户。而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违约后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也没有相关信用档案。违约的低成本导致很多中小物流企业服务意识薄弱,在签约前做出很多空头支票,一个地方的客户骗过来了,换个地方照样开业,又用同样的手段对付新客户。

2.3 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

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导致合同管理风险的重要因素,主要涉及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等因素。知识结构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由于知识结构单一或对经济社会变化的敏锐性不想,缺乏对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化、政策和法律法规等的准确分析、预测,造成合同在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能力水平因素是合同管理人员未能发现合同中条款不合理的风险;发现问题,但未提出合理性改进意见的风险;起草合同人员未采纳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的风险等,致使合理管理过程中的存在风险。

2.4 合同管理过程风险

企业在合同管理的每一个过程中都存在风险。但常见的合同风险因素主要有合同审核风险、合同的正式签署风险、合同履行风险、合同纠纷处理不当风险。

2.4.1 合同审核风险是在合同审核过程中没有风险或纠正合同不当内容和条款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审核人员因专业素质或工作态度的原因未能发现合同文本中的内容和条款不当的风险;虽然发现了问题但未提出恰当的修订意见的风险;合同起草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合同审核人员提出的改进意见或建议,导致合同中的不当内容和条款未被纠正等。

2.4.2 合同正式签署风险是指正式签署合同过程中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文本不合理,超越权限签订合同等。合同条款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合同条款存在不合理、不完整、不严密;合同违反法律法规等方面。

2.4.3 合同履行过程中风险是指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违约风险,即本企业或对方没有恰当地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

2.4.4 合同纠纷处理不当的风险是指在处理合同纠纷过程存在不当行为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包括:物流服务购买方及供应方未及时向相关领导报告合同纠纷和拟采取的对策;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纠纷的扩大和发展;未与对方有效协商合同纠纷解决办法,或合同纠纷解决办法未得到授权批准;未收集充分的对方违约行为的证据,导致本企业在纠正处理过程中处于举证不力的低位;未按照合同约定追究对方的违约的责任等。

3.合同风险的防范管理

3.1 完善物流外包合同条款,明确分工,同时建立激励机制

企业可以与物流服务商签订两份协议,一份为一般性条款,规定一些非操作性的法律问题,如保险、保密、赔偿、不可抗力、解约等法律问题的内容;另一份为工作范围,尽可能明确具体内容,可操作性要强,避免产生歧义的条款,内容要明确具体,合同中明确合同终止条款。如果协议中缺乏终止条款,双方合作关系在应该终止或变更时,无疑会为是否终止合作关系产生一系列的纠纷。

物流外包合作是基于分工基础上的合作,因而要求物流服务供应方和购买方和磋商合同时,必须对合作中各自的责任在合同中进行明确分工。从总的责任分工来说,物流服务购买方在程序和系统的设计方面起领导作用,而物流服务供应方则在执行这些活动时起领导作用。具体执行物流合作方案是,必须在明确合作各方的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根据合作目标制定完成各项任务的规则和要求,并按照供应商的绩效评估指标(质量考评指标,供应考评指标、经济考评指标、合作与服务指标)对工作绩效进行适时评估。当合作中出现问题时,就可以及时进行协商改进,避免事态的恶化和造成严重损失,从而防范合作风险。

同时,合同要建立激励机制,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设计完善的合同条款。也可以聘请专家参与谈判,建立合同跟踪管理制度,在合同执行前,执行的过程中及执行后对其进行跟踪,保持信息的顺畅。另外,签订合同需要双方反复的磋商,直到取得一致的意见,合同才告成立。所以待合同的主要条款确定后,双方可以选择先草签合同,等其他次要条款确定后,再正式签订合同。也可以选择在签订合同前先进行合同的试运作,时间长短根据合作业务的复杂程度而定,让服务商对企业的物流业务有一个了解熟悉的过程,然后再切换到正式合同来运行。

3.2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

建立健全信用评价体系是使合同双方增强互信、加强合作、确保合同签订和履行顺利进行的平台。为此,应建立并完善分级信用等级制度,对合同当事人的组织机构、经营现状、财务状况等情况进行信用评价,划分等级,建立合同对象的商业信用档案等,并纳入日常动态管理。在合同签订和履行的过程中,对于信用良好的单位可给予优先考虑,反之,则从严管理。

3.3 设置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及人员

物流服务购买方和供应方都应建立一支包括经营管理人员、合同管理人员、业务管理人员、法律顾问等在内的专业团队人员,负责合同的订立、签订、实施、控制。建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可以一定程度保障物流外包合同管理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因为每一位新人员参与外包合同管理都要经过一定的磨合期才能顺利开展工作,会破坏整个物流外包管理流程的连续性,专职的合同管理机构和队伍有利于企业快速积累物流外包管理经验,不利于企业积累物流外包合同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技巧。

物流外包合同涉及物流服务需求方及供应方、服务需求企业的客户、销售市场中的顾客,涉及物流活动中的运输、仓储、包装、加工、信息处理、配送、验收等各环节,过程长、环节多,因此要求合同管理人员必须有爱岗敬业、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水平,具备一定的合同谈判技巧和心里素质,熟悉业务,掌握合同的有关知识,熟练掌握与合同签订、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

3.4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体系

合同流程管理一般是由合同调研、策划、谈判、拟定合同文本、审核、签订、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存档的等环节构成。明确合同流程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确保每个环节有制度、有落实是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实施对合同的全过程监督,就要在合同的准备阶段、签署阶段、履行阶段和履行后管理结算,制定专人进行监督,开展综合评价,以确保签约合同主体合法,内容合法、合同表示真实、条款完备、表示规范、签订手续和形式完备,能有效防范于控制合同管理风险,实现合同流程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3.5 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

企业与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的合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双方经常进行信息交流,通过沟通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这就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体系。信息化管理体系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单位内部局域网实现各单位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实时更新,全面掌握合同管理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推广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执行力差、管理人为因素大的问题,能够有效实现过程管理控制,适时反映合同管理状况,最终达到对合同管理过程加以控制的目的。

4.结语

物流外包合同是物流外包管理中的重要,也是防范物流外包风险的主要杠杆。物流外包合同管理是物流外包管理的主要内容,它贯穿于整个物流外包过程,物流外包中的成本控制、风险控制、服务质量控制都可以通过合同管理来完成。物流外包合同管理的目的是充分体现物流需求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并使物流服务外包商能完全理解这些要求,从而能帮助企业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进行有效率与有效益的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提高企业客户的满意度。加强物流外包合同管理,规范并完善物流合同,实时监督物流外包合同的实施,能有效控制物流外包项目的质量、交货期、成本,规避风险,减少纠纷,保证按期、按量、按质地完成物流任务。

参考文献

[1]怀劲柔,崔南方.企业物流外包战略中的合同管理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6(1)::5-7.

[2]戴艳玲.物流外包风险防范探析[J].经济师,2010(3).

[3]Barthelemy,J.The Seven Deadly Sins of Outsoucing[J].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2003,17(2).

[4]敬春菊.物流地产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33).

第2篇: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范文

关键词 : 橡胶坝;自动化;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橡胶坝自动化控制系统简介

橡胶坝自动化监控系统基于先进的PLC控制技术和现场总线方式实现信息的交换和管理,系统集保护、测量、控制、信号采集和运行管理为一体,通过通讯网络、PLC、计算机和专业的监控软件使用户的监控系统透明化,是一套提高水利自动化系统安全性、可靠性和管理水平的智能化系统。

橡胶坝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充分运用了现代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的最新发展,通过智能测控终端实现了对蝶阀,水泵,水位,发电机组等设备的分散数据采集和集中监控管理。

橡胶坝综合管理自动化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完整的橡胶坝自动化监控解决方案,同时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以方便地与其它自动化系统和智能装置进行通讯,实现自动化系统间相互通讯和信息共享。

二、自动化工程管理的概念

自动化工程管理,就是使用电子计算机技术或者是控制理论、经济数学的方法和原理,运用一定的组织手段和方式,来对工程中的管理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项目工程中的产品的销售问题、技术的准备问题、方案决策等等,都可以使用自动化工程管理的技术来进行一步步的解决,同时,对于工程管理中的财务核算、质量控制、材料供应等问题,也可以运用此种方式进行解决,是一种现代化的解决技术方案,旨在加强工程的实际管理效果,增加收入,降低工程的成本,逐步的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此项技术在实际中的运用极为广泛,在多个领域都得到了相应的使用,一般的来讲,自动化工程管理可以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个方面,可以加快工程的进度,使其更加快速的完成,并且可以根据实际的需求来制定和逐步的调节工程的相关计划和方案;第二个方面,可以根据工程建设的预算情况,来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案,并且按照相关的要求规定,使工程建设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下面以物流中的自动化工程管理应用来简单介绍下。在物流当中,一般是使用射频识别的技术,来实现自动化工程管理,此项技术有着非常多的优点,不需要进行光学可视,在具体的工作当中不需要人工来进行操作和管理,可以对多个物体和高速运行中的物体进行准确的识别,可以满足现代使用的要求。其实际的运用情况非常广泛,改变了传统的数据采集的方式,运用新的技术,来进行数据的采集。例如建设自动导向车系统(AGVS)或者是货物自动跟踪系统(如GPS)等,运用信息引导系统、自动的分捡系统、货物跟踪系统等。利用激光导航、红外通讯或是图像识别等等技术,来将输送工具或者仓库的存储等利用计算机网络互相制约,形成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性的系统,可以很好的使无人引导的小车、机器人等进行实时的监控操作,为用户建立起直观的虚拟环境,完成特定的操作和应用。

那么,橡胶坝自动化工程管理是如何实现的呢?

三、橡胶坝自动化工程管理的实现

在自动化工程管理的实际应用当中,要进行准确的操作和使用,就需要先对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进行深入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可以准确无误的进行操作。一般的来讲,自动化的系统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功能,即数据的采集及动态数据的更新、报表及数据库等的维护和管理、过程变量显示及报警控制、顺序控制,通过对这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对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有着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下文就将逐一的进行分析。

第一个方面,数据的采集和动态数据的更新

在自动化系统的实际运行和使用过程当中,会实时的对系统中的一些数据进行采集,通过计算和对比,实现对数据的控制功能,然后,将实时的数据通过图形或者其他方式显示出来,帮助进行数据动态模型图的构建和分析,另外一个方面,通过对实时数据的采集,还可以达到过程控制的效果,对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时刻都可以有着较为详细的掌握,方便操作和使用。

第二个方面,报表及数据库的维护和管理

在自动化工程管理过程的当中,数据库需要进行实时的维护和管理,与此同时,报表也需要进行及时的处理,这些都需要自动化系统来进行处理,通过电子计算机的处理和维护技术,可以实现数据库和报表的管理,同时,在系统运行的时候,通过设备层和信息层的集成,可以逐步的实现管理和控制数据的共享,进一步的加强数据库及报表的维护及处理,为实现自动化工程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方面,过程变量显示及报警控制、顺序控制

通过对工程管理的顺序进行详细的控制,对报警时间进行处理,对操作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记录,可以实现自动化工程管理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同时,对过程变量的趋势进行实时的显示,可以帮助在具体的操作和使用当中,对数据的变量情况有着详细的掌握,及时的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进行计划及方案的调整。

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可以对自动化系统的具体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有着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在实际的操作和使用当中,为了实现自动化的功能,此系统一般工作于较强的网络当中,以保证所有功能均能正常使用,减少疏漏的发生。同时,使用中间技术开发的控制软件,可以对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并且随着网络的不断延伸与增强,还可以逐步的实现远程的操作和维护,为实际的工程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并且对工程效率及效益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橡胶坝安全运行与管理是城市安全度汛的重要保证,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正确合理的运用橡胶坝这一先进的现代化工程,运用自动化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科学的运行管理,使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为城市建设、城市安全和百姓生活服务。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使用自动化工程管理,已是现今必然的趋势,通过对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进行详细的了解,对其具体的操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细致的分析,可以帮助在实际的操作和使用中进行更加准确的操作和掌握。

参考文献

张宏.浅析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方式【J】.科技资讯,2006.8

第3篇: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范文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 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 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 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 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 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 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 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转贴于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 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 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 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 Ballard. Lean Project Delivery System.[J] Lean Construction Institute.2000.9

「6Herman Glenn Ballard. The Last Planner System of Production Control. The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000.

Abstract: The material cost takes up a greater proportion in the total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through reducing the material cost to reduce the total cost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Lean Supply Management is one effective material management way.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material management pattern, based on this foundation proposing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secondly analyzed the foundation of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es reengineering based on lean construction and lean construction; thirdly analyzed the model and key factors of Lean Material Flow Management; finally, give some constructive advice to implement the material lean supply chain.

Key words: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Lean Construction; Lean Supply

作者介绍:

1.祁神军,男,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工程管理专业博士;

第4篇: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信息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建筑工程的信息化是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 促进建筑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 使其更加科学、合理, 有效地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用信息化进行建筑工程的技术改造, 带动管理进步, 提升建筑业, 使建筑业这样的传统产业, 在新型的工业化上, 实现新的跨越, 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在我国, 建设领域信息化是从推广应用计算机技术开始的。目前, 建筑行业大多数企业都拥有了自己的计算机系统及软件。

1 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意义

建筑工程的管理包括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施工技术、施工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过程复杂,难以控制。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建筑工程的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1.1 有利于规划总体建筑工程项目

将信息化技术引用到建筑工程的管理上来,可以使工程的规划更加详细、更加规范,通过对经费预算、资金控制、施工过程检测、工程安全管理等方面内容的信息化处理,能够科学的、准确的建立数据模型和数据分析库,顺利完成工程建筑的总体规划布局。

1.2 有利于构建公司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的引用使建筑公司的信息系统更加完善,资源管理更加规范,有利于公司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组织各种建筑工程信息。通过对原始数据的优化整合,实现对建筑工程的有效控制,同时也为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也有利于领导层对于调整资源配置等施工环节作出科学决策。

1.3 有利于降低公司管理成本

通过互联网媒介,在建筑工程的物流采购与供应环节,充分利用电子邮件、网络搜索来寻找各种供应商家,通过网络信息数据对物料进行性价比评价,对售后服务等其他内容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不仅可以让公司获取质优价廉的产品,也降低了公司的采购成本。在施工过程中,也可利用信息化管理,对材料和设备实现动态管理,及时吸取现场施工反馈,对合同协议、财务支出、人力资源等工作环节实行标准化控制,有效降低各环节的管理成本。比如,从预算开始,通过信息化数据分析,计算出符合实际施工情况的准确数据,从而对项目施工的各种投入科学化控制,降低项目管理的风险系数。

2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就国外的建筑工程管理中,各阶段的管理工作都是通过互联网或电子介质进行,而且必须符合有关的格式标准,即必须按照信息化的规程行事,其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已经相当的完善。但是就我国国内的建筑工程管理而言,则是刚刚建立起了数据库,跟国外建筑工程管理相比而言最大的不足,也是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发展的方向。而其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信息化发展。

2.1 计算机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范围狭窄

计算机应用还局限于部分企业,而在这些企业中往往又局限于局部的过程,把管理信息系统仅仅定位在信息检索查询和打印报表上。无法实现不同类别之间数据的关联、整合及分析,更无法与动态的行业信息结合起来。

2.2 管理系统的互动性差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各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之间的相互孤立的问题。在具体的是实践中,应用信息技术好一点的企业虽然在管理中建立了局域网,运用了项目管理系统,而信息只在工地现场和项目经理部内部流动,现场管理与企业乃至该项目的其他方在网上根本无法互动,完全是个相对封闭孤立的空间,在这个范围内虽然能自给自足,但却无法跟外部的管理者进行良好的互动。

2.3 建筑工程信息化的误区

建筑工程管理存在信息化误区,以为只要有了计算机和局域网就实现了信息化。大部分工程的业主方、设计施工方和监理方的信息交换依然基于纸介质来进行,并没有因为信息化的推进而改变。作为信息化的一个根本前提是信息必须数字化,并且存储在电子介质中,信息交换必须基于电子介质或网络来进行。而现阶段信息技术充其量只不过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了工具,并没有带来工作模式的改变。

总体而言,我国的建筑业信息化管理中,还存在着应用范围窄、管理体系之间互动性差、对信息化的正确认识不够、缺乏有序环境和统一标准等多方面的问题,这都相应的影响到了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进程。

3 完善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3.1 确定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目标

建设部先在国家重点投资工程推进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进程,如以工程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对象,全部信息实现无纸化;项目的有关各方利用网络以及电子介质进行信息的提交和接收;所有信息均存储在数据库中,便于共享和利用。它的终极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率,并最终增强行业的竞争力。其后在大型工程建设上进行推广,之后在整个行业推广。

3.2 在管理上建立和健全建筑工程管理

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一场技术变革,而且是一场深刻的管理变革。要完成这一转变,必须抛弃已习惯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甚至是生活方式。因此,在信息化建设战略规划中,不仅要成立以公司最高决策层亲自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全员行动,整体策划,系统推进,而且要求行动上下一致、思想统一。

3.3 在工作中坚持以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为核心

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的核心是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没有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将是无源之水。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化是根据实际需要而设计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计划统计、合同预算、材料管理、劳资管理、机械管理、施工管理、成本分析、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流程管理、系统维护等方面。为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各个部门提供一个相互协同工作的软件平台,实现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质量、信息、安全的目标控制,加强工程项目生产要素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促进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化管理转变。

3.4 在观念上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推进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同类型企业必须从自己的实际需求出发,确定本企业的信息化主线、突破口切不可盲目照搬,贪大求洋。目前,一部分建筑企业建立了公司局域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大部分企业还只限于使用财务管理、工程招投标系统、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单项应用软件,系统集成水平低,信息化的总体水平不高。今后,企业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和完善已有的信息化工作成果,推进专业业务系统的流程优化与再造;同时结合公司新的发展战略,展开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化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享受政府及社会的公共资源,参与社会电子认证体系、现代金融支付系统和信用系统、网络公共服务系统。

3.5 在政府统一部署下,各行业全面推进信息化战略

因为市场竞争已由企业与企业的竞争演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信息化建设不再是一家企业、一个行业的事,整个供应链的每家企业都必须同时参与,否则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协同就无从谈起。把企业资源的内涵延伸到整个供应链,实现国际化采购和网上集团采购,控制采购成本和质量;实施物流管理,有效整合供应链资源;建立与供应链厂商的长期共同利益平台,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能力。

综上,要不断加强和完善我国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是建筑产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我国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强,我国的建筑产业也必将会完善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从而带来整个建筑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5篇: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范文

Abstract: In the sake of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construction industry, many enterprises begin to focus on the integration among them. It is inevitable to apply the principle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Based on describing the status of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and contracting model of large-scale projects, it was introduced th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logistics management and risk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and finally focused on the role of general contractor in the supply chain. It was propose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建筑供应链;总承包商;物流

Key words: supply chain management;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the general contractor;logistics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029-03

0 引言

目前供应链管理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而建筑企业的成本压缩空间越来越小,业主的需求日趋多样化,企业不得不向外部寻求资源以获得生存空间。因此,将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运用于建筑业中,具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

建筑供应链管理是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以总承包商为组织者,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将咨询公司、设计单位,承包商,原材料、工程机械设备供应商以及业主等连成一个整体的供需网络模型”[1]。建筑供应链涉及到工程学、物流学、管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需要供应商、业主、设计商、承包商、分包商等企业间的高度协同,管理起来比较复杂。

本文基于以上分析,将从总承包商的角度出发,对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的应用做进一步的探究。

1 工程承包模式与建筑供应链的发展

1.1 建筑供应链发展现状 由于建筑过程的复杂性和建筑产品的一次性,供应链管理思想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相较于在汽车制造业和零售业中的发展都显得较为缓慢。美国在20世纪末就把在制造业中应用供应链的成功案例整合成模型,鼓励其他行业借鉴供应链管理的思想。另一方面,建筑工业化变得越来越普遍,例如将预制件在现场进行组装[2]。建筑工业化能有效降低建筑成本,但是建筑业的运营效率依旧有限。Koskela最先提出将精益制造的思想运用于建筑业中。

到目前为止,灵敏度分析和业务流程重组也被应用于建筑供应链中,主要的承包商也越来越依赖于建筑供应链的其他参与方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1.2 工程承包模式概述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业主自行管理的建设项目已经越来越少。特别是对于一些大型的工程项目,业主更需要综合各个项目参与方的优势,尤其看重承包商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目前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大型工程项目管理方式主要有工程总承包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项目管理承包型模式(Project Management Contractor,PMC)。其中PMC是指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将工程承包下来,但只负责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而将施工、设计等具体工作分包出去,即由项目管理公司委托项目的EPC[3]。

因此,从工程物流活动的角度来看,无论是EPC还是PMC项目管理方式中,设备采购、库存、运输、安装等物流服务都是在工程总承包商环境下进行的。

在建筑供应链中,业主采取不同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对建筑供应链体系有不同的影响,只有采用适宜的模式才能使项目中各项工作得到统一。考虑到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中的可操作性,本文主要分析以总包商为核心的建筑供应链体系。

2 以承包商为核心的建筑供应链模式

从总包商的角度来看,如何整合利用供应商和分包商的资源,协调与项目管理企业或业主的关系,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操作效率,是总包商在建筑供应链中的主要工作。对于总包商而言,工程施工利润逐渐降低,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业务转移到项目前期,利润重心发生了转移。因此,建筑供应链中的总包商应该与上下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竞争力。下图1是以总包商为核心的建筑供应链模型。

从图1可知,以总包商为核心的建筑供应链体系是以满足业主需求为目的,借助信息管理系统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对业主、供应商、分包商等供应链参与方和工程关键环节(设计、施工等)进行集成化管理的一种供应链体系。建筑供应链管理贯穿在项目实施全过程中,与相关利益主体达到共赢。

在项目立项阶段,业主可以委托专业的项目管理公司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管,也可以直接选择总包商负责工程的设计、招标、施工等工作。

在项目实施阶段中,总包商承担对工程物资的采购管理和项目运行过程的总监控,具体的项目实施工作和物流作业则由供应商、分包商或者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实施。由于大型工程项目的技术复杂、工程量大,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因此总包商一般倾向于委托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公司。

以总包商为核心的建筑供应链管理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建筑供应链信息管理 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是一种动态的管理,信息管理在建设工程管理中必不可少。如图1所示,总包商与业主(项目管理公司)、分包商、供应商都进行着大量的信息沟通。建筑供应链不同参与主体的交界处最容易发生上下游信息的偏差[4]。因此,总包商会把信息共享能力水平纳入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标准中。

2.2 建筑供应链物流管理 工程物流是指由物流企业围绕建设项目提供某一环节或全过程的物流服务,通过物流企业的专业技术服务给予投资方最安全的保障和最大的便利,最大幅度的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项目的如期完成[5]。工程物流活动贯穿于供应链的整个过程中,使得建设工程项目建造的全过程中各个环节实现无缝对接。总包商作为建筑供应链的信息中心,物流中心和工程结算中心,要与工程建设的各个参与方主动沟通,为项目的顺利进行准备好条件。同时,供应链中各合作成员也要通过信息共享、业务共同化等达到协调一致。

此外,工程项目的大多数建筑材料以及半成品设备都在施工现场堆放,使得施工现场的物流管理在建筑供应链物流管理中尤为重要。工程施工分包商可以和建筑材料供应商一起将各自的物流活动整合,依托专业性强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实施共同配送(如图2)。物流公司还可以负责现场建筑垃圾的清理,减少单程运输,提高装载率和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2.3 建筑供应链风险管理 供应链中的风险因素主要来自供应链内部和外部。外部的风险主要有来自于环境、经济、政治和社会的不确定因素,而内部的风险主要是供应链中各个组织机构之间的内耗[6],主要是指在项目建造过程中从业主、总包商到分包商、供应商这一链条中出现的影响工期、质量、成本的不确定性因素。建筑供应链中风险意识是沿着项目管理者、总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逐级降低的[7],而信息在从业主到供应商传递的过程中由于“牛鞭效应”的存在,更直接加重了建筑供应链中存在的风险。所以总包商在进行项目建造过程中要进行事前控制,强化供应链成员的风险意识,分析风险来源,制定应对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3 总承包商在建筑供应链中的作用

3.1 完善物流指标评价体系,提高供应链成员整体意识 供应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链上的各个企业整合在一起,必然涉及到对多个职能活动和供应商进行选择的过程。目前建筑业的供应链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一个合作的良性环境。总承包商对项目建造过程中出现的物流活动所产生成本要加以重视,制定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来减少这些成本,达到供应链中物流一体化的要求。总包商在选择供应商时,也要完善对相关供应商的评选细则。

3.2 与上下游企业建立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总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组建临时性的供应链网络,交易成本和履约风险仍然存在,达不到建筑供应链紧密型互动关系的要求。

因此,总承包企业要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和分包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常进行有关成本、进度计划、质量控制的沟通。总包商可以实行并行工程,使供应商在项目招投标阶段就参与进来,为竞标量身定做合适的项目计划,减少变更。

同时,总承包商可以选择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共同规划,取长补短。此外,要维持长期的合作双赢关系,对供应商和分包商的激励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建立稳定的风险和回报分享机制。

3.3 建立信息平台,加强沟通 建筑供应链的效益主要是各成员之间的协调,而信息共享是协调的基础,目前建筑供应链信息管理的主要不足是信息共享不够,信息技术落后,供应链上各成员的信息化水平高低不一,沟通困难。而在工程管理的环境下,信息量大而复杂、动态性大再加上信息不对称性,如果不加以重视,将直接导致行业的整合困难。

因此总包商在建筑供应链的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完善自身的管理信息系统,为工程项目管理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还应该帮助工程建设参与各方提高信息化水平,推进建筑供应链的标准化。

4 结束语

本文主要讨论了建筑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基于总承包商来整合业主(PMC)、供应商、分包商资源的主要途径。

由于建筑供应链中穿叉着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因此总包商应该看重合作方的信息共享能力和业务整合能力,通过供应链的运用来提高供应链成员的整体意识,达到降低建筑成本,缩短工期,建立一个高度协作的建筑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先光,李启明,Khalfan MalikM A等.施工总承包模式下建筑供应链成本管理优化决策模型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9(3):79-84.

[2]Nenad u Babi, Peter Podbreznik, Danijel Rebolj. Integrating resource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using BIM[J]. Autom. Constr. (2009), doi:10.1016/j.autcon.2009.11.005.

[3]王诺.工程物流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7:2,31-32.

[4] Ruben Vrijhoef, Lauri Koskela,Greg Howell[J/OL].Understanding construction supply chains: an alternative interpretation. http://cic.vtt.fi/lean/singapore/singapore. htm, 2010-3-20.

[5]M.Loosemore,C.S.McCarthy. Perceptions of Contractual Risk Allocation in Cons- truction Supply Chains [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issue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practice. ASCE/January 2008:95-105.

第6篇: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力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随之而来的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也正在受到社会及电力企业的高度关注。从以往的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好的电力工程不但能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而且能够抵挡一些突发事件造成的严重后果。相反,质量差的电力工程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生命的代价。由此可见,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作用。施工过程是电力工程的重要环节,它是一个将图纸设计转变成现实事物的过程。在施工过程中,很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一些与实际应用中相冲突的问题都会在施工过程中一一体现出来。在整个工程中的任何一个工序的施工,都可能会对整个电力工程造成影响。施工管理是施工企业进行工程准备、组织竣工到竣工验收全过程所实施的各项组织管理工作的总称。施工项目管理就是施工企业或者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进行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1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1.1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呈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施工现场管理是贯彻执行有关法规的集中体现。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不仅是一个管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它还涉及许多城市建设管理法规。

(2)施工现场管理是建设体制改革的重要保证。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原来的建设管理体制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而每个改革措施的成果,必然都通过施工现场反映出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场内建立起新的责、权、利结构,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管理,既是建设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他改革措施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3)施工现场是施工企业与社会的主要接触点。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科学的、综合的系统管理工作,施工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都通过现场管理来反映。企业可以通过现场这个接触点体现自身的实力,获得良好的信誉,取得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和动力。同时,社会也通过这个接触点来认识、评价企业。

(4)施工现场管理的施工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保证。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大量的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流汇于施工现场。这些流是否畅通,关系着施工生产活动是否顺利进行,而现场管理是人流、物流、财流和信息畅通的基本保证。

(5)施工现场是各专业管理联系的纽带。在施工现场,各项专业管理工作既按合理分工分头进行,又密切协作,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各项专业管理的热核经济效果。

1.2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

电力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任务,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全面完成生产计划规定的任务(含产量、产值、质量、工期、资金、成本、利润和安全等)。

(2)按施工规律组织生产,优化生产要素的配置,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3)搞好劳动组织和班组建设,不断提高施工现场人员的思想和技术素质。

(4)加强定额管理,降低物料和能源的消耗,减少生产储备和资金占用,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5)优化专业管理,建立完善管理体系,有效地控制施工现场的投入和产出。

(6)加强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使人流、物流高效有序。

(7)治理施工现场环境,改变“脏、乱、差”的状况,注意保护施工环境,做到施工不扰民。

2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临时筹建项目部的整体素质不够高

管理人员及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投资效益观念淡薄、缺乏施工合同意识,缺少控制造价方面的基础知识,从而造成设备订货时价格假象控制在概算内,而许多随主机供应的附属设备没有在合同中加以明确,最后则要重新订货采购,结果往往大大突破控制价。

2.2在整个业务管理流程中,电力工程管理不完善

在整个业务管理流程中,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是关键,既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在公司内部与用户电力工程有关的部门有业务部、工程管理部和财务部。财务部负责各用户收取技术咨询费、工程款,向施工单位拨付工程款和向供应商拨付材料款和设备款,作用是十分明确的。其余的两个部门则在电力工程进展的各个阶段分别担当各自的职责,这就出现部门间多次的交接,交接多了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展。

2.3在整个业务流程中尚有欠缺和不完善之处

如在工程施工结束进行验收后,应组织施工单位进行工程决算,并经审核后才能向用户收取工程余款和向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支付余款。但是在实际施工管理过程中往往就存在着问题与违规操作!

3电力工程施工管理的关键

3.1施工项目的管理者

即施工企业的项目经理是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全面负责的项目管理者,是企业法人代表在承包的建设工程项目上的委托人。项目经理必须具备对工程项目施工活动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的能力。项目经理的存在明确各管理部门与建设部门的职责,各项目法人单位人员主动协调,为项目建设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项目经理对整个施工环节来说是龙头,是核心,其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项目的好坏与否。

3.2施工部门的相互协调是施工管理的前提

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控两管一协调”。其中,“一协调”管理是指和工程项目建设现场参建各方,如业主、监理、承包商之间,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外部条件之间,各种关系的协调管理。“协调”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施工过程存在施工建设单位、材料供应商、供电部门和单位等多部门间多次的交接,交接多了会影响到电力工程施工的进展进度,因此必须建立正规高效的电力工程管理流程,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工作,这也是工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条件。

3.3施工管理的重点――三个基本要素“工期、质量、成本”

对于整个施工过程来说,要在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工期短、质量好、成本低的管理目标,应对目标三要素分别进行分析,发现各自的影响因素,找到控制的方法和途径。抓住了这三要素就等于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纲、就把握住了施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任何准备和变动都围绕这三点进行,就可以使得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工程档案管理等多个板块协调有目标、有中心的进行。要把握和处理好工期,质量和成本这三者的关系,质量是根本是前提,工期是重点是核心,成本是目标是落脚点,将这三者的要求贯穿在整个施工管理中,是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加快建设速度,高质量、高功效、低消耗,保证安全施工的核心工作的关键点。

3.4施工管理的动力――注重科技创新

在现实的电力工程中,很多施工团队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不谋求科技创新,在原有的技术水平上不停的“炒现饭”,甚至不假思索的跟着前人走老路,甚至沿袭旧人的不好的习俗,我认为在健全和完善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必须要在施工团队中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索意识。一个创新的施工管理理念,一种创新的施工科技手段不仅对工程项目管理和一个企业的生存周期极为重要,也是提高国内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实现与国际电力工程接轨的重要前提。

4针对电力工程施工管理流程问题的几点建议

(1)加强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的标准化体系,建立完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强化管理意识,规范管理行为,积极实现与国际接轨。我们狠抓“工艺质量革命”,以质量求生存,以精品闯市场。树立全员精品意识,以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验评标准为基础,以实现机组达标投产为基本要求,在施工质量、工艺水平、文明施工、机组投产水平方面达到全优。

(2)专业现代化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许多要求,主要是进度控制,同时也可以进行费用控制和资源管理。特别是软件可以将进度、资源、资源限量和资源平衡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进度计划可以是基于要完成的工程量/工作量并结合施工承包商的人、材、机资源而制定出来的、定量的、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因此,根据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和人、财、物的投入等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可行的、科学合理的应用规划和管理方法,对于切实用好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做好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3)在施工管理中,管理人员及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例如投资效益观念淡薄、缺少控制造价方面的基础知识,将导致工程的实际造价大大超过预算和控制价,或由于不能合理统筹安排,导致各部门不能协调工作、工作效率不高等现象。提高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水平和劳务人员素质,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的基础。任何技术、管理手段都是虚的,只有管理者是实的、是活的,只有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保证施工人员具有应具备的素质,才能使整个工程高效、有秩序、有计划的进行,这是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水平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前提条件。

(4)电力工程招标流程结束后,由市场管理中心将招标结果或是非招标工程的落实情况通知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业务部,并把图纸转给公司业务部。由公司业务部将接到的通知存档。由公司业务部和工程管理部与用户、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召开施工前准备会,施工单位的工程预算由预算中心审查。由公司业务部向用户收取60%的工程预付款,并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施工委托协议”。由公司工程管理部向施工单位、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拨付工程预付款。由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工程管理人员和用户对施工单位的施工进行工程质量检查等工程管理。材料供应商和设备供应商所提供的材料和设备要经过供用电技术工程公司工程管理部和用户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

第7篇: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范文

关键词:ERP工程;转资;流程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1

在财务信息化水平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提出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工程项目全过程包括投资阶段、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运营阶段,每个阶段又包含了若干个环节和步骤。工程项目完工转资是项目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衔接的关键点,意味着项目管理寿命周期的结束,同时又是固定资产管理的起点,对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ERP系统的工程完工转资是把项目建设看作资产形成的过程,从建设源头抓起,将资产管理前移到项目设计阶段,实现从设计到报废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一、基于ERP系统的工程项目管理特点

ERP系统实现的管理功能:

企业资源计划(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者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ERP系统主要特点是集成性、模块化、功能性、开放性、适应性。在项目管理的整个链条中,涉及的系统模块有财务管理、项目管理、设备管理和物资管理等四大模块。

财务管理模块实现了项目成本的自动归集,在工程物资发料、劳务服务确认服务进度后项目成本自动归集到项目中,实现了物流与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

项目管理模块实现了项目从前期立项阶段创建项目编码,便于项目信息的跟踪与追溯。项目前期费用纳入全面预算管理,明确了与规范前期费用处理流程。对项目立项、施工设计、施工管理和竣工结算全过程管控,加强了项目的事前预算、事中管控和事后分析。依据项目需求发料,实时进行项目成本归依,实现物资、服务与财务的信息联动,从而实现项目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统一。

设备管理模块实现设备和资产集成,实现了资产账、卡和物的一致。

物资管理模块与项目模块集成,采购的全过程受项目预算控制,采购执行过程的信息在物资部门和使用部门实现共享。与财务模块集成,在系统中收发货后,自动生成财务凭证,确保物料账与财务账一致。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现行工程财务管理不适应ERP系统精细化要求。企业在应用ERP系统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工程财务管理实际情况不适应ERP系统的工程完工转资要求。例如存在待摊基建支出中相关费用没有核算到具体管理对象;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相互混淆;在工程竣工决算报表编制方面,竣工决算报表编审时间过长;待摊基建支出和辅助设施工程中的费用分摊规则不明确;竣工决算报表编制不规范;在工程成本控制方面,财务部门对工程成本过程管理和控制缺乏有效措施,财务部门参与工程投资估算、招投标方案及合同等审查程度低,对工程成本的动态监控较弱。通过ERP系统实现的工程完工转资存在工程项目形成的大量固定资产卡片要如何快捷进行主数据维护,工程项目在建设期间发生的设备及费用如何结转到固定资产卡片上,费用分摊方式如何选择等问题。

二是转资过程中各职能部门权责不清。在工程完工转资过程中涉及到项目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物资供应部门、施工单位、资产管理部门、设备运行保管部门等。各项目相关部门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未意识到在ERP系统中企业内部上一个环节业务会对下一个环节业务所产生的影响。存在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转资资料传递迟缓、集成数据失真,工程完工形成的资产清册与设备系统中的设备对应关系不够等问题。

三、基于ERP系统的工程项目完工转资管理提升

1.加强前端业务协同,推动工程管理关口前移。ERP系统实施后,除收付款凭证外,许多业务凭证将直接在前端业务模块中产生。工程管理部门录入的业务信息应当满足会计核算的要求,物资部门提供的设备清册要与固定资产目录建立对应关系,对于不形成固定资产的附属设备、备品备件要能正确区分。这就要求财务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做好知识的相互转移。财务部门人员要加强对前端业务操作人员的指导,甚至共同参与一些规则和标准的建立,推动基建成本管理关口前移。

2.规范工程项目核算,夯实工程财务基础。财务部门要按初设概算口径设置会计核算对象,并根据不同的费用内容设置明细科目;要规范项目核算的内容;对待摊基建支出费用,要按照管理对象进行归集和明细核算,不得相互混淆。推行执行概算管理,严格工程资金支付。项目建设管理单位的工程部门根据工程的进展情况,及时录入能够反映项目工程量的业务数据。

3.科学定义各类费用的分摊标准,通过系统生成竣工决算报表。为通过ERP系统完成竣工决算报表的编制和最终资产价值量的确认,工程财务人员应事先依照预规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要求,对于构成资产最终价值的建筑费用、安装费用及待摊基建支出的各项内容,定义具体的分摊对象和比例,在ERP系统中进行设置,实现工程目竣工后生成竣工决算报表。

4.优化工程项目转资流程。ERP系统运行实施后,工程完工转资由原来的“完工-投运-工程决算-财务决算-工程转资-资产清册-建固定资产卡片”,变更为工程完工转资前先由资产专责在ERP系统中维护固定资产主数据,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后,再由工程专责维护转资结算规则(即分摊工程费用到资产卡片上),通过成本结转,完成固定资产价值维护。

5.明确转资过程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项目管理部门:检查项目定义、WBS,及影响项目竣工决算的其他参数;完成建筑合同申请及合同的创建;完成设备采购申请及审批;完成其他费用的服务合同录入;及时编制工程决算书;提供竣工决算报告;与设备管理部门协同,准确提供资产清册。

物资供应部门:确认工程领料完毕并与施工单位及项目管理部门核对确认,在ERP系统中完成收发货。

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工程项目验收投运后,在ERP系统设备管理模块中维护设备数据,使系统内生产运行设备具有唯一设备ID号;配合项目管理部门完善固定资产移交清册数据维护。

财务部门:审核项目部门提交的固定资产清册,对完工项目物资收况进行审核;全面掌控完工工程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工程成本费用发生情况、工程决算情况以及审计报告、审计调整情况等;对工程费用在ERP系统中按一定规则进行准确分摊,准确形成的固定资产价值。

参考文献:

第8篇: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范文

目前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大多停留在手工管理状态,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必然导致了工作效率低,管理不规范,成本费用高,实时性、动态性差,难于控制,工作方式烦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第9篇:工程管理和物流工程范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合作交流;研究智欤恢型夂献靼煅В辉外培训

2016年7月,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的《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教育部印发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按照“促进民心相通,提供人才支撑”的定位,提出重点开展教育互联互通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以及共建丝路合作机制。[1]

苏州科技大学认真学习领会《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和《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文件精神,深入思考如何面向“一带一路”倡议需求,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开展“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研究,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苏州科技大学的前身苏州科技学院由原建设部所属的苏州城建环保学院与原铁道部所属的苏州铁道师范学院两所本科院校于2001年9月合并组建而成。多年来,学校坚持“立足江苏、服务行业、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服务定位,以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的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己任,深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名校、服务兴校、文化融校”五大战略,努力将学校打造成为地方和行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应用研究基地、高层次决策咨询基地、高品位文化建设基地。

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

教育合作交流

近年来,学校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交流,先后派代表团访问了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坦桑尼亚、肯尼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达成了多项教育合作交流协议。

在东南亚,我校和老挝国立大学、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泰国易三仓大学等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与这些高校在环保技术、艺术设计、职业继续教育等领域的合作事宜。此外,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合作,拓展我校在老挝、柬埔寨和泰国的留学生教育生源。我校还与东南亚教育部长组织及其下设的开放学习区域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并在他们的引荐下深入考察当地院校,寻求在教师培训、学生流动等方面的合作机遇,探讨合作开发、共享网络课程的可行性。另外,我校还回访了往届援外培训班学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以期进一步提升援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俄罗斯,我校与雅罗斯拉夫乌申斯基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汉语学习、科研合作、学生短期交流等方面开展具体合作,学习借鉴俄罗斯师范类高校在教学和管理方面的经验,促进我校师范类专业的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非洲,经过我校援外培训班学员的积极引荐,我校与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坦桑尼亚阿迪大学、津巴布韦津巴布韦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上述高校培训师资、开展汉语教学,拓展我校在非洲的留学生教育生源,开展在环境保护、物流管理、城乡规划等领域的科研合作。我校还回访了援外培训班非洲籍学员,针对非洲国家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援外培训课程。

二、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智库

2013年,学校依托江苏省重点学科――世界史成立的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被江苏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9家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之一。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中心负责人姚海教授是著名的俄国史和俄国问题研究专家,担任中国苏联东欧史研究会会长、江苏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在国内学界具有颇高地位和学术声望。他的专著《俄国革命》荣获2014年江苏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2015年教育部第七届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亚太国家现代化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紧密围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要求,服务国家外交战略,聚焦“一带一路”前沿热点问题和重大问题,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以及当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不断推出有份量、有价值、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中心积极与俄罗斯、东欧、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为推动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实力作出了积极贡献,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心相通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撑。[2]

三、开展中外合作办学,

为“走出去”战略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能源、高铁、工程建设等领域“走出去”战略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学校选择优势专业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目前,我校与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开展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和土木工程四个中外合作本科教育项目,全日制在校生规模达550余人。中外合作办学学制采用“3+1”模式,即国内学习3年,国外学习1年,学生完成全部学习计划后可获得南威尔士大学学士学位,同时获得我校的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

这些项目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大局,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具有爱国主义情操的高素质国际化专业人才[3]。在与国外高校和国内企业合作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校中外合作办学确立了“目标导向”的培养理念,创建了“国际合作、校企联动和多学科支撑”的培养模式,构筑了“专业理论、实践能力和国际化执业资格”为引导的培养体系,营造了“双师资队伍、双校园空间、双语课程”的国际化培养环境,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从“个别少量”到“批量规模”的转变,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了示范作用[4]。工程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管理三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已经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土木工程项目还未到参加评估的时间)。2013年,工程管理项目教学团队的成果“校企合作,境内外联合――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一等奖。2016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项目获批为首批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工程培育点。

我校越来越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毕业生在俄罗斯、塔吉克斯坦、泰国、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中贡献力量,他们的专业能力和国际化水平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例如,2013年9月,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与我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合作培养工程管理国际化人才。几年来,我校为其输送的工程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为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贡献了积极力量,为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海外市场新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加强援外培训,

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急需人才

始于上世纪50年代的援外培训是我国对外援助的重要方式之一,与其他援助方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服务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途径[5]。《中国的对外援助》白皮书将援外培训做了如下界定:援外培训即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是援助国通过多边或双边的渠道为发展中国家举办的各种形式的政府官员研修、学历学位教育、专业技术培训以及其他人员交流项目。[6]

我校自1993年起承办国家商务部主办的援外培训班,从最初的每年1期20余人,增加到2017年的每年9期近300人,从最初的仅有专业技术培训一种形式,增加到目前的专业技术培训、政府官员研修和学历学位教育三种形式。截至2017年5月底,我校共承办了38期援外培训班,为亚太地区、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学员近千人。

近年来,我校充分发挥在环境保护、物流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优势,先后举办了发展中国家城市污染防治技术培训班、发展中国家区域综合物流系统优化技术培训班、斯里兰卡水处理及饮用水质量控制体系官T研修班、发展中国家国际物流管理官员研修班、发展中国家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培训班等多个多边或双边专业技术培训班和政府官员研修班。鉴于我校多年来出色的援外培训工作表现,2015年,经商务部、教育部批准,我校成为全国首批承担援外硕士学历学位教育项目的高校。当年9月,首批来自10个亚洲和非洲国家的22名环境工程专业硕士项目研究生报到入学,现有2个年级的在校生共40余人。

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我校的援外培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培训中注重与学员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理念,为他们提供具有较强操作性、可直接借鉴的发展经验。通过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和考察、交流等形式,让学员深入了解中国发展路径,帮助他们理清本国发展的难题和挑战,使得他们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得到了学员的高度评价。

学校非常重视援外培训学员的跟踪回访工作。除了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保持与学员的经常联系之外,学校代表团还赴非洲和东南亚组织了学员座谈交流,了解学员参加培训后的工作情况,听取学员对援外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回访结果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提升培训质量。更重要的是,学员为学校引荐了当地的学校和学生资源,促成了许多新的合作关系的建立,拓展了我校的留学生生源,促进了我校学历留学生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Z]. 2016-07-13.

[2]林欣. 高校智库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6(9): 32-35.

[3]林健, 胡德鑫.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与中国工程教育新使命[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6): 7-16.

[4]陈丽萍. 中外合作办学支撑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对策[J].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 2016(5):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