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元教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键连接;微课;教学设计
1前言
一台机器往往由不同的零部件组合而成,当组成机器的零部件之间要形成一个运动整体来传递运动时,就需要把它们连接起来。连接的方式很多,如键连接、销链接、螺纹连接等。其中,机器中的轴及轴上零件间,不仅需要进行轴向固定,还需要对其进行周向固定(即通常所说的轴毂连接),以传递转矩,而键连接是最常用的轴毂连接方法,因此有必要掌握键连接的设计。
2教学背景分析
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机械基础》课程开课学期一般为第三学期,在大一阶段,学生学习了《机械制图及测绘》课程,其中,测绘部分的项目载体基本为减速器,因此,学生对减速器中的平键连接已有直观的感性认知,但此阶段的认识属于“知其然”,至于键连接中的平健外形尺寸、轴上键槽及齿轮上键槽尺寸该如何确定,键槽尺寸上下极限偏差为什么要那样标注还完全无意识。不过,有了对平键连接测绘的基础,一旦进入《机械基础》课程学习,则可完成学生对平键连接“知其所以然”的学习。鉴于键连接在很多机器设备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如何对《键连接》的单元教学设计及实施,让学生学会键连接设计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3教学过程设计
3.1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40分钟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设计普通平键链接。以减速器中的轴、齿轮周向固定——键连接为例,根据已知轴段的直径和长度、齿轮孔径,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查阅键连接设计的国家标准,让学生学会确定平键的长、宽、高;轴上键槽的宽度、深度及其公差标注;毂(齿轮)上键槽宽度、深度及其公差标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考虑到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掌握进度不一致,教师在备课时,专门把查阅国家标准确定平键连接设计的过程,制作成微课,助教助学,教学效果明显改善。本次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细分如下:知识目标:了解键连接的类型、特点;掌握平键连接设计方法。技能目标:会查阅国家标准,设计平键连接。素养目标: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及遵守国家标准的习惯。
3.2教学内容及步骤
3.2.1任务导入、分析通过播放键连接的动画(动画截屏见图1),让学生对键连接有直观认识,然后提出本课程的学生任务:健外形尺寸如何确定,轴、毂(齿轮)上键槽尺寸如何确定,轴、毂(齿轮)上键槽尺寸公差如何确定并正确标注(见图2)。3.2.2教学内容(1)键连接的组成;(2)键连接的类型及特点(播放视频);(3)平键连接相关知识;(4)平键连接设计。键尺寸选择、轴上键槽尺寸及极限偏差确定、毂(齿轮)上键槽尺寸及极限偏差确定及其在零件工作图上的标注。3.2.3任务实施布置设计任务,按事前分好的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完成表1中各对应组号的平键连接设计。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作巡回指导。3.2.4出归纳、总结各小组汇报设计结果,相互评价,最后由教师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4重、难点突破
本次课的重点是平键链接尺寸的确定,难点是零件图上键槽尺寸偏差的标注。据以往经验,在讲解重点,突破难点时,基本采用的是传统的启发引导+讲授法,教学内容静态显示,因此,在讲授过程中,尽管教师一再强调重、难点,可是当学生去完成平键链接设计任务时,问题多多,感觉他们没学过相关的知识,效果总是不理想。针对这,在对该单元备课时,事前把设计过程制作成微课,助教助学。借助微课,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动态的微课,更好的讲解教学内容,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完成设计任务的过程中,如果出现某个步骤不太明白,则可以重新播放微课视频,从而较好的完成设计任务。实践证明,信息化技术的采用,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
5结语
键连接设计,是高职类《机械基础》课程中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从分析教学背景出发,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微课助教助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随堂布置设计任务,提供学生参与机会,助推教学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李海萍.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关键词】工程认识 机械结构认识 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3-0073-02
工程认识课程作为我校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第一个学习环节,是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通识性工程教育课程,肩负着将大学新生从科学理论学习引向工程实践的重任。对全校来自不同专业、对实际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级学生开展工程教育,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和自主探索工程领域奥秘的兴趣和好奇心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率,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发展,对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问题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是工程认识课中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以增强学生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为根本出发点,进行工程认识课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实践教学研究,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方案,力图在实践中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工程认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等更加符合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知规律,从而提高工程认识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大一学生工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一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是促进学习者朝着目标所规定的方向发展的过程,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工程认识课程作为我校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第一个学习环节,是面向全校一年级学生的通识性工程教育课程,肩负着将大学新生从科学理论学习引向工程实践的重任。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概括了解现代机电产品的总体构成以及机械系统在其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常用机械和常用零件的基本知识与应用。
2.教学对象特征分析
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充分了解学习者的特征,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分析学习者的主要目的是设计符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的学习问题,提供适合的帮助和指导,设计适合学生个性的情境问题与学习资源。工程认识课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全校不同专业、对实际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级学生。
二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设计
1.教学情境设计
用问题来驱动学习,学习是为了解决问题。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情境下的探索、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好的学习情境设计,有助于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减少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有助于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教科书上的知识是对现实生活的抽象提炼,而设计学习情境则是要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这需要将设计的问题具体化。在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设计中,笔者从实际产品出发,提出了搭建机械系统来完成实际产品的工作运动这一具体问题。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我们应注意:(1)设计理想的学习情境是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为完成意义建构服务的。(2)设计学习任务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不能超出学习者的知识能力范围。(3)要设计开放性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给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参与,使其了解这个领域。
2.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资源是指与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活动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遵循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进行工程认识课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教学资源建设,通过文字、图片、教具、实物、模型等形式展现机械结构的发展历程、技术进步、未来发展等,充分展现工程特色,创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围。同时,全面激发学生对工程的热爱,普及工程文化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工程文化素养。
第一,教学资源设计的内容。通过学习情境设计,将问题置于一个真实的任务环境中,有助于学习者知识与能力的迁移;而信息资源则为学习者提供在知识建构时需要知道的有关内容的详细背景和在完成学习任务时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识,有助于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根据教学情境设计,向学生提供与问题解决有关的信息资源,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问题的背景与含义、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另外,与学习内容有关的陈述性知识和拓展性知识也可以通过学习资源的方式提供。
设计符合学生个性的学习资源,需要分析教学对象的基本特征。工程认识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来自全校不同专业、对实际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级学生。设计的学习问题和信息资源必须符合学生能力与知识水平,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解决问题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和信息。
第二,机械结构认识教学资源建设。(1)对学生操作规程和训练内容的说明。通过宣传板使学生明确实训行为规范和操作规程,以及机械结构认识单元的装配任务和装配结构。督促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学习和操作。(2)完成学习任务时需要具备的必要背景知识。利用机械工程认识教学内容设计的机械零件展示柜和机构陈列柜,展示常用零件和常用机构的基本类型和用途,帮助学生加强对常用零件和机构的认识和理解。另外还可以利用自制的机械零件展示柜、齿轮减速箱实物、牛头刨床传动图、齿轮传动机构的零件组成宣传板等信息资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学习情境中的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3)教学设备建设。通过实物、模型的展示,结合学生的观察和教师的讲解进行直观教学,使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帮助学生产生一种具体的形象思维,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知识要点。例如,通过齿轮减速机与蜗轮蜗杆减速机的实物对比,可以了解齿轮传动和蜗轮蜗杆传动特点;通过千斤顶的工作过程,了解圆锥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3.教学管理设计
在建构主义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但不能忽略教师的指导作用。任何情况下,教师都有控制、管理、帮助和指导的职责。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引导的方法包括: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或片面的认识。
4.学生成绩评价
采用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方式。可以由教师根据观察到的学生的表现给出评定。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对问题或任务的研究、解决和完成情况以及具体的思维训练过程给出评价,或者两者相结合做出综合评价。
机械结构认识单元中的评价项目包括:传动机构的装配及工作情况、是否完成任务要求的运动形式的转换、工作效率情况、模型搭建的工艺水平、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及资料查阅与动手操作情况等。
5.知识总结及相关知识的拓展
适时地进行教学总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将自学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但总结时不能太细,应为知识体系串讲要简明扼要,否则会重蹈传统教育的覆辙,限制学生的思维。
由于授课时间的限制,在教学活动中并没有对场地中的实物、模型和挂图进行讲解和说明,如汽车模型,汽车发动机、离合器等实物,载货汽车构造挂图、汽车发动机挂图等。采用图片和文字说明的形式,拓展了汽车机械系统中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部分结构,如配气机构、离合器、差速器、电动刮水器等。搜集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如航空发动机、机械系统的传动、机器人行动的原理、机器人的组成、最古老的机器人以及未来机械发展方向等。通过相关知识的拓展,充分展现工程特色,创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围,全面激发学生对工程的热爱。
在进行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基于课程标准原则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须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和引领下,在新课程实践的现实、动态背景下实施。它有两个基本要素就是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的实践。.
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良好的个性,激发积极的情感等。其次,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从教材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教学的“创新设计者”。在新课程背景下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教师不应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罗列的内容线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搜集与单元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例如,通过对单元教材中各个栏目进行改编整合使单元教学内容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补充不同教材中同一主题的内容,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语言知识,获得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渠道获取相关的单元教学资源,来弥补教材资源的不足等。
二、整体性原则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并不是简单的单元教学方案的撰写,而是把它看作是一个由教学方案制订、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方案评价和教学方案调整组成的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中的各个成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构成了完整的过程。从系统论角度看,在准备阶段各种资源为方案的制订提供了输入,方案的实施输出了结果,分析评价结果来确定方案是否需要调整,如果需要,应该如何调整。
因此,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在实践过程中要从整体把握、整体优化、整体设计、整体推进四个方面展开。
1.整体把握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对于单元教学目标的设定、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单元教学资源的运用,单元教学方法的设计都要有一个宏观的控制。要围绕单元主题,从整体的角度把握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能力点、调动每一种教学资源,为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为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为教学过程的流畅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整体优化
所谓整体优化,就是对于为达成单元教学目标所选取的各种教学资源,进行科学化处理,使其更能被学生所接受。要关注单元主题下各教学资源的相互支持,也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联系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进行整体优化。
3.整体设计
所谓整体设计就是要统筹安排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正确把握单元内容各课之间的联系,合理安排各课的教学内容,科学分解单元内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单元内各课时的特点,形成侧重点不同的各种课堂教学形式,促进学生语言学习的整体发展。
4.整体推进
所谓整体推进,就是指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与语言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目标,也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同时还要兼顾情意目标的达成,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及主体性和社会性的共同发展。
三、主体性原则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主体性原则可被视为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主导原则。所谓主体性原则是在进行小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应该贯彻教学是建构学习主体的对象化活动的思想,把英语教学的内容看成构建学习主体的手段,使学生通过英语教学最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是说学生在教师启发诱导下进行自主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发挥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全面参与、积极思考、自主学习、亲自实践。
四、最优化原则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最优化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要对单元教学的各个环节统筹规划和安排,设计切合实际的最佳单元教学方案,实施最优的教学实践活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最优化的标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以求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可能的教学效果。最优化原则主要是依据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学的多种因素构成合力的规律而提出来的。贯彻最优化原则要做到:
1.关注教学设计理念的科学性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必须以一般系统理论、传播理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概念理论作为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决策的科学依据,成功的教学设计、优化的教学效果才会有保证。
.
2确保教学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首先要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已有知识基础,其次是看单元教学方案的设计是否具有操作性,各类教学目标是否已经被分解成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目标,各个教学环节是否都已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和合理的安排。
3.注重教学设计实施的效率性
小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该以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条件,克服各种不利因素,调动和创设有利于发挥教学最优功能的各种因素,尽力争取使师生双方都能以比较经济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相对于该种条件下最好的教和学的效果。
五、情境性原则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强调情境性原则,主张创设与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教学情境,结合小学生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和其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直观手段,创设与学生经历过的情境有相似之处且能引起疑难的具体生动的交际场景,激起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因为,情境的真实性可以整合多种知识、技能,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便于他们意识到所学的知识、技能是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关的,具有意义的,这对维持学习动机是非常有用的。
摘要:人总是处于一定的情绪状态中,面对压力、挫折是人生的常态,设计好心理健康课情绪单元的教学,可以更有效地帮助高职学生培养健康的情绪,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
关键词 :心理健康情绪单元教学设计
健康的情绪是积极、乐观、愉快、稳定的情绪状态,具有健康情绪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具有对情绪的调控能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人们价值观的冲击碰撞,随着各种诱惑、冲突的呈现,人们的内心环境不再平静,人们需要不断调集心理状态、不断调控情绪应对各种刺激。尽管如此,各种情绪障碍还是与日俱增,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高职学生还要承担社会评价较低等更多的心理压力,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与挫折,是高职心理健康课的重要目标。笔者从四个方面探讨高职心理健康课情绪单元的教学设计。
一、以实际应用为目标组合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内容安排,大多把情绪、压力、挫折分在三个章次,并且前后没有关联。这样安排不利于学生更深入、集中地解决实际问题,而且三个内容分散教学的时间成本也过高。关于情绪、压力、挫折这三个心理学概念,在学术领域有不同的理解,但如果把时间花在辨析概念上则得不偿失。心理健康课要帮助学生获得心理成长,自然离不开培养健康情绪,应对压力、挫折等内容。情绪、压力、挫折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压力是个体对刺激所产生的身心紧张状态;挫折是实现目标受阻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压力和挫折都属于情绪范畴,都是对刺激所产生的身心反应。所以,情绪单元的教学设计不仅包括情绪的内容,还应包括压力、挫折的内容,将三者组合成一个单元进行教学,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学设计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情绪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情绪的主观性特性。同样的刺激作用于不同的人,不一定产生同样的情绪反应,原因在于不同的人对同样的刺激解释不同,这就是情绪的主观性特性。正是由于每个人所体验到的刺激的性质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人们才有可能很好地调控情绪,情绪调控的方法才有意义,人们也才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进而培养健康的情绪。为此,在课程导入时,可以用寓言故事、案例和学生自身的经历,从体验、感受入手。例如,在狐狸与葡萄的故事中,同样是饥渴难耐的狐狸,在看到葡萄又摘不到时,有的想办法爬梯子吃到了葡萄,有的吃不到葡萄抑郁而死,还有的愤怒而死,也有去找其他充饥的食物等,这使学生认识到应对同一刺激的方式不同,结果也不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调控情绪。
情绪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掌握情绪调控和应对压力、挫折的方法。例如,在学习合理情绪ABCDE法时,先运用实例引出方法,再对方法进行描述,并让学生当堂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做好教学活动的设计
情绪单元安排两次课进行教学,第一次课主要学习情绪的相关知识和合理情绪ABCDE法,第二次课主要学习应对压力和挫折的知识和方法。
第一次课安排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心态的结果”,先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情绪的认识,学生通常说出的是情绪的种类。教师从某一种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引出情绪定义,并把关注点放在情绪的主观性特性上。可以运用故事、案例、个人真实经历等,并进一步提出健康情绪的含义。第二个活动是“我的情绪我做主”,主要学习运用合理情绪ABCDE法,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合理情绪,并进行分析,最终消除不合理情绪,培养健康的情绪。
第二次课安排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直面压力与挫折”,主要分析压力、挫折的来源和学生采用的有效的应对方法,并进行评估,帮助学生学习积极有效的应对方法。第二个活动是“学会放松”,让学生体验冥想等放松方法。第三个活动是“快乐芯”,使用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呼吸控制心跳,从而让心情平静。
四、使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溶液 离子平衡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是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学生整个中学阶段的难点。本章包含四节内容: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有关选修4第三章“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优秀教学设计数不胜数,这些传统教学设计的共同点都是以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编排为依据来安排课时顺序的,没有突破在化学平衡理论的指导,教学内容从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盐类的水解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这样的传统教学内容框架。传统教学对单一知识点的教学比较关注,教学设计也比较精心到位,但对把这些知识整合在一起的思考要薄弱些。学生难以建立起对水溶液体系的整体认识框架,面对综合题时常常弄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溶液体系,该用所学的哪些知识进行分析。
案例:向0.1mol・L-1的NH3・H2O 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晶体时,PH值如何变化?生答:“因为加入了NH4Cl晶体,氯化铵溶于水,溶液显酸性,酸碱中和,所以溶液的pH减小。”
这样的回答反映了学生在此章学习中存在如下认识障碍点:一、缺乏对水溶液分类体系的整体认识;二、缺乏不同的水溶液体系之间的组合变换顺序性的认识,没有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因此,很有必要在本章教学中采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搭建一个水溶液体系的框架。所谓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就是针对一个单元(一章教材或一节教材的教学),整体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安排教学时间。比如哪些需要采用实验探究,需要两节课,哪些内容需要安排一次练习、需要多少时间,哪些内容需要安排成学生课外学习任务。
化学学科观念建构是单元教学的核心,本章的教学目的就是要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最终建构学生对化学平衡的一系列认识,本章单元所要构建的学科观念就是微粒观、体系观和动态平衡观。本章教学通过教给学生知识结构,在建立知识结构的过程中采取问题驱动策略,用例证的方法从学生的已有概念出发来发展学生的认识。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整体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整个水溶液中存在的体系)
Ⅰ.强电解质电离的体系:把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加到水溶液中后,形成一个强酸、强碱的电离模型。(必修阶段已学,不属于化学平衡范畴,可在单元授课时做复习铺垫)
Ⅱ.水的电离平衡体系:纯水是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对原来的强酸、强碱的体系模型不构成影响。
Ⅲ.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体系:当弱酸、弱碱加到水溶液中后自身的电离平衡和水自身的电离(纯水体系)会产生相互影响。
Ⅳ.盐类的水解平衡体系:当加入盐后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不水解的盐,即强酸强碱盐,则情况同Ⅰ;一种是会水解的盐,加入之后对纯水的体系就会产生影响。
Ⅴ.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体系:难溶电解质像易溶强电解质一样可以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为离子,但与此同时绝大部分离子重新合成了难溶电解质,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体系。
除了以上五种体系,如果在水中加入两种电解质,这个体系会接着变化,即会产生相互作用的反应。
在进行每个体系的分课时教学时,要始终渗透化学平衡的学科思想以及建构微粒观,动态平衡观和体系观等学科观念,即遵循“平衡概念引入平衡表达式书写定性分析平衡移动方向(内因/外因)定量描述平衡移动程度(平衡常数K)”的教学流程。通过逐步分析水的电离平衡体系、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体系、盐的水解平衡体系、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体系(各水溶液体系之间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从一个原本的体系加了相应的电解质后这个体系发生的相应变化),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注重体现水溶液体系的组建叠加,逐渐由简单到复杂进行授课。建立了这样的一个认知框架,学生在面对实际的水溶液体系时,就会明白谁是体系本身,谁是在这体系之上加入的操作和改变,形成良好的逻辑分析思维。
对前述案例题目,学生能应用体系叠加的观念来分析做出如下回答:“氯化铵加到0.1molL-1的氨水中后,它的母体NH3H2ONH4++OH-这个电离平衡体系,加入氯化铵能使C(NH4+)浓度增大,使该平衡逆向移动,最终C(OH-)减小,所以PH值减小。”
通过对《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帮助了学生克服学习中的认识障碍点,促进了学生形成分析水溶液问题的思路,对形成用微粒观、动态作用观和定量观等认识方式认识水溶液的基本能力,掌握溶液的化学反应的本质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后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06.
[2] 何彩霞. 化学学科观念建构是单元教学的核心――“物质的分类”单元教学的思考[J]. 化学教育,2009(2):17.
[3] 王后雄.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科书单元内容设计及知识价值分析[J]. 化学教学2008(4):28-32.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明确方程的概念以及解方程的方法,进而掌握用方程解决应用题的方法;并在整理过程中,辨别用方程方法和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区别,感受用方程解决应用问题的优越性;通过练习题,熟练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能够准确、快速地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解应用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分析、总结的习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回顾和整理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特点,并选择恰当的解题方法。
揭示课题:上课前,教师出示俄国教育家说过的一句话,“装着一些片段的,没有联系的知识的头脑,就像一个乱七八糟的仓库,主人从那里是什么也找不出来的。”从这句话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有学生回答:感受知识整理复习的重要性。
我们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怎么样才能将这些知识有效地串联起来,整理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整理与复习简易方程。
设计意图:通过启示,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整理是很关键的,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知识梳理。组内回顾,唤醒旧知。我们之前整理了本单元的内容,下面拿出梳理单,小组内交流所整理的内容,适当补充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出示小组合作的要求,找学生读。)老师巡视,指导交流。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单元有哪些知识:字母表示数:A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你能举个例子吗?)教师板书例题;B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公式(a+b)c=ac+bc;C借助字母解决问题并求值a=3,a+8=3+8=11。教错题板书:这部分有哪些易错题需要提醒大家?同学们整理了这么多,我们一起来练一练,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总结:在用字母表示数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两个相同的字母相特许可以写成它的平方,数和字母相乘可以省略乘号,数在前,字母在后。乘1时数中以省略。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了解了这部分相关的知识,再进行练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运用和掌握能力。
接下来看看是哪些知识?解简易方程。板书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①所有的等式都是方程对不对(错)。②1除以8=0.125(错)。说说你是怎么判断?
我们复习了字母表示数,方程的意义、性质,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吗?能总结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出示课件)①寻找等量关系。②设出未知数为x。③列出方程、解方程。④检验。
教学方法回顾
本单元的知识我们梳理完了,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本单元的知识掌握情况,请打开平板完成练习。
回顾方法:这节课我们回顾整理复习的学习方法是忆、理、析、练、评,希望今后同学们能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将知识进行整理,让我们所学的知识能串联起来,这更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学习。
教学思考
本节课笔者分两个层次展开:第一层次,首先指出用字母表示数,通过对话、举例,让学生从实例中分析、归纳字母表示数的特点和方法;第二层次,再现方程的概念,引导学生复习、回想解方程的依据――等式的两条基本性质,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熟练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涨,总结如下:
第一,本节课信息量多,知识面广,时间紧凑,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老师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了知识梳理,然后小组内交流、补充,并让学生评价一下同学的梳理单元。不仅让学生回顾、补充了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们学会了欣赏别人。取别的同学长处,补自己的短处。
第二,不论什么教学内容,都要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根据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环节。本课采用学生交流、补充知识梳理单,然后以汇报的形式进行,学生在汇报的过程中,不仅将知识点整理出来,同时也将平时的易错题也整理出来了,提高了学生梳理的实效性。
复习内容
1. 《画》2. 《大小多少》3. 《小书包》4. 《日月明》5. 《升国旗》6. 《语文园地五》
复习目标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了解古诗,积累优美的句子。
复习重难点
1. 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学情分析
孩子们之前已经上过一个单元的识字课,对识字已有了一些认知,在日常生活中汉字随处可见,很多学生对汉字并不陌生。在本单元教学中要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能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会意字识字、归类识字、反义词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喜欢学习汉字。在学生书写时强调正确书写习惯的培养,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复习措施
1.朗读课文《画》《大小多少》《升国旗》并背诵。
2.书空23个生字笔画,并正确组词。
3.写字时强调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
4.背诵《悯农》。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课题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授课时间
三维目标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5. 了解古诗,积累优美的句子。
教学重点
1. 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教学难点
1.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课时目标: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5. 了解古诗,积累优美的句子。
课时重难点:
1. 复习读55个生字和10个偏旁,会写23个生字和2个笔画,并正确组词。
2. 复习背诵《画》《大小多少》《升国旗》《悯农》。
3. 牢记汉字“从左到右”“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
4. 避免写错易错字:水少 果 鸟 书 心 立。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写一写。
1.齐读生字,开火车读、齐背(边背边书空)、指名比赛背。
2.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词语,进行游戏分类。
3. 根据读音,选择正确的汉字。
4. 讲词语正确读出来后,进行分类。
5. 书空生字笔顺,指生回答易错笔画。
水:最后两画撇、捺,不要写成一笔。
小:先写中间后写两边, 第一笔是竖钩。
少:第一笔是竖。
尺:最后一笔是捺。
刀:最后一笔撇不出头。
力:第一笔是横折钩。
林:左边“木”的捺变成点。
正:第三笔是短横。
心:第二笔是卧钩。
二、复习课文内容。
1.左手压书右手指,齐读第6、8、10课,并开火车读。
2.指生背诵检查。
3.找出第6课反义词,并拓展反义词。
远—近有—无来—去多—少大—小
三、听写词语、标调。
1.生仔细听,将听到的词语写下并标上声调。
2.做游戏,给丢失声调的词语标上声调。
3.练习标调。
PPT 出示字母,让学生根据提示的声调,读出字母。
四、复习第7课。
1. 指读课文,指名背诵。
2. 齐读69页数量词并拓展。
五、复习第9课。
1. 指读课文,指名背诵。
2. 看图猜字。
3. 出示题目,照样子填一填。
例:日--月--(明)
六、巩固练习,读一读。
1.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 上课静悄悄,下课不乱跑。天天起得早,陪我去学校。
3. 一人不成众,独木不成林。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4. 五星红旗,我们的国旗。国歌声中,徐徐升起。迎风飘扬,多么美丽。
七、比一比,读一读。
色(sè)彩 远近(jìn) 声(shēng)音
多少(shǎo) 书(shū)本作(zuò) 业
众(zhòng)人升(shēng)起中(zhōnɡ)国
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目前,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在各高等职业学校开设得比较少,而且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教学形式仍然延续普通高等教育模式,高职特色不突出:有些院校过分强调管理理论缺乏实际能力培养,而有些院校强调简单服务技能,忽略对学生管理能力以及理论素质的培养、脱离社会和行业实际需求;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尚不系统,尚未形成成熟的培养模式和经验。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是以知识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
《车站作业计划与统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基本理论:
这里面的微观设计是指课程实施的最小组成部分―单元教学。这里所说的教学单元是在时间上紧密联系的一次课,不是内容上的一个单元,就像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一般来说,一个单元大致就是1-4学时,任何课程的实施过程,都在客观上被分成这样的单元进行。
课程的单元教学是任何课程教学基础环节,设计要点具体如下:
(一)把时间上连在一起的课划分成一个“教学”单元。这里不是按照内容划分单元。
(二)每个单元的结构必须完整
怎样引入、开头,怎样展开、哪里是、怎样结尾,怎样留下伏笔等。每次课大体上相当于电视连续剧中的一集。电视连续剧每一集都有开头、展开、、解决了一个问题,但最后一定又出现一个新问题。于是设置一个悬念,让大家特别想看下一集。我们也应当学习连续剧的这种写作手法,使学生喜欢我们的课程,上了这一堂,还想学下一堂。
(三)确定每单元的教学目标
课程一般有三种类型的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当前需要首先突出的是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根据工作岗位需求确定,不是根据课本内容确定。
(四)教师进行实践教学的准备
针对每单元课程,设计尽可能多的能力训练任务。强化课程的实践环节,在课内外对能力进行反复训练。用各种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提高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操作能力。
(五)设计一体化的“能力实训过程”和“系统知识的操作过程”,确定演示、实训、实习的内容。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专业活动、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
二、具体设计
(一)传统方式
该课程的传统讲法如下:
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引入今天新概念:车站技术作业图表。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作用。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内容。
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填记方法。
给学生举例子。
给学生展示技术作业表实物。
布置作业。
(二)课程设计分析
课程的这种讲法,正是传统的知识传授型课程教学模式。以知识(技术作业表的填记方法)为目标。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概念引入,以逻辑推理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课上没有学生的能力训练。这里所说的 “练”不是概念提问,不是知识巩固,也不是做习题,而是训练运用知识做事(学了之后能做什么)的能力。
(三)按照课题确定的思路重新进行课程设计
能力目标:能根据车站实际正确的填记《车站技术作业图表》及合理的安排调车机车的运用
课程的引入:从直观的棋盘站《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实物开始,以知识的实际应用为中心,提出填记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的任务。
完成本次课程任务:
查阅课本和《工学任务》、分组设计、结果讨论。课程的实质性内容从技术作业图表的实物引入。为了指挥车站的日常生产,必须编制车站技术作业图表,然后自然而然的引出怎么编,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系统的知识(编制方法、符号表示等)。系统知识的引出,归纳上升(内容、编制原则、符号表示、方法)、总结熟记。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师生完成或由教师自己完成。提出新任务,进行设计讨论。对细节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课程单元 设计 实施 学生 教师
中职学校课程改革以“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为引领,已经取得了点上的初步效果,对中职学校课程开发理念、课程开发实施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根本性的转变作用。但我们从调查了解到,广西实施“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改革”的学校还不多,对教师微观教学改革还不能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我们认为: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改革入手,可以推动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也是教师树立课程改革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设计艺术的有效措施。
一、对“课程单元教学设计”的理解
课程单元教学是从宏观转为微观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很多教师都存在一个相同的问题,就是如何定义课程单元。什么是课程的一个“单元”?单元,可以是项目的一个部分,可以是章节中的一个单元,可以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在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中,可以把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划分成多个小任务,每个小任务就是一个单元。
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理念,把现代先进的职业教育观念落实到课程教学设计中去,“学中做,做中学”;同时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活动交流,帮助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生成新知识体系。
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课程单元教学是以能力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如何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活动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1.课程单元能力目标设计
整个课程设计要围绕能力目标进行,教师要明确课程单元的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来源于岗位专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要求。根据这些能力要求设计本课程单元能力目标。如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是经过企业、行业调研获取的一个学习领域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按国家、企业、行业等技术规范,通过小组沟通协作,对设备进行安装与维修等。在学校课程单元能力目标中,根据学生培养层次不同,依据岗位工作要求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从技术能力、知识能力和情感素质能力等不同层次的设计实现培养目标。
2.课程单元能力训练内容设计
在明确课程单元能力目标后,教师要设计能力训练过程。一个课程单元有时用一个大任务贯穿会觉得有些单薄,它可以由几个小任务支撑。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各小组学生在进行每一个小任务时以小组的形式完成收集信息、制作计划、确定方案、现场实施、质量评估、总结汇报六大环节。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故障检修课程为例,课程单元可以分成分析电动机故障现象原因、制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确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现场检修、电动机故障检修评估、学生学结汇报。在制定电动机故障检修方案单元中,可以分成了解不同类型电动机的结构、电动机拆卸流程、故障检修工艺三个小任务。课程单元能力训练设计主要是使学生通过训练能够达到培养的目标。
3.课程单元教学方法设计
根据教学能力目标和训练内容主导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方法。我们认真分析课程单元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多以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等安装维修类课程为主,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我们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技术实验法等。以三相异步电动机课程的故障检修单元为例,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来开展教学。学生通过扮演客户、业务部主管、维修工、观察员等角色,了解真实职业活动的整个流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教师主要负责过程监控,要充分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工作能力等。
三、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下面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11机电4班的简单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课程中10kW控水泵线路故障检修单元为例,说明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课前准备
(1)明确教学能力目标。从能力目标考虑,学生通过本次课能够对线路原理进行分析,能够使用测量仪表检测线路故障点,能够采用正确维修方法对线路故障进行修复。从情感素质目标考虑,培养学生沟通协作能力、分析表达能力、安全操作能力及评价能力等。
(2)能力训练设计过程。以任务带动课堂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单到综合设定三个学习活动:
①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分析。
②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制作。
③10kW控水泵电气控制线路故障检修。
(3)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简单电气线路安装与维修课题,具备一定的电路分析和故障检修能力,但不够系统,不够熟练。10kW水泵控制线路是新课题,要求学生能够自行分析线路工作原理和故障现象,并采用正确的故障检修方法排除和恢复线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本课程将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教学。同时设计多元评价表格,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及教师点评的方式,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课中活动
(1)案例导入。10kW供水泵电气控制线路在现场调试过程中,发现水泵无法启动。以这样的真实案例引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能力训练活动开展。
活动一:要求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线路工作原理,并分派小组代表对控制线路工作原理提出自己和小组成员的想法。
活动二: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故障现象、制作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展示(比较)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完善故障检修工艺流程。
活动三:要求学生根据故障检修工艺流程对10kW水泵控制线路进行故障排除。排除故障后,要进行工作总结和汇报。
整个学习活动,均遵循工学结合一体化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监控、评估和反馈等六大环节,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特点。课程开展过程使用了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讨论法、启发法、展示法、技术实验法等教学手段,并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目标。
(3)学习成果评价。小组学结汇报包括小组分工、任务实施过程、任务完成质量、学习收获、是否达到学习目标、不足、改正方法以及今后努力方向。
学习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三方,主要从工作态度、学习能力、沟通协作、学习成果、个人能力、安全作业、6S管理七个方面进行考核,如果三方评价分数差距过大,应找学生进行座谈,寻找问题所在。
3.课后反思
采用课程单元教学使学习任务更加具体化,能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法多样化、戏剧化。对照教学目标,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个人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志群.工学结合课程的认识[J].职教论坛,2008(1).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姜大源,吴伞全.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