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药材购销企业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工作目标
通过整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使我区市场上常用中药材、中药饮片硫磺熏蒸现象得到根本遏制,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局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三、工作步骤
1、自查自纠阶段(月-月)
组织全区中药饮片生产经、经营企业负责人召开中药饮片无硫化专项治理工作会议,统一部署此次专项治理工作,签订《中药材、中药饮片行业质量自律承诺书》(附件1),督促各单位进一步提高自律意识,及时开展自查自纠,对发现的问题尽快整改,确保落实到位。
2、专项检查阶段(月-月)
在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辖区内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和批发、零售企业、医疗机构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内容涵盖《省中药饮片生产经营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要点及无硫化中药材(饮片)品种,同时完成这些品种的监督抽样任务。
中药材、中药饮片生产单位:重点检查中药材购进渠道是否合法,建立的供货商档案是否健全,严禁外购中药饮片半成品或成品进行分包装或改换包装标签等行为;检查中药材、中药饮片是否按照规定进行全项检验,如有委托检验的,是否到市局办理相关备案手续;中药饮片的生产加工炮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或《省中药炮制规范》;毒性饮片、口服饮片的生产是否按照GMP规定执行等。督促其规范原材料购进、原材料和成品检验、生产以及销售。
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使用单位:重点检查经营企业及医疗机构的购销渠道、资质审核、贮存保管、合法票据索取等方面。药品经营企业禁止从事饮片分包装、改换标签等活动,禁止从其他不具备饮片生产、经营资质单位或个人购买中药饮片,督促其规范进货渠道,规范市场行为,从根本上解决购进药材(饮片)把关不严、储存养护不规范、包装标签不统一等问题。
3、巩固提高阶段(月—月)
在现场检查和监督抽样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推出特色企业或医疗机构,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公众对无硫化中药材(饮片)的认知度。
四、工作要求
1、按照分片综合监管的原则,各业务科队认真组织开展现场检查,对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严肃查处,确保本次专项治理取得实效。对本次专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一律记入该单位信用档案,扣除相应的信用分值。监管科做好本次专项治理的牵头工作,办公室负责做好相应的后勤保障工作。
2、按照《年市中药饮片无硫化项目专项监督抽样计划》(附件2)有关规定,各业务科队在规定时限内分别完成批次监督抽样任务,并做好相互协调与沟通,确保所抽品种涵盖市局确定的26个品种。根据检验结果和市局公告,对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的单位发告诫书,并加强跟踪与检查;对检验结果不符合规定的单位,依法处理。
【关键词】泸水县中药材种植发展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文明和谐泸水”的主题,努力做到“在解放思想上有新飞跃、在提升能力上有新进步、在解决问题上有新成效、在创新机制上有新突破”,树立科学监管理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水平,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加快发展。为此,泸水县委、县政府重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把中药材种植产业确定为我县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进一步掌握我县中药材种植情况,促进中药材种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我局近期对全县的中药材种植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一、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前景
(一)政策背景。国家2002年制定了《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对发展中药种植(养殖)应给予各项农业优惠政策支持,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发展绿色药材。”省委、省政府提出了绿色经济强省和发展云药产业的战略目标。州委、州政府也提出了生物经济富州和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战略。以上表明,从中央到地方都非常重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并且制定了一系列的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由此看来,当前在我国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前景非常巨大,特别是我县这样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气候适宜,土壤多样的农业县,发展中药材的种植是大有前途的。
(二)市场需求。中药材的用途越来越广,除了用于中成药品、中药饮片生产,还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近几年来市场需求逐年增长,野生中药材显然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所以发展中药材种植是必然的趋势。随着需求量的增加,中药材的价格也在上涨,这对中药饮片企业和中成药生产企业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加大,但对中药材的种植来说却是利好消息,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
二、我县中药材野生资源及种植情况
(一)中药材野生资源
我县地处*大峡谷腹地,西侧有高黎贡山,东侧为碧罗雪山,峰峦叠障,山高谷深,海拔高差大,以独特的垂直自然气候而闻名,特殊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能满足多种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和药材资源,素有“物种基因库”的美称。经调查,我县野生的中药材有云南红豆杉、厚朴、杜仲、天南星、云黄连、川滇小檗、粉叶小檗、山乌龟、苦良姜、雪胆、秦艽、重楼、竹红菌、松茸、岩白菜、岩陀、青羊参、三分三、胡黄连、茯苓、猪苓、木香、黄精、石斛(黄草)、香附等上百个品种。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经多年的掠夺性采挖,资源急剧减少,生态告急,有些甚至趋于濒危,使我县野生药材资源受到严重破坏。
(二)中药材种植情况
由于中药材种植技术管理要求比较高,我县中药材种植起步较晚,原来的中药材产业均为以采集野生资源为主。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以发展集体“副业”的形式,种植了一些木香、贝母、黄连、砂仁、草果、红花等。但受市场信息不灵通,中药材种植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价格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小,上不了规模。目前,我县的中药材多属农民自发种植、自产自销。主要品种及分布情况如下:
1、草果植种面积较大,全县有5000余亩,生产有序且逐渐形成规模,产量较高,年产量20多万公斤,经济收入200多万元。主要分布在上江、大兴地、老窝、鲁掌四个乡镇。
2、砂仁仅在上江乡有零星种植,种植面积小,产量较小。
3、萝芙木为引进品种。由*方正植物生化有限责任公司、*州食品药品检验所从2003年开始引种,截止,共种植850亩。上江乡境内种植有590亩,其余的260余亩分布在老窝乡、鲁掌镇、大兴地乡等地。经云南省科技情报所进行查新和有关专家评审,列为*州科技成果,2007年获*州科技成果奖。
4、黄连为泸水县原生品种。云南福维临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曾在福贡县驯化种植。在泸水县鲁掌镇三河村种植有150亩,秆杆乡堵堵洛村种植有10多亩。
5、薏仁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面积1060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6、桔梗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种植15亩。目前长势良好。主要分布在老窝。
7、木香为原引进品种,泸水县种植有15亩,主要分布在秆杆乡堵堵洛村。
8、茯苓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20亩,老窝乡的崇仁村、银坡村种植有10亩。目前长势较好。
9、芍药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0亩。
10、重楼为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种植有40亩。
11、牡丹为引进品种,由*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引进,在老窝乡分水岭种植有100亩,老窝乡荣华村种植面积35亩。
12、杜仲为泸水县原生品种。老窝乡中原村种植有10亩。
13、天麻为泸水县原生品种。老窝乡老窝村、崇仁村、银坡村、荣华村共种植有20亩。
14、党参为引进品种,老窝乡各村均有种植,共种植200多亩。
15、黄草为引进品种,老窝乡荣华村种植有3亩,六库镇新村种植有13亩。
除以上品种外,我县境内还种植有红花、草乌、川芎、红豆杉、当归、秦艽、花椒、厚朴等多种中药材,但面积较小,年产量也较小。
2008年泸水县中药材种植情况及分布统计表
品种面积(亩)产量(千克)主要分布
草果5000200上江乡4352.5亩,老窝乡504亩,大兴地乡60亩,鲁掌镇60亩
砂仁10---上江乡
萝芙木850---上江乡590亩,大兴地乡100亩,老窝乡90亩,鲁掌镇70亩
黄连160---鲁掌镇150亩,秆杆乡10亩
薏仁1060---*州分水岭科技示范园
桔梗15---老窝乡
木香15---秆杆乡堵堵洛村
茯苓130---老窝乡分水岭120亩,崇仁、银坡各5亩
芍药130---老窝乡分水岭100亩,荣华30亩
重楼40---老窝乡老窝村
牡丹135---老窝乡分水岭100亩,荣华35亩
杜仲10---老窝乡中原村
天麻20---老窝乡
党参200---老窝乡
黄草16---六库镇13亩,老窝乡3亩
合计7791---
三、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中药材种植归口管理部门缺失,无长远的产业种植规划。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科学的规划,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一直处于无序状态,各乡镇各自为政,致使我县中药材品种多、单品种产量小、产品质量次,种植上不了规模,没有能占领市场的主导和优势品种。
(二)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服务体系不健全。中药材种植涉及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加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种植管理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专业的技术指导和服务体系。目前我县尚未建立与中药材产业发展相配套的产前、产中、产后配套服务体系和专业人才队伍,在中药材种植的种苗供给、种植管理培训、技术指导以及产品销售等都未达到产业化发展的要求。
(三)种植形成不了规模,单品种产量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我县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地形气候,适合多种药用植物的生长,中药材种类多,但是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种植大户,起不到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农户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不高,种植规模小,单品种资源总量小,分布分散,不能满足现代制药业对资源的大量需求,难以适应中药材供求市场化,农户只能小打小闹、自产自销。因此,销售价格低,经济效益差。
(四)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材购销企业,中药材销路不畅。我县无药品生产企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企业,境内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大,加之无中药材购销企业,致使我县的中药材无法进入县外市场,种植出来中药材销售不出去,农户得不到应有的经济回报,严重影响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发展。
(五)我县中药材的种植推广尚处于起步阶段,广大干部群众对中药材种植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政策扶持少,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不够。
(六)经济文化落后,信息闭塞。中药材种植与常规作物相比,投入较大,种植管理技术要求较高,市场风险也大。而我县农户普遍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必要的种植和管理技术,质量意识、科技意识淡薄,经济底子薄,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农户对中药材种植缺乏必要的市场、价格、供求方面的信息,在品种选育、种植等方面都存在盲目性。
四、对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几点的建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努力推动中药产业向上发展,根据调研提出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巨大潜力,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州委、州政府发展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的高度上来,把加快中药材种植产业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工作来抓,要整合各类资源,拓宽服务领域,为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开亮绿灯,把我县的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中药材种植发展的领导,县、乡(镇)都要组建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层层签订责任状,做到有人抓、有人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认真开展调查研究,进一步做好科学论证和规划工作。根据《*州中药材种植产业化发展规划》,县、乡政府要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化规划,推进我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
(三)围绕省委、省政府绿色经济强省和云药产业发展战略以及*州建设百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发展目标,结合当前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干事创业的形势,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税收、土地、人才、融资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将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纳入优势农产品推进工程,与扶贫开发、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小流域治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规划安排、项目设置、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当前我县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大学生村官制度,多选派一些农学、林学和中药学等方面的干部和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指导和带领农民群众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业,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我县的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服务。
(五)健全和完善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中药材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药行业协会的作用,使中药行业协会担当起履行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代表、行业协调的职能,发挥规范市场行为、信息交流与经济技术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加强中药材信息网络建设,为中药材的产、供、销等各个环节提供准确、快捷的服务。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户提前、产中和产后系列化配套服务,促进产业发展。
(六)加强对种植户的培训,加大中药材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贮存保管等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强病虫害防治知识的培训。针对我县耕地少的情况,大力推广立体种植技术,发展林药、粮药间套种植技术,在农作物间套种药材、药材间套种其它药材,挖掘林下面积,种植木本、草本和藤本药材。
(七)加强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鼓励企业、团体和个人投资建设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和种苗基地。把基地建设成为我县中药材示范种植、种苗培育、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种植试验、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的中心。同时,积极争取省、州的支持,县财政也要安排专项资金,开展中药材质量检测、鉴定和品牌的注册、申报、认证工作。
(八)培育种植示范户,加大带动辐射推广力度。各乡(镇)要积极鼓励、培育一批种植示范户,发挥典型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加大扶强扶优力度,积极扶持种植大户,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动中药材种植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科学化发展。增强我县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和和增加市场占有率。
(九)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解除种植户有药材没处卖的后顾之忧。一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选择那些品质好、产量高、市场销量大、效益高的药材品种进行栽培。二是加强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沟通协调,与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订单种植、定向供应等模式,成为药品生产企业、中药饮片企业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三是大力引进资金,在本地培育和扶持中药生产、饮片加工企业,加强中药材深加工和包装,提高我县中药材的附加值,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中药材产业体系,加大中药材的内消能力。
(十)充分利用政策,结合当前我县的生态环境建设、退耕地还林、小流域治理等工作,大力发展杜仲、苏木、厚朴、黄柏等高大乔木的种植,林药并举,一举多得,积极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可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既绿化了山川,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态,还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十一)突出重点,大力发展云黄连等道地药材和草果的优势品种。云黄连是我县的道地药材,产量高,品质好,种植前景好,我们要加大驯化引种力度,予以重点发展。草果是食药两用的植物,市场需求量巨大,经济效益高。目前我县已有一定的种植基础,初步形成规模,有的种植户已经有了较为可观的经济收入,示范引导作用较强,大家种植热情高,且草果在我县宜生面积广,全县大部分乡镇都适宜种植,各级政府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道路,把草果培育成为我县中药材产业的主打品牌。
1.1中药材种植隐患同一种中药材产地众多,不适当的引种使许多药材不具有地道性,如:牛膝、白芷等。药材的生长活动与自然气候、地理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土壤成分对中药内在成分影响极大,我国的道地药材就是中药品种与生态环境的最佳统一。由于近年来对一些中药材的过度采挖,很多优质品种的野生资源急速减少,一些野生中药材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甚至濒临灭绝,如:野生的天麻、三七、冬虫夏草、肉苁蓉等。由于药农缺乏药学知识,在药材栽培中随意使用农药,为了增产随意使用化肥,在药用动物的养殖中使用激素等,从而影响到中药饮片的质量。
1.2药材的采收时间不当俗话说:“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同一植物仅采收时间不同,对质量影响很大。不少药材未到收获季期或者最佳收获期即被采收入药,如:薄荷应在花期采收,此时发油含量高,而有人为了药品的产量偏在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又如杜仲一般种植10年才开始采收,但药农为了早点获利生长2~3年就采收销售,由此可见药品的质量会大受影响[1]。
1.3炮制规范不统一,质量标准不完善目前,《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和地方中药材炮制规范共同形成了中药饮片的三级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中收录的534种中药材,有379种需要切制或者炮制后方可入药,对于这些品种均应制定饮片质量标准,但实际上仅有20种有质量标准单列,《中国药典》2005年版也仅是新增和修订了3个饮片品种的质量标准,1988年出版的部颁标准《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只收集了554种常用中药材的炮制规范,但全国药用资源共一万二千余种。其中在市场上流通较大的品种就有数千种。目前我国的中药饮片还没有统一的炮制规范,饮片生产基本上还是以地方炮制规范为主,其名称、制法及操作工艺各地差别较大,况且,绝大多数饮片质量标准只是外观质量性状和简单的物理化学鉴别描述,相当数量的品种无专属性鉴别,更无含量测定,还缺乏对有害金属、坤盐的限量要求。这种现状,给药品检验、监管带来很多的困难,饮片质量难以保证。
1.4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问题依然存在目前而言,我国中药饮片的突出问题就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问题,具体表现形式有:(1)伪品、混淆品时有出现。如红枣皮冒充山茱萸;小平贝混充川贝母;理枣仁混充酸枣仁;赤链蛇加工后冒充金钱白花蛇等。(2)人为造假。如法山甲用明矾浸泡增重;海马内灌水泥;全蝎用盐水浸泡增重等。(3)药渣回用。如丁香、檀香提取挥发油后供药用;(4)人为掺杂。酸枣仁、柏子仁掺果壳;菟丝子拌沙子等。
1.5生产不规范目前我国药监部门规定中药饮片的生产必须是正规的饮片生产企业生产,并且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的条件下生产。但从实际来看,目前我国的中药饮片生产加工还是十分复杂,虽然在中药饮片的包装上贴着某某企业生产,但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中药饮片都是在小作坊生产后加贴正规企业的标签。
1.6购销渠道混乱当前违规经营中药饮片的情况还比较普遍。据业内人士透露,在安国、亳州等地的药材批发市场,超范围经营中药饮片由来已久,饮片来源稳定,销售客户稳定,加工、批发、分销形成网络,虽然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整顿,但始终割不断其利益链条。这些饮片都不是正规的中药饮片加工生产,他们的生产条件简陋,生产工艺简单,饮片质量无保障,只是靠价格低廉来占据市场。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某些单位从无证经营者、个体户或集贸市场等非法渠道购进质量差,价格低廉的中药饮片,使得部分劣质的中药饮片进入了医疗机构的药房。
1.7贮存保管不善有些医院或药库等单位没有足够空间存放中药饮片,只能简单的堆放在一起。众多的中药品种所含成分各不相同,有的怕热、有的怕潮,若贮存不当,饮片即会发生霉变、虫蛀、变色、走油等现象,致使中药饮片变质,失去了应有的疗效。
1.8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中药人才缺乏中药专业技术力量薄弱、人才缺乏是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现在从业中药的人员,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没有专业技术知识,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或者学习,特别是在农村的涉药单位,他们的知识面窄,识别能力差,工作只是凭感觉,缺乏为中药饮片实施严格把关的业务技术水平和能力。
2改进建议与对策
2.1统一和完善质量标准研究与制订全国统一的中药炮制规范及中药饮片质量标准,明确其产地、生长周期、药用部位、规格、色泽、水分、卫生学、显微鉴别、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毒性成分和农药残留、重金属测定及其指标控制,使饮片的质量评价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从客观上量化指标,为饮片的生产、经营、使用、监督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逐步实现中药饮片的批准文号管理制度,彻底改变中药饮片良莠不齐、优劣混杂的状况,提高中药饮片的质量,促进中药饮片产业现代化[2]。
2.2加快建设符合GAP规范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中药材种植资源和优良品种的选育是保证中药材生产的基础条件,规范中药材栽培和加工技术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关键环节,降低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是保证中药质量和用药安全的重要条件。而中药材GAP是控制影响药材质量的多种因素,规范药材生产的多个环节乃至过程,从而达到药材安全有效,质量稳定可控系统的质量管理规范。因此,要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在野生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必须尽快建立符合GAP要求的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
2.3规范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抓好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工作,依法加工炮制,严格控制饮片质量对中药治病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对中药材净选加工、饮片切制、炒、炙、煅、蒸、煮等加工炮制方法的管理,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中药饮片的加工炮制直接影响到中药饮片的质量,所以,中药饮片的炮制必须严格按照炮制规范进行[3]。
2.4规范中药饮片的购进渠道从合法的渠道购进中药饮片,是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实施GMP,药品经营企业实施GSP,是规范中药饮片质量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其目的就是杜绝假劣饮片的流通,净化中药饮片的市场。所以,我们涉药单位购进中药饮片,必须从有资质的合法企业购进中药饮片,不能贪图利益从非法渠道购进劣质的中药饮片。
2.5重视业务培训,培养中药专业人才中药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的更新,技术的发展,因此行业主管部门必须做好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有计划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提高广大从事中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老一辈中药人员的传统经验,使其有识别中药真伪优劣的能力。积极利用中医药专业院校的力量,加强后继中药人才的培养。促使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掌握中药发展的新动态,了解伪劣中药饮片产生的原因,增强识别中药真伪优劣的能力,提高业务素质,适应中药现展需要。
【参考文献】
1全国中草药汇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关键词:中药材;实习基地;合作联盟
中图分类号:G642.0;R-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042-03
安国市位于华北平原腹地,京、津、石三角中心地带。处于环京津和环渤海经济圈,有“天下第一药市”、“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的美称。安国药城起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绵延至今,成为闻名全国的中药材集散地,也是中药传统种植基地,曾孕育了北京百年老字号“同仁堂”。药城有中药材种植基地(GAP)、制药厂(GMP)、中药材销售公司(GSP,药材商行)、提取车间、中药炮制加工车间。市场内有商户600多家,全市有60多家饮片批发企业通过GSP认证,30多家制药和饮片加工企业通过GMP认证[1]。
一、现状
1.挂牌院校。河北安国药材种植试验场先后与河北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南开大学药学院、河北煤炭医学院、北京城市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河北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生命学院等京、津、冀国内一流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建立了实习业务。种植场有专职带教老师,达三十多年的学生实习管理经验,安全措施到位。
2.实习专业和内容。目前各大专院校在安国实习的专业涵盖中药学、药学、中医临床医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中西医结合、工商管理(药事管理)、制药主要种类、资源分布、常见中药材鉴别及其开发利用、常见中药材的炮制、加工及生产制造过程等,但实习目的基本一致,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实习内容主要包括:种植场识别药用植物、标本,中药材饮片厂学习中药材炮制、储藏,中药材交易大厅学习识别鉴定中药材、中药材流通销售,药厂GMP车间学习中药提取分离和制剂,药材商行学习营销和药事法规等[2]。安国可提供从种植、采收、炮制加工、中药材标准、鉴定、销售管理、市场预测、药厂设计、制药过程、制剂、包装、中成药质量标准、物流等环节的实习,实习资源丰富,特色明显,是中药相关专业教学体系中理想的实习基地。
3.存在问题。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自2005年以来每年有100名左右的学生到该基地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在中药材基源、种植、采收、提取、剂型制备等环节有一个系统认识,大大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但随着社会发展和教学要求的提高,实习中发现有很多方面需加强和完善。①中药材综合实习模式内容单纯,实习系统性较差。②安国实习资源尚未挖掘,如中药制药厂、药材经营企业、物流企业。③自主管理的实习基地的基础条件较差,目前仅限于简单的点名、打分、写报告、考查、考试等传统管理。④实习经费较少,仅限于住宿。⑤建设带教师资队伍单调,各个高校独成系统,未形成资源共享。总之,实习内容、管理、住宿、安全等未做到个性化服务。笔者强烈意识到本实习基地应建立实习联盟。
二、实习基地建设设想
1.建设目标。对基地现有资源重新梳理,使其成为直观的中草药展示堂,结合种植、采收、炮制加工、中药材标准、鉴定、销售管理、市场预测、药厂设计、制药过程、制剂、包装、中成药质量标准等几个环节,使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视野地接触形象、直观的中药材资源,提高学习的适用性,建立一个独具特色的中药材原植物生产、标本、饮片、提取、药剂制备一条龙的学习乐园。
2.可挖掘的实习内容和实习企业。①了解安国药史:安国药王庙,建于东汉建武年间,庙中祭祀药王邳彤;安国中药文化博物馆,分中医药简史、安国药业发展史、解放后的安国药业、药文化与生活、药材标本、现代中药企业等六部分。参观古籍可了解安国药市的发展变化,进而了解中药发展史。②了解市场行情和中药鉴定:因中药材市场行情跌势如洪,学生应了解中药材市场在近五年、十年、甚至近二十年的市场及影响市场的因素。了解资金流动影响和国家政策等对中药材价格的影响,调查安国药市类型、规模、中药材的供需、中药交易种类、药用植物种子种苗的种类、中药材性状鉴定的一般方法和常用术语、常用中药的主要性状鉴别特征,通过实习使学生对药市信息与中药材经营有了初步了解。东方药城可提供上述系列资源。③了解药用植物相关知识:安国药材种植试验场示范种植区占地20000平方米,硬软件完全符合GAP标准,设有试验、示范、种植三个推广区域。建设了占地5亩的温室大棚,中药材标本室,展出中药材标本300余件,图片200多张。种植试验场主要从事技术服务、种苗培育、种子保存、技术推广等业务。通过实习可了解药用植物科属的主要分类特征和部分大宗常用药材的原植物特征,识别主要药用植物。④安国道地药材栽培实习:2014年安国中药材种植面积约15万亩,安国有“中国药材之乡”的称号,通过药城周边种植户了解安国道地药材的种质资源、道地性、植物学特性、生物学特性、道地栽培技术和道地产区采收与产地加工、销售、销量、价格等。⑤制药厂(GMP)实践:安国中药厂较多,如安国市制药厂、三九(安国)制药厂、河北祁新中药颗粒饮片有限公司、安国市天下康制药有限公司、河北药都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药王制药有限公司等。药厂可提供从制药过程包括,提取、分离、制剂、包装、中成药质量标准等几个环节的实习。⑥中药材销售(GSP认证)和物流服务:药材经营部可提供药材购销、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检测、物流等服务。
3.建设实习联盟。建设实习联盟和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服务平台,充分综合安国实习资料,由中药材种植试验场或某一大专院校组织,建立实习联盟,成员包括安国药材基地可提供实习的企业、大专院校、学生、家长等,实现资源共享,建设综合实习基地网站。①系统性:各专业建设个性化服务体系,教学内容前期与理论课程相衔接,后期与药房实习、药厂实习、市场营销等课程毕业实习环节相联系,学生集中实践环节亲自操作从原料―鉴定―粗加工―提取―分离―干燥―制剂―包装等新药研制的全过程,给就业铺垫基础技能,成为一个立体化、多网络交叉的中药实习基地。②专业性:从种植、采收、炮制加工、中药材标准、鉴定、销售管理、市场预测、药厂设计、制药过程、制剂、包装、中成药质量标准等几个环节,突出专业特点,通过实际操作,以现代最先进技术接轨,围绕中药现代化展开,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③突出应用性和超前性:安国中药草集散地野外实习基地建设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提供可操作平台。在实践教学课程中,强化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以便于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对药物的研制、开发、流通等环节能够从理论上予以理解并付诸于行动。
三、解决方法
1.进一步建设和挖掘安国实习资源。组织中药制药厂、药材经营企业、物流企业,建设从种植、采收、炮制加工、中药材标准、鉴定、销售管理、市场预测、药厂设计、制药过程、制剂、包装、中成药质量标准、物流的实习联盟,建设各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探索和完善中药材综合实习模式,即建立学校―中药材试验种植场―药厂―东方药城―中药材饮片厂―物流―饮片经销企业等实习联盟共同体,根据各专业特点,系统设计实习内容,解决实习内容单纯、系统性差等问题。
2.开发基于安国实习基地的实践管理平台。平台主要包括实习监控、企业信息采集、学生信息采集、指导教师信息采集、实习指导计划信息采集和等。平台主要为实习学生、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外指导教师提供交流。校内指导教师与实习学生、企业指导教师间可通过平台模式(短信平台、网络平台)进行沟通,家长可监督执行过程[3]。
3.增加实习经费,实习联盟共同开发实习基地。改善住宿条件,共同投入,共同受益,建成一个以n条线路、n个考察点,辐射周边的固定中药材实习基地。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的生物学综合实习的技术路线理念,即建立一个独具特色的中药材原植物生产、标本、饮片、提取、药剂制备一条龙的学习体系。
4.建设带教师资队伍。与种植场建立实习基地的单位定期举办交流和研讨会,取长补短、互通有无、共同开发安国现有的中药材资源用于学生培养和提高。学校应承担实习基地专业人员在各个学校进行进修教育,将基地师资培养列人学校工作计划。组织基地带教人员参加学校继续教育的各类培训班和有关专业学术活动,以提高基地人员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水平,同时学校每年要派年轻老师轮流到基地实习,加强实践业务学习。
5.建立反馈体系。实施校企监督制度,即聘请企业教师做实习监督员,对各个学校实习过程中的学风、实习内容、纪律、作息、饭菜浪费、卫生等进行动态监督和考评,调研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要求和建议等,同时学校也要及时对实习基地提供的服务如住宿、讲解、卫生管理、饮食等进行评价,以督促实习基地改进工作,通过双方的互评和意见交流为改善实习环境和实习管理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宁,蔡湛,王然.区域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与战略研究――以安国市的中医药文化旅游为例[J].文化产业,2013,(13):121-123.
1.1实习岗位所属领域行业与常见企事业单位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主要集中在传统中医药产业领域与中药医药产业链延伸领域,包含九种行业,其常见企事业单位。见表1。
1.2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具体工作实习岗位的名称多样,按岗位工作内容的相似度可分为七种类型。实习岗位的类型与常见的具体实习岗位名称如表2。
1.3实习岗位的技能要求
调研结果表明: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岗位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技能要求;同类型但名称不同的实习岗位在主要技能要求的偏重上有所不同,但同一类型的岗位,其主要技能要求基本相同。七种不同类型实习岗位与其对应的主要岗位技能要求如下。
(1)药品生产工艺类:①了解药品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②熟悉原料药、中间品及成品的常用检验方法及分析技术;③正确进行制剂操作和设计;④熟悉药品生产工艺、制备方法及其主要特点;⑤熟悉制药设备,了解生产设备选型与维修;⑥熟悉GMP的相关法规与技术要求;⑦了解原材料的选购途径与处理方法;⑧熟悉制药环境的卫生管理;⑨熟悉所产药品的功效与适用范围。
(2)中药质量检测与分析类:①掌握常见药品的检验方法和操作技术规范;②熟悉常用药品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和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技能;③掌握常用成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程序和常用方法;④正确使用检验与分析测量仪器;⑤正确对不合格药品进行控制性管理;⑥了解药品质量档案与收集质量标准建立。
(3)药品研究与开发类:①掌握常用药品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技术;②掌握药品研究常用的药理、毒理学研究技术;③了解新药申报过程中申报、实施、注册、跟踪程序;④独立开展有一定深度的科研实验选题与设计,并撰写实验报告;⑤掌握常用分析、检测及实验仪器的使用操作方法;⑥熟悉新药研究与开发的技术要求;⑦掌握药品生产工艺设计、质量控制标准、稳定性试验、生物药剂学等技术。
(4)中药鉴定、炮制与养护类:①了解常用中药材资源的形成、分布及保护;②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的品种,能对其进行真、伪、优、劣鉴定;③熟悉中药炮制对药物性质及疗效的影响;④掌握中药材(饮片)的炮制方法;⑤熟悉常用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仓贮养护的常用方法;⑥熟悉GSP对药品仓储与配送的相关法规及验收标准。
(5)药品调剂类:①掌握GSP实施要求及药品分类管理办法;②掌握中成药(西药)的调配及中药饮片斗谱设计的规定;③熟悉各类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等,能判断处方的组成与应用是否合理;④熟练掌握药事管理相关知识及国家医药相关政策法规;⑤熟悉贵重药、毒性药、麻醉药等特殊药物的管理与调剂规定;⑥熟悉药房工作规律、医院药房的工作性质和内容。
(6)药品市场营销类:①掌握药品分类管理办法及GSP规范实施要求;②掌握医院购销药品(材)的规定;③熟悉药品的批发、零售、市场拓展、终端开发等业务知识;④熟悉药品流通渠道及商业常规;⑤熟悉产品的区域推广与反馈客户产品使用信息工作;⑥掌握药品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策划与执行的方法。
(7)中药资源调查研究和开发利用类:①掌握中药品种鉴定、品质评价等知识和技能;②掌握道地药材的形成,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③按标准操作规程对药用动植物的生产过程进行文件管理;④掌握药用植物的采收、贮藏运输和保存方法;⑤熟悉中药材栽培与养殖技术;⑥了解环境对药用植物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遗传特性等的影响;⑦熟悉GAP基本条例,掌握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
1.4实习的考核内容
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实习的考核主要是对毕业生在实习岗位实践过程中所掌握岗位技能的水平与实习生个人品质两部分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岗位技能考核的具体内容已如上述,个人品质评价的内容通常包含: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带教老师管理、关心他人与集体、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能吃苦耐劳、工作积极主动,有责任心、善于沟通合作、工作效率与质量等方面。
2结论与意义
该方案提出了以下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中药饮片监管。加强对中药饮片质量标准以及包装的检查;规范经营、使用单位购进中药饮片行为,加强对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中药饮片购销行为的监督检查;
二是监督企业实施中药饮片GMP认证。做好GMP认证的宣传、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企业对GMP认证的认识;深入调研,分析企业的潜在问题;协调各方关系,积极帮助企业解决通过GMP认证的有关事宜,帮促企业尽快通过GMP认证。
三是推进GAP认证工作。重点是抓好广东一片天制药有限公司的春砂仁GAP示范基地和阳春粤西绿色工业有限公司藿香、穿心连、春砂仁的基地的建设以及GAP认证工作,以其成功经验和经济效应推进全市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和GAP认证工作。
四是促进中药新药、保健品的研发工作。重点是扶持“广州中医药大学——一片天医药集团产学研基地”和阳春粤西绿色工业有限公司对春砂仁和黄皮等中草药的研究开发。
五是鼓励企业发展中药制药和饮片加工产业。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的沟通,争取政府对企业发展中药制药和饮片加工产业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重点扶持阳春恒康中药饮片加工厂,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保证产品的质量。
关键词 抚州市 中医药产业 中医药工业 中医药农业 中医药商业 金融
2016年2月,国务院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指出到2020年,我国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要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抚州是历史上著名的药都,我国三大中药帮派之一“建昌帮”的发祥地,素有“药不过建昌不灵”之誉。“十三五”期间,抚州将大力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全力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强化金融支持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对发掘和弘扬抚州传统中医药文化,支持和帮助赣南苏区产业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抚州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中医药工业发展情况。抚州中医药工业基础好、类型多,而且有独特的品牌和产品优势。截至2015年,抚州市拥有中成药生产企业32家,占全市49家医药类企业的65,其中规模以上13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 家,汇聚了珍视明药业、银涛药业、昌诺药业、桔王药业、桔都药业、山高制药、仁丰药业、百盛药业等一批知名中医药生产企业。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6亿元,其中仅银涛药业主营业务收入就超过6亿元。中药生产企业产值上亿企业有4家(珍视明药业、银涛药业、百神昌诺药业和科伦药业)。作为抚州的传统支柱产业,抚州的中医药工业发展主要呈现出四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企业基础好、类型多、剂型全,在江西省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全市有中药批文近300个,基药中药品规34个,国内独家中药品种数8个,分别为珍视明药业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百神昌诺药业大黄总蒽醌、大黄总蒽醌胶囊,银涛药业右归胶囊,山高药业参芪十一味颗粒、肾康宁颗粒、宫瘤清颗粒,仁丰药业百癣夏塔热分散片。13家中成药制剂生产企业,涵盖了注射剂、滴眼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丸剂、口服溶液剂、糖浆剂、喷雾剂等10多个剂型。中药滴眼剂和口腔喷雾剂全省也仅1 ~ 2家。二是已形成一批有独特的品牌和产品优势的骨干中药企业。有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市场占有量的国家中药保护品种,如珍视明的四味珍层冰硼滴眼液、夏天无滴眼液,银涛的六味安消胶囊、右归胶囊、强力定眩胶囊,昌诺的活血止痛胶囊,山高的参芪十一味颗粒、肾康宁颗粒、宫瘤清颗粒,桔王药业的舒胸颗粒,红星药业的结石通胶囊,仁丰公司的六味木香胶囊等。这些中药品种(企业)已经成为抚州市中药产业加快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是一批新药即将投放市场。近年来,各企业均加大了医药研发力度,如昌诺药业的国家二类新药大黄总蒽醌原料药及制剂已正式获得批准文号;其他企业还有十多个新药正在研发中,将陆续申报。目前我市各药品生产企业已累计获得新的药品注册批准文号45个,还有一个国家一类新药临床批件和十多个新药等待国家局审批。四是“建昌帮”具有独特的自成体系的药材加工炮制技术,“建昌帮”饮片拥有广阔的市场。“建昌帮”中药炮制技术有着上千年的悠久历史,且一直得以继承和发扬。“建昌帮”中药饮片在国内各地、港澳台地区及日、韩、东南亚地区备受青睐,具有客观的经济效益。饮片销售价格每吨2万元,加工毛利达30%以上,纯利达15%左右。出口产品毛利达35%以上,纯利20%左右。
2.中医药农业发展情况。抚州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具备传统优势,拥有16个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已通过国家GAP认证的中药种植基地1个。全市中药材种植种类达四十余种,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其中黄栀子、泽泻、陈皮、四花青皮是闻名全国的地道药材,广昌县是全国泽泻三大主产区之一。目前全市共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企业29家,中药材种植面积17万亩,年产量近10万吨,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
一是种植品种多,有黄栀子、金银花、当归、泽泻、灵芝、紫株、杜仲、元胡、白术、薄荷、玄参、桔梗、白花蛇舌草、决明子、吴茱萸、厚朴、丹参、金毛耳草、黄柏、铁皮石斛、白芷等植物性中药材种植,还有梅花鹿、熊胆、石龙子等动物性中药材养殖。江西天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黄栀子种植、新品种培育、栀子产品研发、加工、销售的企业,已形成年加工6000吨黄栀子干果及附属产品生产能力,公司先后投资近6000多万元建设黄栀子基地,有黄栀子基地18个,面积达6万多亩。二是分布范围广,种植区域相对聚集。中药材种植遍布全市,但主要集中在临川区、南城县、黎川县、金溪县、东乡县和广昌县6个县(区),光临川区种植规模就达4.4万亩。全市种植面积超过千亩的中药材主要有黄栀子、山药、灯芯草、金银花、泽泻、水栀子、白花蛇舌草、铁皮石斛等品种。
3.中医药商业情况。一是在中医药流通方面,抚州市目前尚无大型中医药专业交易市场,无大中型药材购销企业,只有抚州医药公司及开心人大药房、江西黄庆仁栈华氏大药房、华民康大药房、抚州市春天平价药房连锁有限公司等连锁药店兼营中药材。市内中医药商品流通不畅,亟须引进现代物流体系,构建规模大、覆盖广、服务优的中药销售网络。二是在中医药医疗服务方面,目前全市已创建3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工作单位,建有3所特色中医院,10个省级基层临床特色专科,2个名中医工作室。全市有国家名中医1人,江西省名中医9人,江西省主要学科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
4.抚州市对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情况。抚州市一直将生物医药作为全市主导产业进行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从资金扶持、培育上市、发展总部经济等多个方面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十三五”期间,抚州市将大力实施中医药产业振兴工程,制定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专项发展扶持基金,围绕“全产业链”模式,大力培育中药骨干企业,重点建设中医药产业基地,着力构建以现代生物制药和现代中药为主导的中医药研发、生产体系,全力打造中医药千亿级产业。
(二)强化中医药产业财政性金融支持
一是及时掌握国家中医药产业政策信息,积极争取各类政策性资金支持。二是积极参与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等方式建立中医药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大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等,利用财政资金杠杆效应,推动中医药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地方政府增加财政对中药材贷款贴息资金等,积极为中医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注资设立或参股担保公司,参与医药企业贷款的抵押、发放和还贷工作。四是加大对中医药产业重大项目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吸引国内外具有爆发性增长的中医药产业龙头企业入驻。
(三)改进和创新对中医药产业的金融服务
一是加快面向中医药产业的信贷产品创新,要充分发挥金融机构自身业务和信息优势,因地制宜推出各种信贷产品,完善差别化信贷服务机制,为企业融资及成长提供多种信息咨询服务,不断提升信贷资金使用效益。二是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支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中药材龙头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方式在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多渠道吸纳社会资金。三是积极向上级行主动推荐本地的特色医药企业和项目,大力争取资金支持,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增加贷款授权方面的弹性,适当扩大基层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能力。
(作者单位为抚州农行)
参考文献
[1]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DB/OL].人民网,2016-02-22.
[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11号)
[DB/OL].人民网,2016-03-04.
[3] 抚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抚州日报,2016-03-
22.
[4] 罗娜,帅筠.全力打造中医药产业振兴发展“江西样板”的“抚州模式”[DB/OL].人民网(江西频道),2016-05-24.
[5] 李保金.温建民:设立发展基金推动中医药产业化[N].经济参考报,2016-03-18.
[6] 郭鸿军.金融支持医药产业发展思考[N].金融时报,2009-11-30.
[7] 廖斌,谢文君,吴柏涛.补“短板”金融该如何定位?对樟树市中药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N].金融时报,2016-06-04.
[8] 刘克俊,王维林,姬红玉.金融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问题探析[N].金融时报,2012-12-31.
一、食品专项整治工作任务
(一)工作目标。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强化食品安全准入制度,推行信用体系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大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查处重大事故的工作力度,大力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生产、流通、消费环节监管,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违法犯罪活动。通过治理整顿,使食品企业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食品产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流通秩序更加规范有序,食品安全信息更加畅通,产品合格率明显提高,人民群众饮食更加安全放心。
(二)工作安排
1.狠抓初级农产品污染源头治理
(1)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加快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和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与管理。市农业局要组织各县区推荐2个以上农产品申报全国无公害农产品。今年全市符合国家标准的无公害农产品要达到10个以上,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发展到200万亩。(2)深入开展农药残留、禽畜产品违禁药物滥用、水产品药物残留专项整治工作,加快对高毒、高残留农业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和淘汰进程;严厉打击制售伪劣种子、农药、肥料的违法行为。(3)积极发展农业连锁经营,大力推广使用低残高效农药、无公害农药、兽药、无污染添加剂、优质肥料等农业投入品,推进农产品的区域化、专业化和标准化,发展适合我市实际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规范种植养殖行为。(4)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普及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操作常识,提高广大群众对农产品质量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5)加快河东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步伐。市农业局要积极筹措资金,尽快建设好检测中心,落实例行检测制度,及时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2.加大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整治力度(1)调查摸底,建立企业档案。质监等部门要摸清全市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尤其是“老五类”(小麦粉、大米、食用植物油、酱油、醋)、“新十类”(肉制品、乳制品、饮料、调味品、方便面、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面米食品和膨化食品)企业的产品、服务和设备等基本情况,建立食品生产企业档案。(2)完善规章制度,强化日常监管。通过巡查、回访、年审、监督抽查、强制检验等方式强化日常监管;进一步完善预警制度、快速反应机制、奖励举报制度、行政辖区打假责任制、制假“黑名单”制度等执法打假制度;建立假劣食品收回制度;建立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和人员资质审核、注册管理制度。(3)严格实施食品生产企业准入制度。坚决取缔不具备生产条件的生产、加工企业,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食品的违法行为。各级质监部门对产品质量问题严重及无证生产加工食品的企业,要依法查处。(4)开展食品卫生许可证专项整治活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集中开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卫生许可证》清理整顿活动;规范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食品、面粉、熟肉制品、调味品、食品添加剂和饮料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发放和监督,清理无证和不符合卫生许可条件的企业。(5)突出抓好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的整治工作。严厉查处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的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城乡结合部等监管薄弱地带长期存在的食品制假售假活动;对规模小、无检验手段和设备、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小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重点检查,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的小作坊,督促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3.加大食品流通环节检查整治力度(1)建立健全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对无证经营或经营不合格食品违法行为严厉打击。工商行政部门实施经济户口管理和巡查责任制达到95%以上。(2)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和兽药饲料监督检查工作。对生猪屠宰、加工、流通、储存、消费等环节和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市场的肉品质量安全问题进行综合治理;严把兽药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防止不合格兽药饲料上市;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饲料违法行为,规范兽药饲料流通秩序;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监管,积极推进牛、羊、家禽的重点集中屠宰工作,严禁私屠滥宰。(3)开展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集中力量查处一批影响恶劣的食品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案件,依法从重处罚;加大对包装食品的质量监测力度,重点检验强制性标准中影响人身健康安全的项目;完善包装食品经营企业的经济户口档案,按照A、B、C、D四个信用等级实施分类监管。(4)加大儿童食品和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对儿童食品销售网点进行全面清查,严防有害于儿童身心健康的食品出售;加大对分散在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各类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个体商贩、小加工作坊、小食品店、小餐馆的监管力度;积极推进农村食品流通网和监督网建设,实施超市、放心店下乡工程,分段监管,分片定责,发动群众,群防群控,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利益。(5)开展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加大推行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建立“厂场挂钩”、“场地挂钩”制度的工作力度,监督食品经营主体严守质量承诺;引导有条件的市场开办者完善检测条件,对农产品、水产品、畜产品进行快速自检;积极开展动物检疫,加强对禽流感等恶性传染病的监测,保证生产、上市的肉类食品无病残、无药残。(6)开展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在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全面推行企业自律制度,建立和完善进货检查验收、购销台帐制度,强化企业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的意识;严厉打击扰乱节日市场秩序和损害广大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食品经营违法行为。(7)细化工作任务,完善工作措施。要充分发挥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的作用,设立12315申诉举报点的各类综合商场、专业市场、批发企业、商场、超市达到75%以上,工商管理部门12315申诉举报网络受理的食品案件办结率达100%。督促各类综合市场、专业市场、批发企业、商场建章立制,落实质量承诺、流通环节食品退市制度等企业自律制度达到80%以上。4.加强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1)加大对餐饮业、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的安全监管力度,严把经营场所、工具设备、食品采购索证、运输、加工、储存、出售、从业人员、卫生管理等各方面的准入关;加强对餐饮业、食堂从业人员健康管理的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培训和指导;高度重视重大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范与处理,突发事故调查处理率达到100%。(2)全面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加强对各县区餐饮业及学校食堂的督导,推动县区餐饮业量化工作的开展,对达不到A、B、C级的餐饮单位,限期整改或予以取缔。(3)开展学校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对各类学校的食品卫生、设备、环境、学校卫生保健所(室)进行监督检查;积极探索社会和群众普遍关注的学校集体食堂、“小饭桌”的准入标准和监管模式,确保少年儿童和学生的饮食卫生安全。(4)建立危害食品追溯制度,加强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建设,提高我市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应急控制能力,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发。(5)加强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监督抽检。加大对保健食品、化妆品、消毒剂、一次性卫生用品、食品添加剂、涉水产品、儿童食品、桶装饮用水、乳制品、调味品、酱腌菜、冷冻饮品、植物油、月饼、肉制品、面及面制品、饮料等的抽检力度;针对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等重点部位及与群众健康密切相关的时令食品、儿童食品加大抽检力度和市场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向社会抽检结果,正确引导消费,对在市场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依法处理。
二、药品专项整治工作任务
(一)工作目标。按照“疏堵结合,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探索建立药品监督管理的预警机制、快速反应机制、长效监管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阶段性集中整治,使生产销售假劣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二)工作安排
1.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医疗器械违法行为。开展打击制造邮售假药、非法回收药品和非法添加药品的违法行为;开展农村药品质量监督检查,进一步提高农村用药质量水平;开展中药材、中药饮片监督检查,整治和规范中药材专业市场;开展医疗机构制剂和用药质量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采购、配制和使用行为。2.进一步治理虚假药品广告。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药品广告的监督力度,对违法药品广告及时移交工商部门查处,工商部门要集中查处一批虚假药品广告,新闻部门要积极配合对药品广告的专项检查。3.加强鄄城舜王城中药材专业市场整治。一是禁止在中药材专业市场销售中药饮片、毒性中药材、濒危动植物中药材,以及中药材以外的其他药品;二是严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假劣中药材上市经营;三是中药材专业市场实行封闭式管理,严禁以路为市、以街为市、杜绝场外交易;四是加快推进湖南恒盛集团中药材市场项目的投资建设进度,明确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经营主体,实行企业法人责任制,明确法律责任,建立健全市场内的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五是对药品质量监督抽验中不合格的中药材,要依法查处。4.开展医疗机构制剂、用药质量和医疗器械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医疗机构制剂重点检查各类专科医院和门诊有无未经批准擅自配制、院外调剂使用或上市销售等违法行为。医疗机构用药重点检查药品进货渠道是否规范、进货检查验收制度是否执行到位、仓储条件是否符合要求、过期失效药品是否及时处理等情况。医疗器械重点检查说明书、标签和包装标识是否规范,主要是橡胶、血糖仪、软性角膜接触镜、助听器、导尿管、中低频治疗仪等产品,以及一次性医疗器械是否存在重复使用等行为。5.开展对各类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展示活动的专项整治,重点监督各类推介会、会、讲座等活动,制止违法宣传,对展示的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变相经营药品的违法行为,规范药品、保健品、医疗器械的展示活动。6.大力推行药品生产和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MP、GSP),加快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提高药品生产经营和中药材种植养殖的管理水平。全面完成我市药品新办批发企业及县以下药品零售企业的GSP认证工作,不能通过GSP认证的企业,取消其药品经营资格。7.积极深入推进农村“两网”建设。成立市县两级农村药品“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的组织协调机构。将农村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设立专项资金,出台优惠政策,建立覆盖县、乡、村三级,由药品质量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组成的药品监管网络;遵循“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的原则,制定鼓励药品零售连锁和集中配送的政策措施,鼓励药品零售连锁企业采取加盟连锁等形式,扩大门店覆盖面,鼓励药品批发企业对乡、村卫生医疗机构和药店实行集中配送,促进农村药品供应网络建设。8.进一步加大药品抽验力度。认真贯彻《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管理规定》,规范抽样方法,提高药品抽验的科学性、权威性、时效性;切实贯彻“以监督检查为主,抽样检验为辅”的原则,不断扩大抽验覆盖面,增强抽验的代表性和针对性,并做好对抽验不合格药品的核查工作。
三、工作要求
曾记否?这里曾是一方穷山恶水,民不聊生。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的民生状况,可一个“半”字以蔽之,半年粮、半边屋、半床被、半边缸、半边锅、半边碗……昔日半年半饱、半年乞讨,与如今小沙江恍如隔世。
小沙江的发展巨变,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缘于国家的扶贫开发,是隆回人民推进产业扶贫工程,追索“脱贫梦”、“致富梦”、“小康梦”的生动实践和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一、隆回县贫困状况调查
(一)贫困状况。
隆回县现辖26个乡镇,964个行政村,41个社区,总人口123万,其中农业人口106.84万,占总人口的86.86%。2004年有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180个,“十二五”省定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103个。实际上受指标所限,符合扶贫标准的村远远不只这个数量。据相关部门统计,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新扶贫标准,2012年底该县尚有贫困人口65.57万,比一个中等县的总人口还要多。而且,因灾因病致贫或返贫等不确定性因素存在,实际的贫困状况还在加剧。
(二)贫困原因分析。
造成隆回县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自然条件制约。隆回县处于祁邵丘陵向雪峰山地过渡地带,分属于衡邵干旱走廊和武陵山南支山脉,半丘陵半山区的地貌条件构成了北部山区十年九冻,南部丘陵十年九旱的双重灾害。据有关资料统计,1952年以来,隆回境内共发生大洪灾23次,大旱灾31次,灾害频发率达到90%,其中洪灾38.4%,旱灾51.6%。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隆回县由于地广人多底子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在过去几十年里,国家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了水利建设,但以大中型骨干工程为主,小型工程多是民办公助,土法上马,技术水平与工程寿命难以保证。如今这些工程已是伤病累累,险象环生,现有160座小型水库需要除险加固,上万口山塘需要改造维修。微小工程、田间工程基本上只是在近十多年才有建设,覆盖率尚不足20%,生产条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三是产业发展缓慢。受传统的农业观念、土地经营权分散、市场条件和资金、技术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以粮食为主,养殖业以生猪为主,特色种养、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高效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业低效问题突出,农民增收难,脱贫致富难。
二、产业扶贫工作状况
(一)产业扶贫进程史考。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隆回县就曾经在小沙江等特困地区先后发展苹果、马铃薯等产业,尽管有些不太科学,效果不尽人意,但毕竟是产业扶贫的有益探索。进入八十年代,国家把扶贫开发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扶贫开发政策相继出台。1986年,该县被列为省定贫困县,一轮又一轮的产业扶贫行动由此展开。1994年,隆回被定为国家重点支持的贫困县,2001年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11年继续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国家对该县扶贫工作支持力度一步步加大,资金投入一年年增多。隆回县实施产业扶贫战略以来,以特色种植为突破口,带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民生改善、治安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
(二)产业扶贫主要成效。
1.生产发展。在产业扶贫期间,北部山区以发展中药材为主,兼顾反季蔬菜、猕猴桃发展和基本口粮生产,南部丘陵区以发展优质稻、龙牙百合、隆回“三辣”为主,兼顾烤烟、生猪和水产养殖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北部山区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年产值达10亿元,反季蔬菜2.5万亩,年产值1亿元,猕猴桃0.3万亩,年产值2400万元,高寒山区粮食实现了自给这一历史性变化。南部丘陵区优质稻已成规模,面积超过30万亩,总产超过15万吨,产值达4亿元,龙牙百合1.8万亩,总产6000吨,产值3亿元,“三辣”(生姜、大蒜、辣椒)约4万亩,产值约1.8亿元,出栏生猪50万头,产值6.5亿元,烤烟3.5万亩,产值8000万元。隆回县以产业扶贫带动产业发展的总产值达27.3亿元,为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基础。
2.社会进步。经过20多年的产业扶贫,隆回县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农民增收明显,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12年,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86元,比1990年的583元增加2202元,增长3.78倍。走进隆回,沿途已难见到过去的低矮泥砖小瓦房,见到更多的是高楼林立,洋房迭起。小沙江汉村瑶寨旧貌换新颜,昔日的茅屋柴扉变成了今天的新村小楼。得益于国家以工代赈与通畅工程,全县实现了村村通,80%以上的主村道完成了硬化,昔日的崎岖山路变成了连接幸福的康庄大道。教育、医疗、通信、文化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普及,95%的农业人口加入了新农合,广播电视家家有,精神文化精彩缤纷。如今,隆回县的贫困乡村,虽算不上富裕,但毕竟已浴火重生,呈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初步繁荣的景象。
3.观念更新。过去,隆回县不少贫困群众因条件差而茫然悲观、自卑自弃、忙而无为,有的甚至得过且过,靠救济度日。实施产业扶贫以后,农民群众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接受了市场经济观念,克服了“等靠要”思想,走上了依托资源、开发产业、自我发展的脱贫之路,涌现了邹百云、李邵龙、彭中顺、罗忠毅、廖飞、邹旭、王槐荫等一大批勤劳致富先进典型。政策惠民、观念更新、艰苦创业、勤劳致富,增添了隆回县脱贫致富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三、产业扶贫的主要经验与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主要经验。
1.因地制宜选准产业扶贫主攻方向。在产业扶贫初期,扶贫的主要产业是种植业。隆回县各级各部门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开展广泛调查研究,深入了解自然状况,了解社情民意,坚持能种什么就种什么,种什么赚钱就种什么,群众愿意种什么就种什么的产业发展方法,吸取历史教训,不搞一风吹、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不盲目上项目。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得到了有益启示,选择了以金银花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为北部山区的扶贫主导产业。将龙牙百合、隆回“三辣”等特色种植作为南部丘陵区的扶贫产业。此后又根据扶贫开发的需要,将南部的烤烟、优质稻和养猪业,北部的反季节蔬菜,乡村休闲旅游相继列入了产业扶贫计划,予以支持,特别是烤烟进入了“南烟北药”的产业发展规划、“旅游活县”写入了全县发展战略,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
2.坚持产业扶贫与综合扶贫相结合。产业扶贫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协调配合。在实施产业扶贫的过程中,该县把产业扶贫与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农业扶贫、交通建设扶贫、基层组织建设扶贫有机结合起来,扩展了产业扶贫的广度和深度,加大了产业扶贫力度,得到了县直各部门、乡镇政府及村级基层组织的大力支持,推进了产业扶贫的深入发展。2011年,省纪委进驻隆回县北山镇梅溪村开展建设扶贫工作。梅溪村地处干旱死角,生产条件差,群众收入水平低,贫困程度深,扶贫工作组在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产业开发为重点,着力增强该村的“造血”功能,立足该村的资源条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开发建设金银花基地70亩,水果基地240亩,花卉苗木基地200亩,龙牙百合基地100亩,大棚蔬菜基地300亩,特色产业面积达到910亩,投产后,年产值可达650万元,增收400万元,人均增收3175元,形成了持续增收功能。
3.大力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为了提高扶贫产业的组织化水平,隆回县在扶贫工作中引导支持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现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20多个,为该县推进产业扶贫起到了很大的支撑作用。如李邵龙创办的小沙江中药材协会,辐射带动了区域内中药材生产,承担了全镇中药材生产的技术指导、市场信息服务、产品质量监管和市场秩序维护,为小沙江的中药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2009年获得了湖南省先进科普示范基地称号。北山乡罗等组建的龙牙百合研究会担负了南部丘陵区龙牙百合生产的组织协调、制种调种、生产技术指导,成为该县龙牙百合产业的主心骨。
4.大力扶持产业加工体系建设。隆回县把扶持农产品加工作为扶贫产业增效的重点工程,延长扶贫产业效益链条。近年来,全县投入扶贫资金1050万元,购置各种设备660台(套),兴办中药材简易加工厂180家,支持了湘丽食品、长城生物、毅鹏公司、宝庆龙牙百合开发公司等10余家龙头企业和80余家初加工企业,为提升该县扶贫产业的效益奠定了基础。
5.努力拓展县内外市场。在产业基地形成之初,隆回县就着手市场规划和市场建设,2004年建成了小沙江中药材市场,2005年在桃洪镇建立大江农产品购销公司,在该县城镇化建设中加强农产品市场规划。同时,坚持“走出去”战略,加强了与全国各大中药材市场、蔬菜专业市场的联系与沟通,并与南京制药厂、武汉制药厂及部分日化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在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和药材市场开辟了窗口,初步形成了联接全国的农产品市场网络和信息网络,为该县产业扶贫创造了较好的市场条件。
(二)主要问题。
1.扶贫开发产业素质较低。隆回县产业扶贫已实施20多年,在前期阶段,产业开发质量较低级,集中表现在建设质量较差,品种良种化程度低,管理粗放,组织化管理、集约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的水平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产业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着产业效益,致使有些项目生产能力已逐步蒌缩。
2.整村推进工作发展不平衡。实施扶贫整村推进是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增强扶贫效果的重要措施。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整村推进工作发展极不平衡,2004年省定180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到2010年尚有53个村没有实施,6年完成率只有70%,而且在完成村里面,其投入资金数量、完成程度上也存有很大差异,领导挂点村投资多达数百万元,一般部门联系村只有十几万元,相差太大,效果悬殊,因而产业发展很不平衡。
3.产业扶贫增收与扶贫标准不同步。扶贫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平均水平的体现。从隆回县情况看,虽然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的效果显著,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果,但与扶贫标准对比,差距依然惊人。按照2009年1196元的扶贫标准,全县贫困人口20.2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7.7%,2011年按2100元的新扶贫标准,贫困人口竟达58.33万人,比2009年增加了38.13万人,增加88.76%,2012年按2300元新扶贫标准,贫困人口达65.57万人,占人口总数的54.39%,贫困人口数比上年增加7.24万人,增加12.41%。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越扶越贫,越扶贫困人口越多,越扶贫困面越大,但其实质表明该县扶贫增收速度远远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产业扶贫增收步伐落后于扶贫标准的提升,也表明该县产业扶贫的后劲严重不足。
4.扶贫开发资金缺口大。近几年,虽然国家逐年加大了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但到目前为止,在隆回县这样的国贫大县,每年的财政扶贫资金也不过在3000万至4000万元之间,“十二五”期间,核定该县国定、省定贫困村103个,按上级要求每村安排300万元计算,共需资金3.09亿元,而以目前资金规模每年3000至4000万元的水平计算,5年只有1.5至2亿元,缺口达1.1至1.59亿元。要完成扶贫村数,需压缩各村资金额度50%,在基础设施建设以外已拿不出产业扶贫资金,因此,在整村推进中,产业扶贫将有名无实,面上的产业扶贫和已有扶贫产业的后续支持与成果巩固投资更是无从谈起。
四、关于产业扶贫问题的思考
(一)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工作重点。根据隆回县产生贫困的根源,除历史遗留和自然条件限制外,由于缺少骨干产业形成的“造血”功能障碍是结症所在。因此,“输血”式扶贫不可能产生最佳效果。当前及未来的扶贫,应以扶志、扶智、“造血”为主要扶贫手段。扶志在于引导,扶智在于教育,“造血”则在于扶产业,因此产业扶贫是整个扶贫工作的核心,扶贫资金应主要投入产业开发,只能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小部分用于特困或特灾人群的急难需求,只做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三个部分的比例可考虑5∶4∶1,将“阳光普照”转变为重点放在产业开发上。增强“造血”功能,才能真正惠及整个贫困群体,才是扶贫开发的真谛所在。
(二)进一步创新扶贫资金管理机制。扶贫与开发是一个有机整体,扶贫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为贫困群体谋福祉,而开发是一种经济行为,谋求的是经济利益。国家以投资形式把资金输入到产业开发,谋求的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从中获取经济成果由参与开发的全体贫困群体分享,实现脱贫致富,国家收到的投资回报是社会效益。按这个逻辑分析,产业扶贫实质上是一种投资性的经济行为,就应当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但是,当前我国扶贫投资管理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政府行为代替经济手段,推行的是强势管理,投资运用方对资金基本上没有支配权,项目由政府定,资金由政府管,要怎么用就怎么用,要怎么做就得怎么做,投资失败了政府担当,运用方无权无责,绩效无从考评,这种管理是欠科学的,不利于国家资金增效,有碍于国家投资目的的实现。因此,应当理顺关系,简政放权,创新机制,让经济行为回归经济管理轨道,政府只做监督指导、跟踪问效和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