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学生周总结范文

中学生周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周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生周总结

第1篇:中学生周总结范文

一、职业高中学生的情况分析

1.学习情况分析

职业高中学生是初中生升入高中学生中的成绩居于末尾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更差。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呆板,主动学习的习惯差,离不开教师的“强迫”,他们被动地学习,学习不得法,不重视基础知识,他们只重视公式、题目的结果,不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他们不善于读书,解题注重套模式,对知识的把握差,应变能力弱,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书上的作业做不起。因此他们在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同学之间相互探讨、交流能力差,不爱举手发言,主动问题,课堂上常启而不发。

2.心理情况分析

职业高中学生是由初中“假大人”发展而来的学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自觉性与幼稚织着,多数人学习目的不明确、机械记忆所起的作用较大,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慢,故逻辑推理能力不强,有意记忆与理解记忆占绝对优势,学习兴趣和愿望、独立性、个人意志和毅力较差。

3.职业高中教材分析

职业高中教材不同于初中,它的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概念多且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空间想象力要求高,数学符号抽象且多;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能力、理论论证能力要求高,难点多,易造成学生放弃数学的学习。

二、职业高中学生的数学教学探索

1.高一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高中阶段要改变学生已形成固定的不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首先应开展专题讲座,包括学习常规方法指导、学习心理指导、学习能力指导等,这些指导要贯穿于整个高中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抓住以下学习常规的五个环节,要经常检查,并持之以恒,学生的成绩必然会上升。

(1)预习。由于高中数学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综合性较强,这就给学生在上课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带来了困难。通过预习可以掌握基础内容,对难理解的做到心中就有数,自然会使听课注意力集中,也就容易听懂了。预习是弥补职业高中学生理解能力不足的好办法,俗话说:“笨鸟先飞”就是这个道理。

(2)听课。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职业高中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普通高中生短,听课重要的不是“听”,而是“想”,是积极地思维,要带着问题进行思考。现行教材在文字周围留有足够的空白供学生作笔记用,补充的例题或关键知识均可记在上面。同时提倡课堂师生的交流和探讨,这样可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这正是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

(3)作练习。首先看书,弄懂知识后再作题,有困难,可以共同探讨解决,职业高中学生不好的习惯是不看书、做题时只求答案,不注意解答和表述的条理性与解题格式的规范性。在考试中常常会失分。因此我们强调学生解题的条理性,考虑问题的周密性,分类讨论要不重不漏。

(4)复习与总结。复习是为了巩固知识,总结是为了理顺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总结,就是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收集成一本错题集以便复习。许多普高生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错,就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解题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要帮助职业高中学生确定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将引导作用应贯穿于整个过程,但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教学中搞好数学知识的衔接

由于职业高中学生,记忆力差,知识运用能力、技能不强,思想方法呆板,因此对职业高中学生要加强“三基”的衔接的教学。高中数学更要注意论证的严密性和叙述的完整性,整体的系统性和综合性。

(1)利用旧知识,衔接新内容。职业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应从复习初中内容或已学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如在讲任意三角函数时,要选复习初三学过的锐角三解函数的概念,进而提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概念。

(2)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立体几何入门难,学生不易建立空间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差,要进行对比学习,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是异面,两直线垂直,除了相交垂直之外,还可能异面垂直。

3.职业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建议

职业高中学生是思维活动的成熟时期,并开始向辨证思维过渡。但“五种能力”比普通高中学生差得多。对职业高中学生来说,要严格控制数学讲授的深度和进度,使大多数学生能消化接受。能力的培养要逐步进行,并长期坚持。

(1)应根据学生思维发展阶段的特点组织教学,倡导理性思维,促进思维过渡。要设计好教学程序,使教学既要符合学生思维的水平,又要有适当难度,学新课时不要盲目补充知识点和新题型。

(2)职业高中学生更要注重思想方法教学,要注意加强函数方程、数形结合、整体代换、运动变化、分类讨论、、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反证法的训练。例如转化策略:将立体几何平面化、任意角的锐角化、高次方程低次化等。

(3)重视知识归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助于思维由单维向多维发展,形成网络,在复习中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图表,以便理清概念,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及掌握运用。同时对所学的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也应进行分类总结,找出其共性与个性,形成学生的解题思维方法。

第2篇:中学生周总结范文

网上调查:李艳明 颜星 李瑞

收集资料:周凯 吕尧 田智宇 陈雪梅

整理资料:代玲丽 涂小亭

经过三天的收集调查我们找出了一些有用的材料,中学生上网查阅自己爱好的信息或玩游戏较多,其次是聊天,娱乐收发邮件,下载音像资料或图片,再次是查阅资料、做网页查阅有关知识的信息,浏览新闻、大部分男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一多半女生上网是为了聊天。小组成员提出意见认为网上调查和收集材料还不能够全面的了解中学生与网络的问题最后决定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项目如下:1 中学生上网的时间

2中学生对那些网络比较感兴趣

3中学生上网有哪些途径

4非中学生是否支持中学生上网

5网络对中学生的好处

6网络对中学生的坏处

7网络对中学生的心理有哪些影响

由以上问题组成调查表的内容,制成了三百张调查表发放到几所高中去。最后收回的也就是三百五十张

最后的总结:

1中学生上网主要是处于好奇和好玩

第3篇:中学生周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篮球、快攻意识

1引言

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类特有的思维能力。现代篮球意识,是人们对现代篮球运动规律性的认识和深刻理解。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存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推而论之,现代篮球运动的特征和发展,产生了现代篮球意识,而现代篮球意识又作用于现代篮球运动。实践表明,中学生的篮球意识越强,场上运动越灵活,他们善于观察,准确判断,巧于应变,能有效合理运用技术、战术,控制心态,所以说现代篮球意识是中学生的灵魂,是制胜因素。篮球运动要树立和完善中学生的篮球意识,充分发挥意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这对中学生素质和竞技水平,都将产生极积影响。篮球意识在篮球运动中的体现及内容所谓篮球意识,就是指中学生在从事篮球运动中通过大脑积极思维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应篮球规律性的特殊机能能力,它是中学生在长期篮球运动中积累提炼的一种正确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现代篮球运动正朝着高速度、高空间、高技巧的方向发展,篮球规则更有进攻时间的限制,快意识、快节奏。快攻成了当前国内外篮球队普遍采用的进攻战术,在NBA联赛中和CBA联赛中快攻反击已成为各队获球后首先使用的锐利武器,快攻得分占总得分的比例越来越高。快攻成了比赛的关键,谁能掌握转换速度,把握住战机,及时合理准确地运用技术,组织快攻战术,谁就能掌握竞赛的主动权。而快攻的成功与否,则取决于中学生快攻意识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反应能力、应变能力、技术能力的综合体现,是篮球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专项素质和基本功。因此篮球快攻意识直接影响比赛的胜负。

2快攻的概念与特点

快攻是由防守转入进攻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在对方尚未部署好防守之前,创造人数上、位置上的优势,果断而合理地进行攻击的一种速决战的进攻战术。

快攻是篮球进攻战术中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队进攻战术中最锐利的武器。由于快攻的特点是发动突然、攻击迅速,所以它是一种速决有效的战术。实践证明,由防守转入进攻时,积极创造快攻战机,充分发挥快攻的威力,能给防守很大压力,并能争取进攻的主动权,达到较好的进攻效果。随着现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则的变化,以及篮球运动本身的规律与特点等都决定了篮球运动向快速方向不断发展

3快攻的意义

快攻也是最能体现篮球运动的快速、灵活、全面、准确的特点,它对培养中学生积极主动、勇猛顽强的作风,对提高身体素质水平,对发展全面、熟练、快速、准确的技术等,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快速的由守转攻时,要求中学生必须具备敏捷的快攻意识,促使战术的准确发挥。力争快速反击得分,争取比赛获胜。因此,篮球教学训练中一定要狠抓快攻意识的训练与培养,尤其是要狠抓青少年篮球队快攻意识的培养与训练,促使早日形成良好的快攻意识,推动篮球运动不断向前发展。

快攻是当前被世界各强队普遍重视和运用最多的战术之一,美国队在第25届奥运会上平均每场得117分,其中快攻得分占其总得分的三分之一以上,场均得分和快攻得分率之高,是过去世界大赛中少见的。这充分表明比赛的高速度仍在发展,高质量的快速进攻配合仍是各国优秀篮球队伍追求的最有效、最迅速、最简捷的得分取胜手段。快攻也是最能体现我国篮球运动风格的进攻形式。我国篮球职业化以来,篮管中心对现有规则进行了变革,使得进攻节奏明显加快,快攻技术也成了一些队取胜的法宝,中国篮坛霸主八一常以犀利的快攻击败对手。

4篮球快攻意识的形成

篮球意识是篮球专项的一种特殊功能,是中学生先天素质与后天磨炼的结晶。是中学生从事篮球实践活动中经过大脑积极思维过程而产生的一种正确反映篮球运动规律性的特殊机能和能力。也是中学生在长期篮球实践中,经过认识过程的提炼积累起来的一种正确的心理和生理机能的反射性行动的总和。随着篮球技战术的发展而发展。快攻意识的形成过程也是带规律性的认识过程,快攻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观察能力、视野大小、思维的敏捷性、反应能力、应变能力、掌握技术战术的程度以及中学生的智力、神经类型、学员年龄、性格特点等因素分不开,它们都会影响中学生快攻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5如何培养中学生快攻意识

5.1在训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篮球快攻意识教学与训练活动中,不仅要有教练员的积极性,还要有中学生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中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习训练的动机,影响学习训练的效果,只有对学习训练的目的意义有正确的认识,才会在学习训练中产生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克服各种困难,保证学习训练的顺利进行,使自己尽快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快攻技术,积累经验,提高学习训练的效果,促进快攻意识得到发展。

5.2在临场比赛中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培养快攻意识的基本前提,在篮球快攻意识教学与训练活动中,必须重视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的培养,提高用眼的余光观察的能力。中学生临场中的心理、生理的机能反射,源于对周围各种信息的接收和加工反馈,在瞬间就要做出正确抉择,有时甚至得靠个人的直觉来完成应答行动,所以没有广阔的视野和观察能力是办不到的。因而中学生在临场比赛中要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才能精确而迅速地分析周围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行动,发挥技术水平,完成快攻意图,提高快攻意识。

5.3在比赛实践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比赛场上正确的行动来源于准确的判断,这是一个接受感知信息后进行思维处理的过程,是快攻意识的中心环节,是意识行动的前提。判断准确是正确发挥战术的前提,必须把一切行动建立在仔细观察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上。如没有准确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就必然产生盲目的行动。因此,在培养快攻意识中,提高中学生对场上情况的分析判断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训练中,应要求中学生首先理解快攻技术、战术的特点及变化规律,熟悉各种情况,及时捕捉发动快攻的时机,传球队员要善于观察判断同伴及其防守者的位置,以及防守者自己的位置,尤其是要准确判断同伴移动的速度,行动意图等,并及时做出反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传球方法。密切结合训练比赛实践,不断提高分析判断能力。

5.4在技术训练中注重快攻意识

在基本技术训练中,不是孤立地练基本技术,而是贯穿快攻意识的内容,把基本技术训练与培养快攻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有助于在练习技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加快快攻意识的培养。

全面熟练的基本技术是快攻战术的基础。要组织与运用快攻战术,必须具备与快攻相适应的技术条件,否则就难以形成高水平的快攻意识。因此,在技术教学与训练中要合理安排教学计划。抓住快攻战术相关的技术(如行进间传接球、快速运球、运球急停、突破分球、行进间投篮。中远距离投篮、一攻一守、抢篮板球、侧身跑动接应等)反复磨练。只有具备良好的控制球、支配球的能力和掌握全面、熟练而又准确的各种攻守技术,而且达到自主化、自由化的程度,才能在快速的进攻中衔接好技术动作,才能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在观察场上情况,应变自如,适应于比赛要求。从而提高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形成快攻意识。

5.5在战术训练中提高快攻意识

篮球比赛中攻守战术都有它共同的结构特点、形式和配合规律。因此,我们在战术训练中必须让队员从理论到实践明确自己的战术套路,熟悉方法和规律,懂得变化。这是因为球场上的各种信息进入中学生的大脑后,需要中学生经过自己的思维立即作出判断,只有判断准确才能采取适当的战术行动。因此,要重视战术思维的训练。这就要求中学生开动脑筋,勤于思考,想练结合,这是激发中学生战术思维的重要手段。在快攻战术训练时,应先在固定形式下掌握快攻的方法,然后过渡到机动情况下练习:由区域联防发动快攻开始,然后在人盯人防守情况下进行快攻教学;最后,在接近竞赛或正式比赛中掌握和巩固快攻教学内容,使之形成一个逐步完整的体系,使中学生从训练的过程中建立起完整的快攻概念,形成敏锐的配合意识。在掌握快攻战术方法的基础上,强调提高全队的攻守转换速度,并且做到队形分散快,前场队员跑动快,后场队员跟进快。把快攻战术训练与培养快攻意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快攻战术的运用能力,有助于加速快攻战术意识的培养。

5.6在实战训练中提高快攻意识

只有在激烈的对抗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迅速得到提高。中学生的快攻意识差,是与参加比赛少有关。因此在平时要创造条件让中学生参加实际的比赛,以丰富临场经验,培养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这是提高篮球意识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多与强队和不同风格的队比赛,同时要让中学生观摩优秀运动队的训练与比赛,分析训练和比赛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快攻战术意识。在技术训练中,单个动作练得多,应用技术练得少;简单情况下练的多,对抗条件下练得少,因此一到比赛时就不适应变化多、对抗激烈的情况了。实践出真知,中学生只有多打比赛,并认真总结自己在比赛中如何克服困难,如何合理利用技战术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快攻战术意识。

5.7在心理训练中培养快攻意识

篮球运动除了依靠技、战术获得成功外,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也是致胜的保证。平时训练要培养中学生的拼搏精神和勇猛顽强的意志。比赛时不仅要充分发挥个人的技、战术和心理能力,而且需要集体同心协力,默契配合,相互理解,以集体的力量,智慧来争取快攻战术的成功,争取最后的胜利。因而中学生在比赛中,要胜不骄,败不馁,以良好的心态促使快攻意识的提高。

5.8在理论知识学习中重视智力训练

智力训练有助于篮球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从篮球意识的形成过程来看,思维加工越准确,越迅速,形成的篮球意识越强。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使中学生学习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这不仅是篮球理论的学习,而且还要加强人文科学理论和专业基础科学理论的学习。如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裁判法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逐步形成和完善智能结构;加强裁判法学习,用理论知识武装中学生的头脑,使中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技术、战术的内在联系,并加深对篮球运动基本规律和裁判法的理解,提高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增强判断能力。这样既能提高中学生的文化素质,又能增强他们认识问题的能力,加深中学生对篮球运动规律的认识;对技战术的理解,有助于中学生在比赛中正确运用技战术,更快地提高快攻意识。

6结论与建议

6.1在篮球训练中要注重培养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其有意识的去学习快攻,培养其快攻的欲望。

6.2观察能力是形成快攻意识的前提,因此应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观察能力,要让中学生有意识地用眼睛的余光去观察周围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判断,以作出正确的选择。

6.3中学生篮球快攻分析判断能力能够主导篮球的比赛,因此在比赛实践中要让中学生熟悉各种情况,及时捕捉发动快攻的时机。

6.4在技战术的专项训练中,应始终贯穿快攻的意识训练,以促使中学生在比赛中的快攻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6.5在对中学生心理训练中,不断培养中学生勇猛拼搏的精神,不骄不躁,要让中学生在快攻中冷静应对,逐渐主导篮球场上的局势。

6.6通过对篮球比赛的分析:提高中学生的篮球快攻意识能够提高中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进攻的成功率,增长中学生士气等有利因素。

参考文献:

[1]张锁宁.要培养篮球中学生的快攻意识,[J].中国学校体育.2003.(5)

第4篇:中学生周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环保教育;实现途径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最为凸显的问题之一,也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重点问题,人类对自然的过分索取,使环境进一步恶化。水土严重流失、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淡水资源的日益枯竭、森林遭到砍伐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加强全民的环保意识就成了各类宣传教育的头等大事,中学生是世界的未来,提高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就变成各学校宣传教育的重点,把环境保护意识在地理教学中贯穿,树立中学生的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就成为地理教学面临解决的任务。

一、优化地理教学课堂,让环保教育贯穿其中

中学地理教材把我们生活的实际环境、活动以及地理环境作为地理教学的实际核心内容,借此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中学生构建可持续性发展的观念。这就要求中学地理老师应该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有关的环境问题,使地理教学、环境知识、环保意识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展现地理教学中环境宣传教育作用的重要途径。环保宣传教育就需要中学地理教师对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优化,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根据实际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适当的时机尽量选择地理教学与环境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把环境教育正确地渗透到地理教学中,让中学生真正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二、增加主题实践活动,促进环保教育宣传

中学地理教学要结合环境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环境主题活动,亲自到野外进行观察、参加采访等,让学生充分认识周围的环境与我们实际的生活息息相关,增加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在地理教学中穿插演讲、辩论活动以及环境科普讲座,讲座的内容必须结合实际的课本上的环境知识,不仅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了进一步认识,还促进了学生的环保意识的提升,这样的讲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学生也比较容易接受。

三、结合环境保护节日,开展宣传教育

在实际的环保宣传教育中一定要紧密结合一些环境保护节日,有目标地组织学生开展环保宣传,并且参与到环境公益活动中。例如,3月12日的植树节,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这些与环保有关的节日都是呼吁、倡导人类爱护周围生活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参加植树活动,设计环保标识等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学生保护环境的意愿,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环境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环境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加强中学生环保意识的自觉,真正从实际做起,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习惯。

四、增加实践活动,强化环保教育

环保宣传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培养学生认知的教育,充分强调学生和教师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地理教学的实践课进行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周围环境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参观。例如,可以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的噪声污染、污水处理厂进行调查参观,让学生把调查中收集的数据进行记录、整理,从实际的信息数据中真正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迫切性。通过让学生用已经知道的理论进行深入分析探究,构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造能力,逐渐使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得到充分培养。

中学的地理教学的重点是教会学生认识到人与环境、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学科,同样也是传播科学文化的实际载体。环保宣传教育要从中学生做起,因为中学生是世界的未来,中学生自身的环境意识与行为决定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生存。所以加强对中学生环境意识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通过环保宣传教育的开展,使中学生对周围自然环境认真负责,从实际上真正关心环境、保护环境,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人人参与到其中,逐渐累积,使环境得到可持续发展。所以,中学的地理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自身学科的优势,优化地理教学课堂,使环境保护教育贯穿到整个地理教学中,促进中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使其了解科学的环境知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从我做起,人人有责”,形成对环保负责的态度,提升环保能力,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促使中学生积极参加到环保宣传教育中来。

第5篇:中学生周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长跑;兴趣;实验研究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等方法,选取天津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二男生30名为研究对象,将高二一班男生15名确定为实验组,高二二班男生15名确定为对照组。

二、结果与分析

1.结果

十周前后的训练前后1000米、肺活量、50米、台阶试验测试的结果(见表)。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传统的训练法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的差异(p>0.05)。

但通过十周实验法的训练后,实验组1000米平均成绩提高10秒、50米的平均成绩提高0.3秒、肺活量平均成绩提高315ml,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

2.分析与讨论

①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过程分析。

在实验前对对照组同学进行1000米、50米、肺活量等的测试,记录测试成绩,发放问卷并回收,并通过跟它们交流简单了解对照组每个同学的基本情况。

制定对照组训练的计划,训练时间为十周,第一周是测试成绩,第二、三周的训练计划是150米300米500米500米300米150米。第四、五周的训练计划是变速跑快跑200米慢跑100米×7。第六、七周的训练计划是300米×8。第八周的训练计划是1000米×3。第九周为调整,第十周是测试成绩。按照训练计划负荷量和负荷强度是逐渐增加的。

对实验组施行全新的训练方法,如有氧操、健美操、记忆跑、任务跑等。第二、三周的训练计划是有氧操和健美操混合训练,心率保持在120次分。第四、五周的训练计划是记忆跑,心率保持在125次分。第六、七周的训练计划是任务跑,心率保持在130次分。第八周的训练计划是任务跑,心率保持在135次分。并且实验组的训练强度和对照组对应周次相同。实验组同学的表现和对照组的完全不同,他们对训练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在实验的后期,记录他们的测试成绩,并再次发放问卷,发现他们对于新的教学方法都很赞同并在逐渐的喜欢上中长跑。

②实验法对中学生体质的影响。

由表1、表2可知,训练十周后,实验组同学的肺活量有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变化的幅度却不大(注:肺活量增加是训练的结果),在训练时,由于实验组主动参加训练使得肌体进行从未有过的训练负荷,肌体的供氧量不足,运动员加大加深呼吸深度和加快呼吸频度来补偿,这样就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锻炼且长此以往,呼吸肌变的强壮有力,使得肺活量得到提高,这表明实验组能有效提高学生肺功能能力。实验组同学的1000米成绩得到明显的提高,平均成绩提高了10秒多,而对照组同学的1000米成绩都提高不大。经过统计学的分析(t检验)可以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后的成绩具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实验组50m在实验前后平均成绩提高0.3秒,而对照组平均成绩只提高0.1秒。并且运用统计学知识对数据进行统计(t检验)得出实验组在实验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由上结果显示,在训练时由于运用新颖的训练方法,使得运动员对训练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使成绩得到提高。对照组的同学由于运用传统的训练方法,学生很难坚持,容易放弃训练,成绩很难保持甚至下降。这说明实验法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速度耐力素质。

③实验法对中学生对中长跑兴趣的影响。

有氧操是指将健美操和田径运动中的一些动作和技术编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动作,并使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完成整套动作的一种操。学生在练习有氧操时能找到练习的节奏感,通过技能的迁移,学生很容易掌握中长跑运动的节奏感,有助于学生较快的融入到中长跑的训练中来。记忆跑是指采用比赛的方式,在跑的过程中每50米放一记忆卡(记忆卡的内容不同可以是有关体育的知识也可以是谜语),以最快的速度跑完全程,并检查其背诵情况,速度快且背诵效果好的赢得比赛。这种练习方法吸引学生积极搜集记忆卡内容,提高了中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任务跑是指采用定向越野跑的形式,发放每一同学手中每一站的地图,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程。这种训练方法引起学生的极大的好奇心,从而使中学生积极的参加定向越野训练。

④问卷调查结果总结。

另外在实验前分别向实验组和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发放问卷收回问卷,我们发现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同学都对中长跑不感兴趣。但十周的实验结束后同样发放相同的问卷我们发现对照组的学生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然而实验组的同学的兴趣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不再选择球类,大部分都愿意参加中长跑的训练,通过这点可以看出实验法得到了预期的效果,提高了中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

三、结论

1.经过十周的训练对照组同学的测试成绩都没有明显的提高,有的甚至降低,而实验组同学的各项指标的测试成绩均有较高幅度的提高。

2.根据实验后的数据统计和问卷调查结果充分显示:实验法避免了中长跑的单调乏味的特点,加入了新颖的事物,使中学生认识到了中长跑锻炼的必要性,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使他们积极的参加中长跑的训练,提高了中学生对中长跑的兴趣。

3.教师的观念要转变,如今社会的发展学生思想的进步迫使教师要进行思想的转变,教师不能只停留在传统的思想上,要进行思想上的革新,多加入新颖的事物,加入社会上的新生事物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发团.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耐力跑的兴趣[J].田径,2005(12).

[2]甘福权.如何培养学生耐力跑训练的兴趣[J].体育师友,1999(02).

[3]丽新.如何利用学生兴趣提高体育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05(01).

[4]李海燕.长跑的无痛苦练习法―――以舒适度控制跑速[J].中国学校体育,2005(02).

[5]盖国富,戴炳德.体育教学中运用兴趣教学法初深[J].哈尔滨体育报,1983(S1).

第6篇:中学生周总结范文

一、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他学科。

1.预习方法的指导:初中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文章的脉络、中心、线索,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形成的过程,对难以理解的知识做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生,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答题的思路和思想方法的体现。⑤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即追溯源地的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③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书面作业方法的指导:初中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句子模仿、死搬硬套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识记基本知识后独立完成作业,答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中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章的文字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②如何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③正确地根据要求作答。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中学生容易依赖老师,我认为从初中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类型的习题,通过答题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

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资助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语文,提出语文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阅读”“如何写话”等。

第7篇:中学生周总结范文

摘 要:通过分析中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优良的德育思想,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学生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坚实后备力量,理应具有明确、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如何让初中生的理想和信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沃土,并开花结果,是每一位班主任所共同期盼的。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传统文化

“少年强,则国强。”中学生正是一群有着理想与信念的特殊人群,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对中学生开展德育是重中之重,其目的是将他们培养为理想和信念切合我国实际发展,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人。因此,初中班主任应当积极探索有效的实践策略,提高德育质量,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一、班主任对中学生开展德育的重要性

身为班主任,其任重而道远,不仅要教给学生学科上的知识,还要管理好班级,对学生开展德育。其中尤以班主任德育最为重要,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从积极的意义上来讲,其一,它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德育的内容中,有很多部分都涉及我国的传统美德,例如,拾金不昧、诚信友善、尽忠爱国等,这些都是我国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精神食粮,需要中学生好好传承和发扬。其二,它是践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凸显。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指导方针是与当前德育内容相契合的,因此,开展班主任德育可谓一举两得。其三,它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对中学生开展德育之后,学生必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行,从而逐渐扩大交际圈,赢得更多人的尊重,走向人生的巅峰,实现自身价值。从反面来看,众所周知“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从字面意义上不难看出,当一个人未受到良好的德育时,很有可能运用自己的所学做一些危害他人和国家利益的事情。因此,笔者认为,在初中教育教学阶段,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德育必不可少。

二、如何有效对学生实施德育

(一)强化中学班主任的德育意识

班主任是实施整个德育的发起者,更是领导性人物,因此,其德育意识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德育的质量。为了能将我们的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新时代青少年,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广大的中学班主任理应对中学生的德育引起高度重视,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为了有效强化中学班主任的德育意识,校方可以定期举办德育人才培养交流会,让全体教师探讨一下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体会,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生德育,不断总结经验,方能提高得更快。

(二)开展社会公益实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学生能将自己的一身本领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是每一位中学班主任迫切希望看到的,而身为教师,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学生将自己的一身本领用于破坏社会主义美好生活上,因为,那样便背离了教育的初心。为了让中学生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班主任可以积极从开展社会公益实践入手,让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社会,在奉献中体验喜悦,在服务中收获快乐,关爱更多的人群。具体来讲,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义务献血活动,献出的是一袋血,挽救的是一条生命,其意义重大。再如,班主任还可以组织学生植树种草,绿化荒山,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念,从而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一切力量。

(三)联系学生家长,开展家庭德育

家庭也是开展德育不可忽视的一片阵地,基于血缘关系,有时班主任的教育并没有家长的教育更有效,因此,这种情况下,班主任要善于调动来自学生家庭方面的力量,建立家庭和学校德育统一战线,在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具体的实施办法即班主任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的方式,让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们简要分析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性,介绍几点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健康道德素养的方法,如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以及孝敬父母等,如此,则更有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中学教育教学阶段,对学生开展德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让中学生的理想与信念根植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并结出美丽的果实。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班主任可以e极从以上三点入手,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让中学生树立健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中学德育的有效性,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第8篇:中学生周总结范文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对于中学各个学科来说,作业都是检查和巩固学生学习状况与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一环,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历史老师通过作业的布置,能反馈学生对所学历史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认知水平及操作运用情况,进而对学生做出正确评价。

但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是:大家都注重了对教学过程所进行的一系列创新改革,却对学生的作业布置和评价方面思考的较少。因而也就形成了在新课改背景下的传统作业模式。比如我们在许多学校听课过程中发现:许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布置作业时总会说:“课后请同学们把课本XX页的作业做完交上来”。这种简单粗放的传统作业布置,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极其有限,成为长期制约历史教学发展和影响教学效果的瓶颈。主要表现在:

第一、传统历史作业模式缺乏新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和完成历史作业的兴趣与积极性;

第二、传统历史作业模式下,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锻炼欠缺;

第三、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使学生的答题方法和思维方式容易程式化,对能力的考查体现不足,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效果不大;

第四、历史老师长期将班里的优秀生与学困生进行“一锅烩”式的作业布置,就会造成优秀生觉得没意思,学困生无法适应等状况。从而降低和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综上所述,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所存在的这些弊端,若不尽快改变,将会给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学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针对上述这些传统落后的作业模式,试图通过调查、实验、论证、分析、研究,找出这些传统作业模式的缺陷,并针对这些弊端,摸索总结出一套较为新颖的历史作业理念和作业布置方法,通过这些新方法使历史教师逐渐形成一种全新的作业理念,同时带给学生耳目一新的作业感受,让学生们由过去的应付历史作业到现在的喜欢做历史作业,进而使学生在这种新颖有趣、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历史作业之中越来越喜欢上历史课,愈加喜欢学习历史知识,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历史素养以及历史学习能力。

三、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1、课题名称的界定

所谓“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主要是针对中学生,是指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如何打破传统的历史作业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历史作业的布置与评价进行新理念、新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2、课题名称的解读

对于《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这一小课题的研究,我们课题组主要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历史学科作业问题,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去研究,对于教师,在研究中试图给他们一种既能全面掌控学生,又能逐步提高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成绩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主要是带给他们一些自己比较喜欢、便于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3、课题研究的方向和角度

在课题研究方向上,我们紧扣“创新”二字,从理念和方法两方面入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切入;将有趣和有效两点结合起来,总结开创一种先进的历史作业布置与评价理念和一些新颖灵活的作业布置方法。

在研究中,课题组还要结合国内外一些先进教师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召集课题组及实验学校的优秀教师,对各种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都进行充分的整合、分析、论证,并在实验班级进行有效的尝试,进而总结出一些对历史教学非常实用而且有效的作业布置理念和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课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课题组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问卷调查、听课调研、师生座谈、跟踪实验并结合有关文献理论的研究等方式完成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大致分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201x年4月初——9月初)

首先由课题负责人组织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讨论研究筹备课题的申报立项等工作,并将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进行具体分工:即由课题负责人填写课题申请报告,并考虑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即开题报告);考察并确定实验学校和班级,即陕鼓子校的高一年级六个班的学生。课题组成员张涛老师具体参与实验,并负责搜集和查阅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编写和收发问卷调查表及调查分析报告等。课题组在对课题进行研究之前,要对课题实验学校以及周边一些高中进行走访调查,力争掌握更多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中将涵盖各校历史老师对历史作业的常用布置方法;学生对各种作业布置方式的看法;老师对历史作业布置的一些想法及学生对作业布置方式的建议等。

2、中期实验阶段:(201x年9月中旬——201x年1月上旬)

(1)课题组将对调查搜集到的与本课题有关的数据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分析整理,并针对整理出来的数据,初步得出区域内历史作业布置上的问题所在;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并吸收国内外的一些优秀历史教师在作业布置方面的奇思妙想,来展示一套先进的的作业布置理念和作业布置方法;

(3)结合课题实验学校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划定的高一年级六个实验班内进行分层次、分组别的具体的实验,并从实验中总结出一些操作性较强而且能对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全新的作业布置与评价方法;

(4)在充分验证、反复实践之后,课题组将对有关作业布置的一些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汇总、成文,由课题实验老师撰写阶段性教学实验反思、教学随笔、教学实验小结。再由课题负责人撰写小课题中期报告。

3、后期总结结题阶段:( 201x年元月中旬——201x年5月底)

收集前期所有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进行整理、提炼、分析、概括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由张涛老师撰写完成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论文、调查分析报告;由课题负责人撰写结题报告;并将课题研究成果主件结题报告及相关资料交给西安市有关专家进行评审、鉴定;准备好所有课题研究的文本资料与影像资料等待结题。

五、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课题成果预期

1、总结并推出一套全新的历史作业布置理念;总结出若干套具体的历史作业布置方式供教师借鉴;

2、在实验学校老师中间形成一种全新的作业布置与评价风气;

3、能让这种全新的作业布置模式带给学生对历史作业的热爱并带来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

4、进而通过教研室,逐步在全区推行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改革尝试。

二、课题成果的呈现

1、关于《中学历史作业现状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2、关于《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研究论文;

3、关于中学历史作业创新形式下的作业布置实例若干;

4、《中学历史作业的创新研究》小课题开题报告;

第9篇:中学生周总结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生物实验;综合素质;教学方法;改进

1.引言

现今,素质教育成为时代主流。高中生物教学应当充分考虑学科特点,发挥课程资源优势作用,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既让学生知道是什么,也让其知道为什么,最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自己明白该如何去做,实现知识的自我增长和积累。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训练严谨的工作作风也可起到很大的作用。现今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仍存在弊端,本文就如何在实验中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几个建议。

2.中学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是验证观察性实验多,探究性、综合设计性实验少,以教师为主,以传授知识为主,把实验课大量的时间用在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方法步骤上,学生的实验过程大多只是“照葫芦划瓢”,忽视其基本实验技能、能力的培养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二是实验与教学不同步,部分生物教师往往把课程讲完以后才安排实验,容易造成课程的脱节和重复;三是课时安排不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少教师的实验课流于形式,虽然开设了实验课,但学生并没有掌握该实验;四是实验课在学生学业成绩所占比重小,不受学生重视,且实验成绩评分体系不完善,无法公正客观地评价学生实验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五是实验教学方法单一、手段落后,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单一,无法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创造力。

3.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1 封闭式实验转变为开放性实验

提倡开放式的实验教学,使实验的内容、方法步骤以及整个实验过程都是开放式的。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只提出实验的基本目的与要求,讲清楚实验的原理及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实验材料的选择、采集、培养、药品的配制、仪器设备的调试及方法步骤的设计可以完全或部分由学生完成,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部过程,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实验方法、材料选择、步骤设计过程中积极创新。另外,把实验课和理论课、社会实践课结合起来,使实验课教学开放空间向课外和校外延伸。

3.2 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

传统的实验教学侧重于实验的知识功能,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就是通过实验再现一下,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根本没有经过思考和讨论,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创新能力非常有利。例如让学生探索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与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分离现象的关系,预测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有时,学生可能会“突发奇想”,教师要充分挖掘其“突发奇想”中的合理因素,让他们敢想敢说,提高创造力。把“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就是要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来完成科学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3 教师总结转变为学生反思

当生物实验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实验效果时,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过程分析,不疏漏每个环节,综合考虑实验的每个因素,认真思考出现问题的原因。例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有的学生不能得到清晰的色素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验时的情况,提示学生丙酮是不是加得太多,菠菜叶的叶片研磨得是不是充分,也可能是滤液线划得过于细了。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有的学生虽然在步骤方法上都按要求进行了,但没有发现质壁分离现象,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寻找原因:取下的表皮是否是死亡的角质层细胞?是否由于未用蔗糖溶液浸泡材料?是否蔗糖溶液被清水稀释而造成浓度不够?是否视野太亮,反差度小而未能看清?还有的学生虽然质壁分离了却不能复原,教师也询问一下,是否蔗糖溶液浓度自行加高了?是否质壁分离时间太久造成细胞死亡?这样的话,即使学生看不到满意的效果,但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3.4 加强对生物实验教学的评价

对学生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考察和评价,是促进学生认真做好式样和提高效果的重要措施。适当肯定的评价有利于构筑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可以以小组为单位,采用组内互评,组间互评等方式,促进学生的相互协作,相互理解,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总结的能力。

4.总结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课堂,应该得到重视和加强。生物学教师应当在实验教学方面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郭雪玲, 王洁华. 浅析薄弱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 中学生物学, 2008, 24(6):6-8.

[2]李传印. 改革生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J]. 生物学通报, 2004, 39(3):42-43.

[3]赖小玲, 陈华絮, 肖生鸿, 等. 改革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综合创新能力[J]. 生物学杂志, 2007, 24(3):68-69.

[4]苗艳丽. 关于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对策研究[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06, 23(2):8-10.

[5]尹小林. 注重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6, 22(4):47-48.

[6]王峰.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与能力的培养[J].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3, 21(3):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