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生个人顶岗实习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顶岗实习 监管缺失 安全管理
顶岗实习是学校安排在校学生实习的一种方式。顶岗实习不同于其他方式的地方在于它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对学生能力的锻炼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学生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6]16)的文件中明确规定: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就是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全面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按照各自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都组织了在校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的生产、服务一线参加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践。
二、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监管的缺乏
学生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确实锻炼了技能,提高了能力。学校发现了日常教学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的差距,学生发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监管不足的问题也凸显出来了,尤其是学生安全管理还没引起学校、用人单位的重视和注意。主要表现为:学生生产中出现安全事故,掉入传销魔窟,被抢被骗,交通伤亡,坐黑车,进黑店,难以适应学校到企业的转换,发现自己的不足自暴自弃,与人无法沟通产生失落等等。
学生出现这些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和“心理安全”问题主要是各方面准备不足。一是企业准备不足。现在的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更多的是从自己缺人手,学生劳动力廉价的角度出发,没有真正融入到学校教学中,没有真正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职责,安全管理方面除对学生的生产安全关注以外,其他方面没有,也不会花精力关注。二是学校准备不足。学校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基本上是对学生顶岗“工作”期间学习的管理,学生的安全教育、心理疏导没有跟上。而参加实习管理的很多教师根本就没进入企业工作过,也缺乏对学生实习企业所在地情况的了解,更缺乏带队管理的经验,顶岗实习前的安全教育空洞乏味,学生没有听进去,顶岗实习期间的巡回检查也主要是看看学习进度,听听学生和企业的意见,不出安全问题没人想到对学生进行安全“预防”教育。三是学生本人准备不足,适应能力差,沟通不到位让学生无法融入到企业中;社会经验不足,心智不成熟让学生无法辨别是非,自我防范;知识储备不够,能力达不到让学生抱怨、逃避,形成压力,导致心理疾病。
三、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迫在眉睫
学生安全事关重大,不仅影响学生个人人身安全,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正常秩序乃至社会的稳定。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无论是由学院安排,还是由学生个人自找实习单位,还是由中介组织安排,结果是学生远离学校,远离教师,第一次真正意义上进入社会,进入行业,进入企业。对学生而言,不只是教学场地的改变,更是学生心理的改变,自我管理的转变,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问题是正常的,但我们要认识到学生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的方式、方法
1.顶岗实习前的安全教育。学生在顶岗实习前,学校应对学生进行安全责任教育,使学生明白顶岗实习期间的有关安全问题。
(1)邀请集中实习企业的技师为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请他们结合自身在生产一线多年的工作经验和丰富经历,针对生产操作安全、安全防护设备、触电安全、防火安全和环境与安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讲解。
(2)邀请管片警察或法制校长就学生出行和住宿安全开展教育,用实际案例为学生列举出行时可能遇到的情况,介绍避免危险发生的方法以及危险出现时的应对措施。
(3)专业带队教师要根据顶岗实习的具体情况,为学生介绍实习环境以及实习期间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4)学校应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签订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明确学生本人、学校、实习单位的责任。
2.建立校企两条安全管理线,明确企业安全管理职责。学生顶岗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共同组织和管理,学生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建立学校和实习单位经常性的学生实习信息通报制度。
实习单位应加强对实习学生的实习劳动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其自我防护能力。同时应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培训,让学生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带队教师驻企管理。对于实习学生比较集中的企业或地区,学校应选派社会经验丰富的教师住在企业,与企业一起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
4.系、辅导员、指导教师要通过网络、电话、QQ等方式定期与学生联系各个系院要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等法律法规挂到网站上,并提醒学生经常学习。
建立专业教师联系学生制度,及时准确地掌握实习生的顶岗实习状态,解决顶岗实习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指导好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
建立辅导员和学生经常性的实习信息通报制度。辅导员应主动与实习学生进行联系,每周用班级QQ群联系一次,每月用电话联系一次。
5.网上心理辅导。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面临新的环境,面临新的人际关系,面临毕业、就业压力,会产生心理纠结,这就需要有人疏导和解压,而现在的很多企业没有心理咨询师,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又不可能到每个学生实习的企业进行面对面的疏导。因此,各个学校要积极运用校园网络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平台,成立专门的指导小组,利用网络为学生进行心理辅导。
6.购买有关保险。保险虽然不能对学生的安全起到预防作用,但它是对学生出现安全问题后的补偿保障。各个学校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实际情况以及同顶岗实习单位协商的具体情况,由各学校组织实习学生自愿办理或由实习单位为学生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
参考文献:
胡幸鸣,范建蓓.略论高职院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管理与督导[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作者简介: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来说,实习无疑对于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习工作通常在三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有序开展。作为院校的财务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学生在财务部门进行实习。作为财务部门的员工则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个人对于财会专业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取了几个关键步骤。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实习指导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习对全面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习工作通常在三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有序开展。作为院校的财务部门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接收本校学生在财务部门进行实习。作为财务部门的员工则义不容辞的承担着实习学生的业务指导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个人对于财会专业的实习指导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取了以下关键步骤。
1 高度重视,明确职责
作为实习指导教师,其对待学生实习工作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对于这份工作的精力投入,当然也就决定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因此,作为财务工作者,对于接收校内财会专业学生来本部门实习,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并将其当作工作的一部分内容。部分财务工作者对于财务工作十分热衷敬业,担心学生实习期间业务完成的不好,所以,对于实习学生的到来并不是很欢迎,我们要摒弃这种观念。一方面,每一个财务人员的成长都不是一撮而就的,都需要一个平台来成长实践。另一方面,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机构,其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成员都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对于学习自身拥有这样一个财务的平台,让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进行实践提高,对于学校来说也是节约成本、提高实习效果的良好方式,对于财务工作者来说,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确自身的责任。
2 钻研实习计划,做好教学规划
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之前,要认真研究院校的实习计划书,明确实习的周期、实习安排的方式方法、实习期间的具体学习任务以及标准。特别要明确顶岗就业实习教学目标、学生的要求、学业与就业管理、实习期间学生思想、考勤、劳动与安全管理。在把握这些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本岗财务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规划,即教学计划。明确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具体工作任务、学习任务,水平要求,以及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
同时,也要像其他教师一样,做好备课工作。当然实习指导教师备课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学生之前掌握的知识体系,以及所接收学生的具体情况,性格特征等,要进行必要的分析与了解,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
3 以序指导,做好对实习工作的考核
在接收学生顶岗实习阶段,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对学生进行有序的指导,根据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关的指导规划。学生缺乏实践经验,工作人员在对学生指导工作的同时需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鼓励学生实际动手,培养学生敢于实践、敢于挑战困难的品质。指导主要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为原则,同时要不能忽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帮助学生解决思想方面的障碍、问题。此外,在传授学生技能知识的同时需要在为人处事等各方面提点与指导,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社会法则,真实的社会生存环境。
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不单单是由企业为其提供场所、指导人员、仪器设备等,学生同样也要接受企业对其实习阶段的效果考核。虽然各校的情况是有所区别的,但是通常情况下都要经过企业鉴定考核。企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各方面表现,给予其一定的评价。各院校对于这项成绩的态度存在不一致,部分院校将其作为参考,而部分院校则会将此记录在挡,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方式,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的个人实力,关系到学生的毕业以及未来的就业。因此本校财力部门作为实习单位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必须秉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制定出科学的、明确的评价体系,这对于学生的工作以及学习态度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可以选择将该评价体系推广应用于校外顶岗实习基地中,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整改。
一般地,评价机制包括了三部分:平时工作表现、技能考核以及实习报告。学生顶岗实习的考核并非简单的形式化,它关系到学生日后自身的发展情况,它是学生获取相应学分以及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具体流程如下:企业考评主要是根据学生工作期间的表现,以此评估其所得成绩,校方再依据企业评定,结合学生在学校各方面素质的考核,评定学生实习的成绩。顶岗实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严格的考核评价使得学生更为重视实践学习,从而不断地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为日后的就业夯实基础,时时做好竞争的准备。
4 认真总结,提高对实习的指导水平
在完成一批学生的实习指导工作之后,作为指导教师,我们要认真总结在此次实习指导工作中的经验与不足。将实习指导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存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与其他同事、领导沟通,以期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同时,要与其它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工作交流,学习先进的指导方法,以及与学生沟通的技巧等,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习指导水平,以备在后续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实习指导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之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08(04)
[2]张燕.财务部门在接收校内实习学生中的工作探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07)
[3]陈迪.关于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与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2)
[4]李丹丹.谈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09(07)
[5]党辉,孟小欣,王佳.高职会计专业以就业为导向创新与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的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1(08)
[6]明华.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7]孙永慧.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2)
[8]王丽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1(17)
[论文摘要]在高职院校中,顶岗实习已经被普遍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种培养模式为就业指导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也带来各种挑战。本文分析了顶岗实习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影响,并在人力配备、指导方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就业指导通常理解为是帮助择业者根据个人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职业的过程,狭义上是指择业期的选择过程,广义上是指择业的准备过程和选择过程。它是兼顾学生个人特征与社会需要,以期达到职业适应性而自学、自主、有科学根据地计划职业发展、合理选择职业的过程①。就业指导在学生的职业规划、择业意识、求职方法及职业素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就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中,加强就业指导,帮助毕业生做好就业准备,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措施。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在规定的教学时限内,按照学校实习教学计划的安排,在企事业单位相关实践岗位上进行的实践学习活动,包括实习、预就业和已签定就业协议的提前就业等②。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高技能专门人才培养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尤其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一、顶岗实习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促进作用
当前,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往往是通过课堂讲授、模拟招聘等形式进行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学习就业政策,掌握必要的求职方法,提高求职能力。这些对高职院校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有着重要意义,但也因学生缺乏体验而导致指导效果大打折扣。顶岗实习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等特点,成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③。顶岗实习的推进,让就业指导有了真实情境,增强了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工作实践有利于改进教师的指导方法
顶岗实习贴近生产实践的第一线,很多工作方法都是学科发展的前沿。比较而言,教师拥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但缺乏紧贴生产实践的第一手资料,就业指导容易脱离实际。顶岗实习为就业指导教师提供了大量的企业新信息,尤其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生产流程、工艺方法及企业文化、用人需求等,对指导教师更新人才观念和指导方法具有促进作用。
2.工作岗位的真实性有利于端正学生的择业意识
当前,高职毕业生择业意识不强,是影响他们顺利就业的制约因素之一。一方面,他们就业期望值过高,用人单位的地理位置和工资待遇成为历年来高职毕业生的关注焦点,也成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选择矛盾。通过顶岗实习,有利于学生客观认识社会,自觉调整就业期望,缩小就业期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逐步形成比较务实的择业观。另一方面,毕业生存在频繁跳槽的情况。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身处工作中的真实场景,认识工作岗位的实际内容,有利于帮助学生对行业和岗位的深入考虑,做好职业规划。如机械专业的毕业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熟悉工作岗位的职责,认识到设计、生产、管理、市场等不同工作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实际要求,获得从事本专业各项相关工作的客观认识。
3.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
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岗位上得到锻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由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每个具体工作岗位都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独立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组织中,需要处理团队中的各种关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外,通过顶岗实习,能够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可以增强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性,提高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能了解企业用人制度、招聘要求等,对学生完善自身的求职方法与策略也是极为有利的。
4.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个劳动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缺乏职业素养的人不可能在工作中尽心尽力,更谈不上有所作为。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可以亲身感受企业需求和企业对员工能力的要求,这有利于促使其不断总结提高,培养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他们守标准、守规定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使他们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勇于吃苦的精神④。
二、顶岗实习对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带来的挑战
顶岗实习的推进,为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带来促进作用的同时,在人力配备、指导方式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师资力量薄弱与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的矛盾
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多,导致师生比不同程度地出现失调情况,直接增加了就业指导工作的压力。当前就业工作队伍主要为班主任、辅导员等,加之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从中专升格为高职的,生产实习教师数量偏少,且很多是缺乏企业经验的年轻教师⑤。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做到针对每个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指导,难以适应顶岗实习中学生就业指导的需求,就业指导工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
2.地理位置分散与就业指导沟通的矛盾
顶岗实习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多采取分散实习的形式。每个单位相对人数较少,学校安排的指导教师也很少,指导教师很难同时指导分散在各地许多实习点的学生,实习学生得到教师的直接指导非常有限。同时,实习地点的分散,造成顶岗实习期间师生之间的沟通遭遇障碍,师生之间直接见面机会非常有限,这使师生之间无法面对面地对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容易造成沟通的障碍与交流信息的误解。
3.学生准备不足与完成实习任务的矛盾
顶岗实习虽然让就业指导有了真实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就业指导内容,但由于不少学生思想认识不足,导致就业指导面临困境,无法实现预期效果。有些学生对顶岗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顶岗实习只是走过场,对学业毫无帮助;或者认为顶岗实习不配大学生的形象,定岗实习是到企业去充当“廉价劳动力”;还有一些同学认为报酬过低、上班时间太长,感觉到太辛苦而无法忍受。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习态度,导致对实习缺乏兴趣与责任感,不能主动投入到顶岗实习中,无法达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强化职业素养的目的。
4.职业素养欠缺与企业岗位要求的矛盾
当前,一些大学生缺少生活磨练,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愿做具体细致的基层工作。顶岗实习过程中不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上班迟到,眼高手低,实习质量难以保证。一些学生缺乏责任感,工作消极,在企业生产任务需要加班时无法满足要求。还有的工作粗心、缺乏团队意识、态度不诚实,这都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不相适应。
三、顶岗实习中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推进顶岗实习,需要在人力配备、指导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以适应形势需要
1.增加人力配备,不断深化就业指导
做好顶岗实习工作,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要切实加强人力配备。一方面,学校要成立顶岗实习领导工作小组,加强顶岗实习工作的统筹协调,定期对开展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及时总结工作进展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实习指导工作队伍的建设,加强实习现场的指导。指导教师队伍可以由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在校内指导教师人力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积极与企业协调,开展校企合作培养方案,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优势,共同参与顶岗实习学生的培养教育,实现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双导师”指导。要深化就业指导,实习指导老师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现场指导等,对学生实习过程中职业素养、专业技术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为学生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尤其是企业兼职教师,需要通过明确指导内容,将校外兼职教师的作用落到实处。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工作能力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信息化工作能力,对决就业指导工作队伍人力不足和实习位置分散带来的困难,是极为有益的。QQ、飞信、邮件等现代通讯技术手段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有着独特的功能。以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为例,作为实现电脑与手机互发短信的实时通讯工具,可以进行单独聊天或群组交流,还可以群发短信,既是师生间交流极为方便的一种工具,也是就业指导信息的良好工具,为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极大便利。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通过QQ、飞信、电话、邮件等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在师生之间营造良好的氛围,形成畅所欲言的交流环境,有利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交流。
实习指导中常用的各种通讯联系手段及特点如表1所示。
在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努力实现大学生校内教育与企业指导的统一,在选择时必须考虑工具的特点是否满足解决问题的需要;二是非常必要在低年级学生班级中开展班级博客、QQ群等的建设,夯实信息化平台的基础。
3.做好实习准备,加强高职教育理念认同
解决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同问题,需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一方面可以通过在实习前开实习动员会,让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意义、内容与要求,使广大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专业的重要途径,是从学习阶段走向工作岗位、适应社会的必由之路。要结合实习生的工作岗位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深人细致的顶岗实习前教育和培训学习,以提高学生对企业和岗位的认识⑨。要通过日常宣传营造良好的氛围,也可以通过组织专业参观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让学生认识到顶岗实习的实际需求,从而让学生积极投入顶岗实习中。
关键词:顶岗实习 国培计划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64-03
目前,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园骨干教师缺乏,学历和素质状况偏低,幼儿教育中存在着教师数量不足,教育观念落后,质量不高等问题,根据“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四川省农村地区幼儿园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点:幼儿园教育工作不规范,如教学活动常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小学化”现象严重;农村幼儿园缺乏儿童操作材料,环境创设的理念落后、形式单一,教师对当前幼教新理念和新要求缺乏了解等。鉴于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四川省启动了“国培计划”幼儿教师培训项目,对农村幼儿园具有良好发展潜力的骨干教师进行的短期集中培训,使其成为农村幼儿园教育的“种子”教师,促进学前教育科学发展。在培训中,方案采用“两个捆绑”(将承担培训任务与派出实习学生进行捆绑、对市州教育局:将选派学员参训与接收师范生实习进行捆绑)、“三方联动”(联动高等师范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基层学校)、“四维对应”(实习时间与研修时间对应、实习基地与学员地区对应、实习人数与学员人数对应、学生专业与学员学科对应)的方式,确保师范院校和市州教育局按照要求选派参训教师和接收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确保项目实现双赢目标。
内江师范学院在承办了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置换项目的同时,实施了“学生顶岗实习,师资置换培训”的办法,让学前教育师范生到幼儿园去顶岗实习,深入幼儿园进行教育实践。“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相对于教育实习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范生与幼儿老师身份的置换,实习生全权扮演教师的角色,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对师范生的技能、思想、素质等各方面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并为高师院校教育改革和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尽管“国培计划”顶岗置换对提高农村幼儿教育以及高师院校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诸多益处,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尚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及时解决。
1 “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现状调查
1.1调查样本选择
2010年和2011年,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分别赴简阳市、资阳市、广安市、内江市等多所幼儿园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国培计划”顶岗实习任务。为了对“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解,本文对内江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两个年级(2010级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和2011级学前教育专科专业,)的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做了初步调查。共发放问卷11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100份。
1.2调查结果
1.2.1实习前相关问题的调查
(1)职业态度的调查:对问题“实习前,你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的回答有41%的实习生是比较喜欢,37%的回答是没感觉,其中回答非常喜欢和不喜欢的分别是12%和10%,由此可见在顶岗实习前实习生对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感不强。
(2)心理感受调查:对问题“实习前你的心态是怎么样?”有46%的实习生的回答是既好奇又害怕,好奇的是幼儿园的教学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害怕的是自己在高校所学习的知识技能难以胜任幼儿园的一日教学活动。
1.2.2实习过程中的调查
调查发现实习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师生交往能力等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实习生初登讲台,心里发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的针对性不强,语调平淡,缺乏肢体语言,注重传输知识的结果,不太重视幼儿获得知识的过程。在组织教学方面,不清楚幼儿的需求,不能顾及全班幼儿的需要,课堂情景知识匮乏,任意加深知识难点。
1.2.3实习后相关问题的调查
(1)调查对象对问题“通过本次实习,你的能力?”的回答情况如下:有17%的实习生认为通过顶岗实习自己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有42人认为通过顶岗实习自己的能力较为提高,占样本总数的42%;能力提高一点的有38人,占样本总数的38%;另外,能力没有提高的仅3人,占样本总数的3%。这些数据表明,“国培计划”顶岗实习很好的促进了学前教育师范生的专业发展。
(2)调查结果表明通过顶岗实习,实习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程度有所降低。在访谈中,在问及“既然不打算当幼儿教师,为什么选择学前教育专业”时,回答是“父母认为当幼师好”、“本以为当幼师要求不高”。而通过顶岗实习后, 有很大一部分的实习生没有专业发展的意识,有些实习生甚至根本不打算当幼儿教师。
通过表1可以看出顶岗实习对自己的专业非常热爱的人数提高了2%,由此可以看出通过深入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和实践,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与热爱。但是,通过实习对自己专业比较喜欢的人数降低了14%,相对的通过该实习对自己专业没感觉或不喜欢的人数分别提高了1%和11%。因此,通过顶岗实习,实习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热爱程度有所降低。
2 对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顶岗实习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通过教育见习的方式对幼儿园的教学和管理进行了解。然而,在见习环节中仍然存在众多问题,如高校在安排学生教育见习中指导不够积极,学生多是走马观花式地完成任务。通过访问,这次顶岗实习前,高校只系统安排过一两次教育见习,而且见习内容单一,只是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进行参观和旁听一些幼儿教师的课,导致了实习前学生的经验储备严重不足。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出现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就是实习生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态度。由于顶岗置换的地点大多数在农村,实习生面对农村幼儿园落后的教育环境而情绪低落,一些实习生甚至想到以后的就业可能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而产生很大的就业压力,使得实习与就业形成矛盾。出现这些的问题的原因就是顶岗实习前高校没有意识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出问题就可以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2.2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与心理准备不足
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学生顶岗所在的幼儿园大多在乡镇。幼儿园领导更为看重的是实习生的艺术技能。然而高中入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在实习之前只学习了一年的键盘器乐、视听练耳和美术。因此,在顶岗实习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实习生组织教学的能力挺强,但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却表现得不足,例如,在美术教学时只能照着原图画;歌唱教学时不熟悉曲子,教学过程中唱不准音,听不出幼儿歌唱时音准和节奏的不准确等。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都是因为他们在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
一些实习生对实习幼儿园的期望过高,大多数实习生给自己在实习中的定位是幼儿教师,并希望能够在顶岗实习中系统提升专业知识,可以受到系统的培训,学到更多专业知识。用实习生的话说就是工作要有“技术含量”。而实际上一些幼儿园认为实习生能力不够,不让实习生带班上课,这让实习生从心理上难以接受。
另外,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大班额、师资少的情况,50~60人的幼儿班级是常见现象,部分班级的幼儿人数甚至有80、90多人,而一些实习生独自带班,甚至兼做其他班辅导工作。幼儿班级人数过多使实习生工作强度大,体力不支,心力交瘁,一些实习生在顶岗初期出现身心疾病的症状。这些都严重影响了顶岗实习的效果。
2.3幼儿园教学管理中存在缺漏
部分幼儿园对国培工作态度敷衍,对学生的工作能力持怀疑态度,只是让学生负责打扫卫生、维护安全这一类的工作,学生接触不到幼教的核心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和提高,使实习活动流于形式。
此外,教学分配不合理也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幼儿园将实习生当成是义务工,给实习生安排了很多的课时任务。另外,有的实习生不仅要上自己本班的课,还要帮其他的老师代课。从表2可以看到:上过40次课以上的学生有83%,上过20-40节课的学生也占了11%,另外,有6%的学生只上过1-4节课。由此可见,实习生的课时任务普遍比较繁重。
3 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让顶岗实习生更好地完成顶岗,结合本次调查发现的问题,笔者从顶岗高校、实习生和幼儿园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3.1完善课程结构,加强思想教育工作
就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而言,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依托,针对顶岗实习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职前师范教育的课程改革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应加大幼儿园急需的专业技能课程比重。另外,随着学前教育理念的更新,众多早教机构的出现,应该在课程设置中设置0-3岁幼儿早期教育的相关课程,使0-3岁的早期教育和3-6岁的学龄前教育实现有效衔接。此外,加强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理论,了解幼儿园教学现状的重要途径。高校可以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安排学生每个星期半天到幼儿园见习,帮助学生及早的接触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以及幼儿教师的职责,并要求学生完成一定质量的见习报告,学校指导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成绩评定,并将该成绩记入学生总成绩之中,以保证教育实习的质量。[1]另外,在学生学习幼儿园各领域的教育活动指导等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教学,将书本知识及时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
针对当下的大学生不能吃苦,受挫能力也差的现状,高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轮流去贫困山区进行义务支教,让学生体验吃苦耐劳的精神并在吃苦中找到快乐。另外,高校也可将吃苦耐劳的道德精神贯穿于课堂,例如,增加实践课,让学前教育师范生去帮助幼儿园的环创和编排文艺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吃苦耐劳是一种精神,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这种精神并做好随时吃苦的准备。
3.2增强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
教师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能从心底接受教师职业,并能对教师职业的各个方面做出积极的感知和正面的评价,从而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心理感受。[2]师范生自身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是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是从事教师职业的基本心理准备。[3]在职前师范教育中,增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即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将要担任的角色,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激发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热爱。有了职业认同感,即会将其表现在优秀的专业行为中。如面对学前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中表现出来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象,为了能够更好做好实习,实习生的言行举止、教学技巧,基本功练习等方面都应该做好准备,让他们能够更好地把实习工作做好。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加紧巩固基本师范
技能,例如:同学之间一个月内可以准备1-2次的师范技能训练,练好普通话、钢笔字、粉笔字;还可以组织微格教学并观看小组的课堂录像,同学之间相互提出问题、互相学习,注重教学表情、语言、肢体语言等的协调,找出自己的缺陷并改正自我,以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3加强幼儿园对实习生的指导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专业顶岗实习生的接收单位,要积极做好对实习生的管理、指导和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为师范生提供生动实际专业教育,通过教学实践引导实习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教育教学实际中,并使其基本上掌握教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地进行教学。而并积极挑选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与高师院校教师组成指导小组,加强对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工作状况、思想心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指导。
此外,“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相对于一般的顶岗实习来说,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师范生与幼儿老师身份的置换,实习生全权扮演教师的角色,有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但是,师范生到幼儿园只负责“顶岗”,而一些老师的活动与实习生无关,这让很多师范生从心理上难以接受,容易造成师范生对实习工作的厌倦。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让实习生和其他老师一样参加学校的其他日常活动,如教职工会议、家长会及其它工作,让实习生真切的感觉到自己就是学校的一分子,充分参与幼儿园的各项管理工作中。
另外,幼儿园在积极配合高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同时,可安排幼儿教师与实习生互动,分享教学中的成功经验,提出教学中的主要难题与困惑一起探讨。学前教育师范生在教育理论上已有一定积累与自己的认识,与幼儿教师一起分析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为自己将来的顶岗实习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某种程度上也深化了一线幼儿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更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幼儿园也获益匪浅。
“国培计划”顶岗置换项目是进一步探索适宜于农村幼儿教师实际的培训模式和方法,开发优质培训资源,提升培训的层次和水平的创新尝试,在培养“种子型”的教师同时,推动师范院校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但是,顶岗实习的顺利完成,离不开学生个人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也离不开师范院校专业教师的指导,实习基地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分析现状,解决问题是为了通过顶岗实习,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推动学前教师教育改革,推进学前教育师范生实习,提高培养质量,提升师范院校服务学前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许友根.构建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J].无锡教育学院报,2006(4):22.
[2]Beijard D,Verloop N,Vermunt J D.Teachers’perceptional Ident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from a personal knowledge perspective[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0(16):749-
764.
关键词:顶岗实习;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G40-0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6-127-02
近年来,高职生通过顶岗实习,高职教育实现了教学与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零对接,为学生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综合能力等融会贯通创造了机会,为培养我国产业升级所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实习学生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管理的复杂性,为学生、家长、学校、实习单位和社会带来了大量不确定性,易产生各种风险,严重阻碍实习的有序开展和预期效果的达成。
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类型
(一)人身财产风险
实习过程中最受关注的是学生本人的人身财产风险,特别是人身意外伤亡。近年来,武汉地区的高职院校在实习过程中发生了多起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被设备伤害、在轮休时与人冲突致死等事件,还有学生所持有的手机、电脑、首饰等钱物品被盗、抢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二)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风险
顶岗实习学生的本质依然是学生,“学”应是其基本属性,实习只是“学”的手段和途径。如果在实习过程中单纯地将为企业提供服务,或将实习生个人物质收益最大化作为实习的目标,顶岗实习就无法达到教学设计的初衷,更谈不上职业素养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另外,由于有的专业因专业、行业特性,实习安排难度较大,在实习中存在专业与岗位错位和不匹配的情况,学生不能有针对性地锻炼专业技能,也使得实习环节形式化,不能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的。
荐者,有的专业只适合分散安排顶岗实习,实习学生较为分散,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指导过于薄弱,也降低了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三)实习过程中学生的权益保障风险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一般需要完成与实习单位正式员工基本相同的工作内容,有的还要接受同等水平的业绩考核,但除了少数情况,难以实现同工同酬,有的甚至连最低生活保障也无法实现,更有实习单位反过来要求实习生交纳实习费用的情况。有些情况下,可供选择的实习单位范围较为狭窄,校方在实习安排中处于弱势地位。
二、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来源
1 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目前,对于顶岗实习的规范性国家文件仅有2007年6月教育部、财政部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领域的法律法规仍为空白。一般情况下,实习单位在实习生毕业前不会与其签订正式的劳务合同,双方之间不构成《劳动法》承认的劳动合同关系,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有效界定和调节实习中学生、学校、实习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实习生享受应有的劳动保障和正常合法权益处于无法可依的囧境。
2 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目前,高职学生主要仍来自高考生源,经历的主要学习过程是较为纯粹的课堂讲授,在高职教学中即便有一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训内容,对行业、岗位的认知也仍显不足。且当前独生子女比例呈现上升趋势,整体心智成熟度和个人自理能力出现下降态势,在进入社会化的实习岗位后,其生理、心理均有一个过渡和适应的过程,一旦在某一方面出现不适应,就会埋下各种问题爆发的潜在诱因。
3 岗位本身的风险
部分特定专业的特定岗位本身存在着特定的岗位风险,是实习岗位选择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工程施工岗位的现场安全事故率较高;收银、票务等岗位易出现短款;服务窗口型岗位容易与服务对象发生纠纷等。
4 实习环境因素
从生活环境看,有的实习单位周边环境不佳,条件有限,从食、宿上难以达到学生的期望,与学生在校条件差异过大;学生对精神生活充实度的期望值在多数实习过程中也难以得到满足。
从工作环境看,实习单位在岗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实习单位员工保有中国传统的师徒关系思想,主观上不愿意倾囊相授;更有员工不尊重实习生或将不良习气传授学生的情况。
5 管理不够完备
除了少数实现校中厂的院校,顶岗实习一般需安排在校外,跨省、出境的顶岗实习现也不在少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体系从心理上容易产生管理的距离感,造成管理的延伸不足,对学生的思想波动监控较难,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容易滞后。负责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的教师在各高职院校现有的师生比状态下一般无法实现专职化,兼顾指导实习的同时还有其他繁重的教科研任务,对在外实习的学生关注不足。
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风险的防范机制
在实践中,实习风险的管控表现为事前、事中、事后等三个阶段管理的一个闭环管理过程。
(一)实习前置管理
1 在顶岗实习前要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始着手,通过职业指导、行业认知等教学引导学生认同高职教学模式,变等着教师传授为自主搜寻、汲取知识,实现学习理念的转变。专业课程有条件的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通过技能训练、情境教学、现场见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实习观念。
2 在顶岗实习前要让学生对实习有充分的了解,做好思想上的准备。在校期间可组织各种与专业相关的课余活动、技能竞赛、校外兼职、企业见习、短期实习,使学生对实习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同时,充分地将顶岗实习中应注意的生活和工作事项、顶岗实习单位的真实情况、过去实习中发生的突出问题、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风险向学生说明,使学生对可能遭遇的困惑与困难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3 在顶岗实习前需有完备的前置程序。一般需包括实习动员、实习前与家长的沟通(征求家长意见)、签订实习协议(包括与企业的实习协议、与学生的实习协议)、签订实习承诺书(明确学生的实习义务)、安全教育、对实习岗位有特指性的实习教学计划、组织与实习相关的保险等。通过完备的实习组织措施,在出发前确保建立由家长、学生、指导教师、辅导员(或班主任)构成的“四位一体”实习管理体系。
4 需建立合理有效的实习企业选择机制。在院校层面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建立适当的实习单位资源库,有条件的院校还可发展校中厂模式。在选择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时,要以专业技能培养为核心,以行业综合素质培养为目的,对不同单位的实习岗位、同一单位的不同岗位均要制订有针对性的实习教学计划,让学生明确为什么实习、怎么实习。
(二)实习状态控制
正式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包括到岗组织、过程监控和结束实习等三个状态环节。
到岗组织是顶岗实习过程的开端,涉及交通组织、食宿安排与单位对接等多方面的工作,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初体验,直接形成学生对实习单位和实习本身的基本映像,是实习顺利开展的前提。这一环节需要校方的全程跟踪。直至学生达到稳定的实习状态为止。
过程监控的最佳方式是派指导教师全天候随岗指导学生,在条件不具备时,主要依赖学生的相互管理及企业的综合管理。在学生中,应以党、团员及学生干部为核心,成立实习管理小组,既可解决实习中党团活动的真空,又便于与有条件的实习单位共同实现管理的对接,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实习单位。指导教师必须定期巡视、检查实习点,不间断地与学生保持远程联系;家长应配合教学管理,与学生多联系;辅导员(或班主任)也要定期对实习进行巡视、监督;系部的管理与监控和学校职能部门的检查与督导也是必不可少的顶岗实习管理环节。在这一顶岗实习阶段还需要与实习单位形成稳定的日常实习管理机制、反应及时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结束实习有两种可能:一是学生“脱岗”或被“开除”;二是因故或正常结束实习。对于“脱岗”或被“开除”的学生一定要及时把握学生去向,并从实际情况出发,严格按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制度做出处理。对于因故或正常结束实习的,要办好宿舍、工作的交接,落实劳动报酬的结算,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返校或安排学生直接返家,对直接返家的学生还要有确定是否安全抵达的程序。
(三)实习结果反馈
这一过程包括对学生的考核、企业的反馈和教学管理的改进。
对学生的实习效果,即实习教学效果要进行全面的检验,除了查阅实习生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还可对应其每个实习生的实习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技能的考评和评价,检测学生实习后的技能是否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 岗位意识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是实现高职实践教学与职业工作零距离对接的高职教学基本规范,是高等职业院校培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锻炼提高工作能力,最终实现顺利就业。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学生职业素质得到强化训练,增强了学生的职业岗位意识责任感;同时,推行高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赢之目的。
我校历来注重专业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食品专业根据食品企业的生产季节性制定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大二学生经过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理论学习之后,在企业生产旺季及时安排学生雨润集团内江雨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汇源果汁万州公司等大中型食品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结合近年教学与企业顶岗实习的实际,分析总结食品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各个方面的问题,探索新的思路与方式。
一、顶岗实习的主要教学效果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为学生建立了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平台,为食品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食品加工行业的窗口,一次学习和丰富专业知识的机会,一个磨练意志力的战场。参与顶岗实习学生通过顶岗实习过程实现了思想、意识、能力诸多方面的转变。
1.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岗位意识
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进入企业生产第一线,自觉地将自己由大学生角色转为企业员工,将每天的学习生活方式切换到现实社会中去。每个学生都从基层岗位做起,每个岗位都有严格的管理规范,学生们自觉遵守工厂各项制度、服从企业工作岗位安排,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与普通员工一致按时上下班,尽职尽责完成工作任务,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在学校老师和企业员工双重教育下,在两种育人环境的熏陶下,大部分学生能完成由“孩子”、“学生”到“职业人”、“社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体验职业岗位、体会责任意识,学生大多能做到改变角色、适应岗位、转变观念的需要。
2.融入企业精神,磨练坚韧意志
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亲历着企业文化的熏陶,体验着融入企业精神。食品行业第一线的工作岗位比较艰苦,这正是学生磨练意志的好场所。顶岗实习期间,大部分学生穿上工装和胶靴,完成着重复着单调的手工操作;克服了因“三班倒”打破的常规作息时间带来的生理不适;不少学生在生病期间,为了不耽误正常生产,仍然带病坚持在工作岗位。能够坚持岗位责任的原因则在于企业精神的激励,他们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一份子,把个人的岗位责任融入到了整个企业的利益之中。
3.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
顶岗实习过程中,大部分学生虽然做的是比较具体、简单的操作,但他们与招聘的普通工人有着本质的不同。学生也通过参加企业顶岗实习和岗前新员工培训,从企业的现实中看到了自己将来基本定位是符合社会要求的技术性、应用性高级技术人才。他们能以自己专业知识的眼光观察了解企业的生产、管理中的先进经验和存在的部分问题。通过不同岗位学生感受和体会不同,学生们通过工余之间互相交流,与带队老师及企业领导探讨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敏锐的职业素质,不断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
4.接触现实社会,提高沟通能力
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接触的都是企业的领导和职工,通过经常接触、交流,增长、丰富了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提高了交际、沟通能力。由于实习工厂大多处于城乡郊区,工厂生活娱乐条件较差,离城区较远,但他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相互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彼此增加了深厚的同学情谊。在顶岗实习期间,通过组织实习生与企业职工的联谊活动,增进了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友谊,丰富了实习生活;不少学生与企业员工在工作中结下了难舍的友情。
5.增强学习动力,强化求知愿望
进入顶岗实习的工作岗位之后,许多学生才真正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没有工作经验,没有专业技术,能力欠缺,知识不足,让她们在工作中感到力不从心。当看到农民工在工厂只能做粗活、累活、脏活,工资待遇低下,还经常受气,部分学生从这些民工中看到了自己父母的身影,深刻感受了挣钱的艰辛,也认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看着那些具有高学历的主管、经理,能用流利的外语接待外国客人,能顺利的处理好复杂的业务事项。他们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工作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动力。她们深刻的认识到只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上才有自己一席之地。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校企双方都是教学的组织管理者和培养实施者。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暴露不少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企业岗位单一与学生期望多岗的矛盾
学生在校学习了基础理论、专业综合知识后,对食品企业一般都憧憬着美好的期望,他们希望到食品企业的多个岗位上去锻炼自己,提高综合能力。当他们被分配到工厂的一线生产岗位后,并非是他们原来想象中的情况。面对包装、称量、贴标等单一岗位,认为这些岗位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枯燥乏味,降低了他们的价值,浪费了学习时间。部分学生产生了不安心实习的现象,极个别的甚至擅自回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单一性,不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不完全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2.企业对学生期望值与学生实际能力现状的矛盾
企业以效益为目标,效益以质量为保障。企业需要能够胜任完成工作任务的顶岗学生,以确保产品质量。但是.从学校直接走上岗位的学生,尚缺乏对企业管理、企业生产等的适应性。因此,企业需要能顶岗的学生,而学生的实际岗位能力与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我们在某果汁厂顶岗实习时,企业对于我校学生寄予厚望,许多全新进口设备都由外国技术员带领学生安装调试。当学生们掌握了基本操作,外国技术人员撤走以后,生产期间部分机器出现了故障,我们的学生却无法排除,其结果是影响了工厂正常的生产。现实让学生看到了自己能力的差距。认识到现代企业员工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也要有一定外语水平,起码能读懂专业说明书。
3.企业的生产需求与学校教学进程的矛盾
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生顶岗实习一般安排在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后;大二期间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2-3个月,然后回校继续学习专业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生产岗位的锻炼和体会,明确学习目的,增添更强的学习动力,成为符合企业和社会要求的合格人才。企业接受实习生的目的,一是可以借助学校的实习生力量,解决企业生产旺季中季节性用工的突出矛盾;二是在顶岗实习期间,从中选拔人才,并希望留下他们。但这批学生因需回校完成学业不能继续留在企业,如果等到学生毕业后企业再招回很可能因学生重新择业而丢失这批满意的“苗子”,这样的矛盾与冲突是校企双方目前较突出的问题。
4.企业效益追求与实习生基本权益保障的矛盾
学生实习期间一般是企业最忙的生产季节,部分工厂人员超负荷运行,从效益出发,企业一般都尽量减少后勤方面的投入;住宿条件较差,生活设施缺乏,业余生活单调,后勤条件难以满足众多实习生的需求。特别是新建工厂,企业领导主要精力倾向生产设施建设完善方面,更加容易忽略员工后勤条件的创造,学生们下班后生活用水保障不力,工厂没有医务室,生病后得不到及时诊治,学生正常生活比较困难,影响了实习效果。
三、完善工学结合机制探讨
实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一直是高职教育努力追求的办学理想。学生顶岗实习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共同努力;建立校企共同制订实习方案、共同分配实习任务、共同履行管理职责。整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资源,实现“联合培养”机制方面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1.关于顶岗实习的主体和主导
顶岗实习是一个特殊的教学过程,需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顶岗实习教学的实施者,学校处于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是顶岗实习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因此,学校要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培养方案的要求,选择与专业核心能力相关的实习单位,落实顶岗实习岗位,做到专业与岗位对口,并尽可能按照专业岗位群的技术能力要求进行交叉换岗、轮流顶岗。让学生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能学以致用,在工作实践中能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丰富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进一步的提高专业水平。
2.关于完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学校要与企业、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要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制订顶岗实习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学生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并编制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要认真对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动员,严格实习纪律,切实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实习期间,学校要安排教师带队,加强实习管理,及时处理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系部可派领导对实习工作进行巡回检查,并做好检查内容记录。要建立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顶岗实习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共同评定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在成绩评价中要将实习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劳动态度、劳动纪律等内容,以及实习过程中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技术改革和创新成果等作为重要考核指标。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不予毕业。
3.关于规范管理和安全保障
学校要根据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安排顶岗实习,要将顶岗实习作为必修的教学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相结合;要保证学生顶岗实习既有学习任务,又有生产任务,力求做到毕业设计(论文)、顶岗实习、就业三者的有机结合。顶岗实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半年,原则上不得安排一年级学生进行顶岗实习。
学校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顶岗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学校不得通过中介机构直接组织、安排和管理实习工作,不得安排学生从事没有安全保障的实习工作。学校要与实习单位协商保证学生每天顶岗实习时间不超过8小时。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与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实习期间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安全要求,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学校和实习单位要为实习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相关保险。要将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财产安全有关事项写入实习合同中,要求厂方给予一定保障。学校不得拖欠或扣发实习单位向实习学生支付的实习报酬。学校和实习单位要关心爱护实习学生,帮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实际困难,维护学生的合法利益。
参考文献:
[1]朱乐敏.高职食品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与思考[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4):64―68.
[2]李崇高,黄建初,韩明等.高职食品类专业建设模式的探计与实践[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08,2(1):75-80.
[3]杨建平.浅谈离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J].工贸技术学院学报,2006(1):67―69.
[4]夏毅敏,王琴,何玉辉,等.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91-92.
[5]徐银.高职食品专业毕业就业质量调查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08,(21):261―263.
关键词顶岗实习就业能力分类指导全程动态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1 顶岗实习的背景和意义
教育部16号文件强调“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经过近多年的教学改革推进,各高等职业院校的顶岗实习已成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一项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从教学安排上看,顶岗实习一般都安排在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年,它不同于校内的实验实训教学,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不是在模拟或虚设的工作场景中训练学习,①而是在校外实习基地或拟就业单位从事生产性实践活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没有改变,仍为在校生,②同时,又以类似于“企业员工”的角色服从实习单位的管理,并逐步承担一定量的生产任务,通过生产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缩小在校学习和企业用人要求的差距。
2 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调研
在对近50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调研数据统计显示顶岗实习现状为:教学时数长,100%院校都安排了半年及以上时间,其中有1/4院校安排了一年及以上;安排形式多样,近80%院校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融合进行,又称毕业实践、毕业实习或毕业综合实践,20%院校将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分时分阶段安排,部分院校还安排有中期顶岗;实习单位落实途径各异,82%的院校以学生就业为主分散落实,不足18%的院校以学校为主集中安排,学生实习过程中,73%院校认为实习单位变换是属正常现象,27%院校允许一定量学生的实习单位调整,无学校不允许顶岗实习期间变换单位;岗位与专业培养要求有差异,当实习岗位与专业相关度不高时,93%的院校同意学生去实习,仅有7%的院校原则上不同意去实习,处理方式上大部分院校要求顶岗实习期间专业对口实习有一定时间即可,此外,对“3+2”自考、参加公务员考试、初期未落实实习单位等学生的要求各校也有较大不同。
3 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顶岗实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就业,但在实施过程中,顶岗实习指导和管理方面遇到了一系列难题,③各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在实习单位安排、过程管理、目标实现与质量控制上满足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3.1 实习单位变换频繁,单位落实时间差异大,系统化教学困难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安排的第五、第六学期正值学生就业高峰期,学生很多精力都投入在就业单位的落实方面,许多单位为能招聘到真正想要的人才,常常设置一个试用期,短则几周,长则几个月,这样造成了部分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单位变换频繁。另因专业的差异、学生就业能力的差异、学生继续深造需求的差异、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差异等原因造成同专业不同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单位的时间差异大,多数学生虽在顶岗实习初期实习单位就得到了落实,但还有一定数量学生在顶岗实习中期单位才得到解决,有些学生在整个顶岗实习中也很难确定一个长时间稳定的实习单位,这都对顶岗实习的系统化教学有很大影响。
3.2 学生就业意向与所学专业有差异,毕业设计选题难
许多实习(就业)单位给学生安排了与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不一致的岗位,这与顶岗实习的岗位贴近度、专业贴近度的要求相违背。从学生角度看,很多学生更多考虑的是就业问题,可能学校联系有与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但是由于实习单位没有用人意向,学生不能安心去实习或不愿意去非就业单位实习。也有一部分学生本身对所学专业兴趣不浓,或有其它非专业对口就业的渠道,也不愿意选择专业对口实习单位去顶岗。④在近几年的教学改革中,为方便学生就业,很多学校采用了以就业为导向、以顶岗实习为基础选题的模式,并将毕业设计与顶岗实习完全融合在一起,学生边工作边做毕业设计,这种“产学结合”的毕业设计形式,有助于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增强职业能力,但存在专业不对口情况下,毕业设计难选题难。
3.3 顶岗实习单位分散且合作不持续,校外合作不深入
各校每届毕业生都分散在几百乃至上千个单位,除行业对口的单位相对稳定且学生比较稍集中外,大多数专业学生的实习单位存在人少、点多、面广的问题,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比例高,学校与实习单位的校企合作不连续。此外,由于许多就业单位校企合作没有深度,顶岗实习中有的企业提供的实习岗位技术含量不高,且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过长,工作内容单一,工作量较大,学生难以学到真正需要的专业综合技能,有的企业对签订实习协议、就业协议存有疑虑,导致学生不能安心地从事顶岗实习。
3.4 个性化指导不够,就业能力培养不全面
通过近30所院校的走访了解,大多数学校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只安排了本专业的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少数院校顶岗实习全权由班主任负责。这样,除对本专业学习指导有落实外,其它就业能力培养和不对口就业的专业技能培养方面明显考虑不足,也即缺乏个性化指导,就业能力培养不全面。
综上所述,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面临过程管理难、质量监控难、安全掌握难、分类指导难、成果评价难、资料积累难等问题,但核心的问题是如何利用顶岗实习教学环节,加强内涵建设,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解决对策研究
4.1 构建校企共建、共管、互评机制,共建合作班
顶岗实习是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的一个有效途径,实习过程中,不仅要有学校对学生的指导和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校对企业的跟踪和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反馈,因此构建校企共建、共管、互评机制可有效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实现顶岗实习的预期效果。通过共建合作班,可提前实现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较早确定稳定的可长时间顶岗的单位,我校在联想阳光雨露班、老板电器柠檬班、和诚汽车班、圣才精英班、康师傅建教合作班等实践中实现了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双赢,校企互评促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规范企业对学生管理的责任,校企制定顶岗实习教学安排方案,并通过跟班、试岗、轮岗、定岗等渐进安排形式使学生得到了系统化的培养。
4.2 建立顶岗实习分类指导体系,实行个性化指导
结合顶岗实习现状,在兼顾专业教学和就业的情况下,根据学生落实顶岗实习单位的途径不同、时间不同、实习岗位不同、就业意向不同实行分类指导。顶岗实习开始后,对未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安排旨在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综合性实训项目,并安排就业指导教师对其职业规划进行梳理,结合学生的就业意向定制引导其就业的教学内容;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学生个人的需要,由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交叉指导,对专业贴近度不高的实习岗位辅助安排对口教师指导。分类指导体系的构建,可较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指导。
4.3 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注重学生软能力培养
就业能力是一种与就业相关的综合能力,是一系列的技能、理解力和个体特质的组合,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可以保证教育的实践性和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传统的基于学科的课程应该被以结合不同学科的职业核心问题为基础的教育所替代。因此,以提升就业能力为目标的顶岗实习整体方案制定不仅需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培养,还需兼顾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认知能力等软能力的提高,以及职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养成。近年来,我校推行CDIO教学改革试点,并在学生软能力培养方面引入职业核心能力相关课程,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4 搭建信息化指导和管理平台,强化顶岗实习全程动态管理
顶岗实习过程中,信息来自多个方面,有学生、教师、班主任、教研室、辅导员、系部管理人员、学校管理人员以及校领导等,另外还有来自企业和家长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无法及时汇总在一起。为此,我校自行开发了一套顶岗实习全程动态管理信息化平台,将传统串行的管理信息流变为并行,实现顶岗实习相关节点的信息直通,从而构建了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企业与学校、企业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指导、企业的评价等落到实处,实现了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下的实时、在线、交互、过程监控四位一体的顶岗实习全程动态管理模式,并在省内外近30所院校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成效。
5 结语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因涉及学生数量大、持续教学时间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以就业为导向的顶岗实习安排形式多样,实习内容各异,过程指导和管理难,建立分类指导体系可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落实的时间、从事的岗位等进行分类指导,注重了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建立顶岗实习相关方的信息直通,实现分散实习集中化指导和管理,可有效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和强化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及考核。
注释
①杨冬旭.高等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7:25-26.
②浦爱东,顾国巧.高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身份定位.纺织教育,2010.5:4-6.
关键词:顶岗实习;工学结合;工学结合专班;权益维护
一、工学结合专班人才培养模式解析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在于工学结合,为社会培养高技能的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2006年3月和11月教育部分别颁布了《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把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和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标准之一。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在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以及[2011]12号文件的精神指导下,在借鉴台湾产业升级时的“三明治式”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大陆经济转型期人才培养的需求现状,充分利用昆山的地域优势,开创了“工学结合专班”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以学院和企业共同合作培养学生为目标,企业从原先单纯的用人单位,转变为人才培养的主体之一,将企业的技术、设备以及人才等资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相融合,形成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考核方式等校企共同实施,合作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一专多元”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养成机制。截止到目前,登云学院已经有102个专班,合作企业近200个。
根据学生技能学习和岗位设置的阶段性特点,学院和企业创造性地设计了工学专班学生“三阶段”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所谓的“三阶段”顶岗实习培养目标就是:第一阶段为基本素质培育阶段;第二阶段为专业对口技能训练阶段;第三阶段为综合职业技能培养阶段。每个工学专班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从大一到大三结束,安排在不同学期中,共有12个月的顶岗实习时间。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工学结合专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以“技能学习与知识学习并重”,兼顾企业实际岗位技能需求、校企共建项目课程,将其与专业核心课程融合的教学模式,即我院工学结合专班所提出的“两体系”——核心课程体系和项目课程体系。
二、工学专班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以登云学院参加过“工学结合专班”第一、二、三阶段的学生为调查对象,涉及所有实施这一模式的系部、专业和班级,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5份,剔除无效问卷1份,有效问卷为184份,回收率和有效率约为92%。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进行了个案访谈,分别对我院参加过不同阶段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如下:
1.个人权益保护意识与知识
调查显示,认为自己个人权益意识很强的占被调查总人数的4%,一般的占57%,较低的占39%,说明专班学生个人权益保护意识有待加强。对于大学生是否有必要了解《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问题,高达96%的学生认为有必要,认为没必要的占3%,无所谓的仅占2%。对于通过何种途径去了解相关法律,选择书籍的占18%,选择网络的占40%,选择课堂学习的占23%,选择其他途径的占18%。
2.实习期间的侵权状况与维权途径
认为在企业实习期间权益受到侵犯次数比较多的学生占15%,比较少的占55%,从没有的占7%,没注意的占24%。在侵犯后没有去维护权益的原因中,觉得没希望的占43%,24%的学生认为事情小不值得,19%的学生不知道如何去维权,其他原因仅占13%。在侵权后采取的维权方式中,21%的学生直接向企业交涉,62%的学生向学校老师求助,向工商等部门求助的仅占5%,其他方式的占12%。数据说明,专班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权益被侵犯现象时有发生,大部分学生采取了向学校老师求助,通过学校层面去解决问题。
3.工作时间和工作环境情况
通过对学生工作时间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周工作5天的仅占16%,工作6天的高达51%,工作7天的有33%。每天工作8小时的占4%,工作8-10小时的占35%,工作10-12小时的高达57%,12小时以上的依然有4%。学生认为工作时间安排很合理的仅占5%,较合理的占33%,认为一般的占35%,20%的学生认为比较不合理,7%的认为很不合理。在工作条件方面,认为企业工作环境很好的占8%,认为较好的占12%,45%的学生认为一般,30%的学生认为较差,还有5%的学生认为很差。
4.劳动安全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方面
在参与调查的工学专班学生中,在到企业参加实践前,有59%的学生回答企业没有提供岗前培训,41%的学生认为参加过岗前培训。关于对企业是否经常有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的调查中,认为经常有的占13%,偶尔有的占60%,没有过的占27%。说明企业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方面还是欠缺的,岗位技能培训也有待加强。在校企合作的项目课程开展中,部分学生反映企业的各级工程师讲课内容枯燥、缺乏逻辑性,也有同学反映他们上课的内容与专业有脱节现象。
5.薪酬和保险状况
调查显示,对于公司食宿方面安排,感到非常满意的仅占7%,39%的学生认为还可以,54%的学生认为不满意。对目前的待遇情况调查中,很满意占4%、较满意的占13%,一般的占38%,不满意的占45%。对公司的薪酬制度认为非常合理的仅占1%,认为基本合理的占39%,认为不合理的占43%,不知道的占16%。企业工资按时发放问题上,有71%的学生认为企业按时发放工资,认为企业经常拖欠的占8%,有时拖欠的占21%。在企业办理保险当中,企业为学生办理工伤保险的占69%,办理医疗保险的占21%,办理其他保险的占6%,一项都没有办理的有4%。
三、工学结合专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权益保护的思考
1.完善立法,加强对工学结合专班学生权益的保护力度
我国现行法律对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来讲是个空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都没有确切规定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权益保障的条款。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尽快出台一些保障工学结合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势在必行。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期间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不仅涉及学生、涉及学校,还涉及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企业和单位。如果处理不当,不仅学生、学校的权益得不到正当维护,而且会影响学校与企业的长期合作,造成整个工学结合环节得不到顺利实施。所以,应及时修订《劳动合同法》、《职业教育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积极制定与职业院校工学结合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工学结合中政府、企业、学校、学生各主体的法律地位与权利义务。而在法律法规具体的权利义务设定中,又必须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鼓励企业主动参与工学结合,并制定相应的奖惩规章,从而与现有法律法规一起,形成相对完善而健全的工学结合教育法律保障体系,真正为那些实施工学结合模式的高校学生提供制度性的保障。目前,如果出台全国统一的保障高职生顶岗实习权益保障法律法规的条件还不成熟,可由各省人大、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据本地区地域特征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法规、规章等。
2.加强监管,促使用人单位注重对工学结合专班学生的权益保护
政府在完善在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劳动权益问题时,应该学习发达国家的做法,通过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来引导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活动。首先,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接收顶岗实习学生,把接收顶岗学生实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组成部分,把其纳入优秀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并作为政府扶植的对象。劳动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要监督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对于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任意侵犯学生权益的用人单位,应及时予以纠正并依法予以查处。同时,政府结合地域特征出台统一而完善的有关学生顶岗实习的规章制度,明确用人单位、学校、学生三方的权利与义务,并成立专门的工作部门,监督用人单位、学校、学生三方签订协议,并监督学校与用人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期的管理。
作为实习单位,应在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并结合公司的管理制度对学生讲明注意事项。为了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对专业技能性强、操作危险性较大的工作岗位,应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程预练,尽量避免意外事故发生。除此以外,实习单位应统一为学生购买实习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3.重视管理,保障工学结合专班学生权益免受侵害
作为高职院校,想要从根本上深化教学改革,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增加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全面指导,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必须建立专门机构来落实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如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设立了产学研合作拓展处,专门负责学院工学专班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产学研合作拓展处抓住昆山的地域优势,有计划地加强那些与学校专业相关、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的联系,将其作为重点合作对象。从几千家企业中,选择200多家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同时,高职学校要注重加强实习期间的教育管理,要落实责任心强的实习指导老师,及时了解实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专业技能程度等,加强心理、思想,实际操作的安全教育。学校可聘用企业车间、班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作为学院实习指导教师。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每个企业配一名驻厂教师。当学生出现意外情况时,及时处理、及时汇报,减少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频率及影响程度。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评价与考核。但学生顶岗实习阶段的评价与考核不同于在校内所开课程的考核,这种考核的评价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学院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考核内容可以包括:劳动纪律、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劳动态度等内容。顶岗实习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结束时,对其进行综合评定,考核合格等级以上者,获得相应的学分,同时可以获得企业和学校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合格证书。
4.注重教育,提高工学结合专班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作为高校,要结合工学结合专班学生的工作岗位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岗前教育和培训学习,加强学生上岗前的规范性岗位操作程序教育、岗位风险预警教育、岗位保护与救助的相应手段教育。要特别强调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期间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实习员工)。要求学生要接受企业与学校的双重管理,尽快认同企业文化,缩短顶岗实习的不适应期。我院在每个专班下企业实习之前,都要进行入职教育,内容包括在企业应注意事项、生产安全教育等等。同时,学校和企业要及时做到专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心理调适工作。学生顶岗实习的初期,他们可能会对实习岗位、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等不适应,此时,学校的实习指导老师和实习单位负责实习的人员要多与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稳定好学生的情绪。同时,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应该加强高职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顶岗实习学生的维权意识。高职院校应开设《教育法》、《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合同法》、《工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课及其他与劳动、实习、就业相关的选修课,提高学生的法律维权意识、增强他们个人保护能力。平时,通过学校的宣传橱窗、印制实习手册、网络宣传等各种手段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举办实习权益保障讲座及建立顶岗学生合法权益保障及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来提升实习学生的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切实维护顶岗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
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1-52.
[2] 龙卫兵.法律视野下工学结合学生权利保护简论[J].社
科论坛,2007,(8):125.
[3] 简祖平.建立顶岗实习学生权益保障机制探讨[J].中国
高等教育,2011,(12):52-53.
[4] 苏运来.顶岗实习学生的合法权益保护问题初探[J].中
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36):13.
[5] 蒋君红.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劳动权益保护若干法律问题
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1,(6):6.
[6] 伍小美.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权益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
[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33.
一、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相对接
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产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计划。在课程设置上,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专业核心课程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实践环节上,根据近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着重加强对学生的分析测试能力、化工设备操作能力、实验结果规范表达能力等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素质;在毕业设计环节上,尽量在实习企业中寻找课题,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双导师制,以提高学生解决化工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毕业生水平与职业要求相对接
在教学工作中,注重课程建设,优化人才培养计划,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完善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主线、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行少学时、多模块教学使学生的个性有更多的发展时间和空间。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三、办学机制与人才市场需求相对接
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和论证,根据现代化工、医药等行业的需要和发展趋势,合理设置、灵活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把产学结合、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改革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塑造紧密结合;建立能满足职业能力要求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综合能力的训练等实训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较为系统的培养;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室和实训基地为一体,推进案例教学、实景教学、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的实施,实现“校内、校外、工学结合”,“教师、师傅、学生结合”,“仿真、实操、顶岗结合”,“毕业证、职业资格证、顶岗实习证结合”,切实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专业结构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对接
在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上以“应用性、科学性、前瞻性、稳定性”为原则,优先发展社会急需、能体现地方产业与行业优势的学科专业。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势,完善专业布局,构建骨干专业群,打造与地方主导产业和企业互动良好的示范专业和相关特色专业群,使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体现显著特色,发挥重大作用。
五、顶岗实习与“零距离”上岗相对接
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办学是职业教育的特点,要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为企业的实用人才,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实现“零距离”上岗和工学结合的有效措施。顶岗实习时,学生在实习基地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活动,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可以充分地了解生产过程,包括工业原理、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规章制度等,还能操作仪器设备,参与工艺设计、技术改造及产品分析等,使学生的课堂知识真正转化成实际能力。实践表明,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仅能熟悉和适应企业工作环境,而且企业对实习表现突出学生的提前“预订”,更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所以,推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可实现学生、家庭、学校和企业四方受益。
六、“订单培养”与“产销连接”相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