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反思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我姐姐的身上我看到了大学生就业难。姐姐是学平面设计的,她的学历比我高,但自从从广告公司跳槽出来以后,似乎一直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她说她不想再做她的平面设计,她想做文职工作。于是她当了一段时间的公司前台,现在又开始寻找新的工作了。
看到姐姐的种种,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我该做什么工作?
过年走亲戚的时候,亲戚问的最多的就是:毕业了想做什么工作?我总是用一个“官方回答”打发他们:物流!但在心里并没有像嘴上说的那么坚定,我的专业是交通运营,似乎大方向是轨道交通。
目前上海正在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应该是我们交通专业的美好未来,大量的需求制造的大量就业机会正是我们的大好机会,似乎不去把握实在有些可惜。记得有人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去地铁做什么工作呢?这一问把我问倒了,是啊,如果去地铁我会做什么工作呢?调度?卖票?财务?也许只有调度这个工作我会有兴趣去做,因为具有挑战性!爸爸是做财务的,他说做财务也不错啊!记得大一学会计学的时候我还可以沉住气“借、贷、借、贷”,但大二的统计学让我对这类枯燥的工作厌恶之极!这也是我会想做物流工作的原因之一。我不想自己的未来在乏味的重复的几个公式中度过,我想在挑战中获得成功!
但是我对物流,和轨道交通一样是不了解的,只觉得物流可以让我学到很多东西,我喜欢可以让我增长知识的工作,这样我才能不断进步。
记得axsa的一个地区经理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文职工作是最好找也是最容易失去的工作,因为它的可替代性太强,这份工作大家都会做!而真正稳当的工作是要求技术、能力的,技术越好能力越强,替代性也就越弱!
于是我又开始思考:怎样的工作是如经理说的稳当的工作?但至今我还没有答案。
接下来是关于人生——
我不知道我的人生已经走过的路是不是成功的,也许在大家眼里考上北大的姐姐和同济的研究生哥哥的人生才是成功的吧!
我很清楚的知道我的人生在大学得到了改变!
大学以前的我是个任性凶蛮的人,虽然一直被家人视作开心果,但一直逃不掉被人说太凶和难以相处这个事实。初中时的我,因为一直被老师们器重,所以骄傲、高调。当我回过头去看看我的过去时,我才发现,就是因为这样,我才一直交不到女性的朋友,我才明白那时的我在女生眼里是不受欢迎的。高中,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只知道我习惯把脸藏在长长的刘海里,坐在最不起眼的角落里画画。这不是因为我知道骄傲和高调会让我和周围格格不入,而是我失去了骄傲的资本。不得不承认我在那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胆小鬼,尽管我舍不得周围一起学习一起回家的好朋友们,但对高考气氛的害怕让我怕得甚至放弃学业选择回家。没有人知道高中的生活是我最痛苦的经历,一向追求完美的我不得不去面对130分到59分的落差,到现在,爸爸妈妈还在说如果不是高考数学的失误,我一定在市中心的本科院校里学习。但我知道,即使让我回到那年的高考,我曾经最引以为傲的数学依旧只有59分,因为我的状态一直处于低弥、消极之中,没有什么可以唤起我的自信和勇气。
大学却是一个改变我人生的地方,在这里,我学会了自信,学会了勇敢,学会了坚强,学会了释怀。短短的一年半时间,我经历了很多事,积累了很多朋友,就是这些改变了我。
如果不是和搭档一起参加校园歌手大赛,我不会听到那么多对我的歌声的赞美,不会在知道被人黑了不可能得奖的情况下还是拼命去尝试,不会知道合作是那么愉快的一件事情,更不会对最后的结果那么简单的释怀。
大学里我遇到了很多人,他们不一定是朋友,但他们同样教会我很多事,让我知道什么叫冲动是魔鬼;什么是好奇心害死猫;什么是心态决定成败。在大学这个小社会里,我开始明白了什么是人情世故,什么是争权夺利,什么是勾心斗角,学校虽小但依旧是复杂社会的缩影,让我看到了很多从来没有碰到过的事,让我明白懂事和成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让我明白我该慢慢成熟起来!
关键词:移动学习 深度学习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1 前言
移动网络是一门发展非常迅速的行业,技术更新的速度也非常快,网络资源的迅速发展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就是可以为人们投供非常大的信息量,而移动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大学校园引入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能。把移动网络与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是目前高校教育科研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在移动环境下加强大学生的深度学习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高校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学习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知识的占有率,使大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模式走出传统的课堂,充分利用各种模式开发移动网络资源,扩大眼界,接触到更多的、更广泛的知识,增加知识的积累,为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做准备。
2 深度学习的含义以及特点
所谓的深度学习就是指对所学知识不仅仅停留在理解或者是记忆的基础之上,还要形成自己的理解与分析,能够对学习的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对所学知识想成一定的评价,并且能够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与新知识进行很好地衔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深度学习是在传统学习基础上的一种进步,通过深度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理解、记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与灵活的运用。
2.1 深度学习的特点
(1)联系与构建是深度学习具备的特点之一,学习者通过深度学习,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在一起,把学到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通过内在的逻辑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使所学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
(2)通过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会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批判。深度学习是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学习者主动对知识的探索,丰富了学习者的知识积累,形成自己的观点,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加工、思考,并且批判性的吸收知识。
(3)学习者在对知识掌握与贯通的基础上,在实践中不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知识进行应用,还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使自身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 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深度学习分析
3.1 关于移动学习特点的分析
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移动学习还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是维基百科网站对移动学习的定义是:能够跨越各种情境、地点以及手持式移动技术支持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说移动学习不仅包括移动与固定技术相结合的,可以在不同的地点进行学习的方式,同时也包括个人或者是移动设备作为教学或者是学习手段的课堂学习以及扩增实境学习。综上所述,移动学习有以下几个特点:学习方式主动化、学习时间随意化、相互交流快捷化。
3.2 移动学习的应用模式分析
移动学习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其学习模式也比较多,但是目前为止主要的研究模式是情境认知模式,下面我们就看一看这种模式的具体研究过程。
所谓的情境认知应用模式就是指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的问题情境,这个问题情境需要通过移动通信技术与移动终端设备才可以真实的再现问题发生的情境。然后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个情境进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这种应用模式根据其研究主攻方向的差别,又可以细化为参与模拟的体验式学习、情境感知学习、移动探究性学习以及基于问题解决的移动学习这几种学习范式。这些范式为学习者更好的参与到深度学习中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3 移动环境下的大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可行性分析
移动环境中是否具备实现基于大学生进行深度学习的条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详细的分析一下:
3.3.1 硬件平台的发展程度
在移动环境下高校大学生进行高效学习需要有一个良好的硬件支撑平台,而我国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已经可以满足高效学习的这个要求。目前我国的网络技术已经发展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网络技术逐步提高,无线网络遍布到全国各地,使无线网络的使用者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畅通无阻的使用它。多种社会性的软件为高校大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供了比较便利的条件,如QQ聊天、微博以及谷歌地图等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研究观点等。
3.3.2 丰富的网络资源
除了具有良好的硬件条件以外,各种各样的网络资源也为高校大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在提供信息方面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网络世界里有着大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大学生可以就研究的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从而扩大自身的知识含量。
3.3.3 应用与迁移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得到发展
移动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最大不同点就是“情境”,其他的学习方式是使用文字在我们的脑海中描绘出一个真实的情境,但是移动学习可以在移动设备及其网络的帮助之下为学习者提供一个真实的情境,可以用我们的视觉看到的情境,移动网络的应用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学习模式。使知识融合在情境之中,与传统的采用书本进行学习的方法相比,这种模式显然更加适合大学生的学习要求。将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做到了学以致用,使理论与实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4 在移动环境的基础上建立大学生的深度学习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生深度学习可以构建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上。大学生可以以问题为中心开展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交流各自的观点与感悟共同协商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践中,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把这个模式具体划分为五个模块。
首先提出索要结局的问题,然后建立学习小组或者是一个人为单位进行个别化的学习,在学习中通过在网上查询资料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通过交流、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反思行为、总结研究的经验,并且分享在研究中获得的成果,进一步促进研究学习的展开。
4.1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模块
启动深度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提出要解决的问题,使大学身带着问题的紧迫感去展开学习,通过移动网络利用社会性的新学习软件在网上查询自己需要的材料,按照自己的需要组成学习小组,大家共同协作、群策群力、共同交流各自的观点,在讨论中总结经验交流、分享研究成果。
4.2 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模块
根据研究的需要可以采用个人单独学习的方法与多人在一起学习的方法一起协同合作完成问题的解答。这就是这个模块的两种学习方式:协作与个别化学习。其中个别化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从网络上获取知识,获得对问题的理解与掌握,但是由于其学习过程是由一个人完成的,所以获得的知识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协作学习就可以完全弥补个别化学习在获取知识方面的局限性,协作学习方式不仅从网络获得必要的知识,还可以借助他人进行知识的交流,借助的对象可以是学习伙伴,也可以是教师,其形式可以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进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小组写作的过程中,大家可以取长补短,通过讨论与交流交换彼此的观点,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达成深度学习的目标。通过协作学习还可以增进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精神,减少个人学习的孤独感,激发学习的热情,进一步促进深度学习的开展,为学习增添强劲的动力。不仅如此,不同人、不同视角的阐释,便于学习者全面准确的理解内容,还有助于人们从历史维度、时代高度、专业角度全面辩证的考虑问题。从下面的个别化学习与协作学习模式图中我们可以对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构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4.3 移动条件下的实时交流模块
这个模块的主要作用是为大学生提供在移动网络学习与交流的方式,它扩大了大学生的学习范围,扩展了大学生的学习资源,使他们的学习主阵地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在移动技术的支撑下使用微信、短信以及QQ聊天等方式实现研究信息的交流,高校还可以搭建一些网络交流平台,如专家在线、在线答题等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这个模块的作用,如,通过移动QQ可以实现一对一或者是一对多的在线视频聊天,还可以充分利用移动QQ的空间日志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个软件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易行的特点;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交流研究成果、学习资料,使交流的方式不仅限于简单的交谈,还可以实现文件的传递。
4.4 实际应用模块
知识的灵活应用是深度学习区别于传统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在设置的特定情境中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以此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促进深度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实际应用模块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在检验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改进,使他们通过检验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更加积极的投身到深度学习中。如果在学习中没有对研究的问题给予彻底的解决,则要重新收集资料、积累知识、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为了解决问题则又需要查询资料、互相交流,如此往复循环,最终使问题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得到彻底的解决。至于学生在研究中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则可以通过教师为学生设定。
4.5 反思与总结分享模块
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总结是深度学习的关键,只有不断反思与总结才能够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通过反思可以把学到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总结归纳,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要把这种良好的习惯保持下去。反思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它既是探究与评价,也是自省与思考。可见反思对学习的重要作用,对于学习的反思可以通过学习交流的工具――空间日志以及微博等形式予以表现。通过反思可以使自己在学习中的经验得到进一步的总结,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予以避免。使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发展,更深一步的促进深度学习模式的发展。
5 结语
在移动环境下进行高校大学生的深度学习模式的研究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科技发展为大学生们提供的方便条件,在这种模式下进行学习可以培养大学生们的自主探索学习的良好习惯,也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学生通过学习不仅收获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与知识的实际用能力,为大学生们今后在社会中发挥更大的贡献打下良好的基础。
(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研究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参考文献:
[1]张珑.移动学习在高等学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计算机教育,2010(6).
[2]张钰梅.大学生移动学习现状调查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2(5).
[3]陈金灿.大学生利用移动学习环境进行学习的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3).
关键词:特岗教师;自我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4-0139-02
“特岗计划”是为了提高我国农村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国家、社会、设岗学校等为了稳定特岗教师队伍和提高特岗教师素质,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外力只起加速或者延缓的作用,内力才起关键作用,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农村教师,特岗教师必须认识到农村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特岗教师的特殊使命和责任,在精神驱动下,自我约束,不断学习,学习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技能,追求进步,不仅有益于农村教育,更有益特岗教师的自我职业发展。
一、调整心态,激发工作热情
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报考特岗教师,并不是因为十分热爱教师职业,更不是因为十分喜欢农村环境,更多的是由于就业的压力或者父母的建议。但是,从现在年轻人的个性来看,他们绝大多数绝对不会从事他们十分厌恶或者反感的工作的。所以,虽然成为特岗教师是教师职业之外的其他原因造成的,但是他们也绝对不反感这个职业。我们经常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现实中,一半以上的毕业生从事的都不是自己大学所学专业。虽然农村环境让特岗教师不如意,但是特岗教师大多还是从事自己所学专业或相近专业的,这一点比其他毕业生优越。
有哲人说过:“生活像面镜子,你哭他哭,你笑他笑。”很多时候,人的状况不是取决于事情的发生,而是取决于对待事情的态度。泰戈尔也说过:“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将错过满天的繁星。”现实生活中,很多成功的人,并不在于他多么的聪明,而在于他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在别人还在哭泣和抱怨时,他已看到了机遇,并及时抓住,获得成功。所以,特岗教师一定要积极调整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干一行爱一行,用积极的心态去发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农村生活的美好,如没有雾霾,有的是蓝天白云;没有城市的嘈杂,有的是农村的静谧;没有交通的拥挤,有的是田园生活的乐趣。特岗教师要认识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也是有所作为甚至可以大有作为的地方,农村是个广阔的舞台,农村教育需要高学历的教师,特岗教师能在这里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特岗教师应该把政策号召与个人选择统一起来,把服务国家与实现个人价值统一起来,情绪调整了,人的身心状态就会发生显著变化,自然而然也就会激发出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二、提升职业精神,树立奉献理念
从事教师职业,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更要有一定的职业精神。教师的职业精神,是指从事教师职业所需要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道德素质、个性品质等。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个性的人,不是物,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学双边互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学效果不是仅靠教师单方面的主观努力就能实现的,需要教师用心去了解学生、用爱去温暖学生、用情去感染学生,对学生要有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巨大的潜力,都会走向成功。在爱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备课,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教学,尽一切可能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学生才会积极配合,主动地接受教育。正是这种复杂性增加了教师工作的难度,所以选择教师职业就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诲而不倦的品格、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奉献的精神。
对于特岗教师而言,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农村学校条件简陋、农村学生基础较差,就应该有更高的职业精神和操守。特岗教师都是80后、90后,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大的,虽然一部分特岗教师来自农村,但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以80后、90后的特岗教师兄弟姐妹较少,有的还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大多娇生惯养,较少吃苦受累。但是,既然已经大学毕业,既然已经选择了农村从教的工作,特岗教师就必须转变观念,意识到自己已是成人,自己的路要靠自己走,要知道艰苦的环境最能磨砺人的能力和性格,要有吃苦耐劳的心理准备,要有吃苦耐劳的毅力和较强的奉献精神。农村孩子父母多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和少年居多,因此心理比较脆弱、逆反心理严重,面对这些学生,特岗教师更应该具有同情心,用关心和爱护打开学生的心扉,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使之身心健康发展。
三、加强自主学习,提升综合素质
很多特岗教师表明的离岗原因是忍受不了农村艰苦的环境、自己专业发展受困等,实际深挖这些原因的背后,认为大材小用、在农村委屈了自己的想法是主要推手。大学扩招后,报刊媒体一再宣传,我国已由精英化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虽然这个现实大家都已逐渐认可,但是社会上一些人包括大学生自身还是把大学生看成精英。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上了十几年的学,投入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在大城市工作,享受舒适的环境,拿着较高的工资,这也就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特别是在小型私企工作的大学生频繁跳槽和特岗教师离职的深层次原因。
一流的师资打造一流的教育,我国“特岗计划”绝不是仅在量上补充农村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在质上的提高。与20世纪八九十年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情况相比,现在高中生上大学较为容易。1980年全国高考录取率仅为8%,1990年为22%,2015年上升到74.3%,从以上比例可以看出,当下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初高中基础知识与昔日大学生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特岗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增强自我学习意识,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另外,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发展迅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学生的领路人、开导者的教师更应该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方能走在时代的前沿,有效地传递知识、教育学生,传承文化。
有了需要学习的认识,就要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自我约束,自主学习。特岗教师可以虚心向同事请教,了解农村风土人情、了解农村教学基本情况、了解农村学生,尽快适应农村学校生活;可以向同事学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经验,经过消化吸收促进自己教学技能的提高。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农村教师参加的培训较少,特岗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工具,获得电子书、查阅期刊和资料,网络公开课、慕课等,增强学科知识的学习;也可以在线观看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查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等,积累教学心得,进一步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特岗教师还可以订购一些经典著作,认真阅读,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语言表达等人文综合素质。所有这些学习,不仅有利于特岗教师期满留任的职业发展,而且对他们期满离任后选择继续学习或转行工作,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坚持教学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一个教师新兵,在课堂上,无论是语言的表达、活动的组织,还是学生的管理,都会显得力不从心。虽然有知识储备不足的原因,但是更多的是经验不足所致。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教学技能,新兵才能逐渐走向成熟。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文中指出:“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人也同样,不仅要从成功中总结经验,而且更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教师作为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作为学生发展的领导者,更需要充分调动主体性,不断进行反思。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问底的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1]
反思能使教师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态度、教学热情、教学成效、教育对象,反思促使教师总结经验修正错误,反思促使教师体会教书育人的幸福,收获工作的乐趣。因此,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反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一方面,需要养成反思习惯,并持之以恒;另一方面,反思还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方法不当往往事倍功半,造成烦恼和厌烦心理。为此,特岗教师应该从养成良好习惯做起,每次课后,都要坚持写教学小结,总结自己的备课、上课、答疑辅导情况,分析自己的哪些想法和做法学生反映比较强烈,哪些教学方法的使用和教学环节的设置有利于讲授知识、传授技能,哪部分教材内容处理恰当和效果较好,哪部分教材内容处理不当导致学生思想的混乱,哪种管理学生的方法比较受欢迎,哪种方法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哪句话说得恰如其分,哪句话说得不当等。记录教学小结,进行教学反思,刚开始会很费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共性问题总结出来后就容易了,但是不能因为相对容易,就认为没有必要进行总结和反思了,教师每年面对的学生是不同的,教师工作绝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不断地发展变化,“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特岗教师还要具有持之以恒的信念,在整个教育生涯中,坚持反思,形成习惯,才能获得职业的持续发展。
教学反思是从教师自身出发,从教师自身找寻问题总结经验,但是仅靠教师一人的苦思是不能获得全面的结论的,很容易出现一厢情愿的结果。所以,特岗教师应主动邀请老教师听课,认真倾听听课教师的反馈,还要主动获取经验和查找自身不足,应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教学心得,互相讨论,澄清迷惑,提高认识。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对教师最有发言权,所以特岗教师更要注重搜集学生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的所思、所困、所想,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期待,从而梳理和调整自己的授课体系、授课方法、管理方法,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使自身成为学生爱戴、受益终生的教师。
总之,成为一名教师,与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不同的,所以,大学毕业生通过“特岗计划”招录成为特岗教师后,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调整心态、端正态度,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成为一名优秀的乡村教师,方能真正做到教师育人,服务乡村,为我国教育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工作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30-02
在社会文化日趋多元化和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追求日益复杂化的环境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独立性强、个性突出的“80后”、“90后”的大学生,必须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科学的学生观基础上,确立大学生教育。而高校的辅导员是进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生力军,对学生要做思想上的引导、心理上的疏导、学业上的辅导、生活和就业上的指导,是否能做好学生的教育者和引导者,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辅导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这就要求辅导员应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和新要求,积极寻求新的工作方法和途径,在做到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化素质。
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内涵
辅导员的专业化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辅导员专业地位;二是辅导员专业能力。高校辅导员在高校中具有多重身份:集教育、管理和服务于一体,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1]否则将无法适应和符合辅导员多重身份的工作要求。华南农业大学谢珊老师曾指出辅导员专业化的四个发展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
二、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途径
辅导员专业化是适应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的必然趋势,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专业化的培训机构、专业化的教材等必不可少。[2]这是辅导员专业化的外在条件,而对于辅导员自身而言,实现专业化并走向专家化,首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确立清晰的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自十六号文颁布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高校的辅导员工作,这为辅导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成长机遇,使高校辅导员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为重要。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指个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社会条件,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发展路径,确立学习计划,并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进行系统的设计与安排的过程,即对人生过程及其关系的分析、计划和实践。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目的,通过实施规划达成职业生涯的目标,获取职业发展的成功才是最终的目的。[3]目前,高校辅导员队伍中,真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相关专业毕业的人相对较少,面对思政专业与原专业的矛盾,对于刚参加工作的辅导员而言,要成功实现转型就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根据目标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而对于参加工作几年的辅导员而言,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及周围的环境,对自我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适合走向哪个方向的专业化之路,处理好专业化与事务化的矛盾,并根据发展的需要及时做出合理的调整,从而实现自己专业化的目标。以专业化做为自身的最终职业目标,不仅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指明了方向,也是职业生涯无穷的动力。
2.积极进行心理调适,推进专业化的发展。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辅导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高学历的毕业生选择在高校担任辅导员,有些人是因为兴趣;有些人则是因为就业压力大,选择辅导员工作,这样对工作性质没有太多的了解,工作之初难免会产生迷茫和困惑,需要一个心理调适期,通过不断的实践加强对自我的认知和了解,认清自身的工作职责,才能协调好工作。另外,辅导员的多重身份,也让辅导员在扮演各种角色的过程中,难免不引起角色冲突,在工作中产生心理困境和压力。而积极的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境,就有利于摆脱工作压力,从繁琐的学生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确定努力的方向,不断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知识和专业能力。[4]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是一个持续并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不断接受新知识和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做好自身的心理调适,也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
3.做好工作记录,不断反思。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要注意从生活的点滴入手引导学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关爱他人,还要教会他们懂得感恩,要让他们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辅导员经常与学生谈心,热心的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想办法解决。这些事情看似简凡,但是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在平时的工作中,辅导员也应该成为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做好工作记录,不仅是为了方便以后查阅而对今天工作的简单记录,在记录的同时,也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经验,反思错误的原因并积极寻求改正的方法和途径。每天的总结反思,就是一个自我提高进步的过程。要做一名研究型的辅导员,走向专业化,起点就是对工作的不断反思。
4.加强业务和理论学习。辅导员的工作岗位职责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工作中必须注重多方面知识的学习和积累,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深刻理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同时,不仅要掌握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的相关知识,同时还要针对学生事务管理的某些方面掌握较为系统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使自己成为既是教育理论的实践者也是研究者,从而从经验型的辅导员向研究型的辅导员发展。[5]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7-209-01
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方法,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自我教育法的发展
(一)古代的自我教育法
我国古代的德育思想理论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儒家德育思想是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的主流。而儒家的自我教育思想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先贤以自己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对道德自我教育进行了阐发,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自我教育方法。儒家自我教育思想发端于儒家的心性之学。从孔子开始儒家就主张德性发乎人的内心、基于人的本性。
从孔子到宋明理学,儒家心性之学关注的核心是人自身内心的教化,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儒家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这意味着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强调自我内心的一种“定力”,主张在人的内心中寻找善恶美丑的标准,诉求的首先是人的“自律”而不是“他律”。这就为儒家道德自我教育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新时期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法
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自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拓展以及新时期大学生的新变化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法的运用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当今的教育研究只是注意探讨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方法,往往不去研究如何使学生掌握自我激发的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大学生有了自我教育的要求,即有了充分的自觉性时才是有效的。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因素有二:一是外界影响,即是社会和家庭、学校的要求。二是内在要求,是指大学生自身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因此,教师运用这个方法时,要激越大学生的进取心,要提出对其品行的具体要求,要指出大学生的缺点和弱点,使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对自我教育的倡导和研究确立了教育史上又一里程碑,他的“表先个性、培养个性、反对从上而下的灌输“成为合理的自我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两种途径与手段。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现,因此对自我教育的研究与剖析将有助于高校对教育的重新思考。
二、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
汤秀云认为,“自我教育是人们为了自己的思想进步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兰刚认为,“自我教育,就是以自我价值判断为标准,在原有观念和价值图式的基础上,对外来信息进行反应所形成的品质的过程。”。
顾名思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法是大学生按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通过大学生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开展的,也是大学生自觉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使自己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品德向良好的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方法。
(二)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进入大学的青少年年龄基本上在1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身体发育已经成熟,机能基本成人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逻辑思维发达,越来越富于独立性、批判性;情感丰厚奔放,文饰性与开放性并存;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向显著;富有远大理想,注重面对实际;世界观趋于成熟,可塑性依然存在。大学生的这些身心上的变化,为其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三、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第一,自我修养。所谓自我修养,就是大学生在其思想、道德、政治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大学生可以通过反省、反思来提高自我修养水平。
第二,自我总结。大学生在学校里每天的生活丰富多彩,因此,大学生要善于每天进行总结,在总结中发现自己近期在思想、道德、政治和学习上的进步与不足。通过自我总结,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反思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 思想品德评价 档案袋评价
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或标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状况所进行评价的过程。[1]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关键,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对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思想品德评价虽然重要,目前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
档案袋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反映,加上教师的评价、观察、考查和成绩测评等,得出有关学生进步和发展的系统而持续的记录。[2]档案袋评价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真实、深入地再现学生发展的过程。虽然档案袋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测评,但其评价理念和方法在学生思想品德测评中同样具有可行性。
一、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困境:解构的必要性
回顾传统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方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重“绩本”评价,轻“人本”评价;二是重共性模式评价,轻个性差异评价;三是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四是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
(一)重“绩本”评价,轻“人本”评价。
“人本”评价指的是以人为本,以发现学生的德行价值,发挥学生的道德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品德为前提进行的评价。所谓“绩本”评价,即以学生的成绩作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据,成绩好的学生,一般都被冠以“思想好,有上进心”,可以获得较高的品德等级或较高的思想品德分,而其它的品行表现只作为一般性的考查。这种“一俊遮百丑”的现象长时间存在,即使在品德测评中加入了思想、心理等其它方面的指标,但在实际测评中,这些也被看作软指标,是只能凭印象进行模糊评价的。
(二)重共性模式评价,轻个性差异评价。
个性化评价就是依据个体的独特性,确立评价标准,促进其发展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的评价。共性评价则是指依据社会要求,确立德育目标和评价标准,对全体学生进行的基本评价。过去的品德评价特别注重社会要求,对评价标准的规范化要求很高,评价实践中表现为:用同一把尺子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分等,评价的目标、标准和方法都是既定的、划一的,没有学生根据自身发展进行选择的余地。共性评价忽视了个体差异、轻视个性发展,导致大学生品德评价与学生的实际脱节,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越来越远,难以发挥评价的各项功能,难以起到品德评价的期望效果。
(三)重结果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
过去的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一般都是每学期结束时由辅导员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打个等级、写个评语就一评了之了。即使有学生参评和平时记录的要求,真正做到的也不多。学生自评多为走过场,既没有事先组织标准讨论,又没有评价的指导。思想品德评价中基本落实的只有期末的辅导员评价。
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实施结果性评价有其特定的作用。但是,仅有结果性评价却带来许多问题:其一,反馈不及时。对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诊断,及时调整教育,失去了许多很好的教育发展时机;其二,评价难以全面。由于评价间隔时间较长,学生较多,辅导员很难记住每个学生的具体细节,往往只能进行比较笼统的评价,造成许多的雷同;或者为一时一事所影响,造成评价的偏颇;其三,针对性较差。结果性评价主要是一种达到度的评价和一种概括性的评价,不如形成性评价那样有针对性,那样吸引学生对自己日常品德形象的关注。
(四)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
当前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主体更多的是老师、同学,重外部评价,轻自我评价,思品评价主体错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自我评价是主体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自我评价是大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评价自己的评价方法,是靠学生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正确理论的引导和教育并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档案袋评价应用于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优势:解构的可行性
档案袋评价对于传统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而言,存在诸多优势: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本”评价;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我评价;丰富测评内容,体现学生个体性;强调学生品德的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等等。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人本”评价。
档案袋评价的目的有三方面:一是展示学生的最佳成果;二是描述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反映学生的进步;三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估,发挥档案袋评价的工具性。由此可知,档案袋评价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十分注重在评价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和主体地位的发挥。
(二)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加强自我评价。
档案袋评价是多元评价的一种重要形式,重视评价过程中的多主体参与。而目前的大部分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明显显现出“他评”特征,教师扮演裁判、说教者等角色,给出死板的分数或写出千人一面、缺乏个性的评语;学生则在评价实践中扮演着被动接受者的角色,自尊心得不到保护,也没有申述、辩驳的权利,因此也就缺乏对自己思想品德反思的动力。部分学生在这种利害关系中出现行为偏差:可以过分讨好或过分压抑,自由散漫或宣泄不满,甚至做出过激行为。因此,学生的思想品德测评应充分体现出档案袋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并强调测评本身的客观性,尽量减少因个人评定标准的差异、观察机会的有限性等因素给思想品德测评带来的信度与效度问题;评价主体应由教师个体转变为“多维一体”,即教师评价、学生自我反思及其他学生或教师评价的结合,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品德行为进行自我审视、反思、检讨和评价,并通过反思说明今后的努力方向,同时还应鼓励家长、同学等其他评价主体共同参与,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与自我评价的积极性。
(三)丰富测评内容,体现学生个体性。
在档案袋评价中,教师既要收集反映学生某方面成就和进步的材料,又要记录学生存在的问题,还要收集学生自我反思的证据。通过大量材料的收集和学生本人对材料的反省,不仅能客观、形象地反映学生思想品德的进步与成就,而且能反映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反省的能力。
(四)强调学生品德的形成,注重过程性评价。
档案袋评价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形成过程,以及学生各方面才能的发展和学生向预期目标进步的过程。因此,档案袋评价在内容和方法上都体现了自身的过程性与形成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师应为学生确定个性化的发展性目标,并不断收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过程中的信息,而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
三、档案袋评价在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中的实施:重建的评价体系
教师运用档案袋对学生思想品德进行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档案袋的内容。
由于学生档案袋是记录学生成长的足迹,主要运用档案袋评价学生的思想品德内容,展现学生的情感表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等。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的档案袋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材料、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及获奖情况、学生互动论坛、学生学期成长代表作品展示和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等。
1.学生参加素质拓展活动的材料
学生参加的素质拓展活动,包括学生参加学校、社区、团队组织等社会团体组织的各项活动记录,材料既可由组织单位出具,也可由知情的教师、同学出具,经档案袋保管者核实认可。同时,学生需撰写素质拓展活动心得等材料,由相关组织单位写评语,通过素质拓展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分析自己的不足,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最后将学生所有的相关材料收入档案袋中。
2.学生遵守校纪校规情况
遵守校纪校规情况主要指的是学生有无违反学校规章制度,在学习上有无迟到、早退、旷课情况;在寝室生活中,有无夜不归宿情况等违纪行为;有无打架斗殴等各种违纪行为。这些材料都需放入学生思想品德档案袋中。
3.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及获奖情况
学生的优秀事迹材料不仅包括学生参加各种活动,表现突出而形成的新闻报道、表扬信、表彰文件,以及教师、家长、学生、社会人士提供的书面材料等,而且包括学生其他优秀事迹材料。学生所获各项奖励,包括学生个人单独获奖或集体获奖情况,由获奖集体负责人(组织者)或知情人出具材料,连同获奖证书复印件一并收集。
4.学生互动论坛
组织各班开展班会,学生在班团小组内进行互动评价,主要是个体将历程记录与表现在班团小组内展示交流,便于学习借鉴、彼此互动评价,并形成小组“希望式”评语。班团组织对学生的历程记录进行认定,形成“综合建议”式评语。
5.学生学期成长“代表作品”展示
班主任每学期组织一次学生“作品”展示会,让学生把自己此阶段最能代表成长进步水平的记载展示给全班同学。代表作品包括:助人记录、诚信与合作情况、热点问题评析、参加公益活动情况,等等。
6.讨论式的教师评价报告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报告主要是对学生学期“成长历程”进行总结性点评,要概括出学生的个性特征。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生现阶段最大的进步是什么,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学生下阶段的努力方向在哪里;对学生的进步还有哪些建议,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档案袋收集的资料既可是原件,又可是复印件、影像资料等。资料既可随时收集,如学生上课、参加素质活动记录等,又可阶段性收集,如:所获奖励、获奖作品等。教师要将收集到的资料归类后按一定顺序装入档案袋,并填写相应目录,交保管人员妥善保管。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3]。
评价标准是档案袋评价的重要依据。在制定评价标准时,首先要明确使用档案袋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即明确学生的发展目标。学生了解到对自己的要求,可以依据这一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及改进。在制定档案袋评价标准时,必须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可以采用学生自评、相互评估和教师评定的综合性评价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实现多层次标准。若评价过程中是单一及缺乏弹性的评价标准,必然会影响到评价的效果、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可以从三方面来进行:一是一个阶段下来对档案袋进行总结性评价;二是对学生发展过程中档案袋所收集的材料进行总结性评价;三是通过对档案袋内容的分析、反思与评价,诊断学生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
(三)档案袋的保管与使用。
学生成长档案袋的保管有两种形式[4]:一是由教师或班级指定专人统一保管,这有利于资料的归类、整理和保存;二是由家长或学生分散保管,这有利于学生、家长随时了解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状况。
作为一种德育评价工具,学生成长档案袋主要用于评价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档案袋评价的主要目标是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激励学生的自我发展。因此,学生档案袋评价对象是每一个学生个体,评价标准是多元的。在实践中,它不对评价对象作横向比较或整体评比,而是将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或某些侧面进行比较。教师要借助学生成长档案袋中的资料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的努力和进步,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发展轨迹,帮助其树立信心、培养兴趣,而不是简单地将学生分等评级。
参考文献:
[1]韦青松.大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困难的成因与对策[J].南方论刊,2009.6:68-69.
[2]胡中锋.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6:315-334.
[3]李齐.档案袋评价与大学生职业发展教学[J].林区教学,2009.7:6-8.
【关键词】网络社群 自主学习 绩效分析
一、绩效分析方案
(一)项目简介
调研大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的现状,深入了解大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的体验以及对网络学习环境的期望。分析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和期望值间的差距,探讨网络社群中大学生自主学习存在的绩效问题并分析总结绩效问题的原因。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问卷在《媒体与教学》课程开展的第八周发放,总共发放47份问卷,回收40份,有效问卷37份,回收率85%,有效率为92.5%。
2.访谈分析法
对学生的访谈提纲内容是: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热情、学习态度、网络社群的影响、对平台的认可度、满意度、改进意见等;对助教的访谈提纲内容是师生交流的深度、教学资源、活动管理,主要了解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内容。
(三)绩效期望值分析
1.学习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或在网络社群学习同伴的比较中,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特征,有自己清晰的个人学习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心理暗示等方式激励自己学习,能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养成相对稳定的学习习惯;学生能够通过对个人学习计划的反思、网络社群中同伴学习进度的同步比较,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计划;学生能从网络社群中获得社会性的情感支持和技术支持,排除网络自主学习的孤独感,及时调节自身的情绪。
2.学习资源:学习平台的界面设计友好,资源丰富,模块划分清晰,易于学习者操作,为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和引导;学习者能够自主地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
3.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计划清晰,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学习任务安排适量;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疑问以及作业上交等给予及时的答复反馈;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调整教学资源的设计,并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引导。
4.协作交流:在网络社群中学生能够随时了解同伴的活动进展;学习同伴间能够开展深度的交流;在网络社群中沟通良好并积极开展小组内部和小组之间的协作学习。
5.评价反馈:学生能通过平台了解自身的学习现状,获得事前提示或及时提醒;学生能从网络社群中得到同伴间共同关注的学习资源推荐、能力水平分析等具有整体特征的分析数据的反馈。
二、绩效分析工作的开展
(一)问卷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1.相比较传统的学习方法,如上课、培训等,你是否愿意在学习平台的网络社群中进行在线学习?由调查的数据分析可得,有30%人表示愿意在学习平台的网络社群中进行在线学习,但仍然有近3/5的人对网络学习方式抱着不确定的心态,还有超过7%的人不支持这样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在网络学习日益普及的今天,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在线学习这种方式,成为当前学习方式变革的关键环节。
2.对于在线学习平台,哪些方面是你最关注的?由调查的数据分析可得,学生在利用学习平台的主要目的还是获得学习资料,并没有很重视平台的交流功能、评价功能,而大部分人对于网络社群学习的认知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视觉层面),网络学习社群也没能在平台上发挥充分的作用。所以,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在线平台的建设,为学生互动交流提供更多即时工具,为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更多个性化反馈。
(二)访谈的结果和分析
从访谈的结果分析,总结得出网络社群中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现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绩效问题。第一,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元认知能力不足。第二,网络平台不能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第三,网络社群中大学生对社群关系的观念淡薄。通过对深度访谈结果的进一步剖析,总结得出存在此绩效差距问题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1.知识与技能方面。学生自主学习的元认知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对学习目标的规划、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在网络学习中对老师的依赖较多,自主性不够强。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但是据调查学生的协作交流多数在小组内开展,部分学生也不太关注小组间合作以及网络社群中学习同伴的学习进展。学生对学习社群里社会关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是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2.学习动机方面。学生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强,学习多为老师的任务驱动,学习过程较为被动,3.组织环境方面。网络学习平台的建设不能提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环境和技术支持。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的反馈不及时,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社群的群体数据特征。
三、绩效差距原因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学生自主学习的元认知能力有待提高,缺乏对学习目标的规划、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对学习效果的反思,在网络学习中对老师的依赖较多,自主性不够强。
2.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独自学习,但是据调查学生的协作交流多数在小组内开展,部分学生也不太关注小组间合作以及网络社群中学习同伴的学习进展。学生对学习社群里社会关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是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
(二)学习动机方面
1.学生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不强。
2.学习多为老师的任务驱动,学习过程较为被动。
(三)组织环境方面
关键词:家访 特殊群体 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价值”教育,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富有人性魅力的理性教育活动[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形势,尤其是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家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探索,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大学生特殊群体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各种原因,在学习、生活、纪律、心理等方面处于困难或较差境地的群体。这些特殊群体往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特殊群体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经济拮据群体。也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简称贫困生)。经济的拮据使贫困生很难安心学习,心理负担较重,容易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偏激、焦虑,甚至诱发一些心理疾病。还有的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家庭实际情况,学习不努力,攀比心严重。
(2)学习困难群体。他们多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不足,缺乏进取精神,自我约束力差。有的经常逃课,严重者会自暴自弃,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
(3)网络痴迷群体。这些学生晚上上网通宵达旦,白天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索性旷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多科补考,严重者导致学业荒废、留级乃至退学[2]。因连续上网时间过长,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疾病突发、失去生命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逃避责任、麻痹自我,趋向孤独、厌学、自私、冷漠,人际关系逐渐疏远,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人格障碍[3]。
(4)特殊家庭群体。离异或不和谐的家庭给孩子带来极大危害和不良影响,尤其是单亲子女,由于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发生心理失衡,甚至有的大学生因此而长期不能自拔[4]。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恐惧、敏感、多疑、孤僻、消极情绪明显。
(5)心理薄弱群体。近几年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良反应和反映障碍,心理疾病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厌学、焦虑、恋家、抑郁、失眠、自闭、社交恐惧等。
2.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传统高校教育过程中,学校是施教方,学生是受教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特别是高校学生基本离开了家庭在学校住宿,再加上学生已经成人,思想教育工作成为学校单方面对学生开展的工作似乎理所应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发现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以往的功效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参与因素――家庭[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家庭是学生最早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思维习惯的养成和行为方式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很多特殊群体学生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联,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上的问题,就必须促成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因此,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家访,让学生家长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配合学校开展部分工作,并提供关于学生成长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是高校完善管理体制的一种较好方式。通过家访,更加深入分析学生产生特殊表现的根本原因,也是辅导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该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大体分类,根据不同特殊群体确定不同的家访目标,然后制定较为详细的家访计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目的性和期望值。家访前,要认真细致地明确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家访效果的期望值,并慎重考虑此期望值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制定谈话提纲。
(2)了解学生。家访前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拉近与家长、学生的距离,提升家访的效果。
(3)加强沟通。由于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多是表现较差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家访多数有抵抗情绪。因此,要事先做通思想工作,端正他们对家访工作的认识,征得学生的赞同。家访前必须与家长提前约定好时间,并做好家访前与家长的电话沟通。
4.家访中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任务原则。家访中要根据预定的家访计划和谈话提纲,紧密围绕事先设定的目的和期望值来进行,通过家访向家长介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的管理方式,介绍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表现及取得的成绩,等等;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对学生的认知、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的了解;通过地方政府了解学生家里经济困难状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下一阶段学生的教育计划,收集家长对学校的希望和建议等;注意家访纪律,不给家访家庭增加麻烦和负担。
(2)艺术原则。不同的学生家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尤其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家庭特点更富个性,因此在家访时,谈话一定要讲究方法,也就是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在反映学生在校表现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一定要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缺点要委婉地指出。这样,让学生能够接受,拉近师生的距离,也会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和谐。
(3)通话原则。如无特殊情况,多数时间的家访要三方通话,即家长、老师和学生三者都在场。这里老师一定要充当导演的角色,要讲究原则,让谈话气氛平等、轻松、愉快。消除消极因素,给学生讲话的机会,保证意见的准确和措施的切实可行[6]。
(4)和谐原则。在家访过程中,不论家长表现如何,绝不能指责家长。在沟通中产生的不同看法,要与家长友好协商,切忌与家长产生直接冲突,要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语气,陈述校方的立场和观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急于当场解决,给下一次沟通留下回旋余地。
5.家访结束后的总结与反思
家访结束后,需要对家访过程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反思是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和期望值,有什么好的经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撰写家访小结,对学生的下一步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予以实施。对于没能达到预定目的和期望值的家访,要通过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如有需要可另选时间再次进行家访。对于家访过程比较好的案例,除及时总结外,要做好家访后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巩固其效果。
家访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育和决策中,在沟通中挖掘学生负面表现产生的根源,在合作中寻求解决学生面临问题的最佳方式,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家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重要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学生李伟(化名),表面上属于学习困难型,了解情况后才知其除知识基础差外痴迷网络,经过多次教育帮助均无明显效果。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该同学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家长从不与学生平等沟通,对学生期望值极高,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有话不敢讲,自我封闭,压力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表现增加,通过网络逃避现实。挖掘其根源后,在第二次家访中,教师注重谈话策略,将心比心,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双方交换意见,共同寻找原因,探讨解决办法。经过长期共同努力,李伟同学不但戒掉了电玩,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可见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不仅仅是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让青年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工作中受益终生[5]。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家访更多意义上仅是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而言的。即使这样,它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各种实际困难,例如学生众多、学生家庭住址在全国各地过于分散、经费等条件限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家访新模式,将登门家访、电话、信件、飞信、电子邮件、QQ群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唐道秀.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的存在[J].继续教
育研究,2009(5).
[2]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
件和适应性[J].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
[3]Peter M.Yellowlees,Shayna Marks.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or Internet addic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7,23(3).
[4]曹建琴.单亲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J].科技创
新导报,2009(18).
[5]凤帅.浅谈大学生家访促进学生、学校和家庭教育三维一
体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2、内容:我系毕业生要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撰写毕业总结论文,记录对大学生
活的点滴回忆,对同学友情、师生情谊的感怀,对母校的惜别之情,记录大学
四年的心路历程、实践感想、对成功与失败的自我评判和反思,对青春及人生
的理解和感悟,重新明确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制订今后的计划和目标,在
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毕业总结论文由学生自己命题,可采用记叙文
散文、议论文等多种形式。
3、页面设置毕业论文一律打印,采用A4纸张,页边距一律采取:上下25cm
左3cm,右15cm,行间距取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25),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封面采用化工系统一规定的格式。
4、字体要求:文章要求3000-5000字,标题一宋体3号字,副标题、正文、标
题二均用仿宋体4号字。
5、页眉及页码:毕业论文各页均加页眉,采用宋体五号宋体居中,打印大庆石
油学院华瑞学院化学工程系2011级届本科生毕业德育论文”。页码从正文开始
在页脚按阿拉伯数字(宋体小五号)连续编排,居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