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技术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消毒工作应在疫情发生后及时有效地进行。对必须消毒的对象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消毒工作应避免盲目,如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可以使污染物品无害化时,可以不进行消毒处理。
1、仅出现动物禽流感疫情
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应该配合农业部门开展工作,指导现场消毒,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1)对死禽和宰杀的家禽、禽舍、禽粪进行终末消毒;
(2)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禽类密切接触者,在停止接触后应对其及其衣物进行消毒;
(3)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对流动水体和较大的水体等消毒较困难者可以不消毒,但应严格进行管理。
(4)对划定的动物疫区内可能污染的物体表面在出封锁线时进行消毒;
(5)必要时对禽舍的空气进行消毒。
2、出现人禽流感疫情
发生人禽流感疫情时,各级疾病控制中心除应协助农业部门针对动物禽流感疫情开展消毒工作,进行消毒效果评价外,还应对疫点和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1、加强对人禽流感疫点、疫区现场消毒的指导,进行消毒效果评价;
2、对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发病时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及可能污染的其他物品进行消毒;
3、对病人诊疗过程中可能的污染既要按肠道传染病又要按呼吸道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消毒。
二、消毒方法
消毒工作应该由进行过培训有现场消毒经验的人员进行,掌握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和消毒器械的操作方法,针对不同的消毒对象采取相应的消毒方法。
1、禽舍、厕所和病家的地面、墙壁、门窗
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150ml/m2~300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ml/m2,地面喷药量为200ml/m2~300ml/m2。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2、纺织品
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25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不耐热的纺织品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在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2h。
3、动物及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和呕吐物
稀薄者,每1000ml可加漂白粉50g,搅匀放置2h。尿液每1000ml加入漂白粉5g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可用20%漂白粉乳剂2份加于1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对厕所和禽舍的粪便可以集中消毒处理时,可按粪便量的1/10加漂白粉,搅匀加湿后作用24h。
3、餐(饮)具
首选煮沸消毒15min,也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20min后,再用清水洗净。
4、食物
生吃的瓜果、蔬菜类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0min。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min,或用20%漂白粉乳剂浸泡2h,也可焚烧处理。
5、盛排泄物或呕吐物的容器
可用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或0.2%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6、家用物品、家俱
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7、手与皮肤
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000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min~3min。也可用75%乙醇或0.1%苯扎溴铵溶液浸泡1min~3min。
8、人与动物尸体
动物尸体应焚烧或喷洒消毒剂后在远离水源的地方深埋,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污染水源。病人尸体宜尽快火化。
9、运输工具
车、船内外表面和空间可用0.1%过氧乙酸溶液或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min。10、垃圾
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min以上。消毒后深埋。
11、污水
对小水体的污水每10L加入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溶液10ml,或加漂白粉4g。混匀后作用1.5h~2h,余氯为4mg/L~6mg/L时即可。较大的水体应加强管理,疫区解除前严禁使用。
12、饮用水
对疫区的饮用水应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微生物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13、空气
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薰蒸1h,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0.5%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
三、评价原则
1、过程评价
是否在发现疫情后及时对所有必须消毒的物体按规定的方法采取了有效的消毒措施。
1原理分析及方案确定
从表2可知,母液主要化学成分为氯化钠与硫酸钠,且处于共饱和状态,根据含氯化钠与硫酸钠水溶液的三元体系相图,当温度下降时,母液中十水硫酸钠(硝)溶解度下降明显,而氯化钠溶解度的变化幅度很小。
根据这一原理,利用冬季气温较低的自然条件,可大量提取出母液中的硝。根据现场试验的结果和分析,当最低气温达-5℃左右时,母液中主要盐类含量见表3,自然冷冻析出的固体物主要组成见表4。从表3与表2的比较中,可以看到:母液自然冷冻提硝的效果十分明显,冷冻提硝后母液中硫酸钠含量明显下降,氯化钠含量有所上升。
从表3与表1的比较中,不难看出:自然冷冻提硝后的卤水已经达到原料卤水的标准,而且优于淮盐矿业供应的原料卤,完全可以回收,继续晒盐。
从表4中,可以看出:母液自然冷冻析出的固体物,是盐硝混合物,主要成分是芒硝,氯化钠所占比例很小。
依据上述分析,并利用我公司现有条件,确定了母液除硝技术方案为:利用秋季扒盐后的结晶池,经过自然冷冻后,使得母液中的大部分硝被提取出来,提硝后的母液回收到制盐卤台,参与日晒制盐,而提硝后的固体———盐硝混合物,用水力管道收盐机组进行清除。
2操作方法及步骤
2.1事前准备
2.1.1池板准备秋季扒盐结束后,选择作为除硝的结晶池应停止活碴,避免除硝时,将新长盐与芒硝除掉。
2.1.2卤水准备将日晒盐的母液用泵全部重新并到准备除硝的结晶池中。当强冷空气来临时,将母液灌池深度增加到(25~30)cm,在可能的情况下,适当进点小雨(3mm以下),以保证芒硝的充分析出,减少氯化钠的夹带析出量。
2.1.3机械准备秋季扒盐结束后,迅速组织对水力管道收盐机组的维修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保证冬季收硝操作的顺利进行。
2.2冷冻后池内卤水的回收及硝的清除
2.2.1卤水的回收当芒硝充分析出、卤水中硫酸钠含量达10g/l左右时,回收提硝后的母液,可以调进卤台或其它结晶池,参与制盐生产中去。
2.2.2机械安装要求除不使用大架外,按照水力管道扒盐的要求组装除硝机械,调节好供卤阀门,保证淡水不漫出吸流机塘,连接好输送管道,保证淡水不漏进结晶池。统一使用定制的除硝大扒斗扒硝,与扒盐一样,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保证收硝的效果。
2.2.3收集后固、液体的处理除出的固液混合物,经自然分离后,液体排进中心排淡河,经再次自然冷冻后,回收进卤台投制饱和卤,固体作为盐硝联产企业的生产原料。
2.3除硝后结晶池板的维护
2.3.1用无纺布卷成15~20m长龙,拖去除硝池板上的碴渣,达到池面平整、清洁、无杂物。
2.3.2及时进卤,清净的飘花卤慢慢进池,按冬季储卤要求,使结晶池卤深达到规定标准。
2.3.3整理滩场,清除杂物,达到文明生产的要求。
3效果分析
3.1避免了浪费同时符合环保要求
生产实践证明,矿卤日晒后的母液,经过自然冷冻除硝后,能够得到充分回收,使有限的矿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同时符合环保要求。
3.2效益测算
根据冬季除硫实际情况统计,在60公亩结晶池中,对1500方母液进行自然冷冻除硫,可产生盐硝混合物约160t,回收母液约1200m3,效益测算见表5。从表5分析,母液自然冷冻除硫成本低、收益大。
该虫多发生在郁闭度0.2-0.3,没有下木的阔叶林或新砍伐的阔叶林以及植被稀少的松林中,通风透光的林缘地带危害最重,而在林层复杂、郁闭度较大的林区很少大量发生。气候干旱有利于舞毒蛾暴发,我国舞毒蛾猖獗周期为8年左右,即准备1年,增殖期2-3年,猖獗期2-3年,衰亡期3年。
二、治理对策
舞毒蛾的治理应从改善林分入手,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要提高林分郁闭度,在林缘种植油松、华山松、白皮松、核桃等舞毒蛾不喜食树种。二要加强监测预报,通过性诱、灯诱和人工调查等手段,准确掌握虫情,做到有的放矢。三要采用诱杀、病毒、天敌昆虫、仿生药剂等综合措施,实现控灾减灾。
三、虫情监测
(一)踏查。5-9月间,观查成虫、幼虫和卵块情况。卵块多集中在倒木下方、树干背风面、房屋的房檐、林间电线杆、桥或涵洞的洞壁上。幼虫一般先为害林缘和树冠下方,观察寄主树上有无吐丝下垂或危害的幼虫,也可利用舞毒蛾幼虫上下树习性,用麻袋片等在树干围环,随机围环调查30株树,可以掌握发生情况(见附表1)。
(二)标准地调查。在踏查的基础上,对发生面积大,危害较严重林地设立标准地(人工林每2000亩、天然次生林每5000亩设立1块),选定标准株进行详查,计算单株虫口密度(见附表2)。
(三)诱虫灯监测。将诱虫灯(近紫外)20W-30W,置于选定监测点附近的开阔地,高度1.5-2.5米,灯间距200米以上。成虫羽化盛期前、后各15天开灯,每天记录诱虫量。
(四)性诱剂监测。舞毒蛾性诱剂可采用桶状诱捕器、船型诱捕器(适合林区或机场、港口等环境)或粘胶板诱捕器(适合风沙小或较封闭环境),自6月中旬(成虫羽化前7-10天)开始悬挂,悬挂高度1.5-2.5米,诱捕器间距一般在200米以上。诱捕器应挂在不被遮挡、靠近寄主的直立支杆或树干上,避免人为干扰或损坏。每天的诱蛾高峰在10:30-14:30,应每天检查诱蛾情况并记录诱捕数量,20天更换1次诱芯。
四、防治措施
(一)灯光和诱捕器诱杀。条件适宜的地区,可以利用杀虫灯和性诱剂及配套诱捕器诱杀成虫,每公顷3-5套,降低下代虫口密度(设置方法同上)。
(二)保护天敌。舞毒蛾天敌较丰富(目前发现寄生性36种,捕食性24种),有效保护天敌对抑制舞毒蛾发生效果明显。一要严禁使用广谱化学药剂;二要注意把握舞毒蛾发生周期,发生高峰期后要避免大面积施药;三要保护和利用人工摘除卵块内大量的寄生蜂。
【关键词】VPDN融合;综合;方案
1.引言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络迅速发展,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许多企业有强烈的随时随地直接接入企业内部网络的需求,实现移动办公、远程抄表、气象监控、移动视频监控、远程电站监控、地质监测等业务。
随着接入企业及用户的增加,如何对终端接入企业网络进行控制,实现更加安全地访问企业网络,如何管理企业终端用户成为目前行业应用系统建设中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为更好发展企业用户,为企业用户提供集中认证和授权业务,为企业专网接入提供用户信息集中管理服务,保障企业专网接入的安全性,保障核心网安全,减少对现有GGSN性能的影响,使网络结构更清晰、设备功能更明确、降低投资成本,需建设一套APN接入管理平台,满足企业通过移动网、固网方式接入企业专网的安全和管理需求。
2.技术实现方案
2.1 VPDN拓扑设计
根据可靠性先进性等网络设计原则,我们针对移动网分组网络、IP城域网的IP数据包的传输特点,设计以下拓扑网络。该网络结构通过分层设计,能够满足企业用户小数据量,突发性的特点。
在整个平台的网络建设中,划分A、B、C3个区。A区为综合VPDN管理接入平台的核心交换转发区,主要用来提供在移动网分组域核心网/IP城域网和综合VPDN管理平台之间的数据路由转发。B区是企业接入区,用来提供企业用户的专线接入。C区是综合VPDN管理平台,用来提供企业托管认证服务和管理服务。整个平台通过主从互备的两台防火墙将移动网分组域核心网/IP城域网和综合VPDN管理平台隔离开,以保证综合VPDN管理平台不会受到来自移动网分组域核心网/IP城域网方向的攻击。对于来自企业侧方向的恶意攻击,在LNS接入路由中配置相应的ACL规则来保证平台的安全性。采用此种分层网络,可以加速数据转发,快速汇聚VPDN数据。依附该网络,提供基于L2TP和GRE两种隧道方式的系统接入方案。一种是基于L2TP的接入方案,一种是基于GRE的接入方案。和这两种方案对应着三种不同的系统接入认证流程。
2.2 系统本地接入流程
综合VPDN管理接入平台由于和GGSN设备密切相关,因此APN的接入流程也包含了多样性。根据GGSN和LNS路由设备之间隧道建立的方式,主要划分为基于L2TP和基于GRE两种方式的接入流程。其中在基于L2TP接入的方式当中,根据GGSN设备LNS参数的配置方式,又可以划分为基于静态配置LNS参数和基于动态配置LNS参数两种接入流程。这两种接入流程对于企业侧客户使用透明,但流程对GGSN设备的要求会有所不同。
2.2.1 基于L2TP方式的移动网分组域接入流程
(1)基于LNS参数静态配置的方式
在整个接入流程中,AAA认证只发生一次,就是LNS向AAA发起的认证,以验证MS合法性。认证通过后,会返回给GGSN相应的终端IP地址或者IP地址池(取决业务和AAA配置)。采用静态配置,需要在GGSN设备上设置好APN对应的LNS IP、Tunnel ID、Tunnel password等属性值。
具体的认证流程如下:1)在MS侧,MS发送激活请求消息的时候,携带APN以及用户名,建议格式为username@domain,其中domain为APN标识。2)SGSN收到消息后,解析APN,得到GGSN地址,向该GGSN发送PDP激活请求消息,并透传PCO信息。3)GGSN根据预先配置的LNS参数信息,向LNS服务器发起L2TP隧道请求,建立L2TP隧道。GGSN在收到的激活请求消息里,解析得到用户名和密码并透传。4)LNS将获得的用户名密码封装在RADIUS报文中,发起认证请求。5)AAA认证通过后,向LNS返回终端用户的IP地址属性并在L2TP会话中将IP地址或IP地址池返回给GGSN。6)GGSN在PDP报文中将终端用户的IP地址携带给SGSN。7)MS从PDP报文中获得所需的IP地址。8)MS根据IP地址和企业网服务器建立VPN连接。
(2)基于LNS参数动态配置的方式
在动态配置LNS参数的L2TP的接入流程中,仍旧发生二次认证。一次认证是GGSN和AAA服务器之间,GGSN会将NAI域名发送到AAA服务器,AAA根据NAI域名返回所需MS对应的LNS参数值。二次认证发生在LNS和AAA服务器之间,LNS会将用户名和密码发送到AAA服务器,AAA认证通过后,将IP地址或IP地址池返回给LNS设备。这种方式需要GGSN能够接受AAA返回的动态LNS隧道参数以及需要确认GGSN向AAA发送的认证包的参数信息,也需要运营商确认GGSN设备支持此种功能。
2.2.2 基于GRE方式的移动网分组域接入流程
基于GRE隧道方式的接入流程是移动网分组域网络中常用的方式,在该方式下的认证流程只需要GGSN和AAA之间的一次认证通过后,MS即可获得所需要的IP地址。
具体的认证流程如下:1)MS向SGSN发起激活PDP报文请求。2)SGSN收到请求报文后,解析APN得到GGSN的IP,进行PDP报文的创建。3)GGSN根据用户名得到AAA服务器的IP地址,然后将用户名和密码封装在AAA报文中发起认证请求。4)AAA验证后向GGSN返回MS属性值。5)GGSN向AAA发送计费开始报文。6)GGSN向SGSN发送创建PDP报文响应。7)GGSN收到AAA发送的计费报文响应。8)MS从SGSN返回的PDP报文中获得IP。9)MS进行VPN连接,开始和企业应用服务器进行通信。
2.2.3 基于l2TP方式的固网接入方式
基于L2TP方式的固网接入方式具体的认证流程如下:
1)终端通过ADSL的形式拨号到BRAS设备。2)BRAS设备向固网AAA发送APN的认证请求,请求携带APN标示,以及用户名,格式为username@domain。3)固网AAA会根据用户名中domain字段认证是否是合法用户,并向BRAS返回LNS地址以及隧道密钥。(或者固网AAA把请求转发给APN-AAA。APN-AAA做此操作。)4)BRAS根据LNS参数,和LNS建立l2TP会话。5)LNS向APN-AAA发送二次认证请求。认证请求中携带用户的用户名和密码。6)APN-AAA认证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认证通过,返回LNS用户的地址池。7)LNS向GGSN推送终端拨号所需IP地址。8)终端获得AAA授权的IP地址。9)终端使用此IP地址和企业网建立PPP连接。
2.3 系统漫游接入流程
当使用移动网分组域的VPDN用户在本地注册,但是漫游到外地时,如何来接入到VPDN网络中去呢?在移动网分组域网络中,VPDN用户的漫游情况依靠SGSN,HLR和DNS设备的配合来确定归属地GGSN的IP地址,由拜访地的SGSN向归属地的GGSN创建PDP报文,建立GTP隧道。PDP会话创建之后,由归属地的GGSN向企业LNS或接入设备建立L2TP隧道或者GRE隧道,最后完成终端用户的IP地址分配,直至建立PDP。漫游用户建立L2TP隧道或GRE隧道的流程类似,只是在建立隧道时有所区别,下面将详细讨论漫游时用户采用L2TP隧道方式接入平台的情况。
基于L2TP方式的分组接入流程:
这里的LNS参数信息可以预先配置在GGSN设备里,或者由VPDN AAA来分配。我们不做详细区分。下面举个例子,图2是在A省注册的用户漫游到B省的网络拓扑。
当终端用户从A省漫游到B省时,用户的漫游流程如下:1)终端用户向拜访地B省SGSN发起激活PDP报文请求;2)SGSN根据终端所在区域,附加网络运营商标识形成完整的APN,发送到DNS进行解析,获得归属地GGSN的IP地址;3)B省SGSN向归属地A省GGSN发起创建PDP报文请求,建立GTP隧道;4)A省GGSN向LNS发起L2TP呼叫,建立L2TP隧道和会话;5)LNS向AAA发起二次认证,使终端用户获得认证;6)DHCP分配给终端IP地址。
2.4 固移融合方案
综合VPDN管理平台不仅能够支持无线接入,还要支持固网接入包含ADSL的接入。因为大多数企业往往不会局限于一种接入方式,而是无线接入,宽带接入同时使用,如图3所示。
综合VPDN管理接入平台支持固网VPDN用户的接入,当采用L2TP隧道接入方式时,需要两次认证过程:第一次为BRAS设备向固网AAA发起的认证请求,用于获取LNS的相关参数;第二次为LNS设备向综合VPDN管理平台的AAA发起的认证请求,用于用户身份的认证。第一次认证主要用于根据APN域名获取LNS的相关参数,因此它可以用三种方式实现:1)直接在BRAS设备上静态配置APN域名和LNS参数的对应关系,由BRAS设备在本地完成第一次认证。BRAS必须支持静态配置APN和LNS相关参数,对固网AAA基本没有配合上的要求。2)在固网AAA上配置APN域名和LNS参数的对应关系,由固网AAA在第一次认证的应答消息中将LNS参数返给BRAS设备,这种方式需要在固网AAA上对企业开户。3)第一次认证和第二次认证都在综合VPDN管理平台的AAA上完成,固网AAA只做转发,即当固网AAA收到企业用户(域名)的接入请求时,将接入请求转发给综合VPDN管理平台的AAA进行处理。
3.结束语
综合VPDN方案主要解决移动网、固网客户随时随地安全统一接入到企业的内部网络,实现对企业用户的统一认证、计费、管理、维护、统计等相关内容,实现移动办公、远程抄表、气象监控、移动视频监控、远程电站监控、地质监测等业务,为运营企业拓展行业用户带来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全网性移动VPDN业务产品手册V1.0(试行稿)[S].中国联通,2010,8.
[2]中国联通海南移动网和固网VPDN新建工程实施方案[S].
首先,本文介绍了农村公路常见的破损类型,接着,本文讲述了农村公路养护的实用技术,并以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养护技术为例,阐述了农村公路养护的实用技术。
关键词:农村路面 常见破损类型 养护技术
1.绪论
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公路的技术状况和服务能力将逐渐退化。为了保持公路的使用性能良好和延长其使用寿命,在寿命周期各个不同阶段必须本着“预防养护,防治结合”的原则,采取适当的养护技术措施,坚持预防性养护,及时修复损坏部分,保持公路完好、畅通、整洁、美观,周期性的进行大、中修,逐步改善技术状况,提高公路的使用质量和抗灾能力。
因此,农村公路养护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相关专用设备的开发,对降低建设成本、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公路建设的和谐发展具有极大的意义。随着我国农村公路养护量不断增加,对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更有必要加强理论研究,开发合适的技术方案、管理方法和机械设备。
2.路面常见破损类型
2.1沥青路面的破损类型
沥青路面破损可分为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及其他类四大类。常见的破损类型中,裂缝类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龟裂、推移裂缝;松散类有坑槽、松散等;变形类有沉陷等;其他类有泛油、冻胀、翻浆等。
2.2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破损类型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的分为面层断裂类、面层竖向位移类、面层接缝类、面层表层类四大类。
常见的破损类型中,面层断裂类有纵向、横向、斜向裂缝、交叉裂缝、断裂板等;面层竖向位移类有沉陷、胀起等;面层接缝类有接缝填缝料损坏、接缝碎裂等:面层表层类有磨损、露骨等。
3.农村公路养护技术方案
3.1沥青路面养护技术
3.1.1裂缝填封
2~5mm以内的裂缝:
(1)首先利用高压空气器具从裂缝的一端慢慢吹至另一端,直至缝内无杂物及尘土,并清扫干净。
(2)用扁嘴壶从一端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入缝内,直至全部裂缝灌满为止。
(3)将干净石屑或砂撒到缝中,并捣实。
(4)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砂清除。
(5)开放交通。
3~5mm以上的裂缝:
(1)拌制裂缝填封混合料用5~以下小粒经碎石或砂与乳化沥青(用量为骨料的17%一21%)按比例拌制填封混合料。如果细石料中有少量石粉,可适当增加乳化沥青的用量。
(2)清除松动边缘和缝内杂物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对于裂缝中较大的杂物可用扁铁片进行清除,用气泵对着裂缝处从一端开始,慢慢吹至另一端,直至缝内无杂物、松动料及尘土,并清扫干净。
(3)缝中填料将已拌制好的填封混合料填入裂缝中,再用扁钢进行捣实,如果裂缝较深可分层填补,填补处可略高于原路面。
(4)清理现场将缝外多余的填封混合料清除。
(5)开放交通。
裂缝填封的技术在我区的乡道西纵路Y433、陌朱路Y390K1+100¬―K5+000等处均有应用,养护效果良好。
3.1.2坑槽修补
(1)设置施工安全标志:在作业现场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设置齐全醒目的施工安全标志。
(2)施划轮廓线: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在路面上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轮廓线必须是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小适中。
(3)开槽:
沿轮廓线用铁镐人工刨挖,或用切割机沿轮廓线内侧1cm处顺线切直、开槽,开槽时,如基层损坏要深挖至槽底稳定部分(槽深最浅不小于20cm)。
(4)基层回填:开槽完毕后当天回填、夯实、养生。回填要层铺层夯,由外及内分层压实,压实一般三遍,注意边角压实度。
(5)油层摊铺:首先清除养生土,用切割机将油层边缘切齐,使边缘整齐,并将油层边缘及基层表面清扫干净,做到无尘土。然后刷边油、浇底油,要求整齐、抹油均匀。将沥青混合料均匀摊铺到槽内找平,新填补部分压实后应略高于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摊铺后碾压,碾压时仍按基层碾压方法进行,直到无轮迹印。
(6)现场清理:面层碾压完毕后,立即将现场清理干净,然后逆着交通流方向撤除施工作业区安全设施,恢复正常交通。
坑槽修补无论在塬区道路还是平原道路均应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养护施工,应用此法我区的县道罕固路X219、渭桥路X101已得到良好修补养护。
3.1.3沉陷的处治
l)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土基和基层己经密实稳定,不再继续下沉,可只修补面层。并根据路面的破损状况分别采取下列处治措施:
①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再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并压实平整;
②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己松动、脱落形成坑槽的,应按照坑槽的维修方法予以处治。
2)因土基或基层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路面沉陷,应处治好基层后再重做面层;
3.2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
沉陷病害多发生于路面排水设施不够完善的地方,如我区的县道官油路X316孝义段,由于道路沿线村民庄基地的不断升高,造成该路面排水不畅,对此我们应用此法进行了沉陷处置。
3.2.1裂级维修
l)对于宽度小于3~的轻微裂缝,可采用扩缝灌浆法:
(1)顺着裂缝扩宽成1.5~2 cm的沟槽,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确定,最大深度不得超过2/3板厚;
(2)用压缩空气清除缝隙中泥土杂物及混凝土碎屑,吹净灰尘后,填入粒径0.3一0.6cm的清洁石屑;
(3)根据选用的灌缝材料,准备好灌缝材料,灌入扩缝内;
(4)灌缝材料固化后,达到通车强度,即可开放交通。
2)对贯穿全厚的大于3mm小于巧mm的中等裂缝,可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
(l)在裂缝两侧切缝时,且距裂缝距离不小于15cm;
(2)凿除两横缝内混凝土的深度以7cm为宜;
(3)每间隔50cm打一对把钉孔,把钉孔的大小应略大于把钉直径2cm,并在两把钉孔之间打一对与把钉孔直径相一致的把钉槽;
(4)把钉宜采用甲16螺纹钢筋,使用前应予以除锈,把钉长度不小于20cm,弯钩长度为7cm;
(5)把钉孔必须填满砂浆,方可将把钉插入孔内安装;
(6)切割的缝内壁应凿毛,并清除松动的混凝土碎块及表面尘土、裸石;
(7)浇筑混凝土应及时振捣密实、抹平,并喷洒养护剂;
(8)修补块面板两侧,应加深缩缝,并灌注填缝料。
3.2.2沉陷处理
l)沉陷处理应设置排水设施:
路面和路肩应保持设计横坡;路面裂缝、接缝应进行密封;设置纵向积水管和横向出水管。
2)面板顶升基本要求:
(l)面板在顶升前,应用水准仪测量下沉板的下沉量,测站距下沉处应大于50m,并绘出纵断面,求出升起值;
(2)在混凝土面板上钻孔,孔深应略大于板厚2cm;
(3)板块顶升宜采用起重设备或千斤顶;
(4)灌注材料可采用水泥砂浆;
(5)灌注材料压入后,每灌一孔应用木楔堵塞,压浆全部完毕,应拔出木楔,宜用高强水泥砂浆堵孔;
(6)压浆材料的抗压强度达到6MPa时,方可开放交通。
3.2.3接缝养护与维修
(l)用凿除工具或清缝机清除接缝中的旧填缝料和杂物,并将缝内灰尘吹净;
(2)在胀缝修理时,应先将热沥青涂刷缝壁,再将接缝板压入缝内。接缝板接头及接缝板与传力杆之间的间隙,必须用沥青或其他填缝料填实抹平。
(3)用加热式填缝料修补时,必须将填缝料加热至灌入温度,滤去杂物,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填灌。在填缝的同时,宜用铁钩来回钩动,以增加与缝壁的粘结与填灌的饱满。在气温较低季节施工时,应先用喷灯将接缝预热。
3.2.4坑洞修补
l)对个别坑洞,应清除洞内杂物,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填充,达到平整密实。
2)对较多坑洞且连成一片的,采取水泥混凝土薄层修补方法进行修补。
(l)切割面积的图形边线,应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
(2)切割的深度,应在6cm以上,取出修复区内有缺陷的混凝土,并将切割面内的光滑面凿毛。
(3)清除槽内的混凝土碎屑。用水湿润或凿毛,
(4)混凝土拌和物填入槽内,振捣密实,并保持与原混凝土面板齐平,初凝前用压纹器压纹,压纹深度宜控制在3rnrn左右。
(5)喷洒养护剂养生。
3)对面积较大,深度在3cm以内,成片的坑洞,可用沥青混凝土进行修补。
(l)用风镐凿除一个处治区,其图形边线应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
(2)凿除深度以2一3cm为宜,并清除混凝土碎屑。
(3)铺筑沥青混凝土前,应将凿除的槽底面和槽壁洒粘层沥青,其用量为0.4一0.6kg/m,。
(4)沥青混凝土应碾压密实平整。
【关键词】 港口平面布置;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0 引 言
港口平面布置是港口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对港口功能和运营发挥重要作用。港口项目平面布置不仅要符合港口总体规划,同时也要合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利用岸线和水、陆域资源,满足港口运营安全的要求。设计者如何选取合理的平面布置对项目功能有重大影响。在港口规划建设实践中,根据规划方案的多角度评价结果,难以对港口布局作出相应的优化调整。本文运用技术评价分析方法进行港口平面布置形式优选,对同类港口项目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1 技术评价基本模型
1.1 评价模型的原则和方法
港口平面布置方案的评价涉及自然条件、交通运输、建设费用等宏观条件的影响。这些因素对评价方案的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量化程度也存在不同,因此,需要采用多层次的系统评价分析方法。评价方法的建立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简明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可对比性、结果稳定性。
层次分析法具有把难以量化的影响因素通过相互比较加以量化,有效、直观地确定各因素相对重要程度的特点。该方法在对方案的总体评价中缺乏具体、统一的指标量化,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只采用对指标权重的分析。
在港口平面布置的综合评价中,涉及大量的复杂现象和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且存在许多模糊现象和概念,因此,在综合评价时,通常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作定量化处理,评价不同平面布置形式的等级,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2 技术评价模型的建立
1.2.1 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1.2.1.1 自然岸线(A11)
海岸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在港址选择方面既要着眼于当前的工程项目,更应考虑长期效果。从目前国内外港口建设的经验教训来看,合理利用有限的海岸资源极为重要。综合利用岸线,布置紧凑,适当预留未来扩建用地,避免扩建时另择新址;针对回填或吹填形成的岸线,可以通过量化评判岸线利用率,即新创造岸线与失去自然岸线的比例、新创造的岸线与工程所需岸线的比例。
1.2.1.2 土地征用(A12)
港口建设除自身占用土地外,附属设施(包括生活设施)及铁路、公路往往也需占用大量土地,因此,港口建设更应注意节约用地,陆域布置应力求紧凑。同时,应着眼于荒滩、湖、洼地的利用,通过疏浚或陆上土源人工造陆。其量化值为:征用土地的可利用率、征用土地对环境影响范围。
1.2.1.3 港区面积(A13)
港区陆域布置通常按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分区集中布置。生产建筑物及辅助生产建筑物应布置在陆域前方的生产区内,功能相近的辅助生产建筑物应集中组合布置。此外,还需考虑相关港口设施的面积和港区相关建筑物及设备能够利用的空间。港区陆域的利用效率和合理性是重要的评判因素。
1.2.1.4 船舶操控(A21)
港口水域的合理布置有利于港口水上作业系统的有效运作。港口水域应满足船舶回旋、制动、港内航行、停泊作业的要求;港池应有良好的泊稳条件,以便船舶能安全、顺利地完成货物装卸作业;同时,也应减少大小船舶之间的干扰。船舶的制动距离以及在不同航道下的易控性是重要的评判因素。
1.2.1.5 运营效率(A22)
港口作为物流和供应链的主要环节,应具备能够提供快速、可靠、灵活的综合物流经营服务。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港口的服务水平,缩短船舶在港时间,从而提高港口竞争力。运营效率合理性的评判因素包括交通组织的灵活性、港口作业车辆通往港区大门和其他设施的易达性。
1.2.1.6 环境影响(A23)
调查规划港口的环境状况、建设和运营中产生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规划期内港口可能出现的生态变化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港口规划需考虑对相关区域、海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远影响,以及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当前利益与长期利益之间关系的影响。
1.2.2 评价指标权重
基于专家调查,参照交通港站相关因素权重,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见表1)。
2 工程案例分析
本文以北方某港为例,对港口平面布置技术评价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
2.1 平面布置概述
该经济合作区的主干道及与我国圈河口岸相通的铁路紧邻港区后方,港外集疏运条件较为便利,但现有道路通行条件和等级难以满足港区的规划需要。
规划新建码头包含1个10万吨级散货船泊位、1个5万吨级集装箱船泊位、2个4万吨级件杂船泊位,共占用岸线。
2.1.1 水域布置及环境影响
根据航道条件、水深条件及码头远期的通用性,结合港区总体规划布置及考虑水工结构的衔接,该工程新建码头采用顺岸式布置,码头前沿线布置在15 m等深线附近,与15 m等深线基本平行;港区东侧有半岛阻挡,湾内基本不受来自东和东北向涌浪的影响,湾口朝南,口门附近分列大礁岛、小礁岛为掩护,外海波浪经岛屿阻挡涌至湾内已大为减弱。影响港区的波浪主要来自东北偏北和西南向,航道顺常浪向布置可以保证船舶航行中的稳定性。
船舶舱底含油污水是码头运营后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该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港池,将会对该水域一定范围内的水生生物产生影响,并导致水体光透射率下降,降低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水域的初级生产力,伤害水生生物。
2.1.2 陆域布置及环境影响
新建码头计划征地23.4 hm2,采用陆域回填后,实际港区使用面积达88.9 hm2,后方陆域纵深590~750 m。港区生产作业区的布置靠近码头,从南至北依次为集装箱堆场、件杂货堆场、空箱堆场、粮食仓库、件杂货仓库、汽车堆场等,东侧布置散货堆场以及铁路装卸区;生产辅助区的布置位于多用途泊位堆场与疏港公路之间的区域,设施包括流动机械库、机修间、工具材料库、办公楼、变电所、锅炉房、浴室、泵房等,在铁路装卸区北侧的港外布置1座加油站。陆域布置力求紧凑合理。
港区设置4个进出港大门,东侧2条通道为散货作业车辆通道,其余2条为集装箱、其他货运车辆的进出口通道,充分保证港内交通通畅。
根据港区工程实际情况,应加强绿化,减轻散货装卸堆放粉尘、道路扬尘、装卸操作噪声对区域环境的污染影响。
2.2 评价步骤
2.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在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按照分级层次结构调整指标权重(见表2)。
2.2.2 评价等级论域确定
1CRTSⅢ型板概况
1.1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CRTSⅢ型无砟轨道板采用门型钢筋网同自密实混凝土结合,形成复合板轨道板结构,有效解决了因轨道CA砂浆不均匀收缩导致轨道线路不平顺的问题。
1.2CRTSⅢ型板充填层自密实混凝土灌注CRTSⅢ型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内含10mm砂砾,最大砂砾直径16mm,黏度大于CA砂浆。Ⅲ型轨道板是新研制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自密实混凝土及其灌注方法都不同于Ⅰ、Ⅱ型轨道板,Ⅲ型轨道板线路尚未铺设过,没有现成的灌注车。国家轨道实验室和试验线路使用的都是非标设备。
2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车的系统组成
2.1灌注车的基本功能要求CRTSⅢ型轨道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车的功能应包括:①自动走行(道岔区除外);②慢速搅拌(边灌注边搅拌);③底板自润湿;④砂浆搅拌温度保持在5℃~35℃。
2.2灌注车主要系统灌注车系统主要包括:混凝土搅拌系统、混凝土灌注系统、喷雾润湿和清洗系统、走行系统、定位系统、动力系统和辅助系统。混凝土搅拌系统主要由搅拌罐、搅拌电机、搅拌叶片等组成。经数次调研和用户建议采用立式搅拌比较合理,采用重力自流灌注方式,不需要外加混凝土泵加压,搅拌罐灌注口和轨道板灌注口之间高度应该保持200~500mm,以便保持足够的灌注压力;搅拌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搅入更多气泡,应该在5~40r/min左右,并根据物料的特性手动调整,以搅出的物料不携带大气泡为宜。混凝土灌注系统主要由阀门、管路、灌注口等组成。混凝土灌注车经过粗略定位后,采用人工调整对准灌注口,灌注管道采用防水帆布实现与灌注口的柔性连接。设有混凝土控制机械阀门及手动阀门。喷雾润湿和清洗系统主要由水箱、高压泵、管路、喷头等部分组成。水箱注水采用外部供水车通过水箱上的快速接头对接供水,水箱具有液位显示。喷雾润湿和清洗采用高压泵;喷雾润湿作业采用人工对准定位灌注口,并通过设定喷雾时间调整程度,润湿过程由程序自动完成。润湿过程中喷头不应有滴水现象,确保板顶的充分润湿且板底无积水。清洗作业采用人工、自动清洗或者二者混合方式;清洗后的污水应该能够收集,并集中排放。走行系统由车架、轮系和驱动总成组成。底盘高度应该高于800mm,以便于通过175mm超高最高点;车架应该具有足够强度,能够承受至少14t的全重,车架采用梁式或者箱式结构;悬挂包括走行导向装置,能固定安装轮系,固定驱动电机;轮系采用单轮的四轮组走行方式,轮子采用直径为800mm的聚氨酯包胶钢轮,提高通过能力;轮距在3100~3300mm范围内可调,便于通过最大规格轨道底板宽度,车体最大宽度限制在4000mm以内,以满足隧道建筑限界;驱动总成采用两个减速机,安装在前轮座上直接驱动前轮,车辆自走行速度5~24m/min。转向采用4个减速机驱动,经初步计算设定电机功率为1.1kW,转向极限角度为5°,导向采用超声波测距控制行走轮与轨道板底座之间的距离,在前后轮处各设有一个测距控制,轮组可以自动左右转动调整走行方向,导向轮距可调,适用于2900~3100mm内规格的轨道底板宽度。定位系统包括走行控制、视频监控和自动测距等组件,以便能够实现灌注管和轨道板灌注口及润湿喷头与灌注口、观察口的粗略定位。动力系统的发电机组提供全车动力,发电机组应该达到IP65标准。辅助系统包括照明和警示电铃等部分。此外还应设计相应的人机操作装置,以方便发电机组、搅拌灌注、喷水润湿等系统的作业操作。
3CRTSⅢ型板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车技术参数
3.1主要参数分析
3.1.1混凝土容积和质量混凝土灌注车每次灌注一块轨道板,灌注容积定为1.6m3。混凝土密度为2.3t/m3,混凝土质量为3.68t。考虑到混合主机的装载系数为0.8,初步设定混合主机的全容积为2m3。
3.1.2水容积和质量Ⅲ型板施工时的润湿要求应充分浇湿轨道板和底座上下表面,清洗需要把用完的灌注设备清洗干净,考虑富余量,水量初步定位为2m3,水的密度为1t/m3,水的质量为m水=2t。
3.1.3灌注车总质量灌注车承载的质量主要由混凝土和水组成,其他部分的质量还有搅拌系统约1t,动力及控制系统约1t、车辆6t,灌注车满载时的总质量按14t计。
3.2动力系统功率估算动力系统主要由发电机组组成,提供全车动力。
3.2.1走行功率分析满载时走行功率应该以启动走行所需的最大功率计算。1)走行功率分析轮周牵引力在启动的时候是一个静摩擦力,所以极限值就是最大静摩擦力,称为轮轨间黏着力的最大值,其极限值接近于轮轨间的静摩擦力,即一个动轴黏着力最大值为F黏max=1000Qμmax式中,F黏max为由轮轨间的黏着条件决定的一个动轴黏着力,N;μmax为轮轨间最大物理黏着系数(接近静摩擦系数);Q为动轴荷载,kN。关于尼龙—水泥路面的摩擦系数还没有正式的文献资料,而轮胎—路面滚动摩擦系数最大为0.3,由于设计采用高强度聚氨酯,其硬度远大于普通轮胎,则其动摩擦系数更小,可以取μmax=0.25;设每个轮子承载力为4t,Q=3.5×9.8×103N=34.3kN。F黏max=1000Qμmax=1000×34.3×0.25=8.575×103N,粗略估算,轮径D=800mm,F黏max=F驱,则所需扭距为M=F黏maxD/2=8.575×103×0.4=3.43×103N•m,保持速度V=25m/min,则单个驱动轮所需功率P单=F黏maxV,P单=8.575×25×103/60=3.57kW,取两轮为主动轮,P总驱动=4P=14.2kW,可得两个主动轮的情况下每个驱动率为7.1kW。2)转向电机功率分析4个行走轮,采用4个电机驱动,前后轮组各自用机械连杆确保同步,根据试验得1.1kW电机驱动转向时的电机电流为1.4A。则P总转向=4P=4.4kW。
3.2.2搅拌功率分析混凝土灌注车应容纳搅拌的混凝土量为2m3,密度为2.3t/m3,最大需要搅拌4.6t。把水泥搅拌车和水泥搅拌站相同重量混凝土的搅拌功率进行类比,并考虑灌注车慢速搅拌的工况,P搅拌=7.5kW功率可满足使用要求。
3.2.3总功率分析其他有功耗的系统还有喷雾润湿、清洗、控制等作业,由于清洗、喷雾润湿、走行和搅拌一般不会同时作业,而且这些系统的功率比较小,走行和搅拌功率有富余,所以4kW足够,故P总功率=P总驱动+P搅拌+P清洗+P润湿+P总转向=30kW。3.3限界、车辆尺寸、上料和卸料参数3.3.1限界混凝土灌注车应该满足高速铁路的限界要求,经过研究比较如果可以满足高速铁路隧道建筑限界,便可以满足高速铁路其他建筑限界要求,避免侵界。3.3.2上料和卸料在灌注施工作业中灌注车上料主要采用吊送、桥下向上泵送方式,对灌注车搅拌罐高度没有严格限制,极少情况下使用混凝土搅拌车直接在路基桥面上泵送料方式,因为泵送管口高度最大为1800mm。卸料也就是指混凝土灌注,由混凝土搅拌罐下部混凝土灌注装置来实现,利用混凝土自重的势能,实现自流密实,灌注口要高于轨道板200mm以上,1000mm以下。
3.3.3车辆尺寸经过初步三维布图,可以得知灌注车基本尺寸为7500(长)×4000(宽)×3400(高)mm。
4自密实混凝土灌注车技术方案
4.1主要部件选型1)驱动电机选型。根据计算参数,可以选择K系列的电机减速器总成,见表1。2)动力系统(发电机组)选型根据计算的总功率P总功率=30kW,可以选择康明斯柴油发电机,常用功率30kW。
4.2结构布局设计用户的需求、轨道参数和轨道作业要求决定车辆的整体布局,灌注车基于功能全面、自动作业并兼顾手工作业进行布局设计,一方面包括润湿、搅拌和灌注三大必要功能;另一方面包括监控、自动定位、自动走行和照明等辅助功能;突出自动化功能又兼顾手工操作功能设计,还应具备临线作业装置和功能。
4.2.1手工作业工况下的灌注车润湿、清洗、定位、灌注等作业采用人工辅助的方式。主要是人工对准,自动润湿,临线手工润湿,人工清洗;灌注对准也是人工对准,人工密封,加上自流灌注。
4.2.2自动作业工况下的灌注车灌注车通过超声波定位,自动控制行走中轮系的转向,完成初步定位;然后人工操作线控板,通过视频监控将灌注管口自动定位在轨道板孔,并自动探入轨道板孔规定深度进行润湿和灌注作业,见图1。
目前,在网络中部署容灾备份的基本做法是对与网络运行、业务开展以及管理维护等数据进行有效的备份,并制定相应的机制和配置冗余的网络资源,在节点发生故障时由其他节点通过快速的恢复所备份的数据,并根据这些数据快速的恢复故障节点所承担的业务,保证业务中断时间的最小性。在某种意义上说,对网络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备份是实施网络安全的前提。
1 数据备份技术研究
1.1 数据备份考虑的关键问题
对数据进行备份的两个关键问题是如何选择数据备份的范围和备份的类型,其中对于数据备份的范围选择主要涉及网络运行、业务开展以及维护管理的数据,主要包括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应用软件(包括业务应用软件和程序文件等)、数据文件(用户业务数据,用户使用业务的日志文件、用户使用业务产生的话单文件等)。对于数据备份类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备份方式和备份周期。
对于备份方式一般包括全量备份、增量备份和差量备份三种。
对于备份周期的选择与所备份的数据更新周期密切相关。
1.2 数据备份系统的组成
通常,完整的数据备份系统主要由备份介质、备份软件、备份网络以及备份管理几个部分组成,其中
备份介质一般由磁带、磁阵和光学介质三类;
目前,比较成熟的商用备份软件产品有EMC公司的NetWorker、Symantec公司的NetBackup和Backup Exec系列等。除了这些商用备份软件产品外,还有许多优秀的开源备份软件,如Amanda、Bacula、BackupPC、Restore、Burt等。一款优秀的备份软件需要具备加速备份、自动操作、灾难恢复等特殊功能,这些对于安全有效的数据备份是非常重要的。
备份网络可以是SAN,也可以是LAN/MAN/WAN,或SAN+LAN/MAN/WAN混合方式,它是数据传输的通道,数据备份的效率高低与备份网络有密切关系。另外,一个好的备份/恢复系统,除了配备有好的软硬件之外,更需要有良好的备份策略和管理规划来进行保证。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必须根据各种应用和业务的处理类型来分别制定具体的备份策略。但总体上来讲,一个好的备份策略,必须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2 数据备份系统方案设计
2.1 网络中灾备系统的建设思路
在网络中建设灾备系统保障网络运行和业务开展的安全,一般遵循以下思路:
其中,业务的关键度识别主要从数据的重要性和业务的关键性两个维度来考虑,其中对于数据的重要性主要从数据价值和管理因素两个方面来考虑,对于业务的关键性主要从影响范围、客户体验、关键数据采集以及管理因素几个方面来考虑。
在网络中,灾备系统的容灾备份主要以两项关键指标衡量,数据恢复时间点(RPO)和业务恢复时间(RTO),其中数据恢复时间点以数据为中心,重点考虑数据的恢复时间点与数据备份周期的关系,这决定了数据丢失量;业务恢复时间(RTO)以应用为出发点,重点需要考虑能够容忍的应用系统恢复时间段。
根据1992年Anaheim制定的国际标准SHARE 78的定义,容灾备份中心自动异地远程恢复任务被定义有七种层次,对于灾备系统建设层次的划分主要以数据备份方式为原则,因此如何考虑数据备份方式是确定灾备系统建设标准和方式的基础。
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方式有集中建设和分散建设两种方式,集中建设方式指多个系统共用一套备份系统用于各类数据的备份,多个系统各自建设自有的容灾节点,当某个节点发生故障时,系统的容灾节点由备份系统恢复相关数据,接管故障节点业务;分散建设方式指每套系统均独立建设自有的容灾节点和数据备份系统。
数据备份系统的建设方式与灾备系统建设层次密切相关,也根据系统重要程度,平衡风险损失和系统建设投资来确定采取不同的备份系统建设方式。
2.2 网络中灾备系统方案设计原则
1)系统设计要具备数据备份特性
如前节所述,完善的数据备份系统应具备安全稳定、全面兼容、高性能、与业务系统无关等特性,在进行数据备份系统方案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具备这些特性。
2)合理选择灾备层次和系统建设方式
在网络中建设灾备系统,要合理选择灾备层次和系统建设方式.如前节所述,容灾及数据备份系统建设标准和方式选择主要需要考虑系统重要程度,平衡风险损失和系统建设投资来确定,一般的来说对于业务不易中断和恢复时间容忍度相对高的系统,可选择Tier3或以下的方式建设数据备份系统,并可采用多系统共用建设集中数据备份系统、各自建设容灾节点的方式保证故障节点宕机重启后减少数据损失的方式,一般网络中如智能网、彩铃系统可采用此种方式;对于业务关键度高并且恢复时长容忍度低的系统可采用分散建设Tier3以上的数据备份方式,并且配置容灾节点实现应用级容灾,一般网络中HLR设备、计费等数据备份采用此种方式。
3)兼顾通用需求和特性需求
数据备份系统的设计除需具备上述特性外,根据各省网络实际情况和业务的需求不同,在进行数据备份系统设计时,还要对现网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结合现网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备份需求,一般情况来讲,数据备份系统还有以下要求的的功能,如:
自动化备份:用户只需制定备份策略及配置一些关键的系统参数,备份系统即可以根据用户定义的备份方式周期性地进行系统备份。
良好的灾难恢复:当系统遇到灾害或者故障时,需要对系统进行业务恢复,因此,要求集中备份系统可以根绝备份的数据做出快速完整的系统恢复。
支持重删功能: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行海量数据的备份,对磁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重删功能成为了诸多客户对集中备份系统的必备需求。
支持备份压缩:被备份数据采取适当的压缩方式存储可以有效的节约备份介质的空间。
提供简单有效的备份报告和恢复索引:客户需要集中备份系统能供提供完整的备份报告,内容包括原始备份计划、备份时间及时间记录等,并能够提供有效的恢复索引使维护人员可以方便地找出需要的备份数据。
2.3 网络中灾备系统方案设计中考虑的重点问题
网络中备份系统设计重点考虑的两个问题是备份系统的性能指标和备份网络的建构,其中备份系统的性能指标中磁盘阵列的容量和系统带宽是最关键的两个指标,在进行数据备份系统指标计算的时候主要是针对这两个指标进行计算。
对磁盘阵列的容量计算,需要确定备份对象的大小及备份类型和备份周期。假设备份对象的总容量为A,备份保存周期为D天,每B天进行一次全备,其余每天仅进行增量备份或差量备份,其备份数据量约为总容量的C%,那么所需要的磁盘阵列的容量大小可以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磁盘阵列总容量=A×[D/B+(D-D/B)×C%]
实际备份和恢复速度取决于网络中速度最慢的环节。根据对备份和恢复数据流的路径进行分析,可认识到备份和恢复主要依赖于以下一些元素:主机性能、数据所在的磁盘阵列的性能、备份网络性能、备份服务器的性能、磁带库的性能等。其中备份网络性能即系统带宽,一般情况下它决定了系统备份的速度,系统带宽的配置由所备份数据容量和备份窗口时间决定,一般的备份窗口时间为午夜-早8点间6-8个小时,系统带宽可以按照如下公式计算:
系统带宽=备份数据量/备份窗口时间
备份网络的架构取决于基于对现网情况的分析以及备份需求的分析,需要综合分析各种架构的优缺点,根据各自的业务网络特点来选取合适的架构及其他软硬件基础。目前主要的备份架构有如下几种:
Host-Based架构:该架构是最传统的一种数据备份架构,它是将磁带库直接与服务器相连,因此也能为该服务器做数据备份,而且该种备份方式往往需要手动操作的方式进行。
LAN-Base架构:该架构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备份架构。它是以一台服务器为备份服务器,对整个系统进行备份操作,磁带库则连接在某台服务器上,备份时数据是通过网络备份到存储介质上的。
LAN-Free架构:该架构不会影响业务系统的网络资源,而是选择另一条通道进行数据备份,从而提高用户的网络性能。它通常需要通过配备光纤通道适配器来将这些服务器连接到SAN上,并在服务器上配置相应的备份管理软件。该种架构提高了备份网络速度,但备份数据从一个存储设备到另一个存储设备依然需要通过应用服务器的控制,对LAN的备份压力主要在应用服务器上。。
Server-Free架构:基于LAN-Free架构进一步演化出了Server-Free架构,它可以使数据流无需流过服务器,只需要从应用服务器上获得当前文件系统或需要备份数据的信息,然后直接通过SAN直接从应用服务器的主存储设备将备份的数据读取,写入到存储设备上。从而去除对应用服务器的备份压力。
3 结束语
【关键词】科技进步;项目技术选择;企业技术战略
随着科技进步的加快,在前期项目技术方案选择时就必须考虑到科技进步的影响,以减少项目的科技风险,使项目的实施能够取得很好的效益。
1、项目技术方案选择的重要性
当今世纪已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科技进步使得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变化越来越快,而企业需要实施更多的项目以适应这一变化。在项目的确定过程中,项目技术方案的选择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项目技术方案选择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对企业和项目自身两个层面的重大影响上。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竟争力的核心。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是通过项目的实施而得到的,因此项目技术方案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竞争力。“项目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是企业进行技术选择时的一项重要且根本的决策,不仅要考虑该技术的市场发展前景还应考虑技术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位置。因为在产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技术机会以及企业的进入成本是不一样的,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市场进入成本和资源要素获得成本。
此外,项目技术方案选择对项目自身的成功与否也具有重大影响。项目的技术水平,决定了生产的效率、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附加值,而这又决定了项目产品的市场销售情况。
2、科技进步对项目技术选择的影响
2.1科技进步对项目技术方案选择的影响过程
科技进步环境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企业开发出新技术以降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也符合现阶段我国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其次当一个企业的总体技术水平高时,其产品的科技含量也高,相应地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产品在市场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知识经济时代的一大特点就是,技术变革(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技术的寿命越来越短。可以说,技术变革(更新)是科技进步的重要表现。技术变革已经成为当代竞争的主要驱动力,在产业结构变化和新兴产业创造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今的许多大企业(如:诺基亚、联想),都是从其成功利用技术变革中脱颖而出的。在所有改变竞争规则的因素中,技术变革是其中最显著的一种因素。
企业技术战略必须适应技术变革速度加快这一趋势,否则其将失去指导企业技术管理的作用。企业技术战略的目的是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进行与技术相关的重大决策。只有考虑到不断变化的技术变革,技术战略才能达到这一目的。
在科技进步条件下,企业如何对项目的技术方案作出选择呢?面对不断更新发展的技术,企业只能积极地应对,并作出适时地选择。而作出项目的技术选择又必须在企业技术战略的指导下完成,使其适应和落实企业的技术战略。
2.2企业技术战略的影响
技术战略具有如下两个主要特点:一、技术战略重点在于企业战略性的技术选择,也就是企业占有、开发、使用或放弃的技术种类。例如,对所选择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投资的R&D战略,以及技术在产品和价值链中的应用,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平台,都反映了企业的技术战略。二、技术战略的核心在于企业如何构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从基于资源的战略管理的观点来看,核心技术能力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关键。而企业技术战略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有效的技术资源的积累和培养,来构建和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
因此,在科技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仅考虑方案常规评价的项目技术选择模式,已不适合技术选择的要求,必须建立新的项目技术方案选择模式。
3、科技进步条件下的项目技术方案选择模式
通过上面的讨论可以得出,对项目技术方案的选择存在着三个层面上的影响因素。它们分别是宏观层面上的科技进步环境的影响、中观层面上的企业技术战略的要求和微观层面上的常规技术方案的评价。它们分别从不同层次上制约、影响着项目的技术方案选择。
科技进步环境的影响主要指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对项目的技术选择的影响,包括科技发展趋势、技术变更、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等因素。科技进步的影响对项目技术选择的影响是间接性的,前已说明了科技进步对项目技术方案选择的影响过程。
企业技术战略的要求是指企业根据内外部的环境、资源状况,确定企业的技术战略,以此来指导具体项目的技术选择。企业技术战略确定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是否考虑到宏观科技进步的要求,即要反映时代的特征、顺势而为。企业技术战略在项目技术方案选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确定项目技术方案时考虑的主要依据。
常规技术方案评价主要是对技术涉及的具体细节进行确定、分析和评价,包括项目的设计方案、生产工艺、设备选型、技术基础参数、规模和容量等,以进一步缩小选择范围并最终确定项目的最优方案。
4、企业技术战略指导下的项目技术方案选择
对技术战略的分类,由于分类的角度不同,也就存在多种分类方法。本文从企业在本行业技术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形象上,将技术战略分为:技术领先型战略、技术尾随型战略、技术模仿型战略三种类型。
实行技术领先型战略的企业在本行业的技术发展上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它们通过独立研究、协作开发等办法,力求采用最新技术,通过技术的领先而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
技术战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涵义就是企业战略性的技术选择。影响企业技术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企业自身的定位、财务因素、技术能力、组织结构、企业所处行业的技术类型、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等。这些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企业的内部环境因素与企业外部资源因素。在进行技术选择时,除了要考虑企业自身因素外,企业所处行业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因为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其适用的技术类型也各不相同。
因此,项目技术方案选择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本企业内部环境状况和企业所处的行业及技术类型。其次,作为技术领导者,还应研究和掌握本企业所在行业内在中远期是否有革命性的技术突破,突破点在何处?近期内本行业的技术将有哪些很重要的革新?国家将有何优惠的技术经济政策?对行业内的影响如何?根据其所在行业的特点、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对技术变革的合理预测,选择合适的技术类型,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
5、结论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面对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传统的项目技术选择模式选出的技术已经不能够反映科技进步形势。如何去适应这一变化并且成功地将科技进步落实到项目技术方案选择的过程之中,是很多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科技进步对项目技术选择的影响进行分析,得出了科技进步条件下项目技术方案选择的新模式,并且介绍了项目技术方案的具体选择过程,即企业技术战略的确定、企业技术战略下的项目技术方案选择和常规方案评价。当然企业在现实当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企业自身状况、行业特征等),具体分析、运用。
参考文献:
[1] 叶红雨、邱红,技术选择、技术替代与技术创新战略选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2):20--24
[2] 温桂兵,技术战略与企业竞争优势研究[D],天津大学管理学院,200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