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单位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在提倡人的全面发展的今天,把教育价值取向定位在升学上,定位在部分学生的身上,是很不合时宜的。为此,遵照《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2000年)》,《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学校总结经验,深化研究,借助学校的优质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希望探索出一条“生活化”的特色美术之路。在保持专业教育特色的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促进学生个性、艺术鉴赏能力等的全面发展,力求使“美”成为学生的精神动力和生活方式,进而对广大农村地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009年7月学校成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普通高色学校研究专项课题百所项目学校之一,现正有计划地实施课题。
(一) 术校本课程、地方美术资源开发
化、校本化是实现特色办学的最佳途径,建设美术特色学
,需要打破旧
(一)美术校本课程、地方美术资源开发
地域化、校本化是实现特色办学的最佳途径,建设美术特色学校,需要打破旧思想、旧观念,合理构建课程资源的结构和功能。
1、鄞江中学高一美术选修课菜单
课程
指导教师
意象水彩色粉画
张经伦 刘小青
风景速写
应豪
视觉设计与制作
陈芬维
电脑绘画
程建军
剪纸艺术
谢凡
陶艺
李冬勇 徐蔚
衣上绘画
陈少新
书法
张韩光
拼贴画
李明涛
木刻版画
孔春能
扎染
朱贤飞
五谷画
李伟光
刮画
金华祥
手工制作
周开芬
装置艺术
潘鸿术
简笔插画
吴頔
插花艺术
郑维丹
漫画—讽刺与幽默
陈金芬
2、校本教材编写
(1)校本美术欣赏课教材
(2)陶艺教材
(3)工艺教材(剪纸、视觉设计和制作、拼贴画、扎染)
(4)绘画教材(水彩、素描、衣上绘画、版画)
3、在各年级普通班中,开设了每周一节的欣赏课,在高一年级开设音乐必修课,在高二年级开设美术必修课。每学期举行全校性的书画创作比赛,如“迎国庆”书画比赛、“迎新年”书画比赛、以“校园文明”为主题的书画比赛、黑板报比赛等等。学校还开辟了“每周名画欣赏”专栏。
(二)校园文化建设
1、专业教学设施的完善。1996年,学校投资350万元新建了艺术馆,新艺术馆占地3660平方米,内设12间画室、二个展厅(教师作品展厅和学生作品展厅)、一间精品收藏室、二间高标准画廊和多个教师工作室等,一所400平米的市陶艺研究中心,各类美术教具一应俱全,2010年投资200万元改造艺术馆,内设精品画廊、专业学习室4间、社团活动室5间,拟建成艺术中心。
为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学校还专门配备了电教设施、设备和道具。此外,学校还在图书大楼内开辟了美术专用阅览室和作品展览厅。
2、特色活动项目的开展。包括由中国美协主编、鄞江中学主办的水彩方面的唯一的国家级刊物《中国水彩》落户学校,至今已出版了26期;2002年与宁波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第七届全国水彩画写生大赛,2004年组织了水彩艺委会成员象山采风活动,反响很大。在此带动下,宁波已成为中国水彩画的活动中心。2008年3月组织了《中国水彩年鉴》的编写工作,填补了中国百年水彩历史的空白,2010年10月承办由中国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第九届全国水彩、水粉画展,共征集到全国各地包括台港澳作品3000多件,初评、复评工作在学校举行。
3、积极的承办各类学术年会和研讨会,目前已经成为宁波市艺术研讨中心。建立专家网络,举行“美与生活”系列讲座,每学期举办一次,今年6月邀请清华大学王铁牛教授来校讲学,此前已有8位画家在学校举办个人画展,省内外的著名专家如周大风、何启陶、马亦钊、杜巽、钟式震、曹兴高、钟雷等先后来校作过专题讲座,并进行临场指导,讲座内容包括水彩画、素描、书法、国画传统艺术、色彩、速写、工艺设计、中外美术史、现代绘画史等,同时,融进了众多名人名作的介绍,尤其是一些杰出的艺术家所表现出的崇高精神和人格力量,给学生心灵以极大的震撼。通过上述这样丰富多样的教育,使学生懂得怎样去热爱美、理解美、追求美。
4、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发挥特长,展现自我。
5、校园环境的布置。通过营造美的环境,来教育、感染和影响全校学生。为了强化环境育人的功能,做好了“氛围”这篇文章。在主教学楼的草坪上、艺术馆的大厅内和馆前的广场上分别设置了鲁迅、陶行知、华罗庚、李四光、冼星海、邓稼先、钱学森、贝多芬、毕加索、罗丹、米开朗基罗等中外文学家、教育家、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塑像;在艺术馆旁建造了两个下沉式的有塑像和喷泉的艺术广场:教学楼大厅内开辟了艺术作品展览版面,让优秀的学生作品展览。设立精品画廊,收藏名家作品,让学生直面画家的真品,这既体现了特色学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又是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艺术追求的教学园地。
6、校园文化的生活化。发动全校学生拟写美的格言并张挂,精选30幅中外名画在张帖在校园 。把以鄞江古镇风貌为题材的彩绘的陶艺品作为三好学生奖品。全校师生阅读美的书籍,如李泽厚的《美的历程》为师生必读书。
(三)管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在目前已经设立的艺术教育处(作为与教务处、政教处和总务处同级的职能部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的行政管理、教学管理、艺术教育管理、岗位职责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以保证特色美术教育目标实现,促进学生的最优发展。
1.行政管理制度。艺术教育成为所有领导的共识。
2.教学管理制度。制定专业班的教学计划和普通班的必修,选修课教学计划。
3.美术馆馆长制度。负责作品的积累和收藏,留下保贵的文化财富。
4.艺术教育管理制度 。设立艺术教育处,全面负责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
5.科研管理制度。为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依托科研,加强合作。该校与杭师院建立合作关系,编写了《普通高中美术特色班教学大纲》,课题《普通高中美术教学的构建与实践》获省二等奖。
6.外联制度。选取美术教学成绩出色的鄞州区六所初中建立生源基地,学校美术教师每学期到相关的学校举办画展,指导学生,并邀请相关学校的教师来我校参加各项艺术活动。现正计划与中国美院建立更高层次的合作,使大学、中学在教学上紧密相连。
与意大利米兰LABA美术学院建立了合作关系。2010年组织我校的非专业类的学生的美术作品到澳大利亚中学展出,受到广泛的赞誉。
(四)专业教师成长计划
任何教育改革得不到教师的支持都不能成功,美术特色学校的建设更是如此。近年来学校对专业教师成长十分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据统计至今学校在教师进修方面已花费70余万,进修学校包括中央美院、中央美术研究所、上海油雕院和中国美院等。但是,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如果不加重视的话,必将对下一阶段的课题研究乃至学校的长远发展造成消极的影响。为此,我们积极开展新一轮的专业教师成长计划,以更好的促进教师队伍向更高、更优、更专的层次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
1.专业教师创作计划。无课教师在上课之余如无特殊情况下必须在个人创作室参加创作活动;每一学期有一张创作作品由学校保管,但所有权归作者,使用权归学校;举行教师作品双年展。2009年学校有两位教师的作品入选全国第八届美展,2010年三位教师入选第九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2.专业教师进修计划。优秀教师与学校签定相关协议,回报母校;进修结束后,参与进修的教师必须在一学年内举办一次有影响的画展;对参与进修的教师必须带一名徒弟,以促进专业教师专业水平的均衡发展。
3.美术教师作品双年展,引入作品淘汰机制,激励教师创作。
4.美术教师欣赏课说课比赛,提高美术选修课教学质量,保证每周一节美术和音乐欣赏课的高质、高效,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
5、其他学科教师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开展美在学科渗透的研究,如“新课程下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美育的课堂教学研究”,“美术特色高中的美育理念融入历史课堂的实践研究”“寓美育于数学教育教学中的认知与实践”“美育理念融入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美术特色背景下中国古典山水文学的美育实践研究”等。
(五)培养机制的创新
1.形成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特色美术教育”办学理念,要求教育评价遵循整体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在评价手段上,应在教育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评价手段,如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和系统性评价等等。
2.多轨培养体制
多轨培养体制,即多轨出发,转轨有利,多轨合一。普通班的学生可以转入美术班学习,美术班学生也可以转入普通班学习,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选择。
课前思考:
“体积和体积单位”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安排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表面积计算之后。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见的体积单位。物体的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如何帮助学生建构体积概念呢?在众多的教学设计及课例观摩中,教师往往是通过倒水、倒沙等实验,让学生直观感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并再次进行对比实验,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从而建立体积概念。但是,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为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倒水、倒沙等实验早已失去趣味性和探究性。
可见,以往对此课的教学设计,教师明显忽视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无益于学生自主建构概念。那么,在学习体积概念之前,学生已具备了哪些感性经验呢?课堂教学中,又如何以学生的原有经验为基础,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体积概念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对本课教学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
教学实践:
一、情境引入,理解体积概念
1.创设情境,唤醒经验。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体积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多数学生不知道,个别学生说是蓝鲸)
师:是的,是蓝鲸。你们想听听蓝鲸的自我介绍吗?
课件呈现蓝鲸的自述:我――蓝鲸,可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我的舌头上能站50个人,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小,婴儿可以爬过我的动脉。刚出生时,我比一头成年大象还重,而且生长迅速,每24小时增重90公斤。据说我的一位前辈不幸在南极遇难,当时她的体重是170吨,身长为33.58米,有3辆双层公共汽车一样长。我真想有杆秤能给称称体重,看看自己现在有多重,是否该减肥了。
师:听了蓝鲸的介绍,你觉得从哪里看出蓝鲸的体积很大?
生1:蓝鲸的舌头上能站50个人。
生2:蓝鲸的心脏和小汽车一样大小。
生3:婴儿可以爬过蓝鲸的动脉。
……
生4:老师,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动物是什么?
师:我上网查到体积最小的动物是指猴。
课件呈现世界上体积最小的动物——指猴:在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世界上最小的猴子——狨猴,又叫指猴。这种猴子长大后身高仅10~12厘米,重80~100克。新生猴只有蚕豆般大小,重13克。这种猴子喜欢捉虱子吃,且生性温顺,因此饲养它们便成为当地印第安人的嗜好。
师:从哪里看出指猴的体积很小?
生5:成年的指猴和我的手指差不多大。
生6:新生猴只有蚕豆般大小。
2.尝试概括,形成概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蓝鲸的体积很大,指猴的体积很小,那么你认为物体的体积是什么意思?
生7:体积就是指这个物体的大小。
生8:体积就是物体的占地面积以及占整个空间的大小。
生9:体积就是这个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谁能举例说说?如这个粉笔盒的体积。
生10:粉笔盒的体积就是这个盒子外面的大小。
生11:不是的,这个盒子外面的大小是粉笔盒的表面积。
师:那你认为什么是粉笔盒的体积呢?
生12(边说边用手比划):粉笔盒的体积应该是它的外面和里面所有的大小。
生13:粉笔盒的体积就是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
师:是的,粉笔盒的体积就是粉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那么,物体都有体积吗?比如,水、空气有体积吗?
生14:水有体积。如一瓶矿泉水有500毫升,500毫升就是这瓶矿泉水的体积。
生14:空气也有体积。拿一个瘪的气球,往里吹气,气球鼓起来,鼓起来的就是空气的体积。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5:我们在科学课里已经学过了。
师:是的。不管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二、类比迁移,认识体积单位
1.尝试描述体积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物体的体积,那么,这个粉笔盒的体积到底有多大呢?
生16(边说边把两个拳头合在一起):像我的两个拳头这么大。
生17:就像两本新华字典合在一起那么大。
师:到底有多大呢?你能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吗?(学生都陷入了沉思)
2.回忆并类比迁移。
师(课件呈现一条线段):同学们,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描述物体的长度的?
生18:用尺子量,就能知道这条线段的长度了。
师:是的,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生19:厘米,分米,米,千米。
师(课件呈现一个长方形):图形的面积,还记得我们是怎样度量的吗?
生20:用1平方厘米或者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也可以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用“长乘宽”计算出面积。
师:看来,不管是长度还是面积,我们都是借助标准单位,并通过度量来进行描述的。(课件呈现一个粉笔盒)应该选用什么样的体积单位去度量这个粉笔盒的体积呢?
生21:应该选用小正方体去度量比较合适。
3.认识体积单位。
(1)认识1立方厘米。
师:常见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生22: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师:你认为1立方厘米是怎样的正方体?
生23:因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所以我猜想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让学生找出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并举出生活中1立方厘米的例子)
(2)认识1立方分米、1立方米。
师:你认为1立方分米、1立方米是怎样的正方体?
生24: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生25: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
(让学生估计粉笔盒的体积,并举出生活中1立方分米的例子)
……
三、解决问题,深化概念理解
1.数一数:根据小正方体的个数,看图(略)说出图形的体积。
2.摆一摆:用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各种形状的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的体积。
3.做一做:测量长方体橡皮的体积。
(1)估一估:估计橡皮的体积。
(2)说一说:怎样测橡皮的体积?
(3)测一测: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学具摆成橡皮的形状。(同桌合作)
(4)议一议:怎样才能准确测出橡皮的体积?
四、总结归纳,升华概念认识(略)
……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先以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让学生不断反思、交流、辨析,初步形成对体积意义的理解,然后以长度、面积单位为逻辑起点,引导学生通过类比迁移认识体积单位,并进行实际测量活动,逐步深化学生对体积三维概念的理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利用原有经验,引发自主建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如何准确把握学生学习体积概念的起点呢?显然,学习该内容的逻辑起点是长度、面积概念及面积计算。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体积”对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抽象的新概念,因为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那么,学生形成体积概念的过程不仅要有大量丰富的材料作为感性认识的支撑,而且要有体积概念形成过程的活动作为概念认识的实践支撑。但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并不是严格的定义,只是一种解释,对学生理解“体积”其实没有多大帮助,因为“空间”比“体积”本身更难懂。所以,很多的实验操作只是停留在直观比较物体大小的经验层面,并没有提升学生对物体体积的认知层次,对学生理解体积的三维概念并无多大帮助。根据上述分析,体积概念教学采取“实验操作——直观感受空间——再次实验——理解空间有大小”的教学路径,只是关注了学科的逻辑起点,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现实起点。
体积作为度量概念,其本质是“体”的大小,是需要借助体积单位进行度量和计算的。本课教学,从体积最大的蓝鲸和体积最小的指猴入手,不仅唤醒了学生关于体积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通过具体描述两种动物体积的大小,让学生充分感受列数字、打比方等描述体积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尝试概括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如“粉笔盒的体积指什么”等。学生通过反思、交流、辨析,在区分表面积与体积的基础上,明确体积指的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最后,通过“水有体积吗”“空气有体积吗”等问题,再次激活学生的原有经验,丰富了学生对体积意义的理解。
2.追寻知识原点,促进有效迁移。
基于原有经验的自我反思,使学生对体积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那么,如何精确地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呢?由此自然引出体积单位的教学。体积单位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度量经验,如利用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借助面积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等。显然,度量体积就需要用体积单位。可见,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以及相关的度量经验是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逻辑起点。
在体积单位的引入环节,以“这个粉笔盒的体积到底有多大呢”“你能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吗”等问题为任务驱动,通过对度量长度、面积经验的回顾,使学生感受到体积的大小可以用更小的“体”测量得到。通过类比迁移学习,学生不仅自主创造出以正方体为度量体积的标准,形成体积单位,而且加深了对度量本质的理解,即以一个公认的标准量和待测的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这是“活动单导学”的主线,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内容。二是“活动单”,这是呈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要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三是“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活动单导学”的若干实施要义。我们以学习小组之间的学习竞赛这样一个“大活动”串联课堂上各个环节中的“小活动”,并且强调把学习内容设计成一些带有操作性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以区别于一般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现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中《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类的水解》新授课的教学为例,对这一教学模式加以说明。
一、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
按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以及江苏省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物理·化学·生物)》,我们将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的内容拆分为两节课——《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类的水解》、《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本文讨论的是其中的第1节课。
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等,我们将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认识盐类水解的实质。(2)掌握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解的原理。(3)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过去提的“教学目标”往往被异化为“教的目标”,甚至是“教的任务”;而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我们直接提出“学习目标”,充分体现“为学而教”的教学理念。
笔者任教的班级共有学生40名,学生的化学学习基础差异较大。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全班分为8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由小组成员民主推选组长1名,组长对内(小组)负责协调组内的学习活动,对外(班级)负责安排展示、交流、汇报等活动。
二、活动设计与教学过程
课前,教师将本节课的“活动单”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
【引入新课】
教师演示“明矾净水”实验,引出本节课主题——盐类的水解。然后,请学生齐声朗读本节课的3个学习目标,引领学生带着目标开展课堂活动。
【活动1】 实验探究盐溶液的酸碱性及其规律
1.测定表1中所列盐溶液的酸碱性,并根据形成盐的酸和碱的强弱将表1中所列的盐进行分类。
2.分析上述实验结果,归纳盐溶液的酸碱性与盐的类型之间的关系,完成表2。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强调实验操作规范,提醒组内合理分工,最终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然后,教师请4个学习小组(抢答)展示实验结论,另外4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接着,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展示、评价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打分(以10分为满分)并把分数公布在黑板上。
【活动2】 理论探究盐类水解的本质及其规律
1.阅读教材第55~56页,填写表3。
2.用自己的语言归纳盐类水解的本质与规律。
活动2“理论探究”是在活动1“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认识盐类水解的本质以及总结盐类水解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探究,第1个“子活动”中,我们将教材第55页的表格进行了改造,主要是增设了表3中的第4、5、6三行,也就是搭建了“盐电离出的离子”、“水电离出的离子”、“结合成弱酸或弱碱的离子”三个“脚手架”,让学生在自主阅读教材第55~56页内容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活动,逐步掌握盐类水解的实质。第2个“子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从“水解条件”、“显性规律”、“水解本质”三个方面总结。学生自主完成后,小组讨论。然后,教师安排活动一中“评价”的4个学习小组展示,除了要求书面展示学习成果,还要求派1名代表到讲台上脱稿讲解;另外4个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如有不同意见,可以指出并面向全班说明理由。接着,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展示、评价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打分(以20分为满分)并把分数公布在黑板上。
【活动3】 学会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1.阅读材料: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律。
(1)多数盐类的水解程度很小,存在水解平衡,故方程式中一般用“”,一般不写“”或“”。若水解生成H2CO3、NH3·H2O等,一般也不写成分解形式。
(2)多元弱酸根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但以第一步水解为主。
(3)多元弱碱阳离子的水解,常常看作是一步进行的。
(4)难溶盐一般不考虑水解。
2.根据上述规律,请写出下列盐发生水解的离子方程式:(1)KF。(2)AlCl3。(3)Na2S。(4)Na2CO3。(5)Fe2(SO4)3。(6)NaHCO3。
活动3是本节课的又一个重点,要求学生在前两个活动的基础上完成6种盐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学生自主完成后,小组互评。然后,教师请8个学习小组依次展示学习成果,并按序号“推磨”评价。接着,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6种盐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总结并强调注意事项;再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展示、评价情况,进行打分(以20分为满分)并把分数公布在黑板上。
【活动4】 练习反馈
1.下列溶液能使酚酞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A.K2CO3B.NaHSO4
C.Na2SD.FeCl3
2.下列物质溶于水,由于水解而使溶液呈酸性的是()
A.P2O5B.NaHSO4
C.CuCl2D.NaF
3.25℃时,pH=11的NaOH溶液和NaCN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小的比较正确的是()
A.相等
B.前者比后者大11倍
C.后者是前者的1011倍
D.后者是前者的108倍
4.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OH-)=。
5.(1)将a mL 0.1 mol/L的CH3COOH溶液与b mL 0.1 mol/L的NaOH溶液混合。
①若酸碱恰好发生中和反应,则ab。(填“>”、“<”或“=”)
②若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ab。(填“>”、“<”或“=”)
(2)将a mL pH=1的CH3COOH溶液与b mL pH=13的NaOH溶液混合后,恰好发生中和反应。则混合后溶液呈性,ab。(填“>”、“<”或“=”)
通过练习进行反馈是师生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问题,从而调整教学内容或方式,组织后续教学,减少教学障碍,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本节课我们设计的“反馈练习”共5题,满分为40分。其中,第1、2两题的设置目的为巩固新知,每题赋5分。第3、4两题的设置目的是在复习新知的基础上适度提升、综合,每题赋10分。第5题的设置目的为联系新知,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此题赋10分。5道题目限时10分钟完成。学生完成后,教师公布参考答案,学生自行批阅、计分。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答题中的错误,在全班回答正确的学生中“招标”小老师,面向全班讲评;并根据讲解情况,给小老师所在学习小组加分。接着,教师总结、提升“课堂反馈”情况。
【活动5】 自我完善
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自主整理学习成果、心得体会并画出本节课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请学习小组内的其他学生评价、完善思维导图。然后,教师请8个学习小组依次展示并讲解思维导图。接着,教师对各个学习小组的展示、讲解情况,进行点评、总结、打分(以10分为满分)并把分数公布在黑板上。
最后,教师总结各组得分,评选出4个本节课的优秀学习小组,对其余学习小组提出改进建议和希望。
三、教学体会
(一)限时讲授
学生学习最大的问题是依赖,教师教学最大的“悲哀”是包办。新课程实施至今,对一些课堂而言仅仅是“雨过地皮湿”,教师只管“教”不管“学”的“垄断”现象依然存在。正是由于教师的包办,滋生了学生的依赖现象,滋长了学生的依赖心理。作为教师,我们经常觉得“课堂教学模式不能改,改了学生就更没有能力学了”,“我辛辛苦苦地讲他们都没有弄懂,让学生自己学一定更糟糕”。其实,学生是容易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关键是我们教师能不能“革自己的命”。由于采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践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约为10分钟,其余均为学生活动的时间。
(二)小组合作
只有在充分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才能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小组合作是为了达到更高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内,分工、合作,发挥“兵教兵”的优势。学习小组间,竞争、分享,起着“兵练兵”的作用。而且,学生之间没有任何的心理“栅栏”,合作起来更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由于学生理解了小组合作只是学习的一个过程,最终还是要回到自主学习,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极大提高。只要学生真的学起来了,只要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发生了,教师就根本不用担心学习的效果。因此,组织好小组合作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有效开展的一个重要保证。
(三)充分展示
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的展示是非常有限的。“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成果在教学中的作用,将它们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资源的作用,我们反对一问一答式的浅表展示,提倡书面展示加上口头讲解:不仅展示是什么,还要说出为什么;不仅展示思维结果,更要暴露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让其他学生评价展示内容,不仅要求评价正确与否,还要求说明理由以及有没有更好的想法,以此来拓宽展示的空间。事实表明,这种展示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思维容量,超出教师预期的好点子、好方法,甚至好经验屡屡出现,学生的成就感因此油然而生。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再局限于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的达成变得自然而然,综合效益远远胜出传统课堂。
参考文献:
[1] 丁非.“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的课堂筹划与设计[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9
关键词:大学教学改革:利益生态;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3)11-0072-06
大学教学改革是一种教学制度上的变迁或创新,这种变迁或创新表面上是规范诸如教师、学生及教学领导等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实际上则是对他们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权力和利益分配的制度化。大学教学改革之所以经常遭遇阻力,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利益相关者在教学改革过程中并不都能够受益或同等程度地受益。正因为如此,那些受到损失或受益较少的人便容易产生抵制改革的动机,从而形成改革的阻力并进而影响改革成效。所以,提升大学教学改革的成效,务必寻求构建和完善大学教育教学资源的合理分配格局,促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均衡。目前,研究界对我国大学教学改革领域所关涉的权力及利益问题尚缺乏应有的关注,即使个别研究偶有涉及,还多停留于现象的感性描述、工作性的政策建议等层面,缺乏必要的调查分析,因而难以全面、科学地揭示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利益生态,从而阻碍人们对大学教学改革进行准确判断。为此,我们尝试进行综合调查,旨在获取第一手资料。以揭示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利益生态现状,为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进一步科学研究和合理应对打下必要基础。
一、研究设计
对大学教学改革利益生态现状的揭示与分析,因涉及很多无法用制度和数据表达的方面,不宜进行文本解读或采用各种指标去获取利益分配的实际分割点,教学改革一线的大学人对他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认识与评价,可大致反映这方面的客观状况。
1.研究架构
在审视有关利益结构和大学治理结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大学教学改革利益生态的研究框架(见图1)。该研究框架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那些影响及反映大学教学改革利益相关者之利益关系的主要方面——权力与利益的分配、利益表达、利益冲突、利益满足度及利益交互关系等,从而为大学教学改革的利益生态揭示提供支撑。之所以要调查上述方面主要基于以下考虑:权力与利益是紧密关联、共生共存的。一方面,利益乃权力的内在追求和根本动力,利益对权力的运行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权力可以保障、“创造”利益。有人甚至直陈,“权力结构是一种利益体现与分配机制”,其“核心是一种利益结构,即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均衡。”利益冲突意味着冲突双方利益关系缺欠和谐。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突显与否侧面映射出相关各方利益生态的优劣情况。良好的利益表达状况,有益于利益整合的推进与完善进而有利于利益生态的优化。反之,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主张若不能表达通畅、充分博弈,则难以促成多元、稳定、健康的大学教学改革利益生态。从这个意义上说,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状况是其利益生态的重要制约因素和晴雨表。此外,“大学不仅是一个独立运行的生态主体,还是一个多重利益主体的集合生态主体。”大学教学改革诸多利益相关者的交互作用与影响是大学教学改革利益生态的外在反映与重要表征,而各利益相关者利益满足情况亦折射出相关各方利益互动的结果,也是评判其利益生态的一个重要指标。
2.调查对象与方法
笔者把各级教学领导(如分管教学的校、院领导及教务处处长、科长等)和专任教师列为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采用分层(类型)随机抽样的方式并利用一些会议通讯录从我国本科院校中抽取。调查问卷于2012年底发放并填写完成,一共发放问卷386份,实际回收问卷342份,回收率为88.6%,其中有效问卷317份,有效率为92.7%。虽然样本数量不算大,但来自80余所不同类别、不同区位的大学的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程度的广泛性(见表1、表2)。
为最大限度避免代答情况,近75%的问卷通过网络逐个寄发和回收。其余问卷则在江苏大学、渤海大学和陕西师大等校进行实地调查,当场收发。问卷皆为无记名形式填写。回收后的问卷经过填答情况检查后,运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除了问卷调查以外,笔者还就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互动关系及问卷中的一些问题对大学人进行深度访谈,以使调查信息更加全面、准确。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关于利益相关者的权力与利益分配
在教改活动的诸多权力当中,决策、组织(启动)和评价等方面的权力是比较显要的。调查表明(见表3),分别约有40.7%和34.1%的人认为“政府部门”、“教学领导”最具教改的组织权,另分别约有14.7%和7.6%的人认为是“专任教师”和“专家学者”。此外,大学人分别约有41.3%和26.8%的人认为“政府部门”、“教学领导”最具教改的决策权。而认为“政府部门”、“教学领导”最具教改评价权的大学人亦占多数,两项合计占了近63%。这些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表明,大学人普遍认为,“政府部门”、“教学领导”最具教改的组织权、决策权和评价权,而“学生”和“用人单位”在这几方面的权力可谓微乎其微。
为了准确了解利益相关者的权益状况,我们设置了“对利益相关者拥有的权力与利益大小的看法”题项。经调查和统计后,获得了相关均值得分(见表4),并将权力及利益均值都分为三档:3分以下为小、3分-3.5分为中、3.5分5分为大,由此勾勒出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利益矩阵(见图2)。可以看出,政府部门与教学领导可谓权力大获利也大,而作为教学改革最大主体的专任教师和学生,他们在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权力与获利都不大,这种状况无疑不利于他们形成主体意识与积极的行为倾向。超过54%的大学人对当下我国大学教学改革的权力与利益分配现状表示不满意(见表5)。
2.关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作为教学改革实施主体的专任教师与作为教学改革设计主体的教学领导,由于他们寻求教学改革利益的原动力和价值取向不尽相同,所以这两类主体发生利益冲突可谓在所难免。调查发现,有26.5%的人认为专任教师与教学领导之间的利益冲突“非常突显”,38.5%的人认为“比较突显”,而认为“不够突显”和“很不突显”的合计仅占14.8%(见表6)。进一步访谈得知,不少人认为院系层面的教学领导与专任教师的利益冲突较大,且主要集中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管理改革等问题上。比如:虽然教学改革往往需要赋予教师更多的教学自,但在实践中,教学改革通常沿着缩小教师自主性空间和削弱教师专业特性的方向发展,导致专任教师与教学领导的对立,相互指责对方不能理解自己的问题。调查还表明,除大学教学领导与学生之间的利益冲突人们不认为突显外,专任教师与学生、大学(教学领导)与政府部门(官员)、大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皆属突显。不过,大学人对大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利益冲突意见相对分散,没有显著性差异。
3.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表达
调查显示,认为专任教师在本校教学改革中的利益表达“很不通畅”和“不够通畅”的大学人合计占43.9%左右;认为专家学者的利益表达“很不通畅”和“不够通畅”的大学人合计占33%左右,关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这两项意见合计分别约为65.2%和63.9%。而认为政府部门的利益表达“比较通畅”和“非常通畅”的大学人合计则占了84.3%:认为教学领导的利益表达“比较通畅”和“非常通畅”的大学人合计占了71.4%(见表7)。可以说,政府部门和教学领导的利益表达状况良好,专家学者和专任教师次之。而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利益表达状况令人担忧。其实,真正意义上的教学改革其目的与归宿都是指向学生的。教学改革过程中若忽略学生的利益诉求,势必容易造成教改偏离其终极鹄的,亦难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具价值的帮助与指导。此外,在学术资本主义“正以极具象征性的方式冲击着高等教育的各个领域”、“越来越多的大学在组织上向创业型大学转型,公司文化、企业精神相继在象牙塔里拥有了发言权”,用人单位在教学改革的作用与利益诉求亦有理由受到重视。
鉴于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受重视程度可侧面反映其利益表达状况。我们设置了“所在学校在教改中最重视谁的意见”题项。调查发现,认为最重视“政府部门”意见和“教学领导”意见的大学人占多数(两项合计约占五分之三),认为最重视“专任教师”意见和“专家学者”意见的大学人分别约占1/6和1/7左右,而认为最重视“学生”意见和“用人单位”意见的大学人合计不到1/10(见表8)。
4.关于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满足度
调查表明,政府部门及教学领导的利益满足度高,用人单位与专任教师的利益满足度低,这与他们在利益表达方面的状况基本一致。从数据看,学生的利益满足度不如预想的糟糕,认为“比较高”与“非常高”的大学人合计占37%左右,认为“一般”的占1/3左右(见表9)。这或许与大学人倾向于认为教学改革的旨趣乃保障学生的发展利益有关。
三、基于对利益相关者交互作用的访谈与分析
现实中,大学教学改革的利益群体皆处于一定的互动关系网络中。除内部成员之间存有一定的竞争与合作外,群体之间还发生着复杂的交互作用与影响。
学生对于专任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前者是后者实施教学改革的目的对象、依靠力量,学生的表现是专任教师教学改革效能感产生的重要基础。学生为政府部门和大学决策者提供决策的依据(民意基础)和评价的维度。但后者往往难以关注到学生的愿望和需求。作为用人单位潜在人力资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学生为其储备着未来创新力量。此外,学生自身亦为专家学者提供研究对象和素材。
专任教师的业绩为教学领导、政府主管部门提供教学改革的效能感,并受其影响和控制。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专任教师主要是为其培养劳动力。当然,专任教师还为专家学者提供研究信息和提出改革诉求,对于专家学者倡导的某些教学改革也可能予以抗拒。
教学领导对学生的发展和专任教师具有检查、指导、评价和监督的权力。对于用人单位,教学领导为其传递教学改革信息,但又难以主动积极地采纳其改革建议。而对于上级主管部门,大学教学领导则往往会积极向其反馈学校相关信息并听从其指令、意见。此外,他们在提供专家学者相关信息的同时,亦向其提出改革诉求。有些教学领导还兼具专家角色,成为改革实践中最有话语权和权威影响的利益群体。
政府主管部门不仅拥有生均经费的分配权和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的决定权,还拥有强大的人事控制权,因而能全面影响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大事务。此外,政府主管部门通过颁布相关政策确保学生的学习权益,从宏观层面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成长;借助政策、课题资助等方式左右着专任教师、教学领导参与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投入程度,对大学人具有任免、检查、评价和监督等方面的绝对权力。当然,其与用人单位一般没有利益关联。政府部门有时比较倚重专家学者,通过提供研究经费与课题、赋予评估权等方式,以发挥专家学者的智囊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似乎渐趋密切。作为多数学生的雇主。用人单位虽然一直在呼吁大学设置的课程要适应市场和社会,但这种努力目前看来并不理想。作为松散联合体的用人单位更多地扮演着“局外人”角色,其发出的声音极少能左右相关决策者,往往只能通过校庆、校友会等渠道,对大学教学改革产生偶发性影响。对于学生。用人单位往往通过明确雇人导向来引导其发展。用人单位对其他利益群体则很少发生直接关系,更多的是提供一种市场信息而已。
在我国教育管理体制下工作的专家学者和教育行政体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权力和利益联系,不少专家学者本身就是教学领导或政府主管部门的官员。无论是政府主管部门还是大学,都需要专家学者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支撑。而这些专家学者在对政策进行阐释、辩解及研究过程中,亦获得了一定的经费和话语权。出于研究、指导甚或某种利益需要,他们往往会跟政府部门、大学教学领导保持联系,但跟师生、用人单位的联系则极为有限。
据上述访谈勾勒出大学教学改革的利益结构示意图(见图3)。如图所示,教学领导与政府部门及专任教师都有着较强的利益关联,专家学者及学生与其他群体的利益互动一般,而用人单位与其他群体的利益互动则较为缺乏或微弱。
四、结论与建议
1.结论
综合上述信息,笔者认为:专任教师和教学领导应该成为大学教学改革的确定型利益相关者和大学教学改革首要关注和密切联系的对象。在大学教学改革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中,政府部门与专家学者都同时具有合理性和影响力,学生只具合理性和紧迫性,而用人单位仅具合理性,是大学教学改革的潜在型利益相关者。这几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形象化言之:如果把掌握着诸多资源的教学领导、政府主管部门比作“一家之长”,那么,专任教师及学生便似如其未成年的“孩子”。一方面,“孩子”不便对“家长”的是非曲直说三道四,其成长还有赖于“家长”的关爱与支持;另一方面,这个“家长”有着“望子成龙”情结且实然从“孩子”的成长中获得某些快乐与实惠。而专家学者、用人单位则更像是“家长”雇来的“家庭医生”。面对其“医嘱”和“诊治”,“家长”与“孩子”都可能时而比较配合,时而不以为然。当然,倘若众人都能积极履行好各自职责而又不至于影响他人享有其应有的权益,那么,这个“家庭”的健康和福祉才可得到保障。
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认真、规范地开展中学高级教师的评聘工作,现对年中学高级教师评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评聘工作的文件
市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具体的评聘工作中,应按照《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市中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组织办法(试行)〉的通知》(人[]127号)、《市人事局关于印发〈市普教系统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设置的意见〉的通知》(人[]128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聘工作的通知》(教委人[]77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学高级教师评聘工作的若干补充意见》(教委人[]73号)的文件规定执行。
二、评聘工作的要求
1、区教育局制定《区教育局关于做好年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评聘工作实施意见》,各校要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市教育委员会和市人事局的文件,领会《实施意见》的有关要求和工作内容。
2、各校的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要根据国家《中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小学教师职务试行条例》和有关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文件精神做好对本校申报中学高级教师任职资格人员的申报材料的审核及对申报对象师德修养、工作业绩和教育教学能力的考核评价。根据学校的发展情况、岗位情况以及应聘人员情况,提出本校中学高级教师职务拟聘人员名单。学校纪律监督小组监督、检查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工作的规范性,发现有违反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违反评聘程序的,有权要求及时纠正并严格按照有关原则、程序执行。
三、评聘工作的程序
(一)申报程序
1、符合基本任职条件的教师向本人所在学校的聘任委员会提出申请,填写《市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一式三份)。
2、申报人提交申报材料:身份证、岗位聘书、学历证书、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教师职务培训结业证书、外语考试合格成绩、职称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各种获奖证书(以上证书均为复印件)以及反映本人教育教学情况、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有关材料,附上论文鉴定意见。
3、申报材料应在学校聘任委员会指定场所公开展示至少5个工作日。
4、学校教师职务聘任委员会根据申报者的申报材料,结合平时的考核情况,对所有申报人的师德修养与工作业绩、教育教学能力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以无记名评分形式提出评价意见,然后对申报人的材料按评价分值排序,并写出书面审核意见,由聘任委员会主任签名并加盖学校公章,由学校将所有申报材料交区教育人才服务中心。
(二)评审程序
1、区人事局、教育局成立市中学高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组建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历史七门学科评议组,上报市人事局、市教育委员会审批,其余十四门学科由市教育评估院组建。
2、区教育人才服务中心初核学校提供的申报材料。
3、市高评委学科评议组专家审阅市教育评估院组织的同行专家论文鉴定意见和随堂听课鉴定意见。
4、市教育评估院组织专家对申报人进行专业答辩或面试(笔试);
5、市高评委学科评议组专家对申报人的师德修养与工作业绩、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议。
6、市高评委执行委员会在讨论后以无记名投票形式作出审定意见。
7、市高评委执行委员会将审定通过名单送市人事局上网公示,上网公示结束,将评审结果通知学校。
8、市人事局向公示无异议人员统一颁发市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任职资格的计算日期为年12月31日。
(三)聘任程序
1、区教育局根据《关于市普教系统教师职务结构比例和岗位设置的规定》设置各单位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数。
2、学校职务聘任委员会按照教师职务结构比例设置教师岗位数,本着全面衡量,择优聘任的原则,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和评审结果,提出拟聘具有中学高级教师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名单。
3、学校将拟聘人选报送区教育局组织人事科审核。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要真正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要认真理解“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理念的内涵。高等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还应追求学术自由。教育部《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也明确要求,学校必须建立教育评价体系,使学生积极参与教育评价活动;必须确定相应机构系统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以获得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为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学校和学生关系的和谐发展首先依赖于高校与学生之间能否在思想和观念上实现和谐与包容,这是双方建立和谐关系的前提与基础。学校只有建立多种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才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效果以及各种诉求,从而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2积极探索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问题和诉求,学校建立了一系列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渠道。
2.1教务在线教务处运用教务管理系统平台进行教学管理工作,学生可以利用平台在线留言,提出在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要求,系统管理员会及时报告教务处,对有建设性的问题做到及时整改和反馈。
2.2教学信息员从各班抽选品学兼优、积极参与社会工作、网络技能高的学生1~2名作为教学信息员,每学期召开会议,将学生反映的问题予以通报和反馈。教学信息员就是教学质量监控部门的“内线”,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保障学生的隐私。
2.3辅导员制度建立较为完善的辅导员队伍,学生有关教学的问题由辅导员向所在院系反映;有关生活的问题,由辅导员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有关心理健康的问题,由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心进行帮扶和治疗。
2.4校长信箱和党委信箱学校在校园网设立了校长信箱和党委信箱,学生可以直接反映对教学、生活、科研、管理等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意见,由校长或书记批示后,再由校办或党办协调相关部门予以解决,并在3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2.5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校重视学生参与教育教学、学生管理以及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学生代表参加教学工作委员会,参与讨论培养方案、课程计划及教学改革方案等。
2.6学生网上评教根据制订的评教实施方案,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网上评教,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由质量监控部门进行整理分析,并及时反馈给各教学单位。
2.7学生座谈会教务处每学期初和期末进行教学检查,召开学生座谈会,收集学生对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检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在各教学单位的执行情况,并及时反馈给学生。
2.8学生社团与勤工助学学生参加相关社团,对食堂、公寓管理进行监督;参与奖学金评定、评优、综合测评、特困生补助评定等管理工作;设学生勤工助学岗位,参与学校教室及图书馆管理等;作为教务助理参与教学管理工作。
3建立学校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渠道的现状与思考
(1)学生对“教务在线”利用率达到100%;通过“在线留言”反映有关教学活动的意见和建议教务处均及时答复。“教务在线”已成为学生反馈教学信息的常用渠道。但学生反映的问题种类繁杂,在今后工作中应提高服务水平,将学生反映的问题分门别类,以便协调与解决。
(2)学校制订了教学信息员管理办法,学生可通过教学信息员反馈教学信息。对于学生反映个别高职称临床教师教学不认真的情况,由教学督导委员会专家约谈,增强其教学责任感和荣誉感,并对临床教师加大奖励力度,激励临床教师积极参与教学。
(3)辅导员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最直接的管理者,学生在学习、生活、情感上遇到问题时,辅导员均提供帮助与支持,这成为学校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基本渠道。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交流越融洽,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越好。辅导员应着重了解性格上有孤僻、自卑、自闭等倾向以及身体残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听他们的诉求和心声,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沟通中除了要充分利用语言艺术,还要辅以一定的非语言沟通交流技巧,促进辅导员工作顺利开展,帮助学生更好发展。
(4)截至目前,党委信箱和校长信箱已处理各类学生、教师意见和建议近200条,今后力争将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解决处理,使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更加和谐。
(5)教学工作委员会将学生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予以讨论和审议。目前,学校有6名学生代表参加教学工作委员会。今后应对学生代表的选择制订相应的标准,建议定期轮换学生代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表达心声,促进学校各项工作更加民主化。
(6)学生网上评教覆盖校部和附属医院,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理解和支持,学生参评率在98%以上,保证了足够的数据量。对评教分数较低的教师,与教学督导听课结果相对照,对确需提高的教师择期开展诊断性听课。在今后评教中,应使用网评和纸质问卷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对教师的评价更加客观、公正。
(7)学校每学年末开展教学检查,其中重要的环节就是学生座谈。近3年,年均收集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近200条,反馈率达到100%。对于反映突出、较为集中的问题,提交教学工作委员会讨论审议。
(8)学校设立大学生资助中心,专门负责学生援助工作。制订了相应办法,设立教务助理、科研助理、学工助理、图书馆助理等大学生勤工助学岗位200余个,近3年发放勤工助学岗位薪酬100余万元,年均1700余人次参加勤工助学,帮助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今后,应对勤工助学人员的选用制订更加科学的标准,保证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
4结语
[关键词]教学改革;管理工具;抽象继承
[中图分类号]G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6-0164-05
1 教学改革中使用管理工具的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业对所需人才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为适应这种新形式、新变化优化学生就业,很多职业学校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课程改革。而且其中的很多院校都将课程改革作为学校重要的教学项目加以进行,有些学校还专门设立了项目管理小组用以监督课程改革的完成,并且用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显然,对于任何一个项目来说,项目管理工具是不可或缺的。项目管理工具可以对整个项目进行控制、监督、预测、协调、优化。对于教育项目来说也是如此。
实践表明,在教学项目当中应用项目管理工具,是行之有效的。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改革,尤其在质量监控方面,能够对项目的质量进行有效的审核。因此,一些管理工具无疑会对我们的教学改革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教学改革质量监控中使用这些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2 管理工具介绍
2.1 管理工具选用方法
笔者认为评价一个课程改革项目质量的高低,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课程改革的需求方面。课程改革能否满足校方的需求,如教学效果是否提高、课程内容是否符合社会及学校要求等;改革是否满足学生要求,比如授课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基础能力、学生是否接受授课方式、学习环境如何等;改革是否符合用人单位需要,毕业生的工作技能、心理状态、社会意识能否达到用人单位标准,这点在职业学校当中尤为明显。如果课程改革的内容不符合以上几方面的需求,那么这个改革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风险,课程的质量也就很难保证。
二是教学效果方面。笔者认为教学效果不能只通过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判断。相比考试成绩,学生在用人单位的实习结果更加重要。它可以直接反映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所表现出的能力。通过用人单位对学生实习工作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一览无余。职业学校的学生实习活动越丰富,课程效果也就更容易被体现出来。
项目管理质量监控工具数量繁多,而且其中的很多操作较为复杂。这无疑对参与教学改革的教师提出了不小的要求。笔者认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对很多项目管理工具进行“抽象的继承”。也就是说选择现实有效的管理工具并且化繁为简,能够使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之外,较为便捷地使用管理工具保证教学改革的完成质量。这些管理工具应当是使用方便和简单有效的。下面笔者将简单介绍几种监控项目质量的管理工具。
2.2 项目管理工具简介
由于篇幅问题,现在只对管理工具进行简要介绍。至于管理工具的具体使用方法,将在本文的第二部分作具体的介绍和讲解。
(1)CVT分析。CVT指客户需求表(Customer Voice Table)。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市场调查(如问卷或座谈)了解客户的意见,再将这些意见汇总并整理出客户需求,最后把整理好的客户需求汇总在一个表内。这个表格就叫做客户需求表。在使用这种分析方法时,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一些改动:制定具体措施满足CVT表格中客户的需求,并在CVT表中将这些措施汇集整理为项目任务。
(2)统计过程控制。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项目质量监控方法。我们可以将一定阶段的项目成果组成一个样本,并观察这个样本的情况,检验其质量高低和稳定程度,从而监控这一阶段的项目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需要制定一种能够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样本质量,比如学生成绩或产品的不合格率等。
以上是对几种质量检测工具的介绍,下面将结合案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用以说明几种工具在教学改革质量监控中的具体作用。
3 管理工具在教学项目质量监控中的具体应用
3.1 CVT分析
表1是一张没有填写内容的简单CVT图表,它有助于读者直观理解这种分析方法。根据表1可以看出,CVT图表分为左右两部分,我们先来看左边的部分。左起1~3列分别显示客户现在的状况、客户通过项目所要完成的任务和客户目前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信息我们可以通过调查得到。通过汇总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推断和总结出客户的一些需求,这正是开展项目的原因。企业需要做出一系列具体行为来实现改革,满足客户的需求。我们可以将这些行为汇总在右起2~5列中。最后,我们汇总整理右起2~5列中的各种行为将其汇集成项目的具体工作任务,并且填写在右起第1列中。到这一步为止,客户的各种需求和企业要做的各项任务就清楚地反映在“客户需求”和“项目任务”列中了。如果两者之间没有出现不匹配或者逻辑混乱的情况,那么项目的具体任务就可以确定下来了。
A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该校对银行实训课程进行了改革。在改革初期的调研活动中,该校对教师、学生和用人合作单位进行了CVT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座谈调查的效果明显好于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学校调查学生意见时常用的调查方法,这种方法时间短而且易于统计结果,但是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学生数量庞大,固定的问题显得过于死板以至于学生经常产生理解偏差,除量化问题外,也难于反映学生的具体感受和建议。相对于学生,学校经常采用座谈会的方式对用人单位进行调查。和问卷调查相比,座谈会时间较长,而且过程难于控制。但是它的优点也很突出:学校和用人单位在交谈中都清楚地表达了各自的意见并且清楚地理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上这种调查方式所造成的结果也是简单明了的:校方不了解学生的意见但清楚地了解了用人单位的意见。这也正是很多学生对校方授课不满意的原因之一。基于以上结果,A校重新组织了专门针对学生的座谈调研,双方由教师和随机抽选的学生代表组成。这次的调研结果明显好于问卷调查。整理3方意见如下:
学校方:学生的实习经历少;学校的银行课程理论部分太多。
用人单位方(一些商业银行):学生的交流能力较弱;超过一定的工作时间之后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且出错率明显上升。
学生:银行工作强度大;急于就业;希望自己的业务操作技能不断提高。
(由于本文的主旨在于论述管理工具的使用而不是汇报改革成果,出于便于理解管理工具的需要,以上的意见只是全部意见的简化汇总版。)
一项成功的课程改革,可以使学生提高就业技能,帮助学生找到更好的工作。同样也可以帮助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和内涵价值,这无疑有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同时用人单位也能引进了更多的高质量毕业生,这当然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所以笔者认为在这个课程改革项目当中,以上3方都可以作为项目的客户,他们都可以从项目中获得收益。鉴于此,笔者将以上3方的调查意见全部归纳入CVT表格左边的几列当中。整理如表2所示。
接下来可以根据CVT表格中的各点意见推导出客户的需求,推导的逻辑关系可以用箭线表示。如:“学生实习经历少 希望加强实训”即表示由“学生实习经历少”推导出需求“希望加强实训”。具体内容如表3所示。
如表3所示,有些需求是由两个或更多意见推导的。其中左起1~3列中的内容以及标题都是为了推导出明确的客户需求,可以根据项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毕竟格式为内容服务,只要推导的逻辑关系正确,其他都可以做灵活处理(为方便显示,故对一些表格做了移动)。
接下来我们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制定一些措施,并且这些措施需要满足客户的全部要求。和表3相同,我们仍然用箭线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全新的网络系统 制作模拟银行业务的操作软件 希望加强实训”表示由“制作模拟银行业务的操作软件”满足“希望加强实训”的需求,由“全新的网络系统”满足“制作模拟银行业务的操作软件”的需求。具体内容如表4所示。既然具体的改革措施已经明确了,我们就可以将这些措施汇总,总结出项目的具体任务。具体过程如下:
根据“计算机”和“其他银行窗口业务操作设备”,我们可以总结出任务:购买教学设备。
根据“制作模拟银行业务的操作软件”,可以总结出任务:开发金融模拟操作软件。
根据“全新的网络系统”,可以总结出任务:设置教学局域网及相关硬件。
根据“类似银行服务窗口的教学环境”,可以总结出任务:按照银行营业厅样式改造银行课程实训室或建立实训室。
根据“业务操作训练比重加大”,可以总结出任务:编写新的教学大纲和相关教材。
根据“加强和商业银行的交流与联系”和“尝试定向培养”,可以总结出任务:联系相关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并尝试签订学生就业方面的合同。
接下来我们将各项目任务记录在CVT表中,如表5所示。
这样一个CVT表格就完成了。我们既了解了客户的具体需求,又制定了能够满足全部需求的项目任务。通过我们的直观检验,没有发现两者之间存在逻辑矛盾,因此这些项目任务就可确定下来了。现在能够知道,项目的每一个任务都紧扣课程改革的目的,这在项目的具体设置上保证了项目内容的完备,为保证项目质量打下了基础。
当然,只对项目的设置进行质量控制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应当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把握项目质量。在这个问题上,统计过程控制是一种很好的项目质量监控方法。下面就来举例说明。
3.2 统计过程控制
为了保证论述的连贯性,我们仍然用上一个案例进行分析。在A校银行课程改革进行一个学期之后,我对其在某银行实习的16名学生的实习成绩进行了调查,现在拿出一部分样本进行分析。这个样本是A校某金融课程班的学生在某商业银行(实习营业点共计5个)前台的实习成绩,实时间是6月23日―7月16日。每一个成绩是该商业银行对在该行实习的A校全体学生打出的平均成绩,这个成绩也作为A校学生的实习记录并影响当年A校学生在该商业银行的就业情况。
如前所述,我认为实习成绩能够直接反映出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检验课程改革质量的重点考核目标。如果成绩良好,就证明这项改革到目前为止是成功的。如果成绩不理想或者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就要及时找出原因并且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力求改善项目质量。接下来我们具体分析一下A校的情况。其样本的具体信息如表6所示。
据该商业银行人员介绍,60分以下为不合格成绩,60~69分为实习合格成绩,70~79分为良好成绩,80分及80分以上为优秀成绩。当年所有学校的总平均成绩大致为63~68分。根据计算,A校的学生平均成绩为67.6分。据上述标准,A校学生的实训成绩尚属良好。这个结果说明A银行课程改革质量尚佳。根据统计过程控制的原理,我们不能只看平均成绩的高低,还要具体观察样本成绩的变化程度。统计过程控制是监控生产的中央管理工具之一,其内容较为复杂。相比工业生产,参与课程改革项目的学生样本数目有限且考核方式相对简单,所以笔者认为没有必要照搬统计过程控制的所有考核方法,只采用平均成绩分析就可以了。这里如果使用方差及其他分析,则略显烦琐。
根据样本数据,现绘制成绩显示图如右图所示。
根据右图所显示的,第1天成绩较低,但连续4天都保持增长,并且在第4天超过平均值。第5~6天有明显下滑。之后一段时间基本稳定,在平均值上下波动。最后5天进步较为明显,全部超越平均值并且在最后4天连续保持实习以来的最高成绩。按分值变化,可以将实习期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1~6天,磨合阶段。在这一时期成绩不稳定,开始4天分值上升表示学生在工作中上手很快,应当是平时在课程中加强专业训练的结果。但后2天有明显退步,据调查是因为周末休息,另外经过几天的进步,学生之间弥漫着骄傲情绪,导致周末之后工作发挥不稳定。在课程改革当中还应当注意加强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
第二阶段:第7~13天,适应阶段。在这一期间内成绩相对稳定。没有大的进步也没有大的退步,成绩在平均值上下波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期的周末没有发生成绩滑坡。学生已经做到了保持心态平衡。当然其中也有教师批评监督的效果。
第三阶段:第14~18天,进步阶段。这一阶段进步较为稳定,虽然没有一直保持在70分及70分以上,但是整体已经全面超越平均分。总平均分是该商业银行考核A校的标准,因此这个阶段对于平均分的确定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整体来看,整个成绩曲线呈上升态势。虽然课程改革中还有需要注意的几点,但是整体来说教学成绩效果是成功的(具体项目的管理效率及其他方面不在本文论述之列,故不予分析)。
4 结 论
根据以上各点所述,在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中,使用一些管理工具用以监控改革质量,是有明显的积极作用的。管理工具的使用效果并不由工具本身的理论所决定,而是由现实的实践检验结果决定的。在工作中运用何种管理工具以及如何运用,都要考察实际运用效果。因此对于A校的案例来说,CVT分析和统计过程控制两种工具是通过实践检测的,具有积极效果的管理工具。但其是否适应某一具体的工作单位,还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使用管理工具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其进行改造,要使它们适应我们的工作需要。例如统计过程控制,其在监督工业产品时,如果将其轻易简化,有可能扭曲检测结果并且使工业生产遭受严重的打击。但是如果不加改动地将其运用于成绩统计,除了加大工作量浪费精力和时间之外,我们实在看不出它还能产生什么别的效果。
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建立起了严谨的、科学的并符合校情的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体系及运行机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专业建设评估体系、课程建设评估体系、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及质量评估体系、实验室评估体系、生产实习评估体系、课程设计评估体系、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与运行机制等。建立、健全了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和教学工作相关规范性管理文件。针对地方院校主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当前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不强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建立,采用了线性权重法将三级指标(二级指标)转化为一级指标,权重的选取主要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到,同时充分考虑到每项指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学生的实际。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全员性”,体系涉及到相关领导、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二是“全过程”,体系涉及到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的全过程;三是“全方位”,体系以与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有关的各部门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教学质量;四是“针对性”,体系指标的设置充分考虑了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和学生的实际;五是保证和提高重要教学建设、主要教学环节质量贯穿始终。
开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估
评估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对过程进行检查,进行学风和教风检查,掌握各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进度和工作情况;第二阶段:深入毕业答辩现场,跟踪答辩过程;第三阶段:各教学单位组织专业进行自评,同时,学校聘请校内外同行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审阅;第四阶段:专家组进行复评(逐个专业进行实地考察),总结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整改建议,反馈交换意见,评出等级,结果向全校公布。通过毕业设计评估,规范了毕业设计工作管理,保证和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学校每年都聘请校内外专家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检评审,结果表明:我校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结合实际程度高,学生专业知识扎实、运用知识能力强,设计(论文)质量好。近几年,学生结合毕业设计(论文)公开200余篇,部分毕业设计(论文)对厂矿企业起到较大作用。学校定期开展实验室评估、生产实习评估和课程设计评估。实验室评估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组深入实验室随机听课;第二阶段:各教学单位组织实验室自评;第三阶段:专家组实地考察实验室,得出评估结论,反馈交换意见。生产实习评估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专家组深入生产实习现场进行实地抽查,掌握实习的真实情况;第二阶段:专家组逐个单位考察,评出专业等级,反馈交换意见。课程设计评估专家组深入到单位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是教学文件、指导教师、课程设计选题、课程设计质量四个方面。通过开展实验室、生产实习、课程设计评估,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电子设计制作、铸造工艺设计、航模等竞赛中屡获佳奖。毕业生以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公认,几年来,我校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黑龙江省高校前列。
一、行政许可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序号364。
二、行政许可条件
1、经国家宗教事务局批准开办,学制3年以上并已正式开办4年以上;
2、有负责聘用外籍专业人员的专门管理机构或者专职、兼职人员;
3、有健全的聘用外籍专业人员的规章制度;
4、能够为外籍专业人员提供基本的工作条件,并具备相应的外事接待能力和安全保卫能力;
5、有对外籍专业人员教学评估和鉴定制度。
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1、聘用外籍专业人员资格申请表;
2、宗教院校简介;
3、具备许可条件的证明、说明或文本;
4、拟聘请渠道情况说明。
四、行政许可程序
1、全国性宗教团体举办的宗教院校,由该宗教团体向国家宗教事务局提出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举办的宗教院校,由该宗教团体向院校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
2、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的申请材料后,会同同级人民政府外国专家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家宗教事务局。
3、国家宗教事务局会同国家外国专家局进行审查,作出许可决定。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
1、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外国专家归口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2、国家宗教事务局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自受理全国性宗教团体的申请或者收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审核意见和材料之日起3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第二项宗教院校聘用外籍专业人员审批
一、行政许可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序号365。
二、行政许可条件
1、拟聘的外籍专业人员能够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规章,尊重中国各宗教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2、拟聘的外籍专业人员一般应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或者具有相当的学力,在拟聘任的专业学科领域有较高造诣;
3、拟聘从事语言教学的外籍专业人员,应受过语言教学的专门训练并具有一定的语言教学经验;
4、外籍专业人员授课的课时比例不超过院校总课时的30%。
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宗教院校的《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单位资格认可证书》复印件;
3、拟聘请外籍专业人员的计划(包括聘用人数、拟教授课程、课时安排和在华工作期限等内容);
4、宗教院校课程设置及其任课教师情况;
5、拟聘的外籍专业人员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学历证明、所服务的机构及派遣单位、经派遣单位审核的简历、派遣单位出具的无不良记录的证明。其中,拟聘担任语言教学的外籍专业人员,还应提供受过语言教学专门训练和从事过语言教学的证明。
四、行政许可程序
1、全国性宗教团体举办的宗教院校,由该宗教团体向国家宗教事务局提出申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举办的宗教院校,由该宗教团体向院校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
2、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收到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的申请材料后,提出审核意见,报国家宗教事务局。
3、国家宗教事务局作出许可决定。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
1、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
2、国家宗教事务局自受理全国性宗教团体的申请或者收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审核意见和材料之曰起3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第三项我国五种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以外的外国宗教组织
与我国政府部门或宗教界等交往审批
一、行政许可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序号367。
二、行政许可条件
1、外国宗教组织在所在国(地区)有合法地位并无不良记录;
2、外国宗教组织尊重中国各宗教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拟在中国境内的交往话动不违反中国的法律;
3、外国宗教组织对华友好。
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1、中方单位的申请书,包括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人数等;
2、中方单位及主要参加人员的基本情况;
3、外国宗教组织及其主要成员的基本情况。
四、行政许可程序
1、中方单位向国家宗教事务局提出申请。
2、国家宗教事务局作出许可决定。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
国家宗教事务局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第四项外国人携带用于宗教文化学术交流(超出自用数量)的宗教用品入境审批
一、行政许可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序号368。
二、行政许可条件
1、所携带的宗教用品不含有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中国各宗教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构成危害的内容;
2、所携带的宗教用品接收单位是我国宗教团体或宗教活动场所;
3、经有关全国性宗教团体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同意。
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1、接收单位的申请书;
2、所携带的宗教用品的目录、样品、数量及用途说明;
3、全国性宗教团体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同意的书面证明。
四、行政许可程序
经全国性宗教团体同意的,报国家宗教事务局作出许可决定;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同意的,报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作出许可决定。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
国家宗教事务局或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六、附则
自用数量的范围指每种1至3个基本单位(本、册、盒等)。
第五项邀请以非宗教身份入境的外国人讲经讲道审批
一、行政许可依据
《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序号369。
二、行政许可条件
1、被邀请人遵守中国的法律,尊重中国各宗教坚持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
2、被邀请人为宗教教职人员;
3、拟讲经、讲道的场所是经依法登记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下简称寺观教堂);
4、邀请方是全国性宗教团体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
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1、邀请单位的申请书;
2、被邀请人的有关背景情况、宗教教职身份及入境身份说明;
3、被邀请人拟讲经、讲道的寺观教堂的情况;
4、被邀请人拟讲经、讲道的寺观教堂民主管理组织同意的书面材料。
四、行政许可程序
全国性宗教团体提出邀请的,报国家宗教事务局作出许可决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提出邀请的,报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作出许可决定。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
国家宗教事务局或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第六项大型宗教活动审批
一、行政许可依据
《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二条。
二、行政许可条件
1、拟举办的大型宗教活动内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宗教仪轨和宗教传统习惯;
2、拟举办的大型宗教活动不会对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和社会公共秩序造成严重影响;
3、确有举办大型宗教活动的需要,并具备组织大型宗教活动的能力和必要的条件;
4、拟举办大型宗教活动的场所建筑、设施、场地符合安全要求;
5、拟举办的大型宗教活动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安全责任明确、措施有效:
6、拟举办大型宗教活动的宗教团体或者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以下简称寺观教堂)三年内举办的大型活动没有不良安全信息记录;
7、按国家有关规定应当经政府有关部门事先批准的,应当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
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1、申请书,内容包括活动的目的、内容、地点(路线)、起止时间、责任单位及责任人,参加活动的人数、参加活动的人员所在地域构成等情况;
2、安全工作方案,包括安全工作组织系统、安全工作人员数量和岗位职责,场所建筑、设施的消防安全措施,车辆停放、疏导措施,现场秩序维护、人员疏导措施,突发事件或意外事故应急措施等;
3、符合宗教仪轨和宗教传统习惯的说明;
4、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上述行政许可条件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的说明和承诺书;
5、有关部门对拟用于大型宗教活动的场所建筑、设施的安全鉴定文件;
6、上述行政许可条件第七项规定的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文件;
7、其他材料(拟使用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场所的,应当提交场所提供方同意使用的证明,场所提供方有行政主管部门的,应当提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四、行政许可程序
1、举办活动的宗教团体、寺观教堂在拟举行活动日的30日前向活动举办地的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
2、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受理申请后,应当听取活动举办地设区的市级、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意见,作出许可决定。
邀请境外宗教组织或个人参加的,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
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第七项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审批
一、行政许可依据
《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五条。
二、行政许可条件
1、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研究同意;
2、拟改建或者新建的建筑物符合该宗教的建筑规制,与该场所的环境相协调;
3、符合国家有关规划、文物、建设、消防、环保等方面的规定;
4、施工期间能够基本保证信教群众开展宗教活动;
5、有必要的建设资金。
三、申请材料
1、申请书,内容包括拟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的项目说明及理由等;
2、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研究同意的书面材料;
3、拟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的设计草图、位置图、效果图及可行性报告;
4、规划、文物、建设、消防、环保等部门的审核意见;
5、有权改建或者新建建筑物的相关证明;
6、保证宗教活动正常开展的情况说明;
7、建设资金证明。
四、行政许可程序
1、拟改建或者新建的建筑物不影响宗教活动场所现有布局和功能的,由宗教活动场所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作出许可决定;
2、拟改建或者新建的建筑物改变宗教活动场所现有布局和功能的,由宗教活动场所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审核意见后,属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的,经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作出决定:属其他固定宗教活动处所的,报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作出许可决定。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
1、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或者提出审核意见。
2、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自收到县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审核意见和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或者提出审核意见。
3、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自收到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的审核意见和材料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第八项在宗教活动场所内设立商业服务网点审批
一、行政许可依据
《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五条。
二、行政许可条件
1、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研究同意:
2、不影响信教群众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3、拟设立商业服务网点的经营内容不违背该宗教的禁忌;
4、拟设立的商业服务网点与该场所的环境相协调;
5、符合国家有关文物、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1、申请书,内容包括拟设立商业网点的经营范围等;
2、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研究同意的书面材料;
3、拟设立商业网点的位置示意图。
四、行政许可程序
宗教活动场所向其登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登记管理部门作出许可决定。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
登记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许可决定。
第九项在宗教活动场所内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审批
一、行政许可依据
《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五条。
二、行政许可条件
1、拟举办的陈列展览、拟拍摄的电影电视片已经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批准;
2、展览和拍摄内容不违背我国宗教法规、政策和该宗教的仪轨;
3、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研究同意;
4、不影响信教群众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
5、不违反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1、申请书,内容包括拟在宗教活动场所举办陈列展览、拍摄电影电视片的理由及展览、拍摄内容等;
2、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研究同意的书面材料;
3、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四、行政许可程序
申请方向宗教活动场所登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登记管理部门作出许可决定。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
登记管理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目内,作出许可决定。
第十项宗教团体、寺观教堂编印宗教内部资料性出版物或者其他宗教印刷品审批
一、行政许可依据
《宗教事务条例》第七条、第二十一条,《印刷业管理条例》第十八条、第三十条。
二、行政许可条件
1、编印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信教群众的宗教生活或者宗教教学、宗教研究的需要:
2、符合《宗教事务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管理办法》等的有关规定;
3、主要编写人员具有较高的宗教学识;
4、有全国性宗教团体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出具的审核意见。
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1、申请书,内容包括编印目的、内容提要、字数、印刷数量、发送范围等:
2、拟印制的书稿或者拟印制的样品;
3、编写人员情况说明;
4、全国性宗教团体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出具的审核意见书。
四、行政许可程序
编印单位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审批后,到省级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办理准印证。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
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日受理申请之日起20日内,提出审批意见。
第十一项在宗教活动场所外建造大型露天宗教造像审批
一、行政许可依据
《宗教事务条例》第二十四条。
二、行政许可条件
1、该宗教在当地有悠久的传播历史,信教群众众多;
2、当地信教群众有强烈要求,并征得当地居民的同意;
3、拟建造的造像符合该宗教教义教规的要求;
4、有必要的建设资金,其来源为宗教团体或者宗教活动场所自筹,政府、企业以及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为建造大型露天宗教造像投资;
5、保证所得收益用于符合该宗教团体或该宗教活动场所宗旨的活动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
6、符合有关建设规划要求;
7、布局合理。
三、行政许可申请材料
1、申请书;
2、该宗教在拟建造像所在的设区的市级行政区域内历史情况说明;
3、拟建造像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信教群众情况说明;
4、征求拟建造像所在的乡、镇(街道)范围内居民意见的情况说明;
5、符合当地建设规划的证明;
6、资金预算及资金来源情况说明;
7、初步设计方案及可行性研究报告;
8、该宗教的全国性宗教团体出具的关于造像符合教义教规要求的意见书;
9、保证所得收益用于符合该宗教团体或者该宗教活动场所宗旨的活动以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的承诺书。
四、行政许可程序
1、拟修建大型宗教造像的宗教团体或者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将申请材料报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宗教团体向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提出申请。
2、省级人民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应当征求拟建造像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及县级人民政府的意见,必要时,征求当地省级人民政府土地、建设等部门的意见。拟同意的,报国家宗教事务局。
3、国家宗教事务局作出许可决定。
五、行政许可办理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