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计算机学院开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学院开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学院开学

第1篇: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关键词: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

中图分类号:TP3-4

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艺术院校相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近几年来,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得到迅速发展。由于艺术院校在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上与普通院校不同,因此,我们要根据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开展计算机教学工作。

1 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

1.1 表现欲望强。艺术类学生从小接受艺术教育,且所从事的专业多为表演方向,学业的好坏直接通过演出的形式表现,因此其表现欲望极强。

1.2 形象思维活跃。所谓学习风格“就是学习者持续一贯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是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相对而言,艺术类的学生学习风格较为随性,他们对于较为形象的事物感知度较高,对于如何在肢体、形态、技能等方面进行表现,比较容易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1.3 个人意识强。艺术类学生有较为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但个人主义倾向较为明显,喜欢在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中成为焦点和核心,让周围的人为他服务,个人意识极强。

1.4 艺术素养高,文化水平偏低。艺术类学生由于从小受到艺术教育,比普通院校的学生艺术素养更高,艺术智力更强,对节奏、音调、音质的欣赏水平较高。而对于文化类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文化水平偏低。

2 教学设计

艺术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开展,要求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各个方面突出自己的特色,培养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和富于挑战的精神。

2.1 教学目标

艺术类学生思维活跃,擅于创新,相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个性更为鲜明,在行为上具有更大的随意性,但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上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在制定教学目标前应进行充分调研,掌握学生现有的计算机水平,针对学生现有水平和实际能力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由于艺术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差异较大,故制定教学目标时就不能以普通院校的学生标准进行要求。例如,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可设定为“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文字处理及信息管理,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某些需要有计算机支持并将计算机课程定位为专业基础课程的专业,其计算机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有所提高,设定为“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将计算机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并有效解决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这样按照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设置课程目标,会更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发展。

2.2 教学内容

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文科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计算机课程基本要求》中将计算机课程体系分为大公共课程、小公共课程和计算机背景的专业课程。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时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专业特点因材施教,把培养创造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化特征作为主要标准,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和所学专业对计算机课程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一般而言,艺术类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1)公共基础课程

公共基础课程主要以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讲解为主,主要解决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遇到的计算机基础操作类问题。具体内容应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利用Internet进行信息查找、使用电子邮件、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的操作。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在公共基础课程之后,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思维特点,有偏向的讲授有助于学生专业学习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本专业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音乐制作专业学生应掌握MIDI技术原理和常用的音乐制作软件如CubaseSX、CakewalkProfessionalSonar等音序软件;影视制作专业学生应掌握视频编辑软件原理和Premiere、AfterEffect等软件。

上述两类课程在内容的编排上不宜向综合类或理工类计算机课程看齐,过多的安排计算机理论知识和编程技巧,而应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有偏向的安排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学习特点和专业特色的内容,提高学生在计算机艺术方面的修养。

2.3 教学组织

所谓教学组织,就是对教学活动的各种因素的安排、组合或者“联结”作为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寻求学生个性中的闪光点,注重激发学生的潜能,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安排教学要素,以使课堂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艺术人才。

(1)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因材施教

艺术院校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差异较大,因此应采用分层次、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的兴趣点选择难度适宜的例子。比如笔者在讲授Dreamweaver软件时,以正在热播的《甄传》为主题,讲授主题网页的制作,极大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音画结合、多种要素的应用激发了学生对于网页制作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布置课后作业时,根据学生的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进行自定义主题网站的制作,将学习的主动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点,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课堂形式多样,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是师生在学校共同度过的时光,是他们共同创造的只有在学校中才存在的活动方式,他是师生生命中重要而有意义的组成部分。”课堂的主人不只是教师,还有学生。艺术类学生表演欲和个人意识较强,因此,应注意结合其外放的特点开展教学。比如,讲授音频编辑软件时,涉及到音乐专业知识的部分,计算机教师应适当“示弱”,让学生发挥其专业特长、自己“做老师”来讲解相关专业知识或进行演示,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适时强化,及时巩固知识点

艺术类学生对文化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课上注意力不够集中,曾经讲过的知识点也容易忘记。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注意适时强化,除课堂练习外还要及时带领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随时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反复操作,强化学生长时记忆。

2.4 教学评价

艺术院校计算机类课程主要以软件操作为主,因此其考核要求也不同于其他专业。考核由日常考核与期末考核两种方式组成。日常考核除随堂测试外,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学校的多样化活动灵活开展。如笔者所在学校每学期都有艺术实践周,即留给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专门时间。笔者便将日常考核与实践周相结合,要求学生将计算机课程中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比如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设计软件为表演类专业学生的演出制作宣传海报,即巩固了学生的知识,也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了考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 结语

对于从事艺术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教师而言,既要紧跟计算机的发展,又要结合院校特色和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确立计算机课程在艺术类学生培养中的定位,推动教学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袁剑.音乐类艺术院校计算机教学问题与对策[J].电脑学习,2010(04).

[2]任红梅.计算机与艺术相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第2篇: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目前来看。我国有很多开放大学计算机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开放教学因此学生的层次不同,所以在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上也会产差异,如果在这一种情况下还是使用以往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模式,那么就非常不实用了,这也就忽视了分层教学方式的作用,使得一些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对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加以了解和认识。此外,还会使得一些学习比较快的学生无法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实践性比较欠缺,当前的计算机等级考试脱离了实际的使用,并没有很好地刺激学生,将其所使用的计算机知识真正的使用在对实际问题的处理上。所以也就不能给工作以及研究进行服务。可以说这非常严重地限制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动手能力的提升。在新世纪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给开放大学计算机教学创造了很好的发展机遇。网络不但是一种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介,同时它还能够成为一个对学习过程有着非常好引导性的教学系统,他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探索发现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非常全面的学习资源。从而令学习资源从系统的课本和印刷材料扩展到丰富多彩的互联网知识的层面。

 

1 互联网资源在成人计算机教学中的特点与意义

 

总的来讲计算机教学的实践性对计算机教学的成败有着非常主要的作用。以往的教育方式对于学生思维的拓展有着很大的限制,使得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缺乏相关的能力。遗忘“填鸭式”的教育方式使很多很多学生出现了高分儿低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不能够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的。“计算机网络主要是把很多台地理上分散的独立工作的计算机使用通信线路互连接起来以事情能够达成通讯以及资源共享的目的。网络资源的主要特点是资源十分的富足并且覆盖面非常广,信息量非常的多,动态增值更新速度快同时还有一定的交互性,并且还能够进行无限制共享,及时的进行反馈,操作的过程十分的灵活不会受到时空的限制。网络资源的使用对于大学计算机教学有着非常主要的意义,将计算机网络使用在计算机的教学里既可以提升资源的共享率降低资源重置的情况,还能够令学生对网络这一新兴技术加以熟悉,给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打下坚实基础。首先给计算机教学设计创造了非常丰富多彩的资源以及材料,能够对教学资源远距离的传输和共享加以实现。可以更加方便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和同学之间共同的进步。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从以往被动的形式改变成主动进行学习的形式。其次,可以对计算机是教学实践加以丰富,总的来说计算机的课程主要是需要一些直接性要求比较高的,以及和理论知识学习之后通过实践活动去对其进行知识的巩固。当前校园网站的建立还有网络论坛和各种交流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的便捷,同时使得学生彼此之间进行辩论和讨论以及交流的方式更加灵活。老师能够通过网络就去对相关的练习进行布置,学生还能够在网上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最后老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给予解答。可以说这对遗忘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新的变革,使得当前我国开放大学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能够有所提升。

 

2 网络资源在计算机教学上的实际运用

 

当前网络资源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主要类型有。网络课程远程教育和网络课件以及教育资源的扩充等三种方式。

 

2.1 教师能够使用网络资源对课程教学加优化

 

在进行备课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去对各种所需要的教学资料进行下载,然后把图片视频等资料使用ppt的形式进行制作。并且还可以把已经制作好的课件去上传到网络便于其他的教师和学生去进行资源的共享。

 

2.2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资源提升学习渠道

 

把开放大学计算机的相关学习课件和教学的录像以及虚拟学实验室。还有教学案例以及教学计划,课程补充等放到网上,因此也就是说他还能够变成学生进行学习的辅助资料,学生能够使用学校的客户端或者是校内网去找到所需要的相关资料然后进行自学,同时还便于学生在学习之后进行第二次的学习。复习还有作为参考借鉴之用。是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量有所提升,并且还可以在需要学校的校园网上进行作业的提交和下载。

 

2.3 网络资源能够对教学资源无限共享加以实现

 

我们能够看出网络资源不但使得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同时还通过超链接能够和其他学校或者是其他国家的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和交流,同时教师还可以把自己认为不错的网站去分享给学生,这样还能够节省下学生再对相关资源网站进行鉴别和区分的时间。

 

2.4 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实现远程教学

 

使用网络媒介的资源还能够对一些大学计算机远程教学的要求加以实现,使用网络媒体进行一对一的或者是针对多人去进行远程教学,这种方式对遗忘的教学模式来说是一种极大的颠覆,这种不用面对面的教学形式可以说使得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内涵以及外延性有了更高的提升。总的来讲他非常便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以及开放教育的进行。

 

3 大学计算机教学上使用网络资源应该关注的问题

 

当前来看大学计算机教学对于网络资源的使用已经非常的普遍了,校园网还有多媒体设备以及精品课程使得学生应接不暇。可是这其中也存在了很大的问题,比如网络的教育资源和计算机新技术的融合并不是十分紧密,因此也就无法对计算机的特性加以展现;缺少实用性。最多只是停留在了对资料进行收集的上,资源库和教学实际的需求还是存在有一定差距;对资源区上合理的管理与控制;反馈以及调控机制并不是十分完善的等。在使用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时候我们还是应该对以下几点去多加关注:

 

3.1 不要对于网络资源过分依赖

 

防止因为对网络资源的重视而对正常的教学方式有所忽视。总的来讲按照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是应该以以往固有的教学方式作为基础使用网络教学方式进行辅助。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具备自身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听进去课,同时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听课。此外还应该注意的是。网络资源知识教学的方式当做辅助,这使得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有了非常强烈的记忆性和求知欲望。

 

因此针对开放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讲。更是应该注重对于他们在教学实验和计算机软件处理问题能力的提升,而并不是只被局限在怎么交会学生去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怎么样进行相关公式的推导和演算。

 

3.2 加强实际操作教学的实施办法

 

3.2.1 实际操作的教学

 

主要是应该让学生对计算机中的相关软件有所认识和了解。实际操作的教学的建立可以说是实际操作教学的前提条件。在进行计算机实践的时候主要还是教学生作为主导由老师带领学生去对相关计算机软件进行和探索,然后为学生讲解其所需要学的相关知识。同时老师还应该按照学生自身的编程还有接受能力去对相应课题的使用进行分析,令学生能够去积极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还愿意去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

 

3.2.2 应该适当的选择教材

 

对于当前开放本科大学的学生来说。学校需要更侧重于的是计算机技能上的使用。如果太过复杂的软件就会产生很多编程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产生更多的讲案例进行使用的教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进行学习的热情已经积极性进行调动,从而实习可以更好的帮助他们运用计算机软件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帮助他们使用计算机去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处理。

 

3.2.3 强化教师在教育上的能力

 

计算机教学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也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挑战。因此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给教师多多创造相关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并且还可以邀请一些有丰富经验的教授来传授相关计算机的经验。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于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上进行使用问题的相关分析与总结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资源属于人类生活以及生产积累过程中的一些思想和文化以及生活经验,其有着非常好的教育价值,其起到的教育作用也非常的丰富。在未来的几年中,承认计算机的教学需要更加关注网络资源的开拓和研究,从实践以及实用两方面的发展作为研究的方向,以对培养社会实践性人才的教育目标加以达成。

第3篇: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

目前,数字化资源的应用已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视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以促进交流、共享,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2005年教育部启动高职近百所示范院校建设,各示范建设院校基本上一致地将数字化资源建设列为学校一个重点建设项目,高职数字化资源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是为契合学校对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创新教育内容,实现教材、教辅、教具、学具、课件和网站等多种介质的立体化融合,满足学校推进课程体系改革的要求,协助学校组织自有师资力量,进行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制作符合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教学、教师备课、学生学习的高质量数字化课程资源,以满足高职院校对教学模式改革等的需求。同时,通过数字化资源建设,达到对师资队伍的培养。

一、数字化资源简介

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类型

数字化资源的类型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等。从教学资源的功能上,资源包括授课录像、实操录像、软件操作演示、动画、模拟软件、辅导材料(背景介绍、扩展介绍、习题库)、教学课件(ppt),将这些素材经过后期的整合,成为一门精品网络课程。

2.制作资源所需素材的格式

数字化教学的素材大致可分为媒体素材和知识单元素材两种。媒体素材包括文本文稿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等其他素材。知识单元素材是指围绕某个教学知识单元的多种媒体素材的有机组合,旨在支持某个或某几个教学知识点。知识单元素材可以是多种文件格式,如ppt、exe、html或aml、自解压的压缩文件格式或其他文件格式。素材的格式多种多样,单视频类素材就有avi、mepg、rm、asf等众多格式。

3.资源的表现形式

资源大致分为三分屏、网页、Flash三种表现形式,不同的表现形式,通常具有不同的用途、优点等。

上述资源中包含了多种媒体形式的素材,比如,音频、讲课录像、屏幕演示视频、交互式动画、虚拟仿真、ppt、电子教案等。至于具体采用哪些形式的素材,将根据课程特点和其他要求而定。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计算机专业作为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其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这主要体现在单纯注重基本理论的讲授,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毕业生“高分低能”,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而有的学校过多强调技能培养,忽视了学生理论的学习。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目标与职业岗位群的脱节、教学内容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校内外实训环境和实习环境等。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载体的数字化资源逐步进入课堂,并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计算机房和网络覆盖了大部分职业院校,建立起了良好的数字化资源应用平台。数字化资源用于职业教育可以扩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容量,使知识构建网络化,呈现形式多样化,并具有技能培训的重复再现性,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更有助于解决我国现阶段条件下职业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

三、数字化资源平台设计方案

1.精选资源建设内容

在数字化资源内容的选取上,要精心选择适合高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授课内容,要能体现高职教育的特征,符合专业所对应的岗位和岗位对能力培养的要求;在结构组织和表现形式上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方式和兴趣偏好,有利于教师的课堂辅助教学及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借助多媒体和网络平台等方法和手段,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强学习内容的表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真实岗位中的案例,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岗位。

2.注重实训模拟

在设计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平台时,要结合本身的特点进行设计。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网络管理与应用模块的核心内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网络操作系统的管理与应用,另一个是网络服务系统的管理与应用。这是构成网络管理的核心技术。如何让学生利用数字化资源平台更好地理解和完成这些技术,是网络课程的重要内容。这些技术只有在真实实训平台上进行仿真模拟,采用数字化资源中的多种媒体实现,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制定标准

数字化教学资源中心建设需要一个合理的评价体系,用来评价、鉴定资源建设的好坏,并根据评价的反馈意见,不断充实完善资源内容。数字化资源建设要能保证资源内容的有用性、可用性和通用性;要能不断适应就业市场对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能实现最大限度的共享,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作为资源库开发的主管学校必须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技术标准,数字化建设按照此标准进行。标准的制定要在教师、学生中广泛调研,组织各学科专业方面的专家,制订出一套合理可行的数字化资源建设标准。下表是经调研后归纳整理出的高职课程教学数字化资源的评价标准。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是高职院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对推进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建设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工程,应将此项建设列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建立一个良好的开始,然后逐步日常化,规范化。学校要配置相关专业人员负责管理和研制工作,更要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操作、课件制作和资源操作等能力,把这项工作长期不懈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姜敏凤.高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机制的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3).

[2]蔺素珍.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方法[J].山西科技,2005(2).

[3]刘红菊.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探析[J].情报探索,2010(5).

[4]于桦楠.基于网络环境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

基金项目:此论文是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宿迁市职成社“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专业课程数字化资源开发研究》(课题编号:12SEW-Y-051)的阶段性成果。

第4篇: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开放性实验教学;EDA技术

21世纪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一定的实践能力。面对这一要求,高校应对现有的实验课教学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使实验教学适应现代技术变革,以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所开设的实验课具有较强的硬件综合性质。由于实验环境所限,在以往的实验课教学中,主要进行的是验证性实验,无法满足和达到课程设置要求学生具有一定设计能力的目标。早期由于资金和技术原因,只有少数重点院校自己搭建教学平台进行实验课教学,这种平台操作复杂,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实验效果。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高校实验室经费投入的增加,目前绝大多数院校都能开设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也从采用在面包板上连线搭电路到使用教学实验箱进行教学,实验教学环境越来越好,设备操作越来越简单,实验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良好的实验教学手段和环境并没有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达不到设计计算机部件的实验目的,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其重要的原因是教学理念陈旧,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观没有从“知识型”转变到“素质型”、“能力型”上来[1]。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 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是上世纪80年代末电子设计领域中高速发展的一项新技术,在电子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而将EDA技术引入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教学,是近年来的一个趋势。目前,一些高校采用了这种基于EDA技术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教学手段,并且出现与之配套的实验电路箱,使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教学模式和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这种基于EDA技术支持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教学手段,使学生利用FPGA厂商提供的软件设计和综合工具进行计算机部件的设计、仿真和综合,经过多次调试,得到正确的设计结果,然后通过相应的实验仪器对设计结果进行实际功能验证,完成计算机组成部件的设计任务。学生通过参与实验课的各个环节,提高了软件编程、电子设计、芯片使用等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校教学经费的投入,使得高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设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采用EDA技术支持的实验箱已经比较普遍了。然而通过调查发现,各高校使用的这类实验箱大多数是各教学仪器生产厂商提供的。这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项目(S08-19);黑龙江省重点学科(081203);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115C-706)。

作者简介:李丽萍(1988-),女,副教授,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教育、计算机体系结构;盛琳阳(1956-),男,教授,本科,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嵌入式系统。

类仪器所提供的功能虽然较多,但设备使用复杂,价格比较昂贵。仪器所提供的许多功能并不是教学必备的,基本闲置不用,较多的功能设置加大了学生掌握仪器使用的难度,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验进度,分散了学生进行计算机组成部件设计和创新设计的注意力。针对这种状况,如何设计和开发一种能满足实验教学需求的实验仪器,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专业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熟悉教学内容,掌握一线教学的需求,但缺少资金支持和良好的开发和测试环境;而专业公司具有这些优势,但苦于不了解教学一线需求,开发的教学仪器总是不能满足教学实际需求。于是,我们将教师和企业的专业开发人员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我们设计教学内容,提出实验仪器应具备的功能,甚至详细到实验操作平台控制按钮的布置,由哈尔滨市中云科技开发公司进行实验仪器设计,在很短的时间开发出了ZY-ZCⅠ型计算机组成实验教学板,并在教学中使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本省的几所院校使用和试用后,都受到了教学一线教师的好评。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计算机组成原理新教学方法的教学实验和研究。经过2年的教学实践,摸索和设计出了一套新型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教学方法与模式。

1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这套教学体系和模式完全不同于传统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验证计算机组成部件功能为实验目的,以验证正确为验收目标,新的模式是以设计计算机组成部件为目的,以设计成功为验收目标;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新的教学模式完全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自行设计、调试和分析来完成实验任务,充分体现和发挥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2]。我们依据这一研究结果,编写了我校《计算机组成实验教学大纲(2009年)》。

2实验教学板的开发与配套教材建设

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大力削减意义不大的实验教学经费投入,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和哈尔滨市中云科技开发公司合作开发了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板如图1所示。

图1ZY-ZCⅠ计算机组成实验教学板

该实验板与市场流行的教学实验箱相比有如下特点:

(1) 外观开关和显示灯布局合理。大多数实验箱面板上布置了大量的芯片,插孔布置分散,经连线后显得非常散乱,影响教学效果。所开发的实验教学板将所需开关与显示灯、连线分别集中在不同区域,避免了连线散乱的现象出现。操作简单,容易掌握。

(2) 实验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强。满足基本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要求,在不需要进行计算机整机设计的情况下,该实验仪器简单实用,价格低廉。

(3) 扩展性好。具备功能扩展接口,以满足进行整机实验的计算机设计课程需求。

在这套实验板的基础上,编写了配套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教材并在教学中使用。教材设计了采用EDA技术进行计算机组成部件设计实验内容,包括存储器、基本运算器、总线传输和时序等单一功能和综合功能的设计。教材中的每个单元首先向学生提出目的和要求,给出设计提纲、设计环节和设计思路,每一步详细的操作步骤完全由学生自主决定,避免学生只照着给出的步骤搬动开关,看显示灯,记录几个二进制结果数的现象出现[3]。

3实验过程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遵从EDA技术设计思路,充分体现自主和自动设计风格。由于EDA设计非常灵活,考虑到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课不同于EDA设计课程,也没有更多的学时讲授EDA设计方法,新方法运用层次教学和开放教学手段。

实验在FPGA综合开发工具Quartus II 8.0软件环境下进行,而掌握该软件的全部功能不是几个学时就能解决的,因此,只用少量学时进行软件基本功能使用培训,如对大多数学生要求采用画电路图的方法进行部件设计,并不要求一定要学习VHDL语言和编程设计电路,对有能力的学生鼓励采用VHDL语言编程设计[4]。

鉴于学时限制和课程性质,大部分实验内容由学生在课外完成,如软件环境下的部件设计和仿真环节,完全可以由学生在课下用自己的计算机完成。仿真验证设计正确后才在实验板上进行硬件资源配置,部件功能验证,充分体现了实验开放性特点。

4实验考核方法

为了规范实验教学,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机制。考核方法中包括课堂培训、验收环节、实验报告等环节的考核,并重点在验收环节进行把关。实验内容交代给学生后,在验收环节对学生的全部实验过程进行考核。如在考核时对学生提出不同的技术参数要求以得到不同的结果。学生只能在完全熟悉设计过程的情况下才能很快地更改自己的设计,回答教师问题。由于这种考核机制是面对面考核每个学生,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5实验效果和存在问题分析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课程新方法研究,经过2个年级15个班级的实践,从教学体系,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实验环境和设备、考核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和完善。经过相关专家鉴定,认为这种新教学体系和模式满足21世纪教学要求,实现了实验教学由验证实验为主到以设计实验为主的革新,从简单而分散的实验到综合、系统性创新设计的飞跃,从单一的课程实验到各科的融会贯通。新教学体系和模式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实践中也发现,Quartus II 8.0软件对计算机硬件环境要求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问题能够逐步消除。

6结语

EDA技术是电子设计领域的一场革命,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并广泛应用于多个重要领域。将EDA仿真引入到组成原理的设计性实验中不仅丰富了实验内容、方法和手段,提高了实验效率,而且也使学生接触到现代电子设计的新方法、新手段,更能激发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我院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开发教学仪器,能解决学校资金不足和不具备开发测试环境的难题,是支持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

从目前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看,计算机软件人才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供大于求,而熟悉硬件设计的人才则供不应求,年薪也远远高于同等学历的软件人才。掌握这一先进技术在将来工作时更有竞争力,学习也就有了更切实际的目标[5]。

参考文献:

[1] 颜俊松.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研究与探索[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 2008,27(1):101-102.

[2] 冯洁. 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实验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4): 102-105.

[3] 陈越.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研究[J]. 福建电脑,2008(2):209.

[4] 秦磊华,王小兰,管军. EDA仿真在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中的应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79-82.

[5] 钱江波,王让定,石守东,等. 基于EDA技术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8(8):27-28.

Research on Open Educational Model of Technology Computer Composition

Principle Experiment Class Based on EDA

LI Li-ping, SHENG Lin-yang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25, China)

第5篇: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关键词】网络教学资源 计算机 基础应用类课程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领域应用的不断深入,各校也纷纷开始着手进行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作为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实践为主。我们不得不重视一个问题,即:教师提供给学生什么样的教学资源。质量的教学课件既帮助完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更多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快速领会新知,也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更趋于自主化。优质的教学资源是实现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目标的重要因素。作为和与网络教学息息相关的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教学基本上处于网络环境中,课程自身的特点决定教师更应该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走在网络教学资源开发前列。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教育多年的教师,我一直对应用于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报以极大的兴趣,并借助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在近数年的教学实践中,有了一定的心得。

一、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的对象

网络教学资源是指为教学目的而专门设计的或者能被用于教育目的服务的各种资源。根据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的特点,结合笔者日常教学中对相关课程的理解,我在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比较注重与计算机课程有关的如:电子教案、教学资料(试题、试卷、课件)、教学素材(文本、图片、视频、动画)、资料(使用指南、操作心得、故障解析)电子书、常用软件、网络课程等相关资源的收集、汇总和整理。

二、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的现状 目前,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成为推动计算机教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在开发建设过程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①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有待提高。不少计算机专业出身的教师对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一知半解,有的教师缺乏相应的开发的动力和能力。许多教师这方面的能力远远低于学生。②应用效果不佳,不少教师停留在旧有的教学模式,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技术整合,没有真正促进教学改革。③课程资源贫乏且适用性差。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教学资源从总体上说还不够丰富,尤其是是真正符合课改革要求、适合网络运行、真正能够应用到教学的优质网络资源仍显不足。④网络资源利用率不高,学校花费大量人、财、物开发的课程资源无人问津,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率的不够。⑤已开发资源不能直接转化应用于教学,现有资源虽形式、功能多样,但多数产品不能完全胜任教学需求。

三、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网络教学资源开发的策略

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渠道。因此,充分重视网络资源的开的合理性、实用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

(一)重视校园网的潜件建设,探索网络资源开发新模式。网络提供了新的教学环境,但若缺少与网络环境相适应的课程资源、教学模式和方法,网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其作用也相当有限。用教学设计的思想指导学习网站的设计和开发,注重学习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和有效的学习策略运用,摒弃那种仅是知识点的罗列的课程资源开发。教师只有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设计和开发网站,学习网站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帮助教师的教学和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安排学生参与到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来,学生作为网络教学资源的主要使用者和直接受益者,最能说明教学资源开发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可以通过对学生的使用后的感受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重构。

(二)注重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网络资源具有巨大的兼容性和开放性。因此,在网络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应该防止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学校各部门间应该通力合作,加强沟通,同时要保持与兄弟学校见的联系,加强协同合作。围绕共同课程,通力合作,共同开发,建成一定区域内的网络课程资源共享平台。

(三)进行课程资源的整合,注重教材的二次开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资源的主题、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呈现方式和组织形式等都必须立足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特点,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引发深层学习。现有的不少教学资源中,存在不符合现有教学理念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的资源,有些资源严重过时。这些资源在教学过程我们不能直接“拿来主义”,教师需要对其进行二次加工。通过以学习成果的形式直接参与和以评价教学资源的方式间接参与校本资源的建设与研究是两条比较可行的途径。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是以作品的形式呈现的,学生的作品既是教师了解学生的机会,也是教师收集作品的机会。通过这个机会可以使资源雪球越滚越大。同时网络资源的开发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对资源的反应和评价,可以帮助教师优化教学资源,帮助教师进行校本化教学资源的反思与建设。

(四)加强网络资源开发的教法学法指导。学校或老师个人资源库中的很多资源,缺少“怎么用”类似说明书似的使用策略指导,这是网络教学资源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它们大多孤立地存在着,使用者需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去研究揣摩。在网络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建设者要更多的注意信息技术网络教学资源呈现时机的怡当性,即:这个资源在什么时候用,怎么用;呈现形式的合理性,即:这个资源要不要用,能不能用,适合不适合用,效果如何;呈现范围的有效性,即:给谁用,在什么环节用。只有真正解决以上这些疑问,在资源开发过程才能避免乱开发,片面追求大而全的现象产生。此外,开设资源应用和交流的平台,让教师汲取他人的智慧、促进自己反思也是提高教法学法的重要途径。

综上,应用于计算机基础应用类课程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已是势在必行,对于广大一线计算机教师而言,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郭华.信息技术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第6篇: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在四川师范大学召开的计算机教学改革会议上,公布了由川师基础教学学院编制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报告》,《报告》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既体现了教育部关于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精神,又密切结合学校实际,提到计算机文科改革主要由教学内容、考核方式、教材建设、题库建立、开发考试系统等方面组成,并对学校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初步计划和时间有了清晰而深入的安排。

高校的计算机应用教育一直以来过于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次计算机改革的总体思路正是为了提高四川师范大学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真正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计算机课程的应用性,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用性人才,从而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因此本次改革提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上增加了Photoshop图形图像软件应用部分内容,并改革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为学生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写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开设多门应用广泛的计算机选修课程,如3DsMAX、网页设计等选修模块。

笔者是美术学院计算机课程的专任教师,已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六年。期间,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图形应用等相关课程也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积累了一些教学资源和教学经验,在此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对展开计算机课程的改革、提高计算机课程的实用性能有一些帮助。

一、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建议

根据计算机课程改革报告的改革思路以及计算机课程改革面临的现状,应将全校各学院有关专业教师组织起来,群策群力,发挥各自特长,为计算机课程改革这项庞大工程共同努力,用集体的智慧促进计算机课程的改革,为学校本科教学改革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美术学院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优势

美术学院由于专业需要,学院领导历来重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和课程的改革发展,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应用中图形处理的有关课程,如Photoshop、3DsMAX、Dreamwearver、Flash等。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美术学院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源,形成了较完善细致的教学体系、成熟有效的教学模式,并在教学中更注重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实用性,把软件应用和设计理念相结合,注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实用性人才,而不仅仅是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者。学院每届毕业学生走上社会后都获得了较好的评价,也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就业率。同时,学院每年在平面、动画方面都设有学院奖来鼓励学生在计算机设计上的实践和创新,学院的“小咸鱼”DV奖也已经开展了6届,在这期间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学生作品,并在学院网站上“学生作品区”进行了展示,这些都是计算机改革中珍贵的资源,因此希望能把美术学院这些年积累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利用起来,参与到本次计算机改革中的教材建设、题库建立、网络学习平台搭建等方面,充分利用美术学院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应用上的优势。

三、美术学院计算机教学的建议

1.教材建设。有美术学院教师参与教材中图形图像应用相关章节的编写,把计算机软件操作和艺术设计结合起来,更好地把握图形处理软件教学的特点和难点,重点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形成有具体特色的计算机教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2.题库建立。有美术学院教师参与图形图像相关内容的练习题库建设,并参与期末考试系统试题题库的建设,使考核试题和社会实际需求更加紧密,更具实用性,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力。

3.多媒体辅导视频。可由美术学院图形图像教师参与相关单元视频资源的建设,丰富网络学习资源,使学生在网上自主学习时可以有更多选择。

第7篇: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大家好!

从xx年参加工作至今,我一直担任文学院的教务干事。在学院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工作的大环境下,我一直树立为教学中心工作服务、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的服务理念,协助教学院长,履行以下工作现职责:

一、履行岗位职责情况

1. 教务工作

作为教学秘书,我深知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的工作政策性强、业务性强、服务性强,而且工作量很大。但我以自己的细心、耐心和强烈的责任心,协助教学院长做好学院的教学事务。主要履行以下工作职责:

(1)协助教学院长及系主任制定学院的教学计划;

(2)依据教学计划制定公共课开课需求及教学执行计划;

(3)学生学籍管理与成绩管理;

(4)组织学生期末的选课及开学初的补选课工作;

(5)协调日常教师调课、补课工作;

(6)协助教学院长参选教学创新团队申报工作;

(7)教学实践环节的落实,包括小学期活动与师范生教育实习工作;

(8)组织全院1600多名在校生的英语四、六级,ab级以及普通话、教育学、心理学、省二级计算机考试以及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报名工作;

(9) xx届458名毕业生的毕业资格审查工作;

(10)每学期教学工作量与其他教学工作量的统计与计算;

(11)期末考试工作与补考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12)协助教学院长做好日常的教学检查工作。

在繁重、琐碎的工作中,我都力争做到事事讲原则,件件有章法,处处善研究。随着工作阅历的增加,我也逐渐的成长。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工作的帮助与支持,借此机会,向大家表示感谢。

二、存在的问题

在工作中,我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 工作经验不足,做事前思考的不够;

2. 性格比较急躁,总是急于求成;

3. 公文写作方面还有待加强。

三、今后的努力方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加完善自己,不断学习业务理论知识,以五勤(眼勤、耳勤、脑勤、手勤、腿勤)来要求自己,在履行工作职责时想得深、计划远、工作细、有韧劲、勤整理、快反馈,以便能高水平、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

谢谢大家。

述职人:孙侠

2012年4月11日

小编推荐与 2012年文学院教务干事述职报告 关联的文章:

党支部换届选举述职报告

小学教代会校级领导述职报告

2012年度hr经理述职报告2012年年级主任述职报告

2012年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的述职报告

第8篇: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设计专业要在不断地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中形成开放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体系,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随时可以掌握目前最先进的设计技术和表达手法。高校艺术教育以市场需要为导向,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因此,计算机辅助课程相对于其他课程来说,实践课时较多,这样才能强化学生运用软件的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利用日益增多的各类设计素材库,对图像进行处理,变化出更为丰富的视觉语言。如今软件升级换代十分迅速,这就要求学生及教师要不断地更新知识,学会质疑和尝试,触类旁通地去学习和寻找不同的操作方法。

二、视觉传达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指教师通过讲解具体软件的功能、界面、菜单、面板以及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来让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提升学生的软件运用能力。学生除了要在课堂上消化和吸收教学案例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并开展大量的课外钻研。(二)项目式教学法项目式教学法是指在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师对指导学生切实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的培训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拿实际项目里的课题作为教学内容,能为学生日后进入工作岗位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这对学生设计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视觉传达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存在的误区

在教学方面,有的教师侧重于工具的教授,并辅以大量的图例。有的教师则完全把软件课变成单独的软件培训班的模式,一味地进行填鸭式教学,而不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只会使学生的软件学习能力停留在很低的层次。在学习方面,学生不愿意去探讨原理和基础工具的运用,只是默默地跟着范例走。另外,有些学生不善于做笔记,不勤加练习,今天会明天忘,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软件的学习过程也是个需要潜心修炼的过程。

四、改进视觉传达专业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策略

第9篇:计算机学院开学范文

【关键词】本科学生;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现在,我国计算机基础教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3年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几点意见》,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07年启动的“质量工程”,更是从根本上要求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各高等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指导性意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研究与实践,探索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育的新思路。本文结合湖南理工学院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和改革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与探索,提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现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能力基础差异大

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广泛开展,使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教育条件、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能力差距在拉大,这已成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教学的一个显著区别,是教学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

如果只通过纵向比较而认为学生的基础普遍提高,进而抬高本科阶段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起点,这是盲目且不科学的。为了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个体差距有客观、真实的认识,我校大一新生入学时就进行计算机基础摸底考试。计算机基础教学教研室会设计涵盖计算机各领域的考试试卷,对本科各专业的学生进行考试调查,客观分析、评价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背景。我们了解到,有的同学对计算机科学很感兴趣,中学时参加过全国青少年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并获奖,也有的同学已通过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而大部分同学仅对文字处理、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比较熟悉,诸如数据处理、演示文稿等办公软件则了解不足,其他操作系统,如Unix、Linux几乎没有接触过。除此之外的其他相关领域,比如数据库应用、多媒体技术、程序设计、计算机硬件等知识,同学们普遍了解不多。

2.教学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强

我国高校本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出于对普遍适应性的考虑,一般采取选择学大纲,材,统一考评方式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产品日新月异,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也在不断充实、更新,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多、知识更新快。现有的本科教学以大多数同学的知识结构作为教学参考,势必会造成基础好的学生感觉内容简单,缺少获取新知的激励,逐渐失去对课程学习的热情。而基础薄弱的同学却仍感觉学习很吃力,挫伤学习自信心。因此,只有针对不同知识结构、不同专业发展、不同个性特征而灵活设计的教学方案才能更加符合教育的理念,满足学习者的个别需求,引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课程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不协调

随着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加,很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比重有所增加,以期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而对计算机通识课程有所忽视。但计算机通识课程作为公共基础,对社会各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和渗透,各行各业对工作人员计算机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

目前,本科院校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核心课程一般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软件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一般集中安排在大一、大二两个学年内开设,采用公共必修课方式存在。教学形式多为课堂教学为主、验证性实践教学为辅,很多高校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计算机网络协助教学。但是,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课目少的问题。在2011年4月抽样调查中,有62%的同学认为我校现有计算机课程科目不够,47%的学生认为学时不够用,希望增加学时。

4.实验条件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各种条件限制,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实验条件的发展较社会发展滞后,不能很好地跟上市场需要,这给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大多数院校生均公共计算机比例低与1:20,公共计算机设备管理维护专职人员与计算机数量比基本低于1:200,5年内购置的新计算机占公共计算机的比例低于1:4,这给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教学中得实践环节带来相当大的困惑。

5.各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

通过合并、升本等方式,大量的新升本科院校近年来陆续通过国家本科办学水平评估,招生规模逐年扩大,而计算机公共教学的各项条件未随之改善,专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室(尤其是有多媒体设备的教室)建设数量跟不上学生数量的增加。导致计算机基础公共课程教学的课堂越来越大,教师授课的任务越来越重,即使使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辅助教学,教学目的很难达成,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内容

1.从专业发展角度规划课程设置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充分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统筹规划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增加学生的选择空间,使之符合教育的本质和社会期望。以湖南理工学院为例,公共基础课程种类涵盖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软件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应用等各领域,各非计算机专业可根据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安排的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开设课程。其中,包含有面向理工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A》,面向非理工专业的《大学计算机基础B》,《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高级语言程序设计(VB)》、《数据库技术及应用(VFP)》、《数据库技术及应用(ACCESS)》、《多媒体技术级应用》、《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等课程。同时,增加学生自主选课机会,经学生个人申请、所在学院同意,允许学生跨专业选修《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或《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实行分级分类教学,对“非零起点”学生因材施教

在新生入校时,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情况,实行分级分类教学。对因经济水平、教育条件、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能力较差的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选择时,给予相应指导;在课程学习时,增加相应课外学时,加强辅导。对于“非零起点”学生,在对学生讲解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教学目标的相关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身计算机知识掌握情况,在每学期开学时提出免修、免听申请,经任课教师和学生所在学院同意后,参加计算机学院组织的开放考试,成绩达到要求者,允许免听,参加相应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优良者,允许申请免修或参加课程提高班。凡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证书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的学生可申请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和《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或《数据库技术及应用》。针对获得免修资格的学生,(下转封三)(上接第236页)计算机学院开设程序设计竞赛等计算机类选修课程。

3.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当理论结合实践,两者并重。在实践教学硬件环境方面;加大了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更新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的相关设备,为广大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增加专职公共机房管理维护人员,扩大兼职管理人员数量,保障公共机房实验设备的完好率,同时保障公共实验室的全天开放。

我校近年注重实践教学效果,加强实践教学指导:

(1)除课内安排的实践学时外,要求学生在计算机公共课学习期间课外上机时数≥100机时数,其中《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时数≥30机时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或《数据库技术及应用》上机时数≥50机时数,《多媒体技术级应用》或《网页制作与网站建设》上机时数≥20机时数,学生课外上机完成情况作为相应课程的平时成绩考核依据。

(2)任课教师通过网络技术或机房辅导,加强对学生课外上机的引导与指导,加强网络课堂建设,确保学生有丰富的课外学习资源。

本科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对社会各领域影响广泛,对我国未来的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学改革应根据社会实践,在先进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社会的需求进行。期待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创新,逐步提高我国本科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培养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杭.关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与哲学基础[J].中国大学学,2004(7):15-18.

[2]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52-260.

[3]柴进栋.高职院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5(6):100-101.

[4]谌新年,等.高校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8):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