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范文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健康教育生活方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健康教育生活方式

第1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范文

资料与方法

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0例,轻度78例,中度122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会议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145例,女55例,年龄15~65岁,平均39.7岁±14.2岁。

方法:⑴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等)及主要生活方式。生活方式具体条目:1饮食符合要求;2良好的休息;3合理适当的活动或运动;4家属照顾,即能接受到家属亲友良好的生理及心理上的照顾与关爱;5不嗜烟酒。所有条目分为符合(是)、基本符合、不符合(不是)3个层次。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调查对象讲明填写内容和要求,由患者自行填写,30分钟回收,专业人员查阅后对遗漏的条目由患者自行补正。于入院初期(入院2~3天内)及时行健康知识宣教后发放。共回收入院初调查表200份,知识宣教后调查表192份。最后以“符合(是)”及“基本符合”为计数记分。⑵知识宣教方法:1书面宣教:所有对象在收集第一份调查表后,即对其生活方式进行评估、汇总,同时给患者发放《慢性乙肝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处方》,介绍疾病不同时期乙肝患者的饮食、休息和运动方式及意义,强调吸烟、饮酒对肝脏的危害性。2与患者及家属面对面沟通:如讲解家属对患者关照的重要性,使家属理解身心关爱是患者康复的有效保障,以取得其配合与支持。3加强对生活方式薄弱群体的宣教:对首次回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生活方式中存在的缺陷较多的薄弱群体,在进行宣教时对其作为重点对象,注重针对性,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理解程度,反复耐心进行指导,例如饮食指导中,从饮食种类到烹调方式、钠盐的摄入量等等,并注意观察其效果。

结果

健康知识宣教前后慢性乙肝患者生活方式比较,见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与生活方式的关系,见表2。

讨论

慢性乙肝患者生活方式存在着缺陷:据估计,10%~20%的慢性乙肝最终将转化为肝硬化和肝癌。在本次调查中,大专以上组高于小学、中学组,干部、职工组高于农民组。说明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和干部、职工人员接受医师饮食指导的依从性较好,饮食指导应强调个性化,家属是患者饮食的协调者,也是健康知识指导与监督的对象之一。合理的活动与运动对于增强机体免疫、调节情绪都十分有利。对于慢性肝炎,如病情较稳定可逐渐增加活动,包括气功、太极拳等。部分患者对于此项目坚持不足。农民组高于学生组;农民高于干部、职工组及其他组。而如何使患者正确地掌握活动时间,活动方式以及活动量,使之成为慢性乙肝康复的有效措施,仍然是医务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知识宣教能有效地改善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针对调查对象存在的生活方式缺陷,在患者住院期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并注意了解其对健康指导的依从情况,注意对生活方式薄弱的群体重点进行讲解和宣教。

参考文献

第2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原发性高血压;生活方式

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它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着[1]。近些年来,一方面因为生活水平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因不良的生活习惯、健康教育的缺少、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使得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患病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日益严重,患者存在着不按时服药、服药不测血压、不监测效果、不定期体检等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认知和行为造成的危害甚至超过了高血压本身[2]。因此对患者加强健康教育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的变化的影响及血压的变化,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2例,所有患者诊断标准符合WHO里面规定的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舒张压在100~109mmHg或者收缩压160~179mmHg[3]。患者中男72例,女50例,年龄34~78岁,平均年龄(61.23±10.21)岁。文化程度方面:本科以上12例,高中及大专28例,初中50例,小学及以下32例。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干预,首先对所有患者建立含有姓名、性别、身高、病史、病程、生活习惯、运动情况等信息的健康档案。其次对患者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管理。主要的教育形方式有:①播放录像:定期组织患者观看具有娱乐性、趣味性、形象性的有关高血压知识的录像;②开展知识讲座与咨询活动:2w开展一次原发性高血压相关专题讲座,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疾病的预防措施、治疗护理关键、病程进展过程等知识进行讲解。为患者解决疑问;③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材料:每月给患者定期发放图文并茂、简洁明了的关于原发性高血压防治知识的小卡片。主要的教育内容有:①调节饮食,合理膳食:少食甜品,多吃鱼类及含钾、镁、钙丰富的豆类、牛奶、花生等食品,多吃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戒酒戒烟;②进行适量、适时运动:根据季节时间的变换来调整晨练时间,选择太极拳、散步、慢跑等体力消耗小,动作简单等运动;③做好血压监测及按时服药:严格按照用药原则进行服药,每日服药前后监测血压,如若波动较大及时联系医生;④心理辅导:指导患者学会情绪调节,帮助患者排除负面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1.3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6.7输入统计分析,并进行t检验与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健康教育干预 前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健康教育干预后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

2.2患者干预 前后生活方式的变化健康教育干预后戒烟、戒酒、适量运动、遵医服药、体重控制等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影响着重要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并最终可导致这些器官功能的衰竭,因此对高血压的治疗与控制刻不容缓[4]。当前,因原发性高血压的致病原因十分复杂。原发性高血压还不能彻底根治,对该病只能进行预防、控制从而延缓病情的发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需要专门的健康教育手段来进行矫正,有相关研究表明,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使得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早期预防可使得高血压严重并发症再减少50%。因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是控制该病的手段之一[5]。

患者对于不良的生活方式对高血压的影响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并不知道高盐是能够使得血压升高并影响相关药物降压效果;对肥胖程度与高血压程正相关也认识不足;不知道吸烟喝酒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6]。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一年的社区健康教育干预,患者的一些不良行为得到很大改善,患者的戒烟率、戒酒率、控制体重率、尊医服药率等均显著升高,且患者的血压水平得到显著改善。这意味着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变患者生活方式有着显著作用。

综上所述,社区健康教育对提高患者关于高血压的认知、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帮助患者控制血压水平有着明显效果。值得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张润莲.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12,31(7):125-125.

[2]彭晓霞,梁万年,雪平,等.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03,6(2):135-136.

[3]李雪红,吕瑜莲,王艳丽,等.社区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21):84-85.

[4]徐亮,李芳健,王文,等.广州市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实施效果初步评价[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8):564-565.

第3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范文

摘 要 目前,高校教师具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和潜在心理疾病问题的人数呈上升的趋势,这种较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逐渐引起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影响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选择和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获得健康、减少疾病最基本最容易也最经济有效的途径。具有独特“校园”特征的高校教师的体育生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男女教师之间有何差异?本文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教师体育生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探讨运动经历对教师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为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完善和补充健康教育内容,优化健康促进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教师 生活方式 心理健康 关联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河北省三所普通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80名,女生120名。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7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二)研究方法

1.体育生活方式评价指标确定。结合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所具有的独特“校园”特征,参照国内学者苗大培对体育生活方式概念及范畴结构的描述[1],拟出体育生活方式的4个主要特征:(1)体育活动有明确目的;(2)选择确定的体育项目;(3)达到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时间、频率、强度分别达到每次30min以上,每周3次以上,中等强度;(4)对活动评价良好。具备以上4个特征的教师则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针对本研究的问卷内容及设计方案以及用4个主要特征来确定教师具备的体育生活方式是否合理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大多数专家表示肯定,认为是合理的、可行的。

2.测量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2]。评定“最近一个星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共90个条目,按症状的程度分为0-4分的五级评分。按因子分≥2分(即中等严重度)判定存在心理问题。(2)自编量表。根据体育生活方式的4个特征自制调查问卷。

3.调查方法。在辅导员的协助下,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以班级为单位,在统一指导语下集体测试。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当场收回。

4.统计分析。将有效问卷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不同性别高校教师体育活动状况的调查结果

本研究依据体育参与者的体育行为模型[3],分阶段对高校教师体育行为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高校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是全方位的。相比较而言,男教师更看中增进健康、交结朋友、解闷消遣、提高技能,女教师则较注重增进健康、健美身体、交结朋友、提高技能等,反映出高校教师对体育生活方式的理解和认识趋于成熟。男女教师在项目的选择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男教师喜欢对抗性和竞争激烈性强的项目,女教师则偏爱对抗性和活动强度较小的项目,这符合男女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特点。在体育活动的实施阶段,男女在每周活动次数、每次活动时间和每次活动强度上差异比较明显。由此提示:解决女教师参加体育锻炼这一问题更为迫切。

(二)不同性别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各评价指标比较结果

按照拟出的对教师体育生活方式的4个主要特征,对不同性别高校教师体育生活方式各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除有无固定项目和自我评价2项指标男女无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

(三)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高校教师的性别差异

依据体育生活方式4个主要特征指标的评价标准,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结果进行重新编码(Recode),并建立新变量(Compute Variable),即将调查对象按性别分为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和不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两组。结果具有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200人(男158人,女42人),男女差异明显(X2=51.776,P

三、建议

(一)加强体育对高校教师个人生活、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鼓励更多的教师,特别是女教师参加日常的体育锻炼。培养教师体育意识,促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建立科学的体育生活方式。

(二)把高校教师对体育的需求,特别是个体需求纳入学校体育教育目标之中,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加以体现,使更多的教师具有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本研究由于抽样还欠广泛,研究结果的外在效度有限,同时,对与体育生活方式有关的体育消费、体育活动空间、体育信息摄取、组织程度等对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尚未涉及,有待以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0(9):6-8.

[2]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31-35.

第4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生活方式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主要有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骨关节疾病、糖尿病及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1]。该病具有迁延性、极少治愈和无自愈等特征,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2]。研究表明,很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人为行动进行控制的[3]。为了促进居民健康,应该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开展健康教育。为了做好社区老年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笔者对老年慢性病的健康教育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社区服务中心辖区160例慢性病患者,其中男91例,女69例;年龄为30~72岁,平均年龄为(54.4±11.7)岁;其中糖尿病患者32例,高血压患者85例,冠心病患者43例。

1.2方法

1.2.1开展健康教育培训 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知识及生活方式指导培训,定期发放慢性病的防治宣传资料,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培训班。对患者讲解运动方法、健康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和慢性疾病的关系等健康知识。对居民的健康问题详细解答,并介绍慢性病治疗中的误区。

1.2.2进行行为干预 ①以统一的调查问卷,通过体格检查与健康入户调查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收集。调查对象为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经过培训之后以统一的方法进行调查,以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知识为健康教育的选项,对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的情况进行调查。共发放160份调查问卷,回收160份,有效16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②定期测量患者的血糖与血压,对高危险因素及不良生活行为进行干预,嘱咐患者戒烟戒酒,减少盐的摄入量,合理控制体重,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深入到居民家中,查看居民的饮食结构、食用盐量、油量等,1年之后与干预前进行对比分析。

1.3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以SPSS20.0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对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平均数以x±s的形式表示,对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2.1健康知识治疗率变化 开展健康教育后,社区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显著高于开展健康教育之前,P

2.2健康行为变化 健康教育后,除控制体质量之外,其他健康行为均显著由于健康教育前,P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也在不断变化,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4]。

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重要原因,慢性病是由环境因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再加上人们对慢性病的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低,导致疾病的控制率与治疗率更低[5]。但是慢性疾病能够通过环境因素改变与生活方式的转变而得到控制。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并转变观念,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6]。

本研究中,社区居民在进行健康教育后,相关疾病的知晓率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也得到显著改善,结果表明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开展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帮助患者积极主动的转变不良生活习惯。

对慢性病来说,健康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治疗方式,同药物治疗相比,具有收效高、投入低的特点,所以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慢性病进行防治是有效而廉价的方法。健康教育能够通过教育和宣传,将卫生知识传播到社区人群中,帮助人们认识并转变不良的生活习惯,达到提高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的目的。

因此,对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为社区卫生工作的重压内容,对预防慢性病,提高慢性病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最终达到全民健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蓝玉娟.浅谈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疾病防治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0):249-250.

[2]权彩凤,陈冰,员文智,等.论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作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3.14(10):796-797.

[3]王萍.浅谈社区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2,10(31):75-76.

[4]黄晓有.高血压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方之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医学,10-11.

第5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 社区健康教育;心脏病;保健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充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1 社区健康教育的定义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促进居民健康为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评价的健康教育活动。社区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挖掘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保健潜力,从而增进健康,减少残障。社区健康教育的特点:①社区健康教育以健康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以促进健康为目标,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医院健康教育的最根本区别。②社区健康教育具有广泛性。社区健康教育的对象是社区的所有居民,包括患者和健康人。③社区健康教育具有连续性。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将贯穿人的一生,即从出生到死亡。

2 社区健康教育服务对心脏病患者保健的作用 

2.1 建立健康档案-规范社区居民的健康管理 通常谈到的健康管理是指狭义的健康管理概念,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它是在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进行的个性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是运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模式,从生物、心理、社会的角度,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健服务。健康管理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必须不断循环运行。在健康管理期间,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及时发现危险因素,确定高危患者,定期评价与干预,预防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疾病管理是着眼于一种特定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以疾病发展的自然过程为基础的综合的、一体化的保健和费用支付体系。其特点是以人群为基础,重视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强调预防、保健、医疗等多学科的合作,提倡资源的早利用,减少非必需的发病之后的医疗花费,提高卫生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目标是建立一个实施医疗保健干预和人群间沟通,与强调患者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协调的系统。

2.2 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意识 健康教育是一门研究保健知识传播技术及针对不健康行为的教育和干预方法,以期通过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来达到促进健康目的的一门科学。健康教育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核心是使被教育者摒弃不良行为,实行健康行动。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预防慢性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一种生活方式性疾病,缺乏运动、吸烟、精神紧张、过度疲劳、过度饮酒、过少使用蔬菜、高脂饮食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直接或间接与多种慢性心血管疾病有关,如高胆固醇血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和冠心病等。健康教育应教育居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平衡心态,坚持有氧运动,合理膳食,少量饮酒,戒烟,劳逸结合。同时应教育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心血管疾病,了解科学治病方法,掌握基本的疾病常识和自救方法,综合提高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的作用就在于把健康知识转变成健康行为,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树立良好的健康信念至关重要。在卫生保健领域,健康教育是以消除或减少不健康的行为因素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为特点的。健康教育通过信息传播、认知教育和行为干预,重点是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和技能,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提高居民对慢性心血管疾病的知晓率、治疗率与控制率,并进一步降低疾病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1]。

2.3 培训社区医生-提高社区医生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水平 社区医生是社区防治慢性心血管疾病的主力军,提高社区医生的技术水平是提升社区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关键。但是,社区医生是全科医师,他们的知识背景不同于专科医师,因此,培训社区医生需要特殊方式。强调预防、保健、医疗等多学科的合作,提倡资源的早利用,减少非必需的发病之后的医疗花费,提高卫生资源和资金的使用效率。目标是建立一个实施医疗保健干预和人群间沟通,与强调患者自我保健重要性相协调的系统。

第6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9-0535-01

社区健康教育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教育对象,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性教育,贯穿于人类生命的全过程,以促进社区居民健康为目标,有组织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活动。其目的是帮助社区居民树立健康意识,及时发现自身、家庭和社区的健康问题,培养促进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个人、家庭及群体的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

1 社区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

1.1 实施灵活多样各有特色的教育形式:通过语言教育(采用口头交谈、健康咨询、座谈等)、文字教育(采用标语、健康教育处方、卫生小册子、折页、卫生报刊、卫生墙报、卫生专栏等配合图片、照片、电视)、门诊就诊即时教育和定期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这四种结合形式以增强宣教效果,使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的内容得到恰如其分的表现,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1.2 扎实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世界糖尿病防治日”、“世界高血压防治日”等宣传日,在社区大力推动健康教育工作,使更多的健康的和亚健康的社区居民受教育,积极组织社区开展结核病、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知识讲座等,使患者通过社区卫生服务的平台获取健康知识,彼此互通最新医疗信息,相互鼓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3 倾听是交流沟通技巧的基础:医务人员通过倾听了解受教育者的基本情况、问题的想法和根源。在倾听的过程中要认真耐心,主动参与,分析要点,再配以有谈话沟通技巧的发问,使回答者做出清楚、完整而真实的回答,从而获得一些意想不到的信息,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的指导。

1.4 树立“换位思考”实施健康教育:开展“假如我是一个病人,该怎么办?”活动始终贯穿于健康教育之中,要用“五心”(热心、爱心、耐心、细心、同情心)教育病人,告知其病情知识,并发症及不治疗的后果,正确对待自己所患的疾病。

2 社区健康教育的意义

2.1 对促进“人人享有健康”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之而来的是我国疾病谱和死亡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死因不再是传染病和营养不良,而是被慢性病所取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恶性肿瘤等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新的健康模式建立后,强调要通过健康教育方式促使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降低致病的危险因素,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的发生,实现“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

2.2 对慢性病实施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对慢性病实施有效干预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医务人员对高危人群进行筛选早期发现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干预,另一种则是以全体居民为对象,侧重通过对人群的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促进全民的健康。社区健康教育在控制慢性病流行中要比对高危人群的教育更具有现实意义。通过社区健康教育,使大多数人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各种卫生陋习,才能使各种危险因素水平下降,达到预防疾病促进社区居民健康的目的。

2.3 对各类传染性疾病的预防起到屏障作用:健康教育通过传播卫生知识,改变危害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陋习,实现人人健康的目的。在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中,健康教育在社区起到的作用尤其明显。

2.4 有助于改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卫生服务形象:医护人员在诊疗中能开展健康教育,既满足患者的需求,解决心理负担,又营造一个有利于患者身心康复的治疗环境,从而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

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对改变社区居民的不健康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和发病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降低并发症,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通过开展社区健康教育还可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改善相互关系,提高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率。因此,不断完善社区健康教育体系,克服不利因素,才能使社区健康教育在提高社区居民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7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糖尿病;优质护理;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6(a)-0167-02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内分泌疾病,血糖的有效控制是减少后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关键[1]。而药物配合患者遵医行为,规律的、科学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缺一不可[2]。本研究采用在常规优质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一对一”健康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治疗的166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其中,男92例,女74例,年龄42~79岁,平均(59.5±17.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定期检查和常规住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对一”式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等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HO)1985年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1.3 健康教育方法

本院护理部自2009年1月开始以《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行优质护理服务的培训与学习,优质护理服务包括:改变排班模式,明确岗位职责、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基础护理、调整工作重点,强化健康教育及加大质量控制力度,定期分析总结等内容,其中强化健康教育的实行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自我管理效果好,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具体措施如下。

1.3.1 对照组健康教育方法:本组83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与健康教育方式,包括常规住院指导和定期检查。

1.3.2 观察组健康教育方法:本组83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一对一”健康教育,由经过培训的责任护士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健康教育,第一阶段为提高认知阶段,为期3个月;每月组织2次健康讲座,时间40 min,讲解糖尿病基础知识与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如低血糖反应、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的主要临床症状观察及处理方法[3],糖尿病患者饮食和运动的意义及注意事项,慢性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等;第二阶段为巩固阶段,为期3个月,通过每月组织2次患者联谊会,对教育效果及认知水平进行交流,共同提高;第三阶段为稳定阶段,每月组织一次联谊会,其余时间由责任护士通过电话定期随访,患者遇到问题也可通过电话随时与护士沟通,每月家访1次。

1.4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随访3~24个月,对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生活方式及遵医行为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指标控制效果

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结果显示,两组健康教育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1)

表1 两组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的比较(mmol/L,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2.2 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变化

随访3~24个月,观察组83例患者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情绪稳定、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定期检测血糖的比例上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2)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自身代谢性疾病,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自身生活行为及饮食习惯、健康知识等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日常生活行为方式与过去相比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用吃得好、动得少来形容是较为贴切的,以至于城市成为“三高”人群的滋生地。据报道,在我国成人中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3.21%[4],糖尿病后期容易引起各种并发症,是造成我国老年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采用综合手段控制血糖的方法一直是医务工作者探索的重点[5]。

近年来健康教育干预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6]。本研究针对糖尿病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在优质护理服务中,采用“一对一”健康教育形式,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认知,从而自觉地对生活行为方式进行规范,提高遵医行为。通过提高认知、巩固效果与稳定期三个阶段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充分认识疾病、了解疾病产生与进展的全过程后,自觉配合护士选择有益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从观察组随访期间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变化情况显示,本组83例患者在合理饮食、控制体重、情绪稳定、规律运动、遵医嘱服药、定期检测血糖的比例上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行为方式的改变对血糖的控制必然会产生正性影响,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文献相似[7]。糖尿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8],良好的健康教育能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做到主动自我管理,有利于血糖水平达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新华,付咏梅,丁玉青,等.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z1):69,71.

[2] 蒋琼仙,包丽芬. 采取综合方式行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9):66-68.

[3] 鹿丽华.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6):110-112.

[4] 杨建丽,罗玲. 信息干预在糖尿病前期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探讨[J]. 中国医师杂志,2011,2(z2):169-170.

[5] 陈雪芹,王俊霞,刘瑞玲,等.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农村糖尿病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3):134-135.

[6] 王文,马丽嫒,向华. 糖尿病危险因素干预[J]. 糖尿病杂志,2011,33(6):327-328.

[7] 刘丁,陈萍,陈伟. 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评价[J]. 重庆医学,2009,33(8):1153.

第8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 集中式健康教育 脂肪肝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312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选择本地区在我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经济条件较好且社交应酬较多的6个脂肪肝高发病率职业群体1916人作为健康教育对象,在全面开展健康教育的同时,对其中463例无肝炎病史、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患者[1]。本着自愿的原则,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健康体检资料划分出集中式健康教育组和随机健康教育组,实施脂肪肝专题健康教育。在集中宣教时,通常鼓励其家属和同事共同参与。

评估:①职业群体学习需要及学习能力的评估: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职业人员与脂肪肝相关的行为因素及自我保健知识学习需求。问卷内容包括职业人员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收入等基本资料,以及饮食起居、个人嗜好、休息与运动、目前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是否认识脂肪肝的危害;是否愿意接受集中式健康教育等行为资科。②教学资源评估:职业群体工作性质,群体领导对职工健康的关注程度,分管职工保健的部门负责人态度,可利用的集中式健康教育场所和视听器材等等。

健康教育:①内容:脂肪肝的概念,肝脂肪变、脂肪肝炎、脂肪肝硬化等不同层次的病理改变;脂肪肝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脂肪肝的常见病因;重点讲解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脂肪肝的种种行为因素以及脂肪肝是否好转的评价依据;各种检查单的识读等等。②方式:随机教育组主要采取发放健康教育处方,个别会谈,电话咨询,定期更新职业团队健康教育专栏等方式进行宣教;集中教育组除采取上述宣教方式以外,还定期开展专题健康讲座、团队讨论、健康资料展览、播放幻灯片及保健技能示范录像等方式进行健康教育。③预期目标:从受教育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变到有益于健康地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最终达到脂肪肝及其伴随症状的改善或消失,是一个由多个短期目标结合而成的长远目标。

实施:在实施健康教育计划过程中,对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监督和激励机制,在实行有偿服务的同时还将社区教学列入医生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鼓励学习者主动发问,参与互动,形成双向沟通;了解其对教育结果的满意程度,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内容,获得更佳教育结果。

评价:主要采取受教育者自我评价,群体成员相互评价和医务人员专业评价3种形式。自我评价主要体现在对健康的态度改变;行为改变和自觉症状改变;他人评价旨在发现同事外显行为的变化。

结 果

结果见表1、2。

讨 论

脂肪肝又称脂肪性肝病(FLD),是一组病理上表现为肝细胞内脂肪积聚肝脏损伤的总称,包括单纯脂肪性肝病、脂肪性肝炎、肝纤维化或肝硬化[2]。由于FLD的药物治疗疗效不肯定,FLD的防治重点应放在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全面防治代谢紊乱上。现代医学模式揭示,人类行为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受特定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制约。地域性饮食文化,饮酒文化常常成为FLD的直接病因。夜食、家外食多以聚餐形式出现,能否坚持自我保健很大程度取决于职业群体共同的健康信念和亲朋好友的支持。

参考文献

第9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健康教育;预防保健

随着我国人口逐渐实行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增长率的生产类型,老年人的增长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由于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行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慢性病增加正成为全球趋势。目前慢性病占全球疾病负担的60%,到2020年发展中国家50%的疾病负担将来自慢性病问题[1]。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健康及预防保健的需求,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老龄化不仅表现为老年人生命的延长,更重要的是生活质量的提高。开展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我们对干休所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休所60岁以上380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180人,女性200人,年龄在60-90岁,平均年龄在68.5岁。小学以下占38%,;初中占32%;高中以上的文化水平占30%。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项目,逐一询问后进行填写。采用当场发放问卷,当场收回,收回率占95%。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后,用同样的调查方法对其再次调查。

1.3结果身体健康者有125人;慢性疾病、身体状况差者有257人。而在健康需求的调查中,对干休所开展预防疾病保健知识的宣传需求者有11人,占3.8%。由此可见通过健康教育能使老年人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有更多的了解,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2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2.1健康教育的内容

2.1.1老年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需求是多样化的,绝大多数老年人都认为了解相关的健康知识很有必要,随着老年人健康意识的提高,但获得相关知识途径较少,大多数老年人对疾病的治疗、预防及预后的相关环节的知识都想了解,在这其中,对病情现状与预后的需求最为突出,说明老年人对疾病存在紧张情绪,护理人员应及时疏导及讲解。

2.1.2积极开展干休所慢性病防治工作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与健康的首要因素[2]。本次调查干休所老年人主要慢性患病率为70%,不良生活方式占75%,所以慢性疾病防治工作时社区护理的主要工作。应从一级预防着手,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帮助老年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与行为方式,消除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加强二级预防,定期开展健康普查,对慢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1.3开展健康教育,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大多数老年人文化水平偏低,缺乏预防保健意识及常见疾病的常识。许多老年人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资料表明,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引起的疾病占老年人致死病因的50%以上。所以,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可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1.4做好心理护理老年人由于生活方式、社会角色、经济状况的改变等因素,出现心理不平衡。一部分老年人患慢性疾病。因此,心理压力大,容易产生悲观情绪,丧失生活信心。针对这种情况,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的差异。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

2.1.5普及预防保健防病知识,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对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卫生知识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

2.1.6膳食结构的合理化向老年人讲解不同的饮食对疾病的影响,从而选用利于疾病康复而避免可能成为诱发因素的食物。

2.2健康教育的方式

2.2.1赠送《老年人健康必读》本干休所老年人多为离退休干部,均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尽量达到人手一册,并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及时调整完善健康教育内容。

2.2.2个体健康教育采用家访式对干休所老年人及家属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针对不同个体、不同时期、不同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给予有效的正确的指导。

2.2.3利用传播媒体进行宣教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通过广播开通“健康服务热线”,进行电话咨询,通过电视、报刊开设“健康专栏”,做到广播里有声,电视里有人,报纸上有字,即解答老年人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把预防保健知识传入千家万户。

2.2.4群体健康教育定期聘请主治医师以上的专家,对干休所老年人进行专题讲座,同时发放与讲课内容有关的简单易懂、图文并茂、标题引人入目的小册子。病鼓励提问。专家答疑,课后咨询,这种互动式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了老年人对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2.2.5示范性健康教育是针对病人专业知识和健康知识的欠缺,技巧掌握的肤浅和不规范进行示范或纠正。如高血压与糖尿病人教会他们测量血压与测血糖的方法长期坚持服降压药及注视胰岛素的方法等。

3结果

3.1干休所老年人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对比,见下表:

进行干休所护理干预后,老年人医疗保健知识、心理状况、健康状况、文艺活动、人际关系、满意率均有显著提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明显得到改善,降低了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建立了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老年人的预期寿命。健康教育前后对比,其结果在统计学上均有显著意义。

4讨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追求普遍提高。健康是人的一种基本权利。新的医学观点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病,完整的健康观念是指生理及心理的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完美状态。随着现代医学手段的不断发展与预防保健知识的普及,营养状况的改变,疾病谱和死因谱也发生了变化。危机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此外,还有外伤、精神卫生等问题。这些疾病对医疗服务在时间上要求长期而连续。另外,由于需要长期医疗的人数增多,给社会、家庭带来经济和精神负担。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护理模式的转变,老年患者有更多的保健需求。由于老年患者病程长、病情复杂、体质虚弱,加之社会经历丰富,常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影响疾病的康复。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对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解除顾虑、克服消极情绪、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老年疾病治疗的重要环节。

4.1在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教育中,必须适应老人的特点,注意内容和形式上的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和通俗性。

4.2健康教育要因病而异,不同疾病的病因、诱因各不相同,预防保健措施也不一样,因此病人教育工作就要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采取相应的知识教育。

4.3教育要因人而异,每个病人因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风俗习惯、生活特点不同,对医学知识的认识掌握和了解程度各不相同,健康教育及针对各自特点,给予有效的宣传。

4.4护士从事健康教育工作时,应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可独具匠心,勇于创新,采取综合手段,注重实效,做到有的放矢,保证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