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会管理职业学院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金山农民画 工作室化 项目课程 教学改革
高职艺术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大潮向我们袭来的今天,基于工作室项目化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正逐渐被各类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系所认可。项目化课程设计强调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开展与组织上,始终围绕真实职业岗位中的具体工作职责,设计典型项目任务,从而营造出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按照实际的工作流程完成教学目标,并根据行业要求对学生所完成的任务(项目)进行结果评价。
艺术设计的教师如何改变传统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学——做”三位一体呢?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明确了开发与设计本土旅游纪念品,具有无限的潜力与空间。与此同时,结合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的校企合作单位上海金山农民画院及上海文博艺术品有限公司的资源优势,开设了《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课程,试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传承民间艺术瑰宝的同时,进行工艺、材料、设计的创新,同时以模拟真实生产型企业工作流程,进行角色扮演完成生产性制作,以培养懂传统文化、会设计、会制作的特色艺术设计人才。
《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课程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高校艺术设计教学的模式,即学生在学完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再试图通过实训对知识进行应用,这种“静态式”的教学模式,不利于“隐形”能力的转化与形成。而是通过与上海金山农民画院及文博艺术品公司的企业项目的合作,将真实的企业项目作为整体课程的载体,即“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聚合式”教学。
课程根据设计企业开发产品的流程,将《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解构成市场调研——创意设计——2D表达——3D建模——模型制作——作品发表六个步骤,再结合每一个环节,分解出若干项目模块。工作项目化为学生提供了“设计公司”的环境,每一个学生自由组合成团队,分别模拟设计监督、2D设计师、3D设计师、模型制作师的职位,共同协作执行设计任务。如在市场调研阶段,学生需以团队身份,到上海金山农民画院和上海文博艺术品公司作实地考察,进行项目接洽,以找到现今本土旅游纪念品在设计与制作中存在的问题,由问题入手,明确设计对象与定位,从而进一步开展团队间的头脑风暴,展开设计创意,在此过程中,设计监督需提供设计构思,再由2D设计师和3D设计师完成手绘效果图与电脑效果图的表达,之后,由模型设计师为主负责,协同其他团队成员一起完成实物模型的制作,直至作品的实现,真正实现了所有项目环节均由学生来负责,由学生管理学生。而在此过程中,专业教师不再各方面对学生展开指导,而是对于在实际设计与制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方向性的指导,使学生学会从金山农民画图形元素中吸收精华,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设计与制作出既有金山农民画乡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的设计作品;企业作为真实项目的提供者,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进行市场调研阶段,不仅有学生“走出去”,更有企业和行业专家“走进来”,课程特别邀请金山农民画院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亲临课堂,手把手地教学生画金山农民画,使每位学生都能亲身感受到民间美术的魅力,从而产生设计的兴趣;上海文博艺术品公司的设计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为学生深度剖析了旅游纪念品的市场开发潜力。通过多方的共同合作,使“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得到了落地。
课程工作室项目化教学开展到后期,《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课程突破了以往对学生成绩评定的模式,即考核成绩仅有专业教师认定,而是首次采用了第三方评定的标准。课程利用最后的作品发表阶段,邀请上海金山农民画院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上海文博艺术品公司的工艺师、总经理与专业教师一起共同参与考核。学生模拟公司产品方案发表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设计作品及过程的阐述,再由专家与教师一起,根据实模、设计计划书等作品的完成质量,以及成员的工作态度、效率等要素,综合评定出每位学生的最终成绩,而这个成绩的由来,完全取决于学生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的参与度,不再是仅凭最后作业结果定夺的评定方式,凸显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通过对《金山农民画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研发》基于工作室项目化课程模式的探索,我们惊喜地发现:以模拟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效果,较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有了本质的飞跃,因改变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而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培养,独立克服困难的职业素养得到了熏陶,而这些能力正是现代企业对于职业人所要求的。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联合培养 高职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类型教育,既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姓“职”,又姓“高”。它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第一线岗位的技术应用型和管理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等阶段。这就决定了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模式以及教学团队建设都必须符合这种类型教育的特殊要求和规律,由此要求我们高职教育工作者需不断探索,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道路。
目前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体制模式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大多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对高校与科研机构、行业企业联合培养高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却均显得较为不足。然而上海市总工会所属上海工会管理学院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就根据本校的服务面向、办学优势,对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在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开发课程体系、整合组建教学团队、开展安全培训教育等方面采取了具体有效的措施,积极主动地加强与诸多著名大型国企的联系与合作,与企业联合制定专业的培养目标,邀请企业专家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开展校企双向教学等,紧密联系企业安全生产、维护职工生命健康的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等一系列领域中进行了全方位地创新,在实践中成功构建了校企联合培养高职人才的新机制。
一、形成“三个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满足社会对安全技术管理人才的迫切需求,适应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基于工会组织对安全生产的监督职能,该学院于2006年开设了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经过近5年的发展,该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探索出了一条特色之路,所培养的学生既具备了工会劳动保护的素养,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能适应安全岗位要求,受到了广大用人单位的好评。尤其是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该专业06、07、08、09级毕业生每届都提前高质量地完成了100%的就业目标,而且学生就业的最大特点是签约率高、就业质量高、专业对口率高,其中很多就业单位都是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知名大型国企。事实表明,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成功地通过了实践检验。
该专业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先后与上海市总工会、上海市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二十四局上海铁建工程公司、上海市奉贤区安全生产监督局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七建筑有限公司等单位进行合作,采用“三个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德能一体”,人才培养的每一个环节既要关注能力的培养,又要关注品德的教育;“校企一体”,人才培养的主体由学校和企业融为一体;“工学一体”,人才培养过程都贯穿工学结合。在实践这些模式的过程中,专业与企业深度融合,建立“血缘”关系,做到 “三双”“三跟”,即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员工),教师有双重角色(教师、工程师),领导有双重责任(专业主任、技术总工);专业跟着合作企业走,课程跟着岗位能力走,教学跟着生产过程走。同时专业依靠工会组织长期开展企业劳动保护工作的雄厚资源,加强与工会组织的联系,广泛发掘发展源泉,做到不断创新,促进专业的持续发展(见下图1)。
图1: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
二、开发以能力本位课程的教学体系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的总方针和安全管理人员的工作内容,该专业和企业共同对所面向的典型岗位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分解,明确岗位具体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并紧紧围绕岗位核心能力,参照职业任职要求,按照“岗位―工作过程―岗位能力―核心能力―核心课程、支撑课程及相关课程”的课程建设思路,建立了“基于实际工作过程和任务”的先基础后技能、先校内实训后校外顶岗实习的“阶梯式”课程体系。依据行业技术标准开设各专业课程,促进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创建学做一体、校内外对接的教学环境,构建了符合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与认知规律,把相关要求贯穿在课程教学内容中,优化课堂实训和集中实习的实践环节,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课程建设要求,开发适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模块。通过该能力本位课程教学体系,使学生逐步熟悉工作业务和职业环境,逐渐进入职业角色,并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培育责任意识,培养工作态度,使其在学习情境中感受职业环境、职业素养的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的知识潜力和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中享受自身能力提高、自身价值实现的愉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对专业的认同感。
三、构建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
为进一步落实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从企业中聘请了多名专家担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参与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并通过双向聘任,即专业聘请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企业聘任专业教师担任技术顾问,同时鼓励教师外出参加有关学术或培训活动,不断更新高职教育的理念,交流所学所得,培养教学团队的双师素质,从而构建了一支由专兼职教师组成的“工程型”结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目前“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100%。
此外,合作中双方都注重师资双向实际互动,不仅聘请企业骨干到校兼职授课,专业教师也接受企业邀请,到企业作讲座、学术报告等,并坚持项目课程教师到施工企业一线进行“跟工程”实践锻炼。通过在课程开发实践检验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的校企良性循环中,提高了教师个体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能力,从而也大大提高团队整体教学能力,最终打造出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结构完善合理的专兼职教学团队。
四、扩展与企业联合培养高职学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本着与工会组织安全生产监察紧密结合的理念,专业围绕培养“安全技术管理”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扩建、新建了由多个实训室组成的校内综合实训基地,同时为发挥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吸收学生就业优势,促进校企深度合作,还先后建立了包括上海市第一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市第五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和中铁二十四局上海铁建工程公司在内的一系列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通过课堂进现场和实训室、实训室进企业、模拟现场进学校、实训基地共建、双师共建、学训同步等方式,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充分进行工学结合,并结合工程实际,“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实施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教学过程,将职业技能培养融入到校内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中,培养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发挥劳模导师的德育和能育功能,实现了学习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从而创建了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就业共担、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的良好局面。
五、建立教育、培训、咨询三位一体的服务基地
作为有工会背景的学院特色专业,在培养人才中,该专业依托工会组织,紧密结合市场,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建立了一个整合教育、培训和咨询,集职前教育教学与职后社会培训为一体的服务基地,并根据地方经济结构和专业建设实际,开展多层次的社会服务,以“委托式”培养等产学合作为契机,为企业提供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及岗前培训,不断探索与人的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化的开放式办学模式,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三赢”目标。
总之,高职人才培养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工程,它不仅是目前国家高等职业教育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关系到每所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工作。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安全技术管理专业依靠工会组织搭台和企业的积极互动,整合社会力量,以就业为导向发展高职教育、形成“三个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兼结合的“工程型”教学团队、扩展与企业联合培养高职学生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广泛开展职后教育与培训工作等,坚持了学校、企业利益并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 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高[2006]14号.
[3]教育部.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 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处.
关键词:天然气;企业;工会;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在天然气工业环境中,一方面考虑到天然气本身的易燃易爆特征,另一个方面也是基于天然气自身基础性能源的地位考虑,因此其安全生产的有效实现,直接关系到社会正常生产生活的有序展开。
一、天然气企业环境下工会价值反思
安全生产对于天然气企业而言,呈现出与常规企业并不完全一致的特征。
首先,天然气企业本身规模庞大。这种庞大的规模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于场站与管线本身分布面广,不易于展开有效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其二则在于天然气企业人员规模庞大,想要面向全体工作人员展开深入而细致的安全教育,其难度不容忽视,尤其是这些工作人员在地理环境中保持分散,并且隶属于不同的工作团队,其文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都决定了想要展开有效的宣传,难度可想而知。从技术角度看,天然气管网和站点的建设在全国各地迅速兴起,接收门站、液化天然气站,压缩天然气站陆续建成,相关技术应用日渐复杂,从客观上要求更为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和宣传工作的实现,但也从客观上为有效管理设置了更大的阻碍。
其次,行业发展迅速,技术更迭频率加剧,要求更多专业人才投入到天然气生产领域之中。然而人才的供给不能一蹴而就,一线工作人员文化水平有限,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成为了天然气企业安全生产的隐患所在。与此同时,天然气行业中人才短缺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问题,对此,天然气企业通常会招聘相关相近专业员工代替工作,而这种举动从一个侧面造成了员工安全应急能力下降的问题产生。
针对此种情况,想要在天然气企业环境之下实现行之有效的生产安全管理,必须在企业环境内部展开多个层面不同角度的宣传和管理控制,不断完善生产安全保障体系,才能获取显著效果。在这样的框架之下,工会的作用不容忽视。
从概念角度看,工会,即劳工总会、工人联合会,原指基于共同利益而自发组织的社会团体,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环境之下,工会的价值表现为更加偏重于面向工人阶级实现有针对性的广泛服务,并且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占据重要地位。工会的这种地位,决定了其对于企业环境内部劳动者的影响力具有天然优势,进一步加之我党我国对于工会的建设一直都给予了充分的重视,更加使得工会成为企业环境之中文化宣传和思想渗透的重要工具和渠道。
工会在现代企业环境之下,以及以人为本的总体方向的指导之下,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并且进一步带动着天然气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发展。
二、切实发挥安全生产体系中工会的价值
工会自身与工人群体天然的联结,决定了其在文化和思想的传播过程中必然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价值,而这种价值,在当前企业环境中看,与企业文化自上而下的传播能够形成互补。而当前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推动这种价值加以有效实现。
结合当前天然气企业环境中工会工作展开状况,可以发现有如下两个方面可以作为进一步提升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着手点:
(一)围绕技术展开内容的塑造
天然气企业环境中,技术是关系到安全生产的最为核心问题。对于产品的处置以及设备的使用,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方法,通常都能够保证安全,在遇到危险事件的时候,如果能够对技术层面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也基本可以做到妥善处理。但是目前的问题在于天然气领域中的技术发展迅速,同时相关信息化的涌入,加剧了技术的更迭速度;同时技术种类的繁多,也是加剧天然气工业环境中复杂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基于这种状况,企业通常都会编撰对应的技术手册进行发放,确保对应岗位上的工作人员能够对相应技术有效掌握。但是从企业的角度看,信息的传输呈现出自上而下的流动特征,如果企业的技术信息不完善,很难实现从基层的信息采集。因此可以说,技术手册自身的完善,单纯从企业的角度无法有效实现。进一步考虑到工会与基层工作者的紧密联系特征,对于基层信息的采集对于工会而言,相比企业而言要更具可行性,因此可以考虑在展开安全生产体系建设的时候,着力将工会打造成为信息反馈回路上的重要一节,实现信息的采集并且完成自下而上的反馈。实际工作中要求工会深入到基层工作者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其生活方式和信息方式,积极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展开反馈并且加以整理,完善技术手册。
(二)以人为本打造安全生产工作体系
安全生产工作具有两个方面的服务对象,其一在于工业环境本身,包括设备以及材料等,其二则在于参与生产的工作人员。在这两个方面之中,人的因素占据了根本地位,只有掌握了充足技术知识的人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也才能保证整个工业环境的安全。工会作为面向企业内部实现信息传输的重要渠道,应当更多关注人的发展需求,从人本身的角度出发来传播信息,唯有如此才能做到有效的信息传输,也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对于这一方面而言,应当重点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要发现工作人员对于发展的需求,其次则需要谨慎地选择合理的信息传输途径,实现有效信息传输。对于前者而言,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发现存在于工作环境中的信息不足的问题,以工作人员自身发展的需求作为基准展开工作。而对于后者而言,则应当以工作人员自身的行为方式作为重要参考,合理选择信息传输通道,确保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输。
三、结论
工会与基层的天然联系,在实现安全生产体系建设过程中意义重大。实际工作中务必重视和正视工会价值,使其成为推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实践角度;工商管理;教学模式
做好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还能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学生日后就业奠定良好基础。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不仅涵盖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还囊括了管理与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虽然很多院校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用了实践课程,但依然不能避免问题的存在,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创新工商管理教学模式开展研究。
1现代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实践教学环节问题
对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环节来说,多数高校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全面设计,使得学生所掌握的能力相对单一。如在学习会计电算化时,学生只能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管理好会计账目,而没有学习怎样维护电算化设备等相关内容,无法为国家培养复合型人才,而复合型人才又是我国稀缺人才,由于复合型人才的缺失严重降低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由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缺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严重影响了学生管理能力的提升,尤其是在工商管理活动中必备的组织能力缺失,降低了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1.2缺乏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为学生就业奠定基础,但我国现代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中却缺少创新能力培养,很多学生在实习或参加工作以后都会表现出思维模式老旧,循规蹈矩的现象,这些都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体现,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在毕业实习中经常被具有创新能力的理工专业学生取代。
1.3实践教学基地不足
实践教学是工商管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现代工商管理教学中却缺少实践教学基地,多数院校只能在学校机房中进行,这样的教育方式根本无法满足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对实践的需求,学生无法动手实践也十分普遍。
2基于实践角度的工商管理教学模式研究
2.1优化教学环节
由于社会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要求较高,所以,在实践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工商管理专业知识,还要将其他学科中有价值内容吸收过来,构成综合实践教学体系。以电子商务知识学习为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电子商务相关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进行网络营销,适当扩大相关知识与学科的发展,如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了解人们对商品的需求与购买意向,且设计与销售人们满意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工商管理实践教学,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增强人才的市场竞争能力。
2.2重视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基本要求,只有创新才能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佼佼者。要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将创新作为主要培养目标,并结合学生主攻方向开展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如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让学生自行编排人员招聘、面试、考核等场景,让学生亲身体会应如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在市场营销中也要采用创新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制定科学有效的营销方案,如怎样为一个水杯做营销方案,提升水杯市场销量,并让学生参与到营销中,了解自己的营销方案是否可行。通过长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势必得以显著提升,在日后就业中也能更加顺利。
2.3设置实践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基地是工商管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基础,所以,各级高校应适当扩大实践教学基地的设置,做好资源整合,为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如高校应积极与城市各大企业取得联系,如酒店、企业等,与之构建良好合作关系,经常让学生到这些基地参与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企业的用人紧张问题,还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实习机会,通过在这些地方的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将明显增强,在就业中也可以获得更多企业的认可,进而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国家经济也会因此得以显著提升。
3结语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只懂得理论知识的学生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在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实践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因此,文章分析了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况,并结合实际提出了有利于工商管理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措施,希望能为相关人士带来有效参考。
[参考文献]
[1]张学高.确保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的多实践教学模式协同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7).
[2]胡忠任.基于ERP实训平台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06).
关键词:工会经费 预算 监督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国有企业工会经费方面也逐渐显现出存在的问题。为加强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巩固和稳定职工队伍、切实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健康发展,各级工会组织加大了新建企业工会的工作力度,使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工作有了较大突破。在工会组织和职工队伍得到巩固的同时,也应看到在新建企业组建工会和工会经费收缴中工作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原因在于一些企业及领导对工会工作不是特别重视,提取和缴纳工会经费不够积极,认为工会财务工作比较简单,存在缺乏相关的制度约束,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预算,缺乏相应的理财意识及理财积极性,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致使工会经费使用效率偏低,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从而完善和加强新建企业的工会工作,为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好企业工会的作用。
二、使用工会经费存在的问题
(一)工会经费使用过程中缺乏预算管理
目前,在我国的国有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无论是企业行政领导,还是职工,对工会的性质、作用的认识存在偏差。特别是部分企业行政领导对工会经费自上而下的收缴方式以及对《工会法》上解工会经费的法律规范的严肃性、规定性认识不足,造成组建工会和工会收缴工作难度大,困难多。在工会经费的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预算观念,没有相应的参照标准,导致很多不合理的支出,往往在最后才发现大大超出了工会的经费水平。工会经费的预算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一下方面:一是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在编制预算过程中,预算收支内容过粗,缺乏科学合理的量化标准,难以适应来年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预算支出结构不合理,预算执行随意性大。在执行预算过程中,缺乏法制观念,不按预算执行,随意调整预算,预算追加调整不及时或不按规定程序报批,影响了工会经费预算的严肃性。三是预算管理监督职能弱化,经审工作流于形式。
(二)对工会经费的使用情况缺乏有效监督
在新建企业工会组建时,一些单位由于在认识上存在片面性,强调“先组建,后规范”的要求,盲目追求组建数量,结果形成只去组建不去规范,特别是私营企业由于人员少、规模小,独立建立工会账户非常困难,给工会经费的收缴造成难以治理的隐患,致使有的基层工会常年无经费开展活动,在经费使用之后,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导致使用多使用少一个样,使用规范有否一个样,缺乏有效的激励,打击了员工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率的积极性。工会经费预算管理职责过分集中在财务部门,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和工会委员会的审查只是原则性的通过,甚至只是签字盖章,没有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发挥监督审查职能。
(三)工会经费的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工会经费的使用缺乏系统合理的指导,由于没有可参照的标准,使得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过程充满挑战,相关人员需要增强责任意识、风险意识学习,加强工会经费使用前的预算管理、使用中的监督管理和使用后的评估管理,以适应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需要。因此,工会的相关人员要求不但专业知识要强,而且需要具备较全面的知识和技能。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工会人员使用经费的效率方面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工会专业队伍已势在必行。
三、切实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率的策略
(一)强化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
实行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就是要对工会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对工会经费的收缴和使用进行全面的预算管理,并在最后对其使用的情况进行反馈、分析、评价和纠正,以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工会经费的预算管理要先根据企业的经费收支进行,坚持量入为出、厉行节约的原则,对经费的收缴和使用支出结构进行不断地优化,根据各个工会工作的重要性对每项工作的支出预算做出排序,给予重要性比较高的工作以较多的工会经费预算、不太重要的工作应该给予适当的工会经费即可,对于能够给职工带来利益最多的工作也要相应的加强其重要性认识,以分配较多的工会经费使用,使工作能够进展顺利,体现出服务职工、服务基层、服务工会重点工作的原则。在进行分配工会经费后还要对工会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工会经费的使用是否是根据预算进行的,如果有超过预算的情况,要对这种超额现象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其原因并及时的纠正,以防止工会经费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和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从而切实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例如,中国中钢集团公司对其工会经费采用了全面预算管理,对工会经费的收缴和使用支出结构进行不断地优化,定期的检查工会经费的使用是否是根据预算进行的,并对超过预算金额的现象及时的分析其原因并纠正,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工会经费专项资金被挤占、挪用、截留和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工会经费的作用,切实的提高了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
(二)强化审计监督以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
在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时必须要对工会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时时监督,防止出现工会经费被挤占、挪用、截留和损失浪费现象的发生。而要对工会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就要依赖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要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以减少企业管理人员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的可能性,使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具有绝对的独立性,以充分发挥经审、纪检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工作,为他们能够独立、尽力的履行职责提供有力的条件,对工会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监督,对例外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价,从而切实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例如,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不断的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其独立性和重要地位,为经审、纪检和职工群众的监督工作能够有效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有力的对工会经费进行监督,切实提高了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加强对工会管理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其综合素质
全体员工要意识到企业工会经费管理的重要性,必须在日常管理中对全体员工进行企业工会经费管理意识的灌输、加强工会经费管理知识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约束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通过各种人性化机制的有效运行来切实提高全体员工企业工会经费的管理意识和积极性。同时还必须加强对企业工会经费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不断的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更加满足企业在竞争激烈环境中的长远发展,从整体上提高企业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例如,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在日常经营管理中一直注重对员工企业工会经费管理观念的培养,定期的对企业工会经费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企业工会经费管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综合素质,有效的提高了企业工会经费管理效率。
四、结论
提高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就必须要对工会经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企业自身要清楚的了解自身工会经费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修正、改进,从而切实提高企业工会经费的使用效率,提高职工的凝聚力,为企业任务的完成、目标的实现做出最大的努力,为企业能够更长远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军芝.强化工会经审监督,提高经费使用效率[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0(07)102:105
[2]雒洁.浅析如何提高工会经费使用效益[J].中国工会财会,2013(04)12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使命,在众多教育类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高职教育的飞速发展,各大院校都在寻求着各自独特的发展方式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各种教育模式和教学方式也层出不穷。
高职院校正在订单式教育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如何使其在独特的专业定位基础上凸显特色,培养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呢?
一、围绕学前教育职业与岗位要求建立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学前教育职业与岗位要求决定了课程设置内容要综合多样,要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符,要注重养成该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让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岗位的工作规范和基本理论,要培养学生具有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教学内容、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和具备一定的组织领导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要掌握钢琴、舞蹈、声乐、绘画、游戏及玩教具设计等基本技能,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
课程设置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变教学过程为工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适用性。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要与时俱进,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
二、建立“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
建立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幼儿教师教育技能为核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教、学、做”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实行全程滚动实习、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教学环节分阶段穿插在三学年中。以北京汇佳职业学院为例,将实践教学环节分三阶段穿行。第一阶段为新生刚入校时,进行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参观,讨论以完成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初步认识和对该行业情况的大概了解,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为第二学年全年时间,与理论课相配合分次进行滚动实习,周期至少为9周,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进行实践活动,把理论、实践和职业道德教育紧密结合;第三阶段从第三学年下学期开始为期半年的毕业顶岗实习,同时做好毕业论文的写作调研工作,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收集有关信息资料,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做好准备。
实现按岗位组织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进程,在实习实训过程中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缺陷和不足,从而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重难点;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弊病,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无缝连接;打破教与学、教与做、学与做脱节的现象,实现教、学、做有机融合,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该专业必须具备的技能技巧,为毕业找工作提供砝码。滚动顶岗实习还促进了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为学校老师开展科学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三、改革考试制度,注重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针对学前教育的专业特色,对考试改革进行积极试探。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即使在理论知识笔试中得满分并不意味着能很好处理幼儿园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考核方式不应该仅限于传统笔试,理论知识的考试固然重要,若只有理论考试是不够的,还要增设岗位能力的考查。以幼儿舞蹈考试为例,传统的考试比较偏向于舞蹈动作的掌握程度,或者有些考试就是考一个以前学过的一整套完整的舞蹈动作。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两个特点,要培养会思考,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级技能人才。因此考核方式既要遵循传统的教育考试的普遍规律,又要适应现代的职业教育考试的时代要求。考试方法不应只是理论层次的简单考核或者经验层面的具体操作,应该源于传统而高于传统,考试模式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根据不同课程、不同任课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必须在创新中发展。
四、推进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为教学服务
围绕教学,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教学研究活动。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的统一,教学能促进科研的进行,科研又能反过来推进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从事适当的科学研究能培养教师将学科领域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地充实到自己的课程体系当中,以弥补现有的课程体系与最新知识成果之间的知识断层,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将新的知识贯穿到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当中,使所讲授的课程显得生动、具体、适度而富于吸引力,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讲授的教学质量。
以上四个环节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统一整体,四者是交叉循环不断上升的过程,课程体系是教学模式的基础,同时教学模式的选择也决定着考试改革方案的选取,实践教学模式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同时也为教学科学研究提供了素材,教学科学研究的成果又会反过来影响课程体系的建设,实践教学模式改进。使整个教学进程在循环反复中不断发展壮大,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 成本会计 教学做一体化 模式探索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件要求各高职院校“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质是将教室与工作间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情景教学的氛围,在教学中学习技能,获得能力。
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有着专业性强、综合度高和实践难度大的特点,课本中的实际案例很少,有的也是理论性太强,不容易理解,学生不仅不容易接受,还会认为课程枯燥乏味,从而分散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教师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掌握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及账务处理程序的同时,对成本的实际应用有更深刻的了解。因此,高职成本会计课程教学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思路与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院校成本会计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性太强,实际操作太少
目前职校中,成本会计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分别进行,自成系统,互不干涉。课堂上教师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实训时教师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而且实训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程授完的一周或两周,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更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学完成本会计知识却不会真正运用,“熟练”度不够,当然难以“生巧”,一到工作岗位上,仍是一脸茫然。
(二)教学的手段单一
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其他课程大致相同,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讲台下听。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即使能很好地把教学案例应用在成本会计课堂上,也只是教师说,学生听,没有得到学生深入的学习及理解,学生的配合度也不会很高,经常出现课堂只有一两个学生回答问题,甚至冷场的情况。虽然近年来,教学的设施和手段日益多样化,教室里增加了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施,但是这些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手段匮乏的情况。
(三)以理论考试为终结考核的方式弱化了对能力的要求
传统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中,课程考核均以传统的总结性考核为主,淡化过程性考核;考核的内容均以理论考核为主,忽略了对实际业务处理能力的考核;重视记忆性考核,忽略了规范性的实操能力考核。错误的考核方向和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的设计,误导了学生对职业能力养成的重视,培养了一大批高分低能的学生,与会计职业和岗位需求相距甚远。
二、教学做一体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用项目来组织教学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围绕实际项目来组织教学,打破现行教材和教学模式的条条框框,在课堂上直接对具体的项目进行讲解。该教学方法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潜能,使学生能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贯穿起来,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沟通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教与学之间相互影响和作用。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做一体化”,是教学过程中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和做的一体化。也就是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系统性,把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组合成一个个教学项目,一门课程的全部内容由若干个项目和任务组成,用任务驱动法来完成教学目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的本质意义在于,是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用,旨在培养学生在动手学习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在实践中教理论,在运用中学技术,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三)课堂与实训室合二为一
“教学做一体化”使课堂与实训室合二为一,使学生在“边教边学、边学边做”中实现教学和实训的互动,做到“教、学、做”结合,“手、口、脑”并用,真正体现了能力与知识同步提高。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就建立了一系列一体化教室,其中就有会计一体化教室,给我们成本会计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场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成本会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引入多种教学方法,改变教学方法单一的情况
第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教学任务,以归纳事实形成结论为特征的模式,由一个个实际的成本会计工作任务为导向,归纳出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对于培养岗位技能为核心的单项实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采取与理论教学同步的原则进行设计和组织,使教学做自然融于一体。
第二,情景式教学法:手工会计实训室参照企业会计部门的格局进行布置,课程实训所用的各类账证资料等耗材,全部按实际工作需要进行配备,各类原始凭证均根据企业的实际业务按照规范化的格式整合形成,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由印刷厂按照规范化格式印刷,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真实或仿真的实训耗材,保证了学生在学校实践的即为其在实际工作中所面对的。在教学内容的设计环节,通过教学情境形成教学案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具体的知识点,都是以经过加工后的企业真实业务整理后形成具体的案例来展开,从而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都能与企业实际业务相对接,避免了抽象的理论灌输,既易于学生理解,更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第三,启发式教学法: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企业治理结构及管理的差异性,客观上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在教学中通过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判断的习惯就构成了成本会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我们应特别注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来引导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判断的习惯。
第四,工作过程导向法:成本会计工作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每一工作阶段又有着特定的工作步骤及工作内容,因此,在综合实训环节,我们应以成本会计的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来组织教学,在提出工作任务后,让学生依次完成一个完整成本会计工作过程,将各具体的成本会计业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串联起来,为学生建立起全盘账务处理的观念,使学生把握完整的成本会计工作流程所需要的各环节的能力要求。
(二)引进职业能力导向化的教学目标
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学习目标是围绕技能训练的需求,它打破了原有学科的界限,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教学环节和进度等均由技能训练的需要来确定,理论教学完全服务于技能训练,掌握理论知识就是为了实际应用,达到一定的能力目标。“以胜任成本会计职业工作岗位能力需要为目标”是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探讨的起点,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模式应该是面向成本会计职业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养成的教学模式,所以,整个课程的体系设计、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安排均应以基于成本会计工作过程的能力需要为导向,以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养成为最终目标。
(三)以岗位工作内容为主线创建模块体系
在设计成本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知识、技术和能力训练单元和模块时,根据成本会计职业岗位分工来研究确定各自要知、要会和要做的知识、技术和能力模块,一个职业工作岗位对应于一个模块组合,每个模块又包括若干个技能单元,每个单元就是会计岗位技能训练的基本单位,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所有模块就构成高职会计教学的内容。高职会计教学模式中的内容应该是面向会计职业工作岗位的模块体系,而不是传统的面向专业的课程体系。必须打破原有的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职业工作岗位技能训练为单元、以单元组成模块、以单元训练实现模块功能的全新的教学模式。
(四)改变传统考核方式,引入实训考核
成本会计课程的考核共分为理论考核、综合实训考核、与平时考核三项考核方式递进实施的考核方案。从而形成了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纸质考核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的考核体系。三项考核的比例分别为期末考核占 40%,单项实训考核占 20%;综合实训考核占 20%;平时考核占 20%。理论考核的试题类型由一些记忆性试题和选择性试题改为以业务综合题和案例分析题为主;实践考核以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为主。对于实训效果的考核必须本着“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原则来设计考核方案并加以实施。上述评价体系是以最终培养学生具备适应企业会计工作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从而能够发挥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导向作用。
(五)培养“双师型”教师及引进企业一线工作人员
随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构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不断模糊和弱化,组建一支以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显得尤其重要。兼职教师是指企业或行业的专家、经济师、高级经济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既在企业任职又在学校兼职,既是企业岗位实习教师,又是学校项目实训教师。“双师”是指专任教师既有教师职称又有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职业资格,专任教师也可以在企业兼职。学院要创造机会让具有双师资格的教师经常到企业实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又服务了社会。学院要逐步加大企业一线工作人员参与教材开发、实习指导的比例,教学和企业进一步融合。学院教师要走出去,业内专家要请进来。这样,学校的办学才能不断地根据企业和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人才培养才能有的放矢。
(六)引进校企合作,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实践环境
积极与会计师事务所、记账公司、企业合作,建立多方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在实训基地的实习,接触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成本会计业务,对于学生整理巩固知识、进一步锻炼技能、开阔眼界都是十分有益的,是学生能顺利走向理想工作岗位的必经之路。
综上所述,成本会计“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学理论知识围绕技能训练展开,针对性强,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和“做”。 高职院校成本会计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突出了技能训练,使学生真正掌握了技能,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本领过硬、上手快、转型快的高技能型会计人才,是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兆芳.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三段双轨递进式”实践教学模式[J].会计之友,2010(1).
[2]袁雪飞.关于加强高职会计岗位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9(11).
[3]刘颖.高职院校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5).
[4]黄毅.论高职高专成本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J].会计师,2011(8).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济南大学科技园位于济南长清区崮云湖办事处(原崮山镇),是济南最大的大学城。长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有着2000多年的厚重历史。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在境内设卢县,属济北郡。后几经周折,直至后, 1958年划属济南市,2001年6月撤县设区。长清由于地处中纬度地带的山东内陆,距渤海、黄海较远,东面又受胶东丘陵和鲁中南山区阻隔,所以呈温暖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候升温较快,多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少雨雪。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长清在泰山隆起边缘,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有“八山一洼一平原”之称。众多河流穿流其中,主要有黄河,南北大沙河水系,还有玉符河、清水沟等河流。与1500亩长清湖比邻而居,背靠双龙山,大沙河拥绕其间,远山近水天地人和,独享千米河岸风光。一湖山水,一园美景,是大学城科技园的逼真写照。各色浑然天成的河岸栈道、林荫小道优雅蜿蜒,规模宏大设施精致的国际园博园安静坐落,是老人们颐养天年、安度晚年的极佳场所,同时也是孩子们与自然亲密接触、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世外桃源,更是厌倦了城市喧嚣,在终日机械忙碌中迷失了自我的人们细品山水人居的和谐与淡宁,重新感悟生活重拾希望与梦想的伊甸园。在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我们需要一片纯净的秘密花园,来卸下盔甲,释放自我,净化心灵。我们同样需要寻求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抑或是找回原来的自己,像孩子一样真诚,像夕阳一样温暖。
大学科技园区域具有自然赋予的天然优势,成为地产商争相看好之地。它集山之浩然,水之灵秀,依山傍水成就不凡美居的风水宝地。自古以来,山环水抱之地自是风水宝地。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则大事乃成”,大学科技园区便是如此。远有朝山,近有暗山,后有靠山,流水聚财。依据风水学说,“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居所最好能够靠近水,另有“以路喻水,路曲有情”的说法。大学城方面十几里的最可贵之处在于,山山水水已经为地产商们分割好了一块块土地,一条河流,一片树林环抱着一块土地,不大不小,彼此不远不近。这就先天决定了楼盘密度不会太高,从而具有城市中遥不可及的天然优势,不得不说,这是自然的杰作,是上天的赐予。而大学科技园区则因此成为人们闹中取静、闲适悠然的宜居之地。
在这样大自然的神来之笔之中,山川、河流、湖泊像是一群跳动的精灵,别墅和高级洋房,无疑是与之最完美的搭配。地产商们高瞻远瞩,纷纷将目光汇聚于此,因为他们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周末闲暇时踩着山地车一路骑行,欣赏沿途风景饱览祖国大好河山,抑或是一个曼妙午后的窗边,一杯下午茶,一本散文诗,呷散了时光,又未尝不是傍晚的小河边,光着脚丫与心爱的人嬉戏打闹牵手散步。诚然,这些正如三庆·青年城的王总所说,大学科技园区能带给那些崇尚自由、热爱生活的人们一些关于美好和幸福的遐想。
书香缕缕,引人入圣
意义就是意义本身,同样,大学城本身就是地产商们青睐这儿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个一切都围绕科技为中心而飞速发展的年代,各行各业求贤若渴,重视人才引进,这样一来就把教育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大学城就这样成为万众瞩目的圣地,高雅圣洁,集万千信仰于一身,超然于世外。
长清大学城汇聚了十所高校的主校区,分别是: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 山东联合大学(圣翰财贸职业学院)、济南师范。以本科层次院校为主。这样一来就很好地保证了大学城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科研环境。为培养出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打下了基础。
三庆·青年城的王总这样说道,“大学城是我们地产商制胜的一个秘密武器,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因素。将来一定会有大批人们奔着大学城而来到这里,选择这里。”正因为有着如此更胜一筹的人才培养输出基地,人们虔诚地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大学城的相关配套产业链就有了人才的源泉。而人才就是直接生产力,会给大学城带来最直接的财富。“我相信依托着大学城这一强势后盾,我们几个优势项目强强联手,一定能把大学城的明天打造得更加美好。”
此外,在这个大人孩子都笃定认为良好的教育是成功保障的年代,无论是儿时生活在浓郁的校园氛围中,耳濡目染读书声讲课声的熏陶,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还是能够就近择校,选择一所理想的大学,接受全新知识的洗礼,树立正确的三观,这无疑听上去都是具有极强吸引力的上佳选择。
规划导向,源动力
其实,抛开别的因素全不谈,开发成本绝对是地产开发商们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利益不商人,大抵都是如此了。深居济南西南部,距离市区十余公里,尚未大规模开发,人口相对稀少,这诸多因素都决定了大学城片区相对低廉的开发成本。同时,由于有着自然的赋予,在公寓环境建设方面,也能节约一笔不小的成本。对商人而言,这往往是最具杀伤力的,所以这块地区倍受青睐。
当一个城市的城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常驻人口达到了500百万以上,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定位也注定开始变得分明。城市各区域功能愈发清晰,为了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的各种功能区也被清楚地细分出来。济南市区也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划,简单地说就是十个字规划: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疏。
济南城其实呈现的是东西向狭长,南北向狭窄的风貌。城区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努力克服地域的限制,改变这种格局。城区东部由于开发较早,目前已是相对成熟相对饱和,开发空间不足。南部山区是济南泉的源,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因此需要保护为主,控制开发。北部以黄河为界,考虑地势以及自然灾害等各种因素,必须跨过黄河,在黄河以南来作为。城市中心区域则是老济南的灵魂所在。对之则要采取疏通保护的规划策略,才能保住济南的根,留住济南的魂。而大学城地处济南西部,深谙政府“西进”之道,成为“西进”政策最直接的受益者,最直接而有效的作为对象。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
Research On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 Major Education Reform
Li Ru-ping
(Anhui Business Vocational Colleg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Hefei Anhui 231100 )
Abstract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computer major graduates obtain employment and social needs, which is a common problem of computer major at present. We can explore how to run the computer major features by methods as follows ,such as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 reform of the existing curriculum, Improving teaching method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 computer;major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作出了重要贡献。计算机专业是高等职业院校中招生较多的专业,但由于信息技术变化日新月异,一方面学校培养的学习出现就业难现象,与此同时IT行业又出现一些岗位招不到需要的学生,面对学校在人才培养和企业在人才需求上的差距,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人才模式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本文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一些探讨。
二、当前计算机专业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计算机专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各高校发展的重点专业。目前,高职院校几乎都有计算机专业,统计的毕业生就业率很高,都是95%以上,但专业对口率却很不尽人意。这说明现在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非常尴尬,许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从事的是与计算机专业不相关的职业。这与十多年前计算机专业毕业就业情况形成了强烈的的反差。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对我们计算机专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挑战,难道计算机专业学生已经供过于求了吗?难道高职开设计算机专业不合适吗?然而,通过对社会需求的调查,情况却截然相反。据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和新安人才网等招聘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排在热门招聘行业前列的依次为: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快速消费品、通信(设备/运营/增值服务)、/医疗/保险/美容/卫生服务、房地产开发/建筑与工程、贸易、电子技术、教育/培训/研发/院校、批发/零售。其中,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招聘岗位在整个2010年,一直居十大热门招聘岗位前列,招聘职位数量始终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许多公司为找不到合适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苦恼。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难以打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呢?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新技术不断推陈出新,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也要不断更新,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在校期间所学知识相对滞后,与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有较大程度脱节。目前高职学生在校实际学习时间只有两年左右,一些学校又盲目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出现了在校学习时间减少的情况一课程没有相应减少,这就导致许多高职毕业生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本操作不够熟练,与用人单位实际要求差距较大,进入工作单位后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入职培训,要在工作岗位上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较长,高职院校本来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特点与优势无法体现出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一是有部分院样校虽然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教学改革,但从本质上看仍然沿袭着中专或照搬其他本、专科学校的办学模式,没有自身的办学特色。二是高职学校的任课教师普遍缺少企业实践,还不能适应当前职业教育在企业实践及新技术应用上不断变化的要求;三是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相对目前企业实际的技术应用情况,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过于陈旧,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脱节;四是计算机专业办学经费紧张,实习、实训条件较差,学生在校期间实习和实训环节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由于近年来高考生源有下降的趋势,面高校招生数量仍然在继续增长,同时学生高考后又有了许多其他的选择,高职院校招生录取分数线逐年下降,生源质量总体偏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热情和刻苦钻研精神很难看到,面对新的技术、新的软件,学生能够进行自我学习能力较弱,往往显得束手无策,这种情况会让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给用人单位留下了适应能力不强、后劲不足的印象。针对上面所述的一些问题,高职计算机专业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三、明确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培养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培养面向服务和管理、面向生产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目前计算机类岗位对人才的要、需求变化很快,我们需要对计算机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实时动态的研究。
计算机职业岗位群是指计算机行业和应用计算机作为工具的相关职业群组。由于计算机操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性,且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计算机专业岗位分得越来越多,计算机职业岗位群范围越来越大,各职业岗位具体要求也越来越清晰。通过对部分用人单位及人才招聘会进行调研,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比较对口的专业岗位需要的从业人员包括以下以下几类:一是计算机操作人员,应掌握对计算机组成设备及机器的配置以及计算机的安装、维护及相关设备及软件的应用,计算机常用软件的环境配置、安装、卸载、应用,简单软件产品的开发等;二是网络管理员,应掌握网络的组建、管理及维护、以及简单网络产品的开发与设计等;三是计算机设计人员,能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出适合社会和企业及个人需要的产品;四是电脑销售人员,具有对电脑销售、组装维护,网络安装、配置、搭建,软件的安装与维护等以及计算机产品的营销和服务能力。
计算机专业岗位能力有些什么要求呢?
职业岗位能力是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在该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在特定的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职业素质是指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应具备的个体能力,如职业道德、团队协作、社会能力等。根据计算机专业岗位所要求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进行分析(如表l所示)。 上述岗位能力是对计算机专业实施教学改革的依据,因为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用人单位都期望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综合能力强、进入工作状态快,而且能迅速适应岗位需要并有较大培养空间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因此,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上述岗位能力要求为最终目标。
职业岗位能力 职业素质 团队协作、职业道德、法律知识、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职业能力 关键能力 主动学习能力、创新性思维能力、工作能力
专业能力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常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数据库系统开发与应用、网络组建与管理、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
拓展能力 网络营销、演讲与口才、社交礼仪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结合各校具体实际师资情况,可以采用创新四层“双师型”混编的培养模式,教师团队中80%以上的教师应具备“双师”资格,教学能力强、学识水平高、实践操作能力过硬,能够适应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和专业建设的需要同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又快又好发展。在师资建设上采用以老带新,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相关岗位进行实践锻炼的方法,从而形成教学质量更高、素质更强的师资梯队。
创新四层“双师型”混编培养模式的师资队伍成四层阶梯状(图1),自下而上分别是基础理论课教师、专业知识课教师、校企共建校内科研团队和企业工程技术员,在师资构成上包括校内专任教师、校外兼职教师 和企业工程师,共同确保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基础理论课教师:主要讲授一些职业素质课程,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积极的心态,勇于面对困难,具备计算机专业的基本职业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专业知识课教师:讲授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技术所必须掌握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为后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并具备一定的职业岗位能力,
校企共建校内科研团队:计算机专业采用与企业全方位合作的教育模式,发挥企业在实践经验和技术手段上的优势,共同合作开展校内的校企科研团队,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科研水平和实际教学效果,实现“双赢”的合作模式。
企业工程技术员:三年的培养过程中定期邀请企业一线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给学生介绍目前物联网应用技术最新发展,通过工程实践项目的讲授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树立自信,敢于挑战,对未来充满憧憬。
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培养实践性人才
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建设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新模式可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式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内容如下:
1、校企合作: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院校16号文件中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每个计算机专业根据专业办学规模的需要,建设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2个以上,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学校和企业根据企业目前技术应用情况,共同制定工学结合,符合现代企业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案。
2、专业教学:目前计算机专业课程基本上讲授课上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讲授知识为主,并做适当的教学示范,上机课学生做布置好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根据计算机专业职业能力的形成规律,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靠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和强化,学生需要大量的操作才能达到掌握专业知识应用的能力。强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和“以做为主”的教学方法,将课程中的知识分解成不同的任务、案例和操作技巧融入教学内容,并且结合企业的实际应用情况,使课程内容紧贴生产实践和技术前沿,如条件许可,可在校内建设仿真工厂或实验室,让学生参与项目模拟开发工作,。
3、顶岗实习: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较高,高职院校可安排学生在第三年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加入企业的项目开发团队,学校也可派出指导老师加入到企业的项目团队,以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教学任务与目标,以项目开发人员、教师和学生为教学小组,以项目各阶段为学习单元,以工程项目各阶段的任务书、实施计划,实施方案,报告书、项目完成情况等为考核内容,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从而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项目开发能力。
4、职业技能培养
根据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项目的要求以及企事业单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快速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适应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同时积极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提高学生专业操作技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每学期在学校举行多种计算机职业技能方面的竞赛,通过校内的技能比赛,促进教师和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参加省级和国家级技能大赛做好前期的人才选拔和准备工作。
六、对课程和教材进行改革与建设,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以造就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大力进行专业课程改革,将一些理论较多,而学生难以理解的课程逐渐减少,开设一些一些企业中广泛使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另外根据一些新的课程的变化情况,鼓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带领年青教师编写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方法的新教材,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根据计算机专业工作岗位知识和技能要求,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考试的要求,以及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学习顺序,科学合理地将专业课程划分为一些具体模块并根据课程情况提出学生能达到技能水平以及相应的评估标准以及课程和课程模块的教学方案及评估标准。
2、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
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包括电子教案、学习指导、实验实训指导、项目应用案例、教学视频、多媒体课件、习题库、试题库、技能测试库等资源建设,力争实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建设精品课程的力度,进而建设成为计算机专业网站和网络教学共享平台。计算机专业将从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入手,根据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要求,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年青教师进行教学项目开发,并将项目开发的过程融入到教学资源的建设中去。
3、课程质量标准建设
制定核心课程的质量标准,构建高职计算机类专业群专业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的基本规范,为课程模块能力考核体系和课程质量评价体系建设奠定基础。通过课程质量标准的建设,促进教师能及时学习计算机专业先进的技术知识,并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
七、积极主动做好产学研工作,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到计算机专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上来,积极申报院级、省级及国家级科研项目,并将科研活动与当前我国家在力发展的计算机服务外包产业结合起来,同时形成稳定的产学研和社会服务的工作体系。主要内容和具体计划如下:
1、积极申报院级、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努力做好科研工作
积极关注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和我国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政策,申报院级、省级和国家级科研项目,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跟上软件应用技术的发展,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进而进行一定的科研创新。组织年青教师要对专业知识不断追求,学习新的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活动,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从而促进专业的发展。
2、加强与企业合作关系,促进产学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发展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活动,将目前计算机技术领域最新的知识学习回来,补充到教学环节中来,带动课堂的教学工作,从而使学生能学到最新的、最实用的知识,更好的参加到社会工作中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良性循环。组织年轻教师到企业第一线去,参加企业实践工作从而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动手和实践工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提高教师、学生的专业水平,在提高计算机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更好地为社会和经济服务。
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
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的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决定了专业的生存和发展。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专业的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实施全面的质量监控管理,才能有力的促进和保证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形成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立体化闭环控制质量监控体系。
立体化闭环控制质量监控体系结构体系主要从教学质量监控和人才培养方案两方面出发全面系统监控专业的培养质量。在教学质量上对教育教学中的师资力量、教学大纲的制定、课程标准建设、教材的选择、课堂教学质量、实践性教学质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和考核方式试卷内容等进行监控。在人才培养方案方面,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课程合格率、各项技能大赛获奖率、具备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毕业率、就业率和就业层次进行综合监控,同时通过毕业生追踪调查和企业一线用人单位的评价保证人才培养方案的高质量和与时更新。
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法体系上采用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教师教学能力检查,系部教学信息反馈和学生教学信息反馈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运用教学督导监控对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和反馈;使用专项评估监控,通过校内新建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目标监控辅助过程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学院、系部和教研室构成三级监控体系,各部门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学院的监督机构主要是学院督导办、教务处、专家委员会等机构,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最小单位,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
通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不断完善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专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九、结语
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技术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与本科院校不同,高职院校将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创新性人才为已任,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计划、课程和教材、教学方法等方面都要进行改革,突出高职教育的办学特色,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周洪斌.许礼捷.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与实践 [J]. 福建电脑,2009,3:28
[2]袁锋,张洪军.基于岗位群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设计[J]. 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15( 1):106-107.
[3]于敏,王芳.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J]. 科技广场, 2008 , 1: 174-176.
[4]王敏,张文娟。探究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教育[J]. 科技信息, 2008 ,16: 264.
[5]张南宾,刘小平. 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与思考[J]. 职业教育, 2008 , 6: 13.
[6]向冬临. 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J].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 1):23-25.
[7]王顺利,梁政,张云云.“按类教学,分段培养” 高职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11: 127-130
[8]吕生荣,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改革探讨。中国科技创新导刊, 2009,4:169-170.
[9]陈豫,黄冬梅,陈庆海,王爱继,杨东方.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8,8:148-149.
[10]李占波,李学相,欧研,姬莉霞,卓伟.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 2006, 11:27-29.
[11]龚涛.高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J].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91-93.
[12]郑燕华,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 2:63-64.
[13]唐建华,建立完善的高职教育教育质量监控体系[J].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7, 1
[14]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 .
[16]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方案.[EB/OL]. [2009-05-10] create.niit.省略/news.asp?dtitleid=7.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