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论学习范文

理论学习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论学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论学习

第1篇:理论学习范文

一、学习计划

1、通过组织学习,使每位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对党刊的阅读学习,养成政治理论学习的良好习惯。

2、通过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对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解水平。

3、通过学习,使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得到提高,并能自觉地指导自己的工作。

4、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促使每位党员干部的修养的提高,切实表现在言谈举止中,并影响带动普通群众。

二、工作措施

1、加大资金投入,征订党报、党刊以及相关书籍,积极主动地为党员干部、为教师提供政治理论学习的材料,利于学习。

2、定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从先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素质入手,来拉动全体教师关心政治,提高理论水平。

3、充分发挥党员干部责任区活动的作用,组织好教职工的理论学习。

4、开展好政治理论学习的总结、反思等活动,以写体会、交论文等形式,促效果,切实起到学习真正目的。

第2篇:理论学习范文

关键词:理论学习;“新闻会”;教学质量

《概论》是当前中国高校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教学质量、教学效果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起关键作用;同时也是理论性很强、与中国实践结合最紧、学时最多、学生最不感兴趣的课程。自教育部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05方案实施以来,《概论》课程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总体效果良好。但怎样让学生学好理论、使这门课真正成为当代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仍然还需深入研究。

一、在《概论》课教学中模拟“新闻会”的必要性

《概论》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实践教学,也采用了一些高科技的教学手段,这对提高其教学质量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但课堂教学占据本课程教学绝大部分,要想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整体作用及效果,还必须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目前为止,《概论》的课堂教学方式仍以传统讲授为主,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局限学生的思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

新闻会是有关社会组织直接向新闻界有关组织信息,解释组织重大事件而举办的活动。这种活动具有形式正规、沟通活跃、双向互动、方式优越的特点。在课堂中模拟“新闻会”,创新教学方式。灵活变通社会组织新闻会的形式和内容,合理利用新闻会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和理论学习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学生思维、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唤醒学生的主体观念,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积极启发大学生思考、讨论、比较、鉴别,从而自觉地接受正确思想理念的指导,坚定学生对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突破教材,内容重组,大胆创新,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并不断丰富教材的内容,以适应日益发展的实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并模仿社会组织部门召开“新闻会”,无疑是学生学习理论的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和方式。

二、在《概论》课教学中模拟“新闻会”的方案

在《概论》课堂上组织学生模拟有关部门召开“新闻会”,活动写入课程教学计划,一学期组织一次,每次一到二节课。每次课程开课的第一节就告诉学生有关的教学活动,并规定将每个同学在活动中的表现计入课程的平时成绩。活动举行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学习兴趣,广泛参加课堂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正常举行。

(一)“新闻会”活动前期安排

召开“新闻会”的前二到三周,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国家社会热点、难点问题,选取一定活动主题范围(如课程中某一章的相关内容:中国的国际战略等)并告诉学生。每个学生课后都要查阅相关资料,在“新闻会”举办前设计好2个问题,要讲清楚所设计问题的来龙去脉,当作课程的一次作业,“新闻会”后统一上交。

1.活动角色的分配

活动一般需要1-2名“导演”、1-2名“主持人”、2名“摄影师”、1名音像师、2名记录员、2名会场布置人员、5名评委等工作人员及5-10位“新闻发言人”和记者若班干名。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2.活动要求

1)“导演”在活动前一周,必须写出活动策划详细方案,包括活动主题、活动时间、地点、活动背景、活动目的、活动流程等方面;2)“主持人”提前写好主持词,2名主持分工明确;3)“新闻发言人”学生可自愿提前报名,但在活动前10分钟才确定第一名“新闻发言人”,其他“新闻发言人”现场择时选定;4)每位“新闻发言人”现场回答2名记者的提问,时间5-8分钟;5)每名“记者”每次只能提1个问题,最多提2次,提问时间不超过1分钟;6)每个学生只能扮演一个角色,要认真准备。

(二)“新闻会”活动现场

在教师的指导下,“导演”和会场布置人员负责把教

室变成“会场”。正式召开“新闻会”时,由主持人主持,教师和“导演”在下面陆续随机确定“新闻发言人”。当“新闻发言人”上场后,由记者向他提问。整个活动持续一个小时左右,摄影师将每一位同学的发言的情景摄下。“新闻发言人”发言完毕,由评委现场打分,总评委现场点评,评选出本次活动的最佳“新闻发言人”、“记者”各一名并颁奖,接着由“导演”进行活动总结、教师点评,最后分组合影。

(三)“新闻会”活动后期视频制作

活动结束后3周内,视频制作人员要将整个活动做成记录片。活动记录片由片头、策划书、整个活动流程组成,中间配音乐、文字,所有参加者的图像及文字说明。视频制作由导演负责、本班同学中电脑高手制作完成。

三、在《概论》课教学中召开“新闻会”的效果

经过多年尝试,实践证明,在《概论》课程教学中,把教师的理论传授、学生的理论学习与“新闻会”有机结合,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教学相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明显增强;并且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各种锻炼的机会,各种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尤其是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强化了理论课程认同感。

(一)改进了教学方式,增强了《概论》课的生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命力在于内容方法的针对性和实践互动性。在《概论》课课堂教学中运用“新闻会”的方式,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趣味与严肃较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发挥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理论教学在和谐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极大地体现了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互动性。

(二)提高了教学质量,加强了教学效果

在《概论》课教学中,把课堂讲授与新闻会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和热情,他们易于也乐于接受理论教育。教师不仅用中国化的武装了当代大学生,系统地传授了中国化的马克思理论的理论知识,守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阵地,而且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课程实效性也大大增强。

(三)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

课堂“新闻会”的教学方式,开拓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煅练了学生胆量,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参与教学活动,他们的创新力、组织力、沟通力、主持力、分析力、理解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表达力、随机应变能力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如召开“国务院总理新闻会”,“导演”角色培养了学生一定的组织力、沟通力、协调力及文字表达能力;“主持人”、“总理”、“记者”等角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表达力、创新力及随机应变能力。要想演好这些角色,大部分学生都会在课后下足功夫,争取在课堂上将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大家面前。尤其是大多数扮演“总理”的同学,他们象社会组织部门真正的新闻发言人一样,具备了良好的文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驾驭群众场面的能力,反应敏捷、思路清晰、举止得体、形象端正。

(四)提高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强化了理论课程认同感

“新闻会”的教学方式要运用得好,学生必须提前做足功课,做好准备。不管扮演什么角色,所有的同学都要提前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相关的国家政策,了解社会现象,有一定理论知识、政策储备,才能在活动中应付自如,不会有失“身份”。如我们在课堂上举行的“国务院总理新闻会”活动中的“总理”面对下面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要想演好“总理”,学生就必须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理论修养,要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水平;必须熟知本部门的各项工作和业务,熟悉党的方针、政策、策略,了解社会、熟悉生活,新闻和回答提问时,一定要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要以的观点、立场、方法来看待问题,传播信息,回答提问。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决不可信口开河。要想当好“总理”就要提前关注了国家社会的发展,学会了从宏观上、大局上观察中国的政治现象,慢慢从感性认识上升上理性认识,不但拓展学生政治视野,而且强化了理论课程认同感。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汪早容.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J].佳木斯 教育学院学报[J].2008,(4).

第3篇:理论学习范文

当人们用望远镜观测银河系以外的星系时,可以发现绝大多数星系光谱都存在红移或蓝移现象,并且越远的星系其光谱红移值越大。根据多普勒效应:星系光谱存在红移说明星系正离我们远去,星系光谱存在蓝移说明星系正向着我们运动。需要指出的是越远的星系红移值也越大,看起来所有的星系都好象以银河系为中心向外爆炸形成的一样,越远的星系离开我们的速度也越大。鉴于此有人提出宇宙大爆炸假说:认为宇宙是由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人类居住的银河系则是宇宙的中心。可是人们在观测银河系和河外星系时,却并没有发现银河系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人据此怀疑宇宙大爆炸假说;也有人从星系的演化推算出宇宙的年龄大于150亿年;还有人认为若宇宙大爆炸假说是正确的,那么宇宙辐射在各个方向上就会表现出各向异性;更有人担心宇宙的膨胀没有尽头,遂认为宇宙的膨胀和收缩是交替进行的……。但不管怎样,大部分人还是相信“眼见为实”,由星系光谱的红移现象承认了宇宙大爆炸假说。更有人把红移现象与宇宙背景辐射和宇宙元素丰度并作宇宙大爆炸假说的三大支柱。那么宇宙是否发生过爆炸并仍在向外扩张,年龄是否只有150亿年呢?非也!

1.星系光谱红移原因

20世纪初,当人们用望远镜观测银河系以外的星系时,发现绝大多数星系光谱都有红移现象,并且越远的星系其光谱红移值越大。有人认为星系光谱红移是因为星系正在离我们远去,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的星系都是以我们银河系为中心向外爆炸后形成的,越远的星系离开我们的速度也越大;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在彼此分离,并且越远的星系相互分离的速度越大。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银河系正处在爆炸中心,足以值得我们自豪的是:银河系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星系—因为它是宇宙的中心。更让我们惊奇的是,银河系自身也在不断运动着,然而无论它运动到哪里,它始终是银河系的中心。我们解释不了银河系为什么是宇宙的中心,因为银河系也和其它星系一样,并沒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人以为,银河系处于宇宙的中心是一个巧合,虽然银河系从上个世纪至今一直在不断运动,但它走过的距离和整个宇宙空间的尺寸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所以银河系目前仍然处在宇宙的中心,这种看法未免有些牵强。因为人们在观测近处的星系时,发现近处的星系并没有相互分离的趋势,并且也没有证据表明近处的星系正在以某一个中心为起点向外膨胀。因此“银河中心说”颇值得怀疑。还有的人虽然承认宇宙大爆炸假说,但不承认“银河中心说”,他们不认为银河系是宇宙的中心。这种观点同样也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可以这样分析:如果宇宙大爆炸假说是正确的,那么宇宙中所有的星系必定在以某一个中心为起点向外膨胀,星系之间彼此互相分离。目前我们观测到近处的星系并没有相互分离的趋势,并且也没有证据表明近处的星系在以某一个中心为起点向外膨胀。倘若我们不是在宇宙的中心而是处于偏离宇宙中心的任一点处,因为在我们周围的星系都没有相互分离的趋势,也没有以某一个中心为起点向外膨胀,这样一来,倘若宇宙中任一点处的星系都没有相互分离的趋势,那么整个宇宙也不可能在膨胀,即宇宙大爆炸假说是错误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地心说”和“日心说”都被证明是为科学,难道我们还要重蹈覆辙提出“银河中心说”吗?愚以为,我们应当承认这样一个假设,那就是:银河系按目前的速度运动下去,100万年,100亿年以后,我们仍然会发现自己处在宇宙的“中心”,无论我们处在宇宙的任何地方,中心也好,边缘也好,我们都会发现宇宙中越远的星系光谱红移值也越大,就好象我们处在宇宙的“中心”一样。事实上,这个“中心”是光子在宇宙空间中的传播特性引起我们视觉上的错误,“眼见”未必“为实”,我们不能过分相信“眼见”的东西。

红移现象是否由观测者自身的运动引起的呢?不是的!如果红移现象是由观测者自身的运动引起的,那么我们将观测到与我们相向运动的星系光谱将发生蓝移而与我们相背运动的星系光谱将发生红移,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再者,虽然我们“坐地日行八万里”,但这个速度和光速比起来实在算不了什么,不至于影响观测结果。换句话说,我们在观测星系红移值时,观测者自身运动速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红移现象说明光子与观察者之间的相对速度变小了。产生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第一是星系正离我们远去,第二是光子在穿越宇宙空间时速度变小了。这两种情况都可能导致星系光谱红移。我们认为导致星系光谱红移的原因是后者。光子在穿越宇宙空间时会与各种粒子(比如引力子)相互作用从而使其速度逐渐减小。当然单个粒子与光子作用时间极短,引起光子速度的改变量也是极其微小的,以致于我们观测不到。随着光子穿越宇宙空间距离的增大,与光子作用的粒子数目也逐渐增多,光子速度的减小量也越明显。可以推测:光子在穿越一定的宇宙空间距离后速度将减小到零。由于光子速度为零故相对我们的能量也为零,这样的光子当然不会被我们观测到。可见用光学法观测宇宙空间尺度时有一个极限:150亿光年(也有人认为是200亿光年)。在这个尺度以外的星系发出的光子由于在没有到达地球时速度已经降低到零,所以这样的星系不可能被我们观测到,至少目前还没有办法观测到。也有人认为,红移现象是由光子频率减小引起的,即认同第一种可能:认为星系正离我们远去。这种观点听起来很有道理,却经不起分析。我们知道,星系离我们远去时会引起光子频率减小,但各种不同频率光子的频率减小量应该相同,反应在星系光谱上,各种不同频率光子的红移量应该相同。因此,不论星系离我们多远,星系光谱虽然发生红移但不应该变宽,但事实上远处星系光谱却被拉宽了(星系光谱不会变宽是指星系光谱中任意两条谱线的距离恒定,虽然它们都发生了红移,但它们移动的距离相等,因此各谱线之间的距离不变)。而且能量越小的光子红移值越大,能量越大的光子红移值越小。不同频率光子的频率减小量不同,说明红移现象不是由光子频率减小引起的。即第一种可能站不住脚。假设宇宙中所有的星系都是静止的,宇宙空间中的物质是均匀分布的,那么光子穿越宇宙空间时的速度衰减量仅与其通过的空间距离有关。光子穿越的宇宙空间越长,其速度衰减量也越大。这样星系光谱的红移值仅与其离我们的距离有关,离我们越远的星系红移值也越大,就好象越远的星系正在以越快的速度离开我们一样。这也正是哈勃定律所揭示的:星系远离银河系的速度ν与距离成正比,ν=H*D,其中H为哈勃常数。实际上宇宙中各星系都在不断运动着,宇宙空间中的物质也并非均匀分布的,造成星系光谱红移的原因也很多,所以光谱的实际红移值要考虑许多情况。

2.谱线红移与光子速度衰减

光子与宇宙空间中的粒子是如何作用的呢?可以设想,宇宙空间中存在许多比光子质量小得多的粒子(比如引力子)。由于光子在与粒子作用后仍然是光子,可以认为光子仅与粒子发生了弹性碰撞。既然是弹性碰撞,我们知道,二者质量越接近光子损失的能量越大。由于光子的质量远远大于引力子的质量,所以在不同频率(质量)的光子中,频率(质量)较小的光子损失的能量较大。于是经过同一段宇宙空间以后,在不同频率(质量)的光子中,频率(质量)较大的光子损失的能量较少,频率(质量)较小的光子损失的能量较大,例如红光损失的能量比紫光损失的能量多。由于不同频率(质量)的光子在宇宙空间运动时都损失了能量,这样整个星系的光谱将向红端移动,但由于红光损失的能量多向红端移动的距离大,而紫光损失的能量少向红端移动的距离小,于是整个光谱被“拉宽”了。如果不同频率(质量)光子的能量损失率相同,虽然它们都产生红移,但是它们红移的距离相等,这样星系光谱虽存在红移但不会被“拉宽”,星系光谱存在红移而且被“拉宽”说明两点:第一光子在穿越宇宙空间时速度会衰减,第二不同频率(质量)的光子速度衰减率不同。显然,由于不同频率(质量)光子的能量损失率不同,各种光子的速度衰减量差异将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这样星系光谱被“拉宽”的程度与其离我们的距离有关,离我们越远的星系其光谱被拉宽的程度也越大。另外,星系光谱被拉宽时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量大的光子被拉宽的程度小,能量小的光子被拉宽的程度大。也就是说,越靠近红端光谱被拉宽的程度越大,越靠近紫端光谱被拉宽的程度越小。考虑到星系引力场的影响,实际情况还要复杂一些。

上面我们谈到光子在宇宙空间运动时速度会逐渐减小,这和人们熟悉的“真空中光速不变”的看法相矛盾。实际上宇宙空间并非真空,即使宇宙空间是绝对真空它还存在引力场。换句话说,光子在真空中速度变不变的问题,实际上是光子受不受引力作用的问题。如果光子不受引力作用,那么真空中光速不变,但这样一来不论星体的引力再强,对光子都没有影响,从而宇宙中也不可能产生“黑洞”了,而现在的黑洞理论基础将不复存在;假如光子受引力作用,则就不应该有“真空中光速不变”的结论。有人对此这样解释:宇宙空间中各星体的引力分布在不同的方向上,它们的作用力相互抵消,因此光子在宇宙空间中的速度不变。这种解释也是站不住脚的。我们知道在太阳系内,引力的方向是指向太阳的;在银河系里引力的方向是指向银河系中心的,所以局部的宇宙空间引力总是有一定的方向的。我们认为光子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它的速度并非一成不变的。无论在真空中还是在介质中,它的运动速度都会越来越小。所以,光速不变只是一个神话,光年也不能作为距离单位,因为光子在前一年中走过的路程总比后一年中走过的路程长。

3.光子在引力场中的运动

星光在通过太阳附近时会受到太阳引力的作用而发生弯曲,说明光子也会受到引力的作用。其实光子也有质量,当然会受到引力作用了。通常我们认为:引力场中物质的加速度仅与引力场的强弱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无关。如在地球表面不管是1吨的物体还是1千克的物体,其每秒获得的速度增量都是9.8米/秒。但引力场中光子的加速度与其质量有关:质量越小的光子加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的光子加速度越小。既然光子也受引力作用,那么很自然,光子在离开引力场时必然会被减速,在进入引力场时必然会被加速,在垂直于引力方向(或其它方向)运动时受引力影响其运动轨迹也会发生变化。既然光子在离开引力场时会被减速,而且质量越小的光子速度衰减量也越大,那么星体发出的不同频率的光子就有不同的速度。一般而言,星体引力越强,其发出的光速度也越小;当星体引力足够强时甚至可能使一部分光子摆脱不了星体引力的束缚,产生黑洞现象。对同一星体而言,在它发出的光中,质量大的光子速度大,到达地球的时间也越早;质量小的光子速度小,到达地球的时间也越晚。我们通常认为不同频率的光同时到达地球,这其实是错误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用实验来证实。当星体发生爆发或其它异常时,总是能量较大的X射线或γ射线先被我们观测到,其次才是可见光,然后才是红外线。虽然理论上如此,但在实际观测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及别的解释使大部分人不相信这一点。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们可以用一个实验来证实我们的观点。在离我们很远的宇宙飞船上以两种不同能量的光子同时发出一种信号,这两种光子的能量差异越大它们到达地球的时间差异也越大。实际上考虑到不同能量的光子在同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我们应该想到不同频率的光子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不相同。由于光子在穿越宇宙空间时速度逐渐减小,并且质量小的光子速度衰减得快,可以想象,在经过一段相当长的距离以后,质量小的光子速度已经衰减到零而质量大的光子速度不为零,这样我们就只能观测到质量大的光子。若星体离我们更远一些,则我们只能观测到质量更大的光子……,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最终我们将看不到远处星体发出的光,这个距离就是我们现在认为的宇宙极限--150亿光年。人们在观测宇宙时总有一个错误想法:由于真空中光速不变,所以不管离我们多远的星系,只要足够亮就可以被我们发现。事实上宇宙空间并非真空,光子在其中穿行时速度会逐渐减小,所以任何星系发出的光只能传播一定的距离,也正因为如此,不管我们在宇宙中任何地方,始终只能看到有限的宇宙空间。换句话说,目前我们能够观测到的宇宙空间的尺度实际上是光子在宇宙空间中传播的最远距离。

4.光子在宇宙空间中的运动

实际上光子在宇宙空间运动时并不总是做减速运动。在光子离开星体时它要挣脱引力的束缚而作减速运动,当它脱离星体的引力场在空间自由运动时,也作减速运动;如果它进入另一个星体的引力场向着该星体运动时,就会在该星体的引力作用下作加速运动。光子就这样减速--加速--减速--加速……不停地穿越宇宙空间,直到其速度为零。倘若星体离我们很近而引力又很小,从该星体发出的光速度衰减量不大,但进入银河系时光子的速度增加量有可能很大,当光子的速度增加量大于其速度衰减量,或者说大于刚离开星体表面时的速度,在我们看来该星体光谱就发生了蓝移。忽略距离因素,由于星体自身在不断运动,这样它相对银河系引力场的强弱也可能发生变化,所以其光谱也可能有规律的发生红移或蓝移。通常情况下,宇宙空间对光子的减速作用总大于加速作用,所以星系的光谱以红移的居多。

光子在引力场中速度变化的问题许多人恐怕不相信也不能理解。一些人认为光子没有静质量,况且光子是一种波,在引力场中的运动规律和宏观物质不同。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把光子神话了,弄的不可捉摸了。现在大多数人都接受了“黑洞”的概念,认为当一个星体的引力足够强时甚至连光子也逃脱不了,因而是漆黑的一团。这里实际上指出了光子也会受到引力作用。既然光子也受引力作用,那么它在引力场中的加速与减速自然就可以理解了。稍后我们将看到,引力作用是造成衍射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5.类星体

一个很明显的事实是:宇宙中离我们越远的星体能量越大,通常类星体离我们的距离都在10亿光年以上,并且远处星体发出的光中能量较大的光子占有很大的成分。有人把这作为支持宇宙大爆炸的依据,认为:若宇宙中物质是均匀分布的话,则在我们银河系或其周围就应该有象类星体这样的高能星体存在。为什么我们在近处发现不了类星体呢?一些人看见远处的星体发出的光中含有大量的X射线或γ射线成分,就推测此类星体存在着目前尚不为我们知道的能量源。这种观点未免有些片面。实际上宇宙中大部分恒星的能量都差不多,能量特别大的和能量特别小的只是极少数,恒星的能量呈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态势。从远处的恒星发出的光,在经过漫长的宇宙空间以后,能量小的光子由于速度衰减率大而停了下来,不被我们观测到;只有X射线和γ射线才能到达地球。所以我们观测到该星体的光子中,X射线和γ射线占有很大的成分,以致于我们误认为这类星体只向外发出X射线和γ射线。实际上这类星体也向外发射可见光和红外线,但是可见光和红外线由于速度衰减到零故我们观测不到。这就导致我们观测到极远处的星体,其颜色通常是蓝色或紫色,事实上可能和该星体的真实颜色相差极大。这说明我们看到的星体的颜色未必就是星体的真实颜色,星体的颜色是由其自身能量状况和离我们的距离决定的,星体离我们的距离越大往往使其颜色中的蓝色和紫色成分增加。另外,我们认为类星体离我们非常远,是因为类星体的红移值很大。也就是说我们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类星体真的离我们很远。考虑到光子在引力场中的运动,我们知道:当星体的引力足够大时,其发出的光子速度衰减量也较大,因而该星体的光谱也将发生较大的红移。这就是说,引力因素也可以使星系光谱产生红移。倘若星体引力足够大又离我们很近,由于星体红移值较大,往往导致我们认为该星体离我们很远。举例来说,假设有一个引力较大的星体处于银河系的中心,由于该星体引力很强,导致它发出的光子速度衰减量极大,我们在观测其光谱时就会观测到很大的红移值,根据该星体很大的红移值我们就会认为它离我们非常遥远,绝不会想到它就在银河系中心。

如何解释类星体离我们那么远而其发射的X射线和γ射线又是如此强烈呢?只有两种可能。第一,类星体的能量非常大,向外发出的X射线和γ射线非常强;第二,类星体离我们并没有原先认为的那么远,类星体光谱的红移是由类星体的引力造成而并非由距离因素造成的。我们认为两种因素都有。因为如果类星体离我们非常远,那么我们观测到其向外发出的X射线或γ射线就不可能很强;倘若类星体的能量不是很大,它的引力场也不可能很强,不足以使其光谱产生较大的红移。这说明:星系光谱发生红移可能是距离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引力因素造成的,红移值大的星体未必就离我们远。那么,如何区别星体的引力红移和距离红移呢?对观测者而言,由距离因素造成红移的星体发出的光不可能很强,而由引力因素造成红移的星体发出的光往往很强,特别是X射线或γ射线的成分多。类星体的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的宽度不同,通常吸收光谱的宽度比发射光谱窄,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吸收光谱是由于光子经过大气后产生的,这说明类星体周围也存在气体。光子从高温星体内部发出以后,总会有一部分光子没有被气体吸收而直接射向宇宙空间,这些光子形成发射光谱;还有一部分光子在与气体作用后,频率(质量)大的光子损失的能量大,频率(质量)小的光子损失的能量小;光子离开类星体在宇宙空间中运动时,则是频率(质量)大的光子损失的能量小而频率(质量)小的光子损失的能量大,总的看来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子速度差异减小,所以其光谱红移值也较发射光谱小。实际上类星体的吸收光谱还可能有几种不同的宽度。

6.黑洞与星体引力

最初在人们考虑黑洞时,认为它的引力强到连光子也逃脱不了,因而是漆黑的一团,黑洞是宇宙中物质的坟墓。后来人们认为黑洞可以向外发出X射线和γ射线。同样是光子,能量大的可以逃脱,能量小的逃脱不了,说明(黑洞的)引力对光子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事实上我们知道当星体的引力逐渐增强时,总是质量较小的光子逃脱不了,质量较大的光子则可以摆脱星体的引力,并不是所有的光子全部被吸入星体中。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狭义上的黑洞仅指引力强到可见光不能脱离的星体,即在可见光波段观测不到的星体;广义上的黑洞指引力强到使一部分光子不能脱离的星体,即在某一能量较小的波段观测不到的星体,这里广义上的黑洞甚至可能非常亮,可以被我们肉眼看到,但在红外线波段或能量更小的波段却观测不到。从理论上讲,“黑洞”并不黑,至少它可以向外发射X射线和γ射线或能量更高的光子,完全不向外抛射粒子的黑洞是不存在的。那么宇宙中黑洞存在吗?当然存在了。当星体离我们足够远,以致于该星体发出的红外线速度衰减为零而不被我们观测到时,它就像一个“黑洞”;若星体离我们再远一些,可见光不再为我们观测到,只能观测到X射线和γ射线,这时它就是漆黑的一团,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洞;而宇宙中150亿光年以外的星体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彻底的黑洞,因为我们完全观测不到它们。除了因空间距离造成“黑洞”现象以外,星体的引力也可以造成黑洞现象。黑洞现象并不是我们原先想象的那样:“当星体的引力足够大时,所有的光子都被吸入星体中,整个星体变成黑暗的一团”。当星体的引力逐渐增大时,它对光子的束缚作用也逐渐增强。星体的引力足够大时,红外线光子将摆脱不了星体引力的束缚,而可见光、紫外线则可以摆脱星体引力的束缚;星体的引力再增大时,可见光将摆脱不了星体引力的束缚,而紫外线则可以摆脱星体引力的束缚;若星体的引力再增大,可能只有γ射线放出。应该明确指出:黑洞现象是与星系光谱的红移紧密相连的。若某一星体的光谱不存在红移现象,则它一定不是黑洞;若某一星体的光谱存在红移现象,则它可能是黑洞也可能是距离因素造成的。

总的来说,我们对黑洞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认为黑洞的引力足够强,所有的光子都不能摆脱黑洞的引力,因而整个星体是黑暗的一团;第二阶段认为黑洞可以向外发出强烈的X射线或γ射线,人们认识到黑洞的引力对不同能量光子的作用不同;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正在探索的阶段。应该明确指出:与黑洞现象紧密联系的因素有两个,引力因素和距离因素。以往我们在考虑黑洞现象时往往只考虑引力因素而忽略了距离因素,这就导致我们认为整个宇宙空间仅有150亿光年,对150亿光年以外的宇宙空间,认为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的。

7.恒态宇宙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光子的速度能够降低到零,那么宇宙中会不会堆积越来越多的光子呢?不会的!光子作为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它不是永恒的,在一定条件下光子可以转化为别的物质,也就是说光子是有一定寿命的。任何一个光子不可能永远存在下去,它必将转化为别的物质形式。宇宙中的物质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所以宇宙中不会堆积越来越多的光子。虽然我们目前并不知道光子是如何转化为别的物质的,但我们依然相信整个宇宙是稳定的、恒态的,而局部宇宙则可能是不稳定的,处于演化过程中的。同样的道理,整个宇宙也不会被光子均匀照亮。由于光子在宇宙空间中运动时速度逐渐减小,所以任何星体发出的光只能传播到有限远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始终是有限的。如果想观测更远的宇宙空间,一个方法是派出宇宙飞船,另一个办法是在宇宙空间中建立许多中转站,在光信号速度未衰减到零以前接受、放大、转播它。理论上讲,只要中转站的数量足够多,我们就可以看见任意远处的宇宙空间。

8.浩瀚宇宙

假设我们能够乘座一艘高速飞行的宇宙飞船遨游太空,在刚离开地球时,我们可以观测到150亿光年的宇宙,离我们越远的星体其红移值也越大,远处的星体放出强烈的X射线或γ射线。随着我们飞行距离的增大,我们会发现银河系的红移值越来越大,并且其颜色逐渐偏蓝,而原先我们观测到呈蓝色或紫色的星体颜色逐渐偏红,最终银河系将消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当我们飞到离银河系150亿光年的地方,我们发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宇宙范围仍然有150亿光年;而原先我们认为正在以很大速度分离的星体或膨胀的宇宙空间并没有膨胀。无论我们飞到哪里,始终只能看见15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也始终能够看见150亿光年的宇宙空间,宇宙是无限的;并且我们始终是宇宙的“中心”,因为所有的星体看起来所有的星体都好象以我们为中心向外爆炸形成的一样,越远的星系(红移值越大)离开我们的速度也越大。我们认为,宇宙是无始无终的,物质的存在是永恒的,对某一特定的物质形态有其产生和消亡的过程,但整个宇宙不存在产生和消亡的过程,它是自始至终存在并且不会消亡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宇宙是无限的,不会仅仅只有150亿光年的空间。

从上个世纪以来,人们已经探索到了上百亿光年的宇宙空间,然而这只不过是苍海一粟。也许还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人类才能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但只要天下有志之士携手合作,这一天定会早日到来。

二、浅谈光的衍射

通常情况下光总是直线传播。但当光线经过足够窄的窄缝时将形成明暗相间的衍射条纹。由于光子不带电,在电磁场中不偏转,所以光子的衍射不是电磁力作用的结果,而是引力子与光子作用产生的。光子与引力子作用不是一个简单的碰撞过程,而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在光子与引力子相遇的一瞬间它们形成一个混合体,这就打破了结合前光子内部各部分的平衡,混合体内部存在着排斥力和凝聚力两种作用。若排斥力占主导作用,则混合体将在极短的时间内“裂变”放出引力子;若凝聚力占主导作用,则混合体将形成一个新的光子。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的混合体(光子)才是稳定的呢?经典电磁理论指出:所有光子的能量均为某个最小能量的整数倍。也即所有光子的质量均为某个最小质量的正整数倍,只有这样的光子才能稳定存在。当然这并不表明能量为某个最小能量的非整数倍的光子就不存在,只不过由于它们极不稳定,在形成后瞬间就“裂变”生成能够稳定存在的光子,目前我们还没有观测到或注意到这类光子罢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与原子核一样,所有光子的质量均为某个最小质量的正整数倍,说明光子也有一定的内部结构,某些质量的光子由于极不稳定,在其形成后瞬间就“裂变”生成能够稳定存在的光子,这就造成稳定存在的光子质量的不连续。言归正传,由于引力子质量远远小于光子的质量,所以光子不可能吸收一个引力子形成新的光子(因为这样的光子是不稳定的)。但是若在同一时刻,光子与许多引力子相互作用,而这些引力子质量之和又大于最小光子的质量,光子就有可能吸收质量和等于最小光子质量的引力子数目而形成新的光子。举例来说,若最小光子的质量是引力子质量的10万倍,那么当同一瞬间有15万个引力子作用于光子时,光子只可能吸收10万个引力子,另外5万个引力子不被光子吸收,仅对光子产生微小的冲量。倘若在同一瞬间有9万个引力子作用于光子,那么这9万个引力子都不会被光子吸收,它们仅对光子产生微小的冲量。光子可能吸收的引力子数目只可能是10万的正整数倍。只有光子吸收引力子形成新的光子才能全部吸收引力子的冲量,否则的话,光子仅受到极小的冲量。

现有一个宽度为α的窄缝,绝大多数光子经过窄缝时虽然与许多引力子作用,但大多不会形成新的光子,这样大部分光子仅以极其微小的发散角投射到屏幕上,形成宽度略大于α的中央亮纹。由于衍射条纹是对称分布的,所以我们只讨论一半。拿中央亮纹以上的条纹来说,这些条纹是由缝中心到缝顶部经过的光子偏转形成的。从缝中心到缝顶部经过的光子,若吸收10万个引力子则形成稳定的新光子,而新光子由于全部吸收了引力子的冲量因而向上发生较大的偏移,从而在屏幕上形成宽度为0.5α的第一条亮纹。从缝中心到缝顶部经过的光子,若吸收20万个引力子则它向上的偏移量是第一条亮纹偏移量的两倍,形成第二条亮纹。同样形成第3条、第4条、第5条……第n条亮纹。中央亮纹以下的亮纹也是这样形成的,并且中央亮纹的宽度约为其它亮纹宽度的两倍。由于从缝中心到缝顶部引力逐渐增大,所以与光子作用的引力子数目也可能逐渐增多。假设在离开缝中心向上的极小位移处,在该处最多只可能有10万个引力子与光子发生作用,那么经过该处的光子最多只可能偏移到第一条亮纹处。换句话说它最多只可能对第一条亮纹的形成做贡献,对第2条、第3条、第4条……第n条亮纹都没有贡献。由此在向上某处经过的光子最多只可能吸收20万个引力子,但也可能吸收10万个引力子,故经过该处的光子对第1条、第2条亮纹的形成做出贡献而对第3条至第n条亮纹都没有贡献……;从缝顶部经过的光子可能吸收10万*1、10万*2、10万*3……10万*n个引力子,所以从该处经过的光子对第1条、第2条、第3条至第n条亮纹的形成都有贡献。这样形成的亮纹亮度依次为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n条。若缝变窄,则在离开缝中心向上的极小位移处,光子最多可能有20万个引力子,经过该处的光子对第1条、第2条亮纹的形成都有贡献,这样就减小了第1条、第2条亮纹亮度的差异。也就是说,缝越窄条纹亮度越向两边分散,缝越宽条纹亮度越向中央集中。当缝很宽时,条纹亮度几乎全部集中在中央区域,两边的光子数几乎为零。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由于光子并不是一种波,其偏离直线传播(衍射)现象是由引力子引起的,所以光的衍射现象与缝的宽度无关。物体在阳光下的阴影边缘常常较模糊,这说明光子在经过物体表面时受到引力作用而偏离了直线传播。理论上来说只要光子的运动方向和引力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光子就会偏离原来的运动轨迹,并且引力场越强光子弯曲的程度也越大。星光在经过恒星以后通常会发生弯曲,有时我们甚至能够看到星体后面的其它星体发出的光。

三、论电子结构与原子光谱现象

1.电子发光

原子是如何发光的?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明白光子是由原子的哪一部分发出的。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结合能很大,不可能发出光子,所以光子只可能是电子发出的。在化学反应中伴随着电子的得失,常常有能量(光子)放出,光电效应、激光现象及其它一些实验也证明了光子是由电子发出的,所以可以肯定原子发光其实是电子发出光子。既然电子可以放出光子,那么光子必然是电子的组成部分,或者说电子有一定的内部结构,光子是其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光子不带电,说明电子内部电荷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为如果电子内部电荷是均匀分布的,则光子就应该带电。原子中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距离很小,它们之间的静电力很强,因为电子内部电荷分布不均匀,所以在原子核强大的静电力作用下电子内部电荷将重新分布,甚至可能发生裂变,这就为电子放出光子创造了条件。当电子裂变放出光子后,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结合的更加紧密,在适当的时候可能吸收一个光子,这就为电子吸收光子储存能量创造了条件。而电子正是通过不停地吸收、放出光子来和外界交换能量的。稍后我们将看到,原子正是通过电子不断吸收、放出光子来和外界完成能量交换的。一般来说,电子质量越大其内部各部分结合的越松散,在静电力作用下越容易发生裂变;电子质量越小其内部各部分结合的越紧密,在静电力作用下越不容易发生裂变。与原子核“幻数”相似,总有特定质量的电子的结合力相当大,比其它质量电子的结合力大许多,这些特定质量的电子往往对应于某些稳定的轨道。

有人认为物质发光是由于物质中的原子或分子受到扰动的结果,认为光子是由原子或分子发出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光子是一种物质实体,或者是由原子核发出的,或者是由电子发出的,除此以外再没有别的选择。说光子是由原子发出的,这是一种不确切的说法。

2.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磁力作用

两个相距一定距离的异种点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必然会吸引在一起,因为静电力作用在两点电荷连线上。而原子核和电子不会吸引在一起。这就启示我们在原子核和电子中必然存在一种其它作用力。这个力就是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磁力。我们知道,在通以相同方向电流的两条平行导线间会产生磁力作用,在磁力作用下它们将彼此吸引,原子核和电子的相向运动正相当于通以相同方向电流的两条平行导线,在它们之间也将产生磁力作用。静电力的作用总是使电子获得指向原子核的向心速度,而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磁力则使电子获得切向速度,并且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相对速度越大,它们之间的磁力也越大。当原子核和电子之间彼此相对静止在一定远处时,在静电力和磁力的共同作用下,它们并不会吸引在一起。因为静电力使电子获得向心速度,磁力使电子获得切向速度,电子并不是沿着直线靠近原子核,而是沿着螺旋线靠近原子核。开始时螺旋线的半径为无穷大,电子作直线运动;一旦电子相对原子核的速度不为零,磁力开始起作用,电子的运动轨迹开始发生弯曲;当电子与原子核靠近到一定的距离时,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静电力恰好等于电子作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此时电子处于平衡状态,螺旋线变成了圆。同样在电子离开原子核时也是沿着螺旋线运动的。在静电力作用下,电子总要尽量靠近原子核,在磁力作用下,电子有远离原子核的离心趋势,正是在这两种力作用下,电子处于稳定的平衡状态中。电子在原子核中处于稳定状态时,它的轨迹是圆。因为当电子的轨迹不是圆时,它总要受到磁力的作用,这个力使电子的切向速度增加、运动轨迹向圆靠近。而电子受磁力作用时它的运动轨迹就要发生变化,就不是稳定的,只有当电子的轨迹是圆时才不受磁力的作用,所以说电子在原子核中的稳定轨迹是圆。太阳系中的行星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其运动轨迹可以是圆或椭圆,但在原子系统中,电子在原子核静电力作用下,其稳定轨迹只可能是圆而不可能是椭圆。

3.基态电子的稳定性

处于基态的电子为什么是稳定的?为什么不会被原子核吸收?人们通常认为:做加速运动的电荷会向外辐射能量.如果电子在原子核中做圆周运动,则它就有加速度,必然会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随着电子能量的减小它将沿着螺旋线落入原子核中,这样整个原子就是不稳定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于是人们推测电子在原子核中不可能做圆周运动。我们认为以上推断是错误的,电子的确在原子核中做圆周运动,其理由如下:第一,电子辐射电磁波并不是一个只出不进的过程。电子时刻不停地向外辐射能量,也在时刻不停地吸收光子,这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如果电子吸收的能量大于其辐射的能量则原子的温度升高,如果电子吸收的能量小于其辐射的能量则原子的温度降低,倘若没有外界能量输入,原子总会由于向外辐射能量而降低温度,只要物体的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就会向外辐射电磁波。第二,电子在原子中的质量并非一成不变的。一般而言,电子离核越近质量越小,离核越远质量越大(这一点我们稍后证明)。第三,电子和原子核之间并非只有静电力作用,还存在磁力作用。正因为磁力作用的存在使电子在靠近原子核时切线速度不断增大,从而使其离心力逐渐增大,以致于可以与静电力抗衡维持电子在原子核中的稳定。

这里需要我们证明随着电子离核距离的减小,离心力的增加速度大于静电力的增加速度。设电子稳定时质量为M,速度为V,与原子核相距R,原子核电量为Q,此时静电力F正好等于电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离心力大于静电力,所以此时电子作离心运动,将回到距核R的轨道上。同样当电子受到远离原子核的扰动后,静电力F大于电子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电子将向原子核运动,最终要回到距核R的轨道上,这里不再证明。

另外我们认为,做加速运动的电荷会向外辐射电磁波这个提法不够确切,应该说做加速运动的自由电荷会向外辐射电磁波,而电子在原子核中做圆周运动时不会向外辐射电磁波。两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知道,在原子核和电子结合成原子的过程中要向外放出能量,即自由电子要在原子核静电力作用下裂变放出光子才能够成为原子中的电子,原子中的电子和自由电子是有区别的。自由电子的质量大于原子中的电子的质量,自由电子各部分结合得较为松散,受到外界扰动(有加速度)时会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原子中的电子质量小,各部分结合得较为紧密,受到外界扰动(有加速度)时未必会向外辐射电磁波,只有当外界扰动(加速度)足够大时才会裂变辐射电磁波,所以电子可以在原子中做圆周运动而并不向外辐射电磁波。

4.稳定轨道的形成

对于处于基态的电子来说,每秒会有许多光子与其作用。这些作用有指向原子核的,也有指向核外的。电子在吸收一个或几个光子以后质量增加,形成新的电子。我们先考虑指向核外的扰动。设电子在吸收一个或几个光子以后质量增加为M+Δm,与原子核相距R+Δr,我们知道,一定质量的电子总有与一条特定轨道与之对应,比如电子的质量为M时其轨道半径为R,那么当电子质量为M+Δm时就可能停留在半径为R+Δr的轨道。但这里我们少考虑了一个条件,那就是质量为M+Δm的电子的结合能。我们知道电子在每秒内会受到许多光子的扰动,假设质量为M+Δm的电子运行在半径为R+Δr的轨道上,若它受到一个指向原子核的扰动,离核距离变为R+Δr-r,此时原子核静电力对它的作用增强,若它的结合能小的话则电子立即裂变放出光子重新回到其原来的轨道R上;如果质量为M+Δm的电子内部的结合能非常小,以至于受到微小的扰动时立即裂变放出光子,那么它在半径为R+Δr的轨道上停留的时间也趋近于零,换句话说半径为R+Δr的轨道根本不存在;如果质量为M+Δm的电子内部的结合能非常大,以致于受到很大的扰动时它才裂变放出光子,那么电子就能够在半径为R+Δr的轨道上停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就是原子的平均寿命。假设有一群电子处于同一激发态,由于每个电子受到的扰动情况不一样,有的电子受到的扰动大有的电子受到的扰动小,而只有电子受到足够大的扰动并运动到离核足够近的地方才会裂变放出光子,所以电子裂变回到基态的时间也不一样。处于同一激发态的原子的平均寿命和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电子的结合能,二是电子受到的扰动。电子内部的结合能与原子核“幻数”相似,只有特定质量的电子的结合能才是很大的,所以电子的轨道也是特定的、不连续的,其它质量的电子由于结合能很小,裂变时间极短,所以它们不可能稳定停留在原子中,也形成不了稳定轨道甚至根本就没有轨道。我们再来考虑指向原子核的扰动。设电子在吸收一个或几个光子以后质量增加为M+Δm,与原子核相距R-Δr,此时原子核对电子的静电力增强,电子立即裂变放出质量为Δm的光子,由前面的证明我们知道,此时电子的速度增大,离心力大于静电力,电子最终将停留在半径为R的稳定轨道上。也许有人会怀疑,这样看来电子可能存在的稳定轨道岂不是唯一的了?实际上由于电子在原子核外有几个不同的稳定质量,所以它也有几条稳定轨道,一定的质量总是与某一条特定轨道相对应。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电子在原子核中的稳定轨道往往对应于电子结合能极大的质量,结合能小的质量由于在原子中不稳定因而不会形成稳定轨道。

5.电子结构与不同跃迁轨道

对于处于同一激发态的一群电子而言,设电子的质量为M+Δm,它们可能会有不同的跃迁轨道,放出的光子的能量(质量)也不同,但总是跃迁到离核近的电子放出的光子的能量(质量)大。电子从激发态回到基态的过程并不是先放出光子再回到基态,而是先回到比基态更近的地方放出光子然后才回到基态。当电子回到离核R-Δr处时,在静电力作用下电子裂变放出质量为Δm的光子,此时离心力大于静电力,电子将回到半径为R的稳定轨道上。那么电子为什么会有多条跃迁轨道呢?这说明处于同一激发态的电子内部结构(结合力)不同,有的结合力大,有的结合力小,结合力小的光子在离核较远的地方裂变,放出的光子能量也较小;结合力大的光子在离核较近的地方裂变,放出的光子能量也较大,电子的跃迁方式是由其内部结构决定的。同一质量的电子可能有多种裂变方式,再次向我们说明电子具有内部结构,在考虑原子光谱时一定要考虑电子的内部结构。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在向基态跃迁时会发出光子;把原子的内层电子打掉以后外层电子会放出光子并向离核更近的轨道跃迁。这些现象启示我们:电子离核越近质量越小,电子离核越远质量越大。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电子质量越小其内部结合力越大。因为离核越近电子受到的静电力越大,而电子能够稳定存在说明其内部结合力越大。在同一个原子中,内层电子的质量小于外层电子的质量;同一个电子离核越近质量越小。

人们发射的人造卫星可以设定轨道,其轨道变化可以是连续的,但对原子核中的电子来说,其轨道变化则是不连续的。怎样理解这一点呢?让我们做一个假想实验。把两个带异种电荷的点电荷放置在一定远处,并且假定它们之间除了静电力以外不在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则最终它们将互相吸引在一起。无论怎样改变这两个电荷的质量、电量,结果都是相同的。这说明:用宏观电荷不可能模拟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作用力。说到这里,好事者马上就会解释,因为宏观电荷物质波的波长极短而电子物质波的波长较大,所以用宏观电荷不可能模拟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作用力。换一个角度来说,宏观物质和微观物质是有区别的,用宏观物质不能模拟微观物质。但区别究竟在哪里?一个是宏观物质而另一个是微观物质,这个解释近乎无聊了。还是让我们来仔细分析为什么用宏观电荷不可能模拟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作用力。我们知道,在静电力作用下,电子和原子核开始时相向运动,而后在磁力作用下沿着螺旋线相互靠近,正是由于原子核和电子之间的磁力使电子获得了绕原子核运动的切向加速度,并使整个原子处于稳定状态。那么,两个宏观点电荷之间的运动轨迹为什么是一条直线呢?这是因为宏观电荷的荷质比远远小于原子核和电子的荷质比,在静电力作用下宏观点电荷获得的最终速度也小得可怜,因此宏观点电荷之间因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磁力也微乎其微,近似于零。所以宏观点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表现为相向运动,其运动轨迹接近直线。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虽然静电力作用在两个电荷的连心线上,但是仅在静电力作用下,电荷的运动轨迹不一定就是直线,两个电荷的荷质比越小,其运动轨迹越接近直线,反之则越接近曲线。那么,如果宏观点电荷的荷质比足够大甚至可以与原子核或电子相比时,是否可以用宏观点电荷模拟原子核和电子相之间的作用呢?也不能!如果宏观点电荷的荷质比足够大,甚至可以与原子核或电子相比,那么这样的两个异种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会沿着螺旋线相互接近,最终会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宏观点电荷的质量不会发生变化,因此最多只能形成一条稳定轨道,而不可能象电子那样在原子核中有多条稳定轨道。

在多电子原子中,各电子间有什么主要区别呢?有人认为离核越近的电子能量越低,越不容易失去;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越容易失去,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区别。多电子原子中各电子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的质量不同。离核越近的电子质量越小,离核越远的电子质量越大,同一个原子中没有两个质量相同的电子存在。在氢原子中也是电子离核越近质量越小,离核越远质量越大。

6.原子的吸收光谱和明线光谱

在原子的吸收光谱中,只有特定能量的光子才被电子吸收;在原子的明线光谱中,同样也只能发出特定能量的光子。于是人们认为电子只能吸收或发出特定能量的光子。我们知道,只要物体的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就会向外发射电磁波,物质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那么其它能量的光子是由哪一部分发出又是如何发出的呢?显然还是由电子发出的,因为原子核不可能发出光子。当我们用电子束轰击汞原子蒸汽时,可以发现当电子的能量为某些特定值时,汞原子强烈地吸收其能量;对于其它能量的电子汞原子只吸收其一部分能量。汞原子只吸收电子束的能量实际是汞原子中的电子吸收电子束的能量。可见,原子中的电子可以吸收各种能量(质量),但对特定的能量(质量)吸收能力十分强。在原子的吸收光谱中,电子可以吸收各种能量的光子,只不过大部分光子被电子吸收后与电子的结合能并不大,受到微小的扰动后立即放出光子,由于该过程极短,所以当连续光通过原子蒸汽时,大部分光子被吸收后又很快放出,看起来似乎没有与原子作用,只有极少数具有特定能量的光子与电子的结合力极大,这类光子被吸收后要保持一段时间才可能放出,故吸收光谱会出现几条暗线。至于原子的明线光谱,与其说是明线光谱还不如说原子的发射光谱中有几条线特别亮。这是因为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比别的能量状态的电子稳定,停留的时间较长,所以在一群原子中处于激发态的电子数目总比别的状态的电子数目多,因而它们发出的光也更亮一些。事实上原子的发射光谱不仅仅是明线光谱,明线光谱只是原子发射光谱中极个别的具有代表性的光子,原子几乎可以发出小于一定能量的任何光子。电子在原子中时刻不停地吸收各种能量的光子,由于电子与绝大部分光子的结合力都不大,所以电子也在时刻不停地放出各种能量的光子,因此物质的发射光谱往往是连续光谱。

许多人都认为原子只能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原子也只能放出几种特定能量的光子,因为他们看到原子的吸收光谱中仅有几条特定频率的暗线,而子的发射光谱也仅仅是几条特定频率的明线而已。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不妨这样分析,若原子只能吸收特定能量的光子,则只有特定能量的几种光子对物体具有明显的热效应,并且每种物质的敏感光子不同。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知道,红外线具有显著的热效应,对任何物质都是如此。此外,物质的发射光谱是连续光谱,这也说明原子或分子的吸收(或发射)出的光子是广谱性的。为了充分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说明。现代物理学指出:氢原子吸收的光子能量只能是13.6/n*n电子伏(这里n取自然数),也就是13.6、3.4、1.5……电子伏,并且认为对于10电子伏、3电子伏这样的其它能量的光子不会被电子吸收。我们认为:电子吸收的光子能量是连续的,对于10电子伏、3电子伏这样的其它能量的光子同样会被电子吸收,只不过电子吸收这些光子后,电子和光子的结合能不够大形不成稳定的轨道,所以电子又很快放出该光子,由于作用时间极短,以致于我们误认为电子没有吸收光子。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当大量的原子吸收了能量连续的光子时,由于大部分电子与光子的结合力都不大,所以这些电子在极短的时间内(设为t)就会裂变放出光子,而能量为13.6、3.4、1.5……电子伏的光子与电子的结合力很大,所以电子裂变放出光子的时间也很长,如果这个时间是100t,则电子放出相应的光子也比其它光子亮100倍;如果这个时间是1000t,则电子放出相应的光子也比其它光子亮1000倍……,这样,在原子的明线光谱中自然就形成几条特殊的亮线了。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在原子的发射光谱中,任意一条谱线的亮度与处于相应激发态的原子的平均寿命成正比,原子的平均寿命越长,谱线的亮度越大;原子的平均寿命越短,线的亮度越小。当然这有个前提,那就是被原子吸收的连续光谱中各种能量的光子是平均分布的。

7.热现象的本质

由于电子时刻不停地受到光子的扰动,不断地吸收各种能量的光子,也不停地放出各种能量的光子,所以电子在原子核中并不是处于稳定状态,它的运动轨迹也不是正圆。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电子受到的扰动越大,其运动轨迹偏离圆形的趋势越明显;温度越低,电子受到的扰动越小,电子的运动轨迹越接近圆(只有在绝对零度时,电子的运动轨迹才可能是正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原子模型可以看作是卢瑟福的行星模型和电子云模型的结合:温度越高,原子模型越接近行星模型;温度越低,原子模型越接近电子云模型(但在某一瞬间,电子在原子核中有确切的位置)。温度的高低反映了电子偏离稳定轨道程度的大小,单个原子(分子)也有温度。电子偏离圆形轨道的程度越大,表明该原子的温度越高,电子裂变后放出的能量也越大。所以温度升高时物体发出的电磁辐射向短波方向移动。对于温度一定的物体来说,它内部包含了大量的原子,这些原子中的电子由于受到的扰动大小不同,它们裂变放出光子的质量也不同,但大致满足正态分布,即发出的光子中能量特别大的和能量特别小的都是极少数。由前面的论述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中的能量大小并非定值:电子离核越远电势能越大,离核越近电势能越小。与宏观电荷一样,电子的电势能是其与原子核距离的函数,电子和原子核间的作用力服从库仑定律。温度越高,电子离核越远,电势能也越大,因而也越容易失去;温度越低,电子离核越近,电势能也越小,也越不容易失去。

什么是热现象呢?这似乎是不是问题的问题。人们通常认为:热现象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大,温度越低分子的平均速率越小。果真如此吗?我们知道,太阳时刻不停地向外抛射高能粒子,这些粒子的速度接近光速,宇宙中其它恒星也在不停地向外抛射高能粒子,所以在宇宙空间任何地方,都有许多高能粒子正在做杂乱无章的运动,这些粒子的速度通常都接近光速或亚光速。这样看来宇宙空间的温度应该很高(至少比恒星内部高),宇宙空间应该是很明亮的。但事实上,宇宙空间是漆黑的一团,温度只超过绝对零度一点。这说明粒子运动速度大未必温度就很高,物体的温度不是由组成它的原子(分子)的平均运动速度决定的。温度升高,原子(分子)的平均速度增大。但反过来,原子(分子)的平均速度增大并不意味着温度升高。我们知道,只要物体的温度在绝对零度以上就会向外辐射电磁波,而物质向外辐射电磁波的原因是电子受到扰动后在静电力作用下放出光子,并且光子受到的扰动越大放出的光子能量也越大,相应的物体的温度也越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原子是储存热量的最小单位,单个原子也有温度,因为它可以储存热能。但单个的带电粒子如质子、电子在不受外界任何扰动时,即便速度再大也不会向外界释放能量,因此它们都不能储存热能,因而也没有温度。应该看到,原子(分子)的高速运动所具有的能量仅仅是动能而不是热能,和宏观物体一样,速度大未必温度高。宏观物体的速度与其温度无关,原子(分子)也是如此。一个原子(分子)的速度比其它原子(分子)的速度大,只能说明它的动能大,储存的热能未必就多。热能仅储存于原子核和电子形成的原子体系中,两者中缺少任何一个都不能储存热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红外线(微波)加热而不用紫外线,紫外线的热效应远远小于红外线(微波)。这是因为红外线(微波)光子的质量小,和原子中电子的结合力大(包括内层电子),而紫外线和原子中电子的结合力小(它几乎不与内层电子作用),所以红外线往往容易被物体吸收,其热效应当然比紫外线强。

再进一步考虑,什么是热现象呢?热现象和温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认为:对一个物体而言,倘若它储存了热能它就有温度,并且它储存的热能越多它的温度就越高,反之则温度越低;倘若物体没有储存热能则它就没有温度或者说它的温度是绝对零度;倘若物体不能储存热能,则用温度来衡量该物体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知道,原子是储存热能的最基本单位,原子的热能实际上是储存在电子中的。单独的原子核、单独的电子都不能储存热能,所以单独的原子核、单独的电子都没有温度。同样的道理,光子也不能储存热能,它仅仅是热能的载体,因为单独的原子可以储存热能,所以单独的原子有温度,但由于单独的光子不能储存热能,所以单独的光子没有温度,不同能量的光子之间只有能量的差异而没有温度的差异,用温度来衡量光子是毫无意义的。倘若光子也有温度,则在太阳系中离太阳越近的空间温度就应该越高,离太阳越远的空间温度就应该越低,事实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第4篇:理论学习范文

一、围绕大局、服务中心,强化理论学习

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认真落实《*社区*年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通知》,严格按照社区党委制定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配档表》计划开展下半年理论学习。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每次学习时间不少于2小时,以制度保证学习,以时间保证质量,确保全年理论学习任务完成。

二、按照党的十六大加强和改进企业党的建设新要求,积极稳妥推进社区各项改革工作

1、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落实社区党委下发的《关于开展创建好班子活动的意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意识。坚持定期排查班子内存在的问题,紧紧围绕影响领导班子发展整体合力,影响社区中心工作,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等问题,自查自评,进一步细化标准,量化指标,加大动态管理和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力度。

2、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召开好下半年民主生活会,不断提高两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驾驭市场经济、统揽生产经营、应付突发事件、民主科学决策和解决自身问题的领导水平。

第5篇:理论学习范文

这次中心组学习会,主要是集中讨论工业经济。近年来以工业为主题的专题学习研究还是第一次,我认为很有必要,无论是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还是发达县市成功经验的启示,都决定了工业经济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因此,市委常委会决定这次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的主题是工业提升,这次学习会的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贯彻。贯彻落实上级重要会议精神。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隆重召开全省工业创新大会,赵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部署工业提升工作;5月,孙书记到江山专题调研工业提升工作,对我市工业提升工作提出要求,并明确衢州半年全会以工业提升为主题。二是分析。分析研究讨论我市工业提升发展的目标定位、发展战略、发展路径、工作重点、政策措施等。三是统一。既要统一抓工业必须确立更加强烈的“工业首位”的思想认识,也要统一抓工业必须要有“强烈赶超欲望”的思想认识,更要统一抓工业必须要有“务实扎实、一抓到底的工作举措和作风”的思想认识。

去年年底,市人大、政协分别就有关产业课题进行了调研。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就对工业提升的前期调研作了部署,由王水亮常务副市长牵头,经贸、发改、统计等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进行调研;4月份,我主持召开了“工业提升”座谈会,许多部门就加快工业发展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建议;4月份,我和市长还分别带队到三省边界地区以及广东等发达县市区进行专题考察学习,前段时间我也参加了衢州赴江苏镇江、扬州、山东临沂的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大家对工业提升发展的认识更深刻、更统一了,这为这次中心组学习会打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刚才,各位领导和有关部门都做了发言,讲得都很好,对我深有启发。下面,结合大家的发言和前期的考察调研,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工业对江山经济社会发展功不可没

80年代初我市就提出“工业立市”战略,*年提出“兴工强市”战略,2003年提出深化“兴工强市”并实施六六产业工程。通过努力,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中期发展新阶段,回顾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成为江山经济的支柱。“兴工强市”战略持续实施以来,我市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从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看,三次产业之比从*年的26.1:41.2:32.7优化为2007年的13.2:54.6:32.2,其中,工业经济占比达49.1%,虽然近年来农业发展速度也比较快,但工业经济的更快发展使得农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下降了一半。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年的45%提高到54.1%,工业经济已成为支撑我市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力量。从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看,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5家,比*年增加218家,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5亿元,是*年的6.5倍。从工业税收所占比重看,2007年,全部工业税收达5.02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55.4%;工业提供的地方财政收入达1.5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27.9%。从工业就业人数看,2007年,全市就业总人数27.18万人,其中:一产就业11.67万人,二产就业9.25万人,三产就业6.26万人,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所占的比例为34%,比*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并且还吸引了部分外地务工人员来我市工作。工业成为吸纳就业最主要的主要渠道。

2、具备了一定的比较优势,经济竞争力得到加强。近年来,我市在不断改造提升传统建材、化工产业的基础上,深化新兴特色产业培育,特色产业取得显著发展。总量不断做大。去年,新兴产业实现规模以上产值71.4亿元,增长57.3%,占全市规模以上产值总数的53%。竹木、机电、建材、化工四个产业的年产值均超过20亿元。特色不断强化。电光源产业节能灯产量居世界第一;消防器材产业有两万多人在外从事营销,占全国消防市场业务的一半以上;竹木产业带动形成了华东最大的原木交易市场,实现了零资源发展;机电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市成为我省重要的输变电产品生产基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带动我市成为全国最大的白菇生产和出口基地。质量不断提升。发展方式加快转型,节能减排工作稳步推进,水泥行业全部实现新型干法生产,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2005年下降了7.6%,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完成去年年度减排任务。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9家,省级科技创新服务中心3家,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载体8家,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为45%。品牌建设取得突破,全市现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名牌产品12件,省著名商标12件。

3、积累了抓工业的一定经验,经济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合力抓工业的浓厚氛围。“兴工强市、借力发展、特色推进”三大战略逐步确立的过程,就是一个造浓氛围抓工业发展的过程。三大战略的确立,解决了相当长一个时期来江山发展策略和手段的问题,进一步统一全市思想和目标,使得合力兴工的氛围逐渐浓厚。积累了一定的发展工业经济的经验。江山的内生性经济造成江山工业经济发展在平台建设和开放度两方面有很大不足。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坚持把园区基地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形成了“两区四基地”的发展平台体系,近两年新开发土地近8000亩,新入园企业244家。去年园区工业产值超100亿元,税收近2亿元,分别占全市的51%和36%,平台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推动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全民招商氛围不断浓厚,招商机制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实效不断提升,累计引入各类招商项目2490个,引入市外资金近60亿元,其中工业项占总数的80%。持之以恒地实施以工业技改扩建为重要内容的“310”工程,从1998年以来累计实施近“310”工程项目近400项,完成投资100多亿元,其中半数以上都是工业项目。培养了一大批领导骨干以及各类人才。通过领导干部联系基地、产业、项目等服务工业经济、参与工业发展的措施,广大干部经济工作能力显著提升,培养了一支靠得住、有本事、懂工业经济、会管理的党政人才队伍,这是加快江山工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培养了一支会经营、善管理、勇于开拓、业绩突出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队伍,这是加快江山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可以说没有工业的持续发展,也就没有江山的今天。

二、正视差距,增强工业提升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提升发展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与纵向比,自己和自己比,现在和过去比,更应该眼睛向外与先进地区比,先进地区不光是经济发达地区,还有工作先进地区,通过考察学习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找准定位,看到差距。今年上半年,我和陈市长以及其他领导,分别去了广东的发达地区,江西、福建和我市周边欠发达地区,还有江苏、山东等地的中等发达地区进行了考察。首先,这些地区的发展意识十分强烈。在这些地区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他们追求发展的强烈意愿和责任意识,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和执着精神。同样是面对宏观调控,一路行来我们没有听到任何抱怨,各地都把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的机遇,力争在非常时期抢占发展先机。其次是解放思想十分到位。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表面上,而是落实到行动上。敢于强的比,敢于高的攀,敢于快的赛,强调坚持一切围绕发展,一切为了发展,一切服务发展,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事情,尽可能的变通,打好球。三是发展重点十分突出。集中精力抓经济,突出抓工业,城市建设也是为了工业,重点抓招商,集中力量资源大手笔、大力度引进大项目、引进大企业、提升大产业。

通过一系列考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我们在发展上的差距,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发展定位的差距。争先的定位上,在全国、全省发展目标的定位力度不够。在敢于赶超和现实之间,我们选择现实的多,怕任务完不成,在制定目标时总是确保百分之百能够完成,现在“十一五”规划有的指标今年已经完成,有很多2009年也就能完成。先进地区制定的目标更加超常,敢于突破,在招商引资工作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吸引力。如江苏镇江市是6连冠的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城市综合实力位居全国50强之列,他们新一轮发展的目标是“打造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现代服务业的新兴区、全省人居环境最美的生态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和谐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努力把镇江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百姓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江南名城。”江苏扬州市在荣获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之后,以建设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工商名城、宜居名城、旅游名城“五大名城”为抓手,以“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扬州”为目标。山东临沂市提出了建设“大临沂、新临沂”的目标,积极推进由农业大市向工业强市、传统商贸大市向现代物流强市、内向型经济大市向外向型经济强市、生态资源大市向生态园林城市、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五个转变提升”,全力打造经济大市、商贸强市、文化名市和宜居城市,目标是在鲁南经济带、淮海经济区和全国革命老区中实现“三个率先发展”。总之,发展定位的差距在一个“敢”字。

2、发展势头的差距。速度落后于人。从GDP、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看,我市2007年GDP为106.8亿元,增长15.5%,财政总收入9.06亿元,增长2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37亿元,增长21.1%。其它地区情况:顺德区GDP为1279.3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收入68.4亿元,增长23%,在高基数上保持了高增速;德兴市虽然GDP不到60亿元,但是财政收入一年新增三个亿,已突破9亿元,与我市相当;广丰县GDP为100.8亿元,增长14.5%,财政总收入11.6亿元,增长3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64亿元,增长41.8%;与我市邻近的浦城、建阳、玉山等地近两年财政收入增幅也都在30%以上。质量逊色于人。从规模企业数量看,我市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285家,亿元企业仅25家,10亿元企业1家。顺德区亿元工业企业达到282家,相当于我市的规模企业总数。小榄镇的规模企业已超1000家。招商引资方面,即便是发达地区也十分重视做好招商引资工作。镇江市有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扬州市吸引了3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等等。后劲不足于人。从事关投资发展后劲的固定资产投资水平看,我市2007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39亿元,增长21.6%。其它地区情况:镇江市增长25.6%;扬州市增长34.1%;临沂市增长28%;浦城、建阳、玉山等地近两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都在35%以上,发展后劲十足。

3、发展措施的差距。近期考察的这些地区,他们的发展之所以迅猛,得益于比我市更强有力的保障发展的措施。产业培育方面,各地都十分重视培养区域主导产业。广东古镇、虎门、小榄等地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因地制宜确立了2至3个富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并在资金、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政策上一以贯之地予以倾斜扶持,经过10多年的培育壮大,古镇镇灯饰产业产值占全镇工农业总产值的80%;虎门的服装业产值100亿元,占全镇GDP的三分之一强;小榄镇有54%的工业企业属于五金类,占全镇工业销售收入的38.2%。镇江市着力培育机械、化工、造纸三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电力、交通设备、食品五大优势产业。广丰县过去经济发展主要靠“一支烟”,近年来大力发展食品工业、IT业、纸业、服装业、非矿金属加工业等五大支柱产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产业结构,烟草业占财政收入比重由68.8%下降到目前的35.9%。平台建设方面,各地平台建设都有超常规的措施,力度都很大,且产出效益高。镇江市丹阳开发区出资800万元聘请新加坡裕廊集团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园区规划(据扬州的同志介绍,连云港海滨新城规划,花亿元巨资在全球招标)。临沂市为龙头企业—金锣集团开辟了一个规划面积达1万亩的金锣科技园。上饶市开发区累计基础设施投入13亿元,投产企业17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0亿元。福建建阳市投资9亿多元建设1万亩的海西林产品工贸城基地,浦城县荣华山产业组团首期5000亩平台建设就规划出1500多亩的行政及生活配套服务区。政策措施方面,各地都有一些非常实在有效的促进发展的措施。江苏镇江市为引进海归人才实行“三个100”优惠政策,即一次性给予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三年内免费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创业场所和100平方米的住所。江西南昌市出台了支持工业发展30条,如开展制造业发展专项贴息,每年保持3000万元以上,2004年以来,共对全市83家企业的92个项目进行了6批次贷款贴息支持,总额达1.27亿元。招商引资奖金达1000万元。江西上饶市建立市本级工业发展基金1500万,出台《上饶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奖金管理办法》,设立专项奖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广东中山市顺德区则专门设立扶持自主出口品牌建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申评中国出口名牌和免验产品。广东东莞市虎门镇对获国家级、省级品牌(名牌)称号的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奖励。

4、服务发展的差距。通过对这些地区的考察发现,凡是发展快的地区,都是干部思想解放、都是政府服务到位的地区。这些地区创业成本低、环境好,客商不请自来。相比较而言,我市在服务发展上虽然做了不少努力,但是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有的企业还是有埋怨的。一是服务意识不强。上午有很多领导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有的部门已经进驻行政服务中心了,还打报告给市委市政府要求撤出。有不少干部对服务经济的认识不到位,理解不深刻,对江山经济发展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在一些部门单位,“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虽然得到了显著改善,但是最关键的“事难办”现象依然存在,把检查当作服务、收费当作管理的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办事效率不高。主要表现在办事环节过多,程序复杂,办一件事情,要通过许多部门,一个部门内部要通过许多科室,办事效率很低,“中梗阻”、“踢皮球”的问题仍然存在,投资者意见很大。有的干部老气横生、精神不振、纪律不严,得过且过,办事拖拉的不良习气不同程度地存在,还有个别干部甚至故意刁难,不给好处不办事。招商、经贸、开发区要加强对问题的搜集。三是服务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一些部门在行政服务中心的窗口形同虚设,授权不到位,办事不便捷,窗口能办的审批件还要回到部门办,给投资者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四是欠缺务实低调干事的作风。有的部门喜欢空喊口号,缺乏推动发展的实质性举措;有的部门华而不实,搞得活动都没有紧贴发展和稳定中心工作。

差距让人警醒,不足催人奋进。我们不应该找客观原因,而应找主观原因,市委市政府要找,各套班子领导要找,各部门也要找,只有找了才会有感悟,才会付诸于行动。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的紧迫性、艰巨性,竞争的激烈性、残酷性,上下都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突破难点,努力探索江山工业提升发展之路

前一阶段经贸、发改、统计等部门的调研分析都很深入到位,通过分析确定目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同时,“工业提升纲要”和“若干意见”也已经有了初稿。先进发达地区的经验证明,一个地区要实现大发展必须找准支撑,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有所为有所不为,这一点非常关键。与经济发展相远离的工作,不一定要去争先进,要把精力、财力、物力更加集中到抓工业上,力求重点突破。必须更加强化工业首位意识,突出工业经济主导作用,举全市之力,加快工业提升发展。

1、在思想层面,必须以更强烈的欲望加快发展。一是增强争先意识。目标、任务、路径要体现积极性、赶超性,做到赶超型和现实性相结合,特别是单线工业的目标与“十一五”的目标要有区别,可以更积极有为,更振奋人心一些,不能按照常规增长确定目标。时间上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到“十一五”末,第二阶段是“十二五”期间。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市领导、部门乡镇、企业三个层面都要围绕“工业首位”,紧贴发展中心,敢于冒险、敢得罪人、敢承担责任。凡是为工作敢于变通的,我们都会给予保护。三是增强中心意识。日常具体工作、活动、争先上要紧贴中心。下一步,氛围上,我们要每年召开一次工业经济专题会议,市四套班子全部参加;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会每年组织一至两次以“深化工业立市战略”为主题的研讨会,今年六七月份要再组织一次;加强经济理论学习培训,每年定期安排宏观经济形势、特色主导产业知识等内容的讲座。在机制上,建立健全市四套班子领导主攻工业的工作机制。继续实施市级领导联系工业制度,主要联系重点项目、联系主导产业、联系重点企业、联系招商引资;建立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挂钩工业经济工作情况信息反馈、定期督查和通报制度;完善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挂钩工作经济工作奖励制度;完善市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工业经济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希望同志们形成共识,齐心协力抓落实。四是增强创新意识。先进地区之所以先进,关键在于他们敢于创新,在解放思想上快人一拍,在抢抓机遇上先人一步,在谋划发展上高人一招,在创新举措上胜人一筹,形成了体制优势,积累了先发优势。同样是面对宏观调控、要素制约,他们不找客观找主观,认准目标思变通,打破常规寻捷径,工业经济实现了高基数上的高增长,保持了领先地位。与他们相比,现在我们的创新意识、创新举措还远远不够,一些领导干部碰到困难绕道走,打不开思路,放不开手脚;一些政策措施、办事方法,唯书多而唯实少,刻板多而变通少。创新思路才能闯出新路,打破常规才有超常发展。江山要赶超先进、后来居上,赢得新一轮发展,仍然需要依靠创新。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克服四平八稳、因循守旧的保守思想,切实改变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办事风格。各级领导干部、广大企业经营者要率先垂范,勇于创新,敢于吃螃蟹,善于出新招,不被习惯思维所缚,不受利益关系所扰,不为条条框框所限,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工业发展,用创新的手段推动工业发展,用创新的机制加快工业经济发展。

2、在行动层面,必须以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发展。推进“工业提升”,必须突出重点,突破关键环节,努力在主导产业培育、平台建设、龙头培育上有新的突破。一是要提升园区平台建设。平台提升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外,采取一区多园的格局,统一做好江山经济开发区规划。具体抓落实当中,重点是北部和中部两大开发区域布局,突出莲华山区块和山海协作区块。江东区要美化提升,城南区要整合提升,莲华山区块争取进一步做大规划到30平方公里左右,适时启动上余跨江发展。各相关乡镇工业基地从规划中要纳入中部特色经济发展区,其他乡镇原则上不再搞工业园区,同时,在项目落地时要严格把关。要加快融资推进,建立专门精干机构,加强要素保障,全力启动莲华山区块开发建设。二是要深化主导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不是定出来的,是抓出来的,既要考虑发展基础,又要考虑发展潜力。发改、经贸经过调研提出的以输变电为主的机电、竹木加工、电光源、消防器材产业等为重点的“4+X”产业培育形式,总体还是可行的。“4+X”主导产业的培育是一个奋斗方向和过程,而不是现实结果。可分两个阶段培育,下一步还将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筛选。在产业名称的叫法上可以进一步探讨,但要打响名气。在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时,要充分考虑龙头企业引进带来的跨越式发展因素。三是要深化龙头企业培育。扶持龙头是主导产业培育的关键,要坚持引进、联合、上市三管齐下,深化龙头企业培①把引进战略性产业龙头项目作为主要突破方向,主动寻求战略投资者,重点引进与我市培育的主导产业上下游关联度大、技术水平高的重大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大企业、大集团到我市建立大型加工制造基地,设立营销、物流和研发中心。确保每年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1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②支持企业实施联合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大公司、大集团纷纷进行扩张的战略机遇,以靠大靠强、借力发展为主要抓手,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引资嫁接,通过引资嫁接激发企业活力,积极拓展外埠市场。③以产权制度改革作为打造现代企业的核心内容,鼓励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确立一批重点上市培育对象,做好企业上市的有关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力争到2010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

3、在路径层面,必须以更开放的理念借力发展。近年来,我市工业经济在“借力发展”战略的实施带动下,内外资融合发展,经济总量得到了快速提高,“开放带动”的效应凸显。今年年底,我们在市委全会上将系统研究下一步发展目标。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开放借力的力度。一是外源性发展的突破。江山经济以内源性为主,内源性发展的局限,要求我们做好借力发展的文章。目前我市的啤酒、水泥、电光源等产业已经走上与外地资本联合发展的道路。今后,我们要坚持内外并举,以外促内,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实现外源性发展的更大突破。二是招商理念的突破。树立积极主动的招商选资的理念,围绕重点方向主动出击招商。实现五个转变:要从单个项目招商向产业链和整体招商转变,注重引进符合主导产业培育需要的配套型、集聚型、成长型项目;要从政府亲力亲为向市场、企业招商转变,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要从数量外延的招商向质量提升的招商转变,大力引进一批外向度高、附加值高、关联度高的大项目、好项目;要从优惠让利政策招商向环境吸引招商转变,不断加强投资环境建设,降低招商成本,实现可持续招商;要从吸取直接投资向争取多元化投资转变,吸引外来资本参与本地企业的兼并重组,优化资本配置结构。三是招商方式的突破。全社会参与,人人招商,一定时期内不能变,这是部门抓经济的主业务,要继续坚持“几个不”的政策,一方面能够广泛掌握招商信息,另一方面才能体会招商的不易,切实强化各项服务。专业化招商和专业招商队伍建设要加强,探索建立招商分局,加强中介机构招商,选择与产业对接紧密的目标地,实施重点对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招商推介会,实质性协作对接,以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点企业、大项目为突破口,务实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采取专业人士介入的办法,建立不同形式的招商小分队,开展分产业、分区域、分领域招商。

第6篇:理论学习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障碍;误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推进与深化,不仅仅需要教育者的授业解惑,更需要大学生自身的有所作为有所觉悟。在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学习中,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障碍,陷入某些误区,通过对这些障碍与误区的剖析,促使大学生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重视起来,对理论知识掌握得更加全面到位,对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更加准确娴熟,对今后的个人发展与规划有清晰而准确的定位和指导,同时树立起坚定地社会主义价值观和道德底线。

一、理论学习需正视

大学生普遍认为,大学就是主修专业课程,兼职社会实践,一切为了就业。对于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颇有微词,认为与个人专业素养及职业生涯无用,或者否定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更有甚者用“洗脑,精神禁锢”等谬论定义大学开设这类课程的意图。消除这些思想的顽疾与懈怠,需要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一个客观而又清晰地认知。

(1)学而无用论,把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放在不当的地位,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是于己无关、于己无用。

(2)批判否定论,以一种愤世嫉俗的口吻去批判苛责思想政治理论的内容。建国初期,百废待兴思潮迭起的大环境大气候已经淡去,外来文化涌入和资本侵袭的影响日益显著;再加上我们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的反复摸索曲折前进,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败不公被反复的申讨追责,大学生在思想上极易迷失自我,怀疑自我,盲目追逐个性的自由,批判各种与自身观点相背离的思想,将种种社会社会矛盾的根源指向了思想政治理论的过时与迂腐。愤青思潮弥漫在昔日淳朴的校园。

(3)教而不善论,认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怀着伪善的目的去禁锢大学生的思想。这种观念比学而无用论更为偏激,带有一定的愤青式思维,它将思想政治理论当成思想的牢笼,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弱化了。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禁锢我们的思想,而是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高度与视角去自我主导个人思想。

二、学习方法需矫正

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也不是囫囵吞枣的来者不拒,而是应该要讲方法,讲效率,重践行,重思考,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日常的思想政治活动紧密地联系起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方法上,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以下几种不当的方法和观点。

(1)应试教育心态。众所周知,从接触教育以来,我们就被冠以一种唯以成绩论成败的观念,现实也似乎如此,成绩高者往往走得更高高远,也更被重视。对于学术类课程,成绩虽不能很全面但也是最公正的反映学习成果的衡量标准,但是对于像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偏于理论却又开放思维的课程,应试教育却只会束缚我们更深刻地探讨与学习这门课程,猜对了考点却丢掉了更多的知识,拿到了高分却不见得收获最大,为了考试而硬着头皮去学远不如由着兴趣去探索去思考得到的深刻。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应该摒弃应试教育的心态,以一种充实个人思想的心态去探索。

(2)教条主义,囫囵吞枣。生活中大学生们似乎已经习惯了有标准答案,很多事情很多方法都以此为准,只分对错,然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却不然,我们称之为言之有理即可。何为言之有理,就是无论观点是否对立,只要论述恰当即为合理。矛盾论的思想告诉我们要用辩证的思维去分析看待问题,而不是一成不变、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

(3)轻于实践,堕于思考。众所周知,实践出真知,譬如,在参加公益活动中,我们体会到了更深刻的自我认同感和服务于人的被认同感,对道德知识有了更切身的体会;在撰写重要学术期刊中,我们查找资料分析案例,对马哲唯物主义方法论运用得更加透彻与全面。思考是对我们所学理论知识的一种升华与质变,经过思考后的理解,让我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通过这种思考,我们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更为切身的理解。思考与实践相伴而行,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指导我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有更为全面深刻的学习与体会。

(4)学习不只在课堂。从理论上讲,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配合似乎是一个不需质疑的问题,实现二者的有效配合,必然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大有裨益。

三、理论认知要科学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待事物的主观理解千差万别,客观认知上又存在不足,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与不恰当的理解。在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如何把握认知的度对于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理论学习中最大的障碍与误区。

(1)以偏概全、断章取义。“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是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误以为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阶级斗争,只有消除阶级上存在的不平等,才能实现社会主义。这种理解错误的将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理解为了社会主义的全部本质,将社会主义建设等同于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十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破坏历历在目,我们不该再犯同样的错误,也不该在思想上坠入同样的认知陷阱。

(2)子虚乌有,主观曲解。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但不等同于盲目的发展,误以为只要是和发展挂边的都是对的,将这些理论一个劲地强加到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的范畴中。式的发展非但没有真正发展生产力,反而把国民经济搞得一塌糊涂。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发展谋得了一时的小利却在损害着长远发展的大利,这不是我们需要的进步和发展。主观上的凭空曲解是可怕的,理论方面只是误己,现实层面上却是有伤大体。

(3)分不清因果,理不清主次。从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来看,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因,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果;在因果关系面前,当然根本要求为主,根本目的为辅。如果理解错误,本末倒置,一味地追求共同富裕,而忽略了发展生产力,非但达不到根本目的,还会造成虚假繁荣,泡沫经济,于国于民都是极大的损害。

四、各种障碍与误区之间的内在联系

上文中将这些障碍和误区具体分为对思想政治学习的认知障碍,思想政治学习方法的选择误区,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障碍。这些障碍和误区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共同阻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进一步学习。

(1)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认知障碍本身就是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障碍和运用误区,是对学习本身的错误理解,是对辩证法不合理的运用。

(2)只有克服学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的认知障碍,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克服学习方法选择障碍和理解误区。

(3)学习方法的选择上体现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辩证的认知观。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需要大学生全方位的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思辨性,才能克服学习中的障碍和误区。正确而客观的认知理论学习的意义,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科学地、发展地理解思想政治理论,恰当合适的运用理论于生活中必将对大学生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2:267.

[2] 伍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2.

第7篇:理论学习范文

一、目标要求

整改落实阶段是学习实践活动出成果、见实效的阶段,也是党员群众最为关注和期待的阶段。根据区委的要求,着力抓好整改落实工作,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为抓手,以“履行审计职责,谋求审计实效,共促科学发展”为活动载体。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着力解决制约审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管理机制,努力使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达到新的境界,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的满意工程。整改落实工作从2009年7月上旬开始,8月底前基本结束。

二、主要工作任务

整改落实阶段重点抓好制定整改落实方案、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完善体制机制、总结测评等四个环节:

1、制定整改落实方案。

(1)进一步深化理论学习,着眼于提高巩固已有的学习成果,要紧密结合当前审计工作形势,对照整改落实阶段工作要求,正确引导全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以更加扎实的学风,不断把理论学习更加推向深入。

(2)梳理整改落实项目。以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结合民主测评,对征求意见和分析检查出来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和归类梳理,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明确在整改落实阶段和今后一段时间需要整改落实的问题。

(3)制订整改落实方案。召开领导班子专题会议,对整改落实项目梳理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确定整改项目,做到“三明确一承诺”,即: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分管部门的责任;方案制定后,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布,作出公开承诺,接受监督。广大党员要围绕制定、落实整改方案,积极建言献策,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4)公布整改落实方案。采取专栏张贴、局域网公开等形式,向党员干部和群众公布整改落实方案,对重要事项作出分开承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2、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方式着力解决。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个人以及党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影响和制约审计工作科学发展以及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群众意识不强,作风拖拉、办事效率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切实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执行力。在活动期间可以解决的立即解决;通过努力,近期可以解决的抓紧解决;难度较大,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制定具体解决方案,限期解决,并向群众公开解决方案和结果。

3、建立完善体制机制。认真做好“废、改、立“工作,要立足于改革创新,要从审计工作的实际出发,并根据形势发展和新的要求,认真清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强化政策制度的相互协调衔接,确保各项政策制度行得通、管得住、用得好。形成有利于促进审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长效工作机制。

4、做好总结、测评工作。学习实践活动基本完成时,做好活动的总结工作,并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向党员、群众通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情况以及取得实效情况。在此基础上,以书面问卷、座谈访谈、民意调查、网上调查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群众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学习实践活动结束后,将继续跟踪问效,坚持不懈地解决活动中没有解决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整改措施,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三、具体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局党组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切实把整改落实阶段各个环节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参与,切实发挥领导表率作用。

第8篇:理论学习范文

教育理论 学习 境界 教育实践

作为一个教育理论新手,在名家云集的教育学界多少显得有些人微言轻,对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这种困扰理论、实践两界多年的“顽疾”,原本是不敢妄自发声的,但近来现象学颇为流行,它主张撇开所有已成识见,聆听心灵最初的声音,这确实给了笔者做出莽撞行为的勇气。

人人都希望自己从事的行业充满意义和价值,轻易便能获取大家的普遍认可,就像笔者当初对教育理论期望的那样。然而,在真正全心全意展开对教育理论的学习之后,人却陷入了迷茫。一个我国教育界早已获得共识的事实突然来到了面前,这个事实即是教育理论的价值无法直接在现实中得到确认,它需要人们进行理论论证!不过退一步论,理论论证如果行得通的话,仍然能给人以安慰。然而,在仔细阅读了众多权威人士多年苦心论证的文章之后,却更确信了一位学者的一句话: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的问题是一个多年煮不烂的老问题。[1]显然,一个多年都未煮烂的老问题是无法给人指清方向的,它只能给人带来更多的困惑,笔者就被这些困惑包围着。而正当焦灼不堪之际,指导老师推荐的一幅漫画,却使我们豁然开朗起来。

这幅漫画的名字叫做《读书的意义》,它画的是三个不同高度的人见到三种不同的景观。第一个人站在平地上,面前立着一大幅画,他看到图画呈现给他的美好景象: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春暖花开,蝶儿翩翩;第二个人站在一摞书上,高度的上升使他看到了图画背后的景象:眼前一片昏暗,沉沉的雾霭笼罩着林立的高楼和正在施工的场地,只在远处才能见到穿过雾霾投射下来的阳光;第三个人站在很高很高的书塔上,一本本书垒出的高度使他看到了雾霭之上的景象:茫茫云海之上,朝阳正在升起,朝霞染红了天空,让人觉得眼前一片明亮。这幅意味深长的图画非常形象地向人们表达了读书的意义,它告诉我们读书能带给人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然而,它难道不是也在告诉我们教育理论学习的三重境界吗?不同程度的教育理论学习同样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智慧。

一、第一重境界:专注于经验和方法的“匠人”

不学习教育理论能不能从事教育工作?就像人不读书也能活着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恐怕是肯定的。现实中,没有学过或者学过然而鄙视、否定教育理论的教师或教育管理者比比皆是,并且在一些时候这些人对自己本职工作完成情况也并非不好。这是形式化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教育,说它复杂则复杂异常,说它简单则十分简单。教育总要落实到具体的活动上面,并且这些活动是经常甚至每天都会出现的简单重复活动。而现代制度化教育更是把学校教育像工厂一样组织起来,每种分工的任务和操作都是十分明确的。可以说,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从业者依靠经验和已有程式进行工作,但同时它也为人们仅依靠经验和已有程式进行工作提供了可能。

不学习教育理论的教师叫做教书匠,因为教书匠知道怎么教书、怎么上课,譬如说一个教书匠式的语文老师知道如何教学生识字背书,知道如何按照教案提示讲解课文,也知道如何组织课堂。因为自身经验和周围老教师的示范会告诉他怎么做。所以,他们认为教育理论只是虚头巴脑的东西,会觉得它不太靠谱,尽说些不着边际的话。他们最普遍的心声就是:“告诉我该怎么做,我照着做就完了”,至于超出本职工作方法之外的东西只觉着离其太过遥远。

就像漫画中站在地面上的第一个人那样,不学习教育理论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是非常安于现状的人。他们被周围的生活包裹着,心安理得地接受身边发生的和那个最强势声音告诉他的一切事实,不去追问也意识不到所有表象之后的东西是怎么样的。譬如说一个不学习教育理论的语文教师会乐意使用一个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生识字,但他不会去追问识字这件事背后和这个教学方法背后所关联的一系列问题。他的反思只会针对教学方法的技术性问题而进行,而不会超出这个范围。也许有人会说,一个语文教师能够教学生读书识字已经足够,不能对其过于苛责。可是,教育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吗?让学生记诵课文、读写文字便是一个教师的全部价值吗?早在一千多年前,韩愈就已把“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从教人员作“师者”论。

二、第二重境界:困扰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精英”

随着教育水平的发展,人们对教师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当前,学历达标和持有教师资格证是获得教师职位的两项基本要求。而无论是教师教育还是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理论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素养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已经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观念。所以,当前不学习教育理论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很少,大部分人都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且很多教育理论研究者也处于这一重境界。

处于这重境界的人最大特点就是在理论和实践之间摇摆,并为之困扰、焦虑。他们具有一定高度的教育理论水平,并多少怀有理论信仰,但现实总是打击他们,这使他们既可能相信教育理论又可能鄙视教育理论。现实环境所定下的论调: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又使他们深为困扰。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一线教育者他们对教育理论抱有期待,期望在实践中运用自己掌握的理论,但结果往往不是令自己振奋、令周围人叫好,而是令人沮丧。他们也能看到现实教育中的诸多问题和不足,也想做出改变,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一些怀有教育理想的年轻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尝试新理论指导的方法之后还会受到富有经验的年长教师的批评。于是乎,他们对教育理论的态度开始变得复杂起来,甚至抱怨理论给其带来的困扰。笔者在一次骨干教师培训会上听到一位优秀教师的发言代表了教师们的普遍心声:“没参加培训之前教得挺得心应手,自我感觉也不错,可是参加培训、学习了理论之后,却不知道该怎么教了”。他们也抱怨教育理论工作者对其不理解,觉得教育理论工作者悠闲地在一旁坐而论道容易,而他们则要面对一周几十节课和数百名学生,时间、精力早已接近透支,哪有功夫顾及基本任务之外的东西。

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出于对自身工作价值和尊严的维护,更乐意宣扬教育理论的价值,但现实也使他们的态度变得复杂。他们站在教育理论的立场上看待教育实践,会觉得教育实践到处充满了问题,他们批评它、指责它,并表现出对它的失望。出于理论者的优越感,在批评之余,他们还试图改造教育实践,但他们的热情往往在现实面前遭遇尴尬。这使得具有一定理论高度的教育理论研究者感到迷惘,也使他们对一直信赖的教育理论感到失望。在这种情况下,真诚者也许会降低身段,反求诸于教育实践,期望实践反哺理论,但也有很多理论者固守姿态,继续讲着一些连自己也越来越不大相信的东西。

教育实践者和理论者这种状况的出现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人们教育理论水平的局限。人们虽然学习了教育理论,但教育理论水平相对有限,理论学习是大略式的,是粗糙的。这就导致在很多时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把理论见诸实践时往往生搬硬套、生硬移植。这岂能不受到实践的打击?其二则是人们对教育理论的误解。教育理论只是教育理论,它不是物理学、化学,也不是一部机器的操作程序指南,并且它的对象是复杂的人,而不是客观自然物或冰冷的机器,所以,你不能期望从教育理论那里拿到牛顿定律那样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客观规律,也不能期望拿到灵验无比的操作程式,只能在尊重教育对象特殊性的基础上,有条件、针对性地灵活运用。而人们实际上往往对教育理论抱有不符合其本身实际情况的巨大期望。期望如此之大,焉能不失望?

三、第三重境界:在思索中追寻希望的“教育家”

教育理论学习的至高境界是能够透过现实教育问题的纷扰看到教育发展的希望,看到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世间各行各业似乎有个共同的特点,那些“超凡入圣”者除了技艺出神入化之外,思想上总表现得十分开放。他们不受现状束缚,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思想向未知的无限可能性敞开着,由实入虚式地向未来索要着希望。能够达到这重境界的教育者是大师级的教育者,他们在教育前线和教育理论界都大有人在。

大师级的教育者被尊称为教育家,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习惯于反思和创新。教育主要是一种脑力活动,应该说,几乎所有的教育者都会做出反思,但教育家式的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与处于前两重境界的同行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反思的常态化。前两者只是在遇到问题时或者在某个职业阶段会有反思行为,而教育家却不然,他们经常反思,时时处处都会反思。前两者的反思也许会感到要花费很大的心力,因为反思不是零散、随意、随性的思考,它要最大限度地调动主观能动性进行系统的思考。反思对教育家来说则要轻松得多,自觉不自觉间就会进行反思。并且,前两重境界的教育者反思的范围是相当狭窄的,反思的对象往往是某个教育行为或教育问题,反思的取向是怎么使自己的教育活动达到合格或较好的水准;教育家则不然,他们的反思对象多种多样,自己的和别人的,出了问题的和看似平常的都是反思的对象。教育家反思的取向是能不能进一步优化教育活动或者使其更合乎人性。同时,教育家还习惯于创新。和反思一样,偶尔创新容易,经常创新难,习惯于创新更难。创新不同于出于表现冲动的标新立异,也许表现的冲动在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真正的创新要比随意的花样翻新谨慎得多,也困难得多。它要在对教育做出深刻思考、有了深刻洞见的基础上,慎重地选择可能性,所以,创新和反思是紧密联系的。创新不是一定要获得新思想、新方法,创新动机、创新意志和创新思维内在于教育家的气质之中,至于创新成果只是副产品而已。

教育理论学习对于教育家有什么作用呢?教育理论对于教育家而言是思考的凭借,是点燃其思想的“燎原之火”。教育家在学习教育理论时是在和理论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把教育理论所提出的观点、意见融会贯通,内化成自己的思想,所以,教育家一般不会像第二重境界的教育者那样向教育理论索要现成的东西。如果第二重境界的教育者学习教育理论学到的是知识,那么,教育家学习教育理论学到的则是理论背后所隐藏的东西。由于与教育理论具有共同的志趣:思索更多可能性、拥抱新的希望、实现更高追求,教育家一般都热爱教育理论,并且十分渴慕它。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分离只是相对的、人为的。教育是人生活世界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而在人的生活世界中,理智、情感、意志等都统一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融合于人的生活意义和价值的生成过程之中。教育的本原状态是相关人员在教育的完整存在里思考、感受、体会教育,并同时筹划它、现实地建构它。教育理论形态和实践形态的分离是人类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也是人类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说是教育进步的表现。但是,这种分离也造成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隔阂和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妨碍了教育的发展,这一点目前已为人们所关注。

教育生活既然是统一的、完整的,那么,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就应是相通的、一致的,教育理论学习对于教育工作而言就是必要的。尤其是目前我国教育发展处于转型阶段,要求我国的教师不仅能够凭借经验和习惯去讲课、教书,更要求他们能够适应教育变革的要求,主动研究、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改革的时代浪潮里去。教育理论学习是使教师达到时代要求的不可或缺的途径。通过持续地、真诚地学习教育理论,教师逐步能摆脱狭隘经验的束缚,理智地与习惯势力作斗争,使自己变得开放、包容,乐于接受新事物。由此而言,加强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学习的境界,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取向。当前,我国所倡导的培养和造就教育家以及让教育家办学的理念,其意义也正在于此。

――――――――

参考文献

第9篇:理论学习范文

仅供参考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努力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恪尽职守,通过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时俱进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党员干部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终生学习。自己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知识,才始终是一名合格的党员干部。

一、更新观念,终身学习

学习是提高修养的必要前提。对于机关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不断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形式,是提高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决策水平、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在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中,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坚持以整顿工作作风、树立形象为重点,明确加强学习、改进作风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学习政治理论,提高思想素质。要深刻领会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深刻把握重要思想和精神实质,深刻理解各种理论品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质。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质。

二、勇于探索,与时俱进

时代的日新月异就是对党员干部的挑战,因此,党员干部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深入研究我们要怎样为群众办实事,怎样快速地去实现小康社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要做到知行合一。

为了避免政治理论学习中“空对空”——不着边际地泛泛而谈,避免“照搬照读”宣言式地说教,避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搞应付等现象,要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确定学习内容,注重突出了“三个结合”。一是注重学习与了解党的知识相结合。二是注重学习与思考相结合。避免学习时带着两只耳朵听,无事一身轻现象。三是注重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围绕转变干部作风,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环境,促进了单位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努力奋斗,实现伟大中国梦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如果没有中国梦,人才会流失,人心会不稳,因为这是引导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党员干部如何作为才能实现“中国梦”呢?首先,要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党性修养和对外界的辨别能力。“中国梦”的实现首先需要党员干部自身能力的提高,才能为实现它提供强有力的先锋力量基础。

其次,把个人理想与“中国梦”结合起来,时时刻刻在思想上要有为“中国梦”奋斗终身的准备。“中国梦”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个人的理想不应与“中国梦”相冲突,而是为“中国梦”服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