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个性化服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
数据挖掘的特点表现为:可以进行数据库中数据的抽取和转换等处理,并从中获取决策重要数据。而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划分时,如果按照数据结构方式进行,通常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即文本数据挖掘、Web数据挖掘、数值数据。1.1文本数据挖掘。主要是对文本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如果数据挖掘对象均由文本组合而成,根据数据挖掘算法、信息检索算法的运用,以实现文本信息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将此过程称之为文本数据挖掘。其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特征提取与文本分类、数据探索分析、概念操作等,在对文本数据挖掘进行应用时,主要是以词串表示法、贝叶斯分类算法、词集合算法等技术手段为辅助,以便于完成信息数据相关工作。1.2Web数据挖掘。具体是指:针对页面结构与用户信息、Web页面等Web数据,采取数据挖掘技术对人们有用信息进行提取,通过对站点设计的优化和改进,有利于进行电子商务。对Web数据挖掘进行应用时,需要从众多信息Web页面内获取有用知识,主要包括用户的访问内容和行为等,按照此类内容、知识,对站点设计进行改进,以实现Web页面优化的目的。具体包括:内容安排和结构优化、特色服务、活动开展等,进而向用户提供更多便利,使其在最短时间内寻找信息。在对Web数据挖掘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根据挖掘对象的差异,可以将其具体分为Web日志、结构、内容挖掘。1.3数值数据挖掘。对于数值数据挖掘来讲,其任务主要分为两类,即描述、预测。换而言之,其挖掘功能为概念描述,重点进行分类和预测等相关分析。比较常见方法有模糊数学方法;归纳学习方法;遗传算法;仿生物技术等。每种方法拥有与其相对应的特点和应用领域,需要对其予以重视。
2数据挖掘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2.1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实现资源高效运用。就图书馆而言,传统资源配置和服务模式早已无法适应时代需求,其原因为:如果采取人工方式进行信息采集,经常会受到采集人员知识能力和个人喜好等影响,使其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其中,则能更好解决以上问题,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独特优势,以实现检索请求和流通记录等数据分析,以便于掌握各文献的实际流通借阅状况,为了解读者借阅行为提供便利。结合此类信息,对文献资源进行针对性补充,将老旧文献资源进行剔除,或者按照挖掘信息对图书馆资源分配进行优化,以实现资源有效划分的目的。当进行图书馆数据结构的挖掘时,其主要是为了解图书馆结构模式、页面结构,基于此,为更好进行页面分类、聚类提供保证。另外,在进行网页分析后,对页面质量予以评价,利用检索方式和网站检索的优化,为读者更好使用数字图书馆提供便利,使其资源得到高效运用。2.2加强信息建设,拓展个性化服务。当进行流通记录与检索请求的信息挖掘后,读者可以对图书馆情况予以相应了解。然而,在图书馆信息建设和个性化服务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在进行信息建设的加强时,应由多方面进行信息资源的收集,确保个性化服务得到进一步拓展,应该对读者进行全面了解,即在数据挖掘前提下,对图书馆内容进行不断挖掘。在此过程中,应先掌握图书馆的信息建设模式,通过分析总结其重要意义。按照某领域信息实际需求,对其信息进行自动捕捉和采集,通过冗余信息的筛选,以信息推送方式对其给予应用,从而向读者提供相应服务,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在进行图书馆信息访问时,对其访问模式和兴趣进行挖掘,利用聚类方法、关联性法则,对用户群体进行针对了解,然后根据相应信息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另外,还可以结合挖掘信息,对页面进行动态调整,以复核读者实际需求。而拓展个性化服务时,可以通过用户访问情况,对其信息进行挖掘,使其服务内容得到具体明确,进而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使其自动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图书馆更好发展提供保障的同时,还能发挥数据发掘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价值。
3结束语
数据挖掘属于一项新型技术,同时也是增值服务的一种。伴随数据挖掘技术的发展,将其应用于图书馆的管理系统,可以更好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等工作,以发挥其最大潜力和价值,促使其在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数据库扩容与技术植入、理念深入的目的。由此可见,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中,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其中,能够实现原有图书馆的转变,为其发展起到有效促进作用。
作者:姚颖莉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张佳琴.数据挖掘在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06):188-189.
[2]项尔津.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数据挖掘技术的应用研究[J].兰台世界,2014(29):135-136.
关键词:信息服务;个性化服务;图书馆
1个性化服务概述
(1)个性化服务,是相对于图书馆群体服务而言的,它是基于用户的信息需求,对信息进行搜寻、组织、分析、重组,把这些整理信息融入用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用户提供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信息服务,即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需求,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
(2)个性化服务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
①个性化服务的形式特征:服务时间上的个性化:用户在希望的时间和希望的地点能得到图书馆的服务并且用户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最新的信息;服务方式的个性化:用户根据自己的爱好与兴趣选择图书馆的服务项目。
②个性化服务的内容的针对性:把用户所需要的资源信息提供给用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与兴趣选信息资源,要服务人员把与用户个性要求有关的信息资源直接提供给读者,这样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资源和服务推送到用户活动第一线,直接融入用户的教学科研之中,服务到人,使服务更有针对性。
③个性化服务使图书馆与用户沟通更便捷:个性化服务是根据用户的信息特定需求而做,不仅提供给用户友好的界面,而且更能方便彼此之间沟通,这样的个性化服务主动性、时效性强。方便用户描述自己的需求和用户反馈图书馆服务的评价。
2高职院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服务必要性
2.1教学科研环境的变化
对于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来说,教学科研环境是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信息交流和知识创造作为科学研究的基地环节和基本形态,正随着我国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且正深刻地影响着教学科研本身的形式和过程。一方面期刊论文学术报告、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以及文献检索工具的利用和怎样检索需要的相关的资料和知识的方法,用户对这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时,这就需要图书馆的服务人员为这方面材料需求者给予一定的个性化服务。
2.2用户行为的变化
在学院里进行科研的人员及学生们通过网络获取资源已经行成普遍,传统用户上门来请求图书馆员查找相关资料的情形已经不多见了。服务到家,将信息服务融入教学科研当中已成为用户的强烈要求。有些用户甚至要求这种获取和利用不再对更加众多复杂的数据库和系统而是形成的逻辑整体文献。
3实施个性化服务的有效措施
3.1启动个性化定制服务
图书馆传统的定题服务可以看作是图书馆手工提供的一种个性化定制服务方式,但限于图书馆人员的精力,其服务范畴只能局限于少数的重点用户,无法满足更多的用户的需求。个性化定制服务则能为图书馆提供自动化的个性化服务,即是按照读者个人的需求,定制特殊用户界面的个性控制服务技术,为用户个人搜集和组织信息资源。
3.2建立专题数据库
资源是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基础,而数据库则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图书馆应重点关注各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建设一批专业性较强的专题数据库,方便专业人员对本学科的成果、科研动态的掌握、利用。同时还可以采用引进数据库的办法,购买引进国内外各种数据库,丰富馆藏,弥补本馆在某些领域信息资源的不足,建立起个性明显,特色突出的数据库网络。
3.3建立读者查阅记录档案,提供跟踪服务
读者的需求是开民个性化服务的风向标。要提供有针对性的个首先必须掌握用户的需求信息,图书馆可以通过对读者访问频次、读者借阅情况、反馈信息等内容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随时掌握读者的信息需求、查阅目标和阅读范围,总结和分析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信息服务。
3.4开展在线参考咨询服务
在线参考咨询是一种具有个性化的服务方式,“一对一‘的特点使读者需求得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满足,这个服务方式广泛地受图书馆界的重视。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依托先进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经图书馆网站为载体。为用户提供基于电子邮件和WEB表格的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满足用户在不同时间、地点提出的咨询。
3.5开展专题讲座等学术交流活动
高职院校图书馆拥有一批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他们既了解文献信息,又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由于他们本身就是从事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检索方面的工作,积累丰富的经验,因此便于开展学术交流等专题性讨论等活动。
4个性化服务对图书馆服务工作和图书馆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1信息时代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和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职院校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是高职院的教师和学生,教师上课用的参考书,教研课题和学生用的参考书主要依赖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与学院学科建设、实习实训课建设密切相关的信息主要依赖图书馆资源予以重点保证,因此高职院校图书馆配置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图书馆发挥素质增长率职能的先决条件,更是服务育人的前提和保障。
4.2个性化服务水平对高职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努力开展个性化服务,为在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针对性更强的优质资源,对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人员显得更加重要。首先,在工作中要体现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宗旨,要真正做到了解读者在学习中的需要,对师生读者体现了一种人文的关怀,以人性层面上去关心体贴读者,这要求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拥有人性化服务理念,满足师生读者的需求,为师生创造一个便利、温馨的环境,提供应有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其次,提高个性化服务水平,这要求图书馆信息服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知识资源及分布,并具有分析、提炼和储存知识的能力。能够按照读者需求,从浩如烟海的资源中快速地搜集信息,综合、组织起来。加工出高质量的信息产品,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实施个性化服务,就是以方便读者,推动读者为原则,将工作重点和注意中心集中到发现用户需求和满足用户需求上来。逐步提升自身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将服务体系由文献和加工整理变为以信息整合、知识重组为主体和参考咨询服务和定题跟踪服务,不断及时地研究市场需求。才能在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实现读者与高职院校图书馆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爱梅.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3,(3).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
如何从大量的信息中找到和利用自己需要的信息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核心问题。读者期望获得更快捷的信息查找方式,以便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信息的深加工上,这种需求导致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研究与开发。个性化服务是与传统图书馆的共相对的特色服务,是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深化和发展,借助技术进步而开展的具有针对性的满足读者及其特定主题需求的一种服务。
1.数字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西安医学院图书馆采用金盘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实现了业务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实现了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馆内设有信息点213个。现有1个全开放的检索室供读者使用,为读者提供了书刊借阅、借阅信息查询、信息检索、电子资源查询和下载、参考咨询、读者培训、科技查新、查收查引等多类型、多层次的服务。图书馆累计馆藏纸质文献达80万余册,拥有中外文报刊合订本及其他文献1.8万余册、现刊871种、电子图书20万种,并订购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年鉴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工具书网络出版总库”、“中华医学会万方数据”和“施普林格全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供读者在校园网上进行检索使用,形成了以医药类文献为主,其他相关学科文献为辅,以电子资源为补充的馆藏体系,文献资源基本能满足学校师生教学、科研、医疗及学科建设等方面的需求。
为了能够更好地揭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发挥图书馆的效用,满足读者的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提升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质量,个性化信息服务的不断深入展开也就成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的长期持续工作。
2.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问题与挑战
不同的图书馆根据自身的特点所采用的个性化服务方式也不同,针对每一个个体图书馆而言具体的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更没有十分成熟的可操作性强的现实系统。在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中,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信息资源;依据自己的习惯,指定信息的显示方式,如:对信息检索结果的不同的原数据排序。对于一般用户可能更关心需求的主题,希望将论文的题名放在显著的位置,而对于一个专家,他可能更关注学科内某些专家的研究成果,希望将著者姓名放在最显著的位置等等。
如何帮助用户进行高效的信息搜索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向纵深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用户查找信息是一个不精确的过程,用户在搜索过程中常常不能清晰地表达他们的信息需求,同样这些用户的信息需求也难以转换成准确的提问式。因此,在实际的信息搜索过程中,用户经常需要通过与检索系统动态交互的方式来确定其提问,在交互过程中,形成相关问题的判断,以此来不断调整目标。有效的检索系统允许用户能多次调整他们的检索策略,应该在用户提问修改中提供帮助,让用户容易地进入搜索系统数据资源的主题领域与内容范围。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用户输入了一个检索词,系统就会将检索词与内部词表中相关词进行比较,并在界面上显示各种与该词有逻辑关联性的词组,以供用户选择。这样可以通过帮助用户选择更接近自己检索目标的检索词来提高信息查询效率。
3.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趋势――MyLibrary
MyLibrary个性化服务即用户从图书馆网站可提供的全部馆藏数字资源里,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组织在My Library中,此后用户再访问MyLibrary时,便可获取与此相关的最新内容。美国北卡州立大学和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在1998年各自研制了MyLibrary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基本上已成为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原型,提供基于馆藏信息资源集合的个性化定制与推送服务。
国内也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开通了此项服务,如浙江大学图书馆开发的“我的图书馆”,用户登录MyLibrary后,即可建立MyLibrary的动态页面,显示出定制的内容,包括定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最新信息通告、书签内容、定制Web页面样式等。
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在整个数字图书馆系统中是很关键的部分,是数字图书馆改进用户服务工作的有效手段,能够极大的提高数字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馆藏资源的使用效率,满足不同层次用户的需求,为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新的希望。
参考文献
[1]贾宏.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技术述略[J].现代情报, 2006(3).
[2]王丙炎,杨思洛.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模式探析[J].情报杂志,2006(3):46-48.
[3]刘秀杰.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综述[J].现代情报,2006(12):64-65.
[4]郑萍.数字图书馆时代用户信息需求及信息服务[J].情报探索,2006(11):34-36.
[5]胡昌平,吴叶葵.基于三层Agent的个性化主动服务系统的探索[J].情报科学,2001(4):383-386.
[6]张玲,孙坦.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演变与发展[J].图书情报工作,2005(1):41-44.
[7]楼靖华.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检索研究[J].情报杂志,2006(1):121-122,125.
[8]郭海明,刘昆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综述[J].津图学刊,2003(6):33-36.
[9]韩芸.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04(1):74-76.
论文摘 要: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今天,开展网站的个性化服务是让我国电子商务腾飞的前提。主要介绍电子商务网站个性化服务的内涵,并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从而探索出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途径,最后给出综合的结论与意见。
1 个性化的服务内容
(1)供新的产品和服务。因为中国的传统商业、服务业不发达,也不是很规范,所以电子商务就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或者说宽容度,这就是国情的差异。所以要想增加网站的流量,就必须多开展一些高质量的服务,我们可以至少在短期内可以尝试将更多的服务搬进网站。
(2)一个有价值的网站的内容通常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要求服务具有新颖性,更需要有实在价值。提供什么样的内容,就体现出什么样价值,一个有价值的网站,首先其内容就必须是有价值的。免费电子邮件有没有价值,毫无疑问,免费邮箱服务已经超越了免费的概念,它的免费服务已经给它带来了许多更有价值的东西。“怎样去判断一个网站的内容有没有价值,那就要看它在相关领域的比较优势,有优势,就是有价值的。”
(3)对原有产品和服务内容的重新组合和优化。看看“美国在线”,它细心地研究用户的习惯,每天大量的内容不是随便堆砌上去的,内容与位置的搭配都是经过细致的研究与揣摩。这种对网站内容与位置搭配的细致研究,使得消费者能够很快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或服务。这样的网站比起其它网站自然就更具竞争力。
此外,我们还应该知道,市场的主动权始终掌握在消费者手里,而消费者的需求又是在不断变动的。商家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内容就必须紧贴消费者的需求,有能力者甚至可以引导消费者,这样的网站才能始终充满生命力。
2 个性化的服务策略
谈到网站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它的影响因素很多,前文已经提到,总的来讲这些因素可分为三个方面,即符合电子商务特点的因素,符合中国电子商务行情的因素,符合中国消费者特点的因素。
(1)在考虑到定制网站服务策略时应该注意到它与传统商务的服务策略有什么不同,那就是它能充分地体现电子商务高效、便捷、低成本及直面客户等特点。因此,有学者提出了4C策略,即消费者策略(consumer-oriented)、成本策略(Cost)、方便性策略(Convenience)和沟通策略(Communication)。
(2)从中国网络企业的行业状况来看,目前中国企业上网的不少,但真正形成电子商务,并能开展其个性化服务的就不多了,有的也与发达国家的知名网站差了一个档次,整体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我认为我国的网络企业有必要开展网站间的合作(包括行业内的横向联盟和整个商务流程的纵向联盟),建立一个较大的网站联盟和监管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形成、规范出一个良好的网络空间,更有利于促进网站间的相互学习与合理竞争。
3 个性化的功能和技术
尽管我们看到Amazon面临严重的困难,但它还是有很多值得的我们学习的地方的。它拥有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和高质量的综合数据库,为用户提供了巨大的商品选择,甚至能提供传统书店里所找不到的书;周到详细的书评更是形成了一大特色;“凭着其品牌和在线销售进行多元化的商品扩张,使得从图书到音像制品、游戏、软硬件、玩具、服装和旅行服务等都在他的构想范围内”;大规模的折扣,方便安全的支付方式和及时的配送,自然能吸引大量客户的心。当然它还可以记录客户每次购书的情况,以便下次直接向客户推荐同类书籍。
当Amazon将应用技术软件的开发这一沉重的包袱外包给微软后,使得它更能专注于对用户的个性化服务,这也就是Amazon总保持着其独有的魅力原因。
Dell的成功除了采用网上直销模式外,其最大关键在于它对顾客需求的快速反映和根据PC机的新需求相应的调整发展策略。它灵活的使用它的Power Edge硬件和微软产品来处理顾客的信息请求,购买请求和发货请求,进行站点内容的开发和。在前端,分布着许多Dell的部门级的Power Edge服务器,它们负责管理整个网站。同时,Dell公司通过在网站上提品信息,方便客户获取所需的资料;设立在线客户反馈,方便客户及时寻求帮助;编制客户邮件列表,方便客户了解产品的最新动态和注意问题,来与顾客在技术开发上建立一对一的直接关系,为顾客带来更多好处。这样一来,不仅使其计算机系统配置强大而丰富,性能表现绝对是物超所值,还使得Dell自己能以更富竞争力的价格推出最新的相关技术。
4 其他方面的个性化
(1)目前.com似乎成为了时代标签,不过,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放弃着条独木桥,开始使用非.com的域名。毕竟,在全球200多个国家域名中,有许多是非常适合商业用途的。现在大多数的商业网站都用的是.com的域名,命名专家相信如果网站能在有一个精炼上口的个性化的域名将对上网者造成更大的吸引力。如,“dotTV花5000万从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那里买来了其国家域名.tv的使用权,结果证明,对全球所有与电视相关而又没有. com域名的公司来说,.tv的诱惑力真的很强。”
(2)“网站的建设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网络竞争的趋向已不仅是科技的竞争、营销的竞争,同时也是艺术的竞争。每个网络企业不仅应制订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整合营销战略和高科技应用技术,而且应以崭新的艺术思维去极力营造网络亲和力。充满审美情趣、注重人性化的网页设计风格,会让消费者在艺术化的享受中感受现代网络的无穷魅力。仔细琢磨消费者心理,揉进艺术和娱乐基因,尊重消费习惯的设计思想和内容,定会潜移默化地感消费者,形成弥漫在网络中的亲和力。如何讲究主题与颜色的配合,背景颜色、文本颜色和链接颜色如何艺术性的融合,文化背景与企业形象如何有效地表现等等,均应该注重人性的消费心理,迎合人性的欣赏方法。
(3)只有永远不变的赢利目标,而没有一成不变的企业模式。为了拓展网络企业的发展范围,同时给投资者和股市提供有力的利润回报,许多网络企业开始探索新的互联网企业模式。
5 网站个性化服务还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1)用户对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是有限的,对大量用户资料的分析、管理和应用由需要投入较多的资源,而并不是什么样的个性化服务都有价值。在个性化服务的开展时,应始终以消费者真正需求为中心,以能为消费带来方便和具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服务本身对消费者和商家的实际价值才是最重要的,不应只强调推出个性化服务这种表面工作,盲目提出个性化服务势必会成不必要的投入和浪费。
(2)为开展个性化的服务,企业在构筑自己电子商务平台的过程中还应以自身情况为基础。盲目地模仿别人的构筑方法,必将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无果而终,甚至最后还可能被各种繁重的压力拖垮。所以,网站一定要做好前期定位、策划工作,充分考虑其自身的条件和发展规划,量体裁衣,度身定制适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和个性化服务。
参考文献
[1]赵乃真.电子商务网站建设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4).
[2]张春菊.网络经济的个性化趋势[J].学习时报,2003,(12).
[关键词]模式创新重点读者个性化服务图书馆
[分类号]G252
个性化服务是指在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获取并分析用户的信息使用习惯、偏好、背景和要求,从而为用户提供充分满足其个体信息需要的一种集成性信息服务,包括时空、形式和内容三个个性化服务方面。“重点读者”是指图书馆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要求,依据高校教学、科研和生产的三大基本功能界定出读者的范围、对象、结构和梯队,亦即这三方面的学科带头人、拔尖人才和专家学者。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就是及时跟踪和分析其对文献需求的内容和范围、数量和质量,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判断分析和加工整理,然后及时传递给重点读者,建立以重点读者为对象的集文献信息咨询、检索、供应等多种服务形式于一体的文献信息主动服务模式。在服务工作中,从确定读者的主体地位着手,变静态为动态,变单向被动服务为双向交流主动参与服务,是服务模式的一种创新。
1 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缘起
图书馆要提高服务水平和自身学术价值,除了做好日常的一般读者的信息服务外,必须突出重点,优先开展“重点读者”的个性化服务工作。临沂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图书馆选择了“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重点课题、重点课程”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作为重点读者进行服务。这样做的主因,一是这些“重点读者”对文献信息资料的需求在“广度、深度和难度”上远超出了一般读者,其专业性、专题性、目的性和针对性强,图书馆的一般外借阅览服务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二是“重点读者”都是本单位的专业能手和业务骨干,他们在学术方面起龙头作用,在教学和科研中能迅速扩大学校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带动学校的快速发展,三是有针对性地提供对口的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归纳等一条龙服务,可以节省“重点读者”查阅大量资料的时间,提升教学、科研和生产效率,促使他们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2 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做法
2.1 确立条件,选定对象
根据我校图书馆的具体情况,我们拟定了重点读者的条件:①承担学校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实验室和精品课程建设的人员;②取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并继续承担省部级以上重要科研课题的人员;③具有博士学位或取得硕士以上导师资格的人员,④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拔尖人才。图书馆主动到教务处、科研处、人事处调查了解重点学科及精品课程授课人、重点课题主持人、硕士以上导师等的有关情况后,向他们发放重点读者服务表,征得本人同意并填表后,他们就成为了“重点读者”服务对象。图书馆为其建立档案数据库,每人发放一张电子服务卡,对“重点学者”学科、专业、课题名称、研究方向、文献资料的需求情况,姓名、职称、单位、住址、联系电话、E-mail等进行登记,以方便服务。图书馆还随时挑选新的符合条件的重点读者,及时将那些年轻有为的读者纳入,同时也剔除落伍者,实行“重点读者”动态管理。
2.2 项目管理,定向服务
确立“重点读者”服务项目卡。首先,向建档的“重点读者”发放“绿色”借阅证,凡持有“绿色”借书证者,图书馆所有服务部门都要为其开“绿灯”,允许他们自由出入馆内所有主、辅书库和样书、报刊、阅览室等,可借阅所有纸质型和电子型文献,借书册数由原来每人10册增加到30册,借书期限由原来的3个月延长到6个月并可根据需要继续顺延;其次,采编部门可依据自身工作规律对“重点读者”采取特殊的“时间差”服务,即编目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情况在分编与入库的“时间差”期间,向“重点读者”推荐和提供短期借阅新书;再次与“重点读者”保持密切联系,随时掌握和了解他们在学科建设、课题立项和专业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特别是阶段性的文献需求,便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准确、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定向服务,使有效信息不失时机地实现其“广、快、精、准、新”价值,促使“重点读者”顺利、保质保量地完成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和生产任务。
2.3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利用现有馆藏,不断充实、强化和完善与“重点读者”需求相关的文献资料的收藏。“重点读者”长期处于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并经常参加一些学术性会议,对本专业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学术动态了如指掌。他们所需文献不仅面广,而且内容专深、形式多样。因此图书馆在文献采购上,一方面要将书刊预订书目及时送交“重点读者”,由他们推荐、圈定所需的文献资料,以提高采购质量,另一方面让“重点读者”向图书馆提供所需文献目录,划拨给他们一定的采购资金,依据自身需要代购自用,使用完后作为馆藏入库。在文献经费上给予“重点读者”倾斜,通过多种渠道保证文献采购能做到采齐、采全。在文献档次上定位于研究级藏书水平,国内外权威性的专业论著和期刊,学科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有影响的论著和刊物。“重点读者”所关注的学科前沿的论著和论文,应做到优先采购,同时还注意文献信息产品的多载体化,除纸质型文献外,引进光盘文献、全文期刊和学位论文数据库等,为“重点读者”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通过上述形式既体现了尊重“重点读者”之意见,又体现了与“重点读者”和谐善待,真正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3 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途径
3.1 主动跟踪,参与服务
主动跟踪,积极参与是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重要方式。以我校为例,现有“重点学科”10个、“重点实验室”8个、“重点课题”15项。如国家级课题“沂蒙山区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我校科研服务沂蒙经济的一个突出特点和优势,我校图书馆长期以来致力于本系列课题的服务,近几年先后有8位同志参与了该项目的定题跟踪服务,定期编印(《研究参考》,累计提供专题资料60余份,参考文献索引2000余条,应科研人员要求提供了数百份原始文献,还编写了相应的文摘,撰写了综述或研究报告。“沂蒙山区资源开发和利用”项目以沂蒙山区动植物资源、生态工程和旅游开发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这些科研项目大多属于应用开发项目,通过成果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沂蒙山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科研成果之一的“蒙山景观旅游开发”,经课题研究论证并应用开发,修复了几十处自然景观,建成了百余处园林建筑,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AAA旅游区,几年来,累计接待中外游客1000
多万人次,门票收入上亿元,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科研成果之二的“沂蒙山区红色旅游”更显魅力无穷,中外游客络绎不绝。近年来我校图书馆先后有10人参加了近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研究专项服务,20余人参加了近20项省、市社科、自科等课题研究的专项服务,均受到“重点读者”的一致好评,也取得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3.2 馆际互借,中介服务
信息资源的网络化趋势,促进了馆际互借的迅速发展。由于“重点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我校图书馆不可能完全满足。为此,我们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十几所高校图书馆建立了以专业为核心的“馆际互借”业务,为“重点读者”提供代查、代检、异地复制等服务。当“重点读者”需求时,我们利用E-mail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图书馆馆际互借服务中心发出请求,告知所需的书刊或其他文献的题名、作者、主题和关键词,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获取资料后,再通过E-mail发送或上门传递给“重点读者”。从2004年4月至今,我们依靠“馆际互借”受理了近200件代查、代检、复制原文的服务。此项服务,不仅有效地提高了信息服务的效率,而且也充分彰显了图书馆自身的价值和地位。
3.3 电子邮件,推送服务
用电子邮件等方式主动将所需的文献信息推送给“重点读者”。如及时推送新到馆的中、外文献信息,定期提供专业核心期刊目录,定期收集提供反映国内外学科最新动态的专题书目资料,编印提供有关书目、索引等资料。我们开展了“期刊目次和期刊全文传递服务”,让每个“重点读者”圈定最需要的6种专业期刊,新刊一到馆,就将目次发送至其电子邮箱内,若需要原文,可通过电话或E-mail提出请求,工作人员马上将期刊原文通过E-mail传递或复印纸质递送,充分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作定向的信息推送服务,如利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WorldSciNet全文电子期刊》、《SpfingerLink数据库》、《EBSCOhost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等,针对“重点读者”的文献信息需求,从这些数据库中获得有关的原文数据,通过E-mail推送或打印发送给“重点读者”。
3.4 信息检索,服务
对“重点读者”来说,一方面他们的时间比较宝贵,另一方面虽然他们具有专业特长,但在信息检索方面往往不如图书馆专业人员使用检索工具和文献数据库那样得心应手。特别是在当前网络环境下,信息浩如烟海,“重点读者”想省时、省力获得称心如意的资料,往往需要借助图书馆专业人员的帮助,请其检索有关信息。4年来,我校图书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网络优势和检索技能,在世界四大重要检索系统(SCI、EI、ISTP、ISR)上,围绕“重点读者”需求,开展专题服务、定题服务、回溯检索、课题查新以及专利查新等检索服务1000余次,发送资料600余份。
3.5 请求呼叫,专线服务
为“重点读者”建立了“服务专线110电话”和“服务专用E-mail信箱”。由于我校校园虚拟电话和校园网络均为免费使用,这就为“重点读者”服务创造了便捷条件。实现了供需双方远程的直接交流服务。一方面图书馆可以通过电话或E-mail直接向“重点读者”介绍与其学科建设、业务教学、课题研究相关的馆藏文献,特别是新到馆未分编的图书,可以优先提供其借阅,与他们约定送书上门的时间等;另一方面“重点读者”的信息需求,可以随时通过拨打“服务专线110电话”或“服务专用E-mail信箱”传递给图书馆,图书馆将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馆藏和网络资源为“重点读者”查找,查找结果通过E-mail推送或派人亲自送到其家中。据统计,图书馆先后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解答重点读者咨询587次,送书上门达560余次,这种服务方式深受“重点读者”的欢迎。
3.6 数据挖掘,定制服务
数据挖掘对“重点读者”显得尤为重要。数据挖掘也称知识发现,是从大量的内部数据库中获取人们感兴趣的知识,这些知识是隐含的、潜在的,是获取尚未被发现的知识、关联、趋势等信息,目的是帮助信息用户寻找数据间潜在的关系,发现被忽略的要素,而这些信息对预测趋势和决策行为是十分有用的。数据挖掘不仅能对过去的数据进行查询和遍历,并且能够对将来的趋势和行为进行预测,并自动探测以前未发现的模式,从而很好地支持“重点读者”的决策。知道用户需求什么是开展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基本条件,而提供给用户高质量(内容上相关、知识含量高)的信息则是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目的。数据挖掘对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支持正体现在对用户需求信息和网络源信息的深层分析上。几年来,我们先后为重点读者提供数据挖掘、深层分析和定制服务达10多次。
4 个性化服务“重点读者”的成效
论文摘要:本文说明了个性化检索技术的发展,分析了个性化检索的内涵和特点,提出了用户兴趣模型的建立与更新的方法。个性化信息检索是指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特点进行检索,返回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检索结果。
论文关键词:个性化信息检索用户模型
目前的档案检索系统一般以传统的关键词检索为主,这种检索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需求,但是由于检索方式的限制,这种检索的结果仅仅是与检索词字面意义或某层含义相匹配,对于用户所需要的其他的概念和相关的成分就无能为力了。因此个性化检索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个性化的实质是针对性,即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
一、个性化信息检索与服务
个性化信息是能够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信息。个性化信息检索是指根据用户的兴趣和特点进行检索,返回与用户需求相关的检索结果。它是一种能体现用户个性化特征,满足个性化需求,培养个性化趋势的检索方法。在个性化检索中,检索条目与用户查询经历有关,既可以是内容检索,又可利用与其它事件的关系来检索,即是以用户检索行为为中心的检索。这也是个性化检索与一般文档检索的区别[1]。
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既能对用户提出的要求提供最贴切的信息服务,还能依据个体个性特征,主动收集个体可能感兴趣的信息,甚至预测个体可能的个性发展,提前收集相应的信息,最后以个性化方式显示给个体。这里包括两方面内容:个性化信息和个性化服务。个性化信息是反映个体个性特征的一切信息,同时还包括个体特定的信息需求组合。个性化服务包括服务时空的个性化,服务方式的个性化和服务内容的个性化[3]。对于这些个性化服务首先要建立对用户的描述,然后才能据此提供针对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服务。用户模型是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和核心[4]。用户模型作为个性化服务的基础和核心,因此用户模型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个性化服务的质量。只有当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访问模式等用户信息可以很好地被系统“理解”时,才有可能实现理想的个性化服务。从用户信息中构建用户模型,也就成为了个性化服务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之一。
个性化服务系统中的用户模型不是对用户个体的一般性描述,而是一种面向算法的、具有特定数据结构的、形式化的用户描述。相应的,用户建模是指从有关用户兴趣和行为的信息,如浏览内容、浏览行为、背景知识等,归纳出可计算的用户模型的过程[5]。
二、用户建模技术
为不同的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需要对用户的兴趣、习惯、历史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获取其个性化信息。对用户信息进行结构化描述,构建反映用户特点的需求模型,这一过程称为用户建模。用户建模是实现个性化检索服务的基础和核心[6]。
不同的用户各自面临着互不相同的检索问题,不加区分地给不同的用户提供相同的结果,必然满足不了用户的检索需求。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就要把握用户的特点,建立用户模型,对用户的信息、兴趣及历史查询行为进行管理,对不同用户进行不同的学习,这样就可以针对特定用户提供准确的信息。为用户建模可以有效解决不同用户对相同提问信息的不同深度和广度的要求,在加入用户模型之后,传统的检索流程变更为带着用户个性需求查找的过程,同时反馈流程也将针对用户的意见进行,以提供更加准确的检索服务。通过建立用户模型,可以管理用户的背景信息,在查询一些跨领域信息的提问时,考虑用户背景信息,有助于更加针对性地提供用户真正关心的信息。通过用户模型对用户兴趣进行描述,同时记录用户的查询行为,对用户的查询历史和兴趣进行管理。
一般来说,用户访问Internet的过程共包括以下六种信息:
(l)用户使用搜索引擎查询时输入的关键词;
(2)用户维护的书签(Bookmark);
(3)用户浏览的页面;
(4)用户浏览的行为,包括用户在每个页面上的驻留时间,对每个页面进行的操作(如保存、打印页面、将页面存入书签等),鼠标和键盘的操作及用户浏览网页时眼睛的移动、表情的变化等;
(5)用户下载、保存的页面和资料等;
(6)用户手工输入的其他信息。
从理论上说,以上六种信息都可作为用户建模的信息来源,但用户信息对用户模型的性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建模时要慎重选择。以下是对这六种信息的分析。
用户输入搜索引擎的查询关键词虽可反映用户的兴趣,但它却不适合单独用于用户建模,因为用户查询的关键词一般都比较简单,无法来描述用户的兴趣,查询关键词是用户检索信息的起点,但不是检索信息的全部,因此查询关键词对用户兴趣与意图的反映并不全面。
书签(Bookmark)能较好地反映用户的兴趣,这是因为,用户会把感兴趣的或重要的页面保存在书签(Bookmark)中,但是相对于用户浏览的页面来说,书签(Bookmark)中的页面数是相当少的,并且用户并不一定会把自己感兴趣的都保存在书签(Bookmark)中,因此书签(Bookmark)构建的用户模型也不能够全面地反映用户的兴趣。
用户浏览的页面可以全面地反映用户的兴趣,用户浏览的页面由系统自动保存,可实现自动用户建模。缺点是用户浏览的页面中可能包含用户不感兴趣的页面,因此在使用用户浏览页面内容构建用户模型时应避开噪声页面。
用户浏览行为可以反映用户的兴趣,如用户保存某个页面,或者在某个页面上驻留的时间较长,说明用户对该页面感兴趣。但在建模时由于浏览行为对用户兴趣的体现需要以浏览页面为载体,因此用户的浏览行为必须与浏览页面相结合才能构建用户模型。
用户下载、保存的页面资料等也能较好地反映用户的兴趣,因为只有用户认为感兴趣或重要的文档,用户才会下载和保存,这些经用户保存、整理的文档能够反映用户长期关注的主题,这种信息为用户的背景知识。
用户手工输入的有关用户兴趣特点的信息也可作为用户建模的数据来源之一,如用户感兴趣主体的关键词、对浏览页面的感兴趣程度等,在自动用户建模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用户手工输入的信息是用户建模的重要来源。
综上所述,在以上六种信息来源中,用户浏览的页面和浏览行为最能全面地反映用户的兴趣;用户的Bookmark和保存整理的文档虽不能全面地反映用户的兴趣,但能很好地反映用户关注的信息;用户输入搜索引擎的查询关键词不宜单独用于用户建模。
一般常用的用户建模是指根据用户的浏览内容和浏览行为自动构建用户模型、建模时无需用户主动提供信息的一种建模方法。根据用户浏览行为的自动用户建模方法构建出来的用户模型只能反映用户感兴趣或不感兴趣的信息,得不到用户具体感兴趣的主题,其实质是一种粗兴趣粒度用户模型。另一种自动用户建模的思路是根据用户浏览的内容进行兴趣聚类,找出用户的兴趣,构建用户模型。通过兴趣聚类可以得到用户模型的细兴趣粒度表示。在现有的用户建模方法中,用户的浏览行为仅能得到用户对相应信息感兴趣与否的推断,得不到用户感兴趣的程度,而用户对相应信息的感兴趣程度有助于得到用户对关键词和兴趣主题的感兴趣程度,从而建立更为详细、准确的用户模型,也有利于实现高性能的用户模型的遗忘与更新,提供更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
三、用户模型的建立
在信息检索系统中,一个用户模型的建立过程涉及到以下内容:
(1)用户兴趣的表示:就是以何种形式来表征用户的兴趣。为了便于进行信息匹配算法,用户的兴趣通常与资源表示具有同样或相似的形式。其次,一个用户可能有多个兴趣可能同时存在,那么就需要在模型中将多个兴趣同时表达出来。
(2)用户模型的更新:就是采用何种算法更新用户模型。在信息检索系统中,就是如何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更新用户的兴趣。
(3)信息过滤算法:就是如何根据用户模型对未过滤的信息进行匹配,判断是否符合用户需求的算法。过滤算法与资源表示、用户兴趣的表示密切相关。
用户兴趣模型是指对于用户感兴趣的信息的可计算描述,是所有其它智能化功能的基础。一般用户兴趣模型采用词频法,其中的用户兴趣用二元组表示(兴趣词条、兴趣权重),在词频中考虑到各个词条在文档中的不同位置,体现了词条的不同重要度;以及各文档在网页超链关系中引用与被引用情况,又体现了文档的不同重要度等因素。
用户兴趣的生成与更新算法是整个用户兴趣模型的核心内容。假设用户输入的检索词条经过词干提取(对中文还有词条切分)等预处理技术之后为q(q1,q2,…,qk),在初次检索之后,返回一些查询结果,得到一组页面D(d1,d2,…dn)。首先计算词条qi的权值wi,我们采用词频法,即计算词条qi在文本D(d1,d2,…dn)中出现的频度sij,j=1,2,…n,这些频度的总和来作为词条的权重,即wi=,这样我们就得到两个向量q(q1,q2,…,qk)和w(w1,w2,…wk),将兴趣二元组(q,w)加入到用户词典中。用户词典是由词条和权重组成的二元组的集合。
四、用户模型设计
基于用户模型设计的信息检索系统与一般的信息检索系统的最大区别在于对从用户界面接收的用户查询,将首先利用用户模型予以分析,同时结果的匹配、过滤也需要基于用户模型进行。通过学习机制以及推理机制,一方面学习了用户在信息需求上的偏好,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用户需求进行推导、归纳。
【参考文献】
[1]赵静.个性化信息检索及功能模型.图书与情报,2004(l).
[2]应晓敏等一种面向个性化服务的无需反例集的用户建模方法.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2(3):67-71
营销观念的新变化
(一)顾客价值模式将取代市场占有率模式
随着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人们对顾客价值的认识逐步深入,营销模式将发生改变。顾客价值模式将代替市场占有丰模式,企业更注重顾客的长期价值。传统的营销是一种交易营销,他强调将尽可能多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尽可能多的顾客,因此片面重视吸引新顾客而忽视老顾客,企图保持稳定或趋升的市场占有率。顾客价值模式强调现有顾客的满意和忠诚。德国营销学权威迈福特(Meffert)教授认为:组织应当把一个单一的顾客当作一个长期投资来看待,保持一个老客户要比赢得一个新客户容易得多,也便宜得多,类似的强调顾客对企业贡献的还有帕累托原理(ParetoPrinciPle):企业的80%利润来自20%顾客(忠诚消费者)。现代营销应当针对每一个顾客而不是那个匿名的顾客群,应当说服现有的顾客多买或只买本企业的产品。真正实现企业营销观念的转变,企业不仅要知道消费者是谁而且要具备完善的沟通手段。只有建立顾客有关资料数据库,注重服务营销和关系营销的有效结合,企业才真正地做到了重视顾客的长期价值。
(二)个性化营销逐步代替大众化营销的观念
1999年有关消费的调查显示:城市消费“二元”结构明显,由于收入差距的加大和对收入预期的不一致,他现了消费个性化和共性化并存的局面。下个世纪随着改革开放纵深方向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人们的收入水平将有较大程度的提高。此外,消费者
<优麦电子商务论文>逐渐成熟,其消费需求更加复杂,消费行为更加理智,消费心理更加稳定,人们消费越来越追求时尚,注重自身的独特性,趋向于个性化消费。消费者消费的表象表现为越来越易变,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就是针对个性化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这种消费状况将决定企业进行营销的目标市场与产品的关系发生倒置,即企业的营销活动是为一个顾客群找一种产品而不是为一个产品找一个顾客群。为了适应这种消费的人文环境,企业应进行个性化营销。中国海尔集团率先实施了家电个性化生产战略,提出“您来设计,我来实现”的口号。由消费者提出自己对该种家电产品的个性需求集合(包括性能、规格、款式、色彩等),根据消费者个体的个性化配置来生产产品,满足其个性化需求。这种产品凝结着海尔集团的人文概念、消费者文化、审美的认同,更具有实用价值,个性化生产、个性化营销、个性化服务是对规模生产、大众化营销、标准化服务的挑战。
(三)向传统营销说不的逆向营销
论文摘要: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和方式面临新的挑战。服务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本质,以人为本,开创新的服务模式,实现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不仅是广大读者的迫切需要,也是保证学校快速发展的有效选择。我们要努力为读者营造舒适、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空间,使我国大学图书馆的服务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知识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学图书馆是高校的信息中心,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辅助机构,是信息、知识与信息技术利用的最前沿,不仅为广大师生博览群书提供保障,更为教师及科研人员探索科技前沿、追踪学术动态、了解研究进展、申报科研课题、改革教学方法等提供支持。因此,大学图书馆不仅要馆藏丰富,管理也应随着硬件设施的发展而有所创新和发展,更要服务优质,开放文明,主动适应学校发展要求。大学图书馆传统服务模式具有被动,浅层次,封闭,单纯,劳动密集等特点,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大学培养人才所提出的要求。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正在经历从文献中心模式向馆员中心模式再向用户中心模式转变的过程。
1个性化服务是前提
个性化服务是用户中心服务模式的核心,它以读者的特殊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出发点,为读者提供的全景式、多角度、多层次的高价值服务,一般应包括: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科研主题,提供信息说明当前主流的最新的观点是什么、产生这种观点的原因、所能解决的问题、同以前观点的差异、存在哪些弱点、使用的研究方法、研究者是谁、当前还存在的其他观点、他们的理由、历史上出现的观点有哪些、今后的发展方向预测、权威机构的有关反映等。
1.1人本思想的回归
人本思想在图书馆的服务中体现为“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是大学图书馆管理的指导思想现代管理理论中,管理的基本定义是两层:一是激发;二是约束。就是要促使被管理的对象以一定的行为规范,最好、最快地执行组织目标。图书馆管理要以用户满意为前提,服务竞争时代,图书馆因拥有用户而存在,因提供满意服务而发展。用户利用图书馆是天经地义的权利,为用户服务是馆员的天职。
1.2网络环境的发展
当代科学技术对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支持集中体现在网络环境的发展上。借助先进的网络设备、技术和集中—分散服务的运行模式,图书馆服务得到了全面创新,提高了个性化服务的层次,满足了大多数用户的个性化服务需求。
2创新是大学图书馆管理的主要内容
2.1管理制度创新
图书馆的管理制度创新包括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法创新和管理目标创新。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图书馆一直是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按照图书馆的领导系统组合的多元管理体制,形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及重复建设、重复劳动的资源浪费现状。创新管理可使图书馆管理体制趋于多元化,如一馆两业,一馆多制,合作办馆,联合办馆,私人办馆,资源共建、共知、共享等。
2.2管理机制创新
内部管理机制包括理顺内部关系、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调动积极性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就必须充分发挥能本管理的作用,使被管理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2.3图书馆知识创新
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有一支高素质、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大学图书馆更应根据本校学科专业特点,合理引进人才,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对于已有馆员,大学图书馆的管理者应根据馆员的个人特点和工作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馆员进行全面知识培训,培养具备特定岗位技能的馆员。
3发展是图书馆管理的目标
社会需要发展,个人也需要发展,只有共同的发展,才能保证发展进程的持续性和永久性。个人能力的提高应该成为图书馆发展的重点。
大学图书馆可借助企业市场营销的理念,建立相应的机制,进行信息营销活动,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被动服务模式。图书馆员要通过多种方式(面对面交流、问卷调查、电话询问、网络调查等)获知大学师生的学习和科研状况及文献需求;在充分熟悉本馆资源的基础上,对本馆的资源内容、能够提供的服务内容及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有效激发用户信息需求;对师生员工进行信息资源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的培训,使他们的潜在需求转化为真实需求。
3.1不断拓展对外联系,建立开放型服务体系大学图书馆馆际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通过拓展对外联系建立开放型服务体系,这一管理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意义在于能够拓展单个大学图书馆的资源边界,从而为提供个性化服务建立更为广泛的资源基础。在各大学图书馆隶属于各大学的管理体制需要维持相当长时间的条件下,加强馆际协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当大部分大学图书馆(至少在特定行政区域内)都能够强化共享意识、建立平等互利互惠的资源共享体制、构筑可以互通的软硬件平台时,个性化服务水平就有可能有极大的提高。
3.2建设丰富实用的特色资源
高校要建设一流的大学必须确定一批优先重点发展的学科,对此,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文献资源采购首先应向重点学科倾斜,图书馆必须密切跟踪重点学科的发展方向,不间断地提供高质量的相关学术文献,建立特色文献资源以满足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其次,资源建设要跟踪学校科研课题,根据其需求制定采购策略。
3.3营造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物质文明极大提高的今天,走进大学图书馆的读者都希望能在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因此,图书馆的设计要符合读者学习及研究的习惯和方式,要运用声学、灯光和视觉艺术等手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舒适的环境。在确保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尽可能将多种服务融合在一起,便于个人及群体读者的学习、交流和协作研究。
此外,还要充分考虑残障辅助设施、消防及安全,尽可能为读者营造舒适、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空间。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管理理念;服务理念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普及和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开展,现代图书馆的管理不仅要重视读者的需求,同时也要充分重视馆员的重要作用;服务不仅要重视对信息资源的管理,也要重视信息对读者要求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因此,我们必须努力转变管理与服务观念,以促进图书馆事业跨入新的层次。
一、转变管理观念,努力发挥馆员的智慧与潜能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的主要功能将成为以知识选取与存储、知识重组与再生产为内容的个性化知识服务。这种服务体系下的图书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这里所指的人包括两个方面:即作为服务客体的用户与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以往的图书馆管理中较多地注重服务客体读者的层面,以读者为中心,方便其使用,而对以人为本的另一个层面,即作为服务主体的馆员重视不够。随着图书馆的功能由单纯的收藏转向信息开发与服务,馆员在图书馆作为信息存储地、交汇地和生产地的功能中,应当担任主角。因此,我们应在图书馆管理中实现由“读者为中心”向“馆员为中心”的管理理念的转变。
馆员是图书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传统图书馆工作中,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是馆藏文献资源和图书馆建筑等硬件设施,这种观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要求。因为馆员是知识的载体,是图书馆信息库的建造者和维护者,是信息资源与读者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首要财富。这并不否认馆藏文献、建筑及各种硬件设施的重要性。在图书馆界,充分重视人力资源的重要作用,把管理人员作为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和财富,作为其发展的内在动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馆员是图书馆服务工作的主体,作为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馆员在图书馆工作中扮演着主角。他们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馆的服务质量。一个馆员的水平,是看他能否帮助用户建立起通向信息资源的桥梁。无数事实说明,无论是图书馆的信息采集、分类、加工等业务工作,还是面向用户的流通阅览与参考咨询工作,在同样条件与环境下,由于馆员个人素质与能力的不同,在工作效果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差异。为了更好地向用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必须树立“以馆员为中心”的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
二、转变服务理念,广开个性化服务的渠道
网络作为信息的重要平台,大大丰富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突破了图书馆的物理界限,实现了图书馆的异地服务,满足了用户的各种需求。网络是一个理想的存取和利用信息的空间,使图书馆的地位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它已由“文献中心”演变成“用户中心”,而且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检索与传递服务已逐步边缘化。
现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应紧密地将信息用户、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应针对用户结构、阅读倾向、各群体数量及比例、利用图书馆的频率和方式等建立科学、可行、系统化的评测指标。应特别注意扩充知识内涵,实现知识挖掘和发现,尽量扩展相关问题的知识涵盖面,充分利用图书馆现有各种实体资源和网上虚拟资源,依靠现代信息技术为图书馆提供知识面更广的知识服务。知识服务包括基于分析和基于内容的参考咨询服务、专业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知识和信息得到系统化、综合化、深入化,产生针对性和适应性更强的再生知识。这样,知识服务将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另一个动力源,知识服务是被用户目标驱动的服务,它对服务的最后评价不是图书馆是否提供了信息,而是通过服务是否解决了用户的问题。它关心并致力于帮助用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知识服务是贯穿解决问题过程的服务,贯穿于用户进行知识捕获、分析、重组、应用过程的服务,根据用户的需求动态地和连续地组织服务。它是面向知识内容的服务,重视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问题确定用户的需求,通过信息的析取和重组来形成恰好符合需要的知识产品,并能够对知识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
三、构建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措施
1、培养知识型馆员。
网络时代的图书馆的服务重心将从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而图书馆员是实现这些转移的关键。只有培养能胜任知识服务的知识型馆员,才能从新的角度创新图书馆的服务。知识型馆员应具备如下基本素质:具有了解信息的特征、结构和媒体的知识;具有收集、组织、保存、利用信息的能力;拥有信息技术知识,即知道怎样运用相应的技术为读者捕获、分类和传播信息,以及怎样把知识转化为集中化数据来存取;具有对信息的敏锐的洞察力,能从多种角度了解用户需求;具有很强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推出图书馆的精品服务。
现在用户对知识的利用程度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推动作用的增强而不断加深,这就要求将分散在本领域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加以集成,从中提炼出对用户的研究、开发与管理创新思路,形成至关重要的精品,供其使用。为此,知识服务人员要非常重视用户需求分析,根据问题及其环境确定用户知识需求,并通过知识集成、提炼来形成恰好符合用户知识需要的服务。
3、建立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献信息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