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精神科护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的正常生活包括两个方面,心理和生理,生理上会出现疾病,同样心理上也会有疾病,对待两个方面的疾病不可用同样的方式方法来对待,精神病患者也是人,也存在自己的意愿和选择,不管临床表现如何,都存在尊严,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当然前提条件是在不伤害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的情况下。精神病患者一般得不到公平的待遇,当威胁到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安全时,作为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应对患者的生命健康进行保护,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心患者,对待患者向自己的亲人一样,不可侮辱、虐待以及讽刺患者。对于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给予满足,这样才能促进护患关系和谐发展,对患者的变化及时掌握,这有助于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
2培养心理素质,树立专业美德
精神科的护理人员要始终提醒自己,护理的患者是心理有缺陷、失去理智的患者,因而对护理人员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仅要具备顽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坚强的信念,同时还要纠正社会对患者的偏见,同情和理解患者,耐心的与患者交流,每天保持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当出现突发事件时,不可慌乱,要认真寻求解决方法,在与患者接触时掩藏自身的不良情绪。因精神病患者随时可能被疾病所影响,一些时候可能会对医护人员作出冲动的行为,这是护理人员心理所表现出的反应会不同,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努力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对自身的思想和行为有效控制,依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对自我进行调节。
3正确认识精神疾病,工作作风严谨
精神病患者主要是因精神因素引起的,选择治疗的切入口也应从精神疾病开始,因此,精神科的护理人员在与患者接触时语言要温和、态度要和蔼,思想作风上要审慎适度,精神病患者不仅会表现出道德沦丧、行为紊乱以及人格障碍,同时还会表现出一些不自觉的行为,这些会使得患者对护理人员出现矛盾、敌意、压力升高以及冲突等不良情绪,当患者的自控能力不佳时就会表现出来。精神患者的行为与社会规范和道德多有不符,因而社会上大多数人无法接受和理解,但是我们既然成为了一名精神科医务工作者,就要对精神病患者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进行详细了解,注意其言行变化,无法用社会的准则和规范对其进行衡量,因而在对精神病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面带微笑、态度和蔼,用自己美好的心态去感染患者,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多为患者考虑,争取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4谨言慎行,保守医密
由于大部分人不理解精神病患者,对其存在错误的观念,思想上认为精神病人很可怕、危险和可耻,是无法治愈的疾病,因此大多数患者的家属不愿意将患者的病情告知周围人,但是为了更好的配合治疗,患者及其家属不得已的将患者的病情如实的告知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医生才可以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法,护理人员才能够为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秘密严格遵守,当涉及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时,护理人员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避免出现医疗纠纷。
5追求慎独
1.1对象在我校2010级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10个班级中,随机抽取两个班为实验组(110人),两个班为对照组(108人),均为女生,年龄17~19岁。两组学生年龄、专业课程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均选用覃远生主编的《精神科护理学》教材,学时相同,并由同一名教师授课。依据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结合学情,分析精神科护理岗位工作任务,根据完成精神科实际护理工作任务所需的岗位能力整合教材,将教学内容分为“精神科基础护理”和“常见精神障碍的护理”两大模块。“精神科基础护理”模块采用传统教学法,本研究选取“常见精神障碍的护理”模块进行实验,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教学中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以教师讲授为主。
1.2.2参与式教学过程设计参与式教学过程涵盖课堂内外一切与教学有关的活动,分为5个环节,各环节既相对独立,又环环相扣,推进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地开展。(1)教学准备。课前,教师发放课程学习需求调查表和学习状况调查表,随机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分析学生特点,以此来制订参与式教学设计方案。制订学案,精选经典的精神医学影片,课前一周分发给学生,指导学生异质分组,4~6人为一组,学生根据学案引导,以小组为单位观看电影,如在学习“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前观看电影《美丽心灵》、学习“癔症患者的护理”前观看《爱德华大夫》,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病情的发生发展过程,对精神症状产生直观形象的认知,并利用网络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精神科护理方面的新进展、新技术。(2)创设情境,体验讨论。教师凭借模拟病房、多媒体等教学媒介创设情境,导入临床案例,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激发探究热情,如学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时,创设以下情境:张某,女性,26岁,两年前因失恋首次发病,情绪低落,当时非常绝望甚至企图自杀,后经过治疗康复。近1个月情绪突然高涨,无心工作,四处逛街,购物挥霍,又穿得花枝招展,戴着彩色帽子,还常常在凌晨起床,大唱卡拉OK骚扰邻居。(3)引导点拨,探索新知。教师以案例为主线,预设学习任务,层层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逐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精神疾病患者制订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方案,然后各组推选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拨要点,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以同化和顺应的方式,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4)情境拓展,分析应用。各组在案例和自行制订的整体护理方案的基础上,编排情景,根据对角色的理解进行分工合作,自行选择患者、患者家属、医生、护士、观察者等角色进行扮演,真正体验所扮演角色的感受,从而改进自己的工作态度和方式。观察者用“观察记录表”评估表演者的语言、动作、姿势和表情,每次课轮换扮演角色,要求人人参与,互换不同角色,用真实的案例唤起和培养学生的同理心,起到职业情感教育的作用。教师巡回点评,学生根据各方反馈信息,完善整体护理方案,实现知识的内化、技能的迁移。(5)反馈小结,巩固拓展。检测目标达成情况,师生共同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布置作业,学生课后拓展训练。
1.2.3评价方法(1)考核成绩:模块一“精神科基础护理”结束后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将此成绩作为实验前测数据,理论和操作成绩各占50%,以百分制量化评分。课程结束后再次考核,作为实验后测数据。(2)教学满意度评价: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等条目。(3)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在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方法在激发学习动机、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效果反馈,问卷包括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评判性思维、临床实践技能6个维度,共20个条目,采用Liket5级计分,得分越高表明教学效果越好,经信效度检验,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
1.2.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实验组实验前后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前,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
2.2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评价比较调查显示,课程结束后,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的总体满意度为95.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两组学生教学效果评价比较实验组实验前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实验后得分高于实验前。实验前,两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3讨论
精神障碍将成为21世纪的主要疾病之一,因此,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为护理对象提供心理与精神护理的职业能力。但是,精神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大多数精神疾病疾病病因不明,缺乏特征性的客观检查指标,疾病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异常精神症状,且护理专业学生未真正接触过精神患者,故探讨适合的教学方法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生以教学主体身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知识建构、情感体验与能力的培养。将参与式教学法运用到精神科护理教学中,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体验患者在接受治疗、护理时的躯体与心理感受,从而对患者产生同理心,并对护士角色产生认同感。
3.1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传统护理教育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忽视了护理专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罗杰斯认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只发生在所学内容具有个人相关性和学习者能主动参与时。参与式教学法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不再被教材和课堂束缚,而是由消极被动的倾听者转变为积极主动的探索者。本课程改革以精神科护理工作岗位能力需求为标准整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全面参与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影片赏析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近距离与精神病患者“接触”,全面洞悉患者的内心世界,产生初步的感性认知;模拟临床情境设计案例,将理论知识融入整个案例,在学案的引导下,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合作收集资料,构思剧情,设计场景,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完成情境模拟,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又可以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后,学生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实验前和对照组(P<0.01)。从表3可知,参与式教学法有助于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精神,促进评判性思维的形成,提升实践技能操作水平。此外,实验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参与式教学效果显著。
3.2激发探究热情,提高学习兴趣研究结果表明,运用参与式教学法后,实验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显著提高,而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说明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开发整合一切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做好参与前的准备工作,电影、临床情境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冲动,渴望去探索未知而神秘的精神世界,从而自愿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进行鼓励与支持,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各种创新性见解,这使学生的参与欲望更加强烈。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知识,并将所学知识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整合和迁移,更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对精神科护理的学习兴趣。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精神疾病患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15~66岁。所患疾病包括抑郁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强迫症等。
1.2方法:通过对76例精神疾病患者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得出精神科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问题及其分布情况。1.3统计学处理:将统计所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中建立数据库,并对护理安全事故分布进行数理统计。
2结果
将所选的76例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分布进行统计:冲动伤人21例,毁坏物品17例,自杀自伤14例,意外受伤(如跌倒等)12例,出走外逃7例,其他行为5例。精神科护理中患者发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冲动伤人、毁坏物品、自杀自伤、意外受伤以及出走外逃等。
3讨论
根据对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分布进行统计结果,深入分析精神科护理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切实降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
3.1精神科护理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①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因素分析: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大多存在行为、认知、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偏差,对自身行为缺乏自制力,导致不配合治疗,容易受妄想、幻觉的影响引发自杀自伤、冲动伤人、出走外逃以及情绪上大起大落等行为,是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家属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知识和沟通不畅,很容易引发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矛盾与纠纷。②护理人员因素分析:由于日常护理工作的护士大多比较年轻,相关专业培训和护理经验不足,同时对精神科护理安全缺乏足够的认识和法律维权知识。容易由于操作不当,缺乏护理技巧和耐心以及看护不严等原因,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发生。③医院设备、环境和制度等管理因素分析:由于医院在医疗器械、药品等方面管理不当,封闭式管理的治疗环境等都可能导致患者意外情况的发生。此外,由于医院规章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足,护理人员配置不合理,缺乏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和监督机制,也是造成护理安全问题的重要原因。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我院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108例,按照患者就诊时间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每组54例。对照组:男28例,女26例;年龄25.6~84.3岁,平均年龄(56±5)岁;观察组:男26例,女28例;年龄27.1~85.5岁,平均年龄(56±5)岁。所有患者均经实验室检查以及临床病理及影像学资料诊断为神经外科疾病,均排除严重心、肾、肝、脾功能严重损伤者,并且排除对抗生素等特殊药物过敏的患者,2组患者性别比、年龄、病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工作缺陷:
根据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本课题研究员对本科室所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患者护理问题存在的缺陷,总结如下:①是不是能够认真切实的执行护士管理规定,严格按照三查七对的制度要求自己。②护士盲目的对自己的专业素质自信,不注重细节之处,认为细节琐碎之事无关大雅。③护士个人修养不够,对患者态度不够友善,并且不注重礼节,不注重严格尊重患者的感受。④忽视自身专业素养不够,专业知识不够、基础不够杂实。⑤科室对本科室护士管理不够严谨,制度不太明确,使护士对自己的工作职责不够清楚,具体护理环节没做到位,对护理实施不明确,监督不力。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管理。细节护理管理方法主要从:强调细节护理的重要性,增强细节护理的理念;提高护士职业修养,注重礼仪细节;注重护理内容细化;加强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四个方面进行。
1.3评价标准
1.3.1病情变化:
比较2组患者病情状态变化,包括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变化、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变化。意识状态用GCS评分测定,通过睁眼、语言、运动3个方面来评价意识状态,每个方面5分,评分1~9分为不正常、≥9分为正常。生命体征变化测定包括患者,患者体温、呼吸、脉搏、血压、正常与否。肢体感觉功能变化包括患者肢体肌力、肌张力、病理反射、有无感觉障碍等多方面反射甚至有无障碍进行综合分析以无效、好转、显效3个层次。
1.3.2情绪状况:
比较2组患者愉悦、平静、抑郁、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
1.3.3患者满意度:
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程度。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患者病情变化比较
观察组的意识较状态、生命体征变化和肢体感觉功能变化正常率分别为94.4%、88.9%和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59.3%和6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者情绪状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情绪愉悦、平静的良性变化者显著低于于观察组,对照组抑郁、焦虑、恐惧者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2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46.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的140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68例)。观察组中男42例,女30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5.5±5.5)岁;其中36例为脑梗死,19例为脑出血,15例为癫痫,2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对照组中男41例,女27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5.7±5.3)岁。其中33例为脑梗死,17例为脑出血,13例为癫痫,4例为帕金森症,1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针对患者情况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风险管理:①护理人员管理:神经内科患者多为重症,病情波动大,在护理过程需对护理人员强调潜在危险因素的准确分析与识别,进而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防护。另外让护理人员认识到工作态度与状态的重要性,高效处理日常护理工作。②患者风险管理:a.生活护理:集中放置易碎易燃物品并贴上警示标签,病床旁设立安全护栏,每天定时检查病房及走廊地面湿度与清洁度,避免出现跌倒问题。b.用药护理:由专人看护药物,患者输液时密切留意,防止出现外渗意外。升压药物的使用需观察不良反应,以免引发意外事故,使用药物前反复确认名称及有效日期。c.疾病护理:密切留意患者呼吸情况及神色变化并予以记录,根据患者病情预备吸痰器及呼吸机等物品,预防并发症的出现。定期检修医疗设备,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医疗纠纷。记录两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包括给药事故、摔伤、财务遗失、意外刺伤、输液反应等。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护理期间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2%(3/72),显著低于对照组26.5%(18/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护理风险指护理过程患者受到直接或间接危险因素影响而受到伤害或死亡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社会法制的不断健全及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医院护理风险所引发的医疗纠纷率正在不断升高。神经内科具有高龄、病情危、急、重且变化快等特点,因此存在风险更多,护理风险可能发生在护理操作、抢救、配合各环节中,稍有不慎便会引发严重后果。本次研究观察组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患者护理工作中,结果显示,患者给药事故、财务遗失等风险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提示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对于减少医疗纠纷具有积极意义。原因在于风险管理为预测性护理模式,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识别、评估医疗风险通过护理措施予以预防,针对性与预防性较高,可有效消除护理工作中存在风险因素,降低医疗风险。也有类似临床研究证实,压疮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降低压疮发生率,效果满意,与本次研究所的结论基本一致。
4结语
人性化管理即一切管理均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由于精神科护士职业的特定性,决定了他们工作具有较高的应激危险性。持续的应激对心身健康和工作质量有明显影响,因此了解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应激源,掌控应对应激的方法,能有效地增强护理人员的心身健康,提高工作质量。
1影响精神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因素
1.1特殊的工作环境与特定的服务对象精神病医院地理位置大都较偏僻,现行的封闭、半封闭管理模式又使他们与外界处于半隔绝状态,加之服务对象的危险性,极易导致心理失衡。
因此,要求精神病患者的一切活动均不能脱离护士的服务视线,方能保证患者和自己的安全。使得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造成护士身心疲惫。多数人在面对职业压力时会出现对工作厌恶疲倦感,表现为工作效率低,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情绪低落、个人无工作成就感等。
1.2客观形势使护士产生压力医院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求生存和发展,管理者就必须抓好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超期望值的服务。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模式,加之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医疗护理纠纷的增多,迫使护士在进行任何操作时,都必须各尽职守,精心细致。研究表明,工作难度越大,应激强度越高,越易引发心理问题[2]。尤其是刚参加工作及专业素质偏低的护士,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因素,使工作中常常受挫,极易产生紧张焦虑等心理问题[1]。
1.3轮流工作制的心身反应患者连续的治疗,护士实行轮流工作制,不分昼夜,不管花费多长时间,消耗多大体力,都要格守职责,导致生活规律的改变,引起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变化,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恶性循环,加重心理压力。特别是午班和夜班的护士,由于精神病患者的危险行为常在工作人员较少,或夜间实施,护士既要完成日常治疗和护理,又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杜绝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使护士在工作期间心理高度紧张,心身疲劳,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有研究报道[2],巨大的工作压力易使护士群体中心境抑郁、心理紧张、焦虑失眠发生率增高,出现习惯性便秘、经前期紧张综合症,甚至产生疾病等。
1.4社会的价值与评价由于受传统文化形成的社会偏见的影响,社会在对精神病患者歧视的同时,对精神科护士社会价值的定位较低,对精神科护士的社会贡献不能正确看待,认为其工作没有意义。尽管精神科护理专业在不断发展,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仍未被社会及部分医院管理者的完全认可,仍然认为精神科护士的工作就是"执行好医嘱,看管好患者不出事",从属于医疗工作,认为医生是医院的主体,医院出台的各项制度,医生具有绝对优势,精神科护士的辛劳得不到应有的承认与尊重,使护理人员不能从工作中体验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及满足感和成就感等,主观上形成不良的身心疲劳状态。
2管理对策
2.1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各级卫生管理者要为护士不断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工资、夜班待遇,以解除护士的后顾之忧。还要尽可能地解决护理人员的数量结构不合理等情况,缓解护士的身心超负荷运转的状态,合理有序地安排工作。此外,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优秀护士公开表扬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定期选派一定人员培训、进修。医院的各项决策中要注重发挥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增加护士的主人翁意识。
2.2适时的心理疏导护士长要充分认识护士可能形成的一些紧张因素的影响,积极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各种压力,充分发挥护士的聪明才智,关心护士冷暖,让他们在宽松的环境中奋进,还要通过各种沟通途径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情况下护士的心态,给予及时疏导,使护士的心理压力有机会释放,以保持心理平衡。
2.3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压力源(1)要加强政治思想和业务知识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首先要正视自身价值,精神科护理工作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幸福,患者在护士的精心护理下,摆脱精神疾病的折磨,从而恢复身心健康,回归社会,这就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护士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达到毫不利己的医德境界,在工作中不断加强业务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2)要注重培养护士对挫折及困难的承受和应对能力,不断学习心理学知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修养,运用积极的应对策略,减少消极心理防御。(3)引导护士保持平和心境,运用各种方式正确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始终保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4)合理安排工作、学习、休息时间,保证足够的睡眠,保持旺盛的精力。(5)鼓励护士积极参加各种社交、文体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增加生活情趣,疏导、松弛精神紧张状态,维护其身心健康。
2.4尽力满足护士生理及心理需求实行固定班次,护士长根据科室具体情况随时增加班次人员力量。合理安排护士休假、进修、学习、工作等,以确保人力的合理使用,同时根据护士的能力、性格特点及特长,用人之长。并经求护士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设,满足护士的合理需求[3]。
2.5运用价值激励法激励的过程就是满足需求的过程,护士长要在工作中运用价值激励法帮助护士相信自我,挑战自我和成就自我,敢于面对现实,正视现实,遇到特殊情况的患者和家属,关键时刻护士长要敢于承担责任,维护护士的尊严。护士除了需要同伴、朋友、家属、对自己工作的赞扬与鼓励外,她们更注重的是来自领导的信任和鼓励。因此,护士长要学会称赞护士,对表现突出的骨干护士运用人性化的激励理论,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对有潜力的护士要创造条件,使他们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优质服务、高效率工作、有创见性建议的护士给予奖励、表扬,使之形成良性循环即:努力干,得到表扬;再努力干,又赢得新的赞美。使护士劳动价值得到更多认可,满足他们成长与自我发展的需要,从而激发护士人性化服务的自觉性。对于护士的缺点和错误,护士长要态度诚恳,耐心教育批评,促之改进,总之,护士长要注意工作作风,做到对下属态度公正,赏罚分明,才有利于营造一个和谐、团结、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护士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从而调动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2.6运用感情激励法护士长要了解自己的下属,知道她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与她们建立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表现在工作上关心、政治上教育帮助、生活上体谅照顾、学习上鼓励支持。做护士的知心朋友,帮助解决生活中困难,创造和维持一种有利于调动积极性与温暖友爱的环境,引起护士情感上的共鸣。我院自2003年实施人本化管理以来,收到明显效果,在此仅供同道们借鉴。
总之,人性化管理就是要从细节入手,与护士建立起理解、支持、和谐、友爱的关系,在护士中营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和谐有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护士长事事从"假如我是护士"的角度考虑,最大限度地理解护士心情,并为其解决问题,积极与护士沟通、交流,这样才能受到护士们的拥戴。
参考文献
[1]靳永萍,张红,阚春梅,等.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2):111
1.1脑棉的使用脑棉片是神经外科手术中最基本的压迫止血材料,还可以保护脑组织。手术中棉片的修剪、清点是至关重要的。器械护士供应大小合适的脑棉。常用脑棉型号有1cm×1cm、1cm×2cm、2cm×2cm、2cm×3cm、2cm×4cm5种规格,台上有直尺可以先进行标准测量,然后照样剪用。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一起及时更换脑棉,以10片为单位。棉片使用后重新将10片放回纸包装内,点2遍,1遍点棉片,第2遍点带线,准确无误后卷成1卷10片整数替换。经观察通常清点40块脑棉后,术中很少有添加发生。器械护士常规修剪1片长约3cm,由宽到窄,最窄处约1cm梯形棉片用于剪开脑膜时保护脑组织用。本院神经外科手术使用2个高低一致的托盘,第1只托盘固定于手术床离手术切口20cm以上,用于存放手术中正在使用的器械。第2只是移动的托盘放在手术床的近尾端处,用于存放手术中可能使用的器械。
1.2物品的清点手术开始前器械护士与巡回护士仔细清点棉片、缝针的数量,检查器械的完整性。手术中及时记录棉片、缝针的增加的数量,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记录,不受模式化趋势影响,不按自己的思维查对,勿违反操作规程酿成差错,造成医疗纠纷[1]。缝合脑膜前后、缝合皮肤前再次核对手术台上的物品,避免遗漏体内。
1.3麻醉的配合器械护士协助麻醉医生深静脉穿刺、动脉穿刺、气管插管,麻醉成功后闭合患者的双眼睑,并用3L薄膜黏贴,防止角膜暴露时间过长引起患者角膜干燥,双耳塞上干棉球,防止消毒液进入耳朵。
1.4仪器的摆放巡回护士合理安排仪器的位置。一般开颅手术显示器放在床尾,显微镜放在床的左侧,并连接好视频线,调试好录制系统。垂体瘤手术时显微镜放于床的右侧,椎体手术时显微镜放在床头。
1.5的摆放手术应使患者感到安全舒适,手术部位应充分显露。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保护肌肉神经不受损伤,保持静脉输液输血的通畅,保证术中补液和给药途径的方便。术中患者的必须根据手术切口的实际需要来摆放,比如后枕部手术取俯卧位、颞侧手术取仰卧头侧位、额顶部手术取仰卧位等。摆放好后,固定好患者头颅。为了不影响腹肌及膈肌的正常呼吸活动,俯卧位时应把海绵枕头垫在两侧锁骨肋下及耻骨联合处。侧卧位时患者侧卧90°,头置于头架上,上耳道塞棉球,防止进水,要在腋下垫1软枕头以防止压伤臂丛神经,上侧肩部用肩带向腹侧牵拉,固定于手术床边,以充分暴露手术野,下侧上肢固定于搁手板。
1.6头架的使用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生安装神经外科头架时,将头架的各个螺丝松开,使头架自然松垂,在头托的固定轴上套1个黄色塑料袋,保护头架用,先不打开塑料袋,以免影响麻醉师操作。在固定好头钉后打开塑料袋,在消毒手术切口时保护好头架不被消毒液污染。患者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用中单固定,用约束带固定膝部,松紧要求能插入1指。
1.7药物管理神经外科手术中用药种类繁多,因此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差错,保证用药准确,及时无误。甘露醇是高渗脱水剂,进入静脉可迅速提高血液渗透压,从而达到组织快速脱水的作用,被广泛应用到神经外科,用于缓解颅内压力增高,预防脑水肿。一般在颅骨锯开前快速静滴甘露醇,防止切开硬脑膜时引起脑组织挤压形成脑疝。尼莫地平注射液对大脑有抗血管收缩和抗缺血作用,手术开始后1h使用,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引起的缺血性神经损伤。罂粟碱主要用于缓解伴有动脉痉挛的大脑及外周血管疾病,30mg~60mg局部冲洗。
1.8显微镜的使用和维护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生套装显微镜护套。手术开始后,巡回护士的配合工作:①按手术需求调整光源的亮度,并避免光灼伤。②按手术进程,收集患者手术相关资料(视频或图片)。③遇有意外断电等情况,协助手术人员排查简单故障,如插头脱落,误触电源开关等,并按正确步骤及时、有序关闭系统,避免因意外断电而损坏电子部件[2]。④依据手术需要协助术者及时调整显微镜位置。术中显微镜护套及手术器械偶因接触未消毒物品意外被污染时,器械护士应立即警示术者并以无菌贴膜覆盖相应区域,或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重建术区的无菌环境。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应先关闭显微镜工作站,再关闭氙灯开关,最后关闭电源总开关;存储患者及手术相关数据;用防尘罩盖住显微镜;将伸展的显微镜臂折叠至初始位置并移至指定的存放位置,清洁、整理线缆。收纳脚踏等附属设备;最后锁好底座固定装置。术中使用显微镜时器械护士通过显示器观察手术,及时传递所需器械及合适的棉片,传递时不可触及术者,任何细小的震动都可能造成显微镜下操作的误差,应做到轻、快、准、稳以确保手术的正常进行。
2讨论
2.1增加了医护配合默契度神经外科手术采用改进后的配合流程,使配合技术规范化、程序化,使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手术配合业务与专科手术同步发展,减少了医护矛盾,得到了神经外科医生的认可。
2.2提高了护理配合的效率器械护士手术前充分了解手术步骤,备齐所需器械及用物,熟练掌握特殊器械及仪器的使用。保证吸引器畅通无阻,根据出血量的多少随时更换吸引器头,减少手术医生等待时间。通过观察经过规范脑棉清点的程序,避免了脑棉的遗失,保证了患者的安全。
2.3便于手术医生操作和麻醉医生的观察合理的安置减少了患者皮肤压疮的概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正确调整仪器的摆放位置避免了麻醉医生手术中增加物等操作引起手术台污染的机率,也方便了手术医生的操作。
3小结
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211—201311收治的235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05例和观察组130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犘>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标准(1)年龄<70岁;(2)无明显相关手术禁忌证;(3)固定家属住院期间全程陪护;(4)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1)伴意识障碍、心、肾功能重度衰竭等病情危重者;(2)伴有言语障碍、精神、智力障碍等不利于交流者;(3)中断治疗者。1.4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具体措施如下。
1.4.1加强业务学习:组织护士学习相关文件及示范案例,了解优质护理模式进展及必要性,明确岗位职责,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变被动为主动。每周5下午集中培训,讲解神经外科各病种护理特点、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养。根据护理人员不同工作能力及工作年限,分为基础组、中级组、高级组三个层级,制定不同岗位培训计划。基础组以低年资护士构成,以基础知识培训为主,扎实业务能力;中级组以主治护师、高年资护士为主,培训先进护理技术,提升中坚力量业务水平;高级组以副主任护师、护士长为主,提升管理理念,了解前沿护理知识,指导下级工作。
1.4.2转变护理模式:根据优质护理文件要求制定优质护理模式实施方案,转换护理模式。①变功能制护理为责任制护理:根据层级设定护理小组,每小组包含高级组1名,中级组2~3名,低级组4名以上,以患者为中心,低级组每名护士负责1例患者,每小组弹性排班,节假日无休,24h全面负责若干患者护理工作,连续、全程护理。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进行协同式护理,使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②变模板式护理为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心理、职业等个体差异及患者需求,制定包含饮食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在内的个性化护理方案。每周4下午组织患者及家属进行座谈会,着重解决疑难问题,③简化护理文书,还护士于患者:配合电子病历系统,简化护理文书项目及书写量,可以电子化、表格化模式对相关护理文书进行转换,提高护士在病房工作时间,并配合护理工具齐全的流动护理车,将护理常态工作在病房进行。
1.4.3加强绩效考核:根据护理层级、工作难度、患者数量及满意度,以“多劳多得、公平公开”为原则进行护理绩效考核。绩效考核与科室二次奖金分配制度、职称晋升、评定等挂钩,每月进行1次,年终再进行总结,对1a内连续考核优秀的护理小组进行奖励。护理层级根据绩效考核成绩及工作资历进行变动,考核成绩不佳者给予降层级处罚,并根据不足之处加强学习。
1.5观察指标对比2组住院期间病房红灯平均每天呼叫次数及呼叫情况构成;患者出院时由实习医师(非护理工作人员)向患者陪护家属或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对护士态度、护士言行、护士仪容、护理巡视、住院告知、检查告知、治疗告知、需求处理、健康教育、病房环境进行调查,每项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等5个量度,每个量度分别计为2、1、0、1、2分,满分20~-20分,分数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6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狓珚±狊)表示,采用狋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犘<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病房红灯呼叫次数及呼叫情况构成对比观察组平均每天红灯呼叫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在输液、病情变化、寻求帮助等构成方面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犘<0.05)。
2.22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对照组发放问卷105份,回收105份,观察组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30份,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17~18分,平均(7.39±3.47)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3~19分,平均(14.12±2.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狋=16.1175,犘<0.05)。
3讨论
随着近年来护患矛盾日益严重,护患关系成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也是改善护患矛盾的突破点及关键点,而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护理满意度是改善护患关系的关键。优质护理模式的优点:
(1)医院配合得力:优质护理模式为卫生部倡导发起,医院各级领导重视、各科室专家配合,政策利于执行,配置便于完善,可及时处理患者疑难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2)改善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模式通过小组责任制与个人责任制相结合的办法,每组各年资护理人员合理搭配,全方位对患者实施护理,熟知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对应处理,发挥“技能好、会沟通”的专业素质,改善护理质量。
(3)提高护理积极性:优质护理模式通过岗位层级、绩效工资、业务学习、流动护士站等措施发挥护理人员积极性,劳者有所得,惰者有所罚,提高护理积极性,还时间与患者,提前处理患者需求。
1研究方法
1. 1数据库中文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o
2结果
[1]
2. 5学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时,大多数采用SPSS的不同版本进行分析,共42篇,2篇未采取统计学分析,其余均采用t,Kruskal一wallisTest检验、百分比、均数、标准差等进行分析。
3讨论
3. 1发展特点①论文数量、质量提高:关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论文数量逐渐增多,以护士工作满意度为研究课题的硕士论文也开始增多,说明国内近年来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开始逐步重视,关注日益增多;研究对象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医院扩展到社区;从护士到专科护士,对于手术室、门诊、急诊、精神科、重症监护室等具体里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关注也增多,护士、新护士、护士长、带教护士、本科护士等特殊群体也包含其中。为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拓宽了范围,并加深了研究的深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对护士、病人、医疗单位都具有一定的影响。②测评内容细化:从认识开始强调环境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到现在工作本身相关、与者有关以及源自护士自身等诸多因素,如护士工作满意度与病人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同事支持与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护士长领导行为与护士工作满意度关系的探讨,手术室女护士职业应激、支持与工作倦怠的研究,聘用制护士工作满意度及其与组织承诺、离职倾向的关系研究等。运用比较分析法,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1年,前后不同时段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自身对照川,不同科室护士工作满意度对比,如精神科护士与非精神科护士、急诊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在编护士与合同护士、分级管理模式病房护士与普通病房护士,以分析其特点。引人定性研究法,综合医院重症监护病室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采用深度访谈法搜集9例个案资料,并将资料组织为对研究现象有意义、个体化的解释,并提出医院对所士加强管理的对策和措施。
4对策及展望
在研究内容上,由于缺少一个包含组织、专业和个人的变量的模型,制约了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探讨适合中国的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构成维度以及各相关因素是如何影响满意度水平的川。
研究工具上,应该通过对国内护士自身工作满意度进行实证研究,自行开发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工具,用科学的方法将其量化,并验证其信效度,以评价我国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
在研究方式上,以往的研究多采用横断面调查,缺少纵向研究,不能完全确定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应不断纳人新的变量,加强因果关系的分析,逐渐从理论研究进人到设计实践研究的阶段川。多方采集信息,综合调查护士、管理者和其他相关人员的信息,更全面、深刻地探讨不易察觉的护士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避免仅限于工作满意度的简单重复调查与减少护士流失率措施的宽泛叙述。
在进一步拓展应用性研究领域方面,应当逐步建立我国的护士工作满意度常模,在各个医疗单位中能够进行横向比较,使研究结果的应用性及可操作性得到实质性的进展。研制和完善护士满意度评价的辅助评价系统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