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笔译实训总结范文

笔译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笔译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笔译实训总结

第1篇:笔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翻译教学;翻译实训;建构主义;项目教学

社会的发展推动教育的进步,也必然催生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的革新。21世纪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创新的能力,教学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鉴于此,英语专业教学应该突破传统,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和协助下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进而实现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本文以基础笔译课程的翻译实训教学为例,探讨项目教学法在本科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一、项目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Project-Based Learning)是主张将教学内容隐含在有代表性的项目中,以完成项目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项目的完成实现意义构建的教学模式。

(一) 项目教学的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协助,利用必要的资源,通过自我构建获得的。

易言之,就是让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利用学习资源,借助教师和其他学习者的帮助,通过协作式学习主动获得知识和能力,实现意义建构。建构主义理论建议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者主动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开展讨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帮助其主动构建知识。建构主义学习六要素中的第一个要素就是“创设情境”,其在现代教学中的具体实现以项目教学模式为典型代表。

(二)项目教学的内涵特征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探究为中心、以项目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采取团队协作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仿真学习项目、组织学生在做中学。项目教学法要求学习者围绕(教师提出的)真实世界中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对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

项目教学法同时具备情景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特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主动构建。基于其实践性、创造性、自主性和协作性特色,项目教学法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当前社会所需求的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实效性。教育部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高校人才培养要积极推行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模式是高校教学改革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三)项目教学的发展趋势

项目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霍华德・巴罗斯(Howard Barrow)首创,之后在多个国家受到重视,尤其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医学之外的各个学科领域。项目教学法于1992年在我国由教育工作者提出,开始时在一些医科院校得到尝试,逐步扩展到其他教育领域。

在经历了“引进探索”和“快速发展”两个阶段后,项目教学法目前正处于“创新运用”阶段,相关研究论文的质量和创新性明显提升。项目教学法注重与职业实践相结合,倾向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而外语专业教学正具备很强的实践性,项目教学法在这一领域里已经受到重视,项目教学法现在已成为国际英语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也是外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的研究热点。翻译是一项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翻译教学作为外语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同样具备很强的实践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笔译课程的教学往往停留在技巧讲解、翻译举例和简单练习“三步曲”上,与行业联系不够紧密,忽略了市场的真实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鉴于此,英语专业笔译课程除了要进行具体翻译技巧的讲解练习外,还应以行业为导向,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训练情境,让学生花较多时间体验、完成真实的翻译任务,通过反复的翻译实践提高翻译技能。基于翻译实训的教学特色和要求,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项目教学模式实为不二之选。

二、项目教学在翻译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翻译课程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双语基础,且学生应该多实践才能提高翻译能力,所以应在高年级开设两个学期。第一学期主要传授基本翻译知识和常用翻译技巧,让学生熟悉并掌握翻译技能,对于该部分教学笔者已另文讨论“翻转课堂模式”的适用性;第二学期以分类卓越为指导,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为学生提供真实翻译情境,通过实训让学生提高综合翻译能力,适应市场上企事业单位对翻译人才的真实需求,此部分翻译实训教学应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为宜(具体设计如图1),将教学过程具体构建为项目设置、团队组建、项目实施和项目汇报4个环节。

(一)设置项目

在项目教学法中,项目的选取是关键。教学的整个过程和所有内容都要以项目来贯彻,项目一旦确定,整个教学过程也就确定下来了。在进行项目设置之前,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总体上要体现分类卓越的思想,关注学生可能从事的职业,在此基础上优化选取具体的项目文本以待翻译。如笔者所在高校的笔译课程以商务情报翻译为特色,在进行项目设置时教师从本校“商务情报研究所”语料库选取商务情报文本,这些语料均是从世界知名商务咨询公司官方网站上搜集而来而且持续同步更新,具有绝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教师还应注意项目内容的典型性,所选语料要能反映同类文本的一般特性,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项目设置时还应体现层次,对文本长度和难度的选取要与学生的翻译能力相匹配,做到循序渐进,过于容易或过于困难的项目都无法起到有效训练的效果,只能是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最后,翻译项目内容的确定还应保证其没有现成译文,避免出现学生抄袭敷衍的现象。

(二)组建团队

项目教学法的一大显著特色就是合作学习,强调学生为达到一个共同的目标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因此项目实施前,必须要建立项目团队,按每个团队4~5人将班级学生分组。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翻译课程通常以小班教学为主,使项目教学的实施成为可能:团队成员过多有可能造成团队管理困y,而团队数量过多则不利于教师对整个教学班级的指导和监控。项目团队成立后要选定组长,教师给组长下达项目任务,给出项目标准和结项目标。为避免出现团队面临项目时手无足措,教师可以给各组提供相关翻译文本作互文性参考,并明示组长应该带领团队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教师还要指导各组长与组员开会商定项目计划书,就各组项目进度、任务细分、环节安排以及成员分工做出初步规划,项目实施前教师对计划书进行审定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项目实施的有条不紊。在团队的组建过程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如何欢迎他人以及受到他人欢迎,如何争取自己感兴趣的任务以及坦然接受团队的安排,学会在观点的碰撞中审视自己、了解他人,切身体会团队的涵义。

(三)实施项目

翻译项目的实施是整个教学的核心阶段,是学生对所学翻译知识进行系统内化,实现意义建构的关键过程。项目实施之初,教师首先对项目涉及的翻译重点和难点做启发式讲解,但应注意言简意赅。然后各组对项目文本进行深入探讨;确定目标读者和目标文化;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如追求归化抑或倾向异化、追求对原文的忠实抑或强调译文的可读性。除了要统一翻译策略,小组还应对文本中多次出现的行业术语和特殊表达商定一致,避免同一词语出现多个翻译版本。在明确指导思想后,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包括具体翻译、译文校对、文档排版等),按照计划书要求完成任务。

项目教学要求更多的课堂讨论,因此建议将个体探究放在课外完成,课堂主要进行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课前发现问题、课上解决问题”的方式推进项目实施,提高翻译能力,锻炼团队合作。教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监督引导作用,通过抽查进度、参与讨论等方式掌握各组项目实施情况。当学生存在疑惑需要协助时,教师仍应以启发为主,诱导学生自主寻求解决方案。翻译工作不能一蹴而就,译文要达到项目验收的标准也必然要经历商榷修改,精益求精后方可定稿排版。

(四)汇报考核

小组在实施项目过程中涉及到的翻译问题和解决方案,成员在完成项目过程中的实践体会和翻译感悟,团队应该进行记录整理形成报告。这个过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从实践中体会和总结翻译方法,有利于学生翻译水平的巩固提高。除了记录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体会,项目汇报还应对小组成员在项目过程中的表现、任务完成的质量等情况进行总结,促进项目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项目总结的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进行项目评价,建构主义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学习评价需要将行为的过程和成果都纳入参考。项目教学法的考核环节应通过学生自评、成员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扬长避短,以不断提高翻译水平和项目管理、执行能力。

有条件的实训教学还可以引入外部反馈,邀请其他翻译教师或同行专家对学生的项目成果进行第三方审定,给学生提供最客观、最真实的反馈,学生根据各方意见再次完善项目成果。教师最后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将各团队的成果精美装订并分享留念,激发学生的成就感与上进心,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课程学习。

三、项目教学的挑战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项目教学法具有情境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但是不可否认,项目教学法在实际操作中需涉及诸多因素,受多方制约。

首先,项目教学法对学生的自律性和积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要真正发挥主体性,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事实上笔者所在高校英语专业学生中就不乏对学习缺乏兴趣者,这些学生在教师亦步亦趋的督促下尚不能主动追求知识,在开放性的项目教学中也许会出现明显的掉队现象。

其次,项目教学法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业务能力、教学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由于项目教学内容呈现真实性和时效性,学生遇到问题通常没有传统教科书式的答案,教师本身要具备扎实的业务实战能力方可给学生提供合理引导;而且项目教学过程相对传统教学更灵活、更变通,如果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不够,项目实施容易出现失控状态。另外,项目教学法涉及项目的设置与管理,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项目管理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此点通常也是英语专业教师所不具备的。

最后,项目教学法的实施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学校应重视教师培训,提供条件培养教师的项目教学能力,对主动参与项目教学实践、付出艰辛努力以及取得成果的教师给予精神和物质鼓励。学校还应为项目教学创建实体环境,建立配套的语言实验室和网络平台,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此外,学校还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寻求校外资源支持,如建立校企联合,将高校教学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协助教师为学生提供与将来职业有关的真实教学情境。

四、结语

本科翻译教学模式应以学习者获得翻译技能为驱动,以任务或项目为方法,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合作中进步。项目教学法能够整合外语教学资源,借助信息技术和专业知识,为学生营造翻译实践情境,搭建翻译生态环境。通过引导学生以译促学、以学带译,项目教学模式能有效地让学生在真实的翻译项目实践中培养翻译意识,获得翻译能力,实现学科知识的意义建构。适用于翻译实训教学的项目教学法,同样可以运用到英语专业其他如商务写作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值得英语专业教育工作者作进一步探讨与论证。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1-13.

[2]周晓冰.项目教学法在高校商务日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 8-10.

[3]娄立原.基于项目教学法的笔译实验课程[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12): 200-202.

第2篇:笔译实训总结范文

1.教材

1.1教材的选用

以往选择的几本公开出版发行的教材都比较侧重于日语会话,涉及服装日语的主要为一些基本词汇,不能反映出服装行业生产的实态。几轮试用后,商务日语教研室组织有服装行业工作经验的三名日语教师,依照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考虑服装行业生产、贸易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商务日语专业师生实际情况,编订校本教材《实用服装日本语》。

1.2教材适用对象(教授者、学习者)的基本要求

a.教授者:具备相关从业经验的日语教师,即所谓“双师素质”教师。

b.学习者(学情):需具备日语中级基础水平和相关外贸业务知识。我校商务日语专业四年级(五年一贯制)学生,先期已经学习了基础日语、日语交际口语、国际贸易实务、商务日语等课程,因此在四年级开设服装日语课程。

1.3教师对教材的处理

1.3.1熟悉与研究教材

服装日语作为一门语言课,不仅仅对日语有教学要求,其对与服装相关的知识也有较高的要求。即使教师有过多年的服装行业的工作经验,由于每个教师的过往从业企业的不同,也会存在个体的差异,在对教材的认知中也会有所差异。为了弥补这些差异,教师必须对教材内容熟之又熟,同时要和其他教师进行研讨,互补长短,加强对教材的深入研究。

1.3.2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补充

教材内虽然有一些图片,但主要以日语文字的形式呈现。如果不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补充,难免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从而影响学习效果。不仅如此,服装日语这门课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有了感性的认识,才更有利于做到真正掌握某一服装日语词汇,了解某一生产工艺,并用日语进行正确表达或正确翻译。

例如,“ボタン(纽扣)”这个日语词汇。学生很快就能够识记,能熟练进行中日文互换。一般情况下,达到这种效果,可能有教师就会认为很成功了。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我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请学生画出或描述出自己心目中的“ボタン(纽扣)”。结果发现,由于每个人着装习惯的不同,其对“ボタン(纽扣)”的认知存在很大的偏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备课阶段就必须准备不同的“ボタン(纽扣)”实物及图片等做教具,增加学生对纽扣的感性认识。同时,可以趁热打铁,补充一些常见的、不同种类的纽扣的日语词汇,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日语表达能力。

刚才说的是实物、图片作为教材的补充。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比如,我校没有服装类的专业,在实训室建设方面当然没有“服装实训室”。在教学中如果要展示一些动态的生产流程,这时的教材中因为有的只是相关的日语描述,学生能够做到的往往是对单词进行识记,对句子进行字面翻译,对真正的生产流程并不了解。像这样的学习,可以想象一下,学生是多么“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如何在没有实训室的情况下突破这一瓶颈?如何将“活的”实训室搬到普通多媒体教室?凭借曾经的服装企业的工作经历和对教材内容的研究,我尝试对教材进行补充:到相关企业去,根据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对相关工艺流程的生产现场进行视频拍摄。对拍摄的视频根据需要进行简单的后期处理,如剪辑、合并、分割、插入日文字幕等。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补充的材料,从“活的”生产现场感知某一服装生产工艺流程。这样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提高日语的表达与翻译能力,更能很好地突出服装日语课程所应具备的“职业”色彩,增强学生对未来可能的职业期待感。

以上是对教材进行补充尝试的两列,通过实践发现还是行之有效的。当然,对教材处理还远不止这些,今后还会继续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

2.教学方法

2.1讲授法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职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由于商务日语专业学生没有学过相关服装方面的课程,因此教师在教授服装日语时,还必须对相关服装知识进行讲解。讲授法往往会被认为是一种传统的教法,更有极端者将讲授法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教法。有此种看法者常常会举出如“满堂灌”“填鸭式”等例子,造成此种认识根源在于对学生缺少研究、对于授课内容的研究与加工的不足。

在服装日语课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对日语词汇的讲授,学生更习惯去接受,这与他们多年识记日语词汇的经历有关。对于服装工艺、生产等方面的知识,如果“照本宣科”,学生自然会感到沉闷单调、痛苦、烦恼。这样下去,势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丢失,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与质量。

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意识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对服装日语有了兴趣,理解所讲授的服装知识,才可以说一堂有效的、有质量的课。在服装日语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学生的年龄、个性、已有的知识情况等要多做了解,同时结合服装日语的课程任务与内容,对所要讲授的内容、方法、活动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取舍有度,当细则细,当粗则粗,不可一味迎合学生兴趣,而使学生对讲授的地位和作用有所抵触和否定。

如讲授小知识点“割り?pい(分缝)”,由于学生对服装的生产流程不熟悉,如果直接讲“割り?pい(分缝)”是什么什么,多数学生可能会觉得无趣或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因此在备课阶段就预构了一个小场景由学生试答:当你拿着一根木棍,要走过一片半人高的草丛,为了走得更顺、更安心,你会如何使用木棍?很快就有很多学生回答了用木棍将草往两边按压,开出一条小路。由该问题很快就可切入“割り?pい(分缝)”这一小知识点,即用熨斗将缝制后直立的缝头烫压倒向左右两侧。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接受了。

讲授对服装日语课堂教学而言是很重要的,不仅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趣味性,而且要在研究学情的基础上讲究策略与方式等,更要注意授课设计的艺术性。

2.2演示法

在上述“1.3.2”中,提到补充实物、图片、视频作为对教材的充实。通过这些演示,会加强学生服装生产和服装日语的直观感知,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到积极作用。在服装日语课堂教学中,根据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需要,事先准备好演示道具,要注意所选演示内容必须紧密配合服装日语课程的相应章节教学内容。同时,对每一次的演示教学效果要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今后的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演示、采用何种演示内容等提供经验。

2.3情境实训法

服装日语是一门“职业性”很强的课程,“职业性”主要体现在日语翻译(分笔译、口译)、对日业务联系等方面。根据课程内容设置具体的职业体验环节,对学生加以实训,达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付属(服装辅料)”的环节,创设如下职业情境:(1)辅料清单的翻译(主要为笔译);(2)辅料装订的工艺翻译(可设定笔译与口译两种情境)等。全真模拟日资服装企业的翻译工作的某些“片段”,指导学生进行相关作业并进行多样化的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需要会经常地采用情境实训法,将诸多的职业片段在最终实现拼接,使学生的服装日语技能要求达到一定的高度。

2.4其他教学法

当然,在服装日语课堂上的教学法绝对不止上述三种,还会采用练习法、讨论法等。根据课程需要,为了更好地体现服装日语课程的“职业性”,还可以不断尝试改革创新,应用新的教学法。

第3篇:笔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英语专业;市场;创新能力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日益加快,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要与世界接轨,在这个过程中英语无疑是一项必备的交流工具。在这个大趋势下,培养出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就显得越发重要。开放的外部环境给予了英语专业毕业生更多的选择,我国对于英语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其中包括英语教育、英语翻译、外事、对外旅游等多个方面,从这个角度来看,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比较乐观。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英语专业的招生人数也迅速增多,这就使得学生间的竞争压力也不断加大。另外,社会各个领域的用人单位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他们需要应聘者的不仅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过硬的实践技能,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如外贸商务洽谈等场合。本文试从四个方面探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撮而就的,也不可能是无源之水,必须从学校到学院到英语系,在每一个层次上都高度重视,齐心协力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的各级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创造各种机会,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中坚力量,是落实教学计划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一环。如果教师没有过硬的素质,提高学生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只能是一句空话。高校应该创造机会,让英语专业的教师到国内外名校进修,学习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开阔眼界,与同行进行交流才能更好的了解其他高校在英语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长处来学以致用。为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英语教师也要主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加自己在英语专业各种实践环节的经验。比如教师自己在课余时间从事的一些外贸翻译或者其他有益的经验,要总结归纳,以便于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高校也可以要求教师将进修学习中收集的材料进行重新组合,编写出相关的实践性教材,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以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己任。高校可以邀请往届的优秀毕业生或者企业的优秀管理人才到学校开设各种讲座,在组织过程中,让教师参与其中,使教师了解市场对于英语专业毕业生要求的一手材料,把这些信息和材料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渗透。另外,这种讲座的模式还可以加强校企间的合作,缩短学生与就业市场的距离,使学生可以直面企业,了解企业的需求,为自己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

二、调整教学目标,改革教学计划

高校要根据自身和市场的实际需求,重新调整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培养出以英语为交际工具的高素质的全面人才。巩固以往对于英语专业学生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训练,使之具有英语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如强化对于口语、听力、英语影视欣赏课程的训练。同时,加大学生实习和实践性课程的比重,因为目前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充分说明单纯记忆英语知识而不能将之应用到实际的毕业生必将被就业市场所淘汰。高校英语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重点,课程设置应该以学生的毕业后的工作需要为前提,比如英语文书的制作,国际贸易的进出口业务操作,英语口译、笔译的实践,以及英语新闻写作或旅游英语类的实践等等,通过开设这样的实践课程,学生可以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奠下良好的基础,也可以早日明白自己的就业方向,依据市场需要和自身的特长训练自己,增强就业“含金量”,使自己在就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可以利用的课余时间很多,怎样利用才能使这些时间更有意义,这也应该是大学教师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最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均证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单一的语言学习模式已经慢慢走出了历史舞台,逐渐被由教师进行引导、学生积极配合参与的课堂教学方式和课外自主式学习予以辅助的复合型学习模式所取代。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的学习由自己把控,是英语专业学生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上必须具备的一种学习能力。英语专业学生需要对实现自主学习的必要条件以及自主学习相关的语言学习观有所了解,这样才会便于教师将自己引导者、解难者、组织者和传授者的角色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在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过程中,也便于教师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其中,使自主学习能力能够真正的被学生所掌握,进而提高了学生自身的学习效率,使其学习过程达到最佳效果。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最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要求在教学全过程中都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纲》明确提出了应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提出见解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而且要求必须将创新能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强调,在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中作了充分的阐述。赵瑞芳、官晴华和张媛媛等人的调查研究均表明,我国英语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很薄弱。其主要原因包括如下几方面:1.大多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偏向于盲信权威,比如说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或不敢运用所学知识大胆的提出和分析问题,更谈不上创新性的新思想和新观点了。2.大多教师创新意识和自身素质薄弱,授课中不会进行创新思维的渗透,不能结合英语专业的特点尝试启发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3.学校的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教学资源配备不足,没有形成可以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和大胆创新的氛围和外部环境。高校务必采取各种手段,如强化对培养高素质英语专业人才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强化教师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和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努力加强学生是创新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对于人才的要求。

四、建立各种实习基地和培训中心,指导学生考取专业资格证书

单纯的理论知识必须要在实践中应用才能证明其价值。尤其是语言类的人才培养。众所周知,英语是一门工具类的学科,只有在真正的交流中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实习基地。首先,在现有的条件下,学校可以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建立不同类型的语音实验室,这种语音实验室中应该包括大量的听说资料和时间素材。如英语教学实训中心,英语口译、笔译实训中心,英语新闻写作训练中心以及英语导游实训中心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和专业需要参与到对应的实训中心中,以此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其次,高校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的英语实习基地。这样做的目的和效果是显而易见,学生可以及早接触用人单位,了解就业市场的要求,有的放矢地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就业能力。

第4篇:笔译实训总结范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际贸易和商务活动日益频繁。21世纪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已呈多元化趋势,如何培养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成为目前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构建合理课程设置

1.人才培养目标合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职业外语应用型专业,其人才培养旨在培养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商务英语和贸易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因此,其专业设置必须遵循英语和商务两个知识领域内各自学科设置的系统性,体现语言技能与商务知识的平衡;把有关学科最新成果、理论引入课程,使教学内容紧跟并超越时展的步伐,突显人才培养定位原则。

2.课程设置合理。课程设置应根据21世纪国际商务英语外贸交流面临的新任务、新形势,依托英语语言类课程为基础,突出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应用型训练,合理增设《商务英语口笔译》、《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等专业类商务英语课程。同时,依据国际国内外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以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为目的,将商务知识类课程和职业技能培训类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开设《商务函电》、《国际贸易单证实务》、《国际金融》等基础课的同时,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聘请国内外知名企业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或高校专家以具体案例形式,开设一系列讲座,重点传授商务英语实践中所须掌握的《商务谈判技巧》、《报关实务操作》等相关课程。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获得切身实践经验,增强对社会的感性认识,还能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使课本与实践活动接轨,提高他们日后成为贸易人才的可能性。

二、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1.开展商务模拟实训。为适应外贸企业对应用型商务人才“工作适应周期短,工作效率高”的具体要求,就必须加强商务实践能力的培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利用高科技和网络资源建立商务模拟实验室开展模拟实训,组建仿真模拟公司,明确工作章程、流程及各部门职责分工,让学生轮流担任进出口商、商务,公司老板、秘书、部门经理等角色,对不同角色进行实践训练,能有效地挖掘学生潜力,加强学生商务技能训练,如询、极盘、完单、包装、标记信函等的撰写。

2.培养学生创业设计能力。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创业计划参加创业设计大赛,邀请外贸行业专家学者对创业设计进行评估、指导,分析创业设计可行性及操作上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客观有效的参照体系。

3.加强商务实训基地建设。开展积极有效的创业见习,组织学生到相关外贸公司、企事业单位实地考察,了解商务流程和商品产出环节,增强学生对岗位的感性认识;同时让学生到企业公司等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实践或外贸公司顶岗实训,身临其境开展业务,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让学生切身体会自身专业技能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为以后从事实际工作积累经验。 三、创建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1.商务理论和商务实践评价相结合。人才培养应结合社会需求,注重培养人才实用性、创新性和交际性,改变传统考试制度,创建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教学评价体系。除掌握商务理论外,要求学生熟悉并掌握商务实践操作技能,如各种进出口单证、外销合同等的制作;在模拟商务谈判中,制定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实训评价的效果评价体系,检测学生自主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小组协作与组织策划等能力。

2.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评价相结合。建立学生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举的就业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全国国际商务单证考试》、《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全国外贸跟单员考试》等,进一步检测学生商务技能,促进学生早日与社会接轨,成为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英语语言教学和商务技能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商务英语教学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目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已达600多家。面对学习者众多而教师匮乏,部分教师语言功底强但商务知识不足, 缺乏实践经验的现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必要。当前我国急需高水平且能熟练运用商务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将英语语言教学与商务技能教学结合起来,便成为商务教学的主要任务。

2.加强师资商务技能培训。除英语语言能力外,还应加强教师商务理论、外贸操作技能及行业知识培训, 派教师进修国内外最新商务课程,参加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外贸业务员、单证员,报关员所开设的寒暑假讲座培训等。

第5篇:笔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翻译作坊;合作学习;商务翻译;课程改革

作者简介:黄笑菡(1985-),女,浙江湖州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翻译学。

基金项目:2013-2015年度浙江省教育厅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翻译作坊’教学模式的高职商务翻译课程改革”(编号:kg2013787),主持人:黄笑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3-0071-05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课堂互动性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通过各教学动因的相互作用,建立更积极,更高层次的伙伴联系,最终以团队形式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1]。作为一种目标导向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其实现形式可涵盖学习者之间的合作(即生生合作)、学习者与指导者之间的合作(即师生合作)以及指导者之间的合作(即教师合作)三个维度。其基本教学需遵循以下流程:学习准备阶段:选择合适的主题及教学内容,展示教学素材;分组分工阶段: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学习小组,并明确组员分工;合作学习阶段:教师需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内容设计丰富的合作学习活动。目前主流的合作学习活动包括:团队-游戏-竞赛活动(TGT),拼图活动(jigsaw),角色扮演活动(role-play)以及研究报告活动(research & report)[2];总结评价阶段:各小组需通过课堂展示(presentation)的形式呈现学习成果,教师宜采用多元评价手段检验学习效果。

目前,合作学习因其具有“强趣味性,高实效性”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但纵观其应用范围及课程,却依然囿于“听、说、读、写”等强调“元语言”能力的课程,而在实践性较强的英语课程中则鲜有体现。此外,合作学习依然以“生生合作”为主要实现形式,缺乏师生之间以及教师之间的互动性学习。《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综合性高,实践性强,难度大,职业导向性明显”是这门课程的主要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提升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成为翻译课堂上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尝试将“翻译作坊”这种较新的教学形态引入高职商务翻译课堂,为“合作学习”的开展提供实现平台,以“翻译作坊”为单位,构建合作学习范式并通过实证研究及数据分析验证该合作学习范式的有效性。

一、“翻译作坊”理论概述

(一)“翻译作坊”的定义及运作流程

“翻译作坊”是一个由多名译者共同组成的,具有商业性质的翻译工作中心[3]。译者在接到翻译委托后,通过任务分析、组间分工、制定词汇表,主译试译,译审校译等步骤合作完成翻译任务,并最终交由委托方审阅并投入使用。

“翻译作坊”的成员包括:项目经理1名,主译若干名,助理译审1-2名,译审1名。所有成员均有明确的任务分工,工作过程需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具体流程如下:

1.委托方下单:翻译委托方将翻译任务,包括文本资料,参考文献,格式排版要求及完成时间要求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项目经理邮箱。

2.项目经理分析任务:项目经理分析待译文稿,统计字数,报价。待委托方接受后,确定翻译人员。在整个翻译过程中,项目经理需管控整个翻译流程,并及时向委托方汇报进度。

3.合作探讨式翻译:主译召开会议,建立词汇表,统一术语,并通过合作探讨――独立翻译――合作探讨模式完成译文初稿。

4.助理译审校译:由助理译审对主译完成的初稿进行两次校译,用约定的文字符号标注修改意见,并发回主译修改。

5.译审审核:译审对主译最终形成的三稿全面审核,确认无误后定稿。

6.任务交付:由项目经理将译文定稿交与委托方验收,通过后进行费用结算。

7.项目追踪:项目交付三个月内,项目经理需对译文的应用情况进行追踪,并收集反馈意见。

“翻译作坊”运作流程图直观地反映了“翻译作坊”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通过成员的分工写作及严格的制度保障,能够有效地控制翻译质量。

(二)“翻译作坊”的发展沿革

“翻译作坊”最初并非以教学形态的面貌出现,而仅仅是以一种“作坊式”的讲习班形式流行于美国文学界。20世纪30年代,美国文坛众多作家,诗人云集爱荷华大学,成立“爱荷华作家讲习班”(Iowa Writer’s Workshop),共同参与授课,研讨,讲习活动,为美国文学的兴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57年,“爱荷华作家讲习班”的负责人Paul Engle创立了“国际作家写作计划”(International Writing Program, 以下简称IWP),广邀世界各国作家前来创作研习[4]。1964年,Paul Engle的中国妻子聂华苓在爱荷华大学创办了首个“翻译作坊”,将IWP创作的文学作品翻译成各国文字出版发行。自此,“翻译作坊”开始风靡美国文学界。

1978年,美国包括耶鲁、普林斯顿、爱荷华、德克萨斯大学在内的8所大学开始设立文学翻译课程,“翻译作坊”逐渐作为一种教学形态在大学翻译教学中流行并迅速发展。“翻译作坊”教学形态强调翻译学习者的翻译能力可通过多次任务承接性质的翻译实战,从合作式学习中得到提高,从而全面纠正了自然翻译观的“语言天生习得理论”,树立了学生学好翻译的信心,增强了学生完成翻译任务的成就感。相较“翻译作坊”在西方的蓬勃发展,国内对此的研究则起步较晚。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实施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决定在我国设置翻译硕士学位(Master of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ng,以下简称MIT)。而“翻译作坊”教学形态也被首次写入该方案中。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大学等15所首批MIT试点院校率先采用“翻译作坊”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口、笔译能力。近年来,“翻译作坊”教学模式在本科院校的翻译教学过程的应用渐趋普遍。2009年,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朱慧芬教授首次提出“翻译作坊”教学形态的高度实践导向性与职业院校英语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相契合,可尝试将其引入高职翻译教学中的建议[5]。但“翻译作坊”在高职翻译领域的应用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验证。而本项研究主要针对“翻译作坊”教学形态在高职翻译课堂的应用这一课题展开,来探讨这一教学形态在高职翻译教学中的普适性。

二、“翻译作坊”教学形态下翻译课堂合作学习范式设计

(一)“翻译作坊”教学形态下合作学习范式的设计基础

“翻译作坊”教学形态下的合作学习范式基于美国语言教学家Steven Krashen“语言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以及加拿大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的“语言输出假说(The Output Hypothesis)”构建。

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适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是二语习得的必备条件。由此,他提出了“i+1”公式,i即语言学习者的现有语言水平,1则代表比学习者语言水平稍高的学习材料。语言习得者一旦能够理解语言的意思,则其语言形式和结构便可自然习得[6]。

1985年,加拿大语言学家Merrill Swain对 krashen的输出假说进行了补充,他认为尽管“语言输出”对二语习得颇为重要,但要充分开发学习者的二语精炼能力,提高二语的准确度和流利度[7],二语学习者还须时常使用该语言,即进行“可理解的输出(comprehensive output)[8]”。

(二)“翻译作坊”教学形态下的合作学习范式构建

“翻译作坊”教学形态综合了“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两种假说,并将其应用于翻译课堂实践。“翻译作坊”的课堂运作过程中经历译前教师的语言输入,译中师生、生生乃至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译后书面文本与口头总结两种形式的语言输出三个阶段,构建出了一个相互独立却又联系紧密的合作学习模型(如图2所示)。

1.第一阶段:译前。译前准备阶段由教师和“翻译作坊”成员合作完成。教师预设待译文本任务。该任务既可以是实训手册上的仿真项目,也可以是委托方的“全真”项目。教师需进行足够的语言输入,即对翻译要求、文本特点、翻译难点及策略做简要介绍,并将文本翻译任务下达至各“翻译作坊”。各“翻译作坊”由项目经理牵头接受任务,组织会议确定主译人员并合理分工,制定翻译计划并确定各时间节点。

2.第二阶段:译中。译中阶段是一个以文本形式进行语言输出的过程,由课堂合作与课外合作两大平台实现。在课堂合作过程中,各“翻译作坊”可利用课本、实训手册、课件及其他课堂资源,完成一些基本的低阶任务,包括:确定文体,确定翻译风格,制定词汇表、统一术语、段落试译等。在课堂合作过程中,教师需进行有效的课堂监控,并通过巡回指导,答疑解惑等形式实现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在课堂之外,各“翻译作坊”需利用网络资源,企业资源及顾问团资源,实现课外合作,完成包括背景资料收集、独立翻译、校译、译审等涉及知识应用,能力创新的高阶任务。翻译过程的两大平台均需建立在“翻译作坊”成员的组内讨论及分工翻译基础之上,并需各项目经理对整个翻译过程随时进行管理和监控。

3.第三阶段:译后。翻译完成后,各“翻译作坊”成员需将最终译文进行课堂展示,以课堂汇报及答辩形式检验集体智慧成果并接受学生、教师、企业的多元评估,以口头汇报形式完成语言输出。

三、实验方法与说明

(一)目的与对象

该实验旨在通过翻译水平测试及问卷调查等测量工具检验“翻译作坊”教学形态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合作学习过程中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待验证的假设。

假设1:“翻译作坊”教学形态能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假设2:“翻译作坊”教学形态能够促进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翻译兴趣。

该实验选取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两个班级共80名学生作为测试对象,其中A班40人为实验班,B班40人为对照班。两个班级在课程教材,任课教师,学习环境及学生的英语水平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两个班级的学生对参与实验均不知情。

(二)内容与过程

该实验以《商务英语翻译》课程为实验课程,两个班级均使用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的《世纪商务英语翻译教程》为实验教材,教学内容涵盖名片翻译,标识语翻译,公司介绍翻译,广告翻译,产品说明书翻译,公关文稿翻译以及旅游文本翻译7个单元,最终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在实验班(A班)引入“翻译作坊”教学形态,而对照班(B班)则采用传统授课方式进行教学。实验过程中,先通过前测确定初始数据,一学期的既定模式教学后,通过后测及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验效果测试与数据分析

1.测量工具。本实验采用以下测量工具:

(1)2份翻译水平测试卷:采用2014年商务英语翻译资质认定考试(ETTBL)中级笔译真题作为前测试卷,采用2015年商务英语翻译资质认定考试(ETTBL)中级笔译真题作为后测试卷。(2)3份调查问卷:分别为学习兴趣问卷、团队精神问卷、自信心问卷,用于前测及后测阶段。

翻译水平测试采用前测、后测两种类型。前测旨在确认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翻译能力的同一性,后测则检验经过一个学期的既定模式教学后,两个班级翻译能力的差异性。问卷调查同样分前测后测,每份问卷包含20道问题,每道问题有“完全同意”、“基本同意”、“无法判断”以及“完全不同意”四个选项,分别对应3、2、1、0不同分数。问卷调查旨在验证“翻译作坊”教学形态对商务英语翻译课堂合作学习的积极影响。

2.测试结果与分析。收集学生前测与后测的数据,用SPSS11.5统计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下:

表1、表2显示,两个班级在翻译水平、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及自信心前测得分上无明显差异(P>.05),即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验前的初始条件基本相同,也验证了这两个班级的可比较性。

表3、表4的数据则说明经过一个学期的既定模式教学后,两个班级翻译能力,学习兴趣,团队精神及自信心的后测得分差异显著(P

(四)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显示,“翻译作坊”教学形态下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

1.“翻译作坊”教学形态下的合作学习范式能够提升学生翻译水平,增强英语习得能力。规范的翻译流程,严格的晋升制度,真实的翻译任务,多元的评价体系保证了翻译课堂的教学有效性,学生的合作学习有了更明确的目的性和可操作性,翻译质量也实现了“质”的飞跃,这都是对学生二语习得的正向效果。

2.“翻译作坊”教学形态下的合作学习能够提增强学生学习翻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及团队精神。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商务翻译课堂缺乏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纯课堂讲授的环境也限制了学生交流合作的深度及广度。“翻译作坊”能够有效弥补以上不足,形成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通过“翻译作坊”内部交流与合作,教师的指导与协调,顾问团之间的学术探讨等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完成翻译任务的同时,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快乐,获得自信心的提升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翻译作坊”形态下的高职商务翻译合作学习范式有利于学生翻译水平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团队合作精神及自信心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是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一种创新。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若干问题。如:如何保证与监控每位学生在“翻译作坊”中的参与度,如何规范“翻译作坊”内部的激励机制,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教师如何参与“翻译作坊”的具体工作,发挥其组织协调和指导促进的作用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蔡慧萍.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肖红.“翻译工作坊”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45-47.

[4]郭建中.美国翻译研讨班和庞德翻译思想[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28-32.

[5]朱慧芬.WORKSHOP在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9(1):67-69.

[6]Krashen, Stephen D. The Imput Hypothesis: Issue and Implications [M]. Brunt Mill. Harlow: Longman House, 1985:19-22.

第6篇:笔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翻译(CAT) 本科翻译专业CAT教学 翻译项目实施

背景与现状研究

1.从本科翻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谈起

高校本科翻译专业旨在培养能够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熟练运用翻译工具,了解翻译及相关行业的运作流程,并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工作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的口笔译人才。如今,计算机技术、网络电子资源、翻译软件已经应用到本地化的各个环节,现代语言服务行业对翻译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强调CAT工具的使用和行业运作流程知识。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高标准要求,学生应掌握运用主要办公软件和工具来处理相关翻译任务的技能,了解常用的CAT工具,学会使用至少一种CAT软件,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翻译工作(贺学耘,2013:71)。

2.CAT课程研究现状及本科翻译专业CAT课程定位

近年来有关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翻译能力培养的研究逐渐增多,也多有提及CAT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在翻译硕士课程设置方面研究成果颇多,但针对本科翻译专业的较少,有关课程设计及项目实施的研究比例较小。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对CAT课程的要求应有较大区别。本科翻译专业该课程设置及内容可以借鉴MTI的课程内容与模式,但不能照搬。

笔者认为,本科CAT课程的应为翻译技术与翻译实践并重。只注重翻译技术或CAT软件,就同计算机课程没有区别;如果仅注重翻译实践,便会趋同于传统翻译课程。同时,任课教师最好长期从事翻译实践,了解翻译流程,熟悉CAT软件,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能够解决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对语言翻译也能提供独到见解。

本科翻译专业CAT课程设计与实践内容

1.注重CAT基本概念解读

本科翻译专业的CAT课程应首先解决人工翻译、计算机辅助翻译、机器翻译的关系。其次要厘清广义和狭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广义的工具指任何可用于辅助译员翻译的电子工具,而狭义的计算机辅助翻译工具则指专门供翻译人员使用的工具(Bowker, 2002:6)。再次,本地化与语言翻译的关系也十分重要。最后,要明确CAT主要适用于非文学文体。

笔者发现,多数学生对CAT技术和机器翻译辨识不明,且大都以在线免费机器翻译所产出的不能令人满意的译文为参照标准,对这类技术存疑甚至抵触。“这些基本知识十分重要,能够厘清学生对几种概念的认识,消除误解,知道他们将要接触的是什么,需要他们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对计算机技术在翻译中的应用有合理的预期”(钱多秀,2009:49-50)。

2.本科翻译专业CAT课程教学及实践内容探索

课程以SDL Trados 2014为核心,注重CAT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特别加强概念的理解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具体内容如下:1.信息时代的语言服务;2.CAT的概念;3.传统翻译流程及规范;4.文档预处理与文件格式转换;5.CAT的工作原理;6. SDL Trados 2014 软件界面简介;7.单文件模式;8.项目模式及其优势;9.项目文件包与返回包的交互使用;10.翻译记忆库的创建与维护;11.翻译术语库的创建、转换与提取;12.语言质量检查与管理;13.桌面排版与格式校对;14.项目1:便携气体泄漏检测仪操作说明;15.项目2:某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制度;16.项目3:某集团项目演示精简版;17.项目4:授信协议;18. 课程总结与期末测试。

CAT课程项目启动分析

在课程中后期引入真实的项目。“真实案例将学生直接引入职业的翻译环境之中,体验真正的翻译项目,深入了解专业的项目规范、客户要求,项目分析和报价、翻译流程、质量控制等内容,这样才能对翻译实践有更深刻的认识”(王华树,2012:59)。

1.项目选取。项目的语言难度符合本科翻译专业中高年级学生翻译能力;项目的交付时间充裕;项目文件并非保密文件;文件格式较为常见且复杂程度一般。

2.项目开展的软硬件条件。项目参与者需要使用CAT软件,因此项目适合在CAT实验室开展。也可预借CAT实验室服务器授权文件,在学生个人电脑上同步开展。

3.项目工作流程。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根据学生的计算机技术和语言能力特点,优化成员配置,角色分为项目经理、助理、译员和审校。流程参照SDL Trados项目流程:

CAT课程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1:便携气体泄漏检测仪操作说明:本项目共有8张JPEG格式图片,源语言英文。需要使用OCR软件进行文字识别,图文混排后生成Word文档。项目组成员通读《产品手册英文写作规范》,涉及文风、行文规范、技术资料常用词汇、国际单位制等。

项目2:某股份有限公司采购制度:共8个文件,其中Excel工作表3个,Word文档3个,PDF文件2个。使用了项目模式利用多文件及多种格式文件处理和管理的优势。由于文件较多,必须统一术语:项目经理和审校优先处理并预先提取术语,充分利用术语提取、转换及术语库制作工具。

项目3:某集团项目演示精简版:一个PPT中文源文件,幻灯片数量很多,内嵌流程图、数据表格、效果图及文字特效。在准备阶段,项目经理需要统筹安排,按PPT内容合理分割并分配翻译任务,从而避免出现语境不明的问题。由于中英文所占字符不同,需要重新调整译文在PPT中的位置,考虑后期排版任务。

项目4:某银行授信协议:项目内容较难,但较容易找到平行文本,借鉴制式内容,锻炼信息检索技能。检索到的平行文本可使用对齐工具制成翻译记忆库,提高翻译效率和准确性。本项使成员意识到有价值的遗留文件、双语对照文件可以重新利用,从而提高翻译效率。

这四个项目经过翻译、语言审校、格式审校、教师指导,采用项目包的模式完成,是翻译流程的课堂再现。期间即时聊天工具和电子邮件的使用增强了沟通与数据资源共享。

CAT课程项目总结

项目结束后,各组分别介绍项目实施的前期准备、中期实践和项目总结,从翻译、技术和团队分工合作汇报项目情况,使负责不同项目的团队有机会了解其他类型项目的翻译流程,从而使翻译能力、CAT软件应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得到锻炼和增强。

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翻译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不一,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才能做好项目分组;教师工作量较大,需要管理各个项目组工作开展情况;政策支持不足,教师在实际项目中的投入很难计算工作量,仅凭热情显然不是长远之计。

回顾与展望

笔者以培养本科专业翻译人才为目标,基于CAT教学,探索了适合本科翻译专业学生的CAT课程设置与项目实践,目的不在于研究高深的CAT原理和软件,而是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翻译实践、翻译能力与CAT技术的结合。同时应注意:BTI与MTI的专业培养目标不同,CAT课程设置和实训应有所区分;在教学理念上,改变以往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为了掌握软件操作而学习的教学方法,引入真实的项目,创造真实的翻译环境培养翻译习惯;培养学生使用CAT软件翻译时的语境观。CAT的断句不能完整地反映原文的语境,从而不利于从语用和语篇的角度理解原文;翻译技术相关内容不宜庞杂,满足后期项目需求即可;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尝试不同的CAT软件,拓宽视野。

参考文献:

[1]贺学耘:《高校本科翻译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及体系重构》,《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5期,第71页。

[2]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本科教学要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2。

[3]钱多秀:《计算机辅助翻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年,第49-50页。

第7篇:笔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涉外呼叫;呼叫实训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5-0096-5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2.026

1 . 专业建设背景

在英语语言教学理论体系中,商务英语,即English for Business Purposes(EBP)或通俗称为(BE)Business English,归属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ESP)范畴。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国家政治经济力量的增强,英语在国际贸易中日益成为一门重要的国际性工具语言,由此引发商务英语教学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英美等主要英语国家纷纷开设Business English或Professional English课程,为从事国际商务的人士培训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交际技能。

商务英语教学实践除遵循一般教育学、心理学、英语语言学(尤其是应用语言学)等规律之外,还必须服从于特定的商务需求。因此,它具有强烈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有别于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教学。正因如此,商务英语正日益成长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并日益显示其独立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商务英语类课程在国际上多以“国际商务交际”的名目出现,如英国和澳大利亚的“国际商务交际英语”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mmunication(EIBC)和美国的“国际交际英语”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EIC),隶属于上述英语国家对外英语教学范畴。与此相应,英美两国分别针对非英语国家开发了各自的国际商务英语水平考试,如英国剑桥国际商务英语证书BEC(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和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商务英语证书,这些都占据了我国国际商务英语教学与评价的主流地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竞争会更加激烈,我国加入WTO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大批外资企业、独资企业纷纷涌入我国,广东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各类企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商务英语人才的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需求结构、人才层次、人才规格发生了新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一定要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的方向发展,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必须面对现实制定专业发展战略,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加强实践教学,深入研究社会需求变化,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2 . 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学校进行了一定的市场调研,广泛收集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信息,聘请行业企业和高校的专家进行研讨论证,积极推动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培养”。调查表明,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方基本上是外资、合资、外国公司或有意开拓国外市场的中资企业,学历起点是中职或大专层次,岗位群广泛,职务多为涉外业务助理、外国客户服务、外贸业务员、商务秘书和商务文员等业务类,我们还发现劳动力市场对我国大力推行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反应冷淡,而对国外的证书如:剑桥或LCCI的商务英语证书较为接受。同时,商务英语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岗位群广泛的特点也构成了中职教育的不利因素,它要求该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然而商务系统庞大而错综复杂,受中职学生基础文化修养较低与学习时间有限的制约,关于商贸知识应该讲什么、怎样讲就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在被调查公司对相关专业职务能力的描述中,100%提到英语和计算机应用两项能力,95%提到与人沟通的能力。

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南部目前劳动力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能力模块的基本定位是:(1)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要求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且各项技能应达到一定的外国证书的初级以上水平,专业英语技能强调口语、应用文写作和口笔译。(2)广泛的商贸运作知识和基本技能。要求了解商务公司运作所需的外部和内部条件要素,掌握包括商务秘书、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服务和进出口业务的基本操作程序。(3)较强的沟通能力。要求口头表达清晰、流利、得体、有思想、有条理,文字表达规范、通顺、得体、有思想,掌握灵活、有效的人际交往与商务沟通技巧,具备团队合作的意识和方法。(4)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熟练掌握Windows、Office应用,具有网络信息搜索与处理能力。以上能力目标的基本确定为课程设置和课时分配提供了现实和科学的依据,除了公共课,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将通过三个课程组合来实现,即英语课程组合、商务课程组合与计算机应用课程组合。

此外,随着全球产业布局的调整和重组出现了新的特点,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经济倾斜,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岗位群)定位除了面向需要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企事业单位,培养境内外营销、涉外文秘和初级英语教育人才以外,还需要能适合新的发展要求的毕业生。根据最新测算,中国呼叫中心坐席达到396,200人次,呼叫中心行业的从业人员在100万人左右,2009年全国呼叫市场总投资规模已达395亿元。广州毗邻港澳,在环境、技术以及从业人员语言等方面都有很强优势,因而呼叫服务产业在短短的三四年里就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工作场所、入职人员职业技能和素质进行的调研得出结论:呼叫专业应以培养呼叫中心高技能、高素质的坐席人员和管理人员为目标。学生毕业后在BPO(“业务流程外包”的英文缩写)领域从事政府热线、网络商务、技术支持、市场调研、客户服务、数据核实等工作。呼叫中心从业人员在社会各大中型企业中的需求量庞大,因而其福利待遇优厚,是当下供不应求的热门人才。呼叫中心产业被引入中国后,在短短的三四年里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为越来越多的行业及企业用户所接受和应用。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企业竞争和服务意识的提高、电话普及率逐年提高、电信资费的下调、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WTO的影响等因素,促使中国呼叫中心产业总体市场规模在1998-2001年间,以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40%的速度高速增长。目前,中国呼叫中心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呼叫中心工作环境比较好,从业人员是在一种无污染、无噪音的环境中工作。进入呼叫中心,就是求职人员进入白领职场、开启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呼叫行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人员需求量大。目前,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特别是从事英语呼叫业务的就更缺,因此工资待遇优厚,从事坐席人员的月工资在1500元—3500元;经过半年至一年锻炼,成为班组长后,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中职学生起点要求不高,愿意努力尝试学习,呼叫行业无疑是我们中职商务英语学生的较好的就业渠道。全国对于呼叫从业人员的培训现都仅限于企业内部的培训,校园呼叫中心实训室对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减少他们对员工培训的成本,很受企业欢迎,是提高我们中职商务英语学生就业质量的必备条件。学校经过深入调研,重新设定了商务英语涉外呼叫服务方向,并与中智广州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以中职商务英语学生职业岗位需求为导向,加强实践教学。

3 . 实训基地建设实施要点

3 . 1 需要利用现有基础

(1)专业实训场地:校园旅游一条街商务实训中心,为学生学习提供理实一体化的场所。

(2)每年广州春秋交易会期间学生在交易会及各四五星级大酒店商务中心实习已形成制度,收效显著,既检验了学生在校学习的情况又为学生们提供了接触社会、扩大知识面的机会,让学生们学以致用,用而促学,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以适应社会需求。

(3)商务英语涉外呼叫服务方向的学生,在与中智广州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后,第一批实习学生已在合作企业(香港城市电讯、汇丰银行、AIA等)完成第一轮英文呼叫服务的顶岗实习,收效显著。第二批学生也正相继进入了合作企业(香港城市电讯、汇丰银行、AIA等)的英文呼叫服务顶岗实习。还有更多涉及英文呼叫服务的公司期待我们有更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和就业。

3 . 2 实训建设和工学结合的目标

实训基地的建设、建立和使用要充分引入企业的参与,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由学校领导和企业领导组成领导小组,定期开会,对学生顶岗实习、专家聘任等制定相应的制度,并由学校、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同进行质量监控。

在企业的指导下建设一个校内外语综合实训中心和2个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师资技术支持,企业提供场所与设备,为工学结合打下良好基础。

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本着“优化一个,带动一批,辐射整个区域”的建设目标,强化专业与产业对接,建设以商务英语文秘、简单翻译、呼叫服务、电话销售,营销策划等为主要目标的共享型实训基地,并不断延伸基地建设的领域范围,注重人才技术紧密合作型的基地建设模式,加强学生顶岗实习和职业岗位型能力的培养,对不同地区的中职商务类英语专业进行分期分批地交流、探讨,共同研究和构建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商务英语类专业。

开发和拓展实训基地的辐射和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学生的涉外呼叫顶岗实习做好前期服务;区域内的技能鉴定服务中心或LCCI商务英语职业技能证书考点;为当地的下岗职工和农民工进行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便利条件;建成区域技术领先型、功能完善型的中职商务英语资源中心,将实训基地建设成真正实现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商务英语与涉外呼叫服务培训技术中心。

3 . 3 建设思路

建立模拟仿真与实际工作环境一致的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商务英语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以行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充分体现规范性、先进性和实效性,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

总之,本专业的建设思路意在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职业教育理论的前提下,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实践“校店合一”办学模式,改革课程结构,多渠道创新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开拓和发挥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实现以“在工作中学习”为特征的“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商务英语课程功能,提高学生在校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创造条件。

3 . 4 建设内容

实训室建设及设备的改善:

(1)加强和完善商务英语原有的网络实训及专用室的管理和维护。

(2)拓展校外的商务英语的实训场所,主要以酒店商务中心,外资及合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前台、写字楼以及涉外呼叫中心为主。

(3)为促进校内实训,英语综合实训中心配套设备的建设:投资建设一个外语综合实训中心,完成商务英语综合实训室扩建工作和完成涉外呼叫服务实训室一期的建设,使其具有真实的工作情境,满足日常外语商务活动及涉外呼叫等项目课程的技能实训要求(见表一)。同时为保证营造真实的工作情景和职业教育氛围,校企合作开发相关实训项目及实训指导书,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充分保障实训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

(4)增加图书馆有关商务英语专门化方向的藏书和资料。

校外实习基地:

预期目标:建设2个校外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师资技术支持,企业提供场所与设备,为工学结合打下良好基础。

验收要点:

(1)与2间涉外服务企业共建日常商务英语服务实训基地,并有开展工学结合合作的相关记录;

(2)与5家企业建立松散型合作关系,签署合作协议;

(3)与企业共同制订工学结合实施计划和管理制度。

共建的4个校外服务型实训基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比例不低于50%。

3 . 5 保障措施

3.5.1 机构设立

在学校项目创建指导委员会、项目建设办公室的领导下,成立商务英语专业项目建设小组,根据具体建设任务,项目建设小组下设若干具体任务工作组,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监控,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项目建设工作组职责和分工: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在过程管理中实施保障措施,确保项目的成功建设。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按要求报送相应材料;编制和协调年度建设计划,组织项目建设责任书的签订;督促、检查建设项目的实施进度,对建设项目进行自评、验收;起草建设项目的有关规章制度,监督、检查有关政策及措施的落实情况等;及时总结、交流、推广项目建设的先进经验;统筹、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及时项目建设中各方面信息,组长负责组织人员、安排分工、定期召开建设进度会议、统筹项目的整体建设和考核各项目组人员。骨干组员按照项目小组的分工,负责各自所在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协助组长统筹项目的建设。其他组员负责项目运作日常的其他事务性的工作。考核奖惩上实行多劳多得、责重多得、优质多得原则。

3.5.2 保障机制

(1)学校建立健全了创建项目的机构,成立广州市旅游商贸职业学校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项目创建指导委员会、项目建设办公室,项目建设办公室下设具体项目组,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监控,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其中项目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的日常管理。

(2)建设项目实施“专人监督、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五个建设项目分别由一位校长作为组长,由专业系主要负责人或者相关的人员任副组长,其他负责人及专业带头人为成员的专业建设工作小组开展项目的建设工作,明确各级项目负责人和管理小组的职责。

(3)建设项目定期公示制度。建设办公室设立月报制度,每月末由各项目组负责将项目进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建设办公室,以便对项目进行及时全面的跟踪监测。

(4)各级项目建设期满,需由项目创建指导委员会根据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及所签订的项目责任书对竣工项目进行验收。

3.5.3 过程管理

(1)接受学校项目监管办公室对项目质量的指导、评估和监控,严格执行周报、月报、中期检查和验收自评制度。

(2)完善建设效益评价机制,建立起合理有效的建设评价流程,形成全面系统的制度和规定,实现建设的反馈控制。

(3)发挥全体师生的质量监督和信息反馈作用,加强对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建立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的质量控制系统,将校内外质量监控连接起来,实现校内外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监控体系。

(4)严格执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资金使用的有关规定,招聘具有专业资质的监理公司全程监管开发和实施过程。

3.5.4 经费保障

(1)两年共计建设经费83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80万元,剩余350万元由省财政、市财政共同解决。

(2)在保证资金使用的自主性的同时,严格资金审批制度,保证建设资金在专业建设中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商务英语呼叫实训基地建设是现阶段中职示范校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将为全国中职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发展起到促进和示范的作用。

参考文献

Knoll, M. The Project Method: Ira Vocational Education Origin and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J]. Journal of Industrial Teacher Education, 1997(3).

第8篇:笔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 教学 探索

前言

商务英语作为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语体,所覆盖的领域极广,信息量很大,而且商务英语翻译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与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因此商务英语翻译课的教学能有效的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但是近些年来,许多的高等院校在商务英语的教学中,更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实际操练的翻译教学,在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而且,从事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的地方,很大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只是照着书本讲求商务英语翻译的技巧,再给定学生一些资料,要求学生进行翻译,而所翻译的内容却和实际生活以及商务英语活动没有太大的关系。长此以往,这种僵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对商务英语的翻译课程情绪不高,缺乏积极性,而所给定的材料内容太难,给一些基础知识的牢固的学生带来了困难,缺乏自信,最后造成对翻译产生抵触情绪的状况为此,为此,本文对商务英语翻译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积极的探索一条恰当有利于商务英语翻译发展的道路。

一、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选用的教材陈旧。当前,许多的高等院校在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中存在着教材更新换代慢,甚至有些教科书的出版年代久远到几十年前。例如张培基编订的《英汉翻译教程》这一教科书。这本书的编写采用英汉两种语言,可以起到对一些知识的学习进行对照比较的作用,此外,此书还运用了大量的翻译案例来讲解商务英语翻译的英汉互译中的常使用的技巧与策略。即使此书有很多优点,但是因为但出版的时间太早,许多的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尤其是一些具体的案例已经与时代脱节,而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而且在板块的设置中,侧重于翻译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具体的商务知识却有些匮乏,这并不能很好的帮助学生在就业中相应技能的运用。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社会对于商务英语的翻译有了新的要求,在商务材料的翻译上更多的是对于产品的使用说明书进行翻译,以及互联网时代下跨国贸易公司对于往来的电子邮件进行翻译等,而商务活动中,口译的需求量比较大,具体为公司在商务谈判以及涉外事务中的口译工作。而这些新的要求应当体现在我们正在学习的教材中,通过对教材的恰当选用来培养商务贸易中的实用性翻译人才。

2.教学内容与时展不符。因为教师所使用的教材比较陈旧等,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依照教材的结构与内容,进行讲解与教学,所以就造成了学生接收到的学习内容不能与时代的发展相协调,甚至学习了一些不适应当前的时展,已经被淘汰的东西,翻译的教学工作开始与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的新时代脱节,不能使用时代的发展需求。而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大多的翻译依然以英译汉的笔译为主,而且使用的具体案例也与实际生活无关,而当今的社会更需要的是不再是笔译人才,而是商务活动中的口译人才。在商务活动中不可能存在单单的英译汉翻译,翻译人员需要在商务活动中与外籍的客户进行沟通,因此汉译英翻译必不可少,因此,在实际的翻译中,教学工作应当以学生的已经具有的翻译知识水平,英汉互译的翻译能力以及整个社会对商务翻译人才的需要等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授给学生商务英语翻译知识,培养商务翻译技能。

3.教学方法单一。我们在以前的的商务英语翻译课堂上,大多数老师采用的主要教具就是黑板、粉笔以及教科书,老师站在讲台前,一讲就是一节课,而且在翻译的课堂中,老师讲的最多的就是翻译的理论知识以及翻译技巧,有的老师会在讲技巧时,给出几个例子进行说明,而多数时候这些例子与商务知识毫无关系。还有的老师会给学生模板,让学生进行记忆。的确,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掌握一些翻译方法与技巧。但这样的教学方法,手段过于单一,有时甚至枯燥乏味,而现如今的信息时代,教师可以使用许多的现代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看具体的某个贸易公司的案例,或者通过视频观看真实的商务谈判,现代化的发展给教学提供的多种教学手段,而对于教师,则需要积极的吸收新鲜事物,改进教学方法。

二、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改进措施

1.教学模式的改进。教学模式是指对教学过程的简化,提供一个教学框架。因为商务英语翻译所涉及的领域很广,翻译的内容有具有专业性,所以必须坚持“实用性”的教学导向,而在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模式上,应当运用更为灵活以及多样的教学模式。

(1)教师要转变角色定位,实现角色多元化。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要改变原来的主导者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控制者、组织者、参与者以及信息提供者的多重角色,这虽然给教师提出了更加多样的话的要求,但是也有利于学生的多样性的翻译技巧的学习。

(2)教学内容要多样化。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不应当局限于某一本教材,而是要取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紧紧的联系时代的发展。例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的环节中,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以及未来发展的可能领域等情况进行作业的布置,而事实显示,也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教材的内容要注意更新,而且更多的增加翻译实践,恰当的补充一些紧跟时代的翻译内容,如撰写简历求职信、产品说明书或者企业简介等,这对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翻译水平与能力,增进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此外,教师应当注意对学生的知识进行拓展,给学生推荐一些翻译的论坛网站与书籍,拓展学生的眼界,增强商务英语的翻译能力。

2.教学方法的改进。

(1)误译诊断法。误译是指对给定材料错误的翻译,指在文字理解上背离了原来的含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理解偏差或者表达方式不当。翻译的过程,无非有两方面,理解与表达,而这两方面,哪个部分出现偏差与失误都给误译创造了可能性;而且在翻译的实践中,我们要尽量的减少误译的发生,但是误译又会不经意的出现。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在理解与表达上对误译问题出现进行分析,寻找出现问题的根源,如何避免并且对于可能出现误译的现象进行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在理解问题上出现误译的主要有学生本身的语言运用能力差、对相应的商务知识了解不够以及不恰当的商务语境等;在表达问题的误译主要有不准确以及不地道的表达方式等。

(2)案例分析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运用一些典型的案例,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技能与知识,对具体的案例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与讨论,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商务英语翻译的案例教学法由五个主要部分组成。即翻译文本准备、文本分析、译案总结、检查译文、对类似译例拓展等五个阶段。如当教师在讲授“商务合同的翻译”时,教师首先要从教学目标出发,选取了生活中的实际的租赁合同作为案例的文本进行翻译与讲解,

在第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础的与商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可以准确的使用在商务合同中的词汇以及句法等。

在第二阶段,教师需要做好参与者的身份。引导学生根据上一阶段所给出的提示以及合同的文本,对文本内容进行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小组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例如一组需要对合同文本的语言的特点以及翻译技巧进行分析,二组需要进一步的讨论文本合同的句法构成以及相应的句法翻译的方法,第三组需要确定合同翻译的标准。

在译案总结阶段,学生是此阶段的控制者与主导者,学生需要通过对于刚才的分析,对整个合同文案有一个概括总结,并且掌握其规律性。在学生完成了以上工作之后,教师还要对学生的总结材料进行进一步的总结,确定文本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如合同翻译中长句子的结构、避免复合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语法错误,而且还要注意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背景差异以及不同的法律法规等造成的误译情况的出现,最后确定最终意见与标准。

在第四阶段,学生需要根据之前确定的标准以及注意事项来撰写译文要求学在写完后,还要进行检查与修改,进一步进行完善,最后成型的译文要符合相应的标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最后,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巧,并且对于学生所学的情况有一个很好的反馈,需要给学生布置与案例类似的文章来翻译。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学生可以真正的掌握所学知识。

(3)网络教学法。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我们当前使用的互联网给教学提供了多种可能,还提供了多样的教学资源,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师关系的转变。商务英语翻译教师应该积极的使用互联网资源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形式。将互联网应用于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在商务翻译中的综合素质,为日后的就业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都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我们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材料,并且对所选的资料进行选择,找到可以体现教学知识点的资料,对其分门别类的整理,运用于课堂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运用互联网资源来进一步的学习商务英语的翻译知识。

网络教学法不只提供给学生多样的学习资源,还给学生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教师应该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优质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利用翻译中国等翻译网站以及相应的翻译论坛等手段对翻译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一些社交软件对相关的翻译内容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积极的进行网络阅读活动、主动的加入到网络讨论和实践中来,长此以往,学生的翻译水平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应当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时代的需要,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简历正确的翻译观,运用恰当的翻译技巧,用这种方式来学习以及巩固学生对相关商务英语知识的理解,进而在实际的操练中,可以准确的对各种商务活动以及商务文件进行翻译工作。在教科书的选取、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方面积极的进行改进,从而有效的促进商务英语翻译的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蓝建青.理论・实践・思辨――从语言到思维[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4,(11):141-142.

[2]王春妮.基于任务教学法的对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的探索[J].经营管理者,2013.07,(26):259.

[3]马旺艳.目的论关照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商务英语翻译教学的探讨[J].海外英语,2011.06,(12):101-102.

[4]林清瑜.商务英语专业英语演讲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7,(04):122-125.

[5]夏璐.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实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7,(23):57-58.

[6]石春让,白艳.新世纪十年来商务英语翻译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9,(01):80-85.

[7]李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任务设计[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07,(09):143-144.

第9篇:笔译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 理工院校 大学生 就业

由于十几年前的英语专业热,各大高校扩招英语专业学生,导致就业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尽管经济在复苏,但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还是给外贸业带来很多危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也造成困扰。除此以外,理工院校,相对于一些传统的老牌大学,商务英语专业在整个学科建设中处于起步和较薄弱的地位。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水平和专业素养与老牌大学的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本文着力于探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理工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就业问题,通过分析目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以及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希望有助于提升理工类院校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

一、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现状

商务英语以适应职场生活的语言要求为目的,内容涉及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与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积极涉足经济文化科技等众多领域,中外合作交流达到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商务英语专业随潮流而发展,涉及范围包括对外贸易、国际合同、国际金融等。

常熟理工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符合大环境发展趋势,课程设置不是简单局限于学生的英语水平能力,更多传授了西方文化,更好地了解外国人的管理理念与工作心得,有助于学生以后的工作日常。我校相关课程设置位为:一至二年级以扎实基本功为目的,教授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考虑技多不压身及常熟周边日资企业较多,我校还开授第二外语日语,极力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学生考研进一步深造研究提供便利。三至四年级学习程度有所提高,对英语及商务知识的掌握与运用需求很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较好。对学校的考核方式,学生们纷纷表示很赞同,本校现实行的考察制与考试制相结合,此制度综合考虑了学生的平时表现与期末考试结果,鼓励了学生的进取心及培养了认真对待考试的正确心态。但也存在少许问题,如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缺乏实践培训,仅在大三才有一些实践课程且实践时间较短,实践内容较单一,主要涉及单证的制作及模拟商务谈判。对学生的调研中,有85%的学生表示愿意多花时间在一些实践课上,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操作中。此外,实践中都有各自课程科任老师指导实践,不容易做到查漏补缺其他老师教授的内容。学生纷纷表示各科老师能商量合作对学生实践课程的开设,学生将会受益更多。关于实践课程设置,还可以通过高校与企业共同举办专题讲座和研讨会,开展各种校企互动活动,鼓励学生跨出校门深入企业在实践中学习。在企业中深入实践,可让大学生更好地与社会接轨与生活接轨。也可在模拟实训机房建立“外贸实习平台、外贸单证教学系统、电子商务模拟实习”等多个模拟操作系统,供学生模拟操作。

二、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1.常熟理工学院商务英语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使用日益广泛,商务英语专业在各高校也广为兴办。为了解及更加清楚市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需求,我们对本校的往届商务英语毕业生进行了就业调查。就得到的数据分析:本校毕业生就业地点较集中主要分布于长三角一带,工作岗位选择比较广,其中大方向有45%的毕业生选择在外企,还有30%的毕业生选择英语教育行业,而另外一些同学则选择了与本专业无关的职业。在外企主要从事跟单员、业务员、文员等职业,而在教育行业的学生,有60%的毕业生选择一些培训机构,40%的毕业生则在民办学校教书。

2商务英语专业就业前景分析

国际贸易实务方向:主要有贸易单证员、业务员、跟单员等。这个方向的毕业生需具备专业英语知识及商务知识,具备较强的商业运作能力,能从事国际贸易商务谈判等工作。其工作范围也较广,如外企、银行、海关等。

国际商务管理及翻译方向:除商务专业人才需要的英语知识及商务知识外,还必备一些管理知识,应该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技巧和商业运作能力,能够从事商务管理与项目策划工作。就业发展前景很不错,工作范围也较广泛,如跨国公司、涉外机构等。

英语教育方向:主要为英语培训机构的讲师及高校老师,或者从事新闻出版社类工作。此方向毕业生掌握商务英语专业的各项基本技能,同时需要具有英语辅导及教授等能力,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商务英语人才就业存在的缺点:毕业生出现的问题在于专业知识不够牢固,在商务环境中运用所学能力弱,且英语的表达会出现蹩脚现象,另外在谈判中还会出现相关国家文化背景知识不太熟悉的情况。尽管是学无止境,但是企业希望学生可以尽可能地利用在校期间学习更多的知识,其中不再仅仅是局限于书本的知识,更应该是使用外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商务谈判的各项技能。就业好的前提,归根到底还是自身知识足够扎实、足够熟练。

三、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培养人才首先应做好实地调查,了解市场需要哪些人才,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综合能力。据调查,企业对毕业生注重以下能力。

1.英语语言技能

要求学生要掌握好英语学习的基础知识,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要学习扎实。英语语言能力,就是商务环境下各种使用英语的能力,包括英语听力能力、英语口头表达和有效沟通的能力、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阅读商务类英语资讯的能力、书写各种商务英语函电的能力、英语口译与笔译的能力、英语速录能力。

2.商务专业知识

即指对外贸易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商务管理能力,如市场开拓、商务谈判、外贸单证缮制、跟单、报关、协助企业主管从事商务管理、直接运用英语开展商务活动、处理涉外问题的能力。以商务谈判为例,各自为利益而争执不下时就可稍做休息,而不是就话题吵起来,这样不但失去风度更失去宝贵的客源。或者商务谈判中对方在价格上取胜,那么我方就应该在邮费或其他方面补回损失。种种技巧不仅仅是书本教给的理论知识,更是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中的总结。

3.了解西方文化

商务英语对学生的要求很高,需要将英语技能与商务知识很好地结合并应用。这就要求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深入的了解,以业务员报价为例,报价之前必须先了解合作方文化,是比较注重对商品的细节描述还是爱对价格一杀再杀,根据不同的文化制作不同的报价单给对方回旋的余地。现如今的交易也是对服务的一个交易,就是拼服务的质量。若对合作方的文化了解甚深,则定会缩小分歧,消除彼此间不必要的矛盾,拉拢老顾客增加新顾客,客源源源不断。

4.商务操作技能

要善于掌握商务的操作技能,如商务会议的基本技能、商务谈判、索赔等。

四、启示

语言知识不仅仅是交流沟通的工具,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大和深入,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讲英语的越来越广泛,商务英语的归类终归还是文学类并非经济类,也就是说,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说到底是对英语知识的熟知与应用。学生应该认识到尽管自己所学广泛,但都不够精通,应该比其他专业学生付出更多,用知识武装自己,在校期间可旁听经济累课程阅读心理类书籍等,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资源,多多锻炼自己。

首先,学生进入大学,应该培养独立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因为课程并非像高中紧凑,充分管理好时间,善于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尽可能多了解西方文化。万丈高楼平底起,英语基础知识一定要扎牢。借助网络等各平台多接触英语,让英语和日常三餐一样平常。可手机下载一些英语学习APP,微信关注英语相关的公众号,或者浏览英语方面的相关网页。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摄取更多知识。

其次,明确职业生涯规划,有了规划就如船舶有了灯塔。推荐各学生在大二时开始着手自己的职业规划,大二是规划的好时期,对青涩大一生活加以总结,不再迷茫自己的未来。在接下来的学习道路上,学生本人会朝所定的目标奋斗。可以上网做一些测试,结合自身的兴趣,给自己定个目标并为之努力。此外,除了英语专业硬性规定的专四专八等要求,学生还应该结合规划的职业考取相关的一些证书。

另外,参加校园招聘会。这是对学生胆量的测试,面试前需要同学们掌握面试技巧,将自己“推销”出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获得寒暑假实习的机会。实习意味着将书本知识实践化,可谓“温故而知新”。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以英语为基础,学习了商务领域的各种知识,同时用于商务沟通和操作。这对学生的自身素质要求比较高,学生应该结合自身发展需要,了解市场需求,在学校期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把握好每一次实践的机会,认真打磨历练自己,加强自主学习。以兴趣为起点,以找一份满意的工作为目标,不断充实自我,将自己打造成适合职场的商务英语人才,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才能在职场发挥自己的一份力量,给自己一份交代,给教育我们的师长一份交代,给自己的明天一份交代,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笔者坚信以常熟理工为例,即使并非名牌老牌英语专业学校学生,也应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成为与其他高校学生相匹敌的英语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楠.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研究[J].科技信息,2014(8).

[2]钱红.从对长三角高职毕业生调查报告看商务实训[J].科技信息,2009(31).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