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初中美术教学目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美术教学目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美术教学目标

第1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 课堂教学 效率

我国的教育总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初中美术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美术教材,内容上突破了传统美术教学中的单一知识渗透,而是以新的视角赋予美术课程时代性,将其分为: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四个部分,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更深入的学习美术。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粗略的谈一下如何提升初中美术的课堂教学效率。

一、愉快教学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美术在初中教育阶段并没有受到重视,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渗透一些知识技能,仅让学生对实物进行临摹,存在着学科地位较低的现象,而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也很是匮乏,觉得美术课是自由课。鉴于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改变课堂教学现象着手,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乐趣,而开展愉快教学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愉快教学,指的是:教师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让学生感受美术的乐趣,进而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强化学生对美术兴趣的持续发展。笔者在教学中,通过给予初中生思维自由的方式来逐步引导学生感受美术的重要性和意义。

如:在学习“千姿百态的雕塑”教学内容时,笔者以自己学校的雕塑为着手点,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企业、学校、广场等地方常常塑造一些雕塑呢?他们有什么用呢?以学生常见的现象为背景,让学生初步思考、感受美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建立一定的审美意识。之后,给予学生自由权,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地方并为其构思雕塑作品,鼓励学生尝试进行泥土制作,步步诱导,促使学生对美术形成一定的兴趣。

二、优化教学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美术教育理念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然而,目前初中美术教育在我国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位置。即:初中学校都开设这门课程,却都以应试教育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向,使得美术教学有种“名存实亡”的感觉,在这种背景下,学生对于美术的学习也是被动的,硬性的接受一些美术知识,简单的画画素描,并不是按照美术所涉及的内容来开展的,这样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对此,在教学中,笔者鉴于美术教学的这种现象,认为可以优化教学法进行教学,基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优化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有个全新的认知,改变学习美术的态度。

笔者在教学中,通过优化教学目标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即将教学目标的制定基于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融合发展为基准,考虑目标制定的可行性、明确性、适中性等。如:在学习“大家动手做条龙”的教学内容时,笔者设置这样的教学目标:第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立体造型能力;第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培养学生对美术传统的热爱,激发起爱国情怀及学习美术的热情。之后,结合教学目标,让学生自主组合动手实践制作。

三、校本教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诸多的要求,倡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资源,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活动,促使教学的全面性,凸显教学的优越性等等。在这种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倡导教师要敢于结合实际,融合多种资源,实施校本教学。在教学中,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与学生个体需求、追求相融合,在补充、丰富美术课程内容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学生感受美术的“处处可见性”,进而增强自我学习美术的动力。

如:在学习“体育题材美术作品与纪念品”教学时,笔者将其与创作课相结合。首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体育题材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就自己的感官,以审美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评论;其次,拓展学生的设计思维,让学生给学校、班级设计作品,或者是给某个人设计纪念品等等,让学生自主选择美术作品的追求;再次,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自己的美术作品。这样,整个过程中,学生都完整的参与进来,强化了学生形式美的感受能力,同时,这样的动手实践活动也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生活增添乐趣,能够真正感受到美术的艺术魅力,进而提升自我对美术的学习和运用。

总的来说,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是刻不容缓的,关系着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初中美术教师,应结合新课改理念,以生为主,采取多种方法,来强化美术教学,不断的思索、探究新的教学手段,实现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统一,最大限度的凸显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尹少淳. 初中美术教学策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第2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欣赏教学;德育渗透;教师;学生

中国分类号:G623.75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美育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艺术家,而是通过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感受美术作品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底蕴、欣赏意义和历史价值。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使美术欣赏的内容与学生的性格特点、成长发展规律等内容相结合,将德育内容灵活的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德育思想和美术水平。

一、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

德育思想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应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能够有效增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认识,提升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

新课程理念下,对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主要教学目标,注重德育理念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的渗透,通过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作品感悟等活动,使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思想态度,成为新一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1]。

(二)提升学生对作品的情感认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思想素质的不断提升,美术作品并没有逐步低落,而是在我们生活中,变得更加富含内涵和价值,这主要是音乐美术作品拥有一定的深刻历史背景内涵和情感艺术。在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将德育理念灵活的渗透于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理解,扩展学生的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理念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正如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所言:“美术可以辅翼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以渊邃人之性情,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真正展现美术欣赏教学的作用和价值,以情感人、以德服人,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2]。

二、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

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中渗透德育理念,有利于在不断丰富学生美术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一)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把握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和灵魂,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带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加深对美术欣赏教学内容的学习和记忆,感受美术欣赏学习的乐趣和美术作品的魅力[3]。美术欣赏课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名家美术作品,如果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形容和讲解,无法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认识和感受。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例如在指导学生对《清明上河图》这篇美术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直观展现《清明上河图》的宏伟和壮阔,并指导学生加强对《清明上河图》中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环境的理解,感受作品中丰富的人类情感以及当时人民物阜民丰、和谐共处的生活环境,提升学生对美术欣赏作品的情感理解。

(二)充分利用优秀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

中国历史文化悠久,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使我国具有众多丰富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绘画艺术、雕塑艺术、书法艺术等等,展现了人们优秀的创作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在初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时,还要加强对学生美术作品中情感和内涵的挖掘。为学生细致的讲解美术作品,提升学生的美学感受,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升华[4]。例如在指导学生对英国画家郎雷的水彩画作品《母亲》这篇美术作品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水墨画的绘画技巧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奶奶和妈妈的深情”与“家庭的温暖”等内容观察和理解,挖掘在作品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学指导,增加学生对母亲爱的理解和感受,更加爱护母亲,使学生形成尊老爱幼的观念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艺术家的优秀思想和人格,进行初中美术德育渗透教学。比如德国著名版画家、雕塑家柯勒惠支一生为了人类的进步事业而奋斗,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赞扬他为具有慷慨气概和美德的艺术家。在对初中生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利用这些优秀艺术家的思想,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美术,理解和体会艺术家优良的思想品格,感受艺术家以热血和精神所创作的巨作,感受艺术家思想和精神的付出。在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将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教育思想渗透于美术欣赏的教学中,通过为学生进行讲解优秀艺术家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加深对美术作品的情感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思想道德认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使学生成为真正社会中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三、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对美术作品的正确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提升,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相珍,赵正阳,张鲁静.浅谈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0,(09):98-101.

[2]李文静.谈美术欣赏课中的德育渗透[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65-168.

第3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策略

一直以来,学校和家长不重视音乐、美术等学科,认为中考中的学科才是第一位的,音乐、美术更多的是辅学科,不是主课,甚至有些学校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将美术课改为文化课教学,考试前将音乐、美术等上课时间让学生进行考前复习,这明显是对美术等课教学的不重视。因此,这类问题是素质教育推行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上,教师没有创新教学形式,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此外,美术教师的教学能力水平不高也是突出问题,需要引起学校、教育部门等有关方面的重视。

初中美术鉴赏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非常重要,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一线美术教学工作者应该根据现在的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现状,扬长补缺,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动下,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了很大的提高,如运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在课堂上播放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视频等,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就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1.美术教师的教学水平不高

要上好课,首先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在乡村中学,一些美术教师甚至由其他学科的教师代上,上课内容就只是让学生看一些美术作品,这样的美术鉴赏课肯定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形式没有创新

创新教学形式是当前教育背景下的基本要求。许多美术不是文化课的认识,许多美术鉴赏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创新教学形式,而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因为是“鉴赏课”,不用学生自己作画上,美术鉴赏课就意味着不用认真听,甚至可以干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如看小说等。这种现象导致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3.不注重美术鉴赏课的课外课后的教学

初中美术鉴赏课是一门生活中的学科,不仅生活中处处可以发现美,发现一些具有“美术意义上”的物品,这就需要注重将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讨论,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的课外课后的教学,如可以教给学生鉴赏生活中的建筑、物品造型等方法,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自我鉴赏。

二、应对当前初中美术鉴赏课现状的策略

1.加强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对初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先建设好教师队伍,才能进一步提高当前的教育水平。对于初中美术鉴赏课来说,首先,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美术鉴赏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其次,学校要定期组织对教师的培训,并认真对待培训计划。最后,教师聘任要严控把关,聘任有真正专业知识、教学水平高的教师。

2.通过小组合作、课外探究的形式,提高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有效性

与其他的文化课教学一样,美术鉴赏课可以采取小组合作、课外探究的教学形式,既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促进美术鉴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为,任何教学都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

参考文献:

[1]魏萍.初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学课程资源,2014(7).

[2]周楷.关注快速发展的美术欣赏教学――从小学到大学美术欣赏教学几个问题的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1996(3).

第4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低效;原因分析;改进策略

对任何科目的教学来说,只有教学效率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得以保证,初中美术教学也是如此。美术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感受和领悟美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来保障。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课堂教学低效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美术教W的健康发展。因此,分析造成课堂低效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

(一)从教师个人角度来分析

首先,教师是教学课堂中的主体,要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如果教师没有意识到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性,那么提高教学效率将无从谈起。其次,教师的情绪尤其是消极的情绪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很坏的影响。例如,教师生活中的不如意产生的不良情绪如果不能很好的调节,带入课堂中将会对全体同学的美术学校情绪及课堂氛围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美术审美情趣的激发和保持。再次,面对不爱学习美术或者破坏课堂纪律的同学,教师的不当斥责或者批评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对美术学习更加厌恶,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从学生自身角度来分析

首先,有的学生美术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有的学生和家长受应试教育思维的影响,认为美术课程不是很重要,所以没有进行美术知识的系统学习,尤其是忽视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没有牢固的基础理论做支撑,美术课程的课堂学习效率将会大打折扣。其次,美术思维方法训练不到位,通过美术学习和作品鉴赏来训练自己的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是最好的方法,现在学生大多都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积极的开发自己的思路。再次,有的学生对美术这个学科不喜欢,有排斥情绪,没有学习的积极性。

(三)从教学方法角度来分析

美术这门学科中的知识点、 美术原理等都是比较抽象的,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发挥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要点。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抽象枯燥的原理、概念等用具体化的形象来呈现,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更加透彻,掌握更加牢固。但是有的教师过于重视美术的知识性教学,对美术的原理、概念等让学生死记硬背,或者对他人美术作品进行生硬模仿,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拓展和开发,进而制约了美术课堂效率的提高。

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低效的改进策略

(一)教师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完善创新

初中生思想还不成熟,新鲜事物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学效率自然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美术这一科目的重视,将它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科目来对待,充分认识美术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教师加强对教材的钻研,不能一味的照本宣科灌输给学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爱好来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例如在教学中采用游戏互动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或者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或者影片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师提高对课堂活动的掌控能力

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认识到了以学生为主体和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但是在实践过程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在课堂上采用游戏或者表演的方式完全对学生放任自流,对课堂失去掌控,反而使课堂教学更加低效。因此,教师在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时要提高自身对课堂的掌控力,首先,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一切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其次,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感受,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再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教师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及时引导和纠正教学方向,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培养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采取各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走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才能有的放矢;其次,在课堂上尽量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改变以往课堂沉闷枯燥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再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组织学生外出写生感受美景、参观美术观和美术展览、为学生订阅美术画报杂志、观看美术影像资料等,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影响和熏陶,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三、结语

总之,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美术教学,重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面对当前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美术课堂中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

【参考文献】

[1]颜燕军.浅析如何在美术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08)

[2]张琳.分析导入式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应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5(12)

第5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是一门多元的、涉及面较广的学科,初中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应积极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初中美术的有效教学方式,实现初中美术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文章探讨如何进行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方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决策能力与技能水平。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教学模式;模式创新

一、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

有效的初中美术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对于促进初中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不仅可以充分调动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初中美术教学质量,还能帮助初中生提高审美意识,培养空间想象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而促进初中生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新课标下进行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

二、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初中美术教育观念不符合现实生活

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初中美术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致使美术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而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初中美术教师过度强调自己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采用“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未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美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引导学生从美术角度观察生活,运用美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和解释生活现象。

(二)初中美术教学内容脱离现实生活

美术教材是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但是,由于初中美术教材不科学,使得美术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脱离,进而影响了初中美术教学的效果。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在进行绘画创作时,学生需要新鲜的素材和灵感,然而,初中美术教材只提供一些固定的美术图片,未能像实物那样给学生以全方位、立体的视觉效果,从而限制了学生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例如,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让学生画一幅杭州西湖的风景画,但是,美术教材中没有杭州西湖的样本,而且,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杭州西湖,不了解杭州西湖的具体特征,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绘画作业。

(三)初中美术教学方法不合理

由于受到中考压力的影响,初中美术教学并不受重视,而且,在教学活动中,许多美术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局限于教材之中,从而导致美术教学质量较差。同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美术教师只注重传授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审美意识,致使学生的审美能力较低,进而大大降低了美术教学的效果。

三、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对策

(一)使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产物,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师生共同完善的学习方案,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探究活动,提高学习效率。相较于传统教案而言,“导学案”具有更强的教学引导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引入“导学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初中生以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投入初中美术学习中。在“导学案”的编写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应积极备课,在充分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教师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试验活动,共同撰写“导学案”初稿。初中美术教师可在教学活动开始前一天将“导学案”发放给学生,参考学生意见后进一步完善“导学案”,并据此开展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在课程结束后,初中美术教师还应积极反思教学过程,总结“导学案”的优势与不足,做好记录,为之后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

(二)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现实生活是美术的来源和基础,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生活化的教育理念,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以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美术能力。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Y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合理设计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同时,初中美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简单的美术知识、美术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适当地展示一些与生活有关的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多元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建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色彩特征时,初中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清洁工的工作服大部分是黄色的?用黄色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提高教学效率。

(三)以发展为目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

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任务要求教师既通过美术作业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又要求对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美术学习能力、美术学习态度和审美鉴赏能力的发展等各方面给予正确评价。具体来说,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多用肯定、赞赏、鼓励的方式评价学生美术作品,多挖掘学生作品中的美好.对学生在创造中出现的进步和创意进行公开表扬。对于学生美术作品创作中表现不佳的地方,教师应在单独沟通的过程中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在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前提下.科学地帮助学生纠正不足,找准下次努力的方向。

四、小结

美术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础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巧,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初中美术教师应该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萍.初中美术教学模式创新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3(6).

第6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高中美术鉴赏当代艺术内容教学研究所谓的当代艺术是指在当今环境下含有批判性质的艺术,从字面中可看出,当代艺术也就是与当前环境共同发展的艺术,其本质是通过对将人们的生活与艺术相结合,将艺术拉到现实之中。因此当代艺术应当被大众所认知,如今在我国对教育进行改革的条件下,在高中美术欣赏中加入当代艺术的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代艺术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中的现状

(一)学生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差

在当今高中的教学中,由于我国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因此美术课往往只是作为高中教育中的一门辅修课程,并且不计入统考范围之内,因此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并不持有足够的重视,往往在美术鉴赏课中出现瞌睡等情形。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在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前,虽然在初中也开设美术相关课程,但是在初中阶段美术课程更多的是以对美术教师以及其他作品的临摹,同时教师在教学之中更多的是纯技法,加之初中阶段并不重视美术教学,因此导致学生在步入高中时美术鉴赏的学习并不能有效衔接。其次,除美术特长生以外的其他学生对美术鉴赏的相关知识了解程度不高。再次,学生对美术鉴赏教学持有反面态度,并且学习敷衍性较大。

(二)教师素质较低

首先,目前我国大部分美术教师在教学理念上相对较为落后,同高中其他课程教师来说,一些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之中过多看重技法以及作品,忽略对学生进行理论教学,甚至认为当代艺术的教学与美术教学没有任何关联。其次,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美术教师同其他教师相比,缺少学习与进修的机会。再次,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在美术鉴赏教学之中往往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高中美术教师往往是一些美术院校的毕业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接触的是专业技能训练,对当代艺术缺少必要的了解。因此导致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只能通过宣读教材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后,由于目前美术鉴赏课程在我国高中教学的开展时间相对较短,缺少教学经验,缺乏对教学模式的研究,进而导致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之中对当代艺术的教学出现较多问题。

(三)教学管理的不重视

教学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科的教学质量,而美术鉴赏教学从目前来看,在高中教学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首先,对美术教师的管理与使用不科学,往往出现将美术教师安排到其他方面工作之中,导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失去原本应当拥有的地位。其次,学校对美术教师的培训以及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质量与评价不重视。再次,美术鉴赏教学并没有纳入到高中教学成绩的评价之中。

二、当代艺术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对策

(一)开拓学生审美视野

在当代艺术的相关理论之中,明确提出了当代艺术与当代的文化中的文化话语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当代艺术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因此要提高高中学生对当代艺术的认识,学校就应当进一步通过有效手段提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当代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细微变化,都在反应人们对审美观念的改变,审美更是与人们对艺术以及艺术活动的认知有着直接联系。

(二)提升美术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学校进行教学中的重要因素,教学目标的实现的前提是教师。因此搞好教育,培养优秀的学生就要加强教师的素质,尤其是美术教师的素质。学校应当全力培养学术性的美术鉴赏教师,培养美术教师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把握美术鉴赏教学规律能力,拥有较强现代艺术欣赏能力和有较强教学理论能力。通过培养,进一步提升美术教师的表达与动手能力、问题的解决能力,从而保证美术鉴赏教学的艺术性。而作为美术教师,应当通过各种手段提高自身的学识与经验,通过不断对各种理论与当代艺术的学习,进一步提升美术鉴赏教学的方法,提高艺术教学在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地位,促进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

(三)提高学生水平,制定科学教学目标

在目前我国以应试教育作为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学校对美术鉴赏教学管理的不严格造成了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忽略,不了解当代艺术。因此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美术鉴赏的教学目标。在美术鉴赏教学目标中,目标的制定应当清晰明朗,其教学目标应当具备:一对美术鉴赏教学的范围以及内容等难点进行确定,从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二是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应当明确采取分步教学的方式,将当代艺术融入到美术鉴赏之中。三是通过明确提出学生所要到达的水平,从而为教学提供检测依据。

参考文献:

[1]秦剑.绘画与摄影在互动中的流变[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林.美术批评方法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英]里德著,吕廷和译.通过艺术的教育[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第7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1.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随着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进一步发展,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正不断深入发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美术课程的改革产生影响。新课改的出发点是由只重视知识传授向既重视知识传授又重视技能与知识的综合学习转变。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过于强调知识本身,因此也就存在着模式教育方面的某些缺憾。如,过于强调初中美术教育的专业技能与技术,这就容易造成美术课程的单一。新出台的《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同时也提出了新美术教育的理念,即在文化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如果没有多媒体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支撑,提高学生全面探究的能力是很难做到的。

2.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育的整合适应了信息社会的要求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经济的竞争最终体现在人才的竞争上,但人才的竞争还是要靠教育。在全球信息化的大潮下,我国也高度重视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育部曾明确提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育的整合”,即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习目标和评价手段。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中学美术课程的整合是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不断将教育推向深入的必然潮流及趋势。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整合的目标与理论基础

1.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整合的目标

在新世纪及新课改的背景之下,初中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目标便是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构建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提出来的,其中心是学生。该模式的内涵是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启蒙之下,学生带着一种积极心态去了解问题、理解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用探索的办法以及自主参与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从而达到掌握相应知识技能、解决疑难问题的目的。

2.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育整合的理论基础

在信息化浪潮之下,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育整合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就初中美术教学来说,它具有实践性、形象性以及直观性的特点,其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充分地运用信息所提供的文字以及图像和声音,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程的整合模式

在当今的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中,教学的整体目标是一致的,即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信息素养,但是因学科的定位不同,信息技术的作用也是不同的。因此,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程的整合可以被分为三种最基本的模式。在初中,美术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敏锐、灵活的思维能力,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美术研究课程中,信息技术要作为学习的工具

在研究型的课程中,其任务一般不是教材中的内容,低年级主要以生活、实践为主,高年级则以社会的综合主题学习为主。研究型的课程要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的不同,将生活中的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问题,用活动的形式进行讲解以完成任务,实现目标。因此,学生通过探索性、主体性以及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便会掌握多学科的体验性知识以及学问性知识,将学校与社会有机统一地结合起来。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从方案的实施到任务的结束都应该让学生自主地完成。

2.在与美术学科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要作为教学的工具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进一步地学习,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为美术的教学工作服务。在这种模式中,教师与学生在信息的帮助之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首先,学生在接受教师布置的任务之后,在教师的进一步指导之下,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素材资料,进行合作式或者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从而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完成这些任务。其次,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根据教学目标来分析和处理教材,从而决定要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再次,学生和教师在完成任务之后要进行反馈和评价。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呈现,这样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整合中,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

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的整合过程中,信息技术并不仅仅表现为学习技术本身,它还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技术以及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习惯。美术教师要灵活设计任务,在完成学科目标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社会背景、学校环境等设计出不同的任务来进行教学,绝对不能仅仅局限于参考书或者书本教材所提供的材料。

第8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初中美术教学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只有资源足够丰富,才能让学生从中汲取营养,体验美,从而喜欢美、创造美。可以说,是美术课程资源在有力地支持着美术课程的实施。因此,教师应该尽力从多方面入手,发掘课程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从而为完成美术课堂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般来说,美术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方面,校内的除了教科书之外,就是图书及相关的美术作品和美术设施设备等。而校外的资源则极为丰富,除了美术馆和各种美术设施之外,还有生活中可以利用的多种素材,这是美术课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要方面。

要做好校内外美术资源,尤其是校外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是初中美术教师要具备发现美的眼光,能从这些资源中发现美,从而能够将这些资源投入到课程中有效使用。二是要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要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从而能够深挖教材等美术资源,使得学生的客观生活环境与美产生联系。例如,在广阔的农村,学校周围就有大量的美术资源,无论是花草树木还是山川河流,都是能够产生美的资源和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联系、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对这些资源有效利用。三是教师要对素材进行有选择地改造利用。无论是何种类型的美,都不可能直接运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去,要经过教师的选择和加工才能产生教学意义,因此教师要大胆运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美术教学的效率提高。四是在进行资源搜集、处理、整合过程中,美术教师要运用好现代教育技术。麦克卢汉说过,媒介即信息。每种形式的媒介提高的信息形式和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初中美术教学的要求,针对特定的资源选取特定的媒介来展现这种美。当然,教师也要注意这种教学工具使用的总体效率,比如,要表现春天的美,可能还需要自己到网络上甚至户外去采取美术资源,这就要权衡是否合算,还有就是多媒体技术对学生有一种移情影响,学生可能会精力分散,这都是对初中美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挑战。

总而言之,校内外的美术资源对初中美术教学意义和作用都非常重大,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方式来发掘他们的内在美,从而提高学生识别真、善、美的能力,从而达到初中美术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广辉.浅谈美术乡土资源拓展利用中的不足与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2(06).

第9篇:初中美术教学目标范文

一、初中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初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图像识读主要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影视作品、数字图像以及生活中的图像符号特征进行分析,识别其造型、比例、色彩、技法等。美术表现主要是指学生借助现代与传统的技术、美术语言,创作具有一定思想、文化内涵的美术作品,或者将自身对美术作品的想法、情感表现出来。审美判断主要是指学生结合形式美的原理,分析、感知、比较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各种美,并辨别生活中的视觉文化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创意实践主要是指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的方法,构建具有创意的作品,通过传统和现代的材料、工具、方法将创意变为实际。文化理解主要是指学生从文化的角度,对不同国家、民族的美术特点进行分析、诠释,培养学生尊重不同国家、民族文化内涵的精神。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单元化教学优势

在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单元化教学,优势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转变课堂教学思想。培养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界的新概念,也是教育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出现在课堂上,如翻转课堂、校本课程等,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但是这些新型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内容,而单元化教学可以补充这些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活动的高效化,深化初中美术课堂教学改革。第二,改变单一的教学形式。核心素养的提出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其一方面明确了教学目标,另一方面纠正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偏差。在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不能一节课一节课地传递知识。教师需要整合知识,通过单元进行划分,并保证每个单元都包括新课导入、开展活动、实施课程、总结归纳几个环节;要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不同的调整,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教师引导下完成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同时,每个单元在内容上环环相扣,课堂活动变得更加轻松、自由,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第三,实现针对化教学。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会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如艺术作品鉴赏、绘画技巧等,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保证每一个知识、每个单元都具有针对性,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如:在艺术作品鉴赏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查找艺术家的生平,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欣赏作品,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其特点,最后由小组汇报等;在绘画技巧教学中,教师则会让学生自主实践创作,以此加深学生的认知。

三、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实践策略

为了更好地分析核心素养下初中美术单元化教学的实践策略,文章以《藏书印》一课为例详细分析。这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材,主要涉及藏书印的学习、制作等知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初中美术核心素养的五个方面为出发点,结合单元化教学模式,制订契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

1.第一单元:学习印章历史和特征

在第一单元学习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了解印章的发展史,并掌握印章的种类,接着对比一般的印章和藏书印。在进入课堂后,教师要将制作印章所需要的工具都展示出来,让学生大胆想象这些工具的用途,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教师利用PPT播放印章发展中的小故事,实现课堂导入。教师为学生讲述一些关于印章的趣味故事,并为学生发放资料,让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印章发展历程,包括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最繁荣、印章分类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独立完成任务,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把控、引导学生的整体行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第一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课堂氛围的整体把控,如通过故事、图片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活动中,不仅要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环节,而且可以增加师生互动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或是学生提问教师回答,这样有助于学生大胆探寻印章发展史,并在对比中发现藏书印与一般印章的区别。

2.第二单元:了解藏书印的形式特点和章法

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印章发展史并对藏书印有简单的认识。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寻找答案。在第二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印章进行全面梳理,并进一步探索藏书印的作用、发展及传承的原因等。对此,在第二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教学目标:欣赏印章图片,梳理印章发展史,并剖析藏书印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素养;欣赏不同印章的形式、构图特点,并学习藏书印的制作,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素养;选择适宜的表现手法设计独具特色的藏书印,并介绍自己的设计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判断、创意实践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将准备的印章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图片分析印章的创作形式、特点,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印章的颜色、大小、形状等角度进行思考。学生分析结束后,教师可以将经典的藏书印展示出来,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分析藏书印与普通印章的差异。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如:印章的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正方形,还有的是不规则形状;钤印用的都是红色印泥;等等。教师要肯定、鼓励学生的回答,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总结。在第二单元学习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了解印章的表现形式、构图、布局以及藏书印的特点、作用上。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采用不同表现手法的印章作品,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找出不同。学生找出不同后,教师再补充学生遗漏之处,并表扬回答积极的学生,鼓励没有发言的学生。随后,教师发给学生资料,学生分组讨论普通印章与藏书印的区别以及藏书印的作用。学生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性归纳。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藏书印作品并为学生提供材料,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藏书印。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出几名学生代表,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设计观念,强化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感受,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第三单元:总结知识、实践创作

经过第一、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印章、藏书印已经有了较深入的认识。在第三单元学习中,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认知小篆字体,并自己制作藏书印。学生从第二单元的藏书印设计到此单元的实践操作,可以全面提高动手能力、美术表现能力,有助于学以致用,也能更好地感受美术的内涵。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知识,鼓励学生尝试用小篆书写自己的名字,让学生对比小篆与简体字的区别,之后介绍刻章用小篆字体的原因。讲解结束后,教师为学生演示刻章的步骤,指出相关的注意点,并留充足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制作藏书印。学生制作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相互评价,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