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计算机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初中计算机现状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多数是在配备多媒体教学环境的教室开展。每次上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配备的网络教学平台,明显使教学效果提高。在考核模式上,大多利用网络平台上机操作考试,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过分析计算机教材可以看到,目前主要注重的是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我们的初中计算机教学还应该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因此初中计算机教学还要从其他方面改进,例如: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化学习模式以及良好的信息素养,这样才能成为信息时代优秀的初中生。
二、 初中计算机教学方法
根据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要求,目前教学的内容都在机房上课。通过广播系统可以把教学内容显示在学生机器上,这样可以使讲授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的使每位同学接收理解。但这种方式也有不足之处,例如教师在讲授内容时速度可能会快些,这样对学生来说信息量大、速度快就造成了接受与理解的困难,学生无法做笔记,学习的内容容易遗忘。因此我们应该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下面谈一谈有效的几种教学方法。
1、 教师建立个人网站
教师建立个人网站,为学生提供教学相关的信息,学生上课没有记下的内容或下节课的新内容都可以在教师网站上获取,也可以直接下载相关的学习资料以及课件、习题等,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加强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内容,预习新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及课后完成整个学习过程,达到教学的要求。
2、 基于互联网的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打破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学生和机器、学生和学生、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网络之间的全面交互。在初中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大部分是讲授美国微软公司所开发的软件。Internet 上有很多网站包括微软公司在内,都提供了关于各种软件的教学课件和bbs论坛,引导学生用好这些资源不失为事半功倍的做法。
3、 注重技能的培养
计算机教学不同于其他科目教学,要注重学生的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不仅仅教给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在计算机上充分体现出来。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能够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要想学好计算机,首要要先弄懂计算机的构成和重要配置,其次,要学会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计算机的操作系统,熟练应用计算机软件。
三、 初中计算机教学模式
目前,初中计算机教学仍然是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给予学生共同的思想和知识教育,而中学生的各个方面都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教育模式显然忽略了学生潜在的个体差异,阻碍部分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基本上是被动的。因此教师应注重学生们的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
1、 信息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和鼓励学生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使学生主动去学会构思计划、完成任务。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养成随时收集、整理各种图片素材的好习惯。同时提倡写作学习、互相讨论。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动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方法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这样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信息意识得到很大的发展。
2、信息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加强德育渗透;研究探索
现代社会已经逐渐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对于网络的发展需求以及计算机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因此,对学生进行计算机普及教学是较为必要的。现阶段初中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德育渗透的加强,主要是考虑发展德育对于计算机教学的所起的作用。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
1、教师对于德育教学不重视
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课程的内容都是较为固定以及有每节课的限定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在计算机教学中更重视的是计算机技术的教导,从而导致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的忽视,这对于计算机的内容以及技术的教学也是较为不利的。这导致学生由于之前较少或者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知识而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程,导致学生无法从思想上进行对于计算机的认识以及学习热度。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的认识存在一定的问题,其认为德育是教育中能够略去的一部分,这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各方面健康的发展[1]。
2、学生对于计算机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不配合
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由于教师对于德育渗透存在较强的生疏性以及不合理性,导致学生由于是初中生没有较好的批判能力而对此产生反感,学生对于德育渗透的认识存在教师的思想教育层次,导致学生在对这一形式产生厌恶的同时对该门课程的教学也无法理性的面对,导致教学过程中不仅无法达到学生对于德育接受以及受其正面的影响,也会导致学生对于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吸收难度增加。其导致的最终结果是赔了夫人又折兵,进而导致计算机教学的发展极为缓慢。
3、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较为生硬
在德育渗透过程中较为重视的一点是学生对老师的接受以及教师对于学生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点的贯穿较为疏忽以及极为不合理科学,导致教师没有耐心以及精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导致学生对于教师的过于明显随意的思想教育的认识存在极大的偏差,导致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进一步不合理化,导致学生对于初中计算机的知识技术的学习存在极大的漏洞。
二、加强初中计算机教学德育渗透的措施
1、加强教师对于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
发展教师对于德育渗透的重视度的主要措施是进行宣传,其主要的宣传内容是将现代社会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德育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计算机教学中发展德育渗透的主要作用以及发展学生德育对于教师教学的好处。进而使得教师在对德育辅助教学有一个全面科学认识的同时加强对此的重视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主要的德育渗透并且不影响日常教学进程的主要方法是将计算机知识与需要传输的德育观念进行合理的结合,教师由于对此不够熟练,因此,需要加强该方面的计划以及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进而完善这一结合课堂教学方式[2]。
2、加强学生对于教师工作的配合度
学生在初中计算机知识技术学习过程中最受影响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因此,要想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进程以及课堂教学加以积极的配合则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主要的改进方法是教师通过与计算机有关的小故事进行德育的灌输,改变以往陈旧无趣生硬的思想教育方式,使得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印象更为深刻,使得学生由于受到思想的上的正面影响积极的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3]。使得计算机教学的开展较为顺利,以及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得到极大的提升。
3、缓解师生关系
缓和师生关系是加强德育渗透的重要前提,该目的实现的主要方式是对教师与学生加强交流,使得两者之间的认识逐渐加深,进而认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的问题以及互相的难处和不理解之处,从而使得两者之间的关系逐渐缓和化,进而使得学生自愿听取教师的思想影响以及教师主动改善自我的教学模式,重视对于德育的计划教学[4]。三、结束语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的主要目的是对社会有正面作用的人,培养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因此,需要系统地进行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各方面改进,使得德育教学完善自然地渗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姜雪龙.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加强德育渗透[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2,(22):266.
[2]梁伟华.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怎样加强德育渗透[J].考试周刊,2015,(63):107-107.
[3]吴荣萍.浅谈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德育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5):113-113.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技术 教学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1(c)-0122-02
计算机信息技术是一项系统性的学科,涉及到许多的专业知识,需要学生能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学校教育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优势,给予了学生充足的时间来消化和巩固知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透彻。要想真正发挥初中计算机教育的实效性,就要积极推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革新教学方法,增加知识的含金量,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从而为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问题
1.1 传统应试教育观念严重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考和高考牵动着广大家长的心,他们普遍将升学考试作为唯一的出路,花费了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培养孩子,在选择学校上也往往仅凭借升学率来判定学校的好坏,通常将孩子送往升学率较高的学校就读。从学校的角度而言,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迎合家长的喜好,提高升学率,在应试学科上投入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其他学科则无需过多关注。正是这种思想的存在造成了非考试学科的不受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作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科,在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上长期得不到更新,现有的配置比较落后,运行速度慢,根本不能满足实际的教学要求。从事计算机教育的教师也没有制定教学计划,只是照本宣科,将书本的知识复述一遍,对于学生是否理解以及具体的掌握程度漠不关心,导致学生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差,学习兴趣低,严重影响了未来对专业的选择。
1.2 教学内容更新较慢
教材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标准,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是参照教材的设计,如果教材的编排不合理,那么教学质量将无法得到保证。纵观当前学校使用的计算机信息技术教材可以发现,教材的版本陈旧,是多年前一直沿用的老版本,上面的知识过于浅显,不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教材上没有记录近年来新兴的计算机技术,学生难以正确了解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今,学生的成长环境越来越好,他们从小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也不再陌生,一味地用过去的标准来要求现代的学生,只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其错失最佳的教育机会,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
1.3 实践操作训练较少
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操作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充分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转化成实践操作的能力。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内容,二者的比例严重失衡,理论课占据了70%以上,实践课却不足30%,不少学生还要与他人共用一台机器,练习的时间再次被压缩。实践课上教师一般只是让学生练习打字,编辑文字,很少让学生利用网络来收集信息,学生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而迟迟得不到提高。在长期枯燥、乏味的操作之下,学生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厌烦心理,上课时无视教师的要求随意操作,导致课堂秩序混乱,计算机教学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2 初中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对策
2.1 转变观念,加强认识
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是中考的考试学科,但是这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要向家长分析其中的利害关系,转变家长的观念,使其认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从而配合学校做好教学工作。学校也要严格遵守教育部门颁发的文件,加大教学资源的投入以及师资团队的建设,更新教学设备,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除此之外,还应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方案,保证教学课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的控制,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修改教学方案,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
2.2 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明确要学的是什么、怎么学、有哪些用处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运用各种手段激起初中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例如,进行信息技术娱乐功能相关知识的教学时,教师要避免教学生听音乐、看电影和电视剧、玩游戏等,要尽可能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可教学生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去进行公式计算,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去处理图片、编辑音乐、制作简单的动画等较为实用的技术,使学生能够明白信息技术不是简单的娱乐工具,它还可以成为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助手,将信息技术的娱乐性与实用性有效结合到一起,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2.3 实施分层次教学
初中时期学生刚刚接触信息技术的系统性学习,难免会无所适从,在学习成绩上出现剧烈的波动。有些学生的适应能力强,认知水平高,还有些学生基础薄弱,对知识的理解有限,如果将这两类学生放在一起,按照平均水平教学,只会拖延教学进度,尖子生得不到培养,水平低的学生基础仍旧不牢。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次的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其划分到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的教学进度根据其实际掌握程度而定,这样尖子生能够拓展思维,学习到更加高深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低的学生也能巩固基础,循序渐进地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够在计算机信息技术课上真正有所收获,有助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积极性更高,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4 革新教学方式
教师在制定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目标时,既要考虑到知识与技能的培养,还要考虑到学习过程中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例如学习幻灯片制作时挑选一些精美的作品展示给学生,学生会被这些色彩鲜美、设计精巧的图片所吸引,进而主动思考幻灯片的设计和应用原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参与热情也会愈发高涨。为了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操作技能,教师还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等,通过为学生设计各种各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深化信息技术基础理论知识,提升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运用的同时,获得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3 结语
我国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十分匮乏,而这类人才恰恰是Q定企业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当作了重要的指标。由此可见,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对学生未来的就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重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制定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教学策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侯双双.试论初中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7):126-127.
摘要:计算机教学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应当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在有限的教学内容中,实现课程计划内所有教学目标与任务,必须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质量。在教学模式上,要将知识点讲解与练同步进行,并通过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要灵活运用分层次教学、形象比喻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法。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的每个领域都能看到计算机使用的影子,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让计算机成为了当前社会人与人之间沟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在如此的社会大环境之下,计算机技术的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初中计算机教育作为我国计算机教育的初始阶段,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因此作为初中计算机教育者,要肩负起这份任务来,为学生的未来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计算机教育是一门实用性教育,单纯的理论教育满足不了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因此在教育的初始阶段我们就要给学生们灌输一种“学以致用”的治学理念,让知识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深入到学生的心底,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加强知识的记忆—内化—实践的三位一体循环,在不断的学习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操作来反作用于自身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这样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不断地作用于学生计算机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教学模式
1.确定适当可行的教学目标
新课程指出,计算机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素养,把计算机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基础不同,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条件的学生家里有电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应用能力。但是大多数农村学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比较不理想,或者父母知识水平不是很高,要么根本谈不上买电脑,要么即使有了电脑也处于无人指导的情况,仅仅有一点计算机方面零散的概念,属于“电脑盲”。因此,确定适当可行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我设置一些比较简单的目标,如汉字的输入、资源管理器的操作等;对基础好的同学布置测验、提高练习等,并鼓励他们进行感兴趣的一些操作,如:电脑绘图、打字游戏,鼓励他们自学课本上选学内容,并作一定的引导,这样就有较多时间对基础比较差的同学进行指导教学,使他们也可以顺利完成基本教学目标。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实践为主线的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师认真参与备课,完善教学板块,改进教学方法,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及不断的操作练习,能独立完成有关操作并享受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心情。这样一定能达到最佳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意激发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觉得计算机课是有意思、好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创造的精神源泉”。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注意力越高度集中,求知欲越旺盛,知识迁移能力就越强,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也高。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必须有利于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是十分有限的,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教师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在学生能够承受的前提下适当安排一些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则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一些,等到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并且乐于学习时,就可以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
二、教学方法
1.实用性教学要以教师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基本前提
实用性教学需要实施者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因为学生的实践性是不可量化的,而成绩却是完全可以量化的,有的教师为了体现自身的教学成绩,一味地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一味地要求学生去记忆和背诵,然后再体现在考试的卷子上。这样的教育理念是对实用性教学的一种扼杀,也是一种十分不负责任的教学方法,因为计算机是一种使用工具,其精髓之处就在于使用,如果只是理论性的讲解而没有操作性的实质性应用的话也将只是空谈。因此在实施实用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踏踏实实地做好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工作,将不可量化的工作做精做细,切实地为学生将来的学习之路做一个坚实的铺垫。与此同时,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必然伴随不同的软件,使用相同或者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时候,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解决结果,这些在理论知识中是没有描述的,这需要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掌握其中问题的症结所在。同时种类繁琐的软件和硬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无限的探索和思考的空间,教师可以放开教学过程中的束缚,只做好教学的引导工作,让学生自主地去研究一些软件和硬件方面的知识,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同时也能够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2.“学以致用”是实用性教学的精髓
实用性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们掌握过硬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是要让学生产生一种“学以致用”的治学理念,并且要让这种理念深入到学生的心底,这不仅仅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有着无穷的帮助,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百利而无一害。除此以外,教师还要通过这种朴实的学习态度来教育学生朴实的人格,这对于学生在未来的学习甚至是未来的竞争中都有着无穷的裨益,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受益终身的。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的计算机教学中,实用性教学的实施是符合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也是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的,只有让学生在掌握了丰富的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能够亲自动手将所学知识加以实践,我们的教学任务才算是顺利地完成。
参考文献:
计算机是学校贵重财产和精密设备,为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办公和教学效率,学校就计算机使用与管理特制定如下规定:
一、采购。采购计算机软硬件500元以下的,需填报申请报告,经分管校长批准购买。专项采购及金额较大的维修,应经校长办公会研究,按市财政局认可的方式定点采购。
二、配备。学校根据管理工作的需要,为相关管理人员配备专用的计算机。教师备课用计算机统一安排在电子备课室,并确保每个教研组至少一台计算机,教师不得随意使用其他教研组的计算机。教务处、会计室、工会、图书室为专用计算机,保存学校学籍、财务、信息等重要资料,任何无关的人不得随意使用和移动。
三、使用。学校计算机主要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相关的工作,如查看、收发文件,学校各种管理,制作、下载和上传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试卷、撰写论文),教育网络培训与学习,业务考核与考试等,与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在网上发文章、博客、帖子、评论以及购物、聊天等要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网站规定,不得诽谤他人、影响学校声誉、有违社会公德和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言论,禁止利用计算机炒股或浏览、下载、打印、传播黄、赌等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含电子邮件)。老师需要打印的有关教学资料可到校长室、教导处或文印室打印。
四、管理。计算机实行专人管理、专人负责。各处室用机由处室负责人负责,教研组用机由教研组长负责,网络教室用机由信息技术老师负责。计算机使用者要妥善保管和维护好办公设备,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相关物品概不外借,确系工作需要的,须学校主管领导批准。未经学校同意,不准私自拆装计算机。
五、维护。学校计算机管理人员应并做好计算机采购、使用、数量等基础台帐和保养、维修等情况的技术档案;定期对计算机软硬件保养与维护,做好病毒检测和机器的杀毒工作;办公室计算机需定期清洁,做到通风透气,防水防潮,以防主机、显示器设备损坏;离开办公室要正常关闭计算机, 断开电源,关锁好门窗,注意防火防盗;使用人员如发现计算机系统运行异常,应及时与计算机管理人员联系,非专业管理人员不得擅自拆开计算机调换设备配件;外带光驱、光盘、移动存储设备工作时,必须先执行杀毒程序;不得在办公室、电子备课室和网络教室内的计算机上私自安装与本职工作无关的相关软件,如发现,计算机管理人员有权不通知执行清除;完整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报废需经专职人员鉴定、确认后,逐级审批后方可报废。
六、责任。实行计算机管理责任追究制,计算机由管理者(教研组长或各处室负责人)承包。因人为因素使用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需照价赔偿;设备丢失或人为损坏,应立即向学校报告,并配合学校调查原因,管理者和使用者要承担相应责任。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批评教育、扣除考核分、赔偿等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纪律处分:
(1)在工作时间利用计算机做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聊天、游戏等)的;
(2)专用计算机因人为因素丢失学校重要资料的;
(3)利用计算机网络诽谤他人、影响学校声誉、有违社会公德和违背国家政策法规的言论的;
(4)利用计算机炒股或浏览、下载、打印、传播黄、赌等的不健康的网络内容(含电子邮件)的;
(5)私自外借计算机软件、硬件及其相关物品的;
(6)未经学校同意私自拆装计算机的;
(7)因使用不当或失职造成重大损失的;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课程教学;创新改革
计算机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说,开设的时间短,且更新换代的速度快,对教师的要求比其他科目更高。学生计算机水平不仅影响到日后学生的生活和工作,还会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对学生来说学好计算机非常重要。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不合时宜
计算机发展迅速,更新换代速度很快,每一年的知识体系变化都比较大。但现实的情况是,计算机的课程教材更新严重滞后于计算机的发展,而且有部分计算机教师的知识也无法适应计算机的新变化。另外,计算机知识的普及正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逐步 “低龄化”。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展了计算机教育,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水平。这些情况都给传统的初中计算机教育带来了极大压力。传统方式的初中计算机教育早已不合时宜。
2.对计算机教学不重视
从现实情况的调查分析看,中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很大,学习的期望很高。但是实际情况中,初中对计算机的教学并不重视。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地方考核学校教学成绩的主要标准还是升学率,而我国中考、高考中计算机知识只占据了很少的一部分。出于现实原因考虑,很多学校都对计算机教育的课时一压再压,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时,实际操作较少,纸上谈兵较多。这样的教学很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师资设备比较差
计算机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主要依据力量,因此,计算机教学很早就被定为了中小学的必修课。但是现在很多学校因为不重视或者因为资金紧张等各种原因,对计算机教学的投入较低,师资力量薄弱。尤其是在很多贫困地区,整个学校只有一台电脑甚至是没有电脑。
二、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的方法
1.提高教师水平,优化教学内容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水平的高低对教学质量的好坏有着很大的影响。要想进行有效的教学,教师就要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计算机知识的更新较快,教师要想教给学生最先进的知识,就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培训、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提升自己的水平,然后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在提高自己的同时,也要优化课堂传授的内容,对于课本知识落后的问题,可以通过发达的网络技术来弥补。现在网络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在网络上有着丰富的计算机资源,教师可以从这些信息资源中筛选出最前沿、最适合于中学生的部分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2.实行分层次教学法
学生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其计算机基础差异比较大。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很早就配备了计算机,在接受初中计算机教育时很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知识。但也有的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在初中之前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他们的计算机教育要从零开始。因此,实行分层次教学就很有必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情况,分成多个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制定不同的课堂教学目标,教授给他们不同的知识,让每个小组的学生都能进步。需注意的是,进行分层次教学不是目的,消灭层次差异使学生共同进步才是目的。
3.加大师资力量的投入
硬件设施的保证是做好计算机教育的前提。学校要认识到计算机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计算机教育的投入,一方面给教师提供相应的知识培训,并扩充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为计算机教学购置足够的机器,此外还需要配备多媒体设备让教师进行形象的教学。学校资金紧张则向上级教育部门申请,上级教育部门资金紧张则可以通过和企业开展合作项目教学的方式募集资金解决。
4.强化学生实践训练
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是从实际操作中练出来的。学生实际操作得越多,对计算机的掌控能力就越强。因此教师在初中的计算机教学中要少描述,多实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课堂知识,同时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
总之,教师要根据学生和社会的实际情况,积极地探索教学新路径,采取更符合实际、更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完善教学手段,促进初中计算机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军朋.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析[J].神州(下旬刊),2011(10).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课程;新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伴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普及,人们在生活中、学习中以及工作中都会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影响。教育事业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因此,必须要紧紧跟随时代脚步,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初中计算机教学中,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因素以及自身因素,对教育教学方法、计划、目标、理论进行制定,明确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一定的对策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初中计算机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下面就分析初中计算机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一、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形势下,初中计算机教学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通过对计算机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总结出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具体问题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计算机教学基础设施较为陈旧和落后。计算机课程需要强大的软件基础设施以及硬件基础设施作为支持,计算机课程基础设施较为昂贵,因此,需要投入很多资金。然而,很多学校虽然配备了基础设施,但是没有及时更新,无法对基础设施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致使教师在开展计算机教学过程中,陈旧的计算机设备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技术要求,还有些学校学生人数和计算机数量不相匹配,学生在上课时轮流使用计算机进行练习,从根本上影响了计算机教学效果。第二,计算机课程安排较少,课时缩短。不管是学生本身,还是家长和学校,均认为计算机课程属于副科,主观认为与其他主科相比较,计算机学科并不重要,为了学生成绩,学校安排了较短的计算机课程时间,有些主科甚至占用了计算机课堂,这对于初中计算机教育教学效果产生了直接影响。第三,计算机学科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作为一门发展速度很快的学科,计算机知识的体系变化速度比较快,这对于计算机教师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然而,在当前环境中存在着计算机学科师资力量薄弱这一问题,受到教学经费因素、教师编制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计算机教师的工资低、课程少,计算机技术人才更加愿意到高薪资的企业中就业,学校无法吸引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计算机人才。
二、初中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计算机教学配套设施开展计算机教学必须要依靠充足的教学配套设施,先进和充足的计算机设备是教师开展计算机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学校必须要定期投入资金和人力到计算机房,对计算机设备进行及时检查和更新换代。此外,为了提高初中计算机教师的专业水平,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提高计算机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提升计算机教师信息技术操作的能力以及水平,完善配套设施和人员,包括安全管理技术人员、计算机设备维修人员等,促使计算机教师能够专心、踏实的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
(二)提高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程度想要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生掌握专业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就必须要纠正学生、家长和学校对于计算机的错误认知。摆脱计算机学科副科的位置,正确认识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用途,明确学生走向社会后计算机的重要地位。同时,教师要协同学校加强建设计算机课程,注重开发实际操作能力。在教师开展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有些基础理论知识很难通过语言讲授出来,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上机时间,使学生多练习计算机,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术操作能力。
(三)设置计算机课堂情境活跃课堂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一切学习都离不开兴趣。在初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进行培养至关重要。只有依靠浓厚的兴趣,学生才能够自发、自主的开展计算机探索和学习,进而转变计算机知识枯燥、难懂的观念。基于此,初中计算机教师必须要认真进行备课,并且注重灵活运用教育教学方法,设计计算机课堂的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计算机课堂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参与性进行提升,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将计算机课堂交还给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设置分组实验、分组探索以及分组讨论,不仅活跃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还活跃了学生思维,锻炼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使学生在计算机课堂上有较为活跃的表现,最终喜欢上计算机课堂。
一、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的意义
初中计算机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促使其能够通过主动学习熟练掌握计算机运用及操作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从而能够有效地与实际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信息化素养。
就目前的初中计算机教学现状而言,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1)教学内容过多,但课时相对较少,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接受能力范围内无法快速吸收所学知识;(2)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具有操作性的实践过程。因此,必须针对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现状,对教学方法实施科学的改进,必须以学生为本,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生活经验、计算机学科的人文特点及实践特征,促进教学方法的有效整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发挥学科的特色。
二、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方法整合的探究
初中计算机作为一门新兴的教学课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因此,这门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锻炼学生实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其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以兴趣带动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机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在短时间内完全吸收相关的知识,所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置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采用情境教学法向学生传授计算机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之后熟练地运用到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一般无法完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是教师可以将学生生活中时常接触的计算机信息运用到教学中,学生在产生熟悉感的同时,其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2.促进理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一般来说,学生接受计算机理论知识后,其掌握程度会受到理论是否付诸于实践的直接影响,若学生将理论充分运用到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则其对知识的印象会更加深刻,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机能力也会不断提升。因此,在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学生受课堂的限制,无法在计算机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接触实际生活,这时教师就需要在教授时引入现实生活的相关信息。
3.课后讨论
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的实践性较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互动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课后讨论环节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可以由老师提问,学生自由讨论,以掌握学生知识接受程度,也可以由学生提问,老师负责解答,这样就可以将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形成紧密的知识结构。
三、初中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
关键词:初中;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和普及,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开展计算机教学早已成为一门重要的课程。当前,计算机与网络逐步渗透于各行各业,各种与计算机相关的新技术逐一亮相,使人们清醒的看到:掌握不好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有着显著的区别。它具有教学信息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实践操作性强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各自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难免出现教学思路有区别、教学效果有差异、教学方法有不同等现象。归结起来可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1.传统教学模式与学生对计算机课程期待之间的矛盾。现在,中学生普通对计算机课程有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期望值非常高。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现实原因,中考、高考对于计算机知识的考核都很少,甚至为零,致使一些学校在课程安排时,压缩了计算机课程的课时;而部分教师在讲授计算机课程时,也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还按照传统的方式授课,很难吸引学生的课堂兴趣。因此,传统教学模式与当前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期待之间,有着较难调和的矛盾。
2.教师计算机知识老化与课程内容快速更新之间的矛盾计算机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其知识体系的变化十分快速,这就对计算机课程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逐渐提高,为此,这就要求初中计算机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体系,适应快速变化的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从而适应不同级别的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多身兼数职,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去提高自己的计算机知识,因此这一矛盾还将在一定的时间内存在。
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事先调查,了解学生的真实水平。由于地区差异性,发达地区早已开展多年的信息技术教育(计算机教育),而一些经济落后地区目前还没有解决基本的信息技术教学条件问题,很多学生小学阶段都没有很好地接受信息技术教育。因此,通过了解后,做好登记,便于以后的教学计划。
(二)改变认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因而先进的技术在农村的普及应用也相对较晚,虽说计算机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但对农村生活的影响是不明显的,这样一来,在学生的心目中,计算机的应用的真正价值很难使他感受到,致使好多学生对信息课的学习不重视,而只会对计算机表面上的一些浮华的内容和信息感兴趣,并没有认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
(三)转变观念,领悟新课标教学精神。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注重计算机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信息素养"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情感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更深刻内涵应该是使受教育者在理性操作的基础上获得丰富的信息技术文化内涵,形成健康的信息意识,能自由地畅游于信息文化之长河。
(四)勇于探索,采取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由于农村中学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非常少,大多数学生还是初次接触到计算机,所以教师还需做到如下几点:
1.激发兴趣,保持长久的学习动。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儿",所以学生刚接触时兴趣非常大,老师这时可以对计算机的神奇功能进行介绍,使学生对计算机有了一种神秘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机会,恰当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而且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大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2.营造气氛,培养合作精神。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不光是学生个人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它离不开学生团体的共同参与。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参与合作成为可能。对于那些水平偏低,缺少合作勇气的学生,教师要肯定他们的能力,经常有意识地引导、鼓励他们增强自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合作。
(五)充分利用,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农村教育中,虽然已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让其开展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农村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学生拥有自己的计算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即使有,数量也极其有限。学生机房是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场所,因此要确保教学效果,还要保证机器的完好率和使有率。教师要解决好维护与使用的矛盾,探索一些可行的维护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