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周期理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关键词:生命周期,内部控制,要点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保证信息质量真实可靠、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促进遵循法律法规等的一个管理过程。它是一套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彼此联系的控制方法,有助于企业及时识别、预防和处理风险。内部控制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适时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也要随着所处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不断调整。企业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企业沿着生命周期的轨迹不断发生变化,从一个阶段转化到另一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点,遵从特定的行为模式。企业应随着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不断调整内部控制,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企业初创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企业在初创期,客户不稳定,销量少,但却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和营运资金,产品能否为市场接受并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都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经营风险很高,随时都在为生存而战,许多决策史无前例,企业总在危机中徘徊,灵活性和适应力成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企业要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力,以随时抓住市场机会,及时化解危机。初创期的企业,刚刚发展企业管理论文,业务活动少,资金短缺,迫使企业内部无明确的分工和制度,这样无论在财力还是在管理方面都使企业更加灵活,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如果浪费大量时间建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庞大的组织机构,会超过企业可承受的范围,不但浪费资金,而且丢弃了灵活性和适应力,会使初创期的企业大伤元气。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关键岗位轮换控制、内部报告制度、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组织规划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等内部控制制度都可以暂时不建立。如果企业急需的有关内部控制方面的建议和帮助,可以通过更小的成本从企业外部咨询取得。
但是,初创期的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授权批准制度和会计信息系统。在初创期,创业者是企业的最大资产。企业能否度过创业期,成功进入成长期,很大程度上依靠创业者的智慧和魄力。企业刚刚建立,资源缺乏,经验不足,各方面管理工作刚刚起步,非常脆弱,随时会陷入危机。因此,处于初创期的企业应尽快建立授权审批制度,使创业者掌握控制权,全方位地控制企业的行为。企业内部办理各项经济业务,必须经过规定程序的授权批准,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 、程序和责任。另外,初创期的企业,要先建立会计信息系统,包括建立会计工作的岗位责任制,设计良好的凭证格式,规定凭证取得、填制、传递、装订、保管等程序、方法和责任,合理设置账户,登记会计账簿,按要求编制、投递和保管会计报告。
二、企业成长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企业进入成长期,产品已为市场接受,但市场占有率和产品价格仍然不稳定。企业经营风险有所下降,但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这些风险主要与产品的市场份额能否保持并增长有关,战略目标是确立和巩固市场竞争地位。进入成长期后,企业适合采用成长型战略,即以发展壮大企业为基本导向,致力于使企业在产销规模、资产、利润、新产品开发等方面获得增长。成长期的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包括资产的规模和人员的规模,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组织机构,引入责任结构和规章制度。为此,企业在成长期初期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在成长期末期基本建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一)完善授权批准制度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管理论文,创业者开始逐渐授权。企业在初创期领导独占了有关营销、技术、财务和人力资源的所有权力,职权是个人化的会计毕业论文范文。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企业成长得过于复杂,个人有限的精力难以应对企业管理的需要,企业成长超出了创业者能够管理的能力,因此,要求创业者在适当时机准确无误地授权,创业者要开始划分责任,逐渐淡化个人职权。企业必须要注意授权之前,要完善相应的授权批准等内部控制制度。在缺乏控制制度下,创业者试图授权的结果就是过渡分权,最终失去对企业的控制,使企业无序运营。
(二)完善会计信息系统
成长期的企业规模增大,业务增多,应该逐渐完善信息系统,以保证企业正确搜集、识别、交流各种摘要,信息传递和信息反馈迅速高效。
(三)建立内部会计控制
进入成长期,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渐稳固,应从主要关注外部市场转向开始关注企业内部。为了管理好大规模的资产和人员,企业需要重新确定各种职能和责任,探索创建政策、规章、标准和制度,以适应不断扩大的企业规模。因此,需要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包括货币资金控制、采购与付款控制、销售与收款控制、工程项目控制、对外投资控制、成本费用控制、担保控制、预算控制、固定资产控制和存货控制。
(四)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
进入成长期后,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员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建立明确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关键岗位轮换控制、内部报告制度、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内部审计控制 组织规划控制 、人员素质控制等。
三、企业成熟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成熟期是企业生命周期最为理想的状态,是企业的巅峰。企业进入成熟期后,具有较高、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大量的销售收入和较低的资本支出使企业现金富裕且比较稳定,企业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进入成熟期比较困难,留住成熟期更加困难。企业最高的挑战同时也是最大的问题是如何延长成熟期。企业在成熟期适合采用稳定型战略,即企业战略方向上没有重大改变,在业务领域、市场地位和产销规模等方面基本保持现状,以安全经营为宗旨,为企业创造一个加强内部管理和调整生产经营的修整期,有助于防止企业过快发展。内部控制方面主要对已经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修剪和完善,以适应企业战略的要求。企业在成长期制定的某些内部控制制度,有些经过检验标明是无效的,有些已不适应变化的企业,有些尚不够明晰,因此,进入成熟期后要及时修剪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管理论文,清理与企业效能无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整合为能起作用的内部控制制度。
四、企业衰退期的内部控制要点
小企业进入衰退期后,原有的产品已在市场上逐渐萎缩,不能持续地给企业带来盈利,销量、收入和利润持续下降。企业衰退是由于企业未能及时适应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整合,可以使企业达到可持续的理想结果。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企业能力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销量下降,被市场淘汰,可以通过外部整合,重新根据客户需求定义市场范围,激发创新精神。企业不适应内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内部缺乏协调,企业分裂,失去稳定状态。为了使企业内部重新统一,必须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整合,以适应内部环境的变化。企业要对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等内部控制要素和控制方法进行调整,适应企业战略要求,以创建支持企业成功运营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在预算管理中引入标杆瞄准。如果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只采用内部标准,各责任中心为了不低于预算,尽量定低预算目标。因为目标定得越低,就越容易完成。预算即不是企业真实能力的反应,也不是真正市场机会的反应。解决方法是在预算标准中引入标杆瞄准,从企业外部建立标准,使预算管理目标与同行业竞争对手或先进水平比较,以消除内部标准的低效。
参考文献:
[1]伊查克爱迪思.企业生命周期理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08,116,366,393
[2]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M]. 2008.1-3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财务成本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509,522,525
程造价管理中的实践电力工程造价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指的是包括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前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运营阶段等工程项目全过程的使用成本,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方法,采用综合集成方法,使得各个阶段的总成本达到最低的投资成本和利益分析评价的一个管理理论方法。
(一)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电力工程生命周期成本指的是一个电力工程项目在一段时期内的设计成本、施工成本、维修成本等工程项目全过程的货币成本。生命周期成本主要包括在电力工程项目获得前将要发生的初始化成本和从工程开始运营到工程设施被拆除期间所发生的未来成本。成本发生的周期就是生命周期成本分析的研究周期。
(二)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我国电力
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特点
1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可以有效的减少电力工程项目中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等原始成本,和未来的工程运营、维护成本在内的工程全过程的的总成本。
2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除了对电力工程项目全过程、总成本进行分析、管理之外,还要对电力工程项目各个阶段,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施工阶段、运行维修阶段和更新报废等阶段的工程造价分析。
3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对电力工程全过程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二是对电力工程全过程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对电力工程全过程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主要是从电力工程项目各个实施阶段到整个工程的完成为周期来计算电力工程成本。对电力工程全过程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电力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流程的管理、控制,保证每个工程项目阶段的造价成本都在最低值内,从而更好的管理整个电力工程造价。无论对电力工程全过程生命周期成本的分析,还是对电力工程全过程生命周期成本的管理,都需要双方能够相互的配合,分析中有管理,管理中也要做好成本分析,从而把电力工程造价控制在最科学、合理的范围之中。
4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运用生命周期成本分析
还可以通过考察电力工程项目的各个流程,精细化管理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内中各个阶段的成本。总的来说,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不仅是一个项目成本管理系统的审计线索,还可以通过主动控制工程成本来使电力工程项目整体成本实现最小化。
(三)生命周期成本分析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具体分析步骤
1首先要明确电力工程造价各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综合考虑各种约束条件。
2要根据初始的工程造价分析来选择、确定最合理的项目方案,以便电力企业在项目管理当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取得经济效益。
3要确定经济假设、工程学假设等假设条件。经济假设包括折现率、不变价值的使用,工程学上的假设包括电力工程项目设计生命期、材料服务生命期等。
4要对电力工程各个阶段的造价成本进行归类分析,确定各个项目成本发生的时间,以及成本的货币费用等。
5通过多样化的计算方法,计算整个电力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成本,并进行分析。
二、结语
关键词:生命周期 债务期限 上市公司
生命周期理论是管理学最重要的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与成长应该是动态的,企业与生命有机体一样,经过出生、成长、成熟、衰退等发展过程,因而在不同的阶段,企业应该采取不同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来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把企业看成一个有机体,要求企业从动态角度来进行经营管理,这为研究企业的债务期限结构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将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新视角来研究债务期限结构问题。
一、文献综述
债务期限结构的经典理论中,较少有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债务期限结构的,但是,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研究资本结构问题的文献却较多,这为我们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债务期限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国外文献综述。Wokukwu(2000)研究表明,企业所处周期阶段不同,最优投资回报率值和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影响也有所差异。Murray& Vidhan(2003)认为,规模较大的公司其资产负债率偏高,这是符合优序融资理论的。另外,对于一些规模较小但成长性较高的公司,并非优先使用债务融资。Robb(2002)研究发现,一些初创期的公司与处于成熟期的公司相比,较多的是采用债务融资,但与此相对应产生了还款能力方面的困难。
(二)国内文献综述。赵蒲、孙爱英(2005)的研究表明,不同产业生命周期阶段下的资本结构存在差异;资本结构决策受到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显著影响。袁卫秋(2005)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决策的重要依据是权衡思想,同时,我国上市公司在债务决策时偏向于短期债务的做法,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涂瑞、邓娜(2013)在文章中得出结论,当终极控股股东的两权偏离度越大时,企业越偏向于较短的目标债务期限结构,这种负相关关系会因政府干预被削弱;另外,政府干预越大并不一定导致目标债务期限水平越长,也就是二者的关系并不显著。
从对国内外文献的梳理过程可以发现,目前直接从企业生命周期的角度研究债务期限结构非常少,已有的研究成果大多是针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的资本结构问题研究而已。针对这一研究现状,本文从企业生命周期的新视角来研究债务期限结构问题,以此丰富该领域的研究,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提供理论支撑。
二、研究设计
(一)理论分析及研究假设。在企业成长阶段,企业的发展速度较快,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支出的投入增加,对资金需要量更多,为满足对资金的大量需求,企业将更多的采用配股、送股的形式分红,而将大部分的利留存企业内部,但由于在成长期,盈利水平有限,内部的资金量并不多,因而会采取外部融资方式,尤其是权益资本融资;而在成熟阶段,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市场份额、资产结构等趋于稳定,盈利能力达到顶峰,现金流入远大于现金流出,企业具备较强的现金支付能力,对资金的需求较少,用内部融资方式就能满足需要,较少使用外部资金;在衰退期,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企业出现市场占有率下降、销售收入减少、盈利水平下降、筹资能力变弱、资金周转困难等困境。由以上描述可知,当企业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时,其财务特征有着较大的区别,据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债务期限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假设2:债务期限结构与生命周期的相关程度在各生命周期阶段的表现有所不同。
假设3: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债务期限结构与公司特征因素、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股权结构的相关程度有较大的区别。
(二)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本文选择2008年12月31日之前在沪深两地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2009―2013年的数据为样本,同时对样本进行了如下筛选:(1)剔除在中小板和创业板的上市公司;(2)剔除ST 或*ST 公司;(3)剔除金融和保险类上市公司;(4)剔除在2009―2013年间任意一年所得税税额小于或者等于零、税前利润小于零以及实际税率大于1的公司。最后得出符合条件的A股上市公司1 086家。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三)企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变量。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已度过萌芽期的特点,将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阶段模型进行研究。借鉴Anthony 的生命周期划分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调整,最终选择销售增长率、资本支出率、收益留存率和企业年限四个变量来划分企业的生命周期阶段。具体的实施办法如下:第一,汇总以上四个变量2009―2013年连续五年的财务数据,并且四个变量按大小进行排序,然后采用三分法进行赋值。其中,成长阶段的分值为0分,成熟期的分值为1分,衰退期为2分。第二,分年度对上市公司四个变量的得分进行汇总。第三,按照总得分(0―2)作为成长期,总得分(3―5)作为成熟期,总得分(6―8)作为衰退期,分年度确定各公司所属的生命阶段。最后得出,成长期为1 192个年度样本数,成熟期为3 071个年度样本数以及衰退期1 107个年度样本数。
(四)变量定义与模型设计。
1.变量定义。本文以债务期限结构作为被解释变量,另外,设计企业生命周期虚拟变量作为解释变量,用于研究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所处生命周期阶段二者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已有的相关理论以及学者们(如肖作平,2010;肖作平,2009;肖作平,2007,袁卫秋,2009;朱磊,2008等) 的经验研究,选择了公司规模、财务杠杆、资产期限、盈利能力、成长能力、实际税率等10个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作为控制变量。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2.实证研究的模型设计。本文研究企业生命周期阶段债务期限结构的变动情况,并考察债务期限结构对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反应情况。因此,第一步,建立回归模型(1),用于估计企业生命周期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
LTD=α0+α1LIFE+α2SIZE+α3LEV+α4FIX+α5ROA+α6GROW+α7ETR+α8UNIQ+α9IS+α10LS (1)
第二步,为考察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下,债务期限结构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本研究将总体样本划分为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等三个子样本。建立的回归模型如下:
LTD=α0+α1SIZE+α2LEV+α3FIX+α4ROA+α5GROW+α6ETR+α7UNIQ+α8IS+α9LS (2)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Jonckheere-Terpstra 检验。由检验结果可知,J-T 统计量均值为4317776.500,标准J-T 统计量为-15.081,小于平均值,相距较明显。J-T统计量的双侧相伴概率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所以拒绝零假设,认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债务期限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假设1是成立的。
(二)企业生命周期与债务期限结构之间关系的检验。由上页表2可知,从各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看,公司规模、盈利能力、固定资产比例、流通股比例、产品市场竞争、企业生命周期虚拟变量等均有较好的统计效果。模型1至模型3中,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虚拟变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59、-0.020、-0.030。成长期变量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企业在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偏向于较长的债务期限结构;成熟期与衰退期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表明在成熟期与衰退期,企业偏向于短的债务期限结构。另外,从回归系数本身(0.059>-0.020>-0.030)来判断,可以进一步得出,对较长的债务期限结构的偏好将伴随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递变而逐渐减弱。模型4引入了全部的生命周期虚拟变量,其回归结果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的判断。因而,假设2是成立的。
(三)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由表3的回归结果可知:(1)成长期样本和成熟期样本中,除了杠杆、实际税率、法人股比例和成长能力四个变量的统计效果不显著外,其余变量均在1%水平上显著,统计效果较好;(2)在衰退期样本,企业规模、固定资产比例、产品市场竞争等变量统计效果较好,其余变量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效果并不显著;(3)在三个生命周期阶段样本中,均存在杠杆、实际税率、法人股比例、成长能力四个指标统计效果不显著的问题。即使有四个解释变量影响效果不明显,也并不影响本文对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因为大部分指标对被解释变量(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在统计效果较好的变量中,不同生命周期样本各个变量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程度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比如企业规模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036、0.034、0.026,说明无论在哪个阶段,债务期限结构与企业规模之间均为正相关关系,但是影程度大小会不同,在成长期影响程度最大,成熟期次之,衰退期影响程度最小;固定资产比例对债务结构的影响方式、程度与企业规模类似;产品市场竞争变量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372、-0.162、-0.311,说明债务期限结构与产品市场竞争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但影响程度并不相同;在成长期样本和成熟期样本中,盈利能力、流通股比例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是影响程度也不同。由此可得,假设3是成立的。
四、研究结论及建议
现有的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大多是从静态的角度进行,没有从动态方面来考察债务期限结构影响因素的变化,本文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一)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债务期限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债务期限结构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在企业的债务融资决策中,企业应该清楚认识到自身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如果笼统地做出决策必然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债务期限结构的长短选择与企业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紧密相关。由表2的数据可知,企业生命周期变量对债务期限结构有显著影响,但在各个生命周期阶段效果不同,具体表现在:当处在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企业会偏向于较长的债务期限结构;而在成熟期与衰退期,企业偏向于短的债务期限结构;并且对较长的债务期限结构的偏好将伴随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递变而逐渐减弱。这一结论告诉我们,企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应该选择不同的债务期限结构。
(三)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控制变量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会有差异。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生命周期样本中,各个变量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方向大体一致,但是影响程度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说明,债务期限结构的选择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但随着企业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的引入,它也改变了我们原有的一些认识。也就是各个影响因素对债务期限结构的影响方式会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产生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对企业债务融资决策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应该受到企业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Robb Alicia.Small Business Financing:Differences Between Young and Old Firms[J].Journal of Entrepreneurial Finance,2002,(07):45-65.
[2]Kingsley Chiedozie Wokukwu.Life Cycle Capital Structure:Some Empirical Evidence[D].DBA dissertation,Nova Southeastern University,2000.
[3]赵蒲,孙爱英.资本结构与产业生命周期: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管理工程学报,2005,19(3):42-46.
[关键词]桂林旅游;旅游地生命周期;旅游市场定位
桂林是我国旅游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从1973年国家批准桂林市正式对外开放至今,桂林旅游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初创期、发展期、停滞巩固期和二次生命周期。由于桂林旅游在中国旅游业中的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桂林旅游发展的历程是中国旅游发展历程的缩影。利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桂林旅游进行定位,并对其发展历程的各阶段进行分析,可延长及提升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达到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同时也能对类似旅游地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市场营销学中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断演化而来的,是描述旅游地演进过程的一种理论。其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1963)在他发表的论文《对欧洲旅游地的一些思考:地区――低开发的乡村――娱乐地》中提出。美国学者斯坦斯菲尔德(C.Stansfield,1978)在研究美国大西洋旅游发展时也提出了类似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由加拿大学者巴特勒(Butler,1980)提出的“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主要观点是旅游地演化一般要经历6个阶段(图1):探索阶段(exploration stage)、参与阶段(involvement stage)、发展阶段(development stage)、稳固阶段(con-solidation stage)、停滞阶段(stagnation stage)、衰落或复兴阶段(decline or rejuvenation stage),每个阶段都有其标志性特征(表1),在衰落或复兴阶段有可能发生5种情况(如图1中的曲线A、B、C、D、E):A表示深度开发卓有成效,可促使游客在增加和市场扩大;B表示较小规模的改造和调整,持续对资源吸引力的保护,游客量可以较小幅度地增长;c表示再调整满足各种容量水平,可遏制游客量下滑的趋势,使之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D表示过度利用资源导致的竞争能力降低会导致游客量显著下降;E表示战争、瘟疫或其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会导致游客量急剧下降。
(二)旅游地生命周期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研究在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上发表的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论文,国外学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Butler生命周期理论阶段划分的验证;(2)对影响生命周期演变因素的研究,包括管理决策、其他旅游地的竞争及旅游投资者的影响等;
(3)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价值的评价;(4)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其他理论结合的研究。
总之,国外学者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将生命周期理论放诸具体的案例中进行理论检验和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或否定该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生命周期理论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同时,通过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与其他理论相结合,拓宽了对该理论研究的渠道,有利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该理论对旅游地的实践指导。
国内对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相对较晚,张文(1990)发表的《对旅游区生命周期问题的看法》最早讨论了旅游区生命周期问题。随后,保继刚在《旅游地理学》教材中首次介绍了Butl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并在1995年将理论用于广东丹霞山的开发。此后,国内学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开始对该理论进行研究与探讨。国内学者对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对旅游地生命周期与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关系及辨析;(2)对旅游地生命周期影响因素研究;(3)关于延长、调整旅游地生命周期方面;(4)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实证研究;此外,不少学者对国内外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方面的论文进行了述评。
综观国内关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研究,虽然没有国外研究成熟,但其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成果也不断丰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国内旅游研究所需的统计数据缺失,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者们的研究。因此,利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具体旅游地进行生命周期各阶段界定的研究较少。
二、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界定
(一)桂林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
1 桂林入境旅游的分析
桂林是我国较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入境游一直是其旅游市场定位的核心,研究桂林的入境游对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界定有重要的作用(图2)。本文将桂林入境游按时间顺序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即1980年~1997年)。从图2可以看出:20世纪80年代,除了1989年受北京影响,游客量急剧下降外,桂林入境旅游接待量基本呈上升趋势;但20世纪90年代以来,桂林入境旅游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起伏波动的停滞巩固期,无论是从各年绝对数量还是相对变化率来看,其波动幅度都比较明显。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桂林的入境旅游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的初创期、发展期和20世纪90年代的停滞巩固期后,其第一次生命周期已经结束,将进入二次发展期。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即1998年至今)。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停滞巩固阶段后,桂林的入境旅游又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这一阶段中,除了2003年因非典影响外,其余年份桂林入境旅游者人数都基本呈稳步上升趋势。其中1998年~2000年这短短的3年间,入境旅游者人数从41.29万人次上升到95.02万人次,增长了一倍多;2000年~2008年(除2003年非典和2008年冰雪灾害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入境旅游者人数也呈上升趋势,但其上升的速度明显低于1998―2000年,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桂林入境旅游第二次生命周期在经历了1998~2000年的快速发展期后,目前仍处于发展期。
2 桂林国内旅游的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桂林市的国内旅游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客源市场一直是稳步增长。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由于城市容量、其他旅游地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作用,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图3)。同
样,对桂林国内旅游的分析也将其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中期(即1980年~1996年)。考虑到桂林国内旅游统计数据方面的缺失(1991~1994及1996年共5年,桂林国内旅游者人数统计数据缺失),本文采取比值法对该阶段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可以避免因数据缺失带来的不便。比值法即以游客增长率的阶段性变化来划分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如以AQ表示纵坐标上游客量的增加,T表示横坐标上时间的变化,则Q/T的比值数据可供确定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的参考:O10%时,处于发展期;-10%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即1998年至今)。从图4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除了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桂林国内旅游人数下降外,其余各年旅游者人数都增加,同样用比值法来计算该阶段的游客增长率,直观观察图4,1998~2002年曲线斜率明显比2004~2008年的小,故以2002年为拐点进行计算,通过在桂林年鉴得到的旅游统计数据,1998、2002、2004和2008年桂林国内旅游者人数分别为762.71万人、997.37万人、1030.66万人和1486.83万人,即斜率R(1998~2002年)=46.93%,R(2004~2008)=91.23%,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桂林国内旅游正处于第二次生命周期的快速发展期。
(二)桂林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定位
关键词:项目生命周期 科技成果 奖励申报 全过程管理
项目周期理论认为任何项目从开始到结束都可以概括为项目机会分析、项目规划、项目实施和项目后期处理四个部分,每一个阶段都对应着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特定需求。本文结合项目周期理论,把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看成一个系统工程进行管理,建立了一套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管理模式。
一、项目启动:深入一线,精选项目
科技管理人员要深入基层,到科技研究工作者工作的实验室、研究室,与他们进行座谈,对在研的研究项目进行深入、认真的考察;认真了解企业产业发展规划,把握企业产业发展方向,选择合适项目进行申报。
二、项目规划:提前布局,有的放矢
在科技奖励申报过程中,知识产权等第三方评价材料作为评价因子在评审中日益受到重视。它要求科技成果奖励管理介入项目的全过程,在立项阶段强化专利的申请与实施、要求重视成果报奖。其目的是为了鼓励创新,进一步把成果推向社会,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将项目进一步提升、做大做强。这又为新项目的争取创造条件,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管理的可持续性循环。
三、项目实施:精心准备,确保质量,力求完整,提高中奖率
1.推荐书填写。推荐书是科技奖励评审的基本技术文件,推荐书填写的好坏是直接影响成果能否获奖的重要因素,是科技成果报奖全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推荐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简介”、“主要科技创新点”、“第三方评价”等。
2.附件材料准备。附件材料是申报书中所填写内容的证明文件和辅助材料,是体现报奖成果真实性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专利论文等知识产权证明、成果鉴定证书、产品检测检验报告、推广应用证明等。提供附件材料应保证材料的齐全、真实性和权威性。
3.答辩材料的准备。答辩的内容应做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整体。对一些研究时间长、内容多的项目,要注意把每个阶段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突出创新点。
四、项目后期处理:及时跟踪,不断完善,争取获得更高层次的奖励
1.及时跟踪和反馈。科技奖励申报材料的上报,仅仅是报奖全过程的一个段落,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去做,必须要作好奖励上报后的跟踪工作。主动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报奖成果的概况及意义水平,加深他们对项目的了解,必要时及时补充和完善报奖材料。
2.建立获奖项目的后评价体系。科技成果在获得较低层次的奖励后,要针对答辩时评审专家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和完善,争取更高层次的科技奖励。
五、总结
通过以上研究表明,科学有效的管理对提升科技成果奖励申报成功率作用巨大,运用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科技成果奖励申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管理是对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统一过程结构的描述,集成了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管理的相关流程、活动、决策、文档等要素,构筑了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管理方法的过程平台。第二,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管理描述了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工作流程和主要任务,科技管理人员可以针对项目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特征,准确地把握各个阶段的工作重点,理顺了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工作流程。第三,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管理要求企业科技管理人员必须具有系统管理的思想。科技奖励申报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于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科研管理部门作为科技活动的枢纽,对组织、协调科研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渗透在科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在科研管理工作中一定要有超前意识,为项目的获奖创造有利条件,提高科技成果报奖的成功率。第四,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科技成果奖励申报的全过程管理在科技成果管理体系中嵌入激励功能,使成果管理与员工激励协同作用。全过程管理模式使得科技人员可以全程参与到科技奖励申报,既能体现出企业对科技成果的重视,又激发科技人员进行技术研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潘虹.成果奖励申报工作中的若干体会[J].生命的化学,2013,33(2):31-32
[2]王义辉. 试论如何做好科技成果报奖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230
论文关键词:企业生命周期,销售量,变化趋势,生产能力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企业像生命体一样,必定会经历从生到死,由盛转衰的过程。企业生命周期一般是指企业从诞生到消亡的整个过程,可以把企业生命周期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受产品市场竞争和行业竞争等环境的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企业应该根据环境的需要合理安排组织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生产能力的定位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合理的定位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
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下销售量的特征
一、创业期企业销售量特征分析
在企业初创期,企业的规模小,实力弱,企业的产品刚从研究和试制阶段转入小批生产并进入市场试销。企业的产品与市场同类产品相比,在经济、技术技能上表现出一定优势且在产品性能方面也有所改进,但消费者对新产品比较陌生,对产品的用途、特点、性能等方面不熟悉,缺乏全面的了解和信任,且受原有消费习惯的影响,消费者往往会对新产品持保守的态度,对新产品会产生拒绝和抵制的心理。因此,消费者不会踊跃购买新产品。企业的新产品刚投入市场,中间商对产品的销路和发展前途缺乏必要信心,往往不会大量进货,这使得企业产品的销售渠道少,产品的扩散速度慢,诸多因素造成企业在初创期产品的销售量低下。为了扩展销路,企业往往投入大量的促销费用,对产品进行宣传,但产品销售量的增长仍然比较缓慢。因此销售量,在初创期企业产品的销售量低下且增长速度缓慢。
二、成长期企业销售量特征分析
在企业成长期,随着产品在市场上的流通,消费者逐渐熟悉企业的产品,产品的优越性逐渐被消费者认可,产品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也有所增强,部分消费者开始认牌选购,产品的市场需求逐渐旺盛。在成长期,企业开始树立企业形象、塑造企业品牌,且企业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这对产品销售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成长期,企业的生产活动转为大批量生产,企业生产大量产品投放市场并进行扩大销售,产品的市场渗透程度不断提高,销售量迅速增长论文怎么写。
三、成熟期企业销售量特征分析
在企业成熟期,产品的市场需求基本趋于饱和,需求量达到最高峰,企业产品比较稳定的在市场上畅销。在成熟期,企业内部管理合理完善,机器设备及劳动力发挥最大的效率,企业进入大批量生产,产品的产量稳定,有大量的产品投入市场,购买者较多,市场普及率高,企业产品的销售量增长,但增长率下降。
四、衰退期企业销售量特征分析
在企业的衰退期,竞争者纷纷进入市场参与竞争,同类产品供给量增加,市场竞争激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其他性能更佳、价格更廉的产品,企业的产品开始出现老化,不再适应市场需要。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改变,消费需求迅速转移,企业产品的销售量由缓慢下降变为急剧下降,产品处于被淘汰的阶段。在衰退期,企业产品的销售量急剧下滑,之后将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直至退出市场。
生产能力的选择对企业的影响
工业企业生产能力是指在计划期内,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既定的生产组织和技术水平下,在一定时期内所能生产的产品总量,或所能加工处理的原材料总量。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反映企业的生产可能性,反映企业的生产规模,是企业生产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应与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以及生产能力等要素保持平衡, 这样才能使生产计划切合实际。对于工业企业而言,形成并保持合理的生产能力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过高或过低的生产能力会大大削弱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销售量,企业在偏低的生产能力下进行大量生产,不仅会限制产量,而且会提高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在偏高的生产能力下进行少量生产,虽然产量不会受限,但会提高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当企业生产能力过高时, 企业需要投人大量的资金用于购建固定资产,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间的协调和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营。过高的生产能力使得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企业生产的固定成本提高,这将导致企业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提高,使企业的利润收缩。因此,企业的生产能力定位过高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生产能力过低, 企业的生产速度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企业产品投入市场的速度过慢,这必然导致企业在交货期和交货量方面难以满足客户要求,使得企业的发展受限,阻碍企业市场占有率及销售量的提高。企业生产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 而且与企业产品的成本和经营风险水平直接相关。因此,合理定位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企业在不同生命周期下生产能力的选择
??
一、创业期企业生产能力的选择
在初创期,企业产品的销售量比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在可预见的未来产品的销售量呈比较低的水平。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定位过高,且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生产,这样企业会生产出大量的产品,但在初创期产品的销售量比较低,因此,引发存货的大量积压的问题,造成企业资金周转不畅,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企业为了减少存货的大量积压,以匹配市场需求量的产量进行生产,这会使企业无法充分利用生产能力,造成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低下,这会导致单位产品平均生产成本提高,闲置的固定资产占用企业大量可支配的资金。在企业的初创期企业资金匮乏,缺乏融资能力和融资渠道,企业的实力比较薄弱,因此企业应该合理的利用可支配的资金,减少初创期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在初创期企业应选择在较低生产能力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二、成长期企业生产能力的选择
在成长期,产品的销售量不断增长,产品的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且可以合理预计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在将来会继续提高。因此,在成长期企业应适当提高生产能力。如果企业不能在准确的时机做出扩大企业生产能力的决定,则不能生产出足够的产品用以投放市场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会抑制企业市场份额的扩大。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后进行大批量生产会使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下降论文怎么写。在成长期企业往往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单位产品的平均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生产型企业,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能力的直接表现形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产能力。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在成长期企业开始盈利并形成内部积累,具有雄厚的资金和较强的筹资能力,因此,在成长期企业有足够的实力保障生产能力的提高。总之销售量,在成长期在市场内外环境的作用下企业有必要提高生产能力,且成长期的企业有足够的实力提高生产能力,因此,在成长期企业的生产能力会有所提高。
三、成熟期企业生产能力的选择
在成熟期,市场对产品的需求量达到高峰,消费者数量较多,产品的销售量较高且不断增长但增长率下降,预计未来不会较大的增长。因此,在成熟期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生产能力并维持比较高的生产能力,生产大量的产品投入市场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成熟期,企业的生产能力达到最高峰。
四、衰退期企业生产能力的选择
在衰退期,产品的销售量锐减直至消失。为应对在市场内外环境的变化,企业将会降低生产能力,且伴随产品退出市场,企业最终将撤销生产线。
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合理的定位企业的生产能力对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来说尤为重要。企业应根据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变化合理定位企业的生产能力。当需求旺盛时,企业要及时提高生产能力,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当需求不足时,企业要缩小规模,避免生产能力过剩,尽可能减少损失。结合企业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的特征,并随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够帮助实现资本增值并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郭国庆教授是我国市场营销学界的权威人士,是中国本土营销理论体系的创建者和基本理论派领军人物。他推动“营销”一词首次写进政府文件,将中国营销理论的地域视野从本土市场拓展到国际市场。针对“当今市场营销界亟待澄清的十大问题”,郭教授在讲座中采用设问的方式,提出悬念,极大地提高了听众兴趣,激起阵阵掌声。
一、有赫杰奇这个人吗?
许多营销人士都认为世界上第一本营销教材出自哈佛大学的赫杰奇之手。其实,营销学界、哈佛大学的学者名录上没有这个名字。最早的营销学是从经济学脱胎而来的,是用经济的方法来研究营销。
世界上许多营销界的经典作家的著作中也从未提起过赫杰奇这个人的存在。
二、 市场的内涵应包括供应商、 分销商和竞争者吗? 许多学者认为,市场的内涵应该扩展为供应商、分销商和竞争者,理由有两点:
(1)过去的营销对象是客户,而现在不仅仅包括客户, 而且还包括供应商、 分销商和竞争者。
(2) “市场导向”是指企业要关注外部需求者和竞争者的信息,并使这些信息在企业内部有效沟通,进而作出正确反映的过程。郭教授认为, 营销学是站在卖主的立场上来研究卖者怎样更好地满足购买者的需要,它对市场的界定是某种产品或服务、所有潜在和现实购买力的结合。市场是既要有购买力又要有购买欲望的人, 所以我们不能把市场的内涵扩展为供应商、分销商和竞争者,但是企业还是要兼顾三者的利益的。
三、营销和营销管理一样吗?
现在,不少人认为“营销”和“营销管理”没有区别,其实不然。 “营销”是指一系列的活动过程,而“营销管理”则是对营销活动的规划、组织、实施和控制。 “营销学”是许多学科的学生学习的,而“营销管理”则是管理学、营销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二者是不同的。
四、营销有无好坏之分? 曾在一档电视节目中,一位广告策划人认为,营销没有好坏之分,不管策划的广告是否讲究诚实守信、是否符合社会伦理道德,只要能够让企业赚钱,能够给市场留下深刻印象,这样营销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郭教授严肃指出,这种观点是十分错误的。营销是有好坏之分的,做营销应尽到一定的社会责任,讲究诚实守信,遵守社会的伦理道德。
五、4C能代替4P吗? 目前,学术界和营销界正流行一个观点,那就是现在主导的4P要会被逐渐趋於流行的4C取代。
1989 年劳特朋提出的“4C”营销理论,顺应和适应了现阶段的消费者的需要,可以说是营销理论的一次进步和发展。4C 想要取代4P并非易事,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整合营销传播表现出营销理论框架中重心的转移。
六、BCG矩阵中,分界线是固定不变的吗?
BCG 矩阵即波士顿矩阵,是对企业业务进行评价分类的方法之一。在这个矩阵中,市场增长率可用销售增长率来代替。相对市场占有率是用来测量一个企业的SBU增长率的。在BCG 阵营中,分界线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
七、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就那么完美吗?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不是十全十美的,本身有一定缺陷:
(1)产品生命周期的界定还不清楚;
(2)典型的生命周期有四个阶段,而现实中许多产品难以确定它到底属于产品生命周期哪一阶段;
(3)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直接用来指导企业经营是不实用的;
(4)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的划分是相对的,比如一件产品,在城市可能处于衰退期,在农村则可能处于成熟期。
八、 新产品的采用和扩散是一回事吗? 许多教材把新产品的采用等同于新产品的扩散,其实二者是不同的。遍性的规律,提出系统性的理论阐释,如音系学中的“优选论” (op ti m alit y t h eory)等。这是境界最高的一种创新。冉教授强调,绝大部分研究者达不到这样的学术境界。
(2)后续创新。
(a)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如对理论或模式,进行局部修正、补充、发展,并得到人们的认可与推广,如“新格赖斯理论”就是在格赖斯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b)运用前人所提出的某一语言学理论,去解释前人未解释过的语言现象,发现前人未发现的结论。
(3)引进创新。语言学研究离不开引进国外的语言学理论,或相邻学科的理论。引进后存在两种可能:
(a)照搬/直接运用,用来研究汉语、研究中国的外语学习与外语教学等,最后有所发现;
(b)引进的国外理论,但根据汉语现象,或针对中国学生的特征,对该理论进行局部改造,如广外推行的“交际教学法” 。
(4)集成创新。
(a)在自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长期不断完善、补充,最后产生提出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如语用学的“关联理论”;
(b) (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有影响的语言学理论,如“礼貌原则” (Leech)就是在“合作原则” (G ri ce) 基础上提出的,为了拯救合作原则,补充解释上的不足。冉教授认为,一般的研究者基本上是二、三两种创新方式。四种精神:
(1)追溯反思精神。对现存的一些语言学理论、模式或其他成果,要学会进行反溯式的思考。这是一个从结果入手的思索过程。 该过程可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所反思的语言学理论或某一成果,加深理解,发现其问题或其不完备的地方,否则就难以有深入的发现,也不可能有创新。
(2)追问疑团精神。研究的触发往往始于对某些语言现象的说法所产生的疑团/疑问/怀疑。有了疑问/疑团,就会促使大家进行追问,寻找相关研究,比如进行文献搜索,寻找对该疑团的研究成果与不足/缺陷并在此基础上,促使我再思考,寻求事实,逻辑证明。这一个过程是从怀疑走向肯定、从不确定走向确定的过程。
(3)学术对话精神 。追反思和追问疑团主要是我们自己与自己所进行的对话,然而学术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范围、学术同行。因而,追溯反思和追问疑团还应该与学术同行进行对话、商榷。该过程就需要将自己的思路进行系统的整理,准备必要的论点、论据、 语料等,然后展开与同行之间的交流与讨论。
(4)坚持不懈精神 。
做研究是一个长期进行专业知识积累的过程,同时还要勤于笔耕。只要长期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有所成就,一定能著书立说。需要一定时间之后才能见分晓,有的人没有坚持,最后即使给了时间,也写不出文章。
四个注意:冉教授提醒教师,重视学术研究就应该注意以下方法:
(1)注意尽早明确学术方向;
(2)注意吸收新知识和新成果并且常读研究性论文和新书 ;
(3) 注意用心收集日常语言现象——身边、报纸、电视/电影、网络等;
(4)注意发现学术现象并提出研究问题。五个要点:谈到教师普遍关心的的论文写作时,冉教授详细说明五要点:
(1)选题要新——题目要能吸引眼球;
(2)立题要小——做到小题大做;明确研究问题和所依据的主要现象/语料;
(3)明确写作顺序——文献综述,提出具体的讨论问题/假设、实验/基于语料的分析与讨论;
(4)得出结论与总结;文末列出注释和参考文献;
(5)精练文字, 反复修改。 冉教授还引用合格和不合格论文摘要实例,具体说明论文摘要的写作要点和方法。
论文关键词:产业生命周期 物流企业并购 并购形式
论文摘要:文章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物流产业在各发展阶段的特点,进一步在产业生命周期模型上构建了物流企业并购形式演变模型,最后针对国内物流企业并购现状提出了相应建议,对我国物流企业战略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引言
企业并购(Mergers&Acquisitions)-直都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全球经历五次并购浪潮后。国内外学者纷纷以并购浪潮中的案例为实证从各个角度研究企业的并购,其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源整合和财务上,对并购形式本身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从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产业特征人手。探讨了产业生命周期与物流企业并购形式之间的演变关系。在当前如火如茶的并购浪潮中。国内物流企业如何根据产业周期生命中产业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并购形式对国内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显的尤为重要。
二、产业生命周期及物流产业发展
I.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生命周期是指产业从出生到衰亡具有阶段性和共同规律的厂商行为的改变过程.最初来源于产品生命周期。1966年R.Venron为研究国际投资、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根据M.Posner的“技术差距”理论,第一次提出了“生产一出口一进口”的全球产业发展模式。从而开创了产业生命周期的研究。之后。Gort和Klepp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对46个产品达到1974年的厂商数量变化研究产生了第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模型(G—K模型)。在此基础上Klepper和Graddy对G—K模型进行了技术内生化方向的发展。研究根据厂商数目改变将产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淘汰和稳定三个阶段。现在国内外大多学者将产业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创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
2.物流产业发展各阶段特征。物流产业的发展也会经历从创建到衰亡的过程。每个产业周期阶段内都有着自己的特征。盖翊中(2006)在《产业生命周期中产业发展阶段的变量特征》中用五个变量来度量产业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的特点。这五个变量是企业数量、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产业价格和产品质量。本文在分析物流产业发展各阶段特征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物流产业的特殊性,创新性地选取了:(I)企业数量——物流产业发展阶段区域的企业数量;(2)企业利润——企业的平均盈利水平;(3)产业规模——物流企业平均发展规模;(4)技术成熟度——技术成熟状况;(5)产业行为——物流市场行为。用这五个产业特征描述物流产业周期阶段的特征。表1为物流产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特征。
物流产业的发展也是一个从弱到强的发展阶段。从物流产业提供的产品形式来看,物流服务产品升级换代比较慢,市场容量大、需求稳定,生命周期比较长,尤其表现在物流产业生命周期的初创期和成长期。
三、产业生命周期内物流企业并购形式演变分析
1.初创阶段。在初创阶段,“黑色大陆”的新利润提法和物流市场上高额利润,大部分企业进入物流领域。这一阶段,随企业参差不齐,但因市场容量大,大部分企业都能获得稳定且较高的利润。原来先进者凭借相对丰富的经验和市场占有率获得了相对“垄断利润”。实力相对雄厚的企业在物流功能提供上稳定且服务质量好,为抢占更大的市场以巩固自己的核心业务,企业大量采用横向并购。此时,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物流服务的较小规模的企业成为了并购的目标企业。从并购的效应来说,横向并购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通过并购竞争对手能消除市场竞争风险。横向并购中,大量相同或相似的物流业务并购后能得到集中处理,有效地节约成本,使规模经济最大化总之,并购呈现出3个特点:(1)企业并购以横向并购为主导;(2)由于并购企业资源和融资能力有限(主要来企业经营积累),并购数量小且规模小;(3)并购的物流企业业务主要集中在传统上的运输和仓储上。
2.成长阶段。在成长阶段,之前纷纷进入的物流企业加上产业新产品经过宣传和消费者的试用,逐渐赢得了大众的偏好,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产业呈现繁荣状态。物流企业开始得到长足发展,企业融资能力大大增强。物流服务从单一、低质、高价向多样、优质方向发展。物流企业竞争激烈,为拥有自己固有的“地盘”。企业横向并购进一步扩大,跨国集团纷纷出现,市场上出现国内外企业横向并购的“抢购风暴”。另一方面,物流企业意识到单一的物流服务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企业开始寻找新的物流服务增值功能。此时.企业意识到竞争由企业竞争逐步转向供应链竞争,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的协调中发现巨大的利润,市场上出现了少数纵向并购形式,但规模较小,上下游功能协调性小。还有少数物流县头在原有物流功能上已经获得稳定的市场和利润.在服务与技术上也达到了相应程度,为实现战略发展。提出了供应链管理活着流程再造等增值服务,为纵向并购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此时并购呈现出了新的特点:(1)物流企业横向并购规模进一步扩大并占主导地位,大型跨国横向并购开始出现;(2)纵向并购开始出现,但规模较小,功能覆盖面比较小,集中于多式联运、配送及流通加工等功能上。 3.成熟阶段。成熟阶段各物流企业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市场需求处于饱和阶段,企业竞争空前激烈,跨国并购与国内并购呈现“你死我活”现象。这一时期,物流企业巨头为拥有较大比例的市场额度开始瓜分市场。企业的竞争由价格上的竞争转向物流功能和服务质量上的竞争。这一阶段,物流企业利润稳定但增长率低。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意识到供应链竞争越来越重要,并在物流功能上实现一体化运作的需求越来越大,各个企业资源整合需求的程度越来越旺盛。同时,物流服务功能上的多样化为物流服务的纵向一体化运作提供有利的土壤。囚此,纵向并购战略成为了企业发展战略的首选.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并购形式。另一方面。少数物流巨头一边采用横向并购扩大自己在传统优势功能上的垄断地位。一边开始选择混合并购来分散经营风险、并取用多元化经营获取其他竞争优势来源来发展自己,市场出现了混合并购。这一时期的物流企业并购呈现出以下特点:(1)横向并购和纵向并购交织进行,纵向并购成为主流并购形式;(2)横向并购规模达到空前,常常表现为大型物流企业之间的吞并,纵向并购主要表现在功能整合尤其是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企业并购;(3)因面巨大的经营风险和新利润产业的不确定性,混合并购的规模较小,但数量开始增多。
4.衰亡阶段。物流产业发展到衰亡期,物流企业不论在功能服务上还是在技术成熟度上都已经几乎接近完善。各物流巨头早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自己的“势力范围”.竞争变得相对缓和,整个物流市场按照各自的垄断势力范围“和谐”运行。此时企业虽然积累较多的资本,考虑到不管是横向并购还是纵向并购目标企业都是其他物流巨头。资金和并购风险巨大。因此。企业将更多地选择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混合并购成为了这一时期的主流。由于物流产业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强,退出壁垒高,面临着的巨大的成本损失和经营风险,很多大型的物流企业成为了混合并购中被并购对象。同时,那些选择混合并购战略的企业并购规模不是很大,但是相对成熟期来说已经初具了一定规模。
四、现状与建议
关键词:价值工程; 建设项目; 全生命周期; 工程造价管理; 应用;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life cycle cost management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has very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of value engineering project life cycle all periods of cost management content and main points, and in the management of applications.
Keywords: valu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s; Total life cycle;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建筑业日新月异的发展,需要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经济方法,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应用广泛,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它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1.介绍价值工程
1.1价值工程的目的 是以提高产品或作业价值,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种基本科学方法,而且还是一种重要的管理理念。在工作中进行有组织的创造性工作,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使用者所需功能。“价值工程”的价值导向原则和创新本质、以及它的多学科化特性,技术、经济与管理紧密结合、实施创新与优化的现代管理技术,将对许多方面产生影响,例如对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促进作用。
1.2价值工程特点
(1)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产品必须具备的功能是价值工程的目标。
(2)价值工程运用一种整体的思想,把各个方面看成一个整体分析考虑。
(3)不断改革与创新,得到新的方案,使用新的方案以提高产品的技术经济效益。
(4)价值工程要求开展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
2.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简述
2.1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很早以前由英美专家提出创立
时代变迁,技术发展,现如今它已逐步的完善,经过时间的检验已成为一种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工程造价管理理论和体系。要想达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目标,就必须从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出发去分析和控制造价。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不多,传统的工程造价管理模式主要偏重于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我国传统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研究还有些不足,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进一步的发展进步。
2.2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的特点
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采用综合集成方法,需运用多学科知识,重视投资成本、效益分析与评价,运用多种技术方法,例如工程经济学、数学模型方法,来使未来运营维护期总成本最小,他是一种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还是一种有效的分析工具,它可以决策工程项目投资。他还是一种数学方法,还可以用来选择决策备选方案,使用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总造价最小化。
3.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应用
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运营维护阶段及拆除翻新阶段,是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的几个阶段,工程全生命周期包括的方面很多,具体有工程产品从研究开发、设计、建造、使用,直到报废所经历的全部时间。
4.工程造价管理全生命周期各阶段控制
4.1要想做出投资的决策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对拟建项目进行策划,并对其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所有外部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选择生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方案是决策的目标。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例如项目选址、项目技术方案的确定,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等。
4.2 控制工程造价的重点是设计阶段
此阶段要考虑的包括能源、选址、材料、水、环境质量和运营维护等因素,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的仔细分析和大致估算,其中要计算的很多,有对运营维护成本、初始建设成本、拆除及翻新费用方面的计算。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应用可施工性规则,这是国内设计者容易忽视的问题。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价值工程的应用。设计与施工是紧密联系的,一旦设计与施工分离,就会产生极大的影响,使设计者在设计时无法了解具体的施工要求,进而容易导致设计方案难以施工或不能施工;还可能导致一些有价值的施工方法由于得不到设计方的配合而无法在实践中应用,使其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丰富施工知识和经验的人才对整个项目是很重要的,如果让丰富施工知识和经验的人有尽可能早的参与项目实施,不但可以优化施工过程,还降低了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视角下的设计方案必须遵循的原则有以下几点:1)设计方案必须处理好经济合理性与技术先进性的关系。要使用者要求还要尽可能的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2) 设计方案必须兼顾建设和运营维护,综合考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建设成本的高低和未来运营维护成本有着最直接的关系。3)在设计过程中应兼顾建设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力求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
4.3 实施阶段
包括招投标和价值工程的目的是以研究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能够可行的实现使用者所需要的功能,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1)传统的建设方案、关键工序、质量控制措施等评估都是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投标文件技术性评审,要求内容充实详细,尤其重要的是还包括未来运营和维护方案的合理性评估。
合理价值工程全生命周期需要遵循的要求很多,全生命周期成本评标法需要遵循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将以后运行期各项后续费用折现并与建设成本合并考虑,选择最低费用的投标作为中选投标。
(2)在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中。在施工阶段,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思想和方法是非常关键的,要在其指导下进行,工程合同的总体策划和工程施工方案的确定,要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要全面的考虑分析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实现绿色施工,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索赔管理、变更,动态控制工程造价。
其他的工作结束后,最终确定建设造价和考核项目建设效益、办理项目资产移交、进行各阶段造价对比和资料整理。它的重点工作就是要做好工程结算,要保证工程结算准确、完整。
保证建筑物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在运营维护阶段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们要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工程造价管理,然后进行实施,首先通过制定更合理的运营及维护方案,其次实施多功能全方位的管理。运营维护活动的管理、运营维护费用的管理、运营维护资料的管理等都是运营维护阶段工程造价管理。而其特点也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1.IEI常管理活动频繁;2.计算复杂;3.管理对象很多。其中重要的是要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案,要达到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的目的,必须在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就开始,这两个阶段非常重要,因为这两个阶段对运营和维护费用具有很大影响,这两个阶段对整个工程影响颇深,如果仅靠运营和维护阶段的工作是很难弥补已建成项目的不足。
4.4 降低资源消耗的有效方法是拆除与翻新
应该注重拆除与翻新阶段造价的管理,材料的重复利用、废物的循环利用,可以降低造。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对全生命周期造价控制效果最显著,项目的其他阶段也很重要,项目的其他阶段的进程与项目决策正确与否和设计方案优劣有直接的关系,进而调控影响整个生命周期的费用。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虽然其他阶段对全生命周期成本虽有一定影响,但影响程度较小,不会有什么误差。
5 结束语
价值工程在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一项技术,随着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益增加,运用此项技术可达到提高投资效率、节约资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造价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 戚安邦.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3]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要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