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写人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我本不想写什么演讲稿,因为我知道每一位老师都一样兢兢业业;
作为教师,无论您工作三十年还是刚刚踏上三尺讲台,我们都有一种责任叫奉献,都有一种精神叫追求。
我不想再谈什么丰功伟绩,我只想汇报一下学期来的学习和工作。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学生渴求知识的双眼是激发我前进的动力,他们的点滴进步更带给我幸福的体验。为使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天空中展翅飞翔!我努力推进社会实践,拓展课外阅读,讲解国学经典,指导古诗背诵,实践教育理论,提高认知水平,寻找有效教法。我坚守着“爱”这条主线,爱课堂,爱事业,爱学生。让生命因“爱”而通向高的层次,我用爱心建设孩子们的快乐,用快乐建设孩子们的向往。努力让孩子们在我的鼓励中学会自信,在我的表扬中学会感激,在我的认可中学会自爱。几年来我连续被评为校“阳光教师”。09年6月我撰写的教育故事获得区教育局评选一等奖。10月,这个故事被评为淄博市100个优秀教育故事之一。是学生使我懂得了爱心——是阳光,是希望,是连接快乐和未来的桥梁。
这是一片戈壁滩。
茫茫沙海,干燥如渴,寂寞无声。除了仙人掌、骆驼刺之外,再没有什幺高大的植物了。
这是一片没有生命的戈壁滩。但是,只有风知道,在一块岩石的下面还藏着两粒弱小的杨树种子,那是几年前它不小心从遥远的、葱郁的北国带来的。
现在,它们正经受命运的煎熬。滚烫的烈日、滚烫的沙粒、滚烫的岩石……
但是,它们却愈发变得坚强,它们努力使自己的种皮在变厚,变硬,努力使胚芽鞘变得坚固。
它们在等待。
终于有一天,难得的机遇来到了——一股风从西伯利亚到内陆去,路进此地。
它好心地劝它们说:“流落异乡的朋友,我带你们回家吧!”
它们突然心潮滚滚,汹涌澎湃。
家,一个多幺美好的字眼!那里大地肥沃,绿树成阴,短笛悠扬,时常甘霖普降,滋润万物生灵!
假如回家,它们也会融入这一切,发芽生根,成为秀美的杨树,享受微风细雨,鸟鸣蝉唱……
风不耐烦地催促:“快走吧,不要呆在这鬼地方了!”
它们依然心潮滚滚,汹涌澎湃。
几年前,怀着一颗好奇心,它们随风来到此地。风北去之后,它们留了下来。
这儿,环境恶劣残酷,没有崇高的生命。但它们相约,改变世界!让荒无人烟变得鸟语花香,变得生机勃勃。
于是,它们在幻想未来中静静地等待着,等待奇迹。
假如离开,所有的梦想都会粉碎而破!
风,下了最后的通牒:“走?抑或留下?”
它们彼此对视了一下,心领神会,一切都明朗了:留下!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G203.12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9-0076-01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并在教育过程中,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需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这种过于重视文体的教育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写作中真正特点的发挥,更不用说无法真正实现创新性教育的意义。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但是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其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样的写作模式即便是其写作话题十分新颖,学生所能想到的内容也非常的新颖,但是新颖的话题和内容并不一定代表你写出来的文章本身是新颖高质量的。实际上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在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的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的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要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要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首先写作是建立在一定语文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第二是写作必须要进行一定的生活体验;最后文章本身是自然以及生活状态的一种呈现。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写作是一种思想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成熟的过程。因此,写作乃至整个语文课程的价值主要侧重于塑造和拓展人的精神世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的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的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人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创新教育;高中语文;写作教育
随着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各种学科在教育模式上都实现了深化改革和完善。在改革的过程中所运用最多的就是创新教育,这点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表现得最为明显。高中语文中的创新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求在对语言文字、阅读写作各项教育内容中都要体现出创意的和个性上的表达。
本文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为切入点,简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进行了研究。
一、目前我国高中写作教学在创新上所存在的问题
1.在教学中重文体、轻风格。目前在很多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依旧将应试教育作为教育的主攻方向,表现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上,就是很多老师非常注重写作文体,在写作文体的选择上更多是为了迎合高中大大小小的考试。虽然在语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也提出了创新的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所谓的创新也只是找出更符合考试要求、可以拿高分的写作文体,而忽视了写作本身的创新性。
2.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目前在很多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都存在当堂作文这种教育模式,其实质应该是提高学生的能力,可是在实践中却变成了提高学生的写作速度。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训练考试中的作文能力,而不是真正的写作。同时老师往往仅仅是给予了学生一定的话题,然后就是规定一定的时间进行写作。这种教学方式过于重视结果,即看大家在一定的时间内到底可以完成多少,或者说在一个学期可以完成多少。但是这并不能保证写作的质量,也无法实现写作教育上的创新。
二、新时期下高中作文写作教育的创新要求
目前我国在教育改革上提出了全新的课程标准,这种标准体现在高中语文写作的创新要求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写作内容要求自由表达。教育改革中的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可以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社会认同和自由表达之间的关系,确保学生在写作方面不会一味地照搬照抄老师的观念和写作要求,而在语文写作过程中真正表达出自身的真实感受,在文章中体现出真性情、真体验和真感受,这才是写作的真实目的所在。要明确写作目的在于情感上的抒发和心灵上的抒发,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试教育。
2.读写关系要求与自然融合。写作不是一种可以闭门造车的活动,而是必须将写作跟实际的生活相结合,更通俗点说是必须在自然中寻求写作的灵感。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读跟写之间的关系,要明确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写作理念的全新认识和构建。
3.写作目的要求从工具理性走向人文理性。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使用“表达与交流”这一表述方式,就是力求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高度,来认识这方面的语文课程内容,以彰显写作的人文特征。将写作视为一种生命状态,是一个人的自然状态、社会状态和精神状态的统一体。
三、新课标下高中作文写作体现创新性的具体措施
1.实现以写为本,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我们知道,目前的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处于“以读促写”阶段,是以阅读为本位、以写作为附庸的格局。我们必须从语文教材的改革入手,加大作文教学内容的比例,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做出科学合理的编排,从而给师生提供教与学的依据;或者建立一门实用的中学写作学,真正确立写作和写作教学的本体地位,从而形成以读带写、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高中作文写作教学新格局。
2.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建立开放的、活泼的写作训练体系。首先,作文教学必须突破封闭格局,走出课堂,走进自然的怀抱和社会生活的洪流之中,使学生懂得作文必须有感而发,只有不断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实现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其次,要注重从阅读及视听媒体中汲取营养,特别是电视、电脑进入千家万户,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教师应合理地综合利用各种有利因素,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
阅读是学生了解知识、学习知识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可以从文章中学会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所以阅读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通过阅读为写作打基础,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一些阅读方法,比如要准备一个本子摘抄好词、好句等,这样会帮助学生更快地培养写作能力。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安排写作训练
能力的培养是需要经过大量的训练才具备的,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写作训练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为学生布置写作任务。例如,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写读后感或是对文章进行仿写,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安排不同字数的写作,让学生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提高。同时教师也应该多总结写作形式,再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从各个形式出题,从多个角度、多个写作模式出发,让学生熟悉各种写作模情况,使学生更好地应对以后的考试。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坚持写好日记
关键词:作文 材料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2)04-0055-02
作者简介:周丽霞(1976―),女,江苏如皋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现任教于江苏如皋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中学作文教学。
学生怕考试,而在语文考试的诸项目中,大部分学生最怕的是作文。学生不是不懂怎样开头结尾、遣词造句,主要是怕没有东西可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考场上,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学生 ,口咬笔头,愁容满面,面对着作文题,却无材料可写、无话可说!在这种情况下,纵使你有多高的写作技巧也无法施展出来。
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平时加强训练,做好有关材料的储备。那么,平时的训练该从何处着手呢?
一、从生活中获取材料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留心,就不难发现人们在生活中的各种用语、所出现的新鲜事、所展示的精神风貌。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为要创作,第一须观察。”
记得,有位老师,在一个风雪的午后去学校,当他的自行车骑过十字路口时,不慎将车后座的书包掉在地上,这一掉不要紧,包里面的一卷东西即刻滚落出来,大风吹过,东西散开,一张张纸犹如仙女散花飘向空中。“不好了!”他一声大叫――“我的试卷!”
行人见状,马上帮他抓,帮他捡,帮他追,大人、小孩儿,本市的、外地的、男的、女的,人们把一张张试卷送到他手中。“谢谢!谢谢!”他一个劲儿地说。
“有两张,飘过立交桥了!”有人喊,一个小伙子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追去。“给!” 小伙子气喘吁吁,将试卷交到老师手中就离去了。
试卷一张不少,大风中的仙女散花,奇迹般一朵不剩,均回到了主人手中。路面恢复了平静。人呢!――那些大人、小孩儿?那些本市的、外地的?那些男的、女的?还有那个小伙子?――他们都叫什么名字?啊!老师怔在那里,激动的热泪不禁滚出眼眶!
假如,你在场,这样的事,你能不能记下来呢?可不能错过机会。
外面下雨了,有人从院子跑进教室,他向同学怎样说呢?
“掉点了!快把自行车推进车棚!”
你看,“掉点”二字是多么真实亲切,多么通俗易懂,是生活中的用语。比那“外面下起了倾盆大雨,外面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恐怕要生动得多。
另外,你只要留心,会发现人们的举止言谈、人们的性格特点都不一样,小孩子的语言动作、大人的语言动作,城里人、乡下人,都有其各自的特点,要细心观察,并且随时记录下他们谈话中生动、优美、幽默的句子,尤其是那些能够显示人物个性的对话、民谚、歇后语、顺口溜等。
比如,有学生在修自行车时,发现旁边木牌上有一些图钉,新的旧的,不规则地钉在木板上。这引起了他的注意,一问,方知是修车的老人,从车胎上抠下来的。他怕这些图钉再扎别人的车,就把图钉按在了木板上。你看,这不是很好的写作文的材料吗!
生活中有许多真、善、美的东西,自然也有假、恶、丑的东西,只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尤其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久而久之,视野会宽阔,笔下的各种材料会很多很多。再写作文,就不会发愁了。
二、在读书中获得材料。
阅读是作文的又一源头。一个中学生,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想想看,他读了多少书啊!光课本就得堆成小山。
其实,作文也可以用书本中的材料。书本上有中外古今的地理变化,社会变迁,各种有代表性的人和事。各朝各代的爱国人士、民族英雄可歌可泣,当然也有败类,可憎可恨。他们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作文时,依不同的文体,何不有选择地一用呢!
写议论文,当然也可以印证书本上的材料。书本中有各种材料,爱国的、立志的、勤学的、理想的、读书的、改革的、创新的等,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总结和归纳。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书本内容,而且能把课本所学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写作文这一过程中。
当然,课外阅读也不能忽视。有计划地开展定向阅读,广泛涉猎文理科书籍,可为写作积累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为此,教师可以提倡学生订阅一份或多份关于语文学习的报刊,每周有一节课作为阅读、写作指导课,要求学生做摘抄。 比如有位同学抄下一首诗,题名为《人生不能等待》:
人生不是徘徊,
人生不能等待,
何必总把命运和希望,
一味地寄托给未来。
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正是你宝贵的现在,
倘若忽视今天的价值,
未来永远是一片空白。
文字简明,短短八行,充满哲理,寓意很深。
至于名言警句,也是值得提倡的,均为写作文提供了方便。常常积累,则日有所得,月有所进。
三、不间断地练笔
要想写好作文,离不开不间断的练笔。练笔,写什么呢?
写景,农园田舍、亭台楼阁、街道楼房、花草树木、山川河流、风雨雷电、日月星辰、飞禽走兽……大千世界,任你采撷。小,可以写一天的晨、午、晚、夜;大,可以写一年的春、夏、秋、冬。但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深入实际,不要闭门造车;要具体描述,不能简单概括。
写人,父母兄弟姐妹,亲戚朋友邻里,老师同学外宾……谁是什么长相,谁是什么脾气,谁是什么性格,谁有哪些长处,谁有哪些不是,谁给我印象最深,谁对我帮助最大,诸如此类,动笔写写,既会真实,有内容可写,又会亲切,有真情实感。但不能千人一面,相似雷同,要写出此人的与众不同,诚如福楼拜所说:“世界上绝没有两粒相同的沙子……没有两只相同的手,没有两个相同的鼻子。”笔下的人物应该富有个性,各具特点。
写感,读书所感、偶然所感都可以写。读书有课内外之分,有浅与深之别。印象深刻、难以忘怀者有哪些文章、哪些段落,想想为什么,然后写一写,将其所得之点挥笔写下。外出,包括回乡,包括游览,所感颇大颇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河畔海滨,留下足迹,流连忘返。自然美景,名胜古迹,景入情怀,感慨万千,选好角度,拟个题目,将所感写于纸上;回到家乡,换了环境,耳闻目睹,备感亲切,写深入一点,表现主旨,从平凡的一件小事,挖掘出深刻的主题,易于构思,易于行文。
看起来,要写的东西还真不少,练笔的方面十分多。其形式可以是“生活日记”,可以是“每天一得”。
随笔指导课是根据课标和教材要求,结合训练目的进行的有计划的向学生传授技巧和方法的一种课型,包括随笔写作技巧,作文技巧以及随笔作文修改技巧等。它与一般的作文指导课无异,其教学环节基本相同,只是在指导的内容上以随笔写作为重点。
二、随笔指导课的操作
随笔指导课不拘形式,可以采取多种操作模式,只要能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成效就算成功。通常可以采用“老师评点式”,“学生合作探究式”等形式。
1.老师评点式
随笔种类很多,练随笔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感悟力,丰富学生对学习、生活、社会、国家的感情,从而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因为学生的语文处于从初中到高中的转折期,语言运用还不成熟;又因为学生处于十几岁的青春叛逆期,思想不成熟,对社会、学校有偏颇的看法;还因为中国社会现下物欲横流,学生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很大,思想参差不齐,所以“老师评点式”的随笔指导课能很好的解决以上三个问题,让随笔写作不再随便,而具有了很大的功能。
“老师评点式”的课堂结构如下:“随笔”具体到本校本班主要以周记为主。一周一记,不拘内容,不拘形式,但是有字数要求。首先是课前的教师准备工作。每周星期一科代表收周记本,老师集中精神认真改好周记,做到全批全改。批改要落实到字、词、句、内容、书写各个方面。字包括错字、别字、漏字;词句包括不合语法规范的词句、有知识错误的词句;内容包括学习生活情感各个方面,写景写人叙事状物,抒情言志说理释悟皆可,记叙、议论、抒情、诗歌、戏剧、小说写作形式不拘一格;书写包括字数不够问题,书面整洁规范问题,学生多数存在的问题等等。老师必做的工作还有将好周记随笔挑选出来放在一起,存在问题的随笔挑选出来放在一起,好随笔分为几类,各类挑一个代表准备好,例如修辞运用得好,格式新颖独到,抒情达意到位,按顺序放好依自己的思路来准备课上朗读,奇文共赏析。朗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欣赏这些好随笔范文的同时,跟着学好修辞,看看修辞可以怎么用到平时文章中,从而让自己普通的文章大放异彩;同时学到一种创新的格式,活用到自己文章中,让自己文章传统文化腐朽为神奇;同时又学到合理到位的抒情,不管是浓墨重彩,还是清淡朴素,只要体会到抒情的真意,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存在问题的随笔一定要在学生本中写出问题所在,并作出修改指导的意见,以便让学生一看就明白。
上课时的集中评点。用一节课或两节课的时间,进行合理的划分。先划分一部分的时间,阅读老师在第一步骤精选出来的文章。读的时候既要注意朗读速度,又要重视朗读质量,让学生听得清,知道好在哪里,通过控制朗读的要素让学生在语音环境的熏染下,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好文章的妙处。可着重读,例如好的比喻;又可只读某一段,例如引用很妙的段落;也可反复读,例如其中某一句或者某一段甚至某一个词语。读的方法灵活运用。除了老师读之外,还可以让学生读,朗读优秀的学生,主动举手的学生、文章写作者本人都可纳入起来朗读的范围。若老师声音情况不好,也可打印成资料,每人一张,发给学生,将看和读结合起来。再划分一部分时间,指导学生集中学习写作方法。
课下的分散点评。老师在课后可以找一部分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或单独来问老师的学生专门辅导。课下辅导一定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务必做到细致耐心。
2.学生合作探究式
学生合作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一系列能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首先,课前的准备工作和前一模式一样。这花的是老师的功夫,而且是“暗工夫”。老师需要对学生的一周随笔情况摸底,掌握具体而微的情况,才有发言权。
一、美的发现与欣赏
罗丹说得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但学生对身边存在的美往往“熟视无睹”。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熟悉的地方挖掘出美来,引导他们融入生活,关注社会,体验人生,去发现、欣赏这大千世界无处不在的“美”。
1、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歇。”孩子们生活在大千世界,生活实践内容丰富,从平凡的日常生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会发现许许多多生活中的真、善、美。这些真、善、美的事物,便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1)引导学生捕捉视觉之美。
首先,引导学生捕捉自然之美。法国诗人荷尔德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我们生活的大地处处充满诗意:色彩斑斓的花朵、形状各异的树叶、蔚蓝深邃的蓝天、洁白飘逸的白云、波浪起伏的山峰、曲折蜿蜒的山路、波澜壮阔的大海、悠然澄澈的小溪6经过仔细观察,抓住稍纵即逝的各种美,就可以披美人文,让沁人心脾的美涌于笔端。
其次,引导学生捕捉人情之美。只要学生有一颗敏感细腻的心,就能在熟视无睹的生活中挖掘出人情之美来。在《我的母亲》中,学生这样写道:“一天,我在厨房里做饭,母亲扛着煤气罐进来,一不小心,煤气罐轻轻碰了我一下,母亲马上揉着我被碰着的地方不安地问:碰伤了没有?在确定我没受伤之后,她才觉察到她的腰被扭了。我心里一热:母亲首先想到的永远是他的儿子。”这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生活细节,一旦被捕捉到,便成为父亲无声的真爱、母亲溢于表的慈爱的最好诠释。
(2)引导学生捕捉听觉之美。
风声雨声,莺歌燕语,万类有声,声声传情。在我国各代诗歌中,就有许多动人的声音:“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姑苏城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善善于捕捉,听觉的美就会迎耳袭来:自然界的小鸟叽喳,春雨淅沥,涛声阵阵,海水澎湃;美妙的芦笙天琴,大地飞歌,热烈的安塞腰鼓,西北唢呐……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听,听听自然界的声响,听听歌声乐曲声,听听街谈巷议,听听国内外新闻……靠声音的魅力,开启学生另一扇心门,让学生的作文充满悠远深长的听觉美感。
(3)引导学生捕捉嗅觉之美。
与视觉、听觉相比较,嗅觉的美往往不持久,甚至稍纵即逝,因此更需要学生用敏锐的鼻子去捕捉,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嗅觉的美,是另一个让我们陶醉的世界:乡村的稻花飘香、泥土芬芳是一种美,果园的苹果清香、菠萝飘香是一种美,都市休闲区的茶香袅袅、咖啡阵阵也是一种美……在现实生活中,只要善于捕捉,嗅觉的美也可以涌现于笔端。
2、引导学生内化书本中的美
在中学生阅读的书籍中,有大量写人记事、写景咏物、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或形象感人至深、或情感引人共鸣、或想像神奇、或富有哲理、或构思精巧、或语言优美,无一不是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丰富源泉。学生把阅读到的文字,可以通过内化吸收为外化表情达意的准备。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命运是项羽英雄末路自刎乌江时的那一声声仰天长啸,命运是屈原留在汨罗江畔的那一串串沉痛的叩问,命运是贝多芬在双耳失聪时指尖下所敲击出的那一曲曲悲壮的交响,命运是奥楚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后写下的那一页页辉煌的华章。
这段文字,巧妙地将阅读到的名人的事例从不同角度加以运用,含义丰富、富有文化韵味,给人以悲壮之美。
二、美的感悟与挖掘
培养学生审美感悟能力是在写作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一环,也是学生写好作文必须具有的审美品质。同一事物,因时代不同,个人感受不同,感悟也不同,事物就会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同是“咏梅”,陆游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则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重要的一点,是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中的美。不仅要使他们学会理性地观察生活,从普通的人和平凡的事中,用敏感的心灵去寻觅真善美,而且要学会用自己独特的眼光去挖掘,用自己独特的心灵去思考,去开采生活中的智慧和意趣,从而使客观事物打上自己的个性烙印,达到景(物)与心灵的融合。这样的文章才是有色彩的文章,有灵魂的文章。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下列方法,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感悟能力:
1、透过现象,由表及里
观察事物只是蜻蜓点水,浮于表面,就不会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透过平常的生活表象,向纵深处挖掘,寓深刻于平凡。如一学生写冬天枯干的老树干:“它表皮粗糙,容貌丑陋。没有红花陪伴,也没有绿叶衬托。也许从没有人注意过它,更没有人抚摸过它,可它的躯干总是屹立,它的枝丫总是直指蓝天――这是一棵永不屈服的老树……”此文挖掘到老树干丰富的精神内涵,真正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美。
2、相近联想。由此及彼
接近联想在审美心理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有美学家曾把它作为衡量艺术才能的重要标尺。学生在展开联想的同时,情感进一步升华,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从中悟出多层次的美。小草是我们都很熟悉的植物,围绕它发散思考,广泛联想,有人就会想到它“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平凡;有人想到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有人把它比做儿女:“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有人把它比做离恨:“离恨恰如青草,更行更远还生”;还有人用它来安慰失恋的心:“天涯何处无芳草。”
3、相似联想,形神兼备
客观世界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与事物之间有很多类似的地方。把这些相似的事物联系起来,就能获得形神兼备的美感。有学生在作文《找春天》中写道:“路边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脸上的小酒窝吧?柳树吐出的嫩芽点点,那是春天弯弯的眉毛吧?屋檐雨滴打着雨篷发出的丁冬声,那是春天的脚步声吧?”这些比喻,新奇贴切,形象生动,令人回味无穷,给人以美感。
4、相反联想,突破常规
相反联想,是在具有相反特征的事物或相互排斥的事物间所形成的联想。相反联想可以产生积极的效应,可使事物本身的性质、特点更加鲜明、更加深刻。在作文教学中,相反联想有重要作用,作文命题(包括材料作文)如果是正面的,我们可以从其反面展开联想;如果是反面的,我们可以从其正面展开联想。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如果运用相反联想,就可以从“不以感情的亲疏来认知事物”这个角度来组织材料。相反联想运用好了,能突破习惯思维模式,收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5、多维感受,展示个性
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感受,反复体味,往往会有自己独到的发现、独特的感悟。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观察外物的同时又能观察内心的感受,在挖掘生活的同时又挖掘自我,展现自我,展现个性。如写树叶,很多人都赞美具有新生活力的春芽,赞美充满希望的夏绿,赞美“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秋叶,可是有位学生却另辟蹊径,赞美春天中那些在新叶绽开时默默凋零的枯叶,进而赞美功成身退的无名英雄。
三、美的表达和创造
美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这句名言讲的就是为文为人都要讲究内容与华彩,要平衡兼顾。“言而无文,行之不远。”是说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难以传播。当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与审美感悟之后,学生必将需要用传神精妙的语言将其酣畅饱满地表达出来。因此,作文审美教育应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去创造,让文章充满浓浓的“文采馨香”味。
1、引用古诗名句,富有文化意蕴
中国古典诗词内容丰富,意象优美,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韵律优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定能使文章富有文化意蕴,锦上添花。
2、巧用句式修辞,使行文摇曳多姿
学生在作文中,若注意句式的变化,注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的灵活搭配,语言就会摇曳多姿;若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会使花草也懂喜怒哀乐,池塘也会泛起情感的涟漪……巧选句式,善用修辞,会增强文章的审美含量和文化内涵。
3、引用名言歌词,使文章飘逸灵动
优秀的名言歌词,言辞优美,语言灵活变化。教师可利用学生喜爱心理,引导学生引用名言歌词,让文章充满哲理之美、音乐之美。如学生在《位置与价值》中引用雨果的名言“真正的价值,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在他所扮演的角色中”做题记,恰当地概括了主旨;在《感受高三》中化用歌词:“作业最多的人是我,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休息最少的人是我,挨骂最多的^是我,是我是我还是我……”真切地体会了当今中学生的沉重负担。
4、化抽象为形象,使文章具体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