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内外范文

课堂内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内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内外

第1篇:课堂内外范文

关键词:习惯;积累;模仿;整饬;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为了突破这个瓶颈,教师把曾经是小学生专利、读写结合最有效的载体――课堂小练笔带进了中学教室。我们不能只从字面上理解课堂小练笔,把重心仅仅放在课堂上,而应该把课堂内外融为一体,才能发挥它的最大效用。本文就如何让小练笔真正走进学生的学习生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和途径,从“课外积累、课内模仿、努力创新、评价反馈”等方面展开

阐述。

一、“厚积”在课外――铺就基石

基石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要培养习惯。”我们自己有亲身体会,人变得有些浮躁,很少有闲适的心情去读书,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所以,在中学这个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我会经常讲到名人勤奋好学的故事,如匡衡“凿壁偷光”、经济学家王亚南和他的三脚床、高尔基救书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

书籍种类繁多,良莠不齐,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认知水平,给学生一些建议,帮助他们有选择性地阅读。课本上要求的名著必须读,而且要精读。另外读一些史书,了解历史的发展,感受战火的无情;读《读者》《意林》等杂志报纸,意在抚平纷乱的心绪,回归平静;读诗词歌赋,丰富我们的想象,启迪智慧。为了方便学生阅读,班上的图书定期更换,学校的图书馆和阅览室按时开放。只要有空余时间,老师也会带学生去看书,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总之,凡是对学生有用的书籍都应该让学生去阅读,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享受读书的幸福。只有坚持不懈地阅读,才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养分,书籍才能成为学生智慧的

源泉。

基石2.养成积累的习惯

“不动笔墨不动书。”这是我对学生经常讲的一句话。为了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班上设立了图书阁,放置了足够的书籍,内容涉及文史类、科技类、哲学类。我要求学生每人都准备一个本子,作好读书笔记,因为学生读书有时贪快,囫囵吞枣,读完后根本不知道书中所云。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想提高读书的实效性,就应该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积累有用的字词句篇,积累有价值的名言警句、典型材料,为以后的作文写作积蓄营养。为了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利用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每天设定某个具体的时间段作为小组活动时间,书籍可以轮流交换,给他们定时定量。由学习小组长负责,并要做好登记。这个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刚开始不要求多、求快,可能还要依靠外力的约束,但只要持之以恒,让学生慢慢体验到其中的乐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然。长此以往,学生就不再视阅读为一项任务,而是一种习惯:随时随地拿起书和笔。这样,老师就无需太过操心了。

基石3.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会阅读,学习知识,更要学会在阅读中思索,如何学以致用,把所学之精华内化为自己所用之物。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终极目标,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直觉和经验去理解书的内涵,与书的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进行灵魂的交流,成为书的真正的主人。我把摘抄分为课内摘抄和课外采撷两部分。在课内摘抄部分,每天的作业都有选词造句,意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课文中的名言警句也属摘抄之列,作为写作素材,要求融会贯通。在课外采撷的基础上,我会要求学生在内容的后面附上自己的感悟:如对美文美言的赏析,对凄美故事的感触,对哲理性语言的解读,对某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另外,我还设有一个课外模仿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和借鉴课外阅读中收集到的优美词句,进行模仿,来帮助他们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我们要告诉学生:好的书就像一杯茶,如果你慢慢品味,它给每个人的感觉都不同。书给你的只是你的想象,你想什么就是什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教师要鼓励学生抛开一切尘嚣,融入文本中,去细细品读,在学生的心里播下阅读和思考的种子,让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的一生,让他们学会沉思,进而学会倾诉。

二、“薄发”在课内――整饬创新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只要做好这些准备工作,把以上种种习惯养成了,学生写作的思绪将如山涧泉水一般从内心深处汩汩流出。教师想要在课堂上巧妙地引导这股“活水”,课堂小练笔就成了连接阅读与写作最好的纽带。要叩开学生的心门,使之达到水到渠成,教师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足工夫。

1.适时适量――提升课堂小练笔的吸引力

耗时少、篇幅小、效率高这三大特点,使小练笔成为语文老师课堂上新的亮点。然而,有的老师不管是第一课时,还是第二课时,几乎每节课都来这么一出,随意性很大,纯粹是“为小练笔而小练笔”“为考试而小练笔”。试想在如此情况下,如何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不是跟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吗?要想课堂小练笔达到理想的效果,笔者认为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老师要抓住写作契机,触动学生的写作欲望。文字是情感的流露,脱离文本的小练笔是苍白无力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佳作,承载着作者深厚的感情,抒发了作者心灵的最强音,凝聚着作者无穷的智慧。只有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角色,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之际,才是进行小练笔的最佳时机。记得在学朱自清的《背影》时,我让学生找出作者的几次流泪,并想想流泪时的感受。在充分讨论和理解之后,孩子们感受到浓浓的父子情。此时,学生与父母生活的片段开始映入他们的眼帘,一段小练笔从学生的笔端自然流淌而出,许多学生都写出了真情实感。

老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善于捕捉契机,注意“火候”,让学生进入“不吐不快”的状态,小练笔就能成为他们情感倾诉的载体,实现了小练笔课堂效率最优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形式多样――展现课堂小练笔的活力

课堂小练笔之所以能在语文课堂中脱颖而出,还得力于它的形式灵活多样。学生身入其中,才会乐此不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文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找出课文中有价值的读写结合点。其最具活力的形式之一是模仿练笔。朱熹云:“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我们要紧紧扣住课文,模仿文本最动人之处。我分为课内模仿和课外模仿:①课内模仿可以模仿经典词句:如《星星变奏曲》这首诗中“如果……如果……”“谁不愿意……谁不愿意……”的句式,结构工整,语言优美,感情丰富,在引导学生朗读和品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摹写,很多学生能写出优美的句子。还可以模仿精美语段,或者文章的谋篇布局。如《我的母亲》一文的结尾,写出了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语言朴实,意义深远,感谢之情溢于言表。我就要求学生回忆一下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写一个片段,与同学交流。这次大家都写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亲情教育。形式之二是拓展练笔。整饬语言,不断创新,如缩写、扩写、改写和续写等。像《雨说》这首诗,意象和意境动人心弦,我就让学生任选择一个片段改写成一段小散文。这对学生进行小练笔的要求就更高了,要学生在掌握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再注入自己的理解、情感和想象,并使之向外延伸,在语言的迁移中求“新”、求“变”。形式之三是自由练笔。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要不拘一格,设计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小练笔形式,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对社会焦点问题的看法,对某个人物形象的评点,对某种行为的见解等。这种形式通常可以放在课外活动时进行,它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从中领悟人生的真谛,实现“教育无痕”。

读写综合小练笔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合适的。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在认真阅读的前提下,不断地挖掘课文的内在资源,不断地汲取营养,从而形成新生资源,才能在写作中游刃有余,迸发出灵感的火花,才能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让小练笔在课堂上变得趣味盎然。同时通过这种练笔训练,扩大了学生的语言储备,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文库,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减少了“无病”,成为大作文写作的“活水”之源。

3.评价反馈――促进课堂小练笔的动力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种现象:老师布置课堂小练笔,学生写好,老师再随便检查一下就算完成了。如此冷处理往往忽略了学生渴望得到老师对作品的评析的心理,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热情,造成教师被动的局面。要想保持小练笔的新鲜,保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那么老师的评价和鼓励就是最好的保鲜剂。我们可以设计一套适合学情班情的评价体系。比如我们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选派代表来发言,然后用投影仪来展示他们的成果;根据小组发言的质和量来评分,定期小结。同时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来鼓励学生,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之辞。特别是对那些精彩的作品,我们应该收集起来,利用教室的宣传栏展示给全班甚至全校同学来看,

增强学生的成就感,选出最活跃的学习小组进行奖励。有了较完善的激励机制,小练笔就像课堂上的发动机,就可以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动力。

第2篇:课堂内外范文

关键词 翻转课堂 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 教育信息化

1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最初是以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所倡导的同伴教学(Peer Instruction)为雏形。

翻转课堂概念的最先提出是在2007年,由美国的科罗拉多州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 和Aaron Sams提出来的。这两位老师把自己的讲课录制成视频来帮助缺课的学生,以便他们能跟上其他学生。同时,他们利用PowerPoint或其它软件录制课程视频,然后放到YouTube上供大家观看。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不仅缺课的学生会观看视频,其它没有缺课的学生也会通过观看视频来巩固所学。这个过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并根据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作业来指导学生。另一个变化是,他们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以前的重点是放在教上面,而现在,教师把学生们分成小组,并通过观察来确定哪一组的哪些学生需要更多的帮助和指导。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最先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是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最初他为了指导亲戚小孩数学而录制教学影片并上传网络 。后来,他在自己的TED talk中提到了这一概念,并提供了各种学科主题的学习视频。通过可汗学院(Khan Academy),学生可以在家看课程视频,到学校里做家庭作业。很快,可汗学院成为教育者实施翻转课堂的获取相关资源的主要阵地。其它类似的还有Code Academy, Learners TV TED Talks 以及TED的一个新的分支叫做TED-Ed, YouTube, Teacher YouTube, Vimeo, itunesU, PBSmedia, Annenberg Learner和Open Education Resources(OER),这些组织机构都是翻转课堂教育资源的热门来源。

创办人萨尔曼・可汗(孟加拉裔美国人)拥有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学士与电机硕士学位,以及哈佛大学的MBA学位,曾从事金融业。为了帮助住在远处的亲人,他试着把自己的教学影片放上网络,主要是在YouTube网站。由于受到广泛好评,相关影片观看次数急速成长,受到鼓励的萨尔曼于2009年辞去工作,全职从事相关课程的录制。目前已有自己的独立网站。该机构曾获得2009年微软教育奖,2010年谷歌“十的一百次方计划”教育项目的两百万美元资助。 可汗学院的相关教学视频部分已经在中国的网易公开课中获得翻译。

可汗学院(Khan Academy)是萨尔曼・可汗在2006年创立的一所非营利教育机构。机构通过网络提供一系列免费教材,现于Youtube载有超过5,600段教学影片,内容涵盖数学、历史、医疗卫生及医学、金融、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学、经济学、宇宙学、有机化学、美国公民教育、美术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计算机科学。后来影片内容慢慢扩及各科,成为今天的“可汗学院”(Khan Academy)。至今,每月都有超过百万名学生会上网来使用可汗学院,影片点阅次数高达四亿七千万次,影响力愈来愈大。

爱达荷州在2011年立法通过,中学毕业47学分中的2分必须为线上学习课程,而2013年可汗学院的课程会在二十多所公立学校采用。

2013年开始,可汗学院开放给世界各国,将其本站翻译为各国自身语言,完成后并可以随时进行多语切换,从而提供全球一致的学习体验。“台湾关键创新教育协会”为华语地区的主要推动者,目前“可汗学院中文翻译计划”共有超过500名志愿工作者投入,并持续招募翻译及校对者。

克林顿戴尔高中(Clinton dale )是翻转课堂实践的一个典型案例。2011年,在美国的密歇根州,克林顿戴尔高中的教师们在所有的班级里实施了翻转课堂授课。校长Greg Green努力帮助教师们推行翻转课堂计划。他同社会学课程的教师们一起研究翻转课堂。用同样的教材和作业对两个班进行试验,一个班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授课,另一个班则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在翻转课堂的班级中,有许多原先考试不及格的学生,有些学生甚至多次不及格。20周后,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班级超过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并且,翻转课堂班级的学生成绩没有低于C+的,而之前1个学期该门课程的不及格率为13%。采用传统课堂教学的班级则没有变化。

克林顿戴尔高中之前在美国当地是被列为全州倒数5%的学校之一,而当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的第二年,该学校的排名上升到正数第九位。英语课的不及格率由原来的52%降为19%,数学由44%降为13%,科学由41%降为19%,社会学则由原来的28%降为9%。

该校2011年以后,学生考上大学的比率由2010年的63%升到2012年的80%。

教师们发现3-6分钟的视频短片对学生是最有效果的。授课利用的听力录音,阅读材料,以及教学视频等资源来自于可汗学院,TED以及其它一些翻转课堂资源网站。

如今,翻转课堂这一概念已经被全世界各国的中学和大学实施和采用。这一想法最开始出现在中学,后来被引入大学。在很多这样的大学里,学生们不但成绩考得更好,而且他们更满意于这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的读写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技巧,而这两项是21世纪教学培养的两个重要方面。

2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笔者对知网进行搜索,其中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章为7076条。关于“大学”“翻转课堂”的文章为702条。关于“高职”“翻转课堂”的文章为625条。关于“大学英语”和“翻转课堂”的文章为537条。关于“高职英语”和“翻转课堂”的文章为214条。从搜索结果来看,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中学,而大学相对较少,而在大学中,高职又比普通大学少。关于英语课程的翻转课堂的研究,高职要比普通大学少很多,不到普通大学的一般。

中学方面,目前积极进行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的有山西运城新绛中学、重庆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其中重庆江津的聚奎中学是最先在国内开展颠倒课程教学实验的。

2011年,重庆江津的聚奎中学最先在国内开展颠倒课程教学实验。该学校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其中学课程中实验并取得了较好成绩。这同时也引起了国内学者对颠倒课堂的兴趣。聚奎中学的做法是,教师先将制作好的教学视频上传到学校的服务器中,学生在课前通过平板电脑观看视频,而课堂中更多的时候则用于讨论和交流。聚奎中学认为课改总是自上而下的进行,广大一线教师和学生往往是依令行事,并无多少话语权。课改的制定者对宏观的教育理念研究得比较多,对教与学的现实往往缺乏深入和具体的感知。他们认为应该从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办学特色出发来推进新课改。他们最终借鉴翻转课堂模式,用技术帮助学生个性化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通过实验,发现的问题有:普遍问题如网速太慢,下载费时,长时间观看对研究,耳朵产生潜在损害;教学方面有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内容死板,语言单调,没有足够时间看视频和完成作业等问题;其它还有管理上的问题以及不同学科所遇到的一些特殊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教改还不成熟,但最终的调查显示,教师们和学生都非常赞同这种模式。

大学方面,翻转课堂在高职英语课程的研究相对较少。而由于英语课程的特殊性,翻转课堂的实施相比其他课程难度更大。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调动。

(2)信息技术条件还不够完善。

(3)课堂活动设计方面可参考的经验较少。

(4)与高职英语课程相关的视频资源非常少。

(5)传统的评价模式难以改变。

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合分析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翻转课堂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推广。无论国家,无论学科,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翻转课堂模式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受到了广大老师和学生的认可。

第3篇:课堂内外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英语学习;兴趣;培养

G633.41

一、加强目的性教育,让学生明白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要有合理的方法,不能总是讲一些大道理,这些大道理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应该从近处着手、从“行动”入手,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方能有效地加以引导。英语作为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它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全世界70%以上的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的。在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60%是用英语进行的。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国际会议是用英语作为第一通用语言,绝大部分科技资料是用英语发表的。英语更是因特网所使用的国际性语言,全球80%以上的网页为英语网页。还有在日常生活中,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音响等电器的说明书,全是英文;电脑出故障时,显示全是英文,看不懂不知所措;许多广告和单位的招牌都有英文,于是我适时给予引导,“知道为什么生活中我们要用这些英语吗?”,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需要的,才能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英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其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就会有意识地自我培养或增强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给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课堂环境如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极大,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英语课程标准》为广大的英语教师带来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和新的课程理念。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强调课程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和稳定的学习态度。这种稳定的,积极的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注意自身素质,同时,应该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充分尊重他们,给他们一个自我发展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还要特别注意利用上课的前十分钟创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比如,唱一些英语歌曲,开展如即兴演讲等有趣的复习知识型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英语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特点和思维特点,进行激励和启发。我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观,上课时运用比赛、游戏、唱、演等多种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以求形成学生的认同感。

在教学中,首先,要创造英语学习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打电话、看病等日常交际用语时,都尽量用情景教学。这样做不但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生学会了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其次,通过开展拼写单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单词的兴趣;开展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这些比赛其实就是创造一种学以致用的氛围,使学生们切实感到英语的成就感,有“用武之地”,在比赛中,当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一次成功后,就会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于是就会更主动自觉地学习。随着学生兴趣的增强,学习效果也就不断提高。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负担逐渐减轻,学习速度不断加快,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能得以长久。

初中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在每一次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检查温习时,我经常问一些问题,让学生以抢答的形式来完成。听写单词、朗读课文、口语对答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赛,由于引入了这种竞争机制,学生们课后互相帮助,课堂上个个不甘落后,争当第一,学习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显著。

四、适当给予激励,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以增强学习英语的d趣

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取得好成绩,成绩好时,他们就信心十足,反之则垂头丧气。所以我充分利用这个心理特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估,对成绩略差的学生多采用鼓励的手段,鞭策他们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对成绩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们再接再厉;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尽量发现他们的长处并加以表扬。让所有的学生觉得英语并不难学,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在上课的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的每一个优点和微小的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都要及时给予Good,Very good,Good job等语言进行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只要有了好的方面,就进行表扬鼓励,这样学生的优点就会坚持下去,缺点就会越来越少,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每当我用表扬、鼓励之词来对待学生的回答时,他们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答对问题受到表扬时,他们会激动不已,整堂课都会昂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我,聚精会神地认真听课。从而培养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五、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重视师生情感交流。

第4篇:课堂内外范文

一、巧语过渡,应对意外

请看张老师在讲述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时的片段:

师:坠地的小麻雀眼看就要葬身猎狗之口,生死关头,是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什么爱?

生:母爱。

师:是啊,母爱最伟大――

忽然,一学生举手问:文章中并没提到这只老麻雀是母亲啊,为什么不能是父爱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张老师望了望同学们,微笑着说:“这位同学真是善于思考,下面咱们再读一遍课文,看文中是否有我们想要的信息?”

重读课文后,学生们纷纷摇头。张老师稳定了一下情绪,微笑着问:“既然文中没透露老麻雀是母亲还是父亲,那这种爱应该是什么爱呢?”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一个学生答道:“老麻雀表现出的是一种亲子之情。”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张老师走下讲台,握住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手说:“是你让我们离真理更近了一步。”

张老师用巧妙的语言把问题重新过渡给学生,让全体学生一起思索,寻求答案。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思结合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给学生口头交际能力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真情激励,兴“风”作“浪”

课堂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无所用心,或以含糊不清的“哦”“嗯”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发言,或者只会一个个地点将,漠视学生的发言内容,不但培养不了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和妈妈说说心里话》的习作课上一位教师的表现:

生1:妈妈,我总是惹你生气,我们总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我知道自己没有成为你想看到的那个人。女儿总想找机会向你道歉,却总好像说不出口。

师:嗯。谁再来说?

生2:妈妈,每当我放学回到家,第一眼看到的是您那关切的眼神和热气腾腾的饭菜;每当我最无助和灰心的时候,是您鼓励了我,才让我有了信心……

师:哦。谁还想说?

面对学生这样真情的陈述,教师只有以同样真情的激励,才能保持这种激情,产生良好而稳定的后续效应。教师该怎样真情激励呢?比如第一个学生发言后,可以这样说:“我听到了一个女儿心跳的声音,作为老师,我真的很高兴,我想,你妈妈如果听到了你的心声,眼睛也一定会湿润的。谢谢!”再如听到第二个学生叙述后,教师可以这样点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怎么也无法报答的,但只要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行,就应该赞赏。从你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孝心在闪亮。”

三、批评得当,暗渡陈仓

笔者在批阅作文时,发现小明的作文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于是把他请到了办公室:

“小明同学,这段时间你的语文学得不错啊,进步挺大的!这次的作文就写得很好,老师打算把你的文章作为范文,让全班同学学习学习。”

小明既惊慌又难为情地说:“啊?老师,不要了,我写得不怎么好……”

我故作不解地说:“为什么呢?你看,这一段文字写得多形象,尤其是‘桀骜不驯’一词用得多好啊,可以说说你当时的思路吗?”

“……”露馅了,小明无言以对。

我继续追问:“怎么了,是不记得了,还是不好意思啊?”

看来实在瞒不下去了,小明只好老实交代:“不是,老师――我从作文书上抄了些……”

果然不出所料,我严肃地问小明:“哦,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觉得同学们的文章都写得很好,自己写得太差很丢人,所以就抄了些。”小明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语重心长地说道:“原来你是怕写得不好没面子啊,谁一生下来就是作家呀?要相信自己,多学多练,以后一定能写出优秀作文的。”

小明诚恳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一定自己写,保证再也不抄了。”

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没有声色俱厉地直接加以批评,而是欲擒故纵,先“表扬”小明的进步,继而说要将他的文章作为范文让全班同学学习,然后一问接着一问,步步试探,促使学生“不打自招”,主动承认了错误。最后再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有信心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四、春风化雨,加油鼓劲

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12―15岁之间,他们的内心都比较敏感。教师与他们交流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害到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刘海是王老师花了不少心血的学生,这次考试看到刘海的成绩还是排在班内15名开外,焦急的王老师认为应该狠狠地刺激刺激他了:“这次考试人家七班进入年级前百名的就有21人,可你呢?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时间,在班内还闯不进前15名呢,更别说年级的排名了!不跟别人比,就说你同桌孔军吧,学习多踏实,进步多快!再看看你,一个大小伙子不脸红啊?”训得来了兴致,老师又加上了句:“我就感到奇怪了,你父母还是老师呢,怎么你就这么不开窍?”

王老师本是一片好心,可责备的话语加上严厉的语气,很容易使学生意会为老师对他不满或是不屑。一旦产生这种感觉,一张自我防护的网就会本能地撑开,师生间的关系就会刹那间阻隔起来。如果王老师比较着说事儿时,不是一味地宣泄情绪、讽刺挖苦,而是像下面这样说呢?

“刘海,这次考试,七班进入年级前百名的就有21人,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生,敢不敢跟他们较较劲儿?你同桌孔军进步就不小,考到了全班第五名吧,怎么样?咱们一起努力,先向他看齐?你爸妈都是优秀教师,我教的学生也不能太差了,我们也做出个样儿来让他们瞧瞧。”

第5篇:课堂内外范文

[关键词] 师生关系;优雅气质;内外兼修;课堂氛围

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作为用语言艺术来感化人的语文课堂,营造优雅的氛围对学生素质提高尤为重要。

一、提升教师自身优雅文学气质

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敬业精神,还必须具备深厚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素养,也需要优雅的文学气质。教师的优雅源自文化的沉淀,优雅的教师会运用富有个性的文学语言,通过专业知识的厚积,使自己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一)加深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底蕴

优雅是从骨子里透出的一种气质,这不是名利所能包装出来的。教师只有在平时博览群书,加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教师只有努力增加文化积淀,才能在教学中秀外慧中。

(二)提升语文教师语言表达和汉字书写能力

语文课堂是展现优美语言的主阵地,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空间等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掌握、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探究,语文教师还应自觉追求用语言去吸引、感染和塑造学生。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力求准确清晰,有逻辑性;生动活泼,有形象感;抑扬顿挫,有节奏美。

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播者,语文教师在平时应当提高自己汉字书写的水平。一手漂亮的“板书”,会让人赏心悦目,这是一种美的展示,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师展现良好的优雅气质也是非常有益的补充。

(三)语文教师要善于自我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师成长的新起点。从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的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中可以看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及时把课堂上的反馈信息及引发的思考形成书面总结。教师及时自我反思,能防止某些失误的再次出现,并根据课堂上反映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从而迅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打造优雅课堂加分。

二、调动课外因素提升学生优雅气质

课堂教学是学生优雅气质培养的主阵地,但不是唯一途径,调动课外因素是必要的补充。只有实现内外兼修,这种优雅气质才能真正养成。

(一)鼓励学生课外博览群书,提升修养

文学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只有一定量的积累,才有质的飞跃。学生通过广泛阅读,可以扩大知识面,提升自身素质与思想涵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最直接收获可以是优美词句与名言警句,可以是为人处事的哲理思想,也可以是写作上的技巧等。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与同学交流,相互学习切磋,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自身修养的提升。内在的自身修养提高了,才能“发于中而形于外”,优雅的气质才能在课堂上展现。

(二)鼓励学生语言交流和写作中恰当引用古典诗文,提升品位

古典诗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与人交往中,适时恰当地引用古诗名言,能彰显出独到的文学内涵;写文章时能恰如其分地引用古典诗文,可以让诗句中的意境和文章表达的感情相互渗透,使文章富有韵律美、意蕴深远,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妙用古诗文,可以让学生的语言和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优雅气质。

三、合力打造语文优雅气质课堂

(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展现优雅气质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作用下积极主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发现者、引导者、激励者。教师的课堂优雅表现为:

1.教师的举止要文雅得体。一个人气质与涵养往往从这个人姿态中表露出来。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要特别注意自己行为举止,做到自然、大方、得体,具体表现为:

一是用眼睛与学生心灵交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目光表达思想。目光要柔和、亲切、有神,显得平易近人;不死盯一人或东张西望,不能显得咄咄逼人或心不在焉。

二是说话时要有好的站姿。好站姿给学生特别有精气神的感觉,是用身体语言强化教学效果,也是对学生的重视。

三是交流手势要得体。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运用手势,带动学生情绪,渲染教学气氛。切记避免以手指人、敲击讲台或其他过分动作。

四是教师要面带微笑。微笑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师生是合作者、朋友,教师不能以呆板表情示人,避免让学生产生敬畏而不利于师生间开展良好的课堂交流。

2.教师的语言要文雅优美。语文教师应利用文本的语言美、节奏美和情感美特点,用语言的音乐美给学生带来听觉的享受,用文章的意境美、意象美给学生创造心灵的愉悦,用文章的形式美给学生视觉的冲击,用文章的情感美感染学生的内心。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课堂展现的是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启发学生积极有深度的思考,传递文章的情感。只有语文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水平,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才会更为优雅,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教师的心态要冷静平和。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有师生之间的知识信息传递,更有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用平常心去对待课堂中发生的状况,绝不能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通过要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来表现出语文教师儒雅风度。

(二)在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优雅气质

优雅的课堂是师生共同努力营造一个融洽的、轻松的、和谐的课堂。教师应充分让学生在课堂上表达,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优雅。

1.运用多变手段展示学生的优雅。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总有更多的热情。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文学作品体裁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要充分考虑教学方式方法,展现作品的魅力。或兴趣教学法,或引导教学法,或激励教学法,或课堂演绎法,或情景再现法,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融入课堂,大胆地表达内心真实的想法,课堂才会思维活跃,思想火花才会灿烂。

2.提升学生能力展示学生的优雅。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是每位教师努力的方向和必须实现的目标。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各种思维不断碰撞、不断擦出火花的过程。通过课堂中师生、生生的交流,真正实现“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的提升,才能使学生从容面对问题和困难,彰显出优雅风度。

3.营造氛围让学生都有成就感。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既要教会学生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也要多给学生以表现的机会,及时肯定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正面回应,激发他们产生学好语文的“正能量”。学生在课堂中不断获得成就感,就能实现知识积累和优雅气质的迁移。这种成就感对学生的成长有百益而无害。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位学生都在教师的优雅引导下,积极地投身于学习的热潮中,在学习中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修养,才能形成优雅课堂氛围。

参考文献

[1]思云.格调女人[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2.

第6篇:课堂内外范文

国家2009年的《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和2012年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中专和高中英语提出的目标都是培养“运用能力”,中专和高中生的起点都是初中,达成教学目标有共同途径:抓阅读。据此,把中专和高中生的阅读归在一起谈。

阅读是我国中专和高中生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上文的《大纲》和《标准》对阅读的要求均等于或多于听、说、写,阅读也是形成其他语言能力的基础之一。据此可见,抓阅读是中专和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方面。那么,如何抓?

一、教师、学生都要排除思想障碍

现在此两类学校的师生及社会上很多人认为,大多数学生英语学不好,就是学好了,将来有多少人用得上?故别投入多了,男生尤其如此。这是障碍一。不少师生认为,阅读有关的方面太多,一一做好其个项太难,太漫长,故应弃阅读,该攻其他。这是障碍二。如上思想障碍,不一而足,在欠发达地区尤其明显。而要抓好阅读,首先非排除这些思想障碍不可。教师本人须先解决如上问题,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后可用言行解决大多数学生的问题。只要认识到位,排除思想上的障碍不难。

二、抓好课内阅读

课内是课外的基础,是最重要的提升学生阅读品质的环节,必须高度关注。备课需关注的方面很多,如自身的先学习、教学内容、方法、语篇等等。如下谈词汇和策略。

词汇是学生阅读和一切英语学习的基础,上课时下法可一试。以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英语2》,Unit 1 Cultural Relics为例。上课时,师生在读文章前可一起以头脑风暴的方式列出尽可能多的与单元主题有关的词汇,如:1. the Great Wall,Big Ben; 2. ancient,Ming Dinasty; 3. emperor,castle等,后可分类:文化遗迹有关、历史年代有关、其他等,能配上相应图片和解说,词汇学习效果更好。后在文章中找出或联想出同类词汇,如:the Summer Palace,Song Dinasty等。教师还可把此单元的有关词列出,组织学生进行如下词汇配对:long long ago―future,exit―entrance,think―emagine―dream,watch―clock―Big Ben等,还可让学生专门作如下练习:artist―art + ist,wooden―wood + en等。之后组织如下只给首字母的检测:C: castle,Czar...,E: evidence,explode...等。后再进行有关评价,总结规律,教给方法,提出要求,督促完成。

阅读策略也应是备课、上课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它有不仅使学生有效理清文章脉络、分清主次等好处,还可使学生学到解决同样问题的方法。做法1:用树形图、网络图、表格、流程图、简笔画、时间轴等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事理逻辑、人物关系、主次信息分布等与学生合作呈现出来。做法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阅读配套表格,组织、调动学生读文章、理信息、填表格。做法3:综合运用1、2法,并进行拓展、延伸(布置学生课前、课中、或课后分工合作、收集资料、撰写文章、交流汇报,创造性地完成学习)。

三、抓好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长期以来因各种原因未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原因很多,但必须认识到,它是学生阅读机会的重要延伸,是阅读能力由量变上升到质变的必须环节和必要保证。如何做呢?

1.教师率先垂范

教师在口头上要大力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和重要性,更要抓紧业余时间博览群书,以便在课堂上将各种佳句随口道来。这样学生就会因教师的博学仰慕、仿效。

2.日积月累坚持进行

要先帮学生算笔账:如每天课外坚持阅读15分钟,每分钟100个单词,每年读300天,也至少可读45万词,这远远超出了中学英语《课程标准》五级和八级目标的要求。应经常提醒学生坚持课外阅读。可每天走进教室问“Did you read yesterday?”读过的学生会自豪地举手。氛围影响人,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每天阅读的好习惯。

3.注重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课堂上可设计一些活动,培养学生必要的阅读技巧,如:猜词、略读、跳读,理解文章结构、逻辑关系、作者意图,分清文章的事实和观点,评价阅读内容等。

其次,要设计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的阅读习惯,克服出声读、逐词读、转动颈部、纠缠生词、回视等不良习惯。长期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科学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质量。

4.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课外读物

教师要帮学生选好书,尤其是第一本书。其材料要有趣味性、真实性(原汁原味或经改写,但语言地道),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可鼓励学生阅读报刊杂志等纸媒、音像制品和网络等媒体的读物。还可推荐给学生与教材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读物,充实课堂内容,丰富课内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5.做阅读冲刺训练

开始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做阅读冲刺训练,做法是:首先让学生以正常速度读5分钟,数一数共读了几行,然后从停下的地方往后数同样的行数,在空白处做记号,力争在4分钟读完,然后再从停下的地方往后数同样的行数,力争在3分钟读完,然后再从停下的地方往后数同样的行数,力争在2分钟读完。这时候,学生可能只能抓住几个单词,不要紧,重要的是让眼睛快速移动并获取些内容。最后再让他们以正常速度读5分钟,再数读的行数,与第一次5分钟比,几乎所有学生都有提高。

6.要求写阅读报告,提升语言能力

报告应包含5个方面内容:标题、内容介绍、精彩语句、推荐阅读指数(1―5颗星)、读后感。阅读报告可改变机械阅读、选择正确答案的训练方法,学生不仅可感受到阅读的乐趣,还可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通过分享阅读报告,教师可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学生之间实现了资源共享,取长补短。

课外阅读,除了内容的“课外”,更有时间的“课外”,要强调的是,后者是学生自主在课外时间进行的大量广泛的课外读物阅读活动,教师不必干涉太多。

课外阅读,是学生学以致用、学以致考的阅读活动,它十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开阔他们的视野,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实现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对中学师生都大有裨益。

四、结束语

本文主要谈及了课内外结合抓好中专和高中学生英语阅读以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话题,重点强调课外阅读。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更好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2.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部. 2009.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S].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文秋芳. 1996.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孙玉梅. 1999.现代英语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5.王松美. 2000.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训练.[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6. Paul Davis Eric Pears. 2002.英语教学成功之道.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7.葛茹. 2010.例谈阅读材料的处理角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1)1―6.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第7篇:课堂内外范文

【关键词】 勤奋与机遇 因与果 铁的特点与人的品格 授之以渔 文学艺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a)-0078-02

前言

老师是学生百年人生的一个过客。我每年约有200位学生在我的教导下学习和生活,离校后他们有些还继续学习,更多的是在为祖国的繁华昌盛作贡献,回想这20年的教学,所教的四千多位学生中哪一位是成功的教育案例呢?谈谈初中物理课堂内外的教书育人的心得体会吧。

勤奋与机遇

我从未见过一个早起的、

勤奋的、

踏实的人埋怨自己

命运不好,

一个人如果养成了

良好的的习惯,

优良的品质,

坚毅的意志,

是不会被自己假设的命运

击倒的。

所谓的幸运不过是你

比别人多做了一道

习题,

多看了一遍

书,

多坚持了一会,

多积累了些

实践经验,

考试时比别人多了几分。

多交了几个

知心好朋友,

当机遇一到,

你就比别人幸运。

这一首小诗,写了很多年了,也写了无数次了,曾经是我劝导中上学生力争上游的杀手锏,物理人生,需要的正是这种品质和意志。正是它激励着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力争上游,为我校培育出一届又一届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可见文学艺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是将学生推上物理学术高峰的云梯。

今天种下的因就是明天收获的果

与初二的学生相处一学期,看到他们思想观念日渐进步,日趋成熟,学风越来越好,心里是喜滋滋的。但还有一小部分学生不以为然,学不学一个样,心里觉得这些学生不求上进,虚度年华,太浪费了,于是想了一个小办法来引导:

这天上课,我带了几十粒不同植物的种子(其中一粒种子是一枚硬币)进入课室。

师:同学们学习物理有一段时日了,不知同学们对学习物理学有什么祈求,首先请同学们将这个愿望写在小纸条上,注意别让老师和同学看到,写好后请把它折好,然后在心里默默地祈求两次,大家要知道我是观音大士的化身,可以满足各位同学的一个愿望,只要你将你的愿望默默地祈求两次,我就全都知道。

学生都准备好后,我让组长发给每位学生一粒种子。

师:无论你向上帝或佛祖祈求什么,你要知道他们只给你种子,从不给你果实,而且请你把这带着你愿望的种子亲自种下去,你种下懒惰,你想想你将收获什么?你若种下金元宝种子,你又想想你将收获什么?

师:最后请同学们交换种子并发表见解……

学生都知道种豆得豆,种下苦瓜得苦果,种下摇钱树得铜钱的道理,学生的见解可想而知,从中领悟的道理是深刻的:就是要你知道你今天种下的因就是明天收获的果

铁的特点与人的品格

学习电阻率时,导电材料因电阻率不同而用途各不相同,唯独铁这种金属它的电阻率是0.096Ω/(m·mm2),不宜用作导线也不适宜用作发热丝,学生问我它有什么用途?

我说要使它成为可造之材,一是要把它练成钢,使它永不生锈;使它的用途十分广泛如防盗网,刀具等。

二是给它渡上一层防锈合金或套上一层防水防电橡胶,如制成胶钳,建筑工地上的支撑架等。因它有硬度大、极易被腐蚀的特点;

三是铁锅,因它有极易被腐蚀的特点,所以每天使用它之前要刷一下。

有一本书叫《钢铁是怎样练成的》,是个比喻,这好比做人,就是说一个人要成为有用的人材,就要把自己的意志练成钢铁一样永不生锈,在自己的岗位上意志坚定地做一个真正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的人。

如果铁炼不成钢就要给它渡上一层包装,但这层包装很容易剥落,一旦剥它的本质就显露出来,极易生锈又要重新包装。这好比做人,许多同学学习上不懂装懂,但又怕被别人识破,因此总是为自己套上一层伪包装,以防出丑。

如果铁炼不成钢也不渡上一层包装,就制成天天要用钢丝刷来刷的锅;有的同学意志很坚定,立志要成为钢材,有的同学不懂装懂,但又怕被戳穿。还有一种就是屡屡犯忌的,天天要老师“用钢丝刷来刷的”(天天受老师批评指正的)。同学们想做哪一类人呢?

出炉的铁还要经历锤打才能成材,更何况同学们要取得别的同学的认可,要取得社会的认可,就更要锤练。

我就喜欢在教科书中找哲理,与学生谈物理与人生。

要赢得学生的尊重,老师就要处处为他们着想,授之以渔。

我有一个亲戚,听了朋友的介绍,在小孩读小学时,让他去参加一个“科学数理”的课后补习。不过,他让孩子参加不到一个月就有点后悔了。原因是这个“科学数理”班的主持人是个“国语”都讲不太好的老先生。老先生不但几乎全程以客家语上课,而且上课也不教公式、演算、推理,整天带着小孩做着像是火山爆发、飞机起飞、苏打粉做菜之类的“游戏”。这些“不正经”的游戏当然不可能会让小孩数理成绩有太大的进步,不过因为充满玩耍的乐趣,因此很受小孩的欢迎。

我的亲戚本来有些后悔,一心一意想把小孩转到另一个上课内容扎实、给讲义、要求进度、严格考核成绩的补习班去。不过他拗不过小孩的苦苦哀求以及种种抗争,最后只好让步,勉强让小孩在原来的老先生那里继续上课。

我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他无奈地告诉我:“就当成小孩的课后娱乐吧。”

于是,小孩就这样在老先生那里“玩”了三年。不过这三年却很神奇地发生了几件想象不到的事。首先,小孩学会了说客家话。这当然拜老先生之赐,让小孩觉得学客家话是很有趣的一件事。再者,这个经验培养了小孩对实验的高度兴趣。亲戚的小孩从初中到高中,为了进数理资优班,数学、理化一直保持着很好的成绩,原因无他,只因为数理资优班有较多的实验课。不但如此,受到老先生影响,小孩也立志攻读数理组,一心一意想考进好的大学。这一切,都只因为他在小学时,被老先生那种游戏式的教学法开启了对实验的好奇与兴趣。

这一切,对亲戚来说,完全是始料未及的。这位老先生才是真正做到了教学上的授之以渔。

文学艺术与物理教学的结合

是将学生推上物理学术高峰的云梯

有位女学生一段时间上物理课经常瞌睡,一次又睡着了。我没有叫醒她,只随笔记下一首小诗,放在她的臂弯:

滑轮已提不起你肆虐的倦意,

杠杆也撬不开你关闭的心扉。

马德堡半球裂开的巨响,

也无法将你震惊。

潜水艇的上浮与下沉,多么神奇!

唉,可你毫不在意。

实在疲乏了,就好好地睡吧,

醒来了,要明确自己攀登的路径,

有了志向,前景定会和你

睁开的眼睛一样美丽。

后来这位同学考取了高中,在她的信中说:

“老师的诗句我会铭刻心底,

是您用杠杆撬开了我关闭的心扉,

使我明确了自己攀登的路径,

有了志向,

我会把未来的时光好好珍惜,

努力学习。以谢师恩。”

这位当年的小女孩,是我1997年的学生,现在的成就是她当年想也不敢想的。

第8篇:课堂内外范文

【关键词】高中;复习备考;策略

【Abstract】This text author oneself the senior high school teach of experience and way of doing, with many in the last years at tradition mode and innovatio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try with choice, rightness how put the position of archimandrite teacher, exaltation the teacher's cultivated manners, development the teacher's state of mind etc. carried on Jing to open up of elaborate;Also rightness how stir up the student's interest, practice teach according to his ability, open type teaching, development student's determination quality, exaltation review for reference efficiency etc. introduction some oneself of way of doing.

【Key words】Senior high school;Review for reference;Strategy

在高等教育还没有成为全民教育的时代,高考永远是选拔性的综合考试。二十年前,人们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句话形象地刻画了当时高考的残酷性。时至今日,我们已经跨过了那个年代,高考录取率明显提高,但要逾越这道鸿沟不是易事,需要我们的教师和学生长时期的巧干加苦干。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来高中教学的实践经验,谈谈在高三复习备考中的一些看法和策略。

1.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必须树立辩证思想,学会权衡取舍

策略一:教案和学案,取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学习经验,为提高学生的课堂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优化学习的学习效果而编写的学习方案。简而言之,学案是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而设计的个案。与我们熟识的教案相比,学案更具有检测、导航、激趣、启智、对话等功能,从而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高三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切忌把每一堂课都上成新课(时间上也不允许这么做),因而重教案不如重学案。我们要根据科学性、思想性、操作性、情感性、开放性等原则,精心设计每一个学案。研究表时,学案在激发学生热情、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完善学生认知结构、促进教师角色的转变等方面有着明显优势。从这个层面上而言,高三复习备考,教师是功在课外而不是课堂。

策略二:课堂与考场,重课堂

高三的复习备考,是教师以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搭建结构、提高认知、培养能力的过程。不容置疑,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应付高考。也正是因为如此,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被考试背后的功利所包围,学校和教师也习惯以考试本身来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让高三的复习备考只剩下考试,打得学生遍体鳞伤。他们没有想到,当教育教学只剩下考试的时候,学生就已经完全变成了学习甚至是考试的工具,教育变得那么狰狞可怕,完全背离了教育以人为本的初衷。我认为适当的以考带练是可行的,适度的以赛促训也是可行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复习和训练的过程。

策略三:勤奋与“懒惰”,可“懒惰”

勤奋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勤奋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职业美德。但我前面说过,无论是哪一个课堂,学生都应该成为表演的主体,教师要讲勤奋,只能是课外而不是课内。与其做一个忙前忙后的不亦乐乎的“填鸭式”的勤奋教师,不如做一个有如置身事外的教练、裁判式的懒惰的教师;与其整个课堂内只有一个运动员而有无数个裁判,不如让所有的学生都成为运动员,而你成为教练或裁判。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学生自己的知识而提高自身的本领。告诉你们:既辛苦了自己,又伤害了学生的事千万别去做。

策略四:控制与调控,多调控

传统观念认为,课堂是教师的课堂。虽然教育改革这么多年,但我们很多教师习惯于对课堂的绝对掌控,认为这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标杆。而实际情况是任何课堂都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拥有的只是三尺讲台。课堂上的教师和课堂外的教师其实没什么多大的差别,他们应该是学生的良师和益友,而不是权威的象征和绝对的统治者。谁让学生成为臣民,这个课堂一定死水一谭;谁让学生成为奴隶,这个课堂一定充满反感!我们一定要摆正自身作为学生的良师和益友的关系,让学生在你为他们搭建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身手,哪怕是他们调皮,哪怕他们捣蛋,你也不应该过多的指责,而应该想办法把意外转变成精彩。我认为,这才是教师能力和水平的标杆。

策略五、教材与信息,多信息

教材是供学生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开展学习的工具和材料,它包含了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信息。复习的时候,教材上的知识和信息相对于学生而言都已经是旧的东西,如不妥善处理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忌以课本为依据蜻蜓点水式的复习方式。我们应该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结构上的优化,以板块的形式输送给学生,同时,多采用身边的、典型的信息来吸引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复习课对知识和信息含量的要求远远高于授新课。为达到这一要求,可适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提高课堂的知识和信息含量,但一定要控制好速度和坚持适度的原则,否则,“电灌”比“口灌”更可怕。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升学习兴趣,培养坚强意志

策略六、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营造课堂气氛,说白了就是调节学生的整体情绪,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以便更快进入预设的学习轨道上来。因此,营造气氛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绝不是做无用功,而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善于营造气氛应成为教师的基本技能。在这个环节上,教师不但要充分展现人格和知识的魅力,也要讲究相应的技巧。常用的方法有故事的情节法、提问谈话法、平中见奇法、尺水兴波法等。总而言之,你可以大胆设计,在不违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前提下,只要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极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就达到了你的目的。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好气氛,这个头就开好了,孔子说“不愤不启”,我看就是这个道理。

策略七:分层分组教学,实行因材施教

教师面前,学生人人平等,这是现代教育的一大准则,因为教育本身就要以人为本。但这种平等讲的是学生地位和人格上的平等,并不否认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导致认知结构和能力水平上的差别,因此现代教育更提倡个性教育。从认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上而言,学生是分等级的,针对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把相近的个体分在同一个群体),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所谓“好学生”引着走,“中等生”带着走,“差学生”扶着走,大致意思就是如此。我们可以在课前对不同的群体布置不同的预习或搜集任务,在课堂上予以反馈;也可以在课堂上布置不同的讨论课题,然后一同汇总,大家共进“营养餐”;更可以在课后布置不同的作业,使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有兴趣完成自己的作业。分层分组教学,能使好的学生吃好,中等的学生吃饱,基础差的学生想吃,从而达到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策略八:瞄准一个主体,时刻不忘创新

就现代教育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创新是教育永恒的主题。这两者结合起来,就演变成我的这条策略。我个人认为,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承,也是知识再生产和教育方法创新的过程。教育的创新,更多的时候源于学生主体的差异性。因此,我经常这样做:一堂课瞄准一个学生,在充分民主和学生开口的前提下,围绕着该生的知识构成和能力程度展开课堂教学。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不但帮助该学生表现了自己,获得了知识和能力,也由于针对性强,极大地调动了其它同学的积极性,且有立意新颖、设计别致、意外性强、方法灵活的额外收益。换一个角度,如果我们每一节课都能切切实实帮助好一个学生,则我们的教学善莫大焉。

策略九:树立两种典型,展现教育魅力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学生感知和锻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培养优秀的品质。我的课堂上从来不乏两典型:一种是“学高百斗”型的,几乎所有的知识无一不晓(需要我们平时多多雕琢);一种是“百折不挠”型的,无论怎样的困难都难不倒他。我培养前者,是为了体现学习的魅力,让孩子们尝试科学的崇高,知识的伟大,好学的可贵;我树立后者,是为了让孩子气接受一定程度的挫折教育,认识到挫折时刻在身边,挫折也就那么回事,从而开阔他们的胸怀,坚韧他们的意志,帮助他们获得对困难的正确认识。

策略十:善待每个学生,坚持快乐学习

课前的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设计者;课中的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全程引导者;课后的教师,是反馈情况的掌握者和学生心灵的抚慰者。我个人认为,无论是什么时候,特别是课中,教师应该成为一个头脑睿智而胸怀开阔的长者。我们的教育太累,高三的学生更苦,如果我们不心存怜悯和宽容,我们的学生几乎得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多年的高三执教,使我更懂得从“快乐学习”到“学习快乐”这种抉择的艰辛和转变的难得可贵。我们不妨让学生多开口,让学生多动手,让学生展现自我并最终认识自我;也不妨让他们调调皮,捣捣蛋换取轻松一笑;甚至有时让他们犯点小错,宽容他们,等待他们自己改正……人们都说教育是个严肃的事情,这是就其性质而言,从过程上和技巧上来讲,灵活一点、轻松一点、缓解一下,从苦中找点乐子,该不会犯什么大错吧?

参考文献

[1] 《江西教育》江西教育期刊社主编2009年1-6期

[2] 《新教育之梦》作者:朱永新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9篇:课堂内外范文

然而,现实怎样呢?或荒废“读本”,或随意处理“读本”。结果各级统考偏偏多从“读本”中取材,学生多数因教师一般性倡导所误而招架不住败下阵来。那么,怎样较好地使用好教本与读本,使教读两本有机结合起来,进而落实教师指导呢?

一、跨文本强化考试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原理,“需要”就是动力。有目的地持续地满足“需要”能够收到强化激励的实效。因为考试要考“读本”,学生又有“得分”的需求,这样便可以生成“利益驱动”效应。为此,执教者首先应当界定一个概念,考试不是考教本,考试考的是教材。教材指的是国家明文规定必修的教本与读本,当然也包括《大纲》所列的课外阅读篇目。特别是“读本”应当给予高度重视,因为“教材不过是一个例子”,犹如理科的例题。概念明确了,导向就清晰,加之抓住了“考分”这条筋,运作起来就比较顺畅。诚然,抓好落实,少不了各种措施的及时“跟进”。譬如,做每周读本札记,课堂配合使用读本中的同类文章,课堂选用读本文章的语基及阅读分析进行小测等。

二、跨文本比较人物性格

新教本高中第一册的第一个文言单元塑造的是一组古代说士形象:有勇赴国难的烛之武、隐忍有远见的文仲,有善于讽谏的邹忌、委婉机智的触龙。教师在完成教本作品内部的形象比较分析之后,可及时将阅读比较的触角伸到读本里去,如要求读《晏子故事两则》,寻找晏子的性格特点,从“使楚”看晏子幽默机智的外交辞令;可以教读本上的《召公谏厉王止谤》,让学生揣摩召公的政治远见和直言不讳的勇气。这种跨文本的人物性格比较,可以扩大学生的文学视野,为写作积累材料。

三、跨文本探究人物成因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之后,不少学生认为像烛之武这样的人在先秦很多,不足为奇,他们更欣赏那隐忍不乱、及时撤兵的晋文公。利用注释:“即晋文公曾在外流亡19年……”一句,向读本延伸,晋文公曾是个无赖贵公子,他后来是怎样成为胸有全局、临危不乱的君王的,让学生从读本《重耳之亡》一文中找答案。通过阅读,学生认识到,没有遭受卫、曹、郑的无礼甚至侮辱性冷语,没有19年遍尝颠沛流离之苦,就没有《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那位从容镇定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这就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样一来,不但扩展了对人物的理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人生观。这就是在教本里建立形象,再从读本里探究这个形象的原因,从人物的“心路历程”上补充对形象认识的厚度,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四、跨文本感知人性多维

孔子是经师也是人师。学生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里看到的是他“循循善诱”的一面,学完本文后,要求学生以《我心中的孔子》为题练笔,不少学生谈到孔子耐心地引导四位学生各言其志,而不是武断地否定学生的选择,并客观地评价他们不同的志趣,但这是否是孔子的全部呢?或者说,孔子还有哪些性格层面的东西值得关注呢?这样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一定还有他人格魅力的另一面。这就把话题自然延伸到读本中了。在读本《季氏将伐颛臾》里,我们看到了孔子“金刚怒目”的一面——他“当仁不让”,在“主义”和信仰面前决不后退半步的形象也具有多重性。

五、跨文本把握倾向基调

概括文章重点很重要的一点,是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和基调。通过教本和读本同类作品的对照阅读,可以磨砺辨析和把握要点的眼光。教本中汪曾祺的《胡同文化》,涉及对都市文化的解读,也涉及对传统文明的评价,可以和读本中贾平凹的《西安这座城》、王安忆的《上海的弄堂》对照阅读。三人都面对传统都市文化,但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表达感情:汪曾祺是在怀旧的无奈中惆怅低徊,从都市胡同里咀嚼北京人的特点;贾平凹面对“废都”古城墙,却洋溢出一种有中国文化魂魄的大气和自豪;王安忆则是从多个角度刻画了托起上海这座城市躯体的无数个弄堂,呈现了上海的历史沧桑。把阅读的视角定位在感情比照上,有所取舍地确定要点,可较好地开发出读本的价值。

六、跨文本拓延文章主旨

作者的某一种著作一般有一个基本精神即主旨,教本和读本同时选了里面的几篇文章,也就意味着与这种主旨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教师在指导阅读时有个问题需要引起注意:要立足教本,适当延伸读本。如《庄子》一书,教本选《秋水》,读本选《庖丁解牛》,《秋水》的主旨在宣扬事物的相对性,却让我们看到了视野的局限和谦虚的必要,这种作者主观立意和作品客观意义主旨“分裂”现象,还在《庖丁解牛》中表现出来:《庖丁解牛》用故事演绎保身、全身、养亲、尽年的人生旨趣,主旨在消极处世,却让我们看到了敬业求精、注重实践、把握规律的“言外”之意。教师甚至还可以引伸至《逍遥游》,庄子在《逍遥遊》中指出无论是大鹏、蜩与学鸠还是宋荣子和列子,都是“有所待”的,都不能达到所谓“至人”、“神人”和“圣人”的绝对自由的“逍遥遊境界”,但是,庄子这种贬抑大鹏、为自己追求绝对精神的主旨张本的做法,并不能减弱我们对大鹏神奇浩大形象的向往,“鹏程万里”绝对是极富正面意义的形象。从教本里学会阅读庄子的文章必须具备两套眼光,再延伸到读本中进行操练,很有意义。

七、跨文本建构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