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什么是随笔范文

什么是随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什么是随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什么是随笔

第1篇:什么是随笔范文

生活是什么?生活是一条涓涓小河,一条流着欢乐也流着痛苦的河,一条凶险而又兴味无穷的河。苦难里可以找到生活的密汁;困境里可以发现真正生活的通途;失败里可以求得避免失败的经验。生活得最具有价值的人,不是那些年龄很大的老者,而是活得最有感受的人。生活中既然有阳光,当然也就会有阴影。但是阴影会带来凉爽。知道生活的价值,就是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

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理解,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就是越过障碍注视自己美好的未来。只有看得更远,才能发展的最快。只有每一天,每一时,都笑一笑,才是美好的生活。仅仅活在世上并不值得称道,值得称道的是生活的美好,有价值,当然,还有快乐。一个好好地过生活的人,他的时间应该分为三部分:劳动,享乐,休息或者消遣。朋友们,站起来,去勇敢的面对生活吧!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附诗一首: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作者: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

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

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

去高山上滑雪,

去驾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

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

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其寻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

第2篇:什么是随笔范文

无论你还有几个记忆的夏,无论你还有几个悲伤的秋。

我们都在这变化中,慢慢失去短暂。除了永恒的时间,没有什么是不变的。感情是记忆的一道风景线,随时想起,随时浅忘。

你的一切终究是独特的,别人在也模仿不来第二个你。

第3篇:什么是随笔范文

教师首先要诚心诚意地表现出理解学生习作水平,理解学生存在诸多不足的心情,表现出热切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愿望,建立合作信赖的师生的关系。其次了解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与学生有共同语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生活,注意写作经验而不是单纯写作理论的传授。教师写“下水作文”,是贴近学生,表现亲近意愿的一种形式。这样,学生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消除畏难情绪,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在情感上和教师亲近,在写作实践上与教师平等的真诚的交流体会,不仅是教师的指导更具体,更有效,也更具有亲和的作用。

还要多激励学生。学生从心理上渴望得到肯定。教师的积极扶持和大胆鼓励,教师表示理解的面部表情,善解人意的语言,信任鼓励的眼神,中肯褒扬的评语,耐心细致的指导,都是激励感染学生的有效手段。我在写评语的时候,多肯定学生作文的亮点,使学生发扬优点。讲评时,不只注重写作文的尖子生,而是面对全体学生。中等生尤其是作文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渴望被老师认可。所以,我讲评的时候,对平时作文较差的学生,努力发现他们写得较好的,哪怕是一句话,一小段,都加以肯定、表扬。对较差的习作存在的问题,拿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原因,让学生来出谋画策,看如何改进,以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实践证明,这样做对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很有用处。我的学生在周记中写道:“听到老师评析我的文章,我很感动!我会更加努力的。”情感激励还可产生期待效应。

二、培养学生平时留心生活,观察生活,将作文情感融入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另外还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去感悟人生,关注社会,丰富自己情感生活阅历。

中学生的生活圈子本就不大,如果高于他们的生活太多,那也只能是一些空话、套话、假话。教师可要求他们从身边小事中捕捉情感火花,其实学生有许多的情感是既真实又感人的。写母爱不一定就要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深夜学习时的一杯清茶,离家时的不舍眼神,甚至是不经意间的一句温暖话语,都可是情感的触发点,为何非要母亲病重或潦倒呢?路途中看见两位老人相互搀扶着行走,能看见什么是幸福与真情;一片树叶盘旋落下,能看见什么是依恋与不舍,能了解什么是春华与秋实……生活中的小事却往往能感动人性,而且这些琐屑小事之中更见普通人间的真情,也是最能打动人心、最能引起共鸣的情感。

于琐屑之中见真情,于平凡之中显高尚。教师应该更多地去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中去发现普通中的真情,平凡中的伟大,让学生提炼生活中的事例,捕捉瞬间的感动,融合自身的阅历与经验,提炼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激发学生的“情商”,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于思考之中显深刻,那么学生写出上佳之作也就指日可待了。

三、多种方式,增加学生的情感积淀

1、注重诵读,以情感人。充分利用语文早自习的时间,让学生学习、诵读一些意境丰富的诗词,精美的时文。对情感的陶冶、精神的升华、习惯的养成、人格的健全,起着无可估量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利用课前五分钟,进行美文共赏。“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好的文章不但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能触发读者的情感,让它一泻千里。因此,让学生多读、多看、多听好文章,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有极大帮助的。朗读的文章可以是名家名篇,也可以是自己班学生创作的佳作;文章体裁不限,可以是幽默、童话、散文、小说……但不要太长,要控制在3―5分钟内完成。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迅速平静下来,进入到学习的良好状态中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让学生欣赏别人的佳作,为自己平时的写作积聚材料,再者,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及朗读水平,给每个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此外,如果朗读的是自己班上学生的佳作,可以给予学生一种写作的成就感,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

3、在作文教学专门训练中培养情感。在专门的作文训练课上,语文教师可以有意引导学生写作有情感内容的题材,借此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震撼全国的“爱心大使”丛飞“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带走之前,他把所有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教师可以借此题材让学生写作,引领学生理解生活的真谛,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真情。

第4篇:什么是随笔范文

恕我孤陋寡闻,没有读过西方文体史,也不知西方是否有所谓“杂文”这种体裁,但凭直觉,西方长盛不衰的文体大概是随笔吧。几百年前,西方人就获得了言论自由,说话写文章,不必曲里拐弯、讳三讳四的。

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先生以曲折、隐晦的手法,转弯抹角地针砭时弊、讽刺现实,乃至把篇篇短文比作“投枪”和“匕首”,开创了一个杂文鼎盛的时代。其实,在我看来,杂文越是发达的时代越是黑暗可怕的。当年的鲁迅,尽管被誉为“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语),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文字“吞吞吐吐”、“含糊的居多”,自称是“上了镣铐的跳舞”,类似于“植物被压在石头下,只好弯曲的生长”,“一说开去,是连性命都要送掉的”……有话不能直截了当地说,说得不好还要赔上性命。这是什么时代,还用多说吗?

杂文昌盛的时代不是好时代。杂文昌盛,言论就必然淡出了。何谓言论?傅国涌先生说:“言论就是直接的、公开的批评,而不是影射或隐喻,不是‘石头下弯曲的生长’。”

追求好时代,是每个公民的期望。这样的时代,应该是人人可以畅所欲言的;不会因为写几篇小文章,说几句不中听的话,或者在别人的文末签个什么名,就要送掉性命,或送进监狱,或被传讯革职。鲁迅生在那个时代,但毕竟没进监狱,毕竟死于肺病,而不是死于扼杀。记得当年鲁迅先生在某地被“盯上”了,搬搬家,又可照样做他想做的事。那时候,往往封了这家报馆,另一家报馆又开张了。即便有严密的审查制度,鲁迅先生的文章不照样频频出现在报端吗?所以有不少今人倒羡慕那时的鲁迅先生:文网虽密,却密而有漏。

当今言论不振。许多纸媒虽曰重视“时评”,但太多写得“像杂文”,要么躲躲闪闪,要么成了过滤的、刻板的“据报载”,了无新意。

什么是好文章?见仁见智。窃以为,作者首先应对生活的当下有一个最基本的判断,有公共知识分子的独立意识,不轻易妥协,不苟活;然后是不把简单的事情(或道理)复杂化,不把复杂的事情(或道理)说得云里雾里。

应当承认,文章是有大家、小家之分的。所谓“大家”,就是能把最深奥的道理、最复杂的事情,用最简洁明了的话语说清楚。这里要特别说明一句:我比较偏爱学问家的小品,如老一辈的有钟叔河、朱正等,晚一点的有葛剑雄、沈敏特、丁东、张鸣、景凯旋、谢泳、于建嵘、党国英等。这些学者不仅在书斋里,而且心忧天下,行走在田野,往往小文章见大道理,普及了常识。当然,我也很喜欢那些带血性的文字,如常年活跃于言论界的邵燕祥、陈四益、黄一龙、鄢烈山、刘洪波、笑蜀、长平、熊培云等。

末了想起一本书,是薛涌的《直话直说的政治》。我觉得这书名很好。只有政治谁都可以直说了,那才是真正的公民社会。曾经有人担心“杂文已死”,“直话直说到处奔流”。其实,这样的境界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如果说话不必再忌讳什么了,那才是真正的民族之大幸。因此,我倒希望告别杂文时代。

第5篇:什么是随笔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到诸多文化常识及相关内容,例如丰富的优秀文化典籍,《史记》《汉书》《后汉书》《诗经》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常识,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对文化常识进行渗透,必须深层次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加强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从而真正实现文化常识渗透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一、充分利用古诗文教材,传承传统文化

中学语文教材为传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经典型的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明显,有传统美德、传统人生观、价值观、传统爱国主义等。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教学《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引出孔子的“礼治”,就要对一些重要的道德范畴和概念、术语,像“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加以强化。在《劝学》和《师说》的教学中,抓住古人勤学、尊师的美德,结合目前的现状,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教学《陈情表》时,让学生趁机接受“孝”的教育。在教学《苏武传》时,利用朗读和引导的方法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利用古文经典篇目,弘扬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社会,把关注的意识投向人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教学中,让学生走进屈原、陆游、杜甫,理解什么是爱国;走进苏轼、李白,理解什么是豁达、豪放……特别是在必修三、必修五的诗歌教学中,对那些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古诗文篇目,就倾心倾力,有意识让学生从中受到震撼、感染熏陶,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学生就可以形成一种强大动力,最终积淀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文化常识素材

深入挖掘高中语文教材可以发现,语文教材中蕴藏着非常多的文化常识。例如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黄庭坚”,“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汪蓉、刘伶等。如果不注重学生的体验和领悟,学生停留于表面的认识,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不利于文化常识的真正渗透与传播。让学生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常识的了解,可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对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文化常识进行深入剖析,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文化常识。以“北宋文化四大家”苏轼的文化作品为例,选其作品《赤壁赋》展开讨论,苏轼以独特的笔触,将人生观娓娓道来,既包含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也包含随缘而安的人生态度和忘情尘世的洒脱。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发掘汉语文化的丰富内涵,提炼出促进学生情感认知能力和人格健全的因素,确保学生真正理解教学语文教学内容表达的深刻内涵和感情,不断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能力。除此之外,通过文化作品了解文化常识,还要求学生对其语言进行了解。例如《赤壁赋》一文先后呈现出了乐悲乐的感情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于课文的字里行间,这就需要学生深刻理解和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和魅力。

三、巧用课外诵读实践,弘扬传统文化精神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传统文化呢?通常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课外诵读和实践这两个途径来进行。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其要鼓励学生在闲暇时间多阅读文化经典,诵读经典诗文,将传统文化与道德实践这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起来,合理的指导、规范学生的行为活动,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与初中生相比较,高中生的认知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作业:阅读文化名著,即《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诗经》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其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并且也会将传统文化精神继续弘扬下去。

四、利用作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

第6篇:什么是随笔范文

作者:吴晓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吴晓波以写实的手法和犀利的风格,描绘了1993―2007年部分国企和民企在改革和崛起中的艰难历程。其中有柳传志、张瑞敏、王石、马云、吴仁宝等成功的典型,也有禹作敏、牟其中、姬长孔、沈太福等昙花一现的悲剧人物。本书采用编年体的写法,将1993年以来发生在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大事作了全景式的描绘,其中有政府的决策,有高层领导的指示,有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更多的是企业界人士台前幕后的种种作为。

他在书中说:“过去的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离开中国制造的一年:一个美国家庭的生活历险》

作者:(美)邦焦尔尼,闾佳等译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中国远东之兽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但这并不意味着真实情况与民众感知相吻合。那么,中国真的成了我们以为的经济火车头吗?更重要的是,没有了中国产品,我们真的没法活吗?这就是萨拉?邦焦尔尼在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

书中记录了这场有趣又充满挫折的冒险,讲述了庞大的全球经济中一个个发人深省、乐趣十足的生活片段,也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日益重要的地位,留下了一幅清晰图片,并从小人物的角度做了精彩阐释。

《色彩的性格》

作者:(德)海勒,吴彤 译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为什么绿色象征萌芽的爱情而褐色象征隐秘的爱情?为什么银色是代表礼貌的色彩?为什么象征生命喜悦的橙色也是佛教中代表彻悟的色彩?20世纪以前新娘为什么穿黑色礼服呢?为什么粉红色是女性的象征色而在基督教绘画中代表玛利亚的颜色却是蓝色呢?哪种颜色代表权力呢?

本书并没有理论性的教义,只有妙趣横生的色彩逸事。在漫不经心的阅读中,可以轻松掌握色彩在其典型性意义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效果、象征效果、文化效果、政治效果等等。

《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一份属于消费价格与日常生活的经济学》

作者:(日)吉本佳生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不同价格的瓶装茶饮料,我们应该买自动贩卖机的还是超市的?

为什么电视机和数码照相机的价格不断降低?

为什么大片DVD的价格不断下降?

为什么移动电话的收费标准非常复杂?

在星巴克买的咖啡有大小杯之分,买哪种杯子的咖啡最划算?

一元店的便宜秘密何在?――有某些时候,追加成本也能决定价格。

这些生活方面的经济学在书中都会找到答案。这不仅仅是对星巴克咖啡的一种思忖和探讨,更是对生活和社会的深入理解。

《一个经济学家的良知与思考:当前社会问题随笔》(小袁这本书为主)

作者:茅于轼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中国当前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茅于轼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是当今中国最值得尊敬的知识分子之一。他做的工作,他的存在状态,是在给今天的中国示范一种真实的生活。他不是斗士,他只是个不肯说假话的经济学家。 不肯说假话的经济学家,弥足珍贵的茅于轼:一个思考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一个愿意为人民代言的人,关于当前社会问题的随笔。本书是他献给为和谐社会奉献的人们。主要内容包括“也谈人生的意义、什么是和谐的基础、认清中国自己的位置、金融垄断和非法集资、建设新农村的前后左右、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

茅于轼在后记中这样说:“人生一世顺利不顺利,快乐不快乐,往往不仅仅取决于自己,更多地也取决于环境,或者说取决于别人。如果别人处处跟你捣乱,你就过得很不顺利。别人希望日子过得快乐一点,大家就应该帮助他实现这个理想。所谓“君子成人之美”,这是孔夫子留下的格言。如果大家都懂得帮助别人快乐,我们就有了一个创造快乐的环境,大家都比较容易实现快乐总量极大化的目标。所以得到更多快乐的方法,从全社会来看是帮助别人快乐。帮助别人快乐既是为了别人,其实也是为了自己。这一点儿也不矛盾。”

卓越网经管类图书畅销榜

1、《杜拉拉升职记(新版)》

2、《货币战争》

3、《马云点评创业》

4、《财报就像一本故事书》

5、《野蛮生长》

6、《破冰》

7、《影响力》

8、《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

9、《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下)》

10、《时间的玫瑰》

当当网管理类图书畅销榜

1、《用脑拿订单―销售中的全脑博弈》

2、《货币金融学(第七版)》

3、《管理的实践―德鲁克管理经典(中英文双语典藏版)》

4、《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上册)》

5、《不对称创新:挑战者的成功之道》

6、《目标:简单而有效的常识管理(第3版)》

7、《货币战争》

8、《商战:20周年纪念版》

第7篇:什么是随笔范文

一、反思性教学理论与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

要使反思性教学真正发挥其拥有的价值和作用,我们首要探讨的问题是要明确什么是反思性教学及其真正的内涵是什么?而探索反思性教学的关键问题是“反思”。为此,我们查阅了许多相关的研究资料,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有关“反思”的研究有很多,其中最早把“反思”引入教学领域的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教学反思是“能够使我们的行动具有深思熟虑和自觉的方式……是一种面对问题的主人翁方式”。除了杜威之外,许多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根据他们的研究和经验对反思性教学也提出了一些见解。综合诸多学者的研究与观点,使我们对新《纲要》解读中冯晓霞教授关于“反思性教学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努力提升教育实践的科学性、合理性,并使自己逐渐实现专业成长的全过程。”这一阐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也促使我们对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有了更多更深入的思考。结合我们的教育教学实际,我们不断摸索,逐步形成并开展了“以了解研究幼儿为基础,恰当地预设保教计划、制定教育目标,然后在教育过程中思考并寻找你的教育内容、方式、策略、环境条件等是否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内容与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等问题;之后反思你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合作、创新有效地学习,所提供的情感、材料和策略的支持是否及时准确,确保每一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等”具有实质性和针对性的各种形式的反思性教学活动。因此,也就有了我们的“一课多研”、“观摩研讨”“教育观察记录”、“反思笔记”、“学术沙龙”等。

二、加强理论学习,注重知识经验积累,提升反思能力

要开展反思性教学,首先要明确的是要反思什么?怎么反思?为什么要这样反思?通常,教育理论文献它反映了教育的一般规律,能够帮助我们解释教育实践中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加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为我们开展反思性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解决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减少行动的盲目性。比如:教师要如何适时地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如何设置关键问题,进行有效提问?如何解决活动过程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凡此种种,如果教师观念陈旧,方法落后,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那么反思起来就会觉得“捉襟见肘”,显得惘然或者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以新的教育理念来审视和反思自己的保教活动,自觉地调节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幼儿教师的反思性教学,其实就是一个把教学与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往复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使自己成为真正的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教师不仅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学习,参加各级、各类、各种专业(技能)培训或教师教学技能比赛等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技能,同时还应该注重做好平时的教育工作经验的积累与交流。如:撰写教育随笔、反思笔记、每学期期末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教学反思札记”交流与分享、“教育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与交流等活动,老师们通过对自己一学期来工作的梳理回顾、总结反思获得经验积累的同时,提升了反思能力,也分享了其他同伴优秀的教育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反思型”、“研究型”教师转变。

三、提高教学实践合理性,拓宽园本教研形式

第8篇:什么是随笔范文

有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讲寓言故事。小时候我也听过很多的寓言故事。最近看教育随笔的时候,总是回想起《狼来了》的故事。

回来百度了一下,才知道《狼来了》来源于《伊索寓言》。相传其中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所作。是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了解了背景之后我才明白了现在为什么还会对他念念不忘的原因了。

《狼来了》是个讽刺性的故事,虽然本意是教导人们不要撒谎。但我认为并不适合讲给孩童听。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吧。

有个放羊娃赶着他的羊群到村外很远的地方去放牧。他老是喜欢说谎,开玩笑,时常大声向村里人呼救,谎称有狼来袭他的羊群。开始两三回,村里人都惊慌得立刻跑来,被他嘲笑后,没趣地走了回去。后来,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窜入羊群,大肆咬杀。牧羊娃对着村里拼命呼喊救命,村里人却认为他又在像往常一样说谎,开玩笑,没有人再理他。结果,他的羊群全被狼吃掉了。

小时候听完这个故事我就问妈妈,那个放羊娃最后怎么样了?妈妈当时被我问懵了。可能她也没去想过放羊娃的命运吧。想来不是侥幸逃脱便是被狼吃掉了。虽然只是个故事,却感觉太过残忍。这个故事有点急功近利了,不过说急功近利也不太合适。应该说这个故事感觉过于想“毕其功于一役”了。通过残忍的后果让人明白说谎的坏处,从而让人不去说谎。

比较而言,我更喜欢匹诺曹的故事,说谎时鼻子就会变长,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考验最终让他明白了诚实的含义。

第9篇:什么是随笔范文

作者:董桥

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城郭如故,明月依旧,燕子来时,关心的是昔日的黄昏深院,不是日月换了的新天。”

――董桥《回去,是为了过去》

董桥的散文集《这一代的事》,说的是些这样的事:十六岁的儿子在父亲节送了父亲一张贺卡,这让古老得好像唐诗宋词一样的父亲心生感叹:在这样一个时代,还能收到一位十六岁的时髦少年手写给自己的卡片;十八岁的少年将要离开南洋,独自下台湾求学,在一个蛙鸣冷雨的夜,与父亲对坐,父亲潸然说道:“国家有难,生活应该朴素。专心向学。”

但在这个一切求“微”求“新”求“关注度”的微时代,旧事还没有“说”的必要?“你不一定要懂董桥,如果你不怀旧。”然,读董桥的,不尽然是为了怀旧。就好比你家里有电视看,但照样会去电影院贡献票房,你可以轻而易举地用手机下载铃声,但让你魂萦梦牵的歌星开演唱会,依旧会掏钱买票;这个时代即便有了微博微电影微小说,但人类天生有享受音乐、享受阅读、享受绵延流长的情感抚慰的生理需求,你如将一切“快捷”掉了,那实在糟蹋了这一份情怀。

什么是情怀?情怀是你离开故里几十年的胃,忽有一天,尝到家乡熟悉的味道,那份深藏的记忆系统陡然的触发;是你少年时喜欢过的一个人喜欢听的一首歌,忽在众多年后,与你偶然相逢,那一瞬间被击中的醍醐灌顶;是你在旅途劳顿后,偶然出到客栈外,抬头看到的柳梢月色,星空朗朗……是这么一抹情怀,唤起你日渐机械,重新做人的感觉。生而为人,可不要糟蹋了这一份情怀。

董桥一生与文化作伴,情怀可谓多,内地所见出版的集子中,《青玉案》、《记得》多是与古物古董结下的情怀;《旧时月色》的舒雅美文被众多文人雅客拿去学习写作;而《这一代的事》则犹如一件件华丽端雅的旧时旗袍,在心中掀起涟漪。这样的书,读着读着,仿若你也沾染了情怀。

而有情怀的人是幸福的。

新书速递

《水知道・神奇的波动》

作者:[日]江本胜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通过对水结晶实验,江本胜博士发现,人体每个细胞都在不停波动,人体就是由100万亿个细胞组成的交响乐。当人体内和谐的交响乐被扰乱时,疾病和负面情绪就会降临,但音乐却可以抚平体内扭曲的细胞,从而达到帮助我们恢复健康的功效。

《金成淑的幸福料理》

作者:[韩]金成淑

出版:新世界出版社

66道图文并茂的精美菜肴,无论是简易的小泡菜,还是丰盛的私房菜,无论是日常的粥面饭,还是接待客人的一品料理,都一应俱全。其间,还穿插了作者对于生活和中韩文化的点滴感悟,更能帮助读者透过一个普通在华生活的韩国人的视角,了解韩国文化。

《手绘巴黎恋爱本》

作者:[著]长谷川 [绘]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