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易经与人生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与责任,演绎精彩教育人生》
您可知道,有一种爱,它能促成我们的事业蓬勃发展,它能为我们的教育人生增添精彩;有一种爱,伴随着我们周而复始的工作,它让我们无怨无悔。这种爱,就是对事业的忠诚,对教育的责任,它在你的心中,在我的心中,在我们每一个教育者的心中。
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孔子、、陶行知、、叶圣陶……,这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这一个个曾经奋斗在教育事业上的追梦人,他们就是用充满爱与责任的行动,名垂绚丽多彩的教育史册,为后世教育者构筑了不可磨灭的丰碑。
老师们,虽然,我们没有这些教育先辈们的丰功伟绩,没有他们高超的学术造诣,也没有他们那样声名显赫,但是,有一点我们是与他们共同拥有的。那就是对事业的责任,对孩子们的爱心。
我工作在龙舟坪镇,在龙舟教育这片热土上,我见证了许多普普通通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以他们对事业的挚爱演绎着精彩的教育故事,让人感动,催人奋进!清江中学的刘桂香老师,这是一个经历坎坷的人,幼年失去左臂,武汉接肢未成,考民师被拒,婚姻家庭不幸,一切灾难祸不单行地降临在她一人的身上,击碎了她的身心,但没有摧垮她从教的热心与对孩子们的爱心:古坪的大山有她家访的脚印,白竹岭有她闪光的业绩,邓家坝有她建校的汗水,刘家冲有她辛勤的印记,生活的磨难与事业的成就印证她:一生选择终无悔,一只独臂铸师魂!
花坪小学的刘发英老师,她把人生最美好的18年,无私献给了边远的贫困山区,她把所有的爱全部献给大山的孩子。她看到部分学生因为家境贫寒而辍学,看到偏远山区的孩童进不了学堂,她的心揪在了一起,她心疼啊,她着急啊,于是,她立志要尽自己的绵薄的力量改变这一状态。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她辗转反侧,为解决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冥思苦想,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让她结识了“心之旅”爱心网站,发现了救助贫困学生的新途径,开辟了网络助学的先河。几年时间里,她用无数的努力与汗水,筹集了海内外助学金60多万元,让350多名困难学生回归校园,她的博爱聚焦在土家山寨,她的真情感动了五湖四海……。
在这片热土上,类似的故事太多,充满爱与责任的老师太多:还有爱生如子,潜心教育的杨老师;还有远赴贫瘠山村资教,用大爱点燃学生希望之光的林老师;还有为学校发展殚精竭虑,力树品牌学校的冯校长……。他们所作的一切,不正是万千人民教师的真实写照吗?不正是师爱的完美诠释吗?
“师爱”,是的,就是这两个字,将我带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小时候,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十几年前,刚从学校毕业,我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此时此刻,站在这个演讲台上,回顾那些曾经走过了岁月,我最引以为豪的是从事教育事业,我最幸福的是在三尺台上讲课,是在灯下批阅。十几年的为人师表,我也常常在思索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要用什么去演绎我精彩的教育人生呢?反复思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对学生的爱与责任,对工作的爱与责任,对教书育人发自内心的爱与责任。
关键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11-02
高校学生干部是大学生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在实践中却出现了一个怪现象: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随年级增长而弱化,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干部积极性日益下降甚至近乎于消失。对此,我们应高度关注,认真探究其原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以促进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学生干部队伍。
一、学生干部积极性弱化的案例
2011年9月23日,某班召开班级两委会会议。会议主题是加强班级学风建设、文化活动建设以及班委自身建设,并且讨论近期“班”主题班会策划方案。然而会议结束后的当天晚上,预约的三两个班委与我交流想法,却变成除男生外的所有女生班委一致要求重新换届并纷纷表示不愿再担任班委。原来,陈同学作为班级团支书,一年来,平日只重视专业学习,把“学生干部”作为头衔、摆设,学生工作则消极对待,造成工作处处被动,甚至耽误学生工作,给班级同学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两次事件导致班级女生班委对其的“弹劾”,不愿与之共事。事件一:在刚入校时策划团日活动“双博馆之行”,过了一年都未能成行。班级学生为了能一起参观,一直都没有动独自去参观双博馆的念头;事件二:大一通讯委员转专业,由陈同学代为承担通讯委之职,在此期间,陈同学一直都未按时收发信件,最严重的是导致班级入党同学函调材料未按时拿到,延误了入党政审程序。从以上案例可见,“90后”大学生由于从小成长环境较好,扮演着子女和学生的角色,没有经历过多少挫折,心智多了些幼稚,少了些成熟,因而在担任学生会干部角色时,面对困难与矛盾,自我调控能力低,应变决策能力差,难以承受压力,缺乏韧性和自信,在角色冲突时容易选择放弃新角色,借以逃避困难,减少责任。
二、培养学生干部的主要措施
1.调适心态,正面引导,认识自己。与陈同学的第一次谈话发生在“罢工”事件的两天后。陈同学来自江苏仪征,家境较好,性格活泼稍显自由散漫。与他交谈的过程中,发现他对“罢工”事件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对待担任学生干部的看法更是如此:“反正大家都认为我是不负责任的团支书了,那我怎么做、做什么或者做与不做都是一个样儿了”,陈同学这样说道。他认为班委们对他的不信任已经到达一个顶峰,不管他如何努力也无法将此种局面扭转,现在他唯一想的就是与宿舍男生好好相处,好好学习,安稳过好大学四年,其他什么他都不在乎。根据与他的谈话内容,我提出了三个问题:一,他人的不信任,认为你不负责任是因何造成的?二,是否真心认为你如何做、做什么或者做与不做都是一个样儿?三,是否真的什么都不在乎了,而只想“安稳”地过完大学四年?第一次的谈话以三个问题结束,我希望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对其进行正面引导,调适他的苦闷心态,清楚并且深刻地认识他自己。当然光靠这种引导,其结果是否会朝向我所期待的方向还是不得而知的。所以,与同学交谈过之后,我立即召集全体女生班委召开会议。首先,肯定了一年来班委们携手共进,在班级凝聚力带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成效,我相信这届班委是班级之所以强大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其次,我也跟他们分析,他们身上还存有许多上升的空间,希望他们能够看到在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自己存在的不足,再接再厉,自我修正,自我提升。最后,我向他们表明了我的想法:无论从下一阶段班集体建设方面考虑,还是从个人素养提升方面考虑,目前这一阶段还是不适宜换届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仅要撞钟,还要撞好自己的那口钟。我向他们保证,如果最终团支书还是不能恪尽职守,我就来当这个班的团支书,当然首先会带领大家参观双博馆。
2.修炼心智,改正不足,肯定自己。超乎我的预想,三天之后陈同学就主动来找我,希望与之谈一谈。他回答了我提出的问题。首先,他觉得既然他还在乎男生对他的看法,就表明他内心里还在渴望其他同学的认同。其次,他说自己在担任班委期间确实存在责任意识淡薄、做事消极被动等不足,导致班委的集体“弹劾”,他难辞其咎。最后,他觉得做与不做肯定是不一样的,他要化被动为主动,担负起应当担负的责任。他向我表明,促成他深思的原因在于我的态度和对此事件的做法。或许我通过此事件的处理向他传达了这样的讯息:我是信任他的,就如我当初信任他担任班级主要学生干部的初衷一样。很快我就发现,我的信任并没有白费。之后的一个周三,同学告诉我,他组织班级同学周六前往双博馆参观,同学们纷纷表示愿意参加。去双博馆的路上我都在和陈同学交流沟通,同学们愿意一同参观,首先证明他们还是愿意相信你的,你必须肯定自己,然而这种相信是否会长久还是个未知数,要通过一点一滴的努力去建立信任,要通过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坚实步伐,构建精神世界的一砖一瓦。
3.看到危机,勇于担当,超越自己。然而,精英式学生干部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仅要教育与引导学生干部端正思想认识,更要努力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的素质能力。因此,我鼓励陈同学参加学院学生干部训练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知识素养、心理素质以及一些基本的工作方法与能力等,使其更加胜任学生干部的岗位要求,更有激情地投入到学生工作中。从前很难想到,一个曾经在班级从未开过团日活动的团支书,在训练营的活动中竟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此后,班级主题班会、学习“两会”精神主题团日活动、与其他高校共建活动中都看到了他积极而忙碌的身影,而班级两委也职责明确,同心协力,班级凝聚力得到不断增强。此外,他还参加了院学生会的竞聘,经过层层选拔,成功当选为新一届的院学生会副主席。
三、启示
在高校,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干部在学生教育和管理中的中坚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1.通过言传身教,感染学生干部,引导学生干部提升综合素质,担负起自身应担负起的责任。处在高等教育工作第一线的高校辅导员,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甚大,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言传身教,教育和管理好每一个学生。
2.在班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中,引入管理学中的自组织理论,由无序态到达有序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效果。
我们的幼儿园环境分为外部和内部环境,诸如教学设施、园内硬件配置是环境建设的一部分,但并不只是外部的崭新和优美就能成为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的生态育人环境还需要孩子们成长的人文环境,和在游戏与多种探索活动需要的自然生态环境。
1.营造文化审美的环境
幼儿对色彩、图案较敏感,也比较感兴趣。因此,我们幼儿园的环境在装设上要设计符合孩子心理和喜好的图片和色彩,显现出幼儿园的环境特色。因此,我们在园区外墙栅栏上的图案是孩子知道并喜爱的一些动物图像,或是比较流行的动画片中人物图像,比如,灰太狼和喜羊羊之类的,也可以是一些传递传统美德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图形的阅读获得思想认识的提升。让每一面墙都成为“不说话的老师”,让学生获得视觉触动,获得美丑认知。当然,园内的光荣榜啊,才艺展示专栏等等也是不可缺少的。幼儿园的环境还要注意审美性,我们在关注到幼儿个性喜好的同时,还要注意图片图案的对称、均衡、和谐以及色彩要鲜明、协调等等。要能给孩子美的感受,获得美的熏陶。特别是随着孩子成长而设计的主题墙,要体现主题活动内容,更要起到美育的作用,让他们愿意参与,起到丰富他们美好情感的作用。
2.创设激发学生趣味的环境
幼儿园环境的美化需要考虑孩子的心理,从内容到形式等诸方面都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而在班级环境的建设中,我们要征求、吸纳孩子们的意见和看法,并在创设中吸引他们参与,尽可能让他们自己装设,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初步提升他们创造美的意识与学中做、做中学的知识与技能,让他们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如每学期的新班组建中,我们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段,用两周时间,让老师带着孩子们去布置和美化自己的教室。他们可以将自己带来的手工艺品、喜爱的图片,或是自己制作小动物、人物画的图形带来,和老师一起设计如何摆放,如何美观地贴到墙面上、门窗上。只要我们让孩子们对班集体有认同感,就能激发他们去思考、设计和动手动脑的能力,也能提高他们的集体意识和主动意识,这对他们关心集体、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形成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当然,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营造氛围时,一定要让孩子有节约意识。如精美的包装纸、漂亮的塑料瓶、精致的树叶等等作为创设的材料,注重经济实用。让孩子从小就有合理利用手边材料,不攀比,不铺张浪费的认识和习惯。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环境,在教学活动中将我们身边的环境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让孩子们提高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如我们在引导和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时候,就可以让他说说自己为班级环境装设的故事,也可以谈谈自己家庭房间的设计。这样,孩子们潜移默化地会形成认真观察周围事物和环境变化的兴趣和能力,也能培养他们探索发现的能力。
一、“三生教育”的内涵及关系
从根本上来说,“三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提高其生存能力,丰富其生活知识,使其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从本质上来看,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内容上来讲,“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密不可分,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生存教育是前提,生活教育是保障,生命教育是核心。也就是说,通过生存教育使学生提高生存能力,掌握生存规律,为其全面发展提供必备的前提条件;通过生活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性情,完善学生的生活情趣,为其完满生活打好基础,为其全面发展做好保障;通过生命教育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关爱生命、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命教育应当贯彻始终,它既是“三生教育”的初衷也是其最终目标,是人之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
二、从“三生教育”看当前我国成人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
在“三生教育”观照下,当前我国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着过分偏重社会需求,对人本身的发展重视不够的问题。杜以德先生曾指出:纵观现代成人教育发展的历程,基本上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为中心的。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成人教育由于过分关注社会的发展使人之发展社会化,导致了对人的发展的冷落和偏移。成人教育作为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柱,为社会服务本无可厚非,但实际情况是,成人教育过分偏重社会需求,成人教育领域实用功利主义盛行,人文精神水平下降,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出现对人本身的发展重视不够的问题和现象。具体表现为:生存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单一化,生活教育偏于物质化,生命教育几近缺失化。
(一)生存教育单一化
生存教育单一化主要是指目标和内容上呈现单一化。我国成人的生存教育在目标上以技能的提高为唯一标准,缺少心理能力培养和情操陶冶的目标体现;在内容上又以成人的外在技能提高为主,忽视内在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为只注重培训成人的言说能力,生产技能等职业技能,忽视道德素养,心理智力,兴趣爱好以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这种生存教育的目的和内容只是教会人单纯掌握“何以为生”的知识和本领,却放弃了“为何而生”的思考和追问,使得成人的生存教育在人类知识越来越丰富的形势下,目标和内容却越来越单一,导致成人在工作之余的学习和受教育变成被迫和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负担和压力。生存教育目标和内容的单一化,使得成人教育单纯以完成技能传授为任务,而技能的提高又单纯以获得学历或者资格证书为唯一标准,这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成人真正生存的意义所在,失去了对成人生存价值的关怀,造成了受教育者“意义”世界的缺失。这种目标和内容上的单一化还使得学历和文凭越来越被畸形地关注,也使得成人为了在现实社会中谋求好工作,好收入,通过成人教育混文凭,混学历的功利性追求戴上了合理的“为了生存”的帽子,导致成人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懒散被动,思想不集中,精神不投入的行为,最终也促使成人教育越来越流于形式,消极而无实效。
(二)生活教育物质化
目前成人的生活教育呈现物质化的表象,只注重满足成人对物质的崇拜和占有的欲望,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做人的标准,道德准则被丢弃在生活内容之外,最终使人们不再追求事物本质对其生活的意义,而只是把自己的生活的意义投射到物质的占有和追求上。这种物质化使得成人在随着经济蓬勃发展生活的完美倍受关注的环境下,将物质生活的丰裕作为其衡量生活标准的主要标杆。“知识就是金钱”根植于成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而促使他们为了单纯满足物质条件而接受教育和学习,精神世界的改善不是随后而至,而是一味地被淡忘。生活教育偏于物质化使得成人教育功利化,成人的精神生活,个性成长,道德信仰被漠视,最终模糊了成人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一目标。成人读书,接受教育几乎都是为了谋得一份好工作,以便获得功名利禄从而过上丰裕的物质生活。但是随着物欲的满足,人们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幸福,只会感到无聊和空虚。只有精神世界的充裕才能使人得到幸福的饱足。成人生活教育的物质化最终失去了培养人的终极目标和意义追求,失去了教育的终极意义。这种生活教育只能浅显教会成人生活的基本知识,而不能提供给成人追求个人、团体、家庭、民族和人类幸福的具体方法,从而使成人教育沦为“使人为之物”的教育。
(三)生命教育缺失化
当前我国的成人教育作为对成人提高自我,突破自我的主要教育途径,却对成人的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教育淡化和漠视。我们可以看到,对生命教育的缺失使成人难以通过成人教育获得多方面的滋养,不能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丰富的学习人生来满足生命的成长。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成人对价值生命陷入迷茫,甚至导致对自然生命的轻视,意识不到自己的生命存在对于他人和社会的意义,更不会去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的缺失化使得成人教育最初“教化人生”的本义变得日益功利性和机械性,使得成人失去了生存的惬意,人的欲望、精神及其自由受到限制,人的开放性、创造性被僵化和扼杀,人的生命的超越性难以体现。也将必然导致成人教育显现出一种可悲的境遇:“那种饱含着对智慧的追求,对生命的终极关怀,对人的自由、公平和生存尊严的教育已经远离我们,被淹没在功利主义、机械主义和实利主义的冰水之中”。
三、“三生教育”观照下我国成人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
“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多种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的发明者和创造者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的表述体现了教育应以人为本的思想。“三生教育”正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关注个体的生命价值、生存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教育。在它的观照下,成人教育的价值取向应以“以人为本”为宗旨,关注成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教育,使人逐渐完善并享受学习的幸福。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以全面的生存教育为保障
虽然由于受社会发展的局限性和时代进步的阶段性以及我国国情的约束,目前我国成人的生存教育呈现单一化,人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提高生存技能,掌握更高的职业水平来适应环境的变化与科技的进步。但是,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上,我们更应该立足于发展全面的生存教育,为人之全面发展提供基本保障。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成人生存教育也应该得以扩展、分化,并在不同层面上展开,逐步达到全面。黄全愈在《生存教育在美国》中提出,生存教育包括体能、技能和智能的教育。体能是指生理方面的生存教育,智能多指心理方面的生存教育,体能是基础,技能是保障,智能是前提。他的这种生存教育主要是针对青少年而言。对成人来讲,全面的生存教育应该从培养人各种生存能力的角度强调,它不单单指教会成人懂得生存规则或者掌握某项职业技能,而且要教会包括社交能力,生理、心理的承受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创造的能力等各种能力。只有以全面的生存教育为保障,强调生存能力的提高,注重人本身的主体性发挥和创造性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以丰富的生活教育为目标
成人生活教育应该是使成人能够切身体会得到的,感受得到的教育。它要求结合成人的生活经验,以满足成人的物质需求为前提,以满足成人的精神享受为关键,逐渐丰富其内容。
1.闲暇时间增多要求成人生活教育内容不断丰富
社会生产力进步,生产技术以及工艺得到迅速改进,生产效率大大提高,工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工作时间缩短,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加,促使成人工作者自我发展和提高以及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增加。为了有效利用闲暇时间,使成人的生活更充实,有意义,成人教育需要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2.人口老龄化要求成人教育丰富生活内容
我国社会已成为老龄化社会。如何使人的老年生活健康,并富有意义,使人在准备退休时仍保持体力和智力继续参与社会生活,学习和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要求成人教育不断丰富其生活教育内容。
3.精神生活的需求要求成人教育丰富生活内容
城市化、现代化、信息化在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为个人的家庭生活的丰富提供了实现条件。如何实现家庭和个人更好地生活,开始成为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精神生活亟待满足要求生活教育内容丰富多彩,例如,需要提供生活艺术方面的咨询以及使家庭幸福的技巧咨询等等。
(三)以良好的生命教育为核心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精神;职业道德
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及职业道德对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医学院校学生的基本素养,更是其掌握专业知识的重要力量源泉。当前医学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及人文精神教育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一、医学生人文精神及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所谓的人文精神是指一个人的精神品格及文化素养,具体指一个人对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的潜在欣赏与鉴别力。根据调查,大约有75%的学生认为,一个合格的医生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同样重要,大约有19%的学生认为,医生只要具有精湛的医术就可以了,职业道德及人文素养并不重要,大约有6%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在医生收受“红包”问题上,大约有51%的学生认为医生不应该收受,大约有38%的学生认为应该收受(认为可以改善医患关系,提高自己的职业认可度),大约有11%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根据以上数据分析,我国医学院校大部分学生有正确的价值与道德判断,但也有少部分医学生非常注重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及道德约束力不强。在我国,医学院校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精神教育,往往被认为没有医学专业教育重要,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急需要解决。
(一)从课程安排上看,学校教育有“重技轻德”的趋势
职业技能和道德人文素养如同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偏薄。但是,从当前医学院校教育课程设置上看,对人文素养及道德教育不够,对哲学、心理学等人文学科的教育更是关注不多。比如开设的《医学伦理学》等课程由于种种原因,课程的教育效果不好,相关教师的积极性也不是太高,学生不能真正感受到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对个人的成长、对家庭、对社会具有的重要影响。医学院校普遍存在不能认识到医学生的人文修养对提高医学教育效果的重要作用,人文素养培育与医学教育的培养脱节。
(二)从教学内容上看,与现实社会明显脱节
在教学内容上不能紧密联系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或一些典型的的医学伦理问题和医疗现实,不能引导学生分析和正确看待大量存在的医学伦理问题应联系现实的医学伦理问题,来及时的培养其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方式上看,灌输式的与当代医学生的特点脱节
当代医学生作为90后,个性张扬,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成长,敢于挑战权威,喜欢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灌输式的教育已不符合当代医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且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过于重视理论教育,忽略实践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加强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
(一)能够提高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文学艺术修养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理性、全面的认识世界,感受生活,感知自我,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与道德水平,内修于心,外化于行。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帮助患者。当前,医生职业普遍是工作强度大,风险高、付出多、收入少,社会及心理压力大,因此医生要有比较强的心里素质、道德水准、人文情怀,才能正确处理方方面面的关系,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能够紧跟医学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健康的概念也在不断演绎。医学由过去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到生物---心理---医学模式。这一转变,就要求医生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不仅能够解决患者的病理问题,还能够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加强人文素养及道德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对人的本源回归,增强学生的责任感道义感,繁荣医药卫生事业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能够抓住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的最佳时期
大学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之一,学校应该紧抓这一时期,通过有效的教育,促进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又红又专的医学人才。比如读了亚里士多德,知道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读了康德知道了“星空在天上,道德律在心间”……这些知识对学生们思想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加强人文素质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
在大量的医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缺少人文课程的调剂,许多学生对专业课程会失去学习的热情与兴趣,求知欲会逐步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挥。因此,合理设置人文课程的结构及内容,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增强社会实践,丰富教育载体
实践出真知。因此,只有增强社会实践,才能让学生更深刻认识和理解人文素养的内涵。医学是“人学”更是“仁学”,能够解决他人的身体与精神痛苦。要积极利用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各类组织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用先进的事迹引导人,用优秀的文化熏陶人,用优良的品格鼓舞人。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困难中磨练自己,在奉献中感召他人,在服务中体验快乐,培养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品格。
(三)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
当前,懂医学的不怎么懂人文科学,懂人文科学的对医学有不是太了解,这种现象在医学院校比较普遍。既懂医学有有很高人文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不多,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更新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加强教师的能力建设是当前教师队伍发展的重要问题,学校应该提供便利优越的条件,鼓励引导教师通过进修、培训、留学、经验交流等多种形式加强能力建设,使教师在课堂上,在生活中的言谈举止,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和道德素养,成为学生尊重的对象,将教书育人成为一个整体,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王香平,花蕾,王建敏.北京市2460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查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9):779-781.
艺术对才分的依存度非常高,而才分的有无和多寡,往往与一个人的悟性相关涉。张昭平的从艺履历,为我们理解悟性与才分之间的神秘关系提供了佐证。
张昭平真正从事书画艺术创作,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其实,在他心灵深处,就埋有一根艺术之弦,他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大学中文系的吟诗弄赋,又时时撩拨着他的艺术之弦,在学校办的壁报、专栏中,他的书画才能就稍有显露,甚至在他繁忙的行政工作期间,仍不忘情书画艺术,与艺术家广泛的交游,阅读并欣赏大量书画艺术出版物,抽暇观瞻各种书画艺术展览等,都是对那根蛰伏在心灵深处的艺术之弦的回应。但真正弹响这根弦的,是他人生进入中年之后的一次大胆实践。由于他对书画艺术的喜爱,加之平日里与一些书画艺术家耳摩目濡,心交语接,遂怦然心动,终于技痒手慕,禁不住操觚染翰,不意间被人发现,皆称善不已,于是信心大增,索性置案铺纸,嗜墨不止,冬春不废,晨昏不计,几十年如一日,直至今日功成名遂。
张昭平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他的悟性。半路出家,业余爱好,而在很短的时间能大呼猛进,在书画领域均有建树,是难能可贵的,尤其是绘画,几乎无所不能,涉笔成趣:人物画的线构白描,或戏剧小品人物的大胆勾染;山水画的泼墨皴擦,深壑巨涧小桥流水;花鸟画的的劲松虬柯、疏枝淡影等等,无不涉猎。这让人们纳闷,非科班出身的昭平,在繁忙的行政工作之余,怎么练就这么一手丹青功夫!我等凡夫俗子,学一技而不能,昭平却学什么成什么,画什么像什么。在我看来,悟性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业余而成为书画巨匠的,比比皆是,齐白石、黄胄、黄永玉等,举不胜举。爱好是成才的最大理由,兴趣是成功的不竭源泉,而悟性是调动一个人全部身心资智、打开阿里巴巴艺术之门的一把钥匙。
二
悟与人品、艺品有着十分紧密的关联。
书画艺术是人类表情达意的工具,这就从根本上厘定了书画艺术品位的高下与从事者本人品操心性的血缘关系。“书为心画”、“画为心声”的古律,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传统书画理论的基点。所谓“书外功夫”、“画外气象”,讲的正是这个理,它把书画艺术家个人的修身养性、澡雪精神、历练人格,放在第一位。历史上颜真卿的大义凛然、柳公权的骨鲠品峻、齐白石的爱憎分明等,无不告示我们,如孔子所言“绘事后素”,只有素洁的人品,才会给绚烂的绘画以坚实的基础。
而昭平书画艺术取得不凡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人品。他为人正直、笃诚守信、热情好学,与之相处是不必设防的。而所谓的悟,正是悟透了艺品与人品的这种血缘关系,因此昭平更注重于品格行操的修持。如果说他过去的行为品操是一种自然的呈现,那么自进行书画艺术创作后,便有意识地蓄养浩然之气,端言慎行。他的书画艺术既是他心路历程、情感诉求的一种物化,反过来书画艺术的博雅清正,又进一步涵养和升华了他的品操人格。他的书法,多以榜书行世,多是浓墨重彩抒写励志格言,箴策妙语,笔笔朴茂厚实。他的绘画,无论人物、山水、花鸟,绝无晦暗凝重之情调、拘促迟涩之笔意,画面清朗、舒展、灵动,透出一股阳刚之气。这虽然与他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但他人品的阳光、率真、不苟,正是置胎艺术的根因。
三
悟与学养、境界是催生艺术品的产床。
学养和境界是构成书画艺术的重要甚或决定因素。而学养和境界是后天形成的,在形成过程中,悟性是关键因素。中国农村的木匠千千万万,但齐白石只有一位,他虽然粗识几十个字,但绝顶的悟性让他加倍努力地学习与书画艺术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学养的迅速提高,使他的人生境界与日俱高;反过来,学养和境界的迅速提高又使他的悟性更加迅捷和灵敏。这种悟与学养境界的良性互动和往复循环,就为他的书画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这正是许多非科班出身的书画家最后攀上艺术之顶而成为一代大师巨匠所经历的路径。
当然,张昭平与艺术大师们自不可同日而语,但张昭平所走的艺术之路,正是这些艺术大师所经历的康庄大道。“困而后知学”,“学而后知困”,“字须熟后生,画须生外熟”,而促成这种转机和变化的,正是悟,津津于一技之得,洋洋于一法之通,断不知“艺无止境”的道理,那当是艺术家的死地。悟,当然要悟技,但更为重要的是悟道。大道无形,却役万物。道不彰,技不过雕虫之术耳,所作书画,断不会有化外之机锋、象外之神韵。
昭平书法的进步,令人刮目,而他的绘画,特别是花鸟画中的鱼虾,那灵动的体态、怡然的神情、清纯的境界,令人怦然心动,透射出他高雅的审美情趣和娴熟的笔墨技巧。昭平的文化素养,彰显出他书画艺术的诗性气质,这不仅表现在他的图画中,也表现在他富有文学性的题款、题诗、题句中,有时诗、书、画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如《于云水中得自在》、《春水游鱼乐》、《水仙》、《兰香》等,笔墨简练、疏朗、空阔,诗文别有韵致,使画意得到极大的扩张。特别是《睨蟹图》,笔意简拙,构图清爽,讽喻味浓,读品之间,令人浮想联翩。
笔墨、学养、境界,因悟而融汇在诗意之中,令人得象外之意、形外之趣。虽属小品,但尺幅之间,道出法随,尽天趣而明心性。
四
悟形成笔墨和情趣,是成就书画艺术的不二法门。
道无所不在。而技进乎道者,要靠悟,书画艺术的笔墨情趣,既要靠炼,更要靠悟,在悟的基础上去炼,在炼的过程中去悟。炼而不悟,徒劳无益;悟而不炼,纸上谈兵。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教育
作者简介:邢燕(1959-),女,山东龙口人,华北电力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主任编辑。(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127-01
如何使大学生教育更有实效性,如何使大学生马不扬鞭自奋蹄,是每一个高教工作者冥思苦想的永恒课题。大学生责任感教育是达到这一境界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应包含三个层面:对国家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对自我的责任,三者缺一不可。
国、家、自我息息相关。从抽象的角度讲,国家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西塞罗那的《共和国》中说道,国家乃人民之事业,而人民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认为:国家就是暴力机器,是一个阶级用来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形式的暴力。所谓的阶级即是在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的人们的集团。由此可见,国家是由许多人组成的,是大家;许多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家,亦即家是由几个人组成的,是小家;自我是小家的最小组成单位。国、家、自我有着割舍不断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家国也就没有了内涵,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因此,大学生肩负着国(大家)、家(小家)、自我三方面的责任,这是责无旁贷的。
有人说,“大学生很自我”,言外之意是对自己很负责任。其实不然,他们很自我毋庸置疑,但他们也凸显出对自我不负责任的一面,如考试不及格等。因此,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责任感教育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二、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教育与途径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也指出:“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个人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明确指出:基础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德育,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德育工作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人的最大不幸,往往是从忘记自己的责任开始的,最初是在小事情上,然后就会在重大事情上。”梁启超说:“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自放弃责任,则是自放弃其所以为人之具也。是故人也者,对于一家有一家之责任,对于一国而有一国之责任,对世界而有世界之责任。一家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全世界之人各放弃其责任,是世界必毁。”可见,责任感对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1.对国家的责任教育
强调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让大学生充分意识到国家的安危与家、个人紧密相连,国强民则强、国弱民遭殃的逻辑关系。这个关系若梳理清楚了,自然就会激发出大学生心系国家的爱国热情,树立起远大理想,至于道德缺失等现象也随着迎刃而解了。这并不是唱高调,而是不论你承认与否都依然存在的客观规律。
(1)从中国近代屈辱史切入,史可以明鉴。从中国近代的耻辱史进行教育,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血泪史。从、第二次、、到直至日本全面;从旅顺大屠杀到;从鸦片走私、掠卖华工到;从“猪仔”、“东亚病夫”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每个镜头、每个片段无不刻骨铭心的昭示着国破家亡、国弱民贱的道理,在这里充分彰显出国、家、自我同呼吸共命运的紧密关系,同时也诠释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落后就要挨打。
进行屈辱历史教育应该形式多样、生动形象:
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应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大量展示图片,给学生一种形象、逼真、生动的感觉。图片就是历史的真实记载,它多角度地向国人传递着那一瞬间的信息,可以说,一幅图片给学生心灵带来的震撼胜过教师无数句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
二是到遗址、、旅顺大屠杀等爱国教育基地观摩,身临其境容易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唤醒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2)中国驻波黑大使馆被炸的警示。1999年5月7日午夜(北京时间8日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造成3名中国记者牺牲,馆舍严重毁坏。这是人类历史上野蛮的一幕。
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戴旭认为,这一页是翻过去了,但美国还是有挑衅中国的事件,特别是美军监测船在南海和黄海的举动,都可以说与当年的炸馆、撞机事件有因果关联,表现出美国的戒备心理和潜在敌意。
有中国学者认为,中国使馆被炸一事从客观上给了中国一个深思和转变的机会。一方面,民众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增强国家整体实力的基础,另一方面,也坚信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先进的国防工业体系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和捍卫经济建设的成果。
炸馆、撞机事件以及美军监测船在南海和黄海的举动都在警示着中国人要居安思危,警钟长鸣。炸馆事件后中国驻波黑大使馆的三级秘书在演讲中泣不成声地呼吁:“中国要强大,强大,再强大!”
模仿是入行的敲门砖,但一要仿得准,二要仿得像,三要仿得“高”
模仿“市场”临绝境
1986年,看当地很多制作塑料喇叭的小企业效益不错,蔡东青产生了“学着做”的想法,就借来800元钱,购进简单的设备,办起了小作坊。
尽管生意还算平稳,但做这种小产品终究赚不到多少钱,蔡东青整天想着“如何把事业做大”。后来他“听说”有个项目有前途,就凑了7000元,与人合作搞这个项目。由于盲目上马,加之产品不对路,投资很快失败,做小喇叭赚到的几千元全部赔光。
模仿“源头”见成效
创业失败后,蔡东青到一家塑胶店打工。一天,老板拿了一支大喇叭给蔡东青看,说:“你看看人家义乌的产品,多好,全国都畅销。你能不能生产这样的产品?这可是你翻身的机会!”
蔡东青经过反复努力后,终于生产出了同样质量的产品。产品进入市场,订单就纷至沓来,20万支,30万支……
看到前景,蔡东青重新买了设备,二次创业。靠着“仿得像”,快速积累起事业的第一桶金。
模仿“高端”一炮红
1992年7月底,在香港,蔡冬青第一次看到日本的玩具四驱车,马上意识到这个产品在国内将会有巨大的市场。回来后,经过一番运作,蔡东青正式引进生产四驱车,于1993年办起了奥迪塑胶玩具有限公司(奥飞动漫的前身)。因为外观精美灵巧,形态逼真多样,动力简单,1994年,四驱车产品投放市场后,迅速受到青少年消费群体的喜爱,一炮而红。
创新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一要有目的,二要有步骤
在生意最红火的时候,蔡东青考虑的却是如何转型的问题。
为避免竞争及走出渠道单一的瓶颈,蔡东青确定了三步策略。
第一步,渠道——与电视台合作
通过1995年与广东电视台常识性搞了一个四驱车大赛引起关注、带动产品销售的大幅提升后,蔡东青开始引入车模教练推荐,在全国建立制模式。经过一年多努力,1996年他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开展全国“奥迪杯”四驱车大赛,吸引了全国28个城市近60万青少年参加,兴起了全国性的“四驱车风潮”,体育总局还把四驱车比赛纳入了国家比赛项目。在比赛的带动下,蔡东青迅速建立起全国销售网络,当年收入超过1亿元,占领了中国同类产品的五成市场。
第二步,产品——“动画片+玩具”
虽然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但蔡东青清醒认识到,自己还停留在“仿制”的层次上,没有创新,终难成大器。他开始有意识地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并开动智慧进行创新,力争保持可持续性发展。
当时日本有一部动画片叫《四驱小子》,蔡东青用110万美金把片子引进来。他认为,通过动画片播放促进玩具销售,反过来,玩具销售又可以促进动画片的收视率。事实也证明这一点,在“动画开路,玩具收获”的新产品模式的带动下,2002年,奥迪销售额达到了3亿元。而这种模式也成为后来玩具动漫行业的一个经典。
第三步,突围——完善产业链
关键词 医学生 雷锋精神 认知 调查与分析
中图分类号:G40-05 文献标识码:A
一、资料与方法
对800名医学生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和访谈。其中,男生320例、占40%,女生480例、占60%。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表采用统一指导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应用SPSS11.5软件包统计处理。调查表共发放800张,回收740张,回收率为92.5%处理。
二、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医学生存在对雷锋精神认知不足、学雷锋缺乏主动性、对学习雷锋的行为停留在想多做少的精神层面等问题。主要表现在:
1、对“雷锋精神“认知不足。在本次800人的调查中有11%人不知道“学雷锋日”的具体时间,14%对别人学习雷锋表示“没有感觉”。可见,虽然大部分医学院校在“学雷锋节”的宣传上达到了基本要求,但仍有小部分同学对“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很茫然。大多数同学都崇尚雷锋精神,他们需要社会对雷锋精神的主导和认可。但由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帮助别人反受害的现象使他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时徘徊于帮与不帮之间。这也是有待我们反思的地方。
2、学雷锋缺乏主动性,对学习雷锋的行为停留在想多做少的精神层面。数据表明近35%的同学学习雷锋上处于被动状态,需要有人带头组织参加学雷锋才乐意参与。而30%的同学则认为很少有学习雷锋的人。46%的同学的同学想学雷锋,但只有14%的同学真正付诸行动。这个数字反映着一个问题:尽管认可雷锋的人很多,实际上真正付诸行动的人占少数。即使接近半数的同学想学习雷锋,但是需要有人去策划、组织这一过程。
三、讨论
现代“90后”的医学生,大多数未经历过艰苦的生活磨炼,单纯的校园生活使他们对社会缺乏深刻了解,极易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道德认识出现偏差,道德行为易于变化。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医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趋复杂。当代商潮的狂涌,社会上出现了新的“读书无用论”、“极端利己主义”、“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交往行为工具化”等不良思潮,这些都对跨世纪医学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道德裂变在个人私利与社会功利的冲突和矛盾中表现更为突出。面对各种道德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如何疏导医学生树立积极的思想观念、正确的政治态度和人生价值观是亟待解决的课题。弘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深入医学生内心,培养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怀是本项目的研究核心。
四、对应策略
首先,树立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观,学校应从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出发,加强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断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将德育内化到学生意识和行动中,培养出“博”与“德”相结合的医学生。
其次,完善课程设置,应重视显性课程的建设,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将素质教育辅导课纳入教学计划中;同时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校报、橱窗、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大力宣传普及综合素质知识。
再次,形成连续渐进式培养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实践体系,最后构筑优良的思想道德实践环境。应根据不同年级建立分阶段的教育目标,采取连续渐进方式,由浅入深,贯穿于医学生入学到毕业全过程。其中,大一医学生应主要以第一层次的教育为主,树立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责任感;二、三年级应以第二层次为主,在此阶段引导学生参加社区医疗实践,考察社区医疗与健康调查,让高年级学生深入社区,为低收入家庭和残障人士进行义务诊疗,并为他们设计与制定预防保健措施,让学生实践如何使他们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以增强社会责任感;最后,在高年级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指导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理论联系实践,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和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