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探究报告范文

探究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探究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探究报告

第1篇:探究报告范文

一、本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备课是一个老声常谈的问题,它伴随教师这个职业的产生而出现,它是教师上课的前提和基础。备课的重要性任何一位教师都明白,也都知道备课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作业”等。然而在当前课改的新形势下,伴随着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及学生学习行为、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备课已不再是对教材进行诠释,对教学过程进行安排,对学生设置“启发”性问题这样简单的要求了,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为学习主体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位学生能自主学习并形成能力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教师所备出的课要防止学生的学习流于形式,要切实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研讨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要对学生终身成长起到引领作用,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教师的备课工作应上升到新的高度来重视,要对教师的备课工作重新定位,加大研究力度。 

备课是我们教师在学校所进行的常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对教师常规工作的研究较多,著述也不少,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一些专家学者往往从大的层面去谈学校的常规工作,感觉概念性的东西多,理论层面的东西多,涉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具体去操作却鲜有详尽的方法。做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不断探索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我们知道,教师是知识的传承者,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要更好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教师就必须为学生规划出一条能在学生求得真知、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发挥积极作用的通道,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在当前要求构建高层次课堂课改的大形势下,这种要求更凸显其迫切性。这就需要我们对备课工作更加重视起来,我们就必须对具体的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要从教师的备课到课堂中教学的实施及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现象进行剖析,进行探讨,进行评估,最终形成更加科学高效的备课机制。 

当前,高效课堂改革正在全国以一种势不可挡之势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以导学案为教师教、学生学的抓手的,而导学案的撰写、定稿正是在教师备课的基础上完成的。可以说,导学案是高效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分水岭——一份优质的导学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反之,一份劣质的导学案也往往能把本就优秀的学生“导”成庸才。 

二、研究目标、内容、思路 

1.研究目标 

寻求在青年教师居多的情况下提高备课质量的最优的方式、方法。 

2.研究内容 

明晰影响备课质量的因素,寻找发挥有利因素、遏制不利因素的途径,探究提高备课质量的最优途径。研究如何调动教师备课的积极性,研究备课的有效管理,研究对备课工作和导学案(教案)的评价,研究教师个人业务素质与备课工作的关系,研究校本培训与备课工作的关系,侧重研究导学案(教案)材料内容的组织、方法的确定与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 

3.研究阶段与方法 

研究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素材收集和整理阶段。即收集教师备课的方法、遇到的问题、成功的体验、失败的教训、评价方式、备课环境、教师个人业务水平等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第二阶段 筛选收集到的信息,并有选择地在实践中验证,确定有利因子和不利因子,初步形成现有环境背景之下的备课工作指导思想和操作模式;第三阶段 验证备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操作模式,并且进行完善或修订,形成备课工作操作规范和相关论文。 

三、研究基础 

1.我校在教师备课方面的研究探索过程与成果 

对教师的备课工作,我们经历了几个探索阶段。开始教师们使用的是原始的老式白纸备课本,后使用了横格本,接着编制了有一定格式的备课本,后来又设计了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和各环节设计意图的教案本,通过反复琢磨研究又使用了活页式教案纸。直到近两年,我们使用了师生共用的有学习目标、互动策略、学法指导、展示方案、学习流程和个性化笔记的导学案。 

为了撰写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学生综合发展能力的高质量的导学案,我们实行了教师个人初备——备课组研探——主备执笔——个人复备的备课程序。通过研究备课的方式、方法,提出了有关备课的要求、范围、注意事项等。关于备课方面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对课堂教学实现高效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使我校连年在中考、统考和联考中各年级各学科均取得了全县第一的好成绩,教学成果显著,有目共睹。 

2.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曾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及社会评价 

我校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大多数过去都是搞教学研究的,这些老师先后都曾从事过的相关研究工作,在全国有较大影响;于2004年经专家组验收已经结题,课题研究深入、广泛、有推广价值,获得了专家组的肯定。此课题在研究、探索、实施过程中,县教育局组织全县中学教师多次召开观摩、研讨现场会,反响强烈,好评如潮,受到了领导、教育同仁很高的社会评价。 

四、完成课题研究的保证条件 

第2篇:探究报告范文

一、经济事项报告模式的特点

经济事项报告模式与传统报告模式的主要区别在于会计报告中的信息由谁来进行汇总、处理和评价。

经济事项报告模式关注的是描述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而不是损益数字的计算。它展示详细数据较多而综合数据较少。在谅模式下,资产负债表不象传统报表那样进行价值的汇总反映,而是对各种经济事件的效果进行揭示。所以,它已成为企业发生的各种事项的综合体,而不能被看作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反映。同样,损益表披露的不是收益或价值,而是对企业的经济事项或经营活动按有利于使用者对未来同类经济事件进行预测的形式加以列示。经济事项报告模式将综合、提炼数据的任务交给信息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者可以根据决策需要主动组织信息,采用自己喜好的处理方式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汇总,从而得到各种具有不同经济含义的综合信息。

二、经济事项报告具有信息含量大、灵活性强等优点。

1.经济事项报告中信息含量、信息范围扩大,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传统财务会计中对“资产”等要素的定义,限制了会计对许多经济交易与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导致许多重要的交易或事项无法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反映。经济事项报告突破了要素定义的限制,扩大了信息含量。经济事项不仅包括能够用货币计算的交易事项,也包括不用或不能用货币进行计量的经济事件(例如固定资产的实物数量,人事委任,产品设计)。报告提供的信息可细致到每一项具体活动,并允许采用多种计量方法来描述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传统报告模式下不能或不易提供的信息,如知识产权、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真实地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信息量的增大,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貌,有助于使用者对企业的社会、经济行为作出整体评价。

2.经济事项报告灵活性增强,使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大大提高。为满足各类信息使用者的不同信息需求,会计应更具描述性,即只对事实加以记录,而将对事实的评估留给信息使用者。经济事项报告正体现了这一思路。由于它提供了明细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了解经济事项的细节及其构成,不仅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多样化需求,使之可以对信息加工处理;而且某些使用者还可特别关注某些特殊事项,便报告的灵活性增强。同时,反映明细信息的经济事项报告避免了传统报告在分类、汇总时掺杂主观判断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杜绝了管理人员运用收入费用配比原则操纵利润、歪曲会计数据等行为。在经济事项报告下,使用者可直接根据企业对各项经济业务发出的信息,利用各种工具、方法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大大提高了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经济事项报告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技术支持。

1.计算机网络技术拓宽了报告的信息源。一方面企业越来越多地利用intranet进行内部协调工作与信息管理;另一方面企业更多地通过internet、extranet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和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所以各种交易、事项的信息越来越以电子形式直接存于网络与计算机之中。加之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实现联结,企业的生产、销售、财会、人事等部门发生的经济事项信息可存储于同一数据库中,从而internet下的信息系统可以以各类经济活动事项为中心来组织数据,提供与各种决策模型相关的信息。企业还可将intranet上的内部数据库内容通过防火墙传递到internet上,经授权的使用者可访问企业在internet上的网站,阅读企业经济事项报告,获取有关信息。

第3篇:探究报告范文

摘要:近年来综合收益报告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综合收益会计研究目前基本停留在报告阶段,尚未将综合收益从确认、计量到报告作为一个完整流程进行分析。基于构建综合收益报告概念框架能使综合收益报告的改革建立在完整的理论基础上,以解决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问题,本文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切入点探究我国综合收益报告概念框架的构建,以此为我国综合收益准则的出台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综合收益;综合收益报告;利润表;概念框架

目前企业业绩报表的改革是全球会计界一大热门话题,并已达成报告综合收益表的共识。FASB 和IASB首先从传统的收益表到综合收益表实施变革,然后通过具体会计准则逐步完善综合收益的确认和计量。当前改革主要是研究综合收益报表的列报,不是从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报告整个流程进行全面改革,没有明确综合收益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财务会计概念框架(CF)是一系列由财务报告的目标和受目标决定的其他基本概念所组成的一套理论体系,CF 就是近期用于评估现有准则和发展新准则(葛家澍,2011)。我国目前尚未采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但是1996 年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起到了部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作用。鉴于综合收益报告概念框架能为综合收益报告的改革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切入点从综合收益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问题探究我国综合收益报告概念框架的构建,以此为我国综合收益准则的出台提供参考。

一、我国综合收益报告目标

2008 年5 月,FASB 与IASB 联合了征求意见稿《更完善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第1 章:财务报告目标》,提出通用财务报告的目标:提供有助于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及其他信贷者进行投资、信贷和类似资源配置决策的信息。基于此,FASB 和IASB 也分别发表了“第8 号概念框架”和“2010 年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达到了“趋同”,实际上已经取得“一致”。可见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财务报告目标以决策有用观为主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指出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我国企业业绩报告主要以利润表及相关附表和附注作为表现形式。基本准则规定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企业编制利润表的目的是通过如实反映企业实现的收入、发生的费用以及应当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金额及其结构情况,从而有助于使用者分析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及其构成和质量,应满足信息使用者分析预测企业经营业绩盈利水平的信息使用需求。由于我国当前会计环境的变化,如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使信息预测功能更为使用者看重,更符合信息相关性。此外,2010 年9 月FASB 第8 号概念公告指出财务报告所能提供的全部财务信息包括主体的经济资源与其要求权以及交易或事项引起的它们的变动,其中经济资源与其要求权的变动又包括两方面:财务业绩引起的变动和来自其他事项和交易如发行债务或权益工具产生的变动,财务业绩引起的变动又分为权责发生制会计反映的经营业绩和过去的现金流反映的经营业绩,前者由综合收益表提供,后者由现金流量表提供。所以综合收益报告的目标就是由权责发生制会计提供的除其他事项和交易如发行债务或权益工具产生的主体经济资源与其要求权的变动信息,提供过去和未来的财务业绩信息,为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帮助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人、贷款人和其他债权人估计报告主体的价值。可见财务报告的目标主要是估计主体价值,因此综合收益报告一定要提供未实现的具有更强预测价值的其他综合收益信息。所以我国综合收益报告作为业绩报告提供过去和未来的财务业绩信息,其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除与业主活动引起的主体经济资源与其要求权的变动信息,即综合收益信息,包括净利润和其他综合收益信息,以满足他们的决策需要,显然综合收益报告目标偏重决策有用观,强调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二、我国综合收益报告信息质量特征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联系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报告的桥梁(王建新,2007)。在联合概念框架项目的首份征求意见稿《更完善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第2 章: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财务报告信息之质量特征和限制》界定了两项基本质量特征:相关性与如实反映。2010 年9月FASB 第8 号概念公告,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为“有用财务信息的质量特征”,指出质量特征有3个层次:基本的质量特征(相关性、如实反映),增进的质量特征(可比性、可稽核性、及时性、可理解性),信息约束条件(成本与效益原则)。并突出有用的财务信息至少具备相关性和如实反映两项基本质量特征,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以前的CF把相关性和可靠性作为最基本的两大信息质量特征并提。改进的CF鉴于可靠性含义模糊因此用如实反映取代可靠性,并且认为要达到决策相关的目标,会计信息必须如实反映经济活动。如实反映包括完整性、中立性和没有重要差错。我国基本准则规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包括八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首要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及时性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寻求平衡的制约因素。由此可见我国准则依然强调“可靠性”质量特征,但依据决策有用观,本文认为不要过分强调“可靠性”,而应向“相关性”倾斜,进一步彰显决策有用性这一目标。另外,综合收益的提出正是增加了“收益”这一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和真实性。综合收益涵盖的收益内涵突破了面向过去的由历史成本计量的传统收益概念,能提供反映面向未来的未实现的其他综合收益信息,具备预测价值及反馈价值。另外,IASB 认为相关性还包括重要性。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未实现持有损益,而这部分未实现收益信息对反映一个报告主体全面的业绩具备重要的作用,因此综合收益报告应当提供未实现收益信息,提高信息相关性。由此,综合收益报告信息质量特征应具备八项质量特征,尤其要凸出“相关性”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比较流行的两大质量特征“高质量”和“透明度”也被大家广泛应用,综合收益信息较传统收益信息而言就更具备“高质量”和更大的“透明度”特征。所以综合化收益报告反映的业绩信息质量特征有必要考虑符合“高质量”与“透明度”信息质量特征。

三、我国综合收益报表要素

我国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是我国的收益表要素,并且基本准则引入了“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另外,2014 年1 月修订的CAS 30 中又明确了“其他综合收益”和“综合收益”两个概念。但分析后发现我国当前收益表要素既不符合“全面收益”理论,又有概念逻辑混乱之嫌。一方面,按照“全面收益”理论,收益应反映除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的所有业主权益变动,但是收入和费用两个要素都是狭义的概念,只包括日常活动形成的损益。另一方面,基本准则在定义利润时增加了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即利润=收入-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主要指非日常活动形成损益,即营业外收支。其余的利得和损失作为“其他综合收益”也在利润表中列报。由此可见,现在的利润表要素既违反了传统的“收入费用观”的公式:利润= 收入- 费用,又不符合“全面收益观”的关系式:利润= 收入- 费用+ 利得-损失。由此,我国的收益表要素按照“全面收益”理论应划分为如下5 个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得”、“损失”、“综合收益”。一方面,不再将“利润”作为会计要素,因为:第一,利润只是经营业绩的指标,是收益计算的结果,并不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内容。换句话说,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的合计数,将其作为利润表的会计要素并不具有理论基础(崔华清,2006);第二,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以及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会计准则均未将利润作为会计要素,在概念框架上更好地与国际趋同;第三,利润定义不符合全面收益概念,但又与传统的收入费用配比的净损益不同,所以按照“全面收益”理论设立“综合收益”要素取代“利润”要素。另一方面,“利得”和“损失”虽然被引入了企业会计准则,但并未作为会计要素提出,依据全面收益理论笔者建议增加“利得”、“损失”和“综合收益”作为综合收益报表要素。因为财务报告目标决定财务报表的要素,为了满足决策相关的信息需求,企业需要提供非日常经营活动的已实现的收入和支出即计入利润表的“利得”和“损失”以及未实现的“利得”和“损失”即“其他综合收益”,因此综合收益报表需要确认“利得”、“损失”及“综合收益”要素。

四、我国综合收益报表要素的确认

IASC 将“确认”定义为“是将符合要素的定义并满足确认标准的某一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过程”。可见确认的条件包括符合定义和确认标准。我国基本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可见该“收入”与“费用”要素定义凸显了资产负债观,是基于所有者权益变动定义收益表要素。此外,“利得”和“损失”的定义可以参考FASB 的规定,再结合“收入”和“费用”的定义:“利得“———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非业主投资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增加。“损失”———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非分派业主款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修订的CAS 30中列出“综合收益”的定义“是指企业在某一期间除与所有者以其所有者身份进行的交易之外的其他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变动。”笔者认为这个定义遵循了全面收益理论,并且与前面的各要素定义一脉相承。

我国“收入”确认的条件为: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我国“费用”确认的条件为: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经分析该条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很可能”这个程度在实务中很难把握,容易导致盈余操纵;另一方面经济利益流入流出不如所有者权益增加减少更符合资产负债观,因为资产负债观下收入费用的确认是基于净资产的增减变化形成的。建议参考美国FASB 的规定,美国会计要素的确认原则包括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收益表要素的确认标准更为严格,收入要素还应符合已赚取、已实现或可实现。费用的确认条件包括报告期内经济利益的损耗、因果关系直接配比确认、发生期间立即确认为费用、通过系统而合理的方法分摊确认及利益的丧失或减少。收入和费用要素在我国均是狭义的概念,也即与传统收益表的收入费用概念一致,收入的确认要求符合实现原则,费用的确认强调配比原则,要求与相应的收入相配比。另外,由于我国会计基本准则没有设置“利得”和“损失”两个会计要素,因此没有涉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标准。“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应突破实现原则,确认未实现的持产损益。因为“利得”和“损失”包括“本期发生本期实现的损益”、“前期发生本期实现的损益”和“以前和本期发生以后期间实现的损益”,按照全面收益理论,只要是除收入和业主投资之外引起的业主权益增加都要确认为收益,所以利得必须包括未实现的权益增加,例如持有资产的增值。损失反映除费用和分配业主款的所有引起的业主权益减少就要确认为损失,例如持有资产的减值。此外,“综合收益”的确认标准应当既突破实现原则,又更加符合权责发生制,归纳之,凡是除业主交易外引起的权益变动并且其变动能够可靠计量均可确认为综合收益。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净收益应是已实现的收益,即符合传统实现标准的收益。其他综合收益是尚未实现的但属于除去与业主交易外引起的权益变动,应根据企业价值变化进行确认,包括“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以及“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实际上划分净收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标准就是实现与否,本期未实现的收益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其他综合收益符合实现标准时即符合净收益确认标准,因此理所当然应重分类计入净收益。

五、我国综合收益报表要素的计量

综合收益报表要素中的收入和费用主要以收入费用观为计量基础,强调实现原则、谨慎性原则和配比原则。利得和损失以及综合收益要素则以资产负债观为计量基础,以价值的变化反应企业收益。此外,我国基本准则中指出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当前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FSAB、IASB、ASB 均主张采用混合计量制度,即不同计量属性同时并用。对于大部分资产和负债仍然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对于金融工具和部分长期资产的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为主。因此,“收入”和“费用”基本上仍然沿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利得”和“损失”则是采用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混合计量模式,“其他综合收益”主要采用的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尤其是在计量金融资产的价值变动时只能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因为公允价值计量能满足投资者对主体潜在有利的和不利现金流量的估计以及对主体未来业绩的预测的信息需求。所以只有公允价值才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金融衍生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我国目前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谨慎和有条件的。但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创新的迅速发展,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将迅速发展,所以综合收益表要素应采用混合计量模式,但建议更加关注公允价值,适度扩大其运用范围,并且加强对其运用的规范和监管。

六、我国综合收益报告的列报与披露我国基本准则规定财务报告至少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会计报表附注等内容。利润表是反映某一期间的经营和财务业绩,可称为“业绩表”、“收益表”。我国财政部相继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 年版)、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 号及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 号(CAS 30),对我国利润表进行调整。2014 年1月的新修订的CAS 30 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综合收益表(利润表)的列报模式,将全部综合收益均列报于利润表中,所有者权益表动表不再列示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从而变“利润表”为“一表法”模式,实现与国际报告准则的持续趋同。该修订将其他综合收益项目进一步划分为“以后会计期间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和“以后会计期间在满足规定条件时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项目”两类区别列报,并且分别列举了两类项目。此外,原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反映的“综合收益”有关内容也作出相应调整,并在附注中增加有关披露内容。一是披露其他综合收益各项目及其所得税影响;二是披露其他综合收益项目源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转出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三是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由此,我国的利润表已趋向综合收益表,笔者建议将“利润表”改为“综合收益表”,列报所有的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收益表要素项目,全面反映综合收益信息。此外,作为一个完整的综合收益报告概念框架,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也即综合收益表与前述的收益表要素的确认、计量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收益表要素经过前面的确认、计量,最终在综合收益表中进行列报,向信息使用者提供主体综合收益信息。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2]葛家澍,杜兴强.联合概念框架与公允价值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0.

[3]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4]葛家澍.公允价值会计研究[M].大连:大连出版社,2011.

[5]王建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6]王建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介及与中国会计准则比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7]陈少华,葛家澍.公司财务报告问题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8]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0)[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9]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10]财政部会计司.关于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2012.

[11]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财务报表列报[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

[12]财政部会计司.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2014.

第4篇:探究报告范文

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理性思考、可行性分析、行动过程三个方面谈了如何利用校本资源,有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体会。

一、理性思考

1.新课标的要求

针对《科学》指出: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要让学生接触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包括三大原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做中学”理念

“做中学”科学教育改革计划要求教师彻底更新教育观念,指导儿童标新立异,在活动中大胆“放手”,让儿童主动地探究,激励儿童善于思考,发挥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营造严谨的科学氛围。它让儿童和科学亲密接触,从身边选择易于获得的和有教育价值的物品,作为他们的操作材料,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和表达交流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可行性分析

我校占地1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5200平方米,绿化植物三十余种,200米环型塑胶跑道围着草坪操场,校园内树木、绿草、红花相映成趣。学校自然环境非常优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9年我校开发了一块约600平方米的校园农场,更是为学生提供了一方进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的热土。农场共31块地,分为南北两大片。学校项目组将地做了详细的划分,并定制了“土地申领表”。全校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分别领到了1~3块地。然后在责任老师的引领下,各班群策群力,制订种植计划,并开展各项实践活动。

经过两年多的运作,我校农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各种植物四季轮换,井然有序地生长在农场上。但是,我们也同时意识到了,学生在农场的活动不能仅局限于浅层次的劳动操作,而应该增加一

些科技含量,改变学生的实践方式,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同时提升学校农场特色项目的层次和品位。

经过多次研讨,学校成立了课题组,决定开发雨荷农场资源,为学生创造一种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服务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考虑活动目标、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学科、教材,寓教于乐,充分挖掘农场资源,形成一定的探究主题,提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行动过程

(一)分组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分组教学,便于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小组合作学习,无疑为这样的学习方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实践证明,在科学课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小组成员之间团队精神的培养、知识的巩固和方法技能的掌握。

我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别五到六人。分组过程中注意优化学生分配。每组尽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结合,即:组织能力、动手能力、资料搜集能力、语言表述能力等方面各有优势的学生组合为一组。每小组有负责的小组长,小组内组员有明确的分工,有人负责观察和记录、有人负责整理资料、有人负责汇报交流等,小组内成员的角色也可以在不同的活动中交换,使每一个成员在不同方面得到锻炼的机会。

(二)选题

选题是做好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我结合农场以及各年级科学教材,让学生根据现有的资源,充分考虑可行性及价值性等方面寻找。确定了如“农场上的动植物”、“农场里的绿色蔬菜”、“农场中不用种植也能繁殖的植物有哪些”、“显微镜下的农场”、“农场中的食物链”、“生态农场”等主题探究。一个主题可展开多个小型研究。如“农场中的绿色蔬菜”选题就囊括了:调查农场中的“绿色”蔬菜有哪些?实验验证萝卜、冬瓜、花生、土豆、番茄等中有哪些主要营养元素?大蒜为什么那么臭?土豆怎么吃更营养?调查研究农场中的蔬菜为什么是绿色的?

(三)研究过程的指导

1.提出问题

根据感兴趣的现象,搜集相关资料,然后汇总资料,尝试提出能够解决、可操作的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提出的问题,首先要具有科学性,否则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的问题还必须具体明确。问题越是具体,就越是容易进行探究。比如,针对前一阶段,农场上的大蒜喜获丰收的现象,学生提出了“大蒜为什么这么臭”这个具体而富有操作性的研究课题。

2.做出假设

解决问题常常需要做出假设。如何做出恰当的假设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根据现有的资料和富有思考的争辩,作出合理的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假设。比如,在研究“大蒜为什么这么臭”这个主题时。有学生说“可能是因为浇了大粪”,这个假设立刻引起了一些学生的思考与反驳,“其他蔬菜也浇了粪,为什么就不臭呢?”“大蒜即使用水浇也是臭的。”这样就引起学生往另外的方向进行思考,“是不是大蒜里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导致它臭呢?”有的学生又提出,“生的大蒜很臭,而烧过之后就没那么臭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这种争辩之后,学生的研究兴趣更浓了,而研究方向也更明晰了。

3.设计研究方案

(1)制订探究计划

用书面的形式撰写出探究计划,包括你的问题、假设、资料、研究方案和合作分工,这将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地进行反思,确保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

(2)填写探究记录

利用表格来记录探究过程,给每一个步骤都留下注解,记录下活动中的重要发现和重大事件。这能帮助学生了解探究的进度,为之后的思考和回顾提供资料。

(3)撰写探究报告

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撰写一份探究报告能让学生更好地思考

和理解整个活动,发现探究中不完善的地方,有更深层次的见解。探究报告也可在探究的过程中就同时开始撰写。

(4)参加讨论交流

将发现与收获与他人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能让学生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小结

通过近一年的研究,我发现教师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

第5篇:探究报告范文

数学课外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续,是整个数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布置适量有效的课外作业,不仅可以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促进课内的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发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养成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以及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尤其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学生的作业更要体现科学性及对学生的发展作用,设计信度较高的作业也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一般都采用配套使用的一课一练,这些作业基本任务是复习巩固知识,是课本习题重复,(基本上与课堂作业本的内容形式相近),层级不高,在知识、技能、智力三个训练层次中,知识层次耗时过多,技能和智力的训练相对薄弱。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在数学课外作业设计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

多样化的数学课外作业将构成学生课外、校外(家庭、社会)生活的重要生活内容,每一次作业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足迹,不断地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

鉴于以上情况及其分析,我们决定致力于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旨在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生活实践开展学习、收集、探究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增加学生数学实践的机会,拓展作业思路,创新作业方法,提高作业质量,实现作业的真正效能,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外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以小学数学课外作业作为研究内容,分析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原则和策略,探讨怎样进行课外作业设计才能充分发挥其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探索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课题研究的操作策略

数学作业设计,不应停留在对知识的重复模仿、机械记忆,而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书面作业形式,注重多样化,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变被动的完成任务为主动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完成数学课外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力。

2.实践性原则。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知识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实践,不断地体验,感受成长的足迹。

3.全面性原则。学生是各具特色、动态多变的个体。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要注意学生的差异性,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老师设计的课外作业中有不同的收获。

五、研究成果

1.教师的论文、案例;2.学生的课外作业集。

六、研究的思考及展望

一年的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实验组的教师们致力于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与探究的实践,反馈、分析、总结、在实践。实验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有了明显的变化,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到了自主的满足与实践的乐趣。一年的研究实践,也是自身继续学习提高的过程,促进教师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对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中逐步认识到课外作业原来可以如此有趣,如此充满魅力,孩子们完成课外作业有了动力,由原来的不完成作业变成了主动完成作业。如此自主开放非常规的课外作业,不但减轻了学生的课余负担,巩固了课堂教学,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实践的能力。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点,所以我们不能墨守成规,我们要立足于传统的基础上敢于超越,善于发展,传统作业的经典作业形式在今天仍然有它存在的理由和价值,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有效的手段赋予传统作业新的生命,是课外作业更好地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服务,要对它加以改进不使之异化为单纯服从和服务于各种考试的工具。通过实践,我们惊奇而惊喜的发现,这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业对促进学生发展所起的作用,即便从应对考试的角度看,他不仅使学生更有效地应对在学校期间将要面对的考试,而且对学生离开学校后迎接各方面的“考试”也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然,研究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完善:

1.对研究的反馈功效发挥得不够。有时候学生自主选择作业花样,品种繁多,给讲评和展示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师往往在无意间忽视了反馈。课题后续研究跟不上,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情绪、情感和方法的评价过于忽视。有待今后进一步努力。

2.家长参与不足。和城市相比较,团场孩子在家长参与方面还存在明显差异。教师提供的训练方案,城市孩子能成功扮演“家庭教师”的角色,这一方面分解了教师工作的压力,更明显的提升了作业的质量;而团场较多的家长往往因为工作关系,在知识储备,对教育的人是等诸多原因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的学习提供有效帮助。

第6篇:探究报告范文

化学学习探究式学习兴趣水平

1调查问卷的设置思路与发放对象

化学新课程倡导学生的学习要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本次调查问卷就以学生对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兴趣为目的进行问题设置。探究式学习过程由要素依次组成,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学生在参与每个要素时都产生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其中参与前一要素产生的间接兴趣是参与下一要素的直接兴趣,每一个探究要素设置一道自评式客观试题(详见3.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问卷的发放对像选择了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邓晓青教师所任教的九级的12班、15班和16班三个班,原因邓晓青老师一直致力于把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应用到组织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并采用新课程的理念对学生采用激励、诊断性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以邓晓青老师的学生为调查样本,能比较真实地获取基于探究性学习的九年级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水平方面的信息。

2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2012年4月15日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2班、15班、16班共发放180份问卷,当天回收164份,其中有效问卷157份,作废7份。具体统计结果如下:

2.1提出问题的兴趣

问题:化学课堂上,你最感到心情愉快的行为是()

A.在听课的时候向老师提问题 B.认真听老师讲解并记笔记C.边做小动作边听讲D.走神睡觉或其它。

选项A指向提出问题的兴趣,对三个班选A项的统计结果:12班21.83%,15班18.75%,16班25.93%。

2.2猜想与假设的兴趣

问题:在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下列()是你最先采取的行为。

A.猜想实验的现象及结论B.等待实验结果C.跟着老师的引导观察思考D.趁老师不注意做小动作。、

选项A指向猜想与假设的兴趣。三个班选A项的统计结果:12班16.38%,15班25.00%,16班31.48%。

2.3制定计划的兴趣

问题:在课后学习化学时,你最习惯的行为是()

A.想学时学,不想学时就不学B.按照老师指定的计划进行学习C.自己制定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学习。

选项C指项制定计划的兴趣。对三个班选C项的统计结果:12班43.64%,15班29.17%,16班51.85%。

2.4进行实验的兴趣

问题:对简单易做的生活中的小实验,你最常采取的行为是()

A.想方设法自己做实验探究竟B.老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C.想起来做想不起来就不做D.怕麻烦不做。

选项A指项制定计划的兴趣。对三个班选A项的统计结果:12班40.00%,15班33.33%,16班59.26%。

2.5收集证据的兴趣

问题:如果你的实验做失败了,你最习惯的行为是()

A.想办法找出失败的原因然后重新做B.记住老师说的实验现象C.参考其他同学的实验结果记录实验现象。

选项A指项制定计划的兴趣。表5是对三个班选A项的统计结果:12班63.64%,15班54.17%,16班70.37%。

2.6解释与结论的兴趣

问题:对你实验出现的结果,你出现最频繁的行为是()

A.认真分析并解释实验的结果B.与其他同学对照顾一样就行C.记住老师说的正确结果

选项A指项制定计划的兴趣。对三个班选A项的统计结果:12班63.64%,15班56.25%,16班72.73%

2.7反思与评价的兴趣

问题:做完化学实验后,最令你心情愉快的是()

A.得到了与老师讲的一致的实验结果B.顺利地完成了实验操作 C.实验过程中弄懂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D.说不上来。

选项C指项制定计划的兴趣。对三个班选C项的统计结果:12班30.91%,15班29.17%,16班33.33%。

2.8表达与交流的兴趣

问题:遇到一些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时,你出现最频繁的行为是()

A.与别人交流、讨论,B.听别人讲,C.没印象。

选项A指项制定计划的兴趣。对三个班选A项的统计结果:12班61.82%,15班68.75%,16班75.93%。

3统计结果分析

由统计结果可以得出以下信息:

(1)随着探究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三个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水平不断提高,但到了反思评价环节突然下降,其中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兴趣高于其它项,符合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善于表现自我但缺乏反思和评价能力。

(2)无论是从单一的探究步骤还是整体的探究学习过程来看,学习兴趣水平程度由高到底的顺序依次为16班、12班、15班(除猜想与假设和表达与交流的情况为16班、15班、12班外)。

2012年5月份三个班的月考平均成绩(满分为50分的试卷)。12班38.63分,15班37.29分,16班39.55分。

结合2012年五月份的月考成绩可以得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九年级12、15、16班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兴趣水平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现出正相关。

4关于调查结果的思考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的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的兴趣不高,呈现出整个学习过程并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兴趣强化循环网,即学生的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并没有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得到有机的结合,使探究性学习的优势没有充分地发挥作用。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充分地将学生的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形成一个良性的兴趣强化循环网,就是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彭频频.中学生化学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最新调查报告\[J].化学教育,2001,(6).

[2]王锦秀.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策略[J].化学教育,2001,(7-8).

[3]邹洪涛,胡加丽.水族地区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调查及兴趣培养的几点思考[J].化学教育,2006,(5).

第7篇:探究报告范文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大班额 ; 主体作用 ;学习策略 ;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一、指导思想

从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来看,传统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不断销蚀。长期以来课堂教学沿袭满堂灌、满堂问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了一种在外力强制下的被动行为、他控行为,学生常常在盲目、“无我”的状态下进行学习和作业,很少能独当一面地从事完全自控的学习活动。这种缺乏能动性、自觉性的被动学习,完全丧失了促进主体成长和发展的长远价值与意义。从指导与自主合作关系来看,传统教育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牵得比较多,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实施素质教育以来,大力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敢多指导。因而,如何正确认识指导与自主的关系对推进素质教育显得十分重要。

二、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黔南地区是苗族、布依族、回族、水族、土家族、瑶族、侗族、彝族等39个民族聚居的山区,全州人口约334万,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3.34%。经济文化较落后,思想较封闭,地方乡音干扰大,学生受边远山区封闭落后的影响,见识少,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简单,不能灵活多变, 触类旁通,学生英语整体水平参差不齐,而且民族山区基础英语教育与一般地区有很大差异,各民族学生都有自己的知识背景,心理特征,家庭环境和特定的文化氛围,这种差异导致民族山区学生有各自不同的学习动机、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学习策略。

三、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激发学生思维潜能,培养学生大胆交际英语的创新能力。

针对老师刚布置的第三个任务,在循序渐进的基础上,就更进一步提升知识层面,学生自己设计情景,自编打电话对话。

A:Hello,5843211.

B:Hello,Is that Grandpa speaking?

A:Yes,this is Grandpa.Is it XiaoGang?

B:Yes,how are you?

A:I’m not very well at the moment.

B:Oh,I’m sorry to hear that.What’s wrong with you?

A:I’ve a bad cold.It’s too cold and dry here.How is the weather in Guiyang now?

B:It’s much warmer here in Guiyang in Duyun.It often rains but not heavily.I think you’d better come here and stay with us.

A:It’s easier to say than to do .Guiyang is too far from Duyun.Idon’t think I can go .

B:I hope you’ll get better when the weather is warmer.

A:I hope so.Thank you for calling,dear,Bye.

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听天气预报情况,同时还复习巩固了打英语电话的这一教学任务,学生自己还引申了地理方位图,灵活地运用英语创造性的描述,达到了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目的。

四、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综合能力

针对以上调查目前学生所出现的问题展开解决方案, 于是又在全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调查结果,制订实施方案,并对其进行总结调研评价。通过一段时间测试,学生的阅读水平有了提高。

请看案例。

研究对象:初三(2)班,共74名学生,抽10名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研究,使用人教版英语教材。

试验时间:2012年5月6日~2014年4月28日

(1)发现问题:刚开学的第一周,我进行了测验,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能力较差。

(2)提出假设:①还未进入学习状态?

②对于阅读理解没有给予重视?

③平时很少看英语课外读物?

(3)初步调查:通过问卷方式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原因。

(4)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反映遇到较长及复杂的句子时看不懂,生词太多,对文章的理解达不到更深层等诸多困难。而这些不仅要求学生具有大量的词汇,一定的语法基础、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要了解东西方国家的风俗习俗、文化背景等的差异;同时必须具有较快的阅读速度和较强的推理归纳及解题能力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自主合作教学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学习语法,并且指导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教师反思:很多学生误认为英语语法很重要,学好语法和课本上的知识就能解决一切英语的问题,这种想法太片面了。当然不否认在阅读理解中要涉及到语法,但更重要的是涉及到自己所学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现在的阅读题中逻辑推理类型居多,光是有扎实的语法基础是不够的,需要扩大我们的背景知识和提高综合能力,才能把英语活学活用。

第8篇:探究报告范文

一、课题名称:

“新型家校共育探讨与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1、背景依据: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学校教育的开放力度不断加大,教育的各种矛盾也越来越多,孩子的教育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以人为本,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而家校合作的目的正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校和家庭的优势,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使家庭教育对学校教育形成强大的支持。最终使双方优势互补,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2、现实需求:

2、现实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认为这两者“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这就需要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承担起教育者的责任,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本课题应该说是学校家校沟通多年来持续研究的课题,国内外间也有很多类似的研究成果,但我校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是根据我校的特点,目的是为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平等是合作的基础。家长在其子女教育的过程中与学校具有完全平等的关系,家校合作也只有以这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3、本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校与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2)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素养的形成,加校合作可以优化学习和教育环境。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3)有利于强化教育的作用,家庭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过程中的两种教育力量,形成合力,相互支持与配合,强化教育的作用。

(4)有利于推进学习型家庭的创建。

(5)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

4、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试图通过组织、实施“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的构建,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本课题实施将为其他兄弟实验学校“家庭合作育人模式”的研究提供成功的案例。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通过参与课题研究,培养一批善学习,肯钻研的研究型教师,为今后继续开展教育科研进行人才准备。

2、探索城市普通小学开展家校合作的基本理论、操作模式和策略。

3、通过研究,促进家校合作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迈进,找到一些高层次合作的方式方法。

4、提升在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进而整体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四、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先从家始。”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使家庭和学校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教育工作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目前来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主要存在不合理的现象: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的家长只盼子女成“龙”成“风”,过分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在学习方面愿意与学校配合,积极督促孩子做功课,而在其他方面却置若罔闻;还有的家长自称文化素质不高或工作忙碌而推脱没有能力或没有时间参与学校教育活动,这更是推卸责任的一种表现。这些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密切家长和学校的合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因此我校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研究:

1、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2、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有哪几种;

3、新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4、每一个家庭出发,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开展家校合作育人指导探索。

五、课题的基本内容:

为了能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成为一个一致的过程,促进和强化学校等教育机构的自我管理;使家庭教育支持学校教育;使学校教师及各级教育者帮助家长解决其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围绕本课题重点开展下列研究:

(1)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2)探索不同年级家校合作的方式

(3)探究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4)关注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六、课题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在准备阶段,发放家长问卷形式了解家长的文化程度,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以及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两者关系的认识等情况,为本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

(2)实验研究法:在实施阶段,通过实验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调查比较法等进行实验的探索与研究,以实现实验的研究目标。

(3)经验总结法:在总结阶段,运用经验总结法,结合观察法、调查法、比较分析法等,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子,充分展现实验的成果。

七、课题研究步骤和计划:

1、任务分工:

组长:

成员:

具体分工情况:

x:组织理论学习;带领课题组成员认真实施课题研究。

x:负责拟定课题行动研究方案;归类整理课题资料,撰写结题报告。

x:不同家庭背景下家校合作问题。

x:负责拟定课题申请表;负责拟定课题开题报告及课题实施方案。

x:子课题研究——转变家校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类别。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效性。

x:子课题研究——新型家校合作的有效途径。

x:子课题研究——探究新型家校育人的有效教学活动。

其他老师:子课题研究——探索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家校合作的方式。

x:负责收集与积累研究资料;做好活动记录和材料归档工作。

x:负责录像工作。

2、研究步骤:

(1)准备和策划阶段(2017年6月-8月):组织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进行调研、策划、分析、筛选和梳理相关理念和需要研究的问题,制订出具体实施方案。

(2)深入研究实施阶段(2017年9月-2018年6月):①理论研究;②构建“家校合作育人模式”的实施策略,探索有效地开展家校活动的途径和方法。③进行初步的理论概括,丰富和拓展现代教学的操作性理论,促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向纵深发展。

(3)全面总结阶段(2019年5月-2019年10月):①收集、整理研究过程中的相关资料撰写论文;②分析、总结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③课题验收、实验推广。主要以论文、个案、结题报告等为本阶段的成果形式。

八、预期的研究成果和表现形式: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1)准备阶段:完成实验方案。

(2)实施阶段:家校合作案例分析,以案例集形式呈现实验成果

(3)总结阶段:结题报告、论文或个案集等形式呈现实验的成果。

九、课题研究保证措施

1、学校已完成的重要研究课题及社会评价情况:

“十五”期间,我校有三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十一五”期间,我校有两项实验课题通过市级结题验收,1人被评为岱岳区“十一五”教科研先进个人。课题主持人有多年的教学经验,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指导,对教育教学有一定的研究基础。

第9篇:探究报告范文

网络报销,是基于Internet的信息化财务报销模式。在网络报销模式下,报销人员和审批人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从任何地点通过网络提交财务报销申请和进行业务审批。报销人员只需将纸质单据送达到报销大厅指定的位置,财务部门对所收集的原始凭证审核无误后,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并可以通过网上银行进行支付。[2]网络报销模式作为一种信息化报销模式,将报销工作将逐步由传统的“面对面式”报销向“投递式”报销过渡,大大缓解了报销人员的排队现象,但在推行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实际存在的问题。(见图1)

一、网络报销与现行传统前台报销工作相比的优势

(一)精简审批流程,提高财务报销工作效率

在传统报销流程中,教职工意见反应最大的就是各级领导的审批环节。目前大部分实行传统前台报销方式报销的高校,报销人员都需要事先将单据手工填好贴好,然后交由相关负责人及各级领导在单据上审批并需亲笔做出签字批示,最后再凭审批后的单据报销。而在审批的环节,就经常会遇到报销人员与审批人员时间地点不对称的情况。这大大增加了报销人员的时间成本,也是整个传统报销流程过程中急需改进的一环。但在网络报销模式下,这些情况就不再存在。审批人员通过网络报销系统对所上传的单据进行审批,审批实现电子化,不需要见面询问与亲笔签名,一切都是依靠互联网实现网上核实与电子签名来实现。

(二)避免现场报销业务数量大,减轻财务人员心理压力

财务人员工作压力过大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其中前台会计人员所面临的现场报销压力便是其中之一。会计人员身处重压之下会导致其评判能力下降、价值判断运用不当,将会对高校运行管理会产生不良的深远影响。网络报销情况下财务人员可以在安静的工作环境下专心审核单据,营造更好的财务工作氛围。

(三)增加部门协调性,财务信息及时传递反馈

在高校的整个管理体系当中,财务管理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而是与教务、科研、资产、学生管理之间存在密切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为了保证整个管理系统有效运行,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报销手段下,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基本是依靠财务人员电子邮件网站宣传手段,这样的效果十分有限,效率不高。网络报销可以将这些部门全部参与进来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各部门接入财务数据,每日结账后看到最新的数据。同时,当其他管理部门数据资料有变动时,财务管理部门也可立刻进行更新调整。

(四)节省报销人员等候时间,教职工报销自由度增加

传统前台报销工作中,报销人员要事先写好报销内容及单据,在报销大厅前台排队等候报销,有时遇到人多例如年底报销比较集中的时段,甚至要提早在上班前就到财务部门排队,对有科研任务及课时安排的教职工造成诸多不便,大大增加了教职人员的时间成本,极大的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网络报销的实施,使报销人员可以自主选择报销时间、报销地点来上传报销附件电子版及录入报销内容。教职员工可以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处理财务报销工作,更加合理的安排时间。

(五)加强预算管理控制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做好支撑服务工作

在网络报销模式下,高校可以填通过软件对各项业务实现预算事中控制,设置控制条件,一旦异常弹出警告。例如在对劳务、交通费有限制要求的经费细目下建立预警机制,支出超出限额即停止报销。也可以随时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考核,并作出相应处理。将注意事项通过软件传递给相关部门。更加有利于支出的优化配置,进而对资金使用产生激励,约束和控制作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经费使用部门通过网络报销系?y,也可以更加透明直观查看经费使用进度,有效提高科各项支出进行约束,加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网络报销在推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基于网络平台的网络报销方式具备诸多优势,无论是广大师生还是财务工作者都对其抱有极大的热情。但是,由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及不稳定性,在网络报账推新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目标。如何更好地优化网络报销流程,改进报销系统功能设计、创新财务服务手段是当前高校财务管理与服务工作改革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3]

(一)做好高校全员报账流程及软件使用培训工作

实施网络报账后,办理报账工作由传统的每个部门的报账员变成了所有涉及报销工作的教职员工。很多教职员工又从未接触过财务工作,对报销流程单据黏贴单据的填写都不熟悉,这就需要对全体员工分步进行全面的网络报销培训。可以根据教职工的特点,分开方式进行培训。对于行政人员可以通过集中讲解并上机实操演示,将项目开支范围、资金用途、内容的填写规范等具体编写成网络报销使用说明,对于教师可以通过分发使用说明书及视频等方式进行宣传。

(二)注意同教职工的沟通交流与反馈,提高报账效率

传统报账模式下,报账人员和会计人员可以进行面对面沟通,对报销单据真伪合理性合法性,经费使用范围,领导审批权限,手续是否齐备等问题可以直接交流,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但实行网络报销后,报账人员可以不用到现场办理,会计人员在审核单据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询问报账人员,这时只能采取电话沟通方式,解决意见分歧,避免影响报账效率。[4]

(三)做好原始单据传递保管工作,避免遗失风险

?笳巳嗽彼?提供的报销单后面的原始单据上承载着重要的经济信息,是款项支付的重要依据。网络报销原始单据的提供主要是通过投递方式,报账人员在网络系统完成信息录入后,将单据投放到投递点或统一由财务部门代收。在报账人员交出原始单据到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期间及会计人员退回的不合理不合法无法报销的单据,都需要财务部门切实做好对原始单据的收录登记及保管工作。

(四)网络报销的开展需要高校领导的高度关注

网络报销不单纯是技术问题,更是高校管理和创新问题。高校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直接决策、宣传推动和组织实施,对网络报销的推行发展至关重要。[5]领导在整个财务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要一直密切关注,对网络报销制定相关管理规章制度,通过不断发展、不断适应、不断完善,优化软硬件,让财务部门服务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更适应高校整体发展的需要。

(五)网络安全及风险防范问题

网络报销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在财务部门的内网和互联网进行对接时,要保证网络畅通,避免掉线,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报销系统很容易收到网络病毒的攻击。如果感染网络病毒,会计数据信息便有可能泄露,甚至利用网络的漏洞,对电脑用户进行实时的监控,盗取关键信息,从各个方面攻击会计信息安全。[6]这就要求不断更新系统以应对网络风险,定制财务部门专属的安全防范措施,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数据备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