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

生命的追求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的追求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命的追求作文

第1篇: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

生命的追求和意义是什么?或许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也或许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回答;或许这个问题很复杂,也或许这个问题很简单。生命的追求和意义,这其实是需要在经历中体悟的东西,当然或许在阅读他人的故事中人们也能明白些什么。不同的人所领悟到的或许也都不相同,也或许每个人也都可以领悟出许多不同的意义来。

对于那位探险家,或许他的生命追求与意义便是在他所向往的极地荒原中探险,完成他一生的探险理想。宋时的岳飞将军,他的忠义令人敬仰,而他生命的意义也许就是这忠义二字吧。文天祥的《正气歌》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坚贞的民族气节,万世流芳。文天祥有爱国的情感和信念,团结民众,组织义军,全力抗敌,成为人们敬仰的对象和民族英雄,直至如今仍有很多人都以他为榜样。或许对于文天祥而言,“正气”二字便是他生命的追求与意义。

鲁迅先生一生致力于国家的文化革命中,他弃医从文为的便是“医心”二字,因为即使医术再高明,若是心坏了、麻木了,就也很难再医好了,“医心”才是最紧迫要做的事。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一直坚定着自己的信念,从不肯动摇半分。也许“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便是鲁迅先生的生命追求与意义。

老师的意义是育人,培养祖国的下一代花朵;学生的意义是学习,争取早日学成能成为有用的人;工人的意义是工作,建造房屋修建铁路等各种工作每一项都很重要。

第2篇: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生命教学 生命环境

生命教育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强调对生命的关爱。生命教育主张,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是过程享受学习的过程。课堂重构就是要在这种理念下激发学的生生命活力,焕发生命光彩。语文课堂在应试教育体制下长期被误读,让教师成了“教书匠”,学生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与学生的个性被压制。因此,有必要开展生命教育。

一、认真诵读美文,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人总会对大自然产生一份向往与依恋之情。初中语文课本中许多这样的文章,其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例如:朱自清的《春》让人感受到春景的跃动与生命的灵气;读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让人欣赏济南的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如诗如画……自然的景色如此奇美。优美的课文给了我们丰富美丽的心灵体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有关生命教育的课文,或背诵这些名篇。在美好的课堂氛围中,触摸生命的跳动,认识生命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过美好的生活,成为创造幸福生活的人。学生通过美文认识自然,并由此引发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与自然和谐相处?《享受生活》就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告诉我们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人类是宇宙中智慧的创造物,人类智慧应该领悟大自然的智慧,人类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应该时刻想到爱护自然,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一定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二、充分发掘教材,促进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生命的意义与生命的美好一般体现在很多角度。其中一个就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必要通过发掘语文教材中任何关于人间的真、善、美的素材,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善待他人。例如:在教学《孔乙己》时,“孔乙己”作为文中的一个悲剧人物,周围的人对孔乙己的冷漠与无情加重了孔乙己的人生悲剧。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由此可见,这种现实使得孔乙己感受到了人生的绝望和悲哀。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课告诫学生,漠视他人最终的结果就是使他人对生命丧失信心和希望,那如果是别人漠视我们呢?所以,我们应该平等地看待周围的所有人,不管他们是贫穷还是富贵,也不论他们是正常还是残疾,绝对不能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人。要真诚友善地对待所有人,关爱每一个生命。

三、充分依托文本,开展生命内涵教育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中选录了很多富有生命意识体验的文章。如《紫藤萝瀑布》、《热爱生命》、《杜甫诗三首》、《故乡》、《生命与和平相爱》、《享受生活》等,这些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对生命进行深入思考,在理性的思考中透露出生命光辉,从而告诉学生要敬畏生命。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一点引发学生对生命及其生命内涵的思考,引发他们对人的生存状态、理想与追求的思考。例如:在学习《春望》这首诗时,通过诵读感悟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内涵,引导学生结合诗人的生活背景与人生经历,分析杜甫为什么会发出“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感慨。通过分析发现,原来这是因为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而衰的阶段。由于战争频繁,日常生活艰难。强烈的生命意识,让杜甫的诗更多地反映人民生活的痛苦,表达了老百姓对生存的渴望,在思想上达到了一定深度。《紫藤萝瀑布》作者得知弟弟生病后,内心十分痛苦,但她能从紫藤萝身上得到了关于生命的启示,豁然开朗。《荒岛余生》描写了鲁滨逊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对生命的珍惜与生存的渴望。

四、提升生命内涵,回归作文教学的本真

写作是提升生命内涵的重要途径。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话题中的生命信息,让学生透过文字传递出对生命的思考、珍惜、尊重与责任。对自然界中生命现象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与生命精神,从而更好地提升生命质量。教师是心灵的塑造者,更应该拥有一颗真诚的心。要善于从作文的字里行间中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变化,不把作文指导看做是一个单纯的教学环节,而要看做是提升学生生命内涵的绝好机会与手段,从而真正意义上把本真的作文空间还给学生。开展生命化作文教育不妨采取这样的方法:①用我手写我心:倡导作文的原生态。教师要给改变观念,减少作文对学生的过多干涉与束缚,淡化指令性指导的痕迹,让学生用一颗无污染的眼睛看世界,用一支自由的笔触写世界,用一颗真实的心抒发自我;②让作文成为师生生命对话的纽带:这主要体现在作文评价上,作文评价不要模式化,作文评语要创新。多角度地开展作文讲评,倡导学生利用好随笔。

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学科。它能对现阶段漠视生命的学生进行生命认识的教育。学生能够在课堂中清楚地了解到生命的意义及生命存在的价值,正视生命,对生命形成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语文这门科目具有极强的人文性,这就为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创造了绝佳条件。

参考文献:

[1]马青.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生命教育探讨[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1).

第3篇: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

沈华英,1984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国家级语文骨干教师,江苏省语文领军人才班学员,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千师万教”优秀个人,无锡市名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五一”岗位明星,宜兴市学术技术带头人。在语文教育之路上,一直追求回归教育的本真,秉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宗旨, 坚持“让语文走向生活”“教学向着儿童成长的方向”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实、活、新、趣”的教学特色 ,经常对外上示范课,做专题讲座,指导多位教师参加全国、省、市级赛课、论文评比获得优异成绩。主持、参与了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实验;撰写的三十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报纸杂志上发表,在论文评比中获奖。

沈华英新近被评为语文特级教师,她对语文教学的研究,尤其是作文教学的改革很能唤起人们的思考。怎样让儿童喜欢作文并学会写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题。学生刚学写作文时普遍觉得无从下笔,即使勉强成文,也常常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儿童的口语表达大多还是比较流利顺畅的,为什么以书面语言表达时便词不达意、面目全非呢?难道仅仅是认字太少且词汇贫乏吗?儿童学说话时,并没有掌握多少词汇,但他们说话积极性很高,这又是为什么呢?

作文教学的研究,多年来总是从科学性、序列性、规范性这些方面着眼,基于语言文字的视角,从识字、组词、造句练习入手,再逐步由片段过渡到文章写作,认为这种由浅入深、由部分到整体、由自在到规范的训练,系统、科学而有章法。然而,这种组装式的语言训练,多年来似乎收效甚微。枯燥而机械的分解训练,合于成人的主观臆想,却不适合儿童的思维方式,所以儿童不喜欢。这种训练方式远离了儿童生活,使语言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完全背离,儿童觉得不习惯,也不适应,所以对于作文一是不喜欢,二是无话可说。

倘若儿童学话之初,父母便根据语法规范不断对他们进行纠正,不时要求他们说出更美好的句子,表达更为深刻的意义,如此,儿童可能便不会说话了。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文状况的诊断以及措施都不是根据儿童的喜好、儿童的生活进行改革,而是根据语法规范、写作规程之类对学生作文进行评判剪裁,儿童作文常常被改得面目全非,儿童总是感到失望和沮丧。于是他们也就慢慢学会迎合教师的喜好,说些貌似大话和套话之类,作文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绝不是内心表达的愿望。教师越是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语言锤炼上指导学生,学生越是觉得作文难,觉得高不可攀,作文了无情趣。现在依然有语文教学专家大声疾呼,语文教学要回到“双基”去,进行语言、文字、词汇、语法方面的训练,突出作文作法之类的指导。突出语文教学的语言属性本无可厚非,但脱离了学生的生活,无视学生的意愿需求,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只是进行一厢情愿的语言知识训练和写作知识的灌输,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很难有实际的效果。

沈华英的作文教学是基于儿童视角的教学。在她眼里,儿童小小的心灵是一个宏大的世界,她带着这种肯定,带着这种期望,带着一种对儿童生命的敬畏去从事作文教学,指导儿童作文的过程便是和儿童一起去观察,去感受,去表达,去交流。她进入儿童的心灵,融进了儿童的生活,于是能观察到童心的涌动,感受到童真的洋溢。她的作文指导和儿童的语言表达是一致的,显得童趣盎然;她的语文教学和儿童的生活完全重合,这种重合水融,与儿童精神贯通,心心相印。儿童一旦成为生活的主人,作文便是他们一种自然而自觉的要求,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喜怒哀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情动而辞发,情生而文成,行乎其当行,止乎其当止,作文成为儿童情感发展的动力,作文过程也成为儿童精神成长的过程。

沈华英作文教学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儿童生命成长的目标。儿童是成长中的生命。生命成长有一种自然的力量,就像种子发芽要冲破一切束缚。教育是对这种成长中生命的应答,是呵护和帮助这种成长,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杜威提醒说教育就是生长。沈华英告诉我们,作文教学要依靠儿童成长的自然力量,教学方式必须因势利导,这样儿童生命成长过程,便成为一种独特的写作资源。教师所要遵循的原则是从每一个儿童的生活出发,从儿童心灵出发,朝着儿童成长的方向努力。教师所要做的主要工作,便是呵护儿童语言,尊重童年文化,让作文真正成为儿童的内在生命欲求。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者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对此似乎没有异议。儿童作文须“我手写我心”,对此似乎也没有分歧。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似乎也没人反对。然而真正做到很难,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口头之语与书面之文之间的转换和融合似乎困难重重,写作文与教作文都是件令人头疼的事。沈华英指出,教师总是过分严肃而庄重地出示作文题目,机械地进行写作指导,令学生望而生畏,忧心忡忡。儿童作文从其本质来说是一种语言的创造,对于稚嫩的心灵而言,这种从无到有的语言创造是那样神圣,倘若这种创造在教师权威的挤压下成为一种被动的差使,且处处不合教师预设的规矩,他们该多么无助和无奈。

沈华英说作文教学一定要有一种民主的氛围。她认为,语言的学习和创造都必须基于心理的自由,让儿童能充分展示自己,说真话、实话和心里话。沈华英深有体会地说,理想的教育应该在创设情境、相机诱导上下工夫,通过各种形式引导学生进入“我要写”的兴奋状态。儿童的思维是形象的,儿童的活动是富于想象的,儿童的兴奋中心是容易转移的,所以针对儿童的教育活动最好能以游戏方式呈现,如沈华英那样,教者把教学意图隐藏于游戏之中,从游戏到写作,不露痕迹,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课程改革有一个重要的理念,即是教育回归生活。有人将生活理解为日常的生活,有人理解为一种理想中的生活,这都有失偏颇。教育要从符号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生活既指当下的繁芜复杂的直接的日常生活,又指由文字符号构成的理念中的或图面中的间接生活。儿童的教育生活既要有日常的原生态、规定性和丰富性,又要体现精神世界的想象性、多样性和理想性,这种直接生活和间接生活的沟通,形成了儿童完整的生活世界。沈华英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拥有一个丰盈的生活世界,作文教学是儿童世界的观察和发现,要丰富儿童的生活,使他们有充盈的童年,并及时为儿童开掘适时的言语通道。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中小学语文教学要基于教材,但不限于教材。叶老又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多样的课外阅读既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为他们的精神成长提供丰富的营养;同时也使他们的视野和心胸更为开阔,学养更为丰富,品质更为高雅,生命的体验更为深入。大量的课外阅读,使学生的认识能力与思想水平得到提高,对生活有更多的反思与理解,也使作文的表达有了更多的素材,语言表达有了参照的典范。让阅读融进儿童生活,丰富儿童生活;让阅读推动写作,提升写作,读写过程便成为生命发展成长的过程。

沈华英在江苏宜兴市实验小学所进行的“成语系列、古诗系列、国学精典诵读及课外阅读优秀读本推荐”四大系列活动,极大调动了儿童的参与热情,丰富了儿童精神世界的文化积淀。生活的充实和作文能力的提升相辅相成,沈华英认为,教师的教学工作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致力于为儿童开拓更广阔的生活空间,让儿童置身于火热的社会生活和多样的校园生活之中。儿童不再是生活的局外人,自然便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沈华英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变化,以感受时代的脉搏,通过各种节庆活动和情景剧的角色扮演体验生活。她善于沟通语文教学与其他各种学科的联系,尤其能够敏锐地将学生中不时出现的一些共同的话题以及他们热衷的各种游戏化作作文的资源。她的作文指导好学生之所好,说学生之所欲言,写学生之所想写,于是写作的确不再是外在于学生的难事,而是真情的流露、心灵的抒发。

沈华英深有体会地说,身处童年的孩子,寻求新鲜快乐的生活是他们的本性。“无知的嬉闹”“冥顽的童性”,在儿童眼里,都是一次次意外的快乐,一个个特别的发现,一种种别样的交往。沈华英动情地说,语文教师,应该把儿童当儿童去关注、唤醒,留住这些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让童年留下故事。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普通教师与特级教师的区别或许正在于是否有敏锐的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美才能鉴赏美,进而创造美;发现儿童生活之美,才能陶冶儿童心灵,进而引导儿童有美好的表达。

当下班级授课制是主要教学形式,这种普遍性、规格化的要求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效益,也有利于同伴间的交流,但其弊端在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明智的教师在对学生作出普遍要求的同时,必须因材施教和个别指导,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沈华英说,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与沟通。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不能复制的个体,个体生命的体验都是独特的。因此他们的语言表达——作文,也应当是富于个性的。她认为务必抓好四个环节:其一,写作材料的选择“有意思”胜过“有意义”,题材无;其二,“我思故我在”,作文的想象和构思要有独特性;其三,要大胆,要有创造,要在创意表达上下工夫,有利于表达,而又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其四,“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即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沈华英归纳得很好,显然她既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又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沈华英认为,儿童词汇不够丰富但生动,语言虽然不够规范但有创意,表达虽然不精确,但足以描写他们的生活。对儿童的这种充分肯定,一般教师很难做到。我们常常说要理解儿童,要有儿童立场,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常常失落并遗忘。沈华英说,习作教学要心向儿童,老师需放下架子,低下身子,把自己当作孩子,去聆听孩子的话语,去欣赏孩子的文字。说得多好!这是由衷的表达,这是发自肺腑的声音。这种眼光、气度和胸襟,或许正是她迅速成长的奥秘之所在,不仅仅限于作文教学。

第4篇: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人性化理念 人性化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178-02

引言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却存在着种种弊端,学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发挥,思维流畅性也得不到提高。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又称为人性化作文教学。它是指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学生为主的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大胆联想和创造;在作文创作过程中,倡导将作文回归生活、回归本真,引导学生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追求人性之美,创作出高质量的人性化作文。语文本身就是一门人文性、情感性极强的学科,作文作为语文的灵魂同样需要关注人文性。而人性化作文教学正好符合了语文作文这一学科特点,注重了作文本身灵活性、趣味性、多元性和开放性的特点。所以,提倡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文主要研究在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究高中作文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在高中作文教学方面存在着众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总体来讲,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重语言训练,轻思维培养。学生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接受的是语言训练,这种传统的作文训练方式使得学生文章写作成为新八股,抹杀了学生的创造力。第二,教师影响学生的作文思路。很多老师自身在作文写作方面存在着问题,但是还要引导学生进行作文写作训练,使得学生写作初始便得不到正确的指导。第三,脱离创新偏重模式训练。由于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了大半个江山,很多高中语文教师便会围绕作文开展一些模式化的训练,以使学生能够获得高分。但是这种脱离创新偏重模式的训练方式严重影响着学生写作思维的创新。第四,忽视评价的重要性,使学生无法得到个性化指导。教师对作文的指导过程主要分为讲解技法、指导练习、讲评修改三个步骤,但大多数的教师只注重前两个步骤,却忽视了“讲评修改”的重要性。

二、高中语文人性化作文教学的方法

1.培养学生人性化作文的意识

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人性化作文的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活观、生命观及写作观。教师要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一种表达的方式,更是一种感悟生活与生命的方式。写作是一门创造活动,是思想活动,更是生活和生命的活动。我们的写作对象应该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人、物、事,应该关注生命的发展过程;我们的写作思想应该包含对人类的关注、对生命的思考、对生活的感悟。这样的观念,正是人性化作文的根本。

2.以生为本,引导学生体验写作乐趣

人性化作文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学生写作或评析作文时,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多鼓励、多引导、多激励,让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树立起写作的自信。写作不是一项任务,而是写自己的生活、写见闻、写感想、抒情感、表想法......教师引导学生从最小的事情人手进行写作,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反思和看法。这样,学生们比较容易人手,也很容易体会到写作成功的感觉,帮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学生的写作练习的时候,教师尽可能的将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创造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了,思维不再受到牵绊;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就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创作灵感。作文评析时,教师既要让大家欣赏班级里写得好的学生作文,这样是对写作学生本身的一种最大鼓励,也为其他学生提供的借鉴和参考。对于作文写作不认真的学生,教师也要多方面鼓励和引导,从他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或活动人手实施教学,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

3.走进生活,带领学生挖掘写作源泉

人性化写作教学,还要做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从生活小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扩宽思维的视野。生活中拥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走进生活!挖掘丰富的写作源泉。生活中有美丽的大自然、有纷繁的闹市景象、有复杂的社会事件,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作文笔下的题材。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脱离课本、走出校园、走进生活,做一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结合。将丰富的生活与课本知识相融合,将生活见闻与课外书籍阅读相融合,形成一个庞大的写作素材网。当学生们对生活有了足够的观察思考、经历体验后,就会对生活中的事物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可以从父母的一句话,想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想到常怀感恩之心;从繁荣市井,想到国家的昌盛发达、想到爱国英烈的壮举,这样,写作时学生们便可以信手拈来、游刃有余。

三、总结

作文教学号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这种情况,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需要正确的方法引导和平时的丰富积累才能取得有效的提高。高中作文教学必须在语言和思维的协调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为高考也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国高中在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中老师作文教学水平以及学生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高中作文教研人员应该深入研究我国高中的作文教学现状,探究人性化理念创新高中作文教学策略,为我国高中老师在作文教学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参考文献:

[1]朱毓琦.厚积薄发出华章--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J].基础教育,2012年第5期.

[2]樊巧云.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现代阅读,2011(12).

第5篇: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

关键词: 语文教育 感悟生命 人性之美 真谛

一、有情,才有生命,才有教育。

走进学生的心灵,分享学生的喜悦,分担学生的痛苦,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真心相交流,以真情相沟通,调动学生心底的情愫,使学生真正体味到语文本是处处留心皆有情,语文就是生活的凝练,是生命的再现,使“生命在场”的教育理念渗透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尊重生命、关注生命、善待生命、理解生命,才能让语文课堂回归生活的本色,提升师生的生命意识。彰显人性的语文教学不再因枯燥乏味、难以琢磨而被拒千里之外,也不再因身为国语、无须深究而被称之为“皮肤科”。生命相通、情感相融使语文更具有生命的活力。情,总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感人之处,深切体味,以人性之美来感悟生命。

课堂不仅是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阵地,更要成为绽放生命之光、迸发生命激情的在场。情满《乡愁》。乡愁作为一种伟大的情愫,是来自我们心灵中最深邃的部分。“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深情的朗读,悱恻的情感,拳拳赤子心,不禁让我们感受拥有母爱的幸福,深切体味到诗人远离“大陆母亲”怀抱的苦楚。声情并茂地朗读,使每个学生都深深地沉浸在对母亲的感恩之中,真正理解母亲是儿子爱的源泉、情的寄托。“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当失去时才去后悔没有珍惜……所以,父母教,须敬听。请学习公益广告中的小男孩,“妈妈,我也要为你洗脚。”稚嫩的语言,高尚的情操。

关照每一个生命,坚决捍卫他们的尊严,给予他们尊重,这就是对他们生命的保护。与学生交谈,使人充实;看学生进步,使人高兴;看学生成长,使人骄傲。借助情绪的感染,使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质的飞跃。

二、现行语文教育存在不足。

理想的课堂,应该是全面、和谐、可持续的,而不应仅顺应应试教育,只注重学习质量,而忽视了人性的教育。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也应是现行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反思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了生活色彩,学生生活缺失了语文素养,即生命意识不在。那么,人文教育又从何谈起呢?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语文课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意识,而一味地去套用知识模式;在成绩与排名的压力下,语文变得沉重而凝滞,沦为一种得分的工具;在效率至上的追求下,语文删去陶冶与润色,失去活力而直奔主题。阅读也不再用心去感悟,用情感来迁移,而成为一种被动,学生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套用固有的思维模式,结合相应的文章主旨。他们不知道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更不知道学好语文的根源在于生活,这就是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的结果。没有生活,就没有了语文的价值再现;没有生活,学生的语文学习也缺失了活力。没有生活的语文,变得苍白无力。所以,语文学科成了“皮肤科”,忽视了语文是百科基础,忽视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忽视了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

三、感悟生命,使语文课堂体现人性教育。

语文是对生命的赏析,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人格追求。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就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从而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增加阅读时间,扩大阅读视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没有生活的积淀,可以通过间接的阅读来开阔文化视野,借鉴他人的生活经验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感知,为感悟生命、提升语文素养打开另外一扇门。在语文教学中开设阅读课,阅读《语文报》、《作文周报》之类的报纸和《作文素材》、《读者》之类的杂志,观看《百家讲坛》、《艺术人生》之类的励志节目,感受成功人士的生命的抉择和奋斗的轨迹,借他们的智慧之光照亮学生的生命旅程。记笔记,学习名人;写心得,激励自己。增加阅读的积累、生活的积累。举办读书交流会、课前演讲、作文评比,以丰富的语文活动,激发高涨的学习情绪,形成“天天学语文,语文天天学”的良好局面。感悟人生真谛,提高文学素养。

2.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教学不仅在于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激励和鼓舞。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情境,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学生通过联想、比较,积极参与,自由表达,好奇心和探究欲得以调动,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在语文学习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以豪迈壮阔的意境推进《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借用《三国演义》片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雄浑形象可感的画面,与课文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营造的宏伟壮阔的意境相比较,学生们感受到了长江的壮美与博大,心中豪迈之情油然而生。凭着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积淀和理解,体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暂,激发学生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成为激励自己拼搏上进的动力。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面对砍伐殆尽的森林,猿猴毅然拿起了藤蔓,选择了自尽于枝头;面对融化渐逝的冰川,北极熊无奈低下了高昂的头,选择了沉尸海洋;面对了无生机的荒漠,袋鼠纵身跃上车轨,选择了身卧火车轮下。沙漠步步进逼,绿意渐渐逝去,物种濒临灭亡。整个画面阴沉暗淡、萧瑟敝索,等待动物的只能是死亡。这则视频使每个学生陷入深思,感悟生命,珍惜生命,环保势在必行。可见,处处留心,皆有语文。

3.人格荣辱体现在语文教学中。

教育不仅是教学生求学,更是教学生做人,做品德高尚的人。德育作为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应真正体现高尚的人格塑造与培养。锁定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中华民族所传承的不朽生命力的全新价值。课本是最好的模本,其中蕴含着神圣的传统美德,以至善至美的典范陶冶学生璞玉般的性情,以至高无上的追求激励学生不懈地努力,使之具有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情操。

第6篇: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

一、贴近儿童,建构习作的生态场

习作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价值取向反映儿童真实思想,语言形态体现儿童现实语言发展水平。只有做到贴近儿童的生活,学生习作的生态场才能建构起来。在作文课上,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老觉得无话可写;而在生活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往往有说不完的话,而且童心稚趣,广博知识蕴藏其问。因此,教师可以安排时间让他们说个痛快,满足他们交流、表达的需要,然后把说的内容用片断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轻轻松松地进行了片断小练笔,又为写好作文积累了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奇思异想,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如命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如果我是服装设计师》、《为2050年设计蓝图》、等等;自由作文:我独自―个来到了一座荒岛上……,鼠和猫结合的混合型动物会怎样?一只狗怎样看他的主人?做一只小鸟有哪些快乐?……在这些童话世界、科幻天地中,有许多成人都已经幻灭了的想像,可我们的儿童天生具备这种想像的能量。我们做教师的的只要给他们一张白纸,他们就能在想象的天地里展开翅膀,尽情翱翔。

二、走进生活,培养浓厚的兴趣

学校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都是习作的素材。只要做好引导,学生习作便有了泉源。活动前,老师要布置习作任务,提出习作要求,指导习作方法。活动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用心体验,注意活动过程的变化。活动后,让学生参与命题并动笔写作,他们都能热情高涨,各抒己见。只有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介绍、比较、欣赏”等课堂活动,让学生明确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地位,了解一些写作方法,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愿写”。通过介绍文豪名家的写作经历,使学生明了“写作无坦途,多练是途径”的道理。借用“名家”的初作和他们现今的佳作进行比较,打破作文的神秘感。如小学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是肖复兴回忆15岁时叶圣陶先生帮他批改作文的事,课后资料袋里的叶圣陶先生修改过的肖复兴的获奖作品给学生深深的触动,充分感悟到好作品的背后需要不懈的努力;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旧作和如今的新作进行比较,自己的初作和通过修改的新作进行比较等,让学生欣赏、感受进步的喜悦和进步轨迹。组织作文“自评和互评”活动,欣赏自己或别人习作中的“佳句、优词”。多多地推荐名文名篇,让学生欣赏阅读;经常地鼓励学生的模仿、创造,让学生感受写作带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三,开拓思想。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

解放心灵,营造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还应赋予学生作文时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发展。翻开一份份作文总有种“千人一面”的感觉,无论是形式上、内容上,甚至遣词造句都有相似之处。似乎是同一种思想、同一种感隋、同―种声音。比如某年高考,“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许多考生都“安排”自己的父亲“遭遇车祸而身亡”,令人啼笑皆非。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得真正给予学生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让初学写作的学生敢想敢说,能把生活的体验反映在作文中,写真人记真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抒发自己想抒发的情,这样才能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回实实在在的真感觉。总之,我们应倡导习作教学要走生活化之路,改变成人化、文学化、模式化的倾向,走出“假、大、空”的怪圈。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返朴归真,从而收获原生态效果:原汁原味、真实朴素、动情动人。

四、智慧评价,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快乐作文

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在习作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作文教学目的。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看美术老师作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描述美术老师作画时的动作和所画的李白的形象。这是主要环节,在他们的作文中应是重点段落,要具体地描写。我充分地采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适当地评价、引导、点拨。如,学生在说到画面上李白腰间飘起的衣带,我就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启发评价:“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呀,你能不能再想象李白此时是站在哪儿?是江风,还是山野的风拂起李白的衣带?李白此时在想什么?或者在干什么呢?如果这些都能想象描写下来,那就更形象具体了,作文肯定是篇好作文。展开你们的想象吧,你们一定能写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李白的。”在我的启发评价和引导下,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情境。许静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只见黄老师拿起笔,在纸上几笔一勾,李白的头像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又描了几笔,李白立刻穿上了长袍,腰带随着微风飘着、飘着……看着画,我仿佛觉得李白站在堤岸上,望着远去的孤帆。孤帆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天水之间。”充满智慧的启发式评价能让学生在―个轻松愉快的温馨氛围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产生浓厚的习作兴趣,从而主动地探究,快乐地作文。

第7篇: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

生命的颜色一旦褪去,人便都要回归本真,常回头看看,于是成了真理,看伊人何在,看那些美好与痛苦„„“遥远的地方对于我们都有一种*,不是*于美丽,就是*于传说。”汪国真浅浅吟道。是啊,远方是多么美好的彼岸,我们都像朝圣的信徒,执著于前方的幸福,可是或许彼岸永远无法到达,我们心又常常是落寞无归。就像诗人张继,在十几年勤奋苦读却换来名落孙山的结局之后,将船停泊在了那个永恒的夜里,江枫、渔火,诗人眼里的血丝,到处趴满了人生牵连与无奈。或许生活的幸福不在于占有幸福,而在于回忆追求它的过程吧,想到这些年与名师好友互相探求义理的自在,张继淡定地长吁一口气。姑苏城外钟声响起,诗人的心也随诗情扬起。生命中太多美好,不要因为一往无前,而错失了那些令人可以回味永生的幸福。常回头看看,看痛苦与欢乐并肩携行。

常回头看看,让回顾成为一种幸福,常回头看看,也可以让人更加睿智通达。

“吾一日三省吾身”孔子的教诲仍像钟鼓一样在耳边铿然作响。三省吾身,将一天中的对与错,分辨得清清楚楚。这也是回头看过去看自己吧,生命的厚度就样累积而成了,用思维,用记忆,把人生之路走无数次,把真理探求无数次,回眸一瞬,思想也变得空灵。“以史为镜”更是一种更深奥的回顾,以历史映射今天,用历史剖析自我。常回头看看,看清楚是是非非,看明晰真正本我。

常回头看看,用一段时光回忆另一段时光,这不是小家碧玉,不是妇人之见,这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对爱人的一种尊重„„花一束时光,拾起那些古老的故事,那一些泛黄的照片,那一些鲜活在心的人们,或许,有人会猛然发现有多久不曾记起那一双温暖的手,那一夜澄澈的星光„„记忆如此美好,常回头看看,看看那些爱你呵护你的人,这是尊重,也是人生的大气度。

第8篇: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

音乐是精神的升华,音乐给予人们不同的感受,音乐是世界送给生命最华美的裙裳!

七个神奇的音符,因为不同的交织和结合使它们变得丰富多彩,神奇盎然。并且,这七个音符组成的旋律竟是如此的曼妙多姿。如果说旋律赋予音乐以身体,那么音符便赐予以灵魂!或者是因为它们,流水才得以在古筝的琴弦间不断流淌,叮咚作响,奏起生命的华章;或许是因为它们,奔马才得以在二胡的弦须间自由的嘶鸣驰聘,演绎生命的奔放;或许是因为它们,日出才得以在钢琴的黑白琴键间翻飞跳跃,涌动生命的蓬勃;或许是因为它们,竹林才得以在箫管之间轻轻摇摆,挥洒生命的喜悦。而它们——这神奇的七个“精灵”却始终在诠释着同一种生命——音乐之美!

音乐,其实无处不在。它不时地通过人们的低吟浅唱中流露出来,调剂欢乐的气氛;它不时地在乐器之间回响,给予人们最美妙的声音。古典的音乐优雅,流行的音乐活泼,摇滚的音乐动感,舞会的音乐华美。激昂的音乐不时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振奋人们的神经;舒缓的音乐使人身心放松,让人们静静的享受着这独有的天籁,达到忘我的境界……   小 荷 作文网 zww.cn

音乐,是生命的载体,是生命的延伸。亦是生命和自然赐予人们最珍贵、最美好的礼物。现在,给心灵一个空闲安静的时间,等一切烦恼烟消云散,内心平静似水时。来一首舒缓曼妙的曲子——静静的享受这独有的音乐之美吧!

音乐之美作文(2)

音乐之美,在于点于线之间。

没有四四方方的小格子,不会有谁去限制你的思想,在线上点几个小逗点,便流出了条独特的河流,叫旋律。相似的点放在不同的线上,可以产生不同的音响:踩在相同线上的点以不同的形式罗列在一起,又有不同的内涵。可以想大海一样波涛澎湃,震撼人的心灵;可以像涓涓细流一般滋润干渴的心田。

音乐之美,在于形象的符号。

想感受低音的深沉,你可以去找他-一个驼着背的老人,他可以告诉你他身后的故事,想聆听高音的清脆,你也可以去找她-一个正跳着芭蕾舞的姑娘,他会为你转出最美的弧线。短小的波浪是想说它在颤抖;柔长的连线正兴致勃勃地模仿着你的呼吸。设想一下,如果你的脚下踩到了一个钉子,你首先会做什么动作?对,就是“跳”-音符下点一个点儿。每一个表情记号,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绘声绘色的向导,领着你在音符见徜徉。

音乐之美,在于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同的思想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也将是不一样的感受,交响乐的雄壮,钢琴的坚毅,提琴的旋律,木笛的悠扬,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音乐的表达,正因为如此,音乐大师用不同的表达效果将自己的思想表现地淋漓尽致使每一件艺术创作都成为一件绝无仅有的艺术品。

带着朝圣者的心情去体会音乐之美吧,从现在开始……

音乐之美作文(3)

轻轻戴上耳机,按下按钮,隔绝这世间的嘈杂,感受这无以用语言来形容的美——音乐。

那美妙的感觉,注定在那按钮的瞬间就已开始。听高山,听碧水,听奇幻,听仙境,听轮月,听古色古香,听美轮美奂,听余音绕梁。

听,一段悠扬的木吉他声响起。它诉说着天空上的一座城,野花芬芳,百果飘香,鸟儿们自由飞翔。它的曲调,是如此凄凉、悲伤,却隐隐有一丝丝追求梦想的意愿。它就是《天空之城》。

听,一段中国风的古典古筝曲响起。它的弹奏仿佛带我来到了春天的夜晚里。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月下有江流,有芳花。有竹林,它们相相呼映,那么唯美。过了一阵子,春江的潮水涌起,气势磅礴,那轮孤月与江潮互相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弯弯曲曲,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江畔白沙与月光融为一体,白茫茫一片。这是皓月当空光照江天一派空明的幽美景色,这样的良辰美感景,除了《春江花月夜》能演绎,还能有谁呢?

听,一段轻快活泼的交响乐响起。我仿佛又置身于一片湖畔中,在我眼前,有四只小天鹅正在戏水打闹,十分可爱。曲调干净利落,质朴动人的旋律还富有田园般的诗意。它就是着名芭蕾舞乐曲《四小天鹅》。

第9篇:生命的追求作文范文

小小的管风琴花,玲珑雅致,绚丽至极,给予我们无言的震撼。

烈日晒着,毒辣辣的太阳无情地烤着索农拉沙漠这片荒凉的土地,在这贫瘠的土壤中,这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多少生命低下了它那高贵的头颅,向自然的力量屈服,乖乖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就连一向倔强的仙人掌都低下了高傲的头颅,将生命中最翠绿的叶子收缩为根根的刺,以卑微的生命形态求得苟且的生存。可是,偏偏管风琴昂起了不屈的脸庞,大声地说“不”!

管风琴没有因干旱而放弃叶的幸福,它追求的是沙漠中花儿最美丽的境界——在绿叶丛中绽放。

我要开花!这是它的信念,也是它的梦想,更是它生命的宣言!

一年,365个日日夜夜,它不屈不挠地奋斗着,其间有烈日无情的炙烤,有干旱邪恶的微笑,它一一扛着。烈日下,它暂时地把叶子卷起来。为寻找水源,它默默地把根伸向地下,并且一直向下,向下。面对野兽,它努力地挺起腰身,生命不应只有硬度,也应该有跌倒再爬起来的柔度。在昆虫的撕咬之后,咬紧牙关,一点一点地将身体残缺的部分修复,为了完成生命中的美丽,即使是伤痛,也要坚强地挺过。

终于,在某个破晓时分,管风琴开花了,枝干轻轻地颤动,像是欣喜的战栗,一朵,两朵,三朵,四朵……管风琴花开了,管风琴花开了!

管风琴花睁开纯洁的眼睛,打量这个期盼已久的世界,用温柔的眼神凝视这个残酷的世界,然后——在生命的最美丽处,香消玉殒,震撼人心。

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的美丽,却不知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多少血泪,抛洒了多少汗水!

管风琴花开,这该是一种境界!

人生何不是如此?坚忍执著、不屈不挠的抗争而致辉煌,而致成功,这便是人生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