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问卷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问卷调查;阅读推广;评价;独立学院
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阅读资源和阅读机会,与此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推广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爱护图书的心理,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得以提升。阅读推广活动应该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综合素养的角度出发,对现有的阅读推广活动的组织模式进行适当创新和拓展。
一、开展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评价的目的
我国阅读活动的推广开始于2009年阅读推广委员会成立后,随着教育部门的倡议以及推广委员会和各大独立学院的共同努力,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各校图书馆为了扩充学生的可阅读资源,纷纷开始增加馆藏,丰富藏书类型,使学生的需求得以满足,阅读实践活动蓬勃发展,学生的阅读态度更加积极。在目前独立学院的阅读推广过程中主要存有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阅读推广活动的效率不高。虽然各校花费了很多的财力和物力,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标,有的学校为了完成指标,强迫学生参加各种阅读活动,甚至引起学生的反感,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的进行。第二,推广活动缺少系统性和常规性。虽然目前各独立学院推广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但是缺少一定的系统标准,而且缺少一定的常规性。为了阅读推广活动的顺利进行及获得更好的发展,应该梳理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通过分析阅读推广活动的特征和优缺点,对现有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以促进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的进行,帮助各独立学院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充分结合学生和学校的特点,向学生提供资料,建立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阅读推广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
学生阅读推广委员会与阅读与心理健康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学生阅读暨独立学院图书馆阅读推广问卷调查报告》中指出,能够有效促进阅读推广活动顺利进行的主要有14种方式:读书征文活动、图书推介、名家讲座、图书捐赠、读书有奖知识竞答、图书漂流、精品图书展览等。根据相关文献,在上述14种组织形式的基础上再添加五种,分别是读书节开幕闭幕仪式、无损图书展览、校园风景摄影展览、书签设计以及书法作品展览。
二、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指标
岳修志认为对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的指标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设计阅读推广活动的角度,二是基于读者阅读推广活动评价指标。个人认为,阅读推广活动的参与主体与最终受益者都是读者,应该站在读者的角度对阅读推广活动进行评价。具体来说,可以对读者的收益度和满意度进行调查,以此作为指标来评价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但是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这两个指标是不易于衡量的,因此,仍需要对这两个指标进行适当扩展。值得注意的是,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不仅受到读者认可度的影响,还会受到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馆藏是否能够满足读者需要等因素的影响。
三、基于调查问卷的独立学院阅读推广活动的评价
1.调查问卷的设计。(1)以读者为对象。调查问卷主要存在三大类问题,第一类可以称为引子,是对学生阅读现状及其对阅读的认知程度所进行的调查;第二类问题主要是为了向学生了解阅读推广活动对他们的影响以及他们对阅读推广活动的看法;第三类问题主要是探讨类的问题,主要是为了了解学生对阅读推广活动的满意度,学生希望参加哪种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以及学生对现有阅读推广活动的意见。(2)以图书馆为调查对象。图书馆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承办者,以图书馆为对象设计问题时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缺陷;馆方认为影响阅读推广活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馆方认为最有效的推广活动组织形式以及对活动的意见。
2.活动评价。(1)问卷调查过程。此次的问卷调查是由阅读推广委员会与图书馆学会承办的,对省内重点大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此活动过程中,阅读推广委员会、阅读心理健康委员会的相关人员以及教育部门都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和支持。(2)问卷调查结果。通过调查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目前学生的阅读状况、对阅读的认知水平都处于中等水平,80%的学生喜欢媒体播放的组织形式。
3.建议。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达到阅读推广活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加大对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力度;对现有的阅读推广活动进行创新。
通过对当地学生以及阅读推广活动承办单位进行调查分析可以得出,当代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较低,提高当代学生阅读兴趣是阅读推广活动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过程中,承办单位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阅读素养为基础,加大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力度,积极对推广活动的组织形式进行创新,以在最短的时间达到开展阅读推广活动的预期目标,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整体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 调查思路与方法
(一)调查思路
本次调查以深圳市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为例,以期通过实地走访、自填问卷、个别访谈等方式,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小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评价和需求,厘清南山区中小学图书馆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为拓展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模式,建设适应新时期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校园图书馆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查方法
1.文献法
利用方正数据库、中国知网等电子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搜集期刊、论文等文献中反映的研究问题,整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构建合乎逻辑、有据可依的理论体系,并以此作为调查基础。
2.问卷调查法
为了解学生使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对学校图书馆管理各方面实际状况的满意程度,采用了问卷法,较为客观的全面的呈现学校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问卷调查内容设计涵盖以下范畴:(1)校图书馆的阅读基本条件,如是否干净整洁、是否光线明亮等;(2)文献满足学生情况,如图书的种类、数量、更新频率等;(3)借阅制度及开馆管理,如借书制度、阅览制度、开放时间、开放时长等;(4)校图书馆开展文献教育和阅读活动情况,如是否会开展文献信息检索教育、是否会定期开展读书活动等;(5)馆员的基本服务,如校图书馆老师的服务态度、借阅手续的流程和效率等;(6)学生使用图书馆的情况,如是否经常去校图书馆、是否经常谈到校图书馆;(7)对校图书馆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56份,回收1052份,有效问卷1050份。
3.访谈法
本此调查采用结构式访谈,笔者对部分学生以及学校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访谈内容主要涉及对学校图书馆管理现状的看法、建议及评价等,并用访谈资料佐证问卷调查所得结果。
2 调查的总体情况
(一)基本情况
从阅读的基本条件来看,95%的学生对学校图书馆的整体环境(包括整洁程度、光线、空间布局、座椅的硬件设施)非常满意,但是也有30%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电子阅览室不足以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与图书管理员的交谈中,也有35%的图书馆员希望可以引入自助借书的网络平台建设。从文献满足学生情况来看,7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的图书种类和数量基本能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也有5%的同学表示,希望图书馆能多进一些图书,包括电子书。对于学校的借阅制度及开馆管理,65%的学生都感到满意,更有10%的学生希望开馆时间可以延长,或是周末可能开馆。80%的学生认为学校图书馆开展的活动丰富多彩,能够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98%的学生表示他们的学校开设有阅读课,而且他们非常喜欢上阅读课。但是关于图书馆员的基本服务方面,60%的学生都表示希望图书管理员的服务态度可以有所改进。75%的学生都表示他们经常会去图书馆。
(二)图书馆开展的读书活动
笔者通过与图书管理员和学生的访谈了解到, 近年来学校图书馆举办或参与的各种读书活动,每年每校平均达16.58次;许多学校组织开展的各种文学社团、书评会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校报校刊的编制、交流工作步入常规。除了开展常规的图书活动,各个学校还会根据各自的情况,探索开展特色活动,如邀请专家、名人到图书馆共读一本好书;开展教师读书沙龙;成立教师读书协会;开展校级、班级“小书迷”评选活动;开展全校性图书漂流活动等,通过各种形式推动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对图书馆功能利用情况不足
在访谈中,有60%的学生认为图书馆就只是一个看书、借书、还书的场所,他们对图书馆的功能感到盲然,缺乏利用图书馆的意识。但是,在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学校图书馆的重要性逐渐体现出来,随着学校图书馆已成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学校图书馆应大力培养学生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学生利用图书馆的能力。
3 学校图书馆建设的一些建议
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笔者对中学校图书馆建设的建议如下:
(一)顺应时展的趋势,加强电子资源的采购力度
目前,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馆虽然有一定的馆藏量,但主要仍以纸质图书为主,电子阅读还不是主流。但是,从调查的结果来看,中小学生的阅读呈现数字化、便捷化、交互化的特点。由此可见,随着数字化阅读的兴起,学校图书馆的建设要紧形势,关注中小学生新的阅读特点,添置适合中小学生的数字化阅读设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购买电子出版物。同时,有条件的中小学图书馆可以尝试向网络化、自动化转变,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
(二)改变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开放式”校园图书馆
“开放式”的校园图书馆,既包括时间开放,也包括空间开放。一方面,在时间开放方面,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应该不分节假日,满足师生借阅需要;另一方面,空间开放可以借鉴国外“图书漂流活动” 的理念,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联网电脑搬到校园一角、教室里、走廊上,中小学开放式图书馆的功能更加多元化,不再是单纯的借阅书籍,可以拓展出各种“角”功能,例如社团角、自修角、自由开放网络、选修课等。这些“角”不是单纯的图书馆的某一块物理场所,更是图书馆的精神领域,它体现了图书馆的文化氛围与学习氛围,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功能角的建立也是学校课堂教育的延伸,它可以作为课堂教育的有效补充,十分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三)主动延伸工作触角,辅助支撑教育教学改革
在学校,一切活动都具有教育的特性,学校图书馆也不例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图书馆更要主动将工作的触角延伸至学科教学的课堂,通过开展各种层次的阅读推广活动及参考咨询,有效发挥辅助支撑教育教学的职能。学校图书馆的馆藏资料要盘活为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科老师保持联系沟通,了解教学进度,推荐相关教辅书籍,将图书馆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及教研中,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拓展。
(四)加强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中小学图书馆服务水平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是中小学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的重点。首先,学校图书馆应配备文化知识水平和业务管理素质较高、事业心较强的专职工作人员。其次图书馆管理员应转变工作馆内,将图书馆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只有不断转变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意识和能力,才能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最后,建立严格的上岗考核制度,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我区的中小学图书馆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吕星宇,占盛丽.上海市中小学图书馆建设的问题和对策――兼论国外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经验[J].上海教育科研,2010(1):39-42.
[2]马国华.中小学图书馆(室)事业的现状与思考――鸡西市中小学图书馆(室)调查报告[J].图书馆建设,2005年(4):59-61.
[3]F.少年儿童心目中的学校图书馆――2003上海少儿阅读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2013(6):35-37.
[4]王艳伟.浅谈学校图书馆的作用[J].黑龙江史志,2015(11):28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current situation and being problems of the research on reading promotion in China, the article points out 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reading promotion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and discusses the mode of reading promotion led by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The suggestions are also put forward.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现状;问题;模式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ies;reading promotion;current situation;problem;mode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158-02
0 引言
近年来,世界各国尤其发达国家都把阅读推广活动作为提高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必要手段,政府及民间都致力于阅读推广,有些国家元首也亲自参加阅读活动。卓有成效的如,美国国会立法通过成立的国会图书馆阅读中心及该中心发起的“国家阅读推广伙伴”计划,英国的图书信托基金会及其发起的“阅读起跑线计划”,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日本官民协力启动2010读书年等。[1][2][3]
我国也早在1997年就由、文化部等九个部门共同组织实施了“知识工程”,以“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目的就是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为知识经济发展作贡献。中国图书馆学会响应中央关于全民阅读的倡议成立了阅读推广专门工作委员会,旗下15个专业委员会,200余位专家学者,策划了诸如“4.23”广场活动、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湿地中国行、绿色阅读、建筑图书奖、阅读与健康科普博览会、全民阅读论坛等,取得了很多可贵的经验。[4]
1 我国国民阅读现状
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项目,到目前为止已经持续开展了八次。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覆盖了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近三年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表明:我国18-70周岁国民的综合阅读率从69.7%到72%再到77%,呈持续增长态势。我国2010年人均阅读图书4.25本,读书读报时长增加。这些都得益于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政府部门重视阅读推广并把它作为老百姓的实事来抓。一些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和新闻媒体的宣传对全民阅读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另外,数字化阅读明显增长,报纸为传统媒体阅读量之最,0-8岁儿童陪读率上升。但结果也显示:期刊阅读下降;近六成国民自认读书量少,三成以上不满自己读书现状,未成年人的图书阅读量明显高于成年人,“该读书的人不读书、该读书的时间不读书、该读的书不读”现象仍然存在。[5]
2 我国目前阅读推广及研究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阅读推广活动总体偏少,且受国情影响存在地域差异,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域上不平衡,东南沿海地区和城市阅读推广活动相对多,西部地区和农村少;②形式、内容单一,主要以书目、新书推荐、世界读书日活动等为主;内容限于专业书、考试用书、经典文学名著等;③推广范围有限,高校图书馆多限于师生读者,很少参与全民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也多面向城区读者;④模式方面,嘉年华式推广活动多,持续性、培养型推广模式少;⑤研究方面,对活动项目的介绍评议多,也有对单一主题式模式的研究,但是缺乏对可复制推广模式的研究。
3 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以其专业性、权威性和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成为读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倡导全民阅读的主要力量,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开展阅读推广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3.1 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富的馆藏纸版资源,而且还拥有大量的电子资源,这些都为阅读推广奠定了丰厚的资源基础。[6]
远程访问技术的发展为校外读者提供了方便,也大大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为开展阅读活动提供了方便。只要有网络的地方,读者就可以通过远程账号检索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另外,一些高校图书馆手机服务功能的开通,也为边远地区的农村居民提供了条件。
3.2 高校图书馆造就了大量阅读推广经验丰富的图书馆员,高素质的大学生读者和各学科教授专家等人力资源。
图书馆员不仅熟悉本馆的纸版馆藏资源,还能掌握本馆和网上免费的数字资源,可为阅读推广的倡导者,提供并有针对性地组织大量多载体的有用资源,量体裁衣为推广对象提供资源服务,指导阅读活动的实施。大学生的学科齐全,而且年轻有激情,可成为阅读推广的中坚力量,成为有力的组织者和推广者。各学科的教授专家掌握着各自最权威、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他们可为阅读推广活动提供学科专业方面的咨询和指导。
3.3 高等院校的暑期实践活动,及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基地等条件,给在基层开展阅读推广提供了有利途径。高校图书馆利用大学生的暑期活动和实习基地开展阅读推广,让大学生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宣传和组织,既提升了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实现他们的社会价值,也拓展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实践了高校图书馆的教育功能和知识传播价值。全世界全社会都在日益关注全民阅读水平,而我国国民阅读能力却不容乐观;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机构之一,具有推广阅读的优势条件,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开展阅读推广具有很大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阅读推广模式,并加以推广,对缩小东西部及城乡差距,对提高全民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 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阅读推广模式探讨
4.1 以高校图书馆为主导的三种阅读推广模式 ①阶段式:即利用大学生每年假期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成为基层阅读推广活动的执行者。高校图书馆员理应担当起培训学生的义务,利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阅读推广的意义,了解推广对象阅读现状的问卷调查方法,常见的阅读推广途径和相应的活动,推广活动的常见问题和解决办法,如何有针对性地实施推广活动等等。通过让大学生调查掌握推广对象的阅读需求,了解其目前的阅读现状,才能有效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高校图书馆应该把这种阅读推广作为每年的常规性工作来做。②基地式:即依托师范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开展的阅读推广模式;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基地,无疑是开展常规阅读推广的绝好途径,从大学生所在的实习学校的中学生,到中学生的家庭、社区,都可以是阅读推广的对象范围。而且教育基地是相对比较固定,这种阅读推广模式在师范院校具有普遍推广意义。③本土式:即以当地图书馆(室)或文化馆为主体,高校图书馆协助开展的阅读推广模式。这种阅读推广模式是馆际合作、城乡合作、东西合作的新途径,为开展馆际“一对一”帮扶开拓了新思路,对缩小城乡及东西部地区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4.2 实施步骤 ①高校图书馆员需要在即将实习的学生中选择、培训自愿参与阅读推广的大学生,使其充分了解阅读推广的意义,掌握问卷调查和阅读推广的相关方法。②确定调查对象。包括大学生实习基地、暑期实践场所以及大学生家庭所属社区等范围的学生和民众。针对阅读推广地区的特点和受众需求,共同设计合理的阅读现状调查问卷。③由大学生向阅读推广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做好调查问卷的回收工作,统计、分析调查结果,充分了解该地区阅读推广对象的阅读现状和阅读需求。④根据推广对象的需求、现状和特点,设计符合当地现状的阅读推广内容及多姿多彩的活动形式。最后,全程跟踪、监控活动,检验推广成效。通过走访、电话问谈、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检查阅读推广的成效,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修正,以养成受众的阅读习惯、培养受众的阅读能力。并将推广对象阅读推广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5 阅读推广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5.1 基层或郊县居民图书消费能力低,阅读资料匮乏 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地域不同,决定着阅读推广对象的文化层次复杂多样。尤其是基层农村的图书资料匮乏,居民阅读水平较低,都是阅读推广的不利因素。高校图书馆员和大学生们可以利用自己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如可将图书馆部分纸版图书短期出借或捐赠给基层单位或社区,尤其是那些大学生读者利用率不高,但适合农民、中小学生阅读的资料;有条件上网的地方,还可以推荐部分免费的网络资源等;还可以倡议大学生或发达地区中学生捐出自己的部分图书资料;或在有利于阅读推广宗旨的情况下为一些出版媒体做宣传,向他们倡议赞助基层;申请当地的政府支持等。[7]
5.2 基层居民相对缺乏阅读习惯、阅读意识,难以组织动员 可以借鉴大连创建文明城市时“小手拉大手”的做法,以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为中心,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动员中小学生和幼儿,让他们督促其家庭成员参与阅读活动;宣传阅读习惯、培养阅读能力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意义,通过典型案例,宣传“亲子共读”p“家庭共读”对培养和教育子女的好处,打动家长远离麻将,亲近阅读;还可以利用班会、班级板报、校报等课外活动或刊物,定期举办“亲子读书报告会”,[8]由学生与家长共同参加,渲染读书快乐的氛围;动员离退休教师、爱好阅读的居民骨干或文化程度较高的积极分子,对他们进行重点培训,以其模范带头作用来影响他人。
5.3 推广对象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低 利用在教育实习基地实习的师范生、假期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定期对推广对象特别是积极分子进行培训;以离退休教师和积极分子为核心组成各种读书会或读书小组,邀请相关专家举办讲座,定期集中讨论交流,相互督促,提升阅读能力;对阅读能力短期难以提高的人群,开展为其读书、听广播或磁带等“听书”活动;培训活动的间歇期仍坚持以多种方式长期跟踪指导,以养成他们的阅读习惯和独立阅读能力;邀请出版发行界的积极参与,举办一些活动以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是一切以有利于阅读推广宗旨为目的,力求避免轰轰烈烈开始一哄而散结束的嘉年华式活动,力求避免弱化阅读推广意义的一切物质奖励。
高校图书馆凭借着自身的资源和人力优势,理应成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中间力量。三种阅读推广模式的提出,为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对缩小东西部及城乡差距,对提高全民阅读能力,提升全民素质,建立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永娴.英国“阅读起跑线”(Bookstart)计划及意义[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101-104.
[2]bookstart,.uk.
[3]Kansas center for the book projects.[2008-07-02].skyways.lib.ks.us/orgs/kcfb/.
[4]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0(12):46-51.
[5]吕梅.馆社合作共促阅读――图书馆与社会合作推动青少年阅读推广[J].图书与情报,2011(1):91-94.
[6]李海英等.论高校图书馆引领大众阅读服务功能的拓展[J].现代情报,2009(5):85-87.
学生调查问卷反馈的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学生整体信息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学生大部分时间缺乏主动学习意识,图书馆利用率低,仅局限于读期刊杂志和借阅小说,专业书籍的阅读量过低,且仅集中在期末考试阶段。而对于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在牡丹江师范学院300份调查报告中仅有2人知道并使用过,而且2人均为大四毕业学生,通过咨询毕业指导教师获知途径;而牡丹江医学院300份问卷全部为大一和大二学生,无一人使用过本校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其二,学生对图书馆功能认识有缺陷。通过问卷调查和笔者在图书馆的观察,很多学生对图书馆内丰富的信息资源了解过少,尤其是大一新生对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知之甚少,甚至在调查问卷中有18名学生从未去过图书馆,有34名学生去图书馆只是上自习和看期刊杂志,87%的学生对图书馆提供的海量电子资源信息从未访问过,他们利用图书馆提供的电子预览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浏览新闻、聊天、游戏和娱乐,通过图书馆主页提供的数字资源进行论文检索和科学研究的人数相当有限。其三,信息教育制度不完善,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单一。调查发现,两所高校开展的图书馆教育形式基本为新生入馆教育。两所高校实际开展的图书馆教育仅为大一新生入学时,而且也仅局限于图书馆使用须知等基础知识,对于信息检索、信息素质教育等都未开展或开展得过少。而且图书馆新生入学教育由于学生过多,讲解人员过少,很多新生又都处在刚开学的兴奋期,教师普遍反映培训效果不理想。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大一新生的80%还是通过在书架上找书、询问同学等方式来借阅书籍,而不会通过计算机检索进行图书分类、索引等服务。95%的大一新生不知道学校图书馆主页,更不知道图书馆提供的电子数字资源,遇到教师留的科研问题,只是通过图书或百度等搜索引擎来查找资料,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率非常低,两所高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绝大部分是本校教师在使用。其四,信息素质教育与课程合作情况不理想。目前,两所高校都在大一新生时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在课程中也将信息利用与文献检索纳入课程体系中。但在与教师的座谈中了解到,由于受到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态度和教学单位协作配合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有部分老师甚至因为授课时数的限制而对这部分内容一概而过。其五,信息道德明显缺乏。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整个信息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规范。[4]在调查问卷中,很多学生对知识产权、个人隐私、文明上网等法律意识淡薄,很多学生都有过在网上随意宣泄自己情绪、不文明发言等行为,还有个别学生曾有过试图用黑客软件进入他人电脑盗取资料等行为。
信息素质教育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合作
在这种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该从计算机应用教学转变为计算机信息素养的培养,这也正迎合了信息素质合作教育的目标,即全民化教育和基于资源的学习特征。信息素养教育进课堂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渗透于专业课程,通过专业课堂实施潜移默化的信息素养教育,另一方面是渗透于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实施系统的信息素养教育。很显然,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途径和上述过程是完全吻合的,既有独立的基础课程,又渗透于各专业课。因此,计算机基础教育课堂拥有实施信息素养教育的天然优势。信息素质教育本身的特殊性决定计算机基础教学更适合信息素质合作教育模式。信息素质教育的特性是教育对象具有全民性,其获取途径在于接受基于资源的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可以很好地将这两个特性整合在教学中。而且计算机基础课是在大一新生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如果具备了信息素质,将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受用无穷。将信息素质教育与计算机基础课程合作具体可表现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知识、办公软件应用、常用软件介绍等几部分,课程分理论课和实践课。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授课内容在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总体目标中详细列出学生应具有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根据该标准,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使信息素养教育显示进入课堂,并在实践课中逐步实施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结合校园网络强调学生基于资源的学习,达到信息素质的合作教育。计算机基础课每周都有2学时的实践课,计算机实验室都有网络,实践条件完备。笔者在2010和2011两个年度的牡丹江师范学院新生中挑选2个系作为实验对象,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渗透了信息素质教育的培养,利用课堂多媒体教学环境讲授信息获取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并结合本校的图书馆电子资源和百度等搜索引擎的比较,以讨论式教学法讲解电子信息的使用,并采取案例教学的形式进行信息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实践课上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信息检索和下载等工作。为弥补笔者信息素质知识和学生相关知识的缺乏,在两个实验班级中又分别邀请了图书馆专业人员和学生的专业教师讲解了图书馆文献检索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获取及利用情况。学生以实验报告和本专业论文的总结形式作为学习反馈,通过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的座谈和学习成果的检验,在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和信息能力教育方面,实验班的学生明显优于未参与实验的学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用户调查资源发现与服务传递
[分类号]G250
数字图书馆联盟(DLF)图书馆集成系统(Integrat―ed Library System,简称ILS)发现界面工作小组(Dis―covery Interfaces Task Force)指出,作为图书馆集成系统一部分的OPAC以及联邦搜索(federated search)等均存在诸多局限,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图书馆为尽可能地满足用户信息需求,一直致力于构建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但却面临两个实际问题:一是图书馆疲于管理馆藏资源,尤其是电子资源;二是用户信息需求确实无法得到满足。因此,图书馆需从用户的角度审视所提供服务,在馆藏资源与用户需求之间架起桥梁,让用户能更快捷地在海量资源中找到并获取所需文献。这样,起源于OPAC和联邦搜索的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discovery system)应运而生。对于什么是资源发现系统,目前业界并没有一致认可的定义。
本文所指的资源发现系统是帮助读者有效发现并获取图书馆本地及远程各种资源的系统,无论是实体资源还是远程的电子资源,均是一种网络级的资源发现服务(Web scale discovery services)。从用户角度来看,它的界面与早期的联邦搜索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通过单一搜索框来实现一站式无缝搜索。但从技术上看,它们之间最大的区别有两点:第一,发现系统有一个大型的中心元数据仓储(或称为集中式索引数据库),该仓储存储收割自不同信息资源的元数据,包括图书馆本地的实体资源元数据。正是因为元数据仓储的存在,发现系统才能够提供更好的相关度排序和更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界面。第二,资源发现系统能够以网络服务(Web service)方式向图书馆提供服务,是一种基于云计算的解决方案,代表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而联合搜索只是一种需要在图书馆本地安装的软件系统。因此,系统应能完成一种整合协作式的信息服务,为用户提供图书馆内部的、外部的、拥有的、授权的及免费获取的数据资源,并使用户轻松完成资源发现、获取与互动的活动。目前这类系统有OCLC WorldCat LocM(简称WCL)、Serials Solutions Summon(简称Summon)、EB―SCO Discoveu Seices(简称EDS)及Ex Libris Primo(简称Primo)等。
1研究背景
与资源发现系统相关的研究主题比较分散,主要有:关于资源发现与获取的用户研究、OPAC功能改造与系统升级、图书馆资源发现系统的具体功能与服务、图书馆馆藏资源整合、网络2.0与图书馆2.0。围绕这些主题,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不少,很多图书馆也在积极实践,作为前行者,为后来的图书馆提供了学习的榜样。因为图书馆对OPAC的迷恋,不少学者依然热衷于给资源发现系统贴上OPAC标签,但实际上它已经不再是图书馆集成系统(IJs)的一部分,而是一个全新的面向用户的服务系统,只不过借用OPAC这个图书馆界所熟悉而普通用户陌生的专业词汇而已,故本文将不对其作进一步阐述。
国外系统开发商能够积极邀请多家图书馆参与其开发的各个过程,尤其是系统需求分析和测试阶段,并形成了不少论文和报告,如Ex Libfis公司、OCLC连续关于图书馆及资源、馆员及用户等方面的调查报告。图书馆在Gooe和Amazon等影响下,也在积极反思,撰写了不少研究报告和论文,思索图书馆服务系统的变革之道,例如加州大学、印第安纳大学、康奈尔大学、新泽西大学、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等大学图书馆。
我国传统的ILS开发商因为迟迟未能推出自己的资源发现系统,使得国内的研究多地以定性分析为主,侧重推广先进理念、介绍国外实践以及分析系统的技术和功能。目前还没有看到完全从用户角度,以定量研究方法来分析我国图书馆最终用户真实需求的文章。
网络级的资源发现系统是图书馆资源发现工具重新定位的结果,已经成为近两年来国外研究的新动向。目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高校图书馆部署了这类系统,该系统的发展呈现星火燎原之势。
2研究设计
2.1研究假设
本调查基于以下假设:具有不同学习背景、信息检索历史及使用经验的被测者对新一代信息获取与传递系统的功能感知不同;图书馆网络用户群体的功能需求与一般的网络用户群体的功能需求不同。笔者希望通过问卷调查客观地收集用户对系统功能感知与期望的相关数据,为新型系统的开发和运行提供决策参考。
2.2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过程中,笔者不仅关注调查的具体功能与相关问题的全面性,亦针对我国大学图书馆用户的实际情况设计题目,如在问卷设计阶段于中山大学东校区图书馆选取10名不同专业的用户进行焦点小组讨论。通过访谈与讨论,删除了与有关文献管理软件相关的问题。此外,考虑到被测者对系统的各种具体功能并不熟悉,很难通过文字描述了解具体功能,故笔者通过配以彩色图片的方式,将所要调查的具体功能显性化,直观地呈现给用户,帮助用户正确理解系统功能,从而将影响调查效果的不利因素减到最少。
3用户对资源发现系统功能期望之调查
3.1总体情况
在被测者中,本科生155名(占73.8%),研究生-(含硕士生和博士生)55名(占26.2%)。样本年龄分布:主要为30岁以下,20岁以下(含20岁)占33.3%,21―30岁占66.2%,30岁以上者仅为1人。被测者的专业背景基本涵盖普通高校大多数专业。
3.2问卷发放与回收
2009年12月至2010年1月,笔者在中山大学东校区发放50份问卷进行前期测试,结果与预期基本相符,亦发现一些不足。针对前期测试所出现的问题,笔者进行修改与调整,2010年10月正式发放问卷。笔者选择广州大学城8所普通高校,即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学院、广州大学、广东药学院、广东中医药大学进行问卷抽样调查,且特别注意保持各学科专业的平衡;星海音乐学院和广州美术学院属艺术类院校,未将之纳入此次调查范围之内。此次调查共发放218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0份,回收率约96.3%。
4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利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7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总结了用户对搜索引擎、网上书城、商业数据库、读秀及传统OPAC的使用经验与使用习惯,
为了解用户对资源发现系统的功能感知,笔者参考目前已部署资源发现系统的图书馆的习惯,将其分为一键搜索部分、图书部分和期刊部分来调查用户对它们的功能感知情况。
4.1 用户的历史使用经验与使用习惯分析
4.1.1搜索引擎 全部被测者都使用过搜索引擎,且高达98.6%的被测者每周至少使用一次,每天使用一次以上的占总样本的83.8%。被测者对搜索引擎评价最高的前三项功能分别是:友好的用户界面、相关搜索推荐及结果返回速度快。
4.1.2网上书城70%的被测者使用过网上书城,在63位未使用过的被测者中,本科生占到87.3%。网上书城被认为最有价值的5个功能是:提供图书目录、可评论信息、提供评论信息、提供图书内容简介及提供封面信息。
4.1.3商业文献数据库51.9%的被测者使用过商业文献数据库,从未使用过商业数据库的101人中有91人为本科生,占90.1%。被测者认为其最有价值的功能是:提供全文、学科分类导航,可按相关度或时间顺序排序、保存检索历史及可建立个人门户。
4.1.4读秀图书搜索在中文资源检索系统中,读秀以功能强大著称,但其普及率并不高,只有19%的被测者用过读秀搜索。用户认为其最有价值的5项功能包括链接到超星电子图书全文、主题分类导航、专题导航、全文检索与按资源类型检索及我的图书馆。
4.1.5 图书馆OPAC OPAC检索是用户获取图书馆馆藏资源最主要的途径。92.4%的被测者使用过OPAC,其中每个星期至少使用一次以上的占39.5%,少数人未使用过OPAC的主要原因是“喜欢直接去书库”。
4.2用户对系统综合功能的价值感知
变量统计分析过程中,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比较变量的平均值。分析结果中,P=0可排除虚无假设,统计结果有意义。变量平均值越大,说明用户感知此功能价值越高,最高值为5。用户对系统综合功能的价值感知统计。
检索结果的相关度排序为最有用的功能,均值达到4.68。这与用户丰富的搜索引擎使用经验有关。被测者中,绝大多数属80后,是网络时代伴随Goo―e、百度等搜索引擎成长起来的一代,搜索引擎按相关度排序对用户价值判断产生了重要影响。
排名第二位的是提供资源的网络链接,表达了用户对此类系统在信息获取方面的功能需求,由此可见系统提供优越获取体验的重要性。用户认为信息检索、发现与获取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希望新一代系统能一站式地满足信息发现与传递的需求。
用户对系统提供目录和评论信息等功能的认同,反映了用户系统发现体验的要求。这些与资源内容相关的增值信息能有效帮助用户确定资源是否为自己所需,并借此判断信息内容的质量、价值及对个人信息需求的满足程度。
自动纠错功能获得用户较高的评价,其通过智能化的检索词纠错与推荐功能可有效改善用户的发现体验,避免或减少无结果返回的低效率检索情况。
检索结果的分面显示和分主题检索,是图书馆界一致看好的功能,也是资源发现系统开发商重点推介的功能,但并没有引起被测者的喜爱。其实,检索结果的分面显示和分主题检索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定位资源,是有助于保证查准率的,但因为用户受到搜索引擎的影响,过分重视相关度排序是有关系的。
排在最后两位的是封面与允许自定义标签(Tag)这两项功能。提供封面信息被用户认为是网上书城最有用的功能之一,然而,被测者却没有对其给出很高的评价。笔者认为,一般用户使用网上书城的主要目的是购买某一确定的具体出版物,而封面有助于其一目了然地获知相关信息,而图书馆用户则多是期望获取满足自己信息需求的信息资源,可能对书名、出版社等更感兴趣。Tag标签是Web 2.0的重要元素,受到一般网络用户的追捧,但图书馆用户对自定义标签并不感兴趣,这也是图书馆用户与一般网络用户在功能感知上的不同。
4.3 用户对图书发现与传递功能的价值感知
图书发现与传递功能是指对电子图书和印本图书有效整合之后推出的功能,即一次搜索就可获得电子图书和印本图书的各种信息。用户对图书发现与传递功能的价值感知如表2所示:
用户认为最有用的功能是在检索结果列表中显示图书馆藏地点,帮助用户快速获得与信息获取相关的信息,从而选择最易获取的信息资源(如馆藏地距离自己最近的资源)。因此,对于用户而言,最关心的仍是如何获取实体图书,且用户依然偏好印刷型图书。其次,用户感知价值排名靠前的是提供图书内容简介、作者介绍等信息,增加对信息资源的描述,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资源发现效率。“定制某些学科新到图书的书目信息”则反映了用户对系统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说明高校用户对信息资源需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并非盲目广泛。
相反,被测者对作者简介、图书节选试读、书架邻近图书、提供图书购买链接、一句话简介、提供未上架流通的文献信息等(T检验平均值均在4.0以下)功能反应平平,并没有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其原因比较复杂,需要作进一步分析。
4.4 用户对期刊资源发现与传递功能的价值感知
期刊发现与传递功能是指对电子期刊和印本期刊有效整合之后推出的功能,即一次搜索就可以获得电子期刊(期刊数据库)和印本期刊的各种信息。用户对期刊发现与传递功能的价值感知如表3所示:
用户感知最有用的功能是显示电子期刊信息时提供印本期刊的馆藏信息(馆藏地点、是否可借等)。此功能不仅在电子期刊与印本期刊之间形成关联,亦提供获取级的描述信息,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完成获取信息的活动。“可定制某学科的新到期刊目录”则体现了用户对期刊资源个人信息管理的需求。期刊简介信息能帮助用户快速判断该资源是否能满足需求,可作为定制期刊目录的参考与指引。5研究结论与建议
5.1研究结论
・根据用户感知的有用程度对所有功能进行排序,总结出资源发现系统中用户认为最有用的十大功能:
・无论是综合服务功能,还是图书或期刊,信息资源发现与传递是资源发现系统中得到用户认可度最高的核心功能。无论是在系统综合功能中(相关度排序、提供资源的网络链接和目录),还是在图书发现与传递功能里(在检索结果列表中显示馆藏地点、内容简介和定制书目),抑或是在期刊发现与传递功能里(提供印本期刊馆藏信息、定制期刊目录和提供期刊简介),这些被用户追捧的功能都与馆藏资源发现和文献获取(无论是电子资源的链接还是实体馆藏的物理存放位置)相关。此外,那些有助于发现和获得馆藏资源的增值信息,如内容简介、目录、评论等亦受到部分用户的认可和欢迎。
・图书馆界和资源发现系统提供商所推崇的主题限定搜索和分面浏览并没有受到用户的好评,或者说,用户还未能感知到这些功能的有用性。
・一般社会网站流行的网络2.0功能并不被图书馆用户所认可。例如在检索结果列表中提供一句话简介、提供封面、提供图书馆未上架图书信息、允许添加
Tag标签和允许评论等,尽管这些web 2.0要素可以提升用户体验,但图书馆用户并不认同。
・在个性化服务系统中,用户愿意保留的信息与愿意共享的信息并不一致。而部分社会化服务,如社会化网络推荐,则基于这些共享信息深度加工而成。这为资源发现系统的个性化部分和社会网络服务的设计以及打造信息交流和共享平台提供了参考。
5.2建议
着眼于图书馆部署资源发现系统的现实需求和高校图书馆的现状,结合本次用户调研,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图书馆在部署新系统时,应以图书馆用户为中心,积极获取图书馆用户的特色需求,切忌把图书馆自身的需求当作用户的需求,更不要把一般网络用户的需求当作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以及专业背景的不同,图书馆对资源发现系统的功能认知与读者的认知是不同的。尽管图书馆也是通过网站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但图书馆网站与社会网站最大的不同是其绝大部分的馆藏资源是受限访问,只向特定用户开放或者说只有特定的用户群来访问。这直接导致了图书馆网站用户和社会网站用户之间的巨大差异,社会网站的成功经验虽有一定借鉴价值,但图书馆网站却难以复制照搬它们的经验。
・在充分获取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妥善处理以下问题:突出馆藏资源发现和获取等核心功能,如相关度排序、馆藏揭示和获取,但也要考虑用户的个性化功能需求(如本科生和研究生功能需求上的差异),允许用户灵活设置用户界面,安排相关功能和Web 2.0要素,在有限的界面空间里设置用户更喜欢的功能。同时,向用户积极宣传推介核心功能,如主题限定检索和分面浏览,积极引导用户发现这些功能的妙处并使用这些功能。
・尽管馆藏资源发现系统可以实现馆藏资源一体化服务,不再区分印本资源和电子资源,有助于用户形成一个完整的馆藏资源体系和服务体系,然而图书和期刊依然是用户喜好的两大类资源,资源发现系统除了提供一站式搜索功能外,还应该分别按照图书和期刊来组织相关功能,增强系统在图书服务和期刊服务上的资源揭示和发现能力,突出图书和期刊在服务系统中的独特性。
・在个性化服务方面,应在资源发现系统中搭建起个人信息管理门户,通过定制书目信息推送、建立个人书目列表、共享交流等方式增强系统与个人终端用户以及个人与个人用户间的互动,将新型系统打造成图书馆信息环境的人口。针对用户不同的身份提供不同的界面和功能模版,并允许用户定制界面和选择自己喜好的功能(如Web 2.0的各种元素),最大程度地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体验。用户多乐意看到别人撰写的评论或贡献的信息,但不大愿意贡献自己的信息或撰写评论。为解决这类矛盾,图书馆可采取适当措施,让用户主动创建自己的数据或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阅读 推广策略 初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手机和电脑的普及,QQ、微信的粹片化阅读的出现,在校大学生的纸质图书阅读量令人担忧,阅读推广活动势在必行。国务院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继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后,第二次将全民阅读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建设书香社会”。“阅读推广”已成为全世界图书馆都非常重视的一项职能,这项职能在高校图书馆显得更为重要。
高院校图书馆担负着为学校人才培养、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提供信息资源服务的重要任务。阅读推广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新常态。如何做好阅读推广工作,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激发大学生的阅读兴趣
大一新生入学后,要进行入馆教育培训,带领他们到图书馆参观学习,⒐弁际楣莸拇筇总服务台、检索机、图书馆平面图,电影放映厅,教他们如何进行图书借阅、期刊阅览、电子资源的利用,让他们充分了解图书馆,亲自体验图书借阅的流程,如何使用图书馆的网站以及电子资源,让他们熟悉图书馆。以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优雅的阅读环境、先进的信息资源来感染大一新生,使他们一入学注意力就被吸引到图书馆来,让他们爱上图书馆,爱上阅读。
二、图书馆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图书馆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做好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保障。首先,图书馆要拥有丰富的纸质图书、期刊和海量的电子资源,这是开展阅读推广工作的基础。通过不断地优化馆藏结构,增加图书的馆藏数量,提高馆藏图书的质量,来满足读者的需求。其次,要以人为本,在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便利的基础上进行馆藏划分与布局,并作适当调整。第三,要以“服务第一,读者至上”的理念不断更新服务,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三、以“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进行阅读推广
为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的生阅读热情,创建“书香校园”,营造全民阅读、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以“阅读点亮人生,阅读让日职更美丽”为主题开展一系列活动。
(一)“书香校园”读书月活动启动
在图书馆大厅设立书香校园读书月主题展板,发起“全民阅读”倡议,开展“全民阅读,书香日职”签名倡议活动,发放“世界读书日”宣传材料,向全院师生宣传世界读书日的有关内容,弘扬尊重知识、崇尚文明的阅读理念,营造文明的学习氛围。
(二)开展“新书通报”和经典图书导读
重视对读者阅读的引导,通过新书通报的方式让读者了解最新的图书;图书馆会将采购的新书尽快分编著录并上架流通,积极开展新书通报活动。通过经典图书导读等活动吸引读者回归名著,回归经典,深入解读经典文学的深刻思想内涵。同时给读者推荐100部经典书目阅读,供师生选择阅读。
(三)开展“书香日职”阅读有奖征文活动
征文主题为“阅读点亮人生,阅读让日职更美丽”。发动全院师生积极参与,通过阅读启迪心灵,增长智慧。同时,将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发生的有意义的故事写成征文。活动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三名,优秀奖若干名,对获奖者颁发证书和奖品,并将择优在图书馆书评专栏和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上进行。
(四)开展图书馆读者服务和学生阅读问卷调查
让大学生协助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和大学生阅读协会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发放读者服务和学生阅读状况调查问卷,征求读者对图书馆服务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学生阅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形成我校学生读者阅读状况调查报告,增强阅读引导的针对性。
(五)开展“深度好文”推荐活动
图书馆“深度好文”专栏推出以“阅读与人生”为主题的系列深度好文,每周推出一期,在图书馆大厅宣传栏上张贴。引导读者通过阅读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六)年度“十佳读者”评选
根据读者在每一年4月23日至次年4月22日的图书借阅册数并且以及无超期、无丢失记录等情况进行年度“十佳读者”评选,通过宣传栏推出“十佳读者”阅读感言和年度图书借阅记录,并对获奖读者颁发荣誉证书及奖品。
通过读书月的活动来进行推广阅读,激发读者的读书热情,并把新书通报、读者留言板、深度好文、读者推荐书目等活动常年保留,为读者与图书馆交流提供便利。将阅读推广制度化和规范化,将阅读推广纳入常态化工作,从制度层面上保证阅读推广的顺利进行。
四、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带动作用
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带动阅读,我们图书馆有两个社团,大学生协助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和大学生阅读协会,这两个协会是在图书馆馆长及教师们的指导下的大学生文化社团,其成员都是来自各个院部、各年级、各专业的读书爱好者,通过他们的阅读来带动其周围的同学,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图管会和阅读协会定期举办读者座谈会、读书沙龙、读者联谊会等活动,可以极大提高读者的读书热情。图书馆的两个协会已经成为阅读推广的主要力量,在进行长效阅读推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图书馆应加强对两大协会的指导与培养,以促进阅读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图书馆应重视数字资源的推广
我们图书馆电子资源馆藏丰富,可以利用新生入馆教育、开设文献资源检索课,同时图书馆与各院部积极互动,组织新生入馆参观,由馆员现场引导和讲解,发放图书馆宣传册,并对电子阅览室作重点推荐。可采用张贴海报、让大学生协助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和大学生阅读协会的学生举办活动对外宣传,例如:“猜书名”“电影展播周”、“深度好文”、“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等等。校园网定期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的相关新闻等方式作宣传。另外,图书馆可以开通博客、微博、微信等,数字资源阅读推广信息,并收集读者反馈意见,为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六、结语
阅读不仅能提高读者的文化知识水平,而且能让人开阔眼界、增长智慧。读书能够启迪我们的智慧,提升我们的人格,这正如歌德所说:“读一本好书就象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谈话”。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进行阅读推广,不仅可以提高馆藏文献的利用率,还可以让读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信息素养教育中心,能更好的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
参考文献:
[1]谭芬梅.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推广策略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6,(01).
[2]高小序.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策略[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04).
[3]刘玉勇.浅谈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新策略[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03).
[4]孙源.我国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图书情报导刊,2016,(07).
[5]苑世芬.高校图书馆新媒体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现代情报,2013,(01).
摘要:文章针对目前图书馆服务模式,从五个方面提出了打破常规改进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措施和办法,并围绕转型、超越、发展新主题提出了新的、具体的服务方式,阐释了如何拓宽图书馆服务领域的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4)12-0033-02
收稿日期:2014-11-01
作者简介:朱静(1976-),朝阳市图书馆馆员。1延长开放时间
当前,随着我国反腐力度的加大,动用公款进行娱乐文化活动受到极其严格的控制,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公职人员业余活动的选择和去向也受到了严格的约束。随即,北京市的三联书店提出了24小时不打烊、全天候为读者开放的新举措,这一举措的出台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欢迎和好评,这也反映出自党的十以来,转变作风、纠正“”收到了实效。这对于各级图书馆来说是一个扩大读者群发挥更大作用的良好契机。那么,如何抓住这个契机呢?笔者认为,图书馆可以通过延长开馆时间的方式来吸引读者,开馆时间应该延长至晚上21时,有条件的图书馆还可以更长一些。
当然,延长开馆时间后相应的配套管理条件也要跟上:①要安排好加班值守人员。人员不足的图书馆还要增加、调配人员编制,或者征集志愿者,满足延时需求。②要改善相应的硬件环境,比如增加阅读桌椅以及相关的照明设备,给读者提供良好的读书条件。③要建立新的阅读制度,如严禁晚饭后醉酒人员进入馆内喧哗等,还要适当加派保卫人员,保证夜读人员的安全和阅读秩序。④政府财政部门应当增加图书馆的办公经费,满足夜读的各项费用开支,切实把这一公益事业办好。
2改座位变格局
图书馆当然要追求“上座率”,但是其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学会多设座、设软座、设外座,并可以以借座、分座等多种方式扩大读者群。
2.1在馆内实行席地读书、见空就坐的新举措
目前,许多图书馆座椅不能移动,占据了较大空间,迟到读者有时无座可坐,只能站立读书。如果设置一些小凳子或海绵垫子、地毯等,就方便了读者,从而达到了吸引读者的目的。
2.2采取“借座”方式,扩大读者群
图书馆要打破只有在本馆读书的读者才是“上座”读者的观念,拉长图书馆的座椅,借座、借光为我所用,共享资源,一座两用。如:朝阳北票市图书馆与北票市人民大会堂相邻,每到节假日读者异常多,他们就采取引领读者到会堂去读书的办法,把闲置的会堂座位有效地利用起来。一些拥挤的图书馆完全可以借助邻居单位的活动室、会议室开办“钟点”图书馆,全面增加读者数量。
2.3采取“订座”读书方式,满足客户读书需求
对于经常光顾图书馆的“老读者”,图书馆应该设立固定座位或预留座位。对于老年读者或病残读者,可以采取“订座”办法,公布图书馆订座电话,保留出特殊群体读书座位,以周到的服务赢得读者的满意。
当然,座位灵活了,管理难度也就随之加大了。图书馆要安排好工作人员,加强监管,维护馆内纪律,尽心服务,保持人多不乱、秩序井然。
3改变作风,深入基层读者
各级图书馆的馆员,也要改变作风,采取各种方式深入到最基层读者之中,倾听他们的心声,寻找图书馆转型、超载、发展的良策。每年的年初,图书馆的负责同志都应该做好以下四点。
3.1下基层深入调研,召开征求意见会
图书馆员应深入学校、大中小型企业、乡镇、街道之中,征求各个层面的读者对图书馆新一年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为制订新一年的图书馆工作计划、服务计划打下良好基础。
3.2到当地所属发改局和机关工作委员会“掏底”
图书馆员应了解本年度当地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对主导产业的发展计划,了解各级党政机关在新的一年里开展的党建与行政工作。从而围绕工作规划、计划以及重点工作内容,研究图书馆的工作方向和规划,并在此基础上购买和调配“对题、对路、对症”的服务书籍,从而有效提高图书馆直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增加贡献力。
3.3到教育局了解学校工作的重点
图书馆员还应掌握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文体工作计划内容,认真了解现阶段中小学生急需的读物以及教师继续教育所需的相关材料。图书馆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对图书馆购书计划进行调整,购买满足读者需求的图书。
3.4到老干部局或老龄工作委员会了解离退休老同志阅读需求
如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老同志希望看到哪些图书,同时征求他们对办好当地图书馆的意见和建议,把这一长久稳固的读者群抓住、抓牢。
总的来说,就是把办馆的权利交给读者,让基层群众说了算,这样图书馆就一定会有前途,也一定能深受读者喜爱。
4改追求变档次,追求阅读大效益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话要辩证地看,要看开的是什么“卷”,是什么人开的“卷”,是什么人写的“卷”。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研究在当下社会发展中最有益的书,要树立大服务观、大效益观,站在为社会负责、为下一代负责、为文化繁荣负责的高度,来研究“卷”的档次,“卷”的内涵。无论是购书、管书,都要了解当下社会人的思想追求,要对哪部分人应该需要什么书、一个阶段应该看什么书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要把好推介关。一个图书馆如果没有高水平的推介服务,那么这个图书馆就是一个“大仓库”,充分发挥好推介作用就是提升服务档次的表现。
4.1抓好“选卷关”
朱静:谋宽助拓展,布长思深远朱静:谋宽助拓展,布长思深远图书馆每年都要购进有价值、有影响力的好图书,选择有思想性、有代表性的好作品。在研究好书的同时,还要研究好作者、好出版社,并根据读者意见定期与当红作家以及出版社联系,向他们反馈其图书的受欢迎程度、目前读者的阅读取向以及对某些作品的意见和建议,担负起从源头上督促出好作品、精品的责任和义务。
4.2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
图书馆要建立读书质量与效益评估体系。首先,要跟踪调查一些读者、一些基层单位的学习效果,对其学习质量进行研判。其次,要统计一个月或一个季度中大多数读者看的书、关注的话题,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当下社会心理,写出调查报告,提供给文化、宣传部门以加强引导和鼓励。最后,要始终站在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凝聚社会主义正能量的立场上办好图书馆,为广大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
4.3注重交流,图书馆要当好“三个桥梁”
图书馆要当好图书与读者之间的桥梁;当好出版社与书商之间的桥梁;当好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三个桥梁的作用相辅相成,目的是形成“看书――反馈――改进――写好书――出好书――看好书”的模式,出版更多的符合大众心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精品力作。各级图书馆应该定期举办新读物、新作品读后感交流活动,邀请书商、作家到图书馆来与读者进行现场交流,这样,图书馆的名气就会大增。
5改服务变眼界,帮助民众养成读书习惯
图书馆想发展,归根结底要靠广大群众。为此,图书馆在做好现有工作的同时,要有计划地逐步开展营造读书氛围工作,注重借助各方面力量循序渐进地培养大众的读书习惯。
5.1开展读书宣传周活动
图书馆可以借助电视、报纸等媒体开辟读书宣传专栏,刊登倡议书;组织优秀读者开展朗读比赛活动、书评活动、书法比赛活动、摄影比赛活动等。
5.2建立读书基地
图书馆可以在条件较好的学校、社区、村委会建立读书基地,评选优秀读书集体、先进个人,广泛宣传基地取得的成效,从而带动其他地方形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5.3发挥优秀读者的作用,成立讲师团
图书馆可以深入机关、企业、乡镇、村,发动读者用亲身经历汇报读书体会,畅谈通过读书给社会、家庭、邻里、事业发展带来的好处,激发广大群众参与读书的积极性。
5.4培养爱读书的良好社会氛围
图书馆要密切联系人大、政协等政府及社会组织,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图书馆来检查工作,开展专题调研,开办委员代表读书日活动,带动社会各界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同时,图书馆还要借助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群体组织的力量,推动全社会读书活动的开展,群策群力、携手并肩地把当地图书馆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赵艳芳.浅论图书馆服务创新[J].才智,2012(16).
[2]陈彩虹.深化图书馆服务 拓宽图书馆服务渠道[J].云南图书馆,2013(1).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育; 文献检索课; 教学改革; 互联网资源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4.97[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2)06-0046-04
1前言
编辑出版学与图书馆学是联系非常紧密的两个学科,在编辑出版专业开设信息素养教育课是该专业的必然要求,除了安排常规检索工具的教学内容之外,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的教学内容尤为特殊。一方面,作为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风向标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初级)的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该领域人才需要掌握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知识[1],在信息素养教育课中培养该专业本科生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传播模式可以为编辑出版学中网络出版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对象。笔者在编辑出版专业信息素养教育课“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的教学中尝试拓展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案例设计和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较好效果。
2国内信息素养教育课中“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的开展情况
早在1996年,国内互联网的发展刚开始走向普及时,万方、丁晓清就指出文献检索课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在教学内容中应向学生讲授Internet的知识,指导学生从Internet上获取有用信息[2]。1997年,凌美秀最早提出在网络环境下经济文献检索课应调整教学目标:“为即将来临的新世纪培养出能熟练地利用信息技术,具备驾驭信息环境、灵活取得一切信息资源为己所用的能力的人才”[3]。2010年,彭奇志、柯平指出信息检索课教材要与学科专业课程进行有机整合,把更多更好的学科案例融入教材,要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例如:RSS、Open Access、Blog等[4]。目前,这些已制订好的信息素养能力标准(如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质能力指标体系)都含有网络信息的获取及使用工具的指标内容,这为信息素养教育课开展“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的教学提供了标准依据。
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很多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的教学内容仅局限于开放存取资源和搜索引擎,该部分课时量占总课时量的比例很低。2010年,钟宇对北京地区15所211重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除中央财经大学未设置该部分内容外,北京大学等14所高校在文献检索课教学中都涵盖了互联网资源利用的内容,都包括免费学术资源的利用和搜索引擎的使用。在学时分配上,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检索与利用占整个教学学时的比例很小,一般只占3%~10%[5]。
与此同时,部分单位在某些专业文献检索课“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的教学中做了较大地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从2001年开始将搜索引擎作为文献检索课的重要教学内容纳入课程教学,学时数为3—6学时。随着需求的不断增加,2004年起开始为本科生开设30学时2学分的选修课《搜索引擎》[6]。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在该专题教学上的成功与所嵌入的医学专业有很大关系,早在1998年,杜诗军就介绍了在因特网上免费检索MEDLINE的方法[7],目前网络医学信息资源可开放存取的比例很大,医科学生掌握互联网医学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中国科技大学罗昭锋老师在《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课程教学中引入搜索引擎、RSS订阅、免费文献分析软件(HistCite等)的教学内容,选修该课程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成为一门全校热门的公选课,他本人公布的2011年春季课程调查报告显示:该课程十七个教学模块按内容评价的得分排名中,RSS信息订阅排第一,免费文献分析软件HistCite排第二,搜索引擎部分排第十二[8]。
部分单位在“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主题模块教学上的成功说明了在信息素养教育课中根据授课专业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讲授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的知识,能够得到很好的教学评价。作为编辑出版专业来讲,“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的教学内容还可以进一步地拓展,为了适应该专业的需求,教学内容上不能局限在互联网开放资源和搜索引擎上,也不能停留在片面的讲授检索方法和技巧方面,要和该专业的相关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突出网络出版、信息传播、信息共享、信息利用等主题,以期达到嵌入该专业的目的,为该专业同学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提供研究和实践机会。
3编辑出版专业学生利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特点调研
2011年10月,笔者对编辑出版专业本科三年级的30名同学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27份,主要了解到以下情况:在利用互联网查找信息时,93%的同学查找多媒体资料(图片、音频、视频等),89%的查找新闻,74%的查找生活信息,67%的查找新名词、新概念,56%的查找图书,37%的查找期刊,4%的查找统计数据;在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的目的调查中,81%的同学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74%的是解决课程学习中的问题,70%的是针对英语、计算机等考试,63%是为了撰写论文;在互联网上查找不到所需资源的主要原因,81%的同学觉得是广告信息太多,78%的觉得网络信息杂乱无章让人迷失方向,70%的人选择不能正确使用检索工具,26%的觉得存在病毒等安全问题,26%的人选择没有满意的工具,19%的觉得网络资源没有利用价值;在建议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上,没有一个人选择“一人讲,大家听”,85%的人选择案例教学,81%的人选择上机辅导实践;在信息资源管理工具的使用中,74%的人选择浏览器收藏夹管理,63%的人选择文件夹管理,30%的人选择网络书签管理,没有人使用单机版笔记本、网络笔记本和文献管理软件管理信息资源。
以上数据充分展现了我校编辑出版专业本科三年级同学在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和利用上的特点。同学们主要利用互联网查找生活、学习中需要的生活和学习资源,在检索、管理能力上还存在一定欠缺,对互联网信息资源的价值认识也还存在片面性,对传统的“一人讲,大家听”教学方式不太认可。
4编辑出版专业信息素养教育课“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的教学设计
4.1 该模块的总体设计
基于本校编辑出版专业本科生的信息需求特点,借鉴国内“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对该模块的教学作了6个部分的立体化设计(如下表所示)。
4.2 导览部分的内容组织与教学
编辑出版专业属于新闻传播学科大类,笔者在备课之初就从编辑出版专业所属的新闻传播学大领域出发,挖掘这一领域在互联网时代的一些新事务和新发展趋势,在讲解方面也注意从专业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主要从6个方面全方位地认识互联网信息资源,让学生体会到互联网信息资源不仅很丰富,而且很多资源也是高质量的,是有利用价值的,让学生明确哪些信息资源可以通过互联网找到。
4.2.1 从信息资源的类型来讲:除了介绍可开放存取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专利信息、标准等常规资源之外,还引入了学习资源、统计数据、预印本、后印本、开源软件或免费软件(新闻挖掘软件等)、新闻、网络社区、个人主页、博客、微博、维客、播客等内容。讲解方面,首先进行概念引入,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再接着通过具体实例来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每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介绍每种类型资源的特点、时效性、传播特点、利用价值等问题。
4.2.2从学科类别上来讲:主要通过互联网中各学科开放存取资源的数据来说明开放存取资源的丰富性,引用了黄如花教授关于Elsevier收录期刊可开放存取情况的调查数据[9],还有张红芹、金洁琴、徐宁对Elsevier、Springer、Wiley收录期刊可开放存取情况的调查数据[10],通过这些数据让学生们有些定量的认识,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互联网上下载期刊论文的全文资源,鼓励学生自行调研国内各学科期刊开放存取的情况。
4.2.3 从信息资源加工程度上来讲:按照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专著、论文等)、二次文献(书目、索引、文摘等检索工具)、三次文献(综述、报告、年鉴、手册等)划分信息资源,特别强调这四种层次的信息资源在网络时代的特殊性,比如讲解零次文献时可通过新媒体中碎片信息的舆情案例来讲解。
4.2.4 从版权状况来讲:主要从公共领域的学术资源、让渡版权的资源、灰色资源三个方面进行讲解,引述著作权法关于作品保护期限的规定,讲述开放存取运动的情况、让渡版权的情况及知识共享协议等内容,适当提及灰色资源的使用问题,强调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中需要尊重知识产权、尊重法律、合理合法地利用资源的权利和义务的问题。
4.2.5 从传输协议上来讲:主要介绍Web资源、FTP资源、P2P资源这三种典型资源的特点、传播方式以及相应的检索工具。
4.2.6 从来源上来讲:介绍政府机构、行业协会、数字图书馆、科研机构、学会组织、学科门户、教育机构、出版企业、商业公司、社会群体或个人等主要源的特点和信息的种类、时效性,权威性等情况。
4.3 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工具部分的内容组织与教学
这部分介绍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搜索引擎的用法,讲授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主要类型及特点、初高级检索功能,重点通过案例讲解布尔检索、二次检索、相关性搜索、限定域搜索、精确搜索、截词搜索等高级功能。
在介绍搜索引擎的检索方法时,也强调搜索意识的重要性,明确一个观点:搜索能力是现代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学习、工作的质量,搜商是衡量搜索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11],同时也指出搜索引擎在收录资源的范围、信息收录的时效性上存在的不足。
4.4 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方法与利用途径的内容组织与教学
这部分从资源浏览、分类检索、资源评价、共享网络、管理工具、分析工具等几个方面介绍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方法与利用途径。具体做法如下:
(1)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浏览和发掘有哪些方式,如何触类旁通、追本溯源?从直接浏览、偶然发现、资源导航网站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2)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分类检索:怎样利用学术搜索引擎搜索图书、论文、图片、表格、概念、学术趋势等信息资源?主要介绍谷歌学术、CNKI知识搜索、谷歌图书搜索等工具。
(3)互联网学术信息资源在学术性社交网络中的共享和传播。介绍几种典型的科学社交网络,比如:ResearchGate、科学网、小木虫等,分析这些社交工具如何在科研中起作用,如何实现文献互助、知识共享和协同创新等。
(4)基于P2P模式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网络学术信息资源共享和传播。介绍百度文库、新浪爱问、电驴等网站的资源共享、传播和下载模式,指出这类共享工具中可能涉及版权的问题。
(5)互联网信息资源的评价方法。介绍在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可通过信息内容的深度与广度、连续性和稳定性、信息的权威性、更新频率、安全性、易用性、原创性、外观设计等指标评价资源,也可以利用参考工具、PageRank值、社区推荐等方法来评价资源。
(6)订阅互联网信息资源。介绍邮件列表的使用、RSS阅读器的选择、RSS地址的查找、RSS资源的订阅和管理等功能。
(7)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本地管理和网络管理。介绍资源管理器、Windows Search的文件管理方式;介绍网站及网页信息的浏览器收藏夹管理和书签管理的方式;介绍利用网络笔记本、记事本等工具管理细碎信息。
(8)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分析。互联网信息资源分析的教学以定性分析为主,同时也附带演示一些定量分析工具,介绍因特网信息资源的内容挖掘、新闻信息传播的路径分析等内容。
4.5 常见信息资源案例检索部分的内容组织与教学
为了增强教学的互动性,通过搜索竞赛的形式,让学生查检可开放存取的图书、期刊、论文、专利、标准、论文、图片、数据、新闻、法律、概念、地图等类型的信息资源,查找学习或未来工作中可能会需要的学习资料,给每个同学2次回答问题的机会,对于主动答题并答对的同学记录平时成绩1分。
4.6 作业练习部分的组织
在教学完成之后,通过设置一套习题让学生巩固学习的效果,同时也测验和评估学生的平时成绩,习题的内容包括课程中的内容、课程中未安排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整个课程的需要,在期末布置具体课题检索题目,比如:国内各学科期刊开放存取情况的调研、零次文献在网络时代的传播影响、知识共享协议对信息资源共享和传播的作用、无纸化阅读和有纸化阅读、数字出版的盈利模式、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差异、手机阅读情况调查,等等。
4.7 问卷调查的组织
利用问卷星等网络工具进行不记名的问卷调查,主要调研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的设计、组织、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等,为今后调整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管理提供参考。
5教学中还需要保证的教学条件
“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大约占12个学时,占整个课程课时的1/3。安排在图书馆OPAC系统的检索模块之后,在中西文数据库检索之前。上课时使用联网的机房,提供学生及时上机实践的机会,同时要注意控制课堂纪律,理论讲解的时间与实践的时间比例控制在1∶1。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相关的软件的交互功能,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案例的选取上,要考虑与专业相结合,要有实际的检索价值。在实验教学中,安排1~3名教师在检索各环节对学生进行指导。
6总结
实践表明,在编辑出版专业本科信息素养教育课中对“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模块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增强与专业知识的融合程度,是新时期对该专业的必然要求。这些做法得到了该专业学生的认可,但还有很大的提升余地,需要信息素养教育课的一线教学人员不断补充新的教学内容,融入更多更好的教学案例,构建一个立体化的教学体系,打造师生互动的教学环境,通过互联网知识的讲授、信息检索技能的训练来实现对编辑出版专业学生互联网信息资源检索与利用相关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编.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考试大纲[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9:12.
[2] 万方,丁晓清.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初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1996,14(2):21—23.
[3] 凌美秀.现代信息环境下经济文献检索课面对的难点与出路[J].高校图书馆工作,1997,17(1):63—65.
[4] 彭奇志,柯平.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分析与实证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33(12):75—79.
[5] 钟宇,胡芳.北京地区211重点高校文献检索课教学内容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8—11.
[6] 夏旭,梁丽明,李健康.文献检索课教学改革与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9(12):80—82.
[7] 杜诗军,张魏华,许世华,等.在Internet网上检索医学文献[J].医学图书馆通讯,1998,26(3):47.
[8] 罗昭锋.《文献管理与信息分析》2011春季课程调查报告[EB/OL].[2011-09-08].http:///home.php?mod=space&uid=304685.
[9] 黄如花,张静.Elsevier收录期刊可开放存取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9,35(181):35—42.
论文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以及阅读疗法的原理,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优势以及具体措施,使得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具有现实性。
1 大学生心理状况现状
近年来,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正处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竞争越来越强烈,人类所面对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也复杂多变。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类社会关注,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就提出整体健康的概念,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这个概念将健康概念从单纯的生物模式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心理健康成为重要内容[1]。
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特殊时期,他们有着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学习、经济、竞争、就业、情感以及人际关系等都对身心尚未成熟稳定的大学生造成诸多压力,当这些压力导致理想和现实出现矛盾和冲突时,部分人不可避免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的同学甚至出现了种种心理障碍。浙江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对大量优秀大学生的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和访谈,发现在优秀学生中患有“心理综合症”的比例竟高达40%。据《中国教育报》报道,2000年上半年的《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调查报告》,通过对北京23所高校大学生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发现有18%的学生存在中等以上的心理问题[2]。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四届学术年会(2003.9.13)公布的大学生心理调查表明: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占16.37%,有某种心理问题的占34.9%,男生高于女生,农村新生高于城市新生[3]。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引起了全社会,尤其是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重视。教育部2003年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4]。各个高校都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为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重要的教学辅助单位应充分发挥丰富馆藏资源优势,加入到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支撑的行列中来。而融合医、图书馆学、心理学等众多学科的阅读疗法, 在治疗大学生心理问题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国高校图书馆近年来利用阅读疗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产生了较好效果[5][6]。
2 阅读疗法
2.1阅读疗法定义
人类很早就认识到阅读的保健和辅助治疗作用,古埃及的一些寺院图书馆就因是治疗中心而闻名,掌管文献的馆员被称为“生命之宫的文臣”,在古埃及底比斯城的一个图书馆正门上方还刻着“医治灵魂的良药”[7]。中国汉代的学者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8] 但真正使用阅读疗法这个词还是上世纪初的事。阅读疗法(reading therapy)也叫图书疗法(biblio—therapy),是由美国人塞缪•克罗色尔斯(samuel me—chord crothers)于1916年在《大西洋月刊》(atlanticmonthly)上发表文章,首次提出并使用了这个词。1961年阅读疗法被收入《韦氏新国际词典》(第3版),并给予了这样的解释:①用有选择的读物辅助医学精神病的治疗;②通过有指导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我国出版的图书情报学词典将阅读疗法诠释为“为精神障碍者或行为有偏差者选择读物,并指导其阅读的心理辅助方法。”[9]
2.2 阅读疗法的心理学原理
阅读疗法的科学性不仅体现在阅读活动起源于人类治疗身心疾患的需要,自发生之日起就具有治疗的功能,更重要的是阅读过程既能带来共鸣、净化、平衡、暗示、领悟等各种复杂的心理活动,有调动着五脏六腑做着看不见的体操,这些活动起到了调节情绪、锻炼器官机能的作用,从而收到保健祛病的效果[10]。意大利诗人但丁说得好: “我在悲痛时想在书中寻找安慰,结果得到的不仅是慰藉,而且是深深的教诲,就像有人为了寻找银子,竟然发现了金子样”。又如我国古人谈到书对与人犹如“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幽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这些话都形象地揭示阅读疗法的魅力及其妙处所在[1]。阅读之所以能够治病,在于它传达给读者的情感恰好减弱或抵消郁藏于读者心中的不利身心健康的情感,从而缓解减轻读者的病情,这就是阅读疗法的作用机制。阅读是一个思考过程,能充分调动人的注意力,人在书的引导、启悟下不断提高对人生、社会、生命、疾病的认识,心胸豁然开朗,加上书中美好的欢乐情绪的感染,心态变得乐观安详,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 。阅读是一种心理体验,阅读的过程就是读者与作品的感情内涵融合共鸣的过程,从而产生美的享受,激起某种崇高的感情,改进处世态度,拓宽知识面,激发审美兴趣,陶冶情操,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3 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阅读疗法的干预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首先图书馆藏书与资料非常丰富,是广大读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每一个读者都可以在图书馆找到自己喜欢的读物,并且是免费提供,可以随时、随地阅览,不受时空限制。其次,图书馆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去的公共场所,而且大学生业余时间的重要去所,到那里进行阅读,不怕泄露任何隐私,不会伤及个人自尊,没有任何精神压力。例如,大多数学生有性困惑,但都难以启齿,不想和别人交流,而到图书馆查阅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就能了解基本的性知识。最后,通过阅读相关图书,增加心理健康知识,增强抵御心病的能力,起到预防、治疗双重效果,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大学生是充满着对知识渴望的群体,高校图书馆可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阅读治疗”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促进作用,拓展自己的教育职能,把“阅读治疗”作为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助手段。
在某医学院2009年至2010年对采取为期一年的阅读疗法,在学生中受到普片欢迎,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分别阅读疗法干预前后对学生进行测评,以观开展阅读疗法的效果。2009年与2010年测评群体间scl一90各因子得分均值的比较,显示2009年的学生群体在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高于2010年。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查结果表明:通过一年的阅读疗法干预,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效的,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显著影响,可以提高他们心理健康水平;因而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可以成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新途径。
4实施阅读疗法的措施
4.1 首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常的心理健康,怎样区分自身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症状及危害,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如可能正在被难耐的负向情绪所困扰,可能由于生活和学习的压力或不幸而正在遭受精神的痛苦,或者是隐私无法向朋友或家人倾诉,在万般无奈中,又不想向心理咨询师的救助,阅读疗法可以成为唯一的精神解放的归宿。
4.2 对阅读疗法这种教育方式进行多角度、多途径的宣传
在日常生活中,用图书来缓解情绪问题自古有之,但阅读疗法并不是耳熟能详的名字,因此,应对此进行多方面、多途径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普通阅读和阅读疗法的区别在于阅读过程的强度,也在于是否有针对个体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的读物选择,是否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对我校某系大一至大四524名学生进行有关对阅读疗法认知的问卷调查中发现,近72.18% 的人对阅读疗法和心理健康疾病认识不足,以至阅读疗法的心理治疗工作不能广泛开展。因此要通过知识讲座、宣传海报、图书馆网站、校广播台以及读者协会等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阅读疗法,让一些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明白问题的所在,使大学生学会了解自己,学会使用阅读疗法,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4.3 培养阅读治疗馆员
阅读疗法的成功实施离不开专业阅读治疗馆员对学生阅读行为的正确引导和心理辅导,这对馆员提出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但要具有图书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哲学、心理学、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网络应用技术,所以一方面对全体馆员进行专业的心理学、医学知识的基本知识、理论、实践的培训,使得图书馆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学生无论何时进入图书馆,遇到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感受到和谐的人际氛围;另一方面要选拔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知识丰富、心理素质好,并且有一定阅历,具有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馆员对大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或心理咨询,努力培养一支图书治疗的专业化馆员队伍,使他们不但对图书有精深的研究,而且要非常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并把图书与相应的心理问题对应起来推荐给读者。有条件的可以聘请心理医生,最为合适的是和心理学教研室老师协作。
4.4 建立阅读疗法服务机构
预防和治疗大学生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图书馆作为教学的重要支柱责无旁贷,但是阅读疗法要有针对性认真计划和精心设计才能取得积极疗效。首先成立一个有阅读治疗人员,心理指导老师和学生义务馆员共同参与的阅读疗法服务机构。心理指导老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最普片的是开展问卷调查,比如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对学生进行测评,或者自制心理健康调查表,了解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发现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制定阅读疗法具体实施办法。如:对有普遍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开展群体阅读指导服务,患有特定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个性化跟踪阅读治疗服务。阅读治疗人员根据科学适用的原则,选择富于知识性、哲理性、趣味性的书、刊、报等馆藏,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学习、择业、交际、恋爱等等问题,编写《阅读疗法专题书目》,为有各种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出书方,并提供正确的阅读指导。学生义务馆员平时与同学联系密切,可以随时及时地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反馈给阅读治疗小组,并把有针对性的阅读治疗书目传递给同学。另外在图书馆内或者是在图书馆网页上,设立“知心信箱”,每天开箱一次,对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阅读治疗馆员通过会诊,制定阅疗方案。每周末,利用回信的方式将问题予以解答,或推出相关书目索引,或附上专题文章,对问题特殊者请心理医生帮助解决。
4.5 开辟阅读疗法环境
由于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爱面子、害羞以及怕别人误解等原因,若是大张旗鼓地开辟独立的阅读疗法阅览室,会阻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去阅读相关书籍,像专门心理咨询室鲜有人问津一样适得其反。可以把阅读疗法的场地建立图书馆大的阅读环境之中,于无形之中见有形。前提是培训宣传中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别的书籍存放的物理位置,便于学生查找,这是开展阅读疗法最重要、最直接的实践措施。图书馆阅览室的建立应主要考虑轻松优雅、舒适温馨的阅读环境,能使读者心情愉悦,如阅览环境的绿化,洁净,图书馆员可以开展微笑服务等,有利于消除顾虑和心理压力。
4.6 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优化馆藏
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的:“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对真、善、美的向往。”图书馆在满足高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收集与整理学术性文献的同时,应当增加能够提高学生思想文化和文艺修养、道德素养的社科类和文学艺术类文献以及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性读物。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特点,建立心理健康书籍虚拟数据库,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整理出相关书籍,建立有关文档,便于学生查询。首先挖掘现有图书资源,并根据需要并不断补充与完善,充分发挥各类图书的辅助治疗作用。
阅读疗法是进行心理治疗和调节的有效手段之一,还要对它继续深入的研究,不断挖掘和拓展它丰富的内涵与外延 让阅读疗法这种集预防和治疗于一体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保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心理健康是全球都关注的问题,高校图书馆应依托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以及其阅读需求,通过从浩瀚的书海中有针对性推选的高质量优秀图书,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阅读治疗,引导学生通过书籍找到属于自己的心灵慰藉从而进行心理调整,力争为满怀憧憬的学子,构建一个健康、阳光、和谐、平衡的心理环境,使其摆脱心理亚健康状态,维护正常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韩晓蓓,董百申.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探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2):43-45.
[2] 应华. “阅读疗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方[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23(96):71-72,84.
[3] 李芬.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可行性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2):131-132.
[4] 杨丽兵,孟默涵.阅读疗法——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新拓展[j].现代情报.2010,30(3):109-112.
[5] 孔繁胜,付婉秋.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之实证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8,(4):43-45.
[6] 宫梅玲.泰山医学院的阅读疗法研究与实践[j].图书与情报.2009,(2):8-13.
[7] 王波.阅读疗法的类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6):47-53.
[8] 王波.阅读疗法概念辨析[j].图书情报知识.2005,(103):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