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环保协会年度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分团委
9月份:
1.配合各部做好20xx级迎新工作。
2.做好暑期社会实践的总结表彰工作。
10月份:
1.做好组织部、青协的建章立制工作。
2.做好团员注册、团籍管理、团费收缴等日常工作。
3.搞好团会建设活动。
4.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座谈和讨论活动。
11月份:
1.配合学生会各部做好金秋艺术节、110年校庆活动。
2.做好新生辩论赛的各项工作。
12月份:
1.做好团员评议、自查的各项工作。
2.加强学风检查和考风建设。
秘书处
9月份:
1.制定分团委、学生会各部职责条例,以便于做到各部职能明晰,有利于院学生会顺利开展工作。
2.协助、协调各部做好迎新工作,以使新生尽快了解武大,了解我院的目标。
3.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新生情况。做好新生与院学生组织的交流活动,加强双方沟通,发掘人才,为院学生会各部招新做好充分的准备。
4.招新,吸纳一批细心、耐心、有责任心的新生作为秘书处干事,为秘书处日常工作的开展准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5.协助文艺部做好迎新晚会工作。
6.协助学术部做好奖学金的审核、评定工作。
10月份:
1.设立“主席信箱”,及时反馈同学们对学生会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分团委、学生会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2.协助体育部做好院、校运动会的各项工作。
3.出一期学生工作简报。
11月份:
1.协助各部做好金秋艺术节的各项工作。
2.协助各部做好110年校庆活动。
12月份:
1.出一期学生工作简报。
2.做好分团委、学生会各部的档案管理工作。
学术部
9月份:
1.监督、协助各年级、各班搞好学风建设。
2.做好奖学金的评定工作。
10~11月份:举行院内辩论赛。
12月份:组织好学院的期末备考工作。
04年3~4月:推出第二届樱花论坛。
宣传部
9月份:
1.通过海报、宣传板的形式搞好迎新工作。
2.招新。
3.做好中秋节、国庆节的宣传工作。
10月份
1.宣传军训风采。
2.搞好运动会的宣传工作。
3.举行一次校园板报设计制作大赛。
11月份
1.搞好金秋艺术节、110年校庆的宣传工作。
2.政管院宣传周,搞好我院的宣传工作。
生活部
9月份:
1.配合学工组,摸清03级新生的住宿安排情况。
2.配合学生会各部,搞好迎新工作。
3.指导03级生活委员的工作。
4.安排学生会的主要成员及奖学金获得者有新生见面。
5.搞好招新工作。
10月份:
1、开展一次全院卫生大检查活动。
2、搞好运动会的后勤保障工作。
3、配合学工组安排勤工助学岗位名额分配工作。
11月份:
1、配合文艺部搞好金秋艺术节的后勤保障工作。
2、与实践部、外联部合作,在校外寻求工作机会,帮助贫困
生解决生活困难。
3、开展全院寝室文化大赛。
12~1月份:帮助同学搞好假期定票工作,安排留校生的住宿,检查宿舍安全防火、防盗措施,保障假期安全。
体育部
9月份:
1、举行院足球选拔赛。
2、进行院队集训。
10月份:
1.协助举行校级足球联赛。
2.举行院运动会。
3.协助校运动会的各项工作。
11月份:
1.举行院乒乓球赛。
2.举行大一新生拔河比赛。
3.
学生会年度工作计划第2页
协助校毽球比赛的各项工作。
04年3月份:举行院篮球选拔赛
4月份:协助举行校篮球联赛
文艺部
9月份:
1.四院联合举办迎新晚会。
2.本院举办迎新晚会。
10~11月份:
1.协助校合唱大赛的各项工作。
2.协助校舞蹈比赛的各项工作。
12月份:举行校风采之星大赛之学院选拔赛
通讯社
9月份:
1.通讯社的领导班子。
2.面向全院进行学生通讯社的招新工作。
3.对所有社员进行建档,并完成记者证的办理及发放工作。
4.召开学生通讯社全社大会,对全院工作进行统一部署、动员。
10月份:
1.出版一期以大一军训为主要内容的报纸。
2.积极筹备校庆工作,举办以爱我珞珈为主题的征文活动。
3.对征文进行评审工作。
11月份:
1.出版一期院报的金秋特刊。
3.邀请校外编辑或新闻人员对通讯社及学院里对新闻工作有兴趣的同学进行讲座。
网络部
9月份:建设网络并进行维护,在网上开辟专栏介绍大一新生军训活动。
10月份:通过网络宣传校运动会的各种情况。
11月份:
1.通过网络宣传110年校庆活动。
2.创办院网页。
3.举行图片制作大赛。
4.在论坛上开设专栏,组织同学对本院工作进行投票。
5.创办定期的院刊电子版。
6.开展电脑知识竞赛。
联络部
9月份:
1.招新。
2.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活动经费。
10月份:创办勤工助学联系中心。
11月份:联合其他部做好金秋艺术节等各项工作。
实践部
9月份:协助院团委做好全院学生的各项工作。
10月份:积极配合外联部联系校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收集大量可供学生使用的社会实践信息。
11月份:建立和发展本院学生人才信息库。
组织部
9月份:配合分团委、学生会各部门做好迎新工作。
10月份:做好新一年度团员团籍注册、团费缴纳工作。
9~12月份:开展团会工作,监督各团支部召开团会。
12月份:年度团内推优、评比、总结工作。
青协
9月份:
1.在新生军训期间单独召开本协会招新会,招收若干名下属各部部长。
2.完善本协会章程、机构建构等各项组织制度。
3.与其他部门联合召开招新会,招收下属各部副部长、部委。
10月份:
1.完成全院新生的志愿者登记建档工作,扩大本协
会会员队伍。
2.组织“爱我武大,向校庆献礼”横幅收集武大学
子心声活动。
3.校运会期间发动协会会员开展“一帮一”运动员定点服务活动,为我院运动健儿取得佳绩做好后勤护理。
11月份:
1.参与武汉晚报“阳光行动”系列活动,扩大我院声
誉和影响.
2.组织部分会员开展本协会传统的“珞珈山环保行动”.
一、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2018年1-10月,我县外贸出口额518.4万美元,全部为自营出口额。预计全年完成自营出口总额580万美元。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7亿元,同比增长10.6%。预计全年完成社零总额35.6亿元,同比增长11%。2018年1-11月,我县电商交易额达4.82亿元。预计全年电商交易额达5亿元,同比增长19.6%。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一)创新消费模式,培养消费热点。一是以邮政集团物流体系为支撑,大力发展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进实体零售创新转型,促进线上线下有机融合发展。二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县茶叶、蜂蜜等特色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三是成功新增**公司、***县服务有限公司、餐饮管理有限公司3家限上商贸企业。
(一)外贸出口工作。一是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实行“月调度”工作制,及时了解企业动态和发展实际需求,选派业务能力强,自身素质高的人员为企业服务,采取帮办、代办、领办等方式,协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指导、协助三农茶业、华顺饮业办理外贸出口手续,培育外贸出口主体。截至目前,有外贸出口发展潜力的企业19个,其中:自营出口企业11个,贸易出口企业8个。截止2018年11月,有外贸自营出口的企业5家,累计完成外贸出口518.4万美元,同比下降11.4%。完成年度计划的69.1%。二是兑现2017年中央外经贸专项资金,用于支持自营出口企业项目12个,支持金额60.3万元。
(二)直接利用外资工作。已完成工作移交,截至目前,全县4家外资企业,全部通过了2018年外资企业年审。有两家外资企业增加了新的项目投资,投资额近6000万人民币。华顺饮业有限公司通过增资、税后利润等途径筹备资金近3000万元人民币,投资建设第二条生产线和新建综合楼。第二条生产线已经竣工投产,综合楼的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预计开年可以破土动工。哈葫芦生态旅游投资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人民币投资新建接待中心、游步道、玻璃吊桥等项目,三个项目已基本完工。目前两个外资企业已到位资金正在办理利用外资备案的相关手续。预计我县全年可完成利用外资350万美元。
(四)推进“产品出山对接”行动。一是抢抓杭州上城区对口帮扶***的发展机遇,引进杭州有实力的营销公司来鹤注册**硒语网络科技公司,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销售***的土特产150万元。二是牢牢把握中南民大对口支援***发展的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产品走进民大活动,开展了2018年新春***农产品走进中南民大的特色活动,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同时也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三是全力实施“荆楚优品”工程,组织**等企业参加全球荆楚优品采购论坛等活动,着力把***优质、富硒的产品推出山外,走向全国。四是组织了27家企业(其中茶叶企业18家,农特产品9家,家庭农场4家,专业合作社5家)共91款硒产品参展第五届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成果丰硕,签订招商投资协议1个,金额2.15亿元,采购协议7个,签约金额1.21亿元。现场销售23.8万,意向签约4500万。并组织了6家企业共8款产品参加第五届世界硒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名优(特色)硒产品评选,我县**齐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推送的云禅一品(红茶)被评为中国特色硒产品。
(三)市场体系建设。狠抓商贸各项政策落实,加大对商贸服务企业扶持力度。一是经挂网公告、申报审查、现场验收、专家评审、和公示公开等程序,拨付2017年省级促进市场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至企业,支持湖北***县**茶业有限公司承建的茶叶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和**商贸有限公司承建的雅晨综合流通骨干市场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商贸发展服务能力。二是以省级促进市场体系建设为依托,大力推进商贸基础设施建设,新发展一批大型商贸综合体,下坪标准化农贸市场正式开工。三是全面完成成品油分销体系“十三五”规划调整。为了让成品油市场经营体系更好服务市场发展的需要,我县调整“十三五”规划的加油站两座:高速接口加油站和六峰加油站。四是完成26家成品油零售经营企业年检申报工作。
(四)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一是对全县20家加油站、重点超市、大型商场、宾馆、再生资源回收场所以及报废汽车拆解公司等进行安全巡查。截至11月,执法检查70余人次,未发现重大安全隐患。二是再全县范围内开展再生资源回收行业企业及个体户的排查统计工作。三是组织专班开展商贸领域涉嫌非法集资等金融风险专项排查工作,经排查,我县无融资租赁公司、典当行及商业理保公司。并逐一走访重点商贸企业,进行防范非法集资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折页、现场讲解非法集资危害、签订《不参与非法集资承诺书》等方式加强对企业的指导和监管。四是集中力量开展环保督查问题整改,召开专题会议、组建工作专班,加强再生资源回收经营场所的规范管理,加大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清理排查。2018年11月29日,我县再生资源领域存在的环保问题已销号。五是主动作为,积极组织开展加油站地下油罐改造。截至目前,全县10座社会加油站(共10座,已于2018年4月前完成)、中石化5座加油站(共9座)已完成加油站油罐的双层罐更换工作。中石油云南庄加油站正在进行更换施工工作。按照整改的时间节点,我局将于明年顺利完成整改任务。
(五)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
1.有序推进电商创业基地建设工作。目前受场地、资金、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我县尚不具备建设大规模电商创业园区的基础条件,为推进电商创业园工作,将华龙半岛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集优O2O体验中心作为电商创业基地打造,引导县电商协会与县青创会紧密合作,在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容美O2O体验中心搭建企业创业孵化服务平台,为创业企业和青年团队创业者提供免费入驻、业务培训等支持,吸引返乡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创业青年开展创新创业。成功孵化了艺企传媒等企业。
2.快速推进与知名电商平台合作工作。一是不断加大与国内知名电商平台的合作,积极与京东、天猫、本来生活等国内领先的电商平台对接并成功引进苏宁易购网络平台与我县企业开展电商合作,在苏宁易购平台上成功开设***馆,有力的助推了***农特产品走出去。二是我县农特产品成功入选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并获得兴农扶贫项目的阿里巴巴授牌,全州仅三个县市获得阿里巴巴授牌。三是联合**硒语公司将***土特产品上线到杭州的“顺联动力”社交平台上,助力我县农特产品走进杭州市场。
3.强化品牌与质量建设工作,打造***特色优质品牌。大力开展电商品牌建设工作,相继注册“土家购”“梦栖谷”、“硒山寻”商标,加大电商公共品牌的建设力度。一方面加大了对我县电商公共品牌的宣传力度,实现“统一产品标准、统一田间管理、统一外形包装、统一网上销售”,主推茶叶、土豆、蜂蜜、腊肉、豆制品、红薯等本土网销商品,在杭州的线上线下农产品展示中心已经成功落户。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我县农特名优网品产品质量品控体系的建设工作,目前已在全县范围内启动30家企业的富硒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控制与追溯系统的建设工作,用科技手段推动富硒产品质量与公信力提升。
4.积极组织企业走出去,为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2018年先后组织了我县电商企业参加了***县“茶商大会”、第四届武汉国际电商博览会、首届荆楚美味产业博览会、安康硒博会,举办了“苏宁易购***产品对接会”、“ **贫困村庄与武汉、广州城市社区开展产销对接”、“杭州电博会”等活动,积极参加国家商务部组织的“电商扶贫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品牌推介”、“中国电商扶贫在行动”等活动,推荐我县鑫农茶业、峰鹤农业等企业申报电商扶贫地区农特产品品牌。
5.加强电商人才培训。一是5月成立***县邮乐协会,将全县164个村级电商点紧密结合起来,依托协会平台积极举办知识交流、参观考察等活动为从事电商的县域企业、个人提供良好学习、交流平台。二是自今年5月开始,容美电子商务综合O2O体验中心已成功举办12期“集优·秀”新媒体文化讲演和电商沙龙活动,为全县的电商企业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普及电商基础知识,共计培训电商从业人员近400人。三是9月15日至21日,县商务局组织县域内企业负责人、村级服务站点负责人、电商从业人员等共计50人赴杭州市开展了为期7天的电商培训,学习时下最新的电商技能,感受杭州市不一样的电商文化氛围,
6.开展电商扶贫系列活动,对贫困户电商创业,电商发展突出的企业、合作社等进行了奖励,发放奖金100万元。
7.召开全县电子商务发展大会,出台《***县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奖励办法》,推进***电商良性持续发展。
三、2019年度工作计划
(一)抓对标创建、明确责任目标、推进电商产业发展。
一是开展特色产品营销推广,提高电商销售额度。鼓励指导企业、个人开展形式多样的电商销售活动。二是集中力量重点加强电商培训、品牌建设、运营推广、物流配送等工作。三是继续推进电商带头人的重点培育工作。争取2019年电商交易额达6.5亿元。
(二)抓政策落实、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外贸出口、利用外资力度。
一是进一步盘活存量,继续加大对生产型外贸企业的支持调度力度,重点抓好**、**、**、**等现有骨干自营出口企业的出口任务不放松;二是挖掘新的增长点,着力培育壮大外贸经营主体队伍,培育三农茶业、华顺饮业转型升级为外贸出口企业,力争尽早实现开口第一单。三是深入调研外贸外资企业,搞好外贸外资企业备案、注册。协调华顺饮业、哈葫芦等外资企业增加直接利用外资额度。四是出台支持外资、外贸出口的相关支持政策,为外向型经济发展出实招。力争2019年自营外贸出口增长10%左右,直接利用外资增长10%左右。
第一条为大力实施质量强县战略,加快我县转型升级、率先发展步伐,鼓励和引导广大企业建立和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制度,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政〔〕91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政〔〕90号),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县政府质量奖,是由县政府设立,授予本县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实施卓越绩效管理,有广泛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企业的最高质量奖项。
县政府质量奖每年评审1次,授奖总数不超过2家企业。
第三条县政府质量奖的评审,遵守企业自愿申请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增加企业负担原则。
第四条获得县政府质量奖的企业,3年后可再次提出申请。
第五条县政府质量奖的奖励和工作经费列入县政府财政预算。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在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设立县政府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
评审委员会由各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负责人、质量管理专家、行业技术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成员名单由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报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审定。
第七条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审定县政府质量奖的评审细则、评审程序等工作规范;
(二)组织开展县政府质量奖评审活动;
(三)评审提出县政府质量奖候选名单。
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家评审组,具体负责县政府质量奖的评审工作。
第八条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县政府质量奖的评审日常工作和获奖企业的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评审标准拟定县政府质量奖的评审细则、评审程序等工作规范;
(二)建立评审员专家库,组建专家评审组;
(三)编制县政府质量奖年度工作计划,评审公告;
(四)负责县政府质量奖的申请受理和资格审核等工作;
(五)负责县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的监督管理。
第九条各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县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协会负责本辖区、本系统、本行业县政府质量奖的有关工作,包括培育和推荐申报企业、推荐评审专家、宣传推广获奖企业先进经验和成果等。
第十条县行政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县政府质量奖的评审工作。
第三章评审标准及方法
第十一条县政府质量奖评审标准采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T19579)的最新版本。评审内容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7个部分,总分为1000分。
第十二条获得县政府质量奖的企业,评审得分不得低于600分。
第十三条根据质量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的发展,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应适时修订县政府质量奖的管理办法、评审标准、评审细则。
第四章申报条件
第十四条企业申报县政府质量奖,可直接向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申报,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在本县行政区域内注册的企业法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满3年;
(二)建立并实施卓越绩效管理制度,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或其他相关管理体系认证;
(三)具有卓越的经营业绩和社会贡献,经营规模、实现税收、利润率、总资产贡献率等在上年度位居县内同行业前3位,最近3年未发生亏损;
(四)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声誉;
第十五条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受理其政府质量奖的申请:
(一)不符合国家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政策的;
(二)未取得法律、法规规定的相应资质的;
(三)近3年内发生重大质量和安全生产事故(事故等级按行业规定界定),或存在重大有效投诉的;
(四)近3年内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
(五)近3年内企业存在严重环境违法行为的;
(六)近3年内存在涉税违法违规行为的;
(七)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的。
第五章评审程序
第十六条县政府质量奖的主要评审程序包括:申报企业资格审核、专家评审组进行材料和现场评审、评审委员会审议提出候选名单、拟奖励名单公示、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审核后报县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七条县政府质量奖评审前,由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网站或相关媒体,公布本年度县政府质量奖的申报事宜。
第十八条企业申报县政府质量奖时,应如实填写《县政府质量奖申报表》,按照评审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交自评报告,同时提供有关证实性材料;经镇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或县级以上行业主管部门签署推荐意见后,在规定时限内报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受理。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企业进行资格审查,提出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名单。
第十九条通过资格审核的企业,由专家评审组对其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对照评审细则逐条评分,形成材料评审报告;
通过材料评审的企业,由专家评审组进行现场评审,形成现场评审报告。
第二十条各专家评审组根据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情况,进行综合排序。
评审委员会根据各专家评审组评审结果,提出县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候选名单。
第二十一条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对评审委员会提出的候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拟奖励企业名单,并在网站上公示。
第二十二条经公示通过的拟奖励企业名单,报县政府批准、公布。
第六章奖励及经费
第二十三条获得县政府质量奖称号的企业,由县政府颁发证书,并对获奖企业予以20万元的奖励。县政府每年安排10万元作为县政府质量奖专项工作经费。
第二十四条县政府质量奖的奖金用于获奖企业的质量持续改进、质量攻关和人员培训、质量检验机构和实验室建设、获奖企业宣传等,奖金中的20%可以用于对企业推进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奖励,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五条县政府质量奖的工作经费用于卓越绩效评审准则宣贯、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广、企业质量管理人员培训、评审专家培训、选拔和培养、评审工作开展、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和获奖企业媒体宣传、卓越绩效管理推行先进经验调研等,不得挪作他用。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获奖企业应当按要求向社会公开推广介绍其先进经验和成果。
第二十七条获奖企业在宣传其获得县政府质量奖时,必须同时标明获奖年度。
第二十八条县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应当持续运行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不断追求卓越。
第二十九条对采取弄虚作假等不正当手段获得县政府质量奖称号的企业,由县质量强县活动领导小组报请县政府撤销其县政府质量奖称号,并收回证书和奖金。
一、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集聚创新人才为重点,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育创新型产业为目标,充分发挥合肥、芜湖、蚌埠市优势,整合周边创新资源,逐步建成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效率高、经济社会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创新型区域,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自主创新、加速崛起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先行先试,勇于突破。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敢为人先的精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和创新创业,为自主创新提供制度保障和良好环境。
2、政府推动,市场主导。在强化政府引导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以产业为支撑,以利益为纽带,突出开放创新,广泛集聚国内外相关领域创新要素,激发创新活力。
3、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主攻方向,确定有限目标,选择若干具有明显优势的重点产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力量突破。
4、省市共建,以市为主。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下,合肥、芜湖、蚌埠市要切实承担起主体责任,按照责权利一致的原则,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改革试验工作取得成效。
(三)主要目标
本届政府任期内,合肥、芜湖、蚌埠市要实现“两个突破、两个提高、四个翻番”和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目标。即:在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上取得突破,在培育新兴产业上取得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0.3个百分点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研发人员数、专利授权数、中国名牌产品数等翻一番以上;培育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百亿元级新兴产业、千亿元级支柱产业和一大批创新型企业群体、研发群体、创业(风险)投资群体以及中介服务群体。初步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为全省自主创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力争早日成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再经过一届政府的努力,建成比较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成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创新型人才高地、创新型企业高地、创新型产业高地;合肥、芜湖、蚌埠市率先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试验区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发挥,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实施六大创新工程,培育战略性创新产业
(一)创新型产业升级工程
1、千方百计培育新兴产业群。重点抓好一批事关全局的自主创新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有特色的产业基地,争创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公共安全、文化创意等领域,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集聚国内外创新要素,形成一批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群。
2、加速提升支柱产业创新水平。充分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工艺水平、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重点围绕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煤化工和精细化工、家用电器、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旅游等,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实施重大科技专项,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高综合效益。
3、着力完善创新产业体系。围绕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制定专项扶持政策,组织定向招商活动,发展相关配套产业和物流等现代生产业,大力发展科普产业,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能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
(二)创新型企业培育工程
1、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大量涌现。建立创业绿色通道,支持留学回国人员、科研人员、高校师生以技术、专利等作价创办科技型企业或科技中介机构。完善创业服务中心、软件产业园、大学科技园、创新咨询中心等孵化器的功能,建设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行业共性创业平台。实行科技型企业创业零收费。根据企业不同特点和阶段,给予经费资助和创业扶持。加大对发展势头好、前景广的中小企业培育力度,促其做强做大,逐步发展成新兴产业群。
2、提升大中型企业创新能力。在重点产业领域,依托骨干企业新建一批省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并争取提升为国家级。提高企业对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通过政府资助等方式,争取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技术中心。
3、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战略和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科研院所的品牌建设和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品牌出口商品,以及牵头制定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企业、科研院所,给予奖励。
(三)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1、集聚创新型人才。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紧密结合起来,以重大项目和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平台为支撑,提供优良的生活、科研和创业条件,培养和引进创新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及金融、管理等专业人才和应用型创新人才。
2、培育创新企业家队伍。强化企业家在自主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建立职业经理人机制,培养和造就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企业家队伍。设立企业家服务机构,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加强企业经营者创新能力培训。
(四)创新载体建设工程
1、提升高新区产业和服务水平。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强化高新区高端化、集约化、特色化的产业定位,引导创新型企业、人才、研发机构向高新区集聚;强化产业特色,形成“一区多园”格局。建立高新区主要负责人对园区企业家的述职制度和企业家对园区负责人的评价制度。支持合肥高新区尽快建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支持芜湖、蚌埠高新区申报国家级高新区。鼓励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
2、打造多种类型的创新载体。鼓励和支持大型企业集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区域性产业集群服务组织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创新载体,为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创造条件。
(五)创新平台建设工程1、完善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一批行业性公共技术平台,提高重大科技攻关能力。依托专业化检测、情报和研究机构,建立检测、科技信息、咨询等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技术和设备服务。组建中国(合肥)创新发展研究院。
2、加强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三市联网的科技成果转化交易服务平台,强化公共服务,吸引国内外更多科技成果落户。建设区域网上技术市场。办好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使之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自主创新会展品牌之一。
3、打造科技中介服务群体。大力发展技术开发、交易、评估、咨询、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建立健全网络化的创新服务体系。深化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改革,组建多种形式的专业、行业协会,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自我协调能力。加快建立技术经纪人队伍。
(六)创新环境优化工程
1、培育创新文化和法治环境。把自主创新理论、政策的学习宣传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把创新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传播创新文化。举办创新和科技论坛、科技活动周、科普日和科技讲座等活动。办好中国中部创新经济论坛。合肥、芜湖、蚌埠三市轮流,每年举办一次创新创业大赛。各新闻媒体要加大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宣传力度,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积极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配套立法,优化自主创新法治环境。
2、创造宜居宜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生活设施,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城市载体功能,广泛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使之成为适宜干事业、办企业、聚产业的新型区域。
3、加强知识产权的运用、保护和管理。鼓励各类市场主体依法运用知识产权,提升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推动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实施商标战略。建立知识产权部门联动管理机制,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
三、推进六项改革,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
(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1、建立创新投资体系。省及合肥、芜湖、蚌埠市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和风险补助等方式,引导境内外创业投资基金、私募基金、金融类公司等投资机构在试验区开展创投业务。鼓励企业或个人组建创业投资机构。建立风险投资退出机制。
2、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建立与国内外交易所创业板、投资银行的战略协作关系,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行企业(公司)债券,鼓励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券。促进合肥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建设,做强做大**长江产权交易中心和蚌埠产权交易中心,推动全省各类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的资源整合和合理配置。支持合肥高新区、**长江产权交易所申报非上市公司代办股权转让试点。
3、全面开放金融市场。积极引进省外和境外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在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大力发展股份制银行、农村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组建为创新、创业和“三农”服务的专业银行;鼓励合肥、芜湖、蚌埠市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开展科技中小企业信用互助组织试点,形成竞争充分、富有活力的金融支撑体系。引导各金融机构建立适应科技型企业特点的信贷体系和保险、担保联动机制,促进信用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和科技保险等金融创新,加大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建立面向高层次创业人才的个人信用担保公司,完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4、强化政府创新投入。省及合肥、芜湖、蚌埠市政府设立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创业投资引导、担保体系建设、公共平台建设、知识产权开发和保护、创新人才资助和奖励,优先解决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早期投入问题。
(二)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1、加快科研院所改制步伐。按照行业技术经济特征,分类重组科研院所,整合中央与地方、军用与民用、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等各类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加快中央在皖科研院所改制步伐。
2、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设与产业界紧密联系的研究型、应用型大学和工业技术研究院,鼓励高校设立专职创新岗位,承担重大研究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支持高校与国内外著名大学联合办学,培养创新型人才,开展创业教育。按照建设职教大省的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加快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为创新型产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通过联合开发、委托开发、共建经济实体等形式,建设产学研战略联盟。鼓励企业及科研院所相互参股,实现优势互补。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相互开放实验室和科研设施,企业为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实习实训基地。鼓励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参与产学研合作。
4、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支持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积极引进国家级和省外科研院所、高校以及境内外企业在试验区设立研发机构和成果转化中心,推动境外大企业与省内高校、院所和企业开展研发合作。坚持省部会商和省部、省院共建制度,深入推进合肥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建设和省部共建奇瑞名牌活动。加大技术引进力度,扩大与国内外大企业的技术交流。加强与长三角在创新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在承接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转移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1、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考核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将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等指标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引导人才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向企业流动、向产业集聚。建立人才流动绿色通道,积极探索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增设创新人才奖。建立创业风险保障机制。
2、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鼓励企业采取股权奖励、期权分配、技术入股等方式,对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予以激励。尽快制定企业经营者按管理要素、科技人员按科技要素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和高管的个人所得税省、市留成部分,全部用于奖励个人创新创业。
(四)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1、创新土地利用管理模式。全省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向试验区适当倾斜。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和建设用地置换工作,探索新增耕地指标易地有偿调剂使用和建设占用耕地与补充耕地相平衡的有效途径。支持合肥开展国家集约节约用地试点,支持芜湖、蚌埠申报国家集约节约用地试点。
2、保障创新型企业用地需求。对创新型项目,优先保障土地供应。在高新区内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建设“科技产业用房”,提高研发、产业化等用房的配置效率。
(五)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1、优化国有股权结构。加快省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建立适应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省属国有股减持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自主创新。
2、增强国有企业创新活力。建立对国有企业及其经营班子自主创新评价、考核和奖罚制度,争创国家创新型企业。对国有高新技术企业实行股权、期权激励。
(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以建设创新服务型政府为重点,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管理创新,加大效能建设力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提高效率。在项目核准备案、工商登记、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以及创新型企业认定、重点创新型产业确定等方面,赋予**三市省级管理权限。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收费事项。积极推进并联审批、缺席默认、限时审批和全程代办制等,使试验区成为全国审批环节最少、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的区域之一。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2、完善创新资源配置体制。建立科技资源配置、科技政策决策、科技活动组织的协调机制,解决部门利益分割、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错位等问题。发挥政府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政政策的协同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创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四、强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推进领导小组,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省直有关部门和合肥、芜湖、蚌埠市负责同志参加,负责领导和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研究解决相关重大问题,检查督促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专家咨询委员会承担咨询、论证等职责。
(二)强化主体责任。合肥、芜湖、蚌埠市要以自主创新为龙头,带动整体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成立专门机构,强力推进。要制定实施子方案、年度目标和政策措施,逐一落实;要切实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创新投入明显高于其他市;要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宜居宜业环境,广泛集聚国内外创新人才和创新资源;要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努力成为新兴产业发展的先行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
(三)切实搞好协调服务。省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措施,千方百计帮助地方和企业排忧解难。要进一步改进服务,简化程序,积极支持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名牌产品、专利及驰名著名商标等,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争取国家有关部门更多的支持。政府采购中优先支持创新企业和产品。对自主创新工作做得好的单位给予表彰。
(四)编制推进计划。按照“一年打好基础、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创出品牌”的要求,今年内完成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滚动编制年度工作计划,确定年度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分解落实到各市各有关部门。试验区确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创新能力建设等重大项目,优先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编制试验区中长期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