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企档案管理范文

国企档案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企档案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企档案管理

第1篇:国企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模式

一、我国企档案管理状况与不足

我国现阶段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是在企业自主按照企业管理体制实行二级或三级管理。国家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所属区域企业档案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这种体制模式存在许多不足。

(一)自我发展动力不足

我国企业档案工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依靠行政力量的推动而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党和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文件,推动企业档案工作,自上而下通过行政手段贯彻这些文件成为推动企业档案工作的外在推力。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不再直接干预企业,企业是自主经营的主体。政府的外力推动作用在建立现代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中逐渐弱化。企业在也不再重视档案工作,档案工作缺乏发展动力。

(二)档案管理思维僵化

现代企业档案工作运行机制要求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灵活、多元的现代企业档案管理模式。传统企业档案管理模式过于僵化,体现不出先进管理理念,外包的管理方式不能被传统档案部门接受。在不涉及政治等问题下,企业科技档案部分完全可以面向社会化管理。

(三)单一的档案管理模式

传统企业档案工作基本上是采取单一档案管理模式,企业对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分级管理、综合管理等。企业的形态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单一的档案管理模式己不适用,而且,大型企业集团对整个集团档案实体实行集中统一管理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在符合法律要求的框架下企业档案保管属企业自主行为。

二、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模式创新

(一)市场化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改革方向

市场化是各项改革改革趋势和方向,我国企业档案管理市场化就是把原由政府承担的档案管理事业交由市场调节。档案资源作为企业自己的信息资源是管理不可缺少的基础。企业的需求就是市场,档案信息开发要不断提高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档案管理要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建设。

(二)社会化是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方向

企业档案自主管理是不可逆转的方向,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受社会组织的监督。在我国服务型政府转化后,政府的行政管理能力将减弱,这就需要社会化的协会来参与管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应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需要档案中介机构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外包服务,为企业提供档案专业服务。这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新需求方向。

(三)企业自主管理体制发展的目标

企业自主不是完全的自由,必须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企业自主管理应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既依法管理又注重提供服务,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档案行政管理与行业协会管理结合起来,发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监控作用,防止国有企业档案在产权变动过程中流失,依法对非国有企业的档案工作进行严格管理。行业协会制定行业标准,指导档案管理。

(四)分布式集中管理模式

企业档案管理形式采取形式上集中,事实上分散的形式,即分布式集中管理。形式上集中是指企业档案管理由企业一级管理层总负责,制定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完善档案管理流程,但一级管理层并不参与企业档案具体管理事务。事实上分散的形式指企业档案管理具体事务都在企业档案形成部门进行具体管理,即企业各职能部门负责企业档案的制定,保存,利用。

(五)信息一体化管理

企业的档案工作、情报工作、图书工作是在适应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需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三个平行的信息管理专业领域,它们虽有各自的理论方法,但根本的工作目的是相同的。实行三者一体化管理,有利于信息的综合利用,有利于各个信息管理部门的专业协作和全方位服务、节约成本。在机构设置上需要建立信息中心等综合性的信息管理机构。

(六)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

文件档案一体化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文件和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实现从现行文件到档案整个运动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科学管理,使之实现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发挥总体最大效能,有利于开发文件和档案信息资源,这是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内在联系的必然结果,是机关文件与档案工作改革的重要方向。信息技术是文件档案一体化管理的技术保障。

(七)标准化管理

档案工作标准化是提高档案工作水平必由之路。档案工作实现标准化,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通过标准化、规范化,可以给档案工作提供新的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加速档案工作的发展。档案标准化是档案质量的准绳。实现企业档案工作标准化管理的意义在于:便于采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便于迅速、准确、系统地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要。企业档案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依法治档工作的进行,有利于提高企业档案工作的质量,有利于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现代化,有利于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和档案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Frederik Rosen. Off the Record: Outsourcing Security and State Building to Private Firms and the question of Record Keeping, Archives, and Collective Memory[J]. Archival Science, 2008 (8).

[2]蒋玉清.谈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机制[J].黑龙江档案,2009(1):65.

[3]李小平.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探讨[J].办公室业务,2012(3)。

第2篇:国企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创新

中图分类号:G2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煤炭企业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企业,需要不断深入改革自身体制,以提高自身竞争力,更好的适应市场化发展。而档案管理是煤矿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更好的适应国有煤炭企业体制改革与市场化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从根本上转变观念,与时俱进,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的模式进行国企煤炭档案管理,以全面改革档案管理的基本思想与体制,增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与先进性。下文中笔者就此进行了探讨。

一、我国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煤炭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下也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并树立新的发展观,形成新的发展战略。与此同时,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与经济活动的决策也更加注重科学性与实用性,而要想实现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注重凭据,对大量生产信息和经济信息进行分析,其主要来源是档案,只有对档案进行妥善的储存与科学的管理,才能够充分反映出企业的发展轨迹与创新历程。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在近年来实施纵深挖潜战略中,不断对自身经营体制进行改革与重组,采用更集约化的管理模式,越来越重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同时,国家相关政策对于煤炭企业纵深挖潜战略的干预,如对煤炭资源枯竭的矿井进行政策性破产与转产,离不开档案分析,因此,对于国有煤炭企业经营发展而言,实行科学的档案管理模式是极其重要的。

在本世纪初期,煤炭能源的价格曾经一度跌入谷底,煤炭的销售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煤炭企业纷纷将精力集中于煤炭销售的问题上,最大限度的调动资源来提高煤炭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生产运营中的各种档案陷入了无人管理的局面,从而给现阶段的国企煤炭档案管理造成诸多不便,成为历史问题。其次,我国国有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体制较为落后,缺乏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往往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煤炭企业改制过程中发生的产权变动等情况,从而很难对改制过程中的档案资料进行跟踪收集与整理保存,从而使得大量的重要档案资料无法追寻。此外,我国的国有煤炭企业在制度改革之后纷纷选择上市,但在上市过程中,很多相关机构的文件或上级批文由于未能及时收集与整理而流失。上述问题的存在,归根结底是由于我国国有煤炭企业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档案管理模式不够先进和高效,档案管理人员不够专业造成的,因此,加强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二、关于创新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策略

1.改革传统观念与管理意识,重视档案管理。

国有煤炭企业管理人员与档案人员应该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增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从根本上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首先,应该在工作中明确企业近期工作重点,对当前的档案及近期内需要用到的档案充分了解,并仔细检查档案是否齐全,对其进行收集整理,做到整齐待用。其次,对于经常借用或调用的档案应该进行定期统计,明确档案来源与取向,保证档案的完整性。此外,及时了解企业当前动向与经营状态,对于应该入档的资料及时入档,保证档案资料的实时性。

2.创新国企煤炭档案管理模式,健全管理机制

要想全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企业的市场化运行,应该建立一套健全的档案管理机制,并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具体而言,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应该结合企业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市场竞争需求以及企业档案管理群体性的特点,对当前的所有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合,并采用专业的统计分析,将查阅频率和时效性要求较高的档案资料独立出来,建立专门的档案储存室,以方便这类档案资料的查阅效率。其次,对于所有可能用到的档案进行集中管理,建立相应的集中管理机制,落实档案管理工作,这是实现档案管理高效化的根本途径,对于企业内部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种纵横管理的调节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综合监管。此外,要不断加强企业档案信息的自动化系统建设,与时俱进,实现档案管理工作自动化、现代化,从管理模式上进行创新。

3.加强制度建设,推动科学管理。

首先,应该对档案管理的制度进行创新,大力清理传统的规章制度,在不违背上级主管及相关规定的前提下,结合本单位的管理体制、人员结构变化,将不适宜的规定废除,对不完善的规则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并建立新的档案管理办法,使新的制度能够充分反映出档案管理变化,并全面覆盖。

其次,重新构建制度体系。将档案管理人员及管理关系的变化进行梳理,不断完善领导体制、管理责任制,为国企煤矿的档案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科学的电子档案管理标准,并将其与原有的制度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此外,要建立阶段性的档案修编规范制度。定期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评审,集中力量进行筛选、修订和补充,确保制度的适用性。

4.提高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

在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中,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随着档案工作的发展,要不断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帮助其培养时代意识与服务意识,确保档案管理人员在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了解与档案工作相关的知识,如社会学、统计学、传播学、情报学等相关理论。其次,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工作也日益现代化,这就需要一些具备档案管理知识与经验,并精通计算机应用等各方面能力的档案管理人员。同时,实行档案管理信息化,所有档案都是以电子档案的形式储存,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在具备档案管理相关知识与工作经验的同时,还应该充分了解数字化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等知识。对于国企煤矿档案管理而言,这必定是新的挑战。在企业内部,应该定期开展一些培训工作,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不断加强档案管理队伍的信息化、专业化建设。及时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新技术、新设备与新方法的培训,促进档案管理队伍的现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档案管理能力与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企煤炭档案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改革传统管理观念,树立市场化服务意识,对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并不断加强现代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全面适应企业的现代化、市场化发展。

参考文献

【1】蒋玉清.谈创新企业档案管理机制[J]. 黑龙江档案. 2009(01)

第3篇:国企档案管理范文

人事档案的管理工作作为人事工作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不仅为合理支配人力资源提供信息参考,也为人事工作的决策提供了既科学又可靠的依据。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事档案制度也在不断改革完善。由此,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这就给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现有的一些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方法和制度发展也已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要想更好的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就需要我们不断对它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探索出新的科学管理模式。

1.企业人事档案的特点

1.1特定性

企业人事档案对象的特定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特定岗位、特定个人和特定时期。企业人事档案是在特定工作岗位,特定个人在特定时期的真实历史记录,而人事档案一旦离开特定岗位、特定个人和特定时期,就不存在了。

1.2客观性

企业客观的记录员工的个人经历、政治思想和工作表现等情况是企业人事档案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形象的说,人事档案就仿佛一面镜子,客观的来反映一个人。用人单位用人之前,先看其档案,这已成为各用人单位的必要程序。组织在使用一个人的时候,人事档案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人事档案可以把其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为其发挥最大才智创造舞台和条件,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人事档案客观反映现实,每一份档案材料的来源及内容必须真实可靠。

1.3动态性

人事档案在建立以后是处于动态变化的,并不是不变的。由于一个人的工作状态、经历及个人情况等是不断变化的,而人事档案又客观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情况,所以它也是随个人成长不断变化,也需要不断的补充新材料以反映个人的成长和经历情况。除此之外,人和自身档案是一个整体,人处在哪里档案就要存在那里,它是不断变化的,随个人流动情况而流动。

2.我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人们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够,受传统观念影响,普遍认为对人事档案没必要花费太多精力,它只是一项简单而静止的工作。因此,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就导致档案信息材料不全和内容不完整的情况,给企业人事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麻烦和阻力。此外,企业一方面,对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裁减,导致一岗多职,造成档案工作、疏漏和顾不过来的现象严重。另一方面,企业对档案人员频繁更换,导致专业知识不扎实、业务素质不高、缺乏相关经验,从而难以胜任档案工作。企业规模要扩大,员工数量就要相应增多,档案管理的业务数量、质量和难度也会与日俱增,而有关的管理措施未跟上,致使档案管理难以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2.2人事档案材料信息利用价值低,内容陈旧,缺乏动态性

人事档案作为企业职工工作经历、身份和学历等最真实直接的证明,应该是看到职工的档案就应了解职工的大体情况。然而许多档案材料现在都存在很多不标准、不规范的地方,导致人事档案材料缺乏参考价值。一方面,档案材料存在字迹模糊、内容不完整及手续不完备等问题。比方说,有的人的档案材料不规范填写,造成档案材料信息经不住保存,时间一长,字迹就会变得模糊;有的人的档案材料里履历表没有相关部门盖章或缺少审核签署意见;有的人的处分、决定没有审批意见等。这就,档案管理人员就应对档材料要严格把关,保证材料内容详细、完整、手续完备,以提高档案材料的利用价值。另一方面,是人事档案材料普遍存在内容补充或更新不及时,导致过时,缺乏动态性和连续性。材料内容空乏无味,形式多,而详细实际的东西太少,反映经历、学历和政治面貌等一般情况的比较多,而反映个人业务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少。特别是一些材料存在定性结论较多,定量描述较少;更有的干脆只讲优点,不谈缺点;在个人总结方面,套话连篇,而不是公正、合理、全面、客观地评价一个人的情况,也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以及道德和技能素质方面的表现等信息。

2.3企业人事档案材料内容质量不高

出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企业很多人事档案存在质量不高问题,从而缺乏利用价值。其中,形式、空洞的材料多,而真实的、详细的、能反应客观情况的材料少;反映自身学历、经历和政治面貌等普通情况的材料多,而反映自身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材料少;反映历史情况的材料多,而反映目前情况的材料少。特别是一些材料普遍存在定性结论多、定量描述少的现象,不是避免确定只讲优点就是材料内容空乏,个人总结不切合实际多为俗话、套话,无法公正而完整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客观情况。

2.4人事档案材料制作不规范

干部档案材料在《干部档案工作条例》中就早有规定,档案材料用纸必须统一使用16开的,办公用纸无论小于还是大于16开的,都要进行裁剪、裱糊以及折叠等技术加工。然而,目前在国际上标准用纸是A4纸,这样一来就给归档增添了麻烦。比如像学生成绩单、《高校毕业生登记表》以及奖励等材料,经裁剪加工后,通常是左边超出装订部分,导致右边超出部分必须折叠,这一折腾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经历和财力的不必要浪费,而且也给档案案卷的美观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2.5信息开发利用率差,发挥服务作用程度低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有一系列服务内容的,而绝不只是单纯的保管。当前,许多企业人事部门的档案信息管理依然处在封闭、半封闭以及被动服务状态,对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程度不够,通常是仅限于发展党员和干部考察等地方,而在其他方面并没有扮演应有的角色。

3.完善和加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对策

3.1完善制度,严格人事档案转递程序

人事档案管理的性质决定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认真二严肃的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和疏漏,所以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按照《收集制度》,明确收集的要求和范围,建立起人事档案材料收集网络,通过制度让人事档案材料内容充实而全面地反映一个人的自身情况;按照《鉴别归档制度》,明确归档的要求以及鉴别内容,有效鉴别档案材料,及时查漏补缺、去伪存真;按照《保管保密制度》,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客观因素破坏,保障人事档案材料的安全,防止相关信息的泄露和被窃;按照《查阅制度》,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规范化,保证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同时,在人事档案转移时,严格按照人事档案转递的程序,保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及时转递与输送。循制度、抓管理、重质量,人事档案工作者一定要通过制度来管理,通过管理来保证质量,使人事档案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3.2疏通渠道,夯实基础,切实做好人事档案收集工作

第一,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工作需要档案保管部门、人事部门和本人多方的支配合。所以,档案管理人员应立足本职,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建立联系沟通制度,及时向档案管理相关部门收集新形成的材料,充分将人事档案材料收集与归档,通过联系、移交、核对以及登记等这几个程序入手,将档案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做好。第二,对新接收档案材料要仔细审查,把好入口关。要重点审查内容填写是否规范、材料是否齐全、手续是否完备,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应予以退回,令其修改后再归档,对应归档的材料,及时退还相关单位或部门。第三,特别注意档案材料的真实性,杜绝一切弄虚作假的材料归档。要严格审核关于干部“三龄一历”的有这种非常重要信息的材料,仔细核实档案材料间前后联系的衔接性,记录的信息是否真实属实及有无矛盾,确保归档材料的准确真实性。

3.3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企业应当注重档案管理队伍的建设,加大培养档案管理人才的力度,提升企业档案管理水平。一,企业应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的思想政治学习,使档案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和保密意识。二,企业要维护固定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业务熟练程度来源于长期锻炼和阅历经验的累积,企业只有保障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固定,才能够不断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及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三,企业应对档案管理者加强业务能力培训。企业档案管理者通过教育培训,就会更多的掌握档案管理有关的理论知识,还能学到更先进的人管理方法,然后应用于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从而使档案管理水平和技术得到提升,加快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3.4加强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水平

目前,关于个人信息的管理存在着很多种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着很多重复和交叉的部分。针对其中一些可以资源共享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融合,并分类。一方面,可以将管理工作中的编码、查询等工作使用微机辅助处理,这样不仅可以省去手工操作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另一方面,尽可能的把一些常用的内容编成简洁的信息存储进微机,逐步建立员工信息数据库。最后,我们可以运用扫描技术把经常查阅的重要材料一一扫描进微机,方便以后档案的查询和分析。以上的方法不仅可以把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优化,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节省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

3.5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档案的利用价值

企业人事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是这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功与否的重要保证,因此,人事档案管理人员需要深刻认识到自己岗位的重要性,端正态度,提高服务意识,彻底改变一直以来坐待别人咨询的服务方式,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积极主动的档案信息。这就要求无论是企业还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个人,主动更新观念,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意识,并通过结合自身企业的特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企业和员工个人。

第4篇:国企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字:科技档案;国企;管理创新

进入信息化社会之后,人们已经认识到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国企在提高生产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对国企的科技档案进行创新管理也成了一项基本的战略,这样对企业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是非常有优势的。当下党和政府对科技创新非常重视,并提出具体的要求,构建创新型的国家,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在此背景之下,国企作为重要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就需要审时度势,不断的深化创新理念,要求档案管理与技术都要适应企业经济的发展,从而全面的提高国企的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

1 科技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意义

对科技档案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是有非常深远的意义的,首先要在思想上有对档案进行现代化管理的概念,对档案的管理与手段要有创新性的思维,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新的技术要进行大胆的使用,这样对企业档案的有效管理是非常有作用的。归根到底,对科技档案进行现代化的创新首先还是思想的改变,从人的思想中能够真正的认识到对档案管理带来的巨大的成效,这也是一个企业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目标的关键所在。对于现代化,它的内涵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的,现代化是最新的科学技术与创新理念的一种体现。对档案进行现代化的管理指的是对档案的归类与开发中使用智能检索与光学扫描以及网络的远程传送、数码技术等,根据这些现代化的技术对档案的不同种类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与规范。

2 我国当前国企档案管理的现状

当前我国在企业档案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对待国企电子档案的管理运用方面还不是很普遍。在我国某些国企单位中还存在一些比较传统的观念,比如白纸黑字立此为证,在信息化的今天,在档案管理中竟然还存在以纸张作为主要的办公材料。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化的电子档案管理体系已经日趋成熟,也变得非常重要。而在我国还存在纸质与电子信息化并存的现象,一些单位对电子档案的体系建设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好,应该大力进行改进。

其次是一些单位虽然建立了电子档案的体系,但是在管理上还存在不小的问题。在一些国企单位中,电子信息对于每个单位的人员的信息、成果与技术信息等当面的记录并不是非常的完整,在一些流转的程序方面也存在不足,对档案管理的创新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如果不加以改善,很有可能会对企业的生产与竞争力产生不利的影响。

3 对国企档案创新管理的几点建议

(一)要对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创新。企业的领导层需要将档案的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发展规划,将此纳入到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之中,以及员工的工作表现中。而档案部门的主要人员需要对企业中的档案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信息化的改进。对于改善需要的经费也要划入年度的财务预算,依据档案管理的数量进行科学技术与设备以及网络安全等设备的配置。企业需要加大对档案管理经费的投入,为档案管理的的现代化创新提供必要的资金上的支持。

(二)对相关的组织机构进行创新。对档案管理,需要健全档案管理部门的机构,需要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办公室以及专门针对档案管理的监督部门。对相关的部门或者单位都要配置专业的人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保证各部门的正常运行。设立相关机构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避免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弊端,从管理上进行分析,设置相关的机构也是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是否能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大的表现,是一个企业能够适应容易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重要的前提。而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则是保证企业组织与执行力的重要保障。因此说,对于企业档案管理,必须强化监督,保证执行力,对于监督部门,需要有明确的工作责任与工作人员,强化分工,严禁推卸责任的事情发生。

(三)加强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与档案管理的人才的选择需要从其职业的特殊性等方面来考虑,档案管理人才需要有高超的技能与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不断进取与开拓创新的思想。对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建造一支不但具备能够通晓各类档案知识,还必须能够熟练的掌握自动化信息化的管理技术的专业技能。要求人才队伍能够使用现代化的技术与自身的能力对档案进行科学的处理土管理,高效的完成对档案的收集、整理与鉴定,以及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人们以及企业提高最好的服务。

对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要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将档案管理人员的社会地位进行提高,以改变社会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认识。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的建设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用开拓创新的科学的管理方式对人才队伍进行管理。对待人才队伍资源的配置,必须坚持科学化的配置方案,要考虑企业的整体与企业的发展状况,充分的将服务向企业的生产第一下靠拢,将企业的档案管理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命运有效的结合起来,打造我国国企档案事业的创新发展的基石。

(四)促进国企科技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企业档案最主要的业务是对档案的执行与转存进行记载,对企业中工作的运行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此外还会对企业的合法权益起到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对企业的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可以将大量的档案资源充实到信息平台上,这样就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信息资源的优势。构建制度化与科学化的档案管理体系能够节约企业的资源,保证企业的竞争力,更能够在科技发展与创新方面体现企业的长远目标,以更优质的面貌的对社会与国家提供服务。

结语

我国的经济已经与世界开始接轨,这就要求我国要以一种最新的面貌面对世界,要求我国的各项管理体制与水平都要进行一个大的改变,就是要与世界接轨的一种面貌。而国企档案的管理是国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因此需要在管理范围、管理方式与管理手段等诸多方面进行大胆的更新。这是适应整个经济工作变化,为提高国企的生产力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和梦吉.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2.

第5篇:国企档案管理范文

一、传统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的缺点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会发现存放很久的电影票根、购物小票等都会出现字迹模糊的现象,就算是妥善保管了多年的纸张,也会出现泛黄、破损的情况。虽然纸质档案材料确是个人经历等的有效凭据,但是传统的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一直依赖纸质化存放,大量的档案材料长期堆积会导致字迹模糊的现象,而且占用空间大、查找不便利等问题会日益突出,势必增加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由此更加突显了实施国有企业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二、国有企业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

(一)提高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简化人事管理工作程序

在企业人事档案管理过程中,应用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人事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实行人工管理极易出现差错,因此简化人事管理工作程序,实施人事档案管理数字化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过去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工作中,相关的人事档案材料信息只能在纸质档案中查找;而实施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通过查找档案关键词,可以及时、准确地找到所需要的人事档案信息,较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只能通过不断查找、翻阅纸质档案,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可以实现人事档案的高效管理和利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省档案材料的查找时间,还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的效率。在繁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自动获取档案信息、自动进行档案数量的统计等功能。

(二)提高国有企业人员利用率,提供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信息

首先,根据国有企业每个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和职责,以及每个岗位建立起来的优秀人才模式,优先选择那些具备工作能力强、个性特征良好、团队意识高等素质的与工作要求匹配程度高的在岗员工,实现精准匹配,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潜力。其次,针对每一个员工的人事档案都采取与之相对应的算法,通过收集各个岗位优秀员工的各种信息,针对他们的优点,给不同的岗位都建立一个优秀的人才模型。为了避免职位信息不对称及面试官招聘的影响,可以利用职位的优秀人才模型和应聘者的匹配度来筛选和达成职位的精确匹配。运用数字化技术还可以通过对每个员工的人事档案进行大数据分析,帮助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提高国有企业人员的利用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员工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问题。实施国有企业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后,可以筛选出剩余的人力资源,企业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重新调配,可以使企业人事档案的基本信息更加完备。针对来应聘的人员,可以进行有效的信息咨询,更加高效地、有针对性地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切实提高人才选拔的效率,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也有一定的裨益。

(三)加强人事档案存储的安全性,提升人事档案管理的可信度

利用数字技术对企业人事档案进行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任意篡改档案信息的现象。教育和年龄是当今就业状况的重要因素,有些人员在个人档案中填写虚假信息,利用数字技术能够在互联网上共享信息,可以自动识别人事档案信息的真假,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服务。数字化人事管理相对于传统的人事管理方法来说更具准确性和安全性,能够及时方便地筛选出不实的信息。而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纸质档案材料如果保存得不好,极易造成档案受损害,保管纸质档案材料需要占据大量的空间,寻找档案材料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人力,并且容易出现错误。这种人事档案管理方式不仅自身存在很大的缺陷,在一定程度上还阻碍了国有企业及下属部门的发展。因此对人事档案实行数字化,将档案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识别的专用码,可以实现档案数据信息的方便查找和快捷利用,不仅可以快速查找到所需的档案信息,而且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管理;同时在搜索关键词时,还可以将相关的所有信息内容呈现出来,准确全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档案的利用效率。

三、国有企业实施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具体措施

实施国有企业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必定是任重而道远的,如何有效地实行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笔者提出以下两方面的具体措施。

(一)组建良好的管理团队

一个好的管理团队会让数字化管理事半功倍。首先,要做好团队培训。为切实提高人事档案管理队伍的科学管理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应明确从业人员的资质,制定培训计划,分层、分类别开展专业学习和专业轮流制培训。另外,要加强梯队建设,建立传导机制。应建立实时知识宝库,补充管理内容,编制国有企业专项人事档案培训教材,精确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和相关专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要求,建设一支高质量的管理人员队伍。这个管理团队要加强人员数字化知识的系统学习和相关工作培训,使人员熟悉各项数字化操作和大数据的管控技术等。

(二)制定相关的制度规范

做好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数字化所涉及的互联网技术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国有企业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国有企业信息安全构建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确保人事档案安全的前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流程比较复杂,档案材料内容多样。人事档案利用得不好会导致相关工作的疏漏和隐患,不利于国有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未来的发展,使档案信息的安全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另外,建设团队也要加强相关系统的防御措施,从源头上避免外部入侵的可能性,确保人事档案信息的安全。因此,要制定档案信息保管、利用的相关规章制度,提出防止档案信息泄露和流失的策略。企业内各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网络防御和安全体系,要求相关网络安全人员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定期检查档案信息安全情况,防止外来入侵。只有如此才能保证人事档案信息始终处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保证企业各部门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企业的正常运行。综上所述,对国有企业人事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对于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表现在可以简化人事管理工作程序,精准的数字化管理可以更好地分配社会工作岗位,为我们的工作带来便利;同时对国有企业引进特需人才提供帮助,可以极大地推动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助力国民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未来人事管理工作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湛晶.浅析新时代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J].兰台内外,2020(32):7-9

[2]沈帆.人事档案工作新思维——人事档案数字化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0(8):171,173

[3]张鸿艳,柳成行.浅析人事档案的数字化建设与管理[J].信息记录材料,2019,20(9):67-68

第6篇:国企档案管理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档案;保密

1.问题的提出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体制机制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国家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得到了大范围、大规模应用,带动和推动了一批产业示范项目发展。其中以煤化工产业为例,随着新型技术工业化应用,各类技术档案、管理档案、设备原始资料、项目建设档案增多,档案如何存档,对于促进企业管理、加强保密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

煤化工产业自十一五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各种新型技术呈现出竞相发展之势。但由于煤化工产业投资高、规模大等特有性质,决定了其关键技术资料等核心档案必须做好保密工作,否则高新的工艺技术一经泄密,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发展产生巨大损害和危害。

档案保密管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随着档案管理工作一道发展的产物。档案管理工作离不开保密管理,保密工作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可靠保障。在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也必将进一步改进,对于保密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其中,对于国有企业来说,作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撑,国有企业已经迈向了更高层次和领域。涉及领域已经从传统工业向着高科技含量的新型技术产业迈进,这就要求必须与时俱进,在探索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必须相应探讨研究这个阶段档案保密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提升档案保密管理工作水平,防止各类泄密事件发生,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国有企业档案保密管理工作分析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档案保密管理也面临着新形势、新方法、新举措的挑战。企业间竞争越来越偏向技术方面的竞争,如果说人才竞争是核心的话,那么核心、专利、独有技术无疑是企业长期占据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有力保障。

目前,保密与窃密的斗争已进入高科技抗衡的阶段。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复杂,跨国企业之间竞争手段更加多样化。尤其是对于技术垄断和高新技术的保密,较之以往更加严格。市场竞争更加趋向于技术和人才竞争。但对于拥有高新技术和独有技术的企业来说,档案保密无疑十分重要。

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了一批先进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个别企业更是涉及军事、航天等核心领域,这样对档案保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适应形势变化,适应新情况和新问题,直面严峻档案保密工作形势。比如,在与跨国公司等企业对外合作过程中,必然要提供一些资料数据,但如何把握提供资料及数据的“度”就得认真商榷了。一方面,既不能提供的过少,太表面,这样不利于合作与工作开展,甚至又可能导致因为资料提供不详细,致使合作中断或是产生导致决策失误的事情;另一方面,也不能提供的过多,多于详尽,一味保证合作的公开和坦诚,致使许多企业机密资料和档案外泄,产生一些不可预料的后果。实际情况往往难以预料,但如何提供必要和所需的档案,对于目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档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不能只当“守门人”和“出库员”,也要当好“裁判员”和“审计员”。再比如,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人才流动加快,范围更广,但是企业间竞争,人才竞争是核心,难免存在无序流动现象。部分外资和民营企业通常情况下采取高薪挖人策略获取其他企业核心技术,尤其是在国内,国有企业掌握绝大部分核心关键技术,成为了外资和民营企业重点“照顾”对象。此前,由于缺乏相关法律约束,致使国家在核心技术方面蒙受了很多损失。那么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堵住因人才流动而导致的泄密事件发生,这方面,对于档案保密工作来讲,尤为迫切。目前,部分企业通过签订保密协议,规定核心员工几年内不得从事相关工作,但约束效力有限。其实,这些举措治标不治本,根本上还在档案保密管理工作上,要从根源上杜绝,就必须对各类人员进行保密级别界定,严格核心、关键资料的保密管理,要从入档、存库、查阅等环节严格执行保密管理规定,杜绝窃密时间发生。

但是,更应该警惕的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有一些人员,甚至有个别的党员干部,受私欲驱动,为追求金钱、美色,不惜丧失国格、人格,出卖党和国家秘密,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3.结束语

随着煤化工等高新产业迅猛发展,企业竞争愈演愈烈,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保密管理工作,就必须在人和物上下功夫。对档案保密管理人员来讲,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档案和保密管理相关规定,熟知档案和保密管理流程、内容,提高个人档案保密知识和工作能力,提高个人保密意识和履行职责意识。对档案保密管理来讲,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完善企业档案保密管理规定,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加大投入,推行分级保密管理,探索新手段和新方法,适应日益严峻的档案保密管理形势。(作者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煤炭化学工业分公司)

参考文献:

[1]张惠莉.浅析如何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J].大众科技,2006(8).

[2]DA/T15-1995.磁性载体档案管理与保护规范[S].

[3]陈通.电子文件安全保密浅议[J].兰台工作,2007(3).

[4]康燕玲.浅析电子档案的安全保密及法律认可[J].河南社会科学,2002,10(4).

第7篇:国企档案管理范文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平江县非国有企业档案的科学管理,有效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更好地为非国有企业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平江县非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主要适用于本县行政区域内一切个人所有和经营的各类生产、经营性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如汽车、建筑、装修、商贸等行业)以及非国家控股的股分制(合作制)企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非国有企业档案是指非国有企业在生产、经营、科研、基本建设以及各项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对本企业具有保存和查考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声像、电子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是维护非国有企业历史真实面貌、合法权益的历史凭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长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

第四条非国有企业对本企业档案依法享有所有、使用和依据国家法规进行处置的权利,并有保护档案的义务。

第五条非国有企业应遵守《档案法》,依法管理本企业档案,在企业内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维护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和安全,便于企业各方面利用的原则。

第六条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本区域非国有企业档案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制定相关业务规范和技术标准。

第二章档案机构与人员

第七条企业负责档案工作的部门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档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制定本企业文件材料归档和档案保管、利用、鉴定、销毁、移交等有关规章制度;

(二)统筹规划并负责本企业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鉴定、统计和提供利用工作;

(三)指导本企业各部门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工作;

(四)监督、指导本企业所属机构(含境外机构)的档案工作。

第八条企业档案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遵纪守法,应具备档案专业知识,并经过档案管理专业培训,熟悉企业职能任务,并保持相对稳定。

第九条企业各部门负责归档文件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定期交本企业档案部门集中管理。任何人不得拒绝归档。

第三章文件材料的形成与归档

第十条非国有企业纸质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党群类:包括党务、工会、青年团、妇女、纪检、商会、协会、群众团体等方面形成的文件材料;

(二)行政管理类:包括行政管理、劳动人事、后勤福利、外事工作、员工聘用、解聘、工资管理、安全保卫、社会保障、劳动者维权以及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章程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三)经营管理类:包括非国有经济实体设立、变更、破产、出资证明、验资证明、股权证明、经营决策、企业改革、计划、统计、资产管理、商务合同、产品销售、经营信誉、清产核资、财务管理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四)生产技术管理类:包括生产管理、技术引进、技术革新、能源管理、计量、环保、企业信息化建设、标准化、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五)产品类:包括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工装、检测、鉴定、评优、质量管理、认证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六)科学技术研究类:包括新开发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方案、试验记录、成果申报、总结、鉴定、推广应用、专利技术转让、技术革新文件、图纸、科研项目的报奖、推广应用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七)基本建设类:包括土地、房屋证明、基建项目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投入使用、维修、改扩建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八)设备仪器类:包括购进设备仪器的全套随机文件、安装调试、检查维修、设备台帐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九)会计档案类:包括财务报表、帐簿、凭证、财务报告、审计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十)职工档案类:包括干部职工、离退休人员、死亡人员、职工鉴定、考核、奖励与处分、技能评定、工资、保险、福利等方面的文件材料;

其他载体归档范围:

(一)电子文件;

(二)录音带、录像带;

(三)奖杯、奖状、锦旗、证书;

(四)照片。

第十一条凡归档的文件材料,必须字迹工整,图像清晰,签字等手续完备,便于长期保存。

第十二条归档时间

(一)各项管理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形成的次年六月底前组成保管单位,由产生文件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审定签字后归档;

(二)产品、设备、基建、科研等方面的文件材料,在任务完成后或告一段落时组成保管单位,由项目负责人签字后归档;

(三)产权方面的文件材料,在工作进行完毕或文件正式生效后归档;

(四)会计核算方面的文件材料,由财会部门整理立卷,保管一年后向档案部门移交。如有特殊情况,也可以分阶段归档。

第十三条建立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制度,并列入管理工作程序,列入企业有关部门的职责范围和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

第十四条档案人员应参加产品试制定型、创优、科研成果鉴定或评审、基建工程竣工验收,以及引进技术资料验收、设备开箱验收等活动,指导、监督文件材料归档工作。

第十五条企业工作人员因公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和参加会议获得的文件材料,按照归档范围的规定,及时交档案部门归档。

第四章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第十六条建立健全各类档案的登记、交接、保管、统计、保密、利用、鉴定、销毁及图纸更改补充等管理制度。

第十七条编制档案及其有关图书、资料、信息等总目录、分类目录和底图目录等检索工具,完善信息查询体系。

第十八条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对档案进行安全保管,并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档案和涉及商业秘密档案的管理。

第十九条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实行档案、有关图书资料和信息一体利用,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提高经济效益等各项活动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积极配合技术部门参与信息市场和技术市场交流。

第二十条企业档案现代化应与企业信息建设同步发展,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第二十一条企业提供利用、公布档案,不得侵犯国家、社会和其他组织的利益,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非国有企业档案的归属与流向

第二十二条非国有企业档案由本单位妥善保管,原则上不向国家档案馆移交。

非国有企业可委托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代管其档案,接受委托的国家综合档案馆可按约定收取整理、鉴定、保管等所需的费用。

第二十三条非国有企业解散、破产时,其档案可以向国家综合档案馆寄存、捐赠或转让。

第二十四条外商投资企业终止、解散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的档案交由原中方合资、合作者妥善保存,或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外商独资企业的档案应留在中国境内,向当地国家综合档案馆移交。

第六章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五条企业对管理、保护和开发利用档案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应当予以表扬和奖励;企业应当建立档案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规定归档而造成文件材料损失的,或对档案进行涂改、抽换、伪造、盗窃、隐慝和擅自销毁而造成档案丢失或损坏的直接责任者,依据《档案法》进行处理。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对该非国有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擅自提供、抄录、公布属于保密范围的档案的;

(二)明知本单位保存的档案面临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档案损失的;

(三)涂改、伪造档案的;

(四)向外国人和外国组织出卖或者赠送涉及国家利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对国家和社会具有现实和长远利用价值的档案;

(五)擅自非法携带档案及其复制件出境的。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各非国有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平江县档案局负责解释。

第8篇:国企档案管理范文

一、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内涵

企业档案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文件材料。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实体管理” 与“信息开发利用”两大方面。即以企业的档案实体管理为基础,以信息的开发为宗旨和方向,为企业的各项工作提供凭证和参考作用。企业档案蕴藏着大量可待开发挖掘的隐含知识,因此,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不仅仅开发企业档案的显在信息,更为重要的是发掘档案中的隐含知识,将这一部分知识转换成显在知识,实现企业的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的档案管理和知识管理具有共同的目标和动机。

档案的形成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必须是办理完毕的;具有查考和凭证价值的;集中保存。档案的主体形成是文件,但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文字、图像、声音、照片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原始记录。简而言之,主要是确定性和原始记录性。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其内容就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过程及结论的原始记录。因此,保存档案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提供生产、生活中的利用价值。

二、企业档案信管理的社会地位

档案是企业不断发展的真实历史记录,只要在企业改制发展中做好真实的历史记录,并将这些历史记录进行收集和保存,形成有机的知识集合,才能充分反映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的轨迹,才能为企业再创新,再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因此解决企业在新形势下档案管理出现的新问题,使档案管理工作与企业管理达到同步,更好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是当前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迫切需要的。

由于档案是历史的凭证和原始的情报材料,所以人们把档案称为真实的历史记录。这是从大量的实践中得出的理性认识。对档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应该辩证地理解:一方面,因为档案是由在历史上执行特有任务时,作为表达工具所使用的文件转化而来的,所以档案信息在反映历史活动的客观过程方面是真实的;另一方面,由于生成档案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档案形成者认识的局限或其他原因,档案所记述的信息内容有的是真实的,也有的是不真实的或不完全真实的。但是即使档案内容有虚假部分,它还是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反映了档案形成者的认识水平和本来的意图。就此而言,档案仍不失为其形成者活动的真实的历史记录。

因此,档案工作者和档案利用者即生产经营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档案工作者联系群众、服务生产经营的纽带。档案工作人员既要重视档案的信息利用,又要重视其在生产经营中的作用。实践证明,档案利用工作开展的如何,直接体现为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顺利与否。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发展时期,档案事业要发展,档案管理工作要开创新局面,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要搞好档案在生产经营中的利用工作,要使档案管理工作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国有煤炭企业档案管理与生产经营的目标关系

第一,企业档案服务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国有煤炭企业档案内容信息要记录准确、清晰,这些信息内容又是以固化的物质载体形成而存在的。档案馆(室)所保存的各类档案主要是服务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国有煤炭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和市场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档案都抱有一种“倚重”的心里。科技档案更是如此。档案记录要保持持续稳定,这对于国有煤炭企业技术、资本、市场竞争力提升有着重要作用。

第二,档案资产是在各种生产要素的配合下产生、共存并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实用效益是在档案利用中发挥出来的。无论那个企业,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国有煤炭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也要顺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的需要。所以,档案管理的工作方法必须创新,其内容就是要扩大档案管理工作的外延,深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涵。国有煤炭企业进行整合改造的目的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转换机制,高效运行,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国有煤炭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也要随着企业管理机制的转换而创新,档案工作人员要激活机制,坚持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理念。从单纯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向档案、情报、信息、科技、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机制转换。提高办事效率,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让档案资源成为国有煤炭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动力源之一。

第三,档案是企业经营的经验积累。原始记录性是档案的本质特性。从形成上看。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直接形成的原始性信息记录,对以往社会实践具有直接的原始记录作用。保留着真切的历史标记。从内容上看,真实记录作者的观点,立场,方法。国有煤炭企业每有矿井建设、巷道搬迁、设备更新、技术改造、井下事故发生等大小事情,相关人员第一时间总是想到查阅档案资料。各类线路、供电系统图、地质测量图等以及有关的规程措施、技术参数指标全部搬来研究,直至确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科技档案如此,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经营档案等,也在企业生产运转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四、档案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重要性

现代新兴的档案管理理念是以比较规范的企业文档管理为基础,通过积极有效的数据清理、信息管理规范建设,信息流动渠道的设计与关键环节确定等项具体工作,借助于信息自动化管理平台,实现企业的信息产生、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留存和信息使用的自动化监控功能,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将企业信息管理的事后模式,改造为企业信息资源培植与管理的即时模式,充分实现企业信息在企业活动中应有的支持作用。档案在国有煤炭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主要发挥以下五方面作用:

第一,行政管理方面的作用,档案是国有煤炭企业行政工作的工具之一,企业任何规章制度的出台,都是建立在原有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有助于计划和决策的科学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第二,项目运营方面的作用,档案是国有煤炭企业业务活动的记录,具有凭证和参考作用。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相应记录,公司品质管理,项目的达标创优工作,都是建立在项目档案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档案整理与运营工作相互促进,才能不断提升项目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图纸、表单、设备等

第三,企业文化方面作用,档案与企业文化紧密相连,档案是国有煤炭企业发展的真实记录和见证,档案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企业的档案我们能够了解到企业的成长历程,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文化氛围等。那一张张照片,一段影像,一份份文件,一件件实物,让员工产生了归属感、凝聚力和向心力;让客户更感性的了解我们。

第四,法律方面作用,档案是当时、当地和当事人在业务活动中形成的原始记录,真实可靠,是令人信服的真凭实据。能够保护企业、员工、业主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明确各方面的责任,减少不必要的纠纷。

第五,培训方面的作用,档案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其真实性和原始记录性,具有不可抗拒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可以提高的培训的效率和效果。制度、流程

第9篇:国企档案管理范文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是继制定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之后的延伸,是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的实现步骤。要顺利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必须明确以下三个问题[1]。

1.1战略实施与战略制定的区别

战略实施与战略制定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性。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最根本的特性就是以行动为导向,以实现目的为最终价值。

1.2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实施的任务构成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是其战略管理过程中的行动阶段,它要求将选定的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加以细化,并制定出实施所需的各项措施并付诸实施。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实施的任务构成应包括以下具体内容:制定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计划;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按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要求配置各项资源;实现对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的政策与程序支撑;根据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要求,完成对业务流程的再造;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营造工作环境与氛围等。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实施的任务可以归纳为一点,就是如何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的运作方式与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成功的必要条件达到协调一致。

1.3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模式选择

企业档案信息化可有多种模式选择,不同的模式会对企业档案信息化产生不同的影响。每一种模式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正确选择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战略实施模式,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参照企业战略实施的可选模式,企业档案信息化可以参考以下五种实施模式:

(1)指挥型模式。

指挥型模式强调自上而下的强力推行,该模式可以有效确保战略的实现,但是会造成具体实施人员主动性与创造性缺失。

(2)变革型模式。

即强调组织体系与业务流程的再造,但再造的组织体系与业务流程容易造成既定战略边缘化。

(3)合作型模式。

强调相关部门与人员的集体酝酿与配合,对于多数情况而言,该模式相对可行性高。

(4)文化型模式。

即运用企业文化等柔性力量来保证战略的顺利实施,有利于统一思想和行动,但容易造成管理制度等硬性规范力量的作用弱化。

(5)增长型模式。

强调自下而上的建设方式,以底层的力量来推动战略的顺利实施。所以,根据企业档案信息化实际情况与特点来综合考虑各种模式的利弊,做到各种可选模式的灵活、综合运用,尽最大力量趋利避害。

2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实施的组织保障与物质基础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体系与物质基础的有力支持。组织保障与物质基础缺一不可,组织保障用以理顺企业档案信息化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的职能关系,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顺利进行:物质基础则为企业档案信息化提供资源保障,包括资金的投入与各种战略资源的配置等。

2.1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组织保障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组织保障就要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实施为最终指向,聚拢相关部门的职能,建立起多头协调的组织机制,用以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组织体系科学高效。优化的组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进企业档案信息化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2.2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主要包括优化的投入结构与各类资源的最佳配置,二者决定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物质基础的优劣。企业档案信息化需要合理结构的投入。软件与硬件是企业档案信息化的两根柱石,共同支撑起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及时使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产品,在适当维持对硬件系统投入的基础上,加强软件系统的投入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技术资源等各类相关资源的配置同样构成了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在企业档案信息化过程中,要做好各类相关资源的整合工作,加大开发力度,使信息资源建设转化为企业档案信息化的推动力。这就要求企业档案信息化要充分认识自身与资源配置之间的关系,要认真做好相关资源的积累、配置、使用工作,保证各类资源与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匹配度,为企业档案信息化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

3企业档案信息化战略实施的软环境营造

软环境是企业档案信息化必需的配套环境之一。“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硬环境”,是指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基础设施等。而“软环境”是指与企业档案信息化相关的政策、政务、法制、文化和教育等人文环境。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开展意味着企业档案工作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行为模式的改变,为了确保企业档案信息化顺利实施,必须要有良好的软环境支撑。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而言,企业文化的培育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强化是较易被忽视的两个方面。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二者对于企业档案信息化重要意义。这里,可以从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两方面入手,努力营造良好的软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