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游戏范文

心理游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游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游戏

第1篇:心理游戏范文

如果你没有做过“心理测试”,那就很不赶趟了,“心理测试”已成为热门、时尚、酷酷的词语。那些时尚报刊、各色网站,以及电视节目,纷纷用“心理测试”来包装报刊、节目,吸引眼球。

花哨的题目设置,有趣的假设情境,再加上专家们的解释和点评,年轻人被这些涉及到爱情、个性、事业、童趣等方方面面的小试题牢牢吸引住了,他们纷纷拿起手中的笔和鼠标,抢着要将这些试题“一网打尽”!是因为对自己还不够了解,或是因为平凡的生活太无趣,需要寻求趣味……不管怎么样,心理测试总有一款适合你。如果你相信深奥点的,姓名学、八字学、五行八卦,怎么样?如果觉得有点像江湖骗术,那么,生肖+星座+血型也许是经典的选择。“心理测试”现在已经成为都市人离不开的一项生活内容。

有一个游戏叫“心理测试”

10多年前,有本绿皮的翻译书《恋爱心理测试》风行校园,大家兴奋的用铅笔打勾答题,再用橡皮擦掉,换一个人再勾,那本心肝宝贝似的书传阅再传阅。后来越来越多的"心理测试"题频频出现在各种报刊上,从情感到个性,从家庭到事业,这段时期的心理测试数量和品种都飚上去了。那时,网络还不兴。

互联网真正让"心理测试"热潮决提了。各色网站浩瀚的题海几年都未必填得完。老套的“你的心理年龄有多大”、“你的成功倾向如何”、“你的情商多高”基本被摒弃,迅速窜红的是更前卫、更感性的问题,“你该选择什么星座的恋人”,“了解你的配对指数”,“你适合与什么星座的人合作”,“本周运势如何”成为都市男女常谈论的时髦话题,要是没做过几道测试题,或者不了解自己的星座血型特征,那你可就太老土了!从前男孩喜欢这样追求女孩子:“小姐你介不介意让我看看你的手掌心?”而现在的女孩子却喜欢这样了解男孩子:“嗨,你介不介意认认真真、毫无保留地回答我一个问题?”心理测试变成了大众化的游戏。

某些外企大公司招贤纳士时,也使出了心理测试这一“招”。让应聘者端坐电脑前,不考英语,也不考软件应用,一门心思做心理测试题。半个小时里,要面对几百上千道题,回答回答回答……不给思考的时间,不留作弊的余地,要的正是本能的反应。有经验的老板可以从应聘者交出的一长串CHOLSE里,分析出此人性格怎样、性情怎样、甚至性倾向怎样。

自恋的“心理测试”

朋友给我提了一个有趣的设问:假如你有四个心上人,第一个如花似玉,需要用心呵护;第二个是抢来的,她并不爱你;第三个是有名的交际花,能够替你办妥许多事情;第四个蓬头垢面,替你洗衣做饭。突然有一天你决定弃家流浪,会带上哪个?

其实这四个心上人都隐喻你自身。第一个是自恋的自我,第二个是被名利所惑的自我,第三个是受社会规范约束的自我,第四个是真实的本我。我把它“贩卖”给周围的朋友,大部分人都选择了第一个。看来如今的年轻人或多或少地都带了几分自恋情结。

“心理测试”便在这样的心灵背景下,大摇大摆地走来,它迎合了人们对自身个体的关注,和强烈的自我了解倾向。为了解自我,这是这是大部分做“心理测试”者的一种心态,他们在竞争环境中渴望认识自我,而那一道道丰富细腻,又有情趣的题目,就像感觉有人走进其心底,在细细询问着自己。

艺捷第一次做心理测试是在五六年前,从朋友处借来一本台湾杂志,一下子就被其中的“心理测试”栏目吸引住了。“你是个艺术感的人吗?”问题似乎与艺术毫无关系,比如“在海滩上最吸引你的是”海水?沙滩?天空?这些神神秘秘、奇奇怪怪的问题引起了她极大的兴趣,一口气做完了所有的问题。然后仔细计算得分,再对照得分查看最后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你是一个很有艺术感的人,敏感、多变,热爱身边一切美好的事物,完美主义者,热爱幻想。只是有时候不太切合实际,要脚踏实地。她发现这是个很有趣的分析,它让她了解了自己平时细小的生活情节原本也可以体现出人的性格和感情倾向,从此就迷上了“心理测试”

“只需花费你短短的几分钟就能帮你找出心理上的细节和自己平时不注意的行为,让你满足对自己不够了解又很想看清自己的要求。”艺捷说。

做编辑的翌晏,几乎是个宿命论者,很相信心理测试,看杂志时她从来都不放过“心理测试”,往往首先就翻到那一页,在网上闲逛的时候,也不忘点击“每日星座”。这样做在很多人眼里不免显得孩子气――自己的性格命运就是这些“来路不明”的题目可以昭然若得的么?

“对于生活,有人是充满自信,有人是患得患失,却是每一个人都会体会到的感觉。有时候,心理测试带给人的,往往会是一种非常玄妙的心理暗示。”她说。

她生在夏天,狮子座。属于王者的星座,还有十分良好的财运。每一次有挫折感,她都会自我安慰地查看“星座分析”,自我安慰地说,朝前看吧,胜利总是我的。就像第一次没钱时,对自己说:等待吧,会有稿费汇来的,王者哪会没钱呢?

当然,也有人抗拒心理测试。做心理测试曾是阿黛上大学时最大的爱好,可现在她再也不想做了。她的老板去年年终考核不知从哪弄来了一套心理测试软件,安装在公司局域网上,让每个员工诚实回答,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年终奖。因为老板说的时候很严肃,所以阿黛她们没敢马虎。

阿黛习惯了做心理测试题,因此不知不觉便选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做完后才发现,答案没有修改的余地,直接送到老板的电脑中。她正后悔自己的过于坦白,就听到同事小余一声惨叫,只见他的电脑上跳出一个框,上面写着:“对不起,你的回答前后矛盾,测试将不能继续进行。”大家这才明白,这套软件最厉害的地方在于它出的问题前后相关,如果前一道题你不小心翼翼地用不真实的想法去回答了,后一题你却忘了掩饰时,那你就等着出局吧。

第2篇:心理游戏范文

【关键词】中职 心理游戏 心理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3B-0067-02

中职学生大都处在青春期鼎盛阶段,心理发育还未达到成熟的水平。受到复杂社会环境的影响,很多中职学生不能进行自我选择和认识,从而导致出现行为错误、行为失调等现象。对此,可在中职心理教学中运用心理游戏,让学生通过轻松、简单的游戏来敞开心扉,从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从根本上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水平。

一、心理游戏简述

心理游戏主要是指依据人类心理特征和心理表现所创设出的一种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分析其属于人类创设的一种主观情境,整个过程和内容都需要达到“寓教于乐”的要求和目标。在目前中职心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这种游戏活动的形式能够保证让整个课堂教学取得焕然一新的效果,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产生更加良好的情感体验。心理游戏利用团体之间的各种人际交往,让学生在这种交往活动中不断探讨自己、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对与他们相关的种种关系进行改善和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综合能力的发展。心理游戏主要有认识自我、互相认识等类型。中职学生在心理游戏的具体开展过程中,能够主动培养自制能力,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从根本上增强自我交际能力,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这种团队合作中进行自我激励,从根本上担负起更多的责任,还能够养成创新精神。

二、中职心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工作难以落实到位。很多中职因为缺乏教师资源,从而导致心理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很难从根本上落实到位。教材和教学大纲的缺乏、中职之间心理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存在的差异都导致心理教育工作很难顺利开展。很多中职的心理课程的教学工作都是由任课教师兼职完成的,这容易导致教学工作存在不达标的现象,与中职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存在较严重的脱节。

(二)心理游戏的运用达不到教学目标。在中职心理教学活动中运用心理游戏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不是教学目标。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心理游戏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科学的引导以及师生讨论让学生获得可持续的成长。但是,很多教师以这种心理游戏作为主要的教学活动,一味地追求教学工作的趣味性,从而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三、心理游戏在中职心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明确中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开展心理游戏。中职心理教育中的心理游戏开展要能够与中职教学培养目标充分结合起来。现阶段的中职心理教学中,有团队合作、职业素养等方面具体的教学内容,所以,应根据不同的专业存在的差异性来选择心理游戏。例如,在开展“杀人游戏”时,能够在游戏中进行正确判断的学生,往往会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对各种信息能够准确反映,这类学生在对管理以及文秘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而“引路人”心理游戏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引导、沟通能力,从而让学生之间建立信任,这也是学习社区管理相关知识的中职生所需要具备的一种专业素质。

(二)提升心理游戏在教学工作中的运用水平。中职心理教师在对教学课堂进行安排组织时,应能够做好教学时间的安排工作,能够对重要的教学部分以及前半阶段进行准确合理的规划,从而构建更加生动有趣的心理课堂。

首先,应保证中职心理教学活动与教学案例紧密结合。例如,教师可以介绍一些学生人际关系受到困扰的案例,并引导学生对案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进行引导,但不要立刻做出各种判断,而是按照课程的相关要求对相关知识进行传授,从而提升学生自我理解的能力。教师通过对教学案例的讲述来提升课程讲授的水平。

其次,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对心理游戏进行多样化运用。例如,运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准确把握学生群体中常见的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可以将教学知识点穿插到心理游戏中,从而使学生充满求知欲和好奇心,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领悟教学知识点。如在讲到“人际关系对学生心理影响”相关内容时,引导学生在无助的环境下学会借用各种社会资源,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盲人之旅”的游戏,选择6个学生,分别扮演“盲人”“帮助者”“若干旁观者”等角色,让“盲人”在设有各种障碍的路线上准确回到目标位置,“帮助者”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肢体动作来引导“盲人”进行移动,但是不能使用语言描述,然后再让学生转变角色,再次开展游戏。等到游戏结束之后,组织讨论,谈感受,以获更大的体验。在对个体关系模式可能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时,要从语气、表情、身体姿势以及语调等进行探究,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打岔、委屈、一致、超理智”等关系模式给自己带来的各种感受,从而分析自我生活以及学习过程中所用的“关系模式”,进一步思考自己如何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与他人和谐相处。在较为常见的各种人际关系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存在“交流羞怯”的学生主动出列,引导他们进行“找话题”“交朋友”等活动。在学生同意的条件下,鼓励学生对各种社交行为进行主动尝试,从而更好地营造自我“人际网络”。应让学生意识到要想在社交过程中树立目标形象,就要能够采取换位思考交往方式,站在对方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思考。最后,教师再利用所学的相关知识对案例进行重新分析和认识,给出全新的看法和观点,以及科学的点评和指导。

(三)保证所有的心理游戏与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充分结合。中职学生处在青春期,心理以及生理逐渐走向成熟,会在学习以及生活过程中养成较为稳定的自我认识,但容易受到社会的影响,更加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很多学生都是脱离父母自己学习和生活,因此,在实际生活中很容易出现无助或者孤独的感觉。教师在开展心理游戏时,应从中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主动交友,树立全面的认识和观念,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背摔”游戏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互相信任、团结的精神。教师还可以利用“撕纸”游戏来让学生增强自我认知。

综上,中职心理教学中通过各种有趣的心理游戏来让学生通过学习、观察、体验来提升自我认识,这种游戏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集体之间的人际交往产生的互相作用。学生在各种心理游戏中能够进行自我接纳和探讨,从而改善人际关系,学习更多的行为方式和态度。通过开展心理游戏,中职心理教学课程能够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能够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我感悟,从而让心理教学课程发挥出更大的引导作用,保证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菊红.人生如戏乐其中――浅谈心理游戏在心理辅导课中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3)

[2]黄艳琳.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究[J].教师,2013(17)

[3]姚曙光.心理游戏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安阳市中学生为例[J].考试周刊,2013(43)

[4]程基会.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

[5]张考灵.浅谈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课中的运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11)

[6]严小玲.聆听解读故事 感悟体验人生――“故事教学”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与案例解析[J].中等职业教育,2010(10)

第3篇:心理游戏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physics game "angry bird" becomes popular in the worldwide. In China, a lot of players fall in love with the lovely bird, so I make an experiment to find out the players' psychological experience. The experiment is that the player's emotions were measured by the subjective experience method and facial expression method, verifying that the game make the player enjoy happier and become smarter, and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in the game make players surprised, challenged and frustrated.

关键词: 卡通物理游戏;愤怒的小鸟;情绪;面部表情

Key words: physical game;angry bird;emotion;facial expression

中图分类号:B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284-02

0 引言

卡通物理游戏,也被称为“益智物理游戏”“物理小游戏”“Flash物理游戏”,是“休闲小游戏”“益智小游戏”中的一种,指的是采用搞笑有趣、简化夸张的卡通风格,物体运动遵循牛顿物理规则,体现重力、引力、反作用力、加速度等物理特性,以移动平台为主的一类休闲益智类游戏。其中,最为大众熟知的当属《愤怒的小鸟》,游戏故事相当有趣,为了报复偷走鸟蛋的肥猪们,鸟儿以自己的身体为武器,仿佛炮弹一样去攻击肥猪们的堡垒。这款风靡全球的休闲游戏从2009年12月登陆苹果应用商店以来,多数时间都位居排行榜首位,被称为是 “迄今最成功的移动平台游戏”[1],甚至形成了一个“愤怒鸟现象”[2],打破了人们认为的手机游戏生命周期很短的定律。

现在,越来越多的玩家成为小鸟的粉丝,那么,该游戏到底为玩家带来怎样的心理体验,是否能起到休闲、益智的作用,为了能够科学、客观地弄清楚该游戏的作用,本文进行了一次实验探索。

1 实验的理论基础

游戏可以带给玩家最直接的视听感官体验,进而影响玩家的情绪。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如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不同情绪,情绪能够通过其外显的行为或生理变化来进行推断。为了能够更客观、全面地了解玩家的情绪变化,本实验选用了主客观两种研究方法:主观体验法和面部表情法。

主观体验法一般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到的经验,其测量方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者的情绪体验。情绪的等级评定最常采用的是形容词检表,形容词检表是指先选用一系列描述情绪的形容词,如镇静的、神经质的、害怕的、忧郁的等等,然后把这些形容词列为检表[3]。被试者经过自我分析后,从检表中选出符合自身当时情绪状态的词汇或对相关词汇与情绪间的吻合度进行打分,以此确认自身的情绪体验。

面部表情是指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它是最敏感的情绪发生器和显示器[4]。“情绪发现时身体各部分的变化被称为表情,人的情绪表现以面部表情最为明显。”[5]面部表情就是情绪的外部行为,它通常是人的无意识反应,非人为可以控制,因此,它经常成为人们判断和推测情绪的外部指标。正如心理学教授戴维迈尔斯所说,“轻轻地上挑眉毛的内部,这一潜意识的动作,就泄露了你的忧伤和烦恼,眉毛上扬并挤到一块意味着害怕,眼下部的肌肉活动和面颊的上升表达了一个自然的微笑。”[6]

2 实验过程

被实验者:本实验共有15名志愿者参与,7男8女,年龄均在20-25之间,实验前均体验过实验对象《愤怒的小鸟》。

实验材料:a.电子录像机,实时记录玩家在实验过程中的面部表情;b.电脑,实验前安装好游戏;c.形容词检表,本实验选择的是普卢特奇克的单词汇情感维量心境评定表,他将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八种,每种情绪只以一个单词来代表,以五点计分(0-4)的方式对情绪进行量化。

实验步骤:a.体验游戏前,玩家填写一份形容词检表;b.玩家开始体验游戏,时长10-15分钟;c.游戏体验结束,玩家再填写一份形容词检表。

实验数据处理:a.将被试的主观报告结果录入SPSS进行游戏前后的情绪差值分析、情绪变化均值分析、情绪变化差异分析;b.以面部表情心理学家Paul Ekman的METT(micro expression training tool,微表情训练工具)系统中的七种面部表情为依据,包括:愉快、惊讶、悲伤、厌恶、恐惧和愤怒,以此为对照,对玩家的面部表情进行分析,记录其出现的次数和时长。

3 实验结果

根据对玩家主观报告数据的分析发现,玩家在体验《愤怒的小鸟》时,情绪会受到变化(详见表1),八种情绪都有上升(正值)或下降(负值)的情况。变化较大的情绪是:兴趣(均值为1.07)>愉快=惊奇(均值为0.93);玩家情绪变化中,差异较大的是:愉快=接受(方差为1.35)>愤怒(方差为1.26)。

经过游戏体验,玩家的总体情绪中有的上升有的下降(详见表2),其中,惧怕和悲伤有所降低,其余的六种情绪均有所上升,上升幅度较大的是:愉快(1.07)>兴趣(0.93)>惊奇(0.80),值得注意的是,玩家的厌恶和愤怒情绪也出现了小幅度的增长。

根据对玩家的面部表情分析后发现(详见表3,表4,图1),玩家的面部表情包括METT系统七种情绪中的五种,即愉快、惊讶、厌恶、轻蔑和愤怒,没有出现悲伤和恐惧的情绪,但出现了思考和沮丧的情绪。其中,出现的次数较多的表情是:愉快(93次)>思考(77次)>沮丧(37次),次数最少的愤怒(4次);出现时长较长的表情是:思考(635秒)>愉快(294秒)>沮丧(82秒),时长最短的愤怒(6秒)。如果考虑到玩家的中性表情,发现中性表情的时长是最长的(9798秒),在总时长中占有绝对性优势。

4 实验结论

经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①玩家在体验游戏《愤怒的小鸟》时,愉悦感和兴趣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升,频繁出现的笑容也表现出玩家愉悦感的上升,玩家的心情会变舒畅。

②玩家在玩游戏时持续时间最长的中性表情和思考表情,则表明玩家开动脑筋思考通关方案,思维得到锻炼,游戏起到了益智的作用。

③玩家自我评价中惊奇情绪的上升,表明游戏中物理机制的运用使游戏富有变化性和不确定性,带给玩家足够的新鲜感,使游戏具有较高的玩家留存率。

④玩家厌恶和愤怒情绪的小幅上升,沮丧表情的频繁出现,表明游戏富有挑战性,使玩家在求胜心理的促使下继续体验游戏,不断优化方案,争取高分通关。另一方面,游戏带给玩家一定的挫败感,表明游戏的关卡和任务需要进一步完善,避免玩家因游戏的难度太高产生抵触和不满。

参考文献:

[1]Van Camp and Jeffrey. Israeli Angry Birds satire goes viral[EB/OL]. http://,November 23, 2010.

[2]Jon Jordan.The PocketGamer.biz top 50 developers of 2012: 10 to 1,From Disney to Rovio[EB/OL]. http://pocketgamer.biz,February 28,2012.

[3]郭秀艳.实验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01.

[4]孟昭兰.为什么面部表情可以作为情绪研究的客观指标[J].心理学报,1987(2):124-134.

第4篇:心理游戏范文

在游戏中体现尊重

幼儿是游戏活动的主体,在游戏中幼儿有权决定一切。教师首先要懂得蹲下来和幼儿交流,倾听幼儿的心里话,做好游戏的支持者,为幼儿游戏创造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支持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需求和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开展游戏,按自己的设想生成新的游戏。教师要善于鼓励幼儿,引导幼儿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游戏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让幼儿在游戏多个环节的有效互动中,提升心智,发展自我。同时,幼儿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内容,教师要明确自己介入的目的是让幼儿在游戏的开始、行进、规则、遵守、材料、组合、合作等诸多方面,都要保持较高的自主、自由度,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有所收获。

比如:在玩“小超市”游戏时,幼儿对笔者重新设计的超市感到十分陌生,不敢放手去玩。这时,笔者赶紧改变了策略。对小朋友们说:“今天我们重新来布置一下超市,把超市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吸引更多顾客来买东西。”这下“超市”热闹起来了,笔者给小朋友们提供丰富的“商品”,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来摆放,小朋友兴致很高,积极交流、合作,一会儿一个商品摆放整齐、美观的超市就诞生了,在分配“谁是导购员、收银员、清洁工、顾客的角色”时,他们又想出了通过“剪子、包袱、锤”来确定的方法。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的心理需求在游戏中得到满足,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挥。

服务游戏,筑造乐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教师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为幼儿的游戏做好服务,让幼儿园成为幼儿放松心灵,健康成长的乐园。首先,要做好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以便幼儿的选择更加自由、多样。比如:笔者在益智区放上旧的报刊、剪刀、双面胶、纸、笔、橡皮、卡通图案等材料,有的在读书的过程中将一些图书弄破了,我就结合游戏材料创设一个“图书名内容店”,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由选择游戏材料,进行修补美化,锻炼了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妥善处理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让幼儿在安全、优美、自由的活动氛围中,尽情玩耍,畅谈感受、友好合作,提升综合能力。在游戏结束时,要留给幼儿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幼儿描述一下游戏中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同时教师要注意给与他们科学、正确地评价,从而培养幼儿健康的游戏理念。此外,还要注重家园共建,帮助家长对幼儿游戏形成正确看法,从多方面支持、帮助和参与幼儿游戏,实现家园一体为幼儿游戏活动付出爱和努力。

观察游戏,有的放矢

幼儿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心灵世界的所思所感会在一系列活动中表现出来,因此,我们要善于观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观察他们的举手投足所代表的意义,他们的真实情感,创新行为等并及时给与合理指导。比如:有的幼儿在游戏中喜欢一个人低头摆弄玩具,机械地重复简单的动作,那么这个幼儿可能是“自闭”倾向的表现;有的幼儿则喜欢抢别人的玩具,用玩具攻击别人,那么这个幼儿心理上已出现“攻击”的苗头……幼儿教师要通过观察清楚了解幼儿的心理状况,小心保护、有选择地给予幼儿正确引导。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机会,吸引幼儿多参与,多动手,在动手中发挥创造力,用爱心去呵护,滋养幼儿心中创造力的幼芽;另一方面,还要多鼓励幼儿,要敢于创新,敢于开拓,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再接再厉。另外,一些不利于幼儿的负面的东西,要给予巧妙的纠正和引领,唯有此,我们的才能走近幼儿的心里,真正发挥出教育的效力。

游戏也应因人而异

教师只有合理运用游戏指导方式,才能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结合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生活经验、情感诉求等指导幼儿的游戏。首先,要结合幼儿不同的年龄,采用不同的指导方式。比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喜欢模仿,教师就要在游戏中运用模仿的指导方式;而中、大班幼儿,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等,教师可以在游戏中以参与者、帮助者的角色指导游戏。其次,老师的指导还要结合游戏的不同或相同的主题来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幼儿在游戏中因为游戏材料、游戏规则、活动范围等方面的差异,会表现出具有差异性的问题。比如:在表演游戏中,每个孩子对作品的理解不同,而表演的形式不同,教师要根据需要来指导游戏的开展。

第5篇:心理游戏范文

【关 键 词】 重要性;依据;问题;可行性;应用

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少先队工作的依据

少先队通过其独特的教育方法,配合学校做好少年儿童工作,但心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却为广大辅导员们所忽视,这是造成部分少先队员行为习惯不佳,甚至出现问题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针对少年儿童的需要,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少先队工作中。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多种途径,如学科教学、各项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游戏等。对于广大少先队员而言,组织有关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游戏、娱乐等活动,帮助其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更符合其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

三、当前少先队员普遍存在的心理发展问题

在一个中队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队员性格开朗、心理健康,但也有个别队员存在焦虑、自卑、胆小、叛逆、攀比等心理发展问题。总结起来,当前少先队员普遍存在的心理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 情绪问题。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症、情绪不稳定、逆反心理等。如面对考试焦虑不安,或者与人交往喜怒无常、容易发火暴怒。

2. 意志薄弱。意志薄弱一般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容易悲观、失望,甚至退缩,自暴自弃。个别还会在与他人发生冲突后,或因一点小事就离家出走。

3. 人格发展缺陷。一般表现为:①自私狭隘,常为一点小事而与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调解,耿耿于怀;②自大自负,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理解,抗挫折能力差;③自卑怯懦,较为孤僻,不合群,生活圈子狭小,容易自卑。

四、团体心理游戏是心理辅导有效的方法之一

心理辅导活动的方法有很多,有游戏、绘画、冥想等。游戏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弗洛伊德指出,游戏对于儿童的精神生活十分重要,它是儿童自我本能的表现。游戏具有趣味性,可以使学生在紧张中放松,在不安中坦然,充分放松自我、表现自我、流露真情。游戏具有自主性,游戏过程中常常允许“自选角色”和“随时进退”,当参与者在游戏中兴致很高时,他是忘我地投入,其自主性表现得最淋漓尽致。游戏具有虚构性,通常游戏是在一个虚构的情境下活动,大家无论平时课堂上学习好坏,只要参与进来出谋献策的,都会得到同伴的尊重,因而在游戏中,参与者可以摘掉面具放松自己。游戏还具有社会性,游戏的组成是团体形态,因此,也要求成员之间协同、合作、配合。

五、团体心理游戏在心理辅导方面的应用

(一)训练好情绪

情绪有正性、负性之分,有些正性情绪,如幽默、兴奋可以激发人的创造力,而一些负性情绪,如焦虑、胆小、害怕则会阻碍人的创造力发挥。下面这个《快乐动物园》的游戏可以让你体验情绪在问题解决中的强大作用,还可以训练你幽默、乐观的情绪。

游戏规则如下:这个游戏要求你和一些朋友一起做,游戏的内容是学动物园里动物的叫声。下面一表决定你要学的动物是什么:

[你姓氏汉语拼音的第一字母\&动物名称\&A-F\&狮子\&G-L\&海豹\&M-R\&猩猩\&S-Z\&热带鸟\&]

现在选择一个伙伴(最好在这些朋友中挑一位不太熟悉的人作为伙伴)。彼此盯着看,目光不能转移,同时用嘴大声学动物叫,至少10秒钟。

这个简单的游戏,开始时可能有人会感到不自在,但只要发挥幽默的情绪,就能在这个游戏中有创造性的发挥,可能灵机一动模仿出的叫声,会逗得大家捧腹大笑,而在快乐的笑声中,自己也消除了尴尬的心理。通过这个游戏,可以引导队员懂得好的情绪的重要性,逐渐成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拥有健康、乐观、幽默情绪的人。

(二)培养意志力

由于现在多数队员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气,做事缺乏耐心、意志力,以下这个《护蛋行动》的游戏可以有效培养他们的意志力。游戏规则与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个生鸡蛋。这个道具“生鸡蛋”在这里被当作一个小生命,要求学生每天护送鸡蛋从家到学校,到学校时,把鸡蛋带到主持人这里,由主持人作一次标记。然后再把鸡蛋带回家,每次作的标记都不同,并且要保护好鸡蛋,使它完好无损。若鸡蛋破损,则要受到适当的惩罚,看哪一位同学能坚持到最后。

(三)正确认识自我

自负或自卑都是对自我的错误认识,一个健康的人必须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通过《背后留言》这个游戏,相信可以帮助队员意识到“别人眼中的我”是什么样子,并通过他人的评价来整合和完善自我意识,培养其客观对待他人评价的积极心态。

游戏规则如下:每个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纸的最上面一行写下自己的姓名和对留言者说的一句话,大家相互帮助,用大头针把纸固定到自己的后背上。接下来大家在同学的后背上写留言。10分钟之后,主持人示意大家停下,同学们再次围坐在一起,拆开背后的纸条,看看同学们对自己背后的评价。最后,团体分享“背后的留言”。并思考以下四个问题。1. 人们因什么而欣赏你?因什么而不欣赏你?对别人的反应你认同吗?2. 哪些评价让你感到新颖、好笑而又确实符合自己?3. 你有没有看到自己潜在的优势或特长,可能你从未注意,而在别人的眼中可能是那么的明显?4. 这个游戏还带给你哪些其他的感受?

六、问题与思考

团体心理游戏融入少先队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其与少先队工作的结合点还有待进一步地拓宽、加深。通过初步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发现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地思考与探索:

1. 积极开发适宜的团体心理游戏。团体心理游戏种类繁多,但由于受到时间、场地、安全等因素的制约,适合少先队员的团体心理游戏不多。

2. 加强师资培训。辅导员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她需要精心选择游戏内容,耐心讲解游戏规则,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观察能力和组织能力,避免将团体心理游戏课变为简单的活动课,因而要加强相关培训。

3. 调动每个队员的积极性。大部分队员对于参加团体心理游戏兴趣盎然,但个别队员由于不善言辞或者害羞等原因,不能或不愿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这给心理游戏的开展提出了挑战。如何化解队员在游戏过程中的不适应,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4.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将辅导员的评价、队员的自我评价及队员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要充分尊重队员的个体差异,帮助其健康成长。

团体心理游戏符合队员心理规律和特点,但如何更好地操作实施,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摸索。

【参考文献】

[1] 班华,刘明远.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操作[M].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鞠瑞利. 团体心理游戏设计与案例[M]. 太原:希望出版社,2010.

第6篇:心理游戏范文

关键词:心理游戏;职业生涯规划课;原则;应用

心理游戏是以游戏为媒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游戏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的助人过程。它与其他游戏与活动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强调人际互动,激发游戏者某种内在心理体验,并加以引导,帮助游戏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课是一门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的课程,其任务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和职业理想,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以此规范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为顺利就业、创业创造条件。因此,这门课程的教学应侧重于学生观念、方法和能力的培养,而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心理游戏其自身的强烈趣味性及侧重人际互动、内心体验的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帮助学生将职业意识内化为自身的情感体验,从而有利于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目标特别是德育情感目标的实现。作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也应该适应时代的潮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发挥好心理游戏对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积极作用。

一、心理游戏应用的基本原则。

1、服务于教学内容和目标的原则

心理游戏并不适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一般而言,体现职业意识、团队精神、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培养、自我认知等方面的内容更适合使用心理游戏。因此,是否使用心理游戏要取决于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如果只是为了调动兴趣而游戏,就会使游戏失去方向,降低课堂教学的效果。

2、服务于学生的原则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心理游戏的应用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需要、生理状况、性别特征、参与人数和情绪状态,甚至学生生源地、家庭背景等情况。同样的心理游戏,在有的班级使用效果就较好,有的班级就会很难推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学生。因此,心理游戏在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中,要以服务于学生为宗旨,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3、充分重视体验与分享的原则

心理游戏不只是简单的玩耍,而是通过玩耍过程使学生获得内心体验,这也正是心理游戏最有价值的地方。虽然心理游戏只是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学方法的一种,但要发挥其价值而不流于形式,就必须在游戏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体验,并引导学生及时与同伴分享,强化体验的影响。这种体验可以是即时感受的表达,也可以通过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游戏感受的小短文。但无论怎样的形式,都需要教师要给以及时科学的评价,帮助学生理清思想,端正态度。

4、安全易行的原则

保证学生的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是运用心理游戏的首要前提,对那些可能对学生不利的因素要能够有预防的措施和手段。因此,运用游戏时,要注意规则的制定(规则中限制某些危险动作和行为)、环境的布置、形式的选择以及结果的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心理游戏必须注意学生的心理安全,如游戏中可能会发生对学生人格及尊严造成伤害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在整个游戏过程中还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和控制能力,当出现一些可能引起伤害的苗头时,能够及时引导,加以避免。除此之外,心理游戏在选择时,要尽量以简单易行为原则,否则会占用大量的课堂时间或因游戏难以开展而导致失败。

二、心理游戏的具体应用。

1、导入阶段,设置情境,提高兴趣。

心理游戏有很强的趣味性、活动性和启发性,利用心理游戏进行课堂导入,可以从课堂伊始就吊足学生的胃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授“认识自我”这一内容时,设置“猜猜我是谁”这一小游戏,即教师给出班级5名学生的优点,看谁最先猜出这些学生的名字。这5名学生中有2名学生是日常表现好的学生、2名是学困生、1名是普通学生。通过这一游戏不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意识到任何人都有优点,只是需要我们去发现,从而在增强学生自信心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认识自我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真进行自我分析。

2、授课阶段,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德育目标。

在讲授“树立学生团队精神”时,使用游戏“生死与共”。 其规则是:主持人喊“一、二、三、开始”后,每组所有同学都必须站在预先画好的圈里,不得有任何的身体部位碰触圆圈以外的地方。主持人计时,最后站不住的一组选手获胜。游戏结束后,先是学生组内相互交流,然后各组派一名代表,与大家分享活动体会。通过游戏,学生普遍认识到“要想完成一项任务,组织中的每个人必须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和理解。要想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取得更多的机会,发挥团队的创造力和协作力,注重团队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利用游戏,通过活动――交流――分享――整合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团队合作意识由书本的理论上升为学生的共识,实现情感的升华。

3、巩固阶段,深化理解,留下反思。

在巩固教学阶段可以利用心理游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的认识,并给学生留下反思的空间,将课堂德育效果延伸至课后。如在讲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一内容上,使用“有错你就说”一这心理游戏。规则是让学生排成纵队,后面的学生把手搭在前面学生的肩膀上。用数字代替方向(1――向左;2――向右;3――向前;4――向后),由主持人喊口令并监督队伍行进情况,犯错的同学需主动举手示意,并大声对组员说声:“对不起,我错了。”通过学生间分享游戏体会,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勇于面对错误和承认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重要性,主动反思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的错误。

再如在讲授职业兴趣、职业能力后,也可以利用一些成型的兴趣测试和能力测试,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我。

第7篇:心理游戏范文

教师和两名同学示范一次,教师只需讲清楚游戏规则,在旁边关注全局及注意学生的安全就可以了。

一、七彩连环炮

1.项目类型:竞技游戏

2.比赛人数:一队六名队员(3男3女)

3.道具要求:气球若干

4.场地要求:空旷的大场地

5.游戏方法:男女间隔排列,先男后女,以接力的形式,第一名同学跑到制定位置流吹气球,直到吹破。跑回原位置换下一个同学,如此轮换,以二分钟为限,计时完毕时按吹破气球个数记录成绩。

6.竞赛规则:

(1)、男女必须间隔排列(为了增加公平性)

(2)、必须在上一个队员吹破之后下一个同学才能开始吹,否则将在总个数里面进行相应扣减。

7.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挑战心理极限,增强对他人的信任。

二、 袋鼠跳

1、项目类型:趣味游戏

2、场地要求:空旷的场地一片,最好在操场

3、需要道具:布袋若干。每组所用布袋均为同一规格,用明显的标记划出各队的起跑线和跑道线。A,B两队起跑线间距离30米,每条跑道宽1.2米。

4、详细游戏规则:每组比赛四队参加,每队10人,全部由男生组成。每支队伍平均分为2个小队记为A,B,相向各排成一纵队。比赛开始前,每组A队的第一名队员将布袋套至腰部,听裁判员发令后向B队前进,中途布袋不得脱离双腿,至B队时脱去布袋,由B队队员套上布袋向A队前进,如上述循环直至最后一名队员。

比赛过程中,如有摔倒可以自行爬起,但布袋必须始终套在腿上,如有滑落必须重新套上后方可继续比赛。从开始脱下布袋交接,至下一名队员的布袋完全套好前,整个交接过程必须在跑道端线以外进行,不能越线。所有队的比赛结束后,以用时较短的次序排出前三支队伍。

5、活动目的: “袋鼠跳”游戏项目,是比较受学员欢迎的一项户外游戏,不仅锻炼了大家的身体,还锻炼了学员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及协调能力。

三、链接加速

1、项目类型:团队协作型

2、参赛人员:由6名队员参赛(3男3女)

3、场地要求:一片空旷的大场地 比赛赛距:30米

4、竞赛方法:参加游戏者6人一组,后边的人左手抬起前边的人的左腿,右手搭在前边的人的右肩形成小火车,最后一名同学也要单脚跳步前进,不能双脚着地。场地上划好起跑线和终点线,其距离为30米(以一篮球场宽为准,来回),游戏开始时,各队从起跑线出发,跳步前进,绕过障碍物回到起点,最先到达起点的为胜。按时间记名次,按名次记分。

5、竞赛规则: (1)游戏过程中队员必须跳步前进,不允许松手(一直保持抬起前边的人的左腿),以防止出现断裂现象,队伍断裂必须重新组织好,从起点重新开始游戏。如果不重新组织,继续前进,则成绩视为无效,记为0分;(2)以各队最后一名同学通过终点线为准;(3)比赛过程中,参赛队必须在规定的赛道进行比赛,不许乱道,犯规一次扣时2秒,依次累加。

6、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搭桥过河

1、项目类型:户外素质拓展游戏、竞技娱乐游戏

2、参赛人员:每队派六人上场(2男4女)

3、场地要求:一片空旷的大场地 比赛赛距:30米

4、需要道具:小地毯(报纸或者毛巾布等)

5、竞赛方法:赛道两头各一组,每组分三人自由组合,起点组手持四块“小地毯”,由第一名队员向前搭放“小地毯”,第三个队员不断地把身后的“小地毯”传给第一个队员,三人踩着“小地毯”前进30米,其距离为30米(以一篮球场宽为准,来回),要求脚不能触地,绕过障碍物回到起点,待三人全部过界后另一组将接过“地毯”以同样的方式往回走,最先到达起点的为胜。按时间记名次,按名次记分。

6、竞赛规则: (1)、参赛队队员在起点线外准备。待一组队员全部到达终点时另一组才能开始接力。(2)、比赛过程中只要有脚触地的情况,均视为犯规。并按触地次数对比赛用时给与增加。

7、活动目的:本活动旨在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战略战术,训练团队内部的协调能力。

五、心心相印(背夹球)

1、项目类型:双人协作型、户外游戏

2、场地要求:一片空旷的大场地 比赛赛距:20米

3、需要道具:每组一条长约五米的绳子

4、比赛人数:比赛人数:每队12人,(6男6女)

5、详细游戏方法及竞赛规则: 每组2人,背夹一圆球,步调一致向前走,绕过转折点回到起点,下一组开始前进。向前走时,双手不能碰到球,否则一次罚2秒;球掉后从起点重新开始游戏。最先完成者胜出。按时间记名次,按名次计分。

(1)比赛过程中如有球落地情况出现需返回起点重新开始。

(2)途中不得以手、臂碰球,如有违反均视为犯规。每碰球一次记犯规一次,每犯规一次比赛成绩加2秒

(3)进行接力时,接力方必须在规定区域内完成接力活动。比赛中应绝对服从裁判,以裁判员的判罚为最终判决。

6、活动目的: 本活动旨在提高队友之间相互的默契度,其中用劲的适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8篇:心理游戏范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心理游戏;游戏教学活动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75-02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适应初中学生的成长需要,思想品德课程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旨在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品德教材有机整合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多方面的学习内容,而心理游戏作为心理健康学习内容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能够为学生创造良好、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游戏活动中去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一、巧用认识活动类心理游戏,促进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

人的认识活动,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想象等心理特征,而认识活动类心理游戏是指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以及帮助学生合理用脑,专注学习,提高记忆效率,激发思维活力,培养想象力,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应对考试等一类与人的自我认识和学习认知过程相关的心理游戏。

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框《日新又新我常新》一课中,就可以巧妙运用心理游戏“背后悄悄话”来让学生了解到他人对自己的客观评价。活动设计要求每个学生背后贴上一张16开白纸,白纸正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其他同学在规定的时间内给每个同学的背上留言,同时也接受他人留言,上课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留言的内容是对对方的评价,被留言者在活动结束之前不能偷看背上的内容。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可以看自己背上的留言,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心理游戏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让学生更客观地认识自我,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增强自信、完善自我,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客观、积极地评价他人。这样的心理游戏既能够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服务,又能够增加教学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喜欢参与、积极参与、全面参与。再如“镜子”游戏,要求每个学生选四个同学做自己的镜子,这四个人必须用忠实的行动和言语来反映该同学的言行和性格等,或者来模仿该同学平时的言行,教师此时需注意模仿者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夸大或掩饰,让这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这个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别人的态度和评价来认识自己,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

认识活动类的心理游戏有很多,教师应善于取舍和选择,舍去那些费时费力的游戏,选择一些能够很好的为教学目标服务,促进学生情感体验的心理游戏,千万不能选择那些华而不实的游戏,更不能为了游戏而游戏。游戏只是手段,为了促进教学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之一,因此保证心理游戏的有效性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善用情绪情感类心理游戏,使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

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情绪是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受生理影响,其情绪两极性波动非常明显。因此善用情绪情感类心理游戏,引导学生合理宣泄情绪,学会调节情绪,感受积极的情绪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做情绪的主人》,其课标要求为“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为了更好地完成课标要求,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情绪情感类的心理游戏来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比如:游戏“情绪猜猜猜”,请8名同学上台,每位同学现场抽取一个和情绪有关的成语,要求抽取者用自己的表情和肢体动作将这个词语表演出来,其他同学通过观察后来猜一猜这个词。这样的情绪表演游戏既能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觉察与表达情绪,又能感受到情绪表达带来的愉悦。游戏“互诉面对面”,要求同组两名学生面对面坐在一起,互相向对方诉说最近遇到的一件事以及这件事带来的情感体验,倾听者只能认真倾听,通过听对方的诉说,观察对方的表情、动作等来用心去感受、理解对方的情绪,最后小组成员来分享活动的收获。这样的游戏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对自身和他人情绪的洞察力,也促使学生学会了尊重、关注他人的感受,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应该善于用这些心理游戏来达到教育目的。比如心理游戏“微笑训练”,让学生自备小镜子,面对镜子,放松面部肌肉,想着开心的事,慢慢微笑起来,保持15秒钟,想象这种轻松的感觉遍布全身。也可以配合手的动作,用双手食指同时在嘴角两边画上向上的弧线,重复几次。如果想到不开心的事,就努力改变自己的认知,找到合理的想法并说出来,将不良情绪转化成积极情绪,通过微笑训练表现出来。这样重视身心体验的心理小游戏不但为课堂加入了心理训练的模式,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三、活用人际交往类心理游戏,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9篇:心理游戏范文

一、 厘清游戏内涵,坚持因材施教

游戏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已经被学者及教育工作们所共识,但是践行者在实践之前还是需要对游戏的内涵有一个明确的了解。本文认为游戏内涵主要体现在“形象性”、“逼真性”及“活动性”等三个方面。以形象性为例,就是我们用于心理教育的游戏要具有一定的形象性。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和动作加以实现。

例如,“转瓢”游戏时,三、五名学生围着一只瓢坐下,一人将瓢转动起来,其他人则诵唱歌谣道:“转呀转呀不停地转,大家都来转瓢玩。瓢指谁,谁来唱,唱完歌呀再来转。”这样反复地诵唱着,一直唱到瓢停下来。此时瓢颈指向谁,谁就要表演歌舞。

再如,游戏“猫捉老鼠”,玩时先由一人扮作老鼠、一人扮作猫,其他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猫”在圈外,“鼠”在圈内。这时“猫”问道:“猫捉老鼠几更天?”大家答道:“三更天。”“猫”又问道:“天要亮哦?”大家答道:“亮哩。”“猫”再问道:“雨要落哦?”大家答道:“落哩。”“猫”再问道:“太阳伞要撑哦?”大家答道:“撑哩。”“猫”再问道:“老鼠要逃哦?”大家答道:“逃哩。”一边说着,“老鼠”在众人的手搭成的“太阳伞”下钻来钻去,而“猫”则在后面紧紧追赶,一直到将老鼠捉住。

从上面的两则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出,游戏过程中伴以歌谣可以极大地增加游戏的形象性。游戏活动中一边做动作,一边唱歌、对话,就会使游戏活动变得更为形象,更富有真实感,也更适合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当然,通常在游戏设计的过程中会通过模仿增加其形象性,如各种动物的走、跑、跳跃、爬行、飞扑、捕物等动作。通过对游戏的内容厘清,教师对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将更有针对性。

二、 明确游戏种类,坚持有的放矢

适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游戏有好多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弄清自己选择的游戏属于哪一类,此类游戏的特点、作用及要求有哪些。

在分类上,目前有这样几种分法。首先,从认识发展的角度来分,有运动性游戏、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以及规则性游戏。其次,从社会性的角度又分为无所用心的行为游戏、偶然的行为、袖手旁观的行为、单独的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等。通常,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游戏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其中前者主要有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表演游戏,后者有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和智力游戏。也有按某一治疗作用进行的分类,如在治疗小学生心理障碍方面可以分为指导性游戏和非指导性游戏。指导性游戏比较强调在实施前对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诊断,也就是先分析后设计,针对不同心理行为问题进行不同游戏方案的设计。一般主要是通过设定一定的场景和选定特色的玩具以帮助重塑小学生焦虑反应的经验,帮助小学生从伤痛和紧张心理中走出来。而非指导性游戏不注重小学生过去的历史以及潜意识,相反强调的是教师与小学生间的情感关系。想象引导类游戏就是指导性游戏的一种,其主要是帮助孩子表达出阻塞的感觉、愿望、需求以及想法。想象空间的引导提供了进入孩子内心世界的一座桥梁,使得孩子可以观察自己、检视自己。

例如,游戏:美丽的玫瑰花

教师引语:请同学们闭起眼睛做一个深呼吸,然后想象一下,自己是一朵玫瑰花,当然你也可以是任何一种花,只是我叫你为“玫瑰花”。你是一朵什么样子的玫瑰花呢?你很小吗?还是很大?你是一朵已经长大的玫瑰花,还是非常纤细的呢?你有没有开出很多花呢?是什么颜色的花?你开了许多花,还是只有几朵呢?你的花全开了,还是含苞待放中?你长得像什么?你的枝条长得像什么呢?你的根又长得如何呢?或是你根本没有根,如果你有的话,这些根是不是又长又直,还是弯曲的?你的根有没有很深呢?你有没有刺?你住在哪里?庭院里、公园里、沙漠里,还是月球上?你可以在任何地方,你长在花盆里、土地上,或是水泥上?你的身边有些什么呢?有没有玫瑰花丛在附近?还是只有你?有没有树、小动物、小鸟或是人类?你是怎么生活的?谁来照顾你?现在的天气怎么样?有没有铁网将你围着呢?……

好,现在请睁开你的眼睛,将你的玫瑰花画下来,包含你刚才所有的景象。别担心画得不好,你不必画出你最好的作品,但你必须与我一起讨论这幅画。

三、 优化设计内容,坚持重点突出

一般而言,游戏的设计主要包括游戏的名字、游戏的规则以及游戏的注意要求等。实践告诉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游戏设计上必须对其依据相应信息加以优化。这些信息包括小学生的身心特点、教育目的与内容特点以及教学环境等。本文认为游戏设计优化主要目的是提高游戏教育作用,所以对教育对象的了解是重中之重。以游戏规则为例,我们所制定的游戏规则必须能让小学生听懂,听后能操作,操作后能比较。

例如,游戏:“捉小狗”。游戏的规则是年龄最大的成员当“狗妈妈”,选出三个人当“小狗”,其余则当捉狗者。“狗妈妈”将“小狗”藏于草堆,捉小狗者走近门口说道:“狗妈妈,请开门!”“狗妈妈”问:“开门做什么?”捉狗者答:“捉小狗。”“狗妈妈”说:“小狗还没生哩!”捉狗者说:“要到什么时候?”“狗妈妈”说:“三五个月。”于是捉狗者又去蹦跳一圈,然后再重新开始对话。

可以看出,一个心理游戏必须要在设计内容上有重点突出,从而实现游戏的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捉小狗”游戏属于角色扮演游戏的一种,其对于小学生的生命教育、自我保护以及团结合作等教育等都很有效。

四、 教师适时参与,坚持学生主体

利用游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前期设计必不可少,其意义与作用也毋庸置疑,但有了设计更需要我们有效实施(指导学生参与游戏),而教师的适时参与则更有利于游戏的有效开展。

例如,游戏:《小小照相馆》。照相馆的生意清淡,原因在于馆里用于给客人拍照的衣服太少,这可急坏了“摄影师”欣然。此时,我(教师)以角色的身份走入了照相馆。“摄影师,我今天带了自己做的新衣服想请你帮我拍些照片,好吗?”欣然见了忙说:“好啊!”于是帮我拍了起来。正拍着我突然说:“哎呀,我有急事得走了,这衣服先放在这,照片你帮我送到家里好吗?”她马上同意了。当我离开后观察到,欣然又让其他孩子穿上此衣服并拍了照,孩子们相当喜欢,并表示可以到材料库取一些材料自己做。欣然后来还主动挨家挨户开始了“送照片”活动,并不忘作拍照宣传呢。此后,在照相馆出现了“服装区”并提供了一些半成品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对制作自己的“时装”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2]

在这个角色游戏中,教师所做的就是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通过创设环境材料并适当地介入以支持孩子们的游戏。游戏中当观察到照相馆生意冷清了一段时间后,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和材料促进了游戏的发展。教师及时提供、调整游戏材料,提供了一些半成品,指导小学生进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最终实现了教育的目的性。因此,我们说教师指导与参与行为,对于游戏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作用的发挥有着极高的意义与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游戏中教师的指导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个性化、层次化的原则。因为一个快乐的游戏,其参与者的行为必须是来自内在的需要或兴趣。

游戏中教师何时参与为宜,笔者认为主要有这样几种情况:首先是学生对游戏内容感觉无聊时。因为,小学生的社会经验是非常有限的,当游戏的内容过于单调、贫乏时往往会导致游戏情节无法展开,这时就需要教师结合情况予以及时的启发与诱导。其次,游戏发生冲突,学生难以解决时。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意见不统一的情况,这时游戏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教师参与进来。再次,教师对小学生游戏行为不太理解,需要进一步了解情况时。因为小学生具有个别的差异性,游戏过程中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教师有时会难以理解小学生的某种游戏行为或游戏语言,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教师可以介入游戏,在细致了解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关系小学生能否顺利成长以及影响未来的重要因素,教育部门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教育者必须给予认真的执行;仅仅知其言是不够的,还要知之所以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