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艺美术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972年,初中毕业的杨锐华进入当地的运输公司拉起了板车,当上了搬运工。渴望改变命运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开始拜师学画。半年后,杨锐华因为会画画,被调去做木工。随后,热爱陶艺的他,师承当地几位名家学习陶塑。1975年10月,在师父们的建议下,杨锐华进入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从南京艺院结业后,他又到清华大学进修了一段时间。此后,杨锐华的陶艺设计渐入佳境。1978年,他被调到当地的工艺厂。后来,杨锐华进入石湾镇湾江艺术陶瓷厂设计室,开始专职搞创作设计。1986年,杨锐华凭借自身的努力,当上了副厂长。
2010年,杨锐华决定闯出一条独立研究与独立经营的道路,创建了自己的工作室。
在创作中,杨锐华善于捕捉和运用瞬间的动态,来表现人物的独特气质与内涵,而多年习画,让他具有超越一般陶塑艺人的构图和造型能力。以画入陶,是杨锐华作品的一大特点。他塑的关公,立马横刀,势如泰山;他塑的苍鹰,昂首展翅,威风凛凛……
2006年,石湾陶塑因其高超的艺术性,特殊的人文性、地方性等特点,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蜚声海内外的石湾陶塑,一向以历史人物、花鸟蔬果为塑造对象,且以小巧玲珑著称。而杨锐华凭借自己独特的理解和创意,将北方雄鹰嫁接到石湾陶艺上,制作出英姿勃发的大型苍鹰陶塑,展现出石湾陶塑雄壮、阳刚的一面。
杨锐华在年轻时,就对雄鹰产生了一种近乎崇拜的挚爱,这使他带着深厚的感情去进行鹰陶的创作。为了把鹰的形象塑造好,他经常到动物园写生,仔细观察鹰的姿态和神韵,然后将画纸上的鹰,带到立体的雕塑上。此后几年间,他创作的多个雄鹰陶艺作品获奖,有的作品被海内外名人收藏。
杨锐华的第一件获全国金奖的作品《哺》,表现的是鹰妈妈和小鹰之间浓厚的母子情,借此颂扬坚强而温柔的母爱。之后,他又陆续创作了《一声长啸》、《浩气凌空》、《志在千里》、《掠浪四海》、《群英会》等深受广泛好评的作品。其中《一声长啸》在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2006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群英会》则是石湾史上最大一件表现动物题材的陶艺精品,该作品采用以画入陶、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技法,展现群“英”(鹰)相会的宏伟场面,在第三届中国深圳文化产业博览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一等奖”。
为了创作一件满意的作品,杨锐华往往要耗费大量的心血。如为了创作《一声长啸》,他仅构图就花去了半年时间,先后画了百余幅雄鹰图。第一个陶塑作品出炉后,杨锐华觉得不满意,于是废掉重做。第二个作品出来后,他还是觉得不够满意,又废掉重新制作。第三个作品出炉,杨锐华终于满意了,因为他自己被作品的气势和神韵打动了。《一声长啸》,使杨锐华获得了“第二代鹰王”的美誉。
杨锐华的陶塑作品不仅内涵丰富,上釉也别具一格。他经过改良釉彩,克服了传统釉彩古朴有余而明亮不足、表现力欠佳的缺点,独创出“华红釉”、“溶洞釉”和“兽绒釉”等。“华红釉”艳丽且有爆花纹理,“溶洞釉”有逼真的岩石纹理,“兽绒釉”釉面光滑,内里透出毛茸茸的立体效果。杨锐华自创的釉彩,为传统技艺增添了极具表现力的新釉种。尽管每研制出一种新釉料,都得实验成千上万次,但杨锐华乐此不疲。
徐水莲 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系,高级工艺美术师,青年艺术家。
自幼酷爱绘画,从事陶瓷绘画二十多年,对艺术执着追求。作品以人物见长,所表现的孩童活泼可爱、纯朴天真,活灵活现;仕女容貌俊美、姿态优雅、清新脱俗。
作品《童趣》在2008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中获优秀奖;《人比花儿更娇艳》在第四十三届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大奖赛中获金奖。其作品《锤大闹朱仙镇》、《荷风悠悠》、《大肚罗汉》等刊登在国家、省、市级报刊中,作品深受广大艺术爱好者喜爱和收藏。
付中华 艺名
焰青,号景尘,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汲取西洋绘画技法,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特有风格,被称为国内最有潜力、有创意的青年陶艺工作者。
吴 龙 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专业。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国画院江西分院院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天一文化有限公司特聘高级画师,“荣宝轩”陶瓷艺术创作工作室总监。自幼受陶瓷文化熏陶,酷爱陶瓷艺术,受到戴荣华、王隆夫、熊钢如、涂序生、宁勤征等大师的指导。后进修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况冬苟创办的“钰成轩”陶瓷艺术文化研究所,得到其精心指点。2010年与同事共同为内蒙古创作大型壁画《蒙古秘史》,2011年200件粉彩山水瓶《溪山清泉》获中国收藏十大名品最佳提名奖。其作品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展出并深受收藏家喜爱。
黄继民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刘 岱 江西景德镇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书画艺术,从事绘画十余载。毕业于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系),后自考江西师范大学本科学历。曾多次参加省市艺术大赛,荣获金奖两次,银,铜各三次,其艺术作品得到胡景文等老一辈艺术大师的指点和赞许,多年来潜心研究古典绘画与现代绘画的审美趋向,以其艺术手法和陶瓷艺术手法相结合,在探索中前进。
艾正湖 笔名艾劲,1974年生,江西鄱阳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高级技师,实力派画家,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陶 易 (原名陶国宝)江西鄱阳人氏。景德镇高级工艺美术师、设计师。国家一级陶瓷壁画画师。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美术系,后在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设计系进修。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钧无双(北京)钧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特聘设计师,景德镇当代官窑研究院特聘一级画师。其作品以山水、风景为主,兼长花鸟和人物。
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最年青的余果说:看过我画瓷器的人都说我画得好,其实好不好我自己最清楚,一般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近年来我发现陶瓷界的人越来越忙,忙是好事,就怕不忙,生意红火这是每个人的心愿,但千万要注重身体,身体才是本钱,画画是永远画不完的,千万不要太劳累了,瓷器永远不会变老,而生命慢慢却会变老。现代人的生活到处充满着阳光,收藏界的人自然而然就会增多,陶瓷生意只会上升,决不会下跌,万事想通些,众所周知会画瓷器的人决不会比一般的人差,靠手艺吃饭是最自由的人,首先心态要平衡,别人这伟大那伟大我从不眼红,那是别人的智慧,用心画画,质量第一,不求功名,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绘画瓷器还要学点书法,把美好的记忆留在瓷器上,知足者常乐。
师从陶瓷名家吴惠明先生,深受老师严格教诲,另深得何叔水大师亲自指点。作品以仙、佛人物、花鸟见长,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深受广大陶瓷爱好者好评、收藏。
冯健陶瓷艺术作品
冯健
笔名:良辰职业画家电话:18779806639
18979833448 0798-8284484
地址:景德镇火车站大师汇
通站路40号“良辰山馆”
郭晋 江西赣州人,国画世家,毕业于陶瓷学院,学士学位。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江西省中级技师,就职于江西省陶瓷研究所,从事陶瓷美术设计工作。江西省陶瓷研究所重点培养人才,景德镇陶瓷学会会员,景德镇文艺协会会员。作品主要特点以颜色釉风景综合装饰为主,作品曾参加:2009年作品《丝绸之路》编入《辉煌60年作品集》,作品曾在北京大剧院展出。2010年作品《茶马古道》编入《首届上海世界博览会陶瓷成就成果展作品集》作品曾在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出。2010年9月份作品《鄱阳群仙沐浴图》编入“生态中国·绿色江西”《首届鄱阳湖国际生态文化节》作品集,2011年作品《驼铃》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2011年11月作品窑变色釉《醉秋山林》荣获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三届大师创新艺术评比博览会金奖,2012年3月作品高温颜色釉瓷板《牧羊曲》荣获第十届全国工艺品旅游品、礼品博览会“中艺杯”金奖。2011年1月份其作品被山东省威海电视台做专题报导,2012年广东卫视新闻栏目对其人其作进行专题采访。
刘岱
高级工艺美术师
青年陶艺家
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电话:13133892125(刘)13097232680(余) 网址:ld.省略
地址:景德镇瓷城二楼F6
周小晖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电话:13117987282 QQ:296913607
张波青
江西省工艺美术师
电话:13317986526 QQ:963976301
“紫砂的魅力就在于它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无论是绘画、篆刻还是雕塑它都能表现出来。”这是谈曙君对紫砂壶的评价。在壶友交流会上见到的谈曙君不是很爱笑,有点严肃,静静地坐在一旁和壶友们低声讨论着。对于壶友的赞赏,他总是淡淡一笑,谦逊地说“谢谢”,不过对于壶友提出的建议和构思,他则很认真地聆听,表情也相对丰富起来。
博采众长聚于壶
很多人都说谈曙君的作品具有较浓的文化味。这与他自幼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后天努力学习密切相关。出生于古阳羡陶瓷世家的谈曙君,受其父谈中歧的影响甚深,自幼酷爱书画及陶艺。1983年到紫砂二厂从事技术评定工作,在工作中谈曙君领略了各家工艺师的风格特色,后来升任该厂制作中心技监管理,兼营传统茶壶,随后受聘于台湾蔡温义玩壶之家与金门陶艺总。这种经历使他见多识广,雅爱收藏。
为了进一步开拓视野,他于2002年迁址上海。创办上海君陶居紫砂工艺品制作有限公司,广为结识各地名艺人,与他们坦诚交流,广泛合作,博采众长。每逢遇见好作品,常常是爱不释手,仔细把玩琢磨,窥探其泥料特点与工艺特色。在此基础上,他亲自动手。推陈出新,创作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茶壶。
寻回自己的紫砂壶
“其实收藏自己的壶,是因为它们身上有着很深刻的回忆。看着它们,我会激励自己创作更好的作品。”
谈到自己收藏的紫砂壶,除了几位名家之作外,谈曙君还收藏了几把自己的紫砂壶。而这几把壶也是谈曙君辗转几次才寻回来的。其中一把就是他在上世纪90年代设计的方砖壶,壶身呈长四方状,嘴、把、盖、钮都以长方几何造型为元素,线条刚毅,大气稳重。壶身上则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为其刻的“宁静致远、淡泊明志”等字样,此壶曾被一位台湾客商买走收藏,但是这次难得的合作让谈曙君记忆深刻,几经辗转终于高价买回了这把壶。
2002年是谈曙君紫砂事业的一个转折点,新的事业,与市场的直接接触也使得他在创作上有了不同以往的感悟。那一年他创作出了不少作品,获得了市场和业界的认可和赞叹,作品也被许多玩家典藏一空。直至今日回想起来,谈曙君依旧感慨良多。为了纪念这一年,谈曙君又开始回收起2002年的作品。
谈曙君作品欣赏
仿明洋桶
紫砂壶体呈桶形,整体造型端庄,线条流畅,壶身上有手工临摹的明代风格工笔画,画中鸟兽、花卉、山石笔法极为精细,羽毛、花瓣清晰可辨,尤为难得的是,壶嘴、壶柄、壶盖边、壶口以及壶底边均采用黄金制成。这些工艺和材质更增添了壶的价值。
挺竹提梁壶
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2006年“中艺杯”金奖,以竹节为身,提梁拱然挺秀,壶嘴曲折有致,壶身上半部分的细腻雕画与整体韵味浑然一体,凸显了竹高洁的气韵,统一中有变化,增加了整体审美情趣。
大容量僧帽壶
2007年10月作品《纯》荣获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百花奖”三等奖、并被陶瓷博物馆收藏,2008年3月瓷板画《拿破仑》在景德镇陶瓷美术馆首届人物画家作品展中获金奖,2008年10月作品《村姑》获第六届江西景德镇“百花奖”三等奖,2010年5月作品《烛光》获“唱响世博”全国书画陶瓷艺术金奖。2011年7月作品《村姑》获“红博会”铜奖,2011年10月作品《西域风情》《嫦娥奔月》荣获“雅润杯”全国瓷器绘画大赛三等奖。
电话:13517987881 QQ:1443897758
吴 龙 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艺术专业。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国画院江西分院院士,江西省国防文化书画院院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景德镇市和墨文化有限公司特聘高级画师,“荣宝轩”陶瓷艺术创作工作室总监。自幼受陶瓷文化熏陶,酷爱陶瓷艺术,受到戴荣华、王隆夫、熊钢如、涂序生、宁勤征等大师的指导。后进修于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况冬苟创办的“钰成轩”陶瓷艺术文化研究所,得到其精心指点。2010年与同事共同为内蒙古创作大型壁画《蒙古秘史》,2011年200件粉彩山水瓶《溪山清泉》获中国收藏十大名品最佳提名奖。其作品赴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地展出并深受收藏家喜爱。
周建华 1961年生,江西鄱阳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美术艺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高级陶瓷美术师。1981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得予白海、陆如、乐穹、许国胜等老师的指点,创作题材有花鸟、走兽,尤善青花钟馗、达摩、老子出关等题材,作品古典高雅、格调新颖。具有浓厚的民族气息。作品《钟馗神威图》在香港艺术作品展荣获创作一等奖,作品《达摩面壁》在西安中青年画展中荣获创意奖,深受收藏家的青睐。
中华砚文化发展联合会会长、武警部队原副司令员刘中将,中国收藏家协会会长罗伯健,国家级工艺大师李昌鸿,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路朔良、高建芳、邵顺生;工艺美术师董亚芳、吴祥大、张彩英、赵丽娟、王平、瞿军强、范菊华、万美群、吴桂林、雷顺虹、许琴、丁郁、田军州、丁梅娟、刘海飞、陈冬兰(工艺美术师排名不分先后),以及来自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华工商时报、华夏时报,新浪网、人民网等近五十家媒体人员出席。
刘会长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紫砂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是与‘纸墨笔砚’并列的文房珍宝之一,自古以来,深得文人墨客的青睐。‘弘扬紫砂文化’是我们主办本次活动的宗旨。‘展示名家风采’是活动的另一目的所在。”
罗伯健会长则指出:“收藏作为一种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紫砂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一分子,它的发展可以说是恰逢其时。”
在29日下午的媒体见面会上,除了领导、紫砂大师纵论紫砂文化,还举行了“2012最具收藏价值文房珍宝评选暨环球紫砂文化研究院启动仪式”,由环球市场信息导报发起、惠峰传媒成立的“环球紫砂文化研究院”为评选提供了强力的专家评审支持,会议现场向评委团颁发聘任证书。
另外,2012年11月30日还在北京兴伟石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由银行vip客户、上述大师及收藏爱好者参加的“紫砂文化沙龙”。
据博宝艺术网宝珍商城的王先生介绍,茶宠是工艺美术师闲暇时所创作的一种新种类,以紫砂茶宠最为常见和好“养”,最近几年渐渐形成了风气。一般大师级的工艺美术师重点还是做壶,茶宠都是工艺美术员和普通级别的美术师创作的,故而其价格大大低于茶壶,在几十到几百元不等,一般只有有吉祥寓意的大件茶宠卖得贵一些。
佛祖造型的茶宠,各种颜色的砂质都有,一般以弥勒佛居多,卧姿、坐姿的比较多,很少有立姿的。怪的造型也有,有的如麒麟、水牛、乌龟之类,瘦型动物很少,不是因为它们不好,而是无法达到存水的要求。狮子、犀牛等造型不少,大多都表示吉祥如意、延年益寿之意。猪历来是富足、祥瑞的象征,所以把它“养”在茶盘上显得非常可爱,很招人喜欢。如果“养”单个的,可以买比较大的,当然也有一对的,分为阴刻和阳刻,有的出头出脚出尾巴,有的在砂石刀功上反映喜怒哀乐。
好的茶宠,跟做工是否精细、泥料好坏及完成一件作品所需的工时分不开。以前都是用下等的泥料做茶宠,现在观念有所转变,不少艺人也会用上好的泥料来做。现在,紫砂泥料开采已经受到限制,好泥料会越来越少,所以,茶宠的未来升值空间是可以肯定的。
一、推动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的基本思路
1.优化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政策环境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安排要加人工艺美术发展的考虑因素,制定中国的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政策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上下一盘棋,在文化产业建设、循环经济发展、劳动力就业和再就业以及新农村建设等方方面面,都要照顾到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大局,稳步推进工艺美术产业化进程。目前,除了北京省与河北省,包括东部的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南部广东省都制定了关于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地方性法规,并加大了传统工艺美术的开发力度。举例来说,头脑活络的广东省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若干个艺术独特的工艺美术品牌产业,主要有佛山陶瓷工艺、揭阳玉器工艺等等。
就工艺美术的发展现状来看,因为目前的法律环境不健全,有不少人知识产权意识淡漠,在高额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工艺美术模仿成风,更严重的是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这种情形严重伤害了工艺美术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即使是有一些新的设计理念和作品也没有把它及时投放市场,只能搁置起来,在参加展览时也只有选定作品的部分。长此以往,传统工艺美术谈何传承与发展。所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基石。我们必须发动社会的力量,广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促进业内有序竞争,同时加快法制环境的改善,要用法律的手段来保护创新,进而保护广大工艺美术创作人员的积极性。唯有如此,中华民族传统工艺美术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传承,优秀的文化艺术瑰宝才能世代繁荣。
2.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贴近市场和生活
艺术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同样,当人们在传承和发展工艺美术时,也要从生活中获得灵感,创作出服务人们生活的作品。特别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还需要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不断贴近市场和生活,把握住工艺美术发展的脉搏。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产品的市场十分广阔,并且具有消费层次多样,产品用途广泛的特点。对工艺美术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必须要以前瞻性战略准确找好市场定位:究竟是主攻国内市场还是国外市场;产品消费对象是中老年人还是中青年;价格定位是低端市场还是高端市场等等不一而足。也就是说,传统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必须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的,从而充分体现传统工艺美术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
3.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创新之路
工艺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创新必须遵循艺术的发展规律。其中要重视材料和技术创新。新材料的创造和生产技术(制作技艺)的改进,是工艺美术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尤其是一些现代风格、批量生产的传统工艺品,更要不断地运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进行新品种、新花色的开发。例如浙江黄岩工艺美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渗透,手工工艺与机器制作相互补、来样加工与自主研发相联动,内销与出口相结合的发展之路。我们提倡继承中国工艺美术优秀的传统手工技艺,同时还要重视时尚化产品的创新。
二、传统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具体举措
1.进行全面的统筹规划使得区域与产业布局更加的科学合理。我们需要尊重事物的发展规律,利用不同区域的特点进行因地制宜的规划,让不同区域能够相互配合,共同发展。这样就能够在竞争中形成规模优势与整体优势。
2.通过扶持标杆企业来加强彼此间的专业分工和协同。通过扶持具有标杆意义与作用的企业来对整个行业发挥技术传播与辐射和产品销售时的领头羊作用。
3.利用先进的科技来对产品进行创新,加强产品的科技含量。我们需要积极主动的引导企业在产品的研发与设计、制造工艺上大量的使用先进的科技,这样不仅有利于企业占领大量的市场份额,还可以令靠假冒伪劣来生存的企业无法延续。同时对于鼓励创新,保护科技成果,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范的秩序也大有裨益。
4.构建出一支具有高技术水准和拥有强大的研发能力队伍。我们需要明确的知道,人才是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有了人才就有了一切。我们不但要在现有人才的队伍中通过进修、在职培训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同时也需要将眼光放远一些,可以通过引进高端人才来提升本企业的科研力量。这样可以有效地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且稳定性较强的科技队伍。在对待工艺美术师的待遇方面,我们要多向他们倾斜,以便能够留住人才。例如福州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在经济收人和政治地位以及医疗保障方面均享有正高待遇。同时还支持工艺美术师采取投资人股以及以自身技术人股的办法来吸引、挽留人才。对于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创作人员必须给予高度的评价和鼓励,能够有效地推动工艺人员的创作热情,让传统的工艺美术得以传承和发展。
5.加强技术的积累和研发能力,提高传统工艺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我们可以利用科技创新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以往粗放发展模式的着力点,让传统工艺美术能够与时俱进,不断的提升产品的内在科技含量。同时也可以组织强有力的科研小组来针对关键的工艺进行技术攻关,让传统的工艺美术的制作手法和工艺、水平都能够有进一步的发展。企业也可以考虑构建本企业专门的科研中心,让科学技术成为传统美术产品的推进剂。
6.加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工艺美术历史悠久,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抢救传统工艺美术,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加快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加强对保护传统工艺美术重要性的宣传,树立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传统工艺美术的良好氛围。深入调查和全面摸清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现状,建立人才、技艺、特有资源档案库,作为实施保护措施的依据。强化传统工艺美术原材料资源保护,建立储备制度,严禁盲目开采。
三、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工业设计中的应用展望
中国是一个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丰富的国家,喜庆杨柳青年画、精美绝仑的苏州刺绣,惟妙惟肖泥人张等等。这些传统工艺美术除了具有一定的实用功能,更主要的是增加了人们的生活中的艺术情趣。为了促进我国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很有必要将这些传统艺术与工业设计结合起来,使传统工艺美术呈现出勃勃生机。而且传统工艺美术与当代工业设计也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是当前艺术发展的紧迫任务。随着现代工业设计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为传统工艺美术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方向,以创新为核心精神的现代工业设计对传统工艺美术未来应用前景更具吸引力。
1.我们在工艺的设计之初就需要给予传统工艺美术更加多层次多元化的载体。我们的传统工艺美术其原有的载体已经无法承担,深层次的工艺价值没有充分的展示出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就限制了传统工艺美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不少的传统工艺品是以独立的形式来表达,能够在工业设计中被采用的寥寥无几,多层次、多元化是未来传统工艺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多元化的载体能够让传统的工艺美术与现代的科技成功对接,让企业参与其中,成为传统工艺美术与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桥梁。我们以工业印染为例,面料不但能够应用于服装设计也可以用在家居以及车辆内饰上;刺绣能够在服装商使用亦可在工艺品上使用。
2.当代的工艺设计需要让传统工艺美术能够富有生命的活力,通过动态来显示。依照以往的看法,我们会认为传统工艺美术是静态的,没有生命活力的作品。所以当我们在工业设计中使用传统工艺美术作品的时候就会习惯的认为其是静态的,不会将其想成是动态的,没有能够将其的生命活力展现出来。例如,传统的糖人以及布娃娃等是深受儿童喜欢,假若我们能够将传统的糖人、布娃娃的这些在工业玩具中参与进去,让其富有生命的活力。这会必定会让产品非常的具有特色,能够被儿童所接受与喜爱。我们通过让传统工艺美术的生命活力被激发出来,能够促进我们工业设计的发展。
3.现代工业设计应考虑到传统工艺美术系统改造。从本质上讲,关于传统工艺美术成果的应用就是核心标识转化为衍生性成果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必然存在衍生成果与其他事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现象。同样,在现代工业设计中人们以传统工艺成果为出发点,围绕这些成果可以设计出某一类型的系列产品,并且打破思维定势,提高产品的创新含量。举例来说,民间服装制作工艺可以应用到时装设计、影视道具设计、玩具设计等诸多领域,而在纵向上则可以不断逐步改善纺织面料的质地、颜色组合、图案翻新等。
四、结语
工艺美术大师俞世英,出生于漆画之家。父母亲及两个妹妹均从事漆画艺术工作。他受家庭浓厚的艺术氛围影响,从小就潜移默化地得到了父母亲的艺术熏陶。1962年小学毕业后进入福州石雕厂当学徒,并师从寿山石雕大师周宝庭。周宝庭是一个品格高尚,德艺双馨的大师,为培养接班人和发展福州寿山石雕艺术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周宝庭是寿山石雕工艺“东门派”第四代传人中的代表,他技艺精湛,辛勤地开创出“周氏寿山石雕风格”。他所留下的艺术精品,是当今寿山石界的宝贵财富。他所教授的弟子,在寿山石界都各有突出成就。俞世英就是其中的一位。
俞世英在跟随周宝庭的多年间,得其悉心传教,受益非浅;加之平时潜心练习,勤学好问,雕刻技艺进步很快。为提高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他后来先后参加文化学习和雕塑专业培训,并到福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深造,进一步拓宽视野,与不同风格的雕刻工艺师深入交流,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学习西方素描及中国传统风格雕塑,并将西方素描的写实风格与中国传统雕塑工艺中圆润、古朴、流畅的风格相结合,这为后来形成雕刻技艺的个人鲜明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78年5月,俞世英由于表现优异,厂里委派其到浙田学习镂空雕刻技艺。他向青田石雕同行虚心学习,刻苦钻研,牢牢掌握了镂空雕刻的全部精华,受益非浅,为日后创作各种风格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久他就开始带徒传艺,而且负责石雕厂雕刻工艺的质量检验工作。这项工作是全厂质量管理的重要关口,由于手工生产的特殊性,他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严格审定,一切从产品质量出发,不让不合格产品流入下一道工序,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向厂有关方面反映。期间曾先后与厂技术部门配合召开“产品质量现场会”十余次,有效地控制了产品的质量合格率。这为1982年该厂荣获国家质量“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规格产品银杯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俞世英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有良师的指导,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勤奋探索,他的寿山石雕技艺日益精进,表现技法丰富,作品构思新颖,形象生动,为同行所称道。几十年如一日,一直坚持不懈地创作,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认真研究寿山石雕东、西两大流派的艺术特色中,并在“东门派”精巧灵通的基础上吸收“西门派”古朴淳厚的风格,融两派之长于一体,又汇集古代艺术之精髓,兼收并蓄,形成自己刻工精细、刀法严谨、构图新颖、意境深邃的艺术风格。
受周宝庭大师的影响,将自己对石雕古兽的技艺不断探索的经验化为创作动力,近年来所雕刻的古兽印钮七百一十二枚。所雕之古兽,憨厚古拙,轻灵婉转,既不失古兽的威猛,又有宠物般的可爱,令人爱不释手;有的只用寥寥几刀,就把小动物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显得稚拙灵巧,那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古狮戏球”中的狮子或跳或跃,或仰头,它们争抢圆球时的灵动、趣味显得栩栩如生。在形态各异的古兽作品中,既承师意,又有创新,成为“石雕传统艺术之瑰宝”。
俞世英1980年代创作的《济仙》《李太白》《双童渔翁》等样品送当年春交会得到订货,成为工厂的拳头产品,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在历年参加创作展礼品的任务中也是荣誉不断,1983年厂里参加首届新加坡寿山石雕展览会,所创作的大型“钟馗戏鬼”作品(约1米高)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新加坡晚报》刊登报道;1984年创作的《西施浣纱》《醉三仙》《十三子弥》等陆续刊登在全国各报刊;特别是1987年2月创作的浮雕《十八罗汉尊者》参加1988年首届工艺美术如意奖大赛获得二等奖,受到业界瞩目,同年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工艺美术二级名艺人”的荣誉称号。
经过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一系列过程,进入1990年代以来,他的雕刻技艺已完全成熟,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作品吸取寿山石东、西门派特点之精华,擅长人物、花鸟、古兽等题材的雕刻。雕刻技巧既有尖刀法的深刻、剔透、灵巧,又有圆刀法的薄画、深厚、凝重,并通熟圆雕、浮雕、镂空雕及薄意雕刻。尤其喜爱用圆雕技法刻画人物形象。尊重天然原石的经济价值,依石就势,利用石料的奇形怪状和天然俏色进行巧妙构思,作品每每别出心裁、情趣横生。他的人物作品,特别注重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在情感,而在衣着的处理方面则简练流畅,对比强烈而协调,力求作品形神兼备的理想境界。
1990年8月,他创作的旗降石(寿山石的一种)作品《十八罗汉》获得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大赛优秀新产品一等奖,这是当时全国工艺品创新大赛的最高奖项。因之1992年12月,被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福州市工艺美术一级名艺人”荣誉称号。
寿山石雕作品刀法细腻,刻画入微,端庄中见秀巧。而近年来的作品已趋古拙凝重,浑然潇洒,古朴的造型、生动的神态和圆浑的刀法给人以沉静素雅的自然美感。
近年创作的新作品主要有《铁拐李》系列、《玉鼠金瓜》系列、《八仙人物章》系列,等等。2001年以来,从寻找石料,构思方案,底稿修改到以刀创作的大型浮雕作品《水浒108将》也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