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议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制度编号
修改时间
起草部门
审批人
制度-2020-HR003-v1
2020.7.31
总经办
一、目的
为统一会议管理模式,规范公司各项会议及各类会议流程,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执行
1. 例会由各部门自行组织召开,总经办应予以协助;
2. 总经办人事负责对例会召开、会议纪要进行监督及考核;
3. 除公司全员参与的会议外,各类会议资料由召开部门自行整理、存档、管理,其中周例会必须形成会议纪要进行存档;
4. 如主办人有特殊情况不能主持会议,则可委托本部门指定人员召开日例会、周例会;
三、会议分类
1. 公司部门日例会
1.1 召开时间:每天上午8:40-9:00或每天17:00-17:30,特殊情况需延期召开部门负责人需提前通知。
1.2 主办人: 各部门负责人
总经办日例会主办人:**
产品部日例会主办人:**
1.3 参会人员:各部门所有员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需向部门负责人请假)
1.4 会议资料:由各主办部门自行整理、保管
2. 财务部周例会
2.1 召开时间:每周一,特殊情况需延期召开部门负责人需提前通知。
2.2 主办人:**
2.3 参会人员:财务部所有员工(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会议需向部门负责人请假)
2.4 会议资料:由财务部自行整理、保管
3. 直营店周例会(视频会议)
3.1 视频会议时间:每周一、每周六(具体时间原则上需提前一天通知),特殊情况需延期召开部门负责人需提前通知。
3.2 主办人:**(如主办人有特殊情况不能主持会议,则可委托本部门指定人员主持召开)
3.3 参会人员:各直营店店长、店员
3.4 会议资料:由主办部门自行整理、保管
4.仓储部周例会
4.1 会议时间:每周一11:00-12:00
4.2 主办人:**(**需参与)
4.3 参会人员:仓储部全员
4.4 会议资料:由主办部门自行整理、保管
5.月例会
4.1 会议时间:原则上不得晚于每月3号,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2 主办人:各部门负责人
4.3 参会人员:具体参会人员待通知
4.4 会议资料:会议签到表、会议纪要(指定人员记录)、工作总结PPT,由各部门自行存档、保管;
5.门店晨会
5.1会议时间:工作日9:30-10:00
5.2 主办人:各门店店长(如店长有事不能主持需指定人员主持晨会)
5.3 参会人员:门店所有员工
5.4 监督人员:副总经理**和总经办主管**
5.5 会议资料:晨会现场视频传送至微信群、其他资料由各门店自行整理、保管
6.半年度、年度会议
6.1 会议时间:根据实际情况另行安排通知
6.2 主办部门:总经办
6.3 参会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6.4 会议资料:会议签到表、各部门工作汇报PPT、会议纪要等,由总经办统一收取、整理、存档;其他会议决定由总经办负责起草交公司管理层审核。
7.其他会议
7.1 其他会议:因临时事项需召开部门讨论的会议,如:各专题会议、临时事项、员工对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需其他部门协调等;
7.2 主办人:临时事项主要负责人
7.3 参会人员:临时事项相关参与人员
7.4 会议资料:由主办部门自行整理、存档;
四、会议纪律
1. 日例会、周例会、月例会必须按制度按时召开。如未召开,各部门负责人(会议主办人)乐捐200元/次,在公司微信群中作为红包发放给所有员工。
2. 所有3人以上的会议必须前往小会议室召开(特殊情况除外);会议结束会议主办部门负责整理会议室卫生,如未整理卫生,一经发现,各部门负责人(会议主办人)则需乐捐100元/次作为公司活动经费;
3. 要严格遵守会议的开始时间,提前3分钟到达会议现场。不得缺席、迟到、早退,会议记录人员登记到会状况。迟到则乐捐10元/次,迟到每超过一分钟增加10元,依次累加,最高不超过100元。如需请假需经会议主办人批准。无故缺席者,乐捐50元/次,乐捐费用可作为部门活动经费使用;
4. 会前明确会议的目的,公司会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提高效率,因此会议应明确主题,不开无边际的会议。
5. 会议结束如有重要决定,需在1个工作日内起草、审核、颁布通知到相关人员;
【主题词】项目管理 三次会议制度目标策划过程控制目标考核
中图分类号:C931.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首次会议
项目开工伊始,集团公司对项目实施策划,集团公司召集新建项目部组织机构人员,对其进行项目策划,由公司内管经理牵头,各职能科室参加,对项目的管理目标进行策划。质量部门依据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及集团公司年度质量目标确定单位工程质量目标,设置关键部位质量控制点,要求项目部制订确保质量目标实现的措施。施工部门根据合同约定的工期,结合资源配置情况编制工程总进度计划或工期网络计划,根据相关规定确定项目组成人员和大型机械设备的选用和配置。材料设备部门根据工程量和施工计划编制项目材料设备进场计划。技术部门确定施工中的监视和测量设备配置计划,识别并列出特殊过程和关键部位控制点。依据相关规定,确定必须制订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的分项或分部工程。安全部门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确定安全防护要点及关键防护部位。项目的管理目标策划后,公司与项目经理签订《项目经营目标责任书》,明确项目管理的各项指标。同时要求项目部制定自己的项目团队方针、项目目标等。要求项目制定符合本项目特色的项目管理制度,明确项目组织机构人员的目标及岗位责任制等,明确项目召开二次会议的时间。
二、二次会议
二次会议是项目部根据首次会议拟定的各项目标,对项目进行实施策划,集团公司进行指导把关。项目部组织全体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和分析合同,结合工程特点及项目部实际情况,量化各项目标,细化管理制度、控制措施,确立岗位责任,本着以合同约定为基础、以目标策划为中心,以过程控制方案、措施、保证体系建立与完善为要点,进行了纲领性策划。策划情况上报集团公司,由公司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审阅修改后交项目部,定出二次会议的召开时间。到时由公司经理、书记带队,班子成员及职能科室参加,按照原定的时间,在该工地办公室召开了二次会议。会议上项目经理向项目管理人员进行工程总体管理目标、团队建设目标、岗位责任目标以及为实现各项目标所必要建立的管理运作体系、控制办法和奖惩方案等系统交底。
项目经理根据首次会议的要求,与项目部团队共同对二次会议进行策划,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项目特征概述:
1、工程基本概况简介;
2、工程五大责任主体简介及主要人员联络方式;
3、项目团队组成与机构设置情况简介;
(二)、合同情况简介及总体目标确认:
1、合同主要内容概述;
2、项目总体目标确认
对工程项目的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与文明施工目标、成本策划目标、团队文化建设目标等进行分解。
(三)、施工具体部署与规划:
1、施工前期准备情况;
2、主要施工部署
主要对临建策划、周转材料使用计划、主要材料进场计划、机械设备进场计划、劳力组织计划、主要分项分部工程技术策划、工程亮点策划、专项方案策划、特殊过程及质量控制点确定及工艺标准等
(四)保证措施与主要制度制定情况:
现场安全、质量及文明施工等循环的时间及制度,指定出每周召开工地四项目标循环会的时间,通过每周的循环会,采取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各项目标的实施进行纠偏、改进。真正做到了提前策划预控,过程控制纠偏。
1、质量技术保证措施
如:项目部制定的质量验收单制、样板引路制、亮点策划、施工挂牌制、综合交底及综合验收制、周循环检查等等管理制度等。
2、安全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如: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工程施工分包安全管理制度、机械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例会制度、职业病危害防治制度等。
3、确保工期的保证措施
如:劳务组织、工序安排、主要材机组织方式、计划管理办法等。
4、成本管理措施
包括:总的成本预测目标、项目成本管理保证措施、限额领料具体执行办法等。
5、项目文化、安全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经理根据自己的团队特点确立项目部团队文化及项目文化目标。包括:团队形象策划、临建策划、现场消防保卫卫生管理策划等。
(五)、岗位职责分工及签订目标责任书
项目策划的二次会议坚持“以人为本”,以首次会议为龙头,强化项目管理,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要攻心。树立“阳光收入”的理念.这是项目管理的切入点。把项目各项目标管理与每个管理人员的切身利挂钩。签订目标分解责任书,充分调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项目管理人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明确了项目管理各项目标及保证目标实施的措施,形成了具有本项目特色的管理规划大纲,使项目部的管理走向由复杂化发展到简单化,由简单化发展到程序化,由程序化发展到系统化的轨道上来。项目经理对执行经理和主要管理人员签订目标责任书;项目执行经理对各管理人员签订目标责任分解书;项目执行经理对劳务公司签订管理控制办法等。
每月公司的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等四项目标循环对每个项目的己定目标进行纠偏,采取PDCA循环进行持续改进,保障各项目标有序的实施,每月对各项制度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各岗位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一次考核,与年度绩效工资和岗位确定挂钩,为工程结束后的三次会议即后评价会议做好准备。
三、末次会议
除每个月及季度公司对项目进行总结评价外,在工程结束后,在决算审计报告出来后一周时间内,成立后评价小组,制定评价计划。内管经理任项目后评价负责人,成立后评价小组,制定后评价计划。后评价小组的成员必须保证评价工作客观、公正,必须具有一定的后评价工作经验。
(1)项目实施过程的总结。项目经理对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总结,阐明项目管理中的主要经验及教训,对项目成功度进行自评。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使医疗成本得以降低,提升医院的影响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对改善当前的医疗现状,也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的。
一、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颁布之后,很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了确认,即将一般设备的价格调整为一千元以上,专用设备的价格调整为一千五百元以上。通过这种调整,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范围缩小了,这就降低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成本,推动了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
不仅如此,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能够对固定资产的折旧费加以确定。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其使用年限也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时,就能通过固定资产的最初购买价格及其使用年限,来确定每年转移到产品中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由于其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总价值,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此外,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的类别也做了一定的调整,例如,用“图书、档案”,代替之前的“图书”等等。
二、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这首先表现在,这些医院尚未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来管理医院的固定资产。因此,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往往由于未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义务,致使出现问题无人承担责任的情况。而且,医疗器械采购办,以及设备科室之间,权利的界限不是非常明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的情况下,医院的监督制度、考核和评价制度等,自然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有待改进
只有有效地进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才能使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效果有实质性的提升。可是,从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来看,结果不太令人满意。第一,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上,管理人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一般而言,管理人员在采购医疗设备时,应重点考虑其实用性。但部分管理人员对此疏忽大意,未能充分考虑设备的性价比,及医院对该设备的具体使用要求。结果,很多设备高价采购后,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另外,管理人员不是很注重医疗设备的后期维护工作,这导致部分医疗设备的使用年限较短,增加了医院的成本支出。
第二,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是很规范。固定资产不同于低值易耗品,其价值会在日常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转移至医疗服务之中。因此,管理人员应定期的对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进行价值评估,确保固定资产的核算较为准确。这是保证固定资产的价值,乃至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有效手段。但部分管理人员并未及时对医院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从而影响了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三)会计账存在账实不符
从当前的会计核算现状来看,会计核算人员主要是通过“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来完成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这种集中核算的方法,能改善账务处理的效果,而且,客观上也能提高核算质量。不过,在实际的报账过程中,部分员工由于缺乏工作责任感,不会严格按照要求进行相应的登记工作。但是,医院固定资产的明细账簿和备查登记薄等,都是核对固定资产的重要账簿。由于这些账簿的登记缺失,致使会计账存在账实不相符合。
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资产的特殊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一般都以年为单位来计算,因此,固定资产的销账时间以及医疗设备的报废处理时间,都不处于同一时间点,这种时间上的跨度,也很容易引起账实不相符合的情形。不仅如此,设备的采购、医院科室的搬迁和管理人员的更换等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会计账存在账实不相符合的情形。
三、探讨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一)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要解决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上的各种问题,首先应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只有在明确的管理意识的指导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才可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那么,这就需要使管理人员认识到改善固定资产管理效果的重大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首先,总结以往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因为医院之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在新的会计制度下,医院需要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从这个角度来看,医院过去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肯定是存在问题的,那么,通过开总结会议,集思广益,就能帮助管理人员提高认识。这样,一方面可以让管理人员明白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促使大家积极找出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大家的管理意识能够得到加强。其次,分析这些问题给医院带来的危害。医院的利益与管理人员的利益,是有紧密联系的。通过分析,必能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提升他们的管理意识。
(二)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固定资产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因此,医院可以通过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方法,来解决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完善资产核算规范。根据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的特点,考虑其最初的购买价格和额定使用年限,再结合当前市场的变化,对资产的折旧费进行准确的评估。在能切实的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的基础上,医院就能够制定相对准确的财务预算。
第二,严格按照医院要求进行物资设备的采购。管理人员在采购大型的或价值较大的医疗设备时,应与相关负责人进行详细沟通,防止出现盲目采购的现象。与此同时,管理人员在分配采购指标时,尽量做到合理、经济,要既能符合医院的利益,又能满足患者诊治的需求。
第三,医院各科室应加强沟通。上文提到的会计账与账实不相符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科室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够。通过加强沟通,使账务信息传递及时、有效,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账实不相符合情形出现的概率。
(三)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
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是提高固定资产管理质量的一个有效手段。而且,它是增强资产管理意识的一个具体化的措施。因此,其重要意义不容忽视。首先,应明确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内部各人员的责任和权利。尽量使每个人的工作范围既有紧密的联系,同时又有不同的分工。也就是说,员工之间在分工协作的条件下来完成各项管理任务。其次,规范各个管理环节的操作步骤。在没有标准步骤可供参考的前提下,部分员工由于责任心较差,就不会认真履行职责。但是,在规范管理环节之后,医疗设备的入库、保管、维护以及报废处置等,都能准确无误的进行,减少了账账不相符合的概率。再次,制定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的制度,医院每年定期清查盘点全院的固定资产,摸清固定资产的数量及使用情况。最后,科室相关负责人员调动前,要办理好固定资产的交接工作,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现场监交,以厘清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
(四)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
通过分析不同的财务指标,能够了解医院的财务状况。同样的,在管理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的方法,来达到科学管理固定资产的目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管理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财务管理状况。所以,医院可以根据财务管理上制定财务指标的经验,对各种固定资产进行分类,将每年或每段时期的折旧费,换算成一定的财务指标。同时,在医院的日常资产管理中,可以对已经制定的财务指标进行更新,保证指标能切实的反映资产的实际状况。另外,在制定指标时,尽量量化、细化各种指标,使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
四、结束语
本文对新会计制度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影响做了简要的叙述,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其中存在的问题有:第一,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第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有待改进;第三,会计账和账实不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探讨了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首先,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其次,完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再次,设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最后,制定科学的财务指标。希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能从本文的分析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以提高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任春华.浅析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财经界,2014,(12):209-209
[2]廖葵英.新会计制度下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分析[J].经济视野,2014,(7):179-179
[3]吴云生.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5,(9):120-120
(一)局党组会议
局党组会议由党组书记、副书记、党组成员参加,办公室主任列席,由党组书记或副书记召集和主持。视情况邀请与会有关人员参加。
主要内容是研究、贯彻和落实上级党委的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研究和决定有关组织机构的变动和干部的任免;研究和决定党支部和党员的有关重要工作事项;研究和决定机关后勤工作的重要事项;研究和布置本单位党的组织建设工作;发挥党内民主,互相交换意见,总结党组工作。
党组会议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如遇重要情况可随时召开。
(二)局长办公会议
局长办公会议由局长、副局长,办公室主任参加。根据需要,其他列席人员由局长指定。会议由局长主持,局长不在时由受委托的副局长主持,指定专人记录。
主要内容:通报情况;检查部署工作;研究处理日常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分管领导对需要讨论的问题应事先作好准备。会议确定事项,需要形成会议纪要或通知科(室)、直属单位执行的,由办公室承办。
局长办公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
(三)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议
主要内容是对照《》和《准则》,检查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情况;汇报本人学习、工作以及联系群众的情况;交流思想,听取意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一年召开一次,由局长召集并主持,参加人员为局领导班子成员。
(四)局务会议
局务会议由局长、副局长,各科(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参加。列席人员由会议主持人确定。会议由局长或受局长委托的副局长主持,办公室负责记录。
会前应预告会议议程,以便与会者准备有关情况。会议需要形成纪要的,由办公室承办,有关业务工作由职能科(室)贯彻执行。
局务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特殊情况可随时召开。
(五)科(室)会议
由科(室)负责人召集,科(室)全体同志参加。会议的主要内容:传达学习上级文件和会议精神;回顾和研究安排工作;讨论决定本科(室)职权范围的事项。通常每月召开一次。
(六)全局干部职工会议
全局干部、职工参加。会议主要是传达学习有关文件;总结、部署工作任务等。
近几年来,党和政府对我国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加大了对这方面资金的投入和政策扶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养老服务和保障事业的发展。
然而,在当前养老保障方面也同时存在着老年护理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护理保险严重缺失等问题。
根据目前实现的《社会保险法》,我国的社会保险为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项。毫无疑问,这五项保险消除了在职员工的后顾之忧,为他们的人身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是,对年老退休领取养老金安度晚年的时候,他们中的很多人由于身体日益衰老,疾病缠身而极需要得到稳固的护理。可是,我们国家却缺少这方面的刚性法律法规和有关的政策规定。这对我国年老体衰病体缠身的老人获得必要的护理造成了缺失。
就目前老年服务机构的设置上,老年的专业机构比较少。医疗机构往往侧重于疾病治疗,不能完全替代护理机构的功能。医疗机构的收治床位也十分有限,但有些老年病人必须要长期入住,由医务人员来为他们诊断加护理,故挤占了有限的医疗资源。然而,本着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出发,却必须要住院接受诊断护理。这就在现实中产生了难度。
因此,为了更好地为需要长期医疗护理和需要长期生活照护者提供机制上的保障,特向中央人民政府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可以参照部分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先进做法,加快建立具体针对老年人的社会护理保险制度。
一.中央人民政府要尽快制定出与此想配套且可操作性强的法规,并自上而下地建立其相应的组织机构,或明确现有的某个组织,确定好具体开展工作的人员,以确保这一机构的依法运行,确保工作的展开。
摘要:本文在对我国会计领域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的认识现状进行分析,进而对三者的概念与内涵进行对比与分析,指出了三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旨在帮助会计实务工作者及理论研究者更好地理解并区分三者,从而更好地开展会计实务工作与理论研究,同时也为企业的会计制度制定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
一、我国会计领域对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的认识现状
我国会计理论界在会计本质论方面存在着两大流派,一派是以葛家澍、余绪缨为代表的“会计信息系统论”,另一派是以杨纪琬、阎达五为代表的“会计管理活动论”,两大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对会计本质进行了论述。“会计管理活动论”是阎达五和杨纪琬两位教授在1980年的中国会计学成立大会上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会计本身就具备管理功能,因此会计实际上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活动。“会计管理活动论”与传统会计学理论完全不同的观点引发了学界的热烈讨论,“会计管理”的概念被首次提出。虽然近些年来会计本质理论已经鲜少被提及,但是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人们仍然沿用着“会计管理”的概念。
笔者通过相关调查得出,目前社会对会计管理的认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将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及企业对会计工作的管理等同于会计管理;②会计管理就是内部会计控制或会计控制;③会计管理等同于会计监督;④会计人员从事的会计实务工作就是会计管理;⑤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者和会计工作者对会计工作的管理;⑥会计管理就是财务管理。从上面这些观点可以看出,“会计管理”的概念仍然活跃于会计领域,但是在理论和实务中与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等概念相互混淆,不利于企业进行会计制度的规划,影响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职能发挥。
二、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相关概念及关系辨析
(一)会计管理
《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阎达五、杨纪琬,1980)中创造性的提出了“会计管理”概念,认为会计是一种管理经济的社会活动,并且对会计管理的具体要素、职能、对象、目标等内涵进行了研究与界定。总的来说,会计管理是一种追求经济效果、管理价值运动的活动,以管理人员、目标、方法、手段与客体为具体要素,分别对生产过程的事前、事中与事后进行管理,具体发挥以下职能:预测、决策、预算、计划、核算、控制、分析与考核。
本文认为在会计管理实践中,会计核算的内容与过程与会计惯例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会计核算也属于会计管理,会计管理是一种由预测、记录、对比分析、形成反馈共同构成的循环控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计管理人员是主体,价值运动是管理活动的客体,以会计信息和会计系统作为管理手段对价值运动进行预测、决策、预算、分析、反馈等一系列管理,从而实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现实中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共同构成了会计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会计活动对自身产生的信息与外部生产经营活动都进行了质量控制与监督,包括对流程、授权、审批、职责等进行全方位的控制,期间处理与控制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而会计管理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对组织内部的会计信息进行控制与管理,而是要通过对外管理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对外的组织协调管理需要通过对外的控制与监督功能来实现。当然会计系统不是执法监督机关,所以会计监督职能是没有会计控制职能重要的。在现实工作中,人们将政府组织、企业单位的管理层对会计工作的管理看作是会计管理,这与会计管理的实际内涵是相距甚远的。
(二)内部控制与会计控制
在实际工作中,常规的会计控制就是指内部会计控制,从属于组织内部控制系统。我国于2008 年5 月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人员、内容、手段、目标等进行了具体的规范。这个规范是融合了会计管理于控制形成的外延广泛的控制体系。会计控制系统既包括对内部会计信息的控制,也包括在外部会计信息质量的控制与处理过程中的控制,但是总的来说,这些控制活动都是在系统内部进行的,因此都属于内部会计控制范畴。内部控制与会计管理都是以提高经济组织经营效益为目的,不同点在于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管理内涵更为丰富,外延也更为广泛,相比之下会计管理的范畴更为细致与微观,也可以这么认为,在实际的企业经营活动中,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是相互交织、无法分割的,它们都从属于内部控制系统。
(三)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监督组织内部的财产物资情况与财务收支情况;②政府、社会组织等外部组织对内部会计信息及工作的监督;③组织内部对会计信息及工作的监督,包括会计系统内部与外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除了第二点提到的组织外部的会计监督(这是本文考查内容之外的),另外两部分都是在企业内部进行分析处理的,都可以看作内部会计监督,自然也同样从属于内部控制系统。
(四)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是一项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组织与处理的综合性工作,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对企业的融资、投资、资金运营与分配等活动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由此可以看出,财务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是对企业经营中与资金及相关要素有直接关系的活动进行直接管理,不需要对企业的经营活动作出全面的反映。也就是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的一个具体职能管理,而会计管理则是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反映与管理,而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财务管理需要运用到会计信息进行决策与控制,因此,会计管理与财务管理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在企业经营活动管理中还是明显相区别的。
三、结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明确得出,会计管理、会计控制、会计监督以及财务管理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彼此之间仍然是有明显的区别的。会计管理与会计控制及会计监督都有着一定的重叠部分,同时三者都从属于内部控制系统,但是每部分的具体内涵仍然是相互区别的。会计管理是为了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会计控制则是为了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控制,会计监督则是对企业内部财产清查与财产物资以及对会计信息、会计工作进行监督,这三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以组织内部的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的,都需要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处理来实现。总的来说,三者可以统称为“会计管理”,共融于内部控制系统,这也是当下企业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
参考文献:
[1]罗希.会计信息监督为目标导向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
[2]王广明,龚凯颂.如何完善会计监督[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0,01:69-71.
摘 要 在财务管理中,医院预算管理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医院的决策者应该对医院预算管理予以高度的重视。在新的医疗改革政策中,预算管理被重点的提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医院的预算管理对于医院的重要性。本文重点分析医院在预算管理方面可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新医院会计制度 新医院财务制度 预算管理
一、新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
财政部和卫生部联合将医疗机构中会计制度以及财务制度予以有效的推出,这次的改革将《医院会计制度》以及《医院财务制度》都进行了合理的修改。新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将基层医疗机构以及医院的预算管理方面注入了很大的推动力,将医院的预算和医院的成本进行控制与强化;新医院会计制度规定医院年度财务报告应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增加了医院的信息准确性以及真实性。
二、新会计制度下的预算管理
(一)对医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
根据资料的统计,我国医疗行业的预算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在对年度预算进行编制时,很多医院的财务部门预算项目都是国家能财政拨款的项目,对于其他项目,医院都不予以重视,项目的科学预算就更谈不上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医院的预算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摆设,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作用,这也就让预算的编制失去了该有的意义。在很多的医院中,医院对预算没有进行正确的定位,不管是在预算的管理上还是预算的宣传上都存在着很多的漏洞,没有建立专门的机构对预算进行管理、分析以及控制,导致医院在经营的过程中,盲目的运行,没有设立完整的预算目标。因医院年度财务收支计划要借助于预算的数据,所以医院必须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预算进行全面的科学的管理,这样才能让医院在经营的过程中找准自己的目标,让医院有秩序、有规范的进行经营。
(二)预算管理机构是预算管理的基础
医院在建立预算管理机构时,要对医院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科学的预算管理不仅仅会将医院的传统观念予以打破,还将对部门之间的利益以及个人的利益进行权责利的重新分配,所以医院在对预算管理机构进行构建时,要安排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支持。医院可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办公室及预算责任单位等组织机构。预算管理委员会为内部预算最终决策部门,主任由院长兼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成员由各职能科室、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组成;预算管理办公室为处理预算管理日常事务的管理部门,设在财务科,预算管理办公室主任由财务科长兼任,成员由总务科、设备科、医务科、护理部、审计科、信息科等职能部门组成;各部门、各经济单位为预算责任单位,是预算管理的执行层。
(三)对医院的财务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
在对医院的财务进行预算编制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一定要将医院的开支与医院的收入保持平衡,按照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对医院的财务进行管理。根据新颁布的财务制度的要求,医院可借助于零基预算这种方法进行预算的编制,零基预算就是指在对收支预算进行编制时,不用把基期的情况考虑于其中,以零基数作为起点,重新核定医院的所有开支。在对年度内各个项目的收支进行测定时,要对开展项目的收支费用进行统计,在统计的过程中,要统计收支的数量,而不是在往年的基础上的增加或者减少。在对医院收入预算进行编制时,一定要按照要求和规定进行严格的编制,在对医疗收费项目进行规范时,要按照业务量为基准,并将医院的特点与业务量相结合,以这两个标准进行医疗收费项目的规范,让预算收入更加的科学、准确、合法。
(四)加强预算分析管理
在对医院的预算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让医院在固定的时间内对医院的预算进行分析,可以在每月、每个季度、每年都进行预算的分析,这样才能对医院的运营进行全面的了解。将在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找出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防治,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医院预算的目标。
在预算组织开展会议之前,各科室的科长要对科室的预算进行动态的差异分析,并编制出一份分析的报告,财务部门对各科室的预算分析结合在一起进行总体的分析,并编制最终的执行分析报告。在开展会议的过程中,将这份执行分析报告分发给在场的每一位,通过不同的角度对分析报告进行评价和评估,对执行报告中的偏差和问题进行及时的提出,并在当场讨论出出现问题的原因,制定解决的措施。
(五)预算的考核评价
医院预算的制定是一个缜密的过程,预算是医院内部一定时期经营管理的法规性文件,所以一经确定以后,应当成为各级各部门工作奋斗的目标、控制标准、考核依据,因此预算一经制定,不能随意更改。考核应当分层次,通常成本中心主要考核成本费用的节约额、成本降低额和降低率;利润中心主要考核利润额和利润率的完成情况;投资中心主要考核投资报醉率等指标。考核分为季度动态考核和年度综合考核,季度动态考核重在检查、督促预算的正常进行,以通报预算的完成情况为主;年度考核内容全面,年度考核应与职工利益挂钩,对完成指标的给予奖励,没有完成指标的给予惩罚。
(六)加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医院财务的预算编制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专业的工作,对编制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预算编制时,要按照要求与规定进行预算,不搞特殊化。按照预算的定额将各科室所使用的经费进行核销,让经费的使用者对经费的预算有详细的了解,在经费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在各科室的预算经费使用完后,财务人员有权拒绝经费的报销,以保证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医院借助于预算编制、预算控制等环节,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监督,使医院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得以明显的降低。
参考文献:
目前,以信息系统化为手段的管理会计,在一些大中型知名企业和医院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且收效甚好,而在基层医院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是流于形式。因此,如何使管理会计能够在基层医院规范化、制度化,是全面贯彻落实经营目标、提高基层医院经营效率和效益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结合基层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就基层医院管理会计制度化问题作初步的探讨,不当之处,请同行斧正。
一、基层医院加强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医院经营者科学管理和决策
作为基层医院,同样面临市场经济的竞争,因此,为避免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医院管理者迫切需要其会计系统不仅能在事后提供财务核算信息,更需要为医院未来经营管理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而管理会计就是为了适应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职能就是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它的方法和手段视不同需要而设计,其模式视不同的经济性质、规模大小、经营管理方式而异,它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益的方案和资料。例如,管理会计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历史成本和实际业务量数据,经过特定分析计量,根据成本总额是否随同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这一成本形态,将全部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用以揭示成本同业务量的内在联系,并建立特定数据模型,为开展成本预测、制定短期经营决策、编制经营预算提供重要而科学的决策依据,从而提高医院对医疗市场发展变化的信息反馈速度和竞争能力。管理会计还可借助货币时间价值理论、净现值、内含报酬率等专门方法,对医疗仪器设备的购置与更新、外资利用、技术引进等方面的可行性方案进行经济评价,医院可据此确定有关投资方案、项目的最佳现金流量,以使各项目未来投资报酬达到最高或收益最大。
(二)有利于管理者准确考核下属人员业绩
基层医院,尽管规模较小,但是为了实现医院的规范化管理,改善经营壮况,实现医院发展目标,必须对医院整个经营环节进行跟踪监控,将反映计划执行过程与决策实施过程的实际数据,同体现医院经营目标的预算、标准、定额等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与考核。这就要求借助管理会计中的成本会计理论与方法,建立起完备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控制系统,推行科主任领导下的目标责任管理,进行全面的业绩考评。管理会计可在医院内部管理中有效行使其控制职能,充分发挥其对医院经营全过程和资金、收入、支出、成本、结余及分配各方面进行检查、分析、考核、评价的作用。例如,利用对目标、计划的实际执行过程进行计量、比较和考核等反馈手段及时发现偏差,查明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以便将目标、计划的完成过程引向正确轨道。通过全面预算管理,标准成本控制,医疗、教学、科研等投资决策方案选择,可考评各责任中心业绩,激励其搞好本职工作。
(三)有利于完善医院会计系统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可以改善医院的经营管理,对任何医院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其侧重点不同,管理会计的功能不是由定期对外公布信息、为外部投资者和审计提供依据的财务会计系统所能代替的,因此,是否建立管理会计是评价医院内部管理是否完善的重要依据。医院应用管理会计,能在完成财务会计各项功能的基础上,核算出衡量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经济指标,如固定资产收益率、平均床位周转率、医疗服务收益率等,为准确判断医院效益提供数据。医院还可借助本、量、利分析,及变动成本计算、盈亏平衡分析、边际贡献法开展定量分析,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实现对医院经营活动的科学规划和严格控制,充分合理利用各种技术设备,引进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来调动员工降低成本消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疾病诊断治愈率,不断增加效益。
二、当前基层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一是部分资产产权不明,造成账物不符,账账不符;二是较大型仪器设备的购置人为因素较大,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审批手续,没有按照规定执行,先购后批、购了也不批的现象依然存在,无法实行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三是固定资产的报废手续不完善和转让手续不健全,缺乏法定部门的监督和审核,领导者个人说了算,造成固定资产的流失。
(二)流动资产管理纰漏较多
基层医院普遍存在药品采购、入账、入库等环节不规范的现象,甚至把财务人员仅仅当成一个账房先生,直到付款时才通知财务人员,造成赤字经营和负债经营等,领导的意志就是部门的规章,必须照章办理,因而造成作假账、坏账等现象。
(三)缺乏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
在基层医院,预算的编制是非常随意的,是应付上级领导检查的,医院领导可以随意更改和调整。执行情况更不理想,哪里需要就往那里贴,这是基层医院最形象的比喻,资金管理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四)会计凭证和账簿管理不规范
基层医院会计凭证的填写和传递,会计账簿的格式、登记、结账核对不规范,与会计制度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会计凭证依然存在非计算机填写现象,凭证摘要书写简单不够规范,签章不完备,主要表现在:人员调整时交接手续简单,缺乏必要的监督。
三、加强基层医院管理会计的途径
(一)强化基层医院领导的重视
在基层医院,领导的个人作用较大,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行都受到领导个人的影响,因此,基层医院管理会计制度的建立,关键在于强化医院领导的意识,使医院领导对管理会计的功能和作用有足够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管理会计是为了适应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需要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最重要的职能是为最优经营决策和最高经营效率提供各种有益的方案和资料,目的是提高医院的经营效率与效益。只有这样,才能为在基层医院建立管理会计制度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加强基层医院管理会计制度化建设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贯彻落实和推广管理会计制度的责任人要追求其领导的责任,以保证这一制度的落实。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会计制度,医院各主管领导就能通过管理会计进行科学的考核和决策;可以通过管理会计完成计量记录和分类编报经济信息以及各项经济核算信息,从事未来前景预测和决策,科学调整医院经营管理的目标。所以,基层医院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医院内部管理会计制度化的建设。
(二)规范财务制度,完善内部管理会计流程
基层医院作为独立的财务核算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完善医院内部的管理会计流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完善科室责任制
建立以医院科室为独立单元核算的科室责任制度,以有利于提高科室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控制医疗成本,改善经营管理,合理增收节支,用最少的劳动、物资消耗,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建立科室独立核算责任制,对科室进行独立的量、本、利分析,从而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模式,同时,把各项奖励和处罚措施同科室核算结果挂钩,同医院的全面目标管理责任制结合起来,以形成有效的管理网络系统,实现整个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2.实行全面预算
建立全面预算制度,靠预算来规划医院今后的奋斗目标,实现支出、收入有序,控制日常经济活动,准确评定医院实际工作成绩,调动各科室责任人的积极性,以最少的耗费获取最佳的经营成果。
全面预算的内容包括:①财务预算。即医院根据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包括:业务收支预算、专项收支预算、现金流量预算。业务收支预算中的收入预算分为:医疗收入预算和药品收入预算。药品收入要按财政部门和分管部门核定的数额安排,超出核定部分的收入按规定上缴。现金流量预算是医院在计划期内实有的、可以支配的货币资金的形成、运用及结存情况的预算,以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调度和投资,方便医院加强债权、债务管理,保证医院的医疗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医院充分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②业务预算。医院业务预算是全院医疗活动的数量说明,包括:门诊就诊人次及各科室住院病人的构成分布;入院病人数及各科室构成分布;病人平均住院天数;病床使用率等。通过业务预算,掌握医院现有资源配置的合理程度,便于组织医疗活动和人力、物力资源的合理配置。③责任预算。即将医院的收支预算落实到各科室的一种责任制预算,以明确各责任中心在计划期内的目标任务,便于考核各责任中心的业绩,调动各责任中心责任人的积极性,这是为保证医院收支预算的实施和完成而编制的。④决策预算。即医院在进行专项投资时所编制的,供决策参考的预算,也称可行性活动方案。其目的是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能取得最大经济效益和最需要的地方。会计
3.实行成本核算制
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基层医院应配备专门的成本核算人员,负责全院成本、医疗成本、各科室成本和医疗项目成本的核算与分析工作。成本核算的方法很多,按核算的内容可分为完全成本核算和变动成本核算;按核算的计量标准不同,可分为实际成本核算和标准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通常是为了满足医院内部管理和经营决策的需要,按照医院会计准则及要求建立在完全核算基础之上的。同时,管理者应树立经营意识,把提高经济效益的重点放到降低消耗、控制支出、挖掘潜力上来,把成本节约与个人收入挂起钩来,以调动全员增收节支的积极性,推动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4.实行责任追究制
财务制度是建立在完备的规章和法规基础上的一项操作性很强的具体行为,依法办事、依法操作是每一个财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违反这个规章制度必将给单位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必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人和事必须追查当事人的责任,构成违法的要追究法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财务人员警钟长鸣,各项规章制度才能较好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医院 财务管理
一、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对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目标就是要实现各企事业单位的价值最大化,体现了各企事业单位科学发展的要求,其中所规定的财务报表、合并财务报表以及财务报告等具体准则,可以使各医院单位充分披露并能客观的反映各单位价值的会计信息,可见新会计制度为医院财务管理目标的确定提供了会计与财务协调一致的理论指导。
(二)对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账户以及会计报表和部分会计处理流程上与旧会计准则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新增加的金融工具确认与测量以及金融工具列报与披露等准则对进一步实现医院会计核算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三)对医院财务报表的影响
新会计制度强调各企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的统一编制,这非常有利于医院当前财务管理中没有财务报表的编制或财务报表编制不统一等财务报表问题的解决。同时通过对财务报表管理体制的优化,可以有效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尽管新会计制度在各企事业单位已获得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长期以来关于如何结合新会计制度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率的创新理论还没有提出,当前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还不容乐观,其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们尝试剖析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对我们探讨如何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管理制度缺乏执行力
就当前一些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大多数的医院所承担的仅仅是医疗服务工作,缺少对对医疗药品和器械的严格管理。而且在医疗药品和器械采购、治疗以及药品销售等环节都很难保证对财务管理制度的彻底的贯彻和执行,其中主要表现在财务凭证的失真,记账凭证不符合标准,以及会计核算不科学和缺少完整的会计报告等问题。
(二)缺乏针对财务管理的监督机制
当前多数医院的各项账簿和会计凭证并没有得到严格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不仅缺乏相应的有针对性的监督机构,而且相应的监督管理机制还没有建立。在这样的状况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很容易出现大的漏洞。
(三)财务管理软件应用不到位
财务管理软件作为贯彻和执行财务制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通过应用这些财务管理软件,可以充分保证医院各项财务管理操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但是我国当前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还不具备相应的财务管理软件的操作技能。
三、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
结合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准则和当前医院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其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新会计制度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如下:
(一)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实现对医院财务工作的统一管理,相关的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成立医院单位集中核算中心,将医院的财务工作全部纳入其中,并科学的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实现各医院单位会计核算、收付资金、资金管理的统一,切实做到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
(二)健全财务监督和管理制度
就当前一些相关的政策和法规来看,尽管当前有不少针对医院的奖惩措施,但这其中并不包括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制度,所以建立和健全针对医院财务管理的监督和管理制度非常重要,否则的话,那些所谓的奖惩也只是空谈。考虑到医院单位的特点,相应的财务监管制度中需要明确监管部门的职责、监管的内容以及各医院单位需要上缴的财务信息等内容。
(三)规范会计核算和审计制度
会计核算作为医院财务管理的核心,实现会计核算制度的规范化,对完善医院的财务报告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明确的一点,医院的审计结果作为基层医疗单位发展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因此在实施审计的过程中,要切实保证医院各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及其权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通过会计核算与审计制度的规范来进一步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四)加强财务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
各医院单位要经常对财务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要加强对各医院单位管理者的财务知识培训,使其了解财务工作的基本流程,了解财务报表提供的会计和财务信息,促进财务工作管理的规范化和系统化,进而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各项职能。
四、结束语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当前医院落后的财务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详细剖析当前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弊端,在充分结合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上,本着解决问题的态度,探讨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实现医院财务管理体制的改善,从而进一步加强医院的财务管理,为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翟秀芳.浅析医院财务管理[J].财会通讯,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