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景物的文章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要多读书读课外书 读书时要积累词语 成语好句
那样你语文很快就会学好的 记住 学语文可不是一朝一夕的工夫 要多积累啊
基本功
材料:1.材料包括语言材料.生活材料以及历史材料。
(语言的基本材料是字、词、句;生活材料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历史材料是从书籍中吸取有用的东西)
2.材料在于积累。
审题:1.审题就是弄清题目的意思,琢磨关键词。
2.从题目中找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中心。
3.辨别清楚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包括议论、想象、抒情、应用文、读/观后感)
立意:1.文章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
2.中心是文章的灵魂。
3.中心一定要健康。
4.提高确定中心的能力,贵在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选材:1.选材要围绕中心。
2.选材要典型、有代表性。
3.选材要新颖,有时代感。
构思:一、想好再写。
1.先根据题目确定中心。
2.其次考虑为表现中心,挑选恰当的材料。
3.要想如何组织、安排、挑选的材料。
二、编写提纲。
1.先确定中心思想。
2.然后明确段落大意。
3.最后确定详略主次。
技巧:一、开头的办法。
1.提出问题开门见山。
2.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或描写环境。
二、结尾的办法。
1.自然结尾或照应前文。
2.总结全文或发出号召希望。
三、过渡的方法。
1.语言过渡或时间过渡。
四、照应的方法。
1.首尾呼应或开头和中间照应。
五、详略的写作。
1.与中心密切相关的详写。
2.与中心关系不大的略写。
六、描写的写作。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和景物的特征与状态。
2.写具体些可以使描写的对象更鲜明、更形象。
七、动静的写作。
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修改: 一、中心的修改。
1.通过对材料和详略的调换,使中心更完美。
二、结构的修改。
1.通过对逻辑和层次的调整是使结构更合理。
三、语言的修改。
1.通过改错补漏,增删调换,使语言更准确。
四、标点的修改。
1.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记事
写一件事:1.遵循记事作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掌握记叙的方法。(顺序、倒叙、插叙)
写几件事:1.弄清楚究竟要写几件事。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3.拟定提纲,突出详略。
4.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活动:1.写活动也是记事,遵循六要素原则。
2.要突出活动的特点。
3.要积极参加活动,了解活动的目的、安排等。
4.安排好表达顺序,选择纵向或横向的安排。
5.点面结合,将活动局部和全局结合起来写。
场面:1.围绕文章的中心。
2.概括写具体写相结合。
3.观察的顺序有定点观察,由主到次和移步换景。
4.景物和人物活动相结合。
5.表达要有条理。
写人
外貌:1.抓住人物的特点。
2.有重点的写外貌。
3.有顺序的写外貌。
4.灵活的描写外貌。
行动:1.写好连续动作。
2.间隔的写连续动作,中间穿插其他内容。
3.具体写出动作的特点。
4.精选动词,描写准确。
5.写好动作细节。
语言:1.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反映人物职业、性格。
2.语言要简洁、实在。
3.语言要符合生活实际。
4.语言有四种书面形式。(a.小敏说:“????”b.“????”小敏说。c.“??”小敏说:“??”d.“????”)
5.注意语言形式和变化。
心理活动:1.写清产生心理活动的起因。
2.注意些心理活动的层次。
3.通过幻觉和梦境描写心理活动。
4.注意写心理活动的人称。
写景
观察:1.确定观察目的。
2.直接目的和间见目的。
3.选择观察角度。(环视、仰视、俯视、透视??)
4.掌握观察方法。(顺序法、连续法、比较法??)
5.积累素材。
抓住特征:1.抓住景物最突出的地方。
2.根据中心需要描写景物。
3.写景的文章写景是为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4.写人记事的文章写景是为人物或事件服务。
5.抓住最突出的景物特征。
描写顺序:1.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
2.按空间关系描写景物。
3.时间顺序和空间关系相结合描写景物。
4.以景物的内容为序。
描写方法:1.对比描写法是将同一景物前后对比或不同景物相比较。
2.粗笔描写法重在描写景物轮廓。
(小博士)
同学们,我们在习作的时候常常要描写景物。比如,有的片段练习要写景物;春游、秋游等各种游记要写景物;有的命题习作也要求描写景物。
写景的习作很常见,我们怎样才能写好景物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用生动的语言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地、生动地描绘出来,以此烘托环境气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衬托人物的心情,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
对所写景物认真观察,抓住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而能否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细心的观察,并将观察所得铭记于心。
请同学们读下面这个片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白。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这个片段中,作者抓住了火烧云的色彩绚丽的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了火烧云的美。
此外,在观察中,我们要善于抓住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地区中景物呈现出的颜色、形态、声响、气味等方面特有的变化,善手通过眼、耳、鼻、舌、身等感官去观察、体会。这样做,我们才能抓住景物特征加以描写。
二、选好观察的角度
选好观察的角度,就要先确立好观察点。根据表达的需要,运用固定立足点和变换立足点观察景物的方法,或远观、或近觑、或仰视、或俯瞰。同时,要注意观察的顺序,是由近及远,还是由远而近?是由上而下,还是由下而上?这是指空间的变换。还可以时间的变化或游览的先后为顺序。这样,我们描写的景物才不会杂乱无章。总之,要做多角度、多侧面的描写。
三、注意描写的顺序
景物描写的顺序一般分为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两种。
空间顺序,一般是取一个固定的观察点,按照视线移动的顺序依次写出各个位置上的景物。时间顺序,同一个地方在不同的时间里,景物是有变化的,按一定的时段依次写出来,可以表现出景物的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
只写静景,很容易使文章呆滞;而只写动景,又可能失去稳定。静态描写可以刻画出景物的形态特征,动态描写有利于传神。只有将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起来,所绘景物才会具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描写景物需要绘形、绘色、绘声,仿佛使人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这就需要尽可能选用那些生动形象的语言。
因此,我们要善于找到最能表现景物特征的动词,还有一些恰当的形容词,尤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五、融情于景,表达内心的感受
国学大师王国维曾断言:“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客观的,而写景之人则是有情的,作者对任何景物,总会有自己的感情。没有感彩的景物只不过是苍白美丽的“躯壳”,难以达到感人的目的;同时,察、描摹景物的过程,本身也是作者写作主观感受的过程。因此,作者要在写景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感情,寓情于景。做到情景交融,物我一体。
写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作者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入作品中。读者读后才会产生共鸣,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范文赏析]
云的自述
张云逸
我的名字叫云?是由水变成的很大的一朵棉花糖。你也许会说,水怎么能悬在空中呢?要掉下来的呀!对,我有时高悬着,有时呢,也往下掉。
地面的水被太阳照晒,变成水蒸气,升腾到天空,聚合成许多小水滴。这时候,由于这些小水滴比空气轻,就会浮在天空。我就诞生了。
我在天上飘呀飘,小水滴们互相碰撞、结合,又形成许多大水滴。大水滴好重啊,我可背不动!它们刷拉拉往下掉。人们喊:“下雨了!下雨了!”
有时候,我遇到冷空气,小水滴都冻成“小冰花”啦。这些洁白晶莹的小家伙,纷纷向地面飘落。人们又会赞叹:“下雪了,下雪了!”
哦,我还是个了不起的“魔术师”呢!不信你抬头看看,我一会儿像奔腾的骏马,一会儿像温柔的小山羊,一会儿又像……
小朋友,再见吧,我要到远方去旅 行啦!
[简评]
那么,什么是景物描写?景物描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呢?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更具体地说,是指对山川平原、花鸟虫鱼乃至家居摆设等事物的描写。
每年的中考说明中都明确规定了有关景物描写方面的考题。要想做好这一方面的题目,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了解景物描写类题型
1.对指定的景物描写说出其作用。如,周测中的阅读题,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旷野的寒风积雪和虚白的阳光、几声的鸡啼,
有什么作用?
2.具体分析画线部分景物描写语句的作用。文章开头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请具体分析。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爬过院子的篱笆,透过大窗户,柔和地照在卧室内。阵阵凉风吹来,除了梳妆台上笨重而古老的座钟发出有规律的滴答滴答声,一切都是那么安静。
3.对文中某段落(景物描写)的作用作分析。
4.根据前后文内容,在空白处补上景物描写。
5.某节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进行描写的?
6.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描写的?
7.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运用了哪些技巧?
二、掌握景物描写类题目的答题模式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如,渲染××气氛,烘托××心情。常用渲染气氛的词有:温馨、愉悦、悲凉、压抑、静谧、轻松等。常用烘托心情的词有:喜悦、失望、沮丧、轻松、急切、悲凉等。如《我的叔叔于勒》中“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渲染了当时轻松的气氛,烘托出了人物喜悦的心情。
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如,《故乡》中的文字: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呼呼地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本段写景文字其作用是什么?渲染了萧索悲凉的氛围,烘托了文中的“我”悲凉的心情。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了作品的时代背景。
3.展示人物性格或某形象的特点。如,《最后一课》中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鸟在树林边婉转地唱歌……这句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烘托出小弗朗士当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也体现出小弗朗士的天真幼稚、无忧无虑、贪玩、不懂事的性格特征。
4.推动情节发展。如,《故乡》中的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此处的景物描写作用是什么?写作结构上承上启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深化文章主题。如,《紫藤萝瀑布》中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简析此处的景物描写作用。这里的景物描写不但照应了上文,升华了情感,而且深化了主题。
当然,有些文章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多元的,这时我们要做综合分析。通过以上分析比较、归纳整理,我们也就不难准确分析、全面掌握景物描写的作用了。
三、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
写景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对比写景法。(2)拟人写景法。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把“景”人格化,能使“景”富有生机。(3)比喻写景法。(4)动静结合法。这样能逼真传神,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景物描写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让读者如临其境,增强人物、事件的真实感,从侧面来表现人物品质,突出事物特点。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在阅读中紧扣文本,善于抓住关键词句,进而深入地理解课文,体会表达的效果。
写景多用于记叙型的文学作品,例如散文、通讯、小说、报告文学等,还用于诗歌和剧本。写景主要是为了达到如下的目的和作用:1.交代地点、时间、天气、气候;2.交代社会背景;3.推进故事情节;4.渲染气氛,衬托人或物;5.借景抒情;6.托物言志;7.比喻、象征或比兴。
有些人所描写的反映季节性的气候特征和物候的特征的景色,内容带有共性,放之四海而皆准,缺乏个性,非常空泛,绝不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亲身观察到的真实景观的准确具体的写照,而是闭门造车,凭空臆想,想当然地写出来的,写出来的景色是哪个地方的,是否真的如此,连他自己都没把握,既不真实,也不具体,脱离实际,违反科学。
所以,通过细致的观察,具体、真实而又科学地把握自然环境的特征,是写好自然环境的前提。
可纳入观察范围的对象很多,包括天地、日月、风霜、雨雪、雷鸣、电闪,江河、湖海、草木、虫鱼、禽兽等。我们要根据写作的需要来确定观察对象范围的大小,要对观察所得的素材作出取舍,从中筛选出文章的写景材料,丰俭由文。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全文只有两句写景,惜墨如金,却有力的烘托了菲利普夫妇乘兴而去,败兴而归的心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大篇幅地描写小煤屑路、荷塘四周、荷塘上面的月夜景象,浓墨重彩,充分表现了他在不宁静的日子里从荷塘月色中得到的短暂的喜悦,片刻的安逸。
我们要立体的动态的观察自然景物。所谓立体的观察,是指对自然景物进行仰视、平视、俯视、环视和鸟瞰式的观察。所谓动态观察,是指对自然景物随着时间推移和空间变换所发生的变化进行观察,这涉及定点、动点和散点观察的技巧。例如,屠格涅夫的《村》运用定点观察,马致远的《天净沙 ・ 秋思》运用移步换景式的动点观察,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则按时间的推移描写景色的变化。
我们要开动所有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对自然景物进行多觉观察,观察自然景物的形状、颜色、动静、声音、气味、重量、温度、质地、分布、种类等,从而发现其特征和意蕴。这要具备一定的地理学、气象学、气候学、天文学、生物学(包括动物学和植物学)、物候学等学科的知识,要以这些自然科学知识为后盾,再从文学角度观察和描写自然景物,不然就会闹出“广州的雪花大如席”、“广州的高粱红似火”的笑话。
某地某时的自然景物的特征,除了可以凭借直觉马上把握外,还可以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来把握。横向比较,是指将某地的景色与同一时候其他地方的景色相比较,如《济南的冬天》,它就冬天的气候特点,把济南同北平、赤道、热带相比;纵向比较,是指将某时的景色与同一地方其他时候的景色相比,比如,就广州春天的气候特点,可以从气温、降水量、日照强度、季候风的风向与风量、动植物的状况等方面,拿它跟夏、秋、冬相比。
写社会环境,也许还要具备一定的经济、政治、历史、伦理、民俗、宗教、建筑等方面的人文知识。
通过观察掌握了写景素材后,还得运用适当的文学技巧才能把景物栩栩如生的描写出来。因为,我们写的不是传播地理、气象、气候、天文、生物、物候知识的说明文,而是在具体、真实、科学地观察的基础上,把个人的主观印象和主观感悟融入观察所得,然后借助各种文学手段来写景状物,以反映观察所得,写出景物的状态、特征和美感,从而写成既有真实性、科学性,更有形象性、情意性的属于记叙文范畴的文字优美的文学作品。
首先,必须讲究修饰性、描绘性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拟声词等的准确运用,只有反复推敲锤炼,才能传神地表达出景物的形、色、态、音、味,等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一个“绿”字便以使动用法,把春风拟人化,描写出在春风吹拂下江南植物复苏吐绿的景象,既有色彩美也有动态美,令人叹服。
其次,要学会白描,也要学会巧妙运用修辞方法。屠格涅夫的《村》、鲁迅的《故乡》在景物描写中就运用了白描。鲁彦的《听潮》用拟人、博喻、排比、通感几种修辞描写海潮消退归于静穆时的情态和声音,将无形的难以捉摸的听觉形象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真是妙笔生花。
准确运用词语和巧妙运用描写,都能使景物变得具体形象逼真。
再次,要注意语句的骈散结合。写景,适宜用短小明快的句子,适宜用两两整齐对称的语句,以增加文章的形式美。当然,文章中也要自然穿插一些句式灵活的散句。只要欣赏一下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整散句的运用技巧,你就能领略其中的真谛。
有的作家写景时,还喜用叠音词、儿化词来描摹景物,增强语言的音韵美。古诗文基础扎实的,还会信手拈来前人的好词佳句,加以化用。朱自清的《春》便是如此。
有的作者不但写眼前的实景,还联想到与眼前的实景有关的逸事、风俗、传说和诗文,甚至想像出一些超现实的事物。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一诗中,就由人间的街灯联想、想像到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以他们在天界幸福团圆的生活,反衬黑暗的旧中国。
写景文章既要讲究技巧,又不能露出人工雕琢的痕迹,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写景要注意条理。要么用空间顺序,如朱自清的《绿》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要么用时间顺序,如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和峻青的《海滨仲夏夜》;要么用逻辑顺序,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和朱自清的《春》。
另外,不能单纯地写景状物,必要的话,还得描写该景物背景下人们相应的活动与心态。朱自清的《春》便写到了经历冬困后纷纷出来活动筋骨、抖擞精神、喜迎新春的人们,梁衡的 《夏感》则描写了夏日里热火朝天地收割打场的农民,何其芳的《秋天》描写了人们伐木、摘果、打渔、放牧的情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亦描写了生活在暖和的老城里的居民们喜笑颜开的表情和有着落、有依靠、不着急的心态,以及误把冬天当成春天的错觉。
最后,我们不能为写景而写景,写景要有立意。没有立意,写景就没有灵魂。
在以写人记事为主,描景状物为辅的文章里,写景的立意就是要明确所进行的景物描写究竟为写人记事提供什么服务,是交代地点、时间、天气、社会背景、推进故事情节,还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鲁迅的《故乡》描写鲁镇的格局、氛围,就是为了交代孔乙几活动的背景,《丑小鸭》描写冬天的来临,是为了推进故事情节;契诃夫在《变色龙》里写广场和饭店周围的景色,为的是反映沙俄统治下的的萧条冷落,渲染气氛,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写烈日和暴雨的景色,为的是烘托祥子拉车的辛苦和他的顽强刚毅。
在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里,写景的立意就是明确所进行的景物描写要表达什么意思,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以景物比喻、象征人物的某种精神品格,或进行比兴,托物兴词。朱自清写《春》是为了赞美春天的新、美、力,激励人们珍惜大好春光。周敦颐写《爱莲说》意在寄托自己对君子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喜爱。茅盾写的《白杨礼赞》便以白杨的品格象征中华民族的意志。《诗经》的《关雎》便以在河洲之上关关和鸣的雎鸠作比兴,引出追求窈窕淑女的君子。
景物描写里要融入自己的个人情绪和主观感悟。在《夏感》一文里,作者梁衡就开门见山地写出自己的感悟“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让我写《秋》,我赞美它的热闹繁盛高洁,我哀叹它的凋零萧索没落,我会吟诵“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景语即情语”,这就是说可以含而不露地借景抒情,间接表达立意,即所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对夜雨景色的描绘和联想便寄托了他杀敌卫国的情怀。当然,有时也可以在写景之余来一点直白的抒情,即直抒胸臆,直接揭示立意,如屠格涅夫的村的结尾便直接抒情“呵,俄罗斯自由之村的富足、宁静、丰饶啊!呵,和平和幸福啊!”
叙事作文中常常出现不少景物描写。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叙事作文里写景往往会对全文起到交代背景、烘托心情、推升情节、揭示中心等作用。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描写以唯美、明亮、动情的文字触动、感染着每一位读者,继而产生共鸣,传达能量。
解密大叔:
孩子们,快睁大眼睛,来认识一下叙事作文里的几种“写景”形式吧!记住,只有牢记于心,才不会让任何“写景迷阵”从眼皮底下逃走!你准备好了吗?
“山门阵”
特点:最先出来“叫阵”的就是它了
作用:交代背景,表明环境
阵法示范:
夜深了,星稀月皎,人静露凉。
夜深了,跟往常一样,老师埋头灯下,将学生写的蚯蚓般的数字,一个一个端详,一笔一笔改正。
《夜访》节选
叙事作文往往少不了要写清事件是在“何时”“何地”发生的,这便是叙事文“六要素”中的“时间”“地点”。这里写景就是起到了“交代时间(背景)”的作用,同时也衬托出老师工作的辛苦。
“隐形阵”
特点:分几处藏在作文中间
作用:侧面描写,烘托心情
阵法示范:步入赛场,看着摆在面前的稿纸,心里升腾起莫名的害怕……其他参赛选手已经纷纷埋头“苦”写,而我却还未理清凌乱的思绪。窗外,春日的雨果真害羞似的,滴滴答答个不停,每一滴都落在我心间最脆弱的地方,我的心更乱了,几乎到了崩毁的地步。
《至少我追求过》节选
通过刻画他人、描写环境等间接描写,往往起到正面描写无法替代或者很难达到的艺术效果。俗语讲“绿叶衬红花”,景物描写无疑就是那片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的“绿叶”。
“告别之阵”
特点:把文章最后要说的告诉了你
作用:揭示中心,延伸意境
阵法示范:八月,成功的“喜悦”眷顾了我,因为我顺利地通过了音乐学院的青少年钢琴舞台赛初选,同时也获得了“钢琴十级证书”。
秒针追逐着分针、时针,超越了一圈又一圈。
《像秒针那样》节选
在文末运用景物描写,往往能够余音袅袅,“柔和地”留住读者的心灵,使之回味无穷,不忍弃之。同时,首尾呼应的景物描写,也能起到揭示中心、点明主题的作用。
“灵魂之阵”
特点:像是一根线把文章串了起来
作用:线索贯穿,联通全篇
阵法示范:那株默默的蟹爪兰,静静的,静静的……
终于挨到了晚上放学,我三步并作两步跑回了家……那诱人的粉变得晶莹,变得妩媚。无意间,我又瞥见了那株蟹爪兰,它仿佛在说……我凝住神,恍然大悟:蟹爪兰顽强地战胜了炎热和干燥……
如今……总会想起一旁静静伫(zhù)立的蟹爪兰。
景物描写在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性文体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在小说中,作者常常以景物描写突出人物活动的环境,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以及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主题的作用。在游记、写景抒情散文中,景物描写往往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起着突出文章中心思想、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作用。比如,朱自清散文《春》,不论是写春的情态,或是写绿绿的春草、鲜艳的春花、轻柔的春风、细细的春雨。都倾注着作者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描写景物,首先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是直接获取写作素材的重要渠道。当然,观察,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宋代的苏轼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说明,对于同一个景物,同一个景点,由于观察的立足点和观察的角度不同,获得的对景物的印象也会不同,如俯瞰、仰视、平视、远看、近观等。各有其特点。定点观察可以抓住景物的某种特点,多角度观察则能够全面感受。
观察以视觉活动为主,但并不仅限于视觉。为了把握观察对象多种多样的属性,往往需要多种器官联合活动。也就是说,观察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外界事物,同时还须用其他感觉器官去接触外界事物,如用鼻子去闻,用耳朵去听。用舌头去尝,用皮肤去接触,用大脑去想象等等。请看鲁迅先生《社戏》中的一段文字: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了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这段文字描绘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动用了嗅觉、视觉、听觉,以及大脑丰富的联想、想象。显得十分精彩。
天下的景物千差万别,千姿百态,各有自己的特点,我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它们的特点后,又怎样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呢?那就要掌握描写景物的一些具体方法。
1、把景物拟人化。就是把景物当作人来写,赋予景物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把景物拟人化能使读者对景物产生鲜明的印象,化无情为有情,并引起强烈的共鸣,请看老舍先生对雪后小山的描写: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这段文字,写雪后的小山,山坡“穿”上带水纹的花衣,薄雪则是“害了羞”,运用拟人的方法,给山、给雪注入了人的感情,显得格外生动、亲切。充满了诗情画意。
2、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朱自清在《春》中这样描写小雨:“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样描写春天的花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屠格涅夫在《树林和草原》中这样描写晚霞:“晚霞像火焰一般燃烧,遮掩了半个天空。”这样描写空气:“附近的空气似乎特别清澈,像玻璃一样”。在景物描写中,比喻是运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方法。请看《老山界》中的一段描写: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这段文字,运用比喻来描写耳朵里听到的各种声响,把各种陌生的声音描绘得熟悉而生动,具体而形象,
3、运用夸张。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表现某一事物,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写。如李白描绘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岑参描绘边塞的奇寒奇冷“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运用夸张来描绘景物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景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比如,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对天气的描写:“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这种夸张的描写,有力地突出了天气“毒热”的特征,让读者也仿佛置身于这样“毒热”的天气中。
4、运用排比。为了增强文章的气势,使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贯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在一起使用。排比,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来描绘景物,则可渲染景物的特征,把景物烘托得多姿多彩。请看下面这段描写春景的文字:
“春在田畴,松软的泥土散发着清新湿润的气息,冬憩后醒来的麦苗儿精神焕发,展现出一派蓬勃盎然的生机:渠水欢唱,如母爱的乳汁,与土地和麦苗的血液水融。春在河畔,碧波清荡。鱼虾畅游,蛙鼓抑扬弄喉嗓,柳丝婆娑舞倩影,阳光水波交相辉映,洒落捧捧金和银。春在天空,燕语呢喃,蝴蝶翩跹。浓浓春意弥漫洁白的云朵间,甜脆笑声穿梭浩九天。春在果园,红杏流火,桃花漫霞,梨树飞雪,蜂蝶追逐喧嚷,酝酿生活的甘甜和芬芳……”
一、让学生身临其境,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与感染,产生写作的欲望
一定要让学生置身于美景之中,身临其境时,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下如醉如痴,产生无限的遐想,久久不肯离去。回味之时,有拿起笔记录下这优美风光的强烈愿望,并急于让没领略过这种风光的人欣赏。在这种欲望的驱动下,写出来的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才是真情的流露,真实感人,这才不至于抓耳挠腮、闭门造车,无话可写,无话可写。
二、寻找身边的观察点
我们教师领学生去参观,不一定要郑重其事,大张旗鼓,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美景可作为写作素材。我们学校的自然景观一般,但只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会发现校园的美无处不在,学生笔下的校园如诗如画。提到观察,其实学生并不知道怎样观察,只是泛泛地看,观察之前,老师一定要做观察指导。
三、如何指导学生把看到的写成文章
要把写景作文写好,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按一定顺序去观察描写,例如时间顺序、方位顺序或二者结合顺序。第二,描写景物时要写出特点,将景物的形、声、色、味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特征写出来。第三,要点面结合。写局部景物要精雕细刻,力求惟妙惟肖。第四,描写景物要情景交融,写景目的在于抒情,如果不能做到情景结合,那就是为写景而写景了。第五,描写景物还要讲究文采。要努力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争取写出语言优美动听、意境生动形象的好文章。
四、如何设计好文章的结构,使文章思路清晰,情真意切
1. 标题新颖别致。标题是文章的题眼,好的标题能收到引人入胜、先声夺人的效果,对表现文章主题、增强文章魅力,提升文章品味,能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一个平淡乏味的标题,则令人兴味索然,难以给人一个好的第一印象。注意,拟题要准确、精练、生动、别致。准确,是指内容详实,有分寸;精练,言简意赅;生动,指语言具有形象性;别致,是指表现出不落俗套。
2. 结构巧妙清晰。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建,使文章思路的外观。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完整的结构清楚的开头、发展和结尾,这样才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同时文章要首尾呼应,前后一致。
3. 感情真挚动人。“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文要脱颖而出,就必须做到感情真挚,“感情真挚的标准就是既要文字感人肺腑,要想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恰当的选择材料,运用各种抒情方法,让读者既清楚而又真切地感受到你的这种情感。
五、怎样才能把文章语言生动
1. 写好比喻句的方法。
(1)充分展开联想:联想是比喻的基础,几乎每个比喻句都是通过联想来实现的。比如当我们看到天上的白云时,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棉花或者白色的花朵,看到董仍的脸庞会很自然地联想到美丽的花朵。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联想,我们可以多加训练,让自己的联想更广,这样造出的比喻句会更生动、传神。
(2)抓住事物的特点,在观察事物时,能够快速抓住事物的特点,从特点入手,寻找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点,会产生很好的特点。
2. 写好拟人句的方法。
(1)把人类的世界驾驭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之上就是让动植物、事物说人的话,做人的动作、具有人的心理状态、符合人的心理习惯。
(2)用你的大脑代替事物思考。当你看到一本躺在桌子上的书,你会想这事属会有什么想法呢,他汇报。
3. 写好排比句的方法。排比句能够增强语句的气势,造成强烈的效果。
这天,阿木老叔请刘三姐下凡来,和小朋友们“唱一唱”怎么描写景物。一位小朋友问:“三姐阿姨,什么是景物?”刘三姐开口就唱:
“景在东西南北中,处处有景各不同。
自然景物老天造,人造‘景物’更无穷!”
又有小朋友问:“三姐阿姨,什么是人造‘景物’?”刘三姐唱道:
“人造‘景物’遍城乡,楼房街道大工厂:
农田铁路傍公路,广场市场飞机场。
自然景加人造景,有景有物有文章!”
所有刘三姐的追星族异口同声地问:“三姐,那怎么描写景物呢?”刘三姐笑着唱道:
“天上星星海里波,景物描写方法多。
请你朗读精彩段,描写方法我来说。”
一个大胆的女孩站起来朗读了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中的一段:
“……看呀!经过了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在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了。靠近茎部仍然是深绿色,可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经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女孩朗读完,三姐唱道:
“这片叶子好顽强,一夜狂吹不下墙!写了颜色写形状:锯齿边边绿又黄。”
一个平时最胆小的男生也高声朗读起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来:
“宫殿外面有一个很大的花园,里边生长着许多火红和深蓝色的树木:树上的果子亮得像黄金,花朵开得像焚烧着的火,花枝和叶子在不停地摇动。地上全是最细的沙子,但是蓝得像硫磺发出的光焰。在那儿,处处都闪着一种奇异的、蓝色的光彩。你很容易以为你是高高地在空中而不是在海底.你的头上和脚下全是一片蓝天。当海非常沉静的时候,你可以瞥见太阳:它像一朵紫色的花,从它的花萼里射出各种颜色的光。”
刘三姐大声唱起来:
“海底宫殿好漂亮,五彩缤纷好风光。
不信大家找一找,五颜六色多比方;
果像黄金花像火,细沙蓝似硫磺光;
海底看日好神奇,紫色花朵各色光!”
首先。夯实基础,常练如何选择观察点。观察点,是指我们站在什么地方看景物,或从远及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按照观察顺序叙述,这是描写景物的关键。为了把一个环境写得清楚、明白,首先要选好一个观察点。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再按照观察顺序把景物写出来。例如某同学写《开学典礼》:“这天,天空格外晴朗,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微风习习,送来一阵清新的凉意。校园内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旗帜,身穿整齐校服、佩戴崭新的校徽的学子们已经整齐地排好队等待典礼的开始。”就是通过观察对象(天一云一风一校园一学子的变化,写出了新学期的好天气好心情,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其次,抓住重点,把握景物的特征。描写一处景物,不是把看到的都写出来。如果事无巨细地叙述,就会使文章累赘、哕嗦,而要表达的内容又不具体明确。描写一处景物应该抓住它的特征写,完全是为了文章的主题服务,而不是为显示自己的文采飞扬。否则,就会闹“画蛇添足”的笑话。我们说的特征,是一处景物独有的,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只有选择重点,抓住特征,才能把这个景物中的特色写出来,从而完成“景”的使命。如某生《马路市场》一文开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家楼下的那条马路变成了喧闹的集贸市场。不宽的马路上摆满了三轮车、货架,有卖蔬菜的,有卖水果的,还有卖肉食的。每到上、下班的高峰时期,这里就挤成了一锅粥,叫卖声、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着实让人头疼。”重点描写了“市场”的混乱特征。为下文的“治理”作了铺垫。
再次,掌握技巧,了解常见的形式。眼中之景,要转为笔中之景,还得掌握一些常用的景物描写技巧。1,直接描写型:如:四周宁静,只有大自然的声音,放眼望去,绵绵的群山、绿绿的田野、青青的河水,蔚蓝的天空下漂浮着几朵白云,身边芳草吐翠,燕舞莺歌,澄澈甘甜的溪水贯穿整个树林,好一幅自然和谐图啊!(江苏淮安卷《梦中的和谐》);风徐徐,将泛着金丝的叶儿拂在一处。暮色将启。粼粼的水波荡漾开去,揉成一道道金边,与延伸的青石小道浑然一体。《沟通》)。2,情景交融型;如: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地湛蓝,大地异常地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了我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上海卷《充满活力的岁月》);窗外,细雨蒙蒙,微风夹杂着细雨扑窗而来,拂过我的脸上。那是怎样一种享受、怎样的一种惬意?坚硬之中透着一丝温柔,微痛之间夹杂着丝丝舒坦。(四川南充卷《窗外,那雨》)。3,巧用修辞型:如:他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夜很美,很静,简直另人不忍呼吸。(河南卷《最美丽的心灵》);西沉的红日,把缕缕落寂的橘红涂满天际。夕阳下,沧桑古老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显得格外的幽静。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凝固着却极短暂的美丽之中,止住了一切声响。(山东卷《琴声感动我心》)。
最后,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般来讲,每篇文章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者往往用生动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借景抒情,是用特定的景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的一种写作技法。然而,“情”是核心,“景”的载体,“景”只为“情”服务。离开的“情”,“景”就成了“空中楼阁”,就成了“照相机”。这正如王国维之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柳宗元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之景,表达孤寂悲凉之情;欧阳修借醉翁亭之秀丽风光,传自己与民同乐之志:袁宏道借满井初春美好之景色,表其寄情山石草木之趣。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这些都说明,我们在写作中要选取与自己心情相协调的景物,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彩的景物,不是为“景”而写景,而是为“情”而写景,“景”中必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