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综合各方面分析,预计2015年四季度GDP增长6.9%,消费物价增长1.5%。2015年全年经济增长6.9%,消费物价增长1.4%左右。预计2016年经济增速下滑探底企稳,全年经济增长有望实现6.7%左右增幅,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增长10.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8%左右。出口同比增长1.6%左右,进口同比下降-0.8%左右。PPI全年同比下降1.8%左右,较2015年下降幅度减小,CPI全年增长1.3%左右,略低于今年。M2同比增速在12.8%左右,信贷同比增长14.3%。
全球经济形势总体判断:
今年深度调整 明年缓慢复苏
2015年,全球经济呈现深度调整。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总体复苏态势不稳,虽然美国经济增长势头明显,但欧元区和日本经济仍未摆脱经济困境;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呈现明显的分化格局,在金砖国家中,中国、印度经济仍保持在7%的经济增速,但俄罗斯、巴西两国经济陷入衰退,南非经济增速也陷入低谷。
全球经济增长的不平衡导致了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如期宣布提高联邦基准利率25个基点至0.25-0.50区间,这意味着美联储结束了长达7年的零利率政策,长达半年的首次加息预期终于兑现。针对美联储加息,越南、挪威、印尼、菲律宾均按兵不动;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巴林等石油出口国、与美国经济周期一致的墨西哥和汇率盯美元的香港均以加息应对。
2015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给原材料进口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带来了下行压力,传导到消费者价格CPI领域,导致消费物价低迷。根据IMF的预测,发达国家通货紧缩压力明显,预计2015年发达国家CPI增速为0.3%,新兴市场国家CPI增速为5.6%。预计2016年发达国家CPI上涨1.2%,而新兴市场国家CPI上涨5.1%。
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以及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造成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性明显。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欧美发达国家的趋势明显,新兴市场国家的汇率持续贬值,俄罗斯、巴西等国的通胀率居高不下。
受需求疲软、汇率波动以及全球产业链条与经济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2015年全球贸易出现了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大降幅,上半年七国集团(G7)和金砖国家货物贸易总额同比下降了10.9%。
预计2016年,全球经济有望继续缓慢复苏,但是面临的下行风险在增加。在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的差异化导致货币政策的分化,美元在首次加息后进入缓慢加息通道,英国央行预计将迎来10年来首次加息,而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仍有扩大量化宽松政策的可能性,由此带来国际资本的流动和外汇市场的乱局还将继续困扰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在新兴市场地区,经济增速下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以及国际资本外流引发了政治与经济上的不确定性和金融市场的动荡。
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经济增长实现软着陆
结构性通缩应受重视
2015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减速,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改革深化,拓展了经济发展空间,为“十三五”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平稳减速
成功实现软着陆
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面临需求放缓、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压力。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分别同比增长7.0%、7.0%和6.9%,预计四季度当季GDP同比增长6.9%,全年增长6.9%,比去年下跌0.4个百分点。2015年经济增长成功实现软着陆。
1、工业和服务业走势分化,产业结构有所调整。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低增速,但服务业增速加快。前三季度我国第二产业同比增长6%,其中工业同比增长5.9%,较去年同期减缓 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速8.4%,比去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
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2%,比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11月份制造业同比增长7.2%,已从底部初现回升态势。非制造业继续保持平稳扩张态势,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断增强。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1.4%,比第二产业占比高10.9个百分点。
2015年1-11月,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部分指标出现回暖迹象,但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是国有企业利润同比降幅收窄。二是地方国有企业利润连续四月出现同比下降,降幅逐渐加大。三是钢铁、煤炭和有色行业继续亏损。
2、消费增速放缓,四季度略有回升。
1-1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同比增长10.6%,较去年同期放缓了 1.4个百分点。消费在三大需求中相对稳定,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下滑,四季度投资小幅回升,房地产投资仍负增长。
投资增速下滑幅度较大。1-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2%,与1-10份增幅持平,较去年同期放缓了 5.6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仅1.3%,较去年同期放缓了10.6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1-11月同比增长8.4%,较去年同期放缓 5.1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1-11份同比增长11.0%,较去年同期放缓6.1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1-11月同比增长18.0%,较去年同期放缓2.8个百分点。从当月增速来看,四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小幅回升,房地产投资仍是负增长。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从9月份的低点6.8%回升至10.8%,但房地产投资连续四个月负增长,11月份跌幅扩大至5.1%。
4、进出口增速下降,贸易顺差增加,出口市场份额上升。
1-11月我国累计实现出口同比下降3%;进口同比下降15.1%; 1-11月累计实现贸易顺差5391亿美元,同比增长61.8%。贸易顺差增加的原因是
进口的大幅减少,而非出口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需求衰退型顺差特征。 从中国进出口占世界贸易的份额来看,2014年中国出口占比平均值为12.9%,2015年1-8月中国出口占比平均值上升至14.5%,这表明中国出口份额并未下降。同期进口占比平均值分别为8.5%和8.7%,基本平稳,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对世界贸易需求并未产生相对的紧缩作用。
生产部门物价低迷
成功避免消费领域通货紧缩
2015年面临较大物价下行压力,成功避免消费领域的通货紧缩。预计全年CPI同比增长1.4%,PPI 同比下降5.2%。
虽然以CPI指标来衡量,暂时还不能判定中国已经陷入全面通货紧缩状态,但是因中国消费占GDP比重低,投资和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远高于发达国家,仅仅以CPI来衡量物价变化并不全面。
PPI连续3年多负增长,对投资和生产部门已经产生了严重的紧缩作用。抛开判定通缩的概念和标准之争,结合中国特殊的经济结构,我们认为当前结构性通缩比较严重,有可能进一步蔓延恶化,对此仍应给予重视。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创新创业提供新动力
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长已告别高增长、高投资、高投入时代,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创新创业提供新动力。
一是消费、投资结构优化。
经济下行过程中,居民收入快于GDP增长、就业稳定、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消费发挥了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前三季度累计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4%,比去年同期提高9.3个百分点。
二是二三产业的结构优化。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1.4%,比去年同期提高2.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比重高1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前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1%,比全部投资增速高5.8个百分点。服务业内部出现转型,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22.6%,比全部服务业投资快11.4个百分点。
三是居民收入增长较为稳定,就业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2%,实际增长7.7%,分别高于GDP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2.6和0.8个百分点;累计新增就业达到1066万人,提前完成全年就业目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9.5%,实际增长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8.4%,实际增长6.8%。
四是创新创业提供增长新动力。
高技术产业、网上商品零售、快递业务、手机上网流量、新能源汽车产量、智能电视等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产品生产快速增长。商务便利化措施激发市场活力。今年以来,平均每天新登记企业1.2万户。1-10月份,规模以上私营企业利润同比增长6.2%,好于同期整体工业企业利润形势。
灵活运用货币金融政策
成功抵御金融风险
经济增长减速,股市、房地产、债市、汇市等潜在金融风险隐患增大,但中央政府通过灵活运用各种政策,成功抵御了金融风险。
一是稳定股市。
受多重因素影响,2015年中国股市大幅波动。今年8月中旬股市暴跌后,推出各种救市措施,股市恢复了稳定增长。截至2015年12月25日,上证综指较年初上涨12.16%,涨幅高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高于泰国、越南、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亚洲国家。
二是稳定房市。
为应对房地产销售压力,2015年中央出台了包括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公积金政策调整等一系列房地产优惠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销售,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房价环比上涨城市增加,涨幅有所扩大。11月份全国 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个数分别为33个和40个,一、二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涨幅均扩大;三线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由降转平,二手住宅价格环比持平。
三是稳定汇市。
2015年人民币面临较大贬值压力,资本流出压力加大。自2014年下半年后,中国外汇储备开始转入下降通道,并延续至今。为减缓资本外流压力,8月11日实施汇率改革,人民币在可控制范围内对美元贬值。截至2015年12月2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较8月10日贬值4.3%。
四是金融市场化和国际化改革有序推进。
3月26日,央行公告简化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管理流程;4月1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方案》;6月2日,央行《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并正式实施;7月21日,十部委《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8月1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市场化决定机制出台;9月15日,央行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9月30日,央行开放境外机构参与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10月23日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利率管制完全放开;11月20日央行下调分支行常备借贷便利利率,我国货币政策的利率走廊初步成型;11月30日,人民币成功加入SDR,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推进。
财政政策加力增效
促进经济增长
今年以来,财政政策积极转变调控思路,创新方法手段,在稳定总需求的同时,更加注重从供给侧完善宏观调控措施和手段,切实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提质增效。
一是发挥政府投资稳增长调结构作用。
中央财政继续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加快一般预算支出进度,继续大力推进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收费公路、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支持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农村危房改造投入力度;优化水利专项资金支出结构等;支持产业升级和中小企业发展,中央财政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财政资金重点投向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领域。加快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注重创新投入方
式,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推进水污染防治工作。 二是稳步发行地方债,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中央财政今年落实稳步发行地方债的工作,并适度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继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置换存量债务。同时,中央财政还在今年发行了专项支持投资项目的债券。发行6000亿元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增加7000亿元在建项目后续融资额度,用于支持2015年国务院确定的重点项目及在建项目建设。下达3.2万亿元置换债券额度,主要用于偿还2015年到期债务。
2016年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增长新动力显现
增速下滑探底
2015年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总体上看,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但随着增长新动力的不断显现,有望探底企稳。
五大发展理念为供给侧改革提供理论指引
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三五”规划建议,首次提出了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供给侧改革的根本落脚点,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五大理念的指引下,政府将在区域、产业、 国企、财税、金融、民生等领域推出一批力度大、接地气的改革方案。
明年经济工作总基调仍是稳中求进
经济工作会议对明年经济总的定调仍是“稳中求进”,“稳”就是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进”就是要通过供给侧改革,创造新供给和新需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由于房地产投资仍难以显着回升,明年国内需求仍面临较大下降压力,而全球多数经济体复苏缓慢也制约外需,加上金融行业在今年高基数影响下也会放缓,明年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适当小幅下调经济增长目标可能更为合理。这意味着经济工作目标虽然可能小幅下调,十三五时期经济增长点底线是6.5%,2016年增长目标可能设置为6.7%。
五大任务指明周期性调整的工作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6年经济工作“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前四大任务直指经济下行阶段周期性调整的艰巨任务。去产能是指传统产业尤其是重资产、周期性行业的去过剩产能。去库存对应去房地产库存;去杠杆对应降低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控制金融风险;降成本主要通过降低税费和调整能源价格实现,补短板主要是补齐民生、产品、产业方面的短板,强化扶贫、产品和产业升级、农业等领域工作。去产能有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但短期可能使得过剩行业投资继续大幅放缓,并导致企业融资需求继续大幅收缩。
加快产能出清可能带来失业增加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使得经济面临较大的通缩风险。正是基于这些考虑,会议强调“妥善处理保持社会稳定和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关系”,这意味着过剩产能去化会相对循序渐进地进行,供给侧将是缓慢的产能出清。
财政政策加力发挥托底作用
为维持相对较高经济增长,政府稳增长力度或加大,尤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一是“适当增加必要的财政支出和政府投资”,这可能意味着财政支出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力度超出想象的可能性较低。二是“实行减税政策”,而减税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措施,着重于降低企业成本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三是“阶段性提高财政赤字率”弥补财政减收。2015年共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预计明年财政赤字规模增加至2万亿左右,赤字率可能达到2.76%,赤字净增量增加3800亿元左右。上述减税增支措施有利于经济增长,但总体来看财政手段仍是托底经济的政策,经济真正意义上走出低谷不是靠中央财政加杠杆,而是靠企业加杠杆,中国要重回企业加杠杆仍需先完成过剩行业和地方政府去杠杆过程。
货币政策仍将在稳健的基调下保持适度宽松
一是社会总需求仍然偏弱,需要在需求侧保持一定的刺激力度。二是配合供给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适宜的流动性,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三是配合结构性财政政策,为各项财政专项债券、地方政府债务、国债发行提供有利的利率环境,同时降低存量债务的压力。四是美联储加息后为应对资本外流,人民币温和贬值。预计2016年一次降息,三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4%左右。
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综合前述分析,2015年四季度工业生产、投资小幅回升,消费增长基本平稳。2016年宏观经济走势仍受去产能、去泡沫和清理债务等因素影响,企业库存可能见底回升;物价方面须防止去产能力度过大导致消费物价负增长形成通缩;房地产销售出现有回暖迹象,房地产去库存任重道远,能否带动房地产投资回升仍有待观察;总体上经济增长仍有下行压力。国际金融市场震荡的外部冲击对国内经济和金融稳定产生极大挑战,货币政策操作难度加大,财政支出仍需加大力度。
假设2016年国际金融市场的震荡不至于产生系统性风险,基准预测基于以下基准假设:(1)美元波动。因美国经济复苏走在发达国家前列,美元汇率波动与美国经济与欧洲、日本和其他地区经济复苏的相对速度密切相关,但美元过于强势也不利于美国经济发展,我们假设美元指数在90到100之间波动。(2)美国加息。未来美联储的加息周期可能慢于历史上任何一次加息周期。假设2016年加息两次0.25%。(3)油价维持相对低位。原油价格回落至40美元/桶左右,我们假设2016年纽约原油价格维持在45美元/桶左右。(4)根据美联储公布的美联储理事会成员和联邦储备银行行长12月份的点阵图预测报告,假设2016年美国经济增长2.4%,根据IMF10月份《世界经济展望》预测值,假设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分别增1.6%和1.0%。
国内政策变量基于以下假设:(1)一次降息,三次降低准备金。未来根据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情况、金融市场条件和国际经济环境,降息空间较小,仍有可能继续降准。假设2016年降息一次,降准三次。(2)人民币兑美元贬值4%,保持在6.73元/美元左右。(3)财政赤字规模增加至2万亿元左右,赤字率可能达到2.76%,赤字净增量增加3800亿元左右。
关键词:海南省;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0)09-0016-05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0.09.03
一、当前海南省宏观经济运行态势
(一)经济增速高位趋缓,第三产业贡献突出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18.19亿元,同比增长19.4%,同比提升10.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8.3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环比下降4.04%,比上季回落12.66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258.68亿元、261.04亿元、498.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19.5%和26.5%,第三产业中,房地产业为128.53亿元,同比增长56.2%增势较为突出。在第三产业的强势拉动下,全省三次产业间“一一二”的经济格局初步形成。
(二)工业生产较快增长,企业经营效益回落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67.32亿元,同比增长18.6%,同比提升16.6个百分点。其中,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22.54亿元,同比增长18.9%;轻工业完成增加值44.78亿元,同比增长17.4%。工业增加值较快增长主要原因是汽车制造、纸浆、甲醇、水泥等重点行业生产经营好转,投入力度加大。
2010年1―5月,海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5.33亿元,同比增长23.2%,亏损企业户数124户,比2009年同期减少20家;综合效益指数303%,同比提升18.9个百分点;产品销售收入453.12亿元,同比增长22.8%。
2101年以来,海南省工业企业利润增幅逐渐走低,主要原因是海南炼化利润增幅同比回落。全省利润总额增幅降低,但企业盈利面扩大,主要是由于国内外经济复苏,外部需求增多,全省重点工业行业的产品出厂价格普遍出现上涨。随着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增大①,预计未来工业企业的利润空间将会受到挤压。
(三)入境游客增幅高于国内,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接待过夜人数1323.62万人次,同比增长15.8%。其中,国内旅游者1289.37万人次,同比增长15.1%;入境旅游者34.25万人次,同比增长15.7%。2010年6月,入境旅游者同比增幅63.1%,自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超过国内旅游者增幅,也是近几年海南省入境旅游增幅最大的一个月,直接导致上半年入境旅游者增幅超过国内旅游者增幅。入境游客的增长较快,省内旅游景点住宿、饮食等价格上涨较快带来了旅游收入的快速提升。2010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旅游收入138.91亿元,同比增长29.2%。其中,入境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1%和30.3%。
(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占比高企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34.62亿元,同比增长43.2%,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6.31亿元,同比下降13.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85.22亿元,同比增长30.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49.25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205.33亿元,同比增长78.9%,占投资总额的36.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房地产投资高位增长是推动上半年全省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在建项目(未含房地产项目)1206个,同比增加227个,增长23.2%。其中,新开工项目590个,同比增加158个,增长36.6%。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加,为投资快速增长提供坚实基础。而2010年上半年,全省财务资金到位987.89亿元,同比增长94.2%,资金到位率182.68%,资金来源充裕。
(五)消费名义增速较快增长,城乡差距较大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0.13亿元,同比增长19.2%,比去年同期略高0.2个百分点。按经营地划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66.81亿元,同比增长19.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3.32亿元,实际同比增长16.2%。消费品零售额较快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今年以来物价上涨较快,1―6月全省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累计增长3.7%;二是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能力增强;1―6月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10.3%,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5.2%;三是旅游业较快恢复,来琼旅游人数增多。
(六)进出口总额低位徘徊,利用外资降幅较大
1―5月海南省进出口总值35.6亿美元②,同比增长1.5%,其中出口8.47亿美元,同比增长33.1%,进口27.13亿美元,同比下降5.5%。与全国进出口贸易主要来自于加工贸易不同,往年海南省进出口贸易主要来自于一般贸易③。2010年以来,加工贸易大幅增长,占比开始提升:1―5月,全省加工贸易出口总值3.28亿美元,同比增长64.2%,占出口比重38.72%,拉动了出口快速增长。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新签利用外资协议合同36宗,同比增长12.5%,协议合同外商投资额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2倍。实际利用外资2.03亿美元,同比下降54.9%。
(七)房地产税收支撑财政收入,民生支出保障有力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5亿元,同比增长74.5%,增幅居全国第一。房地产业累计完成税收67.04亿元,同比增长221.15%,占税收收入比重50%,比上年高20.89个百分点;增收46.17亿元,增量占税收收入增量的74.01%。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88.77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教育、医疗、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关注民生的公共服务类支出增速在两位数以上,分别增长32.2%、28.9%、85.3%、16.6%;支出比重前两位的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分别完成34.95亿元和31.14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比重18.51%和16.5%。
上半年海南省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快速增长,仅半年时间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已超过2008年全年(145亿元)。一般预算支出增幅却连续5个月低于10%,上半年全省地方一般预算支出仅完成年度预算的37.7%,支出进度偏慢。
(八)居民消费价格较快上涨,上游价格指数“V"型反弹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上涨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指数累计上涨4.6%,居住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0.0%,家庭设备用品维修服务价格指数累计上涨5.5%,对拉动CPI上涨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
海南省生产、生活资料大都来源于内地,加上属于旅游地区,每年旅游人数是本省常住人口的三倍,直接导致了居民消费价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受上年翘尾因素、国际市场需求逐渐回暖、生产好转以及原材料价格回升的综合影响,生产类价格指数触底快速反弹,且呈“V”型反弹态势。2010年上半年,全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累计上涨4.6%;工业品价格指数累计上涨8.0%;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累计上涨10.2%。
(九)存贷款双双快速增长,跨省资金持续净流入
2010年6月末,海南省本外币贷款2272.3亿元,比年初增加331.44亿元,同比增长37.18%,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15.8个百分点。除一、二月外,信贷投放月度间较均衡,上半年信贷新增量略高于去年同期。各银行之间投放进度不一,贷款增量较多的国家开发银行为129.83亿元,工商银行为43.44亿元。
2010年6月末,海南省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1836.3亿元,比年初增加399.8亿元,同比增长58.53%,占本外币贷款余额的80.8%,高于2009年末6.9个百分点,中长期化特征明显。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分别比年初减少46.9亿元和23.4亿元。
2010年6月末,海南省本外币存款3910.33亿元,比年初增加734.62亿元,同比增长42.62%。其中,全省本外币居民储蓄存款1578.87亿元,比年初增加284.45亿元,同比增长29.94%。本外币企业存款1635.58亿元,比年初增加280.37亿元,同比增长47.46%。
2010年1―6月,海南省新增活期储蓄存款210.62亿元,占新增储蓄存款的74.1%;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新增170.5亿元,占新增企事业单位存款的60.8%。存款结构呈现活期化态势。
存款增长与跨省资金流入增多有关。1―6月,跨省资金流入18353.81亿元,流出17676.32亿元,净流入677.49亿元。
6月末,海南省本外币贷存比58.11%,比年初下降3.01个百分点,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存差1631.13亿元,比年初扩大403.17亿元。银行业资金流动性较为充裕,表明银行业资产负债结构整体风险较低,信贷投放存在较大空间。
二、海南省经济运行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宏观调控背景下房地产走势值得关注
自“国十条”颁布以来,海南省内购房者观望情绪加重,尽管房价依旧高涨,但房屋成交量大幅下滑,5月、6月单月全省房屋销售面积分别为53.54万平米和42.53万平方米,远低于1―4月份月均97万平方米的销售面积。
此轮房地产调控,让省内房地产市场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炒房、跟风买房的形势发生扭转,市场秩序有所整顿;房地产投资和建设进度明显放缓;房地产贷款首付比例和利率提高,信贷风险有所防范,银行资产得以保护,但从调控的目标来看,预期效果还远远没有达到,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政策博弈的阶段[1]。
2010年上半年,房地产业对海南省经济增长贡献率20.6%,对全省税收贡献74.01%;房地产新增贷款在海南省人民币新增贷款占比42.74%。当前海南省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情况仍有待观察,下一阶段应密切关注海南省房地产市场走势,提高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能力,避免房地产市场失控给海南省经济金融带来负面冲击。
(二)潜在信贷风险不容忽视
从账面数据看,银行业的经营状况趋于改善,信贷风险有所下降。但随着银行贷款特别是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潜在的信贷风险不容忽视。首先,平台贷款高速扩张,地方政府债务率超全国平均水平。2008年以来海南省内项目投资进程加快,省市县级、开发区地方融资平台32家。平台贷款急剧扩张,一季度末平台贷款649.49亿元,占当期人民币贷款的33.95%。这种投资项目缺乏足够的现金流,对地方财政收入的依赖较高。2009年海南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率①高达108%(全国平台贷款债务率为97.8%)[2]。二是房地产贷款增长较快,少数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较高。2010年6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人民币贷款余额的21.66%,房地产贷款新增余额占人民币贷款新增余额的42.74%。其中,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光大银行房地产贷款新增余额分别占人民币贷款新增余额的113.19%、109.53%、248.26%。三是信贷投向过于集中少数大企业。2010年6月末,海南省贷款前十大客户人民币贷款余额1020.33亿元,占海南省企业贷款的49.69%。信贷投放集中于少数大企业,使银行业对少数大企业产生依赖,一旦贷款企业经营出现问题,不良贷款将出现较大反弹。
(三)物价上涨增大经济主体负担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居民消费价格累计增长3.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下半年,海南省经济运行仍然面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偏高带来的输入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导致的旺盛需求压力,高企的工业品出厂价格向下游消费品传导的压力。这些影响因素使得短期内省内物价上涨幅度不会显著下降,物价上涨的整体压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减轻,增大了各类经济主体的负担。首先,按2010年价格涨幅4%初步匡算,城镇居民人均每月生活费支出将分别增加40元,对省内人均月消费支出仅300元左右的低收入群众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居民储蓄问卷调查显示,今年一、二季度居民对物价的满意度水平分别为17.5%和19%,处于近几年来的较低水平。其次,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导致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且可能带来新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涨。第三,原材料、燃料、动力价格上涨使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大,对省内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三、2010年下半年海南省经济发展预期
(一)经济增长可望逐步回稳
当前,发达国家债务风险尚未完全释放,全球经济复苏具有不确定性。国内对新开工项目的控制渐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部分先行指标显示经济增速有下滑迹象,外需对出口的影响可能在下半年显现。2009年下半年以来,宏观紧缩政策已基本释放,调控压力已明显缩小。综合来看,2010年下半年管理层再出紧缩政策的空间已不大。从区域经济政策的刺激到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的逐步加大,海南省内固定资产投资经历了一个冲高回落的过程,2010年全年经济运行也会呈现前高后低,逐步走稳的态势。基于上半年经济运行基础较好,预计全年经济增速将达到16.5%,超出年初海南省内预定9.8%的增长目标。
(二)信贷增速将有所趋缓
2010年是金融危机之后海南省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同时全省面临着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机遇。支撑信贷快速增长的因素,一是当前海南省政府投资意愿仍较为强烈。目前年内全省规划的储备项目较为充足,一旦项目实施将会带来信贷资金需求。二是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好转,流动资金需求将增多。据问卷调查显示:海南省工业企业经营状况预期指数为62.8%,连续四个季度回升;总体银行贷款需求指数上升为74%。三是当前银行业资金头寸比较充裕,具备较强的放贷能力。
制约贷款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几点:一是政府投融资平台门槛提高,投融资平台贷款是近两年推动贷款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其一旦收紧就会制约全省信贷增长;二是我省经济基础薄弱、实体经济相对落后,有效需求依然不足;三是房地产信贷调控政策会制约住房消费贷款及房地产开发贷款增长。总体来看,2010年下半年海南省信贷投放将有所趋缓,以全年35%的增长幅度计算,全年信贷增量500亿元左右。
(三)物价进一步上涨空间不大
2010年上半年,海南省各类价格指数均出现较快上涨。考虑上年基数较低,预计下半年物价既不会出现较大幅度降低,进一步上涨的空间较小,全年物价上涨应在4%~5%左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宏观经济 发展形势 调控
分析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判断未来经济发展走向,对政府的调控政策有着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重视正确原则,会导致在判断宏观经济时出现分歧,从而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充满随意性、盲目性,无法为我国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因此,对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趋势来说,相关部门要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判断,准确把握未来经济形势,促进个人或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让政府部门经济调控更具有效性。
一、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现状来讲,一方面是仍然存在着中部、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慢于东部地区的情况;另一方面是虽然在新农村建设下农村发展成绩显著,并且农村公共设施、住房条件和人均收入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提升,但是目前仍然难以跟随城市发展步伐。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期间存在着大量风险,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很大。
(二)经济增长方式不优化
投资和出口是我国经济的主要增加方式,所以并未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转变。对出口的过分依赖,会造成国内出现消费不足的情况,投资过大,会提高货币供应量,让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1]因而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必须对其进行宏观调控,运用有效措施刺激国内消费,最大限度扩大内需,在经济增长中提高消费的比重。
(三)宏观调控政策较局限
宏观调控政策在经济运行中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调控政策会干预市场,其自身稳定性不强。二是在运用宏观调控政策后,很多领域并未涉及。三是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时,必须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只要政策出现偏差,会导致经济面临严峻问题,风险很大。例如,目前存在的通货膨胀、就业率低的问题。其中通货膨胀表现在劳动成本上升、物价上涨,就业率低表现在每年超过10%的大学生难以正常就业。
二、对宏观调控政策的建议
(一)将惠农政策落实到户
对于当前农业灾害频繁,导致粮食产量不高,价格上涨等问题,必须将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从而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一是各级政府要重视惠农政策,尽快将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如粮食补贴政策、农用机械购进补贴等。二是针对农业受灾地区,必须提高政策扶持力度,可以适当增加受灾地区生产恢复资金。另外,在干旱地区要建设饮水、增雨工程,保障群众生活资金,帮助灾区平稳渡过难关。三是及时下发财政预算中的当期支农资金,提高农业生产资金配套能力。四是提升粮食最低收购价,科学合理调整粮食的储备,确保粮食能够正常供应。
(二)控制高耗能产业扩张
为促进经济的发展,现阶段高耗能产业增长过快,新的项目投资数量庞大。[2]针对这些现状,应主动调整产业结构,严格控制新开工项目,通过强化管理,提升投资效率。一是资金来源方面。对政府投资的新开工项目要进行严格限制,科学管理基础设施,对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的投资金额加以限制,从而实现高耗能项目数量的逐渐减少。二是金融信贷方面,针对产业过剩行业、高耗能产业和新开工项目,要对其审批数量进行严格控制,不断规范贷款条件。三是土地使用管理方面,各级政府要合理使用土地审批权,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
(三)保持灵活的货币政策
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基础上,严格把握后续政策力度,同时将退出机制的准备做好。这样既可以加强通货紧缩的预期,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还能够让币值更加稳定,避免存在中长期风险。目前,我国金融体制结构还有很多缺陷,银行贷款主要集中于政府项目、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需要得到资金支持的创业项目、中小企业却无法得到资金扶持。因此,要加强对我国金融体制结构的深化改革,花费更多精力去打通金融梗阻,让实体经济对资金的需求得到满足,让资金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发挥。
(四)财政政策要减税富民
从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来看,有着企业和人民税费水平过重的问题,通常表现在:在我国GDP中政府收入比重很高,部分税种税率有待进一步降低。除此之外,我国财政负债相对安全,在经济复苏时期,要实行减税富民的政策。简单来讲,就是对现行税制进行改革,实现企业和人民税费的降低,从而刺激人民进行消费。这样一来,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就会充满活力,并获得快速的增长。
三、结语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发展依然有很多问题,在对其进行完善和调整时,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为确保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立足于现阶段经济形势,科学判断宏观经济走向,以政府主导为前提,对现有问题加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走上稳定长远的道路。
(作者单位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财政局)
参考文献
关键词:Klein模型;宏观经济计量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宏观经济模型在宏观总量水平上把握和反映经济运动的全面特征,研究宏观经济主要指标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描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再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并可以用与进行宏观经济的结构分析、政策评价、宏观研究与发展预测。
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工作程序包括宏观经济理论与运行分析;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总体设定;模型整体框架的设计;确定主要内生变量;确定主要先决变量,逐个模块设计主要方程的理论形式,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模型的估计,模型的检验。
Klein模型是Klein于1950年第一个建立旨在分析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发展的小型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模型的规模虽小,但在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之后的美国宏观计量经济学模型大都在此模型的基础上扩充、改进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的常青树――Paul•Samuelson认为:“美国的许多模型,拨到当中,发现都有一个小的Klein。”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宏观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发展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个转型阶段,研究中国的宏观经济计量模型,是很有必要的,从中我们不仅可以得到当今社会各个指标之间的在整个经济系统中的相互作用程度,还可以对宏观经济调控,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为中国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起到建议作用。
二、模型的设立和变量经济含义
1、模型的设定
2、变量经济含义。Y:收入;Co:消费;W :私人工资;R:利润;K:年末的资本;G:政府非工资开支;W :政府工资;T :企业税收;t:时间。
3、方程中新出现变量的解释。R 为R的滞后一期变量,在联立方程中属于先决变量;?转 为K的滞后一期变量,在联立方程中属于先决变量;W 为W 的滞后一期变量,在联立方程中属于先决变量。
4、联立方程中的数据来源。本文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78~2007年的各个指标的统计数据或者是统计数据的直接推导所得的数据。其中:Y为GDP;Co为全国居民消费;W 为工资总量减去国有单位工资;R为GDP减去工资总量;K为1978年的量为国有单位的资产量,以后各值为前一期值加上固定资产投资;G为财政支出;Wg为国有单位开支;Ta为税收总额。
5、联立方程的识别。从联立方程的结构看,联立方程有内生变量g有7个,先决变量k有9个;对与消费方程有内生变量g1有3个,先决变量k1有3个,则有40%,所以消费模型为过度识别;对于投资模型有内生变量g2有2个,先决变量k2有3个,则有k-k2>g2-1,所以投资模型为过度识别;同理,私人工资模型有内生变量g3有2个,先决变量k3有7个,则有k-k3为过度识别。方程4、5、6为平衡模型,不存在识别问题。
三、联立方程的建立
1、由于联立方程模型中存在过度识别的方程,运用2OLS方法进行估计。第一阶段用模型中的先决变量为自变量,内生变量为因变量作回归模型,估计模型中的内生变量;在第二阶段用内生变量的估计值和先决变量为自变量,分别以各方程中的因变量为因变量作回归模型。
首先,对与本文内生变量R、W 、Y的估计是选取所有的先决变量Y1、R1、K1、Wg、G、Ta、T、W 、C,得到模型回归方程为:
R=4431.711-8.132*Y1+8.383*R1
(3.20 )(-3.15)(3.25)
+0.429*K1+7.763*Wg-4.953*G+2.887*Ta
(4.04)(6.92)(-3.75)(2.91)
-643.877*T+7.397*W
(-3.87)(2.46)
R2=0.99F=7893.11D.W.=1.61
和R的一组预测值RF
同样,得到:
W =1.478*Y1-1.486*R1-1.513*W
(12.74)(-12.08) (-15.86)
R2=0.99D.W.=1.72
和W 的一组预测值为W F
得到:
Y=4491.285-7.238*Y1+7.466*R1
(3.12)(-2.70)(2.78)
+0.429*K1+8.949*Wg-4.993*G
(3.90)(7.67)(-3.64)
+3.056*Ta-672.611*t+6.477*W
(2.97)(-3.89)(2.07)
R2=0.99F=825.84D.W.=0.98
和Y的一组预测值为YF
现在,作实现2LOS的第二阶段,即用Co为因变量,RF、R1、WpF+Wg为自变量作回归模型。得到消费方程:
Co=-0.075*RF+0.069*R1+0.410*WpF+Wg
(-4.13)(4.07)(8.02)
R2=0.99D.W.=0.79
同理,其他的联立方程的简化式为:
投资方程:
I=0.908*RF-1.031*R1+0.189*K1
(3.86)(-3.84)(8.32)
R2=0.98D.W.0.59
私人工资的方程是:
Wp=356.468+0.096*(YF+Ta-Wg)
(2.503)(5.59)
-0.058*(Y1+Ta1-Wg1)-69.993*T
(-2.94)(-4.67)
联立方程的系数为:
=0;=-0.075;=0.069;=0.410
=0;=0.908;=-1.031;=0.189
=356.468;=0.096;=-0.058;=-69.993
2、联立方程模型的不足
(1)从数据上来看,由于无法得到国家的年末资本存量的数据,因此,只能用每年国有企业的资产额对应国家的年末资本总额,这一点在1978年以前是可以说通的。自1956年中国完成社会资产完成公有化改造以来,国家的年末资本就等同于国企的资产总额,但是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上述两者不再相等了,但这样的假设是否成立有待商榷。
(2)模型中主要是考虑前一期与当期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于其他各期的影响这里就不再深入探讨。
(3)对年末资本作单位根检验时发现其是不平稳数据,发现它单积(整)的阶数大于2,这与其他几个变量的单积(整)为2不同,把年末资本与其他的变量作回归,势必使回归模型的效果存在误差,但由于模型经济意义的存在,这就使模型存在建立上的弊端。
(4)模型在2OLS的第二阶段估计时出现了自变量的多重共线性问题,但为了保持联立方程的完整性,对这个问题也没有以予考虑。
四、模型的经济意义
从消费模型看,表明我国当期的利润增加一元消费减少0.075元,而前一期的利润增加一元消费增加0.069元,说明我国现在的利润总是要用于以后的消费的,当期的利润增加必然引起这一期消费的减少,增加的利润或用于投资等,同时前一期利润的增加最终转为这一期的消费,具体的数值模型也是根据前面的数据进行的量化,工资增加1元消费增加0.41元,说明当前工资中有41%的收入用于消费,说明我国消费的观念较之改革开放以前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变化。
从投资的模型看,我国当期的利润每增加1元投资增加0.908元,前期的利润增加1元投资减少1.031元,年末资本存量每增加1元,投资增加0.189元。这说明国家整体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当期有90.8%用于当期的投资,而前一期的利润很少用于本期投资,而是前一期的用于投资和消费给消化掉了,模型还反映出前一期利润的增加反倒会抑止这一期的投资,但并不是说明前一期利润对以后投资不利,由于模型仅考虑前一期与本期的作用,所以前一期的利润很可能是作用到以后其他各期中,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我国企业所获得的利润很大一部分用于本期投资,还有一部分会留下来,为以后的投资作准备,这也是快速发展经济体的特征相符合的。
从私人工资的模型看,当期的私人产出每增加一元,私人工资增加0.096元,前期的私人产出增加一元,私人工资减少0.058元,随着时间的增加,每增加一年时间,私人工资减少69.993元。由于私人产出是由国内生产总值加上税收收入减去政府工资收入得到,国家当期创造的财富加上税收用于生产中作用在工资上的占到9.6%,而前一期的这项指标反倒抑止私人工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本期的私人工资将逐渐用于消费和投资中而减少。
(作者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子奈,潘问卿.计量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中国统计年鉴(1985~2007).
[3]易丹辉.数据分析与应用,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本文得到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基金支持
内容摘要:本文对 1979-2004 年之间我国 GNP 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三大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规律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我国经济现状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建议。
关键词:GNP增长率 通货膨胀率 失业率 相关性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是衡量国内经济均衡的主要指标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我国从1979年开始经济改革开放,伴随着市场资源配置与宏观经济政策调节,国内经济出现了多次波动。本文通过对1979-2004年间我国历年总体经济变量的定量分析,以寻找经济内部均衡的规律,为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一种定量依据。
1979―2004年我国总体经济形势与政策回顾
1979年开始的国内市场开放带来了市场需求与价格水平快速上升。为控制物价上升,1985下半年央行采用了紧缩货币政策。
1987年央行货币政策方向为“紧中求松”;1988年开始价格体制改革。这导致了物价水平的急剧上升和经济态势过热。
1989年,国家采用了经济紧缩措施,并对市场进行了严格整顿,导致了价格水平的急剧跌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1991年起国家采取积极措施加快经济发展,物价随货币投放量增加而上升。1993年我国经济成功“软着陆”后,经济增长在较高水平上稳定下来。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经济严重受损。随后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缓慢并存。1998年开始扩张性财政与货币政策,2002年我国的经济再次恢复。
1979―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性的比较分析
经济变量关系图:以GNP增长率、零售物价指数增长率和城镇失业率,形成三大宏观经济指标用以衡量我国经济的波动状况,见图1。
经济变量波动性比较:按经典经济周期分析模式,我国经济分为5个周期:1979-1981、1981-1986、1986-1990、1990-2000、2000-2004。波动规律如下:经济增长波动性明显下降,且产出波动显著时期都对应着经济增长速度较快扩张时期,说明产出波动性对经济增长速度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溢出效应”。物价波动呈较明显增加趋势,且与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具有较强的同步性。失业率波动相对平缓,与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的波动没有明显关系。
1979―2004年我国宏观经济变量波动规律解析
单个变量波动性分析
经济增长逐步稳定:按支出法考虑GNP四个主要构成-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1986-2004年间,投资与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分别为0.744、 0.232。所以,我国的经济增长的稳定主要源于1996年后投资与消费支出的稳定。
物价水平波动性增强:物价波动主要受央行的货币政策导向的正向影响。在1991-2004期间,零售价格上涨率与M2增长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达到0.863。
失业率的非周期波动:体制造成的“虚假就业”,经济结构调整导致劳动重新配置,以及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交错作用,导致了失业率变动的非周期性。
变量间的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经济增长与失业:二者无明显相关性,系数-0.168,未通过Pearson检验。根据增长理论,增长主要来源于人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改革开放中新资本的注入和新技术的引进提高了劳动边际效率;体制改革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了高失业率与经济增长并存。从而,二者的关系违背了宏观经济学的一般逻辑。
经济增长与通胀:二者体现出较强相关性,系数为0.587。说明我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显著“托宾效应”,即通货膨胀速度和经济周期波动具有正向关系。这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同时受到了货币扩张的正向影响。
通货膨胀与失业:通货膨胀对失业率的降低没有显著影响,相关系数-0.385。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的就业变动与整体经济波动方向并不一致。
【关键词】新形势 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 影响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获得了迅猛发展,在以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改革中,我国宏观经济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取得了明显进步。近些年来随着GDP的增长,我国物价也在连年上涨,通货膨胀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受多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物价连年上涨,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着空前的通胀压力,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通胀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过度的通货膨胀会严重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发展,新形势下加强对通货膨胀给宏观经济造成何种影响进行研究,有助于决策者做出科学的宏观经济政策,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当下我国通货现状
在经济学中对宏观经济通货形势的判断主要是通过几个重要指标来确定的,这几个重要指标分别是: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企业商品价格指数(CGPI)以及货币量(M1,M2),接下来笔者就通过这几个指标来考察我国当下的通货现状。
从CPI角度来看,我国从2010—2011年,除了少数几个月之外,CPI都在上涨,截止2011年6月CPI已经上升到6.4%,近两年由于国家采取偏紧的货币政策以及对物价的高度重视,我国CPI有所下降。从PPI的角度来考虑,PPI是衡量生产领域价格变动的重要指标,同时这项指标还是判断我国宏观经济走势的重要指标,笔者经过考察发现2011年我国的PPI已经上升到了7.2%。从CGPI的角度来进行考察,笔者经过调查发现从2011年6月到2012年1月我国的PPI一直在高位运行,同时我国从2008年以来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受此影响我国的货币量在2011年3月份曾达到750000亿,在市场流动性不断增大的前提下,我国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从以上几点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近些年来我国面临的通货膨胀的压力是在不断上升的。
二、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在明确了我国经济的通货现状后,接下来笔者就来分析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从资金积累、物价水平、经济滞胀、投资消费、劳动生产率以及收入分配结构等角度来进行考察。
(一)通货膨胀对资金积累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资金积累具有重要影响。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政府企业等主体为了弥补实际生活中居民的损失而往往对居民员工进行补贴,政府对居民进行物价补贴,企业利润分配向员工倾斜。现有资金的分配,会导致资金积累的减少,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此外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恐慌情绪会在居民中蔓延开来,这种恐慌情绪的蔓延会导致银行产生挤兑,形成抢购风潮,从而最终对银行的正常营业造成影响,银行本身的储蓄存款也将有所降低。此外通货膨胀会使得货币当局收紧货币政策,央行会收缩流动性,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将进一步减少。通货膨胀的不确定性会使得央行利率政策的调整也变得非常复杂,通货膨胀的持续发酵必然会对社会资金的积累和优化产生消极影响。
(二)通货膨胀会对物价水平造成影响
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有着密切的联系,物价上涨是通货膨胀的一般表现。我们在考察通货膨胀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到物价水平与通货膨胀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物价上涨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通货膨胀是其中最为典型的一个;同理通货膨胀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物价上涨只是一种表现。物价上涨并不能全面反映通货膨胀,两者的区别我们必须要保持高度重视。一般意义上,通货膨胀程度越高,物价上涨的速度就会越快,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价格改革等因素造成的物价上涨却是不易被人们所发现的,我们在解决物价上涨这个问题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价格改革等多种因素对物价的影响。
(三)经济滞胀现象
在治理通货膨胀的过程中由于所采取的政策不科学、不完善,最终会产生滞胀。所谓滞胀主要指的是国家的通货膨胀率非常高,同时经济发展速度却很低。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就曾因为石油危机而陷入到滞胀中,滞胀会对宏观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滞胀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我们在治理通货膨胀的时候必须要采取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否则就很有可能产生滞胀危机。
预防滞胀很重要,精确判断经济滞胀现象也很重要。我们在判断宏观经济是否滞胀的时候必须要采用比较静态分析法来对一段时期的经济运行状况进行整体考量,而不是随便采用某一时点的经济运行状况就认定出现了滞胀。我们在判断经济滞胀的时候必须要从整个宏观经济的角度进行考虑,要注重长期性和复杂性。
(四)通货膨胀给投资消费带来不确定性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调节生产消费的指挥棒,货币价格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具体表现。真实的市场价格反映着市场资源的真实情况,而被扭曲的市场价格就不可能真正反映市场资源的状况,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市场价格会受到扭曲,这种扭曲的价格会误导市场主体,从而造成浪费。在市场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是不对称的,这种信息不对称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会诱发新一轮的投资冲动,从而使得现有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
(五)通货膨胀会降低劳动生产率
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生产者赚取利润的唯一办法就是涨价,可是自身产品的快速涨价又最终会给企业带来损失。通货膨胀时代,企业员工的实际利益将有可能受损,此时企业不合理的利润分配政策就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从而降低劳动生产率。
(六)通货膨胀会使得收入分配结构更加不平等
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我国原来不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将变得更加不平等。通货膨胀对于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尤为巨大。低收入家庭的唯一收入是工资等现金形式的收入,这些资金收入在高通胀率的背景下,将会迅速缩水,从而对低收入家庭造成实际损失。相反那些高收入家庭所拥有的收入不仅包括现金,还有土地,资本等其他财产性收入,这些收入在高通胀的背景下不仅不会降低,还会由于土地,产品等不断上涨,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在通货膨胀时代的收入将会明显增加。
三、加强对通货膨胀的治理,优化宏观经济
从货币政策角度而言,笔者认为要加强通货膨胀的治理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激活现有信贷货币存量,提高货币利用率;二是金融机构要努力进行去杠杆化,降低市场风险;三是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当前我国货币信贷机制还不完善,信贷投放结构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并不协调,货币空转现象非常严重,最近爆出的银行业钱荒,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必须要不断调整信贷投放结构,信贷投放要向实体经济倾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信贷力度,要不断提高货币利用率。金融机构要去杠杆化,在通货膨胀的大背景下,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杠杆获得了很多利润,同时也为自身的金融风险埋下了隐患,在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必须要去杠杆化,只有这样才能降低风险,实现长远发展;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当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人民币的不断升值给我国外贸企业带来巨大压力,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会严重影响到我国国际竞争力,从而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影响,人民升值不是跃进式的,我们必须要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制度。
从财政政策而言,笔者认为主要是要做好两点:一是要不断改革税收机制;二是要加强对民生领域的公共投入。当前我国的税收机制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其中尤以个人所得税明显,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分类税收的原则来进行征收的,这种方法不科学,那些收入来源多、收入高的人所交的税款将变少,我们必须要改变这种机制,政府要不断加强民生领域的公共投入,提高群众的消费能力。
在物价连年上涨的今天,人们对通货膨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通货膨胀对我国宏观经济会造成严重影响,加强对通货膨胀给宏观经济以何种影响的研究,对于实现通货膨胀的科学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六个方面详细分析了通货膨胀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在治理通货膨胀中必须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参考文献
[1]张连城.宏观宏观经济运行与通货膨胀预期[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01).
[2]王双正.“十二五”时期我国价格总水平趋势分析及建议[J].财贸经济,2010(07).
作者:程晨
8 月25-27 日,作为一名审计部门的新人很荣幸参加了由市人社局举办的2015 年度经济类职称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此次培训在市人社局的精心组织下,专门聘请了来自安庆师范学院的专业师资,分别从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皖江城市带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互联网经济、管理科学与艺术、战略管理等五个方面对参训人员展开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讲解。短暂的三天学习时间,收获却是巨大的,让我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年轻的专业技术人员,要在"勤"字上做足文章,多学习、勤思考、善创新,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架构,为成为一名合格的经济类专业技术人员打下扎实的基础。结合日常的审计工作与此次学习的内容我有以下三点感受:
一、经济形势分析很重要。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通常都会从分析经济增长率、失业率、通货膨胀率以及国际收支平衡等四个方面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的结论。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日常的审计工作与这些宏观经济理论毫不相关,但在此次学习过程中我却深深感受到了把握宏观经济形势的重要性,正如庖丁解牛道理一般,只有在思维意识中正确把握宏观经济脉络才能更好地分析各项政策,深度挖掘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执行方式,纠正一些不和谐的个人思维模式。所以日常的宏观经济形势学习与分析,正如建造高楼夯实地基般重要,善于分析形势,把握大局,顺势而为,从容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是我们不断取得进步的有效途径。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我国经济延续了2009年以来的回升向好态势,工业生产强力反弹,国内需求强劲,出口恢复性较快增长。2010年我国经济实现10.3%的快速增长主要归功于投资、净出口及消费的快速增长。在三大经济增长引擎中,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8%,推动GDP增长5.6个百分点;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3%,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是7.9%,拉动GDP增长0.8个百分点。可见,我国经济增长仍然依赖投资拉动。从财政政策方面看,初衷为“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但从实际效果看,由于财政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GDP,仅有6000亿元的赤字,积极财政政策实际上并不积极,扩内需效果并不明显。货币政策方面尽管2010年央行声称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从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包括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和两次加息的实践看,货币政策并不宽松。2010年央行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对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信贷额度及放款节奏进行监管,并通过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进行惩罚。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更加严格,要求银行对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过剩产能企业贷款、“两高一低”行业贷款等风险进行严格控制和排查。同时,银监会对资本充足率、存贷比、不良率等指标监管更加严格,并将监管指标达标与机构网点设立、业务产品创新审批挂钩,对四大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的监管严于城商行和农信社。
2011年我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依然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主要的经济指标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11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2011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833亿元,同比增长16.8%,国内市场销售实现平稳增长。2011年上半年我国进出口总值17036.7亿美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5.8%。其中出口8743亿美元,增长24%;进口8293.7亿美元,增长27.6%。累计顺差449.3亿美元,收窄18.2%。2011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 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6.2%,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主要原因。2011年上半年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0%,其中6月份PPI环比与上月持平,比2010年同月上涨7.1%。此外,我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2011年6月份我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已经连续三个月回落。
以上数据表明,在2011年上半年持续的宏观调控之下,我国经济依然有着不俗的增长,显示出我国经济的强劲惯性。2011年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我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已然大大降低,但通货膨胀的压力依然很大。
进入2011年下半年后,前两个月的经济表现进一步印证了这一判断。如表1所示:
从表1的6月、7月和8月的CPI&PPI数据可以看到,2011年通货膨胀率在7月份见顶的可能性非常大,但仍然会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从6月、7月和8月的PMI数据可以看到,经历前期数月持续回落之后,PMI有可能在7月份已然见底,后期将在50%(以上)附近的区域徘徊。由于PMI是一个先行的指标,与GDP具有高度相关性,且其往往领先于GDP几个月,因此有理由相信未来我国的GDP将保持较高(9%左右)的增长。
由此预期2011年下半年我国的经济政策,在宏观上将会依然维持偏紧的态势,这是控制通胀所必须的政策环境。如果轻易放松调控政策,将会前功尽弃。但在具体的政策制定上,下半年或许与上半年有所不同。2011年上半年,中国央行加息3次,提高存款准备金6次(最近一次的日期为6月20日)。2011年7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将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上调至3.5%;7月和8月,中国人民银行均未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目前,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处于21.5%的历史高位,远远高于2008年6月7日达到的上一个高点(17.5%)。由于经济增速可能进一步放缓,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宏观政策将会更加注意在治理通胀和保障增长之间取得平衡,政策操作在力度上将会趋于温和。
(二)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 主要包括:
(1)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金融行业,银行业是典型的宏观经济周期性行业。在我国间接融资占据主体的情况下,银行业更是一个与宏观经济形势有着较高关联度(正相关)的行业,宏观经济的波动对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当宏观经济运行呈上升态势时,社会投资需求增强,资金需求加大,货币供应量增加,信贷投放速度加快,市场实际利率走高,从而对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与推动;当宏观经济运行开始转向下降趋势时,企业经营收益减少,社会投资需求减低,企业偿债能力减弱,市场利率走低,信贷投放量与速度开始放缓,从而对银行业的整体盈利水平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与作用。在影响或反映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各种因素或指标中,比较重要或经常被提及的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增速、(新增)货币供应量与增速、金融监管政策、利率及利率走向、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以及上面提及的GDP、CPI、PPI和PMI等。
【关键词】宏观经济;财务分析;价值分析
一、公司前景分析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浦发银行)是1992年8月28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1993年1月9日开业、1999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交易代码:600000)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总行设在上海。在全国设立了33家直属分行,518个营业机构,员工达18420名,从而架构起全国性商业银行的经营服务格局。
截止2009年9月30日,浦发银行总股本为88.30亿股,实际流通A股79.26亿股,总资产15874亿元,在全国上市银行中排名为第六名。除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外,浦发银行资产规模排名仅次于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之后,资产实力比较雄厚,总资产规模较大。截至2009年9月30日,浦发银行主营收入为263.42亿元,在全部上市银行中排名第8位。净利润增长率为4.53%,在全部上市银行中排名为第五位,位于民生银行,深发展,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之后,但远远高于行业平均的-0.45%的增长率,表现出良好的增长业绩。截止2009年9月30日,每股收益为1.30元,排名第二位,高于行业平均的每股收益0.69元。可见浦发银行在行业中各方面表现均较为稳定,有着较高的收益率。
综上所述,浦发银行在全国银行业中有一定的实力和地位,并有着良好的盈利能力和收益率。
二、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及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09年我国宏观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的方向发展,保持了平稳的运行态势。
1.国内生产总值以稳定的态势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实现同比增长6.1%,7.1%,7.7%。
2.固定资产投资仍然以较快的速度保持增长,2009年前三季度分别累计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8129.10亿元、91321.00 亿元、155057.10 亿元,累计同比增长为28.80%、33.50%、33.40%。
3.2009年11月,实现进出口总额为20821386.00万美元,其中出口总额为11365342.90万美元,同比增长-1.20%;进口总额9456043.10万美元,同比增长26. 70%,而11月份进口同比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2008年11月进口量的大幅度下降引起的基数的下降。如果去年11月份基数没有大幅度下降,那么今年11月份进口量就没有那么大的增长幅度。由于2008年12月份进口量的大幅下降,估计今年12月份进口同比还会有一个大的增幅。2009年1月份到11月份的情况来看,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增长率一直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4.2009年1至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率一直维持在15%左右,与去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21%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总体来说,维持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增长率。2009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去年11月上涨0.6%,这是自2009年2月份以来首次实现同比正增长。通胀的预期并没有实现。
5.2009年,货币供应量保持了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2009年11月,狭义货币余额(M1)为212500.00亿元,同比增长34.62%,广义货币余额(M2)为594600.00亿元,现金流通量余额(M0)为36300.00亿元,同比增长14.99%。全年贷款增量大幅增加,截至2009年11月,全年共新增贷款92142.07亿元,而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数量为49114.3亿元。这缘于最近一段时间宽松的货币政策。信贷的高增长往往会引起不良资产的增多。在未来一段时间银行的资产质量将会受到考验。
总体来说,我国的经济形势比较稳定,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国内投资继续大幅增长,由于我国出台的一系列的刺激经济政策的出台,以及一系列有利于刺激消费的政策,在全球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稳定的增长,进出口虽然有所下滑,但一直在向好的发展。所以说,2009年我国整体的经济形势良好。但我们知道,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靠政府拉动,大规模的政府投资,减税,政府补贴,放宽信贷政策等。所以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是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
(二)宏观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银行业是一个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比较大的行业,宏观经济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量、不良贷款率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而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的环比增长率、大盘指数走势、银行贷款总计余额的环比增长率等多项指标对银行指数的走势具有显著影响。
作为经营货币特殊的金融企业,银行是典型的宏观经济周期行业,不管是利率、汇率变动,或是全球经济波动,银行都会首当其冲,暴露在风险之下。在我国间接融资占主体的融资框架下,商业银行信贷资产在不同的经济周期,风险大相径庭。在经济繁荣时期,因为企业盈利情况良好,贷款质量往往不会发生问题;但在经济衰退时期,除直接影响银行经营收入外,还可能因为企业经营与效益受较大影响,给银行带来新一轮的不良资产。此外,商业银行贷款规模的扩大成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但在经济过热随之而来的宏观调控,又让银行成为了风险的重要承担者,银行信贷规模增长速度和投向受到“压制”,必将给银行的经营带来较大的风险。
在2008年11月份之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M2货币供应量和银行本外币贷款量环比增长均出现了一个缓慢下滑的趋势。然而,以2008年11月为转折点,M2货币供应量和银行本外币贷款量迅速上升,直到2009年7月份,这种上升态势才逐渐结束,转向一种比较平坦的向下的走势。M2货币供应量环比增长率和银行本外币贷款量环比增长率之间变化趋势极为相似,出现几乎相同的变化趋势。同时,在M2货币供应量和银行本外币贷款量环比增速下降的时候,浦发银行出现一个向下的走势,当M2货币供应量和银行本外币贷款量环比增长的时候,浦发银行的价格走势是向上的。可以看出,浦发银行的价格走势受M2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存量的影响,与大盘指数有基本相同的走势。
三、财务评价
(一)资产质量分析
资产质量可以通过资本充足率来衡量。资本充足率是指风险资本(包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的规定,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核心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4%。2008年底,浦发银行所有者权益为 417.02亿元,比2007年底增加了47.37%;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7518.21亿元,比2007增加2010.44亿元,增长36.50%。2008发行了82.00亿元的次级债券,适时补充了资本,但充足率还是从上年的9.15%降至9.06%,核心资本充足率则由5.01%上升至5.03%。2009年6月末浦发银行所有者权益为468.09亿元,比上年底增加了12.31%;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9,724.65亿元,比上年增加2,206.44亿元,增长29.35%。资本充足率从上年的9.06%降至8.11%,核心资本充足率由5.03%下降至4.68%。浦发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有待于提高。
(二)流动性分析
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应具备的变现或偿债能力,以满足客户的资金需求。
资产的偿债性是通过存贷比例来衡量的。2008年底,公司负债总额12677.24亿元。其中,本外币一般存款余额为9472.94亿元,增加1838.21亿元,增幅24.08%,存款余额在上市银行中位居中游水平。全年人民币和外币存贷比分别为72.85%和40.36%,严格控制在监管标准之内。2009年上半年,公司负债总额15,726.26亿元,其中本外币一般存款余额为12,344.56亿元,增加2,871.63亿元,增幅30.31%,存款余额在上市银行中位居上游水平。
(三)盈利能力分析
1、获利能力分析
资产收益率。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是衡量其资产运作能力,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2009年9月30日,资产收益率(ROA)为0.65%,去年同期资产收益率为0.88%,比去年同期降低0.23个百分点。2008年,2007年,2006年浦发银行资产收益率分别为0.96%,6.01%,4.86%。可见自06年以来浦发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是逐渐上升的,但由于在09年资产的大规模的扩张,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
股权收益率。股权收益率又叫股东权益报酬率,是衡量股东净资产收益能力的关键指标。2009年9月30日,股权收益率为15.8%,而去年同期为25.83%,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个百分点。2008年,2007年,2006年浦发银行股权收益率分别为30.01%,19.43%,13.57%。预计2009年的股权收益率要低于2008年,但是2009年银行业的股权收益率出现了普遍下降的情况。
2、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由上表中可以看出,2009年浦发银行主营业务收入比2008年有小幅度的增长,没有出现08年和07年那样大幅增长的状况,2009年主营业务利润率比08年和07年有小幅度的增长,这就充分说明了09年净资产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来源于资产规模大幅度的增长,09年上半年浦发银行资产规模大幅度增长23.68%;但是营业收入并没有随着资产规模的大幅度增长而出现增长的状况。这一情况也是银行业今年出现的普遍情况,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的近期行业平均值为15.63%,也就是说浦发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与行业指标基本持平。有一定的后续发展能力。
四、股票价值分析
根据股票价格的推算公式:股票价值等于市盈率乘以每股收益。
根据稳定增长公司的股权资本的价值计算公式推导出来的市盈率(PE)的表达式为:
其中DPR为红利支付率,gn为股票红利的增长率(永久性),r为股权资本要求的收益率。
1、红利支付率和股票红利的增长率
2008年浦发银行的股东权益为4170179.9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2.2110元,实现净利润为1251596.81万元,2008年,浦发银行实行每10股派2.3的方法,得出浦发银行2008年的红利支付率为10.40%。根据2001年来浦发银行的分红情况,可以得出浦发银行红利的增长率为21.21%。
2、股权资本要求的收益率
股权资本的要求收益率r可以运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计算得出。
r=Rf+β(Rm-Rf)
其中,Rf为无风险收益率,Rm为市场预期收益率。
无风险收益率一般用一年期的国库券的收益率来预测无风险收益率。我们以2009年10月份发行的第五期凭证式国债一年期的收益率2.60%为无风险收益率。
β值是反映个别股票相对平均风险股票变动程度的指标。可以用浦发银行的每月收益率与同期上证指数每月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我们选取了2000年1月到2009年12月10年间的浦发银行的月收益率和上证指数的月收益率。根据从股票市场取得的样本数据,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加权最小二乘法的分析确定出β系数为87.4%。
市场预期收益率是指市场各种投资未来的平均收益率。我们把市场预期收益率和无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差额定义为风险溢价。通常使用市场平均预期报酬率与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差额来估算市场风险溢价。我们计算从1996年到2009年每年的年平均收益率与当年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差额的平均值为22.10%。
所以得出的股权资本要求的收益率为21.92%。
综上所述,将所有的数据带入公式中,计算出来的市盈率为16.8。
根据预测,浦发银行2009、2010年分别实现净利润138.8、178.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1%、28.8%;每股净收益分别为1.53元、1.96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7.65元、9.54元。所以2009年浦发银行的股票价值应该为25.77元左右。目前浦发银行的股票价格在20元左右,所以还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五、总结
综上所述,浦发银行在银行股中有一定的位置,并有一定的上升的潜力。通过对其财务状况的分析,说明浦发银行资金势力雄厚,财务状况良好,并且在2009年整体经济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保持了一定的赢利能力。并且运用估值模型进行估值,说明浦发银行具有一定的投资价值。但考虑到银行股容易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大盘有相似的走势,所以一定要密切关注未来宏观经济的走势,以及产生的对银行业的影响和对整体股票市场的影响。国家统计局的2009年第四季度的经济报告中显示,我国经济基本上已经实现了复苏,并且在2010年度,我国的宏观经济会更一步朝好的方向发展。在未来,浦发银行的投资价值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
参考文献
[1]赵立东,张新海,牛晨.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11-12.
[2]于洁.银行股投资的财务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8,18:204-207.
[3]赵雪枝.股票定价相关模型及应用[J].工业技术经济,2009,8:144-148.
[4]孙健,葛从峰.商业银行股票定价研究[J].农村金融研究,2007,5: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