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

第1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 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知识;行为

[中图分类号] R197.32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0)05(b)-136-02

龋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患病率高,并有逐年上升趋势[1],流行面广,危害性大。WHO将龋病列为需要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2]。为了解我区小学一年级学生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情况,探讨适合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笔者于2009年9~11月对5所小学,685名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铁西区5所小学,以每所学校的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685名学生,年龄6~7岁,教育前获得有效问卷629份,有效应答率为91.82%。其中,男生307名,女生322名;教育后获得有效问卷646份,有效应答率为94.31%。其中,男生317名,女生329名。

1.2 方法

由口腔专业人员对这5所小学的5名健康教育教师进行为期3 d的口腔专业卫生知识培训,然后由这些教师对一年级学生进行6课时(隔周1课时)的口腔健康知识教育及其他干预措施。教育课程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内容包括:介绍乳牙和恒牙、牙齿的结构、种类及功能;了解牙菌斑和龋齿。第二部分内容包括:刷牙时间及正确的方法;多吃健康的食品,少吃甜食;提倡使用保健牙刷、含氟牙膏;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发现牙病及早治疗。其他干预措施,①如“9.20爱牙日”开展相关健康教育活动(出刊口腔健康教育专题宣传栏及班报等)。②发放“致家长一封信”,并给家长印发口腔健康教育系列资料。③召开口腔健康教育主题班队会等。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自行设计了有关口腔卫生知识及行为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部分选项配以图画,由学生圈出正确的编号。在教育前后分别发放同一种问卷,以无记名方式在班级集中填写。调查时,先由班主任阅读问卷中的调查问题及其选项内容,对调查问题及选项内容中的部分字、词进行解释,再由儿童独自圈出所选编号。对问题和选项内容中学生不认识的文字,要求学生举手示意,由教师个别指导。

1.3 统计学分析

资料收集后,去除填写不完整和有逻辑错误的问卷。数据资料利用计算机处理,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相关指标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教育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

由表1可知,学生受教育前基本知道为什么刷牙、经常吃甜食对牙齿不好,但对怎样刷牙,刷多长时间好等问题正确回答率却较低。教育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各题回答正确率均显著高于教育前。教育前答题平均正确率为49.20%,教育后为90.49%,教育前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 1 教育前后学生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n(%)]

2.2 教育前后学生相关口腔卫生行为情况

由表2可知,教育后各项卫生行为正确率均高于教育前,特别是教育后大部分同学中午饭后知道漱口。教育前口腔卫生行为形成总项为1 210项,形成率为48.09%;教育后卫生行为形成总项为1 972项,形成率为76.32%,教育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

表2 教育前后学生相关口腔卫生行为比较[n(%)]

3 讨论

龋齿、牙周病是危害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3],因此要积极重视儿童的口腔健康教育保健。本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口腔健康行为、口腔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教育后比教育前显著提高,通过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从而在行为上均有所改进。说明口腔健康教育有效地提高了一年级学生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形成。但调查结果也表明,教育后学生口腔卫生行为形成率还是较低,这可能与教育时间短,内容深度浅或者家长与老师的指导监督有关。所以我们的学校口腔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并与家长密切配合,只有当口腔卫生知识和健康意识不断累积增加时,健康行为才能逐渐地形成。

低年级学生还处在儿童期,所以从一年级学生开始进行良好的口腔卫生健康知识教育,有利于使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口腔行为习惯,由于儿童个人卫生习惯及嗜好不同,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早期干预和纠正。另外家长本身的口腔卫生知识和行为习惯对学生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利用家长会,对家长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并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以带动自己的子女共同形成并保持自我保健习惯[4]。

笔者已将学校健康教育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教材、有教案、有考核、常抓不懈。但各校校医或健康教育教师口腔卫生保健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还有待加强,建议设立专项培训与集体备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及能力。对于低年级口腔卫生健康教育教学应以寓教于乐形式为主,并与家长密切沟通配合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树立对牙病预防的正确概念,降低学生牙病的发病率,全面提高学生的口腔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袁欣芝,李志本.7376例儿童乳牙龋齿健康调查及其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6,4(2):75.

[2]邢海林,陈莲芬,王绍萍.三亚市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23-24.

[3]杨春雷,陈薇,郭燕.北京市中小学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健康教育,2007,23(9):648.

第2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关键字】医学研究生 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高层次人才群体, 研究生在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个人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关系的不协调时, 缺乏足够的心理基础, 使得这一群体出现不良心理状况的人越来越多,而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经调查统计,各重点医学院校研究生心理存在问题的比例为:南方医科大学17.17%,(女生18.10%和男生16.73%)1,武汉大学医学院21.8%2,山西医科大学14.08%3,昆明医学院34.16%4。各院校总体比例在10-30%不等。而且不同类型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1) 性别差异。女生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 而男生在敌对性和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则明显高于女生,且均有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说明女生的心理反应比男生更广泛、更明显,应有性别针对性地对研究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2) 年级差异。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逐渐增高。二年级作为研究生阶段的中期, 正着手学位课题的研究,工作繁杂、艰难, 需要查阅大量文献, 并需要与较多与实验相关的人员相处, 处于这一时期的研究生心理压力较大, 情绪容易波动, 心理健康状况最应引起关注, 因此研究生阶段的第二年应当被作为心理教育的重点。一年级新生由于刚到一个新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同时基础课学业负担较重,特别是期末临近考试,对考试的恐惧使得部分学生心情焦躁,因此这一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也应该受到重视。

还有调查表明, 影响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排名是学习、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男、女生分别以学习问题和生活习惯问题最为突出。硕士、博士生分别以学习问题和家庭问题最突出。一年级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受人际关系影响最大, 二年级研究生受学习问题影响最大, 而三年级研究生的情绪则最易受就业问题的困扰。所以,如果抓住这样的几个影响学生情绪的原因,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引导和帮助,就一定会最大限度的去防范学生走向极端。

由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施行行之有效的对策是医学院校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中心工作。

1.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要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到与本科生同样的高度上来。研究生作为较高层次的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是研究生教育必不可少的培养目标。一定要扭转一些人认为的“高学历人员作为社会人群中的佼佼者,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必然具备了良好的心理品质,因而忽视了对他们的培养”等如此类似的认识误区,高度重视研究生心理健康,只有首先在思想上重视,才能在行动中落实。

A,增强医学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医学研究生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体又是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究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取决于其自我教育能力的高低, 因此应不断增强研究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最好设为必修课, 并保证足够的课时。如果设为选修课, 很多学生可能由于认识的问题而不选修, 失去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良机。心理卫生知识讲座是增强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补充形式。可针对研究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 有针对性地举办心理健康标准、人际交往、调整自我、健全人格等讲座。通过讲座, 使学生能够认识自我, 了解自我,正确定位, 调整心态, 充满自信, 以达到正确地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5。

B, 构建五级心理健康工作组织网络

着力构建五级心理健康工作组织网络――院长,辅导员,学生会干部,寝室长,个人。在上级机构的领导下,下级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生的心理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服务。各级组织由下而上定期汇报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成立学生会干部和寝室长心理健康小组, 应由志愿为同学服务且心理素质较好的研究生组成, 在与同学朝夕相处的学习生活中, 给予那些心理需要关怀的学生以经常性的帮助, 并将有严重心理障碍学生的情况及时地向组织反映, 避免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起的恶性事件的发生。

C,注意三个侧重

由于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具有女生差于男生, 硕士生差于博士生, 二年级研究生差于一、三年级的特点, 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该注意三个侧重: 侧重于女生, 侧重于硕士生, 侧重于二年级研究生。应改变过去守株待兔式的被动工作方式, 主动热情地为学生服务,在每个研究生进校时即为其建立完整的心理档案, 并定期进行心理测量, 以普遍掌握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此基础上, 必须针对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 有所侧重地进行认真调查分析,及早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 尽快与这些学生进行思想交流, 弄清症结所在, 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 才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D, 对症下药, 有的放矢

针对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目的明确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重点解决好学习、人际关系和就业问题。学习问题在男生、硕士生和二年级研究生身上较为突出, 其原因可能是硕士阶段需掌握一整套与本科阶段截然不同的学习、科研方法, 一些学生会不太适应, 而二年级研究生的学习、科研负担在三个年级中是最重的, 因此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学习问题影响最大; 人际关系问题则主要体现在一年级新生身上, 这是因为一年级新生刚到一个新环境, 在融入一个新群体的过程中, 人际关系必然会左右其心理健康状况; 三年级研究生以就业问题最为突出, 就业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 它对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冲击可想而知。只有针对心理障碍的成因对症下药, 心理健康教育才可能取得显著成效。

2.发挥研究生会等研究生社团的功能。积极组织开展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科技、艺术和体育活动,使研究生能够在繁忙的学习、科研之余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走出自我封闭、孤立的小圈子,扩大其交际面,加强研究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研究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勤工助学的岗位,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缓解研究生尤其是自费研究生由于经济拮据、生活困难带来的压力。

3.要重视导师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生群体内部的较大差异性,导致了培养单位、教管部门等不可能采用整齐划一的措施应对研究生所有的心理问题,而在针对性和时效性上,导师能够弥补其不足。

帮助医学研究生自己维护和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 ,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 ,创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这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工作的深化和拓展。

参考文献

【1】邢晓辉, 凌朝辉等,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教育对策. 中山大学学报2006;2(10):86-89

【2】余芬,吴磊等,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中国校医 2006;19(3):264-266

【3】孟小平,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初探,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7;9 (1):109-112

【4】史太平,何朝阳等,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6;33 (9) :1638-1642

【5】唐峥华,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23:753-754

第3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 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R 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9817(2007)09-0823-02

《学校卫生工作条例》规定:中小学校必须开设健康教育课,高等院校及其他类型的学 校应当开设健康教育选修课或者讲座。健康教育的目的,从广义上讲包括2个方面:一是要 通过教育普及各种卫生知识,帮助人们增加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选择有益于健康的生活 方式和行为,提高个体自我保健能力;二是要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社会、政治和经济条件。因 此,学校开设健康教育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1]。为了解高校健康教育的现 状,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笔者于2004年1月对延安大学1 148名大学生进行了 问卷调查,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延安大学在校的一年级和三年级非 医学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 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148份,有效回收率为 95.67%。其中文科学生572名,理科学生576名;一年级学生752名,三年级学生396名。

1.2 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统一由班主任组织,现场填写后当场收 回。在查阅有关资料后自编调查问卷,主要调查学生对常见传染病(肺结核、乙肝、甲肝和 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

1.3 统计分析 先对资料进行检查核对,再输入计算机用统计软件SPSS 10. 0处理,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调查结果显 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知晓率普遍偏低,总体正确回答率只有34.89%。对肺结核、乙肝和 甲肝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分别是53.0%,10.6%和3.0%;知道肺结核、乙肝和甲肝有特异的 免疫制剂可以进行有效预防的学生很少,只有9.2%的学生知道卡介苗能预防肺结核,27.9% 的学生知道乙肝疫苗能预防感染乙肝病毒,24.9%的学生知道甲肝疫苗能预防感染甲肝病毒 。见表1。

2.2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 学生对这部分知 识的知晓率较常见传染病的知晓率高,总体正确回答率达71.69%。见表2。

2.3 学生对开展健康教育的需求 由表3可见,有89.18%的学生认为自己现 有的健康知识不够用,94.41%的学生认为在大学时期开设专门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很必要。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对常见传染病基本知识的知晓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该校学生普遍对常 见传染病基本知识知晓率低,尤其不明白各种传染病的传播途径。这3种传染病对人类健康 影响很大,现在都已有特异的疫苗可以预防,但因无知而不能采取主动预防措施。在被调查 学生中,知道卡介苗能预防结核病、乙肝疫苗能预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疫苗能预防甲型 病毒性肝炎的比例均较低。目前在大学生中,因患传染病而休学、退学的比例是最高的 [2],其中主要是肺结核和乙肝[3],因此,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仍是学校卫生工 作的重点,也是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3.2 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 识的知晓率较高,但很多问题还没有达到《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长期规划》和《中国遏制 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中知晓率达到75%的指标[4]。有些问题三年级学生知晓率 并不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说明3 a的大学学习在传染病基本知识的获得方面没有任何提高 。

3.3 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知识的需求情况 在被调查者中有89.2%的人认为自 己现有的传染病基本知识不够用,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94.4% 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时期开展专门的传染病基本知识讲座。说明学生对这些基本知识的 需求是很迫切的,学校健康教育急需开展和加强。

调查结果表明,该校学生普遍缺乏传染病基本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需求也非常迫切,而 且学生对传染病基本知识的了解大都在中学学习中获得,说明大学的健康教育虽然有开展, 但距《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大学生不但要具备一般的健康相关知识,而 且知识应更全面、更系统。为了减少学生的休学、退学率,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学校 健康教育急需进一步开展和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除了要加强艾滋病、性病的基本 知识的宣传教育外,也不可忽视常见传染病的基本知识的宣传教育,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学 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基本营养知识的教育等[5]。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卫 生知识和常见病防治知识,培养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良好卫生习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 才。

4 参考文献

[1] 杜远见.学校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中国学校卫生,2002,23(2):99.

[2] 张河川,郭恩智.某高校学生辍学原因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2,23(3):216.

[3] 李克夏.苏州大学1996-2000年学生休退学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2,23(4):352.

[4] 廖文科.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中国学校卫生,2002,23(1):4.

[5] 王素芳,高永清,宋玉梅,等.安徽医科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调查.中 国学校卫生,2002,23(5):401.

第4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一、学校卫生工作方面:

1)对98年出生(六年级)儿童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工作和满六周岁新生的流脑、百破疫苗的强化接种。按照上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认真完成了以上疫苗的查漏补种、宣传发动和组织强化工作,不折不扣的完成了适龄儿童的疫苗强化,并确保了本次接种率达到了100%。

2)一年级新生预防接种卡证查验每年入学新生卡证查验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能为以后顺利开展其他的计划免疫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过去经验的总结下,今年集中向每个新生印发了信息回执单,确保了查验率的上升,截止10月中旬查验工作顺利完成,并使查验率达到了100%。

3)迎接教育、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卫生防疫食品卫生检查,在短短的时间里充分准备,健全和完善了各项资料和内容,特别是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情况达到了规范化要求,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

4)举行一年一次的全校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我校于12月6日由区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员为全校514人进行了健康体质监测及信息录入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供必要的干预和支持。

7)2011年元月11—13日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全省中小学校校医、保健教师培训,认真学习了学校卫生工作的相关政策、法规;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防治;生活技能和健康促进相关知识;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及口腔卫生常识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处理。通过这次学习让我们为今后的工作发展和专业提高有了明确的目标,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鞭策我们更加努力的积极投身事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图书仪器教材发放及期刊杂志征订工作:

1)图书仪器的存放和保管。由于校安工程重建行政大楼,所有的图书、电教、实验器材的存放管理及存入折损等平常性的工作继续。

2)克服重重困难取回教材,安排的其他教师不是忘记了就称记错了时间,独自一人将全校的几万册教材取回;教材领取方面重点是一年级新生比预计人数要多出21人,五年级新转学人数和所订书量悬殊较大,积极想办法、找外联,保证和确保全体师生的教材供应。及时完成发放统计,确保书费的收缴顺利进行。积极完成下学年春季教材的征订工作,期末前一月积极组织六年级毕业班的下册教材提早发放。

三、校园重修改扩建方面工作:

2)新学期对各办公室、教室进行钥匙发放,财产物品的更新和替换,配置齐备的卫生清洁工具,检查和更换新的桌椅及教室布置,使所有教学设施设备焕然一新。

四、其他工作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北岭小学心智和谐博客,按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求,开设创立了以王亚英校长为督导,张雅娟老师为主编的北岭小学心智和谐网站建设,并根据心理健康工作需要担任心理健康咨询员职务,承担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2)迎接区教育、卫生行政部门对学校卫生的监督检查。重点是①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实施,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教案、有考核、有资料。②强调了传染病监测的因病缺勤登记和病因追查记录工作的重要性。③完善和规范卫生室、教室等地的消毒记录、医疗废弃物处理记录等。

缺点和不足——

1、在过去的工作中,发现在人际沟通和协调方面仍存在问题,有自身的因素也有他人的不理解,今后要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好好分析和研究与不同人群沟通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2、另外,自己在许多工作和事情上还是缺乏协调和掌控力,要逐步强化和增加这方面的能力,锻炼自己处理大型突发事件的应变反应力,特别是多种事情多种情况同时出现的复杂事件的处理能力。

计划和打算——

1、准备在学生中建立一支卫生工作队伍,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细化和辐射各班的学校卫生工作,利于今后发展和创新。

2、完善保管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严谨有序的管理程序和办法,规范保障更好的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3、教材取用方面一直存在困难很难沟通协调,与新的分管领导和

第5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北京市、宣武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教学为中心,以课改为契机,努力探索新形势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充分发挥集体的作用,群策群力,全面提高年级教学质量。

二、工作重点:

1、针对初一年级的特点,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法制和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3、以课改为契机,继续贯彻落实课改精神,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思想,努力探索和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及手段的改革。全员参与课改实验,注意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课改顺利进行。

4、狠抓教学过程管理,向45分钟要质量,要效益。

5、加强同头备课组活动,充分发挥全备课组每个人的作用,打整体仗,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基本功。

6、加强工作的检查和落实,扎扎实实搞好每一项工作。

三、工作要求和措施

1、对初一新生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

⑴ 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学习。

⑵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健康的心理,通过开展日常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刻苦钻研的精神,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⑶ 通过各种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好主题班队会,通过主题班队活动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2、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⑴ 对学生进行遵守校律、校规的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手则》《日常行为规范》迈好升入中学的第一步。

⑵ 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的文明礼仪。从点滴小事抓起。加强语言文明和行为文明的教育,不攀比,不追名牌,统一校服,不攀比,不追名牌,不骂脏话,不佩戴饰物、护身符。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烫发、染发。

⑶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考前定计划,考后写总结,教会学生预习、复习、课上认真听讲、记笔记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引导学生学习上多一份勤奋、努力,少一份懒惰、懈怠,多一点认真,少一点草率,多一点谦虚、细心,少一点自大、粗心。

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常规管理

⑴ 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组织全组教师认真学习课改理念,促进全组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全员参与课改实验。

⑵ 在实践中注意不断总结好的经验,以点带面,带动全年级的课改实践。

⑶ 加强同头备课,把各科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语文、数学、英语每周活动一次。备课活动时间安排如下:语文--周三下午14:30分;数学--周三上午10点30分;英语--周三上午9点35分。

⑷ 同头备课组加强互相听课,互相学习,共同研究教学方法,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⑸ 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

⑹ 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处理好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关系。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承认个性差异。加强分层教学,分层指导。

⑺ 把教学管理落到实处,2分钟小预备,45分钟课堂效益,作业的布置、要求及批改。

⑻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求得家长的帮助与支持,我年级定于10月14日上午为家长开放日。

⑼ 结合初一年级学科特点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巩固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组织课外小组以学生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第6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808(2011)02-0076-03

在提倡“低碳生活,构建绿色家园”的今天,积极构建“绿色精神家园”成为中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 “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的、周到的培养和教育。父母和教师仅仅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儿童的心理健康、把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作为更加重要的任务。”为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基于此,苏州相城实验中学努力探索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一种以教育学、心理学为理论指导,以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学生的主要生存环境为依托,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中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活动框架和活动程序的教育生态系统模式。苏州相城实验中学以学校和家庭两个生存环境为切入点,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个中心”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两个基本点”是指教师和家长,以形成家校合力,提高教育有效性。在此模式的指导下,学校确立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目标:第一,预防和矫正中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第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健全人格;第三,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进智力发展。为促使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落实,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进行了一系列实践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需要一定的制度、组织领导机构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学校全校上下形成统一认识,建立起以校长为组长的全方位、重点突出的多层教育体系(见图1),

健全的组织网络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不断完善,人员不断充实,工作渠道全面畅通。例如,学校成立家长学校,组建家长委员会;学校制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级防护制度、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危机学生干预与转介制度、心理咨询室工作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围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领导小组研讨制订每学期的具体工作计划,由专职心理教师负责实施,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考核、验收。学科教师针对学科特点,制订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计划,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家校联系,邀请家长进校园,形成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向家长普及家教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制度,如为家长开展如何把握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等讲座,让家长更懂得孩子的心。同时,学校让家长参加学生班队会,为孩子和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使家校形成合力,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大效力。

二、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规范必须依靠一支专业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是学校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得以实践的中坚力量。

为提高教师素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每学期外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如青春期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心理问题处理方法与技巧、学生学习心理及辅导、教师心理保健等,并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全员教师的心育意识和工作技能。同时,学校注重专职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其提供提升专业能力和组织管理效能的专题课程。例如,学校多次派专职心理教师参加市级心理骨干教师研修班、NLP技术培训班、亚隆团体辅导工作坊、学校情境下的情绪管理工作坊、心理教师的每年进阶培训等,为他们的专业发展增添动力。学校建立了区级心理健康教师集体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活动,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实现共同发展。

对于新教师,学校会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的岗前专业培训,既安排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青少年心理特点及教育、学生心理问题识别与分析等理论课程,也安排了学生问题处理技术与会话技术等方法技巧培训课程。这些培训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教育之中。

这样,学校逐渐形成了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中心、骨干教师为辐射、全员教师参与的教师队伍,保证了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实施。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和载体。结合实际和学生特点,学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首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规律。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为此,学校形成了初一年级课程辅导,初二、初三年级专题辅导的心育课程体系。初一年级每双周有一节课,以学习适应、情绪调节、人际交往、自我发展为内容;初二、初三利用班队会每月一节,以青春期教育、战胜挫折、自我提高等为内容。多年来,学校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模式,形成了深受学生欢迎、课堂气氛民主、课堂形式多样的一套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五个环节:课前热身活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愉快地进入课堂;展开讨论,寻找答案;联系自我,注重体验;师生共同总结,深化主题。经过几年的研究积累,学校编写了相城实验中学彻中生健康教育教程》校本课程。

其次,以心理咨询为主要交流方式,为学生和家长搭建解决困惑的平台。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既拓宽了师生之间的心理交流渠道,也为家长提供了教子问题的交流空间。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设有“室”“线”“箱”“刊”四类,通过面谈、电话、信函、网站等形式开展咨询活动,并介绍学生需要的心理学常识、回答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除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建立了心怡室,通过小团体辅导形式对学生进行松弛训练;购置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书籍、报刊,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阅览角”;组织“健康杯”学生心理美

文大赛、“心理健康教育手抄报”比赛;设立了学生心理信息员辅导小组;开展校园心理剧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做到助人自助。

再次,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契机,加强学生心理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为使心理咨询教师更客观地了解和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变化,学校购置了“心海”软件学生档案系统,在专家指导下,更科学地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审慎的态度制定了测量计划,在不同年级进行创造能力自测、卡特尔14PF人格测量等,使心理测量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它在咨询和诊断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学校要求心理教师根据测量结果给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写出报告,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种信息化管理,心理咨询教师可以迅速找到某个学生的各方面资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以实现三结合为拓展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经常化、系列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结合”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第一,心理健康教育与团队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新生军训、少年团校,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形成了积极向上、乐观的态度。第二,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紧密结合。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学校将班级作为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阵地。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结合。学校在家长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新家长的教育观念,使家长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有关常识,了解自己孩子的各种心理特点、存在的问题及简单的矫正方法,使家长成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力军。

四、提高家长的心育水平和能力,为学校工作提供有力的后盾

每个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由于家长素质不同,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手段上多多少少存在一定的误区。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教子技能技巧是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定期对学生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提高家长的心育意识。几年来,学校多次邀请国内家庭教育专家来校为家长做辅导讲座,家长就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与专家进行交流。例如,学校举办的“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讲座,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使其积累成功的家教经验;“孩子的心理知多少”的讲座让家长了解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以使其有针对性地对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实施教育;“考试焦虑的防治”的讲座告诉家长要降低期望值,不要一味地关注孩子的分数,并学会一些简单的心理放松训练法。通过学习,家长学会了了解孩子、认识孩子,规范自身的教子行为,并积极创设健康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和睦的家庭教育环境中陶冶出健康的心理品质。

对于部分有问题的学生,学校召开家长―教师恳谈会。教师邀请有关家长参加,就某些学生的问题进行协调讨论,形成统一认识,寻求教育良方。同时,教师利用家访的契机,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教师与家长推心置腹的交谈营造了和谐友好的气氛,既能把正确的教育信息传递给家长,又能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在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下,家长的思想意识得到了转变,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推动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五、开展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时是无形的,是不能立竿见影的,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评估重点放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以及相应行为的改进上,通过目标评价、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心理健康教育情况进行有效评估,以更好地改善此工作。

为确保评估的科学性、有效性,学校主要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第一,通过学生心理测量情况进行评定。第二,通过学生的内省材料进行分析评定。每次心理健康教育课或一次活动结束后,学校会让学生写出体会、感受,并对学生的感受和体会材料进行分析,观察其心理变化。第三,通过家长访谈和学生访谈。一方面,教师与家长密切配合,观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后学生是否向积极的方向发展,以此来评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访谈,教师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找到改进办法。第四,通过心理咨询案例进行分析。学生咨询后,教师认真写出案例分析,并进行跟踪调查,这一结果也能对我们的教育过程、结果进行有效评价。

几年来,学校有计划地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学生生态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顺利实施,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学生、教师、学校及家长的共同发展。虽然在具体工作中学校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会不断得到解决,而且随着问题的解决,这一模式会更加成熟和完善。笔者相信,在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学校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7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分析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和个性还处于不断完善和成熟发展的阶段,面临着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以及前途的烦恼等问题。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高其心理素质,是高校加强学生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我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及学校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本调查以我校2010级和2011级学生为主,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 90)进行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0份,问卷回收后,剔除填答不完整,填答方式错误或填答明显呈规律形式等无效问卷,共有效回收问卷1500份,有效回收率为75%。其中男生836人(占55.7%),女生664(占44.3%)人。

2.测试工具。采用国际公认的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即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实行5级评分制(1-5分),从1分代表无症状到5分代表症状严重,依次递进。SCL-90包括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其他共10个因子90个项目。 SCL-90各因子中只要有一个因子的得分≥3分为可能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整个实施过程全部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研究者的统一指导顺利完成。

3.实测方法。问卷的测试以班为单位进行,要求被测试者仔细阅读指导语,按照要求完成整个问卷,测查地点为教室,整个过程由项目组成员完成并且全部问卷当场收回。

4.统计处理。采用SPSS11.0录入调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F 检验、 百分率、t 检验。以 =0. 05 为显著水平,双侧检验。

三、调查结果(见表1)

将调查对象与全国常模比较,从表1发现,我校2009、2010级学生的测试结果与常模青年组(18 岁-29 岁) 比较反映出被测评学生在人际关系、强迫症状、焦虑、抑郁、恐怖症状以及精神病性六个因子上得分高于常模,并且差异明显。说明他们这五个方面的症状问题比较严重。因此,在统计学意义上,我校的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要低于全国青年组正常水平。

2.我校大学生各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状况(以2010、2011级为主)(表2 不同年级之间的比较(x±s))(见表2)

从表 2 可见,不同年级学生在 SCL 各因子得分的比较上,除躯体化其它因子都是一年级高于二年级,而且差异都具有高度显著性,这说明一年级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二年级。这主要是由于一年级学生在高中受到学校统一管理的生活模式影响,刚刚进入大学后自由自在,不少同学反而会觉得无所适从;另外,更多的同学是对大学学习方式不适应,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对社会人际交往感到不适,大学比高中不同的交往圈子,让不少同学感到迷茫。

3.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在各专业之间的比较(表3 专业之间的比较(x ±s))(见表3)

为了考察专业之间心理健康程度的差异,把各专业分为理科、工科、文科、艺术4个专业。从表3可知,艺术类专业的阳性项目数最少,理科和文科次之。可见,工科类的心理健康程度最差。而且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工科与其它三个专业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 0. 01) ,其它三个专业之间差异性不是很明显。资料表明,体育运动、音乐欣赏对心理健康有促进作用;课程的学习压力也对心理健康有影响。在这些专业中,工科类的学习压力是最大,任务最重,课余时间最少,参加课外活动的次数也就最少,学生的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和调节,长此以往,就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4.我校不同来源学生之间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表4 不同来源学生之间的比较(x ±s)

通过不同生源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从表4分析可以得出:农村学生各个因子分值均高于城市学生,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的心理素质总体要好。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受家庭经济背景的影响, 经济困难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从小受到环境的影响,到城市上学出现诸多心理不适。如果他们性格内向,日常生活中人际关系差的学生,他们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各种意外事情、新事物的承受力及缓冲力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5.我校大学生不同性别之间心理健康的差异比较(表5不同性别之间的差异比较(x ±s))

大学校园,男女同学之间的做事为人的方式较明显,从上表可以看出,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由于男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比较懒散,所以跟女生相比特别是在强迫症方面,男生就明显高于女生。在其他方面总体而言,女生的心理健康总是低于男生,所以女生的心理健康值得注意。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步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下降了。一些大学生由于交际困难、性格内向,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求心理满足,因此对网络的依赖性逐步加强,甚至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很多大学生认为网聊可以畅所欲言,没有压迫感,但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就要注意讲话的方式与内容,还要时刻小心得罪别人。这种对网络的沉迷,久而久之会影响大学生的认识、交往、情感和心理,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生观的培养。

2.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造成在校大学生情绪的不稳定。对很多学生来说,进入大学后,才发现现实中的大学与自己理想中的存在很大差距,喜欢学与不得不学的矛盾造成情绪的波动,对前途感到难以捉摸,产生情绪的消极、焦虑。

3.生活的压力。在我们学校大部分的学生来自农村,大多数家庭条件不好,无法负担繁重的学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参加勤工俭学等,这使得他们中有些虚荣心太强的人经不起贫困带来的精神压力,产生强烈的自卑感,与同学相处多采取逃避,久而久之严重的则会出现自闭症或抑郁症。其次,还有一些学生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了大学,不知道如何独立生活,为此也感到烦恼,心里积压着许多不满和抱怨。

4.郁闷迷茫情绪普遍存在于学生的心中。对自己的人生缺乏目标,感到生活压抑,从而导致郁闷、迷茫情绪的出现,这是此次调查中近多半以上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学校对所谓的职业生涯课只不过形同虚设吧,大部分大学生,对于自己今后的奋斗目标没有一个很清晰的认识。每天就是迷茫地混日子。

5.大学生的婚恋观对其心理的影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多数大学生的婚恋观是不正确的,心理问题极大。例如:有些学生认为现在谈朋友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孤独,从不想未来;也有些人认为“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借此躲避学习……以上现象都从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在校大学生婚恋观有待矫正。

五、解决办法及对策

1.调整好心态,正确对待心理健康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存在不同心理疾病是由于过度紧张或焦虑。所以要鼓励学生学会放松,将烦恼和忧虑不要积在心中,要从个人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在内心构想美好的画面,创造出舒适、良好的环境。或设法通过琴棋书画、唱歌跳舞等及时宣泄、陶冶情操或着转移注意力。

2.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有针对性。不同年级、专业面临的压力有所差异,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体现多元化。对于毕业班的学生提前进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毕业求职的应对能力,减轻就业带来的心理冲突。对刚入校的新同学和已经是二三年级的同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和方向也略有不同。开展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发现与早预防。

3.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组织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文化活动,多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增强自信心。

4.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应通过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把心理健康及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编入大学四年的教学计划之中,让当代大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身的防卫和心理调节能力。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如利用心理知识讲座、专题心理咨询活动和板报、广播等宣传教育形式,有计划地为学生举办心理知识培训和咨询,提高心理健康的意识。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积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特征,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5.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体系。要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为主体,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监控系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以全面提高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在影响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中,按性别和专业的调查最为明显,其次是学生来源和年级差别,他们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比较低,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本研究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的调查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策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及时了解掌握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我校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全面提高我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我校大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廖桂芳,李晓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报告[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

[2]于奎龙,魏俊民.地方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2010.

[3]谢春玲.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6.

第8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农村中学 心理健康教育 实践

多年前,教育部就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了“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由城市中小学向农村中小学普及”的要求。反观当前广大的农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至今仍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真可谓“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一方面是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学生青春期性心理扭曲、厌学、辍学、早恋、自伤或伤人甚至青少年犯罪等现象不时发生;另一方面,农村中学拥有心理教育知识的教师极度缺乏,加上农村教育观念的相对落后,出现了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从着手、止步不前的尴尬局面。为此我校承担了南宁市 “十一五”规划重点A类课题的研究,并在多年的实践中,总结出了一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多方位落实,多途径实施” 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现就我们在实践过程中的做法谈谈这一模式的创建。

一、领导重视,筹建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师资培训

2009年我校在本地区农村中学中率先引进了一名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老师。我校建立了以学校政教处、校团委作为领导,以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全体班主任为主要实施者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由学校直接领导并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①学校重视对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及技能的培训,不定时地组织相关班主任接受各级的培训工作。

②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了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

③班主任与心理老师之间建立了通畅的沟通渠道。

这一教育机制的创立,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避免了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仅由专业心理老师负责的被告动局面。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结合的尝试

1. 由学校政教处根据每学期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本期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计划,用以指导心理老师及班主任开展工作。

2. 两者结合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①利用主题班会。在每个学期的不同时段,学校都会要求召开某一主题的班会,所有班会均是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来进行的。

②利用星期天晚上的每周总结时间,通过电视不定期地播放有关的教育影片,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③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去接受教育。我校每一学期均组织一批在纪律上、心理上存在问题的学生到附近的戒毒所、敬老院或小学去参观体验,通过这些活动来开展对学生的教育。

④利用历史文化经典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品德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可以说,以上这些活动形式,表面上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其实在无形之中我们也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的教育。可以说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实践

环境可以影响人,建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必将对学生的各方面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校正是利用自身作为百年老校,历史人文气息浓厚的特点,大力加强学校的环境建设,特别是校园的文化建设,力争通过环境来育人,通过文化来熏陶人,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的文化体育活动

如针对一年级新生刚刚进入学校,面对陌生的环境无所适从,难免会出现想家、人际关系焦虑、情绪反常的心理特点,我们就会及时组织新生开展“新生杯”篮球赛、新生游园晚会等文化体育活动来及时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

(二)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

让学生把专注于某些心理问题的注意力转移到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学会与人相处的技巧、学会如何自我调节各种不良心理情绪的方法、学会如何将自己阳光的一面展示给别人。为此我校创建了多个学生社团组织:文学社、广播站、 舞蹈队、学生乐团、篮球协会、摄影协会等。

四、建立起以班级团体辅导为主,以个体辅导为辅的“多方位落实,多途径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

我校在引进专业心理老师后,立即着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的实践。

①加强以班主任为主要对象的培训工作。我校在引进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后,便形成了以学校政教处为领导,以心理老师为牵头的教育科研机制,全体班主任在心理老师的组织及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不定时听取心理辅导课,互相之间经常进行教学心得的交流,学校还多次派出班主任到县级以上的教育机构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工作,使班主任在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均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从而促进了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②确定好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过去我们出现了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随意性太强、缺乏针对性的问题。为此我们针对农村中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结合本校实际,编写出适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校本教材。

③要落实好课时的安排及上课的形式等问题。我们采取了重点面向一年级,每周每班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至于二、三年级则根据学生的各阶段心理特点和存在的心理问题,确定上课的内容,对于上课的具体时间可另作灵活安排。对于上课的形式,我们力求多样化:有由教师组织实施的,有利用各种多媒体的,有以学生体验为主的形式……

(二)注重开展对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是一种具有预防的重要的团体心理辅导形式,那么以心理咨询室为辅的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方式则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所以,我校很早就设立了心理咨询室。

①我们做到了咨询的方式多样化。包括当面咨询、书信咨询、电话咨询、电子邮件咨询、在线QQ等方式。

②我们做到了让心理咨询形成高低不同的层次。班主任能解决的心理问题就不会交给心理老师解决,心理老师不能解决的问题就转交给上一级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

③注重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我们在借助各种调查结果及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状况深入了解的基础上,针对那些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并不时跟踪了解学生心理变化的状况,了解辅导的效果,从而为下一步制定出更为有效的辅导方案。

(三)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第9篇: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 院系 体系

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一些地区和学校对这项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还有些人在认识上模糊不清或者在实践中存在偏差,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近一步的深化。院系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层单位,对于推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的作用相当重要,院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进展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因此本文就院系如何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试作论述,希望对我们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一、院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随着当前高校教育的发展,在院系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渐成为了一项必要的、不容忽视的工作,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强调指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长期以来,高校重视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得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欠缺一些。所以,在校期间保持和维护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心理素质是学生素质诸多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因此,在高校中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就成为了新形势下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多样,来自学习、经济、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压力普遍增大,由此引发的心理问题也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有助于保持校园稳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效、有序地开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上是现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提供强有力的保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接受教育的心理状态,使各种教育能够有效的进行;还给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野,使得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适合学生特点,更加符合教育规律。首先,它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心理健康教育关于人的发展的一系列理论和关于了解、认识、把握个性心理的手段,不仅能够帮助教育者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共同特点,同时也能使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为实施教育,特别是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创造了条件。其次,给予了我们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手段。如在思想教育上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交流式理解学生,从而缩短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了理解和共鸣。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途径的需要

有的研究认为,未来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应从以下三种途径入手:第一,形成高校内部全员参与机制。指的是采取措施,帮助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树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观念,注意自己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心理影响,有意识地将心理教育原则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第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助与互助机制。指的是加以引导、支持和培训,在大学生群体中建立起纳入学校心理健康监护系统的学生自助、互助机制,以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起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实行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机制。指的是鉴于学生的偏异心理状态和行为都可以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庭的人际关系中找到某些直接或间接的根由,所以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本着学校、家庭共同作用的方针,使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出现在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舞台,从整体上推动大学生心理保健模式向着健康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而这些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无疑都与院系的工作涵盖范围最为相关,因此在院系中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当重要。

(四)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实的需要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存在着一些问题,亟需我们从院系等基层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思想认识上的定位不准确的问题。人们有时候片面夸大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把大学生中存在的一些思想观念、价值观念乃至政治观念上的问题,都归因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以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万能的;有时候又将大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统统视为思想品德问题,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和作用。

实践中存在的一些误区。比如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多是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心理咨询的对象往往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大学生,而与多数心理健康但面临着成长与成才等诸多问题的大学生无关,致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受很大局限,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又如很少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帮助与求助方式,如对大学生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是否愿意求助于心理咨询机构、他们最愿意采取什么样的求助行为等等研究不够。

缺乏过硬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从实际情况来看,师资短缺仍是制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一大问题。高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相对较为容易,而寻找到合适的教师较为困难,这个问题在院系层面上更是突出。

工作分散,合力不足。有些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只有少数班主任和学生工作辅导员的参与,没有形成集体教育行为,更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和有效的运行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

从以上方面可以看出,在院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迫切的需要。如何在院系层面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本文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主要内容,以此作为指导方针

大致看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应该包括三个层次:具体目标、中间目标和终极目标。具体目标是对个体各种具体的心理健康因素进行培养;中间目标是协调各种心理健康因素的发展,促进个体心理健康的发展与提高;终极目标是在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础上,促进个体全面、协调而健康的发展。

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个性健全教育,使大学生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个性品质,形成开朗、活泼、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良好性格。其二,积极适应教育,使大学生积极适应自我、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的各种变化,学会调控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烦恼,通过有意识的训练,掌握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保持心理健康。其三,情绪稳定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的情绪的正常值及自身情绪变化的特点,通过有效的调控手段,使自己经常保持乐观、满意、温馨的心态,形成适度的情绪反应能力和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其四,意志力优化教育,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意志在成才中的作用以及自身意志品质的弱点,协助大学生提高调节自我、克服困难的主观能动性,克服内部困难,提高意志行为水平。其五,人际和谐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常识和技巧,通过训练掌握一定交往艺术。

以上这些明确而简明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主要内容,可以为院系的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一个有力的思想指引,以指导实际工作。

(二)完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做好保障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动和心理健康的培养,需要一定的制度和专兼职人员作保障。院系应当结合学校的相关组织机构开展工作,并建立院系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做好教育活动的根本保障。

院系应当联系教务处制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规划,确定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人选,协助及督导各科教师做好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配合教学计划做好其他各项工作。应当联系学生处,参与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活动及安排。

院系同时应当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并通过培训获得专业知识强的教师人员。院系工作处于基层,一般而言不需要建设一支心理辅导教师专职队伍,但是需要加强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一般教师要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导航人,也必须具有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有良好的专业技能,不可以仅凭热情和爱心。所以,对从事学生工作的专职教师和班主任等相关教师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是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也是保证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的关键。

当然,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深入,必须有赖于所有教育者自身素质的首先优化,需要院系的全体教师树立并强化意识,优化自身的心理素质,完善现有的知识结构,提高开展心理教育的能力。

(三)在日常工作中做好个别辅导与咨询,开展调研活动

个别辅导与咨询是较全面、系统了解学生的一种方法和技术,也是解决大学生个别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个别辅导与咨询的主要形式是针对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可以通过电话咨询、网络咨询和面谈等形式进行。对一些比较普遍的一般性问题,通过橱窗、报纸进行解答,以满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具体需要。通过咨询,及时帮助学生明确问题,找出原因,缓解压力,化解矛盾冲突,矫正错误认识与不良行为,矫治轻度的心理障碍,将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避免恶化为严重的心理疾病,有效地预防问题行为发生。同时与家庭建立广泛密切的关系,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网络。把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去,与家长建立广泛密切的联系,提高家长对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突破校园界限,扩展到家庭、社会,形成网络系统。

进行心理测查和普查工作也是必要的。应该根据教育与具体心理辅导的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测量、心理调查及行为观察,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心理需要,为以班级或年级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辅导或心理讲座提供内容依据;另一方面,通过心理测量及时发现、科学诊断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提供矫治依据。另外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有效地将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筛查出来,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对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进行跟踪、控制和帮助,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早发现、早期干预和有效控制,有效地减少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率。对其他年级学生开展大规模的心理普查,为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提供有力支持,并以心理普查为基础,努力做好可能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工作。

(四)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做好学生自助与互助工作

首先要做好学生自助工作。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需要自我保健,心理素质的提高需要自我持之以恒的训练。外界帮助的目的应是让主体自身学会自助。一方面,要有自助的意识,同时,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自助,具备自助的能力。具体要求学生对外来刺激学会自我认识,科学思考,正确对待;对内心冲突,学会自我化解;对心理压力,能够自我缓解;对自我的不足、缺陷,勇于进行自我矫治;对自己解决不了的心理疾病,不讳疾忌医,敢于主动求助。

其次要做好互助工作。在同龄的、同年级的学生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关心、宽容、接纳、支持、鼓励、帮助、尊重,是学生满足心理上的温暖感、安全感、归属感、力量感、尊重感的重要途径。同时同龄人的相互理解,为其心灵的开放,打开了大门。相互的倾诉、倾听,为其宣泄心理压力,发现问题提供了方便。

再次,尝试办好一个学生交流的平台。可以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等组织,以有助于形成自助与互助的平台。可以通过挑选一些思想素质好、心理健康、专业素养好、热心帮助同学的学生干部作为骨干,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培训,使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起到咨询者、信息源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生骨干作用,成为联系辅导教师和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并可以更好的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从而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五)开展宣传周等活动,重视心理健康环境的营造

院系可以通过定期、不定期地举办每年一次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活动周,以及不定期的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唤起师生对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自觉要求,营造人人关心心理素质、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校园氛围。

可以在每年的5月25日前后,结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活动,以“我爱我”为主题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在活动中注重广泛性、发展性、自我教育性的结合。活动主要由学生主持,通过宣传“自爱、自尊、自制、自强”,提倡热爱自己、接纳自己、发现自己、超越自己,以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保健意识。通过集中活动的开展,逐步形成重视和运用心理科学的良好氛围,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更多的信赖。

另外,需要坚持做好长期的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在于普及与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减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一些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心理健康常识造成的。所以要做好长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可以以出版物、传单或者宣传专栏等形式,给学生一块抒感和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阵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长期、连续、有序、规范地开展。

三、在院系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为了更好地做好院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一)关注科学性,确保实效性

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应首先组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在选择教材上,要注重教材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在教育手段上,要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各种心理健康和行为指标的提高;在评价方法上,要注意运用心理学的科学手段,如测查工具、统计技术等。对专业心理学家来说,应该和广大心理辅导教师一道,积极、深入、系统地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研究,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成果。

要提高实效性,首先必须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个别辅导为辅。心理健康教育要有自己的科学方式,主要突出活动,但又不是纯粹的活动,而是通过活动让学生获得心理体验来改变自己的观念。其次必须强调行为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只停留在说教,或只灌输理论知识,而不让学生去亲自体验,是不能收到实效的。

(二)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结合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和学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相辅相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工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生工作范畴,它既是针对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现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而实施的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是高校学生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应当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直接为学生服务,为学生工作服务。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为学生工作部门提供学生心理动态的信息资料,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计划、决策、部署、实施提供建议。只有坚持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制度,才能有利于减少因学生心理问题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困难,及时有效地遏制了学生问题行为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三)根据学生的不同年级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高校中,由于年级的不同,大学生呈现了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应当根据他们不同的年级层次,适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对于低年级学生,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促使他们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一年级学生,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盲目性,这表明帮助大学生顺利度过心理上的适应期,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换转,确立奋斗的目的和努力的方向是做好低年级学生工作的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