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评价方法范文

德育评价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评价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评价方法

第1篇:德育评价方法范文

>> 特许经营权资产的价值形成及价值评估方法文献综述 形成性评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形成性评价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方式与方法 小学英语听力形成性评价方法的探索 论高中化学教学形成性评价的方法 课堂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方法探析 探究初中英语的形成性评价方法 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形成性评价与英语学习 英语解难教学与形成性评价 地理教学与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与大学体育教学 论形成性评价与学习兴趣 基于VaR的汇率风险度量方法文献综述 分行业资本存量的测算方法文献综述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 开放教育中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措施分析 中学德育的形成性评价研究 把握歌曲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6]张卓.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学生平时成绩考核中的应用[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5):62-64.

[7]李东林,杨海洪.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平时量化、细化考核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471):235-236.

[8]张莉,柴连琴.发育生物学课程平时成绩评定方法探索[J].河南农业,2012(07):21-22.

[9]徐忠传.学生平时成绩的量化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12(06):29-32.

[10]张艳霞.湖南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学习评价个案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系,2011:13-82.

[11]汪文明.物理实验平时成绩的处理[J].物理与工程,2009(01):19-21.

[12]罗忠,刘士卿,王菲,柳洪义.大学课程平时成绩的评定方法探索与实践[J].教学研究,2011(05):31-34.

[13]贺鲲鹏.关于改革沈阳大学平时成绩考评体系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82-84.

第2篇:德育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特点;方法

中学体育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内容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大体可以分成三个层面进行解读。从教学目标看,主要看中学体育是否完成上课内容,是否合理安排课时,是否有效的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教学结果上看,是否通过“教”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检测教师的师德和教学行为。从教学内容上看,教学手段是否得当,教学效果是否明显。这三项的有效实施,是衡量中学体育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

一、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特点

(一)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中学体育较之其他学科,有自身的特点,更多的强调身体协调力,身体素质、运动技巧和兴趣爱好等,对于先天的身体条件考察更为重视。显现在成绩上表现为通过自身的努力,存在不达标现象,而有些同学不锻炼,仍然可以取得优异成绩。从这个角度看,就给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要鼓励并激发每一名同学对于体育的热情,并挖掘他们的性格特点,针对个性进行潜能开发,通过综合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评价要有全局观

在中学体育教学评价过程中,体现全局性的特点,要对学生的技能和知识掌握进行综合评价,要将学生的品质纳入到考核范围之内。同时,在规定性的动作完成后,可以适当的给予学生选择权力,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较为擅长的项目进行体检,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参与热情。

(三)教学评价要有即时性

体育教学评价是根据学生的动作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且对于每一次动作完成进行指导和评价,这就存在评价的即时性,外显突出。课堂教学中,对于体质差,体育掌握慢的学生可能存在畏惧心理,要舒缓学生这一情绪,就要对学生的即使评价进行调整,扬长避短。

(四)教学评价要可持续发展

结果是教学评价的终结,要关注过程性和评价结果的有机结合,观察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努力程度,如何处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等。

二、中学体育教学评价的方法

(一)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方法

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是依据客观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进行综合性评价,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1.教师对学生体育课学习过程评价

教师通过对学生上课情况的了解,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和修整,以期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对学生课堂态度、表现、习惯、控制力、努力程度、参与意识、动作和技能掌握等多维度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熟练掌握动作要领。

2.学生自我评价

在新课标体系中,要求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内容和态度等方面进行自省,结合自我暗示、自我激励和反馈等方法,唤醒学生学习意识,提高学习力。小组讨论,组员互评等方式较之教师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有效的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使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生理和心理特点完成体育教学内容。

(二)中学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的方法

1.即时性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是为了教学更好的开展,通过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提升教学效果。体育教学存在即时性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记录学生日常训练的表现,将课堂表现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教师记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即时评价直接、具体、及时,这种教学评价形式能够有效的与学生面对面交流,记录学生情况。即时性评价可以连续几次,结合期末总结性评价,给予学生整体指导,促进学生体育课堂知识的全面掌握。

2.定时性与定量性评价相结合

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定量和定性的教学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将课堂教学内容多元化。课堂讨论、师生点评、动作评述等定性评价,教师可以划定不同等级,对学生动作定级。教师也可以通过制定评价表的方式对教学进行评价,保持价值中立,客观的对学生完成课程情况进行分数判定,以衡量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二者各有利弊。定性分析更倾向于主观判断,对量的评价不够完全,建设性意见存在。定量分析更倾向于数量标准的判断,对标准化更为侧重,通过数量分析后能够为教师提供整改方向。二者的有机结合恰恰起到了互补的作用,各持所长,优势互补,使体育教学评价更为科学、合理、全面、准确。

3.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学评价往往以他人评价为主要方法。这个评价分别来自领导和同行两部分。在新课标体系下,对于体育教学也提出了发展性评价意见,更加侧重于评价教师的参与程度,评价教师教学的多元化体系,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以领导、同行、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因素共同考虑,有效完善评价体系,以促进体育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三、总结

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健康成才为目标,通过不断更新和改进教学手段,评价方法,从全局考虑,综合评价,有效的将即时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规划,精心设计,全面促进中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评价和新发展。

参考文献:

第3篇:德育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 IRI 路面平整度 计算方法

在我国,根据不同的行业规定,汽车设计行业使用功率谱密度PSD来评价路面[1]。而道路工程,常用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有:使用3m直尺量测法检测得到的最大间隙h、标准偏差s及国际平整度指数IRI。随着公路路网的建设,公路的质量标准要求越来越高,现行的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路表的平整度评价指标新标准中只规定了标准偏差s和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剔除了最大间隙h。标准差s是表征道路平整度性能最具有实际和理论意义的统计性指标参数,也是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评价指标,但它在较高车辆行驶速度下的再现性差。此时利用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来评价路面特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IRI可在高速行驶下测得。为了具有可比性,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新标准规定了IRI和s两项指标作为道路特征的评价指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对国内多个城市的道路针对IRI与s进行了大量的对比试验,并给出了两者的近似表达式s=0.5926IRI+0.013。下面对标准偏差s及国际平整度指数IRI进行介绍与分析。

1.标准差s及其计算

标准差s是我国普遍采用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在一定步长内,对所测得的一系列高程值应用一般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而得到标准差s,以此来表征路面平整度。

Y=1/nY(1)

s=(2)

式中,n:每一步长内所包含的高程值的数目;

Y:每一步长内的第i个高程值(mm);

Y:每一步长内包含的高程值的算术平均值(mm)。

我国《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规定要求采用连续式平整度仪测量路面不平整度的标准差s,以表征路面平整度,单位mm。

2.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及计算方法

2.1国际平整度实验

IRI是国际平整度指数(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的缩写,起于世界银行资助的一项国际合作项目的研究成果。该项目的名称为“国际道路不平度试验”[2],缩写为IRRE(international road roughness experiment)。其目的是寻求一项标准的国际通用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使之可以同各种路面平整度测定仪器的测量结果建立起良好的相关关系。通过试验和分析进行比较,选择了参考平均坡度(reference average rectified slope,RARS)作为国际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并定名为IRI。

用来进行国际平整度测定的试验路段有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表面处置路面、沙石路面及无铺装路面的土路,测试时车速为20、32、50、80km/h四种。

国际道路不平度实验的成果有很重大的意义,它规范了路面平整度的定义,此定义涵盖了路面参数的客观评价指标(即道路在路面高程上的变异)和主观评价指标(使所通过的车辆产生振动)。IRI评价指标的涵义完全符合世界银行给予其定义的要求。IRI评价指标是以1/4车辆模型作为动态计算方案,既有动态系统的优点,又避免了实际动态测量系统特性随时间变化的缺点。该指标几乎与所有平整度检测仪的测量指标都可以换算或兼容的。

2.2国际平整度算法

2.2.1定义

为了客观的、定量的分析路面平整度,国际平整度指数IRI是一种可被国际共用的路面平整度度量指标,它是最符合时间稳定性、可转换性和易于测量等要求的一项平整度评价指标。其定义为:检测车辆以较高的速度行驶,在一定行驶距离内车身悬挂系统的累积位移量(单位:m)与行驶距离(单位:km)之比,它的计量单位为m/km。各种等级道路的平整度指标IRI变化范围如图1所示。

1/4车辆振动模拟系统如图2所示。检测车辆以一定的速度沿道路纵剖面行驶时,在路面高程输入激励作用下,模拟系统产生振动。计算每公里行驶距离内簧载质量和非簧载质量的相对位移累积值,即为国际平整度指数(IRI)。IRI其实是一个无量纲的指数,因为它来自于四分之一车模拟统计值,但习惯上用m/km表示。

Z:簧上质量M的绝对位移;

Z:簧下质量m的绝对位移;

采用的1/4车辆模型的各种参数[5,6]为:C=6.00sec,K=-63.3sec,U=0.15,K′=653sec。

国际平整度指数计算公式:

IRI=?蘩 |Z-Z|dx(4)

式中,L:测量距离(km)。

2.2.2计算步骤

可直接将测得的路面高程代入方程,解微分方程组,称为解析法。但由于路面随机高程函数的不连续性,很难用统一的数据函数将其表达出来,所以我们一般用数值法求解获得IRI。在本文的研究中,可以利用MATLAB编写递推矩阵的计算程序,得到最终IRI值。

a. 设置四个变量Z初始值

==0(5)

==(y-y)/11(6)

a=11/dx+1(7)

式中,y:第k个测点测得的路面高程值(m);

y:首个测点测得的路面高程(m);

dx:测点间的距离。

式5-7假设检测系统通过一段理想的完全平滑的引导路面,车身质量和车轮质量即簧载质量Z和非簧载质量Z得加速度均为0,速度均为路面的斜率。

b. 计算下一点Z

=S+S+S+S+P=S+S+S+S+P=S+S+S+S+P=S+S+S+S+P(8)

式中,,:矩阵计算求出的当前状态的系统值;

,:矩阵前一采样点已知的系统数值;

=(y-y)/dx:斜率输出;

S、P(i、j=1、2、3、4)分别为系数矩阵,该值随测点间距不同而不同。

下面分别给出250mm和500mm两种规范间隔的系数矩阵[7,8]。

c. 计算各测点的调整坡度RS

RS=|-|(9)

d.计算路面的国际平整度指数IRI

IRI=1/(n-1)RS(10)

式中,n:检测路段长度的总测点数。

S和P的系数如式11,式12所示:

当dx=250mm时,

S= 0.9966071 1.091514e-02 -2.083274e-03 3.190145e-04 -0.5563044 0.9438768 -0.8324718 5.064701e-022.153176e-02 2.126763e-03 0.7508714 8.221888e-03 3.335013 0.3376467 -39.12762 0.4347664

P=5.47610e-03 1.388776 0.2275968 35.79262(11)

当dx=500mm时,

S= 0.9881727 2.128394e-02 -2.520931e-03 9.923165e-04 -0.928516 0.9001616 -3.391369 6.280167e-026.386326e-02 6.615445e-03 0.2402896 9.862685e-03 3.743294 0.4186779 -46.6788e 0.1145251

P=3.70384e-03 14.319885 0.6958473 42.98555(12)

本文研究的激光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在国际上也是最先进的。其通过激光扫描测距原理测得的反应路面不平度的高程值,从而确定路表面的起伏状况,再通过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计算程序,输出IRI值。

3.结语

本文通过讨论路面平整度评价指标及国内外的使用情况,着重分析了国内常用的评价指标标准偏差s的定义和算法,以及国际平整度指数IRI的定义及求解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峰.公路工程中的平整度评价指标[J].公路与汽运,2004,101,(2):42-44.

[2]Sayers M.W.,Gillespie T. D.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Road Roughness Experiment: Establishing Correlation and Calibration Standard for Measurements. World Bank Technical Paper[R].1986.

[3]张士平.路面平整度检测技术与发展[J].山西建筑,2009,35,(18):264-265.

[4]Sayers M. W.,Karamihas S. M. Interpretation of road roughness Profile data. University of Michig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Report,1996.

[5]刘新宇,肖传宇,吴勇.惯性基准高程测量方法在路面平整度检测中的应用[J].交通信息与安全,2009,27,(5).

[6]戴君.基于四分之一车辆模型的具有随机结构参数车辆的随机动力分析[J].振动与冲击.2010,29,(6):211-212.

第4篇:德育评价方法范文

对科研项目的评价,其实是一个多属性决策问题。层次分析法和模糊决策方法是解决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常用方法,层次分析法比较适合于计算各指标因子的权重,但对具体模糊指标的评定不够准确,模糊决策方法对模糊指标的评定较为准确,但对各指标权重的确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本文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 Version 0.4.1确定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然后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模糊指标进行评定,整体分析科研项目各个指标因子,得出量化的评价结果,以便相关部门统一衡量,合理利用经费,使投入产出比达到最佳。

一、科研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某项科研项目时,通常关注的指标有:选题必要性、技术先进性、经费合理性、条件可能性和成果可行性等,据此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建立科研项目评价指标递阶层次结构如下:

二、利用AHP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AHP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教授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多准则决策的系统分析方法。其原理是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组成因素,并按支配关系形成层次结构,然后应用两两比较的方法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其算法步骤如下:

1.构造判断矩阵

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采用e^(0/5)~e^(8/5)标度法进行两两比较,分别构造比较判断矩阵,见以下矩阵表1~6。

③计算一致性比例C・R(Consistency Ratio),当C・R0.1,就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再重新计算。

利用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构造的各判断矩阵及权重计算结果见前述各矩阵表1~表6。

三、科研项目的综合评判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模糊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其特点是按多项模糊准则对备选方案进行综合评判,再根据综合评判结果对各备选方案进行比较排序,选出最优方案。本文中和综合评价有关的论域有:准则论域和评语等级论域,评价指标分两个层次(准则层5个指标,次准则层14个指标),各指标权重值如前各矩阵表所列。

现假设某科研项目x1评审时,评委给出的关于各个指标的模糊评语如表8所示。

1.指标论域Ui中各指标(ki个)评价

3.将模糊评语B转化为总得分

如果要对若干个科研项目进行排序,须将综合评语B再综合为一个可比较的数。本文根据专家的意见给各级评语B确定一个权数向量W=(100 80 60 20),这样,待评科研项目x1的总得分为:,对于其它科研项目x2,x3,…,可以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同样综合评判,最后根据其得分做出排序。

四、结束语

本文提出的将AHP法和模糊综合评判结合起来评价科研项目的方法,赋权合理、计算简便,并且降低了加权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可靠,可以为解决其他类似决策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魏世孝周献中:多属性决策理论方法及其在C3I系统中的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2]陈理荣:数学建模导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第5篇:德育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竞争优势 价值链 水平 评估

一、引言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在《竞争战略》中首次提出价值链概念以来,价值链理论一直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研究的重点,企业界把价值链当作重要的战略分析工具,用来分析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价值链整体水平的竞争,但是在理论上,波特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价值链水平评估方法,而这又是对企业诊断和战略制定的前提,因此立足于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现实和自身的特点,构建一个基于竞争优势的企业价值链水平模型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纺织企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制造企业,也是出口创汇最多的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在基本竞争战略思维的指导下,通过对企业价值链水平评估模型的应用,较为准确的评估了该行业企业的价值链水平,其他行业的企业评估也可以在此思维框架下和行业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类似的模型进行评估。

二、研究假设

其一,企业的基本竞争战略包括成本领先、差异化和目标集聚三种,目标集聚是将经营重点集中在某一特定顾客群体、产品系列,力争在某局部市场取得竞争优势,而该竞争优势取得的方式还是需要实行成本领先或差异化,所以本文把目标集聚看成是成本领先或差异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其二,波特在分析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中,认为企业要么实行成本领先要么实行差异化,极力反对夹在中间的战略,而现实中存在大量实行这种战略的企业,因此本文认为对这种类型企业价值链的评估可以综合成本领先和差异化的指标来评估(见表1)。

其三,本文对企业价值链水平的研究是需要在对行业环境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所以假设企业的被调查者和专家能对本企业和行业的相关指标有清楚的认识,能客观的反映企业的状况。

三、成本领先、差异化与企业价值链的关系

1、成本领先与企业价值链

成本领先就是企业的价值链各环节成本之和低于竞争对手价值链成本之和,并且具有一定的持久性。波特认为获取成本优势两种途径是控制成本驱动因素和重构价值链,并且给出了规模经济、学习、关系、整合等十种成本驱动因素,这对分析我国的纺织行业的成本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国家,尤其是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自1994年以来已成功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我国纺织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佳绩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纺织品物美价廉,在价格上居于绝对竞争优势,纺织品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并且劳动力便宜,据统计我国的纺织行业劳动力成本是日本的1/37,美国的1/20,所以中国的纺织品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价格和成本优势,这也可以说是中国纺织业改革开放初期30年的特色即走成本领先战略。然而即便是成本领先,我们仍然有很大可以提升的空间和转变成本驱动因素。从劳动力成本来看,我国的劳动力低廉的优势正在逐渐消失,新劳动法的颁布、工人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周边国家如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劳动力成本明显低于中国,因此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低廉的模式必须转变。

从规模经济角度来说,中小企业是纺织行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的数量高达99.4%,虽然已经形成上、中、下游门类比较齐全的纺织行业生产体系,但是规模较小,不利于规模经济的形成。所以我国纺织企业从长远来看,成本领先还是有许多改进空间的,同时需要逐渐转移劳动力成本优势,加强管理,发挥规模经济的效用。

至于价值链构成角度,从我国纺织企业微笑曲线可以看出,纺织企业出口商品绝大多数都是通过OEM的形式,赚取少量的加工费,这种方式在改革开放初期表现了强大的活力,不需要投入太高的研发、技术、市场开发和销售成本,只需抓好生产管理环节便可,但是这种模式随着我国资源、劳动力比较优势的逐步丧失也逐步不适应竞争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设计、优化价值链环节,提高利用效率,使成本保持领先水平。

2、差异化与企业价值链

差异化战略就是企业能够提供独特的、与竞争对手相区别的产品给顾客,与差异化相比,成本领先具有不可模仿性和可持续性。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都可能是差异化的来源,我国纺织业的产业链门类是比较齐全的,可以说每个环节都可以考虑差异化问题,如果说以前和现在是靠成本领先而在世界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的话,那么不久的将来得需要以技术为基础,高附加值的差异化立足。因为一方面我国主要出口中低档纺织品,遇到了很多贸易壁垒而且利润也很薄弱,如果实行差异化走高档路线可以很好的规避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我国在功能特殊、新颖的高档面料方面确实存在大量进口,也催促了我们加大自主研发、加大品牌建设必要。

波特在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方面都强调的一种方法是以全新的方式重构企业的价值链。通过对上游供应商、生产和下游营销渠道的重构不光能够降低自己的成本还能走出自己的特色来。近十几年来,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外包战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很多企业通过价值链的分解、重组和把部分甚至大部分职能外包出去,专做自己有竞争优势的价值增值环节,并且取得了相当的成功。我国主导的服装加工环节只占纺织服装价值总和的19%,其他81%的价值增加值却被发达国家占有了,说明我国纺织的产业链需要调整,企业价值链需要优化,由中间环节的生产向产业链两端的设计、研发和品牌、销售的转型和升级是我国服装行业的长久之策和大势所趋。至于微观的纺织企业可以重组价值链,发展自己优势的环节,不必每个环节都涉足,立足自己的成本或特色优势,使自己价值链的效率和价值达到最优化。所以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科技兴贸,品牌兴贸的OEM向ODM的纺织强国路线。

四、企业价值链水平评估模式的构建

1、企业价值链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以上从成本、差异化两个环节简单的分析了我国纺织企业的价值链水平,分析了其相关的优势和劣势,下面建立以成本领先和差异化两个基本竞争战略为重点的纺织企业价值链水平的指标评估体系。指标的选取根据对前人研究成果和对纺织企业实地调研总结得出,既有定量又有定性的,成本领先方面主要从劳动力、资源、规模经济和科技能力方面分析,差异化主要从市场、财务、生产以及科技创新方面来分析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如表1)。

2、价值链水平指数评价等级划分

对指标评分时采用专家赋值法,专家根据指标的行业内平均水平,采用1―9的赋值方法,“1”表示价值链水平最高的指数,“5”表示水平一般,“9”表示水平最低。其他数字以此类推。

3、建立判断矩阵与确定指标权重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指标的权重,AHP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在对阶梯层次结构建立后,通过隶属于同一指标之间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比较,建立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建立主要依据1―9比率标度法。其中:“1”表示两个因素相比,同样重要(或同样强);“3”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稍微重要(或稍微强);“5”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明显重要(或明显强);“7”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重要得多(或强得多);“9”表示两个元素相比,一个元素比另一个元素极端重要(或极端强);“2、4、6、8”在上述两相邻判断等级之间。

通过对江苏某毛毯生产企业(该企业属于成本领先型企业,故不用差异化指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来对其二级指标进行两两比较,形成如下判断矩阵:

同理对于二级指标进行同样的比较,形成判断矩阵,由于篇幅有限,故不作详细解释。下面运用和积法进行排序计算。

(1)将判断矩阵A1-B的每一列归一化,可得到归一化判断矩阵A'

A'=0.0625 0.0441 0.0357 0.08520.3125 0.2206 0.3214 0.20.1875 0.0735 0.1072 0.11930.4375 0.6618 0.5357 0.5955

(2)将判断矩阵A'按行相加

将向量M=(0.2275,1.0545,0.4875,2.2305)归一化,得W=(0.056875,0.263625,0.121875,0.557625)T,即为判断矩阵A1-B的特征向量,其中W1、W2、W3、W4为各因素相对重要的排序数值。

(3)一致性检验

n阶判断矩阵当完全具有一致性时,?姿max=n,其余的特征根为0,当矩阵不完全一致时,?姿max>0。检验的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否则,就需要调整判断矩阵直至具有满意一致性。

根据以上所示方法,B指标的?姿max为4.1183,CR=0.043

4、评价模型和结果分析

根据前面的指标分析和权重构建企业价值链水平评估模型:

Y=0.056875B1+0.263625B2+0.121875B3+0.557625B4

B1=0.6667X11+0.3333X12;

B2=0.4865X21+0.0782X22+0.4353X23;

B3=0.5714X31+0.1429X32+0.2857X33;

B4=0.25X41+0.75X42

其中Xi为对企业相关指标的打分。通过模型及企业问卷调查的平均值计算,可得到该企业价值链的整体水平。

把X11、X12的值分别为3、4带入公式得B1=3.333;同理X21、X22、X23分别为5、5、5带入得B2=5;X31、X32、X33分别为7、5、6带入得B3=6.4285;X41、X42分别为6、7带入得B4=6.75。最后将Bi的值带入公式Y得Y=6.05515。说明该公司价值链水平处于稍低状态,与该企业的现状基本符合。

五、结束语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对企业价值链水平进行评估的完整方法,本文认为对企业进行战略分析是基础,所以需要在分析其基本竞争战略类型的前提下,构建各自类型的指标体系进行评估,评估方法是在对目标企业的调研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由于该方法具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特点,所以在评估中难免有主观性的部分,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估其水平,在以后的进一步研究中可以在本文研究基础上借鉴企业价值和竞争力等的相关方法来增强评估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8.

[2] 郭燕:后配额时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第6篇:德育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客户价值;客户满意度;测评

本文为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关系的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O8020116);唐山师范学院院内科研基金项目:中国大学生满意度测评模型及应用研究――基于客户满意理论的分析(项目编号:06C02)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大量研究表明,客户满意将是重要的竞争利器,拥有最多客户满意的企业将会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在客户满意度方面5%的提高,将会使企业的利润加倍;一个非常满意的客户求购意愿将6倍于一个满意的客户;争取新客户的成本是维系老客户成本的6~10倍;客户满意度的高低对企业的利润水平有实质的影响。为了在激烈的市场中留住客户,实施客户满意度策略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Kotler(1997)认为,一个客户导向的企业,有必要定期衡量客户对企业的满意程度,并且定期检讨客户的满意水准与设定改进目标,因为客户满意程度是企业未来利润的最佳指针。由此可见,高效的客户满意度测评是实施客户满意策略的关键和基础。本文引入客户价值思想,对现有的客户满意度测评方法进行优化。

一、客户满意的内涵

自从1965年美国学者Dardozo首次讨论客户满意以来,已有大量的论文和著作讨论客户满意的含义、测量方法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模型。该研究在20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实践中,都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谁能不断地提升客户满意度,谁就能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提高客户满意度是营销界一个永恒的话题。

客户满意理论最核心的概念是客户满意。IS09000:2000中客户满意的概念是,“客户对其要求被满足程度的感受”。菲利普・科特勒(1997)定义客户满意为,“客户接受产品或服务时感受到的质量与预期比较所产生的失望或愉快的感觉,这种感觉决定他们是否继续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他强调客户满意是企业留住客户的关键。Oliver(1997)认为,客户满意是一种针对特定交易的情绪性反应,它取决于客户所预期的产品或服务利益的实现程度以及反应预期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当产品或服务的实质满足客户期望时,客户就会产生满意,反之可能产生不满意。他提出了著名的“期望-实绩理论模型”。Kotler(1997)认为,客户满意是客户所感觉的程度,源自其对产品功能特性或结果的感知及其与产品期望的比较。

综合以上观点,可以看到客户满意是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或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当商品的实际消费效果达到消费者的预期时,就导致了满意,否则会导致客户不满意。客户满意是一种期望(或者说预期)与可感知效果比较的结果,它是一种客户心理反应,而不是一种行为。

二、现有客户满意度测评方法的缺陷

长期以来,大多数学者和企业管理者认为客户满意度的提高必然带来企业利润的提高。当然,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支持。但随着客户满意度调查在企业的盛行,人们却发现即使那些满意度很高,甚至一直保持攀升的企业,其利润也可能降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种现象并不是偶然的,本文分析原因如下:

1、具体操作时出现错误。有些企业进行客户满意度调查时,在具体的操作中可能出现错误。比如,由于调查者不能准确的掌握测评方法和技巧,会出现选择模型不当、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或调查中收集数据不准确等原因。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对参与测评的人员的培训来解决。

2、评价时机不当。企业采取措施提高满意度,大多希望立竿见影,经营业绩短期内就显著提高,否则对客户满意策略产生怀疑。实际上,Fornell教授通过实证研究表明,通过提高企业满意度给企业带来的利润不是当期就能充分体现的。因为提高客户满意度主要对未来的购买行为造成影响。从提高客户满意度获得利润的很大部分将在接下来的时期内得到体现。这意味着企业在实施客户满意策略时,不能急于见到成效,客户满意转化成企业利润会有一段时间间隔,管理者应有一定的耐心。

3、现有测评方法有待完善。本文所探讨的几种测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有不同的适用情况。在理论上已经较完善,并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深入分析,测评方法仍存在问题。

为了更好地分析现有客户满意度测评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假设公司只有甲乙两个客户,甲客户是公司的大客户,每年给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乙客户是小客户,对公司的利润贡献远小于甲客户。公司改变客户管理措施,满意度变化可能出现六种情况:

设M甲是甲客户满意度的变化值; M乙是乙客户满意度的变化值。

(I)M甲>0M乙>0

(II)M甲

(III)M甲>0M乙-M乙

(IV)M甲>0M乙

(V)M甲0-M甲>M乙

(VI)M甲0-M甲

在这六种情况中,客户总体满意度和对未来公司利润的影响情况如表1所示。(表1)

在第I、II、III和V种情况中,当改变客户管理措施后,客户总体满意度的变化和措施对未来利润的影响呈同向变化,管理者根据客户总体满意度的变化能正确评价现有客户满意策略,从而制定出有利于公司业绩提高的新的客户满意度策略。

在第IV种情况中,客户总体满意度降低,但由于高价值的甲客户的满意度提高,该客户管理措施对公司未来利润会有正向的影响。但管理者根据满意度降低这一结果,会对现有的客户满意策略产生怀疑甚至否定它。

在第VI种情况中,客户总体满意度提高,但由于高价值的甲客户的满意度降低,该客户管理措施对公司未来利润会有负向的影响。但管理者根据满意度提高这一结果,会坚持现有的客户满意策略,而这可能使公司未来的利润下降。

总之,在第IV和VI种情况中,客户总体满意度会给管理者提供错误的信号,是“满意度陷阱”。实际上这是由满意度调查中对不同价值的客户“一视同仁”造成的。本文认为,在目前的测评方法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不同的客户在测评中假设具有同等的价值,即一个高价值客户的意见和一个低价值客户的意见具有同等分量。

现有测评方法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1、当客户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率差别不大时,现有的测评方法适用。比如,出租车经营企业或超市的客户满意度调查。

2、当客户对企业的利润贡献率较大时,运用现有的测评方法可能出错误。比如,广告、医药企业的客户满意度调查。

三、测评方法的优化

目前,客户满意度测评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构建测评模型、确定指标体系和权重上。现有满意度测评方法假设客户对企业的价值趋同,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企业追求客户全体满意度提高。实际上由于客户对企业的贡献率不同,当低贡献率的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而高价值客户满意度降低或变化不大时,现有的满意度测评方法将显示总体满意度提高,以此指导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工作,可能适得其反。

为了使满意度测评更具科学性,避免陷入“满意度陷阱”,需要引入客户价值这一重要概念,完善现有的测评方法,构建一套严密、令人信服的量化分析方法,使其能够反映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变化和企业的经营业绩呈更大的正相关性。

客户价值是客户关系管理中的核心概念,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价值,即从客户的角度来感知企业提品或服务的价值;二是客户为企业提供的价值。即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根据客户消费行为和消费特征等变量测度出客户能够为企业创造的价值,该客户价值衡量客户对企业的相对重要性,是企业进行差异化决策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此部分采用第二种理解。

根据帕雷托的80/20法则,一个公司80%的利润是由在顶部的20%的客户创造的。在进行满意度调查时也应该给予高价值客户更多的关注,为了不陷入“满意度陷阱”,本文认为应在将原始数据代入测评模型前进行基于客户价值的预处理,公式如下:

DIJ=(Ki/Ko)×Dij

式中:DIJ-第i个客户对第j个指标的预处理后的赋分值;Ki-第i个客户对企业的价值;Ko-标准客户价值量;Dij-第i个客户对第j个指标的预处理前的赋分值。其中,Dij在现有的测评方法中由调查表获得。在新的测评方法中,将原始数据Dij调整成DIJ再代入模型。Ki可以是客户给企业带来的当期利益和未来利益的现值之和,为了便于操作,也可采用某一时段的交易额或利润贡献额。Ko是由测评者设定的值,可以是企业调查客户的平均客户价值或最小客户价值。

四、结论

科学有效地测度客户满意度是成功实施客户满意策略的前提和基础。在实践中,有些企业发现客户满意度和利润水向变动。本文认为原因有三个:具体操作时出现错误;评价时机不当;现有评价方法有待完善。本文提出了基于客户价值的新的测评方法,力求使测评更科学。

(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Muller,W.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ustomer Satisfaction[J].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1991.2.

[2]Eugene W A,Clates F,Donald R L.Customer Satisfaction,Market Share,and Profitability Findings from Sweden[J].Journal of Marketing,1994.4.

[3]Kotler,P.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 Implementation,and Control[J].Prentice―Hall,1997.2.

[4]Dados,Richard N.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onsumer Effort,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65.8.

第7篇:德育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网络安全;随机模型方法;评价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3.08

近几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社会也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部分。虽然网络系统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在其被广泛应用的同时,网络安全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一些危险网络安全的计算机病毒也开始在网上横行。为了能够从根本上避免这些病毒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带来影响,加强对网络安全的随机模型方法与评价技术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1 网络安全的研究工作概述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社会领域应用的日趋广泛,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传统网络防护体系中呈现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因此,对网络安全进行研究已经成为了相关部门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我国近几年网络安全研究工作的情况来看,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研究人员将研究重点放在了构建绝对安全的网络系统上,普遍认为网络系统出现不安全的现象都是由于系统中存在漏洞而导致的,防止网络系统被恶意侵犯的主要方法就是对系统细节和复杂协议进行不断改进。在第二个阶段,研究人员逐渐意识到,在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有一部分恶意入侵是难以阻止的,因此,逐渐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研究如何及时检测入侵发生的问题上,然而,随着网络入侵行为的不断加剧,保证网络安全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仅不能够有效避免,而且还很难对其进行检测和察觉。在第三个阶段,研究人员在确定网络入侵行为不可避免之后,便将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如何使网络在受到攻击之后仍能恢复继续实现预定功能,与此同时,如何基于可信性构建支持安全服务的网络也是国内外目前网络安全的研究的主要热点。

2 利用随机模型方法来研究网络的安全性

虽然利用随机模型方法来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研究还存在新的挑战和问题,但是随着随机模型分析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未来的时间里,这也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一般来说,利用随机模型方法对网络的安全性进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定义安全性评价指标

由于网络系统运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如果研究人员想要充分实现对各个部分的科学评价,那么就必须对各个部分设置相应的安全性指标,并以此为根据建立一个可量化和可操作的安全性评价指标,这不仅是网络系统安全性评价的前提和基础,而且还是确保安全性评价科学、准确的重要依据。

2.2 构建网络安全性的系统分析方法

由于网络系统本身具有独立性和特定性,因此,在构建网络安全性系统的时候也需要确保其系统性和针对性。就目前研究人员对网络安全性系统的使用情况来看,虽然能够成功对某些网络安全的重要特征进行分析,但是仍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分析方法。由此可见,在未来的时间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安全评价框架已经成为了研究人员所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

2.3 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并建立攻击模型

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攻击技术和工具也越来越先进,给网络系统的安全带来的很大的威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网络攻击技术不仅具有随机性和多样性,而且还具有一定程度的隐蔽性和传播性,这种现象给攻击模型的建立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比如说人们很难掌握攻击者发起攻击行为的根本意图,从而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范。同时,网络结构自身的复杂性也使得网络安全性分析异常困难,因此,研究人员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并建立攻击模型。

2.4 探索网络安全的随机模型分析和求解方法

构成网络安全的模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组合模型方法、模型检测、基于状态的随机模型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高级随机模型方法等,每一种方法都尤其固定的分析和求解方法,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网络安全,但是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部分随机模型求解有一定的困难,甚至还会出现状态空间爆炸的现象。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探索网络安全的随机模型分析和求解方法也是不容忽视的。

3 网络安全性评价模型

3.1 网络安全问题的定义和分类

在对网络安全性评价模型进行研究的时候,研究人员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评价的目标和方法来对网络系统安全问题进行定义与分类。大多数人都认为,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指的是网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攻击者对其实施的破坏行为,但是,这并不是网络安全问题的所有层面。所谓网络安全问题,主要指的是系统自身存在脆弱性,也就是说系统漏洞,当这些系统漏洞被触发之后,系统自身的安全性就会降低,从而引起的系统安全失效事件。而关于网络安全问题的分类则主要可以分为安全漏洞和安全破坏两种,其中,安全漏洞相对来说是较容易评价的,但是,对有意图的攻击和破坏的安全性模型则是比较难进行合理分析的。

3.2 网络安全性的评价模型分类

从研究人员目前对网络安全性评价模型的研究结果来看,其分类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即不同安全评价指标的模型、攻击者行为模型、物理模型和行为模型。其中,不同安全评价指标的模型主要是指根据不同的评价指标,将实际网络系统进行抽象,从而建立相应的可分析模型;攻击者行为模型主要是根据网络系统的不同机制建立起来的随机模型,这些模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对行为细节进行有效分析;物理模型是根据评价的根本目的,对系统进行抽象的不同层次建立的评价模型;而行为模型则是在明确攻击行为细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评价模型。无论是哪一种模型,对于网络安全性的评价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3.3 一种可行的网络安全性评价的模型框架

根据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定义和分类以及网络安全性的评价模型分类的介绍,研究人员建立了一种可行的网络安全性评价的模型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可行的网络安全性评价的模型框架

如图所示,该模型框架主要可以分为系统行为模型、攻击者模型以及系统脆弱性模型几个子模型,此外,根据网络安全的实际情况,在该模型框架中,还可以进一步建立容侵机制子模型和系统负载子模型,从而更好的促进该网络安全性评价的模型框架的可行性,确保网络系统的安全。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广泛应用,网络安全的随机模型方法研究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了能够从根本上消除计算机病毒等因素给网络安全所造成的影响,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在充分了解计算机网络运行环境的基础上,采取科学合理的随机模型方法与评价技术,从而实现从根本上对网络进行保护,使其作用能够更好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林闯,,李泉林.网络安全的随机模型方法与评价技术[J].计算机学报,2005(12).

[2]李振国.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08).

[3]唐灯平.构建安全的虚拟专用网环境技术[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03).

第8篇:德育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学校;财务分析;评价;内容;方法

目前,学校财务分析工作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还没有对财务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且限于学校财会人员大都为教师兼职,会计业务知识相对贫乏,有的财务人员虽然每年或每学期也想做一下财务分析,但不知如何进行财务分析工作,具体分析哪些内容。许多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还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下面对学校财务分析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试图能对学校的财务分析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现行学校财务分析与评价存在的问题

1.重视“量”上分析,忽视“质”上分析

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我国学校的财务分析仅仅以会计报表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由于财务报表是会计的产物,会计有特定的假设前提,并要执行统一的规范,我们只能在规定意义上使用报表数据,不能认为报表解释了学校的全部实际情况。因此,学校财务分析原始资料的取得,不能仅仅依靠会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进行“量”上的分析,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实际取证分析。另一方面,我国学校的财务分析一直停留在今年收入预算完成多少,支出多少,超支多少,支出经费组成中各部分所占的比重是多少等进行总体 “量”上的财务分析。而对影响学校收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市场经济环境、招生率以及支出结构是否合理、资源配置是否科学、资产利用是否充分等“质”上进行的财务分析很少。

2.重视“内部”分析。忽视“外部”分析

目前,学校财务分析与评价只重视学校内部财务指标、财务行为和财务管理状况等内部影响因素分析,忽视外部同行业竞争形势、金融政策、市场状况、国家财经法规及财务管理体制等外部因素分析。许多学校的财务分析只是运用内部的会计报表、预算方案及相关资料对本校内的收支基本情况、预算执行情况等进行分析,而很少与同行业其他学校的相关指标进行横向的比较分析,从而不便于了解自己在同类学校中所处的位置。

3.重视事后分析,忽视事前分析

长期以来,学校的财务分析工作比较薄弱,即使分析也着重于会计报表(主要是年终决算)作事后的分析,这种分析只能总结过去,探测未来,对已经发生的问题即使发现也只能后悔。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事后分析不能满足学校发展的需要,它要求学校的财务分析能为学校的生存发展预先提供高质量的指标信息,才能使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市场上求得生存。因此,事前的诸如生均事业收入与生均教育成本,招生率等许多潜在指标信息的预测已成为必然。

4.重视确定性影响因素分析,忽视风险性影响因素分析

学校日常财务分析通常是对资金的收入、支出及预算执行情况等具有确定性质的因素进行分析,而对学习筹资能力、偿债能力等具有不确定性质的风险因素则很少进行分析。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风险与收益同在,学校在这种大市场环境中当然也不例外。大多数学校还是以收付实现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由于收付实现制以现金的实际收付作为确认收入和支出的依据,因此,学校财务支出中只包括现金的实际支付部分,而对于未用现金支付的隐性债务则无法体现。如目前学校的大额采购活动、维修工程、消费性欠款等都是按合同进度支付款项,其欠款数额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下无法进入学校的负债账簿,会计指标信息也无法反映其负债的实际情况,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隐性债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由此,学校不应仅停留在—些确定性因素分析上,而应加强财务风险分析,强化宏观财务管理,防止重大决策失误,促进学校稳定健康向前发展。

二、学校财务分析与评价的内容

1.财务运行绩效分析

学校的主要职责是培养人才、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必然存在投入产出问题和资金运营问题。如何使有限的资金获取最大的直接或间接效益反映为学校的财务运行绩效。所谓运行绩效,就是按照投入、产出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原理,对学校财务运行效能、效率、效益、成绩等多种产出形式进行综合性分析。成绩,主要指学校人才培养、科研成果产出方面的数量和质量、效率,主要是指学校有关指标投入与产出的比率、效益,是财务资金投入后对工作目标的实现程度。从多项绩效指标中,抓住重点,有助于全面分析学校财务运行的绩效。具体来说,学校财务绩效包括事业发展的效率、自筹经费的能力、资产、运营的效益、科研效率与成果率、产业的经济效益、后勤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等。尽管不同类别的学校可能在具体的评价目标不尽相同,但其系统结构和运行功能具有共同点,这决定了学校之间财务运行绩效只有可比性。学校尽可能以定量分析反映其工作的成绩,以绩效代替效益,有利于学校健康发展;用绩效指标把学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予以概括并据以分析,有利于各学校横向对比,努力提高办学效率。

2.财务发展潜力分析

财务发展潜力分析,顾名思义,是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后劲进行研究和预测;同时,也反映学校负债状况和财务风险承受能力。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资金需求量急剧增长,财务工作越来越复杂,其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是学校预算的基本原则。因此,全面考核和评价学校发展潜力,衡量学校在负债和风险方面有承受能力是学校财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事业发展与经费短缺的矛盾更为突出,有的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平衡,内外借债,挪用沉淀资金谋发展,导致产业和学校发展面临财务风险,财务危机也偶有发生。从财务预警系统的角度研究,设置财务发展潜力分析这一考核内容,有利于改善和加强宏观财务管理,符合“宏观管理、微观搞活”的管理原则。

3.财务综合实力分析

所谓财务综合实力,是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自筹经费等渠道获得经费的能力。学校在一定办学规模的基础上,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知名度、经费来源等在同等、同类学校中的地位。通过学校财务综合实力分析,可以反映出学校办学的活力和发展的能力与潜力;还可以看出学校在同等、同类学校中的地位和水平,有利于学校找出问题,加强管理,提高效益。

三、学校财务分析与评价的方法

为了完成财务报表分析评价的任务,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具体分析方法,常用的基本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比重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等。

1.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一种将被此相联系的指标进行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差异的数量分析方法。这是财务分析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种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法主要有三种比较形式:①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比较。通过实际指标与计划指标进行对比,可以检查财务计划指标的执行进度和结果,确定计划的完成程度。如对学校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财务分析时就可以运用此方法;②本期指标与前期指标比较。通过本期指标与前期指标进行对比,可以了解财务活动的发展变化趋势,有利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因势利导、改进工作;③本单位指标与外单位指标比较。将本单位指标与外单位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开阔视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

2.趋势分析法

趋势分析这是对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进行对比,以揭示有关财务指标的增减差异和变动趋势的分析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将比较分析法和趋势比率分析法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趋势比率是将不同时期的同类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出比率反映该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从动态上研究其特征和发展规律。趋势比率一般是报告期数与基期数的比值。

3.比重分析法

在财务报表分析中,仅仅列示某总体指标与各组成项目的绝对值,远不如列示其比重简便醒目。比重可以显示总指标内部架构,表现各项目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及其在总体指标中所占地位的重要程度,便于人们分清主次因素,突出工作重点。

4.财务比率分析法

比率是指某一时期有关指标或项目之间的比值、财务比率则是各项有关财务指标之间的比率,使用一定的财务数据来衡量和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一种标准。财务比率作为相关比率,是将两个性质不同的指标结合形成比率,能够反映有关财务指标相互之间的比例关系是否正常合理,便于在管理工作中进行控制,促其转化,以对财务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平衡;②反映并列关系的比率。是指相互比较的财务指标在同一指标体系中地位平等、备司其职;③反应对应关系的比率。是指比较指标与被比较指标前后两类不同的指标体系,但二者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和相对平衡的关系;④反映转化关系的比率。是指经营过程中各项成果指标相互转化的程度;⑤反映周转关系的比率。是指一定期间内某项资产指标与它所完成业务量指标的比值,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工作效率越高。

参考文献:

第9篇:德育评价方法范文

关键词:批评性话语分析;意识形态;及物性;情态;互文性

中图分类号:H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305-02

1 引言

批评性话语分析来源于批评性语言学。由Roger Fowler等于1979年在他们的专著《语言和控制》中首次提出。近年来,批评性话语分析处在不断的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建立了作为新的话语分析方法的国际声誉。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研究如何重新连接被作者改变或隐藏的话语、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使相互之间晦涩的关系明朗化。它关注的话题除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教育上的不平等、法庭等等外,已经越来越多的被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语言学家运用于他们各自的研究中。

2 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式

Fairclough的三维度模式为特定文本的批评性话语分析提供了研究框架。他通过三个层面描述了他对于“什么是话语”和文本分析的观点:首先,社会生产的状况及其阐释。其次,生成的过程和阐释。最后,前两个阶段的产品,文本。

Figure 3-1: Discourse as text, interaction and context

上图清楚地说明了文本是话语时间的产物,它包括文本的生产、分配和消费。而所有的这些最终都是由特定的社会实践决定的。对于Fairclough来说,单独文本分析对于话语分析来说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表达文本和社会以及文化过程和结构之间的关系。需要用多学科的视野来综合文本和社会分析。

根据话语分析的三维度,Fairclough发展了批评性话语分析的三个阶段:描述、阐释和解释。描述阶段主要关注文本的正式属性。包括词汇、语法和文本结构等。它是分析的第一层,分析的目标是文本。阐释阶段主要关注的文本和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或将文本作为生产过程的产物,或作为阐释的来源。解释阶段关注的是相互作用和社会语境之间的关系――决定生成和阐释的过程和它们的社会影响。Fairclough把这三个阶段看成彼此相互联系,每一个阶段完成一个特定的目的,并以此来揭示隐藏在话语中的意识形态。

3 系统功能语法

系统功能语法由著名语言学家Halliday创立,以使用中的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描述语言功能来说明语言的系统性。

首先,强调对功能的分析。系统功能学派认为,语言是社会活动的产物。作为人类交际的工具,它承担着各种各样的功能。Halliday的功能语法从语言的功能出发总结出语言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其次,系统功能语言学以语义而不是句法为基础,即从语义出发,考察语篇中各种语言成分的表义功能。Hal11day把言语行为分为行为、意义和语法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由一组选择构成。行为层包括人类的各种行为,言语行为构成其中的一类;意义层包括人类能够表达的所有意思;语法层包括一种语言用于表达意思的各种手段。人们说话就是从行为层到意义层再到语法层的一次次选择。再次,Hal11day指出语言的系统功能理论本质上具有社会符号学的性质。他将语言定义为一种意义潜势,即语言使用者可以运用的一组组意义选择。“我把语言基本上看作一个语义潜势系统。而一旦走出语言,我们就会看到这个语义系统本身又是更高层次的某种东西的现实化,这就是发话人能够做的事情,即我所说的'行为潜势”。语言使用者作出的意义选择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它们具有语言学意义,因为从语言系统中所做的选择可以被解释为意义选择的一种现实化;另一方面又具有社会学意义,因为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洞察既是社会结构的表达形式又为社会结构所决定的那些行为模式。

3.1 及物性

及物系统把发生的各种经验,如发生,行动,感知,意思,存在,成为等分成多种不同的过程,并指明与各种过程有关的“参与者”和“环境成分”。每一个过程常常由三个语义成分构成,即过程本身、过程的参与者和相关的环境成分。及物系统包括六种不同的过程,不同的过程和不同的参与者就构成了不同的选择。但是我们总是压抑一些可能性,所以我们的选择优于语篇的选择,它能反映我们自己的观点,具有意识形态意义。

及物系统包括的六种过程是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关系过程、行为过程、言语过程和存在过程。物质过程是表示做某事的过程,其参与者包括逻辑主语“动作者”和逻辑直接宾语动作的“目标”。 物质过程中必须有动作者,而动作的目标是任意的。心理过程是表示感觉、情感和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过程。所有的心理过程都潜含着两个参与者,即“感觉者”和被感知的“现象”。 关系过程是反映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处于何种关系的过程。行为过程是指“人类典型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的过程,如呼吸、咳嗽、微笑、做梦和瞪眼等”。行为过程一般只有一个参与者,即“行为者”,并且行为者一般是人。言语过程是通过说话交流信息的过程。言语过程的参与者包括“讲话者”,“受话者”,“讲话内容”和“目标”。 存在过程是指某物存在和发生的过程。每一个存在过程都必须有一个参与者,即存在物。

3.2 情态

情态,人际意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讲话人对自己讲的命题的成功性和有效性所作的判断,或是在命题中要求对方承担的义务,或是在提议中要表达的个人意愿。Hal1iday认为情态是指讲话者在讲话内容中体现的参与形式。讲话者对他讲话所涉及的概率或频率,以及义务或意愿所作出的判断。Simpson指出情态广义是指讲话者对由句子表达的命题真实性的观点或态度。Jesperson认为情态表达了说话者对句子内容的某些态度。下表中表明了对情态操作词的的描述:

低(low )中(median)高(high)

肯定(positive)can, may, could,might,(dare)will, would,should,6is/was tomust, ought to, need, has/had to

negativeneednt, doesnt, didnt need to ,didnt have towont, wouldnt,shouldntmustnt, oughtnt to,cant, couldnt,mightnt, hasnt/hadnt to

3.3 主位选择

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中,语境功能关注的是信息位如何被前景化和背景化的,这些通常是通过“主题”或“主位” 的挑选来实现的。它同样还关注文本的一部分是如何同它的前趋部分和后继部分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功能可以通过主位选择来实现。主位――述位的结构中,一条信息总是包含了一个主位和一个述位。主位成分是信息的起点,它表明语要说的是什么或文本的生成者想要突出的信息。文本的生成者可以使用语句不同的部分作为主位。剩余的部分,也就是主位拓展出来的部分被成为述语。文本的生成者则指出他们关于使用哪一部分做主位的潜在的假定。对文本比较和主位分析将突出文本中不是很明确的假定。把不同的部分做主位将传递不同的意识形态的含义。

主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标记型和非标记型。在陈述句中,源头和起因通常被看作无标记的,然而目标则被作为有标记性的主位。所有的被动的形式都是标记性的。在话语中,主位的选择可以传递“文本所表述的”通过这种方式承载作者的意识形态。

Tompson确定了四种主要的主位的相关功能:

(1)标志在那一点“文本所表述的”的维持和发展。这主要是通过选择非标记性主位做主语来实现的。

(2)指明或改变阐释后继小句的构架。通常是通过选择标识性主位来实现,特别是附加语或谓语主位。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