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技术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登录平台学习,积极参加YY的答疑活动,感受省管老师工作的真诚,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使我特别的感动。
这次国培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听专家的讲授,与同行交流讨论。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 中, 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
本次国培中学习的都是现在信息技术发展的前沿技术,如翻转课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使用,微课的设计和应用,以及office2010的技术等等。培训内容既充满新鲜和实用感,又有一种挑战性。因此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是充满了乐趣,充满了兴趣。所以当这些课程留下让自己动手操作实践的作业的时候,我都感到很兴奋。我每次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作业,有时作业做的不好,就一次次的回看视频教学以及专家的讲座,争取保质保量的完成作业。
在培训微课时,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有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在国培中我是李XX老师坊的学员,能够在这个坊里的学员都是幸运的,我们可可以通过QQ群平台以及QQ好友等方式与李教师进行互动,李老师又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在李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都顺利的完成了任务,而且也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习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 学行为, 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努力提 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2017年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俗称知识暴炸,专业知识更新之快,使得一些专家昨天还是专业知识的权威,今天就可能落伍。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2017年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成为活跃课堂、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的一种主要手段。 教育局为提高教师的自身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惬机。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每个教育者应不断地加强,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才能不断的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才不至于被社会淘汰。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老师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利用网上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暑假教育局举办了计算机培训,我积极参加了培训。学到了很多知识,可以说我很好的完成这次学习任务。 对于计算机我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虽说经常使用,但其中好多东西都还不懂,但我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经过老师的讲解,使我对网络世界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可以说让我大饱眼福,大开眼界。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下载各种软件,如建立了自己的博客,拥有了自己的邮箱。学习是辛苦的,但我认真的去把的所有内容学好,认真完成每一天的学习任务。这次培训学校从教师的实际培训出发,做到了通俗易懂,由浅入深。学习了Word 的操作,Excel的操作,等操作。本次培训时间虽然很短,但对我来说确是受益非浅。这次培训为全县教师搭建了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使我们在相互交流和合作中不断提高和成长。并能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孩子们的成长带来福音。
虽然这次培训的时间很短,但每一位老师都很有耐心,对于我们 提出的各种问题,总是一遍遍地讲解,这让我很受感动。在与同行的相互学习、交流中,我收获颇丰。我不仅明白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要求教师必须提高职业的专业性。而且清楚地认识到随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和微机网络,开展教学。所以这种教学必然要打破传统的传授式的教学模式,而构建出适应信息社会的新型教学模式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密切联系,信息技术今后将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未来教育应溶入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最新的信息技术,致力于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有效应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冲击着传统教学模式。
通过这次短期培训,我深深体会到:
1、信息技术对教师的重要作用。
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能只停在原有知识的认识上,要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不断充实自己。 现在的学生更是聪明,他们不仅能在学校里学习知识,还能通过 电视、网络等多种途径学到更多的知识。因而,教师必须有一种超前 意识。
2、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师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当今社会,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 教学观念, 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 (网络、 电脑) 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 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 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 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回归生活,参与生活实践,让信息技术融入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的课程理念表明,学生充分利用自身生活经验对知识进行有效建构获取知识后,教师更应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为自己的生活、学习服务,增强学以致用的意识,实现教学内容从科学世界到生活世界的本色回归,增强对生活的感受、体验和领悟。例如,在“文件的下载”一课中,常见的文件下载学生基本都已掌握,于是课堂中笔者并未花太多时间与学生讨论这方面知识,而是向学生征集他们生活学习中在下载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问题提出后,大家七嘴八舌,讨论激烈。有人说:有些网页文字无法复制,该怎么下载?有人问:有一些平台的文件下载时需要下载券或相应财富,如果没有,则该如何下载?也有人问:是否可以不下载优酷或土豆客户端,直接下载其中的视频呢?等等。笔者将这些问题搜集起来作为本课的挑战任务,提醒学生利用所学的搜索引擎和文件下载知识,自主探究,完成挑战任务的学生上台演示解决方法。最终学生解决了所列举的问题,并为每个问题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都可看到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影子,感受到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功能和应用,增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为学习和生活服务的意识。
制定情境化的教学目标。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目的是让学生随着课堂进入与生活有关的情境,将生活中的实际情境与信息技术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兴趣。在《初识WORD》的情境设计中,可以从学生生活的实例入手,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某同学要参加“雏鹰杯”网络征文比赛,网络征文要电子文稿,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处理电子文稿的软件吗?掌握一个专门的软件相当重要,你们想不想通过Word的学习,帮帮这位同学呢?这样的情境设计,就走出了为情境而情境的设计,以学生的生活情境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生活事件的共鸣。通过情境问题设计,可激发学生主动寻求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和兴趣。
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发展,也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课程实施中需要教师不断在实践中挖掘新的兴奋点。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是维持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方法。实践包括模仿、探究和创新三个过程,学习信息技术是从模仿开始的,学生通过模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操作,让学生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模仿成功之后,学生可以对所学习的某一信息技术进行探究。比如在学习Excel数据处理时,学生学会输入1,2,3……100这个数列之后,就可以试着输入2,4,6,8……100这个数列,这样就自然而然地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学生通过探究获得更多信息技术时,就可以按照自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创造性地利用信息技术发现问题并解决一些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把新知识的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把课堂的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实践,比如可以让他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自主学习、上机实践并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时可利用多媒体电子设备,让学生演示操作、讲评。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搭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小组都有展示能力的机会。
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一 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参加2011年农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培训,培训时间是7月4日至7月13日,为期10天。七月的天气格外闷热,一百多人坐在一起听讲座,上机练习,可想而知,每天都是大汗淋漓,但没有一个人中途退却。为什么?因为本次培训内容的安排非常丰富,都是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能够运用,并能指导我们实际工作的一些知识与理论,真的是给我们补充了能量,也开了眼界,也让我们感触颇深。同时也是因为这些扎根在农村学校的老师们都非常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每个人都争分夺秒地努力地学习。经过10天的紧张学习,在倾听教授、老师们的经验传授的同时与全省各学校众位老师在一起学习、交流,对现代教育技术条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促使了自己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在几天学习中,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转变:
1、在学习中,我最大的体会是我在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教师必须具备的先进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十分注重用未来教育的先进思想武装每一位老师的头脑,从而达到使老师们的思想和技术融为一体。说实话,参加本次培训的老师们绝大多数是来自比较偏远的农村,有的老师甚至连什么是邮箱、怎么制作幻灯片等极其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都不懂,很难想象那里的孩子们将比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们失掉多少开阔眼界的机会呀!培训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性,深深地感悟到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强化学习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学习让我认识到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来自农村的教师,本次的学习让我在思想上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适应时代与教育的需要。在现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只有树立了终身学习的目标与观念,才会激励自己去努力学习,不断进步。
3、学习让我认识到,虽身处农村,但思想不能落后,不能每天只坐在那慨叹技术的落后,应努力有效地利用好学校的现有资源,让它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育,努力缩短我们的孩子与城市孩子的距离!
总之,在学习中我克服了天热、想家、身体不适等很多困难,每天都积极、按时参加培训中的各种活动。学习中我时刻牢记,我不仅仅是我自己,还是十小和珲春市的代表,我为能够参加这次学习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十天的努力学习我不仅顺利结业,还被评为了优秀学员。在最后的成果汇报交流种,我代表小组进行交流,把我们珲春市的信息技术水平与以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介绍给了来自全省各地的老师们,收到了极好的评价,尤其是我们培训班班主任东北师大郑燕林老师的赞扬。
新的学期开始了,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要真正将先进的教育技术合理地融入自己的教学中,使之转化为教学工具,以进一步吸引学生、激励学生,在拓展自己教学创造力的同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努力将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之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二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做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乃至课外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他们(她们)分别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信息化环境的运行与维护、数据的统计处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整合、新技术新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中的应用、电子白板的应用、演示文稿制作,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方法,如何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方法和技巧,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等方面展开培训。还结合大量中小学实际教学案例,特别是教学各环节的具体设计与处理,上网查找资源和一些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如何深入开展教科研、更多的获取资料、展示成果提供了指导与帮助。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
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中国加入WTO后,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的创新性人才参加国际竞争。同时,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捉信息的能力、有效利用信息迅速发现新机会的能力,就很难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与发展。也就是说,要求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这些人才培养的速度、数量和质量直接由教师的信息素养的高低来决定。
3、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系统本身的需要。
在迅猛发展的信息社会,信息日益成为社会各领域中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在教育系统中,教育信息则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成为连接教育系统各要素的一条主线;而教育系统的一项主要职能就是由教育者把教育信息传递给受教育者。因为从信息论的角度看,教学过程是一个教育者(主要是教师)对教育信息的整理、加工和传播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中主要的信源和传输者,在教育信息的准备和传递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教育系统本身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
4 、通过培训,使我们掌握了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知识、研究方法,教学媒体选择和使用方法,学习媒体素材的加工和获取方法,掌握了信息检索加工利用方法、授导型和探究型教学设计的模式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确定目标、制定策略、选择资源、确立步骤、时间分配、分析评价),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等。 通过培训,使我们具备了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点及教学条件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的能力,具备了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加以优化教学环境的能力,具备了在教学中对教学资源、学习活动、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
总之,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所学到和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更好地应用到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最后,我想说,在紧张而繁忙的工作之余进行培训是我的荣幸!我会不停地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知识、提升应用能力,持之以恒,不懈地努力优化课堂教学,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具有高信息技能的新兴人才。
2017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三 我是湖南省古丈县默戎镇的一名小学教师,很庆幸湘西州教育部门为我们提供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得到名师传授的教学经验和技术指点。从教以来,我接触教育技术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教学中总存在许多困惑,利用这次培训正好给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虽然学习很紧张只有五天的时间,但过得很充实,受益非浅,让我充分感受了教育技术应用的多样性,在学习体验中感悟了现代教育理念与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的主要内容是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比如创建教学设计方案,规划主题单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对我们的教学思路进行了梳理,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在老师的有效点拨下,我们进一步理解了信息技术对现代教学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了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优化方法。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的一堂堂授课,虽然略感生涩,却使我深受启发,并理清了自己的收获:
1、接受了教育技术这个新的专业术语。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致力于以科学观来考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设计教学策略,力求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来获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益。
2、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们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
3、学习领会了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在这里,我是作为一个学生的角色在课堂里感受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对比自己的学生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有了更多合理利用身边的教育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致的思考。
近期学校对我们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系统培训,这次培训的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我们组选择研修“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三个能力点。通过学习这几个能力点能帮助我们梳理教学思路,促使我们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有一种超前意识,我们要知道自己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数字公民,所以要提前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信息化,适应教学新模式。为我们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下面我们就“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这个能力点来谈谈我们本次研修中的收获和感悟。在教育教学中,演示文稿可以辅助说明课堂教学流程、呈现关键知识信息、整合呈现多种媒体素材。如何借助演示文稿有效促进教学开展是我们需要应对的问题。
(一)演示文稿的制作也需要“策略”。随着PPT的不断进化,它在媒体资源的获取和再编辑方面的功能逐渐强大起来,所以我们要掌握图片、视频、音乐的运用技巧。根据教学需要合理使用媒体,并对媒体资源做必要的二次加工。同时,多种媒体的运用也帮助我们,用多种方式关照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二)演示文稿可以让学生看见你的逻辑。有时在你头脑里很清晰的内容逻辑,如果表达不当,对接受信息的一方来说可能就成了一团糟。通过演示文稿我们可以提炼内容逻辑,以简单的图示来呈现内容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创造性地使用图表,在展现逻辑的基础上,使你的观点深入人心。
关键词:信息技术; 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 创新; 信息素养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一方面,信息技术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的深刻影响,使学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工具,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本人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
小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但这种爱好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导入课堂教学。
1.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既然学生爱玩游戏,那么就让学生通过玩游戏来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意。把计算机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创设情景,积极学习。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利用媒体来创设、优化教学场景,借助美好的事物的演示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学习情景中产生探究学习的动机,引导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既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又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使学生感到学习也是一种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如在Word软件中进行《插入图片》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欣赏一些以前学生制作的图文并茂的作品,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激励学生:“只要开动你们的大脑,发挥自由的想象,你们同样可以做到,而且还可以比他们做的更好。”学生个个都迫不及待地开始动手操作起来。这样导入,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情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激情,为下一步自主探究奠定了扎实的情感基础。
3.学科整合,促进学习。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说“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能够唤起学生原始的学习动机,不要教师进行过多的激励,学生都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如在教学Word时,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用计算机进行作文创作、修改等;教学画图软件时,让他们配合美术课,进行实际的绘画;在教学上网时,结合自然、语文、社会等学科,查找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这样,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过程中完成其他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到计算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培养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书法中有飞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信息技术的操作有许多都是相似的,明白了此既明白了彼。教师不必讲得太多,指导得太细。比如在“画图”软件中,教师讲解了矩形的画法,那么其他椭圆和圆角矩形,就不必再讲解了,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又如说“复制、剪切、粘贴”,只要教过一次就可以了,各种软件中的做法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鼓励创新,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信息素养。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信息技术中留给学生创造的空间有许许多多,如“画图”中的自由创作、“Word、PowerPoint”中的电子作品创作……这些都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范围。在教学中教师要切记千万别要求统一,在评价时也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
一、精心导入,激发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下面本人浅谈几种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的导入方法。
1、情境导入法。在课堂上情境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使用情境导入的方法也有非常多的优点,所以常常被我们老师所推崇和使用。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也想方设法地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到情境中进行教学,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静了下来,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
2、动画引入法。我们都知道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往往不容易集中,而在观看动画片时却能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观看,所以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本身的优势――播放各种动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顺利引入新课,这也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尝试了这种方法。我特意选了最吵闹的一个班,进入机房上课时,我播放了一个课前准备好的动画。虽然他们平时是最吵闹的,可当他们进入机房之后我惊奇地发现竟然没有一个学生再讲话,而是个个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动画,直到动画放完都没有丝毫的声响。由于全班的异常安静,之后进行的课堂教学也是异常顺利,学生听得非常仔细,整堂课的课堂效率非常高,教学效果很好。之后我用同样的方法,在课堂铃声响起的时候播放动画,这样学生在穿鞋套、开电脑、写记录本的同时还可以欣赏有趣的动画了,而且最主要的是整个班级都鸦雀无声。这样动画播放好了,学生电脑也开起来了,记录本也写好了,也就可以非常安静地开始上新课了。至于在课前一般我都会播放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给学生欣赏,这样新课的引入就比较容易,学生也会比较顺利地接受。由于动画内容和形式的多种多样,学生在享受动画的同时也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同时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纪律也好多了,信息技术课的效率也提高了许多,真是一举多得。
3、作品欣赏法。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对于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他们的作品时非常自豪,其他学生也观察得很仔细,希望指出他们的不足,也希望老师展出他们的作品。这样一来,教室里安静下来了,而且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个环节来复习上节课的知识,同时让他们了解和知道自己作品的优缺点以及其他同学作品的优缺点,还能学会一些基本的技术。我还常常让学生自己上讲台介绍和展示自己的作品,锻炼他们的解说和表达能力,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更高了。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大胆放手,激发创造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其弊有四:1、无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容易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在书法中有留白,那是意境;在绘画中有虚有实,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在教学中也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我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
三、多种手段,巩固知识
1、少讲多练。计算机课是一门讲究操作的课程,特别是小学计算机课。在教学中也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0分钟左右,余下20分钟到2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新课改;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TP3-4
信息技术课是我国近十来年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资源和环境的应用,是知、行、情三者的交互过程。它是一门考查学科,受重视程度不如考试科目高。要上好这门课程还是有难度的信息技术新课标指出:学生是信息技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信息技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信息技术教学就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过程。近年来,在参加各种新课程培训以及学校的校本教研的活动中,让我深有体会地认识到新课标要求教师应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走进信息世界,在实践中激起兴趣,在探索中寻求快乐,主动获取信息,体会信息技术给这个时代带来的巨变。现对自己近年来在新课程培训交流中的感受,结合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反思作出分析与探讨。
1 对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1.1 多引导、少灌输。兴趣是学好信息技术课的基石,让学生在熟知的生活情境中引出新课,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需求,把外需转化为学生的内需。将过去的“导入新课”改成“创设情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情境上的设计要注意事实的严谨性、趣味性、科学性,还可以把过去的“传授新课”改为“探讨新课”,把传统的“巩固与回顾”换成“实践与疑问”等。这些改变能让新课程理念与信息技术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获得更好的整合。如:我在讲授PowerPoint的插入剪贴画时,通过欣赏一些其他同学的优秀演示文稿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感觉插入图片原来可以使演示文稿变得生动活泼,从而创造良好的氛围。进一步提出如何插入自己心仪的图片?通过探讨,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下一步设置动画打下基础。
1.2 多探究、少强记。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过于强调操作,只能使学生生搬硬套,毫无想法。但如果注意知识技能创作的过程,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能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自我探究的能力及敢于创新的精神。如教授EXCEL的插入函数公式内容时,我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通过菜单插入函数选项,而是让学生观察编辑栏上的函数公式与其他单元格的不同来掌握函数公式的使用。
1.3 自评互评,实施多主体评价。长期以来的我们课堂教学往往是这样的格式: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再评判对还是错。教师扮演一个权威,而学生只会等待老师的正确答案,不愿意多思考。这样的教学不但制约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而且效率也不高。学生处于被动的被评价者的地位,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自评活动,例如,新课的学习时,我们可将所学的主要内容交给学生去归纳小结。学生通过对学习内容的自我反思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由外在的压力逐步转向内在的需要,从而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通过学生的自评,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特点,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在观念上和方法上的进步,并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4 多些激励、少点批评。学生需要鼓励。面对人生的成功或者失败,小孩都需要大人的鼓励和安慰,就如同教师的教学需要学校领导的鼓励和关心一样。如果教师能对表扬学生,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不要直接说“对”或“错”,而应让有不同看法的其他学生也发表意见,再由学生对不同的看法做出评判而实现互评。在他评的过程中,回答问题的学生也会对自己的看法进行自评。例如,学习WORD文字处理时,演示插入图片及艺术字――图文并排,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插入外部图片如何操作?(2)自选图形能否输入文字?(3)艺术字能否变换颜色及版式?(4)文本框中是否还可以嵌套多个文本框及图形?(5)在同一框中可否出现横排和竖排文字?
学生回答问题后,如果觉得不够完善,可以问其他同学:“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还有其它看法吗?”特别是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更应该问问其他同学的看法。一个问题若有不同方法答案,应让学生对不同的答案做出评价、比较。“你觉得哪一个方法好?”“你同意哪一种答案?”这样一种教学模式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都能积极参与,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氛围。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出一种平等、民主、欢快的教学氛围,这样才使学生能激起智慧的火花并有真正的思维碰撞。因为激励性的评价能使学生贴近教师的教学,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和不怕困难的斗志。
2 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
从课堂教学过程与课堂教学效果的关系上看,课堂教学行为是考察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如果课堂充满了无效或者低效教学行为,必然会导致课堂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课堂教学目标;以至于难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新课程改革几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仍出现这样的问题:(1)多余的提问,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过于短暂;(2)经常出现过多的演示操作;(3)过多的班级团体教学活动,造成学生多用嘴巴,少用双手;多用耳朵,少用脑袋;多了些识记,少了些想象的空间;(4)小组探究低效。如有时小组成员思维刚刚展开,成员刚刚进入情境,教学活动就匆匆收场。有些小组探究因缺少探讨的主题,缺乏指导而组织不起来,或讨论无头绪,小组成员无所事事;(5)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这种不良的教学环境的影响,时而还存在着“教不懂,就练到懂;练不懂,就考到懂”的传统教学方法。
3 对信息技术教科书教学的建议
3.1 注重信息技术教科书中穿插的阅读材料。千万别小看这些阅读材料,这些阅读材料有的是介绍信息技术的起源和发展的过程,有的是给学生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的是介绍信息技术前沿动态等等。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3.2 注意每章节最后的扼要回顾。教科书对每章的练习题都设置了活动评价,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习题,鼓励学生相信自己,不要错过挑战自我的机会。
3.3 注意正确认识“拓展题”。这类题目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小组协作探究精神,使他们学会探索,学会学习,逐步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来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4 重视任务学习。教科书中选择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探究任务供学生学习。教师切不可忽略教学的设计和引导,因为它有助于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能在任务中学到和理会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也是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和克服困难的情感经历。
3.5 重视学生与教科书的交流。教科书中很多章节,在重点知识处,提出一些问题或利用“任务”、“练习”、“观摩”和“拓展”来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了解与反思,老师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认真地对待它,积极地与教科书进行“对话”,从中体验到无师自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赵涓涓,杜麒麟,屈明月,强彦 .智能小车的无支路循迹算法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3(06).
[2]陈伟钱.一种时间记录寻迹智能小车的设计[J].智能计算机与应用,2012(01).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 语言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29-01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就是教师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选择完美的语言培养人才的技能和技巧。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充分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武器。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语言艺术的重要。
一、要用词准确规范,简明扼要
1、规范是技巧的前提。信息技术教师在叙述概念或讲述操作方法时,一定要认真推敲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否则会使学生产生疑问或误解,甚至会犯下科学性错误。
例如,闪动的“光标”说成“小竖棍”,虽然形象,但不规范;在讲计算机的硬件部分时,我们不能把“存储器”说成“储存器”;在讲鼠标的操作时也不能把鼠标的“单击”说成“点击”。因为“存储器”、 “单击”都是计算机中的常用术语,而“储存器”、“点击”等词语都是生活化的语言,虽然学生能够理解,但不规范。
2、简洁就是用比较经济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内容。言不在多,意达则灵。课堂教学是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较多的内容或信息,尤其是信息技术课,教材内容多,安排的课时少,要想完成教学任务,必须提高课堂容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仔细、反复地推敲,词语要经过慎重的选择,力求做到中心突出、条理分明,具有鲜明的逻辑结构。特别是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不能不着边际和不得要领。
二、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
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幽默能消除教学中师生的疲劳,改善课堂气氛,使课堂生动活泼;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其学习动机;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热情和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等等。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能运用风趣的语言、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1、比喻恰当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基本概念和理论性的教学内容,往往使教师感到棘手,使学生感到抽象、枯燥,记忆较困难。在讲授时,如果教师运用适当的比喻,就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轻松,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例如: 在认识电脑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主机箱比作电脑的心脏所在,各个部件都要听它的;把音箱比作电脑的嘴巴,可以唱歌给我们听。在认识windows98时可以把桌面比作我们的课桌,图标就好象是桌上的“书本”、“台历”、“茶杯”,是我们在电脑中所使用的工具。我们在讲“文件夹和文件”时,可以将“文件夹”比作“抽屉”,“文件”比作抽屉里摆放的“物品”,或将“文件夹”比作“房间”,“文件”比作房间里的“人”或“物品”,既形象又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同时,人要居有定所、物品要归类摆放,这样就水到渠成自然化解了学生心中“为什么要建立文件夹”的疑问。
2、直观性
语言直观,即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从而产生直观的作用。信息技术教材中有许多的概念与定义,对于小学生来讲是难以理解的,如“操作系统”、“软件”、“回收站”等专有名词。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语言直观具体描述,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讲解“回收站”这一名词时,教师可结合具体动作来进行,将一张纸扔进废纸篓中,接着提问:“现在老师又觉得这纸还有用处,怎么办?”学生一齐回答:“还原!”
3、拟人化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运用拟人化的表述, 能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心理, 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让教育语言更具活力。比如,在上信息技术第一课时,为了使低年级的学生对操作电脑过程有个形象的理解,我们把“认识电脑”说成“跟电脑打个招呼”;把“开机”说成“叫电脑起床”;把“关机”说成“哄电脑睡觉”。把画图软件中的“任意形状裁剪工具”说成“灵巧的裁缝”。又如一次一位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中做小动作,把鼠标里的小球拿出来玩,当时我并没有马上批评他,只是说老师刚刚听到有只小老鼠在叫“哎哟哟,哎哟哟,我不能动不能跑了,谁来救救我”。这样一句形象又耐人寻味的话,不仅使那个学生自觉把球放了回去,而且开始全神贯注地听课。
三、要具有丰富的情感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 体会
经过多年的教学摸索总结,下面我谈谈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几点体会,期望能抛砖引玉。
1.钻研教材,备好课
很多人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一门让学生玩的课,不用备课也能教的学科,他们认为上课机子一开,让学生自己去自由操作,老师只要看着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任务,没有老师的教学组织,学生坐在电脑前根本就不知道应该学些什么,要怎样去学,他们就会觉得无所事事,感觉上课越来越没意思了,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样还有什么教学效果呢?实际上信息技术老师不但要备课还应备好课,才能上好信息技术课。教师首先要钻研吃透教材,理清各章节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并结合机房具体情况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掌握重点、难点地方,从而设计出巧妙合理的教学任务及过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备好课,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要求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其它问题,象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只有把握有度,充分准备好课堂教学内容及过程,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2.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2.1 真正用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信息技术课中最适用最常用的是“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学习学期总体目标的框架上,把总目标细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并把每课的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容易掌握的“课堂任务”中,通过完成每堂课上给出的“课堂任务”来体现总的学习目标。在完成“课堂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
用好“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要精心设计“课堂任务”,激发学生的兴趣,设计“任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任务”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本来是充满好奇心的,如果任务设计的有趣味性,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以达到教学任务。教师还可以运用风趣、诙谐、机智的语言来创设情境引发疑问,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兴趣。(2)“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常言道“百闻不如一见”,在信息技术课中则可谓“百看不如一练”,“纸上谈兵”的方法是不可行的。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3)“任务”要有针对性。任务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来设计,即任务要具体合理,通过任务的实施让学生体会和理解相应的知识和技术。(4)“任务”要有层次性。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因人而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规律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接受能力等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每个班及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给出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堂任务。例如:A班整体的学习基础比较好,学生个体差异小,只需布置一个合理的课堂任务即可。而B班全体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可以把该班学生分成:优、中、差三类,分别编排在甲、乙、丙三小组,每次课上分别给出难易程度均不同的课堂任务1、2、3,让他们分别完成相应的课堂任务,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一定收获,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
2.2 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在没有计算机液晶投影仪这类高档设备及教室网络软件情况下,只凭信息技术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每班可以根据每个学生情况分类编排小组,提倡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可以在每组中安排1-2名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让他们辅助教师为其它学生排除障碍,让他们去检查辅导其它学生,通过互相协作达到同进步的目的。
3.丰富充实课堂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我还利用局域网,在我的教师机上适时给学生共享一些有趣有意义的资料。这样学生就可以找到一些精美的静态图片和GIF动态图片,不仅可以欣赏,还可以作为作品素材。还有学生优秀作品集,还有简单明了、图文并茂的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网页,比如计算机基础知识、常用软硬件操作技巧,专门针对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的网页。并且尽量充实内容,让学生多看,广泛接触,不仅可以诱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为老师减轻了负担。同时,考虑到爱玩也是中学生的天性,有时还适当地加入一些供他们娱乐的一些笑话、脑筋急转弯、益智小游戏和FLASH小动画等等,把它作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学习其它知识、技能的手段。另外,为了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我还不时的在课余之中播放一些轻柔优美的音乐,供学生们欣赏,从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4.关心爱护学生,“赏识”是教师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