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幼儿绘画作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绘画作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绘画作品

第1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一、要了解幼儿的绘画创作特点

幼儿的绘画往往喜欢把无生命的东西画成有生命的东西,把静止的东西画成运动的东西,把毫不相干的东西混为一体,这种不受约束的表达是孩子所特有的,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幼儿的画也是富于想象的,可分为两个层级。一是联想,幼儿根据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把一些可能有关联的事物组织在一个画面上。比如画果树,成人的理解是苹果或梨子是长在树上的,西瓜,草莓是长在地上的,但是孩子则会把它想象为一棵结满各式水果,如香蕉、葡萄、梨、桃甚至西瓜的“百果树”。第二层是幻想。幻想是幼儿按自己的愿望画出的几乎不可能的事物。我让小朋友画的《我会飞》,把自己画在云朵上,幻想自己像“哪咤”一样自由地在天空中飞翔。或者让自己有一副美丽的翅膀,飞到想去的地方。幼儿的幻想是幼儿式的幻想,天真而又充满童趣,而充满幻想的作品是优秀的。教师在评价幼儿绘画作品时,要尊重幼儿绘画特点,善于对不同幼儿的绘画作品给予恰当的评价,不轻视和忽略任何一位孩子的作品,准确找出其中优点和成功之处,引导幼儿的绘画表现逐渐走向完美。

二、研究幼儿绘画的心理

低龄幼儿,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绘画时总喜欢边画边想,会随着笔下的变化而不断改变自己的想法。如幼儿拿起笔在画一个近似圆形的东西,会说这是一个皮球,但当圆没画好而变成扁圆形时,他就会说他画的是一个鸡蛋;在涂画苹果时,他会用自己喜爱的色彩涂染成黄色、红色、绿色,甚至是紫色的苹果,是由自己喜爱的色彩来确定苹果的颜色。作为教师应接受幼儿这种随意性,不要一味地追求、求真,而要肯定他们这种想象力、创造力萌发的积极性,逐渐帮助幼儿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慢慢建立起较为稳定的构思。

三、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

在实际的美术教学中,却经常看到“一切老师说了算,幼儿围着老师转”的情景:老师在黑板上画个范例,幼儿们照葫芦画瓢。评价的标准也只注重技能的模仿和训练的成果,如线条画得直不直,圆圈画得圆不圆。在这种像与不像的标尺下,幼儿的自由想象根本无从谈起。现在大多数家长都把模仿作为评价幼儿美术作品的标准。“像真的”就是优秀作品;“不像”就认为是水平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抑制了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所以,评价幼儿作品首先应当从理解幼儿的角度出发,借孩子的眼睛,借孩子的一颗童心去看作品,不能把“像”与“不像”,“对”与“错”当做评价幼儿作品的标准,更不应用专业眼光或教师主观的眼光去评价这些特殊的作品。幼儿的美术作品反映的是他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从某种程度上讲,只有幼儿自己才最了解他的作品,故评价活动应以幼儿自身为主体。因此面对孩子们的作品,我们不要简单地下结论,而是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里话,让他讲一讲画中的内容和故事。

四、要以鼓励为主来评价幼儿的作品

孩子的画就是孩子的话,他只不过是使用的是另一种语言。孩子所表达的是自己的真实感受,而这种感受来源于其独特的视角和独特的思维及其独特的想象,并且受其生活经验及认知水平的限制。如果你肯倾听,孩子的每幅作品都是会画中有话,甚至,那其中的斑斓是你无法从画面上看到的。而且,每个孩子的认知经验及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各有特点,你可能引导孩子去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但是,不能用是与非、对与错、像与不像来评价孩子的画,否则会大大挫伤孩子的自信,使孩子失去兴趣,甚至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环境、遗传、教育的影响,其个性特征与能力有很大差异,因此我们教师在评价时,要避免用同一标准来评价不同的幼儿,要多做纵向比较。以鼓励为主来评价绘画成绩,帮助幼儿树立和增强自信心,实现自我价值,加强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进一步巩固兴趣的有效措施。教师要有爱心和细心,应该经常用鼓励的话语:“你画的真不错” “真好”来肯定幼儿的成果。给孩子以自信心,让幼儿有继续作画的愿望,才能使每一位幼儿都有成功的体验。

五、要给幼儿创设自评、互评作品的环境

第2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在活动中倡导“学会自主一一探索创造”的学习方式,做为活动的重点之一,旨在改变幼儿园美术活动中重技能、作画方式单一、重视绘画结果的现状,把幼儿的发展,幼儿的需要放在第一位,让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幼儿

“自主、探索、创造”的乐园。在教学中,教师充分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材料、图片,尽可能的拓展幼儿思维,帮助幼儿展开想象并能将其表现在自己的画面中。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化

毕加索曾经说过:“人们不能光画他们所看到的东西,而必须首先画出他对事物的认识。”画家们是在透彻地感知客观事物的方方面面之后才创作出作品的,因此作品体现了画家对事物形象、结构及其内在含义的透彻掌握和理解。绘画的过程是对所绘事物的创新过程。

在幼儿绘画教学过程中,从生活出发,去细心的发现幼儿乐于表现的内容。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表现他们看到的、摸到的、听到的、尝到的、闻到的事物。罗斯菲尔德说:“通过触觉、视觉、听觉的直接体验,可以发展孩子的想像力和观察力。”而想像力和观察力是绘画必不可少的能力。如:中班绘画活动《妈妈生气了》,大班《我们班的老师》、《好吃的水果》等,这些主题都来源于生活,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画面上的内容表现也就相应的丰富多彩了。

二、兴趣化

现代绘画大师们在绘画时往往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有感而发,如塞尚不厌其烦地画圣女蒙特・维多利亚,马蒂斯对画婢女兴味盎然,凡高痴迷于画向日葵,毕加索沉醉于画马戏演员。大师们始终在寻求表达自己的最佳主题。幼儿的认知水平低,知识经验相对缺乏,教师应选择一些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才会有表现的欲望和能力。比如《哈哈镜》、《可爱的爬虫宝宝》、《小鱼的花衣》、《美丽的西安》等。

三、互动化

通过教师和幼儿、幼儿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进行创作,引发并调动幼儿间的相互学习。例如《我们都是木头人》《马路上的汽车》等绘画活动,教师通过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共同完成一幅作品,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相互合作的愿望。

四、运用多种材料和方式,丰富幼儿的绘画表现手法

现代绘画大师们用各自的表现手法进行创作。马蒂斯用剪纸绘画表现文学作品的插图,毕加索用版画表现绘画主题,杜尚用实物创作绘画作品,波洛克用“行动绘画”释放“颜料的生命”。对这些手法,孩子们乐于接受,也易于接受。幼儿绘画也可以借鉴现代绘画的这些表现手法。我们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各种方式进行绘画,以增强他们的绘画兴趣,丰富绘画创作的表现手法。现代绘画大师们运用的这些方法近乎游戏,这些方法在幼儿绘画中表现为综合运用材料进行绘画。如蜡烛滴画、喷画、刮画、撕纸画、吹画、版画、泼画等。

五、引导幼儿欣赏美术作品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绘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审美偏重于审美对象的主题、内容,即画中表现了什么,画中的内容是什么,而很少注意画面的形式。现代绘画作品偏重形式这一特点正好将幼儿的视线引向作品的形式,使他们对作品的点、线、形、色等有所感受,而这些正是造型艺术的关键和魅力所在。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幼儿把握画面的这些信息。

对画面中各种要素的理解也是美术欣赏活动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从画面的色彩、形状中感受到蕴涵的情感色彩等。面对康定斯基的作品《粉红的音调》,我们可以从带有粉气的色彩中感受到某种沉闷、低缓的音响。孩子可以从昏暗的色彩中体味到伤感、忧郁等情绪。通过这种活动,孩子能逐渐感受到形式美,逐步提高审美感受能力。许多现代绘画作品十分抽象,可引发幼儿无尽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艺术作品之所以必须具有‘空白点’,之所以具有朦胧性、不确定性等,正是为了给想像以发挥的天地。如果没有这种活动,这个美感也就建立不起来了”

。优秀绘画作品所具有的这种“空白点”正是激发孩子想像的绝好契机。让幼儿适当临摹一些现代绘画作品

许多现代绘画作品造型简练,色彩纯度高,重视形式的表现,对画面的处理非常精巧,构图、色、形、线的安排很有讲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临摹的现代绘画作品供其学习。这对幼儿学习绘画技巧、创作绘画作品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凡高在《星月夜》这幅作品中运用漩涡状的笔触,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旋律和节奏感。游离的线条打破了形的界限,降低了对造型的要求。孩子在临摹时往往抓住作品的这一特点,运用黄与蓝这组对比色,将画面表现得清晰且富有表现力。

在实践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思维日渐丰富,作品富于个性表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所培养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会深深的铭刻在他们的头脑中,为今后生活、学习、和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这是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幼儿绘画技能与创造力协同发展的美术教学实

第3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刚入幼儿园的幼儿不习惯有组织的集体生活,他们往往凭自已的兴趣自由活动。大多数幼儿还处于涂鸦阶段的后期,从教育的角度讲,在尚未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幼儿进行较高水平的小肌肉协调活动,不仅事倍功半,而且还会产生负面效应。因而,教师应采用游戏方法使幼儿逐渐对绘画发生兴趣。如在认识简单的红、黄、蓝三种颜色时可在班级投放三种花,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花的颜色并投放在区角里,让幼儿平时观察及巩固,也可通过玩游戏买花、卖花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三种颜色,体验色彩的美感,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初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展手的动作能力

要学好绘画,首先就要教幼儿如何善于观察生活,要让幼儿通过看、摸、闻、尝、听等方法在头脑中形成对物体的整体印象,储存大量表象,从而开拓思路和活跃思维,并在提高幼儿观察水平的同时也提高幼儿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观察生活是绘画学习的源泉,培养情感是绘画学习的根本,思维和想象是绘画学习的中心,创造表现是绘画学习的生命。为此,教师要从小班开始就应该注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观察的内容要与画面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并使幼儿的视知觉和运动知觉结合起来发展手脑并用的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始绘画活动,力求在愉快的气氛中培养他们对绘画的初步兴趣,并教授初步简单的绘画技能。

三、结合手工活动激发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喜欢玩弄泥团,喜爱玩纸和撕纸粘贴。因为手工活动不像单纯的绘画活动中那样追求作品效果,而是注重操作的乐趣。例如在制作新年贺卡时,我先用谈话的方式提出:“贺卡有什么用?”并出示制作好的贺卡以及各种贺卡让幼儿欣赏,这样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我就示范如何涂圣延树再粘贴等。幼儿在这节课中兴趣都较高,都能较好地完成作业且每个人都能动手进行绘画制作。整节课的设计都围绕贯穿在游戏中,使幼儿对手工活动产生了兴趣,并进而激发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四、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逐渐产生动手绘画的欲望

平时我注意拿出一些代表性图画或当场示范绘几个图让幼儿欣赏,并告诉他们这些画是老师画的,使幼儿对我这只神奇的笔非常感兴趣,他们也想动手试一试。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没有意识到笔和纸张是绘画的工具材料,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进行绘画造型活动。因此,小班幼儿的绘画更多的是出于好奇心和好动的本能而进行的一种模仿性质的游戏活动。为此,我在一节绘画课中利用长方形及正方形添画了十几种简单而幼儿又熟悉的东西:电视机、热水瓶、冰箱、录音机,衣服等。幼儿看了也就乐于参与绘画,这样就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逐渐产生动手绘画的欲望,从而让幼儿对自己更有信心,并最终逐渐引导幼儿利用发散思维画出更多的好东西,初步培养了幼儿绘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采用家园配合形式来提高幼儿的绘画水平

我常常要求家长为幼儿购买几本介绍简笔画的书,让幼儿进行描画,并要家长和幼儿一起描画。这样家长也可引导幼儿认真描画,并纠正握笔姿势。幼儿在完成描画作品后,体验了成功感,增强了信心,提高了绘画水平。我平时组织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还结合教材投放一些绘画材料,让幼儿进行练习,以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六、正确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促使幼儿绘画水平的进步

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需要,而幼儿则常常将绘画作为自我表现的一种方式。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当他们用笔进行随意涂抹的瞬间起,他们就运用美术语言来表现自我,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因此,幼儿在绘画活动时,教师要及时肯定幼儿思维的闪光点,让幼儿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要能够理解小班幼儿为什么喜欢自言自语边画边说。还要引导幼儿向同伴学习,教师在介绍有创意的作品时,可以引导幼儿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发挥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要能够站在幼儿的角度用积极肯定的语言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画得不错,有进步。”“画得挺有趣!”等,以此激发幼儿参与绘画活动的热情和信心。

第4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绘画是引导幼儿观察生活,认识生活以及表达自我的重要方式,幼儿通过绘画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和想象到的,对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着很大的帮助。学习绘画会让幼儿懂得热爱生活,并且变得更加有耐心。传统的绘画教学方式对于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自主发现能力有所欠缺,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改善现有的教学方式,对于幼儿成长十分重要。

 

一、幼儿绘画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在幼儿绘画教学活动中并没有依据幼儿特点进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并不好,这些问题主要有几下几点:

 

(一)观察范画阻碍了幼儿的想象

 

许多教师在绘画教学中喜欢给学生看范画,例如要求画鲜花,就会首先将教科书或是其他图片上的鲜花展示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在心中的形成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脑海中的鲜花就是教师展示的图片上的样子,而阻隔了许多想象。时间久了孩子就会慢慢缺乏想象力,没有范画的引导甚至自己不知道该画什么。绘画是一门艺术,没有想象力学生将来就很难在绘画上有所成就。

 

(二)技能指导遏制了创造思维

 

幼儿的思维与成人是不相同的,这就意味着他们可能把树叶涂成紫色,把香蕉涂成蓝色。而许多教师喜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规范性的教导,指导学生如何画线条和图形,如何给图形涂颜色,从而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一种教条模式。这样的绘画课程变成了一种单纯的技巧训练,对于学生思维方式的训练没有任何效果。

 

(三)简单评价抑制了多元化发展

 

部分幼儿绘画教师对于幼儿绘画活动课程并不重视,认为只是小孩子涂涂画画,并没有什么重要意义,因此在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的时候也只是简单地评价“好”,或者“不好”之类的。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评价学生的作品说“画的太像了”,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就会认为“像”是绘画的标准,从而把“画得像”当成自己的目标,从而一味地临摹,而忽略了自己绘画作品中的其他特点。教师不能从全方面对学生的绘画进行详细的点评,使得学生不能真正了解到自己绘画中的优点和不足,及缩小了进步的空间,也使得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被阻隔了。

 

二、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策略

 

针对以上幼儿绘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幼儿绘画活动的教学。

 

(一)丰富绘画素材

 

教师在进行绘画活动课程的教学中,要尽量丰富绘画素材,书本上的图片很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被束缚,不利于学生对现实场景的表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一些真实的物体做道具,让学生从书本的平面图形转化为立体认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去,感受外面的风景。例如教师要学生进行“春天”为主题的绘画题目时,可以带学生去户外参观,让学生观察春天初生的小草,开放的野花,树上的小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画下来。这种情况下不同的学生的看到的事物就是不一样的,比起照搬教材上的模板,学生的绘画作品立刻会变得丰富起来。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做些引导,让学生去观察他们平时注意不到的事物,例如树上刚刚萌出的新芽。这样学生不仅会感觉到新奇有趣,同时也会养成观察入微的好习惯。

 

(二)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

 

幼儿的创造力是无穷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的进行绘画创作,无论学生的作品多么不符合我们日常的所见所闻,教师都应该适当的给予肯定,而不能进行打击批评。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生画月亮的时候引导学生去想象月亮弯弯的像什么,学生就会发挥想象力去联想,从而对于月亮的形象有了更好地认识。在这里不同的学生会回答不同的答案,教师切不可设置标准答案,要对每一位学生的答案进行理解,并且予以肯定,让学生对自己更加有信心。

 

(三)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幼儿时期学生的绘画作品各有各的特色,并不存在简单的好坏之分,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的绘画作品采用简单的评价。教师在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中应该尽量的多元化,例如绘画作品与实物相近的,说明这些学生对事物观察比较仔细,模仿能力比较强。教师可以称赞他们的作品逼真,同时鼓励这些学生可以适当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加入自己的东西。对于一些作品离奇古怪的学生,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问学生为何这样画,从而理解学生的思维。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同时教授学生更多的绘画技巧,让学生更加容易地去表达自己的想象。这样多元化的评价学生的作品,对学生做出良好的引导,但是不否定他们的特点,学生才能在创作中更加有信心,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画,作品才会更加具有特色而不是雷同。

 

三、总结

 

幼儿时期是想象力比较丰富的时期,加强幼儿绘画教学活动,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幼儿以后在学习工作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应该多鼓励、肯定学生的作品,进行有效的评价,帮助学生完成更优秀的作品。

第5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关键词】示范画 幼儿 创造力 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70-01

绘画是幼儿的内心和精神的一种表达,它展现了幼儿头脑中的世界,是具有情感和活力的。示范性的绘画作品,是幼儿绘画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示范画来指导幼儿掌握一些绘画技巧,同时也能帮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头脑中的想法,从而提高幼儿的美术能力。

一 用示范画激发绘画兴趣

幼儿的绘画主要受其情感动力因素影响。因此,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应当运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调动幼儿探究发现的积极性,使其感受美,从而引导他们快乐地进行有意识地绘画创造。如可以通过教师和幼儿一起创作想象性的示范画,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能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如在大班教学中采用想象添画。笔者先出示几幅范作让幼儿们欣赏,并请他们猜猜,这么漂亮的画是怎么画出来的,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接着,笔者就开始示范画法。完成示范画作品后,笔者让幼儿们进行观察,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根据自己的想象示范添画,画了几笔,一只可爱的小乌龟就有模有样地出现在大家面前。接着,笔者再启发,这名幼儿想到了“龟兔赛跑”。于是,笔者就引导大家一边回忆龟兔赛跑的故事,一边指导幼儿在画面上添笔:一棵高大的树,一只睡觉的小白兔……其他幼儿看了也都跃跃欲试。这种作画方法比较简单,幼儿容易操作,加上浓厚的兴趣,他们都全身心地投入到作画活动中,画出了“刺猬采苹果”、“大象浇水”、“小鸟捉虫”等生动的画面,并且还为自己的画编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绘画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幼儿的大胆想象及时给予情感上的支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他们对绘画活动的兴趣。

二 用示范画促进个性发展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幼儿创作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当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而在传统的绘画活动中,教师常常是让幼儿临摹示范画,最后以“画得像不像”作为幼儿作品的评价标准。这种只注重结果而忽视绘画过程,并把幼儿绘画当成临摹绘画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一个班里的孩子作品雷同,毫无个性和特点。因此,不能用教师的结论去将幼儿思维定向化,而是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在一种平等、自主、开放的氛围中欣赏示范画,并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从而发挥幼儿不同的个性。

如在教学大班幼儿“我爱秋天”这个绘画主题内容时,由于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有关秋天的音乐、语言、科学等知识,对秋天已经有丰富的认识。笔者就先让幼儿欣赏示范画作品《丰收》,再引导幼儿交流讨论,让他们说一说自己心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讲讲自己秋天最喜欢去的地方,进一步丰富了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创作欲望。在交流中,幼儿们说出各自眼中的秋天,接着,笔者再组织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这样,各式各样的秋天作品就展现出来了。教师在绘画活动中使用示范画时,要时刻注意示范画只是幼儿创作的辅助工具,只是一种启迪,而不是一种条框限制、一种模式。

三 用示范画带动创造能力

充分的感知、表现、想象、创造,能使幼儿得到充分发展。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在欣赏示范画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地想象,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创造能力。

如小班初期的幼儿们绘画圆形,虽然圆形的基本画法是一样的,但圆形能表现很多种物体,可以借此来开拓幼儿的视野和思维。笔者首先出示多张不同的圆形物体示范画,接着向幼儿们提出问题,让他们自由讨论,给他们提供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幼儿们的回答五花八门,笔者就鼓励他们画下来。这样,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各种圆形就精彩呈现了。

四 用示范画增强表达能力

绘画和语言是幼儿童心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将绘画与语言有机结合,让他们用笔画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语言描述绘画作品。而在绘画教学中,最好的范画应是来自幼儿的,在幼儿作品中挖掘示范画,发现幼儿画面中的闪光点。

在教学大班幼儿时,笔者经常在幼儿中找出精彩作品,把它们作为幼儿示范画,先让作品作者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说说自己的构思想法,再组织幼儿进行欣赏和交流,接着要求他们说说:“你觉得这幅画好在哪里,什么地方改进一下会更好?”久而久之,幼儿们就学会了采用欣赏和建议的方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一方面培养了幼儿的欣赏能力,另一方面也增强了他们用语言表达绘画作品的能力。

总之,教师不能让幼儿简单地模仿示范画,而使示范画束缚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教师要有效、科学、巧妙地运用示范画,鼓励幼儿富有个性地想象和尝试,绘出自己心目中的美好作品,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第6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一 把握幼儿绘画的特点与规律,制订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

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绘画发展划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与写实期四个阶段,教师必须科学地分析幼儿美术生理、心理等特点与技能发展规律,正确地认识到幼儿在不同时期的美术发展实际水平与能力需要,从而针对他们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制订相适宜的教学计划。这是发掘幼儿在绘画活动中创造潜能的有力保障。

二 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支持幼儿创造性地表达

幼儿知识经验贫乏,思维没有定式,要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帮助幼儿积累各种关键经验比形式概念更切合幼儿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为引导幼儿主动观察、比较,通过亲身感受,互相讨论,将各种新旧知识结合,从而提升幼儿对事物的认识,促进他们大胆地乐于表现自己。

三 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并运用在绘画中

绘画是孩子从两岁多时就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拿着笔到处涂涂画画,这也是孩子的涂鸦期,如果教师仅仅用简单的范画和教材指导孩子绘画,无疑会使幼儿的创造力和情感体验受到禁锢和扼杀。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并把想象力运用在绘画中:(1)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来启发孩子的想象,让幼儿把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2)让幼儿通过编故事来绘画,从而发展幼儿自己创编故事的能力,并能把自编故事画出来。(3)听着音乐来绘画。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用线条、颜色或物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点,通过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来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使幼儿的想象力通过各种渠道得以丰富和发展。

四 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和知识

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知识,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第一,小班幼儿处于涂鸦后期和象征期的早期,因此在造型上,他们所表现的形象还不能表现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观察事物时,没有明确的目的,观察的顺序紊乱,往往构图凌乱。从形象的主次关系看,小班幼儿常把物体一个个地罗列在纸上,而且每个物体都是孤立的,画面上的形象之间毫无联系,并且这些形象都分布在纸的边缘,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绘画时常常边绘画边转动纸张而造成的。

指导小班幼儿绘画,应先从最基本的线条入手。为使幼儿产生绘画兴趣,教师可给幼儿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利用幼儿喜爱的故事情节感染他们,让他们在老师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得到启示。

第二,中班幼儿阶段的绘画作品,幼儿不仅表现了自己和事物间感情上的关系,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空间的关系,从构图上看,此时的儿童作品中往往不止一两个形象,有时会有更多的形象。他们会把这些形象用排队的方式放在底线上,形成并列式的构图方式。他们绘画中的形象主题并不相关,表现出目的性的差异。对于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他们也不注意,但已经开始把空间关系试图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于形象的分布及主次关系的处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第三,大班幼儿绘画技能训练把绘画技能学习与创造力两者结合起来,如果只重视技能,而忽略创造力培养,或忽略技能只追求创造,这样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会使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和阻碍。教师应认识到,绘画技能的学习不能单独进行,应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有机结合,在重视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同时,使幼儿学好绘画技能,用心绘画,展现内心的丰富情感和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

五 正确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恰如其分的评价能激发幼儿作画的兴趣和对绘画的创作热情,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去严格评价幼儿的作品。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以展现,获得成功感。

在讲评过程中,教师最好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请幼儿把自己创造作品的思路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会在无形之中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作、表现和操作的欲望,使幼儿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为幼儿今后的操作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第7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关键词】绘画;艺术治疗;美术教学

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除了所掌握语言和的文字之外,绘画作品是最直观的表达方式,借助美术中点、线、面、符号、色彩等艺术表现形式来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想,或表达自己的喜悦,或发泄心中的怒火,或勾勒自己都不明白什么意思的图画。他们的美术作品可以体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和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绘画艺术治疗帮助那些在生活中感觉抑郁,或者有心理问题的儿童。

一、绘画艺术治疗的概念及内涵

艺术治疗大概可以分为艺术作品、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三种形态。美术绘画治疗是艺术治疗中最常见的非语言的治疗方式,其中与艺术学、心理学、哲学、医学等学科相互关联。通过创作美术作品过程当中分析病人所思所想,具有针对性的帮助病人缓解复杂的情绪,让病人对外部世界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能更好的平衡相处。我国古代绘画治疗就开始初露端倪,主要体现在道家(禅家)思想中。但在学术上蓬勃发展和具体成效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对晚于国外的研究。绘画艺术治疗主要体现在作品欣赏、创作过程两种治疗方式,其以美术活动作为一种媒介的心理治疗形式。在绘画艺术治疗没有形成之前,心理学家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在无法用言语提取,从而无法进行治疗。治疗者通过绘画这一手段,积极的鼓励患者利用画笔在画纸上记录下来自己的梦和心像,这样的特殊治疗逐渐形成艺术治疗核心,患者对艺术产生更好的联想,促使其情绪上的稳定。最终得到画面中分析其人格。

二、绘画艺术治疗与幼儿美术教育之间的联系与差异

(一)绘画艺术治疗与幼儿美术教育的联系

幼儿在接受知识经验与认知水平有限,其言语能力也较为薄弱,在这时期他们更倾向用画笔在画纸上直接、直观的描绘自己的认知与情感世界。这时期是进行美术教育最好的时期,幼儿能不受条框的思维所禁锢,这样就使教育者把绘画治疗应用在幼儿美术教育上。两者之间的联系能更有效的认识、分析诊断问题幼儿心理上困惑,并积极的进行相应的干预,促使幼儿正常身心发展。美术教育本身就针对内心世界的展示,利用绘画的手段把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联系的一种活动。而当幼儿语言能力没有那么发达,对于一些经历无法描述给大人听,从而对心理治疗产生了阻碍。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存在的,本身就有着传达人类内心世界。绘画艺术治疗则利用美术教育其自身的优势,更好的了解幼儿内心,解决相应的心理问题。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对绘画干预与绘画作品的评价两个方面。在幼儿美术教育还是上,只给画笔和画纸的外部刺激物,绘画主题是自定义的形式叫做非结构性的绘画。在非结构性绘画中,绘画艺术治疗则相应的采取对话和分享画面信息的方式采取绘画作品评价等治疗方式。另外在美术教育中指定相应的物体让幼儿创作的形式是结构性绘画。那么对绘画艺术治疗提供较多的信息,如:下笔的力度,主题物的大小及空间上的处理等画面信息来判断幼儿内心活动,采取相应的干预。

(二)幼儿美术和绘画治疗比较研究

幼儿对语言的表达能力较弱,所以要是对指定的幼儿进行治疗,通过美术材料与治疗师互动的,这样能更好的抓住指定幼儿心理的特点。那么,幼儿美术教育是通过一些美术活动来让幼儿学习或是创作出图画,主要是注重美术技巧上讲授,美术教育核心是让孩子了解客观存在的事物,而绘画治疗是通过作品来了解幼儿内心世界。绘画治疗的教学对象是有特殊心理创伤或疾患的幼儿采取一对一的形式,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幼儿对美术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以及增加美术的实践经验,艺术审美能力对幼儿所绘的作品进行评价、帮助幼儿解决情感困扰和创伤、让幼儿身心健康,形成完整的人格。而幼儿美术教育主要是采取集体性教育形式,以统一的教学方案为主针对性相对不强。

三、绘画治疗与幼儿美术教育的有机结合

绘画艺术治疗融合幼儿美术教育的实践中,绘画艺术治疗主要是从孤残儿童、及有攻击儿童采取主要对象。通过美术手段让幼儿对内心的表现,根据教学实践分析幼儿所绘画的内容,从中得出以下几点共性问题1、分析画面中线条质的特征;2、分析对画面空间的处理;3、分析画面内容的组织特征。举例的说,具对于内向幼儿会在画纸上非常使劲的画出线条,这样就是反应幼儿内省活动,如对环境不熟悉,那么幼儿是由于紧张而使劲地画,来抵触不安或焦虑的内心;再有就是有孤残儿童,可能是脑或是身心方面的,从而只能通过画面来发泄内心所想。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有些典型的问题幼儿,他们或是心理上有创伤、或是缺乏安全感、或是情感上的缺失。实际问题有离异儿童、留守儿童。在画面上分析用下笔重和颜色暗,反应的实际生活上的阴暗面,相反,下笔轻颜色淡则是缺乏安全感,对外界世界不会沟通,自闭方面的问题较为严重,画面较为复杂混乱代表内心烦躁不安有轻微的暴力倾向等实践中的得出经验。

四、结语

绘画艺术作品主要是幼儿内心世界和思想情感反射的重要形式。幼儿绘画作品是体现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和种种问题,教师则是通过绘画艺术治疗帮助幼儿解决在生活中那种抑郁感觉,或者是心理有问题的儿童。

参考文献

[1]沈建洲.浅谈艺术治疗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

第8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关键词:幼儿; 绘画活动 ; 会话

绘画活动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教育活动,绘画活动也被公认为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在绘画活动中自发的运用线、色表现自我、表述思想、宣泄情绪、想象和创造他们自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往往不受时间和空间关系的束缚,也不受客观事物的限制,他们可以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地流露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

一 、幼儿园绘画教学中的误区

《纲要》提出幼儿艺术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以免把创造性的表现活动降格为机械的训练,使幼儿在被动的模仿中,丧失自信心和对艺术活动的热情,泯灭创造力。如何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的用绘画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呢?反思幼儿园教学中的绘画现实,可以发现目前的幼儿园绘画中还存有一些误区:

1、注重以技能学习为中心,忽视幼儿的想象力。幼儿园的绘画活动中,老师比较注重临摹练习,往往以“像不像、准不准”作为评价的标准,不注重幼儿的生活体验与丰富多彩的情感表现,忽视了幼儿的兴趣、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2、注重以统一的发展要求,忽视幼儿个体差异。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总有长短。每个孩子的绘画技能、想象力客观上有差异,教师过多的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整齐划一的评价幼儿的绘画,忽视了幼儿在年龄、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的个体差异,挫伤了部分孩子绘画的兴趣。

3、注重对绘画作品的评价,忽视活动过程的价值。《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或感受,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不简单地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标准来评价”。绘画活动中,教师常在活动结束时,以技能高低、统一标准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的好坏,忽视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流露。讲评按教师一个人意愿为主,自己决定作品的好坏优劣,唱的是独角戏。评价走过场,全然不顾幼儿的需求与感受,缺乏实际意义。

二、鼓励幼儿绘画活动中的会话

“绘画是儿童心灵的窗口,它反映儿童内心的情感世界”。我们应该在孩子用画笔表达自己情感和体验的同时,让孩子有用手、口、身、行全方位讲述他作品的机会。允许孩子用会话替代绘画中的隐性世界,表达内心情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当诱饵主动介绍自己喜爱的舞蹈、戏曲、绘画或工艺品时,要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回和鼓励”。

1、蹲下身去,倾听孩子的绘画内容。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观察的方法,他们表现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教师应尊重他们的个性表现,针对各阶段特点进行点拨,同时兼顾每个幼儿发展的个体特征。幼儿的作品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喜欢画自己喜欢和熟悉的人、事、物。不受外界的影响,随心所欲地画。

2、会话交流,指导孩子的绘画技能。

“疑虑,思之始,学之始。”思维的启动,无不被问题所诱发,没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将幼儿置于问题情境中,幼儿有了疑问会去发现,去探讨、去创造。这样可激活幼儿学习新知识的积极状态,促使幼儿不断去思索,不断去尝试解决新的问题,使幼儿正真主动地获取新的知识。

幼儿由于受到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其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都是不一样的。又由于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每一阶段的每个人的发展水平又是不一样的。一些智力平平的幼儿,我们不能把他们同智力超凡的孩子相提并论。我们在评价时,要多用纵向比较,避免用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幼儿,使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提高。

3、多样评价,激发孩子的绘画热情。

自信心是儿童发展的推动力。评价的科学合理,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自由地思考探究,提出问题,发表意见,才有新的发现和创新。我们要本着素质教育的精神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思想,把评价核心放在建议性的指导的基础上,鼓励幼儿的创新思想和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上。对幼儿活动中的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表扬、赞赏的评价语言对幼儿具有神奇的激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投入学习,而且能让幼儿在不断受鼓励的情感体验中树立参与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给予夸奖。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别人的肯定与赞扬,分享自己的成功与喜悦,每个孩子又都喜欢表达自己对他人作品的感受。每次绘画后,让他们自我介绍、自我评价,可以增加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学习互相评价,可以在评价欣赏中引发绘画灵感,增强口语表达能力,激发绘画热情。让幼儿自己做老师,相互做老师,可以更好的表达和展示自己,克服教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使他们从与教师不同的角度找自己和同伴作品中的优点,增加教师对他们作品中隐性事件的理解,并与之互动,与孩子一起在纯真的世界中成长。

绘画是幼儿园孩子普遍喜欢的活动,简单的线条,多变的色彩,经过孩子们稚嫩的小手,展现出来的却是一个个富有灵性的瞬间凝固,一幅幅充满想象的童心世界。会话是孩子交流的工具,它能在绘画活动中描绘未能画出的丰富的内心世界,表达在绘画作品面前发自内心的心灵感受,能引起大家的情感共鸣。所以,在幼儿的绘画活动中增加会话机会,能让幼儿展开创造想象的翅膀,在翱游中获取成功。

参考文献:

[1] 孔起英:《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2] 陈帼眉,姜勇:《幼儿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版

第9篇:幼儿绘画作品范文

[关键词] 音乐;线条;色彩;绘画;结合

音乐是从听觉上去感受美,美术是从视觉上获得美,但仅仅从听觉上或视觉上让幼儿获得美,感知美,显得比较单调,如果将音乐和美术加以高度融合,可以便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而且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结合我园课题活动的开展,我们尝试引导把美的感受与体验通过美术活动的各种形式表现出来,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一些摸索和尝试。

一、音乐与线条的结合

线条在绘画作品中是最为基础的组成部分,幼儿刚开始接触绘画都是由线条来表现的,线条的变化凸显出画面的不同。线是视觉的艺术,而音乐则是听觉的艺术,两者的有机结合会使幼儿真切地感受到画面中线的语言、线的灵魂,线是有生命力的,不同的音乐可以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不同的线条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情感。

如小班刚开始接触线条、认识线条的时候,可以开展《飞舞的彩带》活动,通过让幼儿欣赏两端节奏截然不同的音乐,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线条来表示。播放音乐的时候,教师利用彩带在音乐中翩翩起舞,让幼儿更直观形象观察彩带在两段音乐中不同的形状,想想彩带的形状像什么?最后让幼儿跟着这两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大胆地、自由地表现各种曲线。节奏快时,手部动作快,产生较为小而密集的曲线;节奏慢时手部动作随之较慢,则产生幅度大的曲线,加之幼儿丰富的想象力,这些曲线变成了太阳、白云、小鸟、海浪等等,美妙无比。又如播放欢快与沉重的两段音乐,让幼儿自由用线条表示,有的幼儿听到欢快的音乐想用弹簧线表示,那代表着他开心的跳着,有的幼儿想用螺旋线表示,那代表着她和好朋友在绕圆圈跳舞,听到沉重的音乐,有的幼儿想用锯齿线表示,那代表他不开心等等。

不同的形状的线可以禅师不同的画面节奏,幼儿运用各种线条组成画面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幼儿笔下流畅的线条,是轻松活泼、随心所欲的。说明他们已经清晰地感受到音乐与线条之间的“通感”,为下一步为音乐配上故事画作好了奠基工作。

二、音乐与色彩的结合

一副好的绘画作品,颜色的搭配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到绘画作品的效果,如果颜色搭配不好,纵使是再好的作品,也黯然失色。不同的音乐能引起人的不同感受,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通过将色彩和音乐有机结合,既形象又直观,有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如意愿画《我喜欢的色彩》中,通过让幼儿欣赏各种不同感觉的音乐,喜庆的《金蛇狂舞》,悲伤的《二泉映月》,紧张的《野蜂飞舞》,雄壮有力的《西班牙斗牛曲》等等,随后让幼儿讨论每段音乐的不同感受,让幼儿尝试用色彩来表示对各种感觉的音乐,活动中,幼儿用红、橙等等暖色系的色彩表示喜庆,用黑、蓝等冷色系的色彩表示悲伤紧张。又如利用绘画活动《猫和老鼠》,利用《惊愕交响曲》中节奏较为明显的三个乐段,让幼儿为其选择适合的颜色表示,幼儿用红色表示小老鼠开心跳舞的情景,用灰色表示小老鼠被猫发现,紧张的心情,用黑色表示小老鼠被猫抓到的心情等等。音乐让孩子感受到色彩的冷暖、色彩的明暗、色彩的对比。在活动中音乐与色彩的感觉是相通的,它们给人们的感觉在孩子们的画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音乐与绘画的结合

想象是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基础,没有一件事物能够像音乐带给我们如此广阔的想象空间,因为对同一音乐,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就会产生一百种不同的奇特的想象。孩子们在音乐中大胆想象,他们可以超越常理和常规,也能超越时空,迈越古今,能让河水倒流、时间倒转,使各种常理常规重新变换。如联想画《月亮奇想》,通过欣赏音乐《小白船》,让幼儿将自己丰富的想象画出来,有时候幼儿的想象超乎大人的想象,在《小白船》音乐的伴随下,孩子们开始动笔了:有的幼儿画了一个月亮,上面坐着美丽的嫦娥,手里还抱着一只小白兔,有的幼儿画了天狗吃月亮等等。再如《郊游》活动中,幼儿听完音乐后,幼儿作品展示的是一幅幅万物苏醒,跟好朋友玩乐的情景。有的幼儿画了跟好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有的幼儿画了一个小女孩盯着花朵上的蝴蝶等等,通过引导幼儿一边欣赏歌曲,一边联想,并把自己的所想所感画下来。开展这样的活动,无论对主题、歌曲的理解,还是绘画的表现力都提高了,更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