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责任会计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推行责任会计对高校发展的现实意义
(1)教育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要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改进。随着高校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高校谋求发展的内在要求与资源相对供应不足的矛盾,促使高校重视教育成本核算。高校只有加强教育成本核算,通过对有关成本指标进行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使用,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从而提高其办学效益,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争激烈的高教市场迫切要求高校建立起一套高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也即内部经济责任制,彻底改变管理低效、权责意识缺乏、人浮于事等不良现象,充分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只有这样,高校才能提高综合竞争实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责任会计制度正是这样一种制度,它将会计数据同经济责任有机结合,能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积极性,要求高校为实现总体目标,将职责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最终落实到各科室及个人,强化全员责任意识,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正确评估教职员工工作业绩,将其获得的经济利益、承担的经济责任与业绩考核挂钩,促进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2)高校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及办学效益的需要。长期以来,高校的非盈利性特点导致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注重收支核算,从不提及经济效益,成本效益意识淡薄,浪费与不合理开支现象时有发生。责任会计制度是一种将庞大的组织机构分而治之的内部控制制度,以高校内部各部门所负的责任作为考核对象,按照责任中心编制预算,通过学校财务部门系统记录其预算执行情况,对实际完成情况与责任预算进行差异分析并要求各责任中心定期报送业绩报告,评价内部责任中心管理业绩,提高了高校管理人员经营管理的责任心,促使他们加强对收入和成本的控制,将利益分配与奖惩建立在责任预算完成情况和责任考评的基础之上,有利于调动各责任中心和教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给学校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责任会计制度克服了财务会计以整个学校为核算对象而不便考核内部单位业绩的缺点,弥补了财务会计的不足。建立责任会计,有利于高校完善资金预算制度,实施绩效预算,加强资金管理,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高校规范国有资产管理行为、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需要。高校目前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使用效率低下、管理分散、使用无偿、处置随意的现象普遍存在,归根结底还是经济责任落实不到位,亟待管理手段的创新。怎样改变国有资产管理责任不清、权利不明、利益不分,责、权、利严重脱节等缺陷,长期困扰着高校管理者。如何摒弃传统的资源型管理模式,实施资产型或资本型管理模式,注重资产的保值增值和防止资产流失,改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一套能将责、权、利统一起来的高效管理监督制度成为高校管理层必须解决的问题。责任会计正是处理这类问题的先进管理办法,能将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二、高校责任会计体系的框架设计
(1)划分责任中心,明确责任范围。划分责任中心是实施责任会计的基础性环节,是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将高校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经济责任的内部单位划分为不同的责任中心,内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该责任中心的责任承担者,通常责任中心根据内部责任单位的权限范围及业务活动特点不同,一般分为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三大类,责任中心又可根据内部责任单位层次分为一级责任中心、二级责任中心、三级责任中心。根据高校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特点,高校一级责任中心也即校部责任中心,对高校总体性责任目标承担责任,校长为该中心负责人,它不仅要对学校投资行为负责,也要对成本费用、利润负责,是一个综合性的责任中心。高校二级责任中心隶属于一级责任中心,院长、处长为该中心负责人,根据高校业务特性,高校二级责任中心可划分为四个模块: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教学科研责任中心以学院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教学任务及科研任务,它一般不能取得收入而只发生费用,所以控制费用是其主要责任目标,故将其归为成本费用中心;职能管理责任中心以学校管理处室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的行政管理和党务管理工作,它一般不能取得收入而只发生费用,所以控制费用是其主要责任目标,也将其归为成本费用中心;后勤服务责任中心以后勤服务总公司为核算对象,主要承担学校后勤服务任务,采取企业化管理,对那些能取得收入又发生费用的后勤单位,因其责任目标不仅要控制收入,还要控制费用,所以将其归为利润中心,而其他后勤单位责任目标是控制费用,故归为成本费用中心;校办产业责任中心其责任目标不仅要控制收入,还要控制费用,故归为利润中心。三级责任中心是将教学科研、职能管理、后勤服务、校办产业四个模块按照经济责任进一步细分,科长、系主任为该中心负责人,主要把职能科室、分厂、车间等基层单位作为核算对象,一般都是成本费用中心。
(2)编制责任预算,确定考核标准。编制责任预算是对各责任中心责任的量化过程。为了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学校对总体工作目标和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和进一步具体化,形成整个学校纵横交叉、相互联系的责任指标体系,分解学校总体目标时要遵循目标一致性、责权相符、可控和激励原则;在责任指标体系形成的基础上,按照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目标,分别编制并下达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各级责任中心的责任预算既是本级责任中心的控制依据,又是考核责任中心业绩的标准。
(3)组织责任会计核算,进行反馈控制。责任会计信息客观公正,计量准确,责任指标计算科学合理,是保证责任会计制度正常实施的有力措施,学校应建立责任会计组织体系,实行专业核算与责任中心核算相统一,集中核算与分级核算相结合,监控各责任中心的所有收支,准确核算责任中心收入和支出;学校要做好责任预算的控制工作,上级责任中心要加强对下级责任中心进行责任预算控制,本级责任中心也要加强对自身责任预算自我控制,学校还要对各责任中心进行经常性检查和定期评估,把实际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监督各级责任中心工作履行情况、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对各级责任中心责任预算执行检查督导,找出预算执行过程中差距和原因,分析责任归属,将情况反馈给各责任中心,属于责任中心人为原因的,敦促责任中心不断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属于考核标准过高的,应适当调整修改考核标准,以实现学校总体目标。
(4)分析评价业绩,进行奖励惩罚。责任会计核算是为编制责任报告服务的,各责任中心应定期或不定期编制能够充分反映各责任中心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的责任报告,充分发挥责任会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管理作用。各级责任中心应根据自身责任预算执行情况,及时编制内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与预算指标体系、核算指标体系及考核指标体系紧密衔接的责任报告并逐级上报,以使学校高层及时了解情况,保证学校总责任预算的执行,为了便于考核评价,要改变原来责任报告中定性指标比较多,不具体,且定量指标中绝对指标多,相对指标少的状况,做到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重点强调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的分析。进行业绩评价制度是促进各级责任中心改进工作,完善自身责任行为,激发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热情的积极行为,是完善责任会计的重要措施,学校重点对量化指标及其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对责任中心作出全面评价,据此进行奖励惩罚。
三、高校推行责任会计的对策
(1)转变广大教职员工观念,提高对责任会计重要性的认识。责任会计在高校的实施可以促进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提高高校办学效益,对责任会计重要性的正确认识是实施责任会计制度的前提,高校各级领导应积极带头加强对责任会计的职能和优势的宣传,转变广大教职员工观念,提升各级管理者责任会计意识;加强高校财务人员培训,让他们熟悉责任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为高校实施责任会计制度打下扎实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 责任会计制度 作用 应用
为了使企业内部各个方面都得到良好的控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水平和质量,能够使企业能够健康持久的发展,应当实行责任会计制度。根据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和应用形式,可以在企业中设置出相应的责任中心,并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方法,对内部的业绩和企业效益等进行有效的监控,从而全面的提高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责任会计制度
责任会计制度的概述:责任会计制度是通过在一个企业中设置多个责任中心来对企业进行控制和对业务进行规划的一种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是分权管理这种模式的产物。责任会计制度要求针对各级单位拥有的权利和责任以及对其进行评价的方法来进一步将企业划分成多种责任中心,从而建立起来了一种将权利、责任和利益高度统一,将责任的有关预算、控制和考核作为主要的内容并及时进行反馈的一种体系。这种制度能够充分的调动企业中职工的积极性,从而使企业的业绩能够上升。
二、企业财务管理中责任会计制度的作用
(一)决策的质量有所提高
在企业中实施了责任会计制度之后,最高层的管理者不需要再浪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在底层和琐事上面,而是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了高层的决策和管理中,提高了决策的质量。
(二)企业的应变能力加强
在实行了责任会计制度之后,各基层也有了一定的机会来做决策,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能够针对各种状况来自主独立的应对,不需要经常来请示上级,一定程度的提高了各部门的应变能力。
(三)培养出了合作精神
在企业实行了责任会计制度之后,对预期设定的总目标进行了分解,各责任中心都为了总目标来进行目的,并且成员能够管理的参与,逐渐的形成了在企业内部各个部门能够相互协助努力的一种工作的状态,促进了团队精神的培养,利于总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中责任会计制度的应用过程
(一)设置若干个责任中心
根据企业中各个部门的特征来完成相关责任中心的划分,明确各部门的监管和职责范围,使其能够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自主的履行责任。这样能够使权责分明,避免了企业内部出现相关利益的争斗和责任推卸的现象产生。且责任中心的设置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责任、权利和利益统一的原则。
(2)可控性的原则:指在对相应的责任中心进行划分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消除掉不可控的一些因素,避免出现责任的重叠和混淆的现象。
(3)统一性的原则:各个责任中心的目标要与整个企业的总目标相统一。
(4)激励性的原则。
(5)独立性的原则:各个责任中心自主独立的履行职责。
(6)可辨认的原则:每个责任中心的职责清晰可辨。
(7)可考核的原则:设置一系列的指标来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考核。
(二)责任中心的预算和考核的标准
将一个企业的预期目标进行拆分,落实到具体相关的在责任中心,依据目标来进行各种活动和对自身工作的结果来科学的进行评价。就一个企业而言,做好成本预算能够有效的减少企业的管理成本并能够提高一个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完成市场价格为主,并进行内部的价格转移
企业内部价格的转移十分重要,能够直接的影响到各个责任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和各部门的经济效益。由于不合理的价格在产品的各个责任中心的转移过程中不能够客观的反映出实际的效益还可能造成分配的不均匀。其次,市场价格能够反映相应的竞争力,促进各责任中心的不断完善以获取到更大的利润。
(四)建立相应的跟踪体系
对每个责任中心的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与调查,并定期的与预算的数目来进行对比,及时的进行反馈和调控。
(五)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
定期的对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进行评价与汇报,以工作的实际成果来对相应的责任中心进行奖励或惩罚,这样能够调动起各个责任中心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的企业市场的竞争力较大,要想使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得到有效的改善,就必须要确定企业的总目标以及对各种的活动进行控制和预测。而责任会计制度能够将企业的总目标进行分解,并定期的将各项活动的效益与设定的目标进行对比和评价,促进了员工集体参与,进一步促进了总目标的实现,所以责任会计制度在这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责任会计制度可以对各项的指标进行分阶段的控制和考核,把管理工作落实到了每个员工的手中,保障了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由此可见企业中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1]王卫芳.责任会计制度在公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北方经贸,2015,(2):74,76
[2]周泽群.责任会计制度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2011,(22):280-281
关键词:行为科学 责任会计 激励机制 团队建设 考核和评价
一、行为科学理论
行为科学是“运用自认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包括低级动物)的行为的一门科学”,是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梅约创立的。如今行为科学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它着重论述如何在企业管理中有效地进行“激励”与“领导”,这种在企业管理中的行为科学成为组织行为学,它是行为科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
二、责任会计制度
而责任会计制度是现代管理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责任会计制度是指以责、权、利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责任中心为对象,对其所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核算以及业绩考核与评价的一种会计制度。适当的责任会计划分,能够清楚地界定每个责任会计主体的权责角色,再加上恰当的协调和控制,就能够提高主体成员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改善组织的整体表现。相反,如果企业责任会计管理之间相互脱节,那么就会产生延误决策、引发冲突、行政管理成本高涨和士气低落等问题。
三、责任会计中的行为科学
1.团队建设。对企业而言,其管理层关注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及承诺度,如何激励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如何使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及绩效对整个企业产生正面的影响从而提升整个部门和企业的效能。另外,当今高科技产业的迅速崛起,使得员工的价值不仅体现在他们所拥有的劳动力上,还在于他们能够产生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观点。
行为科学理论中的“人本”观点认为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人,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程度与企业管理的效应成正比,对人的管理和充分调动起人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责任会计制度应用行为科学理论,划分责任单位,确定责任目标,实行目标管理,践行团队建设,以实现企业效能的最大化。
团队建设作为行为科学理论在责任会计中的一大应用,有其突出的优点:观念相似、利益相关的人员组成责任群体,能够实现成员间的互补与密切协作,整合个体资源形成群体优势,是有效实现企业目标的基础。通过团队建设,每个责任群体部门都可以深入发展自己的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这样群体在专业技术和职能方面有很强的革新性。团队建设可以产生“规模经济”。此外,责任群体的团队建设允许每个单位拥有自己的激励和控制体系来满足自身的需要并加强每个单元的优势。
然而,在我国的组织情境中,对于行为科学团队建设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一方面,企业员工经常担心就工作问题公开发表自己的看法会影响责任群体的和谐和挑战领导的权威,不仅无法影响到管理层的决策,还可能会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这种担心正是责任会计制度发展不完善的结果。另一方面,我国具有发展潜力的大大中型企业虽然积极学习国外的企业管理理论,却只重于形式上的模仿,没有触及整个企业模式的核心,导致责任会计制度的发展不能为企业实现最大化的绩效。
2.激励机制。行为科学理论在管理学中的应用,归根结底是要提高经济效益,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是满足人的动机。动机的产生引发于两个因素:一是内部因素,即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另一个是外部因素,即刺激,包括物质刺激和精神刺激。行为科学认为,要使人们产生某种积极行为,就要通过一定的方式激发起人们的某种动机,动机激发起来了,行为就自然产生。而行为产生后,就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目标。通过动机对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合理引导与调解,就可以激发和保持人的积极性 ,使人们的工作情绪、精神状态保持在为实现其目标所必需的高效率水平上。这在责任会计管理制度中的具体表现为激励机制。
(一)企业会计管理观念的落后
由于受到传统思想关联的影响,我国很多企业管理者抱有依靠经验来井下企业经营活动的理念,在这种情况下,容易 导致这人会计的应用并没有的都具体地落实,而在责任会计历练没有得到重视和了解,会计人员会将企业财务核算工作当作是主要的工作内容,进而缺乏对主人会计工作执行的积极性。
(二)缺乏科学的方法
在国内的现代企业中,责任会计无法得到普通的推广和应用,一方面投资中心责任会计的建立,使得企业的投资效果变得透明化,另一方面投资中责任会计使用经济数学参量等工具进行投资量的评估,可以提高科学的企业投资效益。
(三)人才的缺乏和环境影响
企业中的会计人员无法完成这人会计的基础工作,也难以进行企业各个这人中心的管理。这样不仅容易导致企业的责任会计信息缺乏及时性,还会导致责任会计的考核结果不理想。加上一些大的企业才会重视责任会计,小的企业管理者对责任会计的接触缺少相应的法律环境来规范责任会计的核算和考核,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仍然向着股份制的方向进行改革,所以一些企业仍然子计划经济的条件井下经营活动的管理。
二、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对策
(一)加大对责任会计的作用的宣传
加大宣传,从而使企业的管理者拥有一定责任会计观念,进而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进行责任会计的应用。一方面,政府可以建立相应的研究机构,加强国内经济学者对责任会计理论和实践方法的研究,进而引起社会各界对责任会计观念的重视。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推动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再者,政府加强对企业管理者进行统一的教育和宣传,用来扩大责任会计和社会影响力,进而使国内的大多数企业了解责任会计,并重视责任会计制度的应用。
(二)完善国内市场经济运行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从而促使市场经济向着和平、公正和公开的方向发展。责任会计的应用就可以为企业提供较为科学和合理的信息,进而实现管理者对各个责任单位的合理考核和管理。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情况下,现代企业向股份制的企业制度的转型速度将进一步加快、从而使企业的产权得以尽快明确。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责任会计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将得到更充分大的发挥,进而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加强责任会计的科学推广和应用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采用“先试点”的方式进行责任会计的推广。在推广的过程当中政府部门定期的为企业提供指导,进而使责任会计的推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其次,企业在进行责任会计应用时,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责任会计制度的确立。企业积极进行责任会计制度应用效果的探索,吸纳和借鉴其他企业的应用经验,使责任会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再者,企业在进行责任会计的过程中,要科学地进行企业责任中心的划分,明确各责任单位的责任范围,从而,使责任会计的应用更加科学。
三、 现代企业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的重要性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努力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提高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首先企业需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先发制人,争取最佳的竞争优势,然后在一定范围内严格控制生产经营活动用最小的成本来获得最大的产出,提高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责任会计强调以经济指标完成企业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通过责,权、利的动态平衡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推行“统一領导、分权管理”,将科学的管理观念融入企业管理当中,有效节约管理成本,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四、现代企业制度下责任会计的重点
面对复杂险恶的经济市场,企业唯有适应方可生存,责任会计要求不断创新,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责任会计 ,企业要根据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制定具有特色的责任会计制度,而不是墨守成规。明确划分责任中心经济责任,使开展责任会计的首要条件。确定责任目标,就可以对资金、成本、利润进行有效的控制。
总结
作为一种微观经济学理论,责任会计可以通过各个责任中心的管理,完成对企业成本的有效控制,对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企业员工积极性的调动。 发挥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才能进一步推动国内企业的发展。因此,本文对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现代企业发展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姚巧英.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02:142-143.
[2]邸晓萌.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责任会计[J].智富时代,2016,08:87.
[3]蔡学玲,张琪,杨良.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2015,08:233+235.
[4]王帅.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制度中的运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0:81.
一、我国CPA法律责任现状、类型及原因剖析
CPA的法律责任,顾名思义,是指CPA在执业过程中,由于专业职责履行不当,给委托人或相关利益主体造成损失,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也就是说CPA的专业职责履行不当是承担法律责任的基础。
目前,CPA的法律责任按性质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这种分类似乎很完美,但是CPA的法律责任的根源乃是最初的物质上的诱惑。所以,想要规范CPA的职业行为,追究民事、刑事或行政责任只能是治标不治本,最好的途径是没收CPA的一切财产。因此,CPA的责任在很大程度上讲应该是一种经济或物质责任,这才反映问题的本质。同时,CPA行业是一个易受法律诉讼的行业,风险较大,但我们不应该只顾设计完美的法律来惩治CPA,更应当考虑到CPA与常人一样也是理性的经济人,其生活目的照样是追求私利与个人效用或收入最大化,认识到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寻找到更好的制度或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CPA法律责任的经济分析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人”假设一直在西方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尽管信息经济学和博弈论对此提出了质疑,但它在解释经济现象方面的作用却不容忽视。“经济人”假设既适用于个人,组织理性也包括在内。CPA及CPA行业在执业过程中也完全是一个地道的经济人。经济人最本质的一点是自私自利且斤斤计较。CPA在做审计决策时,他首要考虑的无疑也是为了经济利益,并企图使个人收入最大化。审计过程的开始,CPA的决策便是如何选择被审计单位。虽然选择信誉较好的客户可以降低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但是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想完全获得被审计单位的信息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有可能涉及到被审单位的商业利益,即使能获得,CPA也无法承担惊人的成本与费用。由此可以看出,CPA选择客户的标准并不是被审计单位的信誉好坏,而应该是被审单位的出价高低。因为业务收入的多寡直接反映效用的大小。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审计价格纵然反映市场竞争规律,但也有可能扭曲基本的道德伦理。出价越高的客户,它的目的可能是寻求与CPA的合谋,这便为法律责任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再则,在审计过程中及结束后,CPA始终拥有签署无保留意见的权力,权力很难控制,所以,在CPA与客户的交易中很容易产生寻租行为。然而,CPA审计中的寻租现象的最终根源还是经济利益的魅力。因此,只要涉及到经济利益,法律责任便不可避免。
三、CPA法律责任的制度研究
制度的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这一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同时,制度的完备可以提高交易效率。一个基本完备的制度一般包括制度规则与运行机制。但更重要的是:一个制度要生效,它首先必须具备一套严厉的惩罚机制。如果一个制度没有惩罚系统,那还不如不设计这套制度。因为每个人都觉得违反制度的收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具体到我国CPA的法律责任制度,还很不完善,不仅缺乏完备的立法,司法制度更不满意且效率不高。甚至有时会出现有法不依或不加惩罚等现象。这种现象会导致CPA随意去违反职业道德,从而在审计过程中为所欲为。实际上,在我国的法律体系中缺乏一个专门针对CPA的制度,无论是实体法还是程序法。大部分对CPA法律责任的描述与规定都零乱地分散于CPA法、民法、刑法等。并且,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执法主体,出现多头领导现象,从而形成一个既定利益主体均衡的局面,要打破这种僵局,成本是高昂的。针对这一状况,政府应该将CPA的法律责任从凌乱的专门法中分离出来,制定一套完整的法律体制并配备有效的运行机制,制度中不仅要有惩罚手段,还必须包括激励机制。比如,注册会计师协会可以建立一个CPA档案,对每个CPA的业务能力、信誉等级、历史记录等进行完整的描述,并置于互联网上,供需求者选择。对于业务能力强且讲信用的CPA,注协应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而对于不遵守独立审计准则与职业道德的CPA,应加大罚款的力度,必要时,取消其终身执业资格,否则,制度便起不到威慑与预防的作用。严厉的惩罚机制是一个良好制度的真正生命力所在。
我们知道,制度既可以演进,也可以进行人为设计;制度的变迁既可是强制性的,也能通过诱致进行。我国目前的CPA法律制度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说要让其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演进,那么我国的信用体制与资本市场将面临崩溃。这时,唯一的出路是通过政府设计出一套法律制度,当然,这个设计过程并不是制度经济学家与法学家的主观想像,为了少走弯路,我们应该大胆借鉴西方审计发达国家在CPA监管方面的经验,同时更应当联系中国的实际情况,构建出有中国特色的CPA法律责任制度体系。
四、结论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借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员工工作环境恶劣、员工生活无保障等社会问题。社会责任会计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运而生。它反映和揭示了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社会价值,使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社会责任会计兴起于西方,20世纪80年代才传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在我国的运用还很不成熟。
一、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
从1990年常勋教授提出“社会责任会计”一词开始,理论界众多的学者便开始对社会责任会计各领域进行探索,如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报告模式等。但是实务界关于企业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仍然停留在原始的自发阶段。至今仍然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职业团体都没有高度重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仅有个别部门对此作了相关规定,如1985年财政部公布了评价企业十大经济效益指标,其中仅有两个指标与社会责任有关:社会贡献率、社会累积率,用以考核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情况。由于制度的缺陷以及其他的原因,企业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十分不规范、不完整。因此,难以满足国家管理部门及其他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
总的来说,我国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信息披露的内容不全面[1]。根据统计资料,我国企业现有会计报表体系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如人力资源信息、生态环境信息、员工福利信息等情况反映不足,几乎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比较全面地对上述信息进行披露。特别是钢铁冶金、化工材料、煤炭造纸等行业污染比较严重,还要消耗大量生态资源,这类企业年报中对环境信息披露的内容很少。其次,信息披露的模式单一。大部分企业采用大篇幅的文字叙述方式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没有通过运用具体的会计方法披露量化的会计信息,因此不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最后,现有会计报表体系中缺少社会责任会计科目。例如,企业交纳的排污费、环境绿化保护费等直接计入管理费用,将公益福利及公益捐赠支出直接计入营业外支出项目。这样使得相关信息无法在会计报表中体现出来,不利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西方各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
(一)联合国组织
1997年新经济基金出版了西蒙等人编著的《构建公司社会责任》一书,以企业实施社会报告程序的案例形式全面介绍了社会与道德会计,审计与报告的理论与实务,初步建立了一个社会和道德报告的五步骤模型[2]。
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所属的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小组于1982年在《联合国跨国公司行为准则草案》中提出了有关建立跨国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建议。经济优先权委员会(Council on Economic Priorities)是一家长期研究社会责任及环境保护的非政府组织,2001年12月12日发表了SA8000(Social Accountability 8000)标准第一个修订版,即SA8000:2001。这是全球第一个可用于第三方认证的通用社会责任国际标准。该准则包括:企业应支持并尊重国际公认的各项人权;绝不参与任何漠视和践踏人权的行为;企业应支持结社自由,承认劳资双方就工资等问题谈判的权利;消除各种形式的强制性劳动;有效禁止童工;杜绝任何在用工和行业方面的歧视行为;企业应对环境挑战未雨绸缪;主动增加对环保所承担的责任;鼓励无害环境科技的发展与推广等。上述准则在保护员工尊严和福利待遇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环境保护信息披露作为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社会也十分重视。1995年3月在日内瓦召开的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标准政府间专家组会议把环境问题作为中心议题。会上讨论了《跨国公司年度报告中对环境事项的披露》等文件,标志着环境会计信息披露作为世界发展的课题已开始发展。1998年十五届会议又一次集中讨论了《企业环境会计和报告》,并把这份文件称为《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以使其起到系统、完整、权威性的国际指南的作用。
(二)美国
1968年美国会计学家David F.Linones在《会计杂志》上发表的《社会经济会计》首创了“社会责任会计”一词[3]。之后,社会责任会计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理论界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1973年,奥斯特斯出版了《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一书,又一次掀起了社会责任会计研究的浪潮。美国政府机构如联邦贸易委员会、环境保护局、职业安全和事故防护局等都要求企业提供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信息。美国会计学会(AAA)也要求企业在年报中披露社会责任活动业绩、人力资源、社会费用及企业活动对社会的影响信息。在各方的努力下,美国社会责任会计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幸福》杂志对排名前500名的大公司的调查表明,1971年只有29家公布有关社会责任信息,1989年已达到四百多家,报告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企业数逐年上升。
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先后经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涉及到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到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中,已经有几十项准则涉及到社会责任问题。例如1992年11月的SFAS NO.112雇主对雇用后福利的会计处理,1993年6月的SFAS NO.116捐赠收入和捐赠支出的会计处理,1983年8月的SFAS NO.74对雇员支付特殊终止津贴的会计处理,1998年2月的SFAS NO.132雇主对养老金以及其他退休后福利的披露等。
(三)法国
在工业化国家中,法国是世界上最重视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国家。早在1975年,法国在《关于公司法改革的报告》中就建议各家公司每年公布“社会资产负债表”,即“社会报告”。法国政府于1977年以正式法令和政令的形式要求企业实施社会会计。社会会计中要求职工人数超过300人的企业必须编报社会平衡表。从1984年起,所有社会平衡表必须列示最近三年的数据,按整个公司和所属符合标准的企业分别编制。社会平衡表应当包括职工人数、工资成本、健康和安全保护等七项内容。每项内容又分为若干个子目。法国政府这项法令倾向于雇员方面的信息,法令内容具体详细,反映了法国社会中福利主义倾向。同时,法国政府还要求企业注意改善生态环境,如:治理废水、废渣、废气,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稀有资源的耗用及对社会环境治理提供服务和捐赠等。
(四)其他国家
英国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也十分关注。英国在法律上要求各公司在社会报告(Corporate Social Reporting)中应当披露有关环境保护、人力资源、职工福利、慈善捐赠等信息。1992年英国政府环境管理体系(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BS7750,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环境管理法制。
此外,德国、瑞典、意大利、加拿大等国的政府或会计职业团体也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作了一些规定。目前德国有20家最大的公司定期发表社会报告,100家公司撰写社会报告供内部经营管理者使用。德意志壳牌公司发表的“年度社会报告”中将经济和社会数据结合在一起,为公司规定了具体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福利目标,以及为实施这些目标所需的经费。还有一些国家要求企业编制增值表,既能提供财务成果又能提供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评述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在西方日趋成熟。虽然社会责任会计出现的时间不长,但是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社会责任会计在西方已经从空想走向现实,并且日趋完善。早期仅有少数几个生产石油、化学药品的大公司如英国化学工业公司(ICI)、英国石油总公司(British Petroleum)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随着信息披露制度的日趋完善,广大中小型企业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理论界有不少学者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进行研究,实务界也越来越重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披露。
(二)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综合西方各国的实务,社会责任会计报告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以下领域:环境、雇员、能源、人力资源、社区活动、社会贡献、产品的性能和安全、职工福利、商业道德等方面。各国因国情不同信息披露的内容也有所差异。例如:法国强调公司提供“社会平衡表”,披露与员工相关的问题;美国公司被强制要求披露环境方面的信息,特别是有关土壤污染的问题;英国强调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其他国家围绕社会责任会计问题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披露。大部分国家采用货币与非货币信息相结合的方式披露。
(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多样化。西方国家报告社会责任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企业信息披露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有的将信息放在财务报表中,有的将信息放在财务报表注释中。关于社会责任报告的方式,西方国家存在一个普遍的争议,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应该侧重定量反映还是定性反映。大部分企业采取折衷的形式,即既有定性反映又有定量反映。西方国家常见的社会责任报告的形式有以下几种:叙述性反映、在现有报表中添加新项目或以附注形式反映、运用独立报表反映(污染报告、社会资产负债表、增值表等)、经济计量模型(成本效益分析法、投入产出模型)等[4]。
四、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借鉴
社会责任会计是伴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它充实了会计学科的内容,并将会计的作用从微观扩展到宏观,使会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提高。它对企业给社会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加以计量和报告,从而促使社会整体效益的提高。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是社会责任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借鉴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机制的先进经验,对完善我国信息披露制度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可以从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中得到以下启示:
首先,要充实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由于我国正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员下岗失业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因此企业在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时,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贡献,如治理环境污染、节约资源等情况。对人力资源的贡献,如招募员工人数、员工技术培训、员工工资水平、员工福利情况、工作条件的改善等。对社会的贡献情况等,如对慈善、公益、文化教育事业的捐赠、对社区环境美化、公共交通、娱乐设施等的贡献。企业收益的大小,这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基础,收益信息可以反映企业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品种和数量、为国家上缴利润情况等。产品和服务的贡献,主要包括产品的使用效能、使用年限、产品的安全信息、产品的售后服务等。
第二,完善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模式[5]。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也应当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成本与效益原则,对于小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披露模式。对于小企业而言,可以在现有的报表体系中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科目尽可能单列,但是设置新的科目应当与原有科目相对应,例如在“管理费用”科目下单设“环境治污费”、“环境绿化保护费”等科目,在“营业外支出”科目下单设“公益、福利及捐赠支出”等科目。对于无法量化的信息,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用文字表述的方式披露。对于大中型企业以及污染比较严重、资源耗费比较多的小企业,不仅应当在原有会计报表中单列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在附注中披露定性信息,而且还应当单独编制“社会责任资产负债表”、“社会责任利润表”、“社会责任现金流量表”等。第一张报表反映企业社会责任资产如环境资产、人力资产、在建社会资产等,社会责任负债及权益,如应交税金、应付工资及福利费、应付环境治污费、绿化保护费等信息。第二张报表反映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发生的收支情况以及社会责任利润情况。第三张报表反映企业因承担社会责任而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发生变动的情况。
第三,会计实务界与理论界都应当充分认识到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共同努力构建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体系。政府部门应当聘请专家学者对不同企业、地区的社会责任情况进行调研,及时制定出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准则和指南,对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模式等给予明确的界定,并将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提升到法律的高度,从而促使企业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益。
[参考文献]
[1]陈清.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J].上海会计,2006,(4):63—65.
[2]阳秋林.中国社会责任会计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121—132.
[3]David F.Linones.Socio-Economic Accounting[J].The journal of Accounting,1968,(11):1—48.
[关键词]责任会计;公路企业;财务管理
责任会计引入我国会计领域己有相当长一段时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责任会计作为一种先进有效的管理方式在各企业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也实现了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耗费和贯彻企业内部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目的,同时还促进了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和经
营管理水平。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波动频繁,企业在传统责任会计基础上发展出了现代责任会计。这种状况之所以出现,主要是因为责任会计具体实施过程的四个方面都在随着企业所处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变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1、现代责任会计制度的产生
1.1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点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是适应相对稳定的经营环境,产生和发展出的产物。在这种经营环境下,市场经济偏重计划性,市场竞争不激烈,市场分额比较稳定,并且产品淘汰速度较慢、生命周期较长。这些环境特征决定了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特征,企业此时都追求规模经济,在某一阶段大量生产某种产品,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环节衔接不是非常紧密,所以允许生产中存在一定缺陷,只要生产状况符合当前的生产需要即可。在公路企业中,责任会计也只关注责任成本的预算和分解,将责、权、利集中到责任单位负责人一人身上。
1.2 现代责任会计制度产生的必然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环境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逐渐个性化、产品淘汰更新速度明显加快,此时规模经济下大批量的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时间要求、质量要求、效率要求都成为了企业是否能得以良好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如果想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接受经济环境提出的挑战,并不断完善自己,例如改变企业组织结构、改变产业结构、引进新技术及先进经营管理方式等。在企业的这种要求下,传统的责任会计制度就暴露出了许多局限性,所以现代责任会计制度的应运而生也是必然的。
经济环境发生变化必然将对各现代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公路企业自然也不例外。公路企业中最主要的控制环节是在施工环节,下面就以施工环节为例,浅析现代责任会计在公路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
2、现代责任会计在公路企业中的应用
2.1科学划分责任单位改变以孤立的内部单位或个人为责任单位的旧模式
2.1.1 传统责任会计以个人为基础的划分依据
划分责任单位,是责任会计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首要环节,企业要按权责的大小作为划分得主要依据。在传统责任会计中,责任单位基本都依据企业具体情况和内部管理的实际需要,将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划分为一个个的责任单位,并规定单位的负责人。公路企业施工项目中,基本组织结构是:公司、项目部、作业队、班组四级,一般都是进行垂直管理。项目部
是一级责任单位,负责全部的成本、费用、利润、资金等的核算,也包括汇总本级和下级责任中心的总数额;作业队是二级责任单位,同样设这四类责任中心,并汇总下级班组的数据。而班组作为最低一级的责任单位,仅仅核算人工和材料的成本核算。这种线条明确的结构形式对于明确责任、避免推责争权现象是有利的。
2.1.2 现代责任会计的团体责任单位基础
在现代责任会计制度下,责任单位不能仅满足于单独的个体,在多变的经济环境下,需要各责任单位之间相互协调来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许多施工项目作业都是超越了结构部门的功能边界的,可以说,现在责任会计一制度下的责任单位的目的是要强调企业的整体价值链,需要实现能够交叉作业的管理形式,而将团队作为划分责任单位的基础恰恰能满足这种需求。
同时,这也有利于扭转在传统责任会计制度下,因奖惩措施而诱使各责任单位为保护自身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的行为。例如,成本部门为降低人工成本,可能会减少人工投入,结果不能保证施工效率的提高;再如费用部门为降低材料费用,可能一次性大量购进材料以追求价格上的优势,却造成了材料的积压,或者以次充好,损害了工程质量。这些都是典型的为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而以团体作为责任单位的基础,保证了在一个项目中,整体团体的绩效评价是以这个项目最终的质量高低来决定,各独立环节的目标是一致的,这样更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作业。
2.2 建立全面合理的业绩考核标准,并对各责任单位实际执行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公路企业要根据责任中心的各项指标定期对工程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充分调动各个责任单位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工程完工后,综合整个期间资金使用情况、成本核算情况进行决算,作为各责任单位的责任业绩。
2.2.1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单一财务考核指标
传统责任会计制度的业绩考核中,基本以财务考核指标为主,重点强调成本的控制,如人工成本的降低、材料费的减少等,通常是通过编制预算、对成本进行分解、制定标准成本等方法进行的,并且预算和标准成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保持稳定不变的。这样一来,在保证了成本得到控制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比如:如果过分注重人工成本降低,往往就忽视了效率。在自动化日益发达的现代公路企业中,整个工程项目的效率和先进技术投入所产生的非人工效率远远要高于人工效率,所以更应将整体效率和非人工效率考虑到业绩考核的指标当中。
2.2.2现代责任会计将对务指标与运营指标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现代责任会计制度中,首先注重以实际情况来决定业绩考核指标,即这些指标并不是长时间保持不变的,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一旦本期的预计目标得以实现,在工程整体进度运行良好的前提下,就可以适当提出更高水平的标准,以促进整体作业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其次,除了重视成本控制和质量保证之外,现代责任会计制度中还融入了许多新的审核标准,比如工程安全的控制与考核。出现工程事故,必然会增加施工成本,所以就要求各责任单位在工程过程中加强对工程安全的关注,如果出现人员伤亡事故或者机械事故就可以按事故程度进行处罚。再如评价指标中还应包括时间指标,即是否能如期完工,甚至提前完工。在现代社会,讲求效率已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这样,现代责任会计制度下的考核指标不仅仅有财务指标,还包括运营指标。
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现在的公路企业过于注重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的弊端。除了成本、费用、利润这些财务指标外,现代公路企业业绩考核中的许多方面是无法由财务指标来反映的,正如上述提到的工程安全水平,或项目时间效率等,虽然这些因素都不包括在财务指标中,但却都是影响公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2.3重视激励机制,根据对各责任单位的绩效考核实施适当的奖惩
打破平均主义观念,利用激励机制迫使企业积极增强其竞争力,正是这些因素使企业具有追求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为了保证各责任单位更好的完成计划任务,适当的奖惩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无论是传统责任会计制度,还是现代责任会计制度,简单来讲,奖惩机制都是对于完成预算任务的责任单位予以奖励,而对于没有完成的或者出现工程安全事故的责任单位予以处罚。
但是,由于在现代责任会计制度下,责任单位是以团体为基础,并且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中,更强调整体工程的效率和质量,而高质量的工程或者整体作业水平得到改善都是团队集体努力的结果,因此,团队奖励比个人奖励更符合现代责任会计制度的要求,当然适当的个人奖励也是必须的。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个人奖励比传统责任会计制度下要负责一些。因为此时个人奖励不是单单依据个人的业绩考核,还要综合考虑整个团队的业绩考核。另外,奖励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除了绩效奖金等物质奖励,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精神奖励,这些对个人来说都是很好的激励因素。
另外就是要注意避免某些责任单位为追求物质奖励而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行为。以团体作为责任单位基础这一新的责任划分理念能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还要辅以恰当的奖惩制度的规定,同时管理层也要做好引导工作,使激励机制真正能够起到激励效应,提高个人和团体的积极、主动性。
【关键词】 责任会计 农业银行 效益 考核
责任会计主要是指在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中,以责任单位为主体运行的一种方式,它是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为目的,对于各个责任主体可以控制的资金进行管理和核算,实际上就是为了在企业内部强化管理责任,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内控制度。在西方国家银行业中,责任会计很早就被采用,近年来被引入到国内银行业中开始使用。
1 在农业银行中实施责任会计的必要性
1.1 是农业银行转型发展的需要
在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不断转轨过程中,为了在激烈的银行业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施行商业化的经营模式,就必须要引入责任会计制度。作为一个企业主体,农业银行就必须要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经营原则,而责任会计则是实现农业银行经营目标、提升经营效率、强化内部责任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农业银行利润的重要工具。
1.2 是农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随着我国当前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外银行大规模涌入、各个中小银行设立,金融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农业银行要想在这种激烈竞争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实施有效的内控机制。当前,在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行、中行、工行和交行都已经对会计制度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并且将责任会计逐步引入其中。农业银行为了要提升其竞争力,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就必须要转型,就必须要改革,就必须要引入更有创新、有效、科学的责任会计制度,以此来提升市场竞争力。
1.3 增强农业银行内部各级行的效益观念
在农业银行的内控机制中引入责任会计制度,有助于强化各个责任单位的经营管理责任,增强员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助于权责结合,可以有效的加强农业银行的内部经营管理,提升各级行的利润和效益。目前,在农业银行中,主要实施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而且较为单一,难以准确衡量各个责任单位的经营效益和创利能力,他们最关注的就是这些指标,可能为这些指标进行讨价还价,未能实现效益和效率。特别是在银行中实行的以基期数为主要依据的利润核定方式,实际上就是在鼓励落后、鞭打快牛,难以真正调动各级行以及银行内部各个单位员工工作积极性,造成农业银行内部整体效益观、经营观、成本观在下降,经营效益难以有效提升。
2 责任会计制度在农业银行中的应用实施策略
2.1 要合理划分银行内部各个单位的责任
在农业银行中实施责任会计制度,其前提和基础是要对各个单位的责任加以明确,要以责任为核心,将各个不同单位划分为不同的中心,具体承担着某项经营业务和管理活动,赋予其相应的权力,使其可以承担相应责任。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和突进,加强业绩考核、成本考核和预算考核,对于各个责任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情况进行真实反映。
如果仅以农业银行省级分行为例,其责任中心就可以按照横向业务关系和纵向委托关系进行划分。在横向责任中心划分上,将其划分为管理中心、费用中心、资金收益中心和利润中心。其中管理中心可以由办公室、人资部、监察部、审计部以及科技部和保卫部门组成;费用中心主要负责各项直接或间接费用控制,由行政部门组成;资金收益中心主要负责资金使用、资金管理、资金调度、资金筹集等全过程;利润中心主要负责对收入及相应成本费用的管理,主要由各个分支机构、营业部和会计部构成。在纵向责任中心方面,按照一次分行、各个业务部门和辖属二级分行、二级分行内部的各个业务部门以及辖属各个支行、各个支行内部分理处和各个业务部门、岗位这个顺序进行划分。
2.2 要制定合理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
所为的内部资金转移价格主要是指在农业银行内部各个部门间资金相互来往的价格,主要是基于利率来计算的。在具体制定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时候,要力求公平合理,必须要在联行利率和规定利率的幅度内进行摆动,而且还要兼顾资金吸收部门和资金运用部门的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基于农业银行当前会计制度现状,要在满足上述要求和条件的前提下,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部门业绩评估模式,根据资金期限的不同,设立若干个“资金池”,而且每个资金池都要有一个合理的转移价格,使各个责任中心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避免大规模的利率风险。
2.3 要编制合理的责任预算
在农业银行中实施责任会计的重要内容就是要编制一个合理的责任预算,并且根据计划要求,定期加强跟踪和控制。农业银行内部,以各个责任单位为对象,将横向责任分解到边,纵向责任分解到底,层层落实,以此来控制利润、收入和成本。农业银行在实施责任会计的时候,其责任预算主要分为责任利润预算、责任收入预算和责任成本预算。其中,责任利润预算就是指各个责任中心的经营成果,它是建立在责任收入预算和责任成本预算的基础之上。责任收入预算,就是指各个责任中心具体经营收入目标,按照利息收入、存贷款平均余额、利息收入等进行编制。责任成本预算就是指各个责任中心的成本应该控制的范围和标准,它是按照各项业务的单位成本和各项业务的划分来编制预算的。在对各个责任中心的预算编制完成以后,还要定期加强跟踪反馈,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预警,并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要求,供相关考核部门参考。
2.4 要强化责任会计核算
要定期对各个责任中心的各个责任事项,如责任成本、责任收入、责任收益进行核算。在农业银行的责任预算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运用各种会计核算指标和办法,通过表、证、账等表现形式,对责任会计在实施过程中相关数据进行记录、查实、核算和汇总,要加强对各个责任中心的收入、费用和成本进行核算,以此为依据,形成责任中心的责任业绩报告,提交到上级责任会计部门,为其业绩考核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张贵有.商业银行责任会计若干问题探讨[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4).
【关键词】责任会计;会计理论;核算方式
责任会计的任务在于将企业内部责任主体的权、责核算清楚,真实、完整地反映各责任主体的真实经营情况。责任会计的作用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为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真实客观地评价企业内部各成员单位的经济效益,在统一的会计原则下,通过对财务会计核算调整,为各单位的绩效考核提供准确的报告依据。责任会计不像财务会计那样具有对内对外双重职能,责任会计在大的方面也同样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但其主要的功能是细化财务核算,即通过预算、控制、核算和考核,反映各责任主体的可控资金运动,监督责任预算的执行,责任会计核算在某些方面可以不必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会计处理,而只需按照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进行会计处理。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自行设计责任会计制度,采用不同的方法核算责任主体的责任成本、责任利润,其计算内容、口径等方面均有较大的灵活性。笔者就本企业的具体情况谈谈关于责任会计的建立与实施。
一、适应单位管理需要建立相应的责任会计
本单位属于技术服务业,从事水文勘测、地形测量等服务业务。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决策层决定内部经济责任主体要与公司签订经济责任书,划清经营责任,明确权利与义务。因此,从财会部门职能讲,要配合管理的需要建立相应的可操作的责任考核体系,对责任会计的需求由此产生了。责任会计核算的会计主体是责权利相结合的主体,“责”体现该主体具有承担一定经济责任的能力,“权”是保证履行职责的必要手段,“利”是对责任主体经营成果的回报和激励,责权利在责任会计制度中必须得到协调和平衡。依据以上思路进行以下的工作:(1)设置责任主体,明确权责范围。首先根据单位的经营业务设置相应的责任主体。责任主体定为两大类,一种为费用中心,一种利润中心。属于费用中心的有:综合部、财务部等;属于利润中心的则有科研室、水资源室等。(2)编制责任预算。年初由各责任中心编制相应预算。由于费用中心的特点是耗费量与产出量没有直接关系,控制的重点是预算,因此对责任预算的审批就成了重点;而利润中心即要对收入进行预算,又要对相关的成本费用进行预算,审批的重点是部门边际贡献。(3)建立跟踪系统,进行自我控制和反馈系统。建立月度、季度分析制度,及时反映各责任主体的经营情况。(4)分析评价经营业绩,建立奖罚制度。费用中心的考核指标是责任费用降低额和责任费用降低率,利润中心的考核指示是责任利润。
二、确定责任主体的核算方法
责任主体的核算一般有两种方式:双轨制和单轨制。“双轨制”会计核算是根据企业内部管理的要求,另设一套与传统的财务会计账簿不同的内部管理用账簿进行核算,计算责任中心的责任成本费用或责任利润;“单轨制”会计核算就是将责任会计核算与财务会计核算合而为一,设置一套账簿进行统一核算,即在正常财务的同时也同时核算责任收入与责任成本费用。根据本单位的实际需要以及节约管理成本的考虑,财务核算采用了单轨制,即对责任主体有关的费用和收入采用同一种会计原始附件(或自制原始附件)进行两次记账的方式(不用另设会计帐簿)。具体做法是对会计科目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分类,具体到成本费用核算方面就是对单位有关的成本费用明细进行了重新规定,在传统会计记账凭证上增加了责任会计核算栏,简要说明如下:(1)成本方面主要按项目进行核算。成本按项目生命周期针对单位所属服务业的性质又细分以下四大类:一是前期成本,指项目开始实施前的场地调研、标书制作费及人工等相关费用;二是实施成本,指项目进行中的所有支出;三是后期成本,指项目完成后为了收款、维护与客户间的关系等而发生的费用;四是预提成本,指合理估计并预提应包括而尚未发生的成本。(2)费用属性。可划分为三大类,即:人工费用、报销性费用及财务核算性费用。第一,人工成本。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核算中将人力成本单列,主要包括岗位工资、津贴工资、绩效工资(项目津贴、项目奖金)、基本福利费、其他的福利费、其他人工成本。表现形式为各种人工方面的支出。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指责任主体的所有人力成本费用,包括传统财务会计计入福利费及其他会计科目中的支出。第二,报销性费用。主要包括:材料费、差旅费、项目评审费、技术培训费、市内交通费、运输费、外部协作费、通讯费、资料费、项目接待费、投标费等。报销性费用主要指责任主体可控的直接报销的费用,表现形式主要为附有各类票据的报销单或付款申请单。第三,财务核算性费用。包括:固定资产折旧费、车辆维护费、宣传广告费、单位资源占用费、活动福利费等。
三、单位责任会计体系的建立
本单位初步建立的责任会计体系结构如下:
四、责任会计核算结果与传统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的比较
责任会计核算采用的是完全成本法,即从项目立项、项目执行到项目结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与项目直接相关的全部成本,都要核算到项目的成本中。以单位开展项目的成本进行责任核算前后的结果如下:
(1)传统财务核算的结果:传统财务核算一般核算的是项目进行中的费用,主要是项目实施中的费用,可以看出该项目的成本只有567.80万元。责任会计核算出的是从项目投标开始。
(2)责任会计核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