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示范镇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项目扶持资金请示一区政府:
根据青岛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青岛市财政局《关于做好青岛市20XX年扶持专精特新小企业发展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青经信字〔20XX〕75号)要求,区服务业发展局组织辖区内企业开展了申报工作,并会同区财政局对企业申报材料进行了审核上报。经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审核,共获扶持资金170万元,其中,青岛艾美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青岛汽车进出口有限公司、青岛中科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青岛软件园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4家企业获得20XX年中小企业发展项目扶持资金各30万元,合计120万元。我区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作已按规定的数额完成并投入运营,拨发专项资金50万元,主要用于平台的持续完善功能支持、突出服务特色、组织服务对接等。
为推动我区中小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落实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相关政策,建议按有关程序拨付以上两项20XX年中小企业发展项目扶持资金共计170万元,我局将严格相关使用程序,加强资金监管,并确保资金的专款专用。
当否,请批示。
市南区服务业发展局
XXXX年XX月XX日
项目扶持资金请示二省发改委:
竹溪县五十年代曾被国务院授予“中国黄连之乡”称号,为了更好的发挥地道中药材优势产品黄莲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推动全县中药材基地建设,竹溪县确定中药材以黄连为主导品种,开展中药材黄连GAP规范化种植示范。项目主要内容如下: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新建地道中药材黄连GAP种植示范基地500亩,包括种苗体系100亩及栽培基地400亩;基地供水、道路配套体系建设;技术服务和品质保障体系建设。
二、建设地点及年限:基地建设地点:竹溪县丰溪、桃源2个乡镇;项目建设期1年。
三、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经概算,建设500亩地道中药材黄连GAP种植示范基地需投入资金88万元。拟县内自筹38万元,申请省预算内专项资金50万元。
四、建设效益预测:项目建成后,示范基地可创收入900万元,示范户可增收3.6万元,示范推广1000户。从整体上提升全县药材品质档次,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请省发改委解决竹溪县中药材黄连GAP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建设扶持资金50万元。
特此请示。
XX
XXXX年XX月XX日
项目扶持资金请示三市农业开发办:
我镇根据南昌市乐化组团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组织村级干部群众整合资源,利用昌北机场有利位置,积极推进社会经济各项事业发展,打造现代休闲农业观光园。20XX年初,江西中旺生态发展有限公司和新建县文盛生态家庭农场,在我镇徐邓村(靠近机场南门)建立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该项目总体规划面积约1000余亩,其中休闲垂钓100余亩,花卉、苗木、果业生态园42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300亩,农产品销售市场80亩,高端盆景、根雕艺术园1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三年内建设完成。20XX计划完成投资1000万元,现公司在公路、产业用房、水塘、苗木等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资金已达360万元。为了更好地带领广大群众发展农村特色经济,促进我镇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恳请市农业开发办对我镇该项目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特此请示。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__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不断向纵深发展,经研究,决定开展20__年度__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十星级文明户创建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评选范围
各镇、街道,有独立办公场所的部门、单位,辖区各企事业单位,均属文明单位创建范围。创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工作走在__区前列,已被__区命名的三星级社区。
二、评选条件
评选__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户是我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单位、社区、村镇和个人,是综合性的荣誉称号。评选工作要坚持先进性、典型性、示范性原则,评选活动要严格按照__区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争创十星级文明户的标准,从严把关,客观公正,确保质量,把本辖区在四个文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绩、得到社会公认、受到群众赞誉的单位、社区、村镇、农户推荐上来。除按上述要求进行申报外,__区属地各单位均要积极配合银川市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宣传银川市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动态,支持社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此项内容作为考核评选条件。
三、评选要求
请各申报单位和个人撰写精神文明创建材料,并认真填写申报表,由各镇、街道,直属各党(工)委于10月25日前对申报单位进行初验,并将验收合格单位的名单以书面形式向__区文明委上报,并于11月15日前将申报表和创建材料(创建活动申报材料不要超过3000字,文明户材料不超过1500字。纸质和电子版各一份)报__区文明办,__区文明委将于近期(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组织有关人员对申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
环境保护承诺书
一、主要职能
(一)组织拟定全省生态保护和农村土壤污染防治政策、规划,协调并监督相关部门开展生态保护工作;
(二)组织编制全省自然保护区建设规划,提出新建和申报的各类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
(三)指导、协调、监督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环境保护工作;
(四)开展全省生态状况评估;
(五)监督对生态环境有影响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重要生态环境建设和生态破坏恢复工作;
(六)协调和监督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环境保护、荒漠化防治;
(七)牵头负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物种资源(含生物遗传资源)和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八)组织协调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指导生态示范建设与生态农业建设;
(九)监督管理农村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二、服务内容
审批省级生态乡(镇)、村和提出新建和申报的各类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
三、服务对象
设区市、 县(市、区)乡镇政府、村委会、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站)、各相关厅局。
四、服务承诺
(一)强化高效服务、开拓创新、争先创优、勤政廉洁的意识;杜绝办事拖拉、推诿作风;坚决克服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认真执行勤政廉政有关规定,树立良好形象。坚决做到不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报。
(二)提高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审论证时限:自然保护区申报材料初审合格后20日内召开协调会组织论证,并向省政府报告论证意见;
(三)提高新建省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时限:召开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后3日内,行文征求省直有关部门意见,收齐省直有关部门意见后5日内向省政府行文提出审批建议;
(四)提高调整省级自然保护区审批建议时限:自收到省政府办公厅转来公文处理单后15日内完成组织专家现场考核论证和向省政府提出审批建议。
(五)广泛接受新闻媒体、监管部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任何单位或个人对工作人员不满意或发现违反服务承诺的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附:安全环保承诺书
尊敬的相关方:
我公司为制造酚醛树脂的企业。能与贵方合作是我们的荣幸,现将我公司的管理方针及有关环境和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报告给贵方,望能协助我公司做好环境保护和危害预防的工作,以便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保护环境、减少安全隐患是每个公司进行生产、活动和服务时都必须考虑的问题。我们认识到,与其他经济组织一起,节约能源,保护生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加强安全管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因此,在积极推进公司技术和经济许可范围内的环境保护及危害预防行动的同时,为了加强与公司相关方在这些方面的合作,实现污染预防以及危害预防的持续改进,对物料和服务供应商、工程合同方、废弃物处理方等相关方特作出以下要求:
1 所提供的产品及产品的原材料、生产过程、服务应满足(或设法满足)国家、地方、行业的有关环境保护和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要求,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确保安全性能,并减少包装材料的使用。
2 在生产、活动或服务过程中排放的超标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应制定计划、采取措施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排放标准(每年都要有明显的削减,直至达标)。
3 在生产、活动或服务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及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应确保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能要求。
4 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优先考虑采用无污染/少污染、无危害。少危害的生产工艺、生产与施工设备、先进的施工方法等,不得采用国家或地方已禁止使用的生产工艺与施工设备。
5 妥善保管易燃、易爆或有毒有害危险物品,应采取防范措施,防止储运过程中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等事故,造成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身的伤害。
6 在储运过程中,应保证运输车辆状况良好,车辆排放的废气、噪声及车辆冲洗废水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不得扰乱场区居民的生活。车辆运行过程中,应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一、科技项目组织申报取得新突破
依托我县药化、皮制品、铜加工、茧丝绸等重点产业及粮食、畜牧、蚕桑、蔬菜、林果等主导农业产业,科技扶贫团深入企业、乡村及有关单位进行调研,把我县科技创新与上级政策对接,帮助梳理项目,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资金和技术扶持,不断推动主导产业做大做强。
今年以来已上报项目15个,其中国家级项目8个,包括星火计划3项、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火炬计划1项、科技支撑计划备选项目1项和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省级项目7个,分别为重点新产品2项、支撑计划1项、成果推广1项、对外合作1项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个,以及依靠科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县。目前正在准备申报2013年的星火扶贫项目。
截至目前,已获批国家级项目5项,其中国家星火计划项目课题2项(分别为蜜柚节水灌溉技术示范、白莲生态种植技术示范),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项(分别为U型滴灌技术开发和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火炬计划1项(多层柔性线路板)和科技惠民计划——县健康服务平台构建和常见多发病防治技术应用示范;获批省级项目3项,分别为高新技术企业1个、对外合作1项和重点新产品1项;共获批项目资金1900多万元,为二十几年来获得国家、省、市项目经费支持最高。其中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我县光荣成为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全国第一批及截至目前我省唯一一个试点县。
项目申报过程中,科技部扶贫团尽心尽力,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特别是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的组织申报,扶贫团带领我局及相关单位,多次召开研讨会,从政策分析、项目筛选设计、组织协调到申报材料修订、咨询论证准备,周密部署,细致跟进为项目组织申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项目在京答辩期间,在我县挂职的副县长亲自带领我县答辩组加班加点,反复研讨,不断完善项目实施方案和答辩PPT,使我县的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全国第一批及我省第一个试点县,获批项目资金1695万元。
二、科技项目建设扎实有效开展
今年以来,我县重点实施的项目有3项扶贫项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等项目。年初,县科技局组织有关项目单位召开了科技项目实施座谈会,各项目实施单位分别汇报了各自所承担项目的实施情况及下步打算,分析了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会议要求对实施的科技项目应发挥科技示范带动作用,要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同时要强化项目管理工作,并从中提炼出一些科技成果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今年我县实施的科技扶贫项目有3项,分别为县农技中心承担的“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县水产站承担的“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县科技公司的“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其中“塑料大棚秋延后蔬菜高产栽培技术引进示范”项目已在镇村建成蔬菜大棚10余亩,开展秋延后蔬菜栽培,目前示范的品种有进口油麦茶、速生大白菜、青皮黄瓜、芹菜、大蒜等,已带动该村农户发展蔬菜种植110亩,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将开展春提前蔬菜的育苗工作;“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项目在才丰洞口水库、高市乡毫岭水库等在建立5个示范基地,推广水库渔业生态修复技术,推广面积6500亩,实现一个生产周期单产亩增产65公斤,年亩增收节支360元;“金银花新品种引进示范”项目引进湖南隆回湘中金银花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培育的湘中一号、湘中二号等金银花优良品种。在龙田乡新建示范基地300亩,苗木长势良好,成活率达98%以上,今年试花期已实现经济效益28万元,年为社会提供务工费20万元,有效解决了当地及邻村年龄较大的农村劳动力及家庭妇女务工问题。
科技富民强县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了我县绿色水稻的产业进程。今年以来,通过项目实施,一是进一步巩固了我县20万亩绿色水稻生产面积,在石桥镇樟枧村、龙田乡龙田村、怀忠镇新居村建立3个1000亩绿色水稻生产核心示范区,推广应用优质稻新品种、采用频振式杀虫灯、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虫,推广“稻鸭共栖”模式;推广旱床育秧、塑盘抛秧等为主的水稻壮秧育苗栽培技术和以农家肥、堆肥等为主的培肥土壤技术;实现单季平均亩产452公斤,增产36公斤,亩增产值90元,亩节省化肥、农药等成本40元,亩增收节支130元,总增产粮食7200吨,总增收节支2600万元。二是建立了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基地150亩,从市场遴选出有潜力的早稻新品种22个进行了新品种选优展示,优选出了湘丰优402、新丰优206、淦鑫206等3个早稻品种,计划在2013年作为我县早稻主推品种。三是对我县绿色大米加工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产能,使县晨风米业有限公司获得了2012年全省放心粮油示范加工企业;并派员参加省农业厅组织的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培训,获得绿色食品企业内部检查员资格;通过与项目区农民签订粮食订单,订单收购价格高出同品种市场价8%,每亩增收近100元,帮助农民增产增收,解决劳动就业28人。今年以来,项目实施共举办各类培训班(会)40余场次,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印发资料70000多份。
另外,根据省厅安排,我县组织2010年科技扶贫项目单位做好了项目验收准备工作。
三、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科技引领支撑作用,推动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科技部扶贫团的帮助下,积极做好了科技、人才、项目对接,使我县科技交流与合作迈上新台阶。
1、聘请科技顾问,举办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
今年5月,举行了科技顾问聘任仪式暨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活动。聘请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吕扬研究员等8位药品、食品、农产品深加工领域的科技专家为县科技顾问;举行了县首届特色产业发展论坛,各位专家在充分了解了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并听取我县特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科技需求后,详细介绍了全国特色产业示范地区的发展情况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我县的资源特色和优势,对下一步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方向和途径提出了宝贵意见,回京后还相继介绍相关企业来县洽谈对接。
2、聘请科学发展顾问,举办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
今年6月,举行了科学发展顾问聘任仪式及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邀请到曾在我县挂职扶贫的各届扶贫团重走扶贫路,聘任了杨起全副院长等7位同志为县科学发展顾问;召开了科技扶贫团“重走扶贫路·共话情”座谈会,科学发展顾问们对我县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给予充分肯定,并对未来如何发挥科技创新驱动功能、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可持续发展产业选择等方面与与会领导和单位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并表示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在科学发展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整合资源,尽顾问之所能。我县科学发展顾问在今年各项项目的组织申报和咨询论证方面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支持。
3、联系浙江铁皮石斛项目洽谈考察组到我县考察
今年6月,科技部扶贫团张敏副县长联系到浙江铁皮石斛项目洽谈组——浙江大学陈铭教授一行4人到我县考察,就在我县发展铁皮石斛种植进行了现场调研,经初步考察,我县气候条件适宜铁皮石斛种植,且具备了种植所需大棚等基础设施,并于今年10月再次到县考察。由于铁皮石斛种植技术要求较高,且前期投入高(每亩仅苗木投入为8-10万元),初步决定在我县农业科技示范园租凭6个大棚开展铁皮石斛种植示范,通过示范带动附近农户发展种植铁皮石斛。据浙江当地种植效益,每亩可达30万元,铁皮石斛项目引进示范成功将大力推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4、招徕浙江绍兴留学生创业联谊会到县考察
9月,浙江省绍兴市留学生创业联谊会赴县开展一系列调研活动,县政府县长、副县长陪同,科技部扶贫团副县长组织了调研活动。首先到白茶基地、皮革、科技数码参观,之后在工业园区管委会听取园区发展情况和招商引资政策介绍。联谊会一行对我县科技创新所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的赞誉,同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并表示对特色产业产品打开浙江市场提供支持。
5、大学研究生到我县实习
7月,大学硕士生3人一行来到我县大学实践基地实习。实习期间,三位实习生帮助科技局完善科技网站,还到中医院、医院等四个中国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站点查看网站运行情况,了解相关网络问题,并在医院建立了一个医疗卫生业务网站,最后还到乡村了解农村信息服务平台等情况。通过四天的工作,大学硕士生顺利完成了实习任务,得到了有关单位的肯定。
四、科技成果工作取得新进展
今年以来,积极组织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县人民医院的有关项目参加科技成果鉴定和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其中数码有限公司的F-60001多层挠性印制板项目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着手申报省科技进步奖;农业科技公司的U型滴灌项目及县人民医院的自制带吸引电钩在腹部开放手术中的应用项目分别通过市科技局成果鉴定均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五、下一步工作设想
2012年,我县科技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下一步,我县将继续围绕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目标要求,以科技为依托,加强科技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不断提升区域性支柱、特色产业的科技水平,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促进我县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进一步扶持农业主导产业。加大蚕桑、蔬菜、畜牧等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扶持县域传统主导产业的发展。
2、促进工业企业科技创新。以科技入园入企、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等为抓手,着力提升我县药化、机电、铜加工、皮革、卫浴等特色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3、扎实开展科技惠民项目。充分利用我县现有的基础及外部资源,从技术、组织两方面着手扎实有效实施科技惠民项目,着眼长远做好试点工作,总结探索长效机制,实现项目的可持续。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全面开展优美乡村行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改善鳌江农村人居环境,深化和丰富新农村建设内涵,有力促进全镇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镇实际,镇委、镇政府决定,全面开展“优美乡村”行动,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考核标准
1、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在推进新一轮“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基础上,以加快农村产业培育为突破口,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通过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和社会推动,加大资金整合力度,捆绑使用项目资金,分类指导、分层创建,示范带动、联片推进,实施优美乡村行动。
2、目标任务:力争通过若干年努力,重点培育建设一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村,最终把全镇所有行政村打造成“村容村貌洁净、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备”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从今年起,每年创建一定数量的“优美乡村”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
3、考核标准:以县里的考核为标准,由镇优美乡村行动领导小组组织对各村(社区)开展优美乡村行动的环境美化行动、产业培育行动、基础优化行动、服务提升行动等四个方面分别实行初步考核。
二、工作内容
(一)开展环境美化行动
1、编制或修编村庄规划。要加强村庄规划编制或修编工作,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村庄规划的编制或修编,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农村水、电、路、气、垃圾集中处理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学校、卫生室、超市、体育健身、文化活动设施等公益事业建设。到2012年,完成全镇行政村的规划编制或修编任务。
2、开展村庄整治。开展以“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主抓手的村庄清洁整治提升活动,重点整治村庄的建筑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垃圾乱丢乱倒、污水乱泼乱排,做到路平灯明、水清塘净、村洁景美。已经完成整治的村庄要巩固整治成果,深化整治内容,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严防脏、乱、差现象“回潮”,条件较好的整治村要努力创建成示范村。
3、加强生态保护。深化生态村创建工作,抓好山区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大力治理水土流失和开展水源地保护,推进生态公益林和沿海防护林建设,加强公益林管护、管理。要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水体沿岸和庭院绿化,扩大村庄绿地面积,提高绿化档次。
4、做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通过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采取“以村为主体、以群众自我管理为主”的垃圾处理运作机制,按照农村“户三包、村收集、乡镇集中转”的要求,全面清除农村垃圾死角,建立垃圾收集网络和专职人员队伍,完善收集设施配置,培养村民自洁卫生意识。
5、开展污水处理。城中村与城郊村要按照城乡或区域生活污水处理一体化的要求,建设截污管网,条件成熟的中心村或布局相对集中的村庄,鼓励建设村域统一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布局分散、经济欠发达的村庄,通过多户式、分户式的办法治理生活污水。污水、化粪池建设要与农村新能源建设相结合,积极推广农村沼气使用技术。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村,受益农户数要达到村总户数的75%以上。
6、实施改水改厕。积极探索农村改厕与庭院生活污水处理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无害化卫生公厕,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保护农村水体和环境卫生。通过卫生改厕的村,村内农户卫生厕所覆盖率要达到80%以上。
(二)开展产业培育行动
1、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根据各村资源条件和产业布局优势,大力培育发展村域支柱产业,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格局。实行村企结对帮扶,带动若干村发展特色经济,用现代工业理念和现代市场经济理念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鼓励企业投资农村,到农村去创业,在农村求发展,努力开拓农村市场。
2、开展特色农业强乡(镇)强村创建。实施特色农业强镇强村战略,加快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大棚蔬菜、黄山水果林等特色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鳌江特色农业。
3、改革创新农村土地制度。以土地流转和宅基地整理置换为重点突破口,努力实现农村制度建设新突破。加快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行为,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发展。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户宅基地整理和置换试点并逐步推开,努力走出一条既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又改善农民住房条件、同时还能使农民住房资产化的路子。
4、发展乡村休闲农业。培育发展“农(渔)家乐”、“生态游”、“民俗游”等乡村休闲观光旅游业,加大旅游重点村的观光、休闲、体验、生态等旅游项目建设力度,改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规模和档次,促进农民增收。
5、加强劳动力素质培训。结合各创建村特点和需求,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使更多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增加一项增收渠道。
(三)开展基础优化行动
1、搞好农村道路交通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交通建设要求和有利于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需要,重点抓好各实施村村庄道路、等级公路新建和改建工作,实现农村道路建设符合规划、路面基本硬化、公路联网互通的要求。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客运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农村客运通达率。
2、解决农村饮用水安全问题。深入实施“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继续坚持“群众自筹,社会参与,财政补助”的运作方式,加大资金投入,采取农村自建、改建饮用水工程和城镇水厂管网延伸等办法,重点解决农村人口饮用水安全问题,确保村民能喝上安全清洁放心的饮用水。抓好农村水源地和河(溪)沟治理,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全面整治农村河(溪)道池塘水沟,恢复河道基本功能,建立长效保洁管理机制,保护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开展农村电气化建设。适应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切实加大投入,实施农电改造,开展安全用电宣传,努力建设“结构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新型农村电网,提升农村电网建设水平。本着“必要、实用、节约”的原则,在农户居住比较集中、规模较大的村点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出行。
4、建设农村新社区。加快中心村建设和城中村、城郊村、空心村改造步伐,引导农民建房和居住向中心村集聚。着力整合农村社区各类服务资源,建立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加大农村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力争做到中心村有村务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文化室、广播室、农民信箱和党员远程教育服务站、体育健身场所和放心店等,建立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四)开展服务提升行动
1、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制建设,增强农民法制意识,加强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消除农村各种不安定因素,建立健全事故防范和应急处理机制,有效防止青少年犯罪。实行村民事务代办制,促进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力度,努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进一步完善农民工权益保障机制。在换届选举和行政村合并过程中,选派机关干部、大学生充实农村基层组织,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为实施“优美乡村行动”提供人才保证。
2、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农民健康工程”,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两年一度的农民免费体检,做好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对残疾贫困户的危房实行全面改造。整体推进农村社会救助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进一步健全农村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完善集中供养机制。加强外来人口管理,逐步实现外来人口享有和本地居民同等待遇的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形成有效的社会调控机制与和谐的社会关系。
3、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深化文明村(社区)、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农村社会整体以及个体细胞的文明水平。大力开展“民主法治村”、“无村”等创建,整体提高农村民主法治化进程。重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老龄委、关工委等组织的功能,创新载体和方法,增强各类群众性创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际效果。
4、繁荣文化体育教育事业。抓好农村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成人教育,构筑农民终身受教育体系。完善农村文化“建、教、送、创”的长效机制,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引导鼓励农民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挖掘农村乡土文化资源,发展农村特色优势文化产品,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产品和特色文化村。大力倡导生态文明,树立先进的生产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的消费方式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农村生态文化的群众性、实用性、先进性。深入实施文化下乡活动,加强城乡文化联动,加快城市文明、现代文明向农村延伸,与农村融合,使整个鳌江农村呈现一种现代与传统、创业与安适交融的和谐美。
三、申报、审核程序
1、申报:以县里下发的申报数为基准,各办事处根据本地实际组织相关行政村进行申报。
2、审核:镇开展优美乡村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村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挑选条件较成熟的村上报到县里。
四、政策措施
1、突出项目,明确建设重点。各地要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环境、区位优势,坚持协调发展、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便于操作的原则,选择好建设项目,以项目实施调动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的积极性。镇经发局、规划分局、土地分局、环保分局、社会事务办、水利所、卫生所、鳌江学区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衔接,整合资源,争取各类服务于农业、惠于农民、美化农村等基础性建设项目,并加大向优美乡村创建村的倾斜力度,进一步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后劲。
2、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在全镇现有的强农、惠农资金保持不变的基础上,镇政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资金作为优美乡村行动专项经费,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经考核验收达到创建要求的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按规定给予一定数额的奖励。
3、创新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在用足用好各级政府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激励政策的同时,要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的热情,大力组织和引导富裕农民,各界群众支持参与优美乡村创建,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自助自愿投工投劳投资。同时要开展项目招商引资,对一些村内商贸服务业项目、农家乐休闲项目、现代家庭工业集聚区项目以及农村宅基地改造项目等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项目,开展项目招商融资,筹措建设资金。
五、切实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一、签订*年度生态市建设市、县区长目标责任书,分解落实生态市建设年度任务
去年,我市在生态省建设中期检查中取得优异成绩,被省政府命名为生态市建设先进市。*年的环境保护与生态市建设工作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巩固成绩,扩大成果?我们审时度势提出了以生态市建设为总抓手,全面落实年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在调研论证、广泛征求县区意见的基础上,我们根据生态市建设规划和生态省建设市长目标责任书要求,制定了*年度市、县区长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确定了基本要求、建设指标、重点建设项目等责任目标和工作重点,将生态市建设任务落实到了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在今年3月8日全市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市政府与县区领导签订了责任书。各责任单位也将目标责任书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单位和生态建设项目上,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落实体系。
二、加强组织协调和督查考核,确保生态市建设有序开展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完成确定的生态市建设目标,我市加强调度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协调解决,建立和完善了分工负责和统一监管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促进了生态市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市政府督查考核办公室印发了《*年度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考核办法》,将生态市建设列入了督查考核内容。充分发挥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加强对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和重点指标的督查协调,要求各责任单位按照季度汇报生态市建设进展情况,促进各项工作落实。市人大高度重视生态市建设工作,9月初由多个副主任带队,对各县区生态市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并在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上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执行市人大生态市建设决议情况的汇报”。通过市人大对生态市建设情况的调研视察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委、政府对生态市建设工作的认识,强化了生态市建设的重要性,促进了生态市建设。各县区、各有关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有力推进了生态市建设。
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我市是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为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建设,我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理念,围绕企业、园区、城市三个层面,加强监督指导和扶持鼓励,推动循环经济上水平。华泰集团、华誉集团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规划,通过了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审查。华泰集团、华誉集团、万得福公司、正和集团、鑫大地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形成了造纸、农产品加工、石油炼制、海水一水多用等多个行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经验。对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大唐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下达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任务。被审核单位在全面调查基础上,提出了清洁生产任务目标和措施,目前正在组织进行审核。突出结构调整升级,淘汰耗能高、污染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步伐,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抓好节能、节水、节材、节地4个重点环节,促进了经济又快又好发展。预计全年重点考核的企业万元GDP能耗0.79吨标准煤,综合利用产值38亿元,节约能源18.81万吨标准煤,节能增效1.1亿元;全市万元工业产值取水量8.05立方米,我市也被授予“山东省节水型城市”称号。
四、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持续改善辖区环境质量
一是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严把新污染源产生关。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和“三同时”制度的落实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扩、改建项目要做到五个“必须”:必须符合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必须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有关专项规划要求;必须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区域环境功能区划要求;必须具有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环保部门的审批意见;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建设项目,必须具有当地群众代表意见。市环保局会同发改、国土、工商等部门共同把关,严控项目准入关。今年共拒批重污染项目30多个,从源头上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二是加强工业污染源的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水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对预备河、阳河、广利河等实施了清淤疏浚、河道衬砌、沿岸绿化工程;制定了工业废水减排、限排和禁排规划,扩大了工业污染防治成果,大海集团等5家重点废水污染源限期治理项目通过验收,胜利油田每年回注采油污水4亿多吨,回注率达95%以上。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对胜利发电厂等16家企业下达了烟气脱硫限期治理任务。加强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集中清查了胜利油田勘探开发以来产生的油泥(砂),对胜利油田油井井场治理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全面启动污染源在线监测和远程控制系统建设,已有26家重点排污企业完成了COD在线自动监控装置的安装,16家电厂完成了烟气在线自动监控装置的安装。严格环境监管,对7家企业和4个断面进行了挂牌督办,对16家企业下达了限期治理任务,其中4家企业被叫停。通过采取一些列的措施,今年预计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约300吨,削减率为8%,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约7000吨,削减率为5.5%。三是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对市污水处理厂进行了改造和管网配套,广饶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已基本完工并配套了管网,垦利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也已经完成,河口区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土建工程;实施了中心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使5个中心镇达到了建立日常卫生保洁秩序、配备垃圾收集运输工具、垃圾日产日清的标准。四是开展城乡一体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市容环境卫生、市场户外广告、交通秩序等的治理力度,重点解决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脏乱差问题。东城区生态环境与城市绿化建设项目被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对全市乡镇进行统一规划,全市中心镇详规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300人以上的村全部完成了建设规划;禁止在乡镇、村庄附近新建工业项目,要求畜禽养殖项目必须离村庄2公里以上,并配套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实现达标排放;结合“一池三改”工程的实施,加强秸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我市也被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城市。
五、狠抓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实施,确保生态市建设快速推进
我市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力度,重点实施了一大批重点项目,提高了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力推进了生态市建设。一是绿化工程。实施了13万亩柽柳封育、5万亩冬枣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挑河等7条河道绿化、五大干线公路绿化等一大批绿化工程,黄河口特色的平原绿化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二是国土整治工程。实施了14.2万亩中低产田改造、13万亩土地开发整理以及20万亩荒碱地开发工程;实施了沾利河太平风沙区治理、“五七”小流域赵屋风沙片治理、宫家干渠小流域治理等项目;对武家大沟、挑河、老广蒲沟、五六干合排、广利河等进行综合治理,有效遏制了土地盐碱、生态退化的趋势。三是水资源调配工程。实施了麻湾三干延伸改造工程以及十八户干渠、宫家西干渠等6条干支渠骨干渠道清淤工程;实施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新建水厂2座,乡镇集中供水工程10处,覆盖17个乡镇、690个村共40万农村人口。四是生态农业建设工程。实施了200万亩侧土平衡施肥工程,每亩可节省化肥15-20公斤,有效降低了化肥等农业投入品不合理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继续实施“一池三改”工程,新建户用沼气池6400个,小型沼气池10个,大型沼气池3座,户用沼气池示范村建设600户;实施“三品”基地建设工程,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达到118.7万亩,产品111个。五是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实施了10万亩的自然保护区湿地恢复工程,完成蓄水3500万立方米,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市环保局还会同市监察局等7部门开展了自然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认真排查了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了整改。今年,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51个国家级示范自然保护区之一。
六、抓好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等系列基础创建工作,打牢生态市建设基础
生态县是生态市建设的基础,生态市的考核标准要求80%的县建成生态县,而生态县的考核标准要求80%的乡镇创建成为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为此,我们采取措施,积极推进生态县建设。垦利县继广饶县之后被列为全省生态县建设示范县。各县加快生态县建设力度,认真实施生态县建设规划,加大投入,排查问题,重点突破,为我市在2010年前建成生态市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环境优美乡镇创建方面,我们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年度创建工作目标要求和措施。我们邀请国家总局生态司的领导到东营进行创建工作检查指导,为规范环境优美乡镇申报材料,举办了培训班,请省环保局的专家进行讲课培训。我们组织20个乡镇的领导参加了国家环保总局在秦皇岛组织的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培训班。参加培训的20个乡镇领导,有一半是乡镇党委书记或乡镇长,其他的全部是分管领导,我市对创建工作的重视得到总局生态司领导的赞扬。今年7月省环保局在威海召开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现场会,我市作了创建工作经验介绍。通过不断加大创建力度,乡镇创建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年有16个乡镇申报全国环境优美乡镇,9个乡镇申报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目前,垦利县垦利镇等14个乡镇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河口区义和镇等8个乡镇通过了省级审查。为了抓好生态市的基层基础工作,我们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文明村创建活动,加大了文明生态村创建力度,将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列入了生态市建设目标责任书,提高了广大农村创建的积极性。今年又有130个村建成文明生态村,全市文明生态村达到292个。
1 资源短缺
我国人均拥有的能源资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40%,石油可采储量仅占世界石油可采储量的3%左右。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和8%。2006年一年能源产量为22.1亿吨,消费为24.6亿吨。其中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9.27%。
2 效率问题
我国总能源效率为33%,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单位GDP能源消耗是美国的3.5倍、欧盟的5.9倍、日本的9.7倍,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
3 环境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国家,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占67%。我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90%、烟尘排放的70%,是由燃煤造成的。这种大气环境污染不仅造成土壤酸化、粮食减产和植被破坏,而且引发大量呼吸道疾病,直接威胁人民身体健康。
4 温室气体排放问题
温室气体排放的问题进一步突出,我国有可能在排放总量上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我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
二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
1 风力资源
据估算,全国陆地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2.53亿千瓦,海上可开发利用的风能约7.5亿千瓦,共计约10亿千瓦,约可发电20万亿千瓦时。
2 小水电资源
全国小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1.25亿千瓦,而且分布广泛,遍及全国30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市),65%集中在西部地区,西南地区的小水电资源占全国的50%以上。
3 太阳能资源
我国有十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估算,陆地表面每年接收的太阳辐射能约为5x1022J,约相当于17000亿吨标准煤。
4 生物质能源资源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超过6亿吨,可作为能源用途的秸秆折合约3亿吨,相当于1.5亿吨标准煤标准煤,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废弃物理论上可以生产沼气近800亿m3。森林和林业剩余物的资源量相当于2亿吨标准煤,同时随着我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实施,森林和林业剩余物的能源利用量还将大幅度增加,估计到2020年资源量可达每年3亿吨标准煤。
5 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意义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技术选择:是有效调整能源结构的迫切要求:是环境保护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需要:是开拓新的经济增长领域的良好机遇:是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法律层面确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6 为可再生能源立法
(1)目标和方向
有利于消除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市场障碍:有利于建立可再生能源建设的资金保障体系:有利于营造可再生能源的市场发展空间:有利于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有利于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有利于建立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文化氛围。
(2)基本原则
应遵循国家责任和全民义务相结合的原则: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的原则: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国内实践和国际经验相结合的原则。
(3)制度建设
总量目标制度,制定产业指导政策,进行总体规划:强制上网制度,对电力、液体燃料实行市场准入;分类电价制度,营造市场发展空间,建立工业体系;费用分摊制度,把国家责任和全民义务相结合;专项资金制度,以政府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
三 可再生能源配套政策
1 《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
2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生物质能重点发展技术领域和规划目标
3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生物能源:要突出区域特色、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加快培育我国生物能源产业。
能源植物:充分利用荒草地、盐碱地等,培育木薯、甘薯、甜高粱、菊芋等能源专用作物新品种。以黄连木、麻疯树、油桐、文冠果、光皮树、乌桕等为对象,选育新品种:培育与选育高含油率、高产的油脂植物新品种(系),建立原料林基地。
燃料乙醇:支持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加快农作物秸秆和木质素生产乙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实现原料供应的多元化;逐步扩大燃料乙醇生产规模和乙醇汽油推广范围。
生物柴油:支持以农林油料植物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加强清洁生产工艺开发,提高转化效率,建立示范企业,提高产业化规模。开发餐饮业油脂等废油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加快制订生物柴油技术标准。加速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化进程。
4 《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年)》
基本原则:坚持循环农业理念,推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坚持技术可行,强化自主创新;坚持因地制宜和产业协调推进。
5 生物质发电配套政策
(1)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的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与立法配套的政策,目前已经颁布的配套政策有:
《可再生能源发电管理办法》,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行政管理体制、项目管理和发电上网等作了进一步明确的规范。
《可再生能源上网电价及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对法律规定的上网电价和费用分摊制度,作了相对比较具体的规定。
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了《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再次重申了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和优先上网的政策,并对相关事宜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调配暂行办法》,并与国家电监会公布了三批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落实了从2006年1月到2008年6月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的电价补贴。
(2)具体内容
明确范围:生物质发电为农林剩余物发电、垃圾发电、畜禽粪便发电、工业有机废弃物与有机污水发电等。
收取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在电价中按0.002元/kWh的标准收取可再生能源附加费。(农用电和除外)
全额上网:明确电网企业需全额收购生物质发电企业的电量。
固定电价:明确生物质发电的电价为,本省带脱硫燃煤发电机组标杆电价的基础上加0.25元/kWh,自2007年10月起又增加0.1元/kWh的临时补贴。
电网接入点:明确电网接入分界点为发电企业围墙外第一个电杆(架),接网线路由电网企业建设。
接网费用:明确接网费用的标准按线路长度制定,50公里以内为每千瓦时1分钱,50~100公里为每千瓦时2分钱,100公里及以上为每千瓦时3分钱。
费用分摊:生物质发电高于本省标杆电价部分和接网费用从可再生能源附加中支付。
(6)《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 理暂行办法》
体现国家财政资金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扶持政策。
第二条发展专项资金是指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依法设立的,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专项资金。发展专项资金通过中央财政预算安排。
第三条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以下活动:(一)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示范工程;……(四)可再生能源的资源勘查、评价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五)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设备的本地化生产。
(7)关于执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47号)
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以《目录》中所列资源为主要原材料,生产《目录》内符合国家或行业相关标准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减按90%计入当年收入总额。享受上述税收优惠时,《目录》内所列资源占产品原料的比例应符合《目录》规定的技术标准。
《目录》第三、16中明确:综合利用的资源为农作物秸秆及壳皮(包括良好死作物秸秆、农业经济作物秸秆、粮食壳皮、玉米芯);生产的产品为代木产品、电力、热力及燃气;技术标准为产品原料70%以上来自所列资源。
四 重要政策解读
1 《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08]105号)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把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结合起来,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2)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秸秆的种类和分布,统筹编制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稳步推进,重点抓好秸秆禁烧及剩余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结合各地生产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进一步优化秸秆综合利用结构和方式,分类指导,逐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科技支撑,试点示范。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着力解决秸秆综合利用中的共性和实用技术难题,努力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
政策扶持,公众参与。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利用价格和税收杠杆调动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
(3)主要目标
秸秆资源得到综合利用,解决由于秸秆废弃和违规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秸秆收集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
(4)推进产业化需要做的工作
加强规划指导。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编制秸秆综合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根据资源分布情况,统筹考虑综合利用项目和产业布局。加快建设秸秆收集体系。建立以企业为龙头,农户参与,县、乡(镇)人民政府监管,市场化推进的秸秆收集和物流体系。建设必要的秸秆储存基地,建立和完善秸秆田间处理体系。加强技术与设备研发;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推广;实施技术示范和产业化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利用方式。种(养)植业综合利用秸秆;秸秆快速腐熟还田、过腹还田和机械化直接还田、生产优质饲料、食用菌生产。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生物气化(沼气)、热解气化、固化成型、炭化、纤维素制燃料乙醇。以秸秆为原料的加工业:生产非木纸浆、人造板材、包装材料、餐具等产品,以及秸秆饲料加工业和秸秆编织业。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资金投入:研究制定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机制,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秸秆发电、秸秆气化、秸秆燃料乙醇制备技术以及秸秆收集贮运等关键技术和设备研发给予适当补助。将秸秆还田、青贮等相关机具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对秸秆还田、秸秆气化技术应用和生产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等给予适当资金支持。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给予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实施税收和价格优惠政策:把秸秆综合利用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与扶持的范围,针对秸秆综合利用的不同环节和不同用途,制定和完善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秸秆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价格政策。
(6)保障措施
落实地方政府责任。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作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工作内容,实现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目标。
加强部门分工协作。建立由发展改革部门会同农业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参加的协调机制。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农业部――规划编制;农业部――秸秆资源调查;科技部要会同农业部――技术研发和推广;财政部――财税优惠政策;环境保护部――秸秆禁烧。
严格禁烧监管执法。明确秸秆禁烧范围。加强对秸秆禁烧工作的督促检查,加大实时监测和现场执法力度,依法查处违规焚烧行为。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提高公众对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认识水平与参与意识。
2 《秸秆能源化利用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财建[2008]735号)
(1)范围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秸秆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豆类、油料、棉花、薯类等农作物秸秆以及农产品初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第四条:支持对象为从事秸秆成型燃料、秸秆气化、秸秆干馏等秸秆能源化生产的企业。对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项目中属于并网发电的部分,按国家发展改革委《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发改价格[2006]7号)规定享受扶持政策,不再给予专项补助。
(2)支持条件
第六条:申请补助资金的企业应满足以下条件:企业注册资本金在1000万元以上;企业秸秆能源化利用符合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规划;企业年消耗秸秆量在1万吨以上(含1万吨);企业秸秆能源产品已实现销售并拥有稳定的用户。
(3)申报所需提交的资料
第八条:企业在申报时,应按要求填报秸秆能源化利用财政补助资金申请报告及申请表(格式见附件),并提供以下材料:秸秆收购情况,包括:收购秸秆的品种、数量、价格及水分含量等有关凭证:秸秆能源产品产销情况,包括:各类产品产量、销量及销售价格等,并提供销售发票等凭证:秸秆能源产品质量及检测报告:与用户签订的秸秆能源产品长期供应协议:单位产品能耗、环保、安全等有关材料。
(4)项目申报渠道
第九条:申报企业按属地原则将资金申请报告及相关材料报所在地财政部门,省级财政部门组织检查、核实并汇总后,于每年3月31日前报财政部。
第十条:财政部组织相关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定补助金额,并按规定下达预算、拨付补助资金。
(5)补助资金力度
据可靠消息称:补助资金按利用每吨秸秆补助100~150元。
五 未来产业总体发展趋势
生物质能源规模化利用产业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将得国家层面的产业政策支持。而且支持的力度将越来越大、支持的范围将越来越广,支持的方式将越来越具体。政策将主要包括财政放宽市场准入、加强产业指导,提供财政资金、给予税收优惠、拓展融资渠道等方面。
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产业的市场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政府资金对建设项目的资本金支持将越来越少,资金将主要用于基础理论研究、产业化技术及设备研发、标准制定等方面。项目建设将主要由商业投资完成,财税优惠政策将主要体现在对项目建成后所销售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给予补贴。
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产业的技术将进一步多元化,将研发出众多适用于不同原料、不同地区、不同条件的实用技术和装备,更好地体现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市场化程度将越来越高,生产的产品将越来越多地进入流通环节,彻底改变产品局限于农村就地使用局面。
农民将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产业,也将对生物质原料和产品实现“该买的买,该卖的卖”,而不是采取“自产自销”的方式。
生物质能源化利用产业发展将越来越规范,各种相关标准将相继制定并得到执行。
六 未来政策走向
进一步扩大对可再生能源支持的范围,并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扶持力度,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到2010年,使可再生能源消费占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的10%,到2020年达16%左右。
进一步支持农村可再生能源利用,以解决偏远地区无电人口的供电问题和农村生活燃料短缺问题。
■刘炼勇
曾因一曲《草原之夜》而声名鹊起的四师可克达拉垦区,在城镇化建设的大潮中,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兵团首推的第一批增设城市——可克达拉市。
拟设可克达拉市市域主要包括四师六十三团、六十四团、六十六团、六十八团全域和六十七团部分区域,行政区划总面积为979.71平方公里。其中,六十六团为中心城区,拟设市行政区划专名为“可克达拉”。预测到2015年,市域总人口达10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达5万人;2020年市域总人口达14.5万人,中心城区人口达9万人。
自2012年6月以来,四师加快推进拟设可克达拉市进程,相继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的编制和兵团评审;完成了市名的征集和自治区专家论证;完成了行政区划涉及的相关地区县(市)乡(镇)行政区划范围和四至界限坐标点的确定;完成了《关于设立可克达拉市的请示》等14个相关配套文件。今年3月29日,申报材料上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及自治区民政厅,进入审核流程。
城市性质定位为北疆军垦戍边重镇、兵团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伊犁河畔的生态宜居新城、四师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市域空间发展布局结构为:“一核、一带、两区、三点”。“一核”指规划的中心城区,位于伊犁河北岸,形成拟建可克达拉市的核心发展区域。“一带”指沿伊犁河滨河两岸的生态带。“两区”指沿伊犁河这一生态屏障将市域划分为南北两个发展片区。“三点”指市域内的三个发展区,分别是六十三团综合发展区、六十四团综合发展区和六十七团综合发展区。
拟建可克达拉市将着重打造四大产业基地,分别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新型制造业基地、离岸进出口贸易基地、旅游休闲集散基地。
可克达拉市的设立,对于促进兵地融合发展,打造四师发展新的增长极,增强屯垦戍边事业凝聚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兵团更好地履行建设大军、中流砥柱、铜墙铁壁“三大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在不久的将来,可克达拉必将向世人展示一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宜居新城。
(作者单位:四师建市办)
人性化管理入社区
■夏莉娜
这些天,四师六十六团惠泽小区十三号楼和十四号楼的居民们格外高兴。
前些年冬天,两幢楼内的暖气都不热,居民们为此十分犯愁。该团社区了解情况后,在停暖期组织人员对这两幢楼重新布管。
“今年冬天再也不用挨冻了!”居民张大妈乐呵呵地说。
六十六团社区成立于2003年,最初有常住人口4000多人,近几年城镇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连队职工大部分都集中到团部居住。
该团社区党工委书记李小明介绍,目前社区内常住人口已达1万余人,从连队职工到城镇居民,不仅仅是称谓上的改变,更带来生活习惯和思想观念方面的转变。社区设置有劳动保障工作站、文化工作站、环境保护站、卫生工作站、物业站、交通工作站等,为居民开展全方位的服务。
“社区成立之初可不是这样,毁绿种菜、乱倒垃圾、乱搭乱建等现象屡禁不止,社区干部对此感到很头疼。我们反复摸索后认为,治本还需堵、疏结合,不可一味地下‘猛药’。于是,我们主动上门宣传、做工作。现在好了,社区有80多名公益性岗位人员在小区内种花植草、清扫环境。”李小明说。
如果说外部环境是“形”,那么社区文化就是“核”。李小明说,他们制订了详细的社区文化建设推进计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体队、合唱队、书法摄影协会、老年志愿服务队、门球队都顺利成立,经常组织开展各类活动,社区里的文化氛围也越发浓郁。
今年85岁高龄的李桂英老人,独自一人居住。社区工作人员知道后,经常来到她家中,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家住思源小区的林美英和疗华荣两位老人多年瘫痪,行动不便。每次党员活动,社区老龄委党支部工作人员总会上门和她们拉家常,让她们切实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作者单位:四师六十六团)
退休老人五次搬家
■吴建忠
走进樊兆德老人的小院,仿佛走进了”世外桃源"。一排红顶白瓷砖贴面的房屋十分气派。院内整洁有序,挂满果实的葡萄架,为干净的水泥地面撑起一片阴凉。
老人介绍说:“房子是2004年盖的,砖混结构,110平方米,5间正房,还带一间厨房兼锅炉房,室内铺了地板砖,冬天烧暖气,干净又暖和。2012年,团里出大部分资金,居民出小头,为住房安装了彩钢屋顶,既好看又环保。”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根本没法儿比。”老人高兴地说。
樊兆德老人今年75岁,是六十六团的一名退休干部,一生经历了五次搬迁。
1965年,他从转业到团场工作,住的是自己挖的阴暗潮湿的地窝子,吃的是玉米面窝头,生活十分艰苦。
上世纪70年代,团场进行营区建设,统一盖了土坯房,分给他家两间,一家人终于从“地下”转移到了“地上”。但是,随着4个孩子陆续出生长大,一家6口人挤在不足40平方米的房间里,十分拥挤。
进入上世纪80年代,团场允许私人建房,并给每家划分了宅基地,老人甭提多高兴,动员全家打土坯、挖地基,建起了5间新房和一溜儿棚圈,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前些年,团场的发展超出我的想象,我家的房子也随之‘落伍’了。于是,我拆掉旧房,盖起了这座砖混房,但还是跟不上团场发展的步伐,许多职工都住上了楼房!”老人感慨道。
去年,樊兆德老人在团部阳光花苑小区购置了一套80多平方米的楼房,团场给予4万元补贴。“近些年,我们团建了90多幢楼房,3000余户职工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走出老人的院子,一条条笔直的沥青路,连接着一户户人家,渠水欢快地从居民家门口流过,每户居民的院墙外都栽种了果树,黄黄的杏儿挂满枝头,向路人述说着幸福。
(作者单位:四师六十六团)
关键词林木种苗;产业现状;发展对策;江西九江
近年来,随着江西省委、省政府大力倡导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全市苗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苗木种植面积从2006年的1 333.3 hm2发展到2010年的5 333.3 hm2。林木种苗的品种、质量和数量都大幅提高,为九江乃至全省的林业生态建设与产业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九江市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的苗木供应。为此,九江林木种苗产业将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
1产业现状
九江区域优势独特,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历史悠久。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深入,造林绿化、庭院绿化建设对苗木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九江市多种经济成份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发展迅速。2009年冬至2010年春,全市育苗面积达5 333.3 hm2,产值超过4亿元,销售收入近5亿元。全市现有保存面积4 000.0 hm2,其中6.67 hm2以上的34户,总面积1 000.0 hm2,6.67 hm2以下的4 534户,总面积3 000.0 hm2,初步形成环庐山周边和沿昌九走廊的花卉苗木产业带,构筑了永修县以培育高位换冠嫁接茶花为主,德安以珍稀植物繁育为主,九江县以培育乡土树种和城镇绿化大苗为主,庐山周边以城市综合用苗和观赏盆栽植物为主的产业格局。
1.1国家政策的支持,各级党委政府的强力推动
近年来,国家实施生态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给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提供了空间,各级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发展机遇,把花卉苗木产业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项目之一。2008年开始实施的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掀起造林绿化。对杨树、泡桐、红心杉等部分树种实行财政补贴,极大地促进了九江市花卉苗木的发展。庐山区赛阳现已发展花卉苗木近666.67 hm2;德安县引进江苏阳光集团在高塘乡兴办江西国丰生态苗木发展有限公司,发展苗木1 333.3 hm2,投入资金亿元;九江县马回岭镇林木种子苗木经营闻名全国,也带动苗木生产,2009发展苗木1 666.7 hm2,收入过50万元的有几十户,已成为江南苗木重镇。
1.2积极引导,搞好服务
各级林业部门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政策,引导农户将发展苗木生产与退耕还林相结合,实施苗林一体化。加强苗木市场引导,组织苗农定期举办培训班40余次,参训苗农达3 000余人,讲解育苗技术,通报市场行情,完善了苗木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立了市林木种苗协会、市花卉协会、市兰花协会。湖口、永修等县相继成立了县苗木协会,马回岭、莲花、赛阳成立了镇苗木协会,30余户生产经营户建立了自己的种苗网站,利用互联网种苗供求信息,扩大了信息交流和宣传,加强了沟通协作,引导和服务苗农拓宽市场,有效推动了九江市花卉苗木产业发展。
1.3规范市场,强化监管
一是严把市场准入关。依法审批发放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公开办证程序和条件,对申请办证的单位和个人派员实地核查,严格审查,条件成熟一户核发一户,杜绝无场地、无苗圃地、无资金、无采种林分的领取证件。二是加强质量监管。12个县(市、区)建立了县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建立了较完备的种苗质量检验网络,市、县2级配备了省林业厅核发质检证的质检人员46人,苗木生产、经营单位质检员186人,实行了两证一签制度。三是加强市场监管。2009年,九江市开展了种苗行政执法专项检查,对长期以来一些生产经营者在电视、报刊以及户外媒体虚假广告,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企业名称不规范,非法经营销售伪劣种苗等行为进行清理整顿。活动期间九江市林工种苗站举办了一期种苗质量监督培训班,发放有关林木种苗法律、法规的宣传资料500余份,共抽检种苗经营户136户、苗木生产户68户。依法规范申办生产经营许可证程序,加大对申报材料的审核,实地核查圃地面积、苗木数量、等级等情况,对无圃地、无经营场所、无资金的经营户一律不颁发证件。
1.4科技兴苗,推进产业良种化进程
一是加强科学研究。庐山植物园,建园70余年来,引进国内外植物3 400种;九江市林科所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库,引种珍稀植物180余种,形成了成熟的引种驯化、繁育技术,为九江市花卉苗木品种更新、繁育起到了技术支撑作用。二是实施种苗工程建设。国家投资1 200万元的江西省林木良种繁育中心2003年落户德安县,已育苗逾66.7 hm2;投资130万元的修水林木采种基地已建成;投资达1 000万元的彭泽县海形林场耐瘠薄树种采种基地、九江市天花井林木良种基地、瑞昌市林科所林木良种基地正在建设之中。三是开展种质资源调查和保护。自2004年6月开始,全市组织150余人,对全市主要树种的优良林分、优良单株,古树、珍稀、濒危植物、引进树种等进行普查,为搞好林木种质资源的清查、收集保存和管理工作,推进林木良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2存在的问题
2.1生产结构不够优化,科技含量低
品种杂而全,不成规模,出现“二多二少”现象,即绿化苗木多,观赏花卉少,绿化小苗多,大苗少,竞争优势不强。苗木跟风、盲从现象突出,缺乏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栽培技术和生产设施,管理粗放。
2.2龙头企业少,规范化程度低
户型分散生产经营较多,从品种上来看,在全国市场规模种植的九江市只有马褂木,但品种规格不全,市场竞争力不强。
2.3政策支持不到位
政府搭台,经贸唱戏,九江市花卉苗木种子在全国小有名气,却从未举办过苗木交易会,又无花卉苗木交易大市场。国家实行良种优价、良种补贴政策和苗木生产、流通环节的税收减免政策落实不到位,种苗工程项目的配套资金难到位。
3对策措施
虽然目前苗木产业处于结构调整转型期,发展态势趋缓,但仍然是一个朝阳产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推广新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高花卉苗木产业化、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水平[1]。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四大转变:即从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技方向转变,从生产园林绿化植物为主向园林绿化植物、切花、切叶、盆景、盆花等协调发展转变,从“小而全”粗放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转变,从自产自销向产销分离转变[2]。
3.1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品种档次
针对花卉苗木市场越来越强调品种的新颖性、广适性、抗逆性和乡土化的需求趋势,应立足全市,瞄准长江三角洲,面向全国市场,在品种上增加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和生态功能良好的品种面积,适当发展耐盐碱、耐水湿的常绿乔木树种面积,大力引进新品种,开发乡土树种,增加盆花、切花种植面积,满足市民生活及节庆的需要;在产品类型上,培育大规格苗木,发展容器育苗,适当发展整型苗木,提高苗木附加值。
3.2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和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积极培育和发展各级花卉苗木协会,通过苗农自发联合,与大户联合,创建新的生产和销售组织模式,解决苗农零散生产模式与千变万化的市场难以对接的问题,同时培育发展花卉苗木经纪人队伍,推行产销分离,组织参观学习考察,走出去,请进来,把握市场动态。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市、县2级花卉苗木质量检验检测体系,成立市种子质检站(或中心),加大质量检验和监督,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3]。
3.3实施龙头带动,推进产业规模化、标准化
以再就业示范园、江西国丰苗木、永修茶山等为龙头,实行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产业格局,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引导生产、科技创新、加工增值和组织销售的优势,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方式建立示范区,每区以几个主要品种为主,实现连片种植,规模化、规格化、批量化生产,提高商品化生产进程。
3.4实施科技创新,提高花卉苗木科技含量
坚持以种为先,加快实施“种子工程”,加强种质资源保护、良种推广、良种繁育基地、种子贮备、种子质量检验等公益性、基础性建设。以企业为主,加强与科研院所联合,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开发、推广,建立科技示范园区,带动基地发展,加大苗农培训,提高育苗水平[4]。
3.5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
花卉苗木是短、平、快的朝阳产业,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项目。各级党委、政府继续重视和支持,从实际出发,指导产品结构调整,从技术、信息、市场等多方位服务于苗农,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完善和落实各项支农政策,对花卉苗木生产企业实行“两免一补”,即免征农业税、特产税,对良种实行补贴。对批发零售的免征增值税;对中介组织提供技术服务或劳务服务,免征所得税;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流通实体适当减免有关税费。加大政策性金融对花卉苗木产业的投入,扶持花卉苗木产业,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4参考文献
[1] 许国海.青海林木种苗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J].林业经济,2008(11):73-74.
[2] 施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开创全省林木种苗工作新局面[J].云南林业,2008(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