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抗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抗震施工技术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抗震施工技术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抗震施工技术论文

第1篇:抗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房屋建筑 地下室 施工技术

一、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实现了巨大的飞跃,在新时期的今天,建筑施工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人们对建筑物提出了更高的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的要求。地下室作为建筑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建筑物的使用空间和维护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方面都存在巨大作用。因此,房屋建筑中地下室的施工技术越来越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

二、房屋建筑中地下室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一) 地下室的抗震问题

对于所有的建筑实体而言,建筑实体的抗震性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会优先考虑,对于建筑实体的重要组成部位地下室来说,更是重中之重,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不合理,会造成整个建筑实体的抗震性能减弱,很难在真正地震来临时,显示出良好的抗震效果。因此,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抗震问题。

(二) 地下室的不均匀沉降问题

建筑实体的上部荷载不均匀,会很容易造成地下室的不均匀沉降,进而使得建筑实体的下沉或变形。房屋建筑的主要受力部位地下室,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重视到沉降问题所带来的危害,尽量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影响到整个建筑实体的质量。

(三)地下室的防水问题

在许多的房屋建筑当中,地下室的用途大多用于储存物品。因此,地下室的防水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工艺不成熟、施工程序混乱、建筑材料的适应不当以及缺少相关的防水措施,都极容易给地下室造成渗漏问题,导致地下室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四) 地下室的荷载问题

建筑荷载指的是建筑实体能够承受的最大内力或外力限度。在实际中,地下室承受着永久荷载,也就是建筑实体的重力对地下室的荷载大小,一般要在地下室施工前进行相关的荷载系数计算,否则会导致地下室的外墙施用材料的承重程度达不到要求,进而会使得地下室发生变形和开裂,对整个建筑实体的质量和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

(五) 地下室的抗裂问题

房屋建筑地下室是非常特殊的部位,它受到建筑实体的重力作用和基坑边壁的影响,所以会极其容易在地下室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裂隙,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在房屋建筑地下室的施工过程中,也要充分的考虑到地下室的抗裂问题,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三、房屋建筑地下室施工方法研究

房屋建筑地下室的施工方法主要有两项内容,第一个方面是房屋建筑工程的土方开挖方面,在这个方面中,首先注意房屋建筑基坑开挖应选选用容量为0.65m3履带式的反铲挖掘机;其次要结合房屋建筑基坑的图纸、开挖的深度以及现场的施工条件来合理确定基坑边坡,并在开挖的过程中,加强对基坑边坡的检测,出现问题要及时给于解决,以保证基坑边坡的坡度不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第三在土方的开挖过程中,事先制定相关保护措施,充分保障基坑坑底无水与井点降水,基坑坑底万一出现涌水现象的时候,要有相关的补救措施进行整改;要及时地采取技术措施进行整改;最后就是要在坡顶设置排水沟和堆积沙包,防止因雨水冲刷导致房屋建筑基坑的护坡毁坏。

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是建筑工程检验基槽与打桩头,它的主要施工方法和程序是首先要把桩头打进承台1米的距离;其次要打除桩头混凝土上的浮浆,其实会出现部分松动的骨料,要用专用铲清除干净;最后就是要事先清洗干净桩顶之后,才能对房屋建筑地下室基坑地板采用混凝土浇筑。

四、结合工程案例探究房屋建筑中地下室施工技术

房屋建筑地下室施工技术是保证地下室结构施工安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鉴于此,笔者结合了工程案例来对房屋建筑地下室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此房屋建筑设置了地下室车库,距该建筑4.5m的北面有一座在建的大型写字楼,西面是一条宽16米的公路,东面和南面为居民小区,并该地下室车库不远的2m处有小区的变压器,南面小区的道路与地下车库存在5m的距离,公路路面与地下室的原土高差1.5m,该车库共设2层,底板面标高-7.4 m,占地面积1900 m2,东西长和南北宽分别为99.5 m、18.6 m。车库基坑属于1级基坑。改车库共设置了17个单桩承台;21个两桩承台;1个三桩承台。基础桩采用的是钻孔桩Φ800 mm,共使用了62支。该车库在建设中,因空间比较的狭窄,地质也非常的复杂,并且周围还存在小区的供电设施,环境非常的复杂,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一)施工方案的确定

从上文对于该地下室工程的描述中,可以了解到施工现场的地下水资源含量多,还可能存在流砂、土层不稳等等难题,这就给基坑支护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很难达到相关的要求,改地下室工程项目技术人员和专家经过反复的斟酌讨论,确定了一个较为保险的施工方案:采取分段开挖的处理方法,减少基坑支护因条件限制导致出现断裂的几率,工程之后浇带可划分为A、B两段,具体的程序首先是深层搅拌桩施工、然后依次是基础钻孔桩施工、开挖A 段基坑同时进行喷锚支护施工、对桩的质量进行查验、底板垫层、桩承台、绑扎承台钢筋、对地板进行混凝土浇筑、绑扎壁筋、架模、进行壁砼浇筑。B段的施工程序首先按照A 段的施工程序重复一遍,然后接着顶板支模、绑扎顶板的钢筋、最后就是顶板砼浇筑。

(二)深层搅拌桩施工

该地下室工程施工现场周边是道路和楼房,施工用地较少,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采用格栅式深层搅拌桩作基坑支护,为了稳定土层课采取钻两排Φ800搅拌桩的方法,对于深层搅拌桩宜采用两搅两喷方法。

(三)基础桩施工

该地下室工程施工现场的环境较为复杂,所以基础桩的施工只能在原来的场地进行。该地下室的基础桩选用了Φ800钻孔桩,共62支,其中包括了单、双、三桩承台,所以现场施工人员要特别注意,不能出现Ⅲ类以上的不合格桩。为了尽可能的保障整个基坑支护的安全,应最大限度缩短地下施工周期。为了是桩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需严格按照相关的安全工程标准来进行钻孔桩施工。

(四)基坑开挖

在上文的施工方案中提到了采取了分A、B段施工方式,逐断开挖,每段应分为3个层次,并且注意开挖的深度要与喷锚支护钢花管子的部位存在200mm的距离,杜绝出现开挖超长的情况,每次的开挖的长度28m最为适宜。与此同时,需要及时安排工程卡车将开挖的土方运出施工现场,以免影响周边人们的生活和交通,开挖后根据事先设定的坡度进行精准修整,此时应由里至外的方向开挖。地下室南面基坑长度100m,周边到处是居民小区,并且支护壁顶高与小区道路的存在不超过1m差距,地下室工程项目应安排相关安全技术人员实施全天侯的看护。

五、结束语

我国的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城市规模也以非常快的速度扩大,人们对于地下室空间的利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对房屋建筑地下室的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论文对房屋建筑中地下室的施工技术研究较为浅显,旨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引起人们的对这方面的关注,促使房屋建筑地下室施工技术能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2]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第2篇:抗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 水泥搅拌桩 路桥施工 施工技术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革新,目前处理软基土质地基的方法有了较好的效果,当前比较流行的方法是水泥搅拌桩加固法,这种方法对软体地基的实用性比较轻,而且效果比较好,这样可以形成复合土体或者符合地基,能够有效的增强地基的稳定性,可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能有效防止地基的沉降,除此之外还可以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对于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防止地基沉降具有较好的效果。

二.路桥施工中水泥搅拌桩的成桩原理

水泥搅拌桩使用特别制造的钻杆或者钻头,钻进地基一定的深度,喷出浆,边喷、边搅、边上提,从而使得水泥浆沿着钻孔深度和地基土强行拌和,使之发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产生固结体,这样就可以达到软基加固的作用。

1.水泥的水解和水化反应

普通的硅酸盐水泥含有水硬性胶结材料,这种材料含有的矿物主要有氧化钙、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三氧化硫以及三氧化二铁等等。当水和水泥一起搅拌成为水泥浆时,这时水泥颗粒表面的这些矿物会和水发生水解以及水化反应,从而生成其他的水化物。这些水化物都是迅速溶于水的,这样会使水泥颗粒的表面暴露,使之继续和水发生反应。

2.水泥水化物与粘土颗粒的化学作用

水泥水化物凝胶颗粒的一部分与周围具有一定活性的粘土颗粒发生反应,另一部分逐渐自身凝结硬化形成水泥石骨架。

(1)团粒化作用

土中的二氧化硅遇到水会形成硅胶微粒,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会使得较小的颗粒逐步形成较大的土团粒。且水泥水化生成的氢氧化钙等凝胶粒子,这些物质的表面比较大,而且具有较强的吸附活性,这样土团粒就会进一步的互相结合。

(2)凝硬作用

当溶液中析出的钙离子的数量超过离子交换所需数量时.其多余部分便与粘土矿物中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胶态二氧化硅或胶态三氧化二铝进行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稳定的硅或铝钙结晶化合物.在水中逐渐硬化.且强度增长.由于其结构较致密。水不易侵入.使得水泥土具有一定的水稳性.

(3)碳酸化作用

溶液中游离的氢氧化钙与空气和水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石灰石。它能增加土的强度,但其反应速度较慢,通过上述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桩体。

三.影响水泥搅拌桩强度的主要因素

1.土中含水量的多少

我们知道天然土中含水量越小,那么水泥土的抗压强度就会越高,反过来在水泥掺入相对比较少时,天然土中的含水量对强度的影响相对比较小一点。所以天然土的含水量是直接影响水泥土的强度的,同时还与水泥的掺入比例有关。

2.土的化学性质

我们知道土的化学成份中,比如土的酸碱度、土中有机质的含量,土中硫酸盐含量等等这些因素对加固土强度的影响都比较大。酸性的土壤(PH

四.水泥搅拌桩的设计

1.搅拌桩的设计

(1)布桩范围:由路基中心线向两侧布置桩位,必须保证桩距。且路基范围最外一排桩不得大于设计桩距,必要时加密。

(2)布桩型式:采用柱桩,正方形布置。

2.确定搅拌桩长及桩间距

(1)桩长L

根据桩顶设计标高位于地面以下0.5 m。地面以下6.0m为中密砂层,故限制水泥搅拌桩加固深度。故先确定桩长L=6-0.5=5.5m,再计算单桩承载Rkd及水泥土的抗压强度。

(2)确定桩问距a

①首先确定桩的置换率m

②再确定每根桩承担的处理面积A

③最后确定桩间距a

五.水泥搅拌桩加固料掺入料的确定

1.水泥搅拌桩的配合比

施工前按照现场取土样进行室内配比试验,以确定符合现场地质条件及桩体强度要求的水泥掺入量。

2.提升速度

经现场工艺试桩记录和提升速度与水泥搅拌桩的均匀性和功效进行对比,采用最佳提升速度0.8 m每分钟。单位时间内水泥浆液的喷出量:现场取土样进行试配和对其物理力学性能分析,取水泥最佳掺入比为14%.土样的重度为18.9 KN每立方米。

3.任意一点的搅拌次数

搅拌轴叶片垂直投影高度是0.2 m,搅拌轴叶片总数是4片,根据这些提供的参数代人t=h∑z・n/v得出土体中任意一点经搅拌轴搅拌的次数为50次。

六.水泥桩的施工工艺

在具体的施工中为加强水泥搅拌桩的密实度。可以采用四搅两喷的方法,其效果比较明显。具体的施工程序如下:

1.在作业时必须要保证机械的平稳,特别是在桩机就位深层搅拌机到达桩位对中,要保证机械的水平。

2.在喷浆钻进搅拌下沉的时候必须按照掺入比以及水灰比来拌制水泥浆。并且要把水泥浆倒入集料斗备喷。

3.提高搅拌头自桩底的反转能力,使之一边旋转一边匀速的搅拌提升,直到设计桩顶标的高度。

4.重复喷浆钻进搅拌水泥浆随搅拌头再次旋转搅拌下沉而喷入地基,直到桩底标高,并喷完剩余的水泥浆。

5.在施工时重复的搅拌同时提升将搅拌机,做到一边旋转一边提升。之后又回到设计桩的标高,制桩完毕,又进行下一轮的操作循环。

七.搅拌桩质量控制的几个方面

1.水泥浆体拌制完后应防止其发生离析现象。

2.施工中冈故障停浆时,应将搅拌机下沉至停浆点以下0.5 m,待恢复供浆时再搅拌提升。

3.当喷浆口到达设计桩顶标高时,应停止提升,搅拌数秒,以保证桩头的均匀密实。

4.做好每一根桩的施工记录,深度记录误差不大于50mm,时间记录误差不大于5s。

八.搅拌桩质量检验

1.施工允许偏差桩身垂直偏差:不大于1%。桩位偏差:不大于50 mm。桩径偏差:不大于4%。桩顶标高:应超高500ram。桩底标高:应超深100 iIlln一200 mm。

2.施工过程检验。经常检查施工记录,根据每一根桩的水泥用量、水泥浆液的均匀性、搅拌次数和时间及成桩深度等对质虽进行评价。

3.施工后质量榆查:

(1)一般在成桩后28 d龄期,抽检总桩数的2%,用地质钻机钻取芯样观察其连续性和搅拌均匀程度并制成试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场地复杂或施工有问题的桩,进行单桩倚载试验,检验其承载力;

(3)施工后28天,对搅拌桩进行抽检。经钻芯取样和静载试验,均达到设计要求。

九.结束语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国家也越来越重视道路的建设。伴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也有越来越多的公路投入使用。但是调查显示路桥地基沉降的现象已经十分的普遍,高速公路尤为突出。特别是软土地基处显得格外严重,已经严重的影响到道路的行车的安全。为了减少路桥地基的沉降现象,水泥搅拌桩在路桥施工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广。但是,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水泥搅拌桩加固法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但是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也还存在许多的问题,这需要行业的专家以及施工的工作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技术不断的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姚章虎 阐述水泥搅拌桩在路桥施工技术应用 [期刊论文] 《中华民居》 -2011年4期

[2]陈军 论述水泥搅拌桩在路桥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期刊论文] 《四川建材》 -2009年2期

[3]林贻森 杭州石祥路地道桥引道基坑支护技术 [期刊论文] 《铁道标准设计》 ISTIC PKU -2003年10期

[4]王小漫 李志华LI Zhi-hua水泥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 [期刊论文] 《山西建筑》 -2005年4期

[5]甘泉 水泥搅拌桩工程质量控制措施研究 [期刊论文]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1年8期

[6]刘相东 詹慧鸿Liu XiangdongZhan Huihong深层水泥搅拌桩加固桥台后软基施工及质量控制技术 [期刊论文] 《铁道建筑》 PKU -2005年9期

第3篇:抗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在抗震防灾和加固改造技术上的创新,同时提出几点建议,以进一步推动和提高我国城市桥梁的建设的总体水平。

关键词:桥梁建设技术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的桥梁以空前的规模飞速发展着,无论是建设数量还是施工速度都在赶超发达国家,呈现出桥梁建设新的。然而传统的设计思想,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经常会导致桥梁建设出现美中不足、设计创新不足和施工质量不足等问题,因此,近30年来,我国的桥梁工程技术人员不断摸索前进,在对一大批复杂立交桥梁、城市跨线桥梁、轻轨铁路高架桥梁等各类大、中型桥梁工程的实践中,众多创新技术被发掘出来。

1设计理念和设计思想上的创新

桥梁是生命线工程,桥梁结构的合理性、安全性、耐久性一直是桥梁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桥梁设计理念较多地考虑结构的强度,而较少考虑结构的耐久性,重视强度极限而不重视使用极限,这种设计导致的结果是:桥梁在正常使用期内适用性差,出现桥面铺装开裂、构件疲劳、变形过大、钢结构腐蚀等,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大量桥梁抢修、加固甚至改建的局面。近年来在桥梁科技界、工程界频繁出现了一系列新名词、新概念,例如设计基准期、结构寿命期、健康监测、二类稳定、安全评价等,就充分反映出桥梁工程师对桥梁设计的理念转变。工程师们要从“全寿命期”的概念出发,进行灾害分析,分析对各部件在静、动荷载作用下的易损性,确定结构中重要传力构件与次要传力构件、可更换部件与不可更换部件、可加固部件与不可加固部件、可控制部件与不可控制部件,即确定结构的可检性、可换性、可修性、可控性、可持续性,结合这些因素,在桥梁的结构设计中把握整体方案、抓住主体结构、细化局部构造,桥梁工程师要真正考虑到100年设计基准期对桥梁结构的要求,从简单的强度设计转换为对桥梁结构的“全寿命期”设计。

2.城市桥梁结构设计的创新

近年来在桥梁结构设计上采用了一些创新技术,如预弯复合梁技术、体外预应力技术,点支承异型板结构以及混合结构等在城市桥梁中的应用。

2.1预弯梁复合技术的应用

预弯复合梁是在横向卸去预弯钢梁上的预加力,利用所释放出来的预加弯矩对一期混凝土施加预应力。由于其本身成微弯反拱,外荷载作用下挠曲变形将大为减少,同时钢梁的存在也较大地增强了刚度和耐久性。预弯组合梁常为简支结构,具有该类结构的优点,采用预 制拼装的施工方式,更适合在不宜中断交通及不便架设支架整体现浇的桥位处使用。

预弯组合梁高度较小,结构外观轻巧、美观,与各种结构配合使用,便于线性顺接协调处理,同时桥梁结构的长度及桥梁面积减小,有利于减少造价,使桥梁结构更加经济合理。

2.2点支承异型无梁板桥的应用

由于城市道路线形及客观环境的要求,桥梁平面形状变得越来越不规划,且由于多层立交的选用,为降低高度,对桥梁扁薄轻巧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而“异型无梁板桥”结构则顺应了这种需求,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异型无梁板桥”建筑上称“无梁楼盖”,其确切的定义是:“上部结构为任意不规划平面形状的体板,下部墩柱为任意位置且直接支承在板体上的桥梁”。过去也曾称“点支承异型板桥”。因城市立交线形复杂,由此构成的桥梁平面、除弯、坡、斜外,还有“叉口型”、“T字型”、“十字型”、“O 字型”等,墩柱也以满足桥下各向交通净空而设置,故其适应性好,结构较薄。还具有外型美观、结构合理、施工方便等优点。

3.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上的应用

为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并提高结构安全水准,城市桥梁建设越来越多的采用了高性能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智能混凝土和高性能钢管混凝土在的应用等。高性能材料拥有高强、轻质和耐腐蚀等综合品质( 如高强混凝土、轻质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HRB400级钢筋、碳纤维材料及新型钢结构防腐材料等) 。实现了“协作体系、组合结构、复合材料”新技术的突破及新型结构的组合,强调桥梁建设需结合功能的要求与环境协调、文物保护的关系,达到人文景观与环境景观的完美结合。

4.采用新的施工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节省材料、减少施工对现有交通的影响

大量采用简支梁整体架设和阶段拼装( 包括逐孔拼装和悬臂拼装;逐孔拼装是指先简支后连续梁;臂拼装是指将悬臂梁合拢转化为连续梁) 的方式架设城市桥梁,有力地推动了新型架桥机设备,包括架运一体机设备的技术进步;采用可移动支架、模板现场浇注的施工方式;“标准化设计,工场化生产,装配化施工”的预制拼装工法得到应用;基于IT技术,GPS和GIS技术的大型城市桥梁基础施工技术和施工监控的集成技术等得以快速发展。如,采用大型群桩基础施工技术的苏通大桥、采用大型地下连续墙及冻结基础施工技术的江阴大桥以及九江长江大桥的大型沉井基础等

5.在抗震防灾和加固改造技术上的创新

城市桥梁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防灾减灾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很大的进展,如相关的抗震设计理论和设防标准、规范得到修编和修订; 城市桥梁抗风设计理论及凤振控制理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例如:由上海同济大学等研究的三维桥梁颤振分析的全模态方法,数值风洞及其在桥梁抗风研究的应用,桥梁主梁断面的颤振导数和气动导纳的识别方法及斜拉索风雨激振激理及其制振方法等最新科研成果。

在桥梁加固方面,我国于20世纪末开始进行碳纤维加固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应用。2000年北京市四环路上立交桥梁的盖梁上成功运用碳纤维加固技术,加固的碳纤维面积近400m2,该加固方案与传统施工方案相比直接为工程节约2000多万元,并具有施工周期短、无施工机械设备、对交通影响小等优点。这次近400m2 的碳纤维布在盖梁补强中的成功运用,表明该项技术在桥梁工程建设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对加固后的桥梁进行了6年的跟踪监测,并取得了大量的实测数据,为今后碳纤维加固技术在桥梁工程中的广泛应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6.相关建议

为进一步推动和提高我国城市桥梁的建设的总体水平,特提出如下建议:

1)不断了解国外城市大跨径桥梁的发展动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积极探索大跨径城市桥梁建设的基础上,力争在短期内取得新的突破。

2)重视我国在城市大跨径桥梁基础工程与国外的差距,深人研究深水水下作业施工技术;积极研究基础工程的其它形式;大力推进城市桥梁工厂化预制阶段和整体化安装工艺的进程。

3)加大轻质高性能、耐久材料的研究和推广力度,将玻璃纤维和碳纤维增强材料从最初的加固补强材料向最终代替传统的钢材和混凝土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广铝合金钢材料在 城市桥梁上的应用,以适应城市桥梁的建设需要。

4)更加重视城市桥梁作为城市生命线工程的特殊作用,加强城市桥梁安全度和耐久性的研究,认真执行相关设计规范和施工技术规程,强化城市桥梁的耐久性设计。

参考文献

[1]穆祥纯城市桥梁结构安全度和耐久性问题的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第4篇:抗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以实例介绍了CL结构体系施工技术以及该技术的优越性。

1工程概况

某小区工程总面积约,其中有l0万余为CL结构体系,此结构体系集成了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于一体,是河北省推广节能、环保建筑的试验住宅项目。

2 CL结构体系设计及应用范围

(1)体系设计:CL(Composite light-weight)体系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CL结构是由CL墙板(CL wall-panel)及实体硅墙、装配整体式楼盖或现浇楼盖、后浇边缘构件连接而成的空间结构,受力性能属剪力墙结构。CL墙体主要受力构件CL墙板由两面冷拔光面低碳钢丝焊接CL网片(CL netflake)与三维斜向腹丝(镀锌低碳钢丝)焊接成空间骨架,中间夹以聚苯乙烯板形成CL网架板(CLnet-frame panel),内外两侧浇筑混凝土后构成CL墙板。CL墙体为180 mm,中间CL芯板(CL corepanel)一聚苯板为50 mm,密度,内侧混凝土厚90 mm,外侧混凝土厚40 mm,内外侧钢丝网片均为50 mm间距,外侧为4 mm冷拔低碳钢丝网片,内侧为3 mm冷拔低碳钢丝网片,腹丝为3mm镀锌低碳钢丝。

CL芯板采用Ⅱ类绝热用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性能指标为:表现密度范围为;阻燃型(zR型)氧指数≥30 %,其余应符合《GB 10801》的规定。

CL网架板力学性能应符合如下规定:

CL网片焊点拉仲试验的结果应不小于

每组抗剪试件抗剪力的平均值应符合式(1)计算的抗剪力:

A一钢丝的横截面面积,若不同直径钢丝焊接,取较大直径钢丝横截面面积,mm ;

一该级别钢丝规定的屈服强度。

(2)应用范围:该结构体系适用于住宅建筑或纵横墙较多的公共建筑,8度及以下抗震设防区,能满足12层及以下小高层住宅及6层经济适用房和别墅等工程的需要,房屋总高度不应大于36m,当为8度IV类场地时房屋高度不应大于27m,层高不宜大于3 m

3 CL墙体施工

该工程采取了两种CL墙体施工方法,即两侧全预制和两侧全现浇。

3.1施工准备

(1)熟悉设计图纸与《CL结构体系技术规程》和《CL结构工程质量施工质量验收规程》。

(2)CL网架板进场时按规定随即抽取样品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3)做好CL墙板预制的砖胎模,表面要平整。

(4)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

(5)对各工种做好技术交底。

3.2施工工艺流程

CL网架板订货单制作、进场一CL网架板硷垫块制作、养护。硅剪力墙根部凿毛、清理杂物、扶正预埋筋一实体剪力墙、CL墙体边缘构件、构造柱钢筋绑扎一CL预制板(CL网架板)吊装、就位、节点连接锚筋绑扎一焊模板撑棍、电工预埋管箱、安装墙模板一浇筑自密实硷、拆模、养护。

3.3施工技术

3.3.1 CL网架板订货单制作、进场

制作CL网架板订货单,绘制简图、确定规格型号、标注详细尺寸、数量、注明工程部位、工程名称、进场日期等,此项工作至关重要,尤其应注意楼梯间休息平台及与斜屋面交接的墙体处网架板的规格型号,此项工作应设置专职的CL墙板施工技术员。

3.3.2 CL网架板硅垫块制作、养护

根据工程进度,CL网架板进场后,用的PVC塑料管模具(割成均分的4道缺口插人网片内)在其上制作硷垫块,硅垫块强度等级同剪力墙,距CL聚苯板边缘100一15mm,中部间距宜≤600 mm,垫块成梅花型布置,应注意正反两侧的硅垫块应对称、同位置制作,以避免在硅不对称浇筑时产生的侧压力对CL芯板位置产生偏移、挤坏。

3.3.3 CL墙体预制

双面预制即芯板两侧都浇筑细石混凝土,将吊装预埋件及墙和洞口边缘附加筋固定在网架板内,做好墙及洞口边缘模板,检查预留口、洞的位置且无漏浆,网架板支垫方式,模板支撑牢固性。 转贴于

3.3.4钢筋绑扎

此工序中,把实体硅剪力墙钢筋绑扎置于CL网架板安装前,主要是考虑CL网架板安装后,造成实体硅剪力墙钢筋由于锚固长度等原因不易绑扎,且易损坏CL聚苯板。CL网架板安装后再绑扎构造柱筋和CL墙体边缘筋及门窗洞口拐角附加筋(防止墙角产生斜向裂缝)。

3.3.5 CL网架板、预制板的吊装及临时固定

(1)CL网架板吊装,吊装时对CL网架板做好保护,不可将塔吊挂钩直接挂在网片上,容易造成网片与腹丝脱焊和板的整体弯曲,可以将CL网架板放在一块平木板上进行吊装,质量验收要求脱焊点≤10% ,且不能连续存在5个及以上脱焊点,整体弯曲簇≤3 mm。 CL网架板吊装、安装时应注意保护硅垫块。

(2) CL预制板吊装,由于CL预制板较重,有的重达3t多,因此吊装前先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吊装前先预吊,看吊装预埋件是否能够达到承载要求,吊装时要做好平衡,不可以单个点吊装,要两个点同时起吊,起吊时墙体要不可以顺地拖行直至竖立起来,以防损坏锚丝,吊前宜将墙体斜立。

3.3.6 CL墙体模板安装

焊模板撑棍可用钢筋,依据地趟线焊在CL网架板底部锚筋上,偏差应控制在2 mm内,以保证其板墙截面尺寸及位置的正确。钢筋长度应预先依据墙厚度截取,如考虑内墙不抹灰,两端头应刷防锈漆,预防钢筋因潮湿锈蚀而污染墙面。

3.3.7自密实混凝土搅拌、运输及浇筑

由于CL墙体两侧较薄,且中间穿插着斜向腹丝,针对工程特点采用了自密实高性能免振混凝土,其具有高流动性、高粘聚性、抗离析性、高填充性的特点。

根据工程的需要现场搅拌的自密实混凝土的性能达到了以下要求:坍落度≥255 mm;坍落扩展度≥600mm;含气量2.0%;凝结时间正常;强度级别C25/30。浇筑时应在CL保温板两侧同时浇筑硅,以防保温板偏移。

4结语

第5篇:抗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钢结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引言:

在建筑行业高度发展的今天,钢结构行业也是不断的发展,钢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明显。钢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就是钢结构所选择的钢材都具有很高的强度,而且,钢结构由于其结构性质,使其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在进行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工艺流程也是比较简便而且灵活,同时建筑钢结构在建筑施工中可以节约空间。在建筑施工中的钢结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钢结构的连接技术,以及建筑钢结构的安装技术等,只有控制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以及建筑钢结构的施工质量,使建筑钢结构无论是在技术方面还是在质量控制方面都有一个更好的提高。本篇论文主要针对建筑钢结构的建筑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措施进行研究,使钢结构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有一个更高更阔的发展空间。

1.在建筑施工中的钢结构的主要功能实现

1.1钢结构的防火施工技术

对于人民的居住或者是办公环境,拥有一个好的防火环境至关重要。一旦建筑物发生火灾,由于钢材的导热性能十分的良好[2],所以钢结构部件温度就会迅速的上升,这样就会严重的影响钢结构的强度 ,使得钢结构在高温环境下迅速变形,导致整个钢结构建筑失去平衡。从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地区出现火灾时,钢结构的耐火性都是比较好的,但是少部分钢结构耐火性差的地区,在发生火灾时,钢结构不仅不能为人们提供庇护,还会成为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负面影响因素,所以在进行钢结构的设计中,一定要考虑到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尤其是针对钢结构的主要支撑部件,更是要保证其可靠的质量,全面提升钢结构的防火性能,使其可以在火灾发生时为人们提供安全的避难场所。最主要的措施就是整个钢结构采用防火板进行包装,并使用耐热材料进行喷涂等。下表是防火材料涂刷的施工技术要点:

图1.防火材料涂刷施工技术要点

1.2建筑钢结构的防腐施工技术

上述我们已经论述过,建筑物的钢结构通常情况下会暴露在自然地环境中,所以,难免会遭受风雨的侵蚀,导致整个钢结构出现老化、变形以及生锈等情况,长此以往,建筑物的钢结构的自身承受压力的能力就会急剧下降,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建筑物的外观美感而且也会严重的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所以做好钢结构的防腐工作是十分重要的[3]。相关的钢结构研究专家以及学者在近几年研究出了一种新型的防腐以及构造物,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钢结构被腐蚀的问题。传统的钢结构的防腐材料仅仅能保证钢结构的30年的防腐期限,但是,我国当前的钢结构建筑物的使用年限大多会超过50年,这样正对钢结构的防腐工作就不能一次成型,需要进行二次甚至是三次防腐,这样就会严重影响钢结构防腐工作的有效进行。下面流程图是防腐材料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图2.防腐施工质量控制流程

2.建筑钢结构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措施

建筑钢结构对提升建筑物的施工质量与实际使用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提升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

2.1结构的安装技术与质量控制

在建筑物的钢结构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技术中,相关的钢结构部件在钢结构加工厂根据建筑施工的相关要求进行加工,加工之后到现场进行安装,在整个过程中的施工通常是使用机械化的施工手段,这样也会大大的缩短施工的工期[4]。针对高层建筑的钢结构施工技术,由于建筑物通常会很高,而且施工的范围也会很广,所以吊装钢结构通常使用塔式或者是履带式的起重机,而且,采用的吊装方法也通常采用综合性的吊装方法。具体的吊装步骤通常是从建筑物的对称节或者是中心位置开始进行,首先进行支撑构建的吊装,同时根据吊装步骤从中心向四周进行吊装,而且还要保证从下至上进行作业,通过这个手段,保证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针对钢结构的次要部件,要在主要部件吊装完毕后进行逐层的吊装。采取对称的安装以及对称固定的施工工艺,这样就会消除误差的累积以及节点焊接的变形,使得整个钢结构的吊装以及焊接工作的施工误差有效的减小甚至是消除。

2.2建筑钢结构的连接技术与质量控制

针对建筑钢结构的连接工作通常采用的是焊接连接,焊接连接的主要优势就是构造简单,在施工工艺流程方面比较方便。所以除了针对少数的承受动力的荷载结构的钢结构连接之外,大部分的建筑钢结构的连接都采取焊接方式。传统上的焊接手段通常是电阻焊以及电弧焊,二者相比较之下,电弧焊的质量比较可靠,在进行焊接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焊缝的截面形式,通常可以分为角焊缝以及对接焊缝,角焊缝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施工工艺流程也比较方便,但是在承受压力的性能比较差。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高度发展,钢结构建材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广泛。为了不断地加强我国的钢结构建材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应该严格控制好施工进度,优化施工组织设计方案,通过不断地加强施工现场的技术改进以及施工组织设计,提高我国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上文从当前我国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方面的发展情况入手,阐述了如何完善施工技术,提升质量控制实效性,旨在提升建筑施工质量,使其更好的为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王文鹏. 建筑钢结构施工与质量控制方法分析[J].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0:155.

[2]王宗雄. 探析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措施[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09:190-191.

[3]李聪,李盛斌. 浅谈建筑钢结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的措施[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153-154.

第6篇:抗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的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的加剧,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厚板转换层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施工技术与高层建筑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厚板转换层的施工中,现代预应力技术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代预应力技术是建筑行业的新技术,适宜在厚板转换层这种受力结构复杂、跨度大、挠度控制等问题突出的结构中应用,因此,探讨现代预应力技术在厚板转换层中的应用是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1、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的形式

现代化的高层建筑呈现出一种多功能、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对于下部大空间、上部小开间的商用高层建筑就一定要设置好转换层,只有设置好转换层才能够承受上部框架的重量,转换层的结构较为复杂,包括空腹析架式结构、梁式结构、板式结构、空腹析架式结构等等。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的转换层,主要以使用梁式结构居多,据统计,使用梁式结构的转换层占到了整个建筑比例中的80%以上,在这种结构中,一般使用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劲性钢筋混凝土等组合结构的形式进行施工,其中,钢筋混凝土的使用比例最高,转换梁的结构主要以钢和混凝土组合施工的形式进行,这种组合形式也将会成为未来高层建筑业的施工模式之一。

2、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式

2.1高层建筑结构厚板转换层施工流程

高层建筑厚板转换层的施工流程一般按照测量放线、转换层模板安装、板底以及暗梁钢筋的绑扎、首次混凝土施工、施工缝隙的养护、版面钢筋的绑扎、二次混凝土施工、养护的流程来进行。

2.2转换层模板支撑的施工方式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常常使用一次性模板、荷载传递法支模、叠合浇筑法支模、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下面就对这几种方式进行简要介绍:

2.2.1一次性支模施工方式

使用一次性支模进行施工,需要从转换层的底部上底层地面或者地下室的地板衍生,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施工模板支撑材料,一般情况下,一次性支模施工方式适宜施工现场可用支撑性材料多,转换层位置相对较低的施工情况。

2.2.2荷载传递支模施工方式

荷载传递支模施工方式主要将施工荷载以及转换梁自重通过支撑系统传递到高层建筑的层板之中,支撑楼板的设置数量应该根据图纸的要求来进行,此外,还可以将转换层支撑柱传力利用起来,通过梁下排列体系将作用力传递到高层建筑的楼板中。

2.2.3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

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主要使用叠合梁的施工原理将高层建筑的转化量分成两次到三次进行浇筑施工,一般支撑系统只能够承受第一层施工载荷和混凝土的自重,在使用叠合浇筑法支模施工方式进行施工时,要做好叠面层的处理工作。

2.2.4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

埋设型钢法支模施工方式需要在高层建筑的转换梁之中埋设好钢析架,并将埋设好的钢析架与模板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以便承受施工的荷载以及整个大梁的自重,对于大梁使用一次性浇筑成型的施工方式,对于转换梁的施工一般使用钢骨混凝土的施工方式,在施工过程中,要保证上层和下层的在同一个施工位置,对于转换结构的下层可以使用埋设型钢法支模的方式进行施工,施工完成之后,做好承载力的验算工作。

2.3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施工方式

2.3.1做好混凝土配比的控制工作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转换层厚板的厚度较大,因此,在具体的施工中一般使用分层浇筑的施工模式,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时,要控制好第二层和第三层的施工方式,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二层和三层的水化热程度较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更改原材料的配比,一般可以在原材料中添加粉煤灰、矿渣以及高效减水剂,以便最大限度的减小水化热程度。

2.3.2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

在实施混凝土的浇筑工作时,要意识到混凝土的浇筑必须要满足高层建筑的整体性施工要求,在浇筑过程中,要从转换板的中心位置逐渐向两侧的浇筑线路进行,在浇筑过程中,要保证两侧浇筑速度的一致性,保证脚手架可以受力均匀,防止侧移情况的发生。在浇筑中要慎重的使用振捣器,防止由于选择和使用不当导致混凝土后期出现裂缝,在混凝土的初凝前的一到两个小时用长刮尺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在施工滚筒进行碾压,减少裂缝的产生。

2.3.3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的养护是保证高层建筑质量的重要方法,在目前,对混凝土施工后期的养护方式主要是蓄热保温法内降外保法两种,在使用蓄热保温法对混凝土进行养护时,要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之前做好保湿工作,在内部温度降低前做好保温工作。内降外保法就是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内部埋设循环管,利用循环管的冷却作用降低内部的温度,减少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差,一般在使用内降外保法进行养护前,要对混凝土的表面洒水,在进行后期的蓄水养护工作。

2.4做好钢筋施工的控制工作

2.4.1控制好钢筋的安装顺序

在进行钢筋施工时,要确定好钢筋的尺寸和钢筋绑扎的顺序,与图纸进行详细的核对,方可进行后续的安装,一般情况下,钢筋的安装顺序从建筑物分层暗梁下部、板底、钢管支架、纵向钢筋、套箍筋、穿腰筋、固定、暗梁控制、板面双层钢筋铺设的顺序来进行。

2.4.2做好钢筋的连接控制工作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主要使用钢筋闪光对焊、套筒冷挤压、锥螺纹连接以及电渣压力焊的连接方式进行钢筋连接,连接方式的选择主要由钢筋的尺寸、直径和型号来决定,对于直径在28mm以上的钢筋可以使用锥螺纹连接和套筒冷挤压的连接方式进行,对于直径在25mm以下的钢筋,可以使用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的方式进行连接。

2.4.3做好钢筋的绑扎工作

钢筋的绑扎包括钢筋支撑架和钢筋连接的绑扎两个内容,在钢筋成型后的绑扎过程中,由于钢筋的长度较长,在绑扎时要搭设好相关的支撑架,使用闪光对焊的施工方式进行施工。对于钢筋连接的绑扎,要按照钢筋的顺序来进行,在钢筋的下部,要放置好分隔筋,按照顺序一一进行绑扎,直到左右的钢筋绑扎完成,对于钢筋的上部位置,也要按照同样的顺序来进行,直至所有的钢筋绑扎完成。

3、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城市建设同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中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厚板转换层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其施工技术与高层建筑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转换层是高层建筑上部结构的施工基础,是下部结构的封顶,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建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参考文献:

[l]李坚新.浅析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期刊论文],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03)28

[2]周青松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转换层施工技术[期刊论文],民营科技,2011(07)20

第7篇:抗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设计;性能研究

中图分类号:TU375文献标识码:A

在现代化工程施工建设中,常见的异形柱结构体系主要包含了T字型、L字型、Z字型和十字形柱截面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现代化的工程项目中,这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有效的促进了建筑结构的改革、增加了建筑材料应用,减轻了建筑物资中,增加了建筑物使用面积,适应了现代化变动功能,是目前工程施工技术改革的主要途径之一。就当前常见的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与传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较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其柱截面形式也与传统的截面柱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一、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稳步前进,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生活中对于住房要求也逐渐由原来的最低房屋保障到现在的商品化发展。使得大多数的市民在住房要求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住房,异形柱框架结构体系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发展形成的,这一结构的出现有效的,满足了建筑结构功能要求,为建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钢筋混凝土异形柱概念

所谓的异形柱主要指的是那些柱面结构异常的建筑结构简称,这里所谓的异形截面主要指的是区别于传统的几何形状、横截面的异常状态。在目前的工作中,是通过采用异形模板结构来浇筑混凝土形成的混凝土柱结构。异形柱是在满足建筑结构的刚度、承载力要求和前提下,根据建筑结构的使用功能、设计布局的前提下,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设计、布置要求而采取的一种其他截面形态的柱体结构。

2、异形柱结构的应用

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异形柱结构的采用日渐增多。形成这种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随着城市能用土地资源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结构不断出现,从而使得传统的建筑结构无法满足目前人们生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结构体系;而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建筑结构本身的抗震和使用功能的需要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结构。这种建筑结构的应用使得房屋装饰效果好、家具布置灵活、室内整齐美观的优势。

二、异形柱横截面承载力的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各种新兴建筑结构不断涌现,已成为房屋建设工作的重点所在。在现代化建筑结构设计中,目前的工程项目在应用中已成为保证建筑结构质量安全的基础依据。在工程建设中,做好异形柱横截面承载力研究至关重要,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所在。

1、异形柱正截面承载力

异形柱截面受到外力的作用下一般都会发生双向弯曲的现象,因此在工作中应当按照双向偏压构件来进行研究。经过工作研究我们发现,在这几种类型的异形柱界面中,普遍存在着承载力与弯矩力低的特点,同时不同方向上的承载力所引起的差异性也较多,其在横截面与轴面上的位置变动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建筑工程项目中,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通常都是通过离散截面法和手算法两种进行的。手算法在应用中通常都是建立在点算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简单、简化的计算流程,是通过计算图标中所涉及到的仪器、简化公式来进行计算的一个过程。通过在计算中考虑到纵筋锚固的滑移问题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体性问题,在计算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针对建筑结构的本身特点与自身施工优势进行研究,且在工作中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经过分析表明,在目前的建设工作中,对于异形柱横截面双向弯压柱的计算是一个随着轴压比不断增加而减少,随着荷载角度变动而变化且差异性不断转变的模式。

2、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变关系

钢筋的应力σs与应变εs为线性关系,钢筋的应力取其应变与弹性模量Es的乘积,但当应力大于强度设计值时取设计值。用公式表达为:σs=εsEs;-fy≤σs≤fy(3)式中,εs,σs-钢筋应变和对应的应力,Es-钢筋的弹性模量;钢筋的拉和受压强度设计值。

3、内力平衡条件

4、异形柱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L、T、X、十字形截面柱在斜向水平荷载作用下,由于翼缘的有利作用,其受剪承载力的平面图形在各象限呈外凸的梅花瓣形,在斜向剪力作用下,如果按X、Y两个分量分别配筋计算中不考虑垂直方向翼缘的作用满足要求的话,则柱的斜向承载力将满足要求。试验研究表明,轴压力可以推迟斜裂缝的出现,抑制斜裂缝的开展和提高受剪承载力,增加配箍率同样可以提高受剪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并使裂缝分布均匀裂缝宽度变窄;提高构件的剪跨比可以提高其延性系数和极限位移。

5、异形柱的受力性能及其轴压比控制

异形柱的延性比普通矩形柱的差。其在设计的过程中轴压比、高长比(即柱净高与截面肢长之比)是影响异形柱破坏形态及延性的两个重要因素。异形柱由于多肢的存在,其剪力中心与截面形心往往不重合,在受力状态下,各肢产生翘曲正应力和剪应力。由于剪应力,使柱肢混凝土先于普通矩形柱出现裂缝,即产生腹剪裂缝,导致异形柱脆性明显,使异形柱的变形能力比普通矩形柱降低。

三、结语

异型柱框架结构的平面布置比普通矩形柱框架灵活,可以较好满足建筑功能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结构设计人员应充分了解异型柱的受力特点,正确把握设计要点,确保工程结构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1】 陈尚建,陈洲,苏先科,李大桥.玄武岩片材加固混凝土双向板的试验研究[A]. 首届全国既有结构加固改造设计与施工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07

【2】 李志刚,邵志民,张丽娜.钢筋混凝土双向板体外预应力加固受力性能分析[A]. 第三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 2011

【3】 张前国,黄承逵,,刘明,刘文,刘毅,刘昌平,李庆钢,杨魁,张毅斌,张贵军,袁朝,薛宏伟.钢筋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A]. 土木工程建造管理:2006年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施工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 2006

【4】 武志鑫,陈静,王广勇,刘栋栋.火灾后楼板力学性能分析以及初步修复方法[A]. 第3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 2012

第8篇:抗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桩基施工;建筑工程;技术应用;类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高层建设已经成为城市进步发展的主题。在城市建设中,由于人口密集而土地有限,人们便向空中及地下发展,建造了大量高层建筑,以获得更大的活动空间;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新村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涌现,也为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奠定了基础。高层建筑及重要的城市高大建筑不允许有严重地基沉降现象;一些重型厂房以及一些荷载能力过大的建筑物;一些高耸的要求有较强的水平力的高结构建筑物等等都需要使用桩基础来增加地基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此来减少振动对建筑物产生的破坏作用,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减少建筑物沉降的速度。当前,建筑行业也把桩基础作为提高建筑物抗震性的一种有效形式,取得了很显著的效果。

一、桩基础施工技术的类型

1、静力压桩施工技术

民用建筑的位置都在市区内,传统打桩机的噪声大,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居民密集区会选择静压力桩进行施工,静压力桩是运用静压将预制桩压入土中。这种施工技术的主要优点在于降低噪音、节约钢筋和混凝土,降低工程成本,对软土地区居民点附近建设民用建筑非常适用。

2、振动沉桩施工技术

在桩定加桩振动器使其产生像下力带动桩身挤入土层被我们成为振动沉桩。这种施工方法要求桩表面光滑,摩擦力保证最小。在施工前要进行小范围的锤击,当桩进入2米左右后在对其下锤加大高度和力度,直到达到设计桩位标高,这是目前建筑行工程被应用最多的施工方法,其优点在于施工设备要求简单、施工工艺不繁琐同时提高了工程的建设效率,也降低了工程的造价成本。而且这种施工方法适用于多数地质情况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桩基施工技术的应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高层建筑工程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桩基施工作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技术,其施工质量的优劣将对建筑工程使用年限等造成极大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高层建筑工程有了更高地要求。在具体工作中,施工企业不断提高桩基施工技术水平,规范施工工艺,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才能为施工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放线定位

桩基础施工现场轴线应经复核确认,施工现场轴线控制点不应受桩基施工影响,以便桩基施工作业时复核桩位。

( 1 ) 定桩位。定桩位时必须按照施工方格网实地定出控制线,再根据设计的桩位图,将桩逐一编号,依桩号所对应的轴线、尺寸施放桩位,并设置样桩,以供桩机就位定位。定出的桩位必须再经一次复核,以防定位差错 。

( 2 ) 水准点。桩基施工的标高控制,应遵照设计要求进行,每根桩的桩顶、桩端均须做标高记录,为此,施工区附近应设置不受沉桩影响的水准点,一般要求不少于2个。该水准点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予以保护,不使其受损坏。桩基施工中的水准点,可利用建筑高程控制网的水准基点,也可另行设置。

2、预制混凝土桩与钢桩的沉桩

预制混凝土桩的形式有方桩及管桩两类,钢桩则有 H型钢桩及钢管桩两类,它们的沉桩方法主要有锤击打入法、静力压桩法及水冲沉桩法,有时,也采用振动沉桩方法。这些沉桩方法优缺点见表 1 ;

几种方法中锤击打入法、 静力压桩和振动沉桩法在沉桩过程中均有挤土现象, 应采取措施减少挤土或减少挤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水冲法可采用水( 如敞口混凝土管桩、 敞口钢管桩等) 或外射水法 ( 如混凝土方桩、H型钢桩等) ,要术在离设计标高 1 - 2 m时停止射水,并用锤击至设计标高。

3、灌注桩成桩

灌注桩成孔方法主要有泥浆护壁成孔、沉管成孔及干作业成孔等几种。在成孔后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灌注桩。泥浆护壁成孔常有正( 反) 循环泥浆护壁成孔与冲击成孔两种。前者适用于淤泥及淤泥质土、一般粘性土、粉土等,在砂性土中也可适用,但应注意泥浆护壁,防止护壁倒塌: 后者则适用于粘性土及碎石土,也可用于淤泥质土、粉土及砂土。沉管成孔法通常采用锤击法、振动法或振动冲击法等。它们施工时都有振动、噪音、挤土等现象,选择时应注意环境保护。干作业成孔法则可用钻孔及人工挖孔两种方法,钻孔法可用于粘性 土及粉土,在砂土中也可能采用; 人工挖孔法一般只适用于粘性土,在淤泥质土及粉土中应视具体条件而定,而在砂土及碎石土中不可采用,同时,在地下水位以下采用人工挖孔也应有可靠的排水或止水措施。灌注桩的几种施工方法中,泥浆护壁成孔及干作业成孔方法一般都 无挤土或很少挤土,这两种灌注桩施工中振动与噪音一般均很小,因而在城市的高层建筑桩基中常采用。

三、建筑工程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

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对施工企业的生存及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工程建设施工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基于此,工程建设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理念,将企业质量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加强企业整体及全局意识,全方位分析并探究企业质量管理的对象、内容及方式,创新施工质量管理方式,在确保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前提下,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工程成本的最大限度降低,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1、在建筑工程施工前,必须确保其施工材料的质量,对其质量进行严格把关,不允许质量不合格的材料进行施工现场,应分批对其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质量符合国家施工标准后在进行施工。

2、在浇筑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做好施工人员安全技术交底工作,详细说明施工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严格控制梁柱、梁板及剪力墙的混凝土标号,并对振捣时间、间距等进行合理把握。在施工过程中,要掌握好施工现场的天气情况,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提前做好施工材料的防潮等工作,提高浇筑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检查钢筋、控制模板及保护层等设备的质量时,必须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避免偏差过大,与国家的标准不符合。同时检查模板接缝处及确保其支撑的稳定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

3、对于不合格桩基的处理关系到建筑工程的整体的工期和整体进度,同时对于整个工程的投入和施工技术有重要影响,例如对于桩位超偏的处理 ,在桩基进行开挖的时候,要对现场加强巡视检查和实测实量工作,在发现桩位偏差超出了设计的范围时,要通过设计人员来确定合理的处理方案,其一般处理方法为局部加大承台截面。在处理过程中应做好夯站记录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按规定留下影像资料。对于没有方法处理的桩基要分析造成的原因和责任的对象,以便日后总结和追责。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特别是高层建筑桩基施工技术已经愈加成熟。作为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桩基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建筑工程行业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须提升桩基施工技术的科技含量,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施工技术的全面进步,才能提高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范志江;;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桩基础施工要点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3年08期

[2]鞠好森;;工民建中对不同土质的桩基选择及桩基的施工技术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年06期

[3]李捷伟;;浅谈建筑施工中桩基的应用及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2期

第9篇:抗震施工技术论文范文

关键词:村镇生土住宅、冀中平原,夯土墙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生土建筑简而言之就是用未经焙烧的土为主材修建的建筑,过去曾是我国广大村镇建筑的常见形式之一。生土建筑热工性能好,冬暖夏凉,节能环保,就地取材,造价低廉,施工技术简单,施工工期短,环境友好,建筑材料可循环利用,是一种低能耗的绿色环保建筑。

为了便于生土住宅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推广,下面从生土住宅的设计、生土结构材料性能、生土建筑施工方法三个方面,提供生土住宅设计技术措施。

1 村镇生土住宅设计

1.1 生土住宅结构体系

生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时应选用横向刚度较大的横墙承重或纵横墙混合布置承重的结构体系,且抗震横墙的间距不应过大。经验数据表明,6级烈度区两层房屋横墙间距不超过4.8米,一层房屋不超过6.6米,7级烈度区一层房屋横墙间距不超过4.8米,8级烈度区一层房屋横墙间距不超过3.3米。

1.2 生土住宅的进深

生土住宅进深应控制在应为4~6米。进深设计过小时,抗震横墙较短,建筑物的横向刚度差,抵抗横向水平地震作用的能力不易保证。进深设计过大时,住宅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条件受到影响。

1.3 生土住宅的层数、层高、总高度

考虑的抗震设计时,生土建筑的层数、层高及总高度均不宜过大。单层房屋层高不超过4.0米,两层房屋层高不超过3.0米。

2 生土结构材料性能

2.1 建造用土及其颗粒组成

不同地区的生土应根据其颗粒组成的比例选择相应的建造方式。颗粒分布均衡的生土适用于夯土建造,而以细小颗粒的砂和黏土为的生土适用于作为抹面。适用于建造的土质位于种植层以下、岩石层以上。

2.2 生土墙土料中的掺料

夯土墙所用的土料为一般的粘性土,在其中加入适量掺料后,可明显提高夯土墙的强度和变形能力。例如加入一定量的砂、碎石,可明显提高墙体承载力;加入适量石灰,可墙体抗剪强度;加入适量草秸可显著增强其极限变形能力。

生土墙土料中的掺料宜满足下列要求:

(1)宜在土料中掺入不大于0.5%(重量比)的碎麦秸、稻草等拉接材料。

(2)夯土墙土料中可掺入碎石、瓦砾等其重量不宜超过25%(重量比)。

(3)夯土墙土料中掺入熟石灰时,熟石灰含量宜在5~10%(体积比)之间。

3 生土建筑施工方法

3.1 基础处理情况和常用基础形式

3.1.1 毛石基础

山区的石材丰富,住宅则主要采用毛石基础,采用强度较高而未经风化的毛石砌筑而成,以大块的石头作为骨架,石块之间的缝隙用小石块填充。为了保证锁结作用,每一台阶不少于两层块石或三层毛石,每阶高度为400~600mm,伸出宽度不大于200mm。条形基础底面宽度不宜小于500mm;独立基础底面不宜小于600mm×600mm。此种基础也可在毛石间灌入水泥砂浆,粘接毛石,以增强毛石基础的整体性,有效防止基础不均匀沉降。

3.1.2 砖基础

无石材的地区,一般采用砖基础,其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砖基础的剖面为阶梯形,称为大放脚,各部分的尺寸应符合砖的模数。其砌筑方式有“两皮一收”和“二、一间隔收”两种。为了保证砖基础的砌筑质量,基础底面以下需设垫层,垫层材料可选用灰土、三合土、素混凝土等,每边扩出基础底面50mm,厚度一般为100mm。

3.1.3 灰土基础

灰土是用石灰和土料混合而成,石灰和土按其体积比为3:7或2:8加适量水拌匀,其最小密度:粉土为1.55t/m3;粉质粘土为1.50t/m3;粘地为1.45 t/m3。基础厚度不小于300mm;条形基础的宽度不宜小于600mm,独立基础不宜小于700mm×700mm。每层虚铺220 mm~250 mm,夯至150 mm为一步,一般可铺2~3步。压实后的灰土应满足设计对压实系数的要求,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

3.1.4 三合土基础

三合土基础的体积比(石灰:砂:骨料)为1:2:4或1:3:6时,骨料常用矿渣或碎砖。夯筑时,每层虚铺220mm,夯至150mm。基础厚度不宜小于300mm,宽度不宜小于700mm。

3.2 夯土墙:俗称板筑墙,也是目前常用的生土施工方法。其模板可用木板或圆木,将半干湿的土分层分段填入模板夯实。此法筑成的墙体整体性好,承载力较高。

3.2.1 墙体的建造标准

夯土密度为1800-2000kg/m3,抗压强度可达24MPa,可作为承重或自承重的结构墙体材料。当夯土墙作为空间中的独立墙体时,其高厚比不宜大于10:1。但如夯土墙与其他构件(如墙、柱或梁)相互支撑或拉结,其高厚比不宜大于20:1。

3.2.2 模板系统

从模板组件的形式来区分,我国传统的夯土模板可分为板式和椽式。椽式模板作为模具的木椽由下而上交替成模,可形成下宽上窄的梯形墙体断面。

从建造墙体的方式上区分,分为小型的横向模板和竖向模板。小型横向模板是夯土建造中最常见的模板系统,主要优点是支模拆模灵活方便。小型竖向模板多用于柱间墙体的夯筑,施工快捷且可避免不同版夯土墙之间的竖向裂缝。

3.2.3 建造过程

夯土墙建造过程分备土环节和夯筑环节两部分。备土环节包括采土(运送)、存放、配比(当土颗粒组成不符合要求时)、搅拌和醒土(一般约24h)。将颗粒组成合理的生土加入适当的水后搅拌均匀,即为生土拌合物。这一环节需控制水的用量(含水率10%左右),一般做到“手握成团、落地开花”。

夯筑环节包括支模、倒土入模、夯实、拆模和防护。夯土墙的建造简单来说就是将备好的生土拌合物倒入支好的模板内(每次约12-15cm厚),然后借助手动或气动的夯锤一遍遍地逐层夯实。一版夯完后,拆除模板,继续下一版的夯筑,如此循环反复。

3.2.4 墙体的防护和加强措施

3.2.4.1 防水措施

常见的处理方式即是利用屋顶出檐的遮挡雨水,一方面防止雨水从顶部渗入墙体内部,另一方面减少雨水对墙体外表面的冲刷。未设置挑檐一侧的墙体通常上侧砌筑几道滴水檐。砌筑小青瓦凹面朝下,沿纵向整齐排列,相邻两道滴水檐之间间距一般为300mm左右。

3.2.4.2 防潮措施

为防止地下水通过毛细作用升腐蚀夯土墙,通常使用混凝土或石头作为墙脚。室外墙体墙脚高度至少为0.5米,室内墙体墙根高度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0.2米。在少雨地区,也可增加墙脚处夯土的厚度,以保护墙身主体不受损坏。

3.3 楼面做法

楼板层是建筑中沿水平方向分隔上下空间的结构构件,它除了承受并传递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外,还具有隔声的能力。木屋面的做法是在梁上搁置檩条,然后在上面铺木板。为了固定檩条,一般在梁上开槽。采用木屋面主要是木板具有自重轻、感官好、表面温暖、构造简单等特点。

屋顶的保温材料中以泥土秸杆和水泥炉渣为主,一般为以当地的植物秸杆(一般以高粱干草为主)编织成苇箔(平铺在椽条上),上面做一定厚度的麦秸泥,最后为120~150厚的水泥炉渣保温层,20厚水泥找平抹面。对于用于保温的水泥炉渣,本身炉渣就是煤燃烧的废料。

参考文献:

1、高力强,朱赛鸿,冀中平原传统生土建筑的评价分析,建筑技术,2007(2)。

2、张方,杨青,浅析中国生土建筑,山西建筑,2007(12)

3、林挺,张雯,粘土“混凝土”――生土材料与夯土建造,建筑技艺,2013(3)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