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课件范文

初中化学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课件

第1篇:初中化学课件范文

一、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初中化学科目是初三开始接触,放在初中阶段的最后一个年级可见其重要性。目前来说,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还没有到达一个不可挽救的局面。老师也深知“一站到底”、“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是不恰当的,但是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背景的禁锢,老师也不得如此。在化学课堂上,老师的授课内容是按照考试大纲来进行安排的,对于学生的创新精神、拓展欲望老师并没有给予时间来进行发掘和培养,更多的时间还是放在授课内容方面。对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大部分的老师采取的办法则是增加课后作业量,期望通过完成作业的数量来提高教学质量。对于课上的实验部分,大部分的老师是采取自己完成的方式,与学生之间的配合几乎是微乎其微,学生无法参与其中,对于事物的本质也只是进行机械性的记忆。因此,化学课堂缺乏互动、缺乏沟通,教学质量得不到本质的提高,老师代替了学生的教育主体的位置。

二、如何优化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

1.要有明确、具体的教学目的。老师安排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考试大纲来进行的,但是与此同时也要顾及到班级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老师所安排的内容要符合班级学生的需要,班级里成绩高低的学生都存在,因此在安排课程的难易程度老师要把握准确、到位。在知识的技能方面,哪些知识是需要学生必须背记下的,哪些知识是需要学生通过时间自己消化吸收的,哪些知识是可以一带而过的,对于这些老师要铭记于心,不要出现授课过程中“主次不分”浪费时间,降低课堂的效率。优化教学课堂需要老师针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授课内容的安排,在课堂上要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学生参与进教育教学中,而不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在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积极举手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好每一次实验现象等等,这一系列的过程都在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反应力以及创造力,对于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2.要着重优化知识点的教学。目前的化学课本中的内容是根据全国中学生的发展水平而设定的,但是由于每一个地区的学生的发展水平不一,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当中还需要老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老师具体的授课内容要根据当地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接受程度、学校的实验教学条件、当地的教育水准等等而定,不能对着课本照本宣科,不从实际的现实角度出发而一味的照抄照搬,可想而知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结果的。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做到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关的授课内容安排,在进行试验的部分要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其中,让学生亲自操作体会最后的求知结果到底是如何得来的,让学生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知识技能、分析问题、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化学的本质及学习化学的意义何在。3.要采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化学教学更加注重的是从实际出发,追求事物的本质所在。根据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反应,对于化学理不出学习的头绪,其中的分、乱、杂比较多,不知道学习的切入点在什么地方,虽然老师的教学是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实验入手,但是这并不代表学生的内驱动力就在其中,这不足以支撑学生学习下去。因此对于老师来说,还是要找对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创设具体的情景教学,让抽象的化学结论从具体的事物中演变出来,给学生以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以转化,理清学好化学的思路。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进行安排一切教学内容。

初中化学是以实验为主的科目,想要学生学好化学就要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其中,优化教学课堂一直是相关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在此其中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但更为重要的是老师的正确引导以及在课前所做好的授课准备工作。

作者:刘洪芹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竹山中学

【参考文献】

[1]闫燕.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读与写(上,下旬),2015(23).

[2]贾静.新课程背景下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的衔接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刘小英.基于临床实践的探究科学案例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14.

第2篇:初中化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初中化学;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134-02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然在当代教育中占据主导性地位。通过多媒体教学直观的演示,多种形式内容的播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1 多媒体在初中化学教学课堂中优势

有助于提高课堂的容量 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一般都是由教师主讲,并借助于黑板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一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化;另一方面,对课堂内容具有一定的限制。而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堂上则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对课堂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与讲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对相关资源进行查阅。在化学课堂中融入多媒体,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课堂的教学内容量,从而更好地提高化学课堂质量。

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随时改写 在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之前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与精力来进行备课。随着多媒体的出现,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利用电脑中的PPT来进行备课,与传统的教学相比,实现了随时修改的目的。这样一来,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增加与删减,与此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备课效率。

在课堂上实现知识共享 以往的化学教学课件都是教师在纸上总结好之后,通过在课堂上的讲述来实现化学知识的讲解。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教学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可以实现知识的共享,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同时,播放形式多样化的多媒体教学,还能够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初中化学的课堂质量。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在多媒体教学中播放的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方式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教学中能够通过视觉、听觉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实现对化学知识的巩固。

2 多媒体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过多注重化学课堂上的课件 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时,有的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让整节课都被多媒体牵着走,几乎很少有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教师对知识的讲解,通常会按照自己的课件进行,由于对课件过多的关注,反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由于课件内容在讲解过程中被不停地来回切换,导致学生对内容主次难以明白,影响到了课堂笔记的整理。同时,由于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得课堂氛围比较沉闷,严重影响到化学课堂质量。

讲课速度快,信息量大 多媒体教学在化学课堂中以直观的图片、文字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与传统的化学教学相比,在节省了板书时间的同时,呈现出节奏快、信息量大的特点,导致很多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出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难以接受与理解,渐渐地失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教师能力与思维的差异化,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也呈现出不同层次的水平。而课件作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课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化学课堂教学质量。在制作化学课件时比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把课件的内容局限于课本,教师只是把一些板书、投影内容拷贝到课件上,并没有对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消化与重新整理。这样制作出来的课件往往文字多,内容单一,尽管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但实际上是一种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

二是过分注重于多媒体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为了突出视听效果,制作出来的课件形式多样,而且色彩华丽,一个课件中包括了动画、视频、图片等多形式的内容,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力分散,引起学生听觉、视觉的疲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化学课堂质量。

在多媒体教学中缺乏师生之g的交流互动 随着多媒体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出现次数的增多,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使用黑板的次数随之减少。据相关调查得出,在讲课过程,教师通过黑板的板书,也可以清晰地演示各种化学的实验过程,并能够保留很长时间的板书内容,非常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清晰、主次分明的板书,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复习巩固。而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教学的灵活性与互动性则有所减少,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进行多媒体操作的同时,无法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从而影响到化学课堂内容的针对性教学。

3 通过多媒体教学提升化学课堂质量的具体对策

做好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正确定位 尽管多媒体教学有众多的优点,但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仍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多媒体不过是化学教学中的辅助工具,教师的讲解才是化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因此,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反馈情况,灵活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并把握好课堂教学进度。

利用多媒体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教学,有效地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化教学模式,通过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以及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的知识展现,有效地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如在教学“单质碳的性质”时,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示出美妙的音乐、郑板桥的字画,同时设计一个简单的问题:这幅字画为什么没有随着时间而褪色呢?通过音乐、图片、问题,让学生耳闻其声、眼观其画、心有所思,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播放几幅堆积着好多煤炭的煤矿、腐烂的木桩等图片,通过举例而引入新的课题。利用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思考,有效地提高了化学的课堂教学效率。

通过在多媒体教学中创设情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比较抽象的化学概念或原理,教师难以用语言来表达清楚。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使得抽象的化学内容更加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化学课堂教学。

如在讲解有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为了能够让学生理解二氧化碳不能够供给呼吸的原理,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气、液、固三种状态的循环进行了展示,并对其他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如固态化的二氧化碳在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冷藏食品与人工降雨,并展示相应的图片与生动有趣的动画进行阐释,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难点、重点的理解与掌握。

通过多媒体提高化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课堂质量 初中化学教学主要是加强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与掌握。由于化学原理中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分子、原子的基础理论,以及粒子的运动变化,可以有效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氧化汞在受热时进行分解的实验进行模拟,由原来的氧化汞分解成氧原子与汞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通过对实验的模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通过直观的实验演示,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知识点的记忆。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是目前教育教学的重要发展趋势。把多媒体教学广泛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具体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合理、科学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化学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最终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丁慧敏.多媒w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才之路,2011(15):83.

[2]李芳,杨小勇.多媒体课件的视觉信息传达过程及设计目标探析[J].警官文苑,2010(4).

[3]黄都,柯小林,蒋龙飞.课堂教学中运用PPT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化学教育,2010,31(5):57-59.

[4]唐智娟.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0):195-196.

第3篇:初中化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化学生态课堂;动态生成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05-0013-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我们的教学是一项直面生命的事业,构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化学生态课堂,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1 化学生态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创新课堂

对于课堂上学生提出的出乎教师预设的各种奇特问题或“另类”见解,教师不应避而不答,置之不理,更不应轻易否定或予以压制,而是把它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予以充分开发和利用。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内容时,在同学们完成分组实验的内容后,我又演示了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气体的化学反应。在称量出反应前物质的质量总和后,使固液接触,反应开始,伴随着同学们的惊叹声,绑在导管上的气球不断涨大,―直大到几近极限,天平上的指针也几乎没有发生偏转。按照预设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探究、讨论、交流,同学们都能达到了意料之中的认知水准。正想转人下面的环节――总结练习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老师,把气球放气,看看天平会怎么样。”“这还用问!当然不平衡了。”“提这样的问题,真幼稚!捣什么乱呀!”其他同学纷纷取笑他的发言。因为从第一堂课开始,自己曾多次对大家说过,在课堂上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必拘束,老师绝对欢迎。所以,虽然感觉到这位同学的建议没有价值,还有可能影响课堂预设任务的完成,但还是对大家说:“同学们,让我们耐心听他说完吧,说不定会有独到的见解呢。”那个同学的神情由难堪转为喜悦:“我们可以称量出给气球放气后实验物品的总质量,然后根据前后质量差就可以求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了!”作为教师,我知道这种思想提前涉及到了以后的一个学习难点:如何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产生气体的质量。我不仅和同学们一起为他的想法鼓掌叫好!同时也为自己开始对他的轻视感到自责。虽然这节课没有了预设的练习巩固,但这不正是我们追求的新课程下的生态课堂吗?

2 化学生态课堂是真实自然的朴素课堂

化学生态课堂是没有套路、拒绝作秀的“原生态”课堂。要创建真实自然的生态课堂,教师要实实在在敞开自己的心扉,在内心深处尊重学生,让学生感觉到课堂氛围是和谐民主的,他们才能真正和教师交流互动,和谐共振,平等真诚地对话。例如,在学习有关分子、原子的内容时,为了更好地帮助同学们认识抽象的微观粒子,我发给他们每人_个水分子的球棍模型,分组观察,并鼓励他们大胆说出对水分子的认识和猜想,全班交流共享。同学们纷纷争相讲述自己的见解,他们的奇思妙想深深打动了我:“水分子中的三个原子正好是一个三角形的顶点,我想可能是因为三角形的稳定性吧。”“两个氢原子能直接结合在一起吗?两个氧原子也能直接结合在一起吗?那是什么微粒呢?”“两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能结合在一起吗?那是什么分子呢?一个氧原子和一个氢原子也能结合在一起吗?”……此时,有些内容学生还没有学习,但他们积极的猜想、大胆的假设,探究欲望得以实践和强化。

3 化学生态课堂是注重体验的生活课堂

知识只有和生活链接,才是鲜活的、生动的,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构建的生态课堂就是要让“死”的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尽可能获得生活经验,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大课堂中体验、感悟、发现。一次,学校要在教学楼后修一条柏油路,运来很多生石灰,准备铺路基。我觉得这是学习生石灰、熟石灰知识的好时机,便组织学生到教室外观察探究。当看到工人们向生石灰上浇水而使得大量的白汽腾空而起时,同学们惊奇地瞪大了眼睛并大声惊呼,还有一些同学快速到学校食堂要来生鸡蛋,埋在生石灰下面,试验能否将鸡蛋烫熟。随后我指导各小组同学把熟石灰和粘土及细沙混合,制取试样并在空气中晾干,认识利用石灰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来抹墙、砌砖的原理。学生们认真地混合搅拌原料,像呵护宝贝一样把试样捧在手心。事后一位同学在自己的作文里写到:“我多么希望化学课总是这样上!我喜欢上了化学课!我永远忘不了那节课!”作为教师,就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时机,营造充满生活体验的生态化学课堂,丰富学生学习的方式和途径,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促使学生快乐主动地学习!

4 化学生态课堂是注重科学探究的生命课堂

化学生态课堂的教学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探究获取知识,认识生活中的化学,体会化学对生活的价值。前几天,女生宿舍连续几天发生“恐怖”事件:在几个同学的床单上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个个“烧”烂的洞,洞大小不一,且连续几天呈上升趋势。为了尽快把事情搞清楚,我反复几次到宿舍查看,排除了有人破坏的因素,最终认定床单是被腐蚀而烂掉的,而腐蚀床单的物质是从学生使用的充电式手电筒内流出的稀硫酸。我决定带领同学们运用所学的酸碱盐的知识破解宿舍内的“恐怖”事件。师生一起进行了一次令人难忘的探究之旅:

[提出假设]手电筒流出的稀硫酸使床单被腐蚀。

[收集证据]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验证一一将破洞周围的床单剪下,用蒸馏水溶解,取上层清液,滴加硝酸钡溶液,再加稀硝酸,看有无白色沉淀生成。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神情是那样庄重,操作细节也毫不马虎,当实验中出现白色沉淀且滴加稀硝酸不溶解时,同学们同时欢呼起来!他们体会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化学”的含义。当然,以后再使用充电式手电筒时,不会将其横放或倒置了。

实践证明,化学生态课堂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高效,富有吸引力;可以使学生更加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从而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可以使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创新,学得主动快乐,从而彰显师生生命色彩,涌动着生态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第4篇:初中化学课件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课堂构建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课堂是师生创造奇迹,唤醒沉睡潜能的时空;课堂是点燃智慧火花,燃起希望之火的殿堂。化学学习的终极目标应服务于生活,让人类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发展绿色化学,造福人类。因此,立足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环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的问题,成了化学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生活是化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现行教材在编写别注意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从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化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处处可见的生动、活泼、主动的“生活中的化学”的学习材料与环境。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学习、利用、挖掘教材资源的基础上,让学生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交流汇报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实实在在的化学”;在使用教材时,不要拘泥于教材中所呈现的具体素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学生身边的化学资源,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

二、通过教学内容的生活性,增强教学活力

学习是为运用服务的,许多事实证明,学生对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的知识更为感兴趣。因此,我们的教学既要立足课堂,又要面向生活,要强调教学内容与其他学科沟通,要把学习的触角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去,让学生在大环境、大渠道中学习、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利用和寻找生活的衔接点,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研究。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目前化学科学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一切技术领域。它在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能源,品种繁多的材料,治疗疾病的医药,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中学生是未来的公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能为今后投身社会和解决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决策,提高生活素养做好准备。初中阶段的化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新学科,化学本身的特点使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怎样保持、开拓这份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生活中的化学离学生最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引发学生自觉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寓教于乐,寓教于生活。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把课本知识转化为直接经验,有利于知识巩固和能力的培养,又能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增强教学活力。

三、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善于用各种教学直观手段,找出与教材内容的最佳切入点,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实、生活情景素材为源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情境作为课堂情境。如使用生活展观、实物展示、演示实验、新闻媒体、电视录像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知器官,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惊喜和感叹中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并学以致用。

四、设计生活化的化学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生活化的载体之一,生活中有丰富的化学现象和实验需要我们去挖掘和开发。教师在实验设计中,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把教材中的演示和分组实验进行改进,使之更加贴近生活。

例如,在选择仪器时可以寻找一些生活代用品。注射器可以代替胶头滴管、分液漏斗、长颈漏斗;筷子代替玻璃棒;输液管代替导管;装药片的塑料板代替点滴板……这些代用品的选择取材于生活,既变废为宝,又解决了实验器材问题,让学生感到化学就在身边。

在药品的选择上,同样可以取材于生活。在做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就可以选择装修剩余的大理石块和食醋来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在制取氢气时可以选择干电池的锌皮和洁厕灵反应。在制取氧气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到药店购买双氧水和高锰酸钾等医用药品来进行实验。

结合教学内容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家庭生活小实验,如利用厨房里纯碱和食醋香精共同来制取汽水,以此来巩固酸和碳酸盐反应的原理及应用。在验证一氧化碳的可燃性时,可以将报纸卷成喇叭状,将较细一端润湿,把较粗一端点燃,再将较细一端点燃就可以观察到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

五、为学生布置生活化的作业

作业布置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富有创意的作业布置可以巩固教学生活化的效果,使化学知识能更好地直接应用到生活中去。当我们学到不同的化学知识时,都可以与相关的生活相联系,布置合理的家庭作业。

在讲授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布置学生回家观察厨房里的各种调料,再让学生在课上描述每种物质的性质。在讲授物质分类时可以让学生到超市里去观察每种商品的标签,还可以让学生观察家中各种铁制品的生锈情况,分析生锈的原因及防锈的方法。也可以让学生走出家门,去调查一下家周围环境污染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来搜集有关各种食物营养成分的相关知识。另外,还可以在讲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后让学生回家帮家长蒸馒头。

第5篇:初中化学课件范文

大多数小学生都喜欢学习数学,而且也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花时间.但是,上初中后考试结果往往让许多学生感到数学很难,由于数学成绩老是提不高,从而导致有一部分本喜欢学习数学的学生不再像当初那么喜欢数学了.究其原因,显然这些学生并不存在智力问题,他们只是无意中在数学与生活之间画上了一条鸿沟,将数学与生活完全隔离开来了,在他们的心目中学数学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与生活无关.

对于此类学生,如果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能及时对症下药,在教学中帮助他们跨越“数学――生活”这道鸿沟,那么他们的心情定然会豁然开朗,学习数学的兴趣会大幅度提高,且还会被数学内在的美吸引住.

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让数学与生活“携手”,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促使学生不再对数学畏惧.重新喜欢数学这门课程,并学好数学这门课程.

一、教学语言生活化

在课堂教学的师生交往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交流.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大不一样,除了教材处理及教学程序安排外,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尤其是在我们数学课堂中,要使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形象地接受,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乐学、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用生动幽默形象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二、解决问题生活化

“学以致用”是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在学习过程中要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作为教师就要设计一些应用性较强的题目,并引导他们学会自觉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去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深刻地体会到数学巨大的应用价值及其魅力,逐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形象性、启发性和实用性,它能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学情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需要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外出旅游要带多少钱,才够花销等.又如,学习统计知识时,可让学生测算全班学生的家一年共丢弃多少塑料口袋,怎样才能减少环境污染等.再如学习抽样调查和普查时,可让学生举例生活中哪些适合于普查,哪些适合于抽样调查,为什么? 还如在教学概率统计时,用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彩票作为研究对象,便能引起学生兴趣,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操作实践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由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创造性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而学具、实物模型的情境操作是最好的显性活动.

比如,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三视图时,用纸、剪刀、胶水、小棍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工具比划、裁剪、拼接、撕开等帮助学生思维;教学相似三角形的识别时,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再计算是否成比例等等,通过生活化地“做数学”,让学生切实感到数学的学习过程是生活的一部分,时时处处都可学数学.

四、数学练习生活化

为了切实让学生感到生活与数学密不可分,不但在上课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生活,课后的作业和考试也要尽量与生活加强联系,巩固效果.

比如,学习了样本和用样本估计总体后,布置作业:统计学生每个家庭每天看电视的时间,进而估计每年用于看电视的电费有多少?若每天少看30分钟,则一家人一年可节约多少电?全县可节约多少电?等.

第6篇:初中化学课件范文

我们常说的“探索教学法”和“发现教学法”实际上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问题法,对问题法的提出最早者是布鲁纳。问题法在国外已经被人大量地运用。问题法模式的最主要的特点在于以问题为载体,为起点,积极地将学生创造性思维调动起来,充分地运用启发、引导方式,组织学生对已知的材料进行概括和总结,进而得出规律和原则。在这一个过程中,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提升探索能力、钻研能力、推断能力。在初中科学教学活动中,积极地运用问题模式进行教学活动,有助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辨能力。那么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如何进行问题形式化教学活动呢?

2.处理好问题的的设计环节

要以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首先必须要有一系列的问题才可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从这层意义上说,问题形式教学活动最关键的一步就是对问题的设计。教师只有将问题设计得巧,设计的有价值、可行、有意义,才能够调动出学生的疑问,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问题设计中,也应该遵循一定规则。就初中《科学》课程来说,应该遵循以下几点规则:①不违背初中科学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纲领,故而在问题设计中,应该谨遵课程标准,从问题的难易程度上保证适度,不超越和低于课标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②不脱离教学内容。在初中科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将问题作为开启学生思维活动的触媒,一定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否则学生的学习探索活动就会游离,就会失去方向性。比如我们在教学“自然界的碳循环和氧循环”一节的时候,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于种子发芽的视频,然后提出问题:“你们明白了什么?”③对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所促进的原则。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留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充分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特别是对学生的提问和对问题解决的能力给予培养。④问题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地激发出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科学老师在预置问题的时候,应当积极地考虑到学生的原有的知识以及他们的生活体验,尽最大可能地将科学内容跟学生的实际生活充分地结合起来,并且增加适当的趣味。比如在教学有关于蚯蚓的知识的时候,可以有两种问题方式。其一“:在下雨后,为什么蚯蚓纷纷地爬出洞穴?其二“:蚯蚓是怎样通过体表进行呼吸的?”表面上看这两个问题不一样,其实这两问题的本质没有什么不同。但是为什么前面一个问题会吸引人呢?而后一个问题却激发不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主要是因为前一个问题形式充分地结合了生活实际,而后一问题没有结合生活。所以,为了激发出学生的参与意识、参与热情,应该将问题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3.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

初中《科学》学科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在实践生活中,积极发现问题以及对问题给予解决。学生就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思维品质得到提升。其中发现问题是关键,也是《科学》教学的前提。故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创设情境,以期达到挑起学生认知冲突之目的。而问题是挑起认知冲突的最好的条件。那么如何将学生的认知冲突挑起来呢?方法有:其一,充分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设计问题情境。知识来源于生活,从生活走向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情境问题的时候,多从学生身边的一些事情入手进行问题的巧设置。其二,在活动中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因为旧有的知识在头脑里根深蒂固,当这些旧知识遇到新问题的时候,教师给予及时发问,继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其三,充分地引进故事,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比如在教学宇宙空间这一专题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地引进一些故事,尤其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激发学生探索活动。如:牛郎和织女的故事,从这个故事出发提出问题:“牛郎和织女相会共要行多少路程?”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进而引起学生们的思考。

4.结语

第7篇:初中化学课件范文

一、数学问题生活化

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反映。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土壤,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学资源,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体验,必须依赖于学生的实践活动,从生活现象中去找数学,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使数学问题看得见、摸的着、听的到,使本来复杂枯燥的问题得以生活化,学生的探索欲望高涨,这样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让学生体会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感到数学亲切、自然、具体、现实。

案例1:某商店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活动,拟分两次降价,有三种方案:甲方案是第一次打p折销售,第二次打q折销售;乙方案是第一次打q折销售,第二次打p折销售;丙方案是两次都打折销售;请问哪种方案降价较多?

案例2:利用平面图形知识,为自己家设计某样东西(如窗台、台布等),也可以为学校设计花坛,给学生具体的一块正方形地,要求种花面积是花坛的一半,怎样设计?若给出几种草的价格,总费用为一千元,又怎样设计?

二、让学生在生活化的问题情景中体验数学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体验是对学习个体的重视。包括个体的各种生活经验、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情感态度。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学习是以学生个体经验为基础的,是学生对知识主动建构的过程,更是使学生整个精神世界发生变化的过程。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拆一拆、拼一拼、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体验除了感官活动,还需要猜测、类比、分析、验证、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令性的、没有思考空间的各种操作活动并不是体验,它仅仅是模仿性的机械操作而已。体验中的数学活动包括合作与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恰当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数学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活素材来教学,利用环境来教学,把生活中的生动事例和数学课堂教学与活动课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合理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自觉地进入问题情境,自觉地思考问题,主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地加工、补充、整合、重组,从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学内容具有生活气息,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现实意义。

例如,笔者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时,正在进行足球世界杯比赛,其赛况成了学生们课间讨论的热门话题。因此,笔者便选用中国足球队在小组赛中比赛的场景制作了一段课件,上课时先播放一段精彩的实况录像,把学生带进比赛中,然后让学生根据这几场比赛的比分情况,计算各队的净胜球数,归纳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从而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价值,联系生活并掌握数学知识,并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能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一定的应用技能。所以,数学教师一定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具有生活实际背景的数学实践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开阔学生数学视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四、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

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数学教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从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教师出示学生熟悉的徽标、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观察、探索一些图案中蕴涵的轴对称关系,引导学生讨论图形具有的性质,还可以让学生以互相提问的方式列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指导学生讨论飞机设计时为什么要采用轴对称?有何意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善于组合,打通数学通往生活的桥梁,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这样会促使学生们不断地在学习中去应用数学;同时也会启发他们不断地提出更多更有价值的数学。

参考文献:

第8篇:初中化学课件范文

一、革新理念,树立新育人观、教学观和学习观

1.树立新育人观:按“理念教学”

教育理念即教师对于“为什么而教”的动机、态度、抱负和追求。作为教师,唯有以育人作为自己的主要责任,一切以培养人才为基本准则,才会不断地让学生从成功走向成功;才能做到“师德”“师能”兼备;才会有处处洋溢着美的教育和育人的成就。俗话说:“爱是教育不断取得成功的不竭动力。”化学教育应该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化学的热爱、对科学的崇尚,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对化学的执着探索和对科学的追求。树立新的育人观,按理念教学就不会仅凭经验教学,而是对科学不断反思、不断改进,走向有理性、有独立见解的教学新境界。

2.树立新教学观:着眼于主动探究中发展

树立新教学观,着力发展情境教学,千方百计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生成问题,让学生的能力在问题情境中螺旋上升。紧紧抓住化学教学中“探究”这一核心,并视之为教学的“生命线”。教学过程中必须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对于那些瞻前顾后、畏畏缩缩、害怕出洋相的学生,一定要给予信心指导,并尽可能地分解探究目标,帮助这些学生,让他们跳一跳够得到,使他们在自我实现中得到发展、提高。

3.树立新学习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地认识到教师的诸多不足,教师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教师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如果不得法是万万不行的,否则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慢慢变得越来越低。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结合化学的学科特点,我有意识、多渠道地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渗透,让学习方法的指导像无声的细雨慢慢润入学生的心田,努力使学生学会去主动学习、学会去主动探究,让他们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人。

二、教师自觉转换角色,千方百计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做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

1.教师自觉转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路者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积累了若干生活经验和知识,这些知识会引领学生走入新的课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概念、新的理论知识。比如,学完教材中“铁生锈条件”的探究实验后,可引导学生猜想“铜生锈的条件”,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及时合理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意识、有步骤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如分析“铁生锈条件”的知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探究下列分解得到的小课题:(1)铁丝在干燥空气中会生锈吗?(2)把铁丝全部伸入蒸馏水中会生锈吗?(3)把铁丝伸入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吗?当把教师分解得到的小课题逐步解决时,关于铁生锈条件的知识也就会很容易地归纳得到。

2.教师自觉转换角色,做课堂活动的参与者

教师一定要努力把自己从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一个好教师应该始终关注每一个学生,不能厚此薄彼,对于那些基础不太扎实、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热情不太高的学生更要倍加关心,努力用教师的真心换来学生的上进心,那真是善莫大焉,功德无量。比如,让学生参与探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比较、分析,学生较易归纳出结论,从而有助于消除学生对实验探究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再如,提供若干组仪器,让学生从中选择适当仪器,然后以小组为单元,设计若干组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再由学生交流展示本组的实验装置,陈述设计的理由:这些装置有哪些优缺点?如何改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学生重新思考,再次优化设计,进而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反思、合作、创新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发现的乐趣,同时也比较好地诠释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美妙、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知识的精彩与美妙,达到共同参与的目的。

3.教师自觉转换角色,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始终站在讲台上,而应走下讲台,到学生的课桌旁,到小组中间去,随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不足,并及时进行针对性地指导。课堂上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且在学生发言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打断学生,要尊重学生,要允许学生出现错误,指导小组讨论分析,纠正错误,努力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布置能让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性地完成的实验课题,教师进行引导,并允许有不同的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唤起学生的灵感,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第9篇:初中化学课件范文

一、有效教学策略实施案例

案例:二氧化碳探究学习方案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目标:①了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和方法。②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③掌握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④练习药品取用,装置气密性检验和排气集气等实验基本操作。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体验在实验中学习和边学习边实践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通过亲自动手实验,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逐步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1、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常用药品和反应原理,制取和收集装置,以及验满和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2、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

(三)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法:采用“引导—探究—活动—发散”模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2、学法:教给学生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选择药品—选择装置—收集气体。教给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途径:提出问题—联想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比较—获取结论。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善于创新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提出并解决制取二氧化碳的有关问题—制取二氧化碳—归纳总结—发散提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①“舞台云雾”录像②“人工降雨”动画③二氧化碳与人类关系的组图三个层次,激发学生想要获得二氧化碳的欲望,从而进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探究主题。

2、新课教学:

围绕主题,分解内容,让学生思考,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

步骤一:分解内容,提出问题。将探究主题分解为“药品、装置、收集检验”等几个小主题,学生围绕小主题分组讨论,小组交流。

步骤二:学生交流,汇总共性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根据交流情况逐个分析解决学生提出的个别问题或出乎意料的问题,将共性问题继续由学生分组讨论,着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合作讨论的能力。

问题: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室用怎样的装置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用什么方法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瓶?如何检验生成气体是二氧化碳?

步骤三:投影交流学生答案,适时渗透实验注意事项。

事项1:反应原理:碳酸钙+稀盐酸 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事项2:装置气密性检验

事项3:三种集气方法的比较

通过比较,使学生知道收集气体的基本原理。

步骤四:学生活动,制取二氧化碳。

通过活动,让学生练习几种常用的实验基本操作,培养小组合作、提高效率的能力。同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步骤五:学生归纳,完善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的过程,归纳所学内容,使知识系统化、理论化,同时通过相互补充使结论更加完善。

步骤六:发散学生思维,灵活运用知识,避免僵化教条。

通过“想一想”“议一议”两个问题,开拓、发散学生思维,避免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提问学生、分析理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通过“查一查”培养学生课外自学能力及充分利用课外资料的能力,多渠道、多角度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同时为下一个探究课题作好铺垫。

二、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践结果

在近一年的实践中,深深感受到了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融洽,气氛积极而热烈,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习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在实施各种课堂教学策略过程中,教师的业务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1、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传统的教育教学策略是把学生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倚赖性之上的陈旧单一的教育策略,不利于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生成、发展和提升。而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的要求,能够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树立现代教学把学习变成人的不断发展的过程的新教育观念的贯彻和落实。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教育策略的实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发现和探究知识;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多的体现为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教师应灵活实施各种教学策略,并且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和实验活动,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

学生的科学素质主要是指学生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进取精神,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学生在学习中不仅学到化学知识,而且能循着化学发展的脉络感受到化学的发展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同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被激发,从中领悟到了科学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严谨求实的学风,坚忍不拔的毅力,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是有益和重要的。

在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学生体验到知识的来龙去脉,并且可以自由地体验学习的过程。例如:教师设计的探究实验;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而是碳酸使石蕊变色。教师可以做些用石蕊试液浸泡过的小纸花,这时让学生设计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纷纷投入到积极主动学习的情境中去。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是否成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用耳朵听,而且要用脑子思考、眼睛观察、语言表达、动手操作。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们却非常投入。每一个学生都在充分显示自己,自己亲身去经历,去感悟,激发了学生生命火力,促进学生不但成长,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