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急管理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有以下的准则:
1.提升你的团队
一个人一旦走上管理岗位,特别是主要管理位,其成功之举就不再是发展自己,而是发展别人。也就是说,领导者行使领导职权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断地发现别人、发展别人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团队提升的过程。
用韦尔奇的话说就是:“在你成为领导以前,成功只同自己的成长有关。当你成为领导以后,成功都同别人的成长有关。”拥有最好球员的球队并不总是赢得最终的胜利,但同等条件下,获胜的几率要高,作为管理者,你应该去创造这个或者优于这个条件或者环境。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管理者,你不是让你变的如何如何的强,而是让你的员工变的更强,变得更会协同。
2.正直,赢取他人的信任
作为管理者,首先你要正直,以坦诚精神、透明度和声望,建立别人对自己的信赖感。对某些人来说,成为管理者意味着开始了自己的权力之旅。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使用一些不入流的手段,同时,他们喜欢对人和信息保持控制的感觉。因此,他们会保守秘密,不透露自己对员工及其业绩的想法,把自己关于公司未来发展的想法储藏起来。这种举止当然可以让领导建立起自己的地盘,但是,它却把信任排斥在了团队之外。
当领导们表现出真诚、坦率,言出必行的时候,信任就出现了,事情就是这样简单。你的员工始终应当知道,自己的业绩表现如何,公司的业务进展怎么样。作为领导者,你必须战胜自己的本能,不要试图掩盖或者粉饰那些糟糕的信息,否则,你就可能损失自己团队的信任和能量。
3.懂得工作的乐趣
快乐的员工会提供相对高质量的服务。让你的员工体会到工作的乐趣,不要施加工作之外的压力,否则会让员工疲于应对不相干的事情。
4.让员工拥有梦想
让进的员工往往会有个人的愿景,有时它会跟公司的愿景相冲突。否定或者排斥它们是大错特错的,因该去引导,为员工制定发展计划,尽量的将两个愿景合二为一,牵引到公司的发展轨道。即使做不到,你也为公司或个人建立了一项资源,因为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在职的还是离职的员工和我们的客户一样,都是我们的资源。
5.学会分享工作的成绩
当你成为一名领导以后,有时不免会感到这样的冲动,你想说:“请看看我做出的成绩。”当你的团队表现出色时,你希望把功劳都归到自己头上。担任领导并不意味着给你授予了王冠,而是给你赋予了一项职责――使其他人身上最好的潜质发挥出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让你的员工信赖你。共同分享工作的成绩。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要想获得员工们的信赖,领导们也应该赏罚分明、以身作则。绝不能霸占自己手下的成就,把别人的好主意窃为己有。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理智,不需要媚上欺下,团队的成功就是对自己的认可,或早或迟而已。
6.善于倾听并敢于承认错误
作为管理者,你需要维护自己的权威。但并不见得每次都是独立决策,你需要去倾听部下的声音,汇集多家之言,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俗话说,人无完人,管理者也不是圣人,犯错误也不足为奇,千万不要因为维护权威去掩盖错误,那会让你更愚蠢。
关键词:施工企业 会计成本 盈利
一、施工项目会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执行力度不够,会计成本分析薄弱
新开工程项目都要编制合同成本预算,对中标合同进行整体评审,对合同的工期、利弊条件、制约因素、盈亏点等方面制定具体措施,以期应对相应风险,对其进行控制。在实际成本编制中,各个施工项目的预算成本编制层次不齐,虽有些项目编制比较详细,分析资料较全,但编制的数据过多处于理论基础上,没有考虑实际执行的可行性;有些项目在编制工作的主动性较差,往往敷衍的程度较高,例如预算的数据存在逻辑错误,缺乏数据合理性支持。由此造成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没有了可比性。同时,预算制度执行过程中要求相关部门登记台账、财务与预算进行对比控制,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很少有项目能坚持做到,导致会计成本分析工作也比较乏力,弱化了预算制度执行,偏离了预算控制方向。
(二)信息传递不及时,会计成本归集滞后
施工项目内部成本控制,应当是多部门的联合活动,期末技术部门应及时提供人工费、物资设备部门及时提供材料消耗量和机械使用费、其他相关部门及时办理报销等,成本会计部门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归集成本并及时列账,凡是当期成本应负担的成本,应支出的成本必须支出,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均计入当期成本;凡不属于当期成本负担的成本,即使款项已经支付,也不应计入当期成本。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不规范性,各部门提供的数据,往往比较慢,留给财务部门的审核、分析时间较少,是否属于当期成本的判断时间也少,归集当期成本的时间也要延迟,势必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三)会计人员能力制约,成本控制力度不够
工程项目财务人员大多不熟悉工程的概预算,对工程实体的构成、材料物资的消耗、机械使用情况等方面都不甚了解,进行财务成本分析存在一定的难度。目前大多工程项目的财务成本管理的工作也仅仅停留在统计和归档的层面,没有真正意义上参与到项目管理之中,致使会计成本控制对现场发生的费用很难准确预估、对比、分析、核实,缺失了实际控制力。
二、制约施工项目会计成本控制的原因
(一)施工现场数据采集的不规范性
施工项目所属会计期间的发生成本数据,需要施工现场进行预估、盘点、测算。财务部门每期都应联合工程部门对完工工程量进行计算,并对施工图纸进行核对;还应联合材料部门进行材料盘点,核实物资材料采购及验收入库方面的手续是否完善。在这一过程中,由于采用的测量办法、盘点方法、库存差异等方面的原因,会计基础数据很难做到规范、真实和准确。
(二)项目成本控制内涵单一,制定控制盈亏措施较少
会计成本分析的概念包括指标分析、盈余分析、内部控制等,通过财务指标将企业整体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变成一种通用的经济语言,及时反映给项目经营者。其中,控制成本,扩大盈利,只是项目成本分析内容之一。目前,大多施工单位期末对会计成本进行分析时,主要是和合同、预算条目进行比较,找出盈亏点,还应当征对管理弱项,制定出对应措施,控制亏损项再次发生。工程项目完工结算后,应当及时进行盈亏分析,找出原因,明确盈亏点,对具体项目的亏损点进一步明确责任,采取变更、索赔等措施,及时对潜亏点进行处理,以确保项目盈利目标的完成。
(三)没有理顺会计成本核算与其他各部门核算的关系
会计部门应当成为组织项目会计核算的牵头部门,自始至终应发挥着主导作用,不能受制于其他部门的约束,严格按照规定时间要求相关部门上报原始资料(施工现场材料消耗单、机械设备费、劳务用工量等数据),项目内部部门核算也应该成为是会计成本核算的辅助核算部门,及时传递施工现场数据,财务部门根据基础数据进行账务处理,汇总成本,填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作为反映企业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的信息报告,一经审计,具有法律性,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
三、加强施工项目会计成本控制,提高项目盈利水平的可行途径
(一)提高成本控制意识,树立项目岗位责任心
加强项目成本管理,首先要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意识,节约成本理念要上升到企业安全理念的层次,成本与安全同等重要,企业所有员工不仅要重视企业安全发展,还要全力节约一切可行的成本开支,促进企业可持续、可协调发展。其次,项目部的思想工作人员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员工的思想教育工作,灌输增收节支的重要性,要使降低成本成为每个员工的自觉行为,树立强烈的成本控制意识,进一步要求项目经理加大对项目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
(二)建立有效成本考核机制,与员工利润挂钩,实现双赢
实行经济责任考核,建立有效机制,必须权力与义务对等。缺乏有效考核机制下,项目员工感觉成本控制与自己的自身利益无关,会表现出对项目成本管理无所谓,于是项目成本控制就会流于形式,项目的盈余期望就很难实现,有的甚至会出现严重亏损。项目成本控制的最终目的是追求项目利润最大化,它需要项目部全体员工的共同配合和参与。项目部应当建立激励机制对各职能部门和负责人实施责任成本考核,量化指标,严格考核,优奖劣罚,节奖超罚。工程项目的上级管理部门要对项目部下达成本控制目标,签订责任状。同时,项目部要进一步细化责任指标,并以责任状的形式落实到相应的执行部门及外协队伍。明确责任人和奖罚办法,然后根据工程的进度,按考核期间或工程进度进行考核,并实施奖罚措施,保证这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顺利进行,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最后,项目利润要合理分配,使项目管理者与员工均受益。
(三)财会人员应积极拓展思维,积极参与项目经济活动分析
作为施工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应该积极了解项目的施工流程,掌握一些工程预算、造价方面的基础知识,扩大业务能力,这样对项目成本的构成理解会更深入一些,在审核上报的数据资料时,更容易发现问题所在。财务人员应当参与项目合同和经营活动的评审与分析,发挥财务会计成本工作的可预见性、可控性。这点对于项目部加强财务成本控制工作尤为重要。财务人员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的要求,在节约成本、控制费用、合理避税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制定到合同当中,约束双方的行为,以期实现财务成本控制的目的。劳务合同、材料合同的制定关系着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关系着项目最终盈利水平,在评审合同时一定要了解对方供货情况、资金实力、产品质量,尽量避免垫付致使我方项目陷入困局,例如,对方资金周转困难,需要我方垫资,势必会增加资金成本,项目成本也会随之加大。
(四)积极分析项目资金收支,稽核会计成本,确保成本真实
任何成本的发生最终都要反映在资金上,通过分析项目资金的流向,判断成本支出的是否合理、真实应当成为会计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项目财务人员可以建立资金支出与成本支出对比分析台账,对每一项成本费用的资金支出额与成本列支额进行对比,若资金支出额大于成本支出额,则存在预付、待摊费用或未支出费用的可能;若资金支出额小于成本支出额,则存在预列费用或虚支费用的可能。会计人员与相关部门对成本差额进行核实,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属于当期成本的必须支出,不属于当期的成本不能支出。通过核实成本,确保会计成本真实、准确、客观。
(五)构建标准化会计成本管理制度,提升企业盈利水平
会计成本管理应纳入企业标准化管理当中,通过制度规范企业各部门的信息收集、传递和控制。实行标准成本制度需要依靠的公司管理层强有力的支持,财务部门进行牵头,成本预算部门编制切实可行的项目预算书,按照成本核算单元细化到每项工程细目中。随着工程项目的进展,定期组织现场既懂施工技术又精通施工生产经营管理的人员,对工程进行工程量盘点,并编制项目实际成本支出台账,财务人员与预算书进行对比,分析盈亏点和风险控制点,向项目管理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通过流程的规范化,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成本制度,促进各相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配合,让会计成本管理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使标准化成本制度顺利开展。
最后,希望通过财务人员的努力,对施工项目会计成本控制的加强,能够促进项目成本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盈余和效益。
关键词:高速公路 预算管理 成本控制
经济全球化发展,除了依托科技进步还要依靠管理的提高。对高速公路运营企业来说,严格的预算管理和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为预算管理的编制和传送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全面预算管理是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到许多部门和参与者;在全面制定预算和掌握各部门信息上,需要大家齐心协力、通力配合,对经营活动的评价或成本的有效控制,要有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实行预算管理,结合高速公路的自身特点,有效地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减少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加强成本控制,减少企业的无功消耗,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综合实力的提升。
一、高速公路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
全面预算反映了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资源配置状况及经营活动的详细安排,对于整个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很多人对于全面财务预算的认识定位不准确,对预算管理涉及到整体的情况不了解,出现认识上的偏差:认为只要涉及预算、收支、内控等就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与自己的工作没有关系。没把预算管理和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全面管理和企业的整体架构联系起来,忽略了预算管理的重要性,缺乏参与全面预算管理。
(二)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不合理
作为独立法人企业,高速公路运营企业预算有着自己独有特点。对于预算编制而言,不能奉行拿来主义,对其他行业借鉴过多。要在预算编制中,充分体现企业的特点。在实行预算管理的同时,在预算的使用和涉及的项目上要结合自身实际,从长期战略目标出发,客观分析内外部环境变化,正确使用预测技术和方法,设立企业计划期经营活动应实现的目标,以企业经营目标为直接的和主要的指导依据,将企业预算期的总体经营目标予以具体化、系统化的分解和落实。否则会出现预算管理不到位、执行难和缺乏刚性的现象。
(三)全面预算编制时间不足
预算的编制包括预算目标的确定,根据预算目标编制、汇总与审批预算;作为预算管理的开始,预算编制工作要结合企业的所有部门进行,对各环节都要进行深入考察,做好事前的分析和预测,这些都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而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为了重点抓发展,用在预算编制上的时间大大缩短,出现预算编制仓促和编制不及时的情况。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预算编制在短时间内即使完成,也会缺乏合理性,质量不高,对下年的工作造成一系列的影响。
(四)预算分析与考评脱节
在高速运营企业的全面预算实行过程中,预算编制已深入到管理的方方面面,但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却亟待提升。最常见的是把预算编制作为执行的第一步,对于预算执行却没有很好的考评分析,导致预算执行出现偏差,和预算编制的内容有很大的出入。预算的执行情况要和企业的经营相联系,判断预算完成情况好坏的最终标准是企业价值是否最大化,而不是从某一角度来看的指标改善。通过对企业总体及各预算执行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揭示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提出相应的对策性建议,及时采取各种纠偏措施,才能为企业预算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建议
(一)增强全员参与意识
全面预算的建立要依靠企业的整体努力和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在全员参与下整个预算才能够顺利搭建起来。同时对于预算管理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来保证实施,对企业部门中预算执行好的部门要有一定的奖励,对预算执行不到位,出现人为原因的要予以追究问责。公司预算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要有各方面的对应关系,一方面是权利和责任,一方面是任务和利益。对于权利和责任是对本部门的执行情况,任务是部门必须要完成的,利益是整个企业的核心。只有把整个的预算分解落实,预算才能得到良好的执行。对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要有及时有效的奖励,对于管理意识要做到更多提升,从被动要求到主动作为。
(二)完善管理方法
企业的预算管理要有企业的特色,对于高速公路运营企业而言,整个的预算项目设置和其他的企业是有很多不同的,必须要在预算的建立和设置环节就有所体现。在预算的执行中,结合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特点,重点从企业的安全生产、防汛工作、雨雾结冰处置等方面着手,配备足够的应急救援物资,设置配套的应急救援方案,组建相应的应急救援队伍等,有特色的设置预算是尊重实际的重要体现,也有利于企业整体的发挥自己的特点。
(三)合理安排预算编制时间
预算的编制时间应合理确定,不能因为预算的急切需要而降低预算的编制时间,出现预算编制不到位的情况。预算编制要作为高速运营企业有效管理的起点,在经济管理上作为管理的关键环节。为发挥预算的重大作用,要在年度时间表内为预算留出足够的时间。把预算的编制时间有效的统筹安排,对预算工作的安排要经过合理的设置。
(四)实行刚性的预算执行
预算的执行是预算管理的重要一步,有效的设计一定要有真正的管理和实施。对于预算执行而言,应建立预算执行预警机制,及时揭示出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时反映出企业战略上调整或修正后的财务后果。最重要的是制度设计和刚性执行。制度设计就要有一个明确的上下统一安排,用制度来维护执行。刚性就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坚决的把预算执行下去,不轻易调整预算,除非企业运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才能按规定程序进行调整,且调整频率不能太高。
三、高速公路的成本控制
(一)成本效益管理的优化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成本控制要在财务管理上加以重视,把财务管理落实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企业的市场效益基础上,把成本和经济收益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企业的进步。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成本主要是维护成本和管理成本。要实现项目效益存在很多的挑战,要加强维护和养护工程成本控制,在运营中避免出现预算不到位的情况。
(二)加强内部审计工作
不管是全面预算还是内部成本控制都要有一个高效的审计工作,这也是平衡企业效益和成本的重要保证。在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内部审计是建设成本控制的重要力量。可以有效的实现资金的全方位检测,使各项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上,良好的审计可以有效的提高预算的监管能力,促进预算的有力执行。
(三)加强实物资产管理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成本控制还要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对于实物管理,主要包括各类应急救援物资以及各类固定资产;要做好管控,一方面体现在资产的合理配置上,应由企业的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部门审核资产存量,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种、数量,测算费用额度,并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年度预算,经批准后实施采购。另一方面应建立严格的资产管理责任制,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对所占有、使用的资产定期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卡、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避免资产使用中的不当和浪费。
(四)加强资金管理
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在资金管理中要严格做到“收支两条线”。特别是项目建设、维护、各类材料、资产的购买等,可与银行协作,实施“网上银行”结算,利用“网上银行”能及时提供企业的资金动态和存量的特点,有利于资金决策,增强对资金的统一调度和调剂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全面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在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强化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意识,走精细化管理的路字,完善机制、健全制度,优化资金结构,加大监控力度,规避风险,提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波.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公路,2016(17)
[2]刘良生,赵山,张冬华.论述公路工程施工项目成本控制的有效途径[J].科学之友,2012(06)
2 历史扈奉奎计对奎计 质量的一浅析浅析历史成本会计的主要特点是: 使用历史成本作为财务报表的要素的特性, 即资产依历史成本计价}假定币值不变}遵循配比原则和收入实现原则。由此, 资产负债表所表现的是以历史成本所反映的财务状况, 损益表所反映的收益是巳实现收入与相应历史成本之间的差额。假如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与提供会计信息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及假设相吻合, 则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所反映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是真实的, 否则就会有偏差。
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 对一般的信息使用者来说,主要是遣这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获得。试浅析浅析如下:
2.1对损益表的影响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成果的报表, 按我国 企业会计准则 的要求,损益表所反映出来的企业收益是一种帐面收益, 它有如下几个特点;① 收益产生子企业实际进行的交易, 主要是由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得到的收入减击为进行这些交易所花费的成本J② 以期间为计算前提,指的是一定期间内的收益,③ 收入的确定按收入实现原则J④ 依据历史成本原则计算企业的费用|⑤ 按配比原则, 即在一定期间内已实现收入与适当或相应的成本相配合。这样确定的企业的收益是可检验的, 在无通货膨胀情况下是客观真实的。僧在持续严重通货膨胀情况下,损益表所反映的收入是以现行价格(也只能以现行价格计量)的, 而与之相配比的成本却是按历史成本计量,这样计算出来的收益, 含有一定的水份,有时会造成严重的虚盈实亏, 虚夸企业的经营成果, 导致信息误导。影响, ① 债权人的放货决策, ② 增加企业纳税|③ 造成利润超值分配, 这样的会计信息对企业自身也不利。
2.2对资产负缋表的影响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点财务状况的报表。它主要向有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如下信息;① 企业的规模|②企业的资本结构J⑧ 其他经过浅析浅析计算得到的资料等。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 按历史成本会计模式编制的资产负精表, 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缺陷;2.2.1不能如实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某时点的财务状况, 而对该时点资产的计量, 则又采取其购买时的价格,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与其真实价值严重背离。
2.2.2在财务状况浅析浅析上, 即使比较几个时期的比率, 也不可能对企企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
根据以上对历史成本会计对财务报表所提供会计信息的影响的浅析浅析, 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在持续通货膨胀情况下, 历史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的真实情况严重偏离, 应加以修正。
关于謦正策略的深思
3.1 目前国外的修正措施西方各国关于通货膨胀对会计信息的影响研究较早。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早在1947年就对此i可题进行了研究,其他许多会计标准制定机构也都对此不足进行了大量研究,但都来获得成功。1979年0月间,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发表了一系列研究资料以后, 颁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33号公报《财务报告和价格变动 (简称为FAS33)。它是美国许多会计标准制定机构多年来努力的成果。美国财务会计标准委员会具体要求一些大型公司在其的年度报告中, 应将一般通货膨胀和价格变化的影响作为补充资料公开。英国、荷兰及加拿大都主张采用一般物价水平调整的历史成本会计或现行成本会计。
3.2我们的对策根据我国实际经济情况,笔者认为,可根据通货膨胀程度的大小来确定相应的对策,
3.2.1通货膨胀率低于6 时。可以仍采用现行历史成本会计提供会计信息,通货膨胀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J
3.2.2 当通货膨胀率在6 - 15% 时, 可以将通货膨胀的影响以补充资料的形式对外报告, 即调整财务报表中的某些主要项目。补充资料应包括如下几项:
3.2.2.1以现行成本为基础的本会计年度的经营收益
3.2.2.2本会计年度末存货, 固定资产的现行价值|3?2 2 3本会计年度中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现行成本增加或减少数额。
3.2.3当通货膨胀率在15 以上时, 采用定期全部调整策略, 即平时进行会计处理及编射财务报表,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再用一定时期的不变币值为计量单位对财务报表重新表述。其调整程序为。
3.2.3.1选择适当的物价指数, 如期初物价指数、本期平均物价指数、期末物价指数,计算出不同时点的物价指数换算率,作为调整依据。其计算公式为·物价指数换算率=基期物价指数+计算期物价指数
3.2.3.2对资产负债表进行调整·将资产负馈表划分为货币性项目和非货币性项目两部分分别进行调整。
a.货币性项目的调整。货币性项目是指在通货膨胀条件下, 金额固定不变但实际购买力发生变动的资产或负持项目。如现金、应收帐款、应付帐款, 银行借款等。
调整后金额=某货币性项目金额X年末物价指数换算率b.非货币性项目的调整非货币性项目是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 其金额不是固定不变, 而是随着一般物价水平变动的资产或负债项目。如企业拥有的各种存货、固定资产、 专利权, 商标权、商誉、其他无形资产, 除货币性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墙、所有者权益等。
在非货币性项目的调整中, 存货的调整按本期平均物价指数计算的物价指数换算率计算, 其他项目都按年末物价指数换算率计算。
c.计算在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货币购买力损益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持有货币性资产会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而蒙受损失J持有货币性负债会因货币购买力下降获取收益。一个企业的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馈,所发生的收益或损失应相互抵消后, 再行计算净收益或净损失。在计算时, 可先把货币性资产和货币性负债数额相互对抵, 求出净差额(资产大于负席或资产小于负债款额),然后按相应的物价指数换算率, 折算货币性项目净额上的购买力损失或收益, 并将其列入调整后的损益表中。
3.2.3.3对损益表进行调整损益表中年内均匀发生的项目如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除折旧费以外),营业费用,所得税接年平均物价指数换算率计算,折旧费按与固定资产相同的物价指数换算率计算, 其他项目按年末物价指数换算率计算或浅析浅析计算得出。
关键词:以生产为中心;科学发展;严格管理;质量第一;确保安全;争创效益
市政工程建设是基本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提供的“产品”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其他社会活动所必需的公共设施。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需进一步加快市政工程建设和提高市政施工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而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既是全面完成施工任务的保证,也是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施工组织与管理:
一、以生产为中心,全面完成国家计划和企业的经营目标
市政建设的基本任务是满足城市交通、用水、排放雨水、污水、改善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以适应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要。即按照国民经济持久的、按比例的高速度发展的要求,根据规划的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市场建设。为此,市政施工企业必须始终坚持以生产为中心,把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放在首位;同时市政施工企业作为物质生产活动的经济组织,亦必然要受社会基本经济规律和价值规律的制约,因此市政施工企业不但必须制定自己的经营目标,还须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积极参与投标竞争,实现企业的自我改造,自我更新,自我武装,以全面履行各项承包合同作为提高企业自身素质的推动力,保证企业的合法盈利和成本降低指标,为国家提供积累,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为改善职工生活创造条件。
二,尊重科学,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
实践证明,基本建设程序是对建设顺序规律性的基本正确的反映,因此,一般地讲,一个建设项目确定后,勘察、设计、施工准备、工程实施等等都必须循序进行,环环紧扣,否则会欲速不达或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把基本建设程序绝对化。正确的态度应当是:第一,坚决执行现行规定;第二,积极参与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的改革,为完善基本建设程序内容、合理简化审批手续、减少非必要环节、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必要条件。
三、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
凡是有条件的建设项目,都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要加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政建设的科学研究,抓紧研制并适当引进适用的、高效率的市政施工机械设备。
在现有条件下,则必须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潜力,尽量做到机械化施工方面的成龙配套,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工期,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
四、严格计划管理,努力做到均衡生产与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有机结合
在组织施工时,要严格遵守上级有关计划管理规定,不搞计划外工程,不擅自变更工程内容。在安排生产计划时,要从全局出发,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合理安排,要做好施工生产与资源、劳动力、运输、机械和材料供应诸因素的平衡工作,以使施工生产计划有可靠的基础。
要努力做到均衡生产与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有机结合。既要避免生产间断或突击赶工所造成的浪费或质量低、成本高的问题,又要防止战线拉得过长,重点没保障或延误工期的严重后果。
五、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搞好文明施工
工程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与人民生命安全,更关系到投资效益和企业信誉,正所谓“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保护劳动人民的一项重要政策,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在安排生产任务的同时安排安全工作,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安全措施,防患未然。
文明施工是施工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对从事在繁华市区修建大型市政设施的市政施工企业来讲尤为突出。为此,除必须坚决执行现已颁布有关法规外,还需加强安全日常教育,制定措施并切实贯彻。
六、讲求经济效果,实行科学管理
【关键词】铁路桥梁 项目成本管理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一、铁路桥梁项目的发展及成本管理内容
众所周知,在修筑铁路过程中,山、河、路等各种自然物障碍需要依靠铁路桥梁修建来完成跨越。我国的铁路建设特别是铁路桥梁建设的技术位于世界前列,材料、设计、工艺、长度、高度、跨度都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从最早于1887年自行修筑的唐胥铁路上的长173.72米的蓟运河桥至今,铁路桥梁的发展已有一个多世纪。我国目前在建的工程项目港珠澳大桥,跨海连接香港、澳门、珠海三市,计划2017年年底建成通车。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49.968公里,此项工程举世瞩目,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正在向桥梁强国的迈进。随着对铁路桥梁的环保、抗震、跨径、精度等技术要求的不断加大,对铁路桥梁项目的成本管理挑战性不断提高。成本管理要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以质量和工期为代价,对各项费用进行科学合理的减低,对项目的前期、中期、后期实施全成本管理,对各项成本有计划的压缩与控制,实现成本目标。
二、影响铁路桥梁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因素
铁路桥梁项目成本管理的内容在项目设计、施工、竣工、检验等各个环节都应有所涉及,对其内容的影响因素较多,具体可以归集以下几个方面:
(一)技术与施工方案
在铁路桥梁的建设方面,首先影响成本的要素就是技术,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改善工程质量,增加施工安全性,还可以产生很多潜在的优势。在项目建设前期选取何种施工方案也是影响项目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它需要综合优化工程质量、工期、资金、技术等限制条件,考虑项目所在地的气候、地形等自然环境。
(二)材料与机械设备
铁路桥梁项目的建设对材料和设备的要求较高,对物资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的是项目的实际费用,不合格材料的采购与使用、材料与设备采购过程中没有执行很好的预算管理、施工中对各项设备仪器的错误操作以及缺乏维修保养都将造成经济损失,增加项目成本。
(三)制度与安全管理
任何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流程去指引,完善的制度可以规范操作流程,避免错误操作给工程项目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也可以让等个人不良行为无处藏身,更好的约束员工行为。
(四)人才与重视程度
当今社会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对于铁路桥梁项目的施工单位来f,拥有铁路桥梁建设方面的专业的成本管理人才可以更有效的实施成本管理工作。一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做的好坏,也与项目负责人的成本管理观念有关,对成本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程度,不可能将该项工作落实的好。
(五)合同与档案管理
最近几年在商业竞争中,由于缺乏对合同的管理与重视,给企业造成不必要损失的事件屡屡发生。合同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工程内容,尤其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铁路桥梁建设来说,合同内容上的模糊不清给单位后期施工及工程验收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字之差,都可能产生巨大损失。施工的全过程会产生大量的图纸、文字等资料,如果档案或记录不全,会对项目质保和索赔工作带来不利。
(六)返工与突发事件
在施工过程中的返工会增加工程造价。此外,铁路桥梁项目建设具有很多不可控制的因素,极可能产生各种突发事件,这都给项目成本管理带来不确定性增加管理难度。
三、控制铁路桥梁项目成本管理的措施
做好铁路桥梁建设项目的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对影响其成本管理的各个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有计划的控制各种可控因素并对不可控因素和事件积极应对,降低对项目成本的影响程度。
(1)铁路桥梁的施工技术难度较高,需要在项目施工前期,对各种可行的施工方案进行科学对比,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做好成本预算工作,制定成本目标,严格按标准控制成本,尽量避免施工过程中的成本追加。
(2)在机、物、料管理上,做好采购管理、资产管理等具体工作,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对各项资金的流通环节严加管理,对影响经济事项的行为加以监督,认真对各种支出进行核算和记录。要提高对材料的施工合理性和使用效率,对材料消耗进行定额、限额等管理,减少浪费带来的损失。在机械设备的选取上,应根据专家对施工环境、使用时长、需求量等的科学分析后确定机械设备的采购与租赁等购置策略,并在施工过程中,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做好各项调配工作,确保设备的使用价值最大发挥,同时要做好机械设备的正确操作与定期维修保养工作。
(3)在制度、人才及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上,要注重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的结合,建立完善的施工管理制度,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要有考核机制,纳入绩效管理。要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员工队伍的成本意识和综合素质,在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方面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工期。要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将施工中的人身安全放在首位,减少医疗与赔偿损失。
(4)在工程进展过程中,要提高对工程的自我检验的意识和能力,减少返工事件对经济成本的加大和工期的延误。对各种突发事件要有应急机制,对不可抗力的影响做好估测与预警,将隐形风险控制在最低。
关键词:铁路桥梁;项目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997 文献标识码: A
1、铁路桥梁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应遵循的要求
铁路桥梁工程项目的整个实施过程,企业管理的关键工作就是对成本的管理,企业要想实现节省资金,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就必须对整个桥梁工程项目进行科学的成本管理。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进行成本管理,应当遵循全面动态的原则,具体来说,施工企业应调动全员进行成本管理即采购部门、工程建设单位、审验单位、预算结算单位等都要参与到成本管理中,在项目施工的各个环节,要保持成本高效管理的状态。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系统复杂,因而,施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目标管理体系,关注桥梁工程项目施工的每一个阶段,将成本、责任等相互结合好,做好成本管理。
2、影响铁路桥梁成本管理的主要因素
2.1施工方法
施工方法和技术水平对于铁路桥梁成本来说影响十分明显,尤其在一些复杂的地形(软基、滩涂、山地等)和气候条件下,甚至都能成为决定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施工方法和技术与成本管理之间是正相关关系,新技术工艺、新材料设备与先进的施工技术都能有效降低成本,反之则增加相关成本。因此,必须根据公路施工的现场实际情况及时分析出现的新问题,并进行调整施工方案和技术,以使施工方案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保证实现项目管理和成本管理的目标。
2.2施工进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进度对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二者之间有重要的关联关系,若加快公路施工进度则需要投入更多的人、物、财等资源,按费用会降低,同时合理科学的施工进度会优化相关资源配置,有效节约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如果因一些原因延缓了施工进度则有肯能增加固定资本。同时施工进度的延期也可能导致其他工序的推迟,降低施工效率,从而增加了大量的人工和机构租赁固定成本。因此,施工进度与项目成本必须同时兼顾,及时调整和分析施工情况,将成本费用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2.3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对项目成本管理有重要的影响。若部分施工企业不优化改进管理或者片面强调减少材料、人力、物力的投入,则项目会出现质量不达标的情况及返工、罚款与延期的现象,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则损失严重增加了项目成本。因此,施工企业应坚持”预防为主怕勺原则,预防质量隐患,适当减少因工程质量不合格而造成的损失,从而加强质量成本控制。
3、铁路桥梁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实施
3.1铁路桥梁工程项目中人工成本的控制
目前在工程施工中,缺少一些具有专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工人的工资在近年来也是大幅度增加。在一般铁路桥梁工程项目成本中工人的人工费通常占到20%多。在桥梁工程中,有必要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投入,来达到成本控制。
3.1.1提高工人工作效率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人工作为最为灵活的因素,对整个工程有很大的影响。当某些工人以为技术不过关、管理上的松懈、偷懒等都会导致人工投入加大,降低工作效率,亏损企业利益。为了加强实际工作效率,要充分发挥每个工作人员的长处,进行一定的监督和管理。还可以建立奖励机制,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来达到工人工作效率的提高。
3.1.2减少不必要的人员投入
对一些关键的技术人员要时时进行培训,掌握新技术,传授更为正确的器械使用方法,对不必要的人员进行一定的裁剪。在施工前期就要做好工费预算,技术工人、普工工人工资也要有区分,要计划好人员数量,减少不必要的人力投入和浪费。在工程收尾阶段,对人工费用要进行仔细的阶段,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每位工作人员都能劳有所得,对于不认真工作,疏忽工作的人员也要进行一定的处罚,来保障个人以及企业的利益。
3.2材料成本与机械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材料成本的控制在项目成本控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施工时应该加强对材料成本的控制,确保材料的有效利用。对材料的采购、运输与保管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对每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选购材料应该制定完善的预算计划,对各个指标进行精细的控制。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管理,防止材料的丢失与浪费。对材料的采购价格和用量进行规范控制,从根本上减少项目成本。机械设备成本的管理控制也不能忽视,在施工前应对桥梁施工的特征进行详细的了解,并以此为根据进行施工设备的选择。要确保施工设备的充分利用,避免设备的闲置与浪费,通过设备之间互相协调,使机械设备利用率最大化。同时,要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以减少设备的更换与维修带来的开支。
3.3人工与劳务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将劳务费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是管理人工成本的主要任务。劳务成本应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施工的进展程度而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管理。前期管理要求在施工之前对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的人工成本做出合理估算,综合考虑施工的工程量,对人员做出合理的安排,将劳务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施工中期要对施工过程中的人工费用进行认真的审查,在需要变更项目的情况下要同时变更人工成本的预算,并适当调整岗位的分配,避免不必要的之处。后期劳务成本管理要对劳务费用的结算做出有效的控制。要在对施工中预算指标与问题进行详细分析之后再进行结算。此外,人工成本的控制还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分配制度与奖励措施调来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务成本
3.4优化成本核算方法
针对铁路桥梁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核算方法的不足,施工单位必须改进会计科目核算体系,针对会计科目简单、口径粗放等问题,进行细化管理。同时,要实施动态成本核算方法,也就是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对项目目标成本进行调整,认真分析实际成本与目标成本的差异,及时地调整成本控制标准。
3.5对项目数量进行控制管理
项目的成本与其实际数量是密切相关的,在工程成本管理中,对于项目数量的控制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对项目数量进行管理时,应采取逐级管理的方法,方式为:有企业的工程总负责人召集所有与项目有关的部门进行工程图纸的复核,详细分析工程数量以及计价情况,然后把这此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对项目的预算金额进行分解,并把分解的结果用于对工程作业的成本控制。
3.6竣工阶段
铁路桥梁工程项目人工费用的结算阶段就是事后控制,主要就是核查计划的人工费用的使用状况,并对此做出相应的评价,在这个阶段,施工企业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应当建立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对表现不好的工作人员进行惩罚。
结束语
桥梁工程施工前的准备工作,现场施工,直到竣工验收结算,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成本管理的参与。当前形势下,在桥梁项目工程中,成本管理仍需提高,我们施工企业要树立全过程成本管理和全面成本管理的意识,积极探索进行桥梁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认真分析桥梁工程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切实提高成本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晓新.论桥梁工程施工中的成本管理[J].中华民居,2011(11)
[2]蒋君.浅析桥梁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22)
现将《湖南省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湖南省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建立和实行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既是解决目前存在的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负担重、统筹层次低、管理不健全等问题的需要,又是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的客观要求,意义重大。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加快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步伐也势在必行。
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是深化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步骤,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各级政府要把社会保险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制定具体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劳动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和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体改、经贸、财政等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确保这项制度的顺利实施。
湖南省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精神,结合我省近两年贯彻《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湘政发〔1995〕18号)和《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省政府令第59号)的实践,现就全省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和比例。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企业缴费)的基数为企业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之和小于统计年报的企业工资总额的,应以统计年报数为企业缴费基数。企业缴费比例,要由目前全省平均24.5%的比例尽快并逐步降至20%,即1998年1月起降至22.5%,并在2000年底以前降至20%。在降低企业费率的同时,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积极推进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项社会保险制度改革。
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基数为本人上年度月平均工资。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其中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月平均工资超过本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基数;低于本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缴费基数。个人缴费比例,1997年为本人缴费工资的4%,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直至8%为止。有条件的地区和工资增长较快的年份,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速度可适当加快。
二、统一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记入比例。从1998年1月1日起统一按本人缴费工资11%的数额为职工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企业划入的部分逐步降至3%。1997年底以前已为职工建立的个人帐户储存额予以保留,并与统一制度后职工个人帐户储存额合并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存款利率计算利息。个人帐户储存额只用于职工养老,不得提前支取。职工调动时,记入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全部随同转移。职工或退休人员死亡,其个人帐户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含本实施意见实施前从用人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按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划转记入职工个人帐户的部分)可以继承。
三、统一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企业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符合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且履行了缴费(指单位和个人同时足额缴费,下同)义务,应予办理退休手续。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以下办法计发:
1、1996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职工,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本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个人帐户养老金月标准为本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
2、1996年1月1日以前参加工作、1998年1月1日以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和视同缴费年限(以下简称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职工,按照新老办法平稳衔接、待遇水平基本平衡等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增加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按职工建立个人帐户前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1.4%。增加过渡性养老金后仍难以平稳过渡的地、州、市,可另加过渡性调节金予以解决。过渡性调节金的具体数额由各地、州、市按每月不超过130元的标准统一确定,并应从统一制度实施后的第6年起在其后的10年内逐年减少,直至取消。
在统一制度初期,为了保证职工退休后的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不降低,可以采取新老办法对比计算的做法。凡按照本办法计发的基本养老金,低于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5〕18号文件实施前的老办法(按老办法计发待遇的工资基数,仍应按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5〕18号文件规定封定在1994年底以前)待遇标准的,差额部分予以补齐;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统一制度实施当年退休的增加幅度不得超过10%,从第2年至第5年退休的增加幅度每年可递增5个百分点,至第6年不再予限制,同时取消新老办法对比计算的做法。
对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不满15年而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职工,或缴费年限累计满10年而因病或非因工负伤经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鉴定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职工,也可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对缴费年限不满10年的,退休后不享受基础养老金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有视同缴费年限的,再按其视同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两个月全省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3、1997年底以前已经退休的人员,仍按国家和省原规定发给养老金。
四、继续完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职工退休后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根据全省经济发展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的承受能力,原则上每年7月1日按照本省上年度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一定比例调整一次。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具体调整办法由省劳动厅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研究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企业离休人员基本离休金的调整办法,按照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湘办发〔1997〕2号文件规定执行。
五、严格退休审批手续。劳动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国家现有的退休政策,各地不得自行放宽条件,任何企业都不得自行办理职工退休审批手续。企业职工凡没有经过当地劳动行政部门办理退休审批手续的一律无效。
六、巩固和提高养老保险社会化程度。在巩固现有统筹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完善省级统筹办法,继续坚持全省集中决策,省级调控,分级管理,以地州市为主的原则,强化省级调剂金的收缴,加大省级调控力度,在全省范围内逐步实现统一费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七、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凡按省人民政府湘政发〔1995〕18号文件规定应参加养老保险而至今尚未参加的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必须在1998年底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同时,加快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步伐。
八、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的社会化水平。加快将目前由企业发放养老金改为社会化发放的步伐,积极创造条件将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逐步由企业转向社会,减轻企业的社会事务负担。各级社会保险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改进和完善服务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九、加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和管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要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职工养老,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基金结余额除预留相当于2个月的支付费用外,应全部购买国家债券和存入专户,严禁投入其他金融和经营性事业。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基金收缴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督促企业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的安全。
十、本实施意见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省政府过去有关养老保险的规定与本实施意见不一致的,以本实施意见为准。
本实施意见由省劳动厅负责组织实施和解释。
湖南省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年老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7〕26号)和《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省政府令第59号)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境内的城镇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及其业主、雇员和帮工(以下称“从业人员”)。已享受其他法定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基本养老保险属于强制性的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必须按照本办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从业人员个人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权利受法律保护。
第四条 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分担费用,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与用人单位及从业人员个人缴费挂钩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负责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行政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经办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业务。
工商、税务、物价、交通、公安等部门及个体劳动协会和私营经济协会应积极配合并协助做好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工作。
社会保障委员会对劳动行政部门及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执行从业人员的养老保险政策、法规和基金管理情况实行监督。
第二章 基本养老保险费的缴纳
第六条 用人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按下列标准缴纳。
(一)用人单位现按其从业人员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总和的10%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后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5年内逐步过渡到统一的城镇企业缴费水平。
(二)从业人员暂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4%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999年调整至5%,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直至达到8%为止。
(三)私营企业从业人员,以上年度本人月实际工资收入作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实际工资收入低于所在地州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以所在地州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的60%为缴费工资基数。本人月实际工资收入超过所在地州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
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以所在地州市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工资基数。
第七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可由用人单位的开户银行代为扣缴(免签协议),或者委托工商、税务等部门代为收缴。用人单位也可以直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
第八条 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存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帐户”。
第九条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养老保险,严禁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财政、审计部门要依法加强监督,确保基金安全。
第十条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从业人员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第十一条 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实行减免。因特殊原因,用人单位暂无力缴纳的,由用人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批准可以暂缓缴纳。缓缴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十二条 用人单位在办理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后,必须在30日内到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按时、足额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用人单位未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或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工商、税务、物价、交通、公安等部门在办理有关证、照年检、年审和登记手续时,应督促其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登记手续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十三条 用人单位与从业人员建立、解除劳动关系,或用人单位发生分立、兼(合)并、停业、破产的,应在30日内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参保、停保、转移等相关手续。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当定期对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人数、工资总额、退休人数核查一次。核查时,有权调阅用人单位的从业人员名册、帐目和报表,有关部门应予以配合。
第三章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的社会保障号码为每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从业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发给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手册。
第十六条 个人帐户按本人缴费工资的11%建立,个人帐户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从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按从业人员本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入的部分。
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从用人单位划入的部分相应降低,直到降至3%为止。
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每年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存款利率计算利息。所得利息记入个人帐户。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除计入从业人员个人帐户部分外,其余作为社会统筹基金。
社会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储存额参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存款利率计算利息。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每年结算一次个人帐户储存额,并及时向从业人员提供个人帐户对帐单和个人帐户卡,作为从业人员核查和今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
第十九条 从业人员工作异动,个人帐户储存额全部随同转移;因故停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个人帐户予以保留;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个人帐户中的前后储存额予以合并计算,不间断计息。
第四章 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第二十条 从业人员达到退休年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方可办理退休手续,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一)基础性养老金。按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发给。
(二)个人帐户养老金。标准为个人帐户储存额除以120.第二十一条 从业人员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一次性领取养老保险补助金,同时终止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一)从业人员累计缴费年限未满15年即达到退休年龄的,可一次性领取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
(二)退休前或者退休后死亡,其个人帐户储存额尚未领取或未领取完的,其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可由其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领取。私营企业主及个体工商户本人的个人帐户储存额或余额可以全部继承。
(三)从业人员未达到退休年龄而去境外(包括港澳台)定居的,可按本条(二)项的规定一次性领取相应待遇。
第二十二条 从业人员退休后死亡,依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发给的丧葬补助费和供养直系亲属救济费,先从个人帐户储存额中支付,不足部分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
第二十三条 从业人员的缴费年限从用人单位和本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开始时计算。
从业人员被招收、聘用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并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其实际缴费年限可前后合并计算。
从业人员原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已建立了个人帐户的,其实际缴费年限前后合并计算。
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之后中断缴费期间,不计算缴费年限。
第二十四条 建立基本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从业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的基本养老金按照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增长比例同步调整。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和从业人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查基本养老保险费缴纳和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情况,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无偿提供服务。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依照《湖南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省政府令第59号)处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按照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按照《湖南省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的有关规定予以衔接。
关键词:高职高专层次;中医养老服务;人才标准
“人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最初的含义指饱读诗书、博学多才的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的定义也发生了变化。《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人才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也就是说,“人才”有别于“人员”,人员是人力资源但不是人才,人才是社会进步、国家繁荣和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老人需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养生保健与疾病康复等。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关键靠人才,目前养老服务专门人才非常缺乏,尤其缺少中医养老服务专门人才。中医养老服务是一项新兴和特色的职业,从掌握的现有资料来看,各大专院校还未见开设该专业,未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未制订人才培养标准,因此,本文仅探讨高职高专层次中医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订了人才培养标准,可为进一步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开设相关专业提供参考。
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指培养人才的具体质量规格和培养要求,培养目标实际上就是教育目的在教育机构的具体化,它规定了一个学校或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中医养老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充分体现开展中医养老服务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1总体目标
立足毕节,面向全省,辐射全国,培养热爱中医养老服务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扎实的理论知识、较强的岗位工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从事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能力强、有特色的中医养老服务专门人才。其中,知识目标包括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和中医养老服务专业知识等;能力目标包括掌握基本业务能力、社会工作能力、就业创业能力等;素质目标包括具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基本业务素质、人文修养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等。
1.2目标要求
以中医养老服务岗位工作任务为培养标准,使学生通过3年的学习,能够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本专业岗位工作较强的职业能力和优良的服务态度,具有适应相邻专业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开拓创新的就业创业能力,做事效率高,方法得当,能吃苦耐劳,并能顺利通过职业技能工种鉴定,取得一个以上职业技能高级证书。
2人才标准
人才标准是各专业在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人才标准实际上规定了该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专门人才。
2.1知识要求
知识是对培养对象的知识素质要求,专业知识方面要求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例如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学、中医养生学、传统康复学、针灸推拿学、保健刮痧学、中医药膳学、中医传统运动学等基本知识;掌握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原则以及治未病的理念;掌握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的基本知识;掌握慢性病的管理和中医康复治疗基本知识;掌握一般危急重症中西医应急处理基本知识;掌握英语听、说、读、写和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熟悉太极拳、八段锦、健身气功、药膳食疗等中医健康养生基本知识;熟悉临床医学概论、康复医学概论、健康管理学和预防医学等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了解养老服务机构和老年行业产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基本管理知识。
2.2能力要求
能力是对培养对象专业能力的素质要求,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它是人才标准的核心。具体要求具有对老年人进行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理护理的能力;具有运用中医治未病理念、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中医特色康复技术和现代医学基本知识,从事中医养老服务一线工作的能力;具有开展健康咨询、未病管理与治疗等健康管理服务的能力;具有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的能力;具有慢性病中医护理及康复治疗能力;具有对危急重症中西医应急处理及转诊能力;具有英语听、说、读、写和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开拓创新的就业创业能力;具有对养老服务机构等的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及随机应变能力,能够认真履行为老年人健康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2.3素质要求
素质是对培养对象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的要求。思想道德素质要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医养老服务事业,具有为促进社会和谐和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做贡献的志向;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具有必要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知识,特别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人文素质要求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老年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充分尊重老年人的价值观和权利,能够营造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业务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业务能力,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心理素质要求心胸开阔,乐观开朗,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忍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身体素质要求身体健康,能够吃苦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