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交流教师发言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一、基本情况
我校食堂本学期有1800多名师生就餐,现有粗加工间2间、精加工间2间、净菜间2间、储藏间1间,就餐间1200平方米,配备有管理人员办公室、监控室、更衣室等,食堂管理人员2人,工作人员11人,食堂软、硬件条件较好。
二、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健全机构,完善制度。学校食品安全工作事关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一是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食堂管理机构网络图,工会主席全面负责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检查工作,总务主任具体抓食品安全日常检查监督工作。二是建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层层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校长对食堂管理负全面管理责任,分管领导负主要管理责任,食堂管理员对食堂管理负有直接管理责任。三是建立健全《食堂原辅材料采购制度》、《食品进货验收制度》、《索证索票制度》、《餐具、用具清洗消毒保洁制度》、《食品留样制度》等20项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岗位职责,保证食堂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责必究。
(二)完善设备,规范流程,全面提升。一是按照食品安全和消防安全的要求,设置操作间、粗加工间、精加工间、洗碗间、消毒间、更衣室、食品安全办公室,配备标准的洗菜池、浸泡池、洗手消毒池、拖把池等,整体布局科学合理,流程规范,功能齐全。二是在设备设施下功夫,本学期师生就餐人数增加了一千多人,学校投入近10万元对就餐间改造,扩大就餐间面积、添置就餐桌、餐具;投入4万多元购置两个蒸饭箱、一个大型消毒柜、一台大型灶具和多个储物架,做到餐厨用具卫生、干净。
(三)管理细化、严把质量关。食堂原材料的采购验收是食堂管理的重中之重。一是在供应商选定上进行资格审计、集中招标、实地考察等形式确定,与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并保证食品卫生质量,索取并留存供货商许可证、营业执照的复印件等资质证明。二是实行食品采购索证索票、专人验收及台账记录等制度,学校安排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台账主要记录进货时间、食品名称规格、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或批号、供货商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冷冻食品、粮油制品、调味品等小包装食品单独记录并留存外包装标识;肉类、家禽类要有检疫检验合格证,食用油、调味品有合格证等;采购发票、收据、供货清单、合格证等食品索证索票有关资料,按品种、进货时间先后次序有序整理归档,妥善保存、备查,以满足食品溯源。三是学校每天安排一名老师和食堂厨师共同对当天供货商提供的食材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报食品安全管理员审批放行后,方可进入食品加工程序。
近年来,街道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部门的大力指导下,坚持“抓基层、打基础、谋民生、促和谐”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积极推进基层民政基础建设,民政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推动全办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分别被宣城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命名为“双拥模范先进单位”,被授予“宣城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镇(街道)”,连续9年获市“民政工作先进集体”表彰。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民政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乡镇(街道)民政工作,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减压器,是民生工作的重心和基础。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始终把民政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全办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好。主要领导经常过问民政工作,分管领导主动听取汇报,解决疑难问题。在人员经费上给予重点保障,确保各项民政工作顺利开展。认真组织实施好民政工作并积极参与到具体工作之中。妥善协调有关部门、单位,统筹兼顾、形成合力,共同做好民政工作。“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新机制正在不断健立。根据要求,我办分别成立了拥军优属、自然灾害救助、社区建设、低保工作以及老龄工作领导组组织开展各项工作。民政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工作重点突出,安排部署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不断提升基层民政基础建设水平
为适应新时期基层民政工作要求,8月,市民政所建设工作部署会后,我办高度重视,把规范化民政所建设作为办事处实现民政工作新跨越的起点,开创民政工作新局面的契机。迅速召开党工委会议,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办事处主任、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组织、财政、社会事务、民政等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高规格民政所建设工作领导组,将民政所建设工作作为民政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配齐民政所工作人员。目前,民政所工作人员4名,其中所长1人(拟任副科级),工作人员3人;都具有本科大专以上学历,基本实现了有人办事的工作目标。办事处根据要求,为民政所提供3间办公用房,并安排专项经费4万元用于民政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为民政所购置了办公桌椅4套和文件柜6组,制作了门牌和各项制度标牌,安装了电话、空调,配备了数码相机、电脑、传真机、打印机、档案柜、保险柜,极大改善了民政所办公条件,搭建了基层民政保障服务平台,树立了民政“窗口”良好形象,扩大了社会影响。为更好的促进民政所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我办还建立健全了民政所长和工作人员工作职责、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及有关民政所办事公开、来访接待、档案管理等9项规章制度,统一公开上墙,方便群众了解有关民政政策,公开办事程序,规范工作行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高标准高要求使我办民政所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得到了宣城市民政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我办还拿出资金110多万元(不包括市财政补助),新建完成了一座60张床位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敬老院。近期,院内绿化完成后,将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五保老人养老问题。
三、强化职能,扎实工作,努力创造高效务实民政工作业绩
我办高度重视民政队伍建设,强化各项民政政策落实。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宗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夯实民政工作基础,充分发挥了民政工作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中的积极作用。一是切实抓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完善城乡低保保障制度,分类施保,因保尽保,有进有出。底在册城乡低保2310户,农村五保户117户,全年发放定补款188.6万元,低保户按要求做到一户一档,五保户一人一档;助医、助学、助残、救灾、扶贫扎实推进,完善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和灾害救济管理体系。积极争取、筹措救灾资金,协助和组织灾民开展生产自救,成功抗击“8.10”洪灾,被宣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为“抗洪抢险先进集体”。全年共发放各类救济款21.8万元,完成了7户因灾倒房恢复重建工作,发放资金7万元。二是做好优抚、拥军优属工作。共发放优抚对象定补22.6万元,优待金12.6万元,在八一、国庆、元旦、春节等重点节日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积极推荐优秀退役军人就业。三是殡葬工作扎实开展。近年来,死亡火化率、入墓率一直保持100%,全办拥有公益性墓地5处,原坞村村于在全市首批建成生态墓地。四是老龄工作开展有声有色,活动 丰富多彩。五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逐步完善,按照上级部署,坚持抓巩固、抓完善、抓规范、抓提高,不断推动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六是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我办桥东社区8月率先在全市采取居民直接选举居委会,并取得了成功;3月份我办还组织了民政、组织等部门以及两个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人到上海市闸北区考察社区建设,借鉴发达地区管理经验,为加快我办城乡统筹发展奠定了基础。
以先进性教育为动力
积极引导农村指导员推进新农村建设
××县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
(送审稿)
农村指导员工作是一项群众得实惠、干部得教育、农村得发展的“民心工程”。去年我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农村指导员工作先进县。为了巩固成果,再创佳绩,继续走在前列,今年我县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不断强化管理,完善机制,创新载体,农村指导员工作得到扎实开展,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我县共选派省、市、县、乡镇四级农村指导员1033名,其中省派1名,市派16名,县派181名。目前,我县第二批农村指导员工作总体进展顺利、态势良好,各级组织履行职责到位,广大农村工作指导员发挥作用明显,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誉。
一、及早谋划,精心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先进性作用
我县坚持超前谋划,及早部署,精心选派,科学组织,把农村指导员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骨干作用。
1、按需选派,确保高位“嫁接”。为了提高农村指导员下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2005年2月中旬开始,我县就专门组织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个别走访等形式,对全县776个行政村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排摸,摸清每个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需要什么类型的指导员,建立村情民意信息库,为农村指导员选派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在详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我县按照“巩固一批、发展一批”的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从县直部门单位中挑选181名优秀干部,重点派到任务重、困难多、意见大、工作推不开的“先锋工程”创建村、后进村、环境整治村、复杂村等重点村中去,帮助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前做好准备。下派前,我县采取召开动员大会、集中培训、座谈交流和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工作指导员进行任前培训,还专门组织指导员分组实地参观考察各类示范村。
2、加强领导,确保扎实推进。县委、县政府把农村指导员工作列入全县年度重要工作责任制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目标责任制,并把它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单位主要领导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层层签订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各方职责。同时,我县在片区工作组设置上进行调整改进,今年除了任命县直单位副科级下派干部为八个片区工作组组长以外,吸收全县八个片区中心镇的党群副书记任各片区工作组副组长,加强对乡镇下派指导员的管理,促进片区工作组与乡镇的交流互动。另外,我县还整合县委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农村工作指导员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人员的力量,实行两办合署办公,使农村指导员工作与先进性教育活动得到了有机结合,并下发了《关于发挥农村指导员在先进性教育中作用的通知》,把指导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考核内容,要求农村指导员在先进性教育中发挥“指导员、督察员、联络员、信息员”作用。
3、服务群众,为先进性教育开展提供保障。为了充分发挥指导员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我县在指导员中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征求一次意见,上一堂党课,提一个金点子,强一个班子,解一个难题,写一份党建调研报告,努力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是广泛征求意见,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打好思想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通过召开座谈会、设计问卷调查或挨家挨户的访谈调查等形式,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农村第一手资料,撰写了许多调研报告,提出了不少好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为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了决策依据,而且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组织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发挥自身优势,亲自给党员上党课,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促进了村“两委”班子团结;同时积极参与实施“523”工程,大力推进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建设,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提供阵地保障。半年来,全县农村指导员共制订规章制度334个,发展党员555名,帮助新建或改造党员活动室200多个。三是积极落实帮扶措施,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物质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坚持从实际出发,帮助所驻村理清发展思路,通过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农民群众文化活动。半年来,全县农村指导员共帮助落实各种发展项目1097个,落实扶持资金1372.24万元。四是注重化解矛盾纠纷,为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奠定群众基础。广大农村指导员发挥自身的左右沟通、上下协调作用,着力调处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半年来,全县农村指导员共解决社会治安问题547件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00起,避免(劝阻)集体上访或210起。尤其是在今年的五次抗台过程中,在指导员的发动带领下,村党员干部处处冲锋在前,党员的先进性得以初步显现。
二、整合资源,多方互动,形成支持指导员实践先进性的工作机制
农村工作指导员能否在驻村工作中实践先进性,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取决于农村指导员自身的能力与努力,更需要有各方力量的支持。
1、组建农村工作指导员服务团。为了整合指导员资源,发挥指导员实践先进性的整体优势,及时帮助指导员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我县组建了县农村工作指导员服务团。服务团人员从全县第二批机关下派的指导员中挑选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理论水平或在第一批先进性教育中成绩较为突出、经验比较丰富的干部组成,服务团下设办公室和规划建设指导、农业技术服务、农民技能培训、法规政策咨询等四个小组,根据指导员的申请,及时上门服务。服务团成立以来,共分发先进性教育活动、科普等各类宣传资料6000余份(册),接受诊疗、政策咨询的群众达4000余人,解决农业技术、农村政策等相关难题56个。
2、乡镇切实履行管理主体职责。各乡镇党委把指导员视为一种珍贵的人才资源,不断完善管理,建立了指导员工作例会制度、班子成员分工联系指导员制度和班子成员轮流参加“周三夜学”制度等,同时在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指导员关心和支持,积极为指导员创造有利条件。在开展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各乡镇党委邀请党员农村指导员作为乡镇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指导员、督导员,利用指导员拓宽征求意见途径和方式,畅通意见反馈渠道,找准问题所在,并吸收农村指导员参与制订、落实整改提高措施,定期对指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协调,凡属乡镇职权范围的及时进行交办解决;凡属县直部门办理的,通过指导员的特殊关系帮助解决,从而提高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整体成效。
3、县直部门切实履行包村职责。县直各部门切实履行包村职责,发挥协同管理作用,主动当好农村指导员的坚强后盾。下派前,县直部门都纷纷召开新老下派干部座谈会,相互学习交流驻村工作经验;干部下派后,县直各部门把支持指导员工作作为巩固扩大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的实际行动,经常开展“民情下访”为指导员和农民群众化解难题,既有效支持、推动了指导员工作,也巩固扩大了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如县水利局建立局领导挂钩包村联系制度,分别确定了一名党委成员联系一名农村指导员,帮助农村指导员解决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到目前为止共为农村指导员联系解决50多个难题。
4、片区工作组认真履行包片职责。各片区工作组能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监督管理、信息反馈、协调沟通、推动工作”五大作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敢抓敢管,积极整合片区指导员优势,共同化解难题,推进工作。如宜山藻溪片区工作组牢牢把握宜山镇作为省第三批先进性教育试点单位的契机,发挥县派指导员已参加过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优势,吸收优秀指导员专门成立先进性教育活动指导督导组;钱库片区开展“每月之星”先进评选活动,激发了农村指导员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先进性的热情。
三、健全机制,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农村指导员实践先进性的工作水平
为充分发挥指导员先进性、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我县认真总结经验,完善管理,积极引导农村指导员提高实践先进性的工作水平。
1、完善学习教育制度。今年我县在坚持“周三夜学”制度的基础上,推行了乡镇班子成员轮流参加“周三夜学”制度、“周三夜学”轮值制度、农村指导员导学制度,以制度来规范学习、促进学习、深化学习。还组建了县农村工作指导员教育讲师团,由有关方面的专家兼任讲师团成员,各乡镇、片区工作组可根据实际需要自主选择相应学习课题,有针对性地提高指导员的农村工作能力。近期我们还召开了全县农村工作指导员学习交流会,邀请专家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讲座,认真总结交流指导员工作先进做法,全面促进农村指导员工作。
2、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我县建立了农村工作指导员个人业绩档案制度,规定每个农村指导员在每月月底按实际工作情况详细填写月工作情况表,先由村支书进行初评,再由乡镇分管农村指导员工作的党群副书记和片区工作组组长对农村指导员本月的工作业绩进行最后考评定档,存入个人档案。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档次。我们规定农村工作指导员如有一个月的工作业绩考核被定为不称职的,年度不得被评为优秀。对连续两个月被评定为不称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县农指办将启动“召回”制度。农村指导员业绩档案制度的建立,为考核农村指导员工作提供了科学、全面的依据。
3、完善巡视督查制度。我县在发挥好县领导小组“经常查”、县巡视组“重点查”、片区工作组“点上查”、乡镇党委“具体查”、县直单位“协助查”五个有效督查主体作用的同时,一方面组织大规模的巡视督查活动,分组对36个乡镇进行彻查,全面了解全县指导员工作整体情况。到11月初,我县已组织了三次大规模巡视督查活动;另一方面,开展重点检查活动,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建立表现较差指导员的“黑名单”,发挥督查组的专门作用,开展有针对性的重点跟踪督查。今年以来,我县共召回不称职指导员2名,撤换2名,诫勉谈话的2名,严肃了农村指导员工作纪律。
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镇经贸、工商等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农贸市场按照《东莞市食品安全样板市场的建设标准》,结合本市场的实际情况,抓好了市场硬件升级改造,建立了市场管理制度和规范经营行为,创建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得到了市民的好评。
一、基本情况
农贸市场位于镇村,于重建至今,是一个以经营粮油副食、蔬菜、肉类、三鸟、水产及农副产品等为主的综合性集贸市场,市场面积有多平方米,目前,经升级改造后拥有摊档位60多个,商铺9间。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市场硬件是保障食品安全的基本条件,只有加强硬件改造,切实解决市场脏、乱、差问题,才能提升市场规模档次,给消费者营造一个整洁和谐的消费环境。
一方面是疏通和改造市场内排水设施。全面对市场原有的排水系统进行清淤疏导,同时结合行业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市场的排水设施进行改造,对水产、蔬菜区明显带有水的行业采用档内外、明暗排相结合的方式,其他经营类区域采用暗排为主,明排辅助的方式,务求有效地清除地面积水。
另一方面是改造各区的经营设施。按照建设标准,针对重点食品经营设施进行改造。
1、猪肉区改造:在猪肉销售区,设置定点屠宰场的资料、公示栏,每个经营户档位上设置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公示牌,统一铺设猪肉摆卖台板,做到统一模式,统一规格。
2、熟食档改造:设立预进间和售卖间,熟食档在原来基础上升高加宽,确保空气流通,预进间内配备洗手、消毒设备,售卖间起到防蝇、防蚊、防尘、防虫等作用。
3、禽鸟档改造:实行销售和屠宰分离,每个禽鸟档均设独立的屠宰间,禽鸟笼全部采用不锈钢材料制造,禽鸟粪便实施暗排。在每个禽鸟档设置了检验检疫合格证明公示牌和配置相关安全防护用具和消毒药水。
4、蔬菜检测室改造:设立独立的蔬菜检测室,配置完整的快速果蔬残农检测设备,检测制度上墙公示。
5、公示设施的改造:在市场的显眼位置设置果蔬检测结果公示栏,不合格食品退市公示栏和违法违章公示栏,在市场主通道设置了电子显示屏,在市场流通领域设置了商品检测信息公示栏和营业执照亮照公示栏,同时,每个经营者档位正面,公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健康证、检验检疫证等证件。
6、档案设施改造:市场设置了专门的资料室,对市场食品准入档案设有专柜,对台帐、票据资料进行统一登记管理。
(二)健全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市场经营管理
健全管理制度是农贸市场规范化的核心,落实制度是创建样板市场的关键,因此,村把健全和落实管理制度作为创建样板市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突出抓紧抓好。
1、建立健全管理架构。市场实行经理、场长负责制,下设专职管理人员,包括日常食品监管廵查、果蔬农药残留检测、证照管理、票证台帐档案管理、卫生摆卖秩序管理、安全管理和投诉处理等。
2、合理进行人员分工。由一名专职人员负责票证台帐档案管理、日常食品监管廵查、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公示;由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证照管理和投诉处理,市场管理和保洁员负责卫生摆卖秩序管理、安全管理,此外,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全天24小时廵逻上班管理,实行分区管理责任制,明确每个市场管理员的职责,提高市场管理员的工作职效,以此保证市场管理的质量和卫生质量。
3、落实食品准入措施。市场与经营者签订了食品质量协议书和承诺书,经营者与食品公司签订定点屠宰加工协议书,同时,督促经营者办理相关营业执照,做到持证持照经营。
4、加大廵查力度,确保商品来源正确。我们每天对经营户进行食品进货查验和做好购销台帐记录,收取进货凭证,供货商的合法证照和质量证明,保证食品来源合法和可追溯性,对不合格商品及时进行退市处理,并在公示栏进行公示。
聚焦重大改革举措、重要政策贯彻执行以及“十三五”时期的重大决策部署,针对科技创新、精准扶贫、“263”专项行动、民生实事等重点任务,扎实开展调查研究,深入思考,分析问题,提出建议。开展专题视察调研30多次,提出《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我市科技贡献份额》《推动企业上市挂牌工作》等意见建议,得到xx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采纳。
二、以提案督办为手段,拓展民主监督深度
换届以来,提案工作实现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收到各类提案595件,立案461件。开展“提案督办月”活动,坚持主席会议成员领衔督办界别提案和重点提案,综合运用视察督办、会议督办、跟踪督办等方法,使督办提案的过程成为实施民主监督的过程,促进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
三、以专题监督为重点,加大民主监督强度
加大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专题监督力度。今年以来,紧盯15件为民办实事项目60个分项目的责任落实、项目进度和经费保障,通过走访、视察、座谈等形式,加大督查力度,助推民生实事办好办实。把 “化工、印染行业”整治工作作为专题监督的重中之重。制订《“化工、印染行业”整治专题民主监督工作方案》,政协主席挂帅,分管副主席牵头负责,按月督查,有效促进了化工、印染行业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以民主评议为渠道,体现民主监督精度
围绕xx职业教育、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等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将民主评议结果整改情况纳入全市年度绩效考评范围。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评议工作,搭建群众与评议组的平台。开展“回头看”,进行回访视察,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追问:学生是主体吗?
讨论教师角色定位问题,追根到底,是为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我们要追问:现实课堂中,学生是主体吗?为了更好地解答该问题,笔者就以“圆的周长与面积”练习课为例,谈一谈“学为中心”数学课堂中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
“圆的周长与面积”练习课是“圆”这个单元中的教学内容。在本单元,苏教版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圆的周长,新课1课时,练习1课时;圆的面积,新课3课时,练习1课时。笔者对“圆的周长与面积”的教学安排做了调整:圆的周长新课1课时,圆的面积新课1课时,练习4课时。这样处理,一是避免了学生学一个问题练一个问题的单调模仿式的学习,强化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分析”意识,并在周长与面积的对比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各自的意义,掌握算法。二是可以更从容地从学生“学”的角度组织练习,关注并处理学生在学习圆的周长与面积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体,在“匆匆赶路”中难以实现,“慢慢走,才有风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进度的把控,教师是不可缺位的。关键是,教师做出教学的调整,应当基于学生的学习。
要说明的是,在这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两份“研究学习”材料。材料1:选择两道与圆的周长有关的问题并解答,选择两道与圆的面积有关的问题并解答。材料2:搜集两道有关圆的周长与面积的“好题”。材料1中,每位学生所选的有关周长与面积的题目是相对独立的,这也是学生学完圆的周长与面积新授课之后第一节练习课主要练习的内容。但这一课时,并没有将这份材料完全用透。本课是学生的第二节练习课。课前,学生完成了材料2。这里,学生各自选择的问题,其中有将周长与面积综合起来的习题。所以,这节课前,学生手头有两份有关圆的周长与面积练习的“研究学习”材料。
学生带着题目,也带着想法走进课堂。教师课前研读学生的材料,了解学生搜集的问题,并从学生的分析与解答中发现学生学习的疑点、误点、薄弱点,从而在后续的练习课中组织更具有针对性的讨论、交流与练习。
课堂中笔者先组织学生同桌间把之前的两份“研究学习”材料进行交流,了解自己和同桌各有哪些题目,并准备在课堂中把各自最合适的题目,在合适的时间推荐出来。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主动,善于倾听、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他们或补充、或修正、或肯定、或质疑,充满主见又不失深刻性地表达,每一个都是知识、思想与方法的生产者,是学习的主人。
思考:如何让学生成为主体?
1. 教师,积极地“在场”。
“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主体,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尊重学生的需求,但不代表满足学生的所有需求,让学生主动、活泼地学习,也不等于教师不作为,完全放手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
无论如何突显学生学的地位,教学中的学都是在教师的干预和影响下进行的。“学为中心”的课堂,并不是只要“学”而忽略“教”,而是通过更高水平的教来促进学生的学。与传统的课堂相比,“学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表现得更为“后退”与“即兴”。但教师,需始终积极地“在场”。
后退,但不离场。如,课前组织学生进行研究学习,这既是一种学习内容的安排,又有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即教在“教”学生思考、研究的路径,也提供了学生课堂中交流的线索。与学生按照有关提纲与问题对相关内容做探索性理解的“在前台呈现”相对照的是,教师的“教”退到了幕后。在本课中,学生的“研究学习”材料,有的是在一张白纸上写的,并没有看到教师的“设计”,其实,学生恰恰是在以往完成教师设计的“研究学习”材料的过程中,感悟研究思路。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前进,但不越位。学生在课堂的交流互动中学习,学生的想法,无论对错,都是推进学习的动力。课堂上更多地充盈学生的“声音”。这里所说的学生的“声音”,不仅仅是指学生外在言语的声音,更是指学生内在的想法。作为教师,在学生交流互动学习过程中,点拨与引导不可或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样的“相机”,在课堂中的表现方式即如前所述的“即兴”。教师在学生交流时,既要关注发言的学生是否把自己的想法清晰明确地表达出来,还要关注其他学生是否在倾听、思考;既要关注发言的学生说了什么,还要关注其他学生在听了之后是否有补充、纠正、归纳、肯定、赏析;既要关注哪些学生参与了互动交流,还要关注有多少学生参与了互动交流。课中,不能任由几位学生一说了之。课堂内的交流,重在建立具有反思性、循环性、相互依赖性以及建设性的互动方式。教师积极的“在场”,是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在场”。
2. 教师,恰适地“发力”。
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通过恰适地“发力”,以让教师的角色到位。
组织,在本节练习课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设计与安排学生“找题”的学习活动,二是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班交流。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自己去找题,进而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改题、编题。学生选题时,他们会浏览教材、练习册以及各种教辅中的相关题目。练习课的题源,从依靠教师一个人变为依靠全体学生,所有的学生都被发动起来创造性地展开自主学习。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统得过死、牵得过多,学生个性受到了压抑。我们还要认识到的是,解答题目,是练习;选择题目,也是练习。因为在选择题目的时候,也就思考这道题目练习了什么,怎么分析,要注意什么。无疑,这些都是练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考。练,不一定都是要动笔写出来。动脑想,是练习过程中更需要强化的。
引导,在学生供题之前,教师也需要进行合适、必要的引导与指导。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他们所选的题目,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那些容易出错的题目,那些看似很难、其实不难的题目,那些和另一道题目看似很像、其实有较大差异的题目,那些解题方法多样的题目,那些解法特别巧妙的题目,那些题目还可以变化、再改编也就是具有生长性的题目,那些一看感觉不会、对自己有挑战的题目,也就是我们要供给全班交流、研讨的“好题”。在学生交流过程中,需要适时适度引导。如在学生相互交流、质疑甚至于相互争论的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集体性的错误想法,教师要适时地纠正。又如在学生发言后,教师对其发言中精彩的部分提纲挈领地强调,对其叙述不清晰的地方跟进追问,或组织进一步的思考。这些,都是教师在学生交流过程中审时度势做出的介入性点拨与引导。
促进,即对学生的选题学习活动要有合适的激励与措施。如,学生所选的题目,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就是一种肯定。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作业都是精彩的。使学生意识到让别人分享自己的作品,那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3. 教师,持久地“相伴”。
本课呈现出来的改变,源于之前教师持之以恒地指导。
先说“互动”。课堂中的互动,不应当像打乒乓球似的在师生间你来我往。
首先从学会“听”开始,专注地听他人的发言,不仅是教师的讲解,更重要的是听每一位同学的发言。接着,听后要做出回应,从能够复述他人的发言,到提炼出他人想法的要点与关键词,继而,对他人的想法,或质疑、或补充、或修正、或赏析。笔者很儿童化地将学生紧接着同学之后的发言概括为“四有”,即我有补充,我有提问,我有提醒,我有表扬。进一步的,要学会将不同学生的想法,联系起来思考,或比较、或综合、或延伸。
再说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推荐自己的“好题”,其也是教师多次指导之后,学生才具有的意识与能力。以往练习课中,学生的“优秀”表现就是把教师预设的想法说出来。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想法覆盖、屏蔽了学生的想法。笔者的尝试是,每位学生带着自己搜集的题目走进课堂,在课上某个问题呈现后,要能主动发现自己的题目与正在研讨的题目有联系,并能在当下的题目研讨结束时,适时向教师和同学推荐自己的题目。如果自己搜集的题目与展示的问题暂时没有关联,那可以思考怎样对所展示的问题进行改编。这样,既让学生在课上更主动,也让学生更深度地关注、思考题目内在的结构。
农村学校家长会立体式教育教育是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教育,家长会是连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纽带,是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在社会不断发展,农村不断变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环境下,开出学生喜欢,学校、教师、家长各有收获的家长会至关重要。然而,我以为当前农村小学召开家长会时存在以下不足:
其一,家长会目的单一。相当一些学校是在考试后召开家长会,向家长通报孩子的成绩,单一的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依据;有些家长会则是为了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任务,家长好不容易挤出时间来了,但领导讲讲话、班主任强调一些事就完了。
其二,家长素质层次不齐,重视不够。在农村很多孩子的父母出门打工去了,50%的学生爷爷奶奶来参加会议。家长接受教育程度不同,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同,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不同,家长的价值观念不同等,影响着家长会的成功。同时,逢农忙的日子好多家长不愿意来,即使来了也心不在焉。
其三,家长会形式单一。许多学校还沿用着传统的家长会形式,学校领导或者班主任担任主角,家长做配角,当听众。
面对以上不足,借鉴先进学校召开家长会的案例和身边几所学校召开家长会的实践和经验,如何开出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学校受益的家长会,笔者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校、教师要扎实准备
第一,要准备家长会的主题,选择农闲空当。家长会要有的放矢,要联系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家长会主题。如“家庭教育交流”“教师行风评议”“安全在我心中”“关爱留守儿童”等。同时,要选择农闲时段,使家长首先有时间来。
第二,围绕主题确立会议议程。召开教师会讨论,向学生调查,与村委商议,请家长代表过目,在家长会前一星期定下议程并通知相关人员。
第三,后勤准备与发言准备。统迎接上级检查组的重视度一样去安排,以接待客人来访的热情去准备,精心组织会场,从标语、音乐等细处着手,使家长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尊敬,对家长会的重视。由于家长有的来得早,有的来得晚,因此要预先安排会前活动,如学生优秀作文展、学生绘画展等,使来得早的家长在会前等待的过程既充实又有意义。
同时,学校要精心准备领导、教师的发言材料,广泛征求意见,内容新颖,避免重复。讲稿内容要针对农村家长去准备,语言朴实,理论阐述浅显易懂,对家长多表扬少批评指责。绝对要避免对家长的一味要求,再三指责,尤其是言语上的轻视。要向预约的家长代表提前打招呼,让他们知道会议的主题,会议的目的,做好发言准备。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班主任还可以提前看一下本班家长的发言材料,对家长提些建议,使家长的发言更加贴近家长会的主题。
二、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
家长会顾名思义是家长的会议,家长应该是主角,而学校只是组织者,是配角,让家长成为家长会的主角这就要求:
1.家长会要有家长发言。尽管我们的家长来自农村,但他们对教育孩子,对当前的教育现状也有着自己的见解,把他们请上台,围绕会议主题,谈谈他们的思考、想法。相信这些语言并不华丽,发音并不标准的发言更易于家长们的交流、成长。此外,学校还可以把村委领导请到家长会上,让他们加入到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的建设中来。
2.家长会搭建平台让家长检查学校、教师的工作。在社会越来越重视教育的今天,学校要发展,教师要发展、成长就必须面对社会,面对家长。让家长检查学校的各项工作,让家长翻看教师的教案,检查教师的作业批改、班级管理,评议教师的师德师风,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策略,提出教师工作中的不足等,会使教师的工作得到社会的肯定、认可,也会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使家长看到学校、教师的付出,得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
3.家长会上请家长为学校提意见。“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一所学校它的存在是社会的需求,它的发展应该和社会紧密相关。决定一所学校前途的不是上级主管部门,而是学校所在环境。没有了家长的支持,也就失去了生源,那么,我们的学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请家长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现状等提出意见、建议,不仅会让家长有“我们村的学校”这样的主人翁感,更会让学校得到社会的认可,发现自身的不足。当然,对这些意见、建议,学校可以采用口信、书信、电话等形式及时向家长反馈。
三、要尊重家长,尊重学生
像前面提到的好多考试后召开的家长会,成了家长的指责会,学生的批评会,更有甚者把自己划离“农民”之外,大谈农民素质。这类家长会学生害怕,家长反感。成功的家长会可以成为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一座心桥,架起彼此之间的信任,营造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氛围。为此,家长会上我们可以教师策划,学生主持,家长参与。教师在家长会上多肯定学生的成长,家长的辛苦与配合,以“家庭教育策略”探讨的形式让家长主动发言,让家长懂得怎样在家教育孩子。教师要避免用“你们要……”“你们应该……”来要求、指示家长。会上还可以加设学生表演、发言环节,展示学生风采,让家长倾听学生心声,了解学生思想。
如果确实有学习差,品德不良的学生需要与家长沟通,那么我们可以选择在会后单独交流。在办公室里,给家长泡上一杯热茶,送上一支香烟,心平气和地真实反映学生的情况,与家长交流探讨教育该学生的办法。这样做比拿到会上交流,取得的效果要好。
四、家长会要精心策划,注重发展
小学数学 合作教学 合作学习
一、对小组合作学习概念的理解。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形式,于上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它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的解决组内冲突;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新课改提倡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即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教师以学生学习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指导小组成员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集体教学中师生的单向交流,破除了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局面,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认真备课,为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学习准备材料。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有指导的再创造的过程。”当前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这对于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人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里面很多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教师不能把这些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经历这个再创造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备课中要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对每一个新的知识点,均应从“知识建构;情感态度;学习的反馈与控制”等方面入手,积极为学生准备合作学生的材料。
摘要:生本课堂开展以来,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一种新的课堂活动形式,同时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在课堂中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中有效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增加与同学的交往,培养学生的研究探讨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一、分组要合理
1.小组人数要少。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目的是让全体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积极充分地进行“说、听、论”多种口头语言表达,如果小组人数过多,就不能保证人人有机会,且会增加腼腆学生的拘谨感。所以安排4-6人为一小组最为适宜。
2.小组人员可自由组合。英语课上,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临时调换座位,以便有相同兴趣的学生能够畅所欲言;鼓励男女生混编,在调节某些有争论的话题时有较好效果;提供不少于两个的可谈论话题,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话题的兴趣自由组合。
3.明确组内各成员的任务。小组内至少设置主持人、记录员和报告员三人。主持人主持小组的讨论,确保每个组员都有发言机会,且保证全过程尽可能使用英语表达。记录员应用英语简单记录每位发言人的表述要点,然后提纲形式交给报告员。报告员在记录员和其他组员的协助下,先向本组叙述讨论意见、结果,再代表本组向全班报告。
二、学生合作学习习惯要不断养成
1. 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首先需要学生听清楚老师的提问、安排及要求,明白自己的任务。其次,在别人发言时,不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别人讲完之后再陈述自己的意见。同时,对他人所提的想法和意见要虚心接受。
2. 养成有疑必提的习惯。别人发言后,如果有疑问或不同意见要及时大胆的提出来;别人没想到的或没说完的也要补充说完,教师对这些同学适时表扬,让其他同学有敢说和想说的欲望,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有利于深化需要掌握的知识。
3.养成勇于发言的习惯。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而且还要学会互相交流,重中之重是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及感情。大多数情况都是个别学生发言并且总是这几个同学发言,为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教师要时不时的点名发言。除此而外还要把一些简单的问题交给不喜欢说的同学、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来回答,并且表扬鼓励他们,让他们有信心;同时,教给学生常用的关联词语让学生使用,在学生发言的时候随时指导学生的表达,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三、教师的积极参与
1.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有的课文较简单,与已学知识联系甚密,这部分知识教师应较少参与。较难的课文,教师可以设计成套的问题,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标,合作交流为出发点,激发学生查阅材料,以充实自己的话题。在充分准备之后,学生在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中就有话说,表现会积极踊跃。
2.教师精心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包括课文中的既定话题,教师所设计的话题要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主动参与语言活动的欲望,又能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这就要求教师既要熟练掌握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生的学情爱好等,从各个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更好的话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