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是指城市新建、扩建、改建的各种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电信、电力、燃气、热力、人防、输油、广播电视、公安和工业管道等地下管线工程及其附属设施。
第四条市规划行政部门是本市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市城建档案馆具体负责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收集、管理、利用和监督工作。
第五条市城建档案馆应当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依法做好档案的接收、管理、鉴定、统计、保管、利用、保密工作,积极开发地下管线工程档案资源,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服务。
第六条建设单位在向规划行政部门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时,应当在申请书中附有在城建档案馆取得的施工地段的有关技术资料和施工地段现状地下管线、管位地形图。
第七条地下管线工程的建设单位应当与市城建档案馆签订建设工程档案报送责任书。
第八条经市规划行政部门批准的管线工程建设,必须由具有城市规划测绘资质的单位进行开工前的放线定位,并在地下管线覆土前,按照《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进行竣工测量。
第九条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发现未建档的管线,应当及时通过建设单位向市规划行政部门报告。
市规划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查明未建档的管线性质、权属,责令地下管线产权单位测定其坐标、标高及走向,地下管线产权单位应当及时将测量的材料向市城建档案馆报送。
第十条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提请市城建档案馆进行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预验收。地下管线工程验收所形成的鉴定材料应当包括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验收结论。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在地下管线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前,应当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下列档案材料:
(一)地下管线工程项目准备阶段文件、监理文件、施工文件、竣工验收文件和竣工图;
(二)地下管线竣工测量成果;
(三)其它应当归档的文件资料(电子文件、工程照片、录像等)。
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电讯等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以下简称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应当及时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地下专业管线图。
第十二条建设单位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的档案资料应当符合《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的要求。
第十三条地下管线投入使用后进行改建、扩建或者对地下管线进行维修、抢修,需要改变原设计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修改竣工图,并于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市城建档案馆报送修改部分的工程竣工档案。
第十四条地下管线工程竣工档案必须完整、准确、真实、清晰、反映现状。
第十五条市城建档案馆应绘制全市地下管线综合图,并根据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和专业管线图及时修改,并输入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对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实行动态管理。
第十六条专业管线管理部门应当向市城建档案馆提供专业管线图和有关资料,并将更改、报废、漏测部分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及时修改补充到本单位的地下管线专业图上,并将修改补充的地下管线专业图及有关资料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
第十七条市规划行政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城市地下管线进行普查和补测、补绘。普查和补测、补绘所形成的地下管线档案成果,由市城建档案馆统一接收和管理。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规定,建设单位未向市城建档案馆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因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未移交地下管线工程档案,造成施工单位在施工中损坏地下管线的,地下管线专业管理单位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条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未按规定查清施工地段的地下管线情况而擅自施工,造成地下管线损失的,依法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一、粗放式管理导致工程档案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粗放式管理模式导致档案缺失。尽管当前各建筑企业对于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增加,但在大多数建筑企业的工程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档案收集和管理的过程中对于这项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专职档案管理人才的缺乏、工程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以及档案管理设备落后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我国的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处于一种粗放型的管理模式,这种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工程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在工程施工阶段,项目中的施工任务相对来说较重,在工程建设单位中会存在着重建设轻档案的思想,工程档案工作不能与工程建设进程实现同步管理,往往会在资料收集阶段中造成资料填写不规范不准确、资料丢失等问题。很多企业为了保障工程可以顺利通过各项验收,往往会在验收前对工程档案进行突击补充及归档工作,这就使得工程档案的质量没有办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二)管理人才缺乏导致档案管理水平不高。工程档案管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根据工程的进度及时填写施工技术表格,能够及时完整地保存工程档案,按照工程建设中的施工类别不同及上级部门下发的归档要求及时地分类、收集、整理及归档。另外,档案管理人员在管理工程档案的过程中,需要严格地按照工程的进度进行记录并需要同时熟悉图纸、方案等技术知识和档案归档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严格地按照归档要求进行档案的整理归档。但是就目前来看,档案管理人员不但对工程技术缺乏了解,档案管理知识也同样欠缺,不能真正满足工程档案管理工作要求,有些单位并没有设置专职档案管理人员,不能保证档案归档的质量。
(三)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档案管理不规范。档案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工程档案管理无章可循。在大多数企业中,并没有制定完善的工程档案记录、收集、整理、归档以及保管等制度要求。如:档案工作岗位责任制、档案借阅管理制度、档案保密管理制度、档案室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制度均不健全。在无制度要求的条件下,加上工程建设的周期相对较长,资料比较分散,在单位中收集资料不够齐全,整理不规范,档案编制的质量便参差不齐,这都给以后的档案的归档及保管以及利用带来不少的问题。
(四)档案管理设备设施滞后导致档案管理水平不高。就目前来看,大多数企业对工程档案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资金投入非常不足。一些档案保管及档案数字化设备设施,如:直排式密集架、除湿机、柜式空调、打印扫描一体机、数码摄像机等,由于价格相对较高,领导都觉得没有必要购置,档案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往往当档案出现问题,影响验收及保存了,才意识到这些设备设施的重要性。
二、工程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工程档案组织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前提。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工程档案管理看似容易,实则是一项专业性要求比较高、比较强的工作,需要在领导重视的前提下,配备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制定齐抓共管、各部门配合的政策,这样才能够保证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安全,单位要及时运用领导资源进行沟通和布置任务。第二要强化档案责任。企业中需要分成小组对档案进行强化监督管理,需要企业中的技术人员积极配合档案管理人员;
(二)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与能力――精细化管理的根本。第一要精心挑选专职档案管理人员,要保证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素养,爱岗敬业,具备出色的工程档案管理能力。第二要加强培训。在工程资料收集阶段,就要开始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有步骤分层次地开展培训工作。第三要确保人员稳定。档案工作是枯燥乏味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流动性大,这样对档案的收集及归档都是非常不利的,设立奖励机制,确保人员稳定显得尤为重要。第四要加强工作协调和业务交流,档案管理工作涉及到的业务范围比较广,需要其他部门做好辅助和配合工作,在相关制度的支持下,协调与各个部门的关系。
(三)严格档案管理制度――精细化管理的重点。第一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制度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明确各人员的责任,各负其责,按照制度执行,才能有条不紊地搞好档案管理工作。制度建设需要按照工程建设目标为基础,按照上级部门相关档案管理制度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管理制度。第二需要完整、准确、系统的归档。在进行工程档案管理过程中,前期需要将归档的资料及时收集,确保不会遗失,之后严格按照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依据本单位档案的归档要求做好归档工作,这样才能够有效地确保工程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系统性。第三是要加强设备设施建设。加大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原有老旧档案保管及档案数字化设备设施进行更新,为工程档案的安全保管及数字化创造基础条件。
1 档案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1.1 档案管理的内涵
档案管理,顾名思义就是档案管理员对档案信息和档案实体进行收集、整理、保管和统计的活动。档案主要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两大类,纸质档案就是以纸张作为媒介和载体的一种档案,它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也是最基本的。纸质档案在管理的过程中受内外因的相互作用,纸张很容易破损、脏污。电子档案是存储在计算机软硬盘中的档案,它是一种与纸质档案相对的档案类型,具有高效、快捷、方便和快捷的特性,是未来档案发展的趋势。
1.2 档案管理的意义
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对企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文字、声像的历史记录。档案记录着企业、员工的成长,能够为企业者决策提供依据,为企业文化发展提供宣传材料。企业若管理不好档案,一旦泄露,不但会导致企业员工个人信息的泄露,更会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和企业形象。因此,档案的管理必须做到完整性、规范性、系统性。电力企业档案是企业在生产管理中逐渐积累形成的各种资料,这些资料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各项管理工作都有重要影响,做好电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确保企业平稳发展。
2 电力企业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善
为了完善档案管理,有效利用档案资源,必须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电力企业在档案的保管、利用、移交、鉴定方面都制定了一定的规章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很多大中型电力企业能够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按照制度要求执行,但还是有一部分基层企业制度意识不强,将制度作为摆设,在实际工作中我行我素,没有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来执行。企业的责任追究制度也未真正发挥作用,这就导致很大一部分员工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档案工作,导致出现一些应归档文件丢失的问题。
2.2 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不够成熟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档案管理也在发展,呈现出档案信息化、数字化的现代化管理趋势。所谓档案的信息化就是运用信息技术对档案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整合和提供服务的过程。近几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开始进行了档案数字化工作推进工作,应该说,各个电力企业重要档案数字化率都达到了90%以上。但由于库存档案量的巨大,又有不少新的增量档案产生,而档案人员不足,信息化技术不熟练,扫描质量、速度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造成这个档案数字化率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分。档案数字化工作是一项可以增加档案利用效率,又能有效保存原始纸质档案的最好方法。只有不断提高档案数字化水平,才能提升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2.3 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
档案管理是一项程序复杂、工作量巨大的工作,不仅需要收集、整理,还需要进行分类、鉴定、归档和编研,要求档案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然而很多电力企业管理者对档案管理工作不重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不如其它工作重要,一般人都能够胜任,往往派一些非专业的人员对档案进行管理,尤其是电力企业中年龄比较大的员工,这些人不具备足够的档案管理专业知识,未取得档案管理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且计算机水平较低,不能很好的完成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有些档案管理人员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也具备了一定的档案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从事档案工作的经验,依旧不能满足企业档案的发展需求。
3 优化电力企业档案管理措施
3.1 健全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完善的制度是企业运行的根本,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电力企业管理具有综合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征,档案管理更是如此。档案管理虽然制定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有些制度不够完善,要根据供电企业具体需求细化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尤其是在档案的利用方面,档案的利用是档案资源价值的体现,档案不能随意被翻阅、利用,要健全档案利用体系。电力企业制定了档案管理的责任追究制度,这些制度能够明确个人责任,但很多制度尚未被有效执行。要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根据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增强档案管理员的责任意识。此外,对档案分管领导的追责也必不可少,这样能增强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提高档案管理意识。
3.2 优化档案管理模式
落后的电力建设工程档案材料管理方式是造成档案管理数字化水平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优化电力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方式,全面推进数字化处理是极其必要的。信息化的电力建设工程档案管理方式能够快速以及利用极小的空间来完成对一个电力项目工程档案材料的统一的、有结构的管理,信息化处理能够把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完美结合。但是想要实现工程全面的信息化档案资料管理,需要各个工程参与单位重视档案资料的整理、收集,需要配备档案信息化的软、硬件设施,如打印机、扫描仪等。同时,需要配备专门的档案人员,统一进行收集、整理、扫描归档工作。为了保证扫描质量,还得制定规范统一的工程档案信息化制度,定期接受档案部门的监督检查、培训指导。
3.3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根据电力企业档案分类原则,档案可以分为文书档案、会计档案、科技档案及实物档案等。档案载体形式多样,归档和保存方式也不同,而同类型的档案也存在保管期限不同的情况。若想对档案进行有效管理,必须提升电力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面对档案管理存在的人员老化和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的现状,电力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切实强化档案管理意识,认识到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这是实现档案科学管理的基础。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现代化管理,必须聘用具有专业知识的人。针对档案管理人员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要通过学习,增强档案管理专业知识,再通过培训提升这些人的能力。档案管理是一项枯燥、繁琐的工作,要采取更多的激励措施稳定档案管理人才队伍,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在配网工程展开初期,对项目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研究思路和分析过程对以后的工作开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要做好详尽的记录工作。项目的投资、施工计划,相关的合同和赔偿措施,是工程开展的基础性文件,对未来项目的规划和工程问题的责任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具体的方案设计,施工人员的组织方法,人员设备的使用,施工材料的性能说明和数量等,这些是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工作开展进度资料。工程所遇问题的解决和竣工后的检验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方面,有利于未来工作的开展。最后,工程的验收、财务使用报告等是整个工程的最终阶段,也是档案资料的总结。以上这些工程施工中的档案资料是工程档案的重要内容,在档案管理中,理清这些资料的记录和保存方法对未来档案的收集整理和提取有着重要的意义。
2当前县域配网工程档案管理中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县域配网工程建设中,主要的任务是对工程的规划、建设,很多企业对建设过程中的档案整理缺少重视,很多重要文件缺少有效的整理和保存。员工在平常工作中,对过期的文件和没用的设计、图纸等随手丢弃,没有认识到它们对其它工程的借鉴作用。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文件的整理,但是由于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同时把重点放在了工程进度上,档案资料的整理滞后,很多重要资料已经缺失。配网工程从初期的规划到后期的验收,参与方很多。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企业经常安排一些临时性的工作人员,他们对档案的管理没有专业的方法和管理意识,在管理中的收集整理缺少系统的安排和应有的规范。这会导致资料的的不健全和资料分类的不规范。在未来的资料查阅中,很难快速找到所需资料。
2.2缺乏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由于档案管理意识薄弱,电网企业对配网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水平落后。许多企业对档案管理的程序、标准不统一,没有形成档案管理有效科学的管理制度,导致档案管理过程中操作不够规范,资料收集不健全,档案安全性低。由于很多配网工程处于分散状态,工程时间也不统一,如果没有合理的管理制度,就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一些制度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和执行,难免发生档案资料的遗失缺损。
2.3档案管理水平低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电子化的社会,网络办公和电子信息的保存、输入主要是通过电脑来完成。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和发展要求。由于配网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长期得不到重视,对网络化、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很低,缺少具备信息化管理水平的专业档案管理人员。这些都对当前配网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阻碍和迟滞作用。
3完善县域配网工程资料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
3.1增强档案管理意识
配网工程电力企业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在企业内部对档案的管理形成整体的规划。档案管理是对配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全面充分的记录,也是未来工程建设的参考和配网工程历史的研究资料,具有很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企业领导要把档案管理工作看作是配网工程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充分认识到档案的重要性和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在具体的工作中指示相关部门在档案资料整理时充分配合。
3.2完善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有明确的制度确定和工作划分,有一个与档案工作的开展和档案资料的管理相匹配的制度措施,从而保障档案管理工作的常规化、制度化运行,保证档案管理切实有效起到对配网工程建设的积极作用。在一个工程项目开始筹备时,就要立即成立全程跟踪的档案资料收集小组,对所在工程项目的文件资料进行整理收集和分类,最后统一归档管理。在电力系统内要建立一套严密的档案资料整理网络,形成对资料收集和档案管理的统一制度和科学规范。
3.3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根据电力系统和配网工程建设的特点,要在电力系统内形成完善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和领导小组,使配网工程的档案管理形成系统化、统一化的管理制度。加强配网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条件,对档案进行统一的整理和编目及数字化处理,对不同的档案资料进行数字化的分类,提高档案资料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不同单位和企业的档案资料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检索服务。
4结语
一建设项目档案工作制度建设
为使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和完善了档案管理的一整套制度。同时建立了各种检索体系,编制了总目录、分类目录、卷内目录、案卷目录等。制定了保密管理制度、库房管理制度、归档制度、借阅制度、鉴定及消毁制度,为档案工作进入科学规范的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工作措施
(一)领导重视,将档案工作纳入企业管理。
为了切实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公司成立了由分管工程的副总经理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各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档案管理领导小组,有人员变动时及时调整,做到领导力量不减、班子不撤、工作不松,为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公司把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纳入公司的建设和发展规划,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组织、同考核。同时,配备了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工作人员任档案管理人员,建立档案管理工作网络,形成了以分管领导挂帅、办公室主任分管、档案室具体负责、各处室协助抓的四级档案管理网络。
工程档案是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是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筹建处高度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并随着工程建设的推进初步建立了**水电工程档案管理体系,成立了竣工办,并在综合办公室配备了1名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其它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也都配备了34名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工程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
(二)改善硬件设施。
为保证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筹建处先后制定了《竣工档案验收工作规定(试行)》、《档案借阅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档案库房管理制度》、《档案设备管理制度》等管理制度。建立了建筑面积为443m2的档案室,其中,档案库房面积386m2;配备档案密集架91列,其中,基建档案50列,文书档案16列,会计档案15列;配备计算机3台,复印机1台,空调11台,除湿机7台。
(三)积极参加档案管理专业培训
在日常档案管理工作中,监理单位每月按期组织相关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归档资料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要求进行整改并在下月检查落实整改情况,确保归档资料检查工作形成闭环。同时,认真开展档案管理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水平。2008年,举办基建档案培训1次,清华紫光档案管理系统培训2次,参加培训人员共计264人次。
三取得的成绩
做好归档工作,确保案卷质量。档案整理由办公室专职档案员负责完成,做到严谨细致地对待每一份材料,对档案管理要求在建工程档案工作同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按照装订、分类、排列、编号、编目、装盒等6道工序,进行分类整理,使档案资料达到分类科学,排列有序,编号统一,目录规范的标准。截至目前,**水电工程完成94个筹建期合同项目的归档工作,入库案卷5170卷;主体工程正在建设,尚无归档案卷。归档后的档案门类齐全,结构合理,为我档案管理工作逐步走向正规化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的问题
在省档案局和公司办公室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水电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在档案管理机构、库房设施、人员配备和制度建设、业务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但也存在各单位对档案管理重视不够,存在重工程建设、轻资料整理的现象,资料管理与工程建设不同步,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业务素质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准确性不高等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认真加以克服。
一、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的特点
(一)专业性。工程勘察工作具有多学科及多专业的特点,这也使工程勘察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技术文件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充分的体现出了技术文件的专业性。这也使在工程勘察档案在分类、检索及编号过程中都需要对技术资料的专业性进行考虑,通常情况下不同专业的技术文件资料不能混淆在一起。因此作为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对勘察各专业的基础知识及业务范围进行了解,并能够有效识别各专业的图纸文件,从而正确对文件材料进行分类。
(二)成套性。勘察工作通常都是以独立的工程项目作为工作对象,勘察程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在勘察工作中各个环节具有较强的联系性,针对于一个工程项目的勘察会所形成的全部勘察技术文件和资料则会组成一套完整的档案,档案中任何资料都具有不可或缺性。这也充分的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具有成套性的特点,这也为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较多的便利。
(三)阶段性。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程序性,只有一个阶段的勘察工作完成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勘察工作,而且各阶段的勘察活动具有较强的联系性。在勘察工作的各个不同阶段会形成勘察技术资料,作为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各个阶段勘察技术资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并注意不同阶段档案资料之间的联系。
(四)利用的时效性。工程地质勘察档案主要服务于该项工程,因此在该项工程实施阶段对档案的使用和利用也十分频繁,但当工程项目完成后,对该项工程实施过程中所形成的档案信息的查阅率也会随之降低,这充分的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在利用上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特点,因此需要在其活跃期充分的发挥档案的价值。
二、做好工程勘察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工程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工作,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建立档案管理领导机构,设立专职档案管理人员,对于较大的工程,还应设立兼职档案人员,负责项目前期以及施工过程中文件、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等工作。作为工程项目经济,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意识,并在工程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和协调工作。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做到奖罚分明,提高施工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及时对档案进行收集,保证技术档案的完整性。另外,根据档案管理制度的要求,做好档案管理的“四同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项目完成时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系统的将工程资料转交到项目主管部门,为形成工程勘察档案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工程档案管理制度。各单位要根据相关的规定、规范,制定和完善工程档案的各项管理制度及办法,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细则,事先制作好相关规范的表格、验收单等资料,这是做好建筑工程档案管理的基础。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具体办法的实施,使档案工作人员、技术和管理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责,树立责任心和法制意识,才能从管理制度上保证工程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系统,做到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把好竣工验收中档案资料的质量关。工程竣工验收时,档案管理人员要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一起,按照建筑工程档案归档范围的要求,逐条对工程施工建设中形成的全部文件进行全面的检查、审核,发现竣工验收档案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保证竣工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确保档案资料归档范围与相关的规范要求相符,把工程竣工档案的验收、移交作为整个工程验收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内容,做到工程的竣工验收与档案验收同步进行,使工程竣工验收档案充分发挥其凭证作用。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在当前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全面推进,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加强数据库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档案检索系统,充分的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加快实现工程地质勘察档案的电子化和数字化。各勘察单位要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硬件投入,并对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做好档案的存储工作。对于工程地质勘察档案在传输、存储及运用操作过程中需要确保其安全性,为档案信息的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1.新形势背景下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新形势背景下的档案管理工作调整与落实,其侧重点是对现有文件进行收集与整理,并没有从信息化技术应用、专业化管理、信息资源分类的角度进行维度化管理,进而出现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不全面、文件信息丟失的情况。现有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仍然存在资料分类划分不明确、档案存储安全系数不高的情况。虽然承包单位注意到新形势背景下的信息资源利用,但是,水利工程档案的信息收集、整理、采集及存储等方面仍然缺少相应的配套管理方案,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资料信息应用。例如,水利工程的方案设计、施工技术及材料应用、竣工后的质量检验都需要工艺参数、设计图纸、维修技术、施工技术等资料作为依据,但是,部分水利工程的档案资料管理以纸化文件为主,信息技术并没有获得广泛的应用,进而影响后续的水利工程维护、验收、财务核算工作的落实[2]。
2.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创新的弊端分析
2.1管理体亟待完善
新形势背景下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逐渐向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其信息化管理体系仍需进一步完善,进而影响水利工程档案应用的及时性及全面性[3]。一方面,水利工程项目本身的环节、施工所需技术、材料、设备等方面具有复杂性,这相对增加了档案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的难度,而部分承包单位在对档案信息进行处理与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层次性划分,其文件收集及存储缺少系统性,极容易出现档案资料不完整、信息利用率降低的情况。另一方面,承包单位在构建档案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其制度并没有从档案信息收集、存储、计算机操作、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等相关细节的角度进行构建,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
2.2管理标准仍需调整
之所以出现档案资料信息利用率降低的情况,其关键性的问题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不完善,并没有针对档案信息的不同环节、信息不同存在方式、应用方式等方面进行专项管理标准制定,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质量。部分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其过于笼统化,并没有针对不同的文件进行管理标准设计,严重影响信息资料的严谨性、全面性。例如,在对工程量计价清单进行信息收集与整理时,工作人员只是针对工程量计价清单的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并没有结合工程变动、材料替换等方面进行信息收集,其最终收集的工程量计价清单就会存在失真现象,这是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缺少标准制定的基本表现形式。
2.3管理张弛失度,人性化融入不足
首先,部分承包单位在构建针对工程档案的管理制度时,其管理理念仍然以传统档案管理为主,并没有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信息数据库应用等方面进行专项落实,进而影响数据资源的录入及应用。其次,在管理张弛失度的情况下,档案数据库的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忽略档案管理人员本身的技能、工作方式及专业能力,直接影响档案管理制度的专项落实。例如,档案管理人员在对档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存储的过程中,其管理层过于注重信息资源的及时性,并没有从实际的信息工作量进行入手,进而出现档案信息收集过于随意,缺少标准化、流程化的情况,影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有效利用率。最后,管理方式及档案管理理念的欠缺,严重阻碍档案信息无纸化、数字化的转变,也降低了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与构建。
3.优化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可行性措施
3.1完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
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注重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上,对档案信息的网络存档、信息筛查等方面进行综合筹划,这对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整理、应用等方面的优化有积极作用。在注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构建及完善的过程中,其管理体系需要围绕水利工程的不同环节、不同信息资料进行针对性管理,注重档案管理体系的层次化、系统化构建,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信息资源应用价值的基础性工作,其管理体系的构建如下所示:
针对水利工程的不同阶段、不同文件资料进行分类处理,是实现档案管理落实及创新的基础性工作。水利工程立项注重的档案资料管理,需要针对工程评估书、财务预算等相关文件资料进行管理,图纸设计及施工阶段,其档案信息管理需要从技术参数、工程规格、工程量计价清单等多项资料入手,以此提高档案信息资源收集、存储的全面性。工程验收及维护需要从质量评估、维修方式、验收报告等多角度进行分析,以注重资料归档的方式,完善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的构建。注重档案信息管理体系构建,是从档案资源收集方向的角度,为后续的档案管理标准、管理方式落实等方面提供依据。充分考虑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复杂性,并从信息分类、采集、整理、存储等环节进行专项管理,可以相对提高水利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性及系统性。最后,针对不同的施工环节进行信息资源分类与整理,并明确信息化档案库的管理方向,对推动档案信息管理及资料信息应用有积极作用。
3.2完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
在注重水利工程档案管理标准完善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水利工程本身的环节、工作流程、文件性质等方面进行专项处理,注重维度化工程档案管理标准的构建,是推动信息数据库建设、网站安全防护的关键,其各项档案信息的管理标准如下:
結合水利工程的财务收益、各环节特性及信息化数据库的特点,其档案管理标准需要一全面、准确、及时、安全、科学、规范为主,这对实现档案管理制度的细节化、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方向明确,有积极作用。在注重档案信息管理标准构建的基础上,需要注重各项标准的落实,可以采用培训与宣传的方式,对档案管理人员的资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及档案管理理念等方面进行针对性优化,这对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分类、资料安全性提升有积极作用。此外,在注重档案管理指标明确的过程中,还需要从应急预案、工程纠纷、第三方监管平台信息查阅等角度进行调整,利用档案管理标准完善水利工程的档案信息,对承包单位给的工程业务拓展、工程项目开发等方面有推动作用。由于部分工作人员自身对水利工程档案的功能及价值分析等方面存在技术差距,其信息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等方面也会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注重针对水利工程各环节文件的档案存储管理标准调整,可以进一步推动影响数据库建设及管理制度的落实。档案管理标准需要细节化、全面化、科学化、维度化调整,进而提高财务信息、工程方案、工艺参数等相关信息资源的有效应用价值。
3.3人性化与约束化的管理落实
水利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落实仍然存在张弛失度、缺少人性化设计的问题,管理人员与档案工作人员之间无法形成有效沟通,严重影响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与应用。基于此问题,在完善水利工程档案管理体系及明确管理标准的前提下,需要注重人性化与约束化的管理理念落实,这是优化档案管理方法的必然需求。首先,利用培训体系的构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培训,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本身工作能力的方式,推动信息化数据库的建设。其次,利用奖励机制与约束制度,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收集方式、信息整理速度、信息化技术应用质量等方面进行专项管理,例如,对电子文件进行单机管理,这对提高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及有效利用率有积极作用。再次,人性化与约束化的管理落实,需要对不同的档案信息进行针对性分析,充分考虑档案信息整理、存储的工作量,以此实现人性化管理的落实。最后,水利工程档案信息的管理工作,需要根据档案信息化数据库构建、工作特性进行制度落实,以此确保档案信息资源全面、准确及有效。
【关键词】 企业科技档案 超前管理 制度 建设
伴随着科技档案种类的日益丰富、数量的不断激增,目前,众多企业科技档案部门已愈来愈认识到建立、健全企业科技档案的超前管理制度,为促进规范管理科技档案工作,夯实坚实的基础,已势在必行。
1 “超前管理”理论
“超前管理”理论是一种前端控制手段,是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将以往档案管理的起点,进行前移,针对文件的形成、积累、整理、鉴定、归档等各个活动,而实行全过程的管理与监督控制。它把文件从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一直到保存或销毁的各个不同的阶段,均看作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文件的形成应为前端,积累、鉴定、归档、整理和编目等具体管理活动则为中端,永久保存或销毁是后端。而将过去分环节的阶段性管理,调整成为协同管理,从而确保了归档科技文件的真实可靠、完整安全。
“超前管理”的含义即前端控制,是指将档案管理的重点前移至前期工程,即文件管理,包括文件的管理活动、文件的生成背景及其机构的职能。简而言之,就是对整个管理过程中的目标、要求和规则,进行系统分析、科学整合,把需要和可能在文件形成阶段实现的,或部分实现的管理功能,均尽量在这一阶段实现。
“超前管理”不仅是档案管理工作的源头,更是对可能成为档案的文件的质量控制。是旨在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科学理念,其实质就是对档案的质量控制。目的即要使档案在刚形成时,就处于受控状态,并及时纠偏、纠错,使档案在形成、收集、整理、归档等环节中,实现对档案形成内容和质量的全过程控制。它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档案管理理论中去。
2 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
(1)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含义:指从制度控制的角度,实行全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明确科技文件资料在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全过程中的各项要求,从而实现企业科技文件资料的规范管理、有序控制。
(2)建设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的意义:它是构建企业科技档案工作制度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企业科技档案制度体系的开端。它是一种确保提高企业科技档案质量的利用效益,实现企业科技档案全过程管理的有效手段。不仅有利于优化档案管理流程,而且还有助于提升管理水平与服务质量,以及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开发利用科技档案信息资源。
(3)其建立的核心基础: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得以建立的核心基础,应是制定出统一、规范、有效的科技文件管理制度。科技文件是科技档案的来源。科技文件的形成、积累、鉴定、整理、归档等几项的工作,紧密相连,共同组成科技文件工作。科技文件是科技档案的前身,科技档案是科技文件的转化形式,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之间的差异,致使科技档案超前管理的各个方面(如内容、人员、制度)必然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科技档案管理。因此,企业科技档案部门要熟知科技档案的前身形态--科技文件的形成过程和运动规律,在明确科技文件工作管理职责的基础上,适当地将科技档案工作向前延伸,做好对科技文件形成与积累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实施超前管理。科技文件的运转程序并非积累过后就终止了,具有保存价值的科技文件,必须按照科技档案工作的要求,经过整理与归档,最终归属于科技档案部门,它并非简单的物理移位的转移。此两项“档案化”程序工作,虽是以科技部门和人员为主体而承担的业务,但企业科技档案部门也需实施超前管理,承担协助和指导的职责。科技文件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归档。归档的结束,使得科技文件完成了向科技档案的转化。科技档案部门至此即完成了以检查、监督、协助、指导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档案超前管理,而后便开始科技档案诸项的管理。对于一些能从源头上进行控制的工作环节,如科技文件的收集、鉴定工作,可以在科技文件管理阶段得以实现。此外,归档范围、保管期限表等要素的确定,也应提前到科技文件管理阶段。
(4)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具体内容:主要应涉及三方面:文件流转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部门(机构)、相关人员,以及企业科技文件自身流程及相关的制度(即文件形成、积累、鉴定、整理、归档的运动
律)(如表1)。
(5)它与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衔接问题: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是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源头,是与企业职能活动同步进行的。就是把科技文件工作与科技档案工作协调起来,对企业各项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科技文件资料进行有效管理,是对可能成为档案的文件的质量控制,并形成质量闭环。简而言之:即强调从文件形成伊始,直至其最终成为档案的全过程管理控制,这两个制度内容的相互呼应是制度衔接的关键问题,制度在内容方面的连贯性是否良好,直接决定了其实施的效果。因此,在其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不仅要考虑自身的情况,还必须考虑其与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制度的有效衔接问题,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制度体系。文件归档制度与档案管理制度中的收集环节是连接两个阶段工作的接口,处理好这一环节的交接工作,是文件从各部门移交至档案部门的关键一环。此外,超前收集与超前利用,在理论上,它们符合档案管理和文件收集“全程跟踪”的思想,在实践中,把“收集”、“利用”作为服务,其中心内涵均在于“超前”,而完美地结合起来。
(6)实施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应从以下方面入手:(a)提高相关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企业各部门相关人员(即参与文件形成、管理的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是实现制度有效对接的主体。其包括:一是有关的科技、生产人员,二是有关的科技管理人员。他们是科技文件和档案形成和产生,最具有影响力的决定性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均决定着制度能否正常地实施。应加大继续教育力度,采取脱产、业余等多种形式培训,有计划、多层次地安排与之相关的业务,以及科技文件管理等具体科目,提高他们的业务,以及管理科技文件的整体水平。企业科技档案人员必须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主动了解企业整体情况,抓住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超前指导、及时检查,确保科技档案的完整、准确。(b)从组织机构和人员上落实管理:企业应依据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网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实现科技档案的全面质量控制。(c)分解制度指标,纳入责任制:将制度的指标层层分解,做到“三纳入”。即要纳入他们的职责范围、纳入科技工作计划管理,纳入科技工作程序,使科技文件的形成、积累、流通、整理、归档等制度化。应依据企业实际,明确他们在科技档案全程管理中的责任与义务,还要实行量化考评,并将考评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d)选择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要依据专业特性,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且可操作性强的业务流程,进行合理分工,明确界定在管理的各个节点上,相关人员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e)加强标准化和规范化:要按照国家标准来制订,才能有助于制度执行的标准化、规范化。必须遵循企业文件自身的特点、流程、规律,结合本企业实际,应明确科技文件在形成、积累、流通、整理、归档全过程中的各项要求,实行全程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是确保实现超前管理制度的保障。(f)营造齐抓共管的氛围:为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应尽力营造有利于团结协作的轻松、和谐及愉悦的工作氛围,在使岗位责任制明晰化的同时,引导相关人员自觉地形成积极配合,共同奋进的合力。(g)实现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企业应充分发挥内部各部门自身的优势,整合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企业实现信息化的进程。
3 企业执行档案管理制度普遍存在的问题
(1)有章不循,有章难循:某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虽早已建立,却形同虚设,无人重视,故很难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作用。(2)程序不完善,执行力欠缺:某些企业制定程序不完善,只以档案室的名义印发,而未纳入企业的整体管理系统,也未列入有关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程序,导致制度不能得到保证有效地落实。(3)修订、补充和完善未及时,导致制度滞后:应在实践检验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确保制度更合理、规范,以趋于完善。(4)缺乏检查、监督和控制机制:应建立、健全和完善与制度相匹配的严格检查、监督与考核的制度,并切实落实,以确保各项制度的有效执行。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理论研究的基础层面上借鉴,档案超前管理制度现已初有成果,但在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建设的具体操作实践,以及研究方面,仍很不乐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差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在企业科技档案管
理制度建设过程中,建立、健全和完善一套完整、系统,且科学实用的企业科技档案超前管理制度,应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其任重而道远,迫切地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戴潭棋.浅析现代档案管理中归档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j].2011(1).
关键词:知识管理;工程建设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
一、知识管理的含义
知识管理是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产生的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它将知识经济、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通过打造一个技术与人文相结合的知识系统,是将企业的知识和信息进行全面的收集、整合、保存与,使知识信息不断完善和更新的过程,从而为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决策依据,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不断完善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创造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知识管理可以说是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对企业价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二、基于知识管理趋势下的工程建设单位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档案管理发展的路径来说,建设单位的工程档案管理大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管理,第二阶段是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第三阶段是当今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目前,一部分企业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和研究知识化的管理方式,但对现今工程建设单位档案工作来说,在实现知识化管理的道路上仍面临不少问题,存在许多挑战。一是整个档案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很多企业成立时间较早,积压的工程项目资料较多,管理分散,缺乏完善科学的档案管理体系。二是工程档案资料归档不及时。许多项目建设周期长、涉及专业多、参与人员多、中间变更多,导致档案资料难以得到及时地收集归档。而且由于设计人员和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流动性大、变更频繁,其自身拥有的知识经验无法得到很好地积累和保存,也造成企业隐形知识流失较多[1]。三是档案信息资源难于共享。由于建设项目的档案及成果文件都分散在各个部门,收集不完整,归档不及时,加上分散管理,各部门之间出于知识保护、管理不善等原因无法进行知识信息的共享,导致各种数据和信息无法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造成资源浪费。
三、基于知识管理趋势背景下工程建设单位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措施
(一)统一标准、制度和流程,是实现档案管理电子化、知识化的基础
在知识化管理理念中,加强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首先必须做好基础性工作。工程档案信息量大、涉及专业和部门多,利用率高,只有经过系统的归档整理,单位档案工作才能具备一定基础,积累大量的信息资源才能系统化。因此,要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必须先加强档案管理基础工作。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制度和流程是单位工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由于建设工程规模大、周期长等特点,对工程文件的收集归档必须采取诸多举措,从工程立项开始,对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不同阶段形成的文件进行收集归档,以确保工程档案的真实、完整、准确。要对所有工程档案进行规范整理、著录,完善检索,并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各类管理性文件和图纸扫描转化为数字化副本,将数据整合保存在数据库中,便于后期检索、利用,提高档案资料的利用效率[2]。2.建立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工程档案信息化的前提,必须将档案管理的标准和流程固化到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工程文件、档案和各类知识进行集成管理。一是建立和完善电子档案管理制度和流程,并将标准细分、流程固化,使细则和流程固化到档案管理系统。只有将单位档案管理制度标准及流程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相结合,才能使工作人员在运用档案管理系统对档案信息进行管理时有章可依,有制度可循,从而使整个档案信息化工作更规范、更专业。二是通过系统对工程文件的收集归档、整理、鉴定、检索等实施全程管理,从方针政策、管理制度体系、项目保障措施等各个层面制定电子文件管理战略及系统集成基本框架,从工程建设管理与文件形成归档同步集成,从而实现工程管理流程的优化,做档案与知识管理信息化、网络化的实践者,最大限度地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为工程建设、管理提供高效、快捷、安全、增值的数据和档案服务。
(二)强化资源建设和管理是知识化前提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资源建设是实现档案资源知识化管理的基础与核心,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须明确数据信息资源的来源、结构和重要价值,并针对知识资源的核心内容和应用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做好整体规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策略,有步骤地进行知识资源管理的建设工作。1.要在已建立的强大数据资源知识平台的基础上,优化数据管理方式,对数据资源的收集、储存、管理、利用等各环节进行分析,找出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数据资源利用率。2.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根据自身发展和生产经营的需要,建立专题性知识资源数据库,比如标准更新库、协同作业指导书、行业规范等基础性数据库,还有以图片、视频、设计方案、设计资料、竣工图纸等为主的工程资料库,以及科研成果、论文报告等知识成果数据库。有效做好电子文件的形成、传输、流转、存储、利用,做好档案大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协同管理。
(三)专业培训是提高知识化管理前提下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有效途径
对于工程建设单位来说,档案信息和数据极其珍贵,如果管理不当,会给企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员工档案专业知识和档案管理信息化知识的培训。1.企业可通过采取外部培训、内部培训、聘请专家指导等措施,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指导员工,促使员工转变观念,提高和优化管理档案方式,实现档案管理专业化、科学化,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2.企业还应积极吸纳专业档案管理人才,招收一些高学历、高素质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提高企业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
(四)优化档案信息化管理方法是知识化管理前提下强化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提高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此,档案管理部门要注意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1.提高管理体制的流畅性,保证档案管理机制顺利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样才有利于档案管理部门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信息档案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保障每项工作落实,从而实现管理部门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3]。2.现代化管理设备是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础,也是实现档案管理知识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需要适当加大资金和技术投入,配备信息化专业设备,并对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培训,让员工尽快熟练掌握先进的信息设备管理方法,不断地对先进设备进行升级和优化,保障设备的有效运转[4]。
四、工程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案例
在此,本文以深圳某地铁线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历程为例,深入探讨知识化管理在工程建设单位的应用发展情况。深圳某地铁线是2011年底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相配套的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二期工程项目,起点站为前海湾,终点站是黄贝岭,途经27个站点。从工程建设开始到建成通车,历时三年半。涉及从建设项目(工程)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评估、立项、审批、勘察、设计、施工到竣工验收投入运营的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归档保存的全套文字材料、图纸、声像等载体形式的档案。在项目建设过程初期,工程档案管理曾出现以下问题:一是档案管理没有整体规划,没有明确的标准,无制度约束;二是建设项目各参建单位工程文件形成归档无专人负责。三是无相关档案电子化设备和管理系统,档案管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为此,当时的建设单位即项目管理部门下大力气加强档案管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首先,针对当时参建单位档案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参差不齐、对工程档案管理重视程度不一的问题,一是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健全了项目档案管理责任制、档案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制和工程文件形成、归档、移交等档案管理制度,将档案管理职责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健全了各个层级的人员管理网络,制定了上岗要求和标准。二是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其次,针对很多操作层面的东西,如施工用表填写和签名用章不规范、缺乏统一标准的问题。单位采取先统一标准,再对表格和签章等问题采取对照标准,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协调,不断完善管理体系的做法,使施工用表填写和签名用章越来越到位,管理标准和制度越来越完善,管理更加规范。最后,针对工程文件不完整、归档不及时的问题,则通过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加强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对工程文件形成归档进行全程控制,使工程建设与工程文件形成、归档同步进行,确保了及时归档和工程文件的准确、真实、完整。综上,要想顺应知识化管理的趋势,对建设单位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必须先认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转变档案管理理念,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实际,利用科学管理制度和方法,借助先进管理技术和管理经验将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才能保障档案信息等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丁军艳.工程勘察设计档案知识化管理探索[J].机电兵船档案,2018(6):44-45.
[2]叶琳芳.知识管理趋势下勘察设计行业的档案信息化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6(1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