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行政部优秀部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公司员工分为工人和职员,职员按职务等级分为主任级以下职员(无级别)和主任级(含办事处总经理和总监)及以上职员。任免包括任用(同一级别调动)、升职(职务级别上升)、免职(职务级别下降);调配针对主任级以下人员的调岗,包括本部门内调岗和部门间调岗。
第一章基本原则
第一条公司积极为员工创造机会,员工须积极进取,适应公司发展要求,从而达到事事有合适的人做,人人有合适的事做,实现人与事最佳匹配。
第二条因岗择人:任用、调配以员工思想、学识、能力、经验等适合于岗位需要的资格条件为原则,因岗择人,以岗定薪。
第三条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
第四条尊重每个员工的价值,坚持用人为贤和公正、公开、公平。
第五条分层负责:人力资源部是员工任免、调配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
对其所属员工的使用有相应的责任和权利,直接上司对所属人员的使用(任免、调配)有推荐权,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员工是各级管理人员重要的职责。
第二章任免、调配流程
第六条部门经理级人员任免通过讨论,由系统总监、总经理批准,并由总经理
签发任命书,人力资源部开具“员工动态表”。
第七条主任级由用人部门或人力资源推荐,人力资源进行考察,报系统审核,总经理签发任命书,人力资源部开具“员工动态表”。
第八条办事处总经理的任用,由所属大区讨论通过,市场系统总监审核,总经理批准,并签发任命书,人力资源部开具“员工动态表”。
第九条主任级以下人员的调配,由用人部门提出“员工任免调配申请表”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优先考虑用人部门意见,并根据公司人员状况,同时考察被推荐人员,报系统总监批准,人力资源部开具“员工动态表”。
4、主任级人员任免,主任级以下人员调配,用人系统(部门)与人力资源部意见不一致时,结果以用人系统(部门)意见为准,会议纪要记录在案,双方签字确认,人力资源部对人员使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并纳入年终部门经理用人考核中。
第三章任免、调配审批程序及权限
第七条任免:任免分为主任级及以上人员任免和办事处经理任免,其流程如下:
一、主任级及以上人员任免流程:
1、用人系统或人力资源部提名,提交相关评审资料,报行政系统;
2、人力资源部组织访谈和考察;
3、行政系统组织召开人力资源评审会。评审通过后,主任级人员由行政副总签
发任命书,经理级人员提交公司经管会讨论,由总经理签发任命书。人力资源部开具
“员工动态表”;
二、办事处经理任免流程:
1、营销系统或人力资源部提名,报行政系统;
2、人力资源部组织访谈和考察;
3、行政系统组织召开人力资源评审会;
4、评审结果向公司市场办公会议通报,无异议,非直辖办经理由行政副总签发
任命书,直辖办由总经理签发任命书。
第八条调配:调配是针对主任级以下人员的使用,分为本部人员(主任级以下)调配和办事处人员(除办事处经理以外人员)调配,其流程如下:
一、本部人员调配流程:
1、用人系统或人力资源部申请;
2、用人系统审查批准;
3、人力资源部签发“员工动态表”。用人部门经理对移交结果负责。
二、办事处人员调配流程:
1、办事处销售主任由销售部申请,人力资源部审核,营销系统批准,人力资
源部签发“员工动态表”;
2、经理助理、商务代表由办事处申请,人力资源部审核,销售部或销售分部
批准,人力资源部签发“员工动态表”;
3、调配人员进行工作移交,办理相关手续。用人部门经理对移交结果负责。
第三章其他
第九条人员任免须向人力资源部提交如下资料:
1、《员工任免调配申请表》或《转正申请表》;
2、《个人述职报告》。述职报告须包括以下内容:(1)个人履历;(2)工作业绩(尽可能量化、具体);(3)工作设想;
第十条人力资源部在接到申请部门相关资料后,在两周内完成访谈及核查工
作。
第十一条对主任级(含办事处经理)及以上人员任免需召开人力资源评审会。
15日前申请者,在当月月底评审,15日后申请者,则顺延到下月月底进行评审。
第十二条按以上审批权限规定,凡未经公司人力资源评审会或人力资源部批
准、授权或委托,任何部门不得进行人员的人动及相应的工作交接。人动包括:招聘、任免、调配、离职(辞职、辞退、立即辞退)等。
第十三条为加强人员动态管理,所有人员的试用、转正、任免、调配、离职(辞职、辞退、立即辞退)、外调均以人力资源部开具的“员工动态表”为准,而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四条办事处经理任职资格:须在公司总部工作、培训三个月以上方可派至
三至四类办任经理,特别优秀者可破格任二类办经理。办事处经理调配由较低类办事处向较高类办事处晋升,原则上不得越级晋升,需破格晋升的,由行政系统提交市场办公会议讨论通过。
第十五条试岗: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员工需试岗:
1、首次担任主任级(含办事处经理)及以上职务者,试岗期六个月;
2、跨专业或调配上高一级岗位者,试岗期为三个月;
3、因病、伤离开工作岗位3个月以上,符合复工条件,重新上岗者,试岗期为
三个月。
第十六条薪资定级规定:试岗期满由用人部门提出转正申请,经人力资源评审会评审合格后转正,试岗期及转正工资均为该岗位工资的最低档。
第十七条本制度自之日起实施,以前的有关文件和规定即行废止。
第十八条本制度由人力资源部解释。
第十九条名词解释:
1、本部:
2、办事处:指全国各办事处及国外办事处;
3、主任级:指主任、副主任;
4、经理级:指经理、副经理;
5、主任级及以上人员:指主任、副主任、经理、副经理。
第二十条附件:
1、副主任级以上人员任免流程图;
2、办事处经理人员任免流程图;
3、本部副主任级以下人员调配流程;
4、办事处其他人员(除办事处经理)调配流程图;
5、员工转正申请表;
关键词:事业单位;薪酬;激励
一、JS某煤炭地质勘探单位薪酬管理体制现状
自1993年事业单位薪酬体制改革以来,该单位的薪酬体系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如今形成了与绩效考核制度相配合的以岗定薪的基本薪酬体系,建立了以能力和绩效为导向、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结合工作岗位流程和完成工作量,是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员工工作绩效得到合理的比较,这样把绩效跟薪酬收入真正的挂钩起来。
打破了收入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突出绩效工资所占的比重及份额,实体部门实行“定任务、定工期、定质量标准、定绩效工资”的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完善以绩效为依据的分配方案,努力形成一个向能力倾斜、向贡献倾斜、向业绩倾斜的分配机制,以不断增强职工的责任心、事业心,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单位内部活力。
但是,因为是事业单位,仍然要遵守事业单位的审批手续。每年年初上报当年度工资预算,年中上级部门回复当年度工资预算并作出指示,单位要根据上级部门指示,积极调整薪酬预算,年末进行薪酬考核,薪酬考核结果出来,需要上级部门审批,上级部门批复后,一般在第二年的年中批复并予以兑现。这样,薪酬发放比一般的单位至少延迟了半年,造成了薪酬激励不及时,继而达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二、JS某煤炭地质勘探单位薪酬管理现存问题分析
1.在同行业中薪酬水平偏低
如今,社会对事业单位薪资水平普遍持怀疑态度。但是我单位属于地质勘探类研究型单位,技术工人长期在野外施工,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强度与难度也偏大。我们平均工资仍与市事业单位平均工资持平,普遍低于同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这样就不利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甚至导致近年新招收优秀员工的流失。
2.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水平与市场脱节
我单位作为事业单位,是各种专业技术人才集中的地方,专业技术人员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员工,有种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目前我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按照事业单位划档的标准,其获得的薪酬水平、享受的福利待遇与市场水平不符。
原因在于事业单位长期的发展中一直沿用的国家规定的工资制度,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事业单位薪酬水平与市场薪酬水平之间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一些核心岗位领域。近年来,虽然积极从外部引进人才,但是因为薪酬和晋升通道的原因,举步维艰,同事还有很多的优秀人才从内部流失。
我单位虽然积极参考企业发展思路,但是其事业单位的身份决定了不可能完全走企业发展的路子,尤其在薪酬待遇方面――放低了会造成事业单位优秀人才的流失;放高了,有国有资产流失之嫌。所以,我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薪酬水平与市场脱节严重,不利于优秀员工的培养。
3.事业单位薪酬预算越来越严格
事业单位参照企业管理模式,今年来,对薪酬预算的把关越来越严格,甚至要求薪酬增长速度与企业利润增长幅度挂钩,要求能升能降,能上能下。这对于事业单位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思路,但是对于事业发展现状来说,并不适用。
首先,事业单位是公益性的,我单位从事的行业十分艰苦,但是其创造的价值并不一定反映在企业利润上。比如,矿产资源的探明并不需要即时开发,这样就不能在经济利益上得以体现;再者,我单位发展与国家政策息息相关,与国家的宏观调控共进退。这样,就不能以单位的利润为衡量员工奉献价值,对于整个单位的员工考核是不利的。
再者,企业管理中,薪酬一般是能升不能降的。中国式降薪风暴引发的问题不一而足,但是殊途同归――不利于企业的下一步发展。薪酬原本是吸引外部优秀员工,留住企业内部优秀员工的有利手段,若是基本薪酬不能保障,必然导致优秀员工的流失。就算留下的人才,也会消极怠工,甚至产生发作用力,这些都是不利于企业发展的。
若是薪酬增长与单位利润挂钩,单位平稳上升期是不会出现问题的,若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需要压缩这一部分地质研究的时候,就会导致薪酬动荡,人心浮动,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4.事业单位薪酬兑现与绩效考核不及时
目前我单位本年度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两次年度考核,一次在年中进行半年度绩效考核,一次在年末,进行年终绩效考核;而薪酬兑现要到次年的年中,这样长时期的薪酬兑现周期,不利于薪酬的激励性。薪酬激励需要及时,才能体现其价值。
中层管理人员是单位发展的枢纽,起到下达上意,上述民意的作用,在单位发展中举足轻重。而长期的薪酬兑现与绩效考核脱节,必然导致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越来越趋于保守和不思进取,也会越来越不利于单位发展。
三、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的探讨
1.建立适应多元化的分配机制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的分配机制,应当分岗位分部门。对于实体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工作成效与部门业绩挂钩,绩效考核不易出现主观偏向,可以采用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核办法。至于机关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工作内容零星琐碎,不易统计,应当以岗位为导向,结合其工作能力进行绩效考核。
对于技术工人的分配机制,应当分工种,针对每个岗位,每个人的能力,以及每个人的劳动成果进行分类,并划分等级。
此外,事业单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薪资水平明显低于市场水平,除了接受严苛的考核机制外,也需要认可他们的工作成果,需要放开事业单位薪资水平的控制,让他们能得到与市场水平对应的公平待遇。
2.加快事业单位办事流程
一般来说,作为事业单位的三级单位,任何事情要汇报到二级单位,然后由二级单位汇缴到一级单位。这样增加了行政成本,运作的流程,也增加了运作的费用、浪费了时间。作为我单位,上级的一级单位下属的二级单位以及三级单位的数量不是很多,可以简化行政流程,部分一般性事务可以由三级单位直接跟一级单位汇报,这样能够加快行政流转速度。
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能够更加的及时,薪酬预算的审批手续也会更加简化,加快薪酬的兑现,薪酬兑现及时能够提高薪酬的激励作用。
3.提高薪酬水平
鉴于目前事业单位薪酬水平偏低的现状,采取措施提高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已经是刻不容缓。薪酬水平必须要具有外部竞争力,这样才能使员工专心于本职工作。事业单位应该在充分薪酬调查的基础之上,根据组织自身的实力进行薪酬水平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薪酬对员工的激励效果。
但是提高薪酬水平并不是所有的事业单位都统一提高薪酬水平,应该按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种进行调查,不能统一划线,这样才能真实的体现公平公正,进而对员工进行激励。
四、总结
事业单位薪酬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检验,不断的调整,才能真正实现薪酬的激励作用。(作者单位: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
参考文献:
[1] 张京,事业单位薪酬体系分析及薪酬激励探索,Best practice最佳实践,P89
[2] 李小括:事业薪酬激励机制研究,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年4月号上,390期,P43
[3] 申滢,事业单位薪酬激励机制研究,经济研究导刊,ECONOMIC RESEARCH GUIDE,No.12,2009,Serial No.50
[4] 戴光前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问题的思考,人才战略论文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p30~31
应当说,这种制度的设置主要基于传媒行业的意识形态色彩。但是上市的经营性资产必须依托被采编环节所主导的平台,才能在未来获取稳定的现金流,实现经营资产的价值增值,这就为传媒上市公司的未来带来不可控制的风险。首先,传媒上市公司只是传媒集团的一部分资产,因此,传媒上市公司在高管人员的安排以及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上均受到来自传媒集团的直接控制,这种治理架构显然增加了传媒上市公司的运作风险。其次,采编环节与经营环节的剥离,使得两者之间的沟通与协调成本高昂,一旦采编与经营之间运转不畅,对传媒上市公司所造成的潜在风险也是不可估量的。(据胡旭于《新闻战线》)
“重庆模式”的特征和方略
中国电视业目前已进入开放整合、竞争发展的新时期,如何保持广电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对此进行了有益而又艰辛的探索。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重庆市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下,重庆广播电视集团2007年先后在武隆、涪陵、潼南等区县开展了深度整合广电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基本做法是:按自愿的原则,通过与当地党委、政府签订协议的方式,将区县广播电视媒体和网络的全部债权、债务、人员(包括离退休人员)移交给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由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承担区县广电投资、发展、指导、管理的责任。区县广播电视台作为重庆广播电视集团的直属单位、当地全部广电资产及其权益的所有者,依法独立运营。这种模式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即区县党委、政府对广播电视台的领导权、使用权和税务征收权不变;区县党委、政府对广播电视台的投资、日常管理、财政补贴等责任转移给重庆广播电视集团。
资源深度整合后,重庆广播电视集团增加了对区县电视台的基础投入(财政补贴)、软投入(内容、人才、智力、技术资源等生产要素)、硬投入(货币资本),努力提高区县广播电视的制作、播出、传输、经营和管理水平。通过资源深度整合,区县广播电视台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责任主体,利用资本、技术、劳动力、产权等一切有效资源进行生产要素重组,可利用“重庆广播电视集团(总台)”这个统一品牌进入全市、国内、国际市场,寻找市场机遇,培养市场竞争的新能力,拓展产业发展的新空间。(据张卫星于《中国记者》)
未来新闻报道方式的基本走向
在发展多透视新闻报道方式的基础上,应增强受众的主体意识,以平等的视角和平民化、人情化的报道方式讲述老百姓身边的故事。具体有如下方式:
问题性报道。问题性报道分为:批评性报道和调研性报道。批评性报道主要以舆论监督报道为主。调研性报道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这一报道方式将呼唤精确新闻学在我国广泛应用。参与性报道。在认知心理的驱动下,逐渐成熟的受众对于新闻的认识由表象注意转向深层,并且产生了参与意识。公益性报道。高扬人文关怀旗帜,关注弱势群体,大力开辟农村新闻资源,缩小“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穷者”之间存在的“信沟”。公益性报道不仅能催发社会爱心,还能引发社会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社会预防和警示作用。公开性报道。新闻传媒应加强重大问题的公开报道,对一些突发事件,媒体应采取“危机公关”的相应对策,及时报道、改进工作,从而树立高效、透明和负责的政府形象。趋向性报道。趋向性新闻报道方式打破了过去新闻都是报道已发生事件的陈规,把触角伸向了将要发生的事件,不仅增加了报道的深度,而且能提高世人的心理预防能力,做到有备无患。
(据周灿华等于《现代视听》)
“优秀记者”自测15问
是否时刻代表着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和媒体的形象,而不是强调个人意志、行为并参与和干扰新闻事件;是否感到自己每天都在改变,昨天的采写,今天看来已多少有点幼稚;是否采写任何一个题材的新闻后会很有底气地说“后无来人”;是否能从事物中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有价值的事实,且能从十分一般的材料中写出有价值的“获奖新闻”;是否每天都有无数个可采写的题目,从没有无题可写的烦恼,并能依序有效地采写;是否能不看采访本一气呵成将稿子写下来并让采访到的有效素材所剩无几;是否每天保持一个小时左右的思考时间,且是“早”作打算,“晚”来盘算;是否做到需要当天完成的采写题目不轻易拖到明天,也不会因为今天的有限而马虎对待要写的作品;是否习惯于五年规划和一年一月一周规划,拥有采写上的系统思维,有对一个时期作品汇编成册的设想;是否有几个具有较高采写才能和综合素养的良师益友不断地指导、激励、鞭策;是否能对各种各样的文体驾轻就熟,能将人家嚼过的馍做成香喷喷的馒头;是否能用受众的标杆来衡量工作价值;是否视每一次的岗位转换是单位和别人的需要而非自己对单位和别人的强求;是否能将个人的有价值的想法用来创造社会价值;是否愿意前置100年甚至更长时间来看待所从事的工作以及作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价值。
(据范军于《青年记者》)
文化体制改革要严管国有资产
财政部网站近日公布了《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关于在文化体制改革中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通知》。《通知》指出,党委宣传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宣传文化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文化体制改革的组织协调和宣传业务的指导工作,重大国有文化资产变动事项的审查把关。要严格规范和履行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审批程序。国有文化企事业单位要遵守国家现行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资产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财政部门、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党委宣传部门等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做好国有文化资产管理工作。
《通知》还要求各级财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及时制订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国有文化单位有望建立资产管理绩效考评机制,且考评结果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的经费安排、资产配置、国有文化资产经营者的收入分配真正挂钩。
(摘自《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7年中国广告增长
首次低于GDP增长速度
日前,CTR市场研究公布了2007年广告市场调查报告,中国广告增长率为9%,首次低于GDP的增长率。新媒体和互联网持续引领高速增长的势头。
调查报告显示,2007年,因受奥运蓄势、主要行业广告投放疲态以及新媒体广告分流等诸多影响,传统媒体广告市场刊例花费增长幅度进一步收缩,广告花费总量为3120亿人民币,整体投放同比增幅仅9%,低于中国GDP11.4%的同比增长,为近年来最低的增幅。而新媒体继续保持爆发之势,互联网广告花费实现了48%的增长,总量达116亿元人民币,排第4位,仅次于户外媒体,商务楼宇LCD则以76亿人民币的广告花费总量位居第5位。互联网和商务楼宇LCD则分别从媒体市场中占据了4%和2%的份额。而传统五大媒体,电视以12%的增幅依旧保持领先地位;杂志、电台增长速度明显减慢;报纸的下滑局面依旧没有出现任何转机,呈现1%的降幅;户外媒体受到城市整治和户外新媒体等诸多影响,结束了连续的高速增长势头,出现了6%的负增长。(摘自《中华新闻报》)
广电总局扶持优秀电影新举措:
每部最少补贴20万
对于电影来说,剧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月26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影剧本中心在公布2007年“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评选结果的同时,还了本年度“杯”优秀电影剧本征集活动启事,实行重金征集的方式。该启事明确地说明,本年度将评选产生5部优秀电影剧本,每部由政府补贴不少于20万元的剧本认购资金(含编剧稿酬)。此外,还将评选出“政府扶持电影剧本”30部。该奖励力度比去年翻了一倍,而“扶持电影剧本”也多了10部。
(摘自《北京青年报》)
中央网媒共签自律公约
规范视听抵制不良内容
2008年2月22日,央视国际、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国际在线、中青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广播网等8家中央网络媒体,在京举行《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签约仪式。《公约》倡议,各缔约单位应共同遵守国家关于互联网文化建设以及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依法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的服务,积极传播健康有益、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现时展和社会进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互联网视听节目;尊重和保护著作权人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单位的合法权益,创造和维护公平有序的网络视听节目版权环境。缔约单位同意将在适当的时机设置《公约》的执行机构并服从该机构的监督管理。
《公约》欢迎所有在中国境内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单位,在自愿接受《公约》的条件下申请加入。国家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以及国务院新闻办等相关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来自全国四十余家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的代表参加了仪式。
(摘自《中华传媒网》)
云南:新闻媒体监督
将成为行政首长问责依据之一
从3月1日起,云南省开始施行《关于省政府部门及州市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问责办法》明确提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对行政首长进行问责的依据之一。《问责办法》由总则、问责事项、问责方式、问责程序和附则共5章21条组成,规范了问责的主体、方式和程序等内容,是以云南省政府名义制定的首个行政问责办法。与此呼应的另一则新闻是:新一届云南省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修订的《政府工作规则》,新增一条规定:“省政府及各部门要重视新闻媒体报道和反映的问题,对重大问题,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查处和整改。”
工作能否适应新时期新任务的要求,能否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不辱使命,不断作出新的贡献,队伍建设是关键,是根本,也是保证。因此,在新时期用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查找司法行政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发展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行政队伍成为当务之急。
一、当前我县司法行政队伍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不断发展,司法行政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干警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但从适应新时期司法行政工作要求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认真审视司法行政队伍,发现还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专业知识缺乏。司法行政机关肩负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管理、人民调解等与法律运用密切相关的工作职能,决定了我们的队伍必须是一支对法律掌握的比较透彻的队伍。然而长期以来,我县司法行政队伍普遍存在法律专业知识匮乏的问题,系统在编干部中具有法律大专以上学历9人,局机关90%是大学专科学历,但多数是成人教育半路出家,学的知识不系统,不细致,运用到工作中都显示出明显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各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个别乡镇的工作人员书写法律文书都相当困难,因此要在人员准入、业务素质培训等方面狠下功夫。
二是进取心不强,动力不足。司法行政部门职能相对公检法比较弱,部分干警受经济大潮的影响,对现状不满,没有理清有为与有位、务虚与务实的关系,总是埋怨司法行政记挂在政法系统中地位低、职能软,缺乏一种以有为争有位的思想基础和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干劲,对待工作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有些务虚职能例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还需要进一步虚功实做,避免流于形式,有些职能例如人民调解工作还缺乏务虚之功,缺少在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探索,这都影响了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个别干警存在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不想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靠吃老本渡日;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在工作上存在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事业心、责任感不强。
三是思想闭塞,开拓意识不强。由于司法行政部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与外界接触较少,思想相对较封闭,特别是乡镇司法所的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一线上,经常起早摸黑,整天泡在农村村屯,经常加班加点,节假日不能正常休息,整天面对的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娱乐和放松心情的时间很少,使思想逐渐变的闭塞,局机关干部和乡镇司法所普遍存在一个创新意识不强的问题。加之,经费紧张,组织干部走出去请进来学习课开阔眼界一直很少,也可以说没有,局机关和各乡镇所至今办公电脑配不齐,上不了宽带,最现代快捷的信息工具至今没有用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了干部创新意识,导致了干部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固步自封,在原地打转转,很难有所创新。
二、解决问题的主要思路
作为司法行政机关,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这条主线,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队伍建设工作,把十七大确立的目标任务作为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集中解决突出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队伍素质,把司法行政队伍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更好地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班子建设是队伍建设的关键。 强化司法行政队伍的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建设,是履行司法行政部门三大职能的政治基础和能力保障,必须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才能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捷的思维,充分理解掌握指导司法行政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把握大局,准确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工作实践,服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
1、率先垂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干部既是领导者又是服务者,既是决策者又是实践者,要以身作则,与时俱进,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深炼内功,率先垂范,敢于向广大干部树旗帜、立标杆,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用正确的言论引导人,用模范行动教育人,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
2、坚持民主集中制。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积极性。班子成员应自觉树立服从大局的意识,从大局工作要求出发,认真履行一岗双责责任制,坚持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精诚团结,相互信任,相互沟通,相互支持,形成整体合力,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突破司法行政工作发展瓶颈,共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二)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以民为本、执政为民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司法行政
机关作为法制建设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执法为民、服务于民,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使广大司法行政干部牢固树立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的理念, 切实在头脑中树立一切工作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大局的意识,时刻想着大局,随时了解掌握新形势新任务下对政法工作的新要求,自觉地把各项工作融入大局中谋划和部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文明服务,把执行党的政策与执行法律服务、相结合,更好地承担起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
2、利用典型引路,发挥舆论导向功能,深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典型是方向、典型是标杆。我们要在系统内开展学习典型活动,学习他们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政治觉悟,增强顾全大局意识;学习钻研业务,永无止境的学习态度;增强崇尚科学的意识;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增强工作的责任意识;学习清正廉洁,不循私情的自律能力,增强拒腐防变的意识;学习执法为公,体恤民情的工作作风,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充分利用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带动全体干部,培养干部甘于清贫不埋怨、力扛重担不叫苦、成绩突出不邀功、乐于奉献不索取的精神,以争创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争当人民满意的政法干部、争当文明标兵、创建五型机关等活动为载体,激发干部争先创优的热情,培养干部良好的工作作风,使每名干部都能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不断地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展示自我,提高自身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群众排忧解难,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三)用科学发展观加强队伍业务素质能力建设
司法行政工作的发展着力点在于司法行政队伍的业务素质能力。我们要内强素质,不断提升内在动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1、创新机制,强化干部教育培训。坚持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把业务培训作为上岗、任职、晋升的必要程序,按照重要干部重点培训、优秀干部优先培训、年轻干部全面培训的原则,更新理念和强化能力意识培养,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一是以职业培训为平台,广泛开展继续教育。鼓励干部善学、好学、博学,进行高层次的自学考试和函授培训,同时,扎实开展创建学习型司法行政机关活动,实行传帮带教育,新老结合,在工作实践中言传身教、互助、互补,形成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良性机制,使年轻干部得以快速提高、进步,培养更多的高、精、尖人才。二是强化重点人员培训。把业务骨干和一线司法干部作为重点,全力培养优秀司法干部。三是加强专题培训。根据司法行政业务内容和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难点、热点,进行专题培训和专题讨论、分析,开展好分类分批分层次的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在干部工作实践技能培训上下功夫,努力提高队伍的专业素质。
2、搭建平台,广泛开展岗位练兵。坚持在实践中培养人才,通过开展轮岗锻炼、实战训练和岗位练兵,培养大批业务能手和岗位标兵。一是搭建横向交流平台。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制定不同岗位的司法干部岗位练兵计划,明确训练内容、方法及标准,形成钻研业务的浓厚氛围。二是搭建自我展现平台。通过不同岗位交叉挂职煅炼等活动,加强对司法干部业务能力的实战训练,为司法干部搭建增长阅历、锻炼自我、施展才华的平台。三是搭建公平竞争平台。建立以工作实绩为核心的考核奖惩体系,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营造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的和谐工作环境,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拼搏、创新、进取的良好氛围。
*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我县以全面贯彻党的*大精神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新的治水思路,以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提高水利现代化水平为契机,在防汛抗旱、依法治水和水管体制改革、水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人饮安全和抗震救灾及恢复重建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为构建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切实做好2009年的水利工作,经县人民政府研究,现就2009年水利工作做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扩大内需为契机,按照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围绕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的突出水问题,抓紧防汛抗旱工作不放松,着力抓好民生水利工作,加快推进回龙河水库工程、大*续建工程治理、那邦界河治理、山区“五小”水利、水保工程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掀起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提升水利防洪减灾、水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推进水利改革创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任务及措施
㈠着力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与生态文明进步,既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本保障。我县历史以来就是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尽管多年来我县加大了江河治理的力度,防御灾害的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但依然存在防御面大、应对能力差、标准低、防御避灾意识淡薄等方面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务必站在政治、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汛抗旱的严峻性和艰巨性,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认真总结*年防汛抗旱取得的经验和教训,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及早部署,提前准备,抓紧实施好水毁修复工程,做到思想、组织、预案、工程、队伍、物资六落实,牢牢掌握防汛抗旱工作的主动权,确保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和重要江河、水库、城镇及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最大限度地降低因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㈡努力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按照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规划,优先解决铁、锰超标等水质不达标、供水保证率低、取水不方便等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年内力争解决不低于1.8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受益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并且力争在2009年4月底以前完成11个统建点、29个异地搬迁点的人饮震损恢复重建工作。做好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加快电源点建设进度,积极解决农村无电、缺电问题,改善贫困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实水库移民政策法规,让水库移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㈢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领导,精心部署,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以农民群众为主体,运用好“一事一议”,迅速掀起全县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即春节前以水毁和震损修复、田间沟渠灌溉、清淤、机耕道路整修等为主的第一次建设;汛期来临前以堤防护岸岁修为主的第二次建设。水利、发改、国土、农业、扶贫、农开办、新农办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整合资金,推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㈣继续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一是抓好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完成回龙河水库枢纽度汛高程工程建设,确保安全度汛和工程质量;强化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加快水库南、北干渠的建设进度。抓紧实施好大*续建工程治理、那邦国际界河治理、饮水安全、山区“五小”水利、水保工程等水利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大型灌区渠道配套和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完成新城拉丙沟、南挡沟、平原西大沟和弄璋赖哈沟渠系配套工程。二是抓好规划衔接,争取资金储备项目。认真组织制定并完成好各种规划上报工作,搞好年度水利项目计划衔接,抓住国家扩大内需的良好机遇,加大上项目的力度。重点抓好江河堤防、渠道配套防渗建设等一批基建项目的可研、初设和上报立项工作。三是开展以涝区排水沟清淤为主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想方设法多渠道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农村水利基础建设投入,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㈤推进水利改革创新。在我县水管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水管体制改革,积极推进水利投融资机制、农村水利发展机制、水价形成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和实践,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勇于创新,做到科技兴水,依法治水、科学用水。大力推进农村用水户协会,推行“民办公助”,强化水费征收力度,着力解决权责不清、无人管、运行效率低、管护资金缺乏等方面的问题,确保水利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督促重点项目责任部门和法人单位进一步规范建设程序,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防止出现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和违反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规定等问题;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确保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顺利实施;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地减少、权钱交易等腐败问题的发生,使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将重点项目打造成阳光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和高效工程。
二、检查对象和主要内容
(一)检查对象
楼区的重点项目:市投市建项目、市投区建项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五创提质”项目、惠民工程等重点建设项目作为监督检查的范围,并以市、区政府投资项目为检点。
(二)检查的主要内容
项目责任部门及法人单位是否严格落实责任制,加强项目管理;项目是否依法履行立项、规划、土地、建设审批程序;工程勘察、设计、监理、施工单位是否通过招投标,招投标过程是否严格规范;中标单位是否存在违法分包、转包情况;项目是否进行开工验线、竣工验收;项目是否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资金使用是否合规;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是否出现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敲诈勒索、阻工闹事现象。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分工
成立楼区重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组,由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区监察局、区政府督查室、区发改局、区建设局、区公安分局、区规划分局、区国土资源分局、区审计局、区财政局、区城建投等部门为成员单位。检查组负责区域内重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和指导。检查组各成员单位具体职责为:
(一)区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督促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对项目责任部门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对检查中发现的涉及领导干部违反规定干预、插手招投标活动及等违纪违法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二)区公安分局负责检查处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强买强卖、强揽工程、敲诈勒索、阻工闹事行为。
(三)区发改局负责检点项目建设的审批、核准(备案)手续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四)区建设局负责检点项目建设是否依法办理建设审批手续,工程设计、监理、施工招标是否依法进行,工程设计、监理、施工合同及专业承包合同、劳务合同的订立是否规范和实行备案,已竣工项目竣工结算备案等情况。
(五)区规划分局负责检点项目建设是否依法办理规划审批手续,以及开工验线、竣工验收等情况。
(六)区国土资源分局负责检点项目建设是否依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
(七)区审计局负责检点项目建设是否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资金使用是否合规。
(八)区财政局重点检查市、区政府投资重点项目建设的资金使用和管理是否合规。
四、方法和步骤
采取重点抽查、职能部门日常监督检查和集中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自年8月开始,检查组每季度抽取5个重点项目进行现场督促检查,听取项目法人单位情况汇报,查阅相关资料,进入现场勘查,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当场反馈检查意见建议,并按责任分工负责督促整改落实。检查组每季度末将该季度监督检查情况报区政府,并上报市级有关部门。
五、工作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重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各项目责任部门和法人单位要深刻认识开展重点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工作对规范项目建设、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确保工程优质和干部优秀的重要性、必然性,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工作日程,狠抓工作落实。
延长县交通运输局是全县交通运输工作的主管部门,正科建制。内设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下设航运管理站、交通运输管理所、客运办、农村公路管理站、公路段、延运集团延长分公司,共5个事业单位,1个企业单位,1个市直单位。全系统共有干部职工149人。局总支下设5个支部,共有党员71人(其中女党员16人)。主要负责全县的交通道路建设与养护,客货运输、运输市场管理、交通行政执法等工作。
近年来,延长县道路交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县288个行政村中已有262个行政村实现了通油路(水泥路),为城乡居民出行环境改善、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促进了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公路通、百业兴。2014年初,交通运输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制定了延长县公路建设“一横四纵五辐射一环线”目标,在此基础之上,狠抓项目争取和落实,完成通村公路建设35条136公里,完成投资9458万元;完成县乡公路改造4条59公里,完成投资9320万元;完成水毁崾修复216处,完成投资1500余万元。截至2015年底,我县公路“1451”框架已基本形成,公路总里程达到1796.5公里,黑色化公路总里程1361.4公里,全县288个行政村中已有262个实现通油路(水泥路),通畅率达到90%。2016年我县将实施通村水泥路项目16条56.5公里,县乡公路改造项目3个50.8公里,桥涵配套项目2个,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2条155.1公里,通村公路完善工程16条125.1公里。路网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群众出行及农副产品运输条件更加便利。
运输市场管理规范有序。2014年完成了全县100辆出租车更新工作。2015年完成了14辆公交车更新工作,组织实施了老年人、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惠民政策,累计办理免费乘车证3000余本,并为老年人、残疾人免费办理了乘车意外保险。组织开展了打击非法营运、公路治超等系列活动,累计查处非法营运活动150余起,查处超限超载运输行为120余起。结案率100%,未发生行政复议和上诉案件。2016年,我县成立了路政综合执法大队,为将来进一步规范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按期完成延延高速项目征迁工作,为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延延高速已于2015年10月竣工通车,结束了我县境内无高速的历史。榆兰高速也已提上建设日程。沿黄公路延长段、延长至马头关公路改建项目,在项目确定后,我县积极筹备,保障了工程按期全线开工建设。
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坚持以党风廉政建设统揽全局工作。在做好党风廉政工作方面,交通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县纪委全会精神,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全县交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纪律保障。坚持把提高领导班子及成员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不断健全制度,加强约束。为确保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顺利实施,建立健全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诫勉谈话和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和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监督、约束能力,使行政行为逐步迈入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轨道。制订了详细的学习计划,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利用党报党刊、政治理论学习、反面典型案例等进行党风党纪教育,使广大干部职工筑牢思想防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充分认识到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党和政府的大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杜绝“吃拿卡要”等不廉行为。开展了“工程优质、干部优秀”的双优创建活动,在施工、监理单位的选用上,采用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加强地方道路养护资金管理,做到专款专用,通过实施监督检查工程,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
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十二字的总要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三个重点环节,认真开展活动。查“”、抓作风、立规矩,切实转作风、树形象、促工作。“为民、务实、清廉”在全体交通干部中得到了认真的践行。把“大爱在心、为民修路”的交通精神和实际工作相结合,在施工重点时期,开展了公路建设与养护百日会战活动,在活动期间,广大干部职工放弃节假日休息,坚持奋战在工作一线,监督管理施工的关键环节,随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效确保了工程建设进度跟得上、质量有保障。着力解决了部分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下,结合群众反映出行难的问题,经过详细调研,开通了县城至白家川工业园区3号公交线路,解决了沿线3000余群众的出行难题。安沟乡阿青村是产业大村,出行难一直是困扰该村发展壮大的首要难题,交通运输局在2014年安排实施了该村道路的硬化工程,解决了一直困扰该村果品销售的道路问题,果商的车辆能直接开到田间地头,有力推动了产业发展。完成了交口镇下山村2.1公里道路硬化,解决该村每逢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便成为“孤岛村”的现状。至此,该村以及交口南塬群众出行条件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变。
一、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作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任务,摆在重要位置
近年来,在“两基”巩固提高的过程中,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农村教育落后的根本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经验表明,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校园,使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打破了传统教与学的方式,促使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根本转变,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信息化的教育环境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我们要从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提高对“远教”工程应用工作的认识,安排部署和推动“远教”应用工作。2005年以来,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同时,我们就成立了以市教育局长为组长的工程应用领导组和由基教、督导、电教、教研、师训、政教、成教等部门组成的工程应用指导组。把“远教”应用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纳入年度教育工作目标任务的考核评估体系之中,把“远教”工程运行维护费用列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年度经费预算。力求形成以电教为骨干,其他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力求将“远教”应用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结合起来,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推进“远教”应用工作方面,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行政推动、区域推进、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方针,充分发挥“远教”工程效能效益,最大限度地促进农村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的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
抓关键环节就是抓主要矛盾。在“远教”工程教学应用工作上,只有在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才能有效的推动“远教”应用工作顺利进行。
1、四级联动,加大“远教”应用培训力度
“远教”工程实施以来,我们市、县、乡、校上下配合,不断加大对各类人员的培训力度。市教育局先后举办了37期培训班,对2691名项目校长和各县(市、区)分管局长、电教馆长、教研室主任进行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为主题的专项培训。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采取巡回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为每所农村中小学培养一名技术骨干教师。各乡镇以联校为单位,利用周末和假期,面向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市、县、乡培训的基础上,各项目校采取结对子、传帮带等方式认真组织校本培训。今年,我们针对“远教”应用中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组织力量编写了符合我市应用实际的培训教材,发到每位教师手中。上半年,以“人人过好‘远教’应用技术技能和资源应用关”为重点,以县为单位将对全市农村4万余名教师进行技术技能考核,做到人人会使用设备,人人会应用资源。扎实搞好各个层面人员的培训工作,有效扫除了人们思想观念上的障碍,使应用技术得到迅速普及,为“远教”应用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
2、以活动促应用,推动“远教”应用工作全面展开
“远教”应用要走进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在推进“远教”应用工作中,我们针对应用的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目标任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应用活动推动“远教”教学应用工作的全面展开。一是开展“听课、评课、移植课”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周观看两节光盘教学示范课,参与集体议课评课,每月每人要移植两节示范课接受大家集体评议。二是开展以“备好、上好一节光盘教学课或整合课”为主题的全员赛讲活动。项目校教师人人参与,层层赛讲,在赛讲中每位参赛教师都要过好三关,即技术答辩关、技能操作关、备课讲课关。三是开展“远教”应用技术比武活动。在完成四级培训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所有项目校都要选派一名骨干教师,通过笔试、答辩和实践操作三项考核,对优秀者进行物质奖励。四是开展以“构建‘远教’应用学科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教学观摩活动。为迅速推广“远教”应用的新鲜经验,我们分三种模式分别组织了大型教学观摩活动,到各县巡回讲课31场次,听课教师达3万余人。五是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抓点促面,推动“远教”应用工作的迅速普及。要求每县抓好一个乡镇,每个乡镇抓好一所学校,县乡两级分别开好一个现场会。目前,万荣、永济、芮城等县市已在多个乡镇召开应用工作现场会,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六是开展“对口帮扶”支教活动。市级以上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校和城内学校都要选定2--3所农村学校作为帮扶对象,做到“三送一同步”,即送技术、送资源、送课程,通过网络与农村学校的教研活动同步起来,带动了一大批农村中小学“远教”应用工作的开展。
3、因地制宜,构建“远教”工程教学应用技术服务支持体系
远程教育技术含量相对较高,设备一出现故障,应用工作就陷入瘫痪。全市两千多所学校设备的正常运转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工程建设伊始,我们不等、不靠,未雨绸缪,迅速建立起市、县、乡、校技术服务支持网络和队伍:要求每个县(市、区)配备2名技术专家,每个乡镇和模式三项目校配备1名技术专干,每个农村小学培养1名技术骨干教师。目前对全市169个乡镇和244所模式三项目校技术专干进行了四次提高培训。在“远教”工程建设和教学应用过程中,我们还逐步建立起设备维护责任制度、突发故障应急反应和管理运行机制,使全市“远教”设施设备的正常使用率保持在85%以上。为了发挥我市技术队伍群体优势,及时解决“远教”应用中出现的疑难紧迫问题,我们建立了远程技术支持QQ群,在全市范围内任何一个项目校出现技术问题,都可以在网上随时呼救,大家共同献策帮助解决,确保了教学应用的顺利进行。
三、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缓解我市农村教育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广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观,但农村教育落后的主要矛盾依然突出。大量优秀教师涌入城市,加剧了农村教师短缺和素质下滑;农村学校信息不通、教育资源贫乏、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质量长期在低谷徘徊。如何发挥“远教”工程优势,促使这一矛盾有效缓解,我们以推动“远教”工程教学应用为抓手,采取了如下措施:
1、大力实施“校校通”工程,架起农村学校获取外部优质资源的桥梁
2006年新春伊始,我们借船出海,通过公开招标的办法让运城移动和网通公司,共同参与全市农村中小学“校校通”联网工程建设。经过一年的努力,两家公司总投资达到1.5亿元,铺设光缆上万公里,2700余所中小学连通了互联网,使全市农村中小学真正实现了计算机互联网“校校通”,连网率达85%以上。
2、把光盘教学用于薄弱学科,促使所有农村学校开齐开全课程
教师结构性短缺是制约农村学校开齐开全课程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求把光盘资源首先应用于农村中小学英语、语文、美术、音乐、科学等薄弱学科,把开齐开全课程和光盘资源应用情况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依据。针对模式一项目校实际,我们采取音乐、美术集中统一上,其他学科随堂上的办法,有效地破解了教学点长期课程开设不齐的难题。
3、全面普及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努力填平城乡教育数字鸿沟
“远教”工程实施以后,为了在初中阶段全面开设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2006年上半年市教育局专门下发文件,将信息技术学科纳入中考科目,材、统一进度、统一考核,把信息技术学科教育纳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同时我们提出,加快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普及的目标。经过多方努力,目前有一大批农村小学普及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必修课,绛县、临猗、河津等县市已基本实现普及。
4、发挥远程教育优势,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
要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就要从提高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入手,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今年全市要围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这一主题,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平台优势,建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农村教师培训新机制。一是每位教师每学期观看光盘资源不少于20课时;二是县乡两级要在教育中心网站和校园网上开辟学科教学论坛,鼓励教师撰写随笔,参与网上讨论;三是发挥各级学科带头人作用,在网上建立个人主页,采取以师带徒的方法开展远程培训学习。目前,绛县已有315名学科带头人建立了自己的网上博客。从今年开始,由师训部门牵头,电教部门配合,每年组织一次教师能力考核,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师素质不高、培训不足等问题。
四、下大力气,积极推动“远教”应用工作向纵深发展
“远教”应用要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开辟新的途径,注入新的活力。
1、加强“远教”环境下得连片教研与校本教研
“远教”环境下的连片教研与校本教研,就是要以提高广大农村教师在“远教”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和授课水平为核心,解决“远教”应用工作中遇到的理念、技术、方法等问题,积极探索“远教”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新方法;就是要坚持做到集中教研和远程教研相结合、技术应用和教材教法培训相结合、专题教研和技术培训相结合,努力使连片教研和校本教研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教研部门与电教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教研工作的指导,通过建章立制和各种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广大农村中小学的教研方式,为“远教”应用工作提供强劲动力。
2、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进程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创造了良好环境。为进一步扩大多媒体教学系统应用教师群体和学科普及率,一是在模式三项目校实行多媒体教室上课课表制;二是在模式二项目校使卫星接收设备一机两用,建立一个小型电视机多媒体教室;三是把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作为市级教学能手评选的必备条件;四是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专题研究。通过近年来的努力,信息技术应用已普及到中小学所有学科,教师群体不断壮大,使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学手段得到改进,课堂教学过程得到优化,内容不断丰富,教学效果明显提高。目前全市有一批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还有一大批学校在“远教”工程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设备,闻喜县去年投资600余万元,配备多媒体设备186套,全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进程在明显加快。
3、拓展信息技术应用空间
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我们依托“远教”工程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化环境,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学校管理、教学评价中来,大大提高了行政和办事效率;鼓励和引导广大教师积极参与网上学习、网上交流,通过建博客、写随笔等方式,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村中小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应用,在校园网上发表优秀日记、优秀作文、书画作品,参与网上学习和交流活动。去年,我们成立了市、县两级中小学生创新实践集训队,吸收大批农村中小学生以课外活动小组形式,常年开展电脑作品制作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3件作品在全国获一、二等奖,数百件作品在省获奖。
4、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充分发挥“远教”工程的综合效益,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电教和职成教部门、学校和行政村的协调配合下,以乡镇初中和行政村小学为基地,采取“一校挂两牌”、“日校加夜校”的方式,利用“远教”设备和资源为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产品信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服务。新绛县北董中学、盐湖区安邑西街小学等一批项目校对农民开展信息技术培训,为当地农村培养了一大批信息技术员,带动一大批农户购买计算机,万荣贾村小学帮助农民在网上卖大葱、卖苹果,被当地传为佳话,远程教育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效益初步显现。
五、坚持区域推进方针,不断加大行政力度,下大力气抓好落实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使所有农村中小学不同程度都具备了“远教”应用的条件,要在大范围迅速普及推广应用工作,需要克服思想观念、行为习惯、技术门槛、工作落实等诸多困难。因此,我们在总体推进层面上采取了四项措施:
1、行政推动
农村中小学点多面广,教师队伍构成复杂,学校情况差异很大,只有采取得力措施,不断加大行政力度,才能有效推动“远教”应用工作深入持续健康开展。一是强化评估考核。2006年初,我们出台了《运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工作实施意见》,提出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工作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县、乡、校三级推动“远教”应用的工作责任。同时,出台了《运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学应用工作评估考核方案》,进一步将县、乡、校“远教”应用工作逐项分解量化,把具体应用工作任务落实每个到领导和教师头上,强化了责任意识,规范了应用行为。各县(市、区)依据统一的考核评估标准每学期组织一次评估考核,市教育局年终采取临时抽签的办法,对全市“远教”应用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估。2006年12月上中旬,我们抽调电教、教研、基教、督导、政教等方面力量,分组同时对全市13个县(市、区)远教应用情况进行了为期10天的全面评估考核,并将考核结果通报全市,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二是实行利益捆绑。对县、乡、校在“远教”应用工作的考核评估中不合格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评估考核不合格的单位不能评先进,负责人不能当模范,教师在技术技能和应用工作考核中不合格者,暂停当年职称、评模、评优资格。三是进行政策鼓励。我们对“远教”应用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实行三优先,即优先评模、优先评优、优先晋升职务职称。今年我们要评选出5个“远教”应用示范县、50个“远教”应用示范乡、100个“远教”应用示范校、300名“远教”应用先进个人和30佳“远教”应用模范教师、进行表彰。
2、区域推进
远程教育具有技术资源共享性强的特点,为发挥区域优势创造了条件。我们把区域推进用在县、乡两级层面上,力求做到在技术环境建设上统筹安排;在目标任务的落实上,整体推进;在技术服务和资源建设上协调共享,促使“远教”应用工作片片相连,整体崛起,使广大偏远地区的项目校在区域推进中分享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目前,绛县、芮城、万荣、稷山、闻喜等县“远教”应用情况已显示出区域推进的优势。特别是我们把联校(中心校)作为一个区域推进的单位,进一步明确了联校在推进“远教”应用工作中的责任,强化了联校一级指导、服务“远教”应用工作的职能;把所辖项目校工作业绩与联校考核工作捆绑在一起,有效地带动了弱校发展。
3、齐抓共管
“远教”应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动员各方力量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使“远教”应用融入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基教作为牵头部门,要从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角度,将“远教”应用作为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指标,做好规划安排、提出工作目标任务,协调相关部门组织实施。教研部门要把“远教”应用同新课程改革结合起来,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在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益上狠下功夫,实现教与学方式上的根本转变,把“远教”应用纳入日常化、规范化轨道;认真抓好“远教”环境下的连片教研和校本教研,积极探索远程教研的方式与方法。政教部门要充分利用“远教”的设备资源,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大力开展德育主题活动,提高少年儿童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师训部门要紧紧抓住这一良机,发挥“远教”资源和设备作用,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和能力提高工程。成教部门要依托广大农村中小学“远教”环境,采取“日校”加“夜校”方式,大力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电教部门要不断加强“远教”应用环境建设,不断加大“远教”应用技术培训力度,不断强化“远教”资源建设和设备使用管理,不断提高“远教”应用技术服务支持能力。督导部门要把“远教”应用、设备管理使用、经费保障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每年对全市“远教”应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评估考核。
关键词:公路工程 项目管理 合同管理
一、合同管理在公路工程项目承包中的地位
市场经济是法治契约经济,因而必须要有合同来作为多方谋求自己利益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约束保障。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合同规定其有关造价、质量、工期、反腐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目标信息,并规定了合同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因而合同管理毫无疑问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
公路工程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全部工作都可以纳入合同管理的范畴。合同管理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它作为其它工作的指南,对整个项目的实施起总控制和总保证作用。在建设项目管理中,没有合同约束则项目整体目标难以实现;没有合同管理,则项目管理没有依据,难以形成规范、快捷、高效率的建设环境。不可能实现建设项目快(建设速度快)、优(工程优质、干部优秀)、高(质量标准高)、廉(廉洁自律)的目标。具体而言,首先,合同管理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起点。只要一提到项目,就必须要有合同,双方才能够确立各自的项目要求和进度计划。合同管理由此控制着整个项目的节奏和进度;其次,合同管理本身所具有的职能往往构成的项目本身的多处管理环节的规定职能。一般而言,合同管理是由合同资料、合同分析过程、合同网络、合同实施控制和索赔管理等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往往构成了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子系统,甚至在工程项目宏观管理上的重要指导环节,很多工程项目管理环节,实际到技术、经营、法律等环节,容易出现的纠纷,往往需要回到合同管理中去寻求依据;最后,合同管理的一些特殊职能,往往成为项目管理中处理各种信息关系的突破口。如计划管理、成本管理、组织和信息管理等,这些关系往往定位一种工作流程关系,也是一种工作职能关系,规定着整个项目管理的流程与信息关系。
二、当前工程管理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意识淡漠
这是比较前提性的问题,即合同双方都缺乏法律意识或合同意识,将合同片面的理解为形式化产物,在履行上自然缺乏责任意识和维权意识。从目前所实施的公路建设施工合同范本来看,施工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都是用来约束发包方的,其中大量的条款是对承包方义务的强化和集中提醒。相反,对业主的制约条款相对偏少,尤其是关于业主违约、需要赔偿等方面的规定非常模糊,并缺乏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制裁处罚办法。而且伴随着公路建设竞标市场的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非平等的合同条件等问题频发,也给索赔工作造成了诸多困难因素,加之承包商严重匮乏自我保护意识,索赔意识淡薄,必然造成合同索赔难以进行,受损害者往往是承包商。另外,违法承包人利用其它承包商名义签订合同或超越本企业资质等级签订合同的情况普遍存在。有些不法承包商在自己不具备相应建设项目施工资质的情况下为了达到承包工程的目的,非法借用他人资质参加工程投标,并以不法手段获得承包资格,签订无效合同。
(二)人才匮乏,素质不高
人才是项目管理中的最大的影响因素,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尤其是公路建设,合同管理涉及了较多的内容和较为广泛的专业面,必须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的项目管理人员来支撑。然而一定数量的建设项目管理机构却匮乏专业技术人员并管理合同的人才储备,以及合同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培训,甚至将合同管理简单化的理解为一种事务性工作。还有的合同,负责人直接拍板并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缺乏基本的重视。一旦发生合同条款方面的纠纷,一些必要的法律支援的空白的。同时,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不仅涉及到专业的土木工程技术知识,而且还涉及到法学、管理科学和经济学等专业学科,因而合同管理工作自然是这些知识系统的有机结合与综合运用。目前公路工程项目中,合同管理人员多是搞土木工程技术出身,参加专业管理的年限较短,缺乏必要的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知识,根本谈不上心应手、游刃有余的工作。
(三)制度建设滞后,约束机制真空
当前公路工程项目整体上趋于不规范的混乱状态,纠纷四起,合法利益得不到保护,归根结底是制度真空。合同分级管理、归口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签合同很容易,合同管理程序却不明确,以及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准入与评估步骤。另外,还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这就是约束机制真空的问题,即在工程合同管理中仍没有完全跳出以言代法、以政代法的圈子,缺乏强有力的法制手段。特别是近两年,公路工程项目在招投标工作中仍存在公开不公正,有的地方过分的行政干预,地方保护主义以及非法中介活动、内部监理的弄虚作假等问题,给公路建设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统统归结为约束机制的真空。
三、合同管理优化的建议对策
(一)加强对承包商的“准入”机制的管理
合同管理的优化,首先就是优化合同的双方,尤其是承包方的资质,即“严把质量关”。通过严把建筑承包商资质管理关,从宏观上控制建筑施工队伍的规模、数量与质量,根治当前公路建设市场上过度竞争衡与供求失问题,从根本上杜绝压价压级。这就需要各级建设部门尤其是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商参与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提高“准入门槛”,对承包商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建设市场环境,确保其规范、健康发展。
(二)合同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上岗管理
这是优化合同管理的核心所在。强化和提高专业管理人员的素质,自然会对整个管理起到支配性提升。加强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加强建设项目合同管理队伍建设,全面实行合同管理人员科学选拔、集中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自然是提高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科学化成效的重要创新举措。加强合同管理从业人员培训,使之掌握必要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转变观念,特别是增强法制观念和科学理念,建立一支精于业务、高于素质的公路工程合同管理队伍。本文认为可以尝试对公路工程合同管理人员实行执业“注册”制度,进行业务化管理。
(三)全面加大合同管理力度
为保证施工合同全面履行,交通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应把施工合同管理工作列为整顿规范市场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在严把审查关的基础上,加大合同履约管理力度。对资金不到位的项目不予办理工程报建手续,不得组织招投标,交通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施工许可;坚决取缔垫资、带资施工现象,努力净化建筑市场,进一步维护承包商的合法利益。立法是力度的最大保障。应建立健全公路工程监管理组织机构,不妨由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由司法机关、公证机关、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共同组成公路建设监管委员会,负责对各公路工程项目管理实施全过程的监督。在加强对施工单位的监管的同时,亦应加大对业主和监理的监管力度,逐步克服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合同当事人的行为,依法保护合同各方的权益,促使合同各方公正的履行合同,真正做到公平竞争,优胜劣汰。
参考文献:
【1】赵日江,浅谈合同管理在公路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J].交通建设与管理,2009(8)
【2】郑碧娇,关于公路工程合同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