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工业分析与检验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分析与检验

第1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1 工业分析检验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1.1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上,多数高职院校偏重理论课程的教学,忽视了实训技能课程,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到很多理论知识,但却不能很好地运用,毕业后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心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考核方式单一

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成绩评定基本上是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一般没有详细的评分标准,一般由任课老师主观给出一个分数,期末成绩由任课老师根据考卷打分。这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的结果,不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只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实践技能的提高。

1.3教师综合技能还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接受的是大学学科传统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从本科院校走入高职院校后,虽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实践技能的应用明显不足,不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导致教师在授课时只重视理论的讲解推导,而实验内容比较少甚至没有,进而学生也更热衷于学习理论性强的知识,对动手实践没有热情,这不符合高职教育的目的。

2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职业技能培养对策

2.1课程设置要重视职业技能训练

课程设置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技能的培养为主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理论课程的设置以“必需、够用”为度,不盲目追求基础理论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结合企业的现状,贴近市场,根据企业的需要来设置课程。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可以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设置进行修订,相关课程可进行适当的重组和整合,如可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整合成一门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在教材选用方面,我们尽量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实用性强,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符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实践训练课时,每门课程可开设相关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们在每学期还安排几周校内实训,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如分析天平的使用、滴定操作、分光光度计的使用等。在实训过程中,教师仔细观察,耐心指导。通过训练,学生操作的规范程度、耐心、信心都大大增强。

2.2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的考核

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除了要对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外,还应对实践技能进行客观、公正的考核,不能只以实习报告定成绩,要对实验过程综合考核。监考老师全方位跟踪学生,根据学生操作步骤是否正确、操作是否规范、结果计算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等对学生打分。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增强学生对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视,使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落到实处。

2.3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教师要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分析检验的理论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实践运用。目前,我院十分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娴熟的实践技能;既可以胜任理论教学,又可以指导学生实践。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企业办学,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可以下厂矿实践学习,提高实践技能,成为“双师型”教师,也可以聘请企业的工程师来兼任教师,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与企业零距离接触。

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制作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动画、图形、声音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分析天平的使用时,教师示范操作,学生由于初次接触很难看清楚,可以把相关视频资料重复播放给学生看,通过视频直观的演示,学生可以看得很清楚,也减轻了教师的劳动强度。教师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了解先进仪器和相关技术的前沿发展,将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4开展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职业技能大赛要求选手同时具备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习积极性,增强职业技能。在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可以与企业接触,向企业和社会展示自己的技能,使企业了解学生,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也为企业选拔人才带来了方便。在我院举办的“冠捷杯”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职业技能大赛既是对学生的挑战,也是对教师的考验,“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在指导学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加强学习,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注重规范操作,熟练地掌握技能,这对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有明显的好处。

2.5以职业技能鉴定为载体,推行“双证书”教育

学生的职业技能究竟能达到什么水平,需要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来检验。职业技能鉴定能激发学生培养专业技能的自觉性,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相互补充,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也便于企业选择人才。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学生全部参加云南省第72职业技能鉴定所化验分析工技能鉴定。考试内容包括:碘量法测定铜合金中的铜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循环用水中总铁的测定。考试过程中,考官全程跟踪,对学生现场提问,观察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滴定是否过量等一一记录并打分,再根据学生数据处理的结果综合评定,参考学生的合格率可达98%。学生在就业时,既有毕业证又有化验分析工证书,深受企业欢迎。

第2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关键词】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 技能考核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45-02

广西有着得天独厚的有色金属资源,河池市内已建有广西河池市南方有色集团、广西金山铟锗冶金化工有限公司、南丹县吉朗铟业有限公司、河池五吉有限责任公司、南丹新南星矿冶有限公司等多家冶金企业。随着河池冶金工业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拉动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冶金企业对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应用型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出具有更高技能操作水平的学生,专业课程的设置、操作技能考核都必须合理化。下面就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课程的考核展开讨论。

一、专业发展现状

(一)学生的基础

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多数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向已经侧重于“2+3”“3+2”。但是这部分中职上来的学生跟普通大专生相比,有很大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化学基础。中职的学生化学知识基础薄弱。二是学生的品行。因为在中职阶段着重强调技能学习和训练,文化素质教育相对欠缺,部分中职生综合素质比较差,个性极其叛逆。所以如何使这部分中职上来的学生顺利地完成大专学业,掌握好一门技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拿出与普通大专较为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于技能的考核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二)目前专业课的考核方式

目前无论是普通大专还是“2+3”、“3+2”或者五年一贯制,实行的都是“40+60”或“30+70”的考核方式,也就是没有试验技能操作的科目或纯理论科目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有试验操作的科目平时成绩占20%,实验操作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无论是理论课还是实践课的期末考试试卷,都是老师提前做好试题库,到期末的时候,由教务处统一抽取一套试题用来做期终考试题,再统一打印,由教务处统一管理保存,到考试当天再由监考老师到教务办公室领取试卷。这种考试模式对于纯理论的课程可能是适用的,如毛邓、马哲等。但是对于以实验技能为主的实训或者实验课程就完全不适用了,只能检验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无法探知学生的操作技能到底学得怎么样,掌握的程度如何。而且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对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还是一毕业就能直接上岗的技术工,所以动手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特别是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过硬的操作技能就是职业生涯强有力的保障。

二、技能考核的重要性

我院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应当结合当地冶金企业需要,在实践教学上尽可能结合岗位要求进行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尽可能地让学生在实际的职业岗位环境中进行训练,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技能操作水平以及职业素养。通过改革,培养适应当地冶金企业需求的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高技能人才。每个企业都希望招到能直接上岗而不需要企业再次培训的操作熟练的技能型人才,这样可以节省培训的时间,同时为企业节省了人力、财力和物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要做到让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学生能毕业就直接走上岗位,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根据企业的要求,培养出适合企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要让学生掌握过硬的操作技能,就必须有一个严格、合适的技能考核制度。很显然原来的考试制度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制定出适合本专业的技能考核制度。

三、技能考核方式的创新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应企业的需求都要经过检验,而检验的主要方式就是考试。高职院校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所以应该由任课老师自主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对于技能教学来说主要是看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所以对于这类科目的考核主要就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纯技能考核,也就是不用考理论,主要就看学生的技能操作情况以及平时成绩;另外一种是试卷+技能考核,这种方法既能看出学生对理论知识部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了解学生对技能的掌握情况。所以一般情况下选择后一种考核方法的比较多。

(一)技能操作考核方式

一般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的技能操作考核,主要由各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边教学边进行考核,而期末的考试,理论部分的试卷是从试题库中随机抽取一份进行考试,技能考核则是在学期初由专业老师出几套技能的操作试题,在期末考试前三周利用晚自习进行。具体用哪套试题由学院或系部决定。其具体的操作是:由老师提前一周准备好相应的标准溶液和试剂,到考核当天,全班学生提前十分钟到实验室,由系领导当场随机抽取10%的学生参加考核,如果班级人数太少,就直接抽出5人参加考核,其他未被抽中的学生回教室上自习。抽中的学生首先领取试卷,大致浏览试题,将写好姓名的评分标准交到监考教师手中,然后选择所需仪器,清洗,试漏,每步都占相应的分值,准备好后,举手示意。老师检查后继续后面的实验。实验完成后,计算结果,清洗仪器,整理台面,上交试卷,即可离开实验室。监考老师则当场改卷,根据实验操作的具体情况给分。然后将试卷及登记的成绩单上交系部即可。这是系部的抽查,至于院级的抽查,则是在系部抽查的后一周进行,操作步骤跟系部类似,不同的是院领导亲临考场进行视察。

(二)技能考核成绩的计算

平时成绩则包括平时上课的考勤、实践动手过程中的动手情况、参与小组讨论的情况。技能考核成绩包括平时实践动手操作的成绩、期末技能考试的成绩、院系领导抽查的情况、实验报告的情况。实验操作重点考核学生已具备的实际操作水平并写出实验报告,考核实际操作水平主要在现场考核,对于实验报告,重点考核对实验的讨论,从中可以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的水平,有无创新点,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三)校外的技能考核方式

除了学生在校的考核之外,对于校外如企业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这些课程是没有办法也不可能采取跟其他课程一样的考核制度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考核时不能简单考核几个数据,在进行全面考核的同时要根据课程特点有针对性进行考核。生产实习重点放在企业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对学生的考评上,以实际生产操作水平为考核依据,甚至考核所测定的数据是否能应用于生产。毕业论文重点放在掌握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上,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能解决实际问题为主,并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四、本技能考核方式的优缺点

本文探讨的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式的优点在于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技能的动手操作,每位同学都特别有动力,学习的效率非常高,效果也非常好。但是还是有其不足的一些方面:只能抽取非常少的同学来进行考核,不能普及,所以还是有极个别同学抱着侥幸的心理。另外也打击到一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有些特别爱表现的同学,掌握知识也特别好,但不一定能抽中,这样就非常失落,也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

任何一种考核制度的完善都需要一个过程,目前出现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慢慢地加以解决,直到最终完善,既让老师满意也让学生满意。无论采用哪种考核方式,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能有一技之长,服务社会。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A387)

第3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关键词】工民建;墙体;质量问题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我国在建筑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和进步,工民建施工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在当今的工民建施工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墙体裂缝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并对社会造成了相当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工民建施工建筑的探讨与研究,从而找出可行性的解决墙体裂缝的措施,进而促进我国工民建施工的快速发展。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框架、剪力墙等建筑出现前,墙体是建筑物的承重及结构。框架、剪力墙等承重结构出现后,在多、高层建筑中墙体的承重功能减弱,但它对建筑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建筑中墙体的质量问题是整个工程中质量的重要一关,而墙体的质量问题是多方面的,下面简要对建筑施工中墙体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

一、常见的墙体质量问题分析

现代建筑施工中,由于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引入,而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设计和施工技术,而容易造成各种质量问题,近年来,很多建筑物房屋墙体开始出现各种裂缝以及渗漏问题,为用户带来了经济上的损失,同时也增添了很多烦恼,因此,对建筑物的墙体质量问题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控制裂缝的产生和扩展是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引起足够重视。必须从设计.施工上共同努力,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裂措施,加大主动控制的力度,才能提高工业和民用建筑质量的可靠性。

1、砖砌体工程纵横墙不同步砌筑,施工临时间断处直搓流量较多,漏放拉结钢筋,或拉结钢筋长度不够,脚手洞的留设不遵守有关规定,基础脚手眼漏堵等。

2、砌筑砂浆不进行配合比设计,无试验室出具的配合比通知单,拌制时不严格执行重量计量,塌落度不按构件的具体使用条件及环境确定,砼离散性大,空心板不堵孔或堵孔不按规定进行,安装时不坐浆,或用混合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板缝设置太小,嵌缝砼灌不密实。

3、钢筋成形绑扎不正确,梁与柱交接处、柱与楼层或横梁交接处区域箍筋不加密,圈梁转角处和构造柱钢筋搭接处箍筋不加密,箍筋间距不均匀,箍筋弯钩形式不符合抗展要求,尤其是圈梁构造柱较多,楼板与悬挑构件等上层钢筋被踩,位置达不到要求等。

4、成品砼构件有露筋、蜂窝、麻面等缺陷,有的临时用水泥砂浆做了简单处理,甚至有的砼强度不足,并普遍存在养护时间不够等现象。

5、屋面、楼面、卫生间防水处理不认真,易渗漏;楼地面面砖铺贴高低不平,灰浆不饱满,砖缝线条不顺直。

6、外墙水泥砂浆抹面龟裂,饰面砖不做抗震、冻融试验,施工时选砖不细致,嵌缝不一致,面砖与基层连接不牢固,易脱落,腰线、滴水线窗台等细部粗糙,分格线不平直,渗水现象较多。

7、砖墙一次砌筑过高,施工规范规定砖墙砌筑高度一次不能超过2米,实际操作中工作怕麻烦,赶进度,往往将墙体一次砌至梁底,由于高度过大,砂浆干缩变形大,在梁底与墙体顶部产生裂缝。

二、减少墙体问题的相对措施分析

1、原材料的控制。对进入施工现场的砌块首先检查出厂合格证,砌块的型号标号与图纸设计标号是否相符。必要时可现场取样送实验室,做强度检验。进场后的砌块应按不同规格和标号分别码放整齐,并设有标志。堆放高度以不超过8块为宜。砌块浇水温润。由于砌块的吸水率高、块体较大、表面积小,因此应重视在不同气候情况下进行浇水温润。一般情况要提前1-2天浇水,直到砌块表面充分温润,呈弱水状态为止。如气候炎热、干燥,砌筑当天还要浇水,避免砂浆中的水分在硬化前被砌块吸收,影响砌体强度和粘结。

2、编制砌块排列图。砌块的规格、型号应符合一定的模数。砌块规格尺寸的确定与建筑物的层高、开间、进深尺寸有关。合理地确定砌块规格,使砌块型号最少,有利于降低砌块成本,加快施工进度。为了使砌块合理排列,在施工前应绘制砌块排列图,然后按图施工。砌块排列应按下列原则:①尽量采用主规格砌块;②砌块应错缝搭砌,搭砌长度不得小于块高的三分之一,也不应小于15cm;③纵横墙交接处,应交错搭砌;④局部必须镶砖时,应尽量使镶砖数量达到最低限度,且应分散布置。

3、施工方法的控制。砌体施工前应先对基层进行处理,将楼地面找平,并按图放出第一皮砌块的轴线、边线、洞口线,以备砌筑。砖砌体组砌方法应正确,无粘结筋上、下错缝,内外搭砌,砖柱不得采用包心砌法。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非抗震设防及抗震设防裂度为6度、7度地区的临时间断处,当不能留斜搓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直槎必须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拉结钢筋的数量为每120mm墙厚放置lФ6拉结钢筋(120mm厚墙放置2Ф6拉结钢筋),间距沿墙高不应超过500mm:埋入长度从留槎处算起每边均不应小于500mm,对抗震设防裂度6度、7度的地区,不应小于1000mm;末端应有90°弯钩。砌块安装是要对准位置、缓缓下落。如果出现偏差,可用木槌轻敲校正。校正时不能在灰缝内塞如石子碎片,也不能强烈震动砌块。最后进行水平缝和竖缝的原浆勾缝。勒缝的深度宜为5mm,以保证抹灰层和墙体的很好咬接。

4、施工检验程序控制。施工阶段,有工程质量检验程序问题,尤其是现在工程施工实行监理制后,更要求加强检验程序控制。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抽检数量:每检验批抽查不应少于5处,检验方法:用百格网检查砖底面与砂浆的粘结痕迹面积,每处检测3块砖,取其平均值。普通砖砌体的位置及垂直度抽检数量:轴线查全部承重墙柱、外墙垂直度全高查阳角,不应少于4处,每层每20m查1处;内墙按有代表性的自然间抽10%,但不应少于3间,每间不应少于2处,柱不少于5根。

5、工程质量检查资料控制。工程质量如何,除了施工过程中随时认真检查外,最终还要从施工资料中反映出来。比如混凝土浇筑质量如何,不是简单的看哪一组试块合格就行,它要求测量整个工程中若干组试块共同判定该混凝土质量是否达到设计要求,以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拌和、运输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三、结语

建筑的质量是保证居住人群生活安全与否的关键,随着全社会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安全性得到了更多关注,人民不仅对居住需求提高,对居住环境、居住质量、居住安全性需求也在提高,墙体的质量问题只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部分,建筑行业必须对所有关于质量的漏洞透彻的研究,保证建筑物的质量,提高建筑质量水平。随着工民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新型墙体材料的广泛应用,面对各种墙体质量问题,只要从设计和施工方面加强管理,就能够有效避免发生各种裂缝问题和渗漏问题,做好充足的预防措施,能够增强建筑物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在工民建筑工程中,应当加强预防措施,确保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4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关键词】防渗技术;工程渗漏;施工质量管理; 防水工程

一、工业与民用工民建防渗漏技术的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物的结构复杂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其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渗漏是当前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常见质量问题。当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中的施工和验收监管水平不高,这导致了工业与民用工民建渗漏问题更为突出,对工民建工程总体质量和人们饮食居住造成了严重的干扰。渗漏问题难以杜绝,产生之后也很难彻底修复,一旦情况严重就有可能引发更为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事故。工民建防渗漏是保证整个工程安全如期完成的前提,这就要求施工人员能够做到详细具体的对工民建各区域渗漏原因进行逐一排查,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和预防措施,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我国工民建施工防渗漏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在源头上杜绝渗漏问题的产生,保证工民建行业健康地稳步发展,使居住者能够对房屋质量安全放心,保证人民生活在物质和文化双方面的满足。

二、工民建中容易出现渗漏的部位

1、屋面

在工民建施工中,屋面的防水是十分重要的,在屋面的设施与现浇层之间的一些节点上非常容易发生渗漏的情况。这与施工中材料的质量和工艺的不严格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如钢筋质量不合格产生变形、混凝土浇筑后出现冷缝、浇筑面不均匀、漏浆等都是导致屋面发生渗漏的原因。

2、外墙面

在外墙现门窗将近的部分也是发生渗漏的主要部位。这主要是由于此部分处于应力比较集中的部位,所以容易出现较多的裂缝,一旦雨天,水很容易就沿着裂缝渗入到室内。同时在门窗等部位通常情况下需要用材料来做装饰,这也导致渗水发生的机率较大。

3、厕浴间

在房屋的厕浴间内需要布置较多水管,这些水管的设置为了美观都会放置于墙内,这样一旦发生渗漏则会从沿墙的地方呈现出现。另外浴缸底部也是发委渗漏的主要部位。

4、地下室

目前工民建中都会建造地下下室,这也是工民建发生渗漏较为严重的地立,因为整个工民建内的管道都会设置在地下室位置,同时在施工中这部分的接缝还较多,如冷接缝、结构伸缩缝、和墙体的蜂窝通道等,一旦这些部位施工质量不合格,那么渗漏就会在这些部位发生。

三、工民建施工防渗技术的具体应用

1、加强屋面防渗漏技术

(1)基层清理。在施工之前应将屋内基层清洁一遍,同时进行浇水润湿与扫浆。铺设好的水泥砂浆在收水后要立即进行压实压光,并在24小时后进行浇水护养。水泥砂浆找平层上应留置分隔缝,并合理安排分隔缝的位置。

(2)确保屋内板的施工质量。浇筑混凝土时应不间断浇筑,避免出现冷缝,同时进行振捣密实,避免蜂窝、漏浆、漏筋等现象,采用滚筒将混凝土表内进行滚压一次,提浆收水后再进行铁抹压光,随后使用麻袋铺盖以保护其在常温状态,12小时过后进行浇水养护7天7夜。

(3)防水层施工。防水层施工之前应严格检查大沟找平层与屋内基层,保证其清洁、整齐、有一定的干燥度,同时不积水。严格按照相关材料规格使用涂料、卷材等防水材料。针对重要部位施工应采取专门的技术处理。当防水层施工完成后应做好相关保护工作,为了防止对防水外培内防渗透工程受损,应禁止进行焊接管道、拌制砂浆等作业,同时禁止在防水层上放置重物。

(4)保温层施工。保温层含水量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防水层质量的好坏,若保温层含水量过多则会导致防水层起鼓、开裂进而导致其防水功能失灵。因此,要在保温层内根据轴线方向设置分仓缝(兼作排气方向),一般分仓缝的宽度应为50毫米,这样才能确保其与透气管相通,以保证通畅。

2、对于卫生间、厨房的防渗漏技术

首先,对设计质量要进一步的加强,严格要求卫生间、厨房的设计图纸,监控并实施具体实际的防渗漏方案,比如:铺设管道的具置、施工中所要用到的材料规格等都要有设计的方案。然后,要监控设计结构的施工,在卫生间、厨房的施工过程中,要经过多次振捣,夯实混凝土,使混凝土处于密实的状态,避免产生气泡、软化。在卫生间、厨房里安装的设备要加强管理,对于安装多种基础设施造成的一些小孔、小洞,都要及时的进行填充,防止卫生间、厨房的渗漏。对防水材料也要加强管理,防水材料选择要合理,尽量选防水性好的。在卫生间、厨房的施工过程中,要留意死角的部分,可以掺加一些防水粉,并且要严格按照施工的标准,增强防水效果。

3、 墙体裂缝防渗漏技术

在工民建的施工中,墙体裂缝是非常普遍的一种现象,影响了工民建的美观性、使工民建的整体质量降低。引发墙体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工民建工程所在地的地基土质差,也可能由于工民建的整体形状不规则或不对称,导致地基受力不均匀,又或者是材料发生热胀冷缩,进而引起裂缝,产生渗漏。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提高工民建强度和刚度,减少伸缩沉降的危害,降低渗漏发生的概率,例如可以在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时,添加合适外加剂、选取水化热低的混凝土。

4、 外门窗防渗漏技术

在门窗安装过程中,由于门窗和墙体间缝隙过大,便会发生渗漏问题。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门窗与墙体间的缝隙需保持在2cm~3cm 之间[4]。基于安装过程,需保证安装的严谨性,完善柔性材料的填充工作。在涂抹防水嵌缝膏时,需做好凹槽的前提预备工作,凹槽深度应>5mm,以此使防水膏涂抹之后的高度得到有效保证。

5、 空调孔及烟囱孔渗漏技术

基于房屋施工过程中,若存在空调孔、烟囱孔等问题,致使孔和房屋间缝隙过大,并且封闭工作没有做好,则极易发生水流从缝隙渗漏的现象。因此,在打孔施工过程中,要对孔距进行精确测量,并在预留方面保证具有PVC 管,以此使水流渗漏现象得到有效规避,进一步使空调孔与烟囱孔渗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6、 脚手架孔防渗漏技术

基于施工过程,在使用脚手架与大模螺栓的情况下,由于墙壁留有孔洞,如施工中没对此进行完全封堵,则会发生渗漏情况。对于这方面的问题,便要求在施工中做好封堵工作,并填充相应的膨胀材料,以此使密封更具严实性,进一步使用防水材料进行粘贴,以此使该方面的渗漏情况得以有效规避。

7、 地下室防渗漏施工技术

混凝土振捣器以确保符合要求,应在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质量检查下再使用,在使用前,对裂缝处进行基层清理:施工时,根据混凝土施工要求养护;如果它是由变形引起的裂痕,用适合水带密封,浇注混凝土,确保不要挤掉止水带。同时,门和窗的施工质量不规范,也会造成泄漏。门窗脚孔防泄漏设施来满足设计要求,在安装门窗,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及时的治理;根据施工规范,保证横平竖直,在窗扇固定后,第一先刷防水水泥砂浆后,然后是聚合物防水砂浆的使用,以确保其压实和饱和,不易开裂等。

综上所述,防渗漏技术的良好应用对于整个建筑工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既影响着建筑质量的合理控制,又关系着整个建筑的使用寿命。因此,必须要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及流程,减少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渗漏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林家忠. 工民建施工中防渗漏技术探究[J]. 江西建材. 2014(02)

第5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关键字】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教学模式;实践能力

中国分类号:G642.41

一、课程群建设思路

紧紧围绕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以强化工程的施工技术与组织、工程造价和项目管理为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着眼于培养学生施工员、造价员和二级建造师岗位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职业操作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全力创建工程管理专业工程技术课程群。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技术、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培养学生有效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为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奠定专业知识,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应用型本科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施工员、造价员和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来综合对学生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造价和项目管理等工程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1.根据教学需要,继续深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施工技术与组织》现有学时为32课时,经2012年教学计划调整之后,该课程变为48课时,需对课程体系进行仔细研究,争取将现有章节全部纳入到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应用中;同时,优化理论、实践教学大纲、设计任务书、教学进度表和PPT制作等内容;

《工程项目管理》现有课时64课时,安排了相关的课程设计实训周,优化理论、实践教学大纲、设计任务书、教学进度表和PPT制作等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

《施工技术与组织》通过收集学生对该课程的意见,多数学生反映该课程极为实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掌握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方法和原理,以整个项目的施工流程为导向,用一个项目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即引入上海市某项工程需要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文件);

《工程项目管理》通过收集学生对该课程的意见,多数学生反映该课程极为实用,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掌握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熟悉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

3.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项目与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施工员和二级建造师岗位为核心,以编制一份完整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文件为主体,按照学生认知特点,采用学习情境引导教学进行的方法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知识体系,训练职业技能,发展职业能力。课程群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应用型本科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施工员和二级建造师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

4.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

在讲解法、案例法、情景教学法、项目导向法和视频教学的基础上,为给学生出校后的实际工作打基础,我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后,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以前在施工单位做过工程管理和监理施工的实际经验,将曾经做过的工程案例现身说法的拿到课堂上给学生讲解和交流,给学生们创造如同在实际工作中的环境,让其有一种切身的体验。通过试验,相信此方法能非常明显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应该是极为成功的教学方式;

5.考核方式改革

《施工技术与组织》课程在今年的课程考核中采用了平时成绩占30%(作业+考勤+平时课堂表现),期末考试占70%的考核方式。在2012年教学计划中已经将该课程由考查修订为考试课,同时增加了期中考核的方式;具体情况如下: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建议进行期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试。建议成绩评定标准:

期末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30%)+期末成绩(50%)

《工程项目管理》本课程为考试课程,建议进行期中、期末考试,采用闭卷方式进行考试。建议成绩评定标准:

期末总评成绩(100%)=平时成绩(20%)+期中考试(30%)+期末成绩(50%)

三、课程群建设的成效

1.本课程群全程使用多媒体配合黑板板书教学,主要内容贯穿于施工组织与管理的概述、流水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网络计划技术和优化,编制双代号和单代号网络图、施工组织总设计和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施工现场管理的相关知识等;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工程项目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的基本方法,各种具体管理方法在工程项目上的应用特点。

2.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在课程教学各个模块补充施工现场技术、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增进学生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了解,理论联系实践,培养学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现场项目管理等实践的能力,为考取施工员、二级建造师证书和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3.让部分学生扮演施工企业,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等文件,其余学生扮演业主或者甲方,对施工企业编制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等文件进行审核是否批准用于工程项目。

第6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关键词:专业建设;物联网;课程体系;实践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2-0166-02

自2001年开始,我国高校开始开设网络工程专业,其专业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均处于发展中,各学校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进行了有关研究[1,2]。许多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专业的办学基础上新开办了网络工程专业,为社会输送大量精通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人才。长沙理工大学于2003年申请了此专业,虽然在制定培养方案之前做了大量调研,也借鉴了不少其他院校的办学经验,但是网络工程毕竟是一个开办时间不久的专业,最早开办此专业的院校时间也不长,大家都还处于研究和发展阶段,因此,在最初的培养方案制定过程难免会考虑不完善,在随后的教学和培养过程中需要不断根据实际发展来进行调整。

以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网络等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是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是一种实现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被认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领跑者。物联网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国内的物联网热推动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研究。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如何适应新技术的要求,设置良好课程体系,满足社会需求,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必须时刻把握时展的脉搏,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培养掌握网络及其相关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满足不同行业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了专业发展的需要,如何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和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已经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方向课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3,4]。但以上研究从学科建设角度关注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没有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来开展具有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本文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进行了大一到大四四个年级的调研,提出了加强网络工程专业物联网技能训练、增加实验室实践机会等新思路,探讨了在新技术条件下,如何将网络工程专业改造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学生需求的优势专业。

一、专业调研目的

由于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受到新的挑战,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了解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程体系与所想掌握的知识及技能需求,同时了解学生的就业预期,收集在校生对工作单位、岗位、薪资水平的实际想法,旨在为本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计和课程改革获取第一手资料,也为人才培养提供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

二、调研对象及内容

调研对象为长沙理工大学网络工程专业2009—2012级在校学生,约230位。因为新生2012级学生刚入校,所以设计的调查问卷有所区分。在发给学生调查问卷的同时,通过当面交流了解学生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议。此外,通过和学校的招生就业等职能部门了解本专业的招生就业情况。调研内容设计围绕调研目的进行,以专业技能、专业课程体系、就业意愿为调研主体,为了后期分析统计的需要,调研表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辅助当面调研了解。调研问卷设计主要包括三个主要内容。1.学生急需了解的专业技能;2.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反馈;3.学生对就业的意愿和期待。

三、调研结果分析

经过对四个年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调研,与学校就业职能部门联系,学生对这次调研表现出极大的支持,网络工程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与所学课程在应用程度方面进行填写调查表,同时将学生对专业技能各方面重视程度反馈给学校。许多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专业技能和课程结构方面进行了答复。而且,学生大都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给学校和老师留言,对教学的肯定、建议,这些对老师启发很大。本次调研,我们发放调研表230份,收到有效调研反馈表共计217份,对反馈信息进行分析。

1.物联网技术课程的开设。针对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我校尚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情况下,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的了解情况以及希望掌握的技能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得到了有关的反馈数据。反映目前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哪个方面的技能最重要的选项中近一半的学生选择物联网方向,而在最希望参加哪方面的培训的选题中43%的同学选择了物联网方向的知识,远远超过其它选项,说明我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没有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情况下,对物联网知识是比较期望学习的。

2.实践动手能力的需求。在对课程设计如何完成的问题中,51%的同学是独立完成的,并且剩余的中有39%是自己在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只有一成的同学没有自己去实现,说明同学对于动手实践的机会比较珍惜,希望能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期望学校改善哪方面的条件时,有45%的同学选择了开放实验室和提高实验室条件,比奖学金(7%)、自主研究性课题(17%)、专家讲座(5%)、的比率都高表明学生希望能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就业岗位、地域及薪资分析。针对学生比较关心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和预想的就业薪资和就业区域问题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结果的情况。在和学校就业职能部门的帮助下,本文得到了近五年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尤其是近两年不断攀升,在今年更是达到了98.48%,相对其它专业,具有较明显的就业优势。而关于在校学生对就业后的薪资和地域分布,可以得到学生对就业后的刚开始薪资还是有比较理性的看待,将近70%的同学把起始薪资定位在4000元以下,而有近80%的同学讲就业地域定位在省会以上城市,可能和IT行业的发展机会有关。

四、调研结果应用

根据调研结果的分析,我们在专业建设方向调整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将原来的网络工程培养人才方向由四个方向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软件开发、网络工程与设计、物联网集中调整为两个方向,即网络安全与管理和物联网方向。在相应的课程设置上,增加网络防护技术、数字认证技术、操作系统安全等课程,而在物联网方向上增加传感器网络、RFID、云计算等课程。更加明确学生所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

加快建设物联网实验室,目前我们学校已经决定利用省部共建实验室资金建设物联网实验室,满足学生对物联网知识的需求,增加其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尽可能开放现有的实验室,开展远程实验等研究。

而关于学生的就业预期要求,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更好的满足学生就业愿望,实现更好的就业。

五、结语

在物联网等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调整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实验室建设已经成为其适应社会需求的一种有效途径。在本校2009级到2012级两百多名学生中开展了新技术条件下,学生对专业建设的需求调研。本文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应用,论证了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中增设相关物联网技术课程的必要性,并提出进一步建设和开放物联网实验室满足学生的需求,了解了学生的就业预期期望,将有利于针对性的开展就业指导。更大地促进了本校网络工程专业发展同时对高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设置物联网方向有一定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田生文,邹海林,杨洪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5):101-105.

[2]王春枝,李红,熊才权,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23):86-89.

[3]姜腊林,易建勋,陈倩诒,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和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28(3):67-69.

第7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充分分析当前南昌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毕业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前提下,大胆探索了毕业设计的改革措施,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毕业设计问题的对策。不但对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其他工科专业同样具有借鉴作用。

毕业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全面检查学生四年来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进行再创造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综合试卷;[1,2]也是反映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化程度、教师与学生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步入社会后能力的发挥,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3]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加强本科生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教学环节极其必要。

南昌工程学院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水利人才,2009年我校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第四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了促进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当前毕业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推进毕业设计工作的改革,探索积极有效的毕业设计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投入毕业设计的精力不足[4]

由于日趋增加的就业压力,一些学生疲于投简历,参加招聘会或面试,再加上这些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目的及作用不能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不能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去,所以平时疏于设计,赶不上毕业设计的进度,毕业设计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

2.毕业设计中课题模拟性较多,真题真做的较少[5-7]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后,应用所学的全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一次综合性、创新性的设计训练,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对于毕业设计中的模拟性课题,由于地形、地质、设计参数等与实际的又一定的出入,甚至不齐全,导致毕业设计中如水位、坝址的选择、建筑物型式的选择等具有一定的指定性;从而减少了学生全面受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3.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8]

2005年以来,我校引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虽然大多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缺乏工作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未经培训就直接参与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缺乏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相关知识。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他们又要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以至于投入到指导毕业设计工作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已严重影响毕业设计的质量。

4.毕业设计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

升本以来,我校在教育资源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教育资源的增加仍落后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尤其是毕业设计场地、设备等硬件条件,不能充分满足要求,这也是当前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问题已经影响到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质量。

以上多种不足共同导致的后果便是毕业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综合训练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训练都打了折扣。为避免毕业设计流于形式,真正达到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目的,培养应用型人才,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已成燃眉之急。

二、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2008年度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改进与实践。

1.加强毕业设计教育,提高认识

在毕业设计的开始认真搞好毕业设计教育、动员及宣传,集中全体毕业班老师和学生开动员大会,使学生明白毕业设计在教学过程占据的重要地位,了解本专业毕业设计的任务、内容、过程及作用。另外,公布与毕业设计有关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全过程管理的规章制度以及相关的考核办法。通过这样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2.采用“引进来”措施,加强毕业设计指导力量

所谓“引进来”就是从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科学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南昌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聘请一批高职称高学历的专家作为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通过“引进来”这一措施,不但可以解决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指导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加强了我校与以上科研教学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同时,他们带来了一批创新性和实践性强的课题,对增加学生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增强其应用与创新的能力都有很大促进。

3.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开始之前,依据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选拔学生到专业对口的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进行毕业设计,以企业为主导,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同讨论确定毕业设计选题;企业委派指导老师,在毕业设计期间与学生长期共同工作,主要负责理论与实际操作指导;同时学校也委派指导老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企业进行指导,主要负责沟通和理论指导。

校企联合的意义不仅是空间的开放,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真正能实现我国一贯倡导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从根本上达到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而且校企联合,还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解决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转贴于

(1)选题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企业做毕业设计,可以针对企业的生产实际发现问题,通过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使毕业设计课题与生产实际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工程环境。有效地克服了毕业设计课题陈旧,缺乏新意的弊端。真题真做,使学生有成就感,而成就感又可以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学用结合。而且可以通过实践,深刻理解,创造性地应用几年来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逐步树立起工程意识,为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是毕业设计的目的所在,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更是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反过来,学生素质的提高,又促进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通过校企联合,在企业进行毕业设计,以实践结合理论,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时培养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提高,都体现了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要求。

(3)提高教师的工程能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关键在教师,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深入到企业,与企业的工程师一起指导工程课题的毕业设计,提高他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能力提高了,毕业设计指导师资结构欠佳的问题也解决了,毕业设计质量才能提高。

(4)增加了就业机会。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水利投入,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各水利企业业务也是连年增加,需要大批的水利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这就给在企业做设计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

(5)弥补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通过选派一部分学生到企业做毕业设计,从缓解了场地不足,硬件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的矛盾,增加了其他大学生使用场地和硬件设施的机会,从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2008年以来,我校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以2008年为例,我校共与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院、九江水利规划设计院、吉安水利规划设计院、鹰潭水利规划设计院、抚州水利规划设计院、广东中山水利规划设计院和上饶水科所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共有43名大学生到以上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占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的28.7%,在当年9名毕业设计优秀的学生中,在企业做毕业设计的学生就有6名,达到66.7%,并且有19位同学留在毕业设计单位工作,效果良好。

三、结束语

本文结合笔者及课题组教师多年来指导毕业设计的经验和体会,并结合近年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一些尝试性做法,就当前毕业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毕业设计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及措施经过三年的实践,效果明显:毕业设计的质量逐年提高,毕业设计的复答辩率逐年下降,毕业生与社会接轨的时间大大缩短。因此,本改革措施不仅可以用于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而且还可以推广至我校其他工科专业,不但可以在我校工科专业中应用,而且还可以推广至其他工科院校,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史增喜.高校本科毕业设计的改革与实践[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7):49-52.

[2]冯凭,丁海娟.提高工科本科院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探讨[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7-68.

[3]吕芳.工科本科毕业设计改革与实践探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0,(1):156-157.

[4]刘海宁,王俊梅.高校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环节教学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7):76-78.

[5]黄合婷,何新荣.高校本科毕业设计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7,(11):100-101.

[6]牛润明,石现峰,张德莹.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8,(8):143-144.

第8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一、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制定合理的教学大纲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与学双方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是教师上课的基本指导依据,要根据课程本身和专业特点合理制定教学大纲,并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增”、“删”、“改”。

    (一)“增” 增加一些与后续专业课联系紧密的理论或实验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掌握后续专业学习所必备的有机化学知识。

    (二)“删” 着力解决“拓宽知识面与减少课堂教学总学时”的矛盾。有机化学内容多而杂,但制药工程专业有机化学理论课只有85学时,有必要适当删除一些与后续课程联系不大的内容。

    (三)“改” 修改一些实验内容。以性质验证为主的实验,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应适当减少,而增加一些探究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实验。内容安排从简单的验证性的单元训练到组合式的综合性设计训练演进,做到实验原理和技术的统一[2]。

    二、改革教学内容

    (一)处理好“系统性与重点内容”的关系。在保证有机化学课程体系的前提下,调整教材内容和深度,重点突出与制药专业紧密相关的内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特点,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凡与后续课程有关的内容要详讲,要突出重点、难点,详略得当。重点可放在一些没有学过的反应、有机物结构推测、合成上,这样既可以巩固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判断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学习药物的有机合成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药物有无旋光性直接影响其生理活性和药效,因此对映异构是重点,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也是教学难点。胺、酰胺、杂环化合物、生物碱、萜类、甾族化合物等内容都与后续课程密切相关,要详细讲解。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其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处理好“理论与应用”之间的关系。注重理论阐述必须服务于知识应用,如含氮有机化合物在机体代谢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手性药物的构型与生物活性;糖类、氨基酸与蛋白质、脂类的生理作用等。在教学中要妥善解决好学时少与进度快、内容多的矛盾。在课程安排和课堂讲授中力求做到把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反应、合成和在制药上的应用等知识体系由浅入深,由简到繁讲授。尽量为前沿课题开设一些窗口,以开阔学生的视野[3]。以多种形式将有机化学前沿课题与基础理论结合起来,突出制药工程专业的特色。

    三、改革教学方法

    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方法的更新,培养创新能力。有机化学教学,不是要学生死记硬背诸多有机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和制备方法,而是要让学生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维规律,培养学生敏捷、灵活、准确、独创、严密的良好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纯课堂讲授的教学方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有创新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急需的创造型人才。结合本专业的教学实际,更新教学方法,把教学分成4个主要环节,即:“读、讲、做、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读”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本科生起点较高,自学能力较强,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预习和课后复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二)“讲” 注重学生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如果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按部就班地讲授,学生会感到枯燥和乏味,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会降低。教师应以启发、诱导、提问、释疑等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尽快明白和掌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或者将各种边缘学科的精彩内容适当引入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三)“做”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的培养。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周密思考、仔细观察、探索问题、学习兴趣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高度重视实验教学环节,增设综合性、研究性实验,选择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基本操作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做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四)“练” 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练习方式,课堂的边讲边练,课后的作业练习等等。此外,开展讨论、撰写小论文、专题讲座以及举行知识竞赛活动,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9篇:工业分析与检验范文

关键词: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008-02

一、引言

高校本科实验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高素质工程技术人员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实验项目多以基础教学为主,即使是和专业知识最为紧密相关的专业综合实验等实践内容也仅涉及到基础的实验操作、简单合成方法和成形工艺实验,学生完全不能触及本专业发展的各个领域,更无法拓展对本专业深层次、系统地了解。实验教学缺乏引导性,无法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和创新意识。为了改变实验教学现状,各个高校开展了对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4]。

本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经过几十年地发展,已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如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光电高分子材料、3D打印材料、凝胶高分子材料等,引领着本专业的不同发展领域。如何在公共实验室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按照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总体需求,将科研项目和科研室纳入本科实验教学环节中,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室教学管理体系,以科研带动教学,使大学生都能涉及本专业发展的各个领域,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从而激发潜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解决实验教学最积极有效的途径。

二、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学内容设置缺乏引导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由于实验室建设的滞后性,高校本科教学中设置的实验多以基础性和验证性为主。传统实验项目的设置总是选取固定的几个实践操作项目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验内容局限且简单[5-7]。传统实验教学内容缺乏引导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因此将本专业各科研实验室研究项目纳入到本科实验教学,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事情。

2.实验室设置缺乏系统规划。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公共实验室和专业教师的科研室相对分散,科研室相对独立,大部分本科生很少接触到教师的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无法触及专业精密仪器和设备及专业发展的前沿领域。将科研实验室纳入到本科教学中,依据科研项目设计综合性、设计性、探索性等可行的教学实验项目,提高科研实验室专业精密仪器和设备利用率,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研究领域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系统规划基础教学实验室和科研室的布局,起到了优势互补和综合利用的最佳效果[8]。

3.实验教学缺乏有效的管理和考查机制。目前,实验实践教学以学分制作为对学生的考查机制,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参加安排的实验教学环节,并完成实验指定的内容即可获得学分。实验教师往往在实验前安排好所有的实验细节,学生被动的按要求做完实验,既没有对实验内容做相关了解,也没有进行前期的查阅资料等准备工作,更无法谈及探索和创新精神。无需思考和挑战的实验考查机制无法达到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

三、解决措施

1.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室。本着以科研带动教学、教学和科研相互促进的理念,并结合本专业的研究领域采用统筹的思想规划教学和科研实验室的安排,形成教学和科研室的有利结合。学校正在筹划整体搬迁事宜,新的实验大楼已准备就绪,借搬迁的好时机系统筹建和规划的教学―科研一体化的综合实验室如图1所示。公共实验室和科研室设置在同一区域,既方便教师科研实验时高效利用公共实验室资源,又利于学生对专业研究领域的认识和了解,也解决了科研室科研项目转化为实验教学项目提供的容纳空间。

2.建立教学―科研一体化实践项目计划。科研项目纳入本科实践环节,应制订完善的科研教学实践项目计划:(1)对科研项目纳入教学环节的实践教学内容要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认定,重点考察实验目的的明确性、实验装备的利用性、实验效果的显著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和激发创新意识的能动性,尤其要考察是否代表本领域最精简、核心和是否具有完整系统性的引导项目。(2)科研教学实践项目申请,鼓励专业教师及其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科研项目进行提炼,制订适合本科教学的实验项目,对实验目的、方案、可行性和创新性等进行充分论证,由院学术委员会审核通过后进行实施。(3)根据科研项目的变化积极更新实验项目。国家级、省级等纵向和校企联合的横向科研项目代表当前该学科发展的最新方向和社会的最新需求,应根据在研的科研项目及时更新科研教学实验项目。

3.完善实验室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对纳入到教学实践中的高校科研室进行考核和绩效评估,促进实验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改革;另一方面,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必须整改对学生实验环节的考查机制。完善教学―科研综合实验室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价体系,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实验室实践教学监督、管理和考核体系的设计。①学校应建立合理、高效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实力强的专业教师将科研项目成果浓缩为实验项目,应用于本科教学;②教务管理人员制订教学监督、管理措施,切实落实科研项目在实验教学中的实施和运行;③制订出合理的考核体系和奖励措施,实施平时常规检查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绩效评估机制。(2)科研教师的考核与绩效评估。①为了激励科研教师向本科教学的倾斜力度,把实验室建设与教师的科研方向结合起来,与实验室绩效评估结果结合起来,绩效高的研究室加大投入力度;②为了鼓励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为本科实践教学服务,学校除了在工作量上考虑专业教师本科实践教学方面付出的诙外,把此项工作作为职称评审的重要方面。(3)学生实验环节的考查机制。科研实验项目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需制订合理的考查机制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实验环节的考查包括前期准备、实验进展和实验完成情况三个部分。前期准备方面的考核包括对实验目的的认知、实验方案设计、实验准备等;实验进展情况方面的考核包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完成方面的考查包括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处理、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分别从实验前期准备报告、实验进展报告、实验结果报告和实验室制定的成绩考核办法四个方面进行成绩考核。

四、结语

高校科研项目和科研实验室纳入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在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素质培养的同时,也给实验室科学规划和实验室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专业教师、教务管理人员和实验管理部门必须对教学―科研一体化综合实验室教学管理体系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整合教学、科研资源,加强科研成果向日常教学的渗透,实现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贺建武,麻朋友,陈斌,等.地方高校教学型实验室开放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4):240-242.

[2]皮之军,李建海,于敏,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27).

[3]宋国利,盖功琪,苏冬妹.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29):240-242.

[4]邓小青.普通高校实验室全面开放而要解决的三大问题[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9):226-229.

[5]武晓峰,高晓杰.高校实验室建设发展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6]何晋渐,徐静波.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的探索与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0,13(6):132-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