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职业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西方秘书教育起步较早,既能适应各自基本国情的需要,又能与国际社会经济市场的背景合拍,秘书教育机制比较成熟,职业化特征突出。我国秘书教育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西方相比,客观上还存在较大差距,高职文秘教育机制与市场要求脱节,秘书职业化进程缓慢,改革势在必行。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英、美、法等国已经普遍实现了秘书职业化即指秘书人员单独形成一个职业阶层,按照法律享有权利,履行义务,有一定社会地位,而且能得到法律的认可。在西方,秘书职业很受尊重。美国每年四月的最后一个星期三被定为秘书节,人们会向秘书表达节日祝贺。秘书在西方广泛存在于政府机关、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随着秘书工作技术含量的提高,秘书职业专业性日益加强。美国秘书职业就包括41个职位的分工种类,且分为14个工资等级。此外,西方还普遍为秘书工作立法,用法律形式来明确秘书职权范围。例如董事会秘书制度是英美法国家的一种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规定董事会秘书具有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身份,在公司组织机构中,董事会秘书隶属于董事会,是协助董事会执行业务的助理机构。如上所述,西方秘书的社会职业化程度较高且已相当成熟。
与社会秘书市场职业化进程相适应,西方发达国家在培养专业秘书学校的教育管理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和调整,特别突出了秘书教育的职业化特征,强化学生的秘书职业技能培训,也由此取得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一、目标定位细,秘书职业培养层次明显
为满足社会对不同秘书需求,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西方秘书教育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定得非常细,秘书职业层次明显。例如美国的秘书教育:高等院校主要培养主管身边的特殊助手型秘书。普通职业高中主要培养通用型秘书。技术成人学校主要对社会人员进行秘书知识培训。德国秘书教育也分三个阶段培养:第一阶段主要掌握一般秘书工作技能,可在国内低层次秘书岗位就业。第二阶段强化训练英、法以及其他欧共体所用语言,同时学习德语文书、信函处理技术等,可在国内就业或在国外自谋职业。第三阶段学习欧盟各国的经贸用语、日常会话及历史、文化、民俗等,强化西班牙第三外语,可在欧盟各国顺利就业。正因为这种细致的职业定位,秘书学校培养的学生往往比普通高校文科培养的学生,在职业技能上更有着优势。
二、课程设置职业化,重实践操作课程
西方国家秘书教育课程设置职业特征突出,特别重视一些实践操作类课程。德国秘书教育一般的秘书理论课程,虽然作为“必修课”,但仅视为入门课程,并非考核重点。但对一些实践性的技术操作课程,如速记、打字、办公计算机程序处理以及外语等,却格外重视,每一门选修课都有确定的指标。美国秘书教育把打字、速记、计算机应用、秘书会计学等列为必修公共课。专业课则根据不同秘书的职业分类来确定。例如法律秘书专业课是企业法、法院及法律事务程序、州法院法律条例;行政秘书的专业课是商业数学、企业法、行政秘书准则。医学秘书的专业课是生物学、生理学、医药法等。在强化公共课职业技能实践的基础上,再根据不同的秘书专业领域来开设专业课,秘书职业定向性特征突出。
三、考核测评职业化,技能量化标准明确
西方秘书考核测评注重的是考察职业技能,例如打字、速记、笔译、听写记录等,除此还要考核英语、商贸语言、交际语言、英文信函写作等。秘书理论课程则不作为考核重点。同时,西方各国在秘书考核测评时都有明确具体的技能量化标准。德国的欧洲秘书培训中心明确要求秘书打字最低200~220键/分钟,速记120词汇/分钟,英语口述同步打字不低于150键/分钟。瑞士的欧洲女秘书高等专科学院要求秘书德文打字280键/分钟,英文打字240键/分钟,德文速记150键/分钟,英文速记120键/分钟。西方秘书职业技能量化特征突出。
四、重视秘书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
国外对秘书的职业人文素质要求是由权威较高的秘书协会提出的,是从称职的秘书人员实际素质中归纳、抽象出来的,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可行性。西方非常重视秘书的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例如职业个性、职业修养、职业道德等。这些不光是在单独的课堂教学中分类实施,而且在专业实践中落实渗透。除此还把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标准同秘书职业培训和职业合格证书考试结为一体,并随秘书实践活动发展而不断调整。
相较于西方,我国正规的秘书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真正起步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逐渐成熟,秘书工作已经呈现出社会职业化的特征。现在,秘书已是一个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各行各业的庞大职业群体,已有其特有的职业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秘书职业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秘成为一门热门专业。可以说,当前我国秘书职业化的时代已真正到来。但是,我国的高职秘书教育改革明显滞后于社会秘书市场的风云变化,秘书教育职业化进程缓慢。基于此,应该切实借鉴吸收西方秘书教育职业化改革的成果,加快高职文秘教育职业化进程。
1.秘书培养目标市场化,加强校企合作
以前培养秘书人才的任务完全由高职院校承担,现在应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秘书培养方式实行校企合作,切实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联系。现在一些培养秘书的高职院校虽然都有学生去企业实习实训的安排,但实际效果不是很好。有些学生反映收获不大,甚至实习实训有走过场的嫌疑。作为培养秘书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一定要和企业保持足够的有效沟通,真正了解现行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秘书。校企合作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培养目标可以根据企业所需不同秘书种类分别制定。高职院校也可以尝试和不同企业签定相应秘书培训协议,将该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模拟到教学过程中,或者直接把课堂教学挪移到该企业现实生产场面中,使学生感性地掌握该企业秘书所需的知识技能。由于企业对于学校秘书教育的有效参与,秘书培养目标市场化,学生毕业即能顺利上岗。这既节约了企业日后培训的人力、财力资源,也使学校解决了学生找工作难的后顾之忧。
2.优化秘书专业课程设置,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必须改变过去秘书专业课程覆盖面太广、综合性和理论性太强的状况。一些涉及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的理论课可以适当压缩,适时增加一些统计学、经济应用文写作等专业课以及速记、形体礼仪训练、汽车驾驶等实践课。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培养。完全可以在课时安排上有所倾斜,保证实践教学的充足时间,以此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可以给学生多开一些选修课,例如经济法、工商企业管理、会计学等,重视选修课的考核质量,以此来拓展学生就业的宽度,力争把企业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培养融为一体,使学生具有选择多种职业的综合技能。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秘书的必备技能,学校要在安排足够课时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真正提高英语和计算机的教学实效和质量。
3.实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与秘书实践教学有效衔接
在高校秘书人才学历教育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快秘书教育职业化进程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秘书职业资格鉴定制度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已渐趋成熟,考试方式基本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环境模拟、岗位模拟和任务驱动三位一体的科学模式。但从深层次讲,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与现行秘书实践教学还是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一些打字、速录等秘书最基本的工作实践技能没有在考试中加以体现,而且不同种类的秘书实践能力素质要求不一样,在整齐划一的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种却缺少这种区分度。除此之外,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考试中,对于各种技能考核缺乏一个精确量化标准,现有的则不细致,太笼统。也正因为此,高职院校在秘书培养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缺少培养学生的目标方向感,学生学习也显得无所适从。
4.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要更加务实
秘书职业人文素质的优劣现已成为秘书成功就业与否的关键,现有高职院校大多已经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在现实教学中,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形式往往比较僵化,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在不少高职学生心目中,秘书职业人文素质只是一个抽象空洞的概念,与本专业联系不大,自己学习兴趣也不浓。由此,必须使高职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务实起来。开展秘书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大学语文和“两课”中,教师加强引导,利用一些真实生动的秘书职场案例来渗透职业人文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在学生实习实训时,教师一定要严格执行秘书实践操作规范,以此来养成学生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除此之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依托现代秘书职业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秘书礼仪风采展示、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出色秘书专题讲座等,寓教于乐,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秘书职业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刘冬升.中外秘书工作比较研究[j].消费导航,2007,(11).
[2]马培新.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研究[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5,(9).
[3]扬群欢.从中西方秘书教育比较看我国高职秘书教育机制的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0).
[4]章玫平.影响我国秘书职业化进程的因素及对策[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7,(5).
2009年春天,山东大学的一群在校研究生成立了一支聋童义教队,希望能为聋童教育做点事情。为了让活动更有效、更有针对性,义教队成员在通过朗读学习、体育活动、书信交流等义教活动帮助聋童的同时,对聋童学校教育及助残现状进行了调研。调研构思也许不十分精密,结论建议也许还难免局限,但一群热情的、有心的青年希望理性助人的努力,却不仅仅让人感动,对于提升助残质量也十分有意义。本期在刊发一组由一线特教老师撰写的聋教育论文的同时,推出这篇调研报告,以向这种努力和探索表示敬意。
调研的背景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我国有6~14岁学龄残疾儿童246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2.96%。其中听力言语残疾儿童28万人,多重残疾儿童75万人。正在普通教育或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占63.19%,这大大低于全国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97%的平均水平。残疾儿童教育问题形势不容乐观。
有一些志愿者加入助残义教的行列,也有一些机构对志愿活动给予指导和配合。但是,志愿活动的效果如何?是否真正能满足聋童的需求?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志愿活动的初衷是否实现,意义程度是否显著。而关于助残活动是否真正有效,受助方需求与志愿者供给的对接的调查研究一直是一个空白。
调研的内容
从2009年1月10日开始至2010年2月28日,山东大学聋童义教队利用寒假时间,就聋童教育现状和助残活动效果,分赴济南、烟台、青岛、东营4地共10所特教学校进行走访调研。
根据调研的目的,调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①学习课程方面:包括目前课程开设情况,课程设计有哪些特色思路,哪些课程的开设存在困难,课外活动丰富程度,对于国际聋童教育的双语教育的看法等。
②教育环境方面:学校对于聋童教育环境的看法和问题,与国际教育的差距和改善方面,师资是否充足等。
③社会环境方面:社会对于聋哑人帮助的情况,应该怎样帮助,助残活动开展情况,效果如何,聋童家庭情况,聋童最需要的是什么,希望的助残活动形式等。
调研的结果
结合之前制定的调研目的与调研内容,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学校情况(师资情况)
从走访的学校看,都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只有烟台市聋哑学校建于1887年,是中国最早的聋哑学校。规模参差不齐,像建校较早的烟台聋哑学校规模相对较大,教学班18个,在校生251人。而多数如青岛崂山聋校、济南历城区聋童学校都是50人左右的小规模。但教师的学历都普遍较高,本科学历的教师占全部教师的60%以上,有的学校甚至都是本科以上学历。总体来讲:
①山东的聋校规模普遍比较小,而且多位于偏远的郊区,这样对于聋童的上学造成一定的不便。
②山东聋校师资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紧俏,有供不应求的现象。与此同时,师资的水平比较高,大部分在专科以上。
可见,社会对于聋人教育的关注度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政府部门将对于聋人教育的关心怎样落实到最基础的设施以及安置方面显得更为重要,一个简单的路牌可能对于聋童就有很大的帮助;社会观念的正确与客观,是根本上解决聋人教育师资问题的关键所在。
课程开设及效果
聋校开设的课程比较丰富,而且与普通同等学校的课程大部分相同,有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地理、历史、生物、计算机、美术等,只是根据国家《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等有关规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设相应的针对聋童的课程,如口语交际、思维训练以及职业规划和职业教育的课程。
在最为关注的计算机课程中,笔者比较欣慰地看到,几乎每个学校都有相关的计算机课程,硬件配备和信息化程度都比较高。
在课程开设的困难方面,青岛学校反映音乐课、自然科学类课程因为聋童的生理特点,开设的困难较大;而烟台学校则反映职业教育方面的实用性探索欠缺为课程调整带来了困难;济南学校着重强调了生活教育课的重要性。
在经过了九年的教育和培养之后,大多数学生在语言交流、写作、自理能力等多方面都取得了较大进步,并多在美术、舞蹈、手工方面获得了优秀的成绩。
他们有的正在高中或大学(如:北京联合大学、长春美术大学等大学)美术相关专业深造,更多的则是进入社会,与健全人公平参与竞争。
关于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作为国际上聋童教育比较推崇的方法,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却并不明了。我们调查的学校几乎都没有采用这种方法,其中包括中国最早的聋哑学校――烟台市聋哑学校。
烟台学校认为,以聋孩子的个人基础为本,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比方说这个孩子听力补偿较早,补偿效果较好的话,那就坚持口语教学。而现在大量的现代化设备帮助我们在口语教学的路上走得越来越好。每班一套集体助听设备,再加上适合聋孩子的大量读写训练等,使他们坚信以口语教学为主、手语为辅的教学方法是适合聋孩子的。
而济南学校点明,目前的社会文明程度还没能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和条件进行双语教育,尽管可能双语教育有一定的优势和作用,但对于中国目前的现状,口语教育为主、手语辅助教学的方式还有很强的生命力。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国聋童教育方式的研究要与国际接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理论研究者与一线教育工作者的沟通也不可忽视。
家庭情况
聋童的家庭一部分是健全父母的家庭,一部分是父母均为聋哑人的家庭,还有一些特殊的,如福利院的孩子等。前一种情况稍好些,但对于后两种因为聋人在社会上多是从事一些收入不高的工作,家庭经济状况自然不好,总体说家庭困难的居多,是急切需要社会予以关注和帮助的。
志愿者活动存在问题
社会对于聋童的关注度在不断增加,尤其是高校的爱心活动比较频繁,在帮助提高聋童语言能力的同时,使聋童能够真切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以及更好更大范围了解社会、开阔视野。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烟台学校希望大学生在志愿活动时注意两点:一是不要把聋童当作弱势群体去怜悯,二是不要表面化的联欢,要心理上的认同和平等的交流。
济南学校反映:活动本身没什么问题,关键是有的学生是抱着很大的好奇心来的,他们关心的往往是“这些聋哑人怎么说话,怎么学习”,而不是“我怎么去帮助这些聋哑人”。志愿者频繁更换也是这类活动的一个弊病,每一批第一次来,几乎都会问一些同样的问题,这样对孩子们的语言发展帮助是不大的。
建议的志愿者活动
对于在校学生志愿者,本身无经济基础,建议用聊天交流的方式。
青岛学校认为,相互写信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既不会影响学生的正常上课,又能起到练习写作的作用;不过多一些和老师以外的正常人接触,也确实能够培养学生多说话,增强对生活的自信心。与这些孩子接触的过程中,希望说话慢一点、口型要很夸张。如果愿意和这些孩子保持长期的交往,多一些通信联系是很不错的方式。
济南学校反映,采用聊天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聋孩子的语言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上更多的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另外,可以在来之前定好活动主题,围绕一个主题来谈比较好些。
烟台学校希望,处于一个和聋童平等的状态与他们交流沟通,帮助他们提高语言能力,为他们打开更广阔的知识世界的视野等等。
结论与建议
关于社会关注
目前社会上对聋人的关注和帮助逐渐增多,但还不能给聋人群体提供更多的聋听之间的无障碍,例如:对盲人有盲道、对肢残人有轮椅坡道,而向聋人提供的无障碍却很少。
而且对他们的帮助首先是物质的,但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提供自身能够创造物质条件的能力,再者精神层面的引领也非常重要。帮助不应是一时一事的金钱或物质的帮助,应该着力于怎样帮助他们真正地高质量地自食其力,不仅有份工作,还要有份高质量的,或者说能为他们的生活质量提供保证的生活,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帮助。
这些需要全社会予以关注,是只有通过观念的更新、有实效的投入、持之以恒的政策支持才能实现的。
志愿者的心态
有人称:面对残疾人,平常人是健全而懒惰的人。尽管很多人有关爱残疾人的心态但行动的人是少数,行动的人中能真正从心底摆正姿态,深入了解后再正确合适地帮助的人更加少数。在某种程度上讲,对于志愿者,克服与聋人沟通不便才是他们的挑战,换位思考的持之以恒的精神才是他们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