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宿舍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宿舍是大学生们生活、休息、娱乐、社交及学习的场所。宿舍文化是大学生们长期以来在宿舍里共同生活、休息、娱乐、社交及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学习方式及生活习惯的统称,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独立学院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型办学机构与模式,它承载着新时期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使命。作为独立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重视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并将建设新型大学生宿舍文化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了解我校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围绕宿舍文化开展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化建议,将助推宿舍文化及校园文化建设。
1 调查与分析
1.1 调查方法与实施
本调查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为例,以宿舍文化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采用多段抽样的方法,对我校学生宿舍进行实地调查,并做好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
本调查所用问卷共有23道问题,含21道封闭式问答题和2道开放式问答题。本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收回有效试卷295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8%。
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本调查采用多段抽样法来选取样本。首先,既要考虑到各年级的不同特点,又要兼顾宿舍文化的阶段性,所以,从年级上进行了抽样分层;其次,考虑到不同院系男女生比例不同,也做了一定的抽样分层;最后,从整体上兼顾到各学生公寓,在各学生公寓内部,又进行了随机取样。
为确保实地调查能获取真实数据,整个调查过程中,组织者、协调者和调查员之间密切联系,及时沟通,加强控制,避免干扰。在问卷的发放、填写、回收及数据统计等环节,严格遵守计划程序与要求。
1.2 统计结果与分析
在回收的295份有效问卷中,样本涵盖了不同的年级比例、院系比例、宿舍比例,具体情况如下:
1.2.1 学习文化现状分析
宿舍是课堂以外的学习场所。学习文化是宿舍文化重要内容。调查显示,关于宿舍学风,有52%的学生认为比较好,不到10%的学生持否定态度。关于宿舍学习条件,有71%的学生拥有台灯,方便了学习。关于晚自习的自觉性,有53%的学生能够坚持,只有9%的学生很少上晚自习。当问及是否经常在宿舍学习时,有26%的学生经常在宿舍学习,有23%的学生很少在宿舍学习,有52%的学生认为舍友的行为会对自己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可见,作为独立院校,我院学生的学风有待提高,宿舍的自习条件有待改良,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均有待提高。
1.2.2 电脑文化现状分析
在知识信息时代,知识量的递增速度和更新速度日趋加快。伴随科技进步,电脑和互联网使人们获取知识更为便捷。本调查就男生和女生拥有电脑的数量、使用电脑的时间、使用电脑的目的等设计题目,统计结果如下:有38%的学生有自己的电脑,男女生拥有电脑的比例分别为24.4%和13.6%;在使用电脑的时间上,69%的学生每天使用不到2个小时,8%的学生每天使用超过5个小时;关于使用电脑的目的,26%的学生是为了满足学习需要,36%的学生是出于娱乐需要,38%的学生是为了获取更多信息。可见,大学生购置电脑的目的各异,电脑使用的效率不一,电脑作为获取知识的高效工具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1.2.3 人际关系现状分析
关于宿舍在大学生生活中的作用,70%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27%的学生认为一般重要,3%的学生认为不太重要。73%的学生非常希望能与舍友分享快乐,68%的学生非常期待得到舍友的关心和帮助。关于舍友间的交流方式,52%的学生选择通过聊天增进感情,32%的学生会与他人分享好吃或好玩的。89%的学生认为其舍友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关于宿舍关系融洽度,50%的学生认为宿舍关系非常融洽,43%的学生认为宿舍关系一般,仅1%的学生认为宿舍关系根本不融洽。新时期大学生除了学会如何学习,还要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任何职业都要求任职者具备较强的人际技能。宿舍文化建设中不能忽略提升大学生们的人际技能。
1.2.4 卧谈文化现状分析
卧谈会是大学宿舍里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宿舍是大学生的“情感家园”,是大学生交换信息、增进感情的地方。调查显示,关于宿舍卧谈会的频率,43%的宿舍经常卧谈,45%的宿舍卧谈频率一般,仅12%的宿舍很少卧谈。关于卧谈会涉及的内容,42%为生活方面,21%为情感方面,仅有7%会涉及到学习。关于卧谈会的参与度,90%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仅2%几乎没有参与过。关于卧谈会持续时间,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其卧谈会平均在1个小时左右。
1.2.5 床帘文化现状分析
近年来,大学生宿舍里床帘文化蔚然成风。围绕床帘现象进行的调查显示,39%的学生使用床帘来营造私人小空间。关于大学生使用床帘的初衷,40%的学生是因为怕冷,33%的学生是用来遮光,27%的学生是为了保护隐私。关于窗帘的负面影响,近70%的学生认为,床帘不利于舍友间的正常交流。床帘文化源于宿舍文化本身的倾向性。宿舍成员受他人的心理感染而形成自己的判断,遵从、模仿他人,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看法或行为,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对事物抱有相同的看法或喜好等,很容易形成以宿舍为小团体的现象,这些都是宿舍文化倾向性的具体表现。[1]
2 对策与建议
2.1 建设学习型宿舍文化
学习型宿舍是西方学习型组织理论和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和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2]我院学生尤其需要通过课堂听讲和课余自学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因此,在创建新型宿舍文化时,应努力把宿舍打造成第二课堂,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班干部和宿舍长的监督、指导、辅助和示范,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使部分自控性差的盲目从众者告别逃课、打游戏及其它不良现象。
2.2 建设兴趣型宿舍文化
大学宿舍的舍友们若有相似的意识形态,趋同的思想观念,共同的兴趣爱好,将有利于增加感情,有利于提升宿舍的凝聚力。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绝非只有课业和学习,大学生们也需要多样化的课余文化生活。学院可倡导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来活跃宿舍气氛,营造温馨家园,丰富课余生活,提高综合素质,提升精神层次,体现我校风貌。
2.3 建设友爱型宿舍文化
在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里与不同生活习惯的人共同生活必然会有冲突。因此,我院应该打造友爱型宿舍文化,提升宿舍和谐度,增进舍友间感情。首先,大学生应认识到,摩擦或冲突也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更为强烈的沟通方式。其次,大学生应学会自省,完善人格和心理,避免“钻牛角尖”。再次,大学生应尽量保持冷静,学会控制情绪,避免事态扩大化甚至白热化。最后,冲突出现后不能回避或压抑,不能采用暗损他人物品、背后诋毁他人等阴暗处理方式,而要主动进行沟通,通过沟通化解中间的误会,加深彼此的了解。[3]
2.4 建设差异型宿舍文化
当今社会是多元化的,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必须学会。宿舍成员在家庭背景、经济情况、生活习惯、兴趣爱好、个体特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心理发展的成熟和健全程度也各不相同。大学生们必须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舍友,允许舍友差异化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力求在共同点上沟通,塑造多样化人格。
参考文献:
[1]寇灿,陈长海.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当前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J].城市建设,2010(60).
[2][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M].上海:三联书店,1998.
大学生心理问题所引发的校园问题和社会问题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问题干预已经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很重要的任务。通过实际调查,文章阐述了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的看法,并对针对高校心理咨询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大学生;高校;心理健康
当前大学生群体主要是’95后,这一代大学生是自我、活跃、个性鲜明的一代,具有创造力、创新力,是可以改变和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一代。但是,同时也是因为这一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现状导致他们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
一、心理健康调查
(一)心理健康调查结果
笔者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于人际交往、学业问题、就业压力、情感问题和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其中有8%的同学经常有心理问题,60%的同学偶尔有心理问题,剩下的部分同学并没有想过此类问题。就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多久去一次心理咨询中心,只有0.8%的同学每周去一次,8%的同学一个月去一次,9%的同学一个学期去一次,82.2%的同学从来不去。就目前大学生对生活满意程度,只有1%的同学满意,有58%的同学基本满意,41%的同学不满意。
(二)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已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是却流于形式。很多大学的心理咨询机构除了开展一些基本的心理普测,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外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善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我国各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并未设有专业心理咨询师,大多数老师不具备专业知识且缺少实战经验,因此,目前高校的心理咨询室对改善学生心理问题并无成效。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原生家庭的因素
一个人成长的原生家庭对其自身性格的形成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教育、父母的言谈举止开始的。很多人幼年时期的心理创伤,在成年后仍然很难抹去。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父母关系对学生健康性格和心理的形成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1.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性格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温暖、宽容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家庭关系,对学生健康性格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相反,各方面要求严苛和父母子女关系界限明显的家庭关系,会造成学生孤僻的性格,并对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造成阻碍作用。过分溺爱和保护孩子的家庭环境,则会影响学生独立性的发展,形成依赖的性格。2.父母关系。学生的心理问题常常受到父母关系的影响,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的’95后中有超过10%的学生家庭父母离异,有2%的学生父母存在家庭暴力,3%的学生父亲存在出轨现象,15%的学生父母有慢性争吵,其中还有学生的父亲犯罪入狱等。而这些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的性格和心理都产生着巨大影响。有的学生因父亲或者母亲出轨而不相信爱情,排斥异性甚至恋上同性;有的学生因为父母离异导致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暴力导致自己也存在着暴力倾向。从笔者的调查来看,父母关系对学生的性格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
(二)人际关系和情感因素
1.人际关系。目前,多数大学生属于异地就读,需要入住集体宿舍,要学会适应每个舍友的生活习惯、性格脾性等。而大多’95后学生是独生子女,因为父母的溺爱,从小养成了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难免将家庭中的自我优越感带到集体生活当中,引发宿舍矛盾,导致自己被孤立、被排挤,之后部分学生出现孤僻、自闭、社交恐惧等问题,这都导致学生的人际交往出现了很大问题。2.情感因素。心理调查报告的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情感问题是导致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大学生而言,他们存在自身生理成熟,情感上渴望与异性接触的特征,因此,大学是男女生恋爱的高峰期,但生理和心理的不协调发展导致他们在与异性接触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处理方式。同时由于大学生自我心理承受能力不足,部分学生在感情受挫后,自尊心和自信心极易受到打击,甚至表现出意志消沉、自暴自弃、纠缠不休的现象,最终导致情绪不稳、行为异常,往往对他人和自身造成伤害。
(三)就业压力因素
就目前中国社会的现状而言,就业形势严峻。而对于大学生特别是大四学生来讲,亟待解决的就是就业问题。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读书,积极投入到考研大军当中;部分学生的父母直接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尤其是家庭条件差的学生,面对较大的就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不知所措、无所适从,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导致心理问题产生。
三、改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
(一)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
首先,各个高校应当对每届新生进行心理测试和排查,建立重点关注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并定期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记录备案。其次,确立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危机应急系统,建立由校、院、专业、班级组成的危机管理模式。一级危机管理队伍由校领导、学生处、保卫处、校心理咨询中心组成,主要对心理危机事件及时做出决策;二级危机管理队伍由各个学院的党总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组成,这是高校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也是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关键;三级危机管理队伍主要是由各班班干部、学生党员、心理委员组成,是二级危机管理队伍的组成部分,及时报告学生中间的心理问题。各级队伍之间要保持信息畅通,当大学生发生心理危机事件时,能够快速启动应急系统,及时处理好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避免事件扩大。
(二)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对于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营造轻松的校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1.提高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化水平。心理咨询是矫治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一条有效途径。它强调的是咨询工作的专业性,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医师担任心理咨询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情感、交友、择业等方面的心理矛盾和困惑。目前,各高校都设立有心理咨询室,但是心理咨询室的教师大多都是半路出家,甚至于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疏导全由辅导员担任,这给学生的心理问题的解决带来隐患,因此,当务之急是各高校应提高本校的心理咨询机构的专业化水平,保证心理咨询的高效开展。2.心理咨询常态化。中国高校心理咨询仍处于一种较为隐秘的状态,虽然目前很多学校设立有心理咨询机构,但是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甚至有时候学生去了心理咨询室也三缄其口。相反,国外高校的心理咨询却更加常态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心理咨询专家专门在学生宿舍设点接待学生,打破心理咨询的神秘感;哈佛大学在学生宿舍驻派心理健康教师,专门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心理问题;纽约大学也在学生宿舍派驻了心理健康顾问,这些都使得心理咨询更加常态化。笔者认为,我国各高校也可以借鉴外国经验,在学生宿舍驻派专门的心理咨询师,一方面让学生深入了解心理咨询,排除心理障碍;另一方面也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心理问题,避免延误治疗时间。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笔者认为,高校除了日常的心理咨询外,应当经常性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作为辅助,如举办心理健康论坛、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同时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得那些存在一些小的心理问题又碍于颜面的同学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四、结语
对于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和人际交往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要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同时,为了让大学生能够有效地调控、管理自己的情绪和意志,高校要为大学生提供进行心理疏导的平台,避免大学生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梅国英.欧美国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我们的启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报,2005(9):18-20.
[2]施福新.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J].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7(4):64.
[3]曾庆娣.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思想理论教育,2006(12):52-55.
[4]房东波.美国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及其防范措施[J].世界教育信息,2006(8):36.
[5]李俊生,多俊岗.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 大学生 寝室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寝室”已经取代了“班级”,成为了大学校园的最小单位。寝室是大学生从小家庭走向大社会的一个缓冲地带,是不可忽视的“第二课堂”。建设寝室文化,研究当前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对于了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大学生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1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的主要表现
1.1生活习惯的不同
生活习惯的不同直接影响寝室成员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起居作息时间的差异,有些人习惯按时睡觉,按点起床,但是有一部分人则爱“开夜车”,晚上熬夜娱乐消遣或者是看书;第二,有的学生不讲个人卫生,更不用说公共卫生了,但是其他学生则希望能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寝室环境,寝室成员的矛盾便应运而生。
1.2虚荣心作祟
同寝室的四个学生可能分别来自不同的省市,家庭经济状况也不尽相同,那么自然在日常开销上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很可能会产生一种高人一等的感觉,看不起那些家庭经济稍差的同学,自身条件好的学生也可能会轻视那些在外貌、学习能力、工作能力上不如自己的学生,内心的虚荣心膨胀,从而造成寝室成员间的隔阂。
1.3小群体的存在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大多数的人都习惯跟自己脾气兴趣相投的人保持互动,而居住在同一个寝室中的成员,在性格志趣方面肯定会存在差异,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小群体,小群体一旦产生,则会对群体之外的人持保留态度,易埋下寝室矛盾的隐患。
1.4不尊重他人隐私
很多情况下,寝室成员相处久了之后,想当然地认为自己的做法都会得到室友的理解,但事实并不如意,即使是再好的朋友,彼此也可能有些心底的秘密,也有一些不愿意被提起的事情,对方把秘密、隐私告诉了你,是希望你能够为他保守秘密,但是有些同学却没能做到这一点,反而将事情大肆渲染,使对方对你失去了信任,激化了寝室人际关系。
2寝室人际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2.1身心发展欠成熟
处于90后的这一代,由于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心理发展还不够健全和成熟,加上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幼就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心理承受能力差、抗压能力也较弱。在处理问题过程中,经常会带有情绪性和冲动性,自控能力欠佳,受周围环境影响很大,从而造成在面对寝室人际关系时,处理不当。
2.2人际交往技能欠缺
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建立并维护好人际关系需要我们具备科学良好的人际交往知识。大部分学生对人际交往的认知都是凭借经验,很少有学生真正了解或学习过人际交往的技巧。在大学这样一个小社会,单纯只依靠直觉、情感来处理稍显复杂的人际关系,显然是不足以应付,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会产生矛盾。
2.3经济条件的差异
家庭经济收入的不平衡是造成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的直接现实原因。譬如:城市的学生,思想开放,追赶潮流,课余生活多姿多彩,而农村的学生思维保守、勤俭节约,生活简朴而单一;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在日常开销上,无所顾虑,而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则较为节俭。经济条件不同的学生居住在同一个空间内,难以避免公用物品,在公共开支、公共卫生等方面极易产生分歧,从而引发矛盾。
2.4利益之争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这种竞争的态势逐步蔓延到大学校园,一方面,合理的竞争能够激励学生为荣誉、为成绩而不断努力,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对学生个人荣誉、在校经历的过分看重,使得有些学生为了这些利益,不惜采取一些不正当竞争的手段。在同一个寝室中,这种明争暗斗更加明显,暗地里开展各种较量,我们提倡良性竞争,但是一些为了一己私利而展开的不正当竞争,也会使表面平静的人际关系存在潜在的危险。
3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的方式与途径
3.1学生主体层面
3.1.1培养良好的品性,摆脱心理压力
每个人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都愿意和那些诚实可靠、开朗乐观、自信幽默的人相处,所以,在建立和维护寝室人际关系时,应该着重培养这些宝贵的品性,使自己能具有一种吸引人的魅力,让寝室成员愿意和自己交流。另外,寝室矛盾很多是源于成员的自卑、多疑、孤僻、嫉妒等一些心理问题,妨碍正常的人际交往,因此,寝室内部要加强沟通和联系,寝室成员要学会倾听,学会适当的赞美,学会使用眼神交流,使得对方放下戒心,勇敢地进行沟通,摆脱心理压力。
3.1.2互相尊重,站在他人立场想问题
遇到问题和矛盾,应先反思,体谅对方,然后转换看问题的角度,换位思考。寝室内部的问题大多都是由于生活细节而引起的,并不关乎原则性的大问题,如果寝室成员之间都能够相互尊重和理解,碰到问题,都能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心态来处理,那么很多问题其实都能迎刃而解。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可以拉近寝室成员间的距离,感受室友的情感和思想,有效遏止或化解矛盾。
3.1.3掌握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技巧和方法
室友之间的交往,要秉承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有团队意识,学会彼此关心、彼此合作,真诚地对待寝室内的每一个成员,相互促进,共同成长。遇到情绪问题,要以积极的态度来解决,要公正地对待寝室全体成员,不能有先入为主的观念,平等地与室友们相处,理智地判断。善于倾听,学会使用肢体语言进行寝室人际交往,多发现室友的优点,并毫不吝啬地给予真诚的赞美。
3.2学校管理层面
3.2.1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可以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等良好品质,进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另外,可以通过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人际交往技能地培养,关注寝室人际关系的矛盾点,有的放矢地解决寝室人际关系矛盾。
3.2.2建立寝室人际关系的预防体系
建立寝室人际关系预防体系的关键在于辅导员,辅导员需要定期深入学生寝室,掌握存在于寝室成员之间的人际交往问题,将有可能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由于辅导员自身工作的局限性,不可能时时刻刻对每一位同学的情况都了解,所以,每个寝室的寝室长在处理寝室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寝室长可以及时发现并自行调节和解决寝室内部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果一己之力无法解决的,也能够及时向辅导员汇报,使得人际关系矛盾不会扩大化。通过信息的及时传递,即使寝室人际关系出现矛盾,也能够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
3.2.3落实寝室管理规定
一般而言,高校寝室都有明确的规章制度,但很多规章制度、奖惩措施并没有落到实处,因而有一部分学生往往忽视寝室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寝室管理规定办事,能够给学生形成一种威慑力,使其自觉遵守作息时间、公共卫生等,避免了因为这些方面所造成的寝室关系矛盾。再者,要积极推进寝室文化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寝室文化活动,来增强寝室成员间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培育寝室的集体荣誉感。
3.2.4依靠学生干部,发挥心理咨询老师的作用
学生干部不仅要检查寝室卫生,也需要关注各个寝室的人际关系,了解寝室成员间的相处情况,遇到寝室矛盾,可以先认真分析,并及时帮助解决,处理不了的或者情况较为严重的问题,也可以及时上报。寝室人际关系问题,说到底是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心理咨询的专业教师具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可以采用科学的方法给学生做心理辅导,可以针对学生对寝室关系的困扰答疑解惑,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使其能融入寝室氛围,正确把握寝室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美]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曹加平.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原因与对策探析[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4).
[3] 梁吉霖.高校学生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4] 李群.女大学生人际关系失调的心理探析与调适[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4).
[5] 董朝宗.和谐校园视觉下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 (14).
[6] 林书红.高校培养和谐素质人才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
[7] 卡耐基.人际关系学[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
[8] 王少松,杨晓峰,等.关于在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报告[N].华商,2008(14).
【关键词】日租房;90后;恋爱观;思想政治工作
如今,在许多高校的校园中以及周边随处可见张贴的各种日租房小广告。小广告上标注了日租房的地点、设施条件、各时间段价格、“拎包入住”等。日租房的名称也颇具诱惑力——“温馨家园”、“快乐小屋”、“浪漫之约”,等等——一系列充满玫瑰甚至暧昧色彩的字眼。
根据胡建军调查发现,超过四成的大学生知道日租房现象;有13.4%的学生表示自己有过日租房的经历;认为周围同学有日租房行为的达21.6%;有20.2%的学生对日租房行为表示赞成;11.6%的学生表示反对;43.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调查还发现,大学生日租房用途较广泛,其中恋人约会所占比例最大,占42.1%,同学聚会占20.8%,学习考研占17.7%,开展班团活动占10.1%,其他占9.1% 而王科军等人的调查表明,用来做异地情侣“团聚”的地方,这种情况在日租房中大概占50%以上;学校恋人们共度周末、节假日的“好去处”,大概占20%;同学周末聚会或者生日聚会,大概占20%;用于安置来访同学、考前临时抱佛脚等,大概占10%左右。鉴于他们调查所选择样本的不同,其结果有所差异,但是大学生恋爱、约会是日租房最主要的用途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此外,笔者在学生工作实际中发现,还存在其他因素,如大学生为方便社会兼职或看球赛、上网、打牌等娱乐的需要;与舍友关系不融洽,在外租房回避与同学的矛盾;学生公寓条件不理想,在外租房,享受个人空间等情况,大学生也会选择日租房(但这些情况在日租房中所占比例很少)。特别是2004-2007年连续下发了3个文件,要求严格大学生租房问题的管理,但是大多数高校出于安全考虑,基本是杜绝大学生在校外租房,于是不少学生就通过日租房来与学校老师“打游击”。
大学生日租房已不是个案,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日租房问题对大学生思政与管理工作,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人生观、价值观、恋爱观、道德观,对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带来了很大挑战,已成为一项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从当前大学校园的主体——90后大学生的恋爱观的视角对日租房问题进行探讨,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一、90大学生恋爱观概况
90后大学生已成为校园主体。90后不仅仅是年龄上的界定,更是社会学或文化学意义上的定位,它代表的是某些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其群体内部也千差万别。90后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物质、精神生活的相对充裕而出生、成长的;许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宠爱有加;他们也是伴随着快餐、流行歌曲、享乐文化以及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而长大的。相比于80后、70后来说,90后开放大胆、主动性强,更加注重个性、自由。但是,也相对自我主义、个人主义一些,所以,社会往往给他们贴上自我、另类、非主流、前卫甚至“脑残”等标签。
当带有这样特质的一群90后从中小学应试管理的压力棒下脱身出来,远离家长的约束,步入大学校园后,所面对的大学生活、学习方式又与中学有着很大区别,大学更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所以,他们一下子被抛入“我的青春我作主”的境况。此时,他们的恋爱问题就愈加彰显出来,除了一部分学生自我管理、控制能力较强,较好处理恋爱问题外,大多数90后由于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考虑问题的片面性、眼前性,他们的恋爱观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少大学生“跟着感觉走”,崇尚个性“自由”,性观念日益开放,将人生的意义定位为追求生理需要、感官刺激,“传统的‘从一而终’、‘观’等观念已被很多大学生笑话为落伍”。
何为恋爱观?概括而言,即一个人对于爱情、婚姻等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观点以及在婚恋实际行动中所持的价值取向。
(一)90后大学生恋爱观表现
1. 恋爱观念:主动性、开放性、自我性更强
90后大学生对爱情的追求更加主动、强烈,更加注重自我感受。他们在恋爱、性等方面观念更加解放、开放、超前,渴望提前享受“二人世界”卿卿我我的甜蜜。
他们的恋爱现象更加普遍,更为公开、“高调”、自主、个性,同时,也表现出不成熟、不稳定的状况。在他们看来,爱情不需要太多理由——“因为爱,所以爱”。据一项网上调查,甚至许多人的初恋年龄都在初一初二。
2. 恋爱动机:五花八门,相对功利
90后恋爱动机形形、五花八门,既有为了追求纯真、美好未来与幸福生活,爱情,“情投意合”、“比翼双飞”,相互关爱,不怕牺牲自己的恋爱;又有“为了消除寂寞而恋爱;为了满足好奇心而恋爱;为了功利性、现实性目的而恋爱;为了满足虚荣心而恋爱;为了满足性的需求而恋爱”等情况。90后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没受过什么苦,乐于享受,往往希望找到一个条件好的恋爱对象,现在非常流行的择偶目标“高富帅”、“白富美”就是其婚恋观形象的写照。
3. 恋爱行为:重过程轻结果,注重当下感受
不少大学生中恋爱中重过程、重体会、重“感觉”、重“眼缘”,轻结局、轻责任,他们对恋爱常常抱“没有什么大不了”态度,比较贪图两个人在一起的快乐,对其他方面考虑甚少、甚浅。往往注重恋爱的过程,轻视结果,把爱情与婚姻形而上地分开看待,将二者脱节,似乎爱情与婚姻是泾渭分明的两码事,“只求曾经拥有,不求天长地久”,婚恋的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不少90后将恋爱异化为时尚攀比,用恋爱来证明自己所谓的“能力”、“魅力”。
4. 恋爱方式:形式化、表面化、快餐化较明显
90后大学生恋爱时往往追求表面的轰轰烈烈,追求快餐化、短平快。大捧的鲜花似乎比真诚的感情更能吸引他们的关注;立竿见影似乎比好事多磨更能博得他们的心动。有的人甚至将恋爱娱乐化、“拒绝崇高”,存有一定的游戏人生的心理。至于真正的恋爱、婚姻意味着什么?双方要承担哪些责任?他们就缺乏较深层次的思考与行动了。他们只是沉溺于“王子和公主终于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了”的爱情神话,至于王子和公主在一起后的生活到底怎样的幸福、怎样经营,他们则无从考虑。一项国家“十一五”项目课题的调查报告显示:有60%左右的大学生持性解放的观念,70%以上学生对婚前及未婚同居等行为持宽容态度;14.4%的未婚在校大学生承认有过;有过的学生中,有25%以上的学生都经历过意外妊娠,不成熟、不负责的恋爱以及发生的行为无疑会给双方特别是女方带来很大的身心伤害。
5. 恋爱心理:相对滞后、不成熟
90后大学生正成为社会一个越来越凸显的群体,他们急于“登上时代的舞台”,急于适应社会,“青年文化的一个普遍特征——成人生活方式的预演”,90后大学生的恋爱有一种宣告自我成熟、长大成人的“预演”的意蕴。但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存在一定的脱节,他们心理往往还没有足够成熟到可以妥善面对和处理恋爱乃至恋爱的结果——婚姻问题的程度。
(二)90大学生恋爱观形成原因分析
1.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婚恋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今的大学早已不是遗世独立的“象牙塔”,社会上的各种思想观念与文化冲击大学校园,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恋爱观,“以钱取人”、“以貌取人”、“享乐主义”等不良取向有所泛滥。传统德道逐渐淡化,网络及各种媒体上呈现的恋爱价值观念也渗透着90后,爱情电影、言情小说、流行歌曲等在消解着传统恋爱观,正不知不觉地重塑着他们新的恋爱观。同时,大学生有时追求新奇、虚幻飘渺的感觉,选择网恋,网友会面,“最佳”场所便是日租房了。此外,大学校园周边的一些居民出于有利可图的“商机”考虑,将大学生当做“摇钱树”,纷纷开辟日租房,更是为大学生日租房提供了市场。
2. 大学生的身心特征
90后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娇生惯养,包容心、责任心不强,注重享受爱的“权利”,但对爱的“责任”、“义务”履行的不够。90后大学生处在后青春期,青春期所具备的一些特征在其身上还会有所延续。其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对异性存在较强的好奇心理,对情感、性的渴求乃至冲动比较强烈;社会阅历、人生经验较缺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大学的学习压力相对中学比较轻松,离开了家人、老师全天候式的监督、管理,加之离家较远,一下子轻松、自由起来,“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精神和情感出现一定空虚,这些都导致90后大学生对异性、恋爱产生了一定依赖心理,“以恋补虚”。也有大学生抱着证明自己的“魅力”的虚荣心理,认为大学不恋爱就是枉来一场,甚至认为恋爱越是“多踩几只船”,越是有“能力”。
3. 相关手段的滞后
一直以来,学校、家长对大学生婚恋、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引导和管理相比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严重滞后。大多数大学生对婚恋、性等的认识也是零零散散,主要通过影视、网络、报刊等各种途径“道听途说”进行科普启蒙,正规的、系统的引导不多。进入大学后,学生的升学的压力解除了,家长、学校、社会对大学生恋爱的容忍度、包容度越来越宽,并且按照相关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大学生的恋爱之风愈吹愈烈,但对他们相关指导、管理却没有及时跟进,不少大学生婚恋观出现偏差,爱情、婚恋方面的责任意识不强,恋爱与学习、生活、事业的关系处理不好,影响成长发展,有的甚至酿成情感纠纷和悲剧。
二、大学生日租房的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大学生日租房具有积极的意义,如可以锻炼提升租房者的独立性、自主性、担当意识;可以为他们向成人生活(社会化生活)的过渡提供一种“预演”;也“弥补了学校后勤的缺陷,为学校提供方便”。但是,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大学生日租房所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更多、更大。
(一)不利于学校的思政管理
日租房使大学生租房期间脱离了学校与老师的管理和监督,出现管理上的“空白”,容易引发各种事故。90后年轻人一般比较贪玩,自律性不是很强,租房在外,无人督促,他们容易形成懒散心理,学习进取心减弱,迟到、早退、逃课等。他们的是非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外日租房更易沾染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恶习乃至因不良环境的“染缸效应”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安全、卫生等问题等不到保障
由于租房人员复杂,流动性大,日租房的床褥、洗漱、洁具等用品的卫生状况令人堪忧;日租房的门锁钥匙多人转手,易造成物品失窃;许多日租房都不具备出租资质,没有到官方登记备案,管理不规范,出现问题往往难以维权,变成“吃哑巴亏”;甚至有些日租房由违建或者危房改造来的,房屋建筑的安全性缺乏保证;不少日租房位于“城中村”,居住环境不佳,所住人员复杂,不法分子侵害租房者的行为或者出现事故的概率要远大于住在校内学生公寓。
(三)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
人是交往性、社会性的存在,特别是90后大学生,其“三观”还未定型,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若隔三差五地去日租房“浪漫”,脱离了大学校园文化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实际氛围,缺乏与同学的交往、沟通,造成人际关系淡漠,这将不利于他们集体主义观念、团结协作观念以及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租房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生活场所不断从学校到日租房之间来换,用会导致他三心二意、心有旁骛,难以静下心来学习、工作,这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发展。
(四)易形成畸形的恋爱观
日租房现象冲击甚至颠覆着大学生的婚恋观、价值观、道德观。租房者易产生与加剧及时行乐、纵望、游戏人生、游戏爱情、性自由性解放、“拒绝崇高”、无所谓、无所惧等不良思想,导致他们在恋爱问题上的庸俗化、随意化、片面化,此时的一些问题若处理不好,“为情所困、为情所伤”,甚至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留下“后遗症”、心理留下“阴影”,并且他们的行为还会为其他学生树立“负面榜样”。特别是因同居怀孕采取人流措施对女生可能带来更大的身心伤害。
三、大学生日租房问题的对策
“大学阶段是追求学业的黄金时期,也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关键时期,却不是解决终身大事的最佳时期。面对情感的冲动和相恋相爱的渴望,当代大学生应该善于用理智把握感性的风帆,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习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努力培养自己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的爱情之舟最终驶向成功和幸福的彼岸。”
(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大多数学生是为了方便恋爱而在外日租房的,高校学生工作人员、“两课”教师、学生干部等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分清爱情的本质是什么,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习、恋爱与婚姻、恋爱与人生等的关系,处理好恋爱中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要树立积极的理性恋爱观,端正恋爱态度,培育恋爱心理,规范恋爱行为。小谋者谋其利,中谋者谋其器,大谋者谋其义,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恋爱观,恋爱观又影响着人生观、价值观。要对爱情有崇高的定位,爱情意味着责任担当,其核心要素在于彼此的忠诚、包容、信任、奉献乃至牺牲。纯洁的爱情是双方的志同道合,相互促进,相濡以沫,共同追求美好理想、创造幸福生活。恋爱充满激情,但不能以激情代替理智,要将爱情升华,将恋爱的热情、激情升华为奋发向上的动力,更好地学习、工作;恋爱是两个人的个体,同时又是社会,恋爱中双方也要遵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做到自尊自爱,加强安全意识,学会识别、分辨真假爱情,保护自我,远离各种伤害与犯罪。
(二)改善学生住宿条件,加强宿舍文化、校园文化建设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不少高校的学生住宿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宿舍、食堂等条件与学生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为了减少日租房现象,需要以人为本,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生活条件,提升后勤管理服务水平。若学生宿舍的电视、网络、空调、洗浴等设施配备到位,食堂饭菜的质量跟得上,学生明白在学校住宿比在外日租更经济、更方便、更舒适时,他们自然会减少日租房行为。
宿舍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引导、陶冶等重要功能。文化育人往往比管理、制度育人的效果更深刻、更长远,要通过各种集体活动、文体活动等营造温馨和谐的寝室文化、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让租房大学生体会到在校住宿,自己有一种融入集体的“家”的主人翁感觉;而在外日租,则有被抛弃的、“孤立人”的感觉,这样他们自然会更乐意住在校内。只有当大学生带着寝室文化、校园文化的DNA走向社会时,才能进一步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
(三)开设生理卫生课程,加强恋爱课程、性健康课程
受传统文化观念与应试管理的影响,高校对大学生的恋爱观、生理卫生等方面的引导基本处于“自发状态”。许多学生都是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渠道或通过“实践”来摸索恋爱、性知识等问题,而通过正规课程、专题讲座加以指导则寥寥无几。
高校学生工作也应该与时俱进,积极注年轻人恋爱等方面的相关需求,进一步加强恋爱观引导,帮助他们树立健康的恋爱心理,减少因该方面 引导的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问题。目前社会上的“剩男剩女”问题虽然与媒体炒作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他们的恋爱观方面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可以根据男女生不同的实际,开设(必要时可分开开设)生理卫生、心理健康、恋爱心理学、性道德性健康等方面的课程、讲座及心理咨询等,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恋爱,勇敢面对挫折。
(四)加强学生宿舍管理,建立健全租房审批、检查、惩戒制度
针对日租房问题要加强管理,建立宿舍检查制度、租房惩戒制度等,必要时可以把在外租房与操行考评挂钩,减除租房者日常评优资格。规范租房管理程序,完善校外租住申请审批手续,杜绝学生夜不归宿、在外日租“打游击”等情况。对于特殊情况需在外租住的,要登记备案,并联系房东、学生家长签订相关协议和承诺书,做好安全预案。
(五)校内外齐抓共管,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机制
以上是从学校的角度开展的工作,但是要解决日租房问题,仅仅依靠学校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学校还要与校外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净化校园周边日租房环境。
联合公安、卫生、房管、工商、街道、社区等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治安综合整治,对于房屋不符合出租条件的,卫生、安全等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予以处置与整顿。对诱导大学生涉足成长不利环境如游戏厅、网吧乃至场所的“黑租户”依法打击、取缔。对日租房情况在公安机关进行备案,相关部门定期检查。可以参照网吧上网身份证实名登记制度,建立日租房实名登记制,租房者信息必须强制登记到联网的管理系统,以便核查、监管。学校、公安、卫生、街道等相关部门与房东建立定期走访或沟通渠道,了解日租房相关情况,加强对租房大学生的有效管理。
大学生日租房现象的产生,不仅仅有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管理服务与社会环境的原因;不仅涉及大学生恋爱观问题,也涉及到其他多方面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恋爱观、安全观、人生价值观,规避日租房的不利影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建军.关于大学生“日租房”现象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2] 许传新.大学生日租房现象透视[J].当代青年研究, 2007(4).
[3] 孙琼如.天使在堕落?——对女大学生被包养现象的社会学思考[J].中国青年研究,2008(5).
[4] 杨晏清.当代大学生恋爱目的多元化分析[J].学理论, 2010(22).
[5] 刘礼明.大学生校外租房现象探讨[J].青年研究,2000 (10).
[6] 胡建军.关于大学生“日租房”现象的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242-02
一、引言
近年来,高职院校面临着学生生源质量和文化素质整体下降的现实困境。开展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大有裨益,这不仅有助于改善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并推进校风建设。
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基本工作职责之一就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和开展学风建设。本文从辅导员这一微观视角出发,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风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思考一些辅导员推进班级学风建设的可行性策略。
二、高职院校学风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缺乏目标性。很多高职学生进入大学后精神上高度松懈,认为终于可以逃离学习的苦海,入学后便没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长期的学习动机不明确或不正确,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本身没有压力,普遍存在上课人到心不到、考试只求及格而非高分、大学目标只求如期毕业。对于学习,他们没有上进心、没有高期望,对于学习成绩的高低没有荣辱感,不及格也不觉丢面子。
2.学生学习方式陈旧,缺乏自主性。部分高职学生仍然沿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式,习惯老师的灌输与直接传授,习惯被动和机械地吸收知识,学习极度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大学阶段由于课程类别多、内容丰富、教学进度快、教学方式多样化,“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自学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课堂上,学生要想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不仅要事先大量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献,课后也需要查阅资料、加深理解、完成作业。
此外,高职学生对于获得知识的渠道也比较陈旧,除了利用互联网进行简单的信息搜索以外,很多学生不会充分利用专业的学术期刊资源,因此他们获取知识的深度与科学性大大降低。
3.课堂纪律涣散,缺乏自律性。总体来看,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大学生相比,在学习态度和课堂纪律上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学生入学时对大学充满期望,信心满满地开始新的学习生活,但随时间的增长,学习意志薄弱,又回到了原来的学习状态,情绪浮躁、不思学习、课堂纪律涣散,尤其表现在迟到和旷课问题上。
上课迟到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早晨第一节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不重视,觉得迟到几分钟没关系,反正老师也不会严惩。迟到现象也呈现了一定的规律:越是高年级迟到现象越严重;越是在教学管理上松散的老师,学生上他的课迟到现象越严重;越是上课人数多的课迟到现象也越严重。[1]
有的学生由于上网、玩游戏、睡懒觉等原因经常旷课,将旷课作为大学“必修课”。也有个别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稍遇挫折,便自暴自弃,学习态度消极,旷课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了整个班集体的学习氛围。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班级学风建设的策略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自控能力。学习态度是学生对于学习的一个整体情绪体验,学习态度对学习过程产生直接的影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大一新生刚刚摆脱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同时大学生活环境相对宽松,学生往往有一种解放的感觉,学习上出现松懈情绪。如果在一年级就形成散漫的学习风气,今后就很难纠正过来。所以在新生入学之际,就应在思想上给予强化,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其次,提高自控能力是克服不良学风的重要条件。因为即使学生起初树立了端正的学习态度,但在学习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挫折,自控能力较强的学生,容易意识到自身学习状态发生了偏差,能够及时纠正过来,不至于学习状态一再滑坡而不自知。[2]
2.加强心理辅导,转变不良学习心理。(1)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学习基础较差,面对学生“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辅导员在他们对自己前途无望时,要加强理想和信念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要让高职学生看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企业都存在多层次、方面的人才需求。高职学生只要学好理论知识,重视技能学习,有一技之长,就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相对本科学生,高职生也有特长之处,如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就能拥有自己的一片前程。(2)面对学生的学习焦虑心理,辅导员应当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告诉我们的学生:既然到了同一所大学,那么同学之间的学习能力相差不大,只要平时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并注意一些应试的技巧,一定可以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进入考场,所谓“难者不会,会者不难”也是这个道理,焦虑只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影响考试水平的正常发挥。相反,放松心情则有可能超常发挥。[3]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辅导员要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能力。辅导员可以通过召开班会或主题讲座,跟学生介绍大学学习与高中的不同之处,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调整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并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学会如何自学。此外,还要向学生介绍一些适用于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以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为划分标准进行分类介绍,也可以以理论课、实践课、实训课为划分标准进行分类介绍,最终目的就是指导高职学生掌握科学合理的、适应高职学生发展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
例如,合作学习法在公共课应用得比较多。对于某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任课老师往往会以任务为导向,成立不同小组,小组成员之间开展分工合作,自主搜集资料、开展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或PPT,最后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与班级同学共同分享。合作学习法,一方面可以提高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锻炼高职学生团队分工协作的能力,还可以培养高职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学习氛围。
4.积极开展学习相关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一般历史不够悠久,缺乏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学术氛围,因此学风建设必须从班级内部抓起,塑造每个班级良好的学风,这是提升整个学校学风的奠基石。(1)辅导员可以指导班长和学习委员负责策划和组织,在班级内成立不同“学习兴趣小组”,并选取组长一名,比如英语兴趣小组、计算机兴趣小组、证书考试兴趣小组、专业兴趣小组、创业兴趣小组等等。(2)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内部定期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主题班会”或“学习心得分享会”,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将宝贵的学习经验与大家分享,供大家借鉴。可以在考试之前,将成绩好的学生与成绩一般、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搭配组合,组建若干个“考前集中营”,交流学习方法、提出学习困惑、提高学习效果。(3)开展“专业技能大比拼”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动手能力。用事实告诉学生,让学生影响学生,使同学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真正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情。此外,还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话题,开展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小型知识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增长知识、提高求知欲。
5.综合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高职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比较差,而且绝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作为辅导员,应该尽可能地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动态,灵活运用情感激励、物质激励、精神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1)树立学习榜样。辅导员除了发挥学习委员的引领作用,还要发挥学习优秀的学生在学习上的引领示范作用,树立一些学习榜样,授予“学习标兵”荣誉称号,给他们搭建学习展示平台,提高他们的成就感,同时起到鼓舞其他同学的作用。对于学生干部,我们要更加严格要求,学业优秀是评优评奖的前提,学生干部要努力争取优秀的学习成绩从课堂学习、实践学习和日常自主学习等多方面影响和感染其他同学,起到榜样作用。(2)表扬进步学生。辅导员要善于发现成绩进步的学生,经常表扬、乐于表扬,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通过任命一些进步的学生为不同科目课代表,增加这部分同学与任课老师的交流,那么学生将在这门课上找到了一定成就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进而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兴趣。(3)批评教育后进学生。对于存在旷课、迟到现象的班级后进学生,辅导员首先要及时开展单独谈话,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学生出现旷课和迟到现象的真实原因,从而给予相应指导。另外,定期将这部分学生集中起来,开展学风座谈会,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老师对于学风的重视程度,更重要的是通过座谈会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从高中“老师要我学”,变成“我自己要学”,从高中“老师催我学”,变成“我主动去学”。
6.重视宿舍集体,发挥宿舍文化的引导作用。学生宿舍是大学生成长的又一个重要集体,宿舍文化建设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学生形成良好学风、养成优良学习习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内部开展如“学习达人星级宿舍”评比、“舍风带学风”为主题的设计大赛、征文比赛、图片展等系列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但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班级学生中间增加舆论引导力,在宿舍范围内形成一种尊重知识、热爱学习的氛围,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董振寿.高职学生学风问题及对策探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107.
大学生世界地球日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背景:
当代社会越来越强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家教育、企业商界也越来越注重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大学生最缺乏的就是社会实践、社会认识、社会经验。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到具体的各项教育改革无不是为了响应这个号召。同时,基层社会也需外界关注的急切的愿望,为改变他们落后的面貌找到一条渠道。身为主体的大学生更应积极响应,从而为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然而,环境形势依然严峻,水环境污染严重,九大湖泊和一些河流水质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流经城市的河流普遍受到污染,一些地区饮用水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大气环境污染负荷明显加重,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排放呈增长趋势,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全*面达标排放任务艰巨,污染控制和治理难度进一步加大,所以,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环境保护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衡量发展质量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准,是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关系到我省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深刻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以对国家、对民族、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推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政策的影响下,构建和谐社会,新农村新面貌。
二、活动目的:
1、让大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状况,并从中有所体会、领悟以增强大学生的使命感。同时也为了加强本社人员的相互沟通、理解,形成一种团结互助、上进的氛围。
2、通过对乡村环境问题的调查,切实反映一些农民的实际问题,锻炼学生调查问题的能力。
3、通过调查,发现当地*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并做出解决方案。
4.宣传环保,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的队伍中来。
5.弘扬国家政策。
三、活动意义:
让同学们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发扬爱国热情,积极为社会、人民服务,让同学们全方位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努力锻炼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益、对人民有用的当代大学生。推动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协调机制,深入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企业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唤醒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让环保的思想深入每一个人的心中,从儿童教育开始。
四、活动主题:宣传环境保护意识,关注贫困山区儿童。
五、指导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六、支持单位: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
七、活动的具体内容:
(一)活动地点的选择 程海不仅水产丰富奇特,风光也很优美。古人曾有诗云:“银海含山色,渔舟傍石峨;晚来最高处,相对发狂歌。”登舟畅游,但见水光潋滟,烟波浩渺;沿岸梯田青青,村舍柳暗花明,仿佛进入如诗如画之境。这里四季无霜,湖面水温17.6℃~27.5℃,北部海湾沙滩细软洁净,长达数里,可以戏水游泳,卧波纳闵,成为天然的冬泳和娱乐之地。程海西岸现有公路贯通南北,湖内可通航,车舟并行,交通十分方便。这个美丽富饶的聚宝盆,有待开发为重要的旅游度假胜地。
但是,程海水质东部污染较大,因有螺旋藻厂,程海周围主要种植水稻,甘蔗还有桂圆。鱼虾今年有减产,程海的治理破在眉睫。
(二)活动的具体内容
1、开展环保宣传以及生活医疗卫生宣传;
2、科学知识的宣传,举行有趣味的小活动;
3、适当地帮助当地百姓做力所能及的劳动与当地群众共同学习、共同交流;
4、适合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
发展的问卷调查,开展当地经济发展的课题研究,对当地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并做相对的调查问卷;
5、对当地居民、政府官员进行采访。
6、与当地中、小学生进行互动“一帮一”活动,与孩子们交谈,传授外面的知识及对所带物品的发放。
7、对当地工厂、企业进行采访,参观,并调查它对当地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 八、活动具体计划
第一阶段: 1月1日--------1月19日 前期准备工作阶段
1) 面向云南财经大学全校师生募捐书籍,购买学习用品作为礼物;政府及企业的赞助。
2) 落实住宿问题,协调活动日程安排。
3) 申请 “介绍信”等交接文书
4) 准备一定数量的宣传单、宣传海报
5) 准备一定质量的文艺节目
6) 服务队旗帜、横幅、衣服、帽子;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医药物质; 19日:早上八点由*云南财大出发,大概中午到达程海镇,安排住宿,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熟悉环境,并组织一个见面交流会,听取当地政府部门的介绍。
20日: 在设兴仁村开展环保宣传以及生活医疗卫生宣传,科学知识的宣传并举行有趣味的小活动,成立环保志愿服务队,通过发传单形式对当地居民宣讲环保知识,增强其环保意识,
21日 :进入星湖小学,进入课堂与同学交流互动,并进行问卷调查,发放学习用品,与孩子们交谈,传授外面的知识。
22日:上午于海腰随机访问当地居民,了解他们对环保的意识;下午与当地政府联系,了解政府对环保和扶贫的有关政策,了解当地的生态农村*的建设情况,以及当地基础经济设施的发展情况;。
23日:于程海镇开展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问卷调查并对当地环境情况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进行总结分析。
24日:进入由施普瑞承包的螺旋藻工厂及其他企业参观,对负责人进行采访,并调查它对当地经济、环境造成的影响。
1月25日 于程海镇活动后期宣传,表演我们带去的文艺节目 ,总结多天来的成果,收整返校
备注:以上活动安排如有变动,以当天日程为主。
第三阶段: 活动总结:
1、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并撰写10份调查报告
2、返回后将成果图片展览
3、组织三下乡经验交流会
4、制作网络博客,将团队成员的随行日记向外公开
九、经费预算:
1、材料: 科普、政策、环境保护知识宣传资料手册共计500分
1.00元/分*500=500元
工作t恤衫、工作证 20元/件*9=180元
队旗、横幅等宣传资料 150元
帽子 7元/顶*7=49元
2、后勤 火食住宿30元/人/天*7人*6天=1260元
应急药品 100元 4.胶卷及冲印: 200元
5.通讯费: 200元
总计: 4459元
第四部分:成员组成及分工
姓名 专业 年级 特长 分工负责
谭国辉 公共事业管理 三年级 组织,交际 总负责
张雯婷 国际贸易 三年级 组织,策划,交际 活动策划,活动安排
韩震 法学 教师 善于沟通 与当地政府的协调
大学生世界地球日活动方案二
我们每位大学生都应该认识地球,爱护地球,崇尚科学,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自觉地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为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我们向全体老师和同学提出如下倡议:
一、倡导文明行为,从我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保护绿色环境;
二、保护地球,不污染环境;保护生物,使生物与人类共存;使万物与环境谐美相处,创造生态平衡条件,美化地球,再造环境;
三、当前,我们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扰。我们应该做到:
1、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开始,树立勤俭节约的美德。
2、大力节约资源。不使用或少用一次性饭盒、筷子等消费品,不浪费纸张。
3、使用环保电池,防止汞、铬污染、慎用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4、自觉保护生活环境,积极参与社会绿化美化活动,保护绿地花木。
5、提倡垃圾分类。清理“白色”污染,把废塑料袋打个节再扔进垃圾箱。
6、郊游及远足自备垃圾袋,做到文明出游;
7、节省用纸,必要时才打印,尽量双面使用,安排把废纸回收再生…
8、使用可再生材料制成的工作生活用品;
9、收集废铁、废纸等物品,使它们得到循环利用;
10、短途出行尽可能骑自行车或者以步代车。
同学们,在世界地球日来临之际,我们呼吁大家认识地球,善待地球,从我做起。
大学生世界地球日活动方案三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家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规模的扩大,人类懒以生存的地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资料显示全球已有30%的土地因人类的活动遭致退化,还有数不清的生活垃圾。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平均每天有140种生物消亡等,这代表了人类在破坏地球,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好好的善待地球,保护环境。现今时代,我们需要一个怎么样的地球呢?发展与生态是否不能画上等号呢?通过宣传,让别人了解怎样改善地球,了解现在的环境问题,从而提高环保意识。
主题:人与自然和谐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
活动目的:提倡环保,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少对地球的污染。
口号:保护地球,人人有责。
时间:4月中旬
地点:公园未定
活动人数:40人包括2名摄影人员,2名记者
活动单位:
主办单位:院团委;
承办单位:xxxx青年志愿者服务队;
活动安排:
宣传方面:1、由宣传部出海报进行宣传
2、在学生宿舍区的宣传栏、教学区宣传栏贴公告
3、4月22日上午8:00集中坐车前往目的地,整个过程3个小时,不包括中餐
活动内容:
1、根据对方负责人指定区域进行捡垃圾、清洁活动。
2、进行宣传,进行人人齐签名活动。
3、拍集体照。
经费预算:未定
关键词 市场调研 大学生旅游 前景预测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1.1 调查背景
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外出旅行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而学生在时间上的灵活性使得他们成为了旅行的主力军。在市场需求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大学生旅游市场又存在非常大的问题。大学生旅游市场因其蕴含的巨大潜力已成为业内商家关注的亮点,但在经历了几年的研究与开发之后,大学生旅游市场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反而似乎已变为让旅游企业望市兴叹的“鸡肋”。之所以将旅游市场的开发主要放到大学生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1.1大学生人数多,基数大
近年来,全国各高校连年扩招,在校本专科学生人数日益增多。到2003年年底,全国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己经达到1108. 6万人。根据“十五”教育规划,高等教育到2005年进入大众化阶段,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达到15%,到2010年已经达到20%。庞大的大学生消费市场已逐渐成为旅游企业必争的重要阵地,前景看好。
1.1.2大学生旅游动机强烈
而且大学生群体年龄段一般都在18-24岁。作为年轻人,希望开拓视野、追求刺激经历、有极强的探索精神,并且不甘于墨守成规,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旅游作为新兴生活方式更易被年轻人所接受。大学时期是学生由象牙塔走向社会的过渡期,社会经验不丰富,往往对外界充满好奇心。旅游已是大学生最为喜爱的休闲方式之一。
1.1.3大学生闲暇时间较多
我国大学生除了有法定的节假日外,还有传统的寒暑假,大约有172天假期,约占全年的47%;此外,教育部门还为大学生提供许多社会实践和自我学习时间。因此,大学生有非常充裕的时间旅游,并且在旅游时间的选择上有很大的自由度。
1.1.4大学生可支配收入日益增多
以往,由于大学生旅游消费水平较低,旅游企业可获经济效益较低,造成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受重视。现今,由于家庭的经济支持增加、参加勤工俭学、各种奖学金支持等原因,大学生经济状况得到了较大改善,大学生已经初具出游的经济条件。
1.1.5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我国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相当规模,基本能满足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需要。其中青年旅馆、大学生旅游网等与大学生旅游市场相关的旅游基础设施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市场的肯定。这都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1.2 调查原因
虽然大学生热衷于旅游,但目前市场上甚少有专门提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旅行社。经过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2.1旅行社的推广方式不被大学生接受,缺少主动性
许多中小旅行社没有足够的工作人员和相应的营销网络。绝大多数的旅行社都是一个工作人员负责多项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有足够的人力为大学生设计旅游路线。旅行社向大学生推出的旅游路线没有体现出大学生的特色。因此,导致了大学生旅游仍处于停滞阶段。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做大量的市场研究、分析等工作。前期投入大,增加了旅行社的风险,加之难以设计出有吸引力的线路,利润又太薄,认为是出力不讨好,因此对这一领域的开拓热情不高。
1.2.2大学生不愿跟旅行社的团队走
大学生不愿跟旅行社的团队走的主要原因一般有两个,那就价格高和线路不符合其要求。他们追求自由,张扬个性,不满足于一般的旅游景点,更喜欢去一些带有探险性质的“超常规”景点,旅行社普遍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同时,大学生的旅游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也成了制约的因素。所以相对于他们认为不自由、花钱多的随团旅行来说,似乎更喜欢自己组织旅游。他们理想的旅游方式是:旅游的地方有相识的同学在,或是同学的家在那里,这样一来可以解决吃住及安全问题,若是同学在那里读书也行,学生宿舍里挤一挤,食堂里“蹭一蹭”,还有免费导游。
1.2.3小旅行社在校园存在非法操作,造成负面影响
小旅行社存在非法操作。与正规旅行社忽视大学生市场相反,一些小旅行社瞄准了不被看好的这块“蛋糕”,开始攻占学生旅游市场。但是黄金周期间校园里张贴的旅游信息中有不少虚假广告,吸引学生上当的同时,严重扰乱了市场。据了解,这些小旅行社推出的超低报价吸引了不少学生,有的是交通和食宿上极为精简,确实能省出一部分钱来,但有很多是旅游过程中一些费用要学生再次支付,总的算下来并不便宜。这些不规范的操作使大学生的安全和合法利益都得不到保障。这在大学生中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对旅行社的信任度下降。
1.2.4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原因
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表现为认识上出现误区,对大学生旅游市场重视不够,宣传促销不足。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是一个低消费群体,相关职能部门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大学生旅游市场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出于安全问题和健康问题的考虑,政府部门对学生旅游往往采取保守的态度,不主张学生出游,这一方面压抑了学生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使旅游企业不能放手大胆地去做学生旅游市场。学生旅游市场没有得到重视和鼓励,缺乏一个宽松的发育环境,使学生旅游市场陷入发展的不良循环。另外,高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对大学生出游缺少必要的引导,学生出游具有很大的盲目性。
1.3 调研目的
开发一个正规的、成熟的大学生旅游市场是完全可行的,也是极其必须的。旅游企业只要根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采取合理的开发策略,必将会形成“井喷式”的大学生旅游热潮,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必定被激发,形成一定的规模效益。现在市面上针对大学生旅游的项目少之又少,而且不成体系。我们有理由认为对于旅行社来说,这是一片巨大的、待开发的市场。
所以我们计划通过周密全面的调查,包括了解大学生热衷的旅游地点、普遍能支付的价格区间、决定是否报旅行社的因素等问题,制定出多种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旅游线路。
许多大学生热爱旅游以及户外活动,但苦于找不到组织、没有齐全的户外装备、不熟悉路线、资金准备不充裕等问题,并没有将想法付诸于行动。我们组织这次调查的目的就是希望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做一个全面详细的了解,从而调整旅行社的线路制定计划。在提供各种价廉物美的路线的同时,也提供各种户外用品的租赁,减轻热爱户外运动的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节约环保。
1.4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具体采用留置问卷访问方式)和网络调查的方式。
考虑到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大学生群体,居住地点比较集中,回收问卷比较方便,网络是比较常用的工具,所以我们选择了留置问卷访问和网络调查的方法。
2 调研过程
2.1调研种类和调查内容
2.1.1调查种类
在市场调查研究中,定量研究通常表现为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和应用,定性研究通常用来定义问题,定义调查项目,制定假设或确定研究中应包括的变量,解释由定量分析所得的结果,获取和处理非量化的信息,帮助调研者理解潜在的活动和动机等。
所以本调研属于主要属于定性调研,同时也有少许的定量调研相结合,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补充,因为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总的来说,我们需要在通过定量调研了解到大学生热衷的旅游路线以及对参团的态度后,再通过定性调研来确定旅游线路和提供户外设配租赁的价格区间。
2.1.2调查内容
围绕大学生旅游市场前景,将有以下几方面的调查: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月生活费等);大学生中热衷旅游的比例、具体选择的出行方式、对参与旅行社的态度、热衷的旅游目的地、普遍出行时段、外出旅游的频率等;可以接受的价格预算;希望旅行社提供的个,对旅行社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2.1.3数据搜集的方法和调查信息类型说明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具体采用留置问卷访问方式)和网络调查的方式。
留置问卷访问是调查者将调查问卷当面交给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按约定时间收回的一种方法。它是入户访问的另一种形式。
留置问卷访问的主要优点有:回收率高,被调查者的意见可不受调查人员的影响;问卷可以详细周密,充分体现调查者的意图,需要了解什么问题就设置什么问题;由于问卷留给被调查者填答,被调查者可详细思考,认真作答,避免由于时间仓促或误解产生误差。
主要缺点有:调查区域范围受到一定限制,难以进行大范围的留置问卷调查;时间长,费用相对较高。
2.2调查信息类型
(1)一手资料:在各大高校投放问卷,回收问卷等实地走访的方式来来获得第一手资料。(2)二手资料:通过网络搜索资源获取所需的信息(包括当今旅游局势、大学生的生活费水平等)来完善我的调查报告。
2.3调研对象、区域
总体范围的确定应根据研究的目的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做出明确的界定,即明确界定调查的总体范围,并对调查总体作适当的划分。总体范围明确后,应进一步明确总体单位是什么,即明确样本单位由于我们的大学位置位于西安,而西安高校云集,是非常好的调研环境,资源非常容易掌握,所以我们将目标对象定为西安地区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学校范围包括正规本科、专科(不包括研究生)。
本次调查的总体范围是西安市的在校本科大学生,按照年级不同,分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这四个年级。在抽样过程中注意男女比例基本相等,因为男女生出游考虑的因素和途中的需求会因为性别不同而有一定的区别。由于每个年级学生所拥有的时间自由度不同,所以在调查的时候我们会按照年级分析不同的旅游需求。
2.4抽样方法、样本容量及分配
因为从大一到大四,学生的年纪不同、目标不同、有空旅游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所以经过分析我们决定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由于西安高校众多,我们可以以各个大学城为中心,随机选取几所大学作为问卷投放地点,在各个学校随机抽取受访者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
鉴于人力物力有限以及实地调查时学生的配合程度,我们同时还会在网上进行问卷投放,对其他城市的大学生进行更全面的调查。
理论上说样本量越大,抽样误差越少,结果的代表性就越好。但是在考虑时间和费用因素后,大样本并不一定是性价比最高的办法。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学生样本容量为50比较可靠。最终的实施阶段,我们将按照大一到大四的年级不同,共得到有效数据30份。
2.5数据处理方法
采集后的大量数据我们将会录入电脑的Excel软件中去,利用条形图、饼形图、折线图等多种方式表现出来。通过直观的图表显示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不同项目偏好,根据偏好调整我们的开拓方案。
2.6提出结果的方式
调研结果将以一份正式的调查报告(包括图表等各种形式)呈现出来,详细分析如今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前景,包括热门旅游路线、价位设定、租赁产品项目等,最重要的是指定出具体可行的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方案。根据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点和问题,结合周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制订一些方案比如采取“开拓重点、机动灵活、薄利多销、诚信为本”的开发思路、推出多种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合理定价旅游产品、采取多种旅游促销方式、采用面对面的销售方式等。
相信通过这些措施,一方面可以增加企业,旅行社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兴趣,另一方面会进一步激发大学生参与旅游活动中来。为今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还处于不系统、不成熟、不完善的阶段,这份报告出炉后,可以提供给国家旅游局、各省市的旅游机构以及正规的各大小旅行社。
3 详细分析
(1)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男女生对于不参加旅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得到如图1结果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影响男生和女生是否参与旅行团最主要的因素都是是时间不充裕,结合大学生的课业不算轻松,周一到周五都要上课、周末要兼职的情况,可以发现这的确是最大的影响因素。而相比起其它的原因,女生更多的是因为旅行社的路线不够吸引人,而男生则是觉得没有合适的同伴。
(2)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男女生出游因素的情况分布,如图2
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都举得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所占的因素最大,但是除此之外女生更显得精打细算,看重总体旅行的费用,而男生则显得大大咧咧,比较考虑旅行的舒适度,对费用则没有太大的要求。
(3)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被调查对象的生活费高低与喜欢去旅游的类型直接的关系,如图3
由此我们发现,不管是生活费低的还是高的,都最热衷于去风景名胜,而对主题乐园不感兴趣。月生活费800元以上的同学兴趣更为广泛一些。不过由于月生活费800元一下的样本较少,所以对于他们的具体感兴趣旅游地还不能得出完善的结论。
(4)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男女生对于出游所愿意停留的天数,如图4
我们可以看出,没有女生愿意只停留一天,而绝大部分都希望能停留四天以上,可以好好欣赏风景。而男生则偏好速战速决,希望停留三天的占了绝大多数,还有人只希望停留一天。
(5)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月生活费与可以接受旅游价格范围之间的关系,如图5
很显然,二者是成正比关系。生活费500(含)以下的只愿意支付最多500的开销,而生活费在500-800元的可以接受最多1000元的支出。生活费在800-1000元的则可以接受高低不等的多种价格。而生活费1000元以上的一般都能承受1500以上的开销。
(6)根据基本统计表可以得出男女生与出游时关注的服务因素之间的关系,如图6
我们可以看出,男女生最关心的都是交通问题,尤其是女生,如果旅途交通不便利将会导致很多后果;其次就是住宿和餐饮,这些都是基本需求。而差异方面也很明显,男生对购物完全没有要求,而反观女生,几乎一半都表示购物也是旅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男女差别由此体现。而且女生还有其他的需求,男生则没有了。导游方面二者差不多,都只有五分之一的人认为重要。
4 调查结论
因为时间、费用等因素的限制,所选择的样本规模太小,导致我们得到的结果误差较大,准确性较小。虽然这样,但我也从中得出了一些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值得改进地方的建议。
4.1采取“重点开发、灵活方案、薄利多销、诚信经营”的开拓市场方法
4.1.1重点开发
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中最具开发潜力的重点市场如下:一是大学生的春游和秋游市场。在我国高校中,每年春秋季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旅游已形成一种传统,其中又以大一的学生最为活跃,旅游的可能性和频率性较高;二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大学生。他们大都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出游条件较为成熟,且旅游消费也较大;三是高年级大学生。高年级大学生比低年级大学生思想更成熟,行为更独立,旅游倾向更强烈。
4.1.2灵活方案
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旅游动机多样化且追求个性化,在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时要机动灵活。一是在旅游产品的组合上机动灵活。吃、住、行、游、娱、购项目分别列示,供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由选择,自由组合,形成短、中、长线的包价旅游或小包价旅游,甚至零包价旅游;二是旅游方式多样化。针对大学生不同的需求,设计多种可选择的旅游方式,如远足、自行车、轮船、火车等,也可将它们进行组合;三是组团要机动灵活。大学生出游前大都需要找志同道合的出游者,尤其是女生。旅游企业完全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推行自组旅游团。
4.1.3薄利多销
大学生旅游市场集中,规模较大且对价格较为敏感。旅游企业要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必须利用它的市场特点,降低成本,实行薄利,取得价格优势,才能激发市场,实现规模开发,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4.1.4诚信经营
大学生出游顾虑较多,同时对事物的怀疑心较重。旅游企业要培育和建立稳定的大学生消费群体,必须以诚信为本,为消费者创造良好的消费经历,树立诚实可信的企业形象。
4.2推出多种符合大学生需求的旅游产品
推出多种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满足大学生旅游者的需要,这是从根本上有效地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的途径。
4.3合理定价旅游产品
因经济条件有限,大学生对价格比较敏感,大学生出游人数随价格变动弹性较大。只有合理的定价,才能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出游,形成规模市场。合理的定价主要包括:
(1)明码实价。明码实价能令消费者感到诚实可信,增强大学生的出游信心。若设置多种折扣,只会增加他们对旅游企业利润的怀疑,促使他们放弃通过旅游企业来安排旅游行程的可能。
(2)根据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制定不同的价格。旅游景区有热、温、冷景区之分,旅游时间有旺、淡季之分。旅游企业应根据出游时间和空间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价格。这样既可利用淡季和温、冷景区的优惠价格吸引大学生,又可充分合理利用旅游资源,调节旅游企业的经济收益结构。
(3)根据可选择的旅游项目分别标价,既可降低旅游产品的直观价格,又可让大学生根据自身经济条件选择旅游项目,使其从心理上更能关注旅游产品。
4.4采取多种旅游促销方式
大学生从众心理显著,信息传递快。旅游企业在旅游促销中,可利用这一特点,采用一些低成本的促销方式,可取到较为良好的效果。
(1)与高校社团合作。目前,我国高校内社团组织十分活跃,许多学校还专门成立旅游协会。旅游企业完全可以与旅游协会或其他社团合作,深入大学生内部,开拓大学生旅游市场。
(2)培养学生直销点。现在的大学生大都积极寻求打工兼职的机会,锻炼自己。旅游企业可聘用他们尤其是旅游专业的大学生,作为固定的旅游直销人员,利用其信息广、朋友多的优势,长期宣传、销售旅游产品,达到深入扎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目的。
(3)利用网络促销。大学生大多爱好上网,现已建有的大学生旅游网,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旅游企业应在大学生较关注的网站如学校的网站内设立旅游专栏,供大学生浏览和查阅有关旅游信息。
(4)采用宣传单、报纸、海报等宣传形式,在食堂、娱乐场所等地进行促销,利用大学生旅游市场集中的特点,来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4.5采用面对面的销售方式
大学生旅游市场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市场,它十分集中,特征趋同性较强。旅游企业选择销售渠道时,可避开一些销售的中间环节,采取直接面对面的销售方式,这样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供相应的旅游产品。
参考文献
[1] 大学生旅游市场[EB/OL].http:///linkurl=wnNEHp5G65Iybm4yZT14QkYBM7y6ub OmHjDAp21ix4Wj88feK8N1iA59O8ba309eFl0GiTz0KcCHp1WEfn4wgq
[2] 范云峰.营销调研策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3] 赵轶.市场调查与预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徐飚.市场调查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5] 徐联沧.消费心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6] 刘德寰.现代市场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 田志龙.市场研究:基本方法、应用与案例[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8] 调研在线网http://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朋辈心理辅导;心理委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有57.4%以上的大学生由于各种原因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精神疾患已成为大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正处于一种“心理断乳期”,强烈的心理独立感与心理的不成熟发生了巨大冲突,使许多大学生产生了心理上的不适应,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而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严重不足。许多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员和在校学生比例不足1∶10000。在咨询教师人数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心理自助组织,形成一种运行良好的心理自助和互助机制,构建全程全方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护系统,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自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率先在班级中通过设立心理委员开展朋辈心理辅导以来,一些高校也在班级设立了心理委员。甘肃农业大学在同辈心理辅导模式理论的指引下,尝试建立班级心理委员,探索一条切实可行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经过一年的运行,发现其在队伍建设、机制建设、活动开展、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
(一)朋辈心理辅导概述
朋辈:包含“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指有过交往的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者或年龄相近者,他们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有时被称为“准心理咨询”或者“非专业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咨询功能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活动。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1、相互性:在朋辈心理辅导中的助人者和当事人的角色是通常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助人者与当事人随环境和心境的改变而相互转换角色,所以朋辈心理咨询具有相互性。
2、广泛性: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与他们年龄相当的同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报告显示,当大学生有了心理问题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向朋友倾诉(79.8%),如果能具有一定心理健康知识,在相互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同学之间就能得到更好的心理帮助。
3、有效性:在学校中,学生以宿舍、班级、社团等方式联系在一起,为他们在心理辅导提供有利条件,不受时间、地点场所语言等因素的影响;且朋辈心理辅导员通常都是当事人较好的朋友和同学,这些朋友或同学易于接触,其建议和意见容易被接受;此外助人者往往与当事人共同生活和学习,有利于发现和接触当事人对监督建议的实施以及改善环境极为有利。
4、自发性:朋辈心理辅导是同龄之间的一种互帮互助的行为。大学生在面临心里困扰而自身无法克服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帮助,这样,“朋辈心理互助”便自发产生了。
5、友谊性:因为他们在年龄、价值观、经验、情感体验、爱好、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很相近,具有天然的“亲缘”关系,在面临很多困惑的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
二、朋辈心理辅导操作模式的实践探索―设立班级心理委员
(一)学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简介
根据学校实际,参考其他高校的心理委员工作机制,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06年11月开始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模式探索,具体如下:
1、班级心理委员的职责确定:
(1)以满腔的热情、真诚的态度关心每一位同学,工作中能够坚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原则;
(2)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有利于维护本班学生心理健康的各项活动;
(3)在本班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采取各种措施,最大程度的预防本班重大紧急事件发生;
(4)协助心理教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5)协助心理教师做好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工作;
(6)按要求参加心理委员培训及其他心理健康知识培训、专题学习和交流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增强工作能力。
(7)关注特殊人群:对性格孤僻、家庭情况复杂、经济贫困、纪律观念淡薄、学习困难的同学要给予特别关注和帮助;
(8)当本班同学中出现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应准确、迅速地上报班主任、辅导员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9)加强与其他班干部尤其是寝室长的联系,及时发现和帮助有心理困惑和烦恼的同学,并有效地开展朋辈间心理辅导;
(10)在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做好保密工作,严格保护同学的隐私,维护同学的权益;
(11)认真完成上级交予的心理健康教育任务,按时参加各项心理健康教育会议与活动;
2、班级心理委员的产生方式:
心理委员由“个人自愿、班级推荐、辅导员考察、咨询师面试”的方式产生。“个人自愿”是指希望担任这一职务的学生首先要具备主动帮助同学的愿望,不能简单地通过一般的选举来产生,而是通过自愿报名,填写《甘肃农业大学班级心理委员选聘表》。在“个人自愿”的基础上,再通过“班级推荐”,即获本班半数以上的同学支持即可。然后提交到所在学院主管学生心理工作的辅导员考察,考察合格后再通过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试,如果符合要求即可确定为“心理委员”。但真正获得行使自己职责的资格还需经过学校规定的心理培训。
3、规定了选聘班级心理委员的具体条件:
(1)在学生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热心班级心理健康工作,具有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3)对心理学知识感兴趣;
(4)具有乐观、开朗、热情的性格品质,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5)善于与人沟通,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6)能够服从组织要求,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保密原则;
(7)学习成绩较好。
4、对班级心理委员的考核方式:
学校制定了《甘肃农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奖励办法(试行)》,在日常管理中实行星级制度,通过德、能、勤、绩几个方面对心理委员进行考核,每年评选一次优秀心理委员。
5、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开展
心理委员刚设立时,165名学生来自不同的学院和班级,基本上都不认识,不好组织协调开展工作。针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先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管理,每个学院设一名联络员,负责信息的传达和协调。在培训的过程中增加了互动环节以促进同学间的认识和了解,同时还组织开展了素质拓展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培养信任协作意识,激发生活热情,增强心理委员这个团队的凝聚力。
当同学们基本上相互认识和有初步的了解后,打破学院的界限,在心理委员队伍内部采取负责制,设置了网络部、策划部、新闻部和事务部管理四个部门,各部的职责和工作重点不同。各心理委员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愿选择进入各组。
在设置心理活动场所时,学校考虑到学生开展活动和管理的便利性,将心理委员的活动室放在了学生公寓里。在装饰心理活动室时,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动手设计和装饰。事实证明这样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心理委员的主人翁意识和他们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还起到了宣传心理健康的作用,漂亮的活动室吸引了不少同学驻足观看,并积极主动要求协助工作。
当然,要有效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前提是学生必须具备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我校是农科类院校,部分学生埋头于专业知识的学习,缺乏对社会历史、现实人生和人际关系方面的了解。为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互助技能的培训,帮助提高心理委员的朋辈心理互助的基本能力。在每学年的第2学期给心理委员安排20课时的岗前培训,从心理健康、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和心理委员工作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讲解,在教学时以受训者为中心,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点提高心理委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在培训中辅以心理辅导活动,让受训者以自己的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的理念、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通过提高受训者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其心理辅导能力发展。
除了对心理委员进行定期培训和开展素质拓展外,还定期召开例会,交流工作经验,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报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对班级心理辅导工作提供意见与建议。同时不定期组织心理委员开展观看心理电影、心理委员沙龙、团体训练等活动。同时,督促各部门各自开展有特色的部门活动,并在开展全校性的心理活动时充分发动心理委员,让他们发挥协助、组织和协调的作用。通过以上工作,起到明确心理委员职责,提高个人素质,促进人格培养的作用。
心理委员组织健全后,我们制定了《班级心理委员工作计划》,按时间段布置了工作重点,明确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班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以及其日常主要工作。以指导各班级心理委员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工作。
(二)取得的成果
2007年12月份,在班级心理委员设立一年、经培训上岗一学期后,学校在大一、大二、大三各20个班级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和一些心理委员和老师进行交流,结果显示其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
1、心理委员自身素质得到很大提高。经过推荐和系统课程培训的心理委员,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好发展。自我意识与自我观察力明显增强,具有感受他人、理解他人的能力,能够组织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有良好的奉献精神,乐于为他人服务。因此,心理委员成为班级中受欢迎的人,一些辅导员和其他老师开始着手在心理委员中 “挖人才”;有的班级在竞选班干部时,有20多人竞聘心理委员,成为最热门职位。
2、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壮大。使经过培训的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协助者,使从事和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日益壮大,解决了传统模式的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校每个班级都设立了心理委员,共有心理委员220名,为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增强。在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并开展工作以后,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的学生较前期数量增加,还有一些同学主动要求心理委员帮他们预约并带他们到咨询室;班级中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方面的活动增多,一些班级出现同学要求、老师督促心理委员开展活动的情况。在调查中对“当你或你的同学、朋友有了心理问题时,你们会不会去做心理咨询?”有28%的同学选择了“会”,与两年前11%的调查结果相比有显著提高;对“你对心理咨询的看法”的回答,有50%的同学选择了“心理健康的人也可以做咨询”。
4、提高了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灵敏度和有效性。心理委员能够与学生保持近距离接触,能敏锐地察觉到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周边环境的各种变化,及时有效地向学校传递信息。2007-2008学年的第一学期,经过班级心理委员转介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进行咨询的同学有23人;有的心理委员将心理咨询老师请到学生宿舍开展工作;因心理委员的信息预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及时有效地干预了抑郁症患者和焦虑症患者各一名,经过药物和心理治疗,现已返校正常学习,状态比较稳定。
5、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通过心理委员渗透到学生中去。通过心理委员这个“桥梁”,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普通学生能更好地进行信息沟通,学校和班级能更多地组织学生乐于接受的活动。设立了班级心理委员后,2007年的“5.25心理健康节”发动心理委员组织班级将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景搬到舞台上,开展了学校“心理情景剧大赛”,在随后的“首届兰州市高校心理情景剧巡演”中,学校推荐的剧目受到其他高校好评。2007年11月底学校依靠心理委员开展了“心理游园”活动,受到同学们的普遍欢迎。这些活动在没有心理委员之前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能力开展的。不仅如此,班级中自发开展的活动也增多。自2007年9月第一批班级心理委员经过培训上任的这一学期,班级开展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报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有近20次,而在以前,每学期最多只有5次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活动。
6、信息渠道更畅通。设立班级心理委员后,能更多地了解学生的信息,增加了渠道直接倾听他们的声音。仅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就接收到班级心理委员的建议14条,同时在开展活动时广泛征求他们的意见,早做部署和预防,使大型活动都能圆满完成。同时在综测和评发奖助学金等其它时候,心理委员也会及时主动地和我们交流信息,反映学生的状况,促使我们针对这些主题及时开展讨论,引导心理委员开展工作。
(三)不足
心理委员的建立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次探索,但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经过思考与分析发现该工作还存在几点不足,总结如下:
1、工作体制不健全,相关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心理委员的定位不明确,相应的工作体制还有待于完善,造成了其工作开展的不平衡性。学院重视,心理委员负责的班级,工作开展的很好,效果也比较显著;而部分心理委员则感到工作重要性与责任性不强,以至工作缺乏主动,得过且过,在调查中,有30%的同学反映班级心理委员没有开展相关活动,这不利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心理委员的工作和管理体制的建立,相关的政策的扶持依然需要增强,如危机防预方案的建立和落实等。
2、培训系统体系不健全。我校没有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心理委员专业知识不足,并且没有相关配套教材出版,学校只是进行了一些最基本的培训。和心理委员交流后发现多数心理委员表示培训不够,专业知识缺少,在日常工作中觉得没有“底气”。还有一些心理委员因种种原因中途调离岗位,接任的同学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很难融入集体,开展工作。这要求我们尽快健全培训体系,编制《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手册》,进一步落实班级心理委员的选聘和管理制度。
3、心理委员作用发挥不足。原因有二:一是管理漏洞。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人员有限,各学院重视程度不一样,使得部分班级心理委员与学院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联系不紧密,弱化了心理委员作用的发挥。二是工作没有头绪,难见成效。据报道,一些率先设立心理委员的高校出现了班干部聘选中无人愿意当心理委员的现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心理委员出力不讨好,而其他班委的工作容易出成绩。这提示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管理机制,进一步探索学院在心理委员的工作开展和组织管理中的工作模式。
班级心理委员,逐渐成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又一亮点,今后我们会提高心理委员的专业水平,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学校危机干预体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詹启生、李义丹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新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 (3)
[2]宋英大学班级增设心理委员的实践探索中国学校卫生2005, (12)
[3]王猛、周莉、张野、王聪高校心理委员发展研究中国地质教育,2007,(3)
[4]吴代莉发展性心理辅导操作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探索 2005,(8)
【关键词】高职课程 实训项目 设计 职业能力 岗位要求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72-02
高职课程实训项目设计主要围绕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入手,从工作内容和要求来掌握知识与技能,根据工作任务特点组织课程教学实施,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课程项目为主体的理论结合实践灵活的模式。开发高职课程实训项目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以工作过程为基础,从而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过程。
一、当前高职课程实训项目的现状
高职课程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掌握和应用的技能为目的,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中心,因而了解市场和用人的需求是高职课程实践工作的关键。如果把学院、教师、学生分别当作企业、员工和客户,高职课程实训项目应该围绕市场的需要、企业人才的需求和学生的职业知识与技能来开发。但现有的高职课程实训项目设计与应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培养的学生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脱节,使学生普遍感到在学校的实践活动几乎是按课本来开展,缺乏外出实践的具体内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未能通过市场的实践得到提高。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过多地依赖课程实训的指导教材。现行课程的实训项目主要是根据教材中每个单元的理论知识来设计学生实训项目和活动,学生的学习过多地局限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常常是根据单元练习的题目,以及任课老师布置的一些课后讨论和实践内容在校园和课堂来完成,从而缺乏与之相适应的实际应用知识与技能的锻炼。
(二)缺乏与课程相应的实训教学设施。高职课程的实训主要是通过软件和沙盘来训练学生的技能,师生外出进行市场锻炼少,有时以到附近的企业进行短时间的参观来作为实践的结果,缺乏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变化来训练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软件学习与岗位技能知识脱节。部分学生兴趣不大,以完成任务为目的,项目实施的效果不能在实际工作的应用中得到体现。
(三)缺少固定的校外实训场所或实习基地。从高职各专业来说,不能完全形成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训场所或实习基地。部分专业没有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企业或个人不能无偿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和相应的实习岗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校外实习的延续和发展。
(四)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有待于提高。从高职专业教师队伍结构看,绝大部分教师缺乏社会和企业的实践经历,缺乏一定数量的企业人员,基本上是理论课的教师来指导学生的实训教学,忽略企业人员的实践指导作用,使教学的效果不能满足学生专业技能的需求。
(五)学生缺乏对企业岗位和用人要求的认识。学生进入大学,几乎围绕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来完成学业,除了部分任课老师有时带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偶尔邀请企业管理人员到校讲座,以及专业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职业生涯作引导和强调外,学生仍然是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学习专业理论和技能知识。不少学生在顶岗实习和工作中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人际关系和工作要求,影响到自身落实就业的问题,从而增加了学院就业工作的难度。
二、实训项目在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一)以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和就业方向来设计实训项目。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要求的认识,使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专业知识、职业方向、工作要求。例如,在担任大一新生任何一门课程中,把一个实训项目设计定位在招聘单位对毕业生的面试、岗位要求及应具备的条件。把项目的落实放在双选会现场。通常以4人为一个学生团队,配备一名团队经理分工负责。老师指导项目实践,各团队的学生各司其职,共同协商制订实训项目的策划方案,团队成员一起到各所高校的双选会现场或区、市人才就业中心的招聘会现场实施方案,提前让学生亲历招聘过程,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掌握应聘条件。使学生尽早储备大学毕业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在实训指导教材的基础,增加热点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热点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来设计学生实训项目,不仅让学生了解新问题新情况,还能促进学生学会去思考分析和处理类似问题。例如:(1)把南宁市获联合国人居奖后房价上涨情况的调研作为经济学基础课程的实训项目之一,由学生各团队到房地产公司进行实地调研。(2)以学生宿舍发生火灾情况、实行居民阶梯电价,来设计安全用电与合理用电知识的宣传项目,作为电力市场营销课程实训项目之一,由学生各团队在校园,到外校、社区、商铺、公园等场所进行宣传与调研。(3)以大一新生入学的日用品消费和手机话费使用情况,作为设计市场营销原理课程实训项目之一,由学生各团队在校内、外校进行调查等。通过调整实训项目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市场调查,与人沟通交流,收集资料数据,分析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以实际的工作岗位要求和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来设计实训项目。教师通过项目实施,使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要求和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例如,(1)在担任客户服务管理课程时,把国美、苏宁家电销售人员应有的服务水平和销售技能,以及中国移动营业厅客服人员为用户提供的服务情况,作为该课程的一个实训项目,由学生各团队到实地进行调研。(2)把手机销售人员的工作过程和销售技巧,作为现代推销技巧的实训项目之一,由学生各团队到手机卖场,进行短时培训,参与手机销售工作流程,使学生体会由消费者到销售者的角色转换,了解相应工作的要求,掌握产品专业知识介绍和销售的基本能力。
(四)以企业的工作重心和开展的活动来设计实训项目。通过企业重点打造的工作内容和活动来思考实训项目,有利于学生了解本专业对应企业的工作重心。例如:(1)当前供电企业的工作重心是为电力客户提供优质服务,打造电力客户服务满意度百分百来作为电力市场营销课程实训项目之一,由学生各团队到供电营业厅实地调研和参与工作流程。(2)以本年度公司的周年庆典活动,作为市场营销策划的实训项目之一。把庆典活动策划方案带到相应的公司,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完善活动方案。中国移动某营业厅采用学生团队的策划方案,在庆典当日邀请该团队前往参加活动,并且给学生团队出据了相关的证明带回来给任课老师,使之产生了社会效益。
(五)以企业工作流程内容与要求来设计实训项目。加强校企合作,理顺校企关系,在教学中,结合企业的工作流程来设计和训练团队成员的工作情景,利用课余时间派出大量的学生到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实践真实的工作过程和要求。例如,以供电企业的抄、收、核工作内容与流程,作为电力市场营销课程的主要实训项目。对每一届本专业学生,根据企业的工作的需要,多次地大批量地派出学生到企业参加工作实践,让学生体验到真实的工作流程,真正体现工学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达到校企“双嬴”的目的。
(六)以强化专业老师的实践能力来指导实训。专业教师既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项目实践的技能和技巧。教师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和假期到企业参加工作实践,到企业内部挂职顶岗锻炼等方式,进行收集资料,整合实践内容,以真实的工作过程、岗位要求和定员来丰富实训项目,提高教师实践效果和实践水平,使师生通过共同学习和实践带来更多的收获。因此,强化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质量,是提升实训项目设计效果的主要环节。
三、实施项目取得的收效
(一)树立团队精神,增强队员间的沟通与协作。由团队经理分配任务,共同策划实践活动方案,团队成员明确各自的分工,团队一起外出完成项目,一次比一次配合默契,不断有新的收获。学生市场调查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逐渐提高,这不仅是任课老师要的效果,也是学生通过实践所获得的成果.
(二)学生能够及时把握新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的要求。通过热点问题来设计实训项目,增进了学生对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提出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学生经历双选会现场情况,各团队的学生感到,在学校必须掌握与岗位地接的知识与技能,增强职业的意识,学会以用人单位招聘的共性条件来要求自己,使学生重视在校的学习与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奠定基础。
(三)师生了解更多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通过手机话费的调研,学生能够意识到亲情重要性及话费的合理使用。特别是“90后”的学生,新生入学后电话消费最多的是同学和朋友,而与家人的联系占的比例很少,平均在20%以下,使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增添了新的内容.
(四)学会与陌生人沟通交流的基本方式和技巧。学生普遍感到心理素质在提高,主动与人交流的意识在增强,有的同学原来在台上不敢说话,通过项目实践后,增强了自信心,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整合、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的被调研对象为学生提供兼职机会,有的对学生的调研程序进行调整,有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了交往交流,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人际交往及业余生活的范围。
(五)提高了学生展现项目成果的能力。各团队学生共同协作,制订项目的策划方案,教师审定方案,指导实施。学生完成项目后进行总结,分析问题,撰写调查报告,制作PPT,团队成员上讲台展示完成项目情况,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如地应答老师随机提问,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普遍感到学有收获,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与实践的动力。
总之,高职课程实训项目的实施效果关系到学生理论学习和技能实践,在设计实训项目过程中应该将课程教学和工作实践、人才需求、自主创业,以及学生的就业结合起来。随着市场的变化,企业的要求、客户的需求在不断变革,必须加快完善高职课程的实训项目的步伐,探索多种新型的设计内容和教学形式,通过教师、学生、学院、企业的共同努力,以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达到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向红.高职项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9(9)
[2]覃龙飞.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0(11)
[3]陈浩.构建“tcsp”四位一体市场营销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国市场,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