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信息化部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化;煤矿;途径;意义
一、前言
企业信息化的涵义是通过对现代化信息、电子技术的合理应用,作用于企业长期固有的管理、产出以及营销方式,实现对其全面覆盖式的改造,这种改造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企业资源和信息的完全利用更好地组织其现存资源,更好地从事经营与生产[1]。煤矿的信息化则被定义为:煤矿企业通过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对其核心业务重新构建,对煤矿在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信息进行集成和控制,利用并共享上述信息资源,提高对煤矿整体运作的控制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掘其经济效益,尽最大可能提升其核心竞争价值。现就煤矿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意义和建设途径阐述如下:
二、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一)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可为煤矿生产安全保驾护航
对于煤矿企业来说,生产安全是凌驾于其它各指标之上的头等大事[2]。我国现在的大部分煤矿所启用的传统安全生产调度体系在安全保证功效方面存在诸多局限,如:安全监管不充分,谎、瞒报潜在隐患以及灾害,信息公布制度缺陷,第三方监督机制缺如等。而完善的信息化建设则可在以下方面发挥作用,从而为煤矿生产安全保驾护航:实时监控作业场所的环境动态是否安全;动态显示毒、害气体在空气中的量,通过设置报警限值实现警示和自动断电;动态监测作业过程中各设备以及各环节的运行状况,及时找出其中的潜在不安全因素;实时的监控还有助于员工自觉规范其操作行为和操作流程,避免错误操作的发生。煤矿信息化通过对上述功能的发挥,对于矿业安全作业,事故防范功效显著,可大幅提高煤矿企业的防、抗灾能力。
(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是对煤矿业滞后管理方法的有益变革
煤炭工业企业长期坚持的以投入为重而轻视管理的原则,使该类企业一直存在落后的生产方式,低下的管理效率等弊端。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受限于信息化程度的低下,该类企业内部不得不建立多种部门,实施繁杂分工,机构和职能部门权限重叠不清,内部协调性能极差,这些都会严重阻碍该类企业正常发展壮大的进程。而有效的信息化建设则会在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益方面起到以下作用:可切实理顺安全高效的生产流程从而以较低成本和较少人员完成高质管理,做到矿井作业指挥的有序而不产生部门间的冲突;有利于各项指令快速高效通畅的传达,提高执行力,最终可实现整体应急能力的大幅提升;可促进资源共享的进程和保证资源共享的质量,对生产可有效实施异地指挥。基于以上优势,我们可以断言,集成多项先进技术手段的信息化建设为实现煤矿企业管理现代化的最现实选择[3]。
(三)科学信息化是煤矿企业完成工业化新型改革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唯一途径
目前我国的煤炭产业特点为:基础甚为薄弱且会对周边区域的生态和生存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存在严重的资源高浪费而效益低产出现象,专业化人力人材均较缺乏。以上不利因素使得该类企业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缺乏必要的人才和效益基础。要想获得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必须承认这个现实,即速度和信息方面的竞争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根本所在,落后于时代的传统煤炭产业要相想获得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因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是煤矿企业完成工业化新型改革和核心竞争力日趋提升的唯一途径。
二、实施煤矿产业信息化建设的几条途径
(一)重视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炭产业工作人员素质。
煤炭产业工作人员普遍存在着落后的意识和思想,加之相关知识水平技能处于长期固化的低水平状态,整体综合素质差,这种现状已经大为阻碍了煤炭企业创新技术,发展竞争力的进程。必须借助于信息化建设所产生的技术平台,如网络培训和教育,让企业员工们对该产业的实用先进知识进行不断学习并牢牢掌握,上述教育培训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全面克服该产业员工受限于时空的学习现状,特别适用于该产业学习性企业的组织和建设。
(二)建构无纸化或少纸化网络办公系统,从本质和形式上统一提高行政工作效率。
煤炭产业的结构特点为:总部和下属各矿区处于不同的位置,彼此之间在空间上有着一定的距离阻隔,如果仍采用直接人工传递纸质信息的方式,难以克服低速和时效性差的缺点,而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可建构起无纸化或少纸化的自动化网络办公系统,同时还可将该办公系统与产业结构中的其他系统相结合,如与安全、调度、地测等系统做出结合,从而实现从本质和形式上统一提高行政工作效率的目标。
(三)改善煤矿企业固有的落后产业形象,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形象支持,同时利用电子商务提升知名度。
多年以来,煤矿企业形象几乎与乱脏差三字密不可分,破坏地质结构,造成生态污染,也成为该产业的标志性形容词。因而煤矿企业可通过信息化监测技术,实施清洁开采技术,包括对土地复耕以及洁净煤等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尽力成就绿色矿山事业,为其健康发展提供形象支持。同时通过搭建企业网站平台,实现对电子商务系统的利用,不断在经营范围上扩大业务往来,改变煤矿企业以往的不佳形象,提升知名度,使该产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得以扩大。
(四)变革安全作业的监测和监控方式,促进煤矿企业向更高的安全管理目标前进
过去因受限于煤矿安全作业低技术水平的监测和监控方式,安全问题始终做为煤矿生产需解决的的主要问题而存在。通过对煤矿的信息化建设,实现对矿井全部环节的所有重要设施设备运行现状的实时监测,并对监测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动态反馈,使处于企业不同层次的各级部门获取实时动态的安全监察信息,并基于准确信息的获得而快速准确处置相关问题,从而降低该产业的事故发生率,促进煤矿企业向更高的安全管理目标前进。
三、结语
煤炭产业行业是我们国家的能源发展结构中的一个主体行业,该产业的产能可直接影响我国其它重要工业的发展力度和程度。故而,煤炭行业企业的健康成长所获得的我们国家在政策方面所提供的支持力度始终较大。然而在社会与信息高速前进的现实背景之下,传统的煤矿企业的生产以及管理模式均已难以适合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现实需求[4]。国家现在大力提倡“信息化矿井”的积极建设,其目的就在于将高科技水平的通讯、测量、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用于促进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和管理效率[5]。大规模的集中控制技术所建构的现代化管控系统在煤矿开采中的实际应用,在保障作业安全和管理高效的基础上,大幅提高了煤炭产业产能,为加速我国煤炭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郭鹏.煤炭企业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及途径, [J].中外企业家,2013,(10):141-166
[2]黄小明.浅谈煤矿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3, (11):95
[3]毛善军.“高科技煤矿”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及关键技术[J].煤炭学报,2012,(8):1572-1581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宁夏 银川 750011)
【摘 要】信息化通过整合和挖掘煤矿企业的各类信息和资源的共享,从而获得大量的新技术研发信息,及时确定技术创新方向,并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数据依据,实现煤矿企业由粗放型管理向明细化管理的转变。
关键词 矿井信息化;高产高效矿井;资源配置;工作效率;技术创新;资源共享;精细化管理
0 引言
信息化是以现代通信、网络、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对所研究对象各要素汇总至数据库,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和人类息息相关的各种行为相结合的一种技术,使用该技术后,可以极大的提高各种行为的效率,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提供极大的技术支持。但煤矿信息化不能认为是信息化在煤矿中的简单应用。煤矿信息化建设,是建立在信息化近年来在全社会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的技术基础上,并且结合了煤矿企业本身的技术特点,将煤矿安全监控检测、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安全生产调度系统、安全自动化系统、安全信息管理等各个系统有机的联系在一起的整体信息化建设。
1 煤矿信息化显著
煤炭生产企业所属煤矿的信息化发展就更滞后了,大部分煤矿还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局域网,即使有的煤矿建成了局域网,但内部的信息资源未能开发,整个网络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益,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1.1 煤矿信息化的整体水平不高
整体上,我国煤矿行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管理的自动化及信息化水平较低。大中型矿井生产设备老化,小型矿井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极低。
1.2 “信息孤岛”制约着煤矿信息化的实现
(1)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但由于缺乏必要的通信功能而处于“自动化孤岛”状态;(2)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没有统一的通信协议,各系统处于封闭状态,系统之间信息不能共享;(3)煤矿内部管理思想保守,各部门采用封闭的数据格式或软件。煤矿内部“信息孤岛”的存在,不仅制约了整体效益的发挥,也提高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运营成本不利于煤矿整体信息化的实现。
1.3 煤矿生产管理的专用IT产品少
由于煤炭生产自身的特点,要求生产自动化系统本身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通用的erp、MIS等系统难以在煤矿使用。目前,适合煤矿生产特点和需求的IT专用软硬件产品比较缺乏,难以满足煤矿生产和安全的需要。
1.4 注重硬件投资,忽视信息资源的开发
许多煤矿在进行信息建设时,只注重硬件投入,建立起了局域网,而忽视了内部的信息资源的开发,没有本矿的数据库,整个局域网没有信息可传送。
2 信息化建设对煤矿发展的作用
为了实现煤矿高标准现代化的管理,充分发挥现代化装备水平,不断满足矿井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对全矿井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所有信息流及数据源采集、自动分析和控制的系统,并将所有子系统纳入到全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全矿井安全生产调度综合自动化和数字化分析控制,保证安全生产。
1)有利于增强煤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化竞争的要求,也是煤炭企业转型跨越的需要。
2)有利于理顺和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管理,实现矿井生产指挥的井井有条,提高应急指挥能力。
3)可以实现矿井作业场所环境的实时监测监控,实施有毒有害气体超限报警及断电,实时显示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
4)可以实时监测各生产环节设备的运行,规范操作流程,减少误操作,也可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5)有利于矿井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高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
6)有利于实现生产、运输、洗选、外运环节的协调运行,实现集中统一指挥。
7)可以实时准确掌握矿井作业人员的数量、分布状况及活动情况。
8) 可以提高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实现泵房及变电所的“无人值守”,提高效率。
9)可以改善矿工的作业环境,有利于为矿工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10)可以实现原煤产量的实时监测,实时为上级部门上传各种数据。
11)可以实现矿井信息的资源共享,实现异地指挥生产。
12)可以加速知识的传播,实现现有知识的及时更新和应用。
3 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3.1 整体规划
根据本矿自身特点,在全面分析本矿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制定本矿的信息化建设战略,用以指导本矿在一个时期的信息化建设。强化本矿信息化管理机构的管理职能。煤矿的信息化工作由本矿信息化管理部门统一规划。
3.2 分步实施
在信息化建设战略的总体指导下,煤矿信息化应坚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上到下、逐步推进,分步开发各信息系统,最后集成在一起形成覆盖全矿的信息化系统。
3.3 突出重点
就是针对煤炭生产和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找准切入点,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加以解决,为全面实现煤矿信息化奠定基础。
4 煤矿信息化的内容
4.1 安全信息
(1)采集井下工作场所的有毒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并自动监测各种风电设备的运行;(2)井下工作场所的视频监控;( 3)井下人员、机车实时跟踪定位,井下被监控站点人员、车辆具体数量及身的确认。
4.2 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信息
将地质、生产设计、地测预报、生产过程控制等直接涉及到煤矿生产环节的内容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部分,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直接传送,使生产指挥人员及时掌握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运行情况,为正确决策提供第一手数据资料。
4.3 物流、经营信息
将煤矿的材料、设备的流动过程纳入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使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材料消耗和设备使用情况。同时,实现财务部门与其它部门的日清、日结。
4.4 人力资源信息
建立全矿的人员信息数据库,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职工三违、考勤等信息的管理水平。
5 煤矿信息化建设实施的步骤
1)根据本矿的技术力量和应用要求,选择主流技术和设备建立本矿的计算机网络,同时选择好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系统软件。
2)在网络上建立人事、财务、材料、设备等大型的数据库,大力挖掘有用的信息资源,让大量有价值的、有序的信息在网上流动。
3)利用现有的软件技术开发矿井安全监察管理、物料流动管理等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辅助管理系统。
4)基础网络和数据建立起来后,按信息流的要求对煤矿传统的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建立高效的生产管理系统。
煤矿信息化是利用信息化技术集成和控制煤矿管理、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内部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加强煤矿运作控制,进而实现煤矿粗放型管理向明细化管理的转变。
6 煤矿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能源的市场化对煤炭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随着生产规模的逐步扩大,各种安全问题随之而来,国家所提倡建设的“信息化矿井”就是希望通过应用高科技监测、监控、通讯等手段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水平和管理效率。随着国内外综合自动化发展技术日趋成熟,大规模集中控制系统越来越被广泛应用于煤矿开采,主要用来监测监控现场作业,尤其被用在作业环境比较恶劣的工作地点,代替人力作业,从而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安全生产得到大大改善。而且,只有不断提高煤矿信息化水平,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占据有利竞争地位。
7 结束语
总之,煤矿企业要参与市场的竞争必须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应用信息技术再造企业管理过程,实现本矿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煤矿企业生产现代化、安全化、管理科学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年松.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概述[J].科技信息,2007,13.
【关键词】煤矿 安全生产 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
一、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从上至下存在较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表现为或在煤炭市场恢复性好转的形势下急于摆脱困境;或在采掘失调情况下急于恢复正常生产;或为追求更大利润,片面追求生产而使安全处于从属地位。可以说每起煤矿重特大事故均与此相关。
(2)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的权威性不高、监察工作机制有待完善,工作效率有待提高。此外,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安全监察工作机制,以应对我国幅员辽阔、煤矿数目众多、安全监察人员有限的现实。安全监察人员的工作效率、技术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尚不能满足煤矿安全监察工作的需要。
(3)随着矿井的延深,煤矿自然灾害的危险性在增加,灾害治理的难度加大。表现在瓦斯涌出量越来越高、矿山压力增大,灾害治理更加复杂。
(4)事故应急措施不力,装备不到位,人员缺乏避灾自救训练。入井人员不随身携带自救器的现象相当普遍。事故应急中,由于工人不能正确选择逃生路线而造成灾害事故扩大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二、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信息化缺乏认识。对于死亡事故,以认真严禁的科学态度,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事故的调查,做到公平、合理、合法地处理事故,同时,按照处理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分清事故的责任,吸取事故教训,制定防范措施,整改存在问题,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在工作中,做到对没一起死亡事故都要通报,并要求煤矿对通报在班前会组织工人认真学习,教育矿工,提高自我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二是企业领导对安全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正确和充分。有些条件较好的煤矿满足于眼前的状况,认为不提高信息化建设,企业照样能搞好,因此,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有些企业的高层领导在企业信息化初期,对信息技术抱较高期望,希望通过企业信息化获得较高效益,结果一旦看到投资费用增多,而效果又未见明显提高便丧失信心。
三、煤矿安全管理信息技术的主要构成
(1)安全信息收集。安全信息收集主要是由安全岗(网)员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对收集到的安全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本模块主要包括安全信息录入、对安全隐患的处理意见、领导审批意见、对安全隐患处理落实情况和安全信息的综合查询等功能。
(2)交接班管理。交接班信息管理模块用于安检人员处理交接班过程中的问题记录与移交。
(3)安全规章制度。该模块是煤矿各种安全规章制度的汇总,供有关人员查询、学习和参考。煤矿安全规章制度,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依据,是由一件件血的教训而写成的,它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4)防治病毒入侵、传播。大力学习计算机病毒防治知识,有效防止计算机病毒的传播。计算机病毒是由计算机语言编写的计算机程序指令。计算机病毒的发生可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文件丢失、设备损坏。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有文件复制、接收发送邮件、下载文件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工具有磁盘、U盘、移动硬盘、光盘等。
(5)安全综合报表管理。安全综合报表是安全信息的汇总,可以对煤矿安全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日报和月报的形式提交给各级领导审核,使各级领导能及时的了解总体安全情况,为领导分析和掌握安全管理状况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6)煤矿事故管理。正确地记录煤矿所发生的安全事故,并查明事故的原因,记录事故的综合分析和处理情况。真实地记录发生的安全事故,可接受事故教训,起到安全警示作用,并作为该部门安全情况评比的依据。
(7)安全技术措施管理。本模块包括安全技术措施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审核和审批。从技术角度出发,对于煤矿各种类别的工程制定安全措施。审批后执行,记录措施的执行情况,并对安全措施进行月度的复审,确保安全措施的可行性。
(8)安全标志管理。为了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需要在各有关场合作出醒目标志,在矿内部安装的安全标志也是不容忽视的。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对安全标志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本模块记录全矿安全标志的安装地点、内容和使用情况,并备有安全标志的基本知识。
(9)安全生产考评奖惩。为了加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各部门和个人安全生产情况要定考评和奖惩。本模块是对各部门和个人奖惩情况的评比和记录,当某个部门连续评比不合格后,系统发出警告,并通知有关领导和部门,对该部门进行处罚。
(1O)人员定位查询。可查询到某人员当前是否下井及在某一时间段的下井记录。此外,部分模块还可以和其他矿井信息技术结合使用。
四、计算机网络在煤矿企业中的应用效果
(1)为有效调度配置生产要素提供了科学依据。信息化网络的应用,使各种生产要素都置于有效的准确掌握之下,为企业能在更大平台上合理优化地配置要素提供了可能。过去只能在一个矿进行配置的要素现在可以扩大到整个集团,提高了要素的使用效率,提升了管理水平。
(2)促进了矿井集约化生产。信息系统的应用促进了集约化生产,使煤炭企业能够抓住良好的煤炭市场机遇,加快企业发展,实现煤炭产量大幅度提升。
(3)及时地发现事故隐患。由于对事故隐患的发现和处理过程进行了全息的动态监控,使事故隐患的发现更加及时、迅速,事故隐患的处理更加全面、彻底,并使过去不易发现的一些隐患,也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和煤监局、市煤管局有关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工作要求和规定,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信息调度统计工作,进一步规范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促进煤炭行业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以及信息调度统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提高我区煤矿信息调度工作水平,以更好地为全区煤炭行业管理和煤矿安全发展服务。现根据煤监局、市煤管局《关于加强信息调度统计工作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渝煤监传真[]第5号)、《关于印发<市区县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市能投集团)信息调度统计机构业务工作考评办法>等办法和细则的通知》(渝煤监办[2012]1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区煤矿安全信息调度统计工作的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工作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工作是煤炭监管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工作涵盖安全生产调度、应急事项处置、行业综合统计及分析、信息化手段推广利用、安全事项举报受理和督办、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信息的搜集、编辑、处置及报送等重要的基本内容。是搞好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工作履职的前提基础和依据;是跟踪调控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工作过程的手段;是记录分析反映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工作效果的体现。无论是煤炭行业发展还是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测算、分解、管控、考核都离不开信息调度统计工作。尤其在涉及煤炭行业发展的重要事项和安全指标控制任务上,按照“专项调度、过程跟踪,综合统计、信息服务,统筹协调、目标考核”的信息调度统计原则,信息调度工作为各级领导、工作人员提供最快、最实、最全的信息,用于帮助决策、引导舆论、营造氛围、促进工作、稳定社会、接受监督,能有力地推进煤炭行业发展和监管任务的落实,对指导煤矿事故的有效防范和决策处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明确信息调度统计工作机构和人员
建立起区级、乡镇(街道)、煤矿企业三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机构或岗位,为全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工作三级体系建设打好基础:
(一)区安监局(区煤管局)煤炭行业管理科是统筹全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工作的职能科室,对信息调度(值班)工作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检查和考核。具体工作的实施由区安监局(区煤管局)直属的区煤矿与非煤矿山安全监察站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中心(以下简称“区矿山安监站信息调度(值班)中心”)承担。
(二)各产煤乡镇、街道煤管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将此项工作职责明确到人、责任落实到人,要指定专人负责本辖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工作,防止工作出现脱节和空档。
(三)各煤矿企业必须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充实、完善本企业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室,进一步明确矿级分管领导,落实专人负责,确保煤矿信息调度统计工作通道流畅。
三、基本职责
(一)矿山安监站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值班)统计机构应履行的基本职责:
1、事故信息接报与处置调度、煤矿安全生产指挥调度、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调度、专题专项工作调度;
2、煤炭行业统计分析,包括:煤炭行业综合统计分析、煤矿安全生产行政执法统计分析、事故信息统计分析、安全费用提取统计分析、瓦斯抽采利用统计分析;
3、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信息的搜集编辑处置及报送;
4、煤矿安全举报事项的受理和督办;
5、辖区内煤炭行业管理和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管理;
6、煤矿实时掌握上传的数据安全监控系统,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按规定及时处理,负责安全监控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
7、负责辖区乡镇及其煤矿企业信息调度统计工作体系建设、人员培训、工作交流、检查指导、考核评价;
8、准确及时向煤监局、煤管局报告煤矿安全生产调度信息。
(二)各产煤乡镇、街道煤管部门安全生产调度(值班)统计人员应履行的基本职责:
1、事故信息接报与处置调度、煤矿安全生产指挥调度、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调度、专题专项工作调度;
2、指导督促检查本辖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室的建立和人员的落实;
3、完成上级布置的统计报表,督促落实本辖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调度(值班)室各种统计报表的及时报送和值班电话的畅通;
4、煤矿安全举报事项的受理和督办;
5、负责本辖区煤矿企业信息调度统计工作体系建设、人员培训、工作交流、检查指导、考核评价;
6、收集掌握各煤矿生产情况和安全生产状况,并及时向区矿山安监站信息调度中心报送相关信息;
7、完成上级临时交办的工作任务。
(三)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调度(值班)统计室基本职责:
1、掌握和记录矿井瓦斯、通风和采掘布置情况,人员出入井情况、矿级干部和其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带班(值班)情况,井下各作业区域人员分布情况,探水(防突)允采(允掘)情况,矿井安全生产隐患及整改情况、督促安全隐患整改,上报安全隐患排整信息,重要信息必须及时报告矿级领导;
2、认真做好煤矿突发事件、事故信息等接报与紧急处置。在规定时限,及时向区乡两级安全生产调度(值班)部门或人员报告突发事件、事故信息情况;
3、按时完成和报送区乡两级煤矿安监部门安排布置的有关的统计报表;
4、认真做好每日运行调度(重点是瓦斯、顶板和水害的监控监测);
5、对威胁安全生产的重大险情及时下达撤人指令,督促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消除重大隐患;
6、负责召开调度会,生产平衡会,及时解决出现的生产安全问题;
7、完成区乡煤矿监管部门临时安排的工作任务。
四、人员配置
(一)各产煤乡镇、街道煤管部门要明确分管领导和信息调度统计负责人。负责人的选配,原则上配置熟悉煤矿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监管工作业务的人员担任负责人,配置了解辖区煤矿安全生产现场、熟悉监管部门工作体制机制、有相应文字信息搜集记录编辑和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的人承担相关岗位的工作。重点产煤乡镇人员配备原则上不少于2人,一般产煤乡镇人员配备原则上不少于1人。
(二)各煤矿企业必须明确矿级分管领导和信息调度(值班)统计负责人。矿级分管领导必须“双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齐全,原则上要有具备煤炭专业技术资格的矿级领导分管。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调度(值班)统计室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本企业井下情况,并具有一定的文字信息搜集记录编辑和基本信息化手段运用能力的人承担此工作岗位;6万吨/年以下(不含6万吨/年)的煤矿企业人员配备不少于2人,6万吨/年以下(含6万吨/年)的煤矿企业人员配备不少于3人。
五、建立基本制度
区乡两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机构要建立以下基本工作制度:《领导带班责任制》、《调度值班室主任岗位责任制》、《调度值班员岗位责任制》、《调度(应急)值班制度》、《调度值班员交接班制度》、《事故信息接报处置制度》、《周调度会议制度》、《调度值班员应知应会制度》等。
各煤矿企业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室除必须建立以上制度外,可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的需要,建立其它的补充制度。
六、基础装备
区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机构要配齐如下基本装备。应有专门的办公室和调度值班室,配备专用办公桌、椅,设置不间断电源,能接入互联网的不的值班专用电脑、值班专用电话(无绳电话、录音电话)和传真机(电话不得与传真机串机使用)、照相机,调度值班室配有供夜间调度值班人员用的卧具;乡镇、街道煤管部门可利用安监办的现有场地和装备备齐相应的办公设备和装备;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室参照上述要求配备,进一步完善必须的办公设备和装备,如:值班专用电脑、值班专用电话(无绳电话、录音电话)和传真机。
七、工作要求
(一)报送要求:
1、煤矿出现突发事件或发生安全事故: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室和现场有关人员要严格按照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和煤矿信息调度(值班)的相关规定,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同时向区乡两级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部门或值班人员报告;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于2小时内向上级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室和现场有关人员可直接向区煤矿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部门或者区安监局煤矿安全监管科、安监局值班室报告。
(二)突发事件或安全事故报告内容尽量使用规范用语,做到表述准确、文字简练。报告应包括下列6项内容: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3、事故的简要经过;
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5、已经采取的措施;
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三)搞好煤矿生产信息调度(值班)日报工作:
1、为及时收集掌握当日全区各煤矿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带班领导,下井人数,井下安全隐患等(含休息日)),各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调度(值班)统计室于早班前,中班点前上报“区矿山安监站信息调度(值班)中心”,调度(值班)电话:,传真电话:。
2、“区矿山安监站信息调度(值班)中心”要将统计汇总后的情况及时进入数据库,并填写纸质件信息调度统计台帐。形成的纸质件1式3份,分别报局煤炭行业管理科和煤矿安全监管科存查。
关键词:理念 煤矿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为煤矿企业工作重心,为企业经济活动、经营建设提供了完善保障。可有效解决煤矿企业运营发展资金不足问题,预防资源不良浪费。通过优质的财务管理,完善的预算决算,有效的管控分析,煤矿企业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取主动,节约经营成本,赢得良好的收益。为此,实践工作中,只有跟上时代形式,创新理念,优化财务管理,方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全面的发展。
一、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令较多煤矿企业逐步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强化投入,配备必要设施,引进专业人员,优化财务管理。然而,由于受到传统体制的深远影响,令煤矿企业财务工作目标不清晰,呈现出一些不足问题。煤矿生产建设事业体现了一定的特殊性,其同社会生产效益、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关系密切,倘若无法协调管控,便较易引发矛盾问题。为此,实施财务管理工作阶段中,煤矿企业应明确承担的社会责任,平衡利益、质量、效率、成本等各方关系,明确发展目标,方能优化实践工作,创协显著效益。然而当前,较多煤矿企业却没能把握时代特征,树立正确目标,创新理念,令财务工作存在信息化等级不高,混乱、不规范、偏差、错误等问题。在机构设置层面则存在一定的不科学性,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则呈现出整体素质水平有限的问题。当前,较多煤矿企业将会计核算以及财务工作机构融为一体,组建财务部门。该类方式仅仅为令两类管理活动单纯的融合组建,形成的财务部门行使单纯的会计职能权利。这样将导致机构工作管理效率不高,同时无法清晰划分会计核算以及财务管理工作职能,呈现出了显著的管理弊端。加之煤矿企业自身生产效益有限,行业管理欠缺良性竞争机制,无法实行有效的奖惩管理,全面留住或引进高水平素质的综合人才,财务工作人员知识结构体系相对陈旧单一,管理观念滞后,欠缺现代化工作意识,进一步对财务管理工作形成了负面影响。为此,创新理念,优化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尤为重要,只有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方能提升经营管理效益,实现良好的发展与提升。
二、 创新理念,优化煤矿企业财务管理
(一)创新理念,强化信息化管理
信息时代,煤矿企业财务管理需要引进现代化、智能化、自动化信息技术,借助计算机系统、网络平台,强化核算评估、预算管控、成本管理。煤矿企业员工应积极学习掌握必要的信息化系统操作应用技巧,创新理念,提升财务工作信息化程度。应做好事前统筹规划、充分准备,在事中环节科学管理。会计核算工作中,可引入ERP系统,实现良好的帐目管理,进行清晰的登记、全面的核算、快速的反映,综合的分析,掌握煤矿企业从事经营管理、开展经济活动进程中的资金流动变化状况以及具体的结果。应完善总账管理、应收帐管控,明确应支付账目,掌握煤矿企业现金储备状况、资金流动过程、固定资产配置管理状况等。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令繁杂冗余的会计工作有效简化,利用自动化工具软件,实现集成化管理。这样财务工作人员将把更多精力放在信息数据的收集以及会计信息的整理工作中,对做好准备,完善前期分析管理,巩固财务工作基础极为有利。另外,基于优质外部管理环境,煤矿企业应借助信息化管理,明确自身后续的发展前进方向。煤矿企业是一类特殊的能源生产单位,通常来讲,其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供应链管理中需要做好提前准备。因此应用ERP管理体系可发挥其综合功能价值,促进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长效发展,并创建更为快捷便利的工作模式以及流畅供应链,优化煤矿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等级,强化核心竞争力。另外,煤矿企业应通过良好的授权明确工作职能,确保生产经营以及财务工作计划的全面实施,确保企业资产的可靠稳定。应通过有效的资金流动管理,实现煤矿企业生产物资的一体化采购,并实现规范的经济合同管理签订。应确保财务结算工作的规范调节,统一做好人力资源、劳动力、工资待遇的统一管控。该类目标的实现需构建统一化的ERP财务工作模块,实现各类工作系统结构的有效对接、全面集成,相互服务,协同合作的完成优质的财务管理工作,快速的为用户供给完善的分析服务,实现资源的良好配置,优化财务工作质量,促进煤矿企业节约成本投入,创设显著效益。
(二)完善财务培训管理,激发员工核心潜能
煤矿企业要想实现持续的经济增长,不仅需要借助财务资源,同时还离不开工作人员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赢得人才优势,方能真正的获取发展主动。为此,煤矿企业针对生产任务繁重,工作环境条件相对艰苦,多处于偏远地区,资源欠缺,较难令高素质技能人才得到良好的发展,进而逐步会形成流失人才的不良局面,以及人才队伍素质水平不高的问题,应制定有效的奖惩激励制度,做好员工培训管理。应联合人力资源工作部门制强化培训管理,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建设,巩固员工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应构建优质的企业文化,提升员工责任意识,并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创建有效的内部监管体系,履行岗位责任管理体制,保障财务工作人员权责,令其规范工作职能。应定期组织业绩优秀员工走出企业接受锻炼培训,通过专项培训管理提升员工知识储备与实践工作技能。同时应全面联合企业发展建设实际状况,根据员工自身需求,为其制定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更多的锻炼发展机遇,通过工作绩效同工资待遇的有效挂钩,激发员工创新发展潜能。对于存在困惑,工作绩效不佳的员工应给予必要的辅导,为其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并制定一整套培训管理计划。
(三)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为应对经营风险,提升核心竞争力,煤矿企业应促进财务管理流程的全面优化。首先应确保资金应用以及流通运转过程的优质完善,清晰明确财政机构审批核准的工作内容以及权限职责。煤矿企业应严格管理,各项资金的应用划拨与调配均需要由财务部门进行审核,各个部门间不应随意行事。同时,应规范客户资金的存取环节,财务工作人员应明确职责,按照标准制度确保客户资产的可靠安全。对于煤矿企业资金支出事项以及流程应全面明确,了解业务机构审核工作内容以及审批管理权限,将责任落实到岗,通过有效的预算管控,降低风险影响,提升煤矿企业综合发展力。存货盘点工作应组织财务单位、仓储部门以及煤矿生产单位一同参与,定期进行对实物资产的全面清查,对于盘亏以及报废的物资应做好快速的财务处理,有效预防不良损失。对于企业固定资产应进行动态掌控,实现帐物相符,明确映射煤矿企业资产损益水平。财务部门应积极参与资产管理,做好盘点差异研究,全面行使监督管理职能。为实现制度化发展,应定期组织开展财会信息以及企业会计工作的全面核查管理,掌握工作中的漏洞问题,快速的进行整改,以优化财务信息整体质量水平。应积极组织全面预算管控、节约能源开支管理、做好对标工作,优化成本控制,通过专项检查,确保煤矿企业财务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提升抵御风险能力,实现良好发展。
(四)完善内部管控,优化机构设置
为提升核心竞争力,煤矿企业应完善内部管控,规范监督管理办法、制定企业会计工作准则,履行必要的财务工作管理制度。应制定企业内部有效的控制管理体系,优化组建内部管理委员会。各个机构以及部门应基于自身权责范畴创建有效的风险评估以及责任制度,依据不同工作职能、业务特征明确自身风险防控等级、工作业务规范流程、生产作业标准。应促进会计核算同财务部门职能的有效分离,进而实现有效的监督管控。另外,应确保各类经济活动渗透至各类岗位之中,依据不同岗位明确职责权限范畴,通过统一内部管理规定确保煤矿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高效,提升实践工作水平。
三、结束语
总之,为优化煤矿企业财务管理,我们只有创新理念,引入信息化手段、完善内部管控、强化风险预警、规范财务工作流程、优化机构设置,方能提升核心竞争力,真正留住人才,创设显著效益,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凌辉.浅谈煤矿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J].企业文化(下半月),2010(10)
[2]钟训红,王振江,张学亮,韩荣军,郜治国.煤矿巷道顶板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江西煤炭科技,2007(3)
随着信息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员工的健康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可以有效提高健康档案的利用效率。早在上个世纪末,发达国家为了符合医学发展的要求,便将微机化管理应用于医疗领域,微机化管理的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帮助全体医生对员工健康水平进行整体了解。医生只有对员工的个人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全面且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解答员工的问题,为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提供切实有效且质量较高的医疗服务。其次,只有维护好医患关系的连续性,才能为煤矿基层单位提供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生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为员工提供有效且完善的健康档案可以获得员工的信任。再有,对健康档案实行微机化管理可以促进卫生的规划与发展,详细且完善的健康档案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并掌握员工的健康状况以及发病症状,有利于对员工进行疾病预防,从而减少员工的医药费用。另外,可以作为医疗教学的参考资料,健康档案中详细体现了员工的社会层面、心理层面、生物层面的问题,以此作为教学资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处理问题的能力。最后,全面体现了员工的健康水平与健康需求,为科研工作提供了信息资源。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以及可持续性,能帮助医生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及时且精确的管理,预见性地帮助员工进行健康保健,可以帮助员工有效预防慢性疾病,提高员工的健康水平。
二、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根据我国相关报道,现阶段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已普遍建立了员工健康档案,并且大部分煤矿基层单位实现了员工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随着我国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很多煤矿基层单位都充分意识到了员工的健康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建立员工健康档案成为了煤矿基层为员工提供卫生服务的重要体现,虽然煤矿基层单位为员工积极建立健康档案,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多问题还是无法避免。煤矿基层单位在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建立时,员工不配合,无法理解是限制建档工作的主要因素,还有,基层单位的建档人员对健康档案建立工作没有高度重视,或是不具备良好的档案建立技术,最终导致煤矿基层单位无法对员工的健康情况进行完整记录与存档。有些煤矿基层单位领导者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员工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只是针对特定员工进行健康情况建档,无法保证员工健康档案的全面性与完整性。很多煤矿基层单位的建档人员并不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能力,没有了解并掌握健康档案的内容,在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记录时,依然沿用传统的记录病例的方式,将员工的病患情况作为记录要点,致使健康档案功能丧失,无法发挥其预测、预防、健康保健的作用,造成了资源浪费。煤矿基层单位通过计算机对员工的健康档案进行信息管理,由于该电子产品的共用较少,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煤矿基层单位的各个部门都是独立对员工进行健康档案记录,无法联网,导致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健康管理档案不具备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煤矿基层单位对员工健康的管理工作。目前,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并不具备较好的信息化条件,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无法引进先进的信息化管理设备与信息化管理技术,并且,煤矿基层单位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从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人员技术能力较差,严重缺乏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信息化管理员工健康档案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以及人力投入,并且信息化管理具有较高的维护运行成本与动态管理成本。
三、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展望
要想促使我国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资金保障制度体系,并对煤矿基层单位大力宣传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帮助单位领导者形成正确的信息化意识,促进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进程。煤矿基层单位领导要对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定规范标准,并在信息化管理建设过程中,加大信息化管理数据库的建设力度,数据库是煤矿基层单位实现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保障与必要前提。煤矿基层单位领导首先要对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进行强化,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引进先进的电子产品。在选购电子产品时,不能依靠主观意识,要采纳专业人员的合理建议,这样不仅可以保障该产品的实用性,还能避免出现资金浪费的现象。档案信息化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还要了解并掌握管理知识与医疗卫生知识。煤矿基层单位应该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与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保证煤矿基层单位员工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四、结语
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炭经营监督管理,规范和维护煤炭经营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煤炭经营监管办法》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煤炭经营活动,适用本实施细则。
第三条本实施细则所称煤炭经营,是指从事原煤及其洗选加工产品的批发、零售及民用型煤的加工经销等活动。
第四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全市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指定的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以下统称“区县(自治县)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
工商、质检、环保等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煤炭经营的监督管理。
第二章煤炭经营企业
第五条国家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制度。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经过煤炭经营资格审查。
第六条煤炭经营资格实行市级审查、分级管理。
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煤炭经营企业的经营资格审查。
区县(自治县)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由区县(自治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的煤炭经营企业的经营资格的初审,并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核准。
第七条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注册资金;
(二)有固定的经营场所;
(三)有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设施和储煤场地;
(四)有符合标准的煤炭计量和质量检验设备;
(五)符合国家对煤炭经营企业合理布局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设立煤炭经营企业,应当向所在区县(自治县)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煤炭经营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二)煤炭经营资格申请报告、申请表;
(三)注册资金证明及法定验资机构出具的资信证明文件;
(四)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身份证明;
(五)企业固定经营场所证明;
(六)企业自有储煤场地证明(使用权证)或租赁、联营场地的合同证明(包括场地面积、储煤能力和场地设施);
(七)环保行政部门出具的储煤场地环保合格证明;
(八)质检部门出具的煤炭计量设施和煤炭质量监测设施合格证明;
(九)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计量、质检工作人员上岗证书。
第九条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销售本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不实行煤炭经营资格审查。
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经营非本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应当向所在区县(自治县)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和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申请,经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批准取得煤炭经营资格后,方可从事煤炭经营。
第十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和区县(自治县)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接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后,对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在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未申明联系方式,无法告知的除外)。
第十一条区县(自治县)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依法对申请人提交的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并上报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审批。审查部门必要时可到有关现场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核实,经审查核实具备煤炭经营资格条件的,予以批准,不具备条件的,不予批准,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二条区县(自治县)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工作。
第十三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工作。二十个工作日内不能完成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准予从事煤炭经营的企业,在作出批准决定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申请人颁发、送达煤炭经营资格证。
第十五条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作出的准予从事煤炭经营的审查决定,可通过公开发行的报刊、网站等方式向社会公告。
第十六条申请人持依法取得的煤炭经营资格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领取经营范围包括煤炭经营的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煤炭经营。
未取得煤炭经营资格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颁发经营范围包括煤炭经营的营业执照。
第十七条煤炭经营资格证的有效期为三年。期满需要延续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三十日前向原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初审)部门申请办理延续手续。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延续。
第十八条煤炭经营企业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到原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初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九条煤炭经营企业终止的,应当到原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初审)部门办理煤炭经营资格注销手续。
第二十条煤炭经营资格证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一印制,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印制。
第二十一条煤炭经营资格证不得伪造,不得买卖、出租、转借或以其他任何形式转让。
第二十二条煤炭经营资格审查(初审)部门审查煤炭经营资格,除法定收费项目外,不得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第三章煤炭经营
第二十三条煤炭经营企业从事煤炭经营,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保证煤炭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第二十四条从事煤炭经营,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由买卖双方签订煤炭买卖合同。
煤炭买卖合同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出卖人和买受人的名称和住所;
(二)数量;
(三)品种、规格、质量;
(四)价格;
(五)交货方式;
(六)发出地点(站、港)和到达地点(站、港);
(七)履行期限;
(八)货款及运杂费的结算方式,买卖双方的开户银行、帐号、纳税登记号;
(九)违约责任;
(十)解决争议的方法;
(十一)买卖双方约定的其他条款。
第二十五条煤炭买卖合同签订后,买卖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任何一方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有特殊原因需要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办理,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六条需由运输企业承运的煤炭,煤矿企业、煤炭经营企业或煤炭用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与运输企业签订煤炭运输合同。
第二十七条煤炭运输合同生效后,合同双方必须全面履行合同。煤矿企业或煤炭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发运质量合格、计量准确的煤炭;运输企业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承运,并将承运的不同质量的煤炭分装、分堆;煤炭用户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接卸煤炭。不履行合同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十八条煤炭发运时承运、托运双方的交接和到站(港)后收货人对煤炭质量、数量的验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九条煤炭经营应当取消不合理的中间环节。国家提倡有条件的煤矿企业直销,鼓励大型煤矿企业与耗煤量大的企业签订中长期直销合同。
第三十条国家提倡有条件的煤炭经营企业实行煤炭配送。
第三十一条煤炭经营企业经营民用型煤,应当保证质量,方便群众,稳定供应。
民用型煤应当推行集中粉碎、定点成型、统一配送、连锁经营。
第三十二条国家鼓励使用洁净煤,推广动力配煤、工业型煤,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第三十三条煤矿企业、煤炭经营企业,应当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禁止下列经营行为:
(一)未取得煤炭经营资格擅自经营;
(二)未取得煤炭生产许可证擅自销售煤炭产品;
(三)采取掺杂使假、以次充好、数量短缺等欺诈手段;
(四)垄断经营;
(五)违反国家有关价格的规定,哄抬煤价或者低价倾销;
(六)违反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偷漏税款;
(七)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为。
第三十四条从事煤炭运输的车站、港口及其他运输企业不得利用其掌握的运力参与煤炭经营。
第三十五条禁止行政机关设立煤炭供应的中间环节额外加收费用。
禁止行政机关开办煤炭经营企业或者从事、参与煤炭经营活动。
第三十六条禁止经营无煤炭生产许可证的煤矿企业生产、加工的煤炭产品。
禁止经营无煤炭经营资格的煤炭经营企业的煤炭产品。
禁止向无煤炭经营资格证的煤炭经营企业销售煤炭产品。
第三十七条煤矿企业和煤炭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煤炭产品质量管理的规定,其供应的煤炭产品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用户对煤炭产品质量有特殊要求的,由买卖双方在煤炭买卖合同中约定。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八条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依法对煤炭经营进行监督管理,应建立对煤炭经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营资格条件变化和依法经营状况的全面检查制度。
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和工商、质检、环保等有关部门依法查处非法经营活动,并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实施行政处罚。
第三十九条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的工作人员应当熟悉有关法律、法规,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公正廉洁,秉公执法。
第四十条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进行监督检查时,有权向煤炭经营企业或者煤炭用户了解有关执行煤炭法律、法规的情况,查阅有关资料,进入现场进行检查;煤炭经营企业和煤炭用户应当提供方便。
第四十一条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时,应当出示证件。
第四十二条煤炭经营资格审查部门实施资格审查和日常监督管理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实施细则相关条款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制定的《煤炭经营监管办法》的罚则条款予以处罚。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本实施细则前,依据原市经济委员会的《市煤炭经营监管办法实施细则》规定,已经审批取得的煤炭经营资格证,在有效期内继续有效。
我国煤矿企业在物资管理的成本控制方面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企业本身多数集中在煤炭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在物资管理方面要承受一定的运输成本;一般矿产开采与储存位置相距不远,做好物资管理就必须设置相应的存储供应地点;煤矿企业所涉及到的物资管理普遍占据空间大、资金规模大等特点;物资的开采、加工、运输、存储等对各类机械设备的依赖程度较高,对物资管理要较为严格的要求;企业相关管理部门不仅要做好资源的管理与存储,还要加强其他物资材料的检修与落实,对于成本控制工作而言涉及较多变量,增加了控制管理难度。以上这些诸多因素的影响意味着现代煤矿企业想要做好物资管理的成本控制就必须从多方面入手改善现状,以减少管理问题。
2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就目前而言,我国煤矿企业物资管理的成本控制水平、管理水平相较控制需求而言并未达标,成本控制的过程伴有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煤矿企业在物资储备、采购、管理等多个环节无论是管理水平还是效率都较为低下,从而导致物资供应过程问题频发,导致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控制难度,影响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的提升;二是煤矿企业在物资资金管理、运用、分配方面存在缺陷,资金周转率偏低,影响了企业本身的信用与效益;三是企业自身信息化水平还有待提升,统一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步伐还较为缓慢,增加了物资管理工作的成本支出、影响了管理效率,也不利于企业决策;四是煤矿企业成本控制中缺乏对资金的有效监督与掌控,导致资金与物资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尤其是有效监管机制与约束机制的缺乏促进企业无法掌握一手信息,不利于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
3煤矿企业物资管理成本控制策略分析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煤矿企业的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时代,企业在加强资源开发管理及产业链拓展的状态下,只有强化物资管理的成本控制效果,才能够增强企业自身在市场经济浪潮下的竞争实力,才能够提升自身管理水准与利润水平,降低成本支出。具体成本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内容:
3.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煤矿企业物资管理的成本控制要从提升认识、完善相关制度做起,以适应新时期市场经济发展竞争需求。制度方面要完善成本预算制度,提升成本控制有效性及规章制度的约束力、执行力,企业本身在内部管理中要全面推行预算管理,强化对资金支出回馈的管理,将预算管理拓展到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经营、资金管理等各个环节,并合理划分成本控制责任落实到各个具体部门及各个岗位。企业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及财务情况进行科学的资金评估与规划,制定完善预算评估与管理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并对执行情况加强监督与跟踪核对,做好上报、审批、核对工作,为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3.2建立物流供应链
煤矿企业本身对物流有较大需求,其是保障企业顺利运行的关键支柱之一,生产经营中物资管理工作离不开良好物流体系的支持,因此要建立符合企业经营发展需求的物流供应链,以解决实际管理中急用物资不到位、普通物资存储管理压力大、物资滞留与浪费等诸多问题,从而降低物流成本。企业本身要针对生产经营活动中企业在物资采购、运输、配送、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做好仓库的实时监查与清理,以提升采购质量与效率,提升物资使用效益,为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
3.3建立动态库存体系
对煤矿企业而言,物资管理首先要从采购入手,通过实施集中式管理、建立动态库存监查体系来服务生产经营,比如根据市场上物资价格波动变化及时低成本购进,降低采购成本,提升资金使用效益。对于采购与库存的监督管理要做到实时化与动态化,利用信息技术的服务优势及时对企业物资管理报表、采购管理情况、市场价格等多项因素进行整合分析,从而完成最佳采购方案、库存配送方案的设计,并结合实际生产运营需求予以调整,从而提升物资管理水平与成本控制效益。
3.4建设信息化平台
煤矿企业管理中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建立全面的物资监管信息化平台,构建互动性强、快捷便利的数字服务系统,将管理内容与目标纳入系统,从而全面监查资金、物资的使用管理情况,实现全过程跟踪,并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支持,服务企业决策。信息化平台的建设要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加强合作与联系,以提升数据采集准确性及有效性,方便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从而为企业物资管理的成本控制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及时解决工作中各类难题。
4结束语
1.助力集约化生产的功能定位
从上文中可以知晓,煤矿企业若要走集约化生产道路需要解决两个问题:(1)建立市场需求拉动下的生产模式;(1)优化当前的产品结构。因此,对于解决第一个问题而言,财务管理则可以在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上提供支持。对于解决第二个问题来说,财务管理可在资金上通过建立针对性配置来给予支持。
2.助力优质化生产的功能定位
拓宽煤矿企业的产品线这实则是一项技术问题,即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优质化生产的目标。从前期准备工作来看,其中不仅涉及到提高企业资本有机构成,还涉及到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从中可以知晓,财务管理活动需要助力上述准备工作的开展。
二、定位驱动下的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1.建立企业生产转型的目标管理机制
财务管理在助力煤矿企业生产转型上,仍要服从企业的目标管理。目标管理包括“目标分解”和“目标协同”两项内容,而财务管理部门首先需要进行生产转型目标分解,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职能助力生产转型工作的开展。因此,企业管理层、财务管理部门、生产计划部门等需要通过集体协商,建立起生产转型的目标管理机制。
2.为企业信息平台建设提供资金预算
建立市场需求导向下的产品生产模式,是实现集约化生产的核心内容。这就意味着,煤矿企业需要沿着“市场需求——企业营销部门——企业生产部门”的内在逻辑,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可见,提升上述链条上的信息传导效率将是关键点。因此,财务管理部门应设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专项基金,并在资金使用指导下助力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3.为技术升级人力资本开发提供支持
技术升级和人力资本开发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在煤矿企业长期的“重生产”的价值导向下,似乎对于技术升级和人力资本开发事项着力不够。为此,在企业正处于休养生息之时,财务管理部门应在技改资金的使用上提供统筹,并提高培训项目专项资金的数量。
三、实证讨论
某煤矿企业建立了一套以内控体系为基础,以资金运动为主线,以财务量化指标为抓手,覆盖企业采购、生产、销售、内部管理等基本面。
1.指标体系的建立
(1)理顺管理流程。确定企业财务预警体系及指标构成,明确预警指标的收集渠道、方法和口径,分析警报原因,建立决策反应机制,制定财务预警对策。
(2)纳入绩效管理,用制度保障实施。将财务风险防控指标的测评结果作为考核指标纳入公司的绩效管理体系,沿着财务风险防控指标预警出现直至风险最终解决的过程定位责任,进行绩效考核。
(3)变革财务管理工作。收集规范真实的财务会计信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财务管理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衔接和协调,实现财务信息的规范化和实时动态化,为财务管理预警系统搭建优良的财务核算和管理环境。
2.指标体系的实施
公司董事会下属审计委员会委托审计室等部门以半年度、年度周期按照财务预警信号消除率,财务预警信号关闭率,财务预警信号消除及时性等评测指标对以上预警指标及其处理结果进行评测,评测结果计入相关责任人绩效考核。
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