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文化地产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地产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地产调查报告

第1篇: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留学热门国家有哪些?都选择什么专业?

图1留学国家分布

海归留学的国家,排名前四名的分别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占比分别为18.6%、14.4%、9.1%、9.1%。从日本、新加坡、韩国等留学的热门国家回国的占比分别为9.1%、6.9%、5.9%。

图2海归在国外所获学位的主修科目

海归在国外所获学位的主修科目以商科、工学、自然科学为主,分别占46.4%、14.7%、10.7%。此外,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占比也较高,均为8.8%。农学和法学的比例较小,均为0.6%。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留学到底划不划算?

随着近年来留学人员的快速增长,海归也日益增多,加上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巨大,全球经济放缓,海归群体面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相比较高的留学成本,留学效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围绕留学“划算”还是“不划算”的讨论成为社会话题。

调查显示,海归群体中,认为留学划算的占50.0%,不划算的占20.2%,说不清和不方便回答的分别占22.1%、7.7%。需要注意的是,评价留学的价值不能简单的看经济回报,也需要考虑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调查对象中,超过65%的海归认为可在5年内收回留学经济成本,认为3-5年收回经济成本的人数最多,占比为35.9%,5-10年和1-3年的分别占24.1%、22.5%,10年以上的占比10.3%,一年以内的仅占7.2%。出国成本的收回时间与海归人员的个人能力、就业单位性质、个人所在的岗位、工作经验等因素密切相关。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海归最爱在哪里就业?从事哪些行业?

就业成为海归回国发展的主流选择,87%的海归在回国后选择就业。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天津等一线城市和省会。值得注意的是,中部和西部城市,尤如成都、南京、西安、武汉等地对海归的吸引有所增加。

图3海归就业的企业类型

海归就业主要集中在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海归就业的前十大产业中,金融业最多,为14.3%,贸易/批发/零售业、房地产/建筑业、互联网分别占7.2%、6.9%、5.5%,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产业等产业占比较小。

图4海归就业行业分布(含服务业就业的海归细分行业分布)

图5海归就业行业分布(含制造业就业的海归细分行业分布)

海归认为其留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语言、沟通能力,分别有64.3%和51.7%的海归认为自己在这两方面具有优势。分别有50.1%和48.8%的海归认为自己在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另有38.6%认为在自我推介能力占优势。仅有15%的海归认为自己在人脉网络占优势。海归面临着归国再融入的问题。

在就业劣势方面,海归在社会关系网络、求职时间、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短板。调查显示,海归的就业劣势主要体现在“国内的关系网络因在国外上学而断裂”,有47%的学生认为自身存在这一劣势。29.7%认为海归“专业技能与国内名校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有27.7%的海归认为自身丧失‘“挂职锻炼机会,难以到政府部门工作”。认为“回国时间晚,赶不上国内招聘会”、“所学专业国内没有需求,国外实习经历不被认可”,占比分别为26.7%和24.8%。还有12.4%的海归认为自己“语言能力与国内名校学生相比优势不明显”。

76.5%的海归回国后有跳槽的经历,在跳槽的频率方面,2年内跳槽的占主流,高达39.5%。3-5年跳槽的海归占28.8%,5年以上再跳槽的仅占8.2%。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海归创业遇到哪些困难?需要哪些帮助?

图6海归创业的行业分布

报告指出,海归创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新生物工程/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贸易/批发/零售业、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产业、其他服务业、节能环保这几个领域,占比分别为18.6%、13.6%、13.6%、10.2%、8.5%和8.5%。

图7海归创业过程中遇到的主困难

调查发现,新一代海归在创业中,主要遇到融资困难、经营运行成本高、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等问题。融资难、经营运行成本高等问题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由于海归的特殊性导致对国内市场不够了解,也是海归创业过程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此外,政府相关政策配套不齐、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难以引进和留住适用人才、技术成果产业化难也是目前创业人士面临的主要困难,这也反映政府在做引才工作过程中,更应该做到产学研相结合,以产业需求为主导,以企业为主要载体来发展引才项目。

图8海归创业最需要的服务

在创业阶段,海归创业者最需要获得关于市场开拓、金融服务、创业场所提供等方面的帮助。海归创业政策需求方面,海归创业者更希望政府能够解决科研资金申请过程限制较多、加大科研资金支持力度、政策落实等问题。也有创业者表示政府应该在购买时优先选择海归创业企业的高新技术及产品。约41.7%的人则表示国家的政策很好,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贯彻落实。

日前,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2015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

海归回国再融入难不难?

报告指出,超过八成的海归回国后都能实现再融入。渐渐地融入是主要类型,占54.4%,较快地融入的占32.7%,一直很难融入的占12.9%,与2013年的调查结果“半数以上的海归一直难以融入国内环境”相比,海归的社会融入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在融入的方式上,以自然融入、生活方式的本土化、自我心理调适、结交国内朋友为主,分别占比为58.7%、49.8%、46.7%、35.7%。参与国内社交型/学术型/商务型活动、个人资本的跨国经营和转化也是融入国内环境的重要途径,分别占比20.2%、7.3%。

第2篇: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1.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4;2.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3)

摘 要:本文着眼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尝试将2013年、2014年两年江苏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以及公共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报告中相关数据进行了交叉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再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从而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在数量、待遇以及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情况分析和趋势预测。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数据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222-04

收稿日期:2015-03-18

作者简介:王华(1982-),男,江苏海安人,招聘服务部主管,经济师,公共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冷开振(1977-),男,江苏徐州人,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管理。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状况跟踪调查,完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跟踪调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质量评估促进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完善已成为当下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从2010年起,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精神指示,每年持续开展了多项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其中包括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调查,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以及用人单位调查等,多角度反馈了毕业生就创业情况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

然而这些调查数据之间目前还是相对孤立,缺乏交流、比较和再利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认为:“当我们将多个数据集的总和重组在一起时,重组总和本身的价值也比单个总和更大。”受此启发,本人现将2013至2014年度的江苏高校毕业生(本专科、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用人单位招聘情况调查以及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等多份报告中关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相关数据进行交叉比较分析,以期展现更为丰富的就业情况和趋势。

二、用于交叉比较分析的各调查报告规模简介

1.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报告。

1.201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14用人单位报告”)

调查时间从2014年9月16日开始,截止2015年1月6日,共回收问卷13482份,有效问卷为10036份,有效回收率为74.4%。

2.201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13用人单位报告”)

调查时间从2013年11月12日开始,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共回收问卷3769份,有效问卷为2492份,有效回收率为66.3%。

2.江苏省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2014年度),以下简称“2014本专科生报告”,针对毕业半年后的2013届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开展调查,共回收问卷214478份,总答题率为49.9%。

3.江苏省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报告(2014年度),以下简称“2014研究生报告”,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598份,答题率为31.2%。

4.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2014年第3季度),以下简称“2014第3季度市场供求报告”。该报告为江苏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对全省13个市、100个县(市、区)及部分开发区(园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监测。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交叉比较分析

1.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数量最大岗位年度比较。

将2014与2013年度招聘毕业生最大数量的前五个岗位进行了比较,虽然两个年度使用的岗位分类不同,但初步可以将这些招聘数量比较多的岗位分为经济类和技术类两大岗位。将2014年度中的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经济业务人员归为市场类,共占比13.9%,将工程技术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归为技术类,共占比46.6%。而将2013年度的销售/零售/客户服务类归为市场类,占比18.1%,建筑/交通/房地产/装修/物业服务类、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类、机械制造类、医疗/卫生/制药/生物类归为技术类,共占比29.7%。由此可见市场和技术两大类岗位在毕业生占比较高。

2.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量与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分学历层次比较。

2014本专科生报告中显示,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位职位中技术类岗位共占比4.7%,分别为计算机程序员(2.1%),建筑技术员(1.5%),化学技术员(1.1%);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位职位中技术类岗位共占比3.7%,分别为施工技术人员(2.0%),建筑技术员(1.7%)。这个调查结论与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技术类就业岗位数量的较大比重形成了供求结果的矛盾,有待地区分布比较分析后,进一步对相关情况进行推测。

3.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岗位数量与社会公共就业市场供给岗位数量分地区比较。

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显示,江苏省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数量最大的前三个岗位为工程技术人员(31.7%),商业/服务业人员(8.6%),其他专业技术人员(8.5%)。与之相吻合的是,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2014年第3季度)中,需求比重排前三的岗位分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41.48%),专业技术人员(25.17%),商业/服务业人员(20.35%)。

4.基于就业岗位数量交叉比较的情况推测。

通过各报告的交叉数据分析,我们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情况可以做这样的推断:江苏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供给量和整个社会的招聘需求趋势总体一致,技术类、市场类岗位比重较大。但是受目前高校培养规模的限制,江苏高校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技术类岗位的需求,江苏的用人单位可能招聘大量的外省技术类高校毕业生。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交叉比较分析

1.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年度总体比较。

2013用人单位报告中数据显示,定岗年薪最高的前五个岗位类为金融/保险类(5.9万)、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类(4.8万)、仓储/物流/运输类(4.7万)、销售/零售/客户服务类(4.6万),建筑/交通/房地产/装修/物流服务类(4.6万)。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显示,定岗年薪最高的前五个岗位类为科学研究人员(5万)、金融业务人员(4.7万)、法律专业人员(4.6万)、体育工作人员(4.5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5万)。从两年报告的数据比较中,不难发现,技术类岗位收入稳定而领先,金融类有所降低,法律类提升较大(2013年为4.1元)。

2.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年度分类比较。

(1)不同性质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年度比较。

2014年集体企业的定岗年薪超越国有企业,成为第一,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收入水平继续坚挺,稳居第二、第三。各不同性质用人单位提供给毕业生的定岗年薪较2013年都普遍提升,平均增加了1.17万元。其中增幅较大的为集体企业1.8万元、非盈利组织1.6万元、个体工商户1.3万元,增幅较小为港澳台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是0.8万元。外资企业并非传言中的高薪的提供者,两年都处于平均水平,且增幅一般。

(2)不同行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年度比较。

金融和房地产业两年都名列前茅,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第4位)和住宿餐饮/旅游业(第17位)两年也都保持不变。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由第7名上升到第3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由第15位上升到第5位,农/林/牧/渔业由第16位上升到第10位。各行业普遍涨薪的同时,增幅却各有不同。增幅较大的是农/林/牧/渔业1.8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1.7万元、金融业1.4万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1.2万元,而增幅较小的是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邮政业0.7万元、房地产业0.6万元、建筑业0.6万元、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国际组织0.6万元。

(3)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年度比较。

两年中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和学历层次密切相关,学历层次越高,收入越高,且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差距远大于本科生与专科生之间的差距。2014年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定岗年薪都较2013年有所提升,研究生增幅最大为1.2万元,其次为专科生0.8万元,最后为本科生0.7万元。

3.用人单位提供薪酬与毕业生实际获得薪酬分岗位比较。

由于调查选项的设置和统计收入的口径不同,本文将2014本专科、研究生报告中涉及的主要职业类与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年薪最高的前五个岗位进行了相近归类,并将月收入乘以12个月,换算成了年薪。具体详见表1。

由于涉及岗位众多,且分类不同,只选取以上岗位进行比较。由表1不难看出,研究生收入普遍拉高整体评价收入水平,这些收入较高的岗位都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类岗位和高端服务业。

4.基于就业岗位收入交叉比较的情况推测。

(1)行业及岗位类别因素分析。收入是就业吸引力的风向标,金融行业持续被毕业生热捧,首要因素就是收入高,且增幅大,但保险业的收入貌似拉低了金融业的整体水平。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提档升级,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科研技术服务、能源(电、水、气等)和农林牧渔业的从业毕业生收入增加明显。同时伴随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信息产业及互联网、计算机相关岗位收入稳中有升。但传统零售业正在遭遇减员降薪的过渡期。房地产、建筑等行业的收入水平也将随着国家经济整体调控和结构转型增速放缓。法律类、体育类毕业生可能因为“法治国家”和“全民健身”的推行,将迎来职业发展的春天。

(2)单位性质因素分析。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目前存于调整期,总体上呈现“高控低补”的态势。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正经历薪酬体系的重大改革,过去体制造成的“高福利”会被调整到整个社会能接受的合理水平。集体企业、非盈利组织、个体工商户等正在努力提升工资水平来吸引毕业生应聘。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受国际经济影响工资增幅放缓。

(3)学历层次因素分析。研究生的同类岗位收入高出本专科收入约40%—80%不等,收入水平的明显差距,是激励大学生考研热情不退的主要动力。此外,科学研究人员、法律专业人员等岗位不招收本科以下学历毕业生,立志从事这些工作的专科生必须将升学作为大学期间的首要任务。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要求交叉比较分析

1.毕业生就业岗位学历要求年度比较。

2013用人单位报告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中学历要求的比例分别为研究生1.2%,本科23%,专科生74.6%。其中招聘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为医疗/卫生/制药/生物类(5.9%)、教育/科研/咨询/法律类(3.8%)、能源/化工/环保类(3.2%)、电气/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类(3.1%)、建筑/交通/房地产/装修/物流服务类(2.2%);招聘本科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为编辑/文案/翻译/传媒类(59.4%)、金融/保险类(44.7%)、教育/科研/咨询/法律类(42.9%)、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类(41.7%)、电气/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类(38.8%);招聘专科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为酒店/餐饮/旅游/社会服务类(97.6%)、技工类(97.4%)、农/林/牧/渔业类(94.4%)、仓储/物流/运输类(93.2%)、生产/加工/质量管理类(89.4%)。

2014用人单位报告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中学历要求的比例分别为研究生3.3%,本科42.9%,专科生53.7%。其中招聘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科学研究人员(18.4%)、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2%)、公务员(4.9%)、体育工作人员(4.4%)、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3.8%);招聘本科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为体育工作人员(71.1%)、公务员(68.9%)、科学研究人员(62%)法律专业人员(60.7%)、教学人员(60.1%);招聘专科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87.1%)、商业/服务业人员(74.9%)、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72.6%)、其他人员(63.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63.2%)。

通过两年数据比较,可以发现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在提高。在招聘要求学历提升的趋势里,公务员、体育工作人员、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三个岗位比较突出。

2.毕业生就业岗位学科要求年度比较。

2013用人单位报告中心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中不限学科的占56.4%,限学科的占43.6%。不限学科的前五个岗位分别为销售/零售/客户服务类(78.8%)、金融/保险类(73.7%)、市场/公共类(70.3%)、酒店/餐饮/旅游/社会服务类(66.9%)、美术设计创意类(66.7%);限学科的前五个岗位分别为能源/化工/环保类(83.9%)、仓储/物流/运输类(60.8%)、农/林/牧/渔业类(59.5%)、生产/加工/质量管理类(58.5%)、电气/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类(58.3%)。

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心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中不限学科的占51.5%,限学科的占48.5%。不限学科的前五个岗位分别为其他人员(73.7%)、商业/服务业人员(71.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岗位(69.1%)、金融业务人员(67.7%)、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67.1%);限学科的前五个岗位分别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2.4%)、科学研究人员(61.4%)、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60.3%)、工程技术人员(59.6%)、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59%)。

通过两年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市场、服务、创意类岗位对于学科的要求不高,而技术类岗位则对学科要求较高。

3.毕业生就业岗位学科人才需求年度比较。

2013用人单位报告中心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对各学科大类需求人数的排序依次是工学(48.8%)、理学(17.8%)、管理学(12.7%)、医学(4.8%)、教育学(4.8%)、经济学(4.2%)、农学(2.7%)、艺术学(2.1%)、文学(1.7%)、法学(0.3%)。

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心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对各学科大类需求人数的排序依次是工学(47.2%)、管理学(21.3%)、医学(7.1%)、理学(5.7%)、教育学(5.0%)、文学(4.2%)、经济学(4.1%)、艺术学(3.3%)、农学(1.6%)、法学(0.5%)。

通过两年数据比较,可以发现管理学、医学、文学、艺术学四类学科需求上升,而理学和农学需求下降。

4.基于就业岗位学历、学科年度比较的情况推测。

通过就业岗位对学历要求和学科限制的交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013年不限学科但对学历有较高要求的岗位是金融/保险类(本科)、酒店/餐饮/旅游/社会服务类(专科)。对学科和学历都有较高要求的是能源/化工/环保类(研究生)、电气/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类(研究生)、农/林/牧/渔业类(专科)、仓储/物流/运输类(专科)、生产/加工/质量管理类(专科)。

2014年不限学科但对学历有较高要求的岗位是商业/服务业人员(专科)、其他人员(专科)。对学科和学历都有较高要求的是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生)、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专科)、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专科)。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以推测:一方面,市场类、服务类岗位对学历、学科的要求普遍不高,而更注重个人能力。但是其中金融/保险类和酒店/餐饮/旅游/社会服务类岗位还是需要从业人员接受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此外,对本科学历要求较高的岗位普遍存在对学科限制不高的现象,如公务员、编辑等岗位。如果本科毕业生想选择这些岗位,须利用在校期间扩张知识面,增加社会经历,培养专项职能能力。

另一方面,研究生、专科学历要求的岗位大多对学科有较高的要求,着重体现在技术类岗位。当然这样的学科要求是不一样的,对未来从事各种技术研发和医学工作的研究生来说,对专业前沿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尤为重要。而对未来从事基层生产、操作的专科生来说,充分利用实习平台,努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增长专业技能则是关键所在。

以上数据比较分析所进行的情况推测皆为本人个人观点,通过上述的交叉比较分析,本人认为高校毕业生已开始逐步享受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带来的就业红利,用人单位对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充足,岗位层次和收入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但学科间不平衡依然存在,相关高校可根据社会需求适度调整学科培养规模,并引导学生理性选择职业方向,有的放矢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和人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2014-11-28].http://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65/201412/xxgk_180810.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33-34.

[3]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40.

[4] 潘漫.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2014年度)[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138.

[5]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2014年第3季度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http://lm.jshrss.gov.cn/sy2010/main/scgqfx/201412/P020141212548748570839.doc.

第3篇: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事实上,受政策收紧、资本撤退等因素影响,VR产业正开始降温。今年10月以来,虽然谷歌、Facebook、Oculus、HTC等巨头动作频频,推出各种VR标杆产品以着力构建生态,但整个VR市场相比上半年呈现降温。HTC Vive和Oculus Rift的产能问题解决后,市场反馈出现逆转,从上半年供不应求的态势转为停滞增长。Steam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庞大的Steam用户中,仅0.18%的人拥有HTC Vive,0.1%的人拥有Oculus Rift,市场拥有量非常低。另外一份关于消费者对VR产品购买意愿的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购买VR产品的意愿不超过30%。另外,VR生厂商的盈利能力引人关注,目前的盈利状况制约其可持续发展。在新三板挂牌的11家VR公司中,上半年盈利的公司仅有2家,1家持平。从VR投资情况看,一方面,阿里、盛大等企业将投资转向海外;另一方面,虽然证监会政策没有大的调整,很多创业公司对VR的投资变得更为谨慎,逐渐开始思考和审视VR领域投资的虚火,这都加快了国内的VR投资热情的冷却。

VR行业之所以陷入如此发展境遇,究其原因,行业虚热化发展、核心技术缺乏、内容创新不足、产业生态构建不完善是主要原因。主要体现为:

一是关键核心技术掌握不足。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技术积累薄弱,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技术开发主要以初创公司为主,研发投入有限,技术含量较低,产品多数处于低端层次且同质化严重。同时我国企业主要布局在硬件制造等环节,在虚拟现实关键环节如数据处理、人机交互等方面的技术研发中存在缺失,实时图像绘制、三维建模、立体显示、高端产品设计及加工工艺等基础共性技术产业化步伐慢。二是精品内容和应用匮乏。虚拟现实覆盖了游戏、事件直播、视频娱乐、医疗保健、房地产、旅游、零售、教育、工程以及军事等多个应用领域。当前,我国虚拟现实企业主要在游戏和视频领域进行布局,在医疗保健、房地产、旅游、零售、教育等领域的布局较少,在各个应用领域普遍存在软硬件兼容叉、交互不足、内容较少等突出问题,缺乏杀手级应用。三是产业发展环境亟待改善。虚拟现实产业主要由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内容服务等部分组成,产业链长,生态系统复杂,而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硬件设备领域,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国内尚未形成统一的技术、产品、服务等标准体系,产品良莠不齐,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所间缺乏协同合作,尚未形成有利于产、学、研持续创新的发展环境。

第4篇: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富裕无国界

超级富豪一般都会被国界“绑定”,通常过着一种居无定所的游牧式生活。“越是富有的人,就越没有根。”是用来形容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鲜明体现,富豪们通常会根据不同的国家政策、当地的环境气候以及孩子的教育环境改变他们的居住环境。甚至只是为了能够随时随地与死党出来喝咖啡。所以富豪热衷四海为家、全球置业,也不足为奇了。一般而言,“无国界富豪”拥有四到五处物业,其中两处位于“常驻国”,一处位于伦敦、巴黎或纽约之类的“国际化大都市”,另一处则是作为避暑胜地,譬如:瑞士或者荷兰等地方。

“超一流”房市异军突起

何为“超一流”房市?根据Knight Frank公司的调查报告显示,外国买家已经成为“超一流”房市的中坚力量,“超一流”的概念是物业仅限于身价最高的前5%,且多是世界主要城市。现阶段超级富豪的全球化生活方式带动了高端房市的全球化,当然,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结果。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出现,房市的全球化趋势成为了一个新的时尚潮流。除了,摩纳哥、伦敦这些地方,中国富豪也有了自己的全球置业版图。

投资潜力股―美国底特律

100美元买套房,这是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打出的最新广告,10年前,底特律中心街区“鬼城”房屋就以白菜价闻名,这里居民成批量弃房出走,这让中国富豪们兴高采烈的“捡了便宜”。位于美国大湖区的密歇根州底特律,曾经风光无限好,随着汽车行业的衰落,走向没落。但中国富豪总是拥有独到的眼光和投资头脑,如果政府在对底特律的经济进行复苏,那么这项投资将是稳赚不赔的好买卖,想必,富豪们也是看中了这项有潜力的投资价值了吧!有些房产就如同一个未发掘的金矿,一旦开采,潜力无限大。

不可不置“纽约曼哈顿”

《华尔街日报》报道了一则美国房产中介的故事,让整个华尔街房市沸腾,一位中国女士把曼哈顿精品公寓转了个遍,最后花了650万美元,买下了曼哈顿西57街上的一套公寓,为了自己现在只有两岁的女儿未来到哥伦比亚或纽约大学做准备。曼哈顿岛是纽约的核心区域,这里也是纽约房价最高的区域之一。但不可否认的是,曼哈顿是纽约的核心商务区域,拥有世界最顶尖的商业氛围和金融空间,通常,这里置业都是自身资本程度的一种体现。

第5篇: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信贷员的个人述职报告一

各位领导及同事们:

回顾二оxx年,我在行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行的经营目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营造良好的信贷文化,建立风险控制长效机制,使我行的信贷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不断增强,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信贷规模、质量与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现将20xx年度的个人述职及述廉情况报告如下: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工作措施

(一)信贷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在过去的一年中,我部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效益为核心、以质量为基础的经营管理思想,各项授信业务在更加合规和稳健的基础上保持了快速发展。一是客户数量有明显增加。我部将新增客户数纳入考核体系,使全行的授信客户由年初的1701个增加到年末的1983个,客户群进一步扩大,表内外授信余额达到276.94亿元,比年初净增加了33.09亿元。自营贷款余额为156.1亿元,比年初净增加33.62亿元,增幅达到27,增长速度是近几年来最快的一年。二是信贷资产的质量明显提高。在转化了“洲际酒店”等存量不良贷款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新增不良贷款,使资产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不良贷款比率和余额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已经降至1.53,不良率是我行成立以来的最低点。三是信贷资产效益有逐步改善。加强了利率和利息回收工作的业务管理,平均利率水平由年初的6.13提高到年末的6.61,较年初提高了0.48个百分点;年末的收息率为97.9,较去年末的80.35提高了17.55个百分点,盈利能力有所提高,信贷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了同步增长。

(二)防范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为了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提高我行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我部着眼于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预警与防范的长效机制,狠抓贷款三查制度,从而使我行防范信贷风险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1、在贷前调查方面。一是加强贷前调查工作,统一调查报告格式。我部下发了《文秘部落商业银行关于加强公司类信贷业务贷前调查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客户经理要深入到客户中去,调查到详细情况。在此基础上,又在全行范围内推行了统一的公司类授信业务调查报告格式,规范了信贷调查报告的内容。二是建立了客户进入与退出标准,优化客户结构。根据我行情况,结合市场实际,我部在年初就制订了授信客户的进入与退出标准,明确了房地产、汽车、商品流通等几个重点行业的客户选择标准,指导支行进行客户选择,提高客户质量,更好地防范授信风险。三是狠抓人员培训工作,提高信贷队伍素质。20xx年我部采取举办培训班、召开视频会和岗位互动等多种方式,开展了5期信贷业务的培训工作,使客户经理在客户选择、风险评估、贷后管理以及银行承兑、贸易融资等方面的业务知识和风险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2、在授信审查方面。一是清理和完善规章制度,理顺审查工作机制。20xx年,我部对信贷管理制度进行了全面清理,并制订和完善了《xx市商业银行20xx年授信投向指引》、《xx市商业银行法人客户公开授信管理办法》、《xx市商业银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贷款管理

的通知》等11个办法制度。二是严格执行政策法规,切实防范政策性风险。对不符合《贷款通则》规定的借款主体及贷款用途不予审批;对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能耗以及资源耗费型企业的授信业务实行严格控制。三是规范授信审查审批,切实防范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重点是严格控制借新还旧、贷款展期和重组,同时,加强对股东背景的审查,严禁对信用等级在bbb以下的客户进行授信。四是修订合同文本,规避授信业务的法律风险。在法律部的配合下,我部牵头完成了《贷款合同》、《最高额抵押借款总合同》、《抵押合同》等16个格式合同文本的修订工作,更好地控制和规避了合同文本中的法律风险。

3、在贷后管理方面。一是建立分片联系制度,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总行贷后管理中心按支行分片,实行定点联系制度,在总行与各分支机构之间搭建起贷后管理信息沟通的双向互动桥梁。同时,还建立了授信业务60日到期监控制度,先后下发整改通知和加强授信后管理通知39份,向总行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重要风险预警信息5条。二是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相结合,加强贷后跟踪管理。贷后管理中心在加强非现场检查的同时,加大了现场检查的力度,并针对贷后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和存量授信业务出现的风险苗头,适时策划和启动了风险敞口300万元以上公司授信业务调查、银行承兑汇票签发业务调查、房地产专项调查、年内到期授信业务调查、楼宇按揭业务调查等9项重点调查和现场检查工作。全年共查出各类授信业务风险问题73个、管理问题11个,涉及问题授信金额7.49亿元。三是编制贷后管理手册,规范贷后管理行为。20xx年,为了解决贷后管理不到位,基础管理仍显薄弱 等问题,我部贷后管理中心编写了《贷后管理手册》,全面规范了贷后管理的制度、流程和标准,对提高我行的贷后管理水平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4、在信息系统管理方面。我行信贷管理的电子化水平明显改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贷管理系统进一步优化,数据质量得到提高。我行信贷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一年的使用,在各部

室、支行提出的相关需求基础上,我部与科技部反复磋商,初步确定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优化方案,使该系统得到不断优化,系统的统计、查询和监测功能开始发挥。二是企业征信系统正式上线,信息查询更加快捷方便。按照人总行全面征信管理工作的要求,我部配合科技部成功完成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与全国企业征信系统接口程序的开发、存量客户信息的整理和有关数据的报送工作,经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验收,我行客户信息已按时提交全国企业征信系统入库,为全行查询授信客户信息、防范信用风险提供了信息保障。三是个人征信系统全面启用,信用查询实现全覆盖。我行对私业务在个人征信系统中的查询率达到100,该系统拓宽了我行个人客户信用信息的查询渠道,提高了个人贷款业务的审批效率,同时,在宏观调控背景下,为预防假按揭提供了有效的防范工具。四是在线审批开始推行,电子化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之下,借鉴其它先进银行的经验,我行远郊支行的部分授信业务已经推行了在线审批,审批方式和审批效率进一步改善,也标志着我行授信业务向电子化审批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三)信贷结构调整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止20xx年12月31日,我行贷款余额为167.07亿元(不含贴现38.24亿元),存贷比为56.7%(含贴现的存贷比为69.7%)。其中,我行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为32.26亿元,占我行资本净额的135.75,比去年末下降了62.67个百分点;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7.18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66.27,较年初增加了470个百分点;关联交易授信余额为36.84亿元,较年初的38.52亿元下降了1.68亿元,各项信贷结构调整指标均圆满完成了董事会下达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了我行的结构调整工作,

大额授信、集中度风险和行业风险有所释放。

(四)反商业贿赂及案件防范工作扎实推进。为了弘扬诚信、敬业、创新、清廉的企业精神,防范商业贿赂,我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同时,与部室员工一起认真学习了《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风险防范工作的通知》及银行业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第九次、第十次工作会议精神,输理和查找了近两年来本部室及业务管理条线内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案件风险防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了整改,拟订了《授信工作人员廉洁自律暂行规定》,签订了《信贷管理部治理商业贿赂承诺书》,进一步规范了授信行为,做到了警钟常鸣,营造了一个反腐倡廉、人人自律的工作氛围。

三、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联交易授信余额居高不下。由于历史的原因,我行关联交易授信余额一直较高,20xx年末为33.3亿元,是我行资本净额的185,大大超过银监局关于“关联交易总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规定。实行结构调整以来,虽然加大了关联交易的控制力度,但因资产重组的需要,20xx年地产集团被列为我行的关联方,关联贷款余额增至38.5亿元。今年,高发司又向我行申请了1.7亿元中长期贷款,xx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拆借资金4.5亿元(目前归还了3亿元),致使关联交易余额居高不下,目前仍高达36.84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55.05,超出监管指标105个百分点。

(二)中长期贷款比例呈增长趋势。12月末,我行余期1年以上的中长期贷款余额为47.18亿元,余期1年以上的中长期存款余额为6.16亿元,中长期贷款比例为766.27,超出xx银监局年初给我行下达的监管指标(120)646.3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①余期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存款降至6.16亿元,比年初下降了6.74亿元;②xx特钢系列增加中长期贷款5亿元;③xx国开行联合贷款增加中长期贷款4.66亿元;④为转化xx酒店贷款,xx公司增加中长期贷款8000万元,xx公司新增中长期贷款1.9亿元。

(三)集中度风险仍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截止20xx年末,单户贷款1亿元以上的客户共有32户,占我行客户总量的1.6%,贷款余额61.9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37.06,即37的贷款资源集中在不足2的客户中;②最大十户贷款余额之和高达32.26亿元,占资本净额的135.75;③全行单户超比例的企业共有6户,授信总额为43.59亿元,占全部授信总额的15.5,集中度风险比较突出。

四、明年的工作打算

为了充分发挥地方性商业银行的优势,提高我行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行业务又快又稳地发展,我在的工作思路是:优化管理,提高效率;控制风险,促进发展。

(一)优化管理,提高效率

1、进一步明确信贷投向和客户目标,使全行的营销工作做到有有的放矢。为了明确业务方向,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扶优扶强,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稳步推进信贷结构的调整”这个指导思想,逐步将信贷资源向综合回报高的优强企业集中;逐步降低市政及酒店贷款占比,提高优强的工业企业、优强的商贸流通企业、良好的小企业贷款和

个人贷款占比;逐步退出现有回报低、风险高的贷款。

2、改进和完善信贷流程,建立与业务发展相适应的信贷管理模式。按照总行关于事业部制构想和流程银行的要求,改进信贷流程,对授权和业务流程进行必要的调整,确保我行的审批流程能适应我行的业务发展的要求。

3、提高贷款审批的效率,适应市场竞争和拓展客户的需要。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审贷效率,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充实信贷审查人员,确保适当的人力资源;二是全面推行在线审批,通过提高电子化管理水平的方式提高业务审批效率。

4、加强贷款的后评价工作,为优质的合作项目及客户开启绿色通道。通过加强贷后管理,对存量客户的合作情况实施后评价工作,从中筛选出合作回报高、业务风险低的优质客户,并在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合作方式等方面向优质客户开启绿色通道,实行差异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对优强企业授信项目的审批速度。

(二)控制风险,促进发展

1、继续完善授信管理制度,为信贷业务的发展及风险控制提供制度保证。通过完善信贷管理的相关制度,防范授信业务的合规性及操作风险,修订房地产贷款及按揭贷款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信贷管理制度。

2、严守信贷审查的第二道防线,防范信贷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统一的调查报告格式,使支行上报的信贷调查报告更加完整和规范;二是总行要针对各个行业的不同特点,分别制订行业审查要点,逐步形成一套符合商业银行实际、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信贷审查标准和方法。

述职人:xxx

二oxx年元月十三日

信贷员的个人述职报告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时光转瞬即逝,紧张、充实的20xx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里,我和同志们一起生活、学习和工作。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在实践中磨炼了工作能力,使我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又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这与上级领导的帮助和大家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此我深表感谢!

任职以来,在上级联社的正确领导下,我十分注重提高自己的理论素质、政策水平和思想修养。及时了解把握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执行上级联社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理解上级指示精神。1年来,我积极参加了上级党委组织的各种活动,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金融法规, 在工作和生活中,严于律已,努力做到率先垂范,圆满地完成了联社下达的各项任务。回顾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一、在业务经营上,我全面贯彻落实了市、区联社“提升效益,做大规模”的思想,在全社积极倡导、精心培育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理念。

20xx年3月,我从两场社调入沙湖社,面对不良贷款比重大,存款急剧滑坡的局面,我深感肩头的责任重大。我在分析形势,吃透经营现状的基础上,和班子成员精诚团结、协调运作,及时组织召开了各种会议,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一是明确提出了客户营销的指导原则,市场定位及目标,精心设计了客户营销的方法和步骤,研究了操作性较强的挂钩考核办法,及时响应上级联社推出了客户经理制,并定位了一名储蓄外勤,变“客户围着银行转”为“银行围着客户转”,吸引了一大批优良客户“落户”信用社;

二是改革资金组织考核办法,进一步完善存款业务激励机制;把存款业务抓得好坏直接与职工利益挂起勾来,将存款任务分解到各网点、柜组、员工,直接与其责任工资挂钩,按月通报、分段计奖。

三是强化窗口服务,一方面积极开展优质文明竞赛活动,为沙湖树立形象,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从提高服务质量入手,推行承诺服务,促进资金组织工作超常规发展。

四是在存款业竞争中采取“以存定贷,以贷引存”和“巩固老客户,发展新客户”的方针拓展业务,使我社的吸储资金有了新的增长;同时贷款增量得到了优化,存量得到一定的活化。在财务管理中实行“量入为出,厉行节约”的原则,严格费用管理,加强费用报批审核,号召全体职工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当年实现了较好的综合效益,并获得了市联社“20xx年度增效奖”。

二、在搞活内部机制上,加大改革力度,在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聘任机制,能多能少的收入分配机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出台了《沙湖信用社绩效挂钩实施办法》,有效调动了全员的工作积极性。2003年5月,根据联社安排,并推动人事制度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按照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对信用社重要岗位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为真正实现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原则,通过制订方案、思想发动、考察考核的程序,理事会遵循“公开、公正、公平、择优”宗旨,有十二名同志竞聘到新的工作岗位。对于竞聘成功的同志,我要求他们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加强对他们的考核;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鼓舞他们的士气,使他们迅速进入了角色。在他们的带动下,形成了全社职工积极向上的好风气,为信用社完成全年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在形象塑造上,提出了按照统一标准、经济适用、美观大方、体现特色的原则,集中有限财力对网点进行改造的建议,获得了理事会的一致通过。一年来,我社先后按照市联社CIS要求对社本部、芙蓉分社进行了全面装修改造,为桥头分社购买新门面也即将拓址。其中社本部配合市政府进行了亮化工程改造,同时对营业设施进行了更新、开发、升级,增强了城市机构的服务功能,通过印刷传单,为储户印赠储蓄纪念袋和挂历,悬挂标识灯箱,积极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擦亮了信用社的牌子,有效的提高了信用社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位,我督导出台并组织实施了柜台人员服务规范和处罚办法,组织开展了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了服务效率。

四、在基础管理上,坚定不移地狠抓从严治社。坚持靠制度管人管事。一是抓制度的建立健全,根据我社实际制定出了《临柜人员岗位考核办法》、《会计基本制度》、《廉政建设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而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职工心中一清二楚。二是抓制度的落实。制度再多再好,不抓落实,就形成虚设。我及时督促各线主管人员积极大胆地开展工作,每月进行了一次安全检查、卫生检查;每季进行了一次财会检查、信贷检查;不定期地组织人员进行稽核监察,使职工养成了严格按操作规程办理业务的良好习惯,大大提高了我社的基础管理水平。一年来,我社未发生一起违法、违规案件,差错事故也大幅减少,年底各线考核均获得较好的成绩。

五、在队伍建设中重点抓了班子建设。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任职以来, 我高度重视班子建设,加强团结,不断强化措施,使班子建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一是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原则,寻求思想上的统一,坚持做到多通气、勤商量,对于信用社的重大决策、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都在理事会上进行讨论研究,把工作决策建立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另一方面在行动上瞄准一致的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职,不相互推诿责任,这种旺盛的工作热情和精神风貌,直接感染了全体职工,我们一道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六、工作中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在此方面我带头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严格执行了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以身作则,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比较好地坚持了艰苦奋斗、勤俭办社的优良作风,任职期间我没有发生任何违规、违法行为。同时,加强和改进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了对班子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的管理和监督。20xx年,沙湖信用社再次获得了市级文明单位称号。

回顾这一年来,在工作中收获不小,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差距,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在科技知识的学习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再接再励,和沙湖信用社全体干职工一道,共同打造信合事业的美好明天!

第6篇: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近日,英特尔公司联合经济学人智库(EIU)针对中国350家公司进行了一项调查,并了名为《弥合新技术范式的差距》的调查报告。这份主要针对金融、零售和医疗等行业客户的调查报告试图揭示中国企业在业务的创新和发展中如何看待和利用新技术。在技术创新、数据融合驱动企业业务发展的今天,这一调查结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对于在产品和服务中使用新技术有着清晰的愿景和战略。对于新技术的吸收,很多企业是通过与技术公司的合作来推动的。“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云计算、大数据和远程连接等技术直接融入企业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中。这有利于企业快速进入新市场,为企业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奠定基础。”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表示。

投资新技术的最佳时期

这次调查主要面向的是一些中型和小型的企业客户。虽然大多数的受访企业对于技术创新倾注了极大热情,但是调查显示,对于新技术的投资热情并不都来自企业的内部需求,很多是迫于外部大环境的压力,以及效仿竞争对手的做法。“调查显示,77%的企业认为,在未来3年内,新技术将在其产品和服务中发挥巨大作用。而不行动的企业将面临生存危机。”表示。

调查报告中重点介绍了机器人、5G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及VR/AR等五大技术在企业中的使用情况。其中,75%的受访企业表示,已经使用了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金融、汽车制造等行业在采用新技术方面走到了前面,机器人在制造和物流业应用较多,VR/AR技术在建筑行业应用广泛,而且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传统行业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比如传统金融行业受到了金融科技(Fintech)的刺激,许多新开户都是通过在线平台或手机完成的。另外在医疗行业,医疗机构希望采用新的技术持续改善就医体验。接受调查的85%的企业认为,如果不投资新技术,未来企业的发展将落后。

在采用新技术的过程中,企业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规避风险、合规性、政府监管。企业当前重点关注的是开拓新的业务模式和新市场,所以迫切需要将新技术整合到现有的产品和服务中。“传统企业客户应该开发更多的内部平台,同时要了解政策环境,并与技术公司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这样才能在企业未来的发展中占得先机。”表示,“未来10年都是在中国投资新技术的最佳时期。”

“数据驱动创新增长。”英特尔行业解决方案集团中国区总经理梁雅莉表示,“未来10年,企业要关注的是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从数据中挖掘出更大的商业价值,这样才能实现业务的创新,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今天,数据的融合发展正在重构行业。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一现象,过去一年中,中国的方便面市场出现萎缩,造成此结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外卖行业的兴起。另 一个例子,现在大部分的医疗数据,包括临床数据和计费数据都存在医院之内。随着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未来医疗数据可能会向医院之外延伸,并与基因数据、社交数据等融合。新零售的兴起也是由数据驱动的。在2000年之前,零售业的数据主要来自POS机。2000年之后到现在,零售行业进入大数据2.0时代,人们可以在某些领域进行大数据分析、客户画像等。从现在开始,我们步入了零售行I大数据3.0时代,可以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洞察零售行业的每个环节和流程,实现精准营销。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迎接数据融合带来的挑战,英特尔提出要不断完善各层面的技术,从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网络到存储、5G、FPGA,再到产生海量数据的设备,充分释放数据价值,充当企业业务转型的基石。

梁雅莉特别谈到了英特尔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从去年开始,英特尔进行了一系列战略收购,在底层基础架构层面、工具层和应用层都有涉猎,目的就是构建完善的技术体系,为客户的应用提供全面支撑。

“数据驱动”永远在路上

1995年,人类历时13年、耗资30亿美元终于完成了全球首个DNA基因测序。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数据的加速融合,英特尔希望到2020年,人们只要花费24小时、1000美元就能完成基因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读。

IT将颠覆医疗行业?美国心脏病学家、基因组学家埃里克・托普所著的《颠覆医疗》被很多研究IT和行业应用相结合的人视为“圣经”。《颠覆医疗》的一个核心观点是,云计算、无线传感器、超级计算机、基因测序等新技术不仅将改变人们的生活,而且对于医疗行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次创造性的破坏,将颠覆医疗行业。

对于“颠覆”二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原副主任王才有认为,所谓颠覆医疗,其实是医疗智慧化的过程,是IT与医疗行业应用深入结合的过程,对医疗行业的发展将起到不断优化和改进的作用。在医疗领域,一切都在向智慧化演进,比如精准医学、医药研究、医疗物联网、医疗机器人、智能物件等。

“可穿戴式设备、VR/AR等新技术确实在医疗行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王才有表示,“不过计算机并不是要颠覆医疗,而是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计算机与医疗行业的专业人员将共同为患者提供服务。得益于IT的发展,自然语言处理、临床决策支持、知识服务、机器识别等的应用将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医疗体验。”人类与机器是合作伙伴关系,在技术的辅助下,虚拟就诊、家庭看护、医疗协同等让医疗变得更加简单。

以前,在医疗行业中,专业的医护人员、专业的医疗设备等才是必备的资源,现在还要加上一条,数据也是医疗行业重要的资源。数据的融合和分析将有力地促进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实现精准医疗,提升诊断的成功率,降低医疗的成本等。在医疗行业,技术创新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生态模式的创新,另外还要加强标准的制定、政策的研究,以及应用咨询(解决个性化应用问题)。只有充分调动政府和市场的资源,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合作共赢。

作为跨国企业,英特尔长期在医疗行业进行投入,不断把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引入中国市场。英特尔将在战略发展方向、技术框架的设计等方面与中国医疗行业的合作伙伴、客户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医疗行业的数据驱动与技术创新永远在路上,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数据驱动商业变革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万达集团就是一个地产界的“大鳄”。其实,成立于1988年的万达集团现在已是旗下拥有商业地产、文化集团、网络科技集团、金融集团四大产业集团的庞大的商业帝国。其中,网络科技集团致力于打造独特的“实体+互联网”的新模式,为客户提供包括实体场景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全渠道征信服务、云计算服务等在内的多种多样的服务。

人们常说,船大难掉头。而万达集团这个庞然大物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灵活性、探索精神和创造力确实值得同行借鉴。万达集团希望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先进的技术能力,打造世界级的商业企业。如今,万达集团在成都拥有按业界最高标准T4标准建设的数据中心。2017年3月还与IBM达成战略合作,基于IBM最新一代的云计算技术,将在中国推出全栈式的云服务。另外,万达集团还以万达广场为节点,计划打造覆盖全国的光纤网络,并广泛应用区块链技术。利用创新技术为自身业务服务的同时,万达集团还将知识产权输出给合作伙伴、其他商业中心,目的是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万达网络科技集团总裁助理兼大稻葜行淖芫理、首席架构师蔡栋表示,万达集团正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打造数字化实体商业共享平台。这一商业共享平台是万达集团在数据驱动业务发展方面的创新之举,它将大数据与区块链有机融合,可以提供大数据预测、征信、网络金融、智能合约、数字化零售等诸多功能和服务。基于这一平台,万达集团和一些商业伙伴陆续在上海、西安、柳州等地开设了数字化实体店,未来还要发展到数百家。采用商业共享平台的这些实体店,在POS机中应用了区块链技术,摄像头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同时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实现了爆款产品的预测、精准推荐、物流优化、竞拍等。

第7篇: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岁末年初,正当国内二线运动品牌一片热闹地跑马圈地、攻城夺池杀得火热之时,李宁公司却突然宣布将陆续关闭掉一些运营有问题的门店。随之而来的是,机构的恐慌性出逃,李宁公司的股票随之一路狂跌。

从表面来看,李宁股价“跳水”原因无非两条:一是订单下滑,二是进军地产受阻。但这些显然只是表象,李宁,这个国内运动品牌的老大,到底怎么了?

买过运动鞋的人都深有体会,在最直观的价位上,同类型的鞋子,李宁的要普遍比国产其他品牌高出两三百元,甚至在高端鞋的价位上,与耐克、阿迪达斯的价位十分接近。在打折浪潮中,李宁的价格优势又跟这些大牌没有任何可比性。

耐克出纪念版,李宁也跟着出;阿迪达斯邀请运动明星代言,李宁也邀请。这些似乎都还可以理解,但是连广告宣传片的制作,也沿袭了耐克、阿迪达斯的惯有思维,这就造成了品牌定位不清的结果。而李宁在前几年,似乎很乐于这样的结果,因为无论道路是怎么样的,至少有一面是好的,那就是至少李宁跟这些国际品牌是一个档次的。

可怕的事情出现了,李宁公司不仅仅使自己的品牌文化在模仿中失去自由的个性,也在产品创新和产品定价上失去了自由的个性与特色,变得高不成低不就。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随着耐克等国际运动品牌在价格上的发力,在终端促销上的不断下狠手,李宁终于逐渐淡出了消费者选择的范围――在500元以上的运动鞋消费群体中,更多的年轻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国际品牌;在500元以下的运动鞋消费群体中,大部分消费者也不愿意选择价格偏高的李宁,相反,他们大多选择后起的国产品牌,如361°或者安踏、特步等。

从这几年来看,李宁并没有通过模仿国际品牌而使自己真的跃居国际品牌行列,等李宁意识到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正在被后起品牌蚕食的时候,公司已经不具备在终端销售的任何优势。

回顾一下,李宁似乎赞助了国内的大部分体育项目,这真是炫足了你的眼球。但有意思的结果却是,当李宁公司逐渐放弃或者丢失赞助市场的时候,我们除了羽毛球以外,再也联想不出任何一项跟李宁品牌有关的体育项目。

无心插柳,李宁公司这种疯狂的赞助手法,倒是开拓出了休闲运动这样一个市场空间。并且,这个市场空间的用户,大多是理性消费的群体,对于高价格的大牌是不接受的,因此,李宁的市场占有率一直很抢眼。

根据李宁公司2006年~2007年对消费者所做的市场调查报告,李宁品牌的实际消费人群年龄整体偏大,35~40岁的人群比例为一半以上。对于体育用品品牌来说,似乎14~23岁的年轻人,才是最适合的。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年人正逐渐把注意力放到了自己的身体上来――这部分中年人是传统体育项目的支持者与爱好者,他们对于品牌的归属感,要强于任何一个消费群体,一旦认定,就是终身认定了。

不过,李宁公司似乎对这部分中年消费群体没有丝毫兴趣,因为,他们现在的宣传口号是“90后李宁”。为什么要不尊重市场选择而逆势而为呢?似乎在李宁品牌决策层的脑子里,已经全是国际品牌企业里那种对于年轻、时尚的脑细胞了。

于是,当80后看到“90后李宁”这个口号出来的时候,他们集体一致抛弃了李宁。再看看90后消费群体,他们更加崇洋化,并且对于民族品牌的意识更加淡薄。

90后李宁,将要如何迈过这道坎?李宁这杆民族运动品牌的大旗,又将要何去何从?

第8篇: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09经营财年上半年度,本部在各级领导的期许推手下、在兄弟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积极践行公司改革指示精神,履行综合管理部各项岗位职责诉求暨既定工作目标。回首这半年来的工作,现小结如下:

一、贯彻投资公司体制改革和天元置业独立经营自主管理指导方针下,有序开展天元置业体、机制建设,细化现代房地产经营管理岗位职责,编制体制模型框架,起草修订部门运营流程;根据组成部门要求,先期筹备、有效配合各部门推进递延工作平稳展开;

二、率部投身房地产调整期间的改革大潮,明确天元置业作为开发和销售实体单位,全员动员为一线销售队伍“沟通、协调、保障、服务”的行政职能,广延房地产综合市场信息的触角,为公司决策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同行业参考坐标,配合兄弟部门完善各工作模型演练内容;

三、展开濮阳市竞争区域内市场调查分析,组织撰写市场调查报告,如实客观的反应公司现有电信项目(名门之秀)位于濮阳市房地产企业开发和销售总体阶段的宏观发展现状,努力找准公司未来发展的定位;上报各类材料统一行文制式,参数以数据、模型做论脚点;务求形象直观、简介明了;

四、对公司组建进程中,统一各方面来人思想宣导;组织共同学习,凝聚团队意识,鼓舞士气斗志;在低成本运营的框架内,最大限度地调动我部每个人的积极性;对尚未明确部门细分职能的工作,不推不让,以创业者和公司主人翁的形象来开展工作;

五、最大限度的发挥参谋职能,努力向房地产专业营销领域学习,以市场调查为论据,调动一线人员参与积极性,组织撰写3.15营销报告,现场销售初见成效;人员到位后,配合营销部编写5.1促销报告,跟踪活动展开节奏,与各部门负责人步调协作,深入营销推广一线,奔赴濮阳五县一区等销售前线;

六、积极参与户型调整的论证工作,搜集户型调整信息,为决策提供真实的客户市场信息和户型参考图例,从营销工作的后端向中段、前端逆向推演,以资金投入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工作思路指导户型情报的分类收集、整理、完善工作,务求细节完善、详实有据; 09财年下半年部门工作计划 一、 指导思想:

始终如一认真贯彻集团09年改革创新思路,落实公司领导工作意见的有关精神,紧紧围绕2年期目标责任书针对电信项目和银座项目的建设和发展规划总体目标,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营销部、项目部、财务部等所需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天元置业司内外关系、销售、开发、二次开盘筹备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 工作总体要求:

1. 加强在编员工和一线销售队伍的思想教育,牢固树立综合行政管理服务于内外部经营环境维护、服务于业主、服务于客户、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投资公司置业公司的服务意识,努力做好自身本职工作,出色完成后勤保障、协调商议、信息管理等各项工作;

2. 切实加强行政人员的劳动纪律、岗位职责、工作态度的教育和管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督行人员定岗、小组协作的工作方式;实现用心做事、事必躬行的工作标准,树立良好负责的行政工作形象;

3. 科学规范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认真细致的做好固定资产登记造册工作,同好内部设备设施和车辆的使用管理,实现设施设备消耗量最小化,效益最大化;

4. 根据单位实际了解各部下半年度活动计划,重大活动的安排情况,确定预算外资金支出项目,预测预算内收入情况,综合考量单位运营状况,准确编制09年度下半年部门预算,确保销售和开发两大主营业务工作有序展开;

5. 有效控制运营成本,开源节流。根据公司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支出,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资源,确保收支平衡;

6. 重视财物管理,避免浪费;严格遵守财务制度,规范履行采购、报销审批制度,加强物品采购管理,建立健全报销管理制度;

7. 重视企业文化软环境的不断改善,关心每位员工的生活,创造和谐一家、亲密奋发的工作学习环境;重视员工专业领域的职业规划教育;增强员工双岗(在岗和不在岗)的工作积极性;

8. 健全设备设施定期检查制度,对强弱电、通讯器材、网络oa、给排水设施等确定专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 配合销售部一线促销活动的强势开展,以销售一兵的工作态度投入到销售回款计划的落实进程中。做好房地产政策信息、情报的搜集整理完善工作;

三、 工作安排:

7月份,⑴09经营财年下半年预算编制;⑵固定资产登记造册工作;⑶一线销售人员的筛选补充工作;⑷机构调整和体制优化工作;⑸岗位职责、部门流程细化梳理工作;⑹配合天元置业资质手续完善工作;

8月份,⑴二次开盘重点时令促销筹备工作(随确定日期调整);⑵配合银座2期各项证照手续办理工作;⑶配合销售现场的案场接待工作(同⑴);⑷配合工行等银行按揭贷款手续准备材料工作;⑸配合集团发展与薪酬委员会中层人员绩效考核;

共2页,当前第1页12 9月份,⑴三季度工作考核情况通报;⑵营销费用项目预算审计工作;⑶10月1号交房仪式筹备工作;⑷组织下半年度濮阳市房地产综合市场调查筹备;⑸中秋节外部经营环境团拜暨内部节假欢度工作;

11月份,⑴内部设施设备自查;⑵配合营销部***重点促销活动的后续跟进工作;⑶车辆检修保养工作;⑷资产盘查工作;⑸行政后勤工作常规检查;⑹设备设施的保养工作;

⑹春节团拜筹备准备工作;

第9篇:文化地产调查报告范文

2.教育结果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公平问题解析——以农村弱势群体家庭学生就业为例卜树春,吴伟

3.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实践环境的可拓分析方耀楣,蒋帅

4.法人拟制说与实在说对我国大学法人制的启示沈加君,ShenJiajun

5.转制高校办学理念的战略选择葛继平

6.校长作为教学领导的转变诉求及其策略朱桂琴

7.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大学建设的任务及措施朱现平,ZhuXianping

8.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产生的背景、现状与发展建议马哲伟,马惊鸿

9.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研究陈世林

10.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于月萍,李潮海

11.我国课程与教师的关系研究述评韩淑萍,HanShuping

12.论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愿景王会亭,WangHuiting

13.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建设卢崇高

14.职业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资源整合研究王利,黄海珍,WangLi,HuangHaizhen

15.高职教师职业技能"刚性"培养机制的构建徐建明,由建勋

16.高职院校各系教学效益的数据包络分析刘根厚,唐德善

17.示范高职院校的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翟斌,汤晓伟

18.我国大学选修制改革的回顾与分析李莉,LiLi

19.基于项目小组的工程类毕业设计模式探索何小兵,文亚星

20.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大连工业大学为例房学军,马铁成,谷秀梅,李长吾

21.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理论需求与实际需求的失衡及缓解王成家,WangChengjia

22.国际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多元文化课程观探析郑伦仁

23.师范大学生的学习倦怠及相关因素分析张连云

24.实践教学在高校法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完善李秋月,曹延汹

25.论教学模式理论建构的逻辑定位王茂

26.高等院校招聘教师的博弈分析徐庆,郑垂勇,XuQing,ZhengChuiyong

27.省部共建高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现存问题与发展路径刘建德,田伏虎,孙刚成

28.论大学教师的文化底蕴张意忠

29.应用型大学教师的胜任特征及培育途径陶秋燕,张芸

30.创新教师教育模式的思考刘兴富

31.职初期英语教师培养的原则和策略于兰

32.OECD的人力资本观、测量指标及启示孙继红,杨晓江,岳松

33.美国公立多校园大学系统与州高等教育委员会关系探析高飞,GaoFei

34.美国推进《高等教育行动计划》的措施及启示侯威

35.观念澄清:"自我设计"的思想嬗变李继兵,潘柳燕

36.论高校的"适度消费"教育张海辉

37.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分析与引导校正董敏秋,周德芹

38.德育与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相结合的探索徐晓春,贾万刚

1.坚定信念勇于突破努力推动辽宁基础教育的协调发展魏小鹏,WeiXiaopeng

2.搭建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研究者之间的桥梁——OECD"大脑机制与学习科学"项目评介黄复生,庄丽君,HuangFusheng,ZhuangLijun

3.大学软法之治的理论意蕴与价值维度张延利,陆俊杰,ZhangYanli,LuJunjie

4.新时期高等教育的"全面教育"与"和谐发展"杨明

5.高校知识共享关系建立中的信号传递博弈分析黄海燕

6.科学发展观视野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理念黄海

7.对高校学生质量管理体系构建的哲学思考顾健

8.体育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曹继红,胡移山

9.中国高校科技产业改革探索——以东北大学为例陈敏,刘恒义

10.对"分类指导分类评估"提法的思考:评估目的性与评估方法论孙建荣,SunJianrong

11.高校教学评估的文化逻辑刘子真,LiuZizhen

12.基于360度反馈评价的高校教学管理满意度研究李峰平,张婧,陈亚绒

13.大连市区小学家校合作现状的调查——以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为例林跃

14.新课改下的课程文化价值取向李志超,朱成科,LiZhichao,ZhuChengke

15.高职教育集团创新发展研究——以浙江省台州教育集团为例牟惠康,MuHuikang

16.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多元文化意识肖尚军

17.高职院校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简彩云,刘爱莲,李海燕

18.基于因子分析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现状分析及对策——以辽宁省17所高职院校为例许志军,XuZhijun

19.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马元兴

20.教育政策视角下我国研究生规模发展研究王桂艳,WangGuiyan

21.2000年以来我国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综述王慧敏

22.论教师教学决策的内涵——兼谈教学决策与教学设计的关系张朝珍

23.高校教师教学效能感的作用效果及影响因素:理论解析与应用汪旭晖,WangXuhui

24.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研究马会梅

25.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沟通张云

26.药学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宋永波,杜秉娜,张嵘,张景海

27.教师专业发展举措及其有效性评价——以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学校教育集团为例蒋园园

28.高校教师工作与生活现状调查分析——对某高校教师的实证研究王颖

29.社会学视角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途径探析徐士元,任莉

30.基于数据仓库的教师信息管理决策平台研究李芳,吕丽娟

31.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李江辉,李化树

32.高校管理干部队伍职业化建设的思考顾南宁,韩巍,姜迎

33.美国高等教育评估模式发展的新动向张继平,ZhangJiping

34.英国文化对英国远程教育的影响及启示——以文化价值取向为视角王海燕,李建珍

35.印度高等教育发展对中国的启示——以依附理论角度分析刘晓,张胤

36.国际高校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高有华,王银芬,GaoYouhua,WangYinfen

37.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动态自适应模式研究张治国,于江霞,傅长进

38.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形式及其新框架的构建——基于南京高校的实证调查陈勇江

39.高校立体德育模式探究朱红,栗红霞

1.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繁荣发展辽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周浩波,ZhouHaobo

2.周远清同志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学习与思考(之三)——有关高等教育发展领域的若干观念创新邓晓春,马莹,吴跃

3.辽宁新经济区域石化企业人力资源调查报告潘士君,PanShijun

4.辽宁省社区教育实验发展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周冬

5.基于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的高校扁平化管理杨海芬,赵邦宏,陈林元

6.多元化巨型大学的产生及问题胥秋,XuQiu

7.院校层类设置和内部资源配置差异的探讨刘爱东,LiuAidong

8.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办学特色化沈勤,叶聚丰,张健明

9.高等教育研究:从多学科到跨学科李晓阳,LiXiaoyang

10.近十年我国教育管理学实地研究评析——兼论教育管理学研究范式转型周湘林,ZhouXianglin

11.利益相关理论视野下的独立学院"独立"困境研究彭华安,陈维民,PengHuaan,ChertWeimin

12.流动儿童:"课桌"外的义务教育补常及立法展望韩世强,陈秀君

13.城市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进展、问题与对策——新制度主义的视角刘国艳,曹如军

14.社会分层、文化认同与择校行为——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行为的社会学分析蒋平,JiangPing

1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课程设置发展研究薛国凤

16.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自由与选择张夏青

17.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多元化、仿真性、模块式教学模式设计祃海霞,王鸿喜

18.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贾涛

19.高职教育发展之"术"蒋茂东

20.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团队"软件"建设问题及对策王希琼

21.大连理工大学MBA案例教学现状的问卷调查周英男,王斌

22.从主体间性透视生成性课程资源程琳

23.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与科技创新互动模式古莹奎,刘娟娟

24.合作学习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意义与实施王青

25.顶岗实习支教——师范生成长的必由之路刘茗,王鑫

26.教师实践性知识:后现代视阈中教师专业化知识赵颖

27.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课程文化观——方法论视角的检视房慧,张九洲

28.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一线教师教学实践的反思程治国,闫艳

29.中小学校长胜任力及其提升策略曹淑君

30.中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和学费的比较郭凯,滕跃民,GuoKai,TengYuemin

31.论战后日本教育的社会本位价值取向及其意义王贺兰

32.澳大利亚TAFESA特点及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启示包呼和

33.瑞典成人职业教育管窥陈京辉,梁卫格,常志伟

34.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社会关联性因素分析沈,陈万明,ShenGuoqi,ChenWanming

35.政府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定位:产品属性理论视角蒋玉华,JiangYuhua

36.医学专业毕业生服务基层的择业取向岩磊,于晓霞,杜琳琳,张芬

37.突破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话语困境的路径选择徐家林

38.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于晓光

39.德育生态与和谐德育关系探析刘运喜

40.高中新教改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刘清范

1.周远清同志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学习与思考(之二)——有关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领域的若干观念创新邓晓春,马莹,吴跃

2.弱势群体教育的政策保障郭岩,GuoYan

3.北京市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程兰芳,王园园,ChengLanfang,WangYuanyuan

4.广东中职教育发展结构性问题及对策研究黄文伟,刘斯漾,HuangWenwei,LiuSiyang

5.高等工程教育的理性回归——基于工程本质属性的思考袁广林,YuanGuanglin

6.大学学术权力的合法性及其演变张侃,ZhangKan

7.高校核心竞争力识别标准的研究——基于"路径依赖"学说侯芳,朱勤文,HouFang,ZhuQinwen

8.研究生经济资助理论及政策研究毕鹤霞,BiHexia

9.应用型本科:中心城市本科院校的战略选择康宏,KangHong

10.完善我国高校学生校内申诉制度之思考韩兵,谢佳

11.组织文化导向的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优化方略廖华平,LiaoHuaping

12.大学党委书记角色分析韩春虎

13.回乡民工对初中阶段留守儿童成长的影响罗忆源

14.和谐农村建设视角下的城乡教育财政公平探究孙刚成,郭延飞,SunGangcheng,GuoYanfei

15.我国农村教育公平的理念创新与现实路径选择廖辉

16.基于高职教育"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的思考兰先芳

17.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软环境建设栾永斌

18.现代化工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徐建中,徐琼霞

19.成人教育学:期待母学科的重建——成人教育学学科建设之思考许瑞泉

20.论公安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佟晓艳

21.解释学的"上溯"与"下降"对当代课堂教学重建的启示张光陆

22.对话教学面临的困境及突破曹开秋,陈茜,彭凤香,盛玉同

23.大学生学习度相关因素研究朱新伟,朱拓,周伟涛

24.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环节能力增值模式探讨王辉,张永林,梁毅刚

25.免费师范生课程现状满意度调查分析滕瀚,时伟,梁支宏,王少云

26.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研究陆慧

27.教授分级制的分析与思考王巧玲

28.美国低收入家庭学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历史·现状·展望孔令帅,周志发

29.国外班级规模研究述评陶青

30.哈佛大学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及启示高博,胡志刚,赵炜

31.日本"产官学合作"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启示郭琳

32.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邹治,陈万明

33.大学生创业教育中若干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李福杰,王彩华

34.创业教育的功能定位黄敬宝

35.专业设置与大学生就业关系曹洪军